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地震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震防控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震防控措施

第1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 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效果;报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503-01

大灾以后常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传染病肆虐[1]。据研究统计,曾经在近几年来,于世界各地出现的特大灾难中。暴发了各种疾病的大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危害[2]。本文通过我市各乡镇灾后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统一部署和指挥 成立灾后传染病防控总指挥部。该组织负责日常的有关整体工作。通过实施每日碰头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各级统筹安排工作。并对下一天的工作实施安排部署。并且对疫情实施每日监测。密切关注。

1.2 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 在灾难发生之后。务必对寻获的各种尸体进行消毒处理。集中进行尸体转运以及统一埋葬。其中埋葬深度在一米五之上。如果尸体未按标准的埋葬。则要执行相应的重处理措施。具体为用漂白粉和水按规定稀释后喷洒于掩埋地。之后将土层加高到一米以上。亦可以重新火化后集中埋葬。

1.3 执行一系列防治传染病的工作 将周围派遣的有关专家安排入组。带头到各乡村进行相关的消毒知识指导学习。对于灾区的尸体以及生活垃圾等地点依次按规定杀毒灭菌。尽可能消灭灾区易传染疾病的蚊虫。及时发现预防过程中的不良问题并进行指导改正。

1.4 食品和安全饮水的控制措施 严格监督负责配送食物和饮用水源的有关人员仔细安全的进行相关操作。对于各项卫生制度要坚决落实。及时对水源进行检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1.5 开启应急预防机制 灾区人民的各项疫苗要强化注射。尤其是幼儿要对其注射甲肝或者乙脑疫苗。打造全面的免疫盾牌。对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其他类传染病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一旦爆发出传染疫情。要立刻给易感人群接种预防。

2 结 果

2.1 灾后环境消毒的情况 重灾区住户消毒比例为96.1%。消毒平均的频次1.8。生活垃圾集中处理81.6%。厕所消毒的比例92.6%。厕所消毒平均的频次1.6。厕所粪便清运比例51.7%。轻灾区相应数据为95.4%。1.7。59.3%。87.8%。1.5。51.6%,见表1。

2.2 灾后食物及饮水情况 仅饮用瓶装水占比0.9%。饮用瓶装水或集中供水占比10.6%。饮用井水(未消毒比例)为88.3%(2.2%)。饮用河沟水(未消毒比例)为3.9%(35.7%)。自制食物为99.2%。食用凉拌菜为5.1%。食用剩饭菜为12.9%,见表2。

3 讨 论

各种自然灾害都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繁衍生息和社会的发展。全球因为其严重的能量释放灾害会产生非常重大的死亡和损失[3]。有些地震灾害动辄造成以亿计算的美元损失。而且灾害发生之后。食品和水源安全往往需要非常好的保障才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原因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人们更容易与致病媒介产生接触[4]。同时,由于人流量大。相应的疾病抵抗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此种因素也非常易促使暴发传染病。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于这些致病因素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和管控。可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灾后并无重大疫情出现。也无其他类突发性的卫生事件。证明采取的防治措施准确有效。不过灾后人群普遍生活在简陋环境中。其机体抵抗力降低。这也会给传染病的发生产生机会。而另一个方面。在评估看来。4%左右的人群以及10%的厕所并无环境的消毒。而40%的生活垃圾未及时处理。这些情况会导致蚊虫加速繁殖。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灾后人群的饮食不当,无规律。食物匮乏。存在一定的肠道传染病流行风险。综上所述,要落实以上重点的控制措施之外。还应该在灾区建立好敏感的传染病有关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发现。定期评估防控措施效果。大力开展对传染病防治和宣传教育。不断使灾区的群众增强防病意识。提高防病的能力。宣传准而有度。防止产生不必要恐慌。不断增强灾区中疾控人员应急处置突发性传染病的疫情。若传染病发生。要及时且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丁国平,张鉴,罗赫.汉源县地震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2009,20(5):59-62.

[2] 孙光红.2005――2010年广元市中小学生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9(10):112-114.

第2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防震救灾领导小组,在区政府防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统一部署,为预防地震等自然灾害,切实做好地震发生后的医疗救护和防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

(一)医疗救护组

负责灾区医疗救护的调度、组织、实施;抓好医疗机构医疗队的组建,落实急救车辆、药械,确保一旦发生灾情、疫情,迅速组织医疗队赴灾区、疫区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病治病工作。区医院负责医疗救护组工作,救护组下设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两个小分队。驻区二级以上医院均为防震救灾与医疗救护成员单位,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搞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小分队组建,并配齐急救药品、器械,落实好急救车辆。

(二)疫情处置组

负责组织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灾区的消毒处理及技术指导,协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灾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卫生防疫组下设消杀组和流调组两个小分队。区疾病控制中心负责疫情处置组以及小分队的组建工作,并明确各小分队的职责。

(三)爱国卫生组

保障通讯联络畅通及救灾防病工作用车辆;对灾区的灭蚊蝇、灭鼠等消杀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区爱卫办负责爱国卫生组工作。

(四)卫生监督组

卫生监督组负责灾区开展对灾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熟食和卤菜的监督检查,防止微生物和化学品污染食物,坚决取缔无证食品生产经营,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卫生监督所负责卫生监督组的组建和工作开展。

二、防震救灾工作的组织实施

区卫生局接到突发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情报告后,在区防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医疗救护和防病工作。

1、医疗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

按照灾害程度以及受灾地点,立即组织不同规模的医疗救护队伍迅速赶赴灾区,会同当地医疗救护力量,按照重点抢救重伤员、突击救治中、轻伤员,对灾区伤员进行分级救治。

(1)组织实施现场急救和伤检分类。到达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要及时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在脱险的同时进行检伤分类。经初检把人员分为四类:已死亡的人员左手腕挂黑牌,重伤员左手腕挂红牌,中等程度伤员左手腕挂黄牌,轻伤员左手腕挂绿牌。

(2)及时转运伤员。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后,及时将伤员转运至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必要时,统一调配卫生技术力量,统一使用,集中力量救治伤员。

2、灾区防病和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疫情处置组、爱国卫生组、卫生监督组赶赴灾区开展工作。

(1)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灾区建立疫情监测点,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定,密切注视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动态,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工作,为开展救灾防病和医疗救护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2)组织流调队伍对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调查,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分析、预测,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3)组织开展灾区的消、杀、灭工作。加强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安全合理使用杀虫、灭鼠药物,采用多种措施,及时有效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消除蚊蝇鼠害,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4)加强灾区的饮水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及时确定可供引用水源,定期开展饮用水源的卫生状况监测。加强对分散式供水的消毒。对灾区的食品要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食品,消除食物中毒的隐患,预防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患。

(5)广泛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心里调节能力。

(6)做好参加防震救灾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三、卫生系统防震救灾工作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同时,听取上级有关地震情况和实情的通报,向上级部门报告震情和实情,提出求援请示,并随时汇报救援工作情况。

(2)各直属单位和驻区各医疗机构要加强本单位危险区域和危险地带的巡查和防范,及时转移隐患房屋内的人员、物资,对无法转移的设备实行有效防护,做好应对停电、停水的各项准备,储备发电机、油料、食品、水、手电、蜡烛和应急灯等应急物资,保障通讯畅通,一旦灾情发生,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医疗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3)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5)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6)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各直属单位要落实临震期间的24小时值班制度,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7)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8)协助地震宣传、新闻等部门做好安定民心,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四、培训与演练

各直属单位和驻区各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防震救灾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演练,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防震救灾应急预案。

五、应急物资储备

防震救灾期间,各单位要加强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设施设备和车辆的维护保养,确保紧急情况下正常、高效运转,避免设备故障给抗震抢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医疗机构要备好急救药物、器械、设施、病床、担架、救护车辆等物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准备好充足的防疫消毒药品和消毒器械、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用得上、效果好。

六、责任追究与奖励

对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误、、失职渎职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及《公务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第3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居住区规划;抗震防灾措施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当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虽然城市建筑有牢固的基础和一定的防震能力,但是在地震灾害面前还是非常脆弱的。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壳板块运动也越来越活跃,逐渐从平静期走向地震活跃期,因此,城市居住区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防震抗灾工作,对居住区域空间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处理,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对居民的危害。

1城市居住区规划工作中抗震防灾的重要性

1.1灾害程度控制

地壳运动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对人类安全危害极大的自然现象,地震的破坏能量巨大,从人类出现至今,全球地震灾害大大小小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我国部分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因此属于地震高发国,一旦出现地震灾害,那么国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必定受到威胁。

1.2城市发展的保障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基数剧增,中小型城镇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不同规模的城市集群。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化发展,城市居住区也会得到扩散性发展,城市用地也将越发紧张。而为了进一步满足城市人口密集化发展的居住需求,建筑物的建设密度也将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地震灾害,那么所导致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城市的经济和发展也将退步一大截。所以,对城市居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就成为了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性工作。

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化发展和地壳板块活动进入活跃期,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做好城市抗震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城市当中人口集中的区域,如居住区、商业信息中心等,结合城市的人口特点和建设密度,对抗震防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研究,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还对城市科学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2我国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工作规划的现状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近几年的地震现象较为活跃。目前,我国内地大部分地震烈度都处于四级以上,全国有二十四个省会城市和近3/4的人口处于地震高强度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城市居住区的科学规划工作,加强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进而创建一套基于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面化灾害预控体系,同时还应该提高人们的灾害应急逃生和防灾意识。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抗震防灾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在抗震防灾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在灾前防控、灾中应急反应和灾后避难重建这三个方面逐渐形成一套相应的工作管理体系。但是我国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与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形势很不协调,其整体工作能力还相对较差,其缺陷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控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绝大多数的地震监测站都不能对一些具有毁灭性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报;其次,城市居民的地震灾害的危机意识较弱,对于地震灾害的认识性还不强;再次,当地震发生时,地方政府缺乏针对性的管控预案,在人员调动、安置这几个方面还需完善;最后政府部门的抗震防灾资金还相对较少,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也比较稀缺。

3强化城市居住区科学规划中抗震减灾水平的措施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的地壳板块运动逐渐进入活跃期,地震灾害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的东海海域地震等。因此,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就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尤其是城市当中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3.1做好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调研工作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中抗震防灾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唐山出现那次毁灭性的大地震之后,国家政府部门才开始意识到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工作规划的重要性,在后续的一段时间中都在不断地深化研究,编制出相应的抗震防灾文件和制度,而在国外,如日本、美国、英国等,对城市抗震防灾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早,技术观念都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可以借鉴参考。

想要提高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水平,就必须对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数和建筑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其开展综合性的研究,主要对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进行一个初步评估,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文件和法律规定来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若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抗震防灾体系,就应该从震前预测防控、震中紧急响应和震后人员科学管理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所以,科学的抗震防灾工作就是要从震前、震中和震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抗震防灾的技术标准文件,对部分环节的抗震防灾工作进行强制性的管理。

3.2城市居住区建筑和技术设施的科学规划

3.2.1城市居住区建筑的规划

城市居住区中的建筑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建筑、老旧建筑和重要建筑,科学的规划工作就必须对居住区中的重要建筑、密集型建筑群和老旧建筑进行抗震防灾评估,使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创建一套科学的抗震防灾建筑规划体系,为城市居住的后续规划工作进行指导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降低地震发生时而受到的损失。

3.2.2城市居住区基础设施规划工作

对于城市居住区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即:需要照顾人群的基础设施(幼儿园、敬老院);人流量大的基础设施(学校、政府单位);关键性基础设施(消防队、警察局、医院)。想要做好三个方面基础设施的抗震防灾规划工作就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把城市居住区内的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等基础设施集中规划,并且保障建筑周围一定要有足够的疏散空间,减少地震对该群体人员的伤害;其次,还应该提高需要照顾人群的灾害疏散能力,在学校内外部设置多个应急疏散通道;最后,还应该增加学校用地,设置专门的家长等待区域,同时在救灾工作中还可以作为应急场所来使用。

3.3对城市居住区的土地进行科学规划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高速发展,城市的地价也在不断攀升,城市居住区的容积率也在不断激增当中,但是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用地却在不断减少,因此,城市居住区内的土地应该合理规划,降低居住区内的建筑容积率,开拓更多的公共绿地。建筑容积率其实是一个弹性指标,在确定了容积率的同时可以根据占地使用的性质、基础条件等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3.4对城市居住区的开放空间进行规划

一是均衡布局开放空间,设置专门的避难通道和快速应急疏散场所。二是将空间较大的公共绿地作为灾中应急反应指挥场所。三是增加城市居住区内的路网密度,增加区域内的灾害应急车辆出入口,无论是在灾中还是平时,这对居民生活保障都是十分有益的。

4结论

总而言之,地震灾害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危害是巨大的,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更是严重的,因此,我们就应该时刻具备地震防控的危机意识,在平时做好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工作。

参考文献:

[1]卜雪D,曾坚.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学报,2009(1):83-85.

[2]卜雪D,曾坚.居住区规划编制和法规体系的抗震防灾控制力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3-256.

[3]高杰,钟慧,冯启民,等.考虑抗震防灾要求的居住区规划方案评价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9(4):52-58.

[4]庹彬彬,王银珍,曾春.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3(1):32-33,40.

[5]庄丽,高杰,冯启民,等.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达标模糊评价[J].世界地震工程,2008(2):78-84.

第4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一、目标和任务

通过3年的封育,恢复全区78262亩地震受损林地,使之在2016年达到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标准。小班郁闭度≥0.60,林木分布均匀且林下有分布较均匀的幼苗200株/亩以上或幼树34株/亩以上。震损林地植被恢复区内林相得到明显改观,生态功能日趋完善。

二、封育期限

此次封山育林实行全封,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到2016年完成,封育期为三年,每年进行区级自查,2016年封育完成后,迎接省级核查。

三、封育布局和封育方式

此次封山育林实施范围分为北线、南线和东西线三个片区,主要封禁范围位于芦山岗大岗往南延伸至麂子岗一线坡度较大,地震受损较大的林区。全区共涉及4个片区林业站和区森林经营所共5个实施单位343个小班,封育面积78262亩。

封育方式采用设置封禁措施和实行人工巡护,并同时实施灾害监管。

1.封山育林区内除去抚育需要的间伐和卫生伐,全面实行禁伐,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在封山育林区内进行林木采伐。

2.在封育区内的主要进山路口和重要地段,设立醒目的封山育林标识,标识标牌要醒目,大方。

3.各实施单位按封山育林划分位置,结合其他林业工作的开展,对封山育林区进行巡山管护。

4.保护封山育林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和其他森林资源,严禁在封山育林区内猎杀野生动物,采集活立木;严禁在封山育林区内进行林间采药、采笋、剥树皮等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5.加强火灾、病虫害等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各实施单位要根据熟悉的当地情况做好有针对性的监测和防控,发现隐患和疫情及时向林业局上报。

四、检查与考核

封山育林工作由区林业局组织实施,每年对封山育林工作进行区级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实施单位的封山育林自查工作纳入当年林业工作考核。

五、职责分工

按照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开展此次封山育林巡山管护工作。区林业局主要负责本区内的封山育林全面工作。区林业局做好封山育林工作的技术指导,区森林公安分局和区林政执法大队要做好大力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行为。各实施单位应当在各自所属范围内,做好封山育林的巡山管护和其他监测。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各实施单位从保护森林资源,推进我区灾后重建,建设五个的的工作目标入手,高度重视,精心实施,积极推进区内震损林地植被恢复封山育林项目顺利实施。

第5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

现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灾救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明电[]4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切实加强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认识,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科学部署,加强检查。水务、农业、民政、建设、交通、国土资源、林业、气象、地震、电力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强对各种灾害的防范、抗御和检查指导,切实做好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二、全面落实各项灾害防御措施。气象、水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和汛情、旱情发展变化,对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要及时会商分析,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体和通讯方式。水务、国土资源、林业、地震等部门要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巡查并及时预警信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队伍,做好抗灾资金、物资的储备工作,全面落实各类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做好防汛工作。精心组织好河流、库区的防洪调度。加强查险和抢险,及时排除重点堤段和病险水库、涵闸、泵站的隐患和险情,对山洪灾害易发的重点地段要派专人24小时监测,确保安全度汛。要努力抓好抗旱工作,把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抓好对现有供水和灌溉设施进行维修、配套和改造,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天气时机,做好人工增雨工作。要抓好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坚决克服“夏季无森林火灾”的常规思维定式和麻痹侥幸思想,对高火险区要组织全面检查,确定专人,划区保片,重点防范。同时,要进一步组织力量,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加强交通干线、重要通讯、电力设施和重要建筑的防灾保安工作,要做好应对各类灾害抢险准备工作。

三、要全力做好救灾和灾后的重建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救灾资金和物资投入力度。受灾地区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对于因灾绝收缺粮的群众,要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确保他们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医治。要抓紧做好水、电、路、通讯、倒塌房屋校舍等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要积极帮扶受灾群众开展自救互助,千方百计组织和指导群众适时适地改种补种,发展多种经营,并有计划地组织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要将灾后重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强化防灾减灾基础,进一步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第6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政府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召开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工作会议,十分及时、非常重要。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就全力做好灾后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作简要发言。

一、客观分析,准确把握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年以来,我*多灾频发,继年初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后,又遭受“5.12”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对农业影响特别大,损失最大的是畜牧业”。地震导致畜牧部门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及设备设施损毁,大批畜禽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3.82亿元。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全*畜牧兽医系统特别是灾区广大干部职工,忍受着家人伤亡、房屋损毁的巨大痛苦,以对党的事业高度忠诚和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扬坚韧不拨、奋不顾身、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压力,舍小家顾大家,服从指挥,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工作扎实,主动把灾后重大动物疫病消毒灭源工作纳入灾后卫生防疫保安全的大范畴,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了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全*灾区仅用20天时间,无害化处理大牲畜229.1万头,禽兔2068.6万只,环境消毒面积累计13.3亿平方米,紧急免疫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动物184.1万头(只),畜牧业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没有发生一例人畜共患疾病和重大动物疫情,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畜牧食品局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畜牧兽医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随着灾民安置和废墟清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由于受灾范围广、死亡畜禽多,污染源分布广泛,加之天气炎热、汛期将至,灾后疫情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持久战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委、*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抗震救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一是政策有力,市场有利。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拉动下,今年我*以生猪为主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二是国家和*政府灾后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大,有利于我们优化生产布局,加速生猪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三是这次地震就全*而言,不是全局性的。以生猪为例,因灾损失仅占全*生猪存栏总量的5.7%,能繁母猪损失仅占全*能繁母猪存栏总量的2.9%。四是我们拥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畜牧兽医干部队伍,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前期抗震救灾工作较好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全力抓好当前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按照“大灾之后无大疫、重灾之年少减产少减收,努力实现不减产不减收”的总体要求,当前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中央和*上扶持政策的落实。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围绕“重灾区少减产少减收,轻灾区不减产不减收,非灾区大增产大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已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抗震救灾扶持政策,宣传贯彻*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15号),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促进畜牧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一是管好用好中央和*上已下达的项目及资金。二是对国家和*上资金尚未到位但项目已经下达的,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贴息支持,抢时间、抓进度,先期推动项目实施。三是提前做好项目规划、设计、论证等基础工作,主动对接国家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四是结合各地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的具体办法。

(二)切实抓好灾区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灾区各级畜牧部门要把恢复动物防疫服务功能作为首要而紧迫的任务,积极争取市(州)、县政府的支持,在本月内落实受灾市、县、乡畜牧兽医系统亟需的冰箱、冰柜、冷藏包、疫苗等动物防疫物资以及存放物资所需的过渡房,并保障用电,确保灾区紧急免疫工作需要。二是及时无害化处理废墟清理中发现的死亡畜禽,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灾区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不留死角。三是6月15日前要完成以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链球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为主的动物紧急免疫。各地要切实加强犬只的管理和免疫工作。灾区要首先从人群密集区和灾民集中安置区着手,对有主犬要逐一登记、紧急免疫、挂牌确认、进行栓养,对流浪犬和无主畜禽要果断处置。要以人口密集地附近的生猪规模场为重点,开展猪乙型脑炎紧急免疫,并加强蚊虫等传播疫源的消杀。阿坝州要以牛羊为重点加强炭疽的紧急免疫。资阳、自贡、内江、遂宁等地要强化猪链球菌病的紧急免役。

(三)切实抓好夏季动物防疫工作。全*畜牧兽医部门要坚持依法防疫、科学防疫和群防群治的原则,从今日起到7月15日,用40天时间,集中力量抓好夏季动物防疫工作。一要精心组织。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物资到位、工作到位。二要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的免疫密度必须到100%,有效抗体合格率必须达到农业部规定标准。三要加强疫情监测。各地要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信息网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学监测,及时与卫生、工商、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互通信息,提高预警能力。四要强化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果断处置疫情,坚决控制在疫点上,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严格做到封锁要严,不留漏洞;扑杀要严,不留尾巴;销毁要严,不留后患;消毒要严,不留死角;紧急免疫要严,不留空白点。五要是坚持专群结合。发挥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疫能力,营造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的社会氛围。

(四)切实抓好畜牧科技助农减灾行动。全*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尽快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灾区,进村入户,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圈舍修复、综合饲养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力度,广泛开展畜牧科技助农减灾行动。重灾区要重点帮助畜禽良种场(户)、规模场(户)修复受损圈舍及供水供电设施,尽快恢复仔畜禽苗供应能力和商品畜禽生产能力。轻灾区要重点支持种畜禽场修复加固扩大圈舍,扩大生产规模和数量,增加仔猪、禽苗的生产和市场供应。非灾区要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养殖者及时补栏、适时出栏,全力增加供应,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各地畜牧部门要落实人员,及时掌握受损饲料加工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恢复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地方政府反映,争取支持,加快恢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修复受损交易市场,加强畜产品产销信息、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恢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

(五)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灾之年、奥运之年,各地尤其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是按照标准化健康养殖要求,抓住新建、扩建、修复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障投入品安全。三是继续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规模场养殖记录制度,加强对禁用药、限用药和休药期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检疫,严格执行病死畜禽“四不一处理”规定,在全*范围实施“放心肉”工程,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频次和检测结果公布频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统筹兼顾,科学编制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我*畜牧业生产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高度重视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政府的要求,*局正在制定畜牧业灾后重建规划,重灾区市县畜牧部门也要加快推进此项工作。规划编制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畜牧业应急保障等服务设施和种畜禽苗的生产能力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养殖场;坚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坚持统筹兼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具体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统筹兼顾。养殖小区的规划布局要与灾民安置重建方式相结合。农民分散重建,圈舍建设要做到人畜分离;农民新村集中重建,则需高标准规划养殖小区建设。种畜禽场、规模场规划布局要坚持“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安全”。

二是科学评估。要成立专门的规划工作组,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畜牧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灾害评估和政策研究,确保依据充分,体现科学性。

三是分步实施。坚持近期恢复和长远发展相结合,整个畜牧业重建规划分两个阶段,*年—2010年为恢复重建阶段,目标任务要明确具体,措施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2011年—2015年为发展提高阶段,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紧扣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体现战略性。

第7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论藏羌文化与阿坝州“一线五片”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布局

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提升阿坝州文化旅游业及其产品转化策略

松潘县新农村建设思考

浅议黑水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适应市场需求加强“阿单九号”营销

沙棘在阿坝州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产业化开发思路

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藏区质监特色

浅析GIS在阿坝州的应用前景与构想

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

阿坝州高载能工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肉鹿养殖业的建议

浅析金川县飞蝗及其防治措施

羌绣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关于提高岷江柏、滇柏容器育苗技术及降低容器育苗成本的探讨

对阿坝州特色水果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高原金针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精解

侍俊同志在阿坝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肖友才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杨登云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对阿坝州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

对阿坝州“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及完善过程的思考

英美两国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林业损失及灾后重建措施

浅谈地震灾后汶川县生态恢复对策

论灾区恢复重建藏羌美好新家园的辩证持久战

浅析若尔盖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粉尘污染及治理浅析

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依靠科技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金川县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可行性研究

中高海拔山区芹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及病虫防治简介

科研新成果优质青稞新品种“阿青6号”

阿坝州委州政府召开2007、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浅谈民族素质与民族地区发展

引进国外智力促进科技创新

阿坝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重视农机安全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从市场变化趋势看小金县农业结构调整

金川农村移民多渠道生产安置初探

人畜共患炭疽病的防控与对策

爬山虎治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表及裸岩前景分析

浅谈川西北高原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对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的设想

小金县退耕还林之我见

阿坝州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红原县草原、草地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辐射松优良种源及优树选择初报

甜樱桃在小金的表现情况及发展分析

强化民族地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怎样让学生学好钳工技术

浅谈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辅导

第8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在本届论坛中专家学者具体讨论的领域有:抗震救灾背景下水环境的系统思考、污水处理设备与工艺技术的结合、自来水公司综合应用技术与管理手段、应对供水水质标准提高、污水深度处理及处理厂升级改造、工业废水处理热点技术、供水领域关键技术与自来水厂升级改造、污泥混烧及其它热点问题、饮用水水质与健康的关系等。

6月19日上午的技术综述和主题发言单元中,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紧扣当下国家的重点问题,对抗震救灾背景下水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陈吉宁说,当前我国环境技术储备不足,尤其缺乏应急技术条件下的技术和装备,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他建议成立针对应急条件下的技术研究小组,研究应对突发自然环境灾害和突发污染事件的相关技术,并针对各种情况开发相应的产品,做好技术储备工作。

环境监测涉及到千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灾区,由于现场环境监测不到位、人员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对环保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陈吉宁说,应重视对地方环保监测的能力建设,逐步实现环保监测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应急能力。他建议,对灾后应急措施的选择应经过科学系统全面的分析。在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工作涉及卫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同领域的专家都给出了相关的救援措施,陈吉宁表示,地震灾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核心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护区,四川盆地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关系到整个四川的供水安全。地震灾害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监控、评估与修复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水业专家认为,由于水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资本不再是水业升级的唯一驱动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及供水企业引入市场机制,在潜意识中改变了原来的市场规则,从而带来了更多的行业技术突破。陈吉宁就此问题提出,要加强对日常污染源的管理,准确了解污染源的位置、特征,工作中应加强对污染源和化学品源的日常管理,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并做好污染源普查数据备份和数据入库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更新,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所有污染源的情况,及时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应急情况下的饮用水标准和污水处理标准,陈吉宁认为应该有特别的要求。他说,对于化学品污染、地震等突发事件来说,水源地会出现非常规污染问题,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很可能因为新污染物质的出现而不能实现水质的全面达标,在不同的灾情中,集中资源解决重点问题,才是应对灾情的合理举措。制定应急情况下的特殊水质标准,对基础指标以及特殊关键指标进行规定是非常必要的,在应急情况下,应当在保障基本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考虑适当降低某些指标标准值。

第9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

抗震救灾是2008年各地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浙江省陆续派出医疗卫生防疫队伍前往四川省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抗震救灾工作。本文根据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处置,探讨地震发生后如何科学处置堰塞湖的次生灾害。“5.12” 大地震产生了堰塞湖34个,而在北川出现的唐家山堰塞湖是这次汶川地震中最严重的次生灾害。

1 成因

唐家山堰塞湖位于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距县城上游3.2 km处,属高山峡谷地带。涪江支流湔江河发源于雪宝顶南坡和小寨子沟,在禹里乡汇合,流经漩坪、唐家山、启明星苦竹坝水电站、北川县城、通口,在江油青莲汇入涪江、流经涪城、绵阳城区、游仙区及三台县以远。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两边山体崩塌滑坡,形成了长803 m,宽611 m,高82~124 m的堰塞体,阻断湔江河积水成湖,坝顶高程750.2 m,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约3.2亿m3。

2 危害

2.1 溃泄威胁

地震后,随着水位上涨,唐家山堰塞湖溃泄的风险与日俱增,时刻威胁着下游130余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湖水迟迟悬而不下,严重干扰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北川县城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位于唐家山堰塞湖的下游,是灾后救援的重点区域。5月15日、17日,救援队伍2次接到唐家山堰塞湖可能溃堤紧急撤离的通知,上万救援人员急速撤离,这不但让救援人员饱受心理恐惧,还严重影响了早期的救援工作。

2.2 洪涝灾害

从5月12日唐家山堰塞湖形成至6月11日解除警报,北川县12个乡镇经受了一场数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5月15日,北川县漩坪乡被淹水下。22日,禹里乡民房开始进水。至6月10日1时30分,唐家山堰塞湖水量达泄洪前的最高峰,约2.6亿m3,坝前水位743.10 m,漩坪乡、禹里乡及白坭的大部分地区被淹没。6月7日7时,泄流槽开始过水,6月10日爆破泄洪,禹里乡虽复出水面,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北川、江油9个乡镇的部分地农田、农房、及部分企业被淹,造成的立体污染,给清理、防疫、消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2.3疾病影响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前组织对下游群众进行疏散安置,政府按1/3溃坝组织疏散19.7477万人,群众自发迁移约5万余人,共新增安置点132个(不含群众自发迁移形成的聚集点)。范围局限、人口密度大、气温高,新增安置点各种供水、供餐、厕所、垃圾处理等设施相对地震灾民安置点要滞后且简陋,安置点卫生安全隐患较多。从疾病症状监测结果可以清楚看出唐家山堰塞湖对群众健康的影响。唐家山堰塞湖泄洪人员疏散到解除警报期间出现疾病症状或不适日均为13 025人,泄洪后,降为7 017人,下降了46.13%。(见图1)

3 措施

3.1处理原则

5月15日,从航拍图片中发现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地震中形成的34个堰塞湖中的高危堰塞湖之一,蓄水量约3000万m3。从5月16日到5月21日,相关部门连续组织了6次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勘探,部队通讯人员与地方技术人员冒死空降唐家山,给后方传来珍贵的数据5月19日,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厅等专家紧急前往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北川县唐家山堰塞体处置方案。5月22日,总理飞往唐家山堰塞湖视察,提出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订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5月24日至31日,武警官兵、救灾部队和大型机械设备运抵唐家山堰塞湖开挖溢洪槽。共完成土石方挖掘13.55万m3,原高752米的堤坝削低到740米,使这一危险程度极高的堰塞湖理论满载库容量从3.2亿m3降为2亿m3,同时因减少了12米的落差,有效降低了对下游的冲击。

3.3 避险

在主动挖槽排险的同时,水利部专家组计算出1/3溃坝、1/2溃坝和全溃坝影响的范围和人口。出现1/3溃堤险情,全市将撤离常住人口14.76万,流动人口1.1万,淹没城镇面积460.2万m2;如果出现1/2溃堤险情,全市将撤离常住人口91.16万,流动人口29万,淹没城镇面积5368.6万m2;如果出现全部溃堤险情,绵阳将撤离常住人口99.01万、流动人口30.99万,淹没城区面积6234.6万m2。5月21日,绵阳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制订下发《北川县湔江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沿岸的撤离疏散方案》,明确此次撤离范围以县包干,以乡包干,以河道包干,动员干部、公安人员、抗震救灾部队、年轻党员、民兵等力量,统一将群众撤离至高处,以村或乡为单位集中安置。确定了80条疏散路线,确保疏散快速、安全、有序。

6月1日凌晨,唐家山堰塞湖堤坝抢险工作全部结束。上午,绵阳市按全溃方案进行了撤离演练。6月5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了唐家山堰塞湖全溃坝预警预报通信保障系统演练,舟桥部队进行抗洪抢险演习,作好救援准备。自5月19日媒体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有溃泄风险时,即有群众自发向地势较高处转移。唐家山下游的北川、江油、涪城、游仙各地按《北川县湔江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沿岸的撤离疏散方案》中1/3撤离方案组织群众在5月24日前完成撤离。

3.4 防疫

我们根据泄洪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制订防疫应急预案和防疫工作方案。按属地化原则,明确分工,分解落实职责和任务。为防止洪水造成环境、水源污染,提前组织开展淹没区污染源调查。将有毒有害污染源提前转移或处理。泄洪前对淹没区的厕所、粪便、垃圾、禽畜圈舍进行清理消毒。泄洪后对场镇街道、居民生活区域进行清淤、消毒。加强对城乡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和监测。

4 讨论

堰塞湖带给人类的灾难异常惨痛。史料记载,近三百年来,由地震引发的堰塞湖溃堤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的损失[2,3]。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和最大的次生灾害。与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大地震和1933年8月25日四川北部岷江上游茂县叠溪城发生7.5级大地震中堰塞湖的处理相对比,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避险、防疫措施可谓计划周密、组织有序、处置科学、无人员伤亡,灾后也未发生大疫情。 但是,在完美的背后也暴露出处理特大次生灾害中的遗憾。

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急处置的时效性要求应急决策必须及时、果断[4]。唐家山从险情到制定预案用时4 d,第5天开始疏散,第19天挖泄洪槽,第23天泄洪,第27天爆破泄洪,解除警报。而1786年四川康定南大地震大渡河堰塞湖在震后第11天溃决。可见唐家山排险处置的时效性是值得探讨的。

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处置中,专家组于5月19日抵达,而总理又3次亲临唐家山,直到6月6日,温总理要求“采取果断措施解除唐家山堰塞湖威胁”。6月10日,实施爆破作业,唐家山堰塞才得以迅速泄洪,解除了危险。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取代原有单一价值标准的决策思想[5]。而专家决策是民主决策的一种形式,不等同于科学决策,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因此,科学决策应是在不同专家决策信息的综合对比分析后所作出的决策,这就界定了专家在科学决策中的参考地位。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时决策者不能因责任重大而将决策权推给专家,让专家决策,其后果可能是是谁也不愿承担有风险的决策责任。

5参考文献

1 新华视点.唐家山堰塞湖避险大撤离决策前后[OL]. society.省略/,2008,06,01.

2 北京晚报.历史教训:四川曾发生两次溃坝损失均超地震[N]. 2008,06,06.

3 Schuster R L, Wieczorek G F. "Landslide triggers and types". Landslide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Landslides[G] A.A. Balkema Publishers,2002,5978.

4 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M].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