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

第1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趋势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不断加速普及,在大数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企业管理中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实施和构建信息化体系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以及企业之间竞争压力的加剧,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决策功能,是目前众多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会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多元性和实效性。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

首先,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新时期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顺应信息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管理层获取信息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会计信息化的突出功能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化还具有集成性、渐进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并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此外,会计信息化还具有同步性,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传输和利用并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化和动态化,进而推动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信息。

2对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

2.1对会计信息化缺乏重视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职能认知十分模糊。此外,在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更新的协调方面并不同步,同时缺乏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而且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还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上充分证明了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当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制度、标准和技术以及人才的保障上缺乏系统管理,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并无法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殊不知,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要确保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之间的协调。因此,财务部门要与其他业务部门保持软件管理信息的共享,进而促进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统一,这样才能够加快企业整体信息化的集成化进程。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只专注于财务软件的使用,同时出现与业务生产信息的脱节,进而使财务数据无法对接,最终将传输和反馈信息质量大打折扣。这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缺失,而且业务链的脱节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3安全和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随着目前财务信息借助互联网传递趋势的深入,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内部管理控制章程和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进而造成会计人员不按规范操作的状况时有发生,这将对企业信息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同时财务流程缺乏系统的管理,也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3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的浅析

3.1会计信息化将向纵向延伸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应向管理型转变。不仅要加大日常业务的处理能力,还要提升预测和预警的功效。因此要提高对会计信息化事前和事中的管控,进而优化企业生产和投资成本,确保生产效益的提升,同时推进“三流”一体化集成机制建设。此外,改变原有封闭型会计体制,逐渐向开放网络型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与财税部门、上级单位及银行的协调互联,并促使信息动态发展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对产、供、销环节进行完善,并在市场驱动下逐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3.2功能模块多元化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驱动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创新,因此企业要紧紧把握时代下会计信息化定位,并与其他职能部门有效连接,以保证获取实时准确的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要发挥其连接共享的职能,对于企业及市场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分析做到多元化的处理,这将有利于系统内信息资源的整合。此外,针对企业局域网和外部投资与债权的信息要做好健全的调配,确保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企业与银行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有效实现资金的流动,这就需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针对企业内部实际经营和财务情况开展实效性的决策和分析,并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体系,同时为企业绩效考核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与保障。

3.3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深入衔接

未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将会为企业提供更大技术支持,因此,决策功能所占据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为了提升决策质量,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与企业其他资源系统有效衔接并整合,以形成资源管理一体化机制。这样便于会计信息反馈功能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高效运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深入衔接势在必行。同时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协调生产经营与信息集成、企业供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总之,随着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构建信息化系统的趋势逐渐清晰,同时所面临的挑战随之增大。这就需要企业及时把握会计信息化发展走向,进而不断创新和优化现有会计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为企业预测和决策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与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罗银舫.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2010(5):102-104.

[2]聂永刚,波.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7):153-154.

[3]何日胜.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4):244-247.

[4]檀建坡.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65-66.

[5]雷章华.浅谈如何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4(9):155.

[6]郝艺峰.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途径[J].青年记者,2014(14):76.

[7]赵黎明.试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提高[J].市场论坛,2011(4):57-58.

[8]潘建秀.浅谈民营企业会计规范化[J].经济师,2006(12):256.

[9]雷兵能.当前民营企业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会计,2002(2):50-51.

第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港口企业;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一、现代港口的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趋势如何?这也是各界人士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运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与此同时,港口全面实现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港口信息化的建设,而且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港口布局逐步网络化

当前船舶正朝向大型化发展,在未来几十年里,港口布局将实现全球性网络化。当前,全球港口布局依然以欧美、欧亚以及亚美三大干线为主,未来港口将实现以赤道环球航线中心港为核心的全球性港口网络。而这一港口网络主要的功能是为了支持三大干线,具体来说,一方面用于集散本地区的贸易货物;另一方面是向本区域的国际枢纽港运输国际贸易货物。

(二)港口管理逐步信息化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来说,其管理信息化水平越高就代表了其发展水平越高。大型船舶接卸港口全天候进出、快速装卸、通关与配送都需要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来,必然会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已经是港口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21世纪必须要拥有EDI。”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适应新一代港口的运作。技术与信息已经成为现代化港口生产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港口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示,在我国已经有92.6%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但是却只有3.7%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成熟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共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个别流程信息化阶段;内部集成信息化阶段;业务重组阶段以及成熟阶段。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成熟阶段主要是指真正的将计算机同整个管理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将组织外部、内部充分的整合利用,如利用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门户等来扩大企业资源的外延,以达到辅助公司高层处理公司信息决策的目的。与此同时,就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来看,其投入水平明显低于国际大型企业的水平。据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比总资产的比例仅仅为0.46%,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的标准。因此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具体来说,我国港口企业等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两大问题:

(一)数据来源渠道繁多,准确性较差

没有一套完整的数据集成系统,造成数据来源渠道太多、信息重复,信息资源浪费,不能实现管理信息与生产信息的集成,使得决策层得到信息的一致性、真实性、准确性都较差,容易造成决策层判断失误和指挥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信息孤岛,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公司存在多个各自相互独立的信息系统,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难以实现共享,从而使得数据的实时性较差,这样就会使得员工的数据核对及统计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有时信息获得滞后或有误,容易引起误会和工作矛盾,造成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总体目标

企业需要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实现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实现本企业的整体优化升级,提高本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成为企业迎接市场挑战的一项基础性建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队伍,与此同时,更应该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了企业上层领导对项目的重视程度、软件公司的产品成熟与否、用户的所有制体制、实施人员对产品的熟悉程度、企业上下对ERP流程认可程度、企业效益、企业业务人员对操作的熟悉程度、企业信息化组建人员的协调力度等诸多因素。因此,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领导层的精心部署,并协调各方的工作关系、合理地配置人力和各种资源;需要企业内部系统组建人员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进度,在保证系统实施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该项目的实施周期,减少实施成本,从而实现企业预期利益。

1.建立高效的实施保证体系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真正的建立信息化系统(即,ERP系统),则需要在财务、营销、管理、物流等方面都实现信息化,这对于一个企业的转形来说是由为重要。如何打通各环节的阻碍,从而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道德衔接关系,优化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资源共享从而创建一个高效率的作业环境,对于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策略

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新需求不断被发现、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并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客户对系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其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进度管理、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进度管理方面。企业信息化系统维护小组要安排好自己内部的工作。尤其是系统在同时实施几个项目的情况下,更应该熟悉本项目实施小组每个成员的特点,包括哪个成员比较熟悉哪个子系统业务、谁较善于与客户沟通、谁的业务能力比较强、谁比较细心等情况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理的安排工作,以保证企业几个项目能够同时顺利的进行和完成。与此同时,企业要认识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方面。企业要对系统做详细的调研,确定实施目标,界定实施范围和实施顺序,写出系统调研报告,双方签字认可后,作为实施的依据。根据项目情况,项目进度和工作计划可按天或周制定。对客户的需求,关键是要区分哪些是操作性的、哪些是流程性的。对流程性的要求,要进行认真的梳理,以区分哪些是受企业、行业乃至国家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现阶段必须修改的,哪些是需要客户重组自己业务或修改自己流程的,哪些是不能迁就客户的,但前提必须是抱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

3.信息化建设应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融合

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其实为引进并利用现代管理理念的一个过程,给参考并学习先进管理思想提供一定基础。当引入并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时,要基于企业的具体情形,对先进管理理念及思想进行消化及汲取。进行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使两者能进行融合。不可使高级管理系统不符合于落伍的管理方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融合,确保流程再造的实现,进行控制及管理的深化,会与有些习惯势力发生碰撞。因此企业领导应具有高度的信心。更应身体力行,如此下去,一定可以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现在,国内外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信息化”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企业如何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成为了许多IT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谁抓住了信息,谁就抓住了企业生存的命脉,而企业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企业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于港口企业来说,也应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应该首当其冲,只有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才有坚实的基础,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就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开展而来,并且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港口企业信息化将会在烟台港未来的生产建设中发挥极大的作用,而相应的港口信息化进程也将会进一步的加快。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3-24

[2]欧阳峰,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9-82

[3]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89-90

第3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一、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四百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从2004年开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便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杨亚会、刘远忠(2005)对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信息化接触和探索;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利用程度有很大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初显成效,信息化已经或正在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约一千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二、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SAP、ORACLE等国际巨头厂商宣布全面进入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依然不高,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据统计,欧美几乎100%的企业装备有部门级的信息系统,超过6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而协同商务模式的应用也不是一件新鲜事;我国虽有60%的企业已经装备有部门级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但只有不到3.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至于涉及协同商务模式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其应用率还不到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绝大多数仍停留在部门级的手工模拟应用上,与企业管理变革要求相差甚远。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落后的理念阻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理念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落后的理念必然阻滞和妨碍企业信息化的执行。部分中小企业家对于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足,甚至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拥有电脑、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企业网站就进入了信息化。同时,他们也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重硬轻软”,即重技术和设备、轻管理和企业变革,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许多企业对于基础网络设施的投入比重较大,而对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应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更新理念,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与意义,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看到,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它不仅涉及大量资源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业务与管理流程改善、组织结构调整、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融资难度大,自有发展资金极为有限。然而,企业投入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中小企业收入有限,现金流紧张,信息化支出主要依赖于内部积累资金,使得资金的使用往往捉襟见肘。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能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实际上,企业信息化的各类系统会随着企业发展而调整升级,因而不断需要后续资金的投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与大型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全国1 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真正实现计算机较高级应用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周建梅(2005)调查研究表明,64%的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在10万以下,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杨亚会、刘远忠(2005)研究显示,资金短缺是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开展信息化,需要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缺乏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中小企业受企业实力如资金、激励制度、管理水平等制约,人才缺乏现象更为严重。除了一些新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IT部门,或IT部门力量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水平不高或人员不够,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这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带来了很大障碍。周建梅(2005)调查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泛,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绝大多数聚集于IT类企业,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境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杨亚会、刘远忠(2005)对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的研究表明,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不足表现为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两种情况。首先,市场上信息化人才总量有限,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供给的绝对量不足。其次,就市场上有限的信息化人才而言,其工资要求较高,而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每个产品上所分摊的人力成本相对较高,这样产品就失去了价格竞争力,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接受这一点,这就造成了所谓“小庙容不下大和尚”的相对不足。目前大量中小企业所雇佣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

4. 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成为瓶颈。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它涉及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企业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的制度规范和程序化。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大多具有明显的相机而动的行为特征。如果对其流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小企业家不愿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藉口。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基础性管理系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方法陈旧,个别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制度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5. 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缺乏。2000年以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提供商主要来自国外,国内开发商的产品品牌不突出。一方面,这些国外产品价格十分昂贵;另一方面,国外软件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认识不充分,盲目选择与大企业类似的模板,而不是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做一套系统,这必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可供选择的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十分缺乏。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信息化需求快速增长,为国内软件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就目前市场上的信息系统产品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信息系统难以符合中小企业的个性需求。中小企业面广量多,不同行业的运营方式各异,而当前的信息系统产品往往是根据整个行业特点或同一企业规模设计的,这往往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难以相符。第二,信息系统软件市场价格偏高,且对企业管理基础环境要求严格,超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三,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6.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宏观发展环境不完善。一是缺乏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相关标准与规范。虽然网络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秩序不规范,有形市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网上营销缺乏配套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和支付系统,企业间网上销售、采购、财务结算等业务往来困难。所以只有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建立良好的制度规范,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尽快实施信息化建设。

二是缺乏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法律保障体系,电子商务总体发展落后。尽管我国在200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首次赋予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并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但是,一部篇幅有限的电子签名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它还需要其他电子商务法律的配合,以形成我国系统的电子商务法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只是我国电子商务法制建设的一个开始。由于受网络安全、网上支付、社会信用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在信息、收集、交流的阶段,订单与合同的正式签订、支付及物流配送等活动基本上还在网下完成。虽然企业普遍重视电子商务,但多数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

三是尚没有行业性的或统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准确评估地区、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能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造成信息无法流畅传递和共享。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也没有形成。

总之,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公共支撑环(下转第57页)境滞后于应用系统建设与开发,大企业(或关键环节的价值链)的带动效果不明显,中小企业从事信息化的外部激励因素不足,使得企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

三、 结语与对策

在当前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企业经济效率已从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转向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不能再照搬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信息化之路是未来企业发展不可阻挡的战略趋势,企业借助于信息化历程不仅有利于组织学习,而且还能通过管理与信息的互动、管理潜能的挖掘、知识学习等促进组织转型。

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还面临着诸多不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推广的问题,如理念落后、管理基础差、资金与人才缺乏、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缺乏、宏观发展环境不完善等。当前形势下,需要通过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多方互动和努力,不断完善与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与微观环境,从而有效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政府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规范、立法以及支持与投入上加大力度,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环境,为市场发展与提升构建广阔的空间和政策及法律保障。其次,要鼓励并推动我国信息化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鼓励国内科技企业发展适应于本土中小企业需求且能面向国际竞争的信息化产品。最后,要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强中小企业的管理基础建设与人才培训,从而改善企业信息化推行的微观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建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通信企业管理,2005,(12).

2.杨亚会,刘远忠.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经济师,2005,(12).

3.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IT应用趋势报告.

4.卫东.中小企业信息化经验启示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中国国家企业网.企业信息化优秀案例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胡延平,高红冰.第二次现代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第4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应用实效

前言:

在2015年两会上提出中国未来企业发展趋势将为“互联网+”的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使用,计算机技术逐渐深入到各企业内部,并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在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技术保证,从而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国网络使用人群(网民)规模从3.78亿人增长到8.76亿人,互联网在全国人民中普及率达到69.12%,比上一年增长21.03%[1]。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使用数量也逐年增长,到2013年底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中86.12%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中。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大、中、小型企业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率同比2013年增长12.32%,也就是说在2015年中国各大、中、小型企业都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2]。相比于小型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大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率更高,我国大型企业通过近几年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全部步入信息化,完成企业科学管理。

二、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主要技术手段

(一)信息技术统计技术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作为信息“大爆炸”的产物,大数据的出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一定考验,充分考量着企业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信息统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统筹优化。基于网络数据大流量表达方式的基础之上,将企业所需信息进行整合与过滤,为企业决策留住高效信息。

(二)企业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宏观角度分析,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影响因素屡见不鲜,造成企业内部出现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对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程度以及等级效用明显。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而言,主要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控制以及信息加密等。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与保护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当前企业应用相对广泛的安全技术手段之一。访问控制技术,主要任务是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性,避免被非法使用与访问,对维护企业自身网络体系安全以及保护网络资源十分重要。访问控制涵盖的范围相对广泛,该安全技术通过制定出系统性的方案,将标识当中的功能进行描述,形成组织并托管,将企业所涉及到的数据及资源进行整合,将接口端与权限引擎相结合,给出权限功能,回答的方案包括有、没有以及故障等因素。2.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够充分的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根本目的是维护网络安全,对黑客行为建立屏障及规范。同时,防火墙控制技术,能够对通信系统的进出门槛设置。进而在边界建立通信监控系统以及隔离内部与外部网络,最大限度上的阻挡外部网络方面的侵入。当前所产生的主流防火墙技术,具体包括三种类型:过滤防火墙、防火墙、双穴主机防火墙。3.信息加密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针对信息因素进行管理与应用,当前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加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网内数据、文件、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确保网上传输的具体数据。网络加密在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加密的常用方式,包括链路加密、端点加密以及节点加密方法三种[3]。

三、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体应用

(一)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体系,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强调网络制度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是指因素,则是通过计算机对企业网络定期维护以及日常事物方面的管理进行充分研究,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事物处理、现金流动以及客户交易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完成整合与处理之后,制定具备针对性的措施。在有关信息整合以及提供决策之后,能够满足自动化以及远程控制指标,例如对制造企业而言,日程管理方面工作流程的优化,在信息化自动控制以及网络技术帮助下,能够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监督,为产品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二)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有效规范能够最大限度上提升经营成果,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流程得到优化。诸如对事物决策以及数据管理系统方面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内容,提高企业对数据收集的效率及速度,满足企业对生产经营数据的加工与整合,最大限度上的提升信息精准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体系的充分融合能够发挥出实效性。基于此,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信息各项基本形式进行高效管理,例如对电子文档、视频文件、电子邮件以及多媒体信息等,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快速发展。

总结:

通过全文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应用的讨论,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要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整体工作流程中,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实效性较强。

参考文献:

[1]王冰.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与应用[J].河北企业,2015,01(05):18-19.

第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并按计划进行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存在着许多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做好整体规划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但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4.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二、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1.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ES、Dss、EMS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BPR)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取代了原有的塔型结构。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赢得市场

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人才储备、资金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并没有根本的改观。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企业要及时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使之与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

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企业经营的集成化管理,从供应商、合作伙伴、生产过程到销售和客户关系的信息管理。因此,信息化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改造,也对管理模式革命和挑战。可以采取:(1)找好信息化建设突破口,“结合自身实际,结合行业实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进行改造,时信息效益最大化。(2)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不断提高信息化资金利用效率。

2.加快信息化服务业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人力和物理的保障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企业因应在大的环境下把握信息化的方向和策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因此要把培养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重点企业信息主管队伍的建设。

四、小结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在企业进入信息化阶段,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特有的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赢取市场的竞争力,为长远的更好的发展打算。因此,企业信息化须结合实际环境,更加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炳辉.企业信息化领导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第6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继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中小企业来讲,信息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也是由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所造成的。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其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应对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站在经济竞争最前沿,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

其次,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传统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正在被打破,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信息化,中小企业的改造、重构和工业化的进程就会大大减慢,其生存和发展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及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较快发展。

再次,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实现设计、生产、办公、决策辅助和电子商务等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其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它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因此,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有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战略就难以实现。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早日实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具备加快推进的条件。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等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陈旧。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在企业中运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进行重组,以建立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结果是许多企业花大量资金购买了硬件,但最终未能获得理想效果。落后的思想,陈旧的理念、传统的模式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要素。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讲,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企业信息系统,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还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缺乏统一规划。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中文说明缺乏强制性措施,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与管理,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技术防范手段。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和设置专职领导。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有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没有领导进行统一的指挥和领导,各个部门自行其是,仅从本部门出发,而不考虑其他部门是否已建立起与本部门相当的技术和能力,这就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不畅通,从而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再次,服务层次偏低。据调查,我国已有70%的企业接通互联网,但多数仅在网上建立了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今天,电子商务在全球得到高速发展。但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还不完善,企业信用差,资金拖欠严重,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制度保障,绝大部分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缺乏紧迫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一直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更是得不到普及。真正实现CAD、OA、MIS系统的企业在全国1000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ERP系统,已实现的企业仅为2.9%,而且,还有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第四,建设成本过高。国产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弱,建设成本高。现阶段,我国IT厂商主要能提供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而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能力明显不足。从国家重点企业调查结果看,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难等,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第五,信息人才匮乏。在我国从事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甚至有些员工对计算机的应用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当前,我国信息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三是人才资源配置不科学。其结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人才成本的加大,不能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建议

为了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理性地面对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趋势,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审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价值,将企业的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推动供应链协同商务模式、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首先,增强企业主体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企业主体意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保证。企业主体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企业主体意识,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只有增强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有效的提高主体能力,发挥主体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其次,认真做好发展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进行变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要通过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革,达到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先进管理思想、产品设计和信息技术,加快企业全面创新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因此,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一是适用性原则。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法和策略,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系统;二是经济性原则。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以及系统实现和维护等都要体现经济性;三是效益性原则。即一切以系统的目标为中心,一切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机理都是为实现系统的目标而服务的。

再次,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与创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的过程,为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引进和运用先进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注意从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

第四,积极构建信息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信息化建设除了有支撑供应链管理运作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外,还有起着主导作用的企业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本、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等在内的管理平台。只有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关联才能使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和应用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一是信息化建设要强调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二是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建设;三是强化信息数据管理建设。要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第7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电力企业信息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之间沟通和协作较弱,使得建设的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具体业务部门的需求,从而使得建设的系统成为了摆设。

2.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电力企业在业务界面的划分、内部机构的变革、公司战略的重定位以及管理职能的调整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战略需要不断调整,而必然会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破坏,导致系统建设松散和无序,催生了不少信息系统“烂尾楼”。

3.缺乏整体实施框架。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使得系统实现的功能只能够部分满足企业需求,而且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建设缺乏整体的实施框架,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通信困难,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能达到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给出合理的规划意见。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终造成一个个重复建设、低水平、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5.重建设、轻管理。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对许多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例如财务信息、档案信息、物料信息等资料的管理,都会直接对系统的测试效果产生影响。

6.系统实施的目标不明确。我国电力企业长期运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电力企业的经营存在投入大,而收益低的现象,使得电力企业在走入市场后,失去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推广与实施构想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应该在各行各业得到比较广发的应用。本文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框架进行研究推广,而信息化的推广借助于各种软件,能够轻易地实现数据存贮和分析的工作,能够解决招投标管理中数据效率、准确性、客观性等关键性问题,以期为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用系统:

(1)运用Internet、网络设备、局域网等信息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并且为企业提供VPN以及Internet等远程连接。

(2)利用系统平台将较为重要的数据以及关键性的事务运行在专业的应用服务器上,而一些一般的数据和应用运行在PC机服务器中,操作系统的选择则依据系统对安全可靠性的需求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关键或者大型的事务处理采用UNIX操作系统,而一般的PC机服务器可以采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

(3)在应用系统与系统平台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库进行有效连接,同时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来为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制订提供信息依据。

(4)保障化系统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保障,从而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基础作用,使得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

2.应用系统架构

(1)应用系统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门户网站,从而实现对外进行信息和企业形象宣传;内部主页,满足内部管理以及内部信息的需求;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具体业务功能的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满足电力生产的滚利需求,从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燃料管理的信息化;为领导决策的制订提供帮助,实现电力市场报价分析以及生产实时数据监督的信息化。

(2)应用系统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采用组织开发与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标准、分布实施、坚守并蓄;利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控制,重点对系统建设的质量、成本以及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统一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规范,从而实现发电厂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能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实现燃煤等燃料的采购以及结算的信息化,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电力以及各种物资的电子商务化。

3.信息网络架构

信息网络架构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电力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具体业务功能系统。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隔离手段,来保障系统的安全。

4.信息化保障体系

(1)安全保障体系。在提升系统全面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护重要系统和基础网络的安全;并且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防护机制,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和应用级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组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2)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信息建设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保证系统建设的规划安排、资源集成以及队伍组织;规范信息化建设程序,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保证电力企业建设的有序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相关的人才发展战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从而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来为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3)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建设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数据共享。

第8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战略规划 方法

1、前言

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局明确提出: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在集成整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全面建设、整体推进行业信息化。烟草企业作为烟草行业的关键一环,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是烟草企业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然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么建立了大而无当的系统,造成投资浪费;要么在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系统简单替代,而不是有序升级,造成建设成本增加。要么建立的系统和原有想想不同,使得所建系统成为摆设,未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每一家烟草企业。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需要有全面且正确的总体规划,才能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事半功倍,以最小的支出构建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信息化支撑和应用平台,从而助推企业主营业务的高效发展。为此,如何建立信息化战略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

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又称企业IT规划,是在烟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烟草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策略

3.1分析烟草企业的战略规划

烟草企业信息战略的制定要与企业业务紧密相连。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对烟草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战略规划。根据美国管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的竞争力模型: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基本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竞争往往就是信息的战争。掌握信息的先机,必然占领竞争的领先地位,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

3.2分析烟草企业内外部信息化环境

烟草企业内部信息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基础资料,以及企业现有的软件、硬件、现行系统状况,企业内部业务,以及与上级总公司、国家局的业务往来关系,现行业务对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各业务模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基于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分析,确定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领域或部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方案;

烟草企业外部信息化状况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烟草企业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案例,基于上述信息,挖掘企业信息建设的一般规律,为本企业信息化实践奠定基础。

4、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个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科学的开发计划, 使系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可以缩短开发周期 , 节省开发费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 (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和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等。

4.1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关键之处,这些关键之处的性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关键成功因素有四种主要类型:行业因素、竞争战略在行业中的地位、环境因素和时间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过程中,如何评价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对烟草企业来说,企业的中高层最了解。因此,该方法主要是用于高层在信息化战略制定中发挥作用。企业高层既可以以个人的魄力和认知独立确定企业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采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高层应用,一般效果好。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日常总在思考什么是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集中于获取高层领导的信息需求,并且进行信息需求调查所需的时间较少。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的汇总过程和数据分析都是一种随意的方式, 缺乏严格的方法将诸多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汇总。另外,难以解决个人和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不一致问题。

4.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把整个烟草企业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水平、是否乐于改变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首先识别组织的战略集,也就是制定和分解企业的战略计划,如描绘出组织有关的各类人员结构, 如组织的拥有者、供应商、顾客、工作人员和竞争者等; 再如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第三、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其次将烟草企业组织战略集转化成 信息化战略。该方法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 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 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的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比较少。

4.3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 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种规范的、结构化方法。其目标是: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 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 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5、结语

烟草企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企业信息化发展必将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首要利器。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企业武装自己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定义、战略规划的策略和战略规划的方法做了详细阐述,为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学义,冀亚林.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07):34.

[2]王改性.浅谈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与步骤[J].时代金融,2008(08):78.

第9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依赖于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计算模式。同时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的信息服务,因此也被称为云服务。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为云计算下的定义为: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这些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中获得服务的业务模式。“云”被形象比喻为一个容器,里面装载着计算资源。

与传统计算相比,云计算的速度更快、更准。用户只要将电脑连入到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该计算模式便可以按用户需求为其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IT 、各类软件及其他内容的服务都是云计算所能提供的服务。

二、云计算的特点

(一)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扩展。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云的规模可以实现动态伸缩,并随时能扩展自己的存储和计算容量,从而满足企业用户对信息资源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的使用方式,一般来说,用户只要按照需求,就能以安全、便捷的方式获得云中的相关信息或服务,同时无须对它们进行管理。

(三)提供基础设施,以供业务随需即取,结合需求来提供所需的资源。云计算将互联网变成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平台,所有资源在物理上均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在逻辑上以单一整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四)较高的信息资源整合度。在云模式下,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依托,处理海量信息,可对企业信息资源高度整合,使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得以实现。

三、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在资源的利用水平,还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程度方面都是处于较低的层次阶段。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例如:资金短缺、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等等。而云计算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上述问题,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减少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成本。云计算意味着没有软件许可证的成本,同时也没有硬件购置的成本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不需要租用设施,这样就有效避免支出隐性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商业水平,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收费或者固定收费的方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即可。

(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应用云计算后,不需要企业再部署硬件设备和安装软件,只要支付所需的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资源和能力。只要能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那么这种云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取。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可以用来保存大量数据,用户只需要一组云计算服务的登录账号及密码,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展工作。因此,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三)投资所获的回报率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如果自己出资建立数据中心,那么所得的回报率很低,与企业业务的快速成长无法协调一致。而中小企业采用云计算的租用模式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云计算的租用模式允许中小企业将时间、精力和投资集中起来,服务于利润较大的核心业务。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以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将自己的产品快速推广给广大用户,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取得企业高回报。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采用云计算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观念。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IT服务模式,是各个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想解决方案。因此,中小企业的内部员工要及时抓住机遇,改变观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多开展员工培训,让他们能熟知云计算的概念及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多掌握新技术领域知识,认清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二)云计算对企业的适用性。可以借助于云计算的经济模式,综合考虑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研究中小企业是否适合长期使用云计算,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主要有:IT资源规模、资源使用模式、数据敏感性以及企业业务标准化,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是否能将IT应用迁移到“云”上,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最终由企业管理者做出决断。

(三)评估选择优质云服务提供商,选择云服务提供商时,应坚持以“信誉好、可信度高”为原则,以免云计算运行商泄露了企业信息。一般来说,企业应首选那些名气大的服务提供商,这样的提供商是不会允许发生数据泄密事件的,否则会影响到自身的信誉和权威。为了使服务质量得到充分保障,中小企业应该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有必要签订出一个服务水平协议,以此协议来衡量对方对协议中的条款执行情况。此外,在协议中还要列出限定准则及具体的惩罚规定。

五、结语

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中,我们对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也做了全方面分析。政府鼓励云计算服务模式继续向前发展,同时也在云计算相关产业政策和立法上面加大了力度,为云计算的今后发展创设了一个既适度,又宽松的环境。就当前的情况看,尽管我国云计算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数据安全、隐私权保护及行业标准等,但是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云计算技术也会逐步得到完善。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只要坚持用开放、务实的态度对待云计算,那么云计算就会真正应用于信息化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李新良.我国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云计算的运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24.

[3]布和.试论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中的具体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