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

第1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发展医疗事业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与发展

一、引言

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都追求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将财务管理这部分重视起来,它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核算精细化与财务管理成本的核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二、分析如今医疗部门中有关财务管理的弊病

1、目前的财务管理方法大都呈现单一性和模糊性

这种特性是从对资金筹措使用而逐渐发展成型的,这种管理方式主要对医疗部门资金的获取及投放、利用具有相当的影响,已成为医疗部门管理的一个环节。这种特性对管理的手段有直接影响,与财务管理中决策、计划以及控制的职能有很大关系,导致这些职能也具有单一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先进医疗部门中大都将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和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财务核算上,并不重视财务管理这一部分的工作,这就导致本应相互独立的财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相互结合了,造成了模棱两可的现象,模糊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明确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财务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在医疗部门的所有工作中也就没有了位置。

2、不能科学客观地进行财务预算

医疗财务工作中,医院的规章制度是要求各个工作人员在对相关的财务预算进行编制时应使用零基预算的方法进行,然而,每个项目的预算工作特点与其规律都不相同,在对全面性预算管理实施工作时,交叉项目又相对较多。很多的医疗部门选择对预算工作的重要性采取不重视的做法,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不予认真对待,认为这部分工作与己无关,最终出现编制的预算科学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的结果。如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相对孤立而非综合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所有的项目,容易造成相关预算偏离实际需要的严重后果,最终有可能会导致判断错误出现在决策者身上。

3、财务控制与系统分析有待加强

现今,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医疗卫生事业财务工作人员思想落后,专业知识跟不上,不去对医疗部门的具体财务经济流动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系统分析,而是将大部分工作流于账面数据处理。正因如此,财务的工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医务部门的经济活动效益及其社会效益,而只是阐述了其收支结果,这种做法对部门管理的工作的科学和及时性不具有任何推动作用。

三、加强医疗部门财务管理的实施措施

1、加强医疗部门内部的支出精细化核算

为了加强医疗部门内部支出的制度约束性,使之有条不紊,脉络清晰,制度性明显,消灭漏洞,做到合理利用资金,避免经费的支出状况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使各部分资金都得到高效的利用,医疗部门应深入知晓财务相关制度,约束财务支出情况,提出综合性的管理方法,例如相关经费管理、财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等。还可制定独立的管理制度,如公用电话费、办公费用、邮资费用、车辆浱发、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控制管理制度。让会计核算精细化全面深入到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从而建立其资金效益的相关考核,将资金的使用责任落到实处。将资金的使用情况责任到人,并建立财权运作和其经济责任相互结合的制度,使支出情况与之前的审批方脉络清晰可见,将其与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及个人利益建立联系,方方面面都要贯彻到底,保持节约与谨慎,使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使资金流动效率最大化。

2、重点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相关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政治素质与其业务素质同样重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是提高单位综合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提高其责任心与进取心,增强财务管理能力,使之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相关核算规定,会计工作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对其定期进行职业道德的审查以及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这对合理利用会计信息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3、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

在对预算下达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采用制度规定对财务行为加以约束。会计的系统控制过程中,应合理制定部门会计制度与单位岗位的责任制度。在财产清查的控制中,应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采取定期的盘点方式。采用电子信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研究与维护,杜绝人为因素操纵的影响。内审之时,也应定时地对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跟进并进行评价,从而快速的发现其不足,加以改进与完善。

四、总结

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医疗保障体制的改进和药物流通体系的完善,医疗卫生行业市场的竞争趋势将越演越烈。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医疗卫生事业的运营机制改革势不可挡,不仅要科学的进行资金筹集和运用,更要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方式改革,使服务质量管理成本更加合理化,使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反过来看,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更能促进医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蕊.论医疗事业的公共财务管理[J].2011,(02).

[2]马世栋,张志湘.任志红;医疗公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J].2011,(08).

第2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所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根本是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尊,最终目标是为来实现与促进人的完善与发展。我认为“以人为本”除了着手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更应着手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只有把对学生的关注、个性的释放置于显著地位,才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从尊重学生入手

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伊根指出:尊重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是用行动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尊重源于内心所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放下身份、放下资历、放下长幼,教师与学生之间拥有着人格上的平等。尊重是真诚理解的基石,更是温暖阳光的化身。在日常行为中,班主任通过自身充满尊重的行为感染并影响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潜质的自由个体,从而获得进步。

1.1 从细节处尊重学生

经常会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懂礼貌,不尊重人。其实,往深层次地想,我们是否也同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我们是否会对学生的一句问候给予微笑的回应?我们是否会对学生的一句赞美回馈感激的表达呢?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容不得丝毫的忽视。当我们一次次以冷漠来对待他们时,我们已挫伤了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于是他们开始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人。因此,我们更应从细节处尊重学生。当学生礼貌地问候我们时,我们回以微笑的致意;学生帮助我们做了某些事情,我们发自内心地表达谢意;当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时,我们给予他一句温暖的鼓励……无论学生是否优秀,我们都一视同仁地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尊重。

1.2 尊重学生的应有权利

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最多的教育字眼是“不准”或“不应该”。学生们被条条框框束缚着,尤其是当学生们犯了错时,我们在缺乏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往往会剥夺他们的某一种权利,诸如停课、罚站或是写检讨书等等。殊不知,这样压服学生的最大隐患就是学生很可能口服心不服,内心感到不平等,甚至怨恨老师,不仅不会促其改正错误,反而很可能为下次犯错或冲突埋下伏笔。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即使暂时不能统一看法,学生也会钦佩老师的胸怀与态度。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宽容他人,也是一种尊重。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请不要剥夺他的某种权利,请心平气和地宽容他,了解并调查研究,和他商量讨论改进的办法,从而促进尊重的双赢。

1.3 真诚地赞美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每位学生都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教师应时刻保持欣赏的眼光,充分挖掘与发挥他们的长处,给他们以支持人生自信风帆的信任和赞美。

丹妮是我班一个经常旷课沉溺于网络的问题学生。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她的电脑运用能力很强。于是,我紧紧抓住她这一优点,主动说服她做我的电脑助手。起初,她想推辞。当我坚定地告诉她:“丹妮,你非常聪明,相信我,你能行!”激动的丹妮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赞美让丹妮充满了自信,助手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学期末还被评为班级“最佳进步奖”。

2.“以人为本”从理解学生入手

“理解万岁!”这是《十六岁花季》中的经典语录。理解,即在了解学生心里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善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怀着爱心去判断和评价学生的行为,即使是“可爱的缺点”,也给予宽容和帮助。

2.1 学会倾听,从内心深处理解学生

心理学家迈克尔.p.尼科尔斯在他的论著《倾听》中曾提到:“每当显示一种倾听的意愿,没有任何戒备,批评或是焦躁,你都是赠于别人一种理解――同时也赢得了互惠的权利。”真正的倾听是短暂的忘我,放下自己的记忆、欲望和判断,读懂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种种。倾听学生,不论是浅显简短的交谈,还是促膝长谈,都是一种由外及内的过程,会帮助我们,更会帮助学生。记得有一位曾与我深谈过的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您帮助我看清了自己,并让我触摸到我从来都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承认的不足;您的鼓励让我终生难忘!成为您的学生是我一生的幸运!谢谢您!”实践证明:只有真正的倾听,才能真正理解学生。

2.2 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惑,也会偶尔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因此,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是理解学生的关键。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要善于区别哪些是品质问题,哪些是学生在相应的年龄暂时出现的正常现象。对于这两种不同的问题,一定要区别对待。有一次我班有个寝室因违规使用电热杯受到通报批评。我心里十分难受。但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在最生气的时候把学生痛骂一顿并不能起到预期效果,且冷静下来之后还需要做工作来弥补。于是,我整理自己的心情后平静地与该寝室成员交谈。没有厉声斥责,没有激烈争吵,此时的我正跟她们讲述十年前我家遭遇火灾的种种。熊熊大火的肆虐,死里逃生的喜悦,讲着讲着,我的眼中噙着泪水;听着听着,孩子们渐渐低下头,“孩子们,大火无情啊!不能图一时方便而铸成大错啊!必须防微杜渐,提高警惕!”当我语重心长地说完,她们将我紧紧抱住时,我知道她们懂了!

3.“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入手

学生充满思想、富含感情,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他们在学校里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鼓励、支持与帮助。关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爱与温暖,将会使得学生懂得爱他人,爱社会,从而用博爱来对待一切。

3.1 从细节中给予学生点点滴滴爱的关怀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细节中的爱更是如此。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头、温和的语调、友善的笑容,对学生都是莫大的安慰与鼓舞。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位女生因为恐惧考试突发癔症,经治疗后回寝室休息。我心疼地坐在她的床头,紧握她那纤细的手,温柔地抚摸她,气氛很温暖。第二天,我就收到她写给我的一封无比幸福的信:“喜欢握住你的手,有一种手心的温暖直达心底。握住你的手,有一种力量,是一种牵引力,让我在痛苦的时候可以依靠,并时刻告诉我,要做一个坚强的人。握住你的手,有一种亲切和温暖让我感动着,这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希望这手心与手心之间的温度,能让你在这初春时节感到温暖……”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3.2 善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需要,学生亦如此。对于医学卫校的学生而言,学医本来就是一件很辛苦很难的事情,加之中专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学习起来挫败感较强。于是,每当我晚自习去班上时,有时我就会询问学生想不想放松。如果他们说要背书时间很紧,我就不再打扰;如果他们想放松,我就会满足他们玩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影响其他班级),有时我也会参与他们的游戏,和他们共同感受玩的乐趣。在玩的需要满足过程中,我感觉到和学生们的距离更近了。

第3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高校;问题;对策

以人为本就是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来。要坚持把学生放在首位,在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体现。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原则,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教师的主导地位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和谐校园。只有这样,学校的管理职能才能够正确的发挥出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调动起来。

(二)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当代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因此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切不可对学生进行强迫,也不能将学生当做被管理者,把学生放在被支配的地位。高校要把学生放在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行人本化管理,这样,高校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以学校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样的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高校发展的要求,但是随着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成熟,这样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没有真正地参与到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来。调查发现,在高校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学生的参与度很低,90%以上的学生都没有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这就使得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从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对管理制度制定的目标、内容、过程等不了解,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管理。

(二)管理制度单一、不完善。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管理条例》,但随着高校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迁,《学生管理条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阶段学生的情况,《学生管理条例》中的很多内容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新,导致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学生管理条例》中的很多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学生管理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实际的参考依据。此外,虽然很多问题在《学生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但是由于教师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使得学生管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也是制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因素之一。虽然当前很多高校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但是他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缺少管理方面的专业经验,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知识了解也不是很多,这就导致他们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和想法,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要将学生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来,在学生管理中要将引导、开导、教导作为重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使高校学生管理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在高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二)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为了使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发挥其更好的作用,必须要完善奖惩条例,对于一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然后以此为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对于一些故意违反学生管理条例的学生要进行惩罚,以警示其他学生,促进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的发展。

(三)提升参与学生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是最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教师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引导者,学生是管理的主体,教师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管理效率方面;其次,高校教师要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最后,要加强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只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行下去。

四、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提升参与学生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平.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2:19-20.

第4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论文摘要:在诸如大学生住宿安排方式等管理决策上,大学管理者应结合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管理决策的现实考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针对大学组织结合的特性,大学管理者应突出会共决策过程中对公共性维度的把握。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活动不断出现新变化,产生新问题。以大学生的住宿方式为例,“校方如何安排和管理才合适”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校方提供给学生的住宿方式主要有两种:要么按同一班级人住,而不考虑学生及其家庭之间的经济差异;要么打破院系和班级编制,按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而选择不同收费档次的公寓或宿舍。这类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如马斯诺所谓的“最低层次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推而广之,实际上关涉大学管理者如何理性决策,而其关键在于大学管理者如何把握公共决策中的公共性维度问题。

就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来说,管理决策至少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判断:

一、管理对象的属性认定

为什么会产生大学生到底按班级住宿还是按经济能力安排的纷争,这里首先涉及大学生的身份认定问题,即管理对象的属性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与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教育性质不同,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既带有教育性质,又带有服务行业商品化的性质。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就是这种商品化服务、经济性质的体现。我们通常在探讨教育的基本属性时,会说教育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但它的本质属性还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基于此,大学生相应地就具有双重身份属性—既是大学的客户,又是高等教育的对象和产品,是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对于大学生的这种双重身份,视角和侧重点不同,相应的价值观和采取行动的抉择也不同。

二、管理目标的价值认同

对于大学生身份属性的不同认定,由此也引导出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平等和效率的矛盾对立。

教育平等和民主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我们所理解的高等教育平等的含义,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教育平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等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平等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教育平等的概念只有放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确定出它的准确含义;第二,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和现实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理想,任何人都不受限制地享受高等教育的各种权力和资源,任何人为的障碍(个人的经济收人和社会地位的差异)都是不合理的,人们甚至还试图借助高等教育平等达到消除社会差异的目的。“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包括三个方面:(一)进人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二)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三)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结果平等。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所追求的是绝对平等。然而,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平等”只是相对的,不平等则是绝对的。目前,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理想的平等,高等教育存在着各种不平等的事实:城乡之间的不平等、贫富家庭之间的不平等,等等。从理论上讲,“高等教育平等”的实现程度可以不断提升,但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绝对的平等。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不断增长,使得高等教育平等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平等主张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人学机会、各种教育资源等),而教育效率又涉及到投人和回报的比例关系,教育效率它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追求投人与回报的利益最大化。显然这两种价值取向总是处在相互矛盾之中。把大学生当作客户,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效率;把大学生当作受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必然要追求高等教育的平等。是高平等低效率,还是低平等高效率?面对这种矛盾,到底是更注重其一还是兼顾两者,如此,抉择就需要依据。

三、管理抉择的依据选判

上述大学生的住宿方式问题,就管理对象的公众性、管理目标的社会性特征,无疑使对其管理成为一个公共决策的过程。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在《社会正义原则》一书中谈到了公共决策的合理性和正义性问题。他按组织、社区、群体和共同体的结合紧密程度,划分如下三种“公共性维度”:第一种是团结型社区(家庭、宗教团体、职业协会等紧密结合的小团体),其正义原则是按需分配;第二种是工具性联合体,如公司、社区等经济性关系,其正义的标准和原则是“应得”—所得与贡献相等;第三种是公民身份的联合体,如国家、民族等,其正义原则是“平等”,特别是“法律上的平等”,对应的主体是“公民的主体。”

戴维·米勒的理论核心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公共性维度”是进行“公共决策”首先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根据这个“公共决策”的原理来看大学,大学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公共性维度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既有“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又具有“公民身份的联合体”的特征。相应地,大学在对学生的住宿安排和收费方式等问题上,是更注重“应得”地效率原则还是教育平等原则,取决于该大学的“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如何。

我们知道,国有大学和私立民办大学在“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由大学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国有大学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社会的投人,更多地反映为社会公众的共有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在创立之初主要依靠私人资本的注人,并依赖于办学维系其滚动发展,社会公众性较低;其二,尽管两者的培养对象都是未来国家社会的公民,具有“工具性联合体”的一致性,但国有大学的工具目地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其“工具性联合体”的特征实际很大程度上具有公众性,而私立民办大学因其生存、发展的需要,比较偏重于办学的工具性效益。而当大学的工具性特征比重偏高时,其“公共性维度”或公益性程度就会相应降低。

由此可见,大学的公共性维度不同,进行公共管理的抉择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于国有大学来说,应注重高等教育平等的考量,特别是精英大学,它的“公共性维度”的瞩目性及其自身作为优质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强化了高等教育平等的要求,一则是社会公共资源的倾斜要求公正、平等地分享国有精英大学的高等教育机会;二则是作为社会教化的重镇,也理应将公正、平等的理念落实于平常的管理活动中,熏陶现在的学子,未来的公民。而不能按家庭出生背景、经济条件等将尖子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于私立民办大学,它更加注重对高等教育效率的追求来获得紧缺的办学资源,这也无可厚非。

四、管理决策的现实考最

然而,理性的决策离不开对现实的考量。决策的过程关键是达到一种合理与现实折中的平衡。对两种相互矛盾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抉择时,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还是“平等优先兼顾效率”,要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办学实力等具体国情而定:其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都还相当落后,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而国际竞争又相当激烈,这些都必须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其二,要正视高等教育过程中各种不平等的现实,兼顾“平等与效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最大可能的平等: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因而对于不平等的地方,则只能用现实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而高校收费制度(住宿费只是其中一项)可以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因此,现实选择与总的趋势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这也是大学作为一种复合体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其“工具性联合体”的效用要求偏重于其公民身份联合体平等诉求的妥协与调整。

从另一个角度看,突出人的主体精神(如心学)、道德人格(如理学)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只不过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变奏;而中外哲人对人的道德和主体精神的探究,无疑对现实的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有重大指导意义,是大学管理者进行理性决策的又一个思想基础。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在“心与物的关系上”,就突出了“作用于物的心”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主体改造客体、心对物的改造,包含一种立足于现实、发挥每个个体的主体精神作用和自觉创造性的意蕴,体现出“进去向上”的人生观和新的人文精神。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人为自己立法”的道德律进行了论述,人能够自己立法自己遵守就是意志自律,就是“自由”。人比自然界更高就在于人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产!所以,从道德层面来讲,即使把大学生当作了大学的客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人不完全是环境的产物,还应有人格意志和精神力量,要发扬“颜回精神”。当年西南联大师生住的是茅草房,头顶上还有日本的飞机和炸弹,依然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一流人才。这些事例集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逆境和贫穷首先给人带来的是困难,但是一旦当你克服它之后就变成了人生的巨大的财富。住宿方面的贫富差距的不平等并不是成才的实质和关键,能够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机遇中得到“有教无类”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是在目前社会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获得的最大的“教育平等”了。

第5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识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兹、维果斯基等人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建构主义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转换

1.转移工作重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在我们以往的工作中体现得不明朗,甚至根本避而不谈。所有工作唯上级指挥棒是瞻,对上级负责,而上级又对上级的上级负责,层层负责,森严有序。好比一个合唱团,一个总指挥指挥大指挥,大指挥指挥小指挥,小指挥指挥演唱者,每一名指挥都听从上一级的安排,而合唱团的声音特点,爱唱什么歌,能唱好什么歌,则不予考虑。学生恰好是合唱团员,是金字塔的底座,是管理过程中的被动者,“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这种“上面指哪儿打哪儿”,听话而被动的工作思路,就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量大,事无巨细,管理工作者疲惫不堪,而工作却缺乏实效,缺少活力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一大弊病。

如果我们适当转换管理者与学生间的关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工作围绕学生展开,辅导员只处于帮助者、引导者的从属地位,那么,不但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会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因为:首先,针对学生需要开展工作,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工作能够见实效;其次,为学生解决困难,工作会最大程度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双方互动,易于开展;最后,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生的学校荣誉感。

比如说,每学期开学初,采取问卷或座谈会、个别谈话形式了解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们参与到学生工作的计划制定中来。对学生们的意见去粗取精,认真采纳。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圆心,以他们的合理要求、建议为半径画圆,圈定我们一个学期的工作范围。在工作中,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形象,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做学生的后盾。改变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生管理工作“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体系中加大学生评价的比例,让学生们的意见发挥作用。

2.转变工作观念,加强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我们以往的工作中,管理者即辅导员唱主角,往往是一个人管理上百名学生,而且是大到思想道德小到早操卫生,无处不管,事事过问。“襁褓式”管理造成了工作繁杂琐碎,只重细节,忽视宏观,有限精力耗费在了日常管理的细枝末节中,无暇去思考学生们的思想问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搞理论研究。而学生们,也被这种管理方式培养成了“婴孩”,很多问题不去自己思考,或只听老师的,或与老师讲的反其道行之,而且尤为严重。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原则,管理者应该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舞台让给学生来表演。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们自觉地、由衷地来按照规定去做。比如说,在实施“校园文明工程”时,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开始时由管理者进行倡导,并用典型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几个“不文明行为”来启发学生;然后开展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辨别、思考。讨论的过程中管理者要适时提示,避免论题偏离。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管理者引导监督,学生们自己能够认识到哪些是不文明行为,哪些是文明行为,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诚然,我们并不认为,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令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毕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着我们的工作。那么,之所以要强调学生的自律,其感情基点是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不管自己有着什么样的人性观念,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必须是一个“性善论”者,要相信“性相近,习相远”,学生们之所以有一些思想上的差距,并不是他们的本性有好坏,而只是后天的教化不同。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危险分子”,成天去防、去管、去惩治他们。而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工作去调动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并将之进一步扩大。

3.转变工作方式,变直面为侧面,多在“情境”上下功夫

环境决定人的性格,从不同生活环境中出来的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工作者肩负着完善学生人格的重大使命,这项工作漫长而艰巨,绝不是简单地说教所能完成的。建构主义认为,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鉴于此,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多在“情境”、“氛围”上做文章,变反复说教为“不言之教”,通过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很多:当身处在干净整洁而静穆的展览馆欣赏书画、艺术品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轻手蹑脚,放低语声,举止有礼;而在喧闹的农贸市场,购买各种食品,与商贩讨价还价时,人们则会变得急躁,高声争辩,面红耳赤,举止随便。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积极占据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比如说,我们要让学生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就可以在教学楼悬挂标语、张贴科学家画像;在宿舍楼布置板报,悬挂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的书画作品;在图书馆挂一些督促学习的公益广告等,让学生在随时随地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而当一部分人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带动身边的其他人,这样逐渐扩展开来,就形成了一个氛围,就会对个别不努力的学生造成一种环境压力,使他们开始不舒服,这时辅导员、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就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侧面的“情境教育”也包括了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学生看好的电影、好的书籍,倡导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这里顺便提一个问题,校园文化应该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能够真正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益的活动应该多搞,让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被健康向上的活动占领,这样不但不会耽误学习,反而会对其有所促进。相反一味讲学习,校园文化一片贫瘠,精力充沛的年轻学生就会自己去寻找娱乐方式,看录像、打游戏、玩扑克牌等。适当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调节紧张的情绪,又能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这里面,学生的群团组织、学生会、团委应该唱主角。

第6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教育 班级管理 以生为本 工作策略

一、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整个应试生涯里十分重要的时刻,为使学生在应试中取得良好成绩,高中班级管理通常使用压制和管制的方式。一方面,高中班级往往呈现出关系融洽、彼此团结,具有共同目标并为之奋斗的景象,另一方面,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令学生觉得不存在平等的地位,因此学生容易感到身心紧张。目前高中班级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量化管理严重,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的。

二、“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高中学生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以生为本就是要将学生看做是一个社会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令其享有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并通过承担责任和享受权利树立自主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相信其潜力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成才的可能性,实行因材施教,探索适合班级特点的教学方法是该理念的信条。教师应当树立服务学生的价值观,用爱心和耐心锻造学生的灵魂。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以发展的观念看待学生,采取多元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生为本”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1.营造融洽的班级环境

要想做到“以生为本”,首先就要注意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和气氛。融洽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品质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彼此间真诚的交流是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的第一要素,彼此能够良好交流,意味着团结、友谊和彼此促进。其次,学生在此环境和氛围中应当能够发现和发展自身及他人的长处,从而树立信心,对他人尊重。有益的课外活动是营造融洽班级环境的良好手段,班级活动能够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营造班级宽松、宽容的环境。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以生为本”管理策略的重心,也是传统教育管理方式中疏忽的地方。

2.班级制度的建立

班级制度自有导向作用,“以生为本”讲求公平、公正、平等的规章制度,首要的就是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管理方式,推行民主,体现人文关怀。制度和准则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约束和惩戒绝不是目的。在人人都会且有可能犯错的前提之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是在建立“以生为本”班级制度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考虑到高中学生仍处在成长阶段,存在许多不成熟因素,规章和制度应当注意不宜规定得过于死板,既要维护制度的公正性,又要把握度,注意理解和尊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3.推行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以生为本”在实践上的体现,学生既受到管理,又是进行管理的一方。这种做法有多种好处,首先,可以令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同时是班级事务的参与者,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拥有主人翁意识,产生班级荣誉感,就能够意识到制度制定的最初目的及自身行为对班级环境和氛围的影响,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具体而言,组织结构、职责的划分等都可以交由学生进行,保证各项工作都有负责人。教师从旁指导,观察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引导,从而实现班级成员的自主管理,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4.网络和班级管理

网络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高新技术,它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且同其他技术一样,误用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应当充分接受网络技术带来的变换,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使网络发展成为第二个课堂。如利用电子邮件和论坛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在班级主页进行互动,学生的文学、美术作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鼓励;利用网络的不记名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此外,网络作为媒体手段,还能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发展家庭教育。

5.激励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以生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此,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一些目标和方向供其参考,并且树立榜样使其有一个学习、模仿和赶超奋斗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注意关爱学生,使其能够感受到激励的温暖,在鼓励下不断努力。

四、结语

以生为本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一份诚心,坚守的是公平和公正,以热心和真心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这样的班级管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卫红.班级契约伦理的建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2(03).

[2]杜娟.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第7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站建设;文化意识;公共图书馆;浙江省

1公共图书馆网站的现状

图书馆网站无疑是传统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形象标志。许多图书馆为适应大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始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以便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为图书馆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和影响空间。那么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并带来了读者的回归和对图书馆的热情关注呢?笔者通过对浙江省内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分析研究,重点是对网站文化内容的调查,对网站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1.1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网站在功能和框架上大体相似

浙江全省下辖的11个地级市的公共图书馆基本都建立了自已的网站,部分市县也建立有网站。这些网站大致有这样一些共同的功用:(1)介绍图书馆概况并提供服务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本馆历史沿革、人员构成、机构设置、服务项目、办证须知、开馆时间及本馆动态、读者活动安排等。(2)提供联机检索,提示馆藏情况和流通情况。一般图书馆都提供有普通书目检索,温州图书馆、舟山图书馆等网站还提供包括本馆地方文献在内的特色馆藏书目检索。(3)提供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包括外购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外购数据库以万方数据库为主,自建数据库大致可反映出一个馆的学术水平和网站建设水平。如浙江图书馆自建有“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数据库、越剧资料库等,颇具馆藏特色和地方特色。(4)新书推介。只是单纯的内容简介,似与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路没有关联。

1.2网站中涉及地方文化的内容反差较大

综观这些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在框架架构、栏目设置、网站功能等方面大体相似,但在涉及文化内容,特别是当地乡土文化内容方面则是大相径庭。

1.2.1网站文化内容厚实,并具原创风格

杭州市图书馆主办的“文澜在线”网站,DJ在“文化杭州”栏目里收录了大量的杭州地方史料,内容涵盖杭州风俗、老字号、名人故居、杭州特产、民间故事、扇文化以及摩崖石刻等。为了配合杭州市对灵隐、吴山、中山路景区区块的重点改造计划,保存和整理这三大区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澜在线”着重对灵隐、吴山、中山路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收集馆内馆外相关资料编辑加工,制作完成了杭州灵隐、吴山、中山路3个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库。包括摩崖石刻及石窟造像、楹联、诗词、人物、典故、建筑文化、坊巷、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内容。宁波图书馆网站为推广宣传宁波的地域文化,承办了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文化网”,全面介绍宁波的历史,另有关于宁波的民风民俗、史话逸闻等乡土文化内容。

1.2.2文化内容求精不求全

有些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出于自身发展或客观条件的考虑,在地方文化的宣传推广上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就某一极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做深做透。如温州图书馆主办的“温州南戏”,对温州地方剧种——南戏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包括南戏剧目、南戏研究、南戏概论、音乐结构以及南戏书屋,并提供剧目的视频下载。读者如果需要了解南戏方面的资讯,可以说除温州南戏网以外,别无替代,网站价值凸显。

1.2.3网站内容单薄,建站思路单一

另有大多数的网站,内容较为单调雷同,缺少地域特色和馆藏特色,无法吸引读者,难以达到建站的预期效果。一些条件有限的中小图书馆网站建设思路单一,栏目下空而无物,内容指向也不明确,更没有原创高质量的数据库,网站建设完毕便认为万事大吉,很少去关注内容的更新和读者的需求。

2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文化意识与网站的价值

通过对浙江省各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研,笔者认为,在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总体思路中,文化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它的定位,更影响了实体图书馆和其网站的社会价值。

2.1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网站文化内容的不可或缺

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文献资源、传递知识信息等主要功能,公共图书馆网站是实体图书馆在虚拟世界的延拓,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已成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必备平台,而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终极目的是资源共享。所以,是否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是网站价值大小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互联网对用户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仅仅只是把实体图书馆的一些文字说明照搬到网上,那么这个网站能吸引多少访问者,其有多少生命力就可想而知。

再者,对于那些想籍着通过访问某图书馆网站来了解该馆的读者,网站建设人员更要充分意识到网站建设好坏对本馆形象的影响力,网站的文化品位决定了读者印象中这个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2.2公共图书馆网站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应有的职责和担当

笔者在网站调查中遗憾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公共图书馆网站在地域文化的整理挖掘上漫不经心,少有作为,而各地的新闻门户网站和旅游网站在这方面却是风生水起。“浙江在线”是浙江省新闻门户网站,它的“人文浙江”频道有着极为丰富的浙江地方文化内容,栏目众多,诸如“浙江九千年”“吴越春秋”“越剧百年”等都成为该网站特有的价值体现。而各种旅游网站也极力宣传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乡土文化,但出于自身行业的特点和需要,这些网站在相关文化内容的选取上难免显得零乱和趋利。

2.3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决定地方性行业网站的价值

公共图书馆网站作为一个地方性的行业网站,必须要考虑“地方性”这一特点。地域不仅是一个自然地理意义上的范畴,而且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的范畴。地域文化是一方土地上人们的历史遗存和现实实践的结晶,有着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公共图书馆网站在建设中对这种独有的文化应有基本的理性自觉。在获取信息已十分方便的今天,网站因本地化、丰富而鲜活的内容才能独特,从而更能吸引目标读者。

3关于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明确建站理念

每个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网站时都不可避免地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这个网站?阮冈纳赞提出的被誉为图书馆界金科玉律的“以读者为主”和“书尽其用”的图书馆学五大定律,在互联网时代有着同样的意义,所以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建站理念无疑是服务受众,因此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便十分有必要。了解书目信息也许是一个读者点击图书馆网站的最初动机,但要吸引他再次来访,必须要有吸引人的资源,最好是独此一家别无仅有的特色资源。对于非本地读者,因为不太可能利用到实体图书馆的资源,他点击该图书馆的网站,也许是出于对图书馆的文化信任,想从网站上看到该馆所在地的乡土文化。因此提供丰富的本地化文化内容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基本定位点,这其实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所在。

3.2与地方文献部门密切合作,深入挖掘馆藏资源

网站建设看似是网络技术部门的工作,但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和文献信息部门的合作,那如同无米之炊。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地方文献除了具有一般文献所具有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外,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鲜明的非它性,地域性是它最鲜明也是最本质的特征。地方文献部门和网络建设部门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既可充分利用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出有价值的原创产品,又可提高图书馆网站的文化品质,甚至形成品牌。原创难做,但不是做不到,只要注意选取角度,突出重点,就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3.3为地方文化交流搭建平台,重视文化输入

目前在一些地方门户网站的论坛中,设有一些版块供乡土文化爱好者在一起谈天说地,如“曹娥江论坛”的乡土文化,“余姚论坛”的民俗风情等,内中不乏一些非业内人士的文章有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如“宁波天一论坛”中有关鄞南茅山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

如前所述,一些文化意识较强的公共图书馆网站,也存在着注重单向输出而忽视输入的问题,在与读者互动方面仍有缺憾。如果公共图书馆网站能够搭建起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供那些对一方文化有兴趣的人到此发表他们的见解和研究,那么不仅使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得以扩展,更可以为拯救湮没于民间的文化遗产尽一份责任。据笔者了解,台州乱谈老艺人曾致文化部领导陈情书,呼吁抢救乱谈,刻不容缓;诸暨作为越国古都,历史悠久,但网上关于其历史文化的介绍只有一些片断。这些文化遗产因为种种原因,随时都有消逝的可能,这种损失将是巨大的,而且是无法弥补的。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并且由图书馆地方文献部门参与共同经营管理,就可以引导这些资料上传,有目的、有计划地做一些文化保护工作,并把这些资料最终转化为馆藏资源。因此在参与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上,公共图书馆网站应该有所为,并且可以大有可为。

3.4建立广泛多样的协作联系

3.4.1与社会各单位广泛联系

公共图书馆网站应与政府各其他文化单位的网站多方协作、资源共享,并走向社会,与各种信息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联系,结合本馆特点开发各种具有社会效益的信息产品,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更大地发挥公共馆的社会职能,避免资源和人员以及资金的浪费。如海宁盐官观潮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盐官旅游网”,介绍了盐官的名胜古迹和历代观潮的诗词佳作。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其提供更完整和系统的文献,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行文献的二次加工,协助进行网站内容的更新和维护。这项工作成果可以在本地图书馆网站上通过链接等可行的方式得以共享。

3.4.2与其他个人网站、博客的互惠链接

第8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实践

一、强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是指通过对医疗卫生服务中医疗费用的有效筹集、配置和利用,来达到满足医院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实现提高医院经济管理和社会效益的目的。首先,强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是当前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是降低医院药品、检查项目利润空间。这一趋势实际上就将医院的总体利润空大幅度的降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资金使用的困难。为适应医院改革发展趋势,这就迫使医院内部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强化。其次,强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有助于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在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资源的浪费却随处可见。为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医院必须通过加强内部卫生经济管理。最后,加强卫生经济管理,有助于医院运行成本的降低,达到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目的,从而缓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与难点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进一步的适应医院卫生改革与发展需求,有效配置医院卫生人才、装备及经费等资源,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保障效能,笔者将结合本人从事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进行如下的探讨。

二、强化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实践,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1、全成本核算管理医院卫生经济的投入与产出

在实际的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中,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方法是全成本核算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成本的测算、分析来真实的反映出医院实际的经营成果,达到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医院卫生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进而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以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在实施全成本管理医院卫生经济时,应密切关注医院卫生经济的投入与产出。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比,不仅针对全院人员,而且还得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来实现卫生经济管理。首先,对全院人员特别是各科室的主任等进行卫生经济管理知识教育,牢固树立成本意识,明确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次,实现计算机科学化管理各种卫生用品及医疗器械,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最后,实行卫生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设立卫生经济管理监控体系。

2、树立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积累与分配

就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者而言,要促进卫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积累与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中,积累与分配之间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制约是指当分配过渡、积累减少就会导致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难以实现正常的运作,最终导致无法分配;相互促进则是指积累是实现分配的基础,而有效地分配又是创造良好经济收益的内驱力,进而带来更多积累的实现。因此,在实际的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中,经济管理工作者应坚持“一、二、三”工作特点:“一”是指“一个根本”,也就是以服务于医院患者为根本,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短期效应观念;“二”是指“两个贴近”指贴近市场和贴近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不仅要针对医院,而且还要针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从而为提高和完善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服务。“三”指“三个效益”,即追求医院卫生经济服务的卫生事业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卫生经济管理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确保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时,若没有有效地、合理的分配,医院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及管理效率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也就难以营造良好的产出。因此,为保障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加快医院建设与发展,经济管理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处理好积累与分配之间的关系。

3、完善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对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实时监控

随着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以及自行研发的各种辅助系统软件在卫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医院卫生经费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领导们的重视,有关经济的投入――产出等量化分析越来越深入。运用网络,对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实时监控,能够有效的遏制管理拖沓、会计管理信息失真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质量,首先应分别对医护人员、收费人员进行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经济管理工作者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保证网络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继续重视研究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经济管理手段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问题,从而提升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加大对基础性卫生经济信息平台的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调整改革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工作流程,推动物流、财流、人流的管理,实现信息卫生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最后,通过信息网络运行,从信息数据的内在关系反映患者来源、病种分布、技术水平、资源配置、管理要素及规章制度落实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从而正确掌握卫生经济运营结果和效益。

4、建立健全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社会效益

医疗卫生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为相互转化的医疗关系。因此,医疗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医院经营的最终目标。医疗卫生单位提供的服务直接产出社会效益,有关医院的经济效益则可以从通过减轻社会负担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两方面达成。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医疗卫生单位既要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市场经济的压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定要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相伴而行。因此,如何科学的评价医院综合效益,促使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做到公平合理,也是正确引导医院健康发展的关键。本人认为,首先,应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确定医院效益率、医疗收益率、医院卫生费用使用率等经济绩效评估指标,逐渐开展以净收益为基础的分析评价与控制,对医院的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机制进行积极地探索,其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建章立制,合理使用人才、物力和财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卫生经济管理工作为民服务目标的实现再次,精选有关数据指标,对医院整个运营管理、医院的投入产出、医院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及经费保障程度等进行量化分析,将对医院卫生经济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剖析,最终构建一个合理的、客观公正的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来讲,为防止卫生经费管理失控、卫生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应设立专门的卫生经济管理部门,优化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建章立制,建立卫生经济的考评指标,按照经济规律,深入研究和探索全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模式。同时,要实现由经费到物资的科学过渡和有效的管理使用,医院还应加快人才培养,通过强化卫生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来加强医院职工成本意识,提高卫生经济管理队伍素质,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卫生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当前医院在管理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文英,,张琳,欧阳静,陈景春,陈煜:现行卫生经济政策下医院经营状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07).

[2]叶煜荣:对新医改环境下卫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01).

[3]王秀梅,刘洪:以卫生经济管理实践需要推进卫生改革[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8).

[4]于萍:医院有关经济管理办法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04).

[5]高居忠:100020,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经营之道[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2).

[6]黄菊,赵茜倩,潘习龙:新医改政策下医疗服务的价格模型[J],中国医院管理,2009,(04).

[7]吴兵,魏立:用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卫生经济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装备,2009,(07).

第9篇: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冰块 人生观 价值观

案例概述:

曹同学,来自湛江一个农村的教师家庭。他从大一开始,与无心学习的老乡混在一起,经常旷课,并且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由于与宿舍某个同学发生误会,为了报复那个同学,在某天晚上,他偷了该同学的笔记本电脑。经过派出所民警的调查与取证,他承认了错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派出所让他以取保候审的形式暂时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等候结案。

离开派出所后的第二个晚上,由于宿舍受害同学的强烈反对,加上宿舍其他同学对曹同学以往在宿舍不搞清洁卫生、私自使用他人物品、拖欠电费等不良习惯的厌恶,尽管曹同学真心认错,但却无法融入原来的宿舍。曹同学与宿舍其他同学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冰。秉承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我系领导、辅导员老师晚上深入学生宿舍,与曹同学宿舍的同学一起座谈。曹同学坦诚向宿舍的其他同学承认错误,并通过正确的引导,宿舍的其他同学分析了曹同学造成恶果的原因,也反省自身以往做的不足之处,最后,受害者豁达地原谅了曹同学,宿舍其他同学同意给他一个机会,继续住在原来的宿舍,并且愿意在往后的日子里,通过监督的措施,帮助曹同学改过自新。曹同学非常感谢同学和老师的原谅和帮助。从那天晚上至今,曹同学与宿舍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并且按时上课和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破冰之举至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案例分析:

(一)心理原因

曹同学出身于一个农村的教师家庭,家庭成员从小给予他很大的希望。从高中开始远离家乡,到寄宿学校读书,由于与无心学习的同学混在一起,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但是为了应付家庭成员的期待,开始说谎,报喜不报忧,慢慢养成一种虚荣和懒惰的心态。

大学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长期以来,尤其是初中和高中阶段,家庭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和学校不良的学习风气造成的,扭曲了其正确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诱发诸如好逸恶劳、受挫能力过低、过分敏感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不良的心态。

(二)经济原因

由于大学生活比较自由,没有像高中时代从穿着、宿舍生活以及用餐上相对统一的规定,大学生群体内容易产生相互攀比,不切实际地追求物质生活的现象。曹同学的家庭经济一般,在拖欠学费和宿舍电费的情况下偶尔还请宿舍以外所谓的哥们吃饭以及花一部分的生活费在网络游戏上。家庭无法满足其消费的欲望加重了他实施盗窃行为的动机。

(三)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悬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读书无用论以及拜金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奋斗的欲望,沉溺于游戏,用从虚拟世界获取的满足感填补现实的失落。同时,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投机取巧、不务正业的心理特征。由于抱着自认为小心行事就不容易东窗事发的投机心态,促使了曹同学实施盗窃行为。

解决方案:

(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大学生误入歧途,一般来说,是由于在某个人生阶段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扭曲,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由于一时冲动就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是,大学生一般是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和道德观念,即便在某些人生阶段受到遮蔽,但是在其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以真情去感化他,以理去教导他,让他认识和承认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且恰好抓住此时机让他痛改前非。

(二)敞开心扉,解开心结

通过老师、家长的正确教导,曹同学认识和承认自己的错误后,就面临要解决与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要争取宿舍同学的原谅和接纳。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宿舍所有同学面对面地坦诚交流,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大家,如果有矛盾,老师就要在合情合理的原则下,尽量引导其他同学们以博大的胸怀去给接纳和帮助一个愿意悔改的同学,同时,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让他们也反省自己以往行为的不妥之处。其实,敞开心扉的交流是解开同学们心结的有效办法。曹同学通过与宿舍的其他同学真诚的交流,最后得到了宿舍其他同学的原谅。

(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了带动曹同学改正过去的毛病,在那天晚上之后,安排了其宿舍一名品学兼优的同学每天督促他,跟他一起上课,尽量帮助他跟上之前旷课所拉下的学习课程进度。由于所安排的同学在整个班上都是公认的学习楷模,因此,在其鼓励和帮助下,曹同学再没有出现无故旷课、私自使用他人物品、拖欠电费等不良行为,而且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也积极主动地去联系重修补考课目的任课老师,争取早日通过不及格的课程。

大学生能否成才,与其所在的环境,特别是经常接触的朋友,有密切的关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揭示了我们要尽力地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宣传和报道一些学习楷模,鼓励这些学习楷模去帮助和感化一些曾经堕落的同学,他们所起到的激励效果可能远远大于课堂上空洞的说教。

经验启示:

(一)普法教育进宿舍

大学生虽然有法律基础课程,但是大班上课的效果往往不好,因此,有必要把普法教育融入宿舍生活当中。专业教师或者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以宿舍为单位,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至少进行二次普法教育的座谈,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所面临的困惑。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或者宿舍里面,上课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因势利导向学生灌输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树立榜样,强化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