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

第1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结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从*年起,用2年时间完成全省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改造任务,确保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建立健全高效协调开发性金融运行机制和政府信用贷款偿还机制,做到“用得好,管得严,还得上”,实现政府信用贷款的按期偿还。

(二)主要任务。改造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实施5720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年累计完成投资95309万元,累计改造D级危房158.7万平方米;*年累计完成投资190618万元,累计改造D级危房304万平方米。

二、规划编制及资金需求测算

各地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在县(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年底农村中小学实有D级危房实际面积和单位平方米改造成本,科学合理制定改造规划,确定改造资金需求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运用因素分析法,将*和*年中央、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分解至各县(区),两者之间的缺口作为贷款申请额度的上限。

根据《**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改造304万平方米D级危房,估算资金总需求约为190618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8618万元)。其中,*、*两年国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投入约37000万元,省级财政按照5∶5配套,安排资金37000万元,各县(区)承担的贷款利息8618万元,申请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108000万元。

三、贷款的程序、还款和利率

(一)借款及用款主体。根据《*年第14号省长办公会议纪要》,将本项目作为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纳入《国家开发银行、*人民政府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项目的借款主体为*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担保集团),用款主体为县(区)人民政府。

(二)贷款额度。在上述贷款总额度内,根据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审核通过的各县(区)《*年底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规划》和核定各县(区)贷款申请额度的上限,各县(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财力等因素,在申请额度上限内申报贷款,准备项目材料。

(三)贷款程序。各县(区)在核定的申请贷款额度上限内,按照《*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管理试行办法》,由用款主体向借款主体申请开行贷款,并办理相关签约和提款手续。

(四)还款。贷款本金的主要还款来源为今后省级财政安排给用款主体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抵扣后偿还。其中对于有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的79个县(区),贷款本金的偿还由省财政厅从今后省级安排给地方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中抵扣;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蚌埠市淮上区、淮北市杜集区、滁州市琅琊区等6区,因无分配资金抵扣,贷款本金由区政府自筹资金偿还。

(五)利率与利息。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执行,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适当优惠;贷款利息由各县(区)政府承担,在每季度付息日前7天将应付利息提前支付到省担保集团指定的账户,由省担保集团按时向开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按要求向省担保集团出具还款承诺函。

三、项目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领导。

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体制。

县级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的领导、总体规划的制定,贷款利息的偿还。县级教育、发改、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县(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予以配合。

各市相关部门审核、汇总、上报所属县(区)D级危房改造总体规划;负责检查和监督所属县(区)项目实施情况,并及时上报。

省教育厅负责拟定利用开行政策性贷款改造农村中小学现存D级危房项目的方案;指导各地制定D级危房改造的总体规划;综合考虑各地总体规划、D级危房面积及实际需求等因素,提出各县(区)贷款额度的建议;加强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落实每年省级应配套的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以保证开发银行贷款本金的偿还;审核贷款项目的配套能力、偿债能力,核定各县(区)项目贷款额度。

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政策性贷款使用方向及项目建设程序,审查借款主体上报的申贷项目和资金筹措方案;指导政策性贷款的使用,做好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省建设、国土、审计、监察部门各司其职,在房屋鉴定、招投标、学校选址、项目资金审计、责任追究等方面予以积极配合。

(二)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项目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

现有D级危房在2年内全部得到改造;做好B、C级危房的维修、维护,降低或消除B、C级危房向D级危房的转化率,确保校舍安全。

继续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实行扶持政策的通知》(皖政办〔*〕71号)等有关文件,减免建设收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优化建设环境,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实施成效。

(三)实施原则。

项目实行以县为主“五统一”的项目管理模式,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决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四)具体实施。

各县(区)根据省确定的贷款额度控制数和两年建设任务,确定项目学校和分批次申贷额度,在完成相关程序后,与*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委托贷款合同》或三方借款合同,获得贷款资金,实施项目建设工作。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确保校舍质量,防止超标准、华而不实。县(区)教育局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勘查、设计单位进行项目的勘察和图纸设计。图纸设计除应符合《公用建筑设计规范》外,对疏散楼梯设置、护拦高度、走廊宽度等的设计还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所有新建校舍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在50年以上。

项目承建单位的确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对于单体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或单个项目投资额小于50万元的较小项目,应按照区域集中的原则进行打捆招标。施工单位确定后,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项目建设要认真贯彻《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规范基本建设程序。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合同,按照国家有关施工规范、质量标准和设计图文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项目实行监理制。项目施工监理工作由县(区)教育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的相关条款,认真履行监理职能,对建筑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进行全程监督。

土建项目竣工后,由施工单位整理好该项目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向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报送申请验收报告。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监督等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交付使用。项目建设完成后,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相关档案资料移交有关部门保管。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教育、财政部门应按月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开发银行、省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担保集团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表,并确保数字真实可靠。

(五)资金管理。

项目贷款资金进入各县(区)校舍维修改造(危改)资金专户。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执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6号)以及省有关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不得下拨至乡镇和学校,不得挪用或用于偿还债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勘探、设计、招标、监理等费用,应按规定记入项目土建成本,不得因此增加学校负担。所有项目竣工验收后,应组织竣工审计,按审计结论办理工程结算、基建财务决算和国有资产移交手续。

五、监督检查

第2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村镇办在局行政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基本按初定计划进行。现将2013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3年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广西实施办法,熟悉规划人应用的基本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市规划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

2、积极配合县危改办做好全县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指导2830户农村困难群众进行生活居住条件的改造。

3、认真抓好2013年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古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20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到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规划的测量工作,规划编制工作在倒计时开展,预计在12月20日完成任务。

4、积极协助苏博工业区管委会工作,努力服务企业办理各项规划许可证手续。为及时进驻做好前期工作。

5、认真协助开展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白屯和乐平村水锦屯市级示范村建设工作。

6、继续完善历年规划编制报批工作。

7、指导城镇居民进行“竹筒房”改造。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村镇管理工作上不够细致、方法较简单,一些工作拖后。

第3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2020年上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镇民政办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理念,认真做好扶贫兜底保障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兜底保障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1、未脱贫户纳入低保工作情况

3月份,在与镇扶贫办进行未脱贫建档立卡人口数据对接后,对未脱贫户家庭情况进行彻底核查,依照现行低保政策,共有未脱贫户6户9人被纳入农村低保。

2、未脱贫户残疾人保障工作

未脱贫人口中35人为残疾人,3月底完成这35人的照护、就学、基本康复、就业、危房改造、无障碍改造核查工作,其中3名无法定护理人的失能重残人员,得到居家照护服务。残疾人子女、适龄残疾人均已享受教育扶贫政策。所有未脱贫残疾人已全部享受基本康复服务,有就业能力残疾人已就业,已鉴定危房残疾人户中已完成危房改造。

3、临时救助工作1月初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5万元,共救助99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备用金的作用,对不适合通过“救急难”救助、其他救助的对象,启用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1至6月份共计救助7人1.2万元。疫情防控期间,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生活困难。3月份,全镇共有26户享受临时救助,享受资金4万元,有效解决未脱贫户的生活困难、及已脱贫户返贫等问题。6月份,对城镇困难群体,在全部纳入低保的情况下,为护理困难、生活困难群体共计10户再争取每户0.3万元计3万元的临时救助资金。

二、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

1、城乡低保得到全面落实

依照《XX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试点)》严格规范低保申报程序,强化民主评议,实施分类施保、三榜公示制度,保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全面落实阳光低保政策。截至6月,全镇享受城市低保待遇187人,上半年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51.6783万元,享受农村低保待遇1300人,上半年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48.255万元;另外,及时完成低保信息系统网上动态调整工作,确保网上系统与实际发放情况完全一致。

2、社会特殊群体人员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020年上半年为412名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五保供养专项资金151.613万元。上半年为43名六十年代精简下放退职职工发放救济金共9.3912万元。发放孤儿生活费30人次18.795万元。为全镇987名困难老人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春节期间为困难老党员、贫困户、困难户等群体献爱心送温暖,共计慰问29人爱心款2万元。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增设镇儿童督导员及村儿童主任,整理留守儿童系统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系统,全面核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养育状况。

3、城乡医疗救助服务进一步优化

按照《XX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困难边缘人群医疗再救助办法解读》的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积极做好医疗救助、困难边缘群众医疗再救助(2579)申报、档案整理等工作,对因病致困家庭重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医疗再救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切实保障困难边缘人群的基本医疗权益。上半年,全镇申报医疗救助共计38人次,救助金额5.6737万元。

4、“救急难”工作体系日臻成熟

截至6月份,全镇19个“救急难”互助社已经完成年检工作,“救急难”资金使用程序培训工作也已圆满结束。19个村级互助社已启动了救急难资金,开展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上半年全镇启动救急难资金120次,发放救助资金11.73万元,其中镇级救急难14次2.59万元,县级3次0.6万元。

三、残联工作扎实开展

落实残疾人民生工程。2020年初,春节慰问困难残疾人62人次,发放慰问金1.24万元;为69名残疾人学生、残疾家庭学生发放就学补助4.25万元;截止6月份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4.85998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3.28万元,申报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135人次共13.5万元,发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贴31人7.44万元。开通建档立卡贫困户疑似残疾人办证绿色通道,为疑似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服务、到中心卫生院集中办证服务。有效解决残疾人外出办证难题,确保贫困残疾人全面脱贫。

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

加强敬老院消防安全建设。按照县民政局要求,年初与相关消防维保机构签订了敬老院消防维保协议,及时配备消防器材,安装烟雾报警、喷淋系统等消防设施。重点做好起居室、活动室、厨房的防火工作,做好24小时无间断值班值守。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站的工作,目前已形成XX镇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友谊村、沃孜村、汪湾村四处养老服务站。提高集中供养五保老人服务质量,4月底完成撤并汪湾敬老院,妥善安置汪湾敬老院院民及汪湾敬老院财产管理交接工作,进一步完善大塘敬老院的硬件设施与服务体系。做好失能、半失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有23名失能五保老人在厚德养老院享受养老服务。做好城乡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工作,上半年为308名低收入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22.176万元。疫情防控期间,对敬老院实施全封闭管理,杜绝院民不必要外出,日用品及食品采购实行不见面采购配送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开展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敬老院安全与稳定。

五、其他工作

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

疫情期间,广大志愿者积极投入志愿服务,深入社区,全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主动接受并加入防控管理,在社区的封闭管理期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第4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补差标准。年,当尚未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乡镇,完成由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的转型,在全市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市辖区按户年人均1320元、当按户年人均1020元农村低保标准执行,实现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全市纳入农村低保按年人均补差不低于450元水平,实行社会化发放。建立农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补助外,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县区政府负担。

二、提高农村“五保户”的生活水平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标准。年,全市农村五保的集中供养率达到30%,到“”末集中供养率达到50%。年市区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500元,当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100元,并随着本地农村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作适时调整。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财政补贴外,市财政按30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贴,不足部分由县区政府负担。

三、加快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遵循“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城镇养老体系。

四、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凡符合条件的新增被征地农民,做到“即征即保”。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确保基金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规范基金支付行为。确保被征地农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并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五、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政〔〕59号)精神,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团体(基金会)聘用的专职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非在编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按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给予补贴。对当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个人基本生活费,所需资金由省与县财政按1:1比例负担。

六、积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不断完善以家庭保障为基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核心、商业性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所需资金按照“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扶持”的原则筹集。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农民老有所养。年上半年,制定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办法,年下半年组织实施,市区全面推开,当可选择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试点,逐步推开。

七、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建设

整合城乡就业服务资源,构筑延伸至基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年,在全市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发展壮大街道劳务公司、村级劳务公司和境外劳务公司。年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六大体系,即: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劳动者维权体系和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八、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政府支持和集体扶持相结合的多方筹资机制,健全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筹资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水平和各级政府补助标准,以稳步扩大参保农民的受益面和提高保障水平。

九、加快完善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年,当要建成本区域城镇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吸纳市区未参保非职工居民参保,到年底,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参保居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标准缴费,省财政按每人每年30元、市财政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区财政不低于2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十、建立健全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体系

完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在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基础上,将低保边缘群体、城乡家庭因病致贫人员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同时建立医疗救助管理运行新机制。所需资金,除争取国家、省财政补助外,市、县区应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医疗救助资金。

十一、逐步建立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保障机制

继续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四个一、三条线”工程,加大对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力度。对结核病人、血吸虫病人等重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病人,按规定提供医疗救治费用。

十二、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急救服务体系

按急救站、急诊科建设基本标准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市、县城区急救分站的建设,并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若干个农村急救分站,构建日常急救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网络和保障支持网络构成的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急救队伍建设,逐步建成适应我市实际、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急救水平。

十三、加强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从年起,用5年时间对全市中心卫生院、承担防保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治结合型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健全和完善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农村卫生所需资金除争取中央、省补助外,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县区政府承担,市财政对确有困难的区给予适当补助。社区卫生所需资金除中央、省补助外,市与区财政按比例配套负担。

十四、大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

建立健全食品监测网络。及时、定期食品安全和市场信息,预防、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食品的专项整治。推进生猪机械化屠宰和菜牛定点屠宰。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农村药品供应、监督网络的建设。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大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力度,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危害事件,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满意度。

十五、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从年起,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城乡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提供城乡贫困家庭学生教科书的资金和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的资金,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市、县区财政负担。当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中央承担60%,省承担40%;市辖区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区政府各自解决。

十六、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

到年底,全面完成现有农村中小学18255平方米的D级危房和新增动态危房改造任务,同时认真研究危房改造资金投入新机制,确保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

十七、建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立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实行学费减免。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学生职业教育补助券制度。

十八、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建设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宣传、保护和利用各类文化遗产。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131工程”。创作反映本市文化特征的文化精品。定期送文化下基层。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人才。从年起,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用4年时间对全市部分社区和所有行政村进行基本体育设施配备,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乡镇、村文体站站长的业务培训。

十九、推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工程

建立完善基层科技活动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进一步拓展科技知识普及渠道,丰富科技活动内容,增强全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为我市创建创新型城市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年启动科技进社区、进乡村工程建设,年实现城乡每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村)都建有科技活动中心或科技活动室。

二十、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以后给予奖励扶助。奖励扶助金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其中只生育一个独生女的另增发120元。年,对子女死亡且现无子女的奖励扶助对象,其奖励扶助标准从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其中只生育过一个独生女且死亡现无子女的,从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1320元。

二十一、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工程

从年起,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我市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转换,建成一个开放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使遍及千家万户的电视机真正成为集公共传播、阳光政务、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年完成数字电视平移方案,开展有线电视旧网改造,力争启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

二十二、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

按照“经营主体公司化,运营模式公交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原则,积极开通乡镇之间、行政村之间的循环班车,构建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方便农民出行,服务农村经济。年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90%以上。在当护河镇和石桥镇各新建一个四级客运站,建成8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和招呼站,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

二十三、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

年起,按照“县(区)规划、乡(镇)实施、村级承办、农民参与”的原则,重点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心镇、县城周边地区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年起逐步向远郊延伸,力争用3-5年时间,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十四、支持贫困村建立资金互助组织

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意愿,坚持政府与农民互动,建立“互助资金”,按照资金“归全体村民所有,民主管理、自主决策、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原则,建立民主化管理机制。实行“无偿投入、村民共有、村内互助、周转使用、有借有还、滚动发展”的原则,建立资金积累增长机制,帮助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

二十五、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年起要进一步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改善危旧房区域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老旧和松散型小区亮化及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实施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继续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资金通过有偿出售自求平衡。将住房补贴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对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且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城镇居民家庭,按所差面积每平方米每月补助5元,所需资金由住房公积金增值及财政预算解决。

二十六、加速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解决全市农村36.5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和改造25.14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隐患。所需资金除积极争取中央、省投资外,主要采取吸引企业或个人投资,以及市、县区政府补助的办法解决。

二十七、实施城乡电话“户户通”工程

从年起,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对城乡低收入家庭实施电话“户户通”工程,满足城乡居民的通信需求。市民政部门和县区政府要积极配合,尽快开展城乡低收入家庭摸底调查,及早安排工程施工。对电话初装户减免一次性费用,对长期通信使用费实施套餐优惠,使城乡低收入家庭真正能够用上用得起电话。

二十八、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增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建立健全推进“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年,市郊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上有线电视;当20户以上自然村通播率达到65%。到年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二十九、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和参加社会保险办法

全面落实《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政〔〕70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在建筑施工领域推行农民工管理“五个一”工程,即:一份合同、一个工资卡、一个工资专户、一个工资台账、一个公示栏,规范使用农民工,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月发放。司法行政部门为追讨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农民工免缴诉讼费。加快落实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年内制定出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分类解决好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

三十、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体系,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基本权利

第5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一,年民生工作基本估价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能够方便就医,生活过得满意.调研中各界一致反映,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㈠群众"就业难"得到有效缓解.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积极举办大型城乡劳动力招聘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就业岗位718个,实现就业再就业3157人.总体来看,全县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形势趋于稳定.

㈡群众"就学难"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开展贫困生就学资助活动,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改建力度,强化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和学生上好学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㈢群众"就医难"得到有效改善.认真落实国家医改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投资673.5万元对6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村级卫生室39家;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积极引进医技人才,规范医疗队伍管理,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了明显改善.

㈣群众"生活难"得到有效保障.强化"五险"扩面,积极落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低保标准,取消低保户大病救助病种限制;完善五保供养体系,稳步推进救灾救济工作,目前"五险"扩面新增参保6563人,全县参保总人数达到10.3万人,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困难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了较好保障.

㈤群众"住房难"得到明显改善.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面启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开发商品住房,城乡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

二,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民生投入需要县级财力做保障,近年来,虽然我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预算投入,但与当前民生工作的发展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相比,资金投入依然还面临着巨大压力.由于缺资金,教育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农村办学条件依然艰苦;医疗装备落后,服务能力提速缓慢,公共卫生工作推进难度加大;就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养老保障以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还很低,覆盖面还很窄.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民生工作的发展进程.

二是服务质量不优.集中体现在教学质量不优,教师力量薄弱,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单一,城乡教学质量差距较大,学生上好学的矛盾依然突出;幼儿教学亟待加强,缺少教学场所和师资,尤其是乡,村幼儿上学难问题比较突出;医疗骨干缺乏,诊疗水平与医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卫生工作服务质量得不到提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社会保障能力亟待提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带动下,我县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在逐年扩大和提高,困难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层次较低,救助政策比较有限,受资金和指标限制,全县仍有很多困难对象不能及时得到救助;结构性失业矛盾仍然存在,困难群众就业难度大,家庭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群众的住房条件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无力购房现象普遍存在.

三,年民生工作的基本思考

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五个领域.我们认为,全县民生工作应当立足当前,继续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医疗作为民生之需,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安居作为民生之愿,继续改进和加强民生工作,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确保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具体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围绕民生之本,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载体,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努力在创业中扩大就业.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就业.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重点发展磷化工,特色农业和服务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争引进更多的企业投资创业,创造更多的岗位实现就业.二是积极挖潜创业项目,推动全民创业.高度重视创业项目库建设,开辟创业信息平台,正确引导创业人员创办适宜经济发展的致富产业,激发全民创业,全民创富活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小额贷款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创业人员成功创业.三是加快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抢抓省委,省政府扶持发展农村旅游的机遇,规划发展一批以农家特色美食,乡村娱乐休闲,乡村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认真落实扶持政策,确保每年新发展农家乐250户,带动就业1500人.四是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安置就业.实行政府购买岗位,扩大岗位数量,强化就业指导,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大都有岗可上.继续开展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活动,实施外出务工人员订单培训,定向输出计划,力争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二,围绕民生之需,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发展方向不动摇,深入实施医疗改革,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巩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开展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启动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河西,新街,光千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加大诊疗设备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医疗条件,方便群众就医;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重点抓好村级卫生人员工资保障工作,减轻县乡医院运转经费不足的压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二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群众受益面.进一步调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降低自费比例,做好在校学生的参保工作,力争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优化补偿方案,逐步提高补助比例;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建立门诊统筹机制,改变患者只能住院报销的参合模式,让所有参合农民在门诊治疗期间,也能享受到同样的报销待遇.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大外派进修人员力度,充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县级医疗骨干人员到基层驻院帮扶,提高乡镇卫生院技术水平;加大对乡医的业务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四是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健康服务.认真贯彻新医改方案,逐步建立乡镇集中供药机制,切实监控好药品质量和价格,让广大群众用上放心药,实惠药;全面启动县,乡,村三级区域卫生信息"一卡通"工作,实行电脑联网服务,普及电子病历建设,确保让广大患者充分受益.

三,围绕民生之基,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难"和"上好学"的问题.一是抓好教育资助工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开展助学贷款,中职教育学费补贴等帮困助学行动,进一步加大奖学金,助学金等社会资助力度,逐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上的起学.二是缩小城乡办学差距.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改造工程,多方筹措资金,扩大校舍面积,消除教育危房;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不配套,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简陋的问题;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加大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力度,实行优质资源共享;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幼儿教学,加大乡镇幼儿园办班力度,规范幼儿教育管理,确保城乡幼儿都能享受到较好的学前教育.三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培训,适当补充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建立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评价办法,实现优绩优酬;积极做好薄弱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6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和谐生。5月16日是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加大扶持与救助力度,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

政策保障,党和政府播洒

关爱的阳光

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总书记在参观世博园残疾人“生命阳光馆”时满怀深情地说: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总书记的这句话,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深切关爱,而在“每一个残疾人”中,农村贫困残疾人无疑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与重视。

在我国8300万残疾人中,农村残疾人为6225万,约占75%,其中生活贫困的残疾人1500万,为农村残疾人总数的1/4。《2009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66元,占全国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5%;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医疗支出为551.1元,是全国农村家庭人均医疗支出的2.24倍;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需求率高达65%,未就业农村残疾人靠家庭供养和邻里接济的达76.9%。

经济越发展,人们越清楚地发现,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农村残疾人摆脱困境,跟上时代步伐,方能不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始于1992年,先后写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纲要和残疾人扶贫工作专项实施方案。将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纳入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残疾人扶贫开发全面纳入国家和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总体规划。

与此同时,一个个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先后制定《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1998~2000年)》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2004年,国办转发《关于进一步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2008年,国务院扶贫办、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大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2003年和2006年,中国残联两次制定《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推进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安居工程。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残疾人扶贫工作通过几个五年残疾人事业规划纲要和残疾人扶贫工作方案的实施,近千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困境。

携手参与,各地各界加大

帮扶力度

在党和政府关怀重视下,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帮扶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北京,5月15日,全国助残日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来到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视察扶贫助残基地,当得知在这里工作的20名残疾人职工能够自食其力地获取劳动报酬,能按国家政策享受各项社会保险,生活有所保障时,邓朴方满意地笑了。

邓朴方说,当前,我们正在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农村残疾人的保障和服务是我们残疾人工作的重心,希望随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更多的农村残疾人享受到国家发展进步带来的实惠。

“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来到西宁市城中区仓门街宏园一区和省人民医院,看望贫困残疾人和玉树地震灾害伤残人员。骆惠宁拉着右下肢截肢的结古镇居民旦措的手说,地震让你失去了一条腿,但党和政府还有你的亲人会帮助你重新站立起来!我们不仅要精心为你治疗,还会专门为你安排康复训练。旦措饱含热泪,伸出拇指,用藏语连声称谢。

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工作中,省市县乡四级政府逐级签订残疾人扶贫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与全省大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制定了优先、适宜、照顾等“三个原则”,重点扶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财政厅、残联联合印发《实施党员扶残温暖同行的意见》,助残日当天,自治区残联、南宁市有关部门在南宁市兴宁区举行“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工程启动仪式,以实际行动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

陕西省“十五”以来,通过纳入大扶贫、重点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种形式,共扶持了92.2万农村贫困残疾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的实施,贫困残疾人由2004年的9.08万人,降低到了目前的4.28万人。在自治区金融办支持下,全区首个由残疾人创办的农村融资机构成立,为当地残疾人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对于许多农村困难残疾人来说,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新房,住进温暖坚固的家仅仅只是一个“梦”。为进一步加快解决城乡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困难,2003年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以来,全国实施50多万户,受益农村贫困残疾人60万人。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银塘镇岱山村贫困残疾人方丽华,原住3间丈夫家46年前盖的土墙房,随时可能倒塌,2009年各级政府资助13000元,在原地盖起3间70平方米砖瓦房,2010年元旦,儿子迎娶新娘,方家杀猪,灌香肠,腌火腿,炸圆子,在新房里过了个团圆幸福的新年。

近年来,各级残联锁定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照产业规划,采用社会化的方式,积极推进建立完善集生产劳动、就业示范培训和扶持到户一体化功能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提高收入,脱贫致富。天津市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的意见》,2007年至2009年,累计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145个,直接安置和帮扶带动2596名残疾人劳动就业。广东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形式,目前全省共建立105个县级以上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共投入资金5300万元,使一大批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走上了发展种养业的致富之路。

加快推进,农村残疾人生活明天更美

随着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农村残疾人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3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残联等16个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给全国的残疾人,特别是150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带来了最大的福音。

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依然十分艰难,这是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农村针对残疾人的扶贫政策缺乏刚性,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覆盖面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缺乏长期、稳定、有效的扶贫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指导意见,将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工作纳入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之中,通过加强社会救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加强扶贫服务、完善农村残疾人保障制度和服务设施等制度化手段,救助和扶持1000多万农村残疾人稳定提高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第7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孙永波副省长:残疾人事业是充满爱心和崇高人道主义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然包括残疾人事业的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包括残疾人的共奔小康,没有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黑龙江省现有各类残疾人21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72%。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随着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残疾人解决困难的基础和条件会越来越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将更加有利,残疾人事业也必将进入再上新水平的新阶段。

记者:“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孙永波副省长:“十一五”期间,在中国残联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残疾人工作呈现出“三多”的喜人局面,即:各级领导关心重视残疾人工作日益增多,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残疾人工作的有利氛围;各级职能部门主动支持残疾人工作日益增多,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残疾人工作的良好格局;社会各界关怀参与残疾人工作日益增多,形成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在“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颁布了《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中央和省级合计投入补助资金9150万元,建设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共计16942户,受益贫困残疾人17391人。同时,通过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和项目扶贫、基地扶持、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以及开展“助残行动”、“帮、包、带、扶”活动,扶持贫困残疾人161542人。二是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逐步提高。在文化教育方面:2009年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全省残疾人教育工作初步建立了包括残疾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在医疗救助方面:残联、卫生、财政等部门联合制订实施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和《黑龙江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为康复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促进就业方面:实施了《黑龙江省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黑龙江省残疾人就业与失业实名制登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119个,求职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仅2010年全省就专门拿出了8640个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在服务保障方面:省残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全省已有850个乡镇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村)残协组建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由“任务性”向“服务性”转变。三是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环境,残疾人生存状况明显改善。我省共建立各级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111个,设立残疾人维权示范岗188个。全省所有市(地)、县(市)、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公共设施、信息交流等都有无障碍设施。省残联与省电台共同主办的《同在蓝天下》残疾人专题节目,通过热线电话、短信平台、互助寻呼、网络论谈等形式,架起了与残疾人心灵沟通的桥梁。我省于200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创了特奥运动的辉煌历程。我省有6名运动员入选2008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国家参加了第十届残疾人冬季奥运会,实现了我省残疾人体育竞技的金牌梦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残疾人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有决心也有信心,更有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一以贯之地继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投人,让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残疾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生活得更有自信、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记者:“十二五”期间。您对黑龙江省残疾人工作有何展望?

孙永波副省长:展望“十二五”,黑龙江省残疾人工作的总体发展战略是:紧紧围绕“缩小残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共享小康社会”这一总体发展目标,更加注重提升残疾人生活本质和自身发展进程,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快我省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使残疾人与全省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让残疾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生活得更有自信、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具体来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康复服务的能力水平。省市县建立适合当地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需要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基层卫生机构设立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开展服务项目、人员配置、设备配置等并给予扶持及一定的经费保障。二是把残疾人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配置专用教育设备,满足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特殊性的需要,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能力和质量。三是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纳入现行政策扶持范围。对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残疾人。建立并完善市和县(区、市)、街道、社区四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四是建立完善惠及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政策。在残疾人生活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方面实施普惠加特惠的政策,建立完善残疾人分类施保政策,提高一户多残和重度残疾人家庭低保补助标准,将低保边缘的残疾人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五是加大对残疾人的扶贫救助力度。在每个县(市、区)建立培训、就业和扶贫“三位一体”的残疾人扶贫永久性示范基地,继续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全部解决我省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房户和危房户的住房问题。

第8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一)、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级残联以“复明工程”为龙头深入开展各项复明活动。共完成白内障手术5388例,[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人工晶体植入率达80以上,脱盲率达98。完成假肢装配任务98具,低视力康复428名,提供助听器43台,助视器439台。聋儿语训220名,培训聋儿家长155名。肢体康复训练901名,训练智残儿童67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5000多件。对14155名精神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监护率达96,显好率达68.4,社会参与率达56,肇事率下降到0.2。

(二)、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各级残联把盲童教育列入“长江新里程计划”,对66名盲童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50元,资助金额达3.3万元。有20名残疾儿童纳入全省扶残助学计划,累计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特教学校在校学生稳定在200人左右,其中阳新县特教学校40名学生纳入“国彩公益金”助学项目,资助金额达12万元。全市“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范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60名中高考上线残疾考生顺利实现入学,省市两级残联对残疾高考学生奖励金额达2万余元。

“十五”期间,举办各级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班280多期,共投入培训经费100余万元,培训残疾人达6700人(次)。同时,借助中残联与欧盟合作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定点我市之机,成功举办两期全省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得到中残联和欧盟项目评估专家的好评。

(三)、就业扶贫跨入先进行列。全市福利企业发展到80多家,集中安置2700多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及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人数达9800多人,盲人按摩点由原来2家发展到现在10多家,残疾人就业率由原来的68提高到现在的82。各级残联深入到全市1000多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70万元,并将残保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各用人单位累计分散安排3242名残疾人就业。分散安置达标单位达100多家,市政府先后两次对11家达标单位、30个先进单位、90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成功举办全省首届残疾人就业招聘会,有6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招聘会,372名残疾人在用人单位进行录用登记。市残联连续三年被省残联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大冶市残联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残疾人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城区有3179名特困残疾家庭计入低保户,农村有3700名特困残疾人列入定救对象;有1100名“三无”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有关单位与2016户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残疾人贫困户达1000多家,慰问金额达20多万元。“十五”期间共争取扶贫资金440万元,开发扶贫项目6个,辐射安置残疾人达300多人。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19500名,其中4600名解决了温饱。20__年市残联被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残联等四部门授予“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文体宣传工作丰富活跃。我市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门球预赛暨锦标赛,并积极组团参加全国、全省重大赛事活动,在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暨第三届残运会上,我市23名运动员分别夺得11块金牌、18块银、铜牌。为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世界冠军刘泽兵、柯玉仙等残疾人被有关部门授予省市劳模。充分展现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全市各级残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形成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利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大节日,掀起宣传热潮。据统计,各级残联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宣传稿件20__多篇,制作残疾人专题片10多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法制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各级残联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促进残疾人由受助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残疾人事业由社会救助型向民主法制型迈进。市政府20__年颁布了《黄石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康

复等具体优惠规定,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了开展三次执法大检查,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四大重点工作予以突破。会同市司法局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站。深入开展创建维权示范岗活动,大冶市陈贵镇司法所等七家单位被中残联、司法部授予“全国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称号。各级残联认真对待残疾人来信来访,五年间共接待上访残疾人及残疾人亲属15000人(!次),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其中,稳定婚姻家庭1530户,维权案件达120件,维稳事件达57批次,累计为残疾人办证35000人次。为解决下肢残疾人代步问题,与台北曹氏基金会合作,为下肢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50辆。

(六)、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在发展中完善。市残联于20__年建成集机关办公、康复、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大冶市残联购买了2500M2综合办公楼,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的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在“十五”中期投入使用。磁湖山庄、社会福利院等相继建成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湖滨路、人民广场等无障碍服务更加完善,全市盲道总里程达30公里,无障碍设施总投资达20__多万元。

市残联相继组建成立了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活动中心、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完善了职能设置,增强了服务功能。县(市)区残联基本实现了机构升格,经费单列,理事长专职。95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建立了残联组织,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社区残疾人工作已纳入政府工作范畴,与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相同步。

各县(市)区残联基本上建立了专门协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市残联在自身经费困难条件下给市盲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等五个专门协会提供活动经费,解决活动场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举办了理论业务培训班,提高全市基层残联干部的业务水平。

二、“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握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黄石的良好发展机遇,坚持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这个目标,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联系残疾人;加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业务建设,为残疾人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法规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生活状况和参与环境明显改善,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五”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从我市市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手段,以“两基”工作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建立起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程序明晰、服务一流、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残疾人事业新体系。

---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扩大各类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面;残疾儿童少年的学前教育、高职中等教育初步形成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为大批残疾人提供有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城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职业咨询与指导,进一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

---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使扶残助残社会风气蔚然成风;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开展残疾人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环境。

---进一步增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树立为残疾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吸纳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增强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市、县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加强各级残联的自身建设,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丰富活跃。

---进一步提高各类残疾人的自身素质。运用各种形式,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帮助提高各类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杰出自强模范”、“杰出技术能手”、“杰出特艺人才”的争创活动,激励广大残疾人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推动各类残疾人参政议政,积极培养残疾人干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中更加活跃。

三、“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康复与预防

主要任务:残疾人康复面进一步扩大,使2.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500例,低视力康复180名;聋儿语训230名,培训聋儿家长200名,训练智残、脑瘫儿童150名;安装普及型假肢150具,为残疾人提供6000件用品用具和辅助用品。

工作措施:围绕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康复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依托,家庭康复为基础,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在城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残疾人群需求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有序,面向群众、面向家庭,集保健预防、康复教育、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农村,要以村卫生室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康复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康复服务网络。要坚持“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会同卫生部门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康复服务的试点工作,力争农村康复医疗覆盖面取得突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医疗卫生康复资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初级卫生康复保健工作的新思路与新办法。广泛开展康复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康复知识,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继续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语训、肢体残疾者康复、智力残疾者康复等一批重点工程。

继续开展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积极参与残疾预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预防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减少遗传致残和药物致残行为的发生,重点是

开展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0—2岁的婴幼儿补碘预防。建立完善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网络。充分发挥项目优势,组织实施好“国家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所规定各项康复任务。重点项目:社区残疾人康复项目、残疾人“复明工程”、助听、助行项目

(二)、教育与培训

主要任务: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成果,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使上线残疾中高考学生录取率达95以上。加大职业教育与培训力度,免费培训8500名残疾人。

工作措施:配合协助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完善我市特殊教育的服务体系,稳定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的救助,切实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对适龄残疾儿童推行“两免一补”(免学费、免杂费、实行生活困难补助),从而推进贫困失学残疾少年儿童的救助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继续做好残疾考生的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保障各类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合作,发挥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这一全省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中、短期培训。各级基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培训鉴定功能开展工作,使城镇有求职要求和农村可就业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培训,并同时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要加大对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基地的投入,完善我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基地的功能,提高我市残疾人就业中心服务水平。加大对基层残联培训经费的投入,使城镇有培训要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免费培训,对培训期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实行生活费补贴;对农村残疾人以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免费培训。扩充基层残联配套设施项目,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市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职业水平。

重点项目: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改造项目

(三)、就业与服务

主要任务: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安排1500名残疾人就业,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5以上;农村稳定从业残疾人达4万以上。

工作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采取积极扶持和保护措施,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要紧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保证残疾人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和个体从业三条主渠道畅通,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求职登记、政策咨询、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一站式”的配套服务,引导各类残疾人外出务工实现残疾人劳动力的有序流动。积极发挥市残疾人创业者协会的作用,为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表彰残疾人职业技术能手。加大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在全市开展一些示范基地建设,一是创建2至3个安残达100人以上的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二是创建2个省级和5个市级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三是创建一批公司 基地 残疾人农户的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四是创建一批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充分发挥这些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全市残疾人就业全面发展。

重点项目:市残疾人自强创业示范基地项目

(四)、扶贫解困与社会保障

主要任务:对1万名极端贫困残疾人进行扶助,帮助2.8万低收入残疾人脱贫,对600户残疾人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政策,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__-20__)》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规定的各项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极端贫困残疾人进行有效扶助,帮助低收入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进一步用好国家下达我市的康复扶贫贷款资金,充分发挥康复扶贫点的辐射作用。继续开展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在大冶、阳新的老少边穷地区对600户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助残解困进万家”活动,采取“帮、包、带、扶”等措施。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要帮助落实“低保”、“五保”、“定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济等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在城镇推行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自助、互助、公助”等办法,扩大残疾人的投保面,使投保率达到80%以上。社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投保面要100%,确保残疾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研究,制定针对重度残疾人、一家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的特殊救济、救助办法,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重点项目: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五)、法制建没与维权

主要任务:健全残疾人事业法规体系,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切实做好新时期残疾人的工作,来信来访处结率、回告率达98以上,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残疾人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修改《湖北省实施办法》及省政府145号令提供详实的各项数据。加强残疾人法制宣传和检查监督。将残疾人保障法纳入各级政府的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制教育,会同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执法大检查,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各级残联要以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契机,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会同计划、统计、卫生等有关部门摸清全市残疾人的数量、分布、分类以及康复、教育、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全市残疾人数据库,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按国务院颁布的《条例》,认真做好残疾人的接待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愁。按国务院关于残疾人证办理管理要求,依法规范残疾人证的审核发放,确保残疾人证发放的公平、公开、公正。

(六)、文化体育与特艺人才

主要任务:加大我市特殊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促进残疾人特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高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为20__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输送优秀人才。

工作措施:我市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有过辉煌的历史,为黄石和国家争得了荣誉,我们要继续与文体部门加强合作,再展雄姿,使残疾人文体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导社会各类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向残疾人开放,并为其提供优惠优质服务。充分利用我市原有艺术人才资源,采用“传、帮、带”等形式,加大我市特殊艺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力度。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盲、聋、哑学生的艺术汇演,努力促进我市各类

特殊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认真做好残疾人体育协会工作,培养残疾人优秀体育人才,以备战20__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积极选拔、培养和输送运动员参加全国各类比赛活动,力争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及20__年残奥会有我市运动员参加,展现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风貌。抓好运动员的培训与管理,使残疾人体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七)、社会环境与信息网络建设

主要任务:广泛开展“全国助残日”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形成扶残助残的社会人文环境。力争电视台开办加配字幕和手语的新闻节目,社会综合性报刊开辟残疾人专栏。完善办公自动化网络功能,做好统计工作。

工作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广大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宣传残疾人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风貌。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主要残疾人节日期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助残专题、爱心专栏,集中力量宣传残疾人事业,扩大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影响面。在特殊学校、福利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等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通过“多帮一”、“一帮一”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组建残疾人自强模范报告团,深入机关、学校、厂矿企业进行巡回演讲,展示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

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建立黄石市残联网站,为全市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让广大残疾人能从网上直接了解到国家和地方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扶持政策,知道各级残联的工作动态和办事程序,掌握关于康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信息,使残联的网站和网页成为肢残人的腿、盲人眼睛、聋人的耳朵,构建残联与残疾人交流的网络平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掌握残疾人的思想动态。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八)、组织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任务:不断完善基层残联组织网络,发挥名专门协会的作用,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形成一支“人道、廉洁、奉献”的残疾人工作队伍。推进全市残疾人无障碍建设,争创全省残疾人无障碍示范城。加强基层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兴建市残疾人康复教育服务中心。

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基层残联组织网络,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使基层残联做到“有专职干部、有办公场所、有服务载体、有联系网络”。社区、村委会要全部建立残疾人协会组织,形成以县(市)、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努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基层。

切实加强残疾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的作用。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和社会上更加活跃。按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思路,使我市残疾人工作重心下移,服务前移,更好地贴近残疾人,让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

要切实加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加强团结,形成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事业来凝聚人心,以发展来鼓舞人心,争做实干型、创业型班子。三是要勤政廉政,以品行感召群众,以廉洁赢得民心,以实绩促进发展,把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建成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好班子。

加强残疾人综合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残联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市残联要集中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兴建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全市残疾人提供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活动服务场所,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第9篇: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办法范文

一、XX年年团场各项指标制定、完成及与上级下达任务对比情况:

二、具体工作及完成任务情况

1.根据团党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团第七轮承包实施办法规定,下达了XX年年度“四个计划”( 财务指标、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生产指导性计划、各单位上缴养老金、医保统筹金计划)通知,制定了基层各单位承包指标,对各单位应当完成的任务细化,有利于年底督促检查各单位完成各项指标。

2.参与制定团内管理费用的实施细则办法,特别是对XX年下发的团发〔XX〕25号文件——第七轮承包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团场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

3.关于文具厂土地资产的盘活工作顺利开展,豫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了集住宅超市为一体的综合大厦。

4.积极参与兵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外业调查工作,编写了《兵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外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为十二师分区104团片区的规划和前期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为开发区的建设入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项目编写工作成绩显著:今年,我科室共完成西郊城区供水设施建设、西郊城区排污管网建设与改造、中学教学楼建设、104团绵羊良种繁育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目前,十二师殡仪馆设施建设已实施完毕;西郊城区排污管网建设与改造项目、人畜饮水项目、住院楼改造扩建项目的可研已获批,正着手编写初步设计文本。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已获批复,明年就有望实施。

6.农业连队连部的规划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今年,我科室协同工交建商科共同完成了青年连、四连、九连、五连、育肥羊场等5各单位的连部规划的编写工作,七连、八连居民定居点,八连文化活动室的规划选址已经完毕,有利于指导团场连队建设按照国家、兵团的规划发展要求进行。

7.项目监督督促工作力度较大:目前,团场农电网改造项目、社区综合活动中心、企业联合办公楼、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农贸市场项目、养禽场农贸市场、业余党校续建项目、连队(一连、七连、牧一场、牧二场、牧三场)综合活动室及卫生室的规划和建设、门球场建设、养禽场自来水改造项目、小学水冲式厕所建设、生态厕所建设、九连危旧住房改造平房等建设,在我科室得大力督导下,这些项目已顺利完成。大大的促进了团场基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团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

8.牧三场药浴池建设、连队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的规划改造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9.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遵照师党委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师发[XX年]7号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团党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具体发展目标,在我团农牧业单位开展“巩固提高,创优增效”的竞赛活动,并做了具体安排,竞赛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化,安排了领导小组的具体成员并明确各自的分工,确定竞赛参考指标和奖励条件及奖励办法标准。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力地激发了团场农牧员工的积极性,巩固和提高了“五个80%”,其他相关指标也得以完成,南区土地整理项目也正在实施,使我团农牧业发展呈现出新面貌。

10.摸底制订、督促检查年度生产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财务计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书面呈报团领导。

11.我科室在团党委的精心规划安排下, XX年年退牧还草项目得到了认真实施。有利于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扩大绿化面积,调高调优产业结构,逐步改良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后沟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获批准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目前,正处于实施阶段。

14.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团场50年大庆、老君庙的竣工庆典、广场的植树绿化、扫雪、打扫卫生、美化环境、帮贫扶困,捐钱捐物都倾注了科室成员的大量心血。在违法建筑治理活动中,我科室更是冲锋在前,为治理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15.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团机关组织的各次党政会议精神和文件的学习,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结合团场实际,从自我做起,践行“三个代表”,服从组织安排,学习先进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16.严格求实,科学行文,牢把团场团报文件质量关,特别是团场与企业单位实行的合作协议合同,要求极为严格,为了团场利益,同时,也为企业考虑,兼顾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从快从实地办理相关手续。

更多阅读:

区畜牧局党建年终工作总结 组织年终工作总结 部门负责人年终工作总结 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三、督促招商引资工作

四、科技工作:

积极引进新品种并试验。推广种植222亩美国“白雪”洋葱新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平均亩产达7-8吨,亩产值3500-4000元,亩纯收入达2500元-3000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为推广机械化作业,今年举行了机械化播种技术培训班,加强了机械化操作技术服务指导,今年机械化播种土豆面积达2950亩,占土豆播种总面积的53%。

另外,还做了如下的具体科技工作:

1.根据团场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团场XX年年度科技计划和104团科技考核办法。

2.联合机关7大科室的9位同志和基层7位领导、技术员,开展了历时24天共八期的第十八届“科技之冬”培训活动,基层单位又自行对职工进行3期培训,培训达5307人次。

3.申报了兵团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连项目——《牛羊新品种改良技术应用示范》。

4.顺利通过了兵团对我团XX-XX年科技进步考核。

5.联合环境监察和综治办在全团范围内开展了“科技示范宣传周”活动。

6.6月25日,,参加兵团科技进步奖评审活动中,经国家科技部验收的《天山牦牛系列产品深加工工艺的提高和完善》项目,获得了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104团一号水库除险加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技术》项目,参加了师科技进步奖评审,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7.制作展板参加了自治区。兵团、中国科学院举办的 “第四届科洽会”和东盟世博会。

8.申报了2009年科技项目2项:104团绵羊品种改良项目和西城热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综合利用项目。

9.对XX年年基层各单位的科技工作进行了考核,推动了团场科技工作。

五、统计工作:

1.坚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经基层单位广大统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能源、固定资产投资、个体商业、餐饮、劳动工资、综合、国内生产总值等专业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上报任务。此外,还连续开展了“工业品价格、城市住户调查、企业景气调查等专项调查”,为兵、师、团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必要的统计信息。按时、保质完成XX年统计年报和XX年年定期报表及兵团各级政府各项调查工作。

3.认真做好城市住户调查表工作

统计室认真完成师统计局下达的XX年年城市住户调查表的工作,XX年年师统计局给我团下达了17户城市住户调查表的任务,统计室每个月末都要同个普查户联系,及时收集城市住户调查表报送师统计局。在工作中经常同普查户联系,强调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六、 安全工作: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

今年以来,我科室认真完善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强化人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有效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发展。

2.加强安全生产宣传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七、加强科室间的团结协作

与其他科室团结协作是做好团场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也是我科室的工作原则,更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的关键。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科室从来都没有将属于自己工作范畴和领导安排的事推到其他科室,也没有发生推诿和相互扯皮的现象。

八、勤政廉洁、执行廉洁制度情况

我科室坚定不移地执行团机关制定的财务制度,坚决杜绝各类乱花钱的现象。在购买办公用品时,做到了事前请示,不超标准购买。在购买前先向主管团机关的常委汇报,在征得其同意以后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