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初中教学教研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学教研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教学教研制度

第1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文言文 初中语文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很多地区的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听不到或很少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学习文言文基本的方法就是教师一句一句的翻译,学生在课本上一句一句的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活生生的打字机。“满堂灌”的现象使整个课堂看起来死气沉沉,让原本精妙经典的美文失去了它原有的存在价值,它们成为了学生眼中厌倦的对象,可想而知这一节课收到的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了。殊不知,没有了原声朗读的语文课是永远形象不起来的,没有了原声朗读的文言课只能是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还语文课堂一片琅琅的书声,是文言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朗读训练,努力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

下面就具体谈一谈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1重视范读和领读

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每篇文言文时都要坚持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并以此为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意蕴,增强教学效果。有不少教师常担心自己读音不准而不敢自己范读,而拿个录音机放放了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因为朗读对学生的感染除了文字和声音外,还有很大部分来自于体态语言――朗读者丰富生动的表情。教师在朗读时全身心的情感投人,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示范感染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乐于高声而有感情地朗读的风气和习惯。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读得好,才能激发学生喜欢读文言文,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文言文的朗读这么有趣!”

领读也很重要,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的语调语感相对难把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领读。对于初中学生,一般不需要全篇领读,但在文章关键处朗读难点处,教师还是需要重点范读并领读。

2传授朗读的具体方法

朗读主要是通过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传达的,所以教师在朗读训练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朗读的重音

关于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例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中重读的词语为“诈自称”;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太后盛气而揖之”中重读的词语应为“面”、“盛气”;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重读的词语应为“三里、七里”;表示结果或过程的补语要重读,如“却匈奴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国之师”,其中“七百余里”“九国之师”应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如“当此之时……”“此四君者”中“此”要重读。除以上五种外,句子中某些重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常也需要重读,这是因不同的语境而定的,故放在具体篇目中指导。

2.2朗读的停顿

朗读的停顿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停顿。这是根据生理的需要与表达意义的需要而作的间歇、休止。适当的停顿对朗读者来说,可以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感情。朗读的停顿,通常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结构停顿三种类型。就朗读而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文谈谈文言文朗读停顿中应注意的几种情况。(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5)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6)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2.3朗读的语调

关于语气、语调。古汉语中的语气同现代汉语一样,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应读出句子的特有语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2.4关于语速

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3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朗读

第2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言语实践;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设计;课标精神

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过程对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命,塑造自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语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提升言语实践意识,还原阅读教学言语活动交流、言语情感互动的实践性,促使学生理论实践双提升。

一、设置基于课标精神的阅读教学目标

言语实践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遵循课标精神,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又要切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言语实践渗透于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要结合“语用”过程,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目标要渗透自主构建精神,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提升相结合。情感目标要贴近生活、符合文本,杜绝大而空的说教。二是以生为本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兴趣、认知、习惯、个性特征等优化教学设计。

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言语实践符合汉语学习融会贯通的规律,言语的圆融美(如形式、意义等)、学习过程的体验美,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言、形、意的深刻领悟和圆融体验,继而加深阅读体验,促进“意”的内化。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由于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体验的阅读过程,弱化了学生的言语感知与情感领悟,没有实现言语实践,是不明智的做法。此外,言语实践还符合汉语“学以致用”的规律。言语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将内在情感成功转化为外在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三、基于言语实践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指教师结合学情,利用课堂内外一切可利用条件,通过丰富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生成的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高效提升的有价值信息。在言语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实现这些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呈献给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言语阅读与内容甄别能力。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整合教师、文本、学生等各类教学资源。单纯将阅读文本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未免显得干瘪、淡薄,需要充分挖掘多方教学资源,做到师、生、文本的巧妙融合,并基于此设计出科学的教学内容。二是将生活体验有选择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放任,而需要技巧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迁移,以生活思维、情感、技能,生命体验、生命意义等活化文本思想,达到文本语言、内容与生活体验的完美结合,经过美化、处理的选择性的生活体验更容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言语实践观下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优化初中语文言语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生机活力,引领学生走出语言困境,由陌生到熟识,由无情到有情,让读与写的语言艺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实课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言语学习与阅读体验。

基于言语实践观的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背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首先要做到引领学生自主贴近文本,朗读文本,认真触摸文本语言的每一根神经,透彻文本朗读基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探究文本内涵。于是,教师可以运用活动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朗诵比赛。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被调动,知、情、意、行提升的终极目标也得以实现。

五、重视言语实践观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阅读言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完善师生教与学,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知、情、意、行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做好言语实践观下的教学评价,教师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理解与表达,在对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阐述作系统评价之外,还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评价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课文增加美女蛇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这一言语实践活动激励着学生深入研究文本语言内涵,通过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感知,促使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3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5-0052-03

最能代表也最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教研能力的平台,莫过于现在的全国各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2010年南通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选出南通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82名、骨干教师152人、教坛新秀177人[1]。以南通市区为例,其初、高中学校及小学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区域分布及人数统计如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南通市区学科带头人共28名,高中14人,小学7人,教科中心等单位4人,初中仅3人。初中学校学科带头人数只占总数的11%,是高中学校(50%)的五分之一,小学学校(25%)的二分之一不到,初、高中悬殊很大,初中力量太薄弱;南通市区骨干教师共38名,高中16人,小学16人,初中只有6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占比仅为16%,而高中和小学都高达42%,初中力量很薄弱;初中学校教坛新秀占30%,相对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比例,已是最高,但仍是小学的二分之一不到,力量还是薄弱。上表可明显看出初中整体教研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研层次越高,初中的力量越弱。

笔者再对上表中的初中3位学科带头人、6位骨干教师共9人作区域和人数分布的分析,结果更令人吃惊。港闸区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为0,合计1人;开发区骨干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为0,合计也是1人。其余7人则都在崇川区和市直学校。

崇川区和市直学校在南通市中心地带,教育底蕴历来丰厚,教研氛围良好,而港闸区、开发区地处南通城郊,人口流动量大,靠农村,学校新(异地重建的学校占多数),师资弱,缺少教研氛围。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城郊初中几乎没有教研方面的领头羊,唯一的一位学科带头人也是港闸区才招聘来的名师。而南通市先后六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至今,笔者所在的开发区所有初中学校没有诞生过一位学科带头人。由此可见城郊初中教研力量特别薄弱。

一、城郊初中英语教研现状

在初中整体教研力量相对薄弱,而城郊初中教研力量又特别薄弱的大环境下,城郊初中英语教研现状更是令人堪忧。

(一)领导重视,但无从入手

以我校为例,近两年在校长室及教科室的重视和指引下,全校教研活动轰轰烈烈。如数学教研组的“预案导学”逐渐走上正轨,正成为理科组教研的范式;语文教研组的“写作教学”研讨效果明显,目前已经申报立项了“十二五”课题。就是英语教研组没有明显进展和成果,教研水平还在原地踏步。

学校领导对各自学科教研活动的参与、监督和引领非常重要。新任校长是政治老师,政史地生等小学科一把抓,老师的教研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教科室主任和教导处主任都是数学老师,带领数学组编写“预案导学”,形成备课模式,并建立电子题库,资源共享;副校长和教导处副主任是语文老师,对“写作教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善于指导年轻老师。领导对英语教研非常重视,就是不知从何抓起,无从入手。其实,英语教师也迫切希望能够拥有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平台与契机。如果领导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那么行政的干预也会成为英语教师教学生涯中最美的邂逅。

(二)教师参与,但过于功利

去年面向南通市区,我校分别承办了开发区“课堂与生活”和“高效课堂建设与推进研讨”的教研活动,给教师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极好平台。但两次教研活动英语组暴露的问题较多。动员老师报名上公开课时,英语老师的表现差强人意。资深教师说:“我高级评好了,还上什么课?”青年教师说:“我要申报职称,需要上课证书,就给我上吧。”年轻教师说:“我要带小孩,没精力备课。况且我现在上课,证书也用不上,别叫我上课。”还有教师认为:“这种课就是演戏,备课浪费时间,耽误工作,会影响我的教学质量。”而对于撰写论文、课题研究等,英语老师也大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了这样的功利心,教师的专业成长很难走远。如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能适时引导教师以终身学习者的意识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与技术的学习,引导教师以学习者的角色不断反思并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那么教师就会逐步走出名利圈,走上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和自主教研的道路。

(三)集体备课,但流于形式

教师进步的最大标志在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而集体备课恰好搭建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可英语组的集体备课有时进入了“有集中无交流,有计划无执行,有同伴无互助,有共享无成果”的死胡同,对教师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真正的集体备课应是成员借助群体的合力,逐步完善和凸显自身原有的长处,使自己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也使成员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讨论后得到理性升华。

(四)制度完备,但疲于应付

目前我校已形成促进教研活动健康发展的支持体系,如制订了《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例》、《集体备课基本要求》、《听课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规范日常教研工作。印发《教研组工作手册》、《备课组活动记载》等,以规范教研活动台帐记录。在完备的各项教研制度前,英语组也貌似完成各项任务,但实际上如教研计划、活动记载、教研总结等材料,往往都是组长东拼西凑、闭门造车弄出来的。这些计划、总结既没有经过全组教师的讨论和实践,更谈不上教研活动的可行性、实用性及有效性。

学校制订一系列的教研制度,看起来科学规范,实际上耗时费力。如果学校能把制度的建设和修改权交给教师,制度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制度的建立不求尽善尽美,但求实际有用,使成果的展示不求好大喜功,但求实在有效,那么组长和组员才能将精力放到真正的教研活动上,而不需疲于应付检查。

二、基于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一)提拔人才,创造条件

学校领导班子有无教研意识,是能否将教研工作安排上重要日程的关键,是深化教育改革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首要的是必须保证当前学校领导班子的教科研素质和水平。其次,要适当考虑学校领导层的学科平衡,尤其是语数外大学科的平衡。学校领导如果能适当考虑提拔素质高、能力强、肯钻研的英语老师进入学校领导层,充分发挥他们在英语教研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那就为学校英语教研创造了客观条件。

(二)积极引导,提高素质

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从改变教师对教研的不良心态入手,引导教师力求厘清四个关系,树立四个新观念: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科研主力军”的观念[2]。学校和上级部门更要积极引导英语教师树立“连续的、终身的和一体化的”的学习观念。

(三)规范程序,交流反思

英语集体备课可以按照现行的基本程序进行: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跟踪听课交流反思。

个人初备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还要有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提倡课堂生成等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集体研讨时每位备课教师畅所欲言,最好采用说课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修正教案即进行二次备课,要求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生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特色教案;二次备课是否可行,需要通过课堂来检验,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跟踪听课、取长补短,以便共同得到成长和提高;课后交流是对集体备课的总结,通过交流合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教学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水平。

(四)切实“瘦身”,提高实效

切实做到为教研“瘦身”很有必要,可以预防教研“耗时低效”这一通病。比如:老师不必为了检查,而去按照条目复印各种教研制度、计划、方案和总结;备课笔记上不必规定多少字数的反思;每周研讨活动检查不必出具种类繁多的纸质过程材料。再比如:有教研课的老师也不必一遍遍“预演”,正如学生需要闲暇时间一样,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同样深深地渴望。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校本;教研;做法

一、初中校本教研之背景

(一)“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

“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思路常会被教材所禁锢。所以课堂教学经常在不知不觉中被知识传授为本位的思想所牵引,使得我们往往难以摆脱教材的“围猎”,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教材的猎物。

(二)新课程理念在教研活动中被“形式化”

比如,“自主、合作、探究”W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95%的教师能在课堂采用这一方式。但只看到了“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三)传统的教研形式已不符合潮流

在传统的教研形式下,教研活动的执行者――教师,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示范者”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要不断改造既有的知识结构、开发新式教学方式和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一名“学习者”“研究者”。

二、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

关于校本教研的操作程序理论界的观点是较为一致的,即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具体行动―操作反思―再行动―最终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确定存在的问题;“设计方案”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后,在一系列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行动”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操作反思”实际上是贯穿于整个校本教学研究过程的始终的,但一般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校本教研做法之初探

(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学校努力做好校本教研计划、组织、监督和评价工作,融合校内外教研资源,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场地和设施;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音像素材,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性的学校教研网络,及时传递课程改革信息;领导深入教研组,联络与参与教学教研的各项活动,并予以及时监督与指导,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

(二)制定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考核评价奖励制度

(1)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为了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将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学研究、个人反思、群体合作、专业化发展提升等,做出明确规定与要求,从宏观调控,微观安排,把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日常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制定考核奖励制度。每学期末,学校对各科教研组、备课小组开展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优秀教研工作者和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并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3)在前面工作取得成绩的前提下,实施课任教师评价量化工作,有利于评优评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灵活机制

“用教学之精髓,激学生之兴趣,鼓学生之干劲,动学生之手脑,思学生之所思。”为教学指引方向,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

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

(1)制定《加速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专家型教师培养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2)以赛“育”人。给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年分学科组织开展说课、授课、评课和教案设计等基本功大比武,不搞形式,务实地进行交流。

(四)教研内容与形式

1.“主题”研究

“主题”研究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的实践体验、连环跟进的深入研究。严把课题立项关,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并根据我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确立校级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特色发展。

2.日常研究

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重视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3.学习研究

(1)建立“校本教研超市”。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增值,为校本教研构建绿色信息通道。

(2)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一要把本校的经验与做法及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二要把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

(3)推行名师工程制。推行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

(4)明确教研工作内容:①加大备课组的工作力度,借大家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成长,成熟课堂教学工作;②加强教研组中心发言工作的形成,力求中心集中,内容广泛,有一定的见解;③开展试卷命题的存档工作,一学期各备课组拟一份全册的模拟试卷,目标明确,评价全面,为试题库筹备铺垫;④继续开展教师结对教研活动,将结对目标化、阶段化、有效化。

(5)提升听课与评课能力:①按学校年度教学教研计划,派遣各组赴杭州、金华等地听“浙派名师教学”与“省优质课展示课”,同时配合温州市教育局网上课堂教学的互动研究,积极撰写评课报告;②执行教育局的精神,与其他中学开展结对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的合作,派本校教师到其他中学讲座、指导、教学。

(6)汇编校级教研丛书:①继续配合社政教研组出好教研组教研指导报;②在教师撰写论文与案例的基础上,汇编《校本教研》(小论坛与反思随笔文章)、《教师论文选》与《教学设计选》。

(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1)为今年申报中、高级教师构建专业教学的工作培训平台。

(2)为优质课、公开课推荐青年教师,在教学目标、内容、策略优化、反馈方面,力求调动全组教师予以指导和培养。

(3)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精神,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并付诸实施,积累材料,以便准时结题。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一、整体推进。初步实现质量目标达成

2011年学校质量发展性目标的确定,不仅考虑到全区质量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兼顾生源实际,总体质量目标分两层次:一是全区层面,采取“迈小步,不停步”的目标策略;二是学校层面,“分类要求,分别达标,分层评估”的评估方法。在学科评估项目上,确定了“总均分增幅、全科合格率、达中考第一批线比例、达全市前1.2万名比例”等质量发展性目标。比如,2011年初中质量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看,全区基本达成预期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课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根据规范办学的要求,全区各学校对课程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从自己做起,明显克服了“吃亏”心理,“畏难”情绪,“观望”态度和“随意“的想法,全区初中学校的课程计划管理进一步规范,课程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常规管理进一步到位。全区教学常规坚持以常规执行力为抓手,强化了教学管理团队的常规示范与榜样作用。通过常规推进,活动促进,全区坚持一着不让、全程跟进,不但形成了“凝神聚力抓教学、一心一意谋质量”的浓厚氛围,而且各初中学校利用教学常规保障质量提升的能力与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全区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气息。

三是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通过全区质量发展性评估工作的推进,切实强化了全区学校和教师的质量、发展和目标意识,有效激发了全区初中办学的活力。总体来看,全区初中中考整体质量保持持续稳定,郑和外校、三中文昌初中、28中等优质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校际之间的质量差距得到明显控制,行知中学、瑞金路中学等学校低分人群比例下滑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尤其是全区初中教师质量提升的责任、岗位和争先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是定点帮扶进一步落实。根据各校毕业班的质量发展现状,全区以任务驱动为目标,以“降低低分率,提升合格率”为工作重点,确定行知、瑞中、原六中三校为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学科教研员集中全区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帮扶,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深入课堂调研,组织集中研讨,提供改进建议,有效遏制三校“低分率扩大,全科合格率降低”的不利局面,为全区实现2011年质量发展性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课堂改革进一步推进。为有效推进全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区制定并下发了《白下区高效课堂改革实施与指导意见》。通过整体规划,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南航初中课堂改革为典型,组织现场会、研讨会,分批组织骨干外出参加高效课堂改革的实地观摩与培训,在课堂改革方面产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得到进一步保证,课堂学习方式进一步丰富,全区课堂改革的氛围进一步浓郁。

同时,全区重视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三中文昌业余电台获全国“希望一号”卫星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南航附属初中获江苏省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团体冠军,行知中学被市科协、市教育局评为“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先进集体”。一中初中部参加省“无管杯”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初中组男子八十米波段获团体第一名。第三初中学生参加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学生作文大赛获一等奖1人,郑外学生参加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3人一等奖,1人省特等奖,参加全国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比赛获5人一等奖。

二、推进区域初中质量监测的基本措施与经验

经验之一:坚持统筹兼顾,充分激发学校发展动力。

全区坚持教学统一领导,凝聚管理共识,发挥教学管理团队的作用。从区级层面看,区教育局从全局上统筹教学管理工作,围绕中考质量提升,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学校意见,精心谋划质量推进的方案。同时积极发挥区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服务作用,充分调动教学校长的管理作用,扎实推动教务主任的常规执行作用。通过“教学校长研讨组”定期研讨、学科教研主题活动,为学校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从学校层面看,坚持立足校情,着眼学情,充分发挥学校在质量提升中的主体作用,始终保证学校在质量提升中的核心地位。在保证学校落实基本教学常规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学校的工作动力,让学校成为质量推进的工作冲锋队和主力军。实践证明,相信学校,依靠教师,科学管理,执行到位,一定能够创造出出色的业绩。

经验之二:以目标为导引,坚持质量目标管理不动摇。

近年来,全区坚持质量目标管理,规范质量目标研制的流程管理,即“自下而上,自主申报,区校沟通,分别要求,分层达标,分类评估”,区教师进修学校为学校质量目标研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各学校注意发挥质量目标的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通过目标凝聚共识,借助目标激发动力,依靠目标挖掘潜力,坚持“校内发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工作策略,把质量发展性目标的制定过程进一步转化为凝聚教师共识的过程,最终把质量发展性目标的工作要求,逐步由外在约束变为教师工作的自我主动需求,从而实现“变要为我要干”。

第6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

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17.做好20*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8.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9.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10.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11.编辑印发6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年年鉴》。12.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13.举办20*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

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第7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2018至2019学年我们将继续在县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推进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教育局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坚持教科研训一体化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能,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实施“高效课堂区域推进”工程。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目标,以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为重点,以“教必有效,学必快乐”为根本,以改革课堂评价标准为导向,加快课堂教学创新步伐,树立全新的课改理念,探寻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高效教学逐步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实施“高效课堂区域推进”工程,实验学校提质扩面,巩固扩大“高效课堂”建设成果,评选“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2、加大教学视导力度,发挥好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处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

新学年将加强对教学教改薄弱学校和偏远学校的常规教学视导工作,同时对全县部分中小学进行重点视导,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并建立常规教学视导检查通报制度,逐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指导学校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落实工作。督促各类学校健全教学常规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成绩和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科研活动保障制度等。以制度为保障,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走以校为本、以研兴教、以研兴校、以研强师之路,使教师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研带训、以研促训、研训结合。(1)继续组织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给教师们创设一个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全县各校区、县直中小学每学期至少承办一次联片教研活动。(2)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2018-2019学年度,在省市举办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时,完成向市教育局推送优秀课例后,再从各校选送的材料中择优进行县级优质课评选;利用三年时间对初中、小学所有学科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2018年秋季拟举办一次清河县青年教师精品课大赛和统编“三科”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活动,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条件;(3)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4)组织青年教师精品课展示活动,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5)组织部分学科全县大型学科教学专题研讨会和专家报告会。 10月,邀请市教研室副主任、中考语文命题组成员孔令凯作初中语文教材解读及中考命题方向的讲座;拟11月,组织全县小学英语公开课并邀请冀教出版社和市教育局英语教研员作专题讲座。; (6)开展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保障。帮助各校区、县直各学校领导提高对教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校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由专人具体抓,确保教研工作计划落到实处,确保开展教研活动的经费支出。

第8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制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28-04

赵县石塔中学成立于2006年,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建校10年来,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近两年来,学校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老师上课非常努力,辅导非常精心,但效果不是太好,教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教师信心不足。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大多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针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中间进行调研,结果发现:(1)个别学生基础太差,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家庭教育跟不上,有的家长没有时间甚至没有能力教育孩子;(3)有的教师上课只关注结果,不重视过程,课堂效率不高。

校本教研年年搞,周周进行研讨活动,经常写教学反思,为什么还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发现,我们的校本教研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调动起老师的教研积极性,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或者是找些资料组织老师学习学习,讨论讨论,但是都没有多大的效果。归根结底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尤其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改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做了几点有效的尝试。

一、制度约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使我们认识到,若不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教研工作将是随意的和低效的。为此,学校成立了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主管副校长带头搞教研,教导处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研,教研组、课题组落实教研。

为了给教师创造有利的研究环境,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课题导向

教学研究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为了避免教师实践与研究脱节,必须明确研究方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领导小组结合本校承担的省级课题,根据教师在课改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制定了《立足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子课题,要求教师人人选定认为最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紧紧围绕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理论一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的正确研究方向。

(二)目标激励

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制定出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听评课计划,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分管各教研组,负责检查、完善、监督、落实。学期中,各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指导,并及时进行评价。学期末,学校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对优秀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并把教研成绩与年终考核和职称晋级挂钩。

(三)制度约束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仅有课题导向和目标激励是不够的,还要构建和完善教研管理的约束机制,抓好落实。在研究过程中,制定《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教研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为校本教研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二、文化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要引领教师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打造书香校园文化。

(一)组织跨年级教研

在主管校长的带领下,初高中教务处组织高一和初一语文组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好阅读课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规定时间、列出书目、指导阅读、交流分享。

(二)每周举行专题讲座

任务分给各教研组,题目自定,目的是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打造校园书香文化。例如秦中军的《读书漫谈》、孙素琴的《此生做一个怎样的女子》、李朝坤的《立足基础,渗透变化》、史敏英的《人造卫星》等专题讲座均受到同行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

(三)开展已“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燕赵”为主题的诵读活动

通过朗诵国学经典、师生书香共享、校园读书活动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师素质和文化修养,营造校园浓郁的书香文化,在校园内形成倡导阅读、推动阅读、热爱阅读、习惯阅读的长效机制。

除了开展以上活动外,学校还倡导教师每年完成一定量的书籍阅读,引导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或注册自己的博客,将读写结合,加强交流与分享。教师不仅要阅读经典,还要侧重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聚焦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最终是以课堂为主要载体,课例研究利于发现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利于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课例研究是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校本教研方式。因此,我们结合每阶段的研究课题,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推门课

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成员周听课量不少于2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反馈意见。目的是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推门课对教师平时良好教学习惯的形成,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研讨课

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具体做法是:

(1)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集体备课前,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形成个人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时,执教教师就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向同组教师进行阐述。主要讨论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最后由备课组成员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在备课本上形成整合性的集体备课教案。

(2)上课研讨,达成共识

由执教者选择一个班级进行第一次上课实践,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并按不同的分工做好课堂记录,如记录教师活动(包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和次数),学生活动(包括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次数)。课后,组织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研讨,提出修改的意见。

(3)反复研磨,精益求精

按修改后的教案由执教者二次上课,再进行评课。教师自己上课实践,并结合两次上课情况从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经过反复研磨,反复实践,最终打造成高效课堂。

在整个课例研究活动中,每次作课都有作课人3分钟说课,听课人每人2分钟评课,学科组长或教学领导5分钟理论分析。通过反复研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我们要求各个教研组长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加强共同学习、合作研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三)示范课

这种课是从优秀的研讨课中经过年级教研组长推荐、教导处综合评价选拔产生的,是面向全校的公开教学。通过示范课活动,让授课教师受到了检阅也得到了再提高的机会,让听课教师受到启发。示范课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四、注重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备课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功在课前。反思内容包括三维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其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设计的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这样,把自己的课前思考、课前的教学预设与同伴交流、比较,并及时进行反思与矫正,可以达到扬长补短的功效。

(二)课中调整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准确判断学生的接受情况,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等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

(三)课后回顾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每次上完课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什么地方不足等问题。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归纳与取舍,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反思过程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只有重视教学反思,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从而使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五、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努力。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使我校的校本教研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制度,并在实践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些制度明确了教研组长的职责,规定了教研管理办法,制订了教研奖惩条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扎实有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并把课改理念融入到我校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强调体验性学习。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已不是纯预设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鲜活的。

(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15年初中部三项中考指标均居全县第一,高然然同学位居全县中考文化课总分第一名;高中部在市同级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受到县教育局表彰。学校连续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中高考工作先进单位。

(四)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015年省级3个课题立项研究,县级个人课题结题53项,立项24项。马蕾、张存辉获市评优课一等奖,赵丽娜获市微课评比一等奖,武芳的教学设计《完全平方公式》获市级一等奖,34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篇教学设计获县一等奖,教师辅导学生获省市奖项18人次。

六、回顾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个别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在我校,有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成绩,不重视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少数老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第9篇:初中教学教研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针对初中新课改的逐步展开,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将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立足课堂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教科研带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落实、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课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探索出适合我校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学校教科研工作也将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为学校做好服务和引领工作,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⒈更新转变教育观念,立足校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常规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深化、推进课程改革实验。认真组织好暑期骨干教师“参与式”研修培训。扎实抓好新课程实验的教学教研工作。切实加强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工作,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效益。推进评价改革,探索导向机制。组织参加新课程专题成果及教学成果表彰大会,充分展示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

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意识。全体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科室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开展专题讨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⒊键全、规范常规教研制度,提高常规教研活动层次和水平。要进一步扎实抓好常规教研工作,健全、规范常规教研制度,每周定时开展教研活动,以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教材研究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注重通过说课、听课评议、个案研究、教学反思等形式的教研,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提高课堂分钟的教学效益,杜绝把教研等同于集体备课。通过抓常规教研,提高教研活动层次,夯实教科研基础。

4、加强课题研究工作,争创本校教育科研品牌,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本学年将认真做好三个威海市级立项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鼓励教师撰写优秀论文、教学案例,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编写两科以上的校本课程,开创人人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新局面。

5、抓好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继续深入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育工作,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规范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和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提高使用率。

6、加强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教育报刊和教育网络资源库的作用,及时获取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最新信息,组织教师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机会,本学年内我校将争取邀请市教研中心专家讲座两次以上,学校组织讲座8次以上,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继续深化“构建阅读生态,营造书香校园”,强调教师每年必须读好一、二本教育名著,加强督促检查,使学习落到实处,克服学习上的形式主义、浅尝辄止的毛病。

7、认真组织开展“第十届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并组织好管理干部赛课和评课竞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8、继续深化专家治校和名师执教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追求事业成功、教育教学能力精湛的教师队伍。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培养力度,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典型,及时进行推介,发挥榜样的示范影响作用。

9、各处室组织开展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提高的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市运会和市艺术节和科技节,市运会。

10配政教处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三、工作要点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识再提高、制度更完善、队伍再培养、研究更实际”。

1、发挥好教研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教科研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及时把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带给老师,让广大教师能及时了解到新的教科研信息。经常向镇教研室和区教科室汇报学校的教科研开展情况,对一些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问题或热点问题,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为教师开展讲座或咨询。

2、抓好教师专业培训

教研组长应认真组织组内成员开展教研、备课等活动,学校将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搭建各类教师成长成功的平台。

3、立足课堂,搞好教研工作

为全面落实教研工作,从本学期开始,各教研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本学年将开展“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和“构建阅读生态,营造书香校园”两个威海市级规划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将大阅读教学确定为一个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专题研究必须做到:将专题“立足点”与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同步;将“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切入点”放在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上。

重视过程的管理,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监管、检查与考核,主要内容为:专题研究计划;专题研究过程的记录,专题研究成果(组员的教学案例等)。

采用“自评互评组长总评”的三级评价方式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不仅关注组员参与研究的过程,关注参与的量,还要关注教师参与专题研究的质,对专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制度与机构建设

(1)以制度建设促进教科研发展。本学期要以现有的学校教科研规章为依据,加大执行力度,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以队伍建设推进科研繁荣。本学期要健全“教务处学科教研组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研究员”四组合型科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层面的科研骨干在教科研工作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5、规范课题研究,做好“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申报了十一五课题研究中的理想课堂的课题,为使今后的课题研究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将认真做好各课题的开题及研究的准备工作。

(1)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

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确定本学期研究要点,明确研究要求;二是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确定本学期的论文撰写的方向;三是对本学期研究动态进行检查、研究、总结,做好理论学习、研究课及论文撰写情况的汇报;四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总结一学期研究情况,做好资料的建档工作。

(2)采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课题管理办法。

在学校对教务处与教科室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我们将课题研究分工到各课题组组长,由各课题组组长具体予以指导和管理。教务处主要工作是提供服务、给予指导、加强管理。本学期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2007年2月份各课题组召开一次本课题组研究人员课题研究的汇报交流会,研究解决各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卓有成效地搞好各课题组课题研究工作。

6、鼓励广大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