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无线电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线电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线电管理办法

第1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一、坚持依法行政做好频率台站管理工作

㈠按照省厅制订的无线电管理行政许可程序,做好台站频率的许可工作。

㈡继续做好无线电台站数据清理登记工作,重点解决物业管理、旅游等系统的对讲机无证使用问题。

㈢认真做好台站核查工作。全年检查用户不少于50%。

㈣充分应用电子兼容分析软件,确实做好新设台站电磁兼容分析。

㈤做好利用RFID的电子标签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启用RFID电子标签管理台站,提高管理效率打好基础。

㈥及时完成上级交界的频率协调和有关数据上报工作。

二、强化法规宣传,加大监管力度。

㈠认真做好无线电法规宣传,开拓宣传思路,营造依法使用无线电频率,按规设置无线电台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体宣传无线电法规及基本知识,联合运营商,在*日报或晚报上开辟一块无线电法规宣传拦,宣传无线电法规。

㈡努力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按省厅规定开展执法和实施行政处罚。

㈢依法做好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收取工作,确保完成95%的基础上力争完成100%的收费任务。

三、加强无线电监测工作,保障社会经济建设。

㈠按计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逐步提高监测统计报告的质量;加强对城镇中心区域和省市交界区域的监测,以航空、公众通信、水上、应急调度等重点业务频率和137-167(MHz)、450-470(MHz)、806-821(MHz)、851-866(MHz)频段为重点监测频率范围,强化对非法信号和不明信号的分析排查力度。

㈡抓好奥运会、“十一”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的无线电监测工作,随时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根据上级要求,做好重要考试期间的反舞弊无线电监测保障工作和其他无线电监测保障工作,并对保障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薄弱之处予以弥补和完善。

㈢按照相关程序与要求,做好无线电干扰查处工作。

㈣做好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检测工作,着重加强对固定台和“三高”发射设备的检测工作。

四、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技术设施建设和维护保养

㈠积极配合省厅做好中心站和南浔小型站的招标工作,力争年内完成中心站和南浔小型站的安装调试

㈡加强技术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按规定做技术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技术设施运行良好。

五、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①按照统一部署,认真配合省厅做好无线电监测站参照公务员管理实施工作。

②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按照《*市无线电管理处领导班子议事规划和决策程序》,做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③班子内做到“讲原则、顾大局、多支持、多沟通、多理解。”全年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不少于二次。

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党支部理论学习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学习活动。

⑤加强思想育,讲原则,树正气,弘扬健康的精神风貌,全处干部职工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⑥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厅及省站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在职学习、与兄弟地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交流,重视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工作撰写2-3篇调研文章。

⑦加强“示范党支部”建设。按照*市机关党工委有关“示范党支部”建设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争当“示范党支部。”

第2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无线电管理 体系建设 技术路线 分析

中图分类号:TN0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无线电管理的“四个体系”即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完整、先进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有力、高水平的技术支撑体系以及建立健全高效、权威的行政管理体系。本文通过研究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技术路线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基于“四个体系”下的无线电管理的发展方向,对无线电管理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

1技术路线需服从“四个体系”的战略目标

无线电的管理的技术路线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研究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来实现无线电的体系建设目标。但任何技术路线的有效实施都是基于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上进行的。所以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端是明确其发展目标。以工信部提出的加快“四个体系”建设的技术路线为依据,并通过对现有无线电管理系统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我国无线电的管理工作。

基于“四个体系”战略目标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需要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强管理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并加快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工作。

2建立健全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措施

2.1提高设备的基础技术水平

无线电的相关设备在其管理技术路线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范围内无线电领域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我国需要提高与无线电管理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性能,并通过优化先有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有针对性地弥补无线电管理中设备上的缺陷。另外,无线电管理中需要根据现阶段的管理技术方法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无线电管理信息化过程中设备的处理事故能力,使得基于“四个体系”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在管理初期就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2.2建立完备的“四个体系”运行机制

相关管理部门和领导层需要对无线电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挖掘,同时通过加强相关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从而增加无线电管理中的各个部门的合作性。另外以“四个体系”为基础的完备机制需要加强无线电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不断挖掘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使得无线电管理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得以完善和创新。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需要加强预防管理工作中系统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并对可能导致突发性的事件的环节进行分析,真正做到管理上的未雨绸缪,从而完善以“四个体系”为基础的无线电管理机制。

2.3加强基于“四个体系”机制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使得相关企业提高其管理能力,同时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对现有管理技术的完善和创新。

通过设置无线电管理的相关机构以及高校、企业的研究机构,使得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和衔接性。另外需要加强人才之间的相关技术交流并培养有力的师资队伍,加大人才投入,确保人才的管理经验可以互相共享,从而有效地服务于无线电的管理建设工作。

3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

3.1完善国内外无线电信息

坚持以“四个体系”为战略方针无线电管理的核心技术要求是:尽快地完善无线电信息接受、存储、融合以及挖掘和分析等技术,同时需要根据已经具备的无线电监测系统来对未来无线电的发展方向进行重点把握。通过收集和完善国内外无线电信息,并对其加以分析,可以直观呈现出无线电管理的实时信息以及无线电的信息和频率等数据,从而实现对无线电管理的整体态势分析。

3.2引入云计算管理办法

无线电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一项庞大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相关的数据从而对无线电进行有效管理。云计算的实时性及其可伸缩的计算能力、智能化等特点完全符合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发展要求,通过引入云计算,可以有效地对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在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技术路线实施过程中,采用云计算作为其核心技术可以高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难题。

4结论

本文以“四个体系”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引入“四个体系”的相关内容,从无线电的管理机制、设备的基础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建立健全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的措施,从而提出了未来无线电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基于“四个体系”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路线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郑晓明.试论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创新与逻辑关系[J].中国无线电,2012,10(23):31-33.

[2] 推进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支撑能力[J].中国无线电,2012,11(14):18-20.

[3] 何廷润.无线电管理“四个体系”的基础架构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2,12(21):15-17.

第3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上海信息化》:目前,无线电管理已成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服务产业、服务民生、服务安全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市无线电业务的基本概况以及无线电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周卫东:当前,上海市无线电业务呈现出以下特点:业务门类齐全。国际电联定义的43种无线电业务在全市各个领域都有广泛使用,重要的有广播电视、移动通讯、雷达导航、卫星定位、射电天文、遥控遥测等;终端用户规模大。涵盖了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其中,公众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突破2300万;台站设置密度高;频段使用范围广。在可使用的3MHz到300GHz频段范围内均有无线电应用,其中,3GHz以下频段的频谱占用率达到90%以上,公用移动通信频段的频率利用效率达到300%以上;产业集聚度高。与无线相关的企业数量超过48000家,涵盖了电信、信息服务、研发、制造及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

为此,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按照国家无线电办公室“三管理、三服务、一重点”的总体要求,在提高频率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台站设备管理机制、探索新一代监测技术设施升级以及优化无线电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无线电管理服务产业、服务安全、服务民生的能级得到全面提升。

《上海信息化》: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为了更好地推动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无管局确立了怎样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周卫东: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工作将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在上海的落地,聚焦服务“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实施“六项工程”,全力支撑城市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的实施。

实施频率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聚焦频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使用效率的提升,充分挖掘频率资源价值,进一步完善频率资源评估机制,扩大试点范围;全面启动实施新的对讲机专用频率规划,拟订为期3年的频率调整计划并组织实施;继续推进频率资源服务国民经济贡献度模型及统计研究的后续工作,探索编制频谱资源地图,增强辅助决策功能;努力做好小灵通清频工作及其他重大频率调整事项。

实施台站管理创新工程。聚焦台站管理创新,先行先试,实现台站设置与人居和谐。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开展台站普查工作的工作要求,从工作目标、普查范围、组织动员、流程设计、规范表式等方面进一步拟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继续深入推进《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的落地,强化与区县衔接,完成本市重点固定无线电台站保护规划的编制,重点加强本市重大工程配套中无线设施的规划指导和建设协调;全力做好国家新版台站数据库的运行、数据转库和台站数据月报工作;努力改进业余无线电管理水平,适时出台地方性的业余无线电管理办法,健全业余无线电监管技术设施,增强服务城市应急通信的能力。

实施无线电安全体系提升工程。聚焦无线电安全体系提升,形成合力,确保重要领域、重点区域、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万无一失。全力保障党的“十”、“上海合作组织峰会”、“F1中国大奖赛”等重大活动以及军事随行任务;继续完善民航、铁路的长效保护机制,并向海事及射电天文等重要行业及重大项目延伸;持续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的行为。

实施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优化工程。聚焦适应城市特点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与优化,促成管理手段的精细化,改进无线电管理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建成上海地区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网络的规模试点,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性监测站建设;完善上海市无线电检测中心运作机制,提升检测实验室能力,基本形成面向产业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无线电管理协同办公平台,系统推进包括数据交互规范、数据挖掘等后续应用。

实施产业及示范应用助推工程。按照国家及本市的战略部署,助推新兴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重点支持TD-LTE规模技术网络试验;服务包括手机电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等在内的“三网融合”工程;协调“无线城市”建设中的WLAN干扰协调和电磁兼容;着力营造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及示范应用的政策环境。

实施“保障体系”健全工程。以任务为引导,不断健全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各项保障举措。及时调整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组织做好2012年度的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进一步完善市区两个层面的组织协调机制,扩大无线电管理的区县试点,探索区县职能制度化的路径;巩固现行培训机制,探索知识普及体系,推动国际电联频谱管理与监测培训项目;深化合作交流机制,加强长三角、华东六省一市、军地之间的合作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载体;营造舆论环境,聚焦年度重点任务,建立按主题、分受众的宣传纲要并组织系统宣传。

《上海信息化》:2011年9月,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用3年时间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并确定了24个专项、119个项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电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周卫东:“十二五”时期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将是这一时期最为艰巨的任务。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无线电技术及其应用日益成为城市管理和社会运行的重要承载。

“十二五”期间,围绕城市转型发展要求,无线电管理工作既要积极应对包括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共性命题,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着力体现区域特点和差异化特征。与之相应,上海的无线电管理工作需要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城市发展总体要求,以建设“智慧城市”,服务“智慧应用”为需求主线,促进无线电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推动管理任务的重心调整,实现管理手段的质的转变。

首先,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三类体系”。

组织体系方面,建立起适应无线电管理客观规律,符合城市特点的无线电管理组织架构,切实履行好服务民生、服务产业、服务安全的事业发展要求,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推动无线电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横向上,强化各成员单位的协同机制,以任务设计为抓手推动在联合执法、专项保护等方面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纵向上,向上做好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无线电办公室的对接,向下推动管理流程向区、县延伸,试点探索以涉及面较广的业务为纽带进一步发挥基层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作用。

制度体系方面,全面建设面向依法行政和规范内部管理的制度框架。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结合城市特点,进一步完善本区域的无线电管理地方性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拟订完善本区域的无线电管制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聚焦频率资源及台站设置,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细化行政许可的规范流程,完善政务公开,通过制度优化和完善进一步贯彻争先创优的总体要求;强化资金监管体系,按照财政部和工信部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管理办法的总体要求,加快拟订地方实施细则,从制度层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统计管理、资金使用绩效管理。

人才支撑和知识普及体系方面,培育适应技术发展和管理创新的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围绕不同对象,形成多层次培训体系,加快知识普及,通过培训推动无线电管理由单一条线向社会面综合治理转变。启动以在校青少年为重点的无线电科普专项行动,建立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导向的管理队伍研修体系,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充分发挥上海产业链优势,形成“虚”“实”结合,贯穿产学研的组团式培训基地;形成以志愿者为主体的无线电师资队伍;形成科普教育和专业教育并举的教材体系。

其次,加快重心调整,实现管理精细化。

加快频率资源配置模式的重心调整,按照向产业倾斜、向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倾斜、向城市应急及重大安全倾斜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的宏观战略,优化微观策略,增强频率资源承载能力,全面提升频率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加快台站管理模式的重心调整,聚焦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和重要固定无线电台站,按照与人居和谐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建立事前规划协调、事中规划保护、事后联动处置的有效机制。

加快无线电安全保障的重心调整,以城市重大活动安全保障、重要行业常态保障、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违法犯罪为重点,建立并健全无线电安全保障的有效组织架构,建设并完善无线电安全保障的信息化工作平台,提升无线电压制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结合无线电安全类别形成多部门协同规范,开展顶层设计,做好各类无线电安全保障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的衔接,做到事前工作界面明晰、事中协同处置有力、事后评估科学、奖惩分明。

最后,创新实现路径,提升技术设施能级。以服务资源精细管理和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创新“十二五”期间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的布局和实现路径,提升无线电管理的技术保障能力、辅助决策能力以及产业助推能力。

重点部署网格化无线电监测网络,深化物联网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推动监测能力从事后干扰查找向事前资源管控的转变。完善服务产业发展的无线电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聚焦物联网及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等产业热点,通过部市合作,产业链合作,推动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进一步增强检测服务在产品研发、制造及工程应用等环节的助推作用,全面提升检测技术设施的整体效能。重新架构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的要求,充分依托“云计算”等新型架构理念,形成后向兼容、前向可扩展的信息化系统。

《上海信息化》: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频率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压力。作为上海市频率资源主管部门,无线电管理局围绕提升频率使用效能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周卫东:频率资源是一种最为稀缺、最有价值、最具潜力的自然资源,由于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持续的需求压力。作为上海市频率资源的主管部门,市无线电管理局围绕提升频率的使用效能,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

积极推进大平台战略,改变以往被动的频率指配模式,加强总体规划,整合各方需求,推进共建共享,形成了若干个覆盖面广、用户量大、集约度高的大平台。比如在800MHz数字集群上,推动建设了TETRA政务共网和iDEN商务网;在宽带接入上,努力推动多行业、跨领域共享的无线接入网;在数据传输上,形成覆盖水、电、气等行业的共用平台;在总体规划上,按照地域复用、行业细分的原则,基本完成公用移动通信、物业管理、越江桥隧、轨道交通、高铁及水上业务等频率专项使用方案。

努力保障重大建设需求,围绕城市枢纽型、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频率资源的倾斜力度,想方设法为轨道交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洋山深水港等重大设施的无线指挥调度通信系统调配频率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如将轨道交通的800MHz频率从4对增加到20对,满足了轨交到2020年的频率需求。

重点提升频率资源的应急保障能力,为武警、公安、安全等提升处突能力调配频率,强化电磁环境保护;为各类国际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以及来访的国际要客提供频率保障;为气象、射电天文等提升预测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配置频率。

《上海信息化》:由于上海市高楼林立、要素集聚、市民维权意识强等原因,近年来台站设置不仅成为制约无线电事业发展的瓶颈,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如何才能构筑人居和谐的台站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台站设置与人居环境和谐友好?

周卫东:围绕城市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及TD-LTE推进中的基站设置等问题,市无线电管理局进一步优化了台站设置政策和流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

在审批流程方面,进一步强化规划、计划、站址认定、执照核发等环节的衔接。规划环节,编制完成《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明确了站址控制总量、布局方法、建设导则和管理要求,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正式实施,同时启动基于上述规划的信息平台建设;计划环节,形成了市级层面相关委办的会审制度及区县预审的常态工作机制;站址认定环节,依据城市形态重点把握敏感设施,对风险进行事先预判;执照核发环节,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核,确保各项参数符合国家要求。

在技术规范方面,完成了“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合路建设设计和验收规范”,同时在市经济信息化委的统筹下开展上述规范的修编及“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居住配套规范”的拟订。

在舆论引导方面,通过多维度、分受众的宣传策略,围绕确立科学电磁辐射观进行重点宣传,促成科学电磁辐射观的养成,实现人居和谐的台站设置模式,进一步助推“智慧城市”战略的可持续推进。

在探索实践模式方面,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党政机关率先开放大楼楼顶的指示,推进包括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在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楼宇的基站建设协调,并将相关做法陆续推广到市区两级政府;强化共建共享实践,2011年全市范围内室外宏基站共建共享比例达到40%;新建项目室内覆盖集约化建设比例实现100%;聚焦重大工程配套,全面提升包括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及迪斯尼园区的无线通信能级。

《上海信息化》:近年来,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在上海相继举办,包括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上海赛事及火炬接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海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女足世界杯、F1中国大奖赛等等,这些活动涉及到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可谓重中之重。为此,无管局在维护和健全无线电安全保障体系上,有哪些重点考虑和部署?

周卫东:市无管局在维护和健全无线电安全保障体系上,主要有以下考虑:

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机制建设。近年来,市无管局参与保障了上海市举办的各类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了在活动组织、频率征集与协调、技术准备、应急管理、宣传评估等方面的工作规范,为兄弟省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广泛借鉴。按照“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动员要求,无管局每年都要参加军队牵头组织的各种演练演习1~2次。如代号为“联动-07”的全国无线电管控演练、代号为“奥运-08”的2008北京奥运会无线电管控演练,代号为“东方-09”的世博长三角及军地无线电联合管控演练及边防总局组织的世博海上反恐演练等。

重点行业无线电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航总局、铁道部等各部委的统一部署,上海市民航、铁路等行业的无线电安全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民航保护方面,机场区域无线电台站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开展,组织开展浦东、虹桥机场净空超高基站的拆降工作,共同做好机场净空;会同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文广集团以及苏、浙两省无线电管理机构构筑本市辖区内民航专用频率保护的应急联动机制,积极稳妥地处置了2011年春节前夕发生的民航导航系统受到大规模干扰导致的航班大面积延误事件;参与修编《上海市民用机场地区管理条例》,启动民航电磁环境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实施规划保护。铁路保护方面,积极参与建立华东地区铁路无线电专用频率、台站保护工作机制;组织完成高铁GSM-R的清频工作,推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与高铁GSM-R的共建共享;组织实施高铁GSM-R基站保护规划的编制,同步实施规划保护。

重要事件无线电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按照国务院各部委的要求,积极开展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的行为,并在打击“卡王”等专项行动中取得成效,为探索源头控制提供新思路。

《上海信息化》: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筹划和打造,上海市无线电检测中心已经揭牌运行。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检测中心具备哪些功能,主要承担哪些任务?

周卫东:按照部市合作的要求,上海市无线电检测中心正在重点打造“一体两翼”的运行架构,以上海无委无线电检测实验室为主体,以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上海工作站、国家无线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工作站为支撑,全面推进面向国际国内的全业务测试能力建设。

经过一期规划建设,中心已经初步具备了包括电波暗室、电磁屏蔽室及各类仪表在内的较完善的软硬件体系,测试能力基本覆盖现阶段各类主流通信体制。通过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及其检测中心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自2011年9月试运行以来,较好地完成了上海市及长三角区域内包括型号核准等在内的60余项测试任务。“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无线电检测中心将立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结合上海城市特点,积极发挥窗口作用,全面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等在内的“一站式”的国内、国际检测/认证服务。除此之外,作为国家无线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上海工作站,中心还将按照国家授权承担起上海市及周边地区无线电产品质量监督测试,履行好服务民生、服务安全的重要使命。

《上海信息化》:目前,无管局在探索建立健全行业和区域合作机制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如何进一步深化军民协同、区域协同、行业协同,合力健全无线电管理“融合式”发展机制?

周卫东:近年来,市无管局一直在探索建立健全行业和区域合作机制。在行业协同方面,加强与公用移动通信、公安、安全、民航、海事、铁路、海关、教育考试、文广、市委610办等在内的任务协同,有力推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建设、LTE外场试验、城市应急处置和安全维护、行业安全生产、无线电设备进关监管、打击考试作弊、防范插播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市无线电协会的有效工作,加强了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服务的能力。在区域合作方面,以世博保障为载体,军地、长三角融合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完善了与(上海警备区)在力量编组、信息沟通、任务协调等方面的工作模式;进一步促成了苏、浙、沪三地无线电管理力量的融合,建立了快速响应的联动机制,推动长三角联动从设想变成现实;进一步加强了与华东地区无线电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拓展了交流的形式和合作的范畴。根据国家加强业余无线电行业管理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现有管理机制,组建上海市业余无线电协会,与体育主管部门共同推进上海市业余无线电工作的发展。此外,在对外合作方面,还进一步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加快建成及完善ITU亚太地区培训中心,重点建设国际电联(亚太区)频谱管理与监测培训基地,做好对国际电联成员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帮扶和培训工作。

《上海信息化》:随着无线电应用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渗透力度的不断加强,无线电管理任务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以往都有跨越式提升。其管理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小到居民物业,大到神舟飞天,既涉及民生,又涉及国家战略。总体来看,现阶段的无线电管理主要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周卫东:从技术演进的客观规律来看,无线电管理已经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创新驱动下,“宽带、泛在、融合、安全”已经成为架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的共识,以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物联网、传感网、光无线融合通信等为代表的无线技术演进体系框架不断完善,演进路径日趋清晰,为我国新一轮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有利于促成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经济转型。作为产业生态链的重要组成,相关技术标准拟订、产业发展和应用推进等方面都需要无线电管理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和前瞻性引导。

从社会服务的实践来看,无线电应用已经成为回应民生诉求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包括公用移动通信及短距离微功率通信等具有广域、局域、个域特点的无线电技术应用的普及,促成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推动了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使得基于物物通信的“智慧城市”打造成为可能,并有效改变了电信普遍服务的形式,提升了普遍服务的能级,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实现手段。另一方面,无线电技术应用的普及也导致了对电磁辐射及电磁暴露的社会担忧。无线电管理需要通过无线电设备使用和台站设置的科学引导、严格管理促成无线电技术应用的规范、安全、有序;促成科学电磁辐射观的养成,实现与人居和谐,以此进一步助推“智慧城市”战略的可持续推进。

从城市运行的实践来看,无线电管理已经成为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任务。以上海为例,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项重要指标,各类重大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活动将频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实践表明重大活动对无线电技术应用存在着较大依赖性;作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海事、铁路等涉及国计民生领域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进一步增强了无线电技术应用的不可替代性;作为无线电技术应用的“双刃剑”,如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非法蹭网等违法犯罪的行为也在不断增加。无线电安全涉及的应用主体多元、技术多样、空间多维等特点,都将对新时期的无线电管理工作提出系统性的安全保障命题。

《上海信息化》:要解决上述问题与挑战,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深化和提升?

周卫东:现阶段的无线电管理实践与其具备的战略属性要求相比,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频率资源配置模式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泛在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二是台站设置管理模式与人居和谐的要求之间的不相适应;三是无线电安全体系与维护社会安全的要求之间的不相适应;四是无线电管理组织架构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应用格局不相适应。为此,无线电管理工作需要强化“统筹发展、转变模式、健全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

做好“三个统筹”。确立系统统筹的发展观,切实推进无线电管理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统筹好无线电事业发展与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好无线电事业发展与服务和保障民生之间的关系;统筹好无线电事业发展与服务城市运行安全之间的关系。

实现“三个转变”。确立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切实推动无线电管理模式的适应性调整。在功能定位上,从纯粹监管向服务与监管“两翼齐飞”转变;在管理体制上,从全市集中管理向市、区两级及行业协同管理拓展;在管理手段上,从被动式监管技术设施架构向主动式监管技术设施架构转变。

第4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导语】

据悉,考生须在开考前35分钟到达考点,经指纹验证后进入考场。考试正式开始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一律不得进入考点;考试结束前30分钟内考生可申请交卷出场(英语科目考试结束前考生不得交卷出场)。考生可以在考试前一天下午5:00后到考点附近熟悉环境,了解考试相关要求。为保证考试安全,考生只能在考点指定区域内查看相关信息和宣传材料,不得进入考点。

本次考试所有考场全部启用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与省、市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的联网监控,并对所有考场实施全程监控录像。考试监控录像将作为处理考生违纪作弊的重要依据,作弊一经发现,本次考试所有考试科目均判零分。所有考场配备无线电信号屏蔽仪、无线耳机探测仪和金属探测仪等国家教育考试反作弊设备。

《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试作弊、买卖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代替他人考试等行为纳入刑法范畴。考生要以诚信考试为荣,严守考试纪律,认真履行《考生诚信承诺书》的各项规定。对违反考试纪律和规定的考生,将按照《教育法》《刑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进行严肃处理。根据《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参加国家或者本省组织的统一考试发生的作弊信息,将作为失信信息记入公民的公共信用平台,将会影响考生个人今后的发展。

第5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 安全隐患 思考建议

1 前言

无线局域网(WLAN)是无线电波作为数据传送的媒介,传送距离有几十米。无线局域网的主干网路通常使用有线电缆,用户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接入无线局域网。其拓扑结构概述是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允许在局域网络环境中使用可以无需授权许可的ISM频段中的2.4GHz或5.8GHz射频波段进行无线连网。WLAN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布线,有着组网灵活、成本低、便于移动等特点,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家庭、企业,还有以及商务区、大学、机场等公共区域。

2 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线网络渐渐被取代,但是无线局域网并非完美,有着不少技术研发方面的问题以及使用者应用层面的问题。

2.1 机密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当今社会,不少企业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办公体系,整个公司使用同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使用电磁波作为传输媒介,能够穿透天花板、玻璃、墙壁等物体,其有效范围内的任何客户端都可以接受信息。这样,无论是员工个人信息或者是客户资料,企业机密都成了共有信息,凡是不法分子登入局域网,对于想要的信息唾手可得,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2.2 信息丢失诈骗信息不断

在无线局域网络中攻击者可将无线网卡设定成 Monitor mode(监听模式),从而对未使用加密认证的通信内容进行监听,然后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据360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猎网平台收到的全国网络诈骗举报24886例,举报总金额1.27亿余元,人均损失5106元,与2014年相比,举报数量增长7.9%,人均损失增长146.67%,将近1.5倍。

2.3 钓鱼Wi-Fi免费热点危害

由于无线网络的便利,人们习惯使用一些免费Wi-Fi多于自带的3G、4G流量,也许在你进行某次网上交易的时候,你的个人密码已经被窃取。据报道称一些商业Wi-Fi可能存在钓鱼现象。即某些不法分子自建免费的无密码Wi-Fi网络,热点名与商家名很接近,利用用户不想找麻烦的心理,让用户轻松接入,然后窃取顾客的一切网上信息。

3 无线局域网隐患来源

无线网络本身存在的众多弊端是黑客等不法分子的捷径,而部分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也给非法入侵者开了方便之门。

3.1 WLAN隐蔽性差

无线网络是采用射频技术进行网络连接及数据传输的开放式物理系统,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传播数据,其有效覆盖范围一般为50-100米,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距离有所缩短。为了有效接受信号,许多人都会通过增加天线来提高功放,以增大覆盖范围。这样,即使不进入无线用户的家庭或企业内,也可以接受到无线信号,网络攻击者就可以肆意侦听窃取传输数据,毫无隐蔽性可言。

3.2 缺少交互认证

无线局域网中用户和AP之间的异步性是其另一个缺陷。根据标准,仅当认证成功后,认证端口才会处于受控状态,但对于用户端来说,其端口总是处于认证成功后的受控状态,而认证只是AP对用户端的单向认证。这样一来,整个认证框架并不安全。

3.3 用户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与WLAN最紧密相关就是无线设备了,许多无线设备出厂时就被预先设定初始值。由于用户安全防范意识较弱,购买后一般不会对无线设备进行有效的安全配置,在设置无线登陆密码时又过于简单省事,比如生日,手机号等等,使得网络侵入者可以利用这些潜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

4 建议与意见

不仅是企业、商户,随着支付宝,apple pay等网上支付app的不断推出和广泛使用,每个个体的财产隐私也岌岌可危,无线网络安全问题渐渐受到重视。而减少或避免网络隐患的根本就是对症下药。

4.1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无线网络自身的弊端占其安全隐患的主要部分,因而科研人士对技术的改进发展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建立一个开放结构的WLAN安全方案,充分利用IEEE 802.11b安全元素,提供最强劲的安全性能并保证有效的集中化安全管理等。

4.2 加强数据保密工作

企业机密是一个企业长久生存发展的根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也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企业可以对机密数据设置私人访问和防火墙,避免所有数据同一无线网络传输的现象。其次,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关的无线网络管理办法,实现联网用户管理,无线密码保护和网络入侵处罚等措施。

4.3 加强网络防范意识

对于无线设备,除设置复杂密码并时常更新之外,还可以对其进行安全设置。比如启用WPA加密,增强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关闭SSID广播,使无线网络不易被发现,设置IP过滤以及MAC地址列表避免被蹭网或外来者入侵。出门在外网络安全意识依然不能放松。现代人出门逛街都习惯于使用商家提供的各种免费Wi-Fi热点,热点的便利性却使许多人忽略了其安全隐患,尤其在网络交易行为上,如果攻击者利用钓鱼Wi-Fi让用户“上钩”,那么用户的金钱隐私就一览无余了。

5 结语

多年来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飞速,人们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然而无线局域网隐患也愈益凸显,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这不仅阻碍了无线局域网的可持续开发,也妨碍了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前进。我们需要提升网络技术,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利用无线局域网良好的发展前景,推动企业社会的发展,促进国家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Theodore S.Rappaport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第6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应急物资;管理;物联网技术

引言

本文对电力应急物资的管理从建设自动化硬件、开发信息化软件、优化物资调配送业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健全应急保障机制,结合新型物联网技术,建立一套应急资源统筹调配、需求快速响应、保障准确高效的应急物资管理新模式。

应急物资就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基本保障。电力应急物资管理作为电力行业中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影响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际一流企业的应急物资信息化程度较高,对必要的信息传递证据管理良好,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准确、及时。另外,具有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应急指挥机构可以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资的运作情况,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1 自动化仓储硬件设施的建立

物资仓储的硬件设施是开展应急物资管理的基础,通过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切实将新型硬件设备投入日常物资工作中使用、改进,从而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供应。

1.1 无线射频技术(RFID)的应用

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中应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实现物资快进快出,批量扫描的优势,提高出入库效率。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无线电射频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读取、快速扫描、寿命长以及多个标签同时可读取性等优点,能够适应电力物资管理过程中的物资数量多、种类杂的特点。根据RFID电子标签信息量存储大的特点,对价值较高的电气设备绑定标签后,实现重要物资的全过程管控,在物资出库以后根据它查询方便的优势逐步与物资的全寿命管理相衔接,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对于价值较低、体积较小,数量较大物资采取无线射频和条形码结合应用,对托盘进行无线射频管理,并将托盘码、储位码、物料编码之间进行信息绑定,同时通过无线外扫描在计算机中自动读取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数据,确保信息数据在出库、入库、盘库等环节过程中的快速准确传递,实现电力应急物资“账、卡、物”的动态实时一致。

1.2 自动化立体货架的建立

建设自动化立体货架,主要存放工器具、金具、铁附件等整包、整箱类轻型物资,并可实现物资零星出和整托盘出的业务,实现配变、整盘线缆等重型电力物资上立体货架技术的运用,从而达到大量减少库存占地面积,盘活物资存储空间,提高货位的利用率的目的。

2 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

科学建立信息系统可实现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准确、及时,此外应急指挥机构可以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资的运作情况,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2.1 图像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应急物资仓库全方位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图像监控系统保障应急物资存储的安全可靠,并对工作过程进行视频管控。通过进一步的功能延伸,在运行现场(变电和线路)安装图像监控,实现灾害天气中运行设备的远程监控管理。便于及时掌握在建受灾情况,提前做好应急物资准备,保证物资配送的及时、有序。

2.2 车辆定位系统的应用

利用GPS车辆定位系统全程管控运输过程,按照配送系统事先维护的驾驶员、配送车和送货路线等车辆调度信息,及时准确将物资送至目的地,运输过程中由GPS车辆定位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可靠。

2.3 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

为将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做实、做准,开发应急物资数据分析系统,具备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形象生动反应应急指挥信息等多项功能。通过系统实时分析库存量、利用率、轮换率等指标,科学指导维护保养周期、物资轮换、任务计划的修订和调整,实现物资储备、配送的准确、高效。

3 应急物资管理业务的优化

完善的业务流程是精益化应急物资管理新模式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岗位职责细化,成立应急物资保障组,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应急需求快速响应,充分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3.1 设立应急仓储班

在应急物资储备单位设应急仓储班,定编8人其中班长1名,应急调度专责1名,仓储业务员1名,运维业务员1名,运输设备操作员2名,库工2名。负责应急物资储备的日常管理,储备物资的维护保养工作,开展日常盘点和巡查,提出轮换计划,在应急状态下做好值班和出入库工作。

3.2 成立应急物资保障组

应急物资保障组全面领导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开展灾害发生事件预测分析,制订应对方案,落实风险预控措施;组织开展防汛抗台等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定期对相关单位进行检查,组织制定并实施灾害应急处理措施,对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3.3 设置区域应急指挥中心

区域应急指挥中心接受省电力公司统一应急调拨管理,开展应急物资配送业务。对于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物资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电力公司应急物资管理办法(试行)》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现资源统筹调配、需求快速响应、保障准确高效,提升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3.4 开展模块化管理

物资部门与业务支撑单位共同研究,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依托信息化软件,通过反向思维管理,开展配变台区模块化试点。配变台区模块化试点以计划模块化、存储模块化、配送模块化的方式管理,需求部门只需提供需求台区的容量和个数,配送中心即可将模块化存储的整套台区材料全部配送,保证台区领用时的快速、准确,通过提前备妥物资,有效提高配送速度。

3.5 优化应急物资维护保养

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是应急物资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完善应急物资维护保养流程,维护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以及规范维修保养工作,多点结合开展应急物资维护保养和轮换工作。企业根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发出的应急物资维护、更换预警,安排专人对应急物资进行定期保养,科学轮换和质量抽检等工作,实现应急物资维护周期、轮换周期、寿命周期可控化,优化业务流程,保障应急物资的日常运维管理。

4 结语

应急物资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管理,优化物资调配送业务,以自动化硬件为依托,运用先进的信息化辅助软件,综合利用GPS车辆定位、RFID识别技术、图像监控等前沿科技,实现物资调配、储存、配送等多种功能的综合管控,可以保障抢险、救灾、及为恢复电网运行和供电所需物资的供应,保证应急物资配送的快捷、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满足对应急物资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玉宏,颜华,欧忠文,刘绪宇.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7(6).

[2]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第7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一、2012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

认真筹划“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编制了《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

建议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十二五”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对《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报市政府重新印发。

组织市、县(区)地震部门对《省防震减灾条例》修改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并和市法制办共同研究提出21条修改意见,配合省法制办、省地震局完成防震减灾立法调研工作。

加大对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市防震减灾目标管理工作,逐级签订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考核细则,加大定期督查力度,增强了全市各级政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严格落实震情跟踪监视制度,做好分析研究工作

今年以来,市地震局不断加强对地震台网软件和设备的维护,确保全市地震监测台网的不间断运行。制定了《2012年全市震情跟踪方案》,坚持做好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完成2012年全国地震目录及前兆、测震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了地震预报月会商和半年会商,做好震情跟踪和分析研究工作,完成《2013年度市地震趋势研究报告》;注重加强地震宏观测报工作,按我市地震带分布情况,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合理调整,建成30个骨干宏观测报点,并对宏观测报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

注重加强地震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为进一步规范地震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11月3日,市地震局在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举办地震行政执法培训班,市及各县区地震局共31人参加了培训。

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管理模式。一是加强督查检查,定期到四个城区巡查是否有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先后对江淮盐化有限公司开发的同科-汇丰高层建筑、海滨疗养院3万平方米扩建工程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问题,上门对当事人进行深入的法律法规的宣讲、教育,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督促建设单位按规定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二是省市联合执法检查。11月17日,省地震局与市地震局联合检查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使用情况,对苏宁置业有限公司、蓝天置业有限公司、金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其工程设计单位进行了检查。

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和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小区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市、县地震局加大督查推进力度,参与选址,提供图纸,举办农村工匠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等,在四县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过评审9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部达到市级验收标准。

扎实做好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以“5.12防灾减灾日”和市第二十三届科普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共投资10余万元制作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图板130块、地震知识宣传材料12万份、地震科普光碟200套、科普书籍2000套、挂图160套分发各县区,推动科普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相继开展送地震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家庭活动。

突出抓好学校地震科普工作。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我市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13所省、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面向社会各界开放,举办了全市青少年地震知识作文竞赛,全市共有230多所学校参加,收到竞赛作文5.7万多份,指导相关学校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

市地震局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深入到县区政府、党校干部培训班、中小学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防震抗震科普知识讲座。在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举办全县中小学校园地震应急演练及安全工作培训会,邀请省地震局专家邓民宪为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长、中心幼儿园园长,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人防办、县消防大队、县红十字会领导进行培训,组织与会人员观摩了学校地震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

通过新闻媒介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在广播电台开设了“地震科普知识之声”栏目,在市电视台播放中小学生地震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在苍梧晚报开设了“防震减灾,避险自救”专栏,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地震科普知识,每月定期向全市防震减灾助理员和联络员发送地震信息和地震知识短信,利用庙会开展广场宣传活动。

(四)扎实推进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市地震局制定了《2012年度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规范了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为基层应急疏散演练有序进行具体指导。

强化学校演练。在“5.12”前后,市、县(区)地震局会同教育、民防部门指导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集中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并对部份中小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

组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市地震局联合团市委,在大中院校学生中招募防震减灾青年志愿者近100人,市政府董春科副市长为志愿者队伍授了队旗,市地震局为青年志愿者配发了服装,组织了培训等。市地震局与市体育局共同努力,以市无线电体育运动爱好者为骨干,组建了1支市无线电地震应急通讯志愿者队伍,并参加了全国、全省无线电演练和比赛,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名和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

加强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市地震局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组织新浦区、海州区所辖的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防震减灾领导、防震减灾助理员以及新浦区浦南镇、新海办事处和海州区锦屏镇、洪门办事处所辖的44个村、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约100余人开展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活动。11月15日,市地震局组织开展全市地震应急实战演练,以赣榆县罗阳镇、东海县白塔镇,新浦区新海街道办事处、浦南镇,海州区洪门街道办事处、锦屏镇以及所属学校、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等和市县区地震局作为参演单位6800余人,重点演练了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市地震局及各县、区地震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市地震局应急指挥系统收集灾情信息;各县区灾情速报员进行地震灾情速报;无线电志愿者队伍利用无线电台进行灾情速报、图片传输;各县区有关中小学校、村(社区)开展避震和应急疏散演练;各县区所属有关志愿者队伍、应急救援队、抢险救灾队、医疗救护队开展应急救援和应急抢险演练。通过本次地震应急演练,检验了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和指挥能力,检验了基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检验了各级地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检验了灾情速报员队伍和无线电通讯队伍的通联能力。

二、2013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推进市级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及县级地震小区划工作,为城市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和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小区建设。

(三)继续做好震情监视和分析研究工作,确保地震监测台网安全运行。

(四)加大工作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县、乡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能力。

第8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阳泉专升本考试时间及科目

(一)阳泉专升本考试科目、内容及时间:考生根据所报招生专业参加三门课程考试,其中两门公共基础课、一门专业综合课,两门公共基础课满分均为150分,专业综合课满分为200分,总分为500分。体育教育、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另加专业测试,英语专业另加口语测试。英语口语测试要求合格,不计入总分。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科不考听力。各专业考试科目及时间见附件2。

今年专升本考试时,考生需将各科试题的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上的一律无效。各市招生考试部门及确认点负责指导和培训考生正确涂写答题卡。

阳泉专升本选拔考试时间:

2019年6月9日

上午8∶30-11∶00专业综合(科目一)

下午2∶00-4∶00英语(科目二)

5∶00-7∶00大学语文等(科目三)

色彩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8∶30-11∶30)。考生所用画具、马扎自备,作画须用水粉、水彩颜料,不得用油画颜料。

(二)考生的考场号和座位号,由省招考中心和市招生考试部门使用计算机按专业随机编排,在考试前一周统一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前公布或泄露。每考场安排30名考生,尾数可设混合考场。

英语听力考场要配备好放音和电源设备,考试时间不超过1小时。

市招生考试部门负责打印考生《准考证》。确认点负责通知考生考试的有关事项。

(三)各市招生考试部门和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考生的诚信教育。考试前一周,考生到确认点认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有关*处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后,领取《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四)加强考试管理,确保考风考纪严明有序。各市招生考试部门作为本市组织专升本考试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加强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完善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市招生考试部门、考点、工作人员要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切实做好试题、答题卡在运送、交接、保管和施考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确保安全保密万无一失。要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设立专门的保密室,配备专门的运输车辆;保密室必须符合规定要求,考前验收合格方可使用;试题、答题卡保管、收发现场必须有视频监控,实时录像;考试必须在标准化考点进行,配置金属探测仪、无线电信号屏蔽仪等设备,视频监控要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并要做到实时监控、录像(所有和考试有关的视频录像至少要保存半年以上);要加强考试队伍建设,做好考试工作人员的选聘和考前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考务工作手册》,熟练掌握各工作环节操作规程,职责分明,责任到人;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人员回避制度,实行随机抽派监考员办法;要加强考风考纪建设,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提升考试实时监控的能力,着力抓好考试实施和考场管理,严格执行备用试题、备用答题卡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切实保障考场秩序;所有工作人员和考生须接受安全检查后方可进入考点,严禁监考员携带对讲机、手机等无线通讯工具进入考场,考生携带的手机等考试规定以外的物品,须放置在考场设置的“考生物品存放处”,不按规定存放的,按作弊处理;严禁任何人在考试时将试题和答题卡带出或传出考场,重点防范和打击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舞弊、替考以及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作弊等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值班制度和第一时间报告制度,认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专升本考试安全、顺利实施。

考试期间,省招考中心向各市派出巡视检查团,监督检查所到市专升本考试情况,各市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省派巡视检查团的工作。

第9篇:无线电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蓝牙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059-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12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日常教学的必要手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语音扩声设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其稳定性、抗干扰性、音质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扩声系统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室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对教室的扩声系统技术、发展、使用、管理进行论述。

一.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发展历程

高校的电化教学教室大都始建于1978年,当时的电化教学教室主要设备包括:幻灯机、透射式投影仪、彩色电视机和音频扩声系统。

扩声系统作为多媒体教室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经历了四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初中期,

教室的扩声系统主要以手持动圈话筒、V段无线话筒为主,为配合教学工作的扩展,少量单位配备移动式无线话筒,供教师临时借用。

这个时期扩声系统采用手持动圈有线话筒,和V段无线话筒。采用手持动圈式话筒授课,受话筒线长度的制约,老师的活动范围小,妨碍老师讲课时的利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互动,而使用无线话筒虽然可以随意走动,但其使用手续繁琐、电池消耗大、频点少等弊端制约了V段无线话筒的推广使用。

2.第二个时期:20世纪90年中期至2004年左右

学校普遍使用界面式话筒和U段无线话筒。尽管排除了话筒线的制约,加大了老师的活动范围,但扩声系统产生的啸叫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3.第三个时期:2004年左右至2010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解决教室扩声系统产生的啸叫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移频功放。在这里有必要简单阐述一下扩声系统产生啸叫的原因和移频功放的基本工作原理。

音频功率放大器产生啸叫的因素有二,一是反馈同相位,也就是当扬声器输出为正向位时,反馈到话筒的音频相位也为正。二是只有当音频振幅足够大时,才会产生啸叫。这是音频功率放大器产生啸叫的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缺少一个都不会产生啸叫。

我们知道,界面式话筒在拾音过程中除了拾取直达声外,也拾取了从各个界面来的反射声,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叠加导致相位不同,在某些频段出现周期性峰谷,满足产生啸叫的两个条件,极易产生啸叫。

移频功放,顾名思义,移频就是移动频率,移频功放正是基于通过改变输入音频信号的频率来不断回避啸叫点。举例说明,输入一个1000Hz信号时,当正方向移频3-8Hz时,移频器将会输出一个1003-1008Hz的信号:当反方向移频3-8Hz时,移频器将会输出一个997-992Hz的信号。移频的目的是保证输出的信号相位与反馈相位不一致,从而破坏啸叫条件之一——相位条件。

采用移频方式虽然可以防止界面话筒引起的啸叫,解决电池消耗量大的问题,然而,由于移频技术的应用,使扩声系统的音质大打折扣,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每句话的末尾由于采用移频技术带来的所谓的“金属撞击声”,使语音变调。

移频功放主要特点是:

(1)移频是通过对整个音频范围内的某些频段有意失真达到抑制啸叫之目的;(2)界面话筒拾音对环境建声要求比较苛刻,调整难度大;(3)因界面话筒灵敏度的制约,教师只能在界面话筒附近授课。实践证明,教师离开界面话筒约4米,就无法达到理想扩音效果。

4第四个时期:2010年至今——红外无线话筒、2.4G无线扩声与蓝牙技术的应用

红外无线话筒是以红外光作为声音信号的载体,实现发射、接收的无线扩音系统。基本原理与普通射频系统类似。红外线话筒工作频率在3G以上,抗干扰能力强。但价格较昂贵,未能得到普及。

2.4Ghz无线话筒工作频率范围是2.405GHz-2.485GHz之间,故称之为2.4G无线技术。2.4GHz无线传输技术采用的是自定义传输协议,因此制造成本较低。其中蓝牙无线话筒的问世与推广使用,使课堂使用无线扩声系统的推广与应用达到。

二.V段、U段、红外、2.4G、蓝牙四种无线扩声技术比较

1.VHF无线话筒,简称V段无线话筒

V段无线话筒工作频率范围是30MHz-300MHz。国内准许使用的频率范围为169MHz-230MHz,共有61MHz频点。其与电视6-12频道所占用的频率范围相同。

V段无线话筒使用的61MHz频点,细分为A、B、C三个波段,即:

VHF(A)为169MHz-185MHz;

VHF(B)为185 MHz-200 MHz;

VHF(C)为200 MHz-230 MHz。

V段无线话筒的工作频率范围的传输特点是:电磁波除直接辐射外,电磁波能量还具有绕射特性,因此在同样的发射功率和传播条件下,传输距离可更远。

V段无线话筒主要缺点:

(1)易受其他系统干扰:因V段无线话筒工作频率与6-12电视频道节目发射到空中电磁波、呼叫站和无线电话的工作频率相同,极易受到其它电波的干扰。

(2)天线尺寸较大:VHF波长为10m-1m,称为“米波”。天线长度较长,不适合安装在多媒体机柜中。

V段无线话筒一般使用5号干电池或9V积层干电池,因其功耗大,几乎需要每天更换一次电池,耗材成本高,电池消耗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

(3)V段无线话筒采用固定频点,发射机和接收机只能配对使用,一间教室对应一只话筒。因频率资源有限,相互干扰。增大管理人员工作量。且有些无线话筒工作频率在50MHz左右,受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的限制,如松下早期生产的WX-710S无线话筒。

(4)故障率高:早期无线话筒的咪头与发射机的链接为固定焊接式,发射机话筒线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咪头与连线之间的连接处、连线与发射机之间的连接处极易断线。频繁更换电池,电池盒盖及电池簧片容易损坏;另外,话筒若长期不用,电池忘记取出,电池电解液外泄,会腐蚀电池簧片,造成接触不良,导致发射机故障。

(5)易串频: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时,有时多个教室使用无需话筒,但V段话筒频率点非常少,多只V段无线话筒同时在一幢楼宇中使用是不可能的。

2.UHF无线话筒;简称U段无线话筒

U段无线话筒工作400-870MHz频段,超过870MHz的频段较少采用,因为GSM和CDMA手机使用870-960MHz频段,960MHz以上的频段绕射能力逐渐变差,所以目前u段无线话筒的工作频率范围是740-870MHz。

U段无线话筒主要优缺点:

(1)频点多:U段无线话筒工作中使用更高的频率范围,因其工作频段较宽,故频点较多,只要调开频点,允许更多的话筒在同一楼宇使用。

(2)噪音低:噪音抑制电路与鉴频电路的设计更趋合理,接收机噪音低。

(3)保真度高:因通频带较宽,故失真度也较低。

(4)电能消耗大:UHF频段的电磁波是直接辐射的,传播衰减大,发射机功耗大。

(5)易串频:当几十甚至几百只话筒集中、大规模使用时,由于U段话筒频率特性,容易受到高次谐波干扰和镜像干扰,出现窜扰现象。

(6)管理难度高:U段无线话筒也使用5号碱性电池或9V积层电池,电池消耗量大,使用成本高。若使用碱性充电电池,管理难度大。

(7)故障率高:因其外观与V段无线话筒相同,故障率也相同。

3.红外无线话筒

红外线无线话筒工作频率一般在3G以上,其工作频率较普通无线系统工作频率高很多,不易受到其他频段设备的干扰,但如果使用环境中安装有红外摄像头或等离子平板电视机则不能使用红外线无线话筒。

红外线无线话筒是以红外光作为声音信号的载体,实现发射、接收的无线扩音系统。基本原理与普通射频系统类似,在无线发射接收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声音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过程。但红外线无线话筒的载波为红外光。

红外线话筒工作时,需要有基本的反射面,否则信号接收窗将无法接受到信号。因此红外线无线话筒不适于在开放的环境下使用(如户外,面积很大的厅堂等),而在中小型会议室,有相对密闭的环境,使用效果好(如300座以下教室、KTV包房、小型会议室)。

因为光线具有较强的反射性能,发射端送出的光信号不需要直接达到接收端,而只要经过反射面反射、散射后的光信号到达接收窗口就能确保可靠接收。目前红外线话筒都采用了多点发射和多点接收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发射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红外线信号,经各个反射面的反射、散射后,会在相对密封的空间内形成一个致密的,看不见的,没有盲点的光网。因此,红外无线话筒不会因为空间内人的走动,或因发射端的移动而出现通讯中断现象,故抗干扰性能强。

但红外无线话筒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价格较为昂贵,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仍使用5号干电池,发射机体积较大,但其抗干扰性能、保真度高的特点受到大家的青睐。

4.2.4G无线话筒

2.4GHz无线话筒和蓝牙无线话筒都工作在2.405GHz-4GHz频率之间,但由于它们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因此在功能和性能上各有偏重。

(1)2.4G无线话筒

2.4Ghz无线话筒工作频率范围是2.405GHz-2.485GHz之间,故称之为2.4G无线技术。2.4GHz无线传输技术采用的是自定义传输协议,因此制造成本低,但由于该频段是公共设施使用频段,社会上大量的无线设备均使用这个频段,如WIFI、蓝牙、ZIGBEE双向无线通讯技术等。这些设备在改造时会直接干扰2.4G无线话筒的通话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堵塞、掉频、锁相不稳等现象,故在较大规模的学校中不建议推广使用。

通常,2.4G无线话筒使用锂电池,为节约后期使用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生产厂商不同,2.4G无线话筒的通讯频点略有差异,一般在40-48个通讯频点之间,可以满足一般学校教学需求。

(2)蓝牙无线话筒

蓝牙无线话筒使用通讯协议与普通2.4G通讯技术使用的通讯协议不同,它除了传输音频信号之外,还要兼顾系统本身的通讯。为了保证一对发射机与接收机通讯工作的畅通无阻,不受其他发射机的干扰,蓝牙技术需要将一部分带宽用于接收与发射之间系统本身的通讯。而2.4GHz无线传输技术采用的自定义传输协议。故其成本较低。

一般蓝牙设备的通信距离是10m,通信速率为1Mbps。采用跳频(AFH)、扩频(FHSS)技术,共有79个信道,每个信道占用1MHz带宽,信号不断以1600Hz的速率在79个调频点问随机跳跃。

蓝牙设备一般工作在2400MHz的ISM频段。ISM的含义是工业、科学及医学的首字母缩写,起始频率为2402MHz,终止频率为2480MHz,并低端设置了2MHz的保护频段,高端设置了3.5MHz的保护频段。

为了避免相互干扰,蓝牙采用了自适应跳频AFH(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功率控制、LBT(Listen Before Talk)等独特的技术措施,避免相互冲突。

蓝牙无线话筒特点:

(1)任意匹配,自动对频

发射机和接收机均无须设置频点,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供电电路接通时,发射机与接收机自动对频,发射机关机后,通讯结束,当另一台发射机开机后,重新开始对频,故称之为任意匹配,做到全部发射机与接收机通用,产品应用、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简单方便。

(2)采用CVC回声、噪声抑制技术音质清晰

蓝牙无线话筒为提高音质质量,采用了CVC回声与噪音消除技术,该技术可以自动侦测语音环境。通过独特的信号提取、分离技术将噪音中的语音信号提取出来,使教室中的扩声系统能够收听或发送更加清晰的语音,实现完美音质信号采集及信号还原。

(3)无串扰,抗干扰

蓝牙无线话筒采用的通讯技术,具有辩识码、数据重传、错误更正,动态数据长度调整等双向智能功能:系统通过蓝牙特有的跳频和锁频技术,使得蓝牙无线话筒不存在串频干扰等现象。即两只蓝牙无线话筒发射机不能在同一教室使用,两只蓝牙无线话筒的发射机中的其中一只先对上频后,另一只则不能对频。

蓝牙无线话筒为防止微波炉、无绳电话等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其他通信设备的相互干扰,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先进技术。

1)自适应跳频技术AFH(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AFH技术是对原始蓝牙跳频序列的一种改进,它缩减蓝牙设备跳频点的数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辨出ISM频段中优良和恶化的信道,从而避免使用扰信道,减少受干扰源。当蓝牙电路进入AFH状态后,其跳频序列可使用的跳频点N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但规定必须有一个最小值Nmin,即Nmin≤N≤79。

2)跳频扩频(FHSS)技术

跳频技术,英文全称“Frequency-Hopping SpreadSpectrum”,缩写为FHSS,是无线通讯最常用的扩频方式之一。跳频技术是通过接收机和发射机无线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算法或者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说,无线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从通信技术的实现方式来说,“跳频技术”是一种用码序列进行多频频移键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码控载频跳变的通信系统。从时域上来看,跳频信号是一个多频率的频移键控信号;从频域上来看,跳频信号的频谱是一个宽频带上以不等间隔随机跳变的。其中:跳频控制器为核心部件,跳频控制器包括:产生跳频图案、同步、自适应控制等功能;频合器在跳频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频率:数据终端则对数据进行差错控制。

①内置锂电池,节能环保

蓝牙无线话筒内置环保无记忆锂电池,通过Mini-USB接口快速充电,4小时即可充满;内部采用高效电源管理系统,发射器可连续使用20小时以上,大幅降低电池成本和环境污染。

②权威认证,低辐射

目前市场上主流蓝牙无线话筒已经通过国家权威部门认证,蓝牙辐射仅为手机的百分之一;产品拥有国家无线电(SRRC)认证证书,为安全低辐射产品。

以上我们讨论了各种无线话筒的技术特点,总结如表1。

三.蓝牙无线扩声系统的应用

随着蓝牙无线话筒技术的日趋成熟,目前北京已有十余所学校在多媒体教室安装了蓝牙无线扩声系统。蓝牙无线扩声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略有差异。

1.设备选型

新建多媒体教室或改造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扩声设备选型工作十分重要,首先应确认学校规模,地面建筑空间各种无线信号的种类与强度;若学校规模不大,地面建筑空间各种无线信号的种类少与强度弱,建议采用经济实用的2.4G无线扩声设备。如若学校规模较大,且建筑空间各种无线信号的种类多与强度大,建议采用便于管理,无串扰、较经济的蓝牙无线扩声系统。

2.无线扩声系统的设备连接

在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扩声系统的连接方式、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扩声系统设备连接时,有线扩声话筒与无线扩声话筒应同时并存。当无线扩声话筒正常工作时,有线扩声话筒处于关闭状态:当无线扩声话筒供电不足或出现故障时,有线扩声话筒应自动启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无线扩声系统的管理

无线扩声系统设备属于学校固定资产,各学校对无线扩声系统发射机的使用、管理方式也各有不同,主要有几种:

(1)课前领用,课后归还

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或教务部门管理,负责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充电、清洁、维护等。老师凭证件上课前领用,下课后归还。这种方式的弊端是管理难度大,教师领用手续繁琐,不利于传染疾病的防控。

(2)开学初领用,学期末归还

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教务管理,开学初根据教室大小、课程安排有选择的向老师发放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其他老师如有需要临时领用。

(3)任课教师人手一只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简称一师一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教务部门根据学校人事处教师名单将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发放到每位授课教师手中,发放及管理办法如下:

1)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依据教务处、人事处给予的教师名单进行发放;

2)教师下载表格填写后,领用人需签名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凭工作证领取。

3)教师领用后由本人妥善保管,无线话筒在已安装无线扩声系统的多媒体教室均可使用;

4)老师对领用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负责,人为损坏、丢失应照价赔偿,自然损坏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维修。

5)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为学校固定资产,发射机上的编号是该设备的编号,教师退休或调离,需将无线话筒交回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4)一师一麦优点

1)无需调整使用方便。无线扩声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器均无须设置频点,自动对频,任意匹配,全部通用,使得产品应用、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更加简单方便。

2)关爱教师健康。做到以人为本,有效地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发射功率小,电磁辐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