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

第1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分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196-0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居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但是进入到21世纪,整个居住环境的恶化及生存压力的增加,导致国民身体状况不断的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由此而发展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也引起国家及人民群众的重视。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此次对相关城市进行卫生服务项目调查,通过分类界定研究,完善卫生服务项目,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抽取的城市进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调查,了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状况,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公共卫生相关理论进行分类[1]。

2 公共卫生服务分类

2.1 公共卫生服务定义 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国家政府及卫生部门、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种服务体系。健康对于人体是最重要的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是针对所有群体提供给的卫生保健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传染病、职业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及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2]。

2.2 公共卫生服务分类 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特征,它一般主要由国家政府保障提供,必须由非市场方式来保障供求均衡,保障公民能平等的获得卫生服务。因此,公共卫生服务的最主要负责人为国家政府,政府需要承担管理责任。在此理论上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最显著的公共产品的特点,它针对的对象最广泛,获得效益最明显,主要用于防范公共卫生风险。②私人卫生服务。主要为个体提供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③准公共卫生服务。这是一种介于公共卫生服务及私人卫生服务之间的项目,同样具有较广泛的社会效益,需要由政府及个人共同承担的卫生服务[4]。

采取焦点访谈法对所抽取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出评估,针对评估结果给予相关建议措施。访谈对象为具有卫生知识的人员,每次访谈人数为10-15人。

3 社区卫生服务分类结果

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分类结果发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种类最多,达到40项,主要包括:传染病的宣传、检测及疫情处理,居民健康信息档案,计划生育指导,高血压、糖尿病检测、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慢性病普查及教育,肺结核健康教育,精神疾病教育,社区居民健康调查,学校健康教育,居民环境指导,食品卫生及饮用水监测等项目。其项目种类最广泛,对于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25项,主要包括:急性传染病的防治、免疫接种、性病防治、艾滋病防治、产前检查、新生儿家访、计划生育监督、学校常见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该项目目前为止主要由政府承担,但是需要其他组织进行协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应该大力发展该项目,并且最后由政府完全承担费用。

私人卫生服务项目有28项,主要包括: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门急救、慢性病家访、社区护理、中医保健、常规体检等。此类项目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费用由个人承担。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所建立的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服务项目[5]。健全完善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显著改善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并且能提供相对公平的卫生服务,实现医疗卫生优良资源的均等化配置。因此,积极的发展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服务项目得不到有效的补偿,严重影响我国卫生机构的运转及和谐发展。研究发现,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可以均衡卫生资源需求,显著改善国民体质。因此,应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补偿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补偿机制要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及公平的原则[6]。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对于不同地区出现的卫生资源匮乏及不均衡等现象要下大力度解决,逐步的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补偿比例。同时,要保证公平性原则,对于收入较低等弱势群体要有基本卫生保障,将更多的优质卫生资源投入到贫困人口中去。总之,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业绩的关键,是保证实现我国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林山,程晓明,周召梅,朱坤.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86-87.

[2] 刘宇婧,赵亚利,杨,王琼瑛,冯志兰,梁万年.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考核现况的定性访谈研究[J].全科医疗,2010,3(13):709-710.

[3] 邹宗峰,邹宇华,张瑛,巫小佳.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优先项目的筛选方法和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1):58-59.

[4] 陈昌锋,胡传峰,吴宪,白智勇,张洪永.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结果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235):37-38.

第2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家庭医生 服务模式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0-0018-03

目前徐汇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采取的模式主要分3种,依托中心门诊的服务模式(简称模式1),以居委为依托划块管理的户籍制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简称模式2)、以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简称模式3)[1-3]。为评价不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的服务效率、管理效率、服务效益,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徐汇区三种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抽样一个中心,按年龄和职称配对,每个中心随机抽取5个家庭医生为一个样本组。

模式1:5名医生平均年龄(35.56±6.23)岁,管理高血压患者病人724人、糖尿病患者病人248人。模式2:5名医生平均年龄(34.74±5.86)岁,管理高血压患者病人956人、糖尿病患者病人317人。模式3:5名医生平均年龄(36.27±6.01)岁,管理高血压患者病人815人、糖尿病患者病人283人。各组家庭医生和管理对象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1)家庭医生服务模式1

中心门诊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服务的队伍,以门诊服务为主,上门服务为辅。中心预防科公共卫生医生、护士、家庭医生助理和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队伍组成家庭医生协作组,配合门诊全科医生共同完成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家庭医生服务模式2

全科医生组成家庭医生队伍,每名医生负责一个居委,和团队公共卫生人员、护士及家庭医生助理、社区志愿者共同完成片区的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家庭医生服务模式3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组成家庭医生队伍,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每2~3名医生负责4~5个居委,和团队公共卫生人员、护士及家庭医生助理、社区志愿者共同完成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2.2 服务效率和效益分析

搜集各中心2011年1-12月的财务和统计报表,按不同模式统计服务效率、管理效率、服务效益。

在不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随机抽取500名签约居民,进行居民满意度、最近1年内就医情况、慢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慢病防治知识问卷参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设计,共10道题目,答对8题及以上为试卷合格。采用SPSS l6.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模式工作效率比较

以家庭医生的月均门诊、出诊、慢性病管理次数为工作效率比较指标,模式1组月均门诊人次数最高,模式2组慢病管理月均人次数数最高。

2.2 不同家庭医生模式慢病管理效果比较

模式2的高血压、糖尿病的访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均好于其他两组,家庭医生管理对象的签约率要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家庭医生模式社会效益比较

采用模式2的签约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满意率,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就诊率、门诊预约成功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3]。本研究结果显示,以门诊为主的家庭医生模式门诊量最高,公共卫生数服务量最少,他的重心在基本医疗服务;以卫生服务站为依托的团队模式,他的工作重心在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相对薄弱;以户籍制医生为依托的模式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者比较均衡,强调了以基本医疗为切入口,突显临床预防和方便快捷的服务优势。在卫生投入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户籍制管理的家庭医生模式相对教好,体现了防治结合,适应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卫生保健服务需求,实现以签约为纽带的健康管理服务[4]。家庭医生深入社区,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的方式,患者不用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享受卫生保健服务。此模式下的家庭医生更为居民熟悉和信任,因此满意度、复诊率也较高。该模式下的家庭医生能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由于家庭医生制服务刚刚起步,所以这次调查的家庭医生人数较少,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继续观察,以探索一种更为适宜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克明, 朱兰, 王剑波, 等. 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卫生资源, 2012, 15(3): 184-186.

[2] 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发展战略与策略[J]. 上海医药, 2012, 33(12): 12-16.

[3] Fitzpatrick JJ. Building community: developing skills for interprofessional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nd relationship-centered care [J]. J Nurse Midwifery, 1998, 43(1): 61-65.

第3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愈来愈透彻,尤其是在乡镇居民中,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省自从2009年7月实行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在项目组织方面的管理制度的完善、经费保障体系的确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的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共卫生的职能的强化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阶段性的效果。但是在政府的财政保障、管理水平、服务效果、信息的监管以及指导的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为乡镇居民创造一个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 重要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的一项民生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干预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促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制度载体,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十二五”时期,特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我省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明显。

3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目前,100%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87%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报告质量和疫情监测敏感性逐年提高。各级疾控机构对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监测能力和应对暴发疫情、中毒及生物生化恐怖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

4 强化监督管理和指导

卫生监督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安全标准体系,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区),并延伸至农村地区的卫生监督网络体系构架。职业病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覆盖率达到83%。

5 我省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

我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确定对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我省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省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第4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大会。这个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增强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提高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满意度,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关注民意的执政理念,是党和国家关心百姓健康、惠及民生政策的具体体现。

我院作为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是项目技术指导、监管及具体实施单位,主要承担全县(包括流动人口)孕产妇和0一36月儿童健康管理任务、全县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童的筛查及医疗诊治与康复保健任务;(各乡镇卫生院承担各乡镇孕产妇和0一36月儿童健康管理)。此项目标志着我县所有孕产妇和0一36月儿童将免费享受到健康体检服务,标志着我县妇幼工作将更加系统化与规范化,标志着我县孕产妇和0一36月儿童健康水平将再上新台阶。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院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此项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与包片妇幼医生及各乡镇妇幼医生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切实保障所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完成。

第5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是指为了促进、改善和保护全人民的健康,政府给予支出,医疗服务部门和各级卫生部门给予卫生产品和卫生服务。作为三级卫生网络之"网底"的村卫生室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之一,其工作成效是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有效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就农村公用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

1 目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工作量偏大且其专业人才短缺 经2009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以后,公共卫生服务就成为了农村基础医疗服务单位的主要职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包括11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2]。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比较简陋,几乎无发展空间迫使农村的人才大批量涌向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导致农村人才缺乏,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面对大量的工作,以少数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服务质量。

1.2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 按照国家要求,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建立了公共卫生考核机制,对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分级考核和评估,并强化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日常工作的监管和督查,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3]。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卫生服务的日常计划不周全,没有将服务内容实施到具体化,没有具体到每周、每月或每一个村,日常监督不到位,工作态度松散,通常将工作积攒成堆,每到上级通知要检查工作才临时加班加点,大概完成任务,虽保证其数量,但质量却难以保证。

1.3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执行力较低 要想搞好公共卫生的执行第一步是要操作,第二步是要考核监督。而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散漫的工作态度、不足的工作能力都影响了工作的执行力。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且状况有所好转。但目前农村公共卫生的工作人员都为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工作不积极等现象。在公共卫生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中大部分为专业人士,这也大大降低了行业的专业性,对工作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与专业工作人员是有差距的。同时,也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尤其在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中,农村居民更加重视怎样进行治疗。

1.4激励机制和考核不完善 目前,农村公共卫生考核还只是针对服务的提供机构,很少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相联系,缺乏政府问责制,工作推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4]。基于对公共卫生的考核机制已建立,通过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考核评估,提高乡镇、村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考核机制的奖罚制度并未完全得到实施,对于表现良好的地区得不到奖励政策以及全额的奖励经费。这样奖罚不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执行力。

1.5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程度低同时满足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卫生需求 跟随着科技的发展的脚步,政府逐渐为乡镇、村配置电话、打印机、电脑,使信息网络化。但是,在基层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一套集居民健康档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软件,没有这套软件信息化就不能形成,特别是健康档案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连接不起来,与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等不能融通[5]。这降低了信息利用率,影响流行病调查和科学研究。

2 对策

2.1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才纳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投入少,成效大,但时效长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在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下提供的服务[6]。只有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真正的重视起来,采取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增加公共卫生办公设施,提高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工资等措施才能吸引专业人才,留守在乡镇、农村为人民服务。同时对通讯设施也进行升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增加乡镇、村卫生医院的门诊问诊率,随之减少城市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对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吸收最新技术和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文化水平。满足村民就诊需要。

2.2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农村的主要投入是来源于政府,所以,既要以正确的工作态度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也要加强对日常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保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秩序和发展。建立一个政府和社会共同监管的机构,全面监管日常公共卫生服务过程,及时评估其效能和成绩,进行有效的监督,奖优惩劣,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7]。

2.3信息网络的建设 对村卫生室、基层卫生院的信息网络进行重整和建设,使村民的档案资料信息发挥作用,解决和利用资料中所出现的问题,对村民进行提前预防和治疗,达到"三早"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当村民身体出现问题时可以直接携带在卫生所存入的个人档案,供医生参考,有助于医疗诊断和治疗。

2.4加强考核和奖罚机制 在给公共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结束后,也要对其进行严格考核。上级卫生机构严格检查地方卫生机构的服务,对表现突出者进行嘉奖;对表现恶劣者进行给予处分和纠正,及时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加强人员管理。

3 讨论

经本文分析,对于公共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应该从基础抓起。提高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提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注意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人们受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斌,徐琼花,等.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分析和思考[J]. 社会保障研究,2011,5: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S]. 2011-04-25.

[3]尹红云.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7):1.

[4]张燕,曹志辉.新形势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2(22):72.

[5]张顺利,李载永.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EB-OL]. . 湖北省审计厅网站,2013-03-15.

第6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今年“两会”期间,3月7日上午,总理在出席人大江苏代表团小组会议时说,三个数字让我听了以后感到非常难过。城里人住一次院平均大约要7000块钱,农民住一次院大约2000块钱,70%的农民因病死亡,不是在医院,而是在家里。这说明我们的医疗发展还赶不上人民的需求。我在报告时讲到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我没有指出什么时候能解决。我今年的任务就要研究,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数字是抽象的。组成这些抽象数字的,该是多少人的生老病死及其喜怒哀怨!普通百姓,谁人不能道出几个自己抑或自己的亲人看病难、看病贵的例子呢?

应当承认,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体制,从当初的制度设计上,就没有做出以全体国民为服务对象的制度安排,这是造成今日看病难、尤其是农民看病难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旧有体制下,公共卫生制度的运行靠的是国家财政的支撑。而在这样的财政制度中,农民并不是公共产品的享有者。这一点,即使在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体制已经进行了大幅改革的现在,也仍然没有改变。实际上,由于没有把公共卫生服务和国民健康保障作为政府应当向全体国民提供的、以及应当由国家公共财政所主导、参与和支持的基础性公共产品,致使国家公共卫生体制的变化,没有使人们更多、更方便地享用公共卫生服务,并没有使基础性的国民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深入到更广大的地区。即使在城市,随着医疗服务机构办公条件的改善和诊疗设备的升级,越来越昂贵的医疗价格,使得看病简直成了普通百姓生活中一件最“奢侈”的事情。

事实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的一个几乎共同的原因,就是这些家庭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生病的成员。具体而言,“求医问药”是导致许多家庭经济状况迅速和彻底恶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如果没有完善的、人们用得起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那么,对于个体家庭而言,他们的温饱是脆弱的温饱,小康是脆弱的小康。并且,对于贫困地区那些正处于脱贫过程中的家庭来说,如果没有国民健康服务体制的保障,他们的脱贫也只能是一个用于阶段性统计的数字,而不具有彻底改变其生活与命运的意义。小康之康,首要的意义就是安康。这个要义不应该仅仅是那些令人眩目的数字,而应该是能够让人们切切实实感同身受的有相当质量的日常生活。

说到底,所谓国民健康医疗服务保障,是一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保障,是一种应该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险制度。这样的制度如何建立、怎样运行,既受制于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即使在发达国家,对这一制度设计与安排的些微更动,都会成为全体国民关注的焦点,从而成为政党纲领和选举政治中的最重要话题。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还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体现社会公平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如此国情,却并不是我们可以迟延建立这一体系的根据。其实,当今的医疗服务制度,最为民众所诟病、从而需要改变的地方,并非那些需要“联动”其他制度、或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而是早就应该解决而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如药价畸高不下、诊疗收费不合理、农村地区没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一个人治病所搭进去的代价,往往就是其全家的和睦与幸福。因此,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真是不行。

第7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公共卫生档案重要性和类别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各大基层卫生事业机构之间能够利用数字化管理的网络传递信息,以达到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的目的。不仅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数字化管理能让公共卫生机构对社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能够做出及时,准确,全面的分析和诊断,从而提高了速度、质量又达到了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分类与意义公共卫生影像档案通过经过收集、分类测试而形成内在联系并高度保密,真实的反映了各大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在医疗活动的真实、过程和结果。公共卫生档案是广医务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劳动的结晶,记载了人们的医学思想、技术、方法和经验,为医院医生和公共卫生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活动和科学研究及经验交流中提供凭证.因为它的难度要求较高,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医学和专业技术知识。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一般经过借阅,咨询,复印和出版等而被利用。根据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建立时间、内容和性质,可以把公共卫生影像档案分成不同的类别,从未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和这些档案相关的真实面貌。一般来说,各大卫生事业单位的公共卫生影像档案可以分成法规制度材料、卫生监督预防性材料、行政处罚材料、疾病预控材料等几大类。

1.2加强公共卫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法

1.2.1简化工作的流程为了加强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首先就要优化工作流程。把工作的流程正式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在公共卫生管理活动中、各级政府,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计划生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机构在数据的灵活和协调。

1.2.2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数字化收集PACS系统又称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它是是公共卫生影像技术和时代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数字化成像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疾病预控材料收集时,通过对公共卫生影像资料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的综合系统,从而使各种影像图像存档和各科室之间的顺利通信。通过PACS系统将数据传送到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储存以备后用。目前,它的作用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影像(包括CT,X机、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具有DICOM标准接口或非DICOM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行保存,以方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有效的提取浏览,对及时诊断提高极大地帮助。在数字化收集方面,目前有几种通用的数字化收集模式,用得最多的就是数字转换收集和直接数字化收集。数字化转换收集就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手机公共卫生影像档案资料,数字化设备包括用于科技研究的各种照相机,扫描仪;直接数字化收集就是收集影像资料。PACS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医院再将所得数据上传至公共事业机构,再形成公共卫生影像档案,将可以大大提高医院同地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间的信息交流,同时数据储存在公共卫生档案中,可在将来对以后的突发卫生事件(特大传染病、疫情等)起到鉴别、依据和凭证作用

1.2.3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影像数字化档案库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公共卫生影像库对医疗活动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加强作用。由于影像库资料档案是在实践和工作中建立的,所以它极具保存价值,可以对以后的突发卫生事件(特大传染病、疫情等)起到鉴别、依据和凭证作用,所以说,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对公共卫生医疗影像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重大的实际作用。众所周知,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公共卫生影像库有以下两优点:①保存完善且具体而形象。完善的数字化影像库可以完整的重现病例的各种组织结构,能够将各种文字图表和结论形象的展现出来,具有良好的保存价值,以备将来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治方面提供数据。②极强的信息性。由于能够极清晰地样本中存在的组织病变,从而极方便地获取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

1.3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

2结果

对比分析应用PACS系统对诸多参数的影像,在应用PACS系统后,运用统计方法对单位成本、等待时间、平均检查时间等诸多参数及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影像分析的平均检查时间减少64%、等待时间减少了56%、出报告单位成本降低了56.1%。结果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第8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职责明确:市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工作,并列入政府十件实事;市卫生局负责项目领导和管理,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等,并组织专班人员研究、制定重点人群健康手册的印制样本,并统一印制手册;市财政局保证重点人群手册的印制经费、市新闻部门、市计生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宣传的力度;全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落实手册的发放和回收服务券等工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入户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时首次发放管理手册,并告知使用须知。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是保障项目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功能完善的保健网络是实施这一项目的根本保证。至此我市已建立以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加强妇幼保健项目规范化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加大了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2010年在全市建立了恒大、池湖、峒山、横山等8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计划再建10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全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模式。并建立了社区定点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妇幼卫生服务的需求。

确立定点服务机构,规范服务流程:⑴服务机构的确立:①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服务机构:全市各级助产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本辖区的孕产妇产前随访、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随访。②健康管理项目服务机构:全市各乡镇卫生院承担0~6岁儿童健康体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本辖区的0~6岁儿童的健康随访。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0~3岁儿童健康体检;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城区托幼机构集居儿童保健服务。市卫生局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对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格。⑵两个管理手册的运转流程:市卫生局统一印制两个手册,手册放到市妇幼卫生项目办(设在市妇幼保健院内),市妇幼卫生项目办按上报的上年度活产数为基数免费发放两个手册给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直医疗保健机构。各定点服务机构为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登记,孕产妇签字并确认。孕产妇持《孕产妇保健手册》到全市各定点机构接受保健服务。《儿童健康管理手册》由各级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在产妇出院时首次建立并发放,并进行登记,家长签字并确认。两个手册上分别有印制的检查服务券、随访服务券、辅助检查项目服务劵,并加盖了鄂州市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办专用印章。各定点服务机构每次为孕产妇及0~6岁儿童提供服务服务后,保健医生及孕产妇(或儿童家长)双方在检查服务券或随访服务券上签字确认,定点服务机构留存检查服务券或随访服务券。产妇持该手册凭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服务劵自愿选择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检查单位做好记录并回收保健手册,妥善保管手册并备查。⑶两个项目的信息上报工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各级定点服务机构作为项目的补助对象。各定点服务机构在每季度第1个月5天前将上季度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情况季报表、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情况季报表、各种检查及随访服务劵一并上报至市妇幼卫生项目办,按《鄂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核算报酬,作为考核工作量补助经费的依据。在兑现补助资金时,如果缺项、漏项、无服务对象签字,卫生局将拒绝兑付。

加强督导与考核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①加强重点人群手册管理的培训:在市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市妇幼保健院每年对全市医疗医疗机构和社区专业人员举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培训班,对《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实施方案、0~6岁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考核方案》等内容进行培训,各区卫生局组织辖区内人员的培训工作,村级及社区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由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业务培训,每个月最少进行1次集中学习,通过轮训,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落实重点人群手册管理的工作。②加强督导与检查:市卫生局定期抽调市妇幼保健院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业务指导组,每年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2~3次督导与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开展,提高了基层的服务水平。③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为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卫生项目的顺利实施,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和关心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家都能自觉接受这项服务,为此,我们利用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宣传栏、大型户外广告、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大型户外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从而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④建立考核机制,奖惩兑现: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和下发了《鄂州市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考核方案》。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项目考核小组,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回答问题、入户走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进行考核。市级每半年考核1次,区级每季度考核1次,将日常检查、半年检查和年终检查得分,分别按30%、30%、40%计入总分。经考核小组确认的考核得分结果作为年终拨付妇幼卫生公共服务项目经费的主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取消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资格,相关工作人员实行转岗分流。

取得的成效

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孕产妇、儿童)管理手册的使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本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知识读本,有效促进重点人群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同时,推行重点人群健康手册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调整政府资金投入方向,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服务券的形式免费为全市城乡孕产妇及0~6岁儿童提供服务,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明明白白的服务,感受实实在在的实惠。近两年来,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专项项目在鄂州市规范推进,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2011年全市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1人,孕产妇死亡率8.51/10万,儿童保健覆盖率94.8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7.63%。

讨 论

如何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大举措。虽然鄂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妇幼专项项目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项目工作进展不平衡;②管理不规范;③覆盖面不够;④服务对象知晓率不高。为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和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工作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完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体系,切实让服务对象收益,保障全市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第9篇:公共卫生服务目的和意义范文

概念模型的作用

概念模型是对某一领域信息高度抽象化的静态描述,它包括类、类关联和类属性等模型基本元素的定义,是进一步细化应用系统模型的基础。

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15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卫生信息建模框架”。该框架说明了信息模型应当是由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最后细化到物理模型。2002年美国CDC在“公共卫生概念数据模型”一文中提出信息模型可划分为主题域模型、类关系模型、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模型和物理数据库模型,它们分别处于上、中、下三个层级,这种层级关系与ISO提出的层级结构一致,只是美国CDC的层级划分更加细致。

因此,概念模型是连接高层模型和低层模型的桥梁和纽带。对于一个具体信息的开发过程而言,上层模型在某个领域内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它们不涉及过多的细节,独立于具体的信息系统; 对整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它是信息标准化的基础。

公共卫生信息领域具有多领域跨学科的特点。概念模型提供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公共卫生信息的整体框架,是公共卫生数据字典的基础框架。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对公共卫生数据元的理解和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和容易。因此,概念模型将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一个整体框架和数据应用指南。

在公共卫生信息领域内,该概念模型可以支持多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减少重复性工作,降低开发成本,加快系统的开发速度。在同一个概念模型指导下开发的多个系统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也为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良好基础。

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

对于一个具体系统而言,建立一个模型不是很困难,但建立一个抽象的元模型――概念模型则要困难得多。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概念模型需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HL7(Health Level 7)推荐的建立概念模型的技术路线与方法是从用例分析到信息分析,最后到建立概念信息模型。

类、类关联、类属性和数据类型是概念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模型中的类属性同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一般性,发现这些属性也需要经过从具体实例分析――领域信息分析――概念信息模型分析这样一个抽象与泛化的过程。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的构建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 主题域的确定

信息是对于活动、活动关联方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抽象与描述。在公共卫生领域,参照美国CDC提出的公共卫生概念数据模型(PHCDM),将我国公共卫生划分为卫生相关活动、参与者、材料和位置4个主题域。其中卫生相关活动是卫生信息来源的主体,是四个主题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一个,而其余三个均为活动的关联方,位置说明活动发生的地点,参与者为活动的参与方如卫生服务的提供方或接受方,材料是活动中所涉及的物质,比如标本、菌株等等。这些构成了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的四个主题域。

2. 类

具有相同属性的同类事物、概念组成类。以上四个主题域各为一类,每个主题域下又可以分成若干主类。以卫生相关活动为例,结合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的分类框架,可以将卫生相关活动抽象为四个主类――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及卫生监督。

3. 类关联与属性设置

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称为类关联,其作用在于使不同的类形成一个完整、联系的结构。在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的建模中,主要涉及父子类关联,关系关联和参与关联三种类关联。

父子类关联指的是每个类(主类或子类)下面还可以根据实际划分为若干更小的类。上位类(通称为父类)与下位类(通称为子类)关联称为父子类关联。很显然,子类对于父类的属性有继承的关系。

关系关联描述的是在同一主类内部各个类或者是实例之间的关联关系,如疾病预防控制主类的不同活动之间(疫情暴发与检测之间)的关系。

参与关联则是指不同主类的类之间发生的关系。例如疫情监测类(属于卫生相关活动主题域的某个类)与调查者(属于参与者主题域的某个类),或者与标本(属于材料主题域中的某个类)之间存在参与的关系等。

属性是对类以及类关联所具有的特性的描述,是描述类的特征的元数据,改变属性的值可以改变类的行为和外观。概念模型类属性设置应遵循HL7 RIM所规范的属性格式及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照自身的需求精化、修饰属性,形成模型独特的属性。

4. 概念模型的建模技术与方法

首先是应用UML的用例分析方法进行业务分析。这是指对业务过程中所有参与元素的拆解、对比、描述、再定义与组合。然后在用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泛化分析。即对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判别、抽象,并归纳成不同的类。下图1为在卫生检测中的几个用例分析过程。图2为泛化与抽象过程。经过泛化与抽象,对卫生检测相关活动,可提炼出5个子类: 申请、受理、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用例分析与泛化是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建模的重要阶段和技术,要应用于公共卫生信息概念模型建模的全过程中。

公共卫生概念模型框架与内容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的概念模型包括了4个主题域及35个类。其核心为4个主题域(卫生相关活动,参与者、材料及位置)。在模型的建立中,公共卫生相关活动主题域及各级子类的确定采用了公共卫生信息分类框架的结果。作为模型,还对其他3个主题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增加了关联类的内容及对于类属性描述的要求。在这里要区分信息分类与模型之间的关系及区别。信息分类框架关心的是对信息的分类,确定信息所在的位置以便用户存放、查找及使用,因此并不涉及对于主题域、类之间的关联以及类属性的描述。而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信息,描述信息。理解信息包括了解信息的来源(借助于信息框架)及关联,描述信息包括对数据元这个信息的基本单元属性及关联的描述,以便在统一的规范下查询、使用信息。

概念模型的应用

概念模型可以辅助系统设计者分析所需要采集的数据及属性,建立相应的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从而规范信息系统的建设。下面以伤害监测为例说明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