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线电管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的基础是对频谱状态的监测,需要确定频段的应用和授权状态,并确定认知用户和授权用户的地位,达到利用空闲被认知频段进行通信的目的。
一、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的监测方法
1.1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的基本检验方法
匹配谐波、能量、循环平稳特征是认知无线电频谱监测的基本方法。匹配滤波器监测方法是已汇总相干监测方法,能接收加大的信号噪声比,并对信号进行迅速的增益处理,但是这种监测方法对相位同步有着较高的要求。能量监测方法是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中常用的手段,具有简便和迅速的优势,是一种非相干监测的技术,但是存在信噪比较低时局限性较大的缺陷。循环平稳特征监测,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区分信号和噪声,适于调制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来进行频谱监测,同时也存在着计算复杂、监测时间过长等劣势。
1.2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的多天线与协同监测方法
一是,似然比监测,似然比监测的实质是比较在有约束条件下的似然函数最大值与无约束条件下的似然比函数最大值,从而进行监测判决,似然比监测可以使统计检验的监测概率最大,但似然比函数监测需要知道信道增益和噪声分布等信息,特别需要对授权用户信号的特点和分布需要及时掌握,所以难度较高。三是,空间相关性监测,空间相关性监测考虑了各个天线接收端信号的差异,性能要优于传统的能量监测法。三是,协作监测,这是一种多个认知用户分布在不同地点时,通过协作对大范围的频谱进行监测,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监测性能。
二、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在频谱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窄带噪声的控制
从一个特定频段提取信号时,需要用到一个或多个数字或模拟的窄带滤波器。只有当滤波器是理想的时候,信号才能被准确地提取出来从而被精确地量化,离散的噪声样本才能是独立同分布的。
2.2寄生信号的干扰
认知用户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可能不仅含有授权用户信号和噪声信号,还含有其他杂散信号,这会导致判决时的虚警概率升高,进而使频谱利用率下降。
2.3截断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误差
由于硬件的设计原因,很多方法在硬件上都是采用定点运算来实现,这会造成截断误差的产生,从而限制监测方法的精度。一种好的监测方法应该对这种不可预见的误差有较强的健壮性。
2.4实现认知无线电频谱宽带的感知
由于认知用户本身对频谱使用权较低,通常认知无线电设备可能需要监听很大一段频率范围,以寻找最好的可用频带来进行信号传输,因此需要在超宽带无线射频前端和高速的信号处理设备,以采用提高采样速率面的形式实现无线电频谱宽带感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无线电频谱资源固定、僵化的问题,预防频段匮乏现象的发生,现代无线电通信行业提出了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这一技术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特别对于频谱管理工作来说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实际中我们应该通过关键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的应用,取得突破,进而达到推进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普及进度和强化频谱管理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昭芳,蒋挺,赵成林,周正.一种优化的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策略[J].无线电工程,2011(05)
[2]许建霞,刘会衡,刘克中.基于能量检测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与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03)
[3]胡首都,郭龙,仵国锋.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频谱分配和频谱感知联合设计[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1(02)
关键词:无线电技术 无线技术 广播电视 信道质量
中图分类号:TN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42-01
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的不断推广,广播电视的无线频带越来越拥挤,对于广播电视无线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利用具有通用、标准、模块化无线电技术来提高广播电视无线信号质量和通信性能。
1 广播电视信号监控技术
广播电视检测与监控技术包括实时检测管理、监测数据管理、检测任务管理、信号检测管理、检测设备控制管理、检测数据存储[1],其中在信号检测管理中包含了电视信号内容检测与广播信号实时监控。由于电视节目信号中场强值和视频载波、音频载波也在一定固定范围,可以利用电视信号载波分析方法对电视广播信号进行质量分析,而对于电视广播干扰信号监控可以根据干扰信号来源和信号传输中损耗情况建立扛干扰系统和构建广播电视安全检测。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广播电视业务的推广,无线频带变的越来越拥挤,为了保障用户广播电视节目高质量体验,对无线通信系统频带利用率和扛干扰能力变的越来越高,但传统基于硬件的无线通信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信号空间环境,需要构建以通用、标准、模块化硬件平台为依托,利用软件编程方法实现无线电台各种检测功能的管理平台,因此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的信道估计原理进行广播电视信号检测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信号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2]。
2 软件无线电检测技术
2.1 软件无线电结构
软件无线电具有开放和全面可编程体系结构,通过软件设置方法改变广播电视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功能,有利于广播电视硬件模块的升级与功能扩展。软件无线电系统一般由智能化天线、接收机、记录设备、控制系统单元组成,其组件包括A/D-D/A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各种接口组件[3]。为了满足广播电视未来业务发展需求,软件无线电支持特征均匀的1MHz-2000MHz频段,在信号发射时软件无线电RF模块负责信号滤波、功率放大等任务,接收机模块主要利用A/D采样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射频直接带通采样与A/D信号转换。
2.2 软件无线电信道估计原理
软件无线电信道估计是指根据智能天线和接收机接收的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变化特点实时估计出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信号补偿和消除信号干扰因素措施,从而减少接收端信号畸变分量,提高信号接收端接收信号的真实性和系统整体性能。
在本论文中主要利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马元同步算法进行信道估计,通过将同步和解调结合实现信号同步与信号解调的同步,并根据计算出的解调误差实现信号同步的调整和估计信道参数,然后利用信道估计值对接收信号做补偿操作。
2.3 MMSE准则应用
广播电视无线信号接收与输出其实质是将通信信号从接收信号空间到解调信号空间映射过程,其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中调制信号空间和发送信号空间由有限个元素构成,其中发送信号元素包括了调制信号结果调制处理后的所有信号元素,接收信号是发送信号在通过信道后的信号的总和。信号接收端进行信号检测的同时还需要选择错误概率最小的信号解调,即在判决空间中选择判决变量与标准型象点最小距离。广播电视无线信号码元同步问题就是调制空间到解调空间的映射过程,在映射过程中在信号判决空间中找出理想判决时间点,然后计算出该理想判决时刻接收信号的判决参量与发送信号标准星象点所在的判决空间点的最短距离,并根据实际选用的判决规则定义该距离定义。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就是在判决空间内计算接收信号与标准型象点间最小距离过程,将均方误差值最小点作为最近判决时刻,利用相邻采样点方法估计出大致最佳判决时刻,然后利用内插处理方法得到最佳平均值,从而完成广播电视无线信号的码元同步[4]。MMSE通过信号调制与信号解调结合和解调误差确定的最佳判决点在信号调制和信号解调可以共享的原因,大大缩减了其运算量,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码元同步为定时误差和信道估计算法提供了基础,利用解调误差和定时误差进行对信道特征的准确估计,其方法适用于软件无线电高数数据处理环境中。
3 结语
在广播电视实际通信系统过程中,噪声、衰落、频偏都会造成无线信号通信的性能的降低,利用信道估计方法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估计,然后通过向接收端和发送端采取信号补偿策略提高广播电视无线信号接收性能。
参考文献
[1]杜志勇.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04):12-32.
[2]王珂.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9(01):45-34.
论文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现代物流管理
1供应链理论基础上的现代物流管理研究
供应链的概念就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控制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经过原料的采购、中间产品的获得、最终产品三个步骤实现了利用销售网络将产品发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社会化的大生产所产生的衍生物中包含着供应链,它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结构模式,但是范围更为广泛,它广泛的包括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不同企业的制造生产以及销售甚至到达用户手中的各具体环节。
在当今新的社会形式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企业还是只从产品的价格、质量和产品服务等几个方面出发将会逐渐被社会企业所淘汰。当前,企业要想站住脚跟就必须从新产品的研究生产出发,这些新产品必须具备的特点是生产速度较快以及生产周期较短。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拔得头筹,就必须从管理变革方面着手,企业自身资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决不可能起决定作用,最关键问题在于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加以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式一个系统的供应链,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利用除了企业自身资源的其他社会可利用资源来加速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果是这样,企业便可以使风险降到最小,同时做到提高企业效率和获得竞争上的优势。
2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研究
现如今,传统商务或传统行业越来越依赖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为它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物流管理技术。电子商务有一些较传统商务尤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它能在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商两者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换的桥梁,换句话说就是为二者提供一个有效合理的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物流需求方面对较多的选择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此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和削减了物流企业的销售预算。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市场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是本世纪无法改变的大趋势。以互联网为条件基础的电子商务新经济正一步一步的紧跟世界经济发展脚步。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的商务活动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撼动,它日益表现出来的优势正在被人们所认识:一是贸易机会得到了提升,二是贸易成本显著降低,三是贸易流程加以有效的简化。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了使商务模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是经济结构的一次大革命。我国当前处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首要地位,电子商务也正一步一步的改变着中国经济物流的发展。当然,不管电子商务如何的快速发展,它所展示出来的优点都是以电子商务为立脚点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商务的操作手段都离不开物流。
商务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而其手段就是电子。电子商务一般是相对而言,与传统的商务无明显的界限,它也是依据商务模式慢慢成长而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理论不同于一般传统模式,硕士论文它没有即成的套路而言。由于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不能以理论和概念来与传统商务进行区分。对于电子商务最贴切的定义范围较广,即凡是把电子化手段运用到商务中来,以满足商务需求为首要前提,同时做到了降低商业成本、增加了贸易机会、明显提高利润,就可一般定义为电子商务。
3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现代物流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主要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等面着手。物流服务正在一步步被正规化,其可见性在近年来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商业化、条形码技术、卫星同系数等的出现与应用就可很好的突出这一点。与此同时,客户服务的飞速增加,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越来不得不把物流管理看做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新的物流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企业要更好更快的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就必须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原理就是对电子商务技术加以利用,通过他来重新组合企业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也是一种重要的物流形式,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它是以几种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做为理论基础而建成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被我们称之为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
结语
本文围绕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以及电子商务现有的理论和经验,对电子商务下的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和物流系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找到了解决方案,同时优化设计了物流系统。在研究方法方面,关于系统优化设计、基础理论、实践与应用收获很多,找到了一套系统化的研究方法,也做到了一定范围内的创新。同时,就现代物流的理论和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功能进行了阐述,发现了在传统物流管理和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隐患,阐述了搭建起和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现代物流体制的必需性。关于现代物流管理域供应链的钻研,找到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创新模式,找到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不可分离的联系,深刻研究了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特点,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系统的水准。同时也展望了现代化的物流系统的发展前景,建立起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协调高效的综合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杨.现代物流企业多维度协同分析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Vol.29 No.4 Apr.2012: 1245-1248.
关键词:BIM;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无线定位技术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并取得显著成果,变电站作为电网的基础,也是电网生产运行的高危工作区域,其作业安全管理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管理部门除制订了一系列规程、制度外,还为变电站配置了综合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五防系统、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等,以上技术设施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为变电站的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1]。但是,上述系统的配置主要根据电气量和化学量的变化和异常来判断电网的状态,既不能对变电站全覆盖,也不能实时定位及时预警和报警,往往只能在事故进行中或者发生后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数据记录分析的手段,无法对危险因素进行事先防范与预警,变电站现场的人身与设备安全因人员违章、现场作业混乱、现场管理不到位、不按规程巡视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一直无法得到技术上的保障,致使某些基于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无法避免[2]。
1、系统需求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变电站现场的安全事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值班人员或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设备巡视规程、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与管理规程、超区域作业、现场监护查勘不到位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3]。
基于人为因素的变电站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①变电站现场巡视不到位。②对进入工作区域的人员监护监控不力。③误入危险区域。
新型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精确定位,将定位信息在变电站平面图上进行实时显示,不同的工作组通过不同颜色的点进行标示,便于区分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路线都将记录在数据库中,并且实现路线动态回放,便于日后查询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系统后台监控软件界面精美、专业,操作方便、快捷。变电站地理信息系统建模形象、逼真、直观,界面美观,方面使用。后台系统实时展示移动目标当前位置,并在变电站地理位置图上标示,跟踪目标移动轨迹。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①基于宽带无线射频定位技术CSS 的无线传感网络。②基于波形探y感应技术的检测报警设备。③与传感网络、检测设备协同互动的高分辨率、可动态调节跟踪的视频设备。④后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的工作模式
系统具有现场需要的多种工作模式,如巡视模式、参观模式、检修模式、操作模式和探测模式等,不同模式下的监控侧重点有所不同。
巡视模式:主要对工作人员是否按规定时间、规定路线、规定位置巡视进行监控。
参观模式:主要对外来参观考察人员的行进路线、参观时间、参观区域、停留时间等进行监控,防止进入危险区域或出现意外。
检修模式:按检修内容设定检修人数、检修工作区域、危险区域、检修工作时间等,防止非检修人员混入、误入非工作区域、超出工作时间等。
操作模式:按操作内容设定操作人数、操作工作区域、危险区域、操作工作时间等,防止监护人员不到位、误入非操作区域、超出操作时间等。
探测模式:对进入变电站区域内的其他动态目标进行监控,包括车辆、施工机械与设备等。由于车辆体积大、行进速度快,对其监控的实时性要求更高。同时,车辆进入变电站后,也需要随时监控车辆的当前位置,确保其行驶、停放在安全区域。
同时,也可以根据新的运行管理模式需求,扩充新的工作模式。
3、系统初始化设置
系统平台构建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定义相关规则及属性。根据功能需求分析及该预警系统架构,结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如下初始化工作,并将相关设置输入预警系统。
(1)危险区域定义。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施工现场划分为Ⅰ~Ⅳ共4个危险等级。
(2)BIM模型建立。
本系统在实施前必须根据传统的二维图纸建立BIM模型,以此实现将二维视图向三维视图的转化。BIM模型也是本系统可视化的载体,现场的所有实时信息以及预警信息均将在BIM模型中体现[4]。
(3)主要工作流程:
首先在后台监控计算机上对需要对变电站工作人员和进入变电站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身份注册,验证信息后设定他要领取的移动终端的编号,并根据工作人员需要执行的操作设定对应的工作路线、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危险区域等;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通过宽频无线定位网络,将定位数据传递给前置机,前置机按照定位算法通过计算确定工作人员的当前位置,一方面根据已设定的危险间隔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合法,不合法则向工作人员发送相应的报警信息;另一方面将工作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后台监控系统,在变电站平面图上将工作人员的位置坐标显示出来,便于后台监控人员的观察。同时,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行进路线等信息将保存在数据库中,日后可以通过动态方式重新查看其工作路线,实现了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5]。
4 结论
电网在发展,需求在提高,技术在前进。将无线定位技术应用于变电站的作业安全管理,用技术手段替代人工管理,对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应用实践证明,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系统能够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为变电站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相信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加速,无线定位技术将在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栗云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 陈献伟.变电站危险点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 罗治强,董昱,胡超凡. 2008 年国家电网安全运行情况分析[J].中国电力, 2009.
[4] 张泾杰,韩豫,马国鑫,韩诗纯.基于BIM和RFID的建筑工人高处坠落事故智能预警系统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6):17-21.
【关键词】无线电管理;经济建设;促进;分析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市场资源配置不断强化的新局势下,社会对无线电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线电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电磁频谱的有限性和开放性特点下,无线电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展,范围不断扩大,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无线电的管理,充分利用资源,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
1.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何谓无线电管理
无线电管理就是指合理有效的开发及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处理好无线电干扰问题、审批无线电台的设置以及监督无线电台的使用等等管理工作。总的来说,无线电管理就是国家依据各管理机构或有关条例,对无线电频谱资源和电台进行科学管理[1]。
1.2无线电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政府来说,无线电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行政职能。同时也是一项对无线频谱资源进行管理的行政活动。对无线电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做好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消除对无线电的有害干扰,切实的保证无线电业务的良好开展,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提升国家经济建设水平。
同时,无线电管理可以保障好国家安全、广电、交通、救灾等重点部门或重点行业的无线电安全,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面临重点灾害或事故时,以及遇到国事活动或重大节日时,无线电管理可以保障无线电信息的通畅,并能及时为救灾或应急部门提供正确的无线电监测活动。所以,事实证明,无线电管理对各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维护着国家的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还丰富着人民的生活与物质文化,促进国民经济。
建设好无线电行业的前提是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如果不能维持良好的电波秩序,也就不能保证正常的社会活动。无线电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2.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理念
2.1以人为本,做好本职工作
无论是干好平时工作,还是打拼出一番事业,规章制度再规范、措施再到位,最后还是由个人来完成。事业的成功,工作的完成度都是以个人的素质为前提。所以,对无线电管理工作来说,首先要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无线电管理工作科学性、社会性、专业性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从而提升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无线电管理事业步入更高的台阶。在对无线电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提升时可以采用各种措施,例如,评职称和先进时重点关注其专业素养,对先进人员采取奖金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奖励措施等,都可以很好的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和知识水平。
2.2管理就是为人民服务
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线电管理工作无论在哪个历史阶段都始终体现着为经济发展服务、切实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理念。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无线电管理理念要进行适时的转变,从固定管理模式转化为动态管理,向加大宣传、上门服务等方面发展。
2.3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国家如果不发展就跟不上世界的步伐,社会如果不发展就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人民如果不发展最终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对无线电管理工作来说,要及时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完善。我们要学会开拓思维,放开视野,总结经验,发现新问题,做好新规划。首先,要创新服务的理念。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区域,要学会将无线电管理发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吸取新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其次,要改革服务的方式。要站在更为长远的角度上对服务进行改进, 并能及时创新。最后,要改变服务机制。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规范可能会不适应当前的局势,要及时改变服务机制以更好的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3.无线电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新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下,信息全球化也日趋发展进步,而无线电通信正多样化发展。无线电通信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性行业,并且还在日益繁荣。例如,我国的手机使用人数已近13亿,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宽带传输率成倍递增等[2]。这些现象都表明无线电技术需要及时革新,调整,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无线电管理部门来说,新形势下面临更多的挑战。无线电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管理理念都需要革新。总而言之,无线电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各种考验。
目前的无线电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由于业务种类的增加,电站分布密集。一些地区电站的布局过于密集,布局问题亟待解决。第二,当前的无线电频率逐渐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无线电频率需要科学安排。一些单位法制意识不强,出现了占用频率和非法设台的问题,导致不良干扰的产生,影响人们日常通讯。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国家、军队和人民的财产安全。第三,部分地区废弃的寻呼电台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可能会成为潜在隐患。第四,一些市民对电磁辐射没有得到完全认识,会产生不必要的顾虑,需要无线电管理人员及时讲解,普及相关知识。第五,无线电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强,使得一些企业和民众对无线电的法制意识不强,都会直接影响无线电事业的稳定发展。
4.强化无线电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1如何强化无线电管理工作
4.1.1加强无线电的监控,维持正常秩序
做好无线电监控工作是无线电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充分发挥相关技术设施的支撑作用,管理人员要做好重点设施、重大活动及重要节日的无线电监测工作,在确保航空无线电频率使用的同时,也要做好铁路无线电频率的使用工作。第二,无线电管理机构要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及监测能力。在遇到突况时,如无线电强烈干扰,要及时做好处理,严格查处,排除干扰。第三,管理机构要定期对无线电设备进行检查,对负责人员进行监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
4.1.2完善无线电管理法规,加强法制建设
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社会和人民的支持。首先,无线电管理机构要做好对现有法规的完善工作,根据当前局势、政策要求及自身条件,设立健全相关条例或规定,做好有规则可依,有条例约束的工作。其次,无线电管理机构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注重对企业单位及市民个人的无线电管理法规宣传。让人民懂法,并能理解法规条例,防止人为损坏、企业随意占用资源等现象发生。最后,可以在主要网站首页或广播电台上坚持宣传管理法规,增强全社会的遵纪守法意识。
4.1.3开发无线电干扰预警装置
无线电干扰常发生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会导致信号无法接收,产生电磁干扰等现象,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建立无线电干扰预警可以有效预测干扰产生。通过监测日常电波,及时发现异常突发数据,并对异常数据进行科学快速的分析,从而安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制止干扰行为的发生,达到预警目的[3]。
4.1.4加强无线电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对无线电管理来说,做好人才的培养或队伍建设是当前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应该完善无线电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班子。其次,要秉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对无线电管理人才进行选拔,及时注入新鲜血液,充实无线电管理队伍。最后,对各岗位人才要进行集中训练和培养,可以展开各种竞赛或培训,提高无线电管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形成一套严格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整体水平。
4.2无线电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现在,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一种稀缺且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国家的各个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
无线电技术涉及我国的通信、广播、电视媒体、交通、航空、气象、国防等。在交通方面,无论是航空还是铁路,或是海上交通,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的运用。如公路交通中的公路信息采集系统、交通流量的雷达监测或是最为普遍的GPS导航等,都保证着公路交通的顺畅;又如铁路运输中的列车自动控制、车牌识别系统、行车安全监测等,无线电技术都保证着运输的正常进行。在航空中,无线电技术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无线电导航技术应用机的航向掌握、速度和位置判断、航空气象系统等。这些应用有效的防止航空事故的发生,保证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
同样,在气象领域,无线电技术应用于预测天气情况。工作人员通过结合雷达与卫星云图来预测各地的降雨、风力和温度。无线电技术的运用使得天气预测更为精准,有效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保证着国民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科技水平。
在教育方面,无线电技术更是发挥了重要价值。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业余无线电作为自己的第二课堂,积极探索无线电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另外,无线电频谱资源广泛应用于校园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提升了教学设施水平。同时,无线电监测技术有效遏制了作弊行为,保证着学术方面的公平与公正。
所以,从无线电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无线电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无线电管理的指导思想的中心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由此可见,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管理工作要做好无线电的微观和宏观调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综合看来,无线电的相关技术或产业都在飞速发展,同时带动着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全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的经济水平。
5.结束语
无线电技术已经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无线电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都体现出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国家,要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保证其稳定发展;对人民,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好我国无线电技术的安全。只有这样,无线电技术才能在日后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陈宏.浅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无线电管理信息化创新之路[J].中国媒体,2015(1).
随着无线电技术数字化、微功率、智能化的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传统的无线电监测网络已无法适应未来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楼密集建设,使传统的高山点、制高点监测网络失去优势,空中电波折射、反射和多径衰落影响监测网络的精确测向定位,不能捕获微功率信号。
当前,台站管理数据库技术指标的统计专业性越来越强,有助于在国家层面上全面掌握我国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使用情况。而对于地方无线电管理,则更注重的是信息平台的可视化、直观化和便利化服务。目前来看,台站管理数据库应用方式缺乏创新,服务理念没有结合地方无线电管理的需求。
无线电管理面临着信息孤立、管理被动等一系列问题。当前的信息系统,如台站管理系统、监测测向系统等,分别处理自身的信息,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同时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的封闭、沟通合作的不力以及潜在的人为因素势必影响无线电管理决策的制定。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以网格化属性数据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以应用和服务为表现形式,整合台站管理系统、电磁兼容分析系统、监测测向网络、行政审批和监督执法系统、干扰排查系统等资源,采用多层网格技术,为无线电管理提供可视化的信息一体化平台。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组成如图1。中心控制机房由属性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应用服务数据库组成。属性数据库信息来源于台站数据系统、电磁环境分析系统、监测测向系统、行政审批监督执法系统和干扰排查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配合属性数据库为应用服务数据库提供数据资源;应用服务数据库为无线电管理工作者提供频率台站信息查询、地理信息查询、移动执法、监测数据统计和分析、干扰排查分析等服务。终端用户根据不同职能部门和岗位的权限分别获取不同的服务。多功能节点采用网格化分布,负责采集周边无线电频谱信息并回传给监测网络控制中心,同时从应用服务数据库中获取服务,提供移动办公。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的关键技术。一是网格技术。网格化无线电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按照一定比例对电子地图进行网格划分,将台站、多功能节点、信号源等作为一个节点分布在可视化平台上。每个节点作为网格化管理系统中最小管理对象。不同的网络资源具有不同的节点属性,且隶属于不同的资源拥有者。网格化无线电管理平台示例图如图2所示。二是多层技术。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技术,实现由宏观整体到具体节点全方位的管理。每层可调整网格面积大小,各种信息和业务根据需要分布在不同层面。顶层为总览层,以行政区域进行划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无线电台站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资源的监管状态。中间层为监测和业务网络层,负责各种业务数据统计、电磁环境分析、频率指配等。底层为最小网格管理层,展示各类型节点的属性信息,如图2所示。
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的系统特点。一是智能化。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服务使技术和设备隐身为“程序代码”,回归支撑管理、服务管理的本位,有利于扭转无线电管理过分依赖专业技术的局面。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只需根据需求,调用相应的服务模块。各类资源间实时地数据比对和分析,可以为无线电管理者提供频率指配智能分析、无线电干扰预警、非法设台设频预警、电磁环境恶化预警等服务。
二是资源共享。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可以使自治的、分布式资源按照一定约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发挥数据库集合优势,最大化地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合作不力,信息不畅通等问题。
三是一网多用。在信号监测网络中,控制中心利用不同的多功能节点采集的信息,通过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信号定位技术,实现监测和测向双功能;在服务提供网络中,利用多功能节点配备的热点覆盖设备,获取服务信息,为周边的移动终端提供移动办公。
网格化技术的应用服务
移动办公。移动办公,将中心控制机房“搬移”到移动车或终端上,使无线电管理工作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获取相应的服务。相比传统的机房办公,移动办公可以节省现场和机房之间的往返时间,迅速获取台站信息和执法信息,定位干扰信号。移动办公包括移动查询、移动执法、移动监测和移动干扰查找。
频率指配智能分析。传统的频率指配是一种经验式、粗犷式的指配方式,在理论上缺少严密的科学验证。网格化无线电管理系统使频率指配智能分析成为可能。频率指配智能分析服务首先根据预指配的频率查询台站数据库,确认是否有同频或邻频;如果有同频或邻频,根据无线电发射设备指标,确认理论上的覆盖范围,在网格化平台上自动绘制覆盖区域,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同频或频率干扰;最后查询频率数据库,确认是否有互调干扰。
【关键词】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 无线电 作用
无线电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过程,因为不仅设计到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同时也要坚守一定的工作职责,这就需要信息产业部门、无线电监测站、各个地区的无线电管理机构环节相互的配合,使其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以及报告制度,更能提高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技术化、专业化、科学化。
1 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分析
1.1 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任务
无线点频谱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分配、规划卫星轨道和无线电频率资源,对各类无线电台进行科学统计与管理。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
(1)要了解现阶段的监测频段范围,包括航空频率、对讲频率、集群频率等,但是监测频段的设定,还是要根据其工作的需要进行调整。
(2)然后了解监测时间的要求,包括每月、每频段的测量次数,以及每次对于单个频段的监测时间。
(3)监测的内容,以及监测技术,包括频率占用度、频段占用度、测量结果记录、上报要求等;其中频率占用度的计算公式,为FCO=(T1/T)×100%,FCO表示频道占用度测试值、T1表示信号超出接收机门限电平值的持续时间、T表示测试的时间。频率占用度计算公式,为FBO=(N1/N) ×100%;FBO表示频段占用度、N1表示频道个数除零外、N表示此频段的总频段数。其中测量的结果,要求监测站名称、天线类型、起始终止频率、填表(人)时间、频(道)段占用度等数据项,都要记录清楚和完全;按照制定的上报格式、时间、流程进行测量数据的上报。
1.2 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基本方法
无线电频谱是在无线电监测的基础上构建的,只有构建了及时、详实、准确的无线电监测,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的方法才是科学的。
(1)基本监测统计方法。无线点频谱统计监测的基本方法是匹配滤波监测、能量监测、循环平稳特征监测。首先,匹配滤波的检测方法是,将相关检测进行汇总,对加大的信号噪声比能够有效接收,并且同时可以对信号进行迅速的加大处理。其次,能量检测。其是无线点频谱检测统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具体迅速、简便的的特点,但是同时也具有局限性大、噪声比低的特点。最后,循环平稳监测。此种检测统计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噪声和信号,但同时也存在着监测时间长、计算复杂的特点。在无线电频监测统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监测统计方法。
(2)多天线监测的方法。多天线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似然比监测、空间相关性监测以及协作监测,首先,似然比监测是指在约束条件下似然函数比值和无约束条件下似然函数比函数最大值,从而进行检测判断。要求是需要知道噪声分布和信道增益等信息,另外,还需要知道分布需求和授权用户信号特征。其次,空间相关监测,要比传统的能量监测法性能更加优化,可以有效分辨天线接收端信号之间存在的差异。最后,协作监测主要是对大范围的频谱进行监测统计,从而是监测统计功能更加科学、可靠。
2 无线电管理工作分析
2.1 定义
无线电管理,主要是指正确的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对于无线电台的设置进行审核,对于无线电干扰进行处理,并对于各类无线电台的应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科学管理,对于空中电波秩序加以保护,从而保证多项无线电业务稳定运行的常进行的管理工作。同时无线电管理管理机构,也会为国家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的依法行政,提供有利的依据。
2.2 无线电管理任务
无线电管理的任务,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此方面的政策、发展发展规划以及管理技术标准等进行完善。
(2)注重对于无线电频谱以及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分配和统筹。
(3)对于各类的无线电台的设置进行审核,并进行一系列无线电台营业执照的下发。
(4)加强对于无线电设备的工作频率,以及工作频段、技术指标的管理;加强注重应用于各个行业中,非无线电通讯设备电磁辐射的管制。
(5)通过全国无线电监测网的建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无线电管理条例》等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对于无线电波进行监测,对于无线电设备的进行检测。
(6)对于多种无线电干扰进行的管制。
2.3 频道占用度测试方法
其中参数的设定,测试频段和扫描步进的选择,其中重点检测频段及扫描长的规定,如表1所示。
其中检波方式,在30MHz~3000MHz频段占用度测试,采用统一的平均值检波;门限电平,设置为各频段内当地接收机平均噪声功率电平以上5dB;测量周期ITU建议测量周期小于最短发射时长的1/2,一般小于10秒,118MHz-137MHz频段测量周期一般小于1秒;中频带宽,原则为不大于信道间隔,25KHz扫描步进,可选择16kHz;测量分辨率参数的设定,进行频道占用度统计的时间间隔为60分钟,即每60分钟统计一次频道占用度。按照 FCO=(T1'/T')×100%进行占用度的设定。
3 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3.1 促进管理工作更加的技术化
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可以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像通过其得知数据变化情况、发射功率、频率参数以及一些不法分子的非法信号干扰,和非法设置等行为;而无线电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无线电频率资源使用情况的掌握,对此也直接为数据库的完善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制度的完善,会使无线电管理工作更加的技术化。
3.2 监测设备状况,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检测统计工作的更新和优化,现代的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更加的凸显其专业化和长久性,使得技术人员掌握其无线电磁环境变化的掌握奠定基础。同时其工作的展开,我国相关管理部们也在不断的完善其监测的技术规范,为频率资源的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工作的实施,也积极促进了无线监测设备行业的发展、使用,增强了其监测设施的建立,促进了其长期建设的发展,增强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专业水平、监测能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了解到其无线电频谱监测统计报告工作,不仅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过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且对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对此在围绕信息产业部下发的各种制度,落实监测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科技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天心.无线电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王青.全频段电磁频谱监测设备总体方案及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3]刘新宇.无线电频谱管理监测系统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杨建辉.无线电频谱监测中的弱信号检测与分离[D].兰州交通大学,2013.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 认知无线电 无线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电频谱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极为重要的资源。伴随社会无线通信业务的极速增长,当前无线电频谱资源已经接近匮乏。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无线通信技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其也成为制约无线通信发展的阻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认知无线电技术由此产生,其能够对周遭电磁环境进行感知,同时通过无线电描述语言与通信网络进行交流。认知无线电通过参数的调整,将环境与无线电参数进行匹配,以确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及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
1 认知无线电的概述
1.1概念
针对于认知无线电的概念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Mitola、FCC、ITU-WP8A及John Notor等人和组织提供的认知无线电概念。
Mitola认为认知无线电是为保障个人无线数字助理及网络侦测用户需求且为这些需求提供适合的无线电资源,认知无线电是软件无线电的一种,同时综合应用软件、应用界面及认知等性能[1]。
FCC将认知无线电定义为通过运行环境的改变来控制发射机参数的一种无线电[2]。
ITU-WP8A将认知无线电定义为能够感知并了解操作环境,自主调整操作参数的一种无线电。
John Notor认为软件无线电不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必须条件,同时认知无线电不是软件无线电的发展,两者间属于重叠关系[3]。
1.2特点
(1)认知能力。认知无线电能够由工作环境感知到周遭信息,由此来标识频谱资源的使用状况,由此来重新选择频谱资源的适应工作参数。根据瑞典皇家学院使用的认知循环得知,认知无线电的任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频谱感知、频谱分析及频谱判定。其中频谱感知主要用来检测可使用频段及频谱空穴现象;频谱分析主要用来分析估计频谱获取的频谱空穴特点;频谱判定主要根据频谱空穴的特征及用户的需要进行传输数据的选择。
(2)重构能力。认知无线电能够通过当前动态编程的改变从而使用不同无线传输技术来接收输出数据,基于对频谱授权用户进行干扰的基础,使用授权系统中的闲置频谱为用户提供极为可靠的服务,以上便是认知无线电重构内容的工作核心。当频谱被指定用户使用的时候,认知无线电能够通过两种应对方式进行解决:一是切换到其他空闲频段进行通信;二是继续使用此频段,但要通过改变该频段的发射速度及调制方案来避免对用户造成通信干扰。
(3)两种无线电之间的关系。软件无线电系统内部的A/D及D/A完全变更至中频,通过对系统进行采样,由中频进行数字化处理;认知无线电技术基于软件无线电采用通信协议技术,同时增加人工智能的支持,对其自身环境感知极为敏感,并能根据环境合理调整通信功率、频率及其他参数[4]。软件无线电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较于认知无线电缺乏一定智能。认知无线电能够自适应频谱环境,而软件无线电能够自适应网络环境。
2 认知无线电研究现状
2.1 DARPA
美国国防研究计划局已经对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展开研究,关于XG计划的研究目标有以下两点:第一,研究灵活的频谱分配技术,检测频谱环境,开发频谱使用机会;第二,在软件支持的基础上研究灵活的政策机制,主要体现在定义抽象行为、操作模式对应策略;同时策略约束通过下载软件完成。
2.2 E2R
E2R是欧洲委员会的综合项目,该系统可以为多种空中接口、协议及应用提供相关的平台和所需环境,同时通过认知算法的升级和重新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重新配置能够灵活的改变软件设置,以此来提高网络及设备性能。E2R系统需要实现系统功能来完成,主要包括:服务协议、安全、干扰、下载、设备重新设置、服务适应与供应、系统检测、频谱转移及动态资源管理等。当前E2R项目进程处于第二阶段进行中,其在2006年开始启动至今。
2.3 BWRC
BWRC对于认知无线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无线电策略及与开发相关技术上,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认知无线电的物理层面、认知无线电多用户、试验平台、MAC设计及认知无线电规则等方面。
2.4 WINLAB
WINLAB在认知无线电研究领域中涉及到的项目主要有:开放频率使用认知无线电及认知无线电平台。开放频率的使用认知无线电项目在2004年秋天开始启动,通过与朗讯公司的科学技术合作,使用认知无线电算法和构架研究实现无线频率的开放使用[5]。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频率连接调度算法的共享、定价、频谱仲裁及干扰避免机制等。
2.5 CWT
CWT在认知无线电的研究区域包含两个项目,第一,美国的无线网络实现技术―VT认知引擎,主要内容是开发并且测试认知无线电系统原型,于未被使用的TV频道实现WiFi的无许可操作,用来研究合法无线电及认知无线电之间的协作关系;第二,美国全球协作的公共安全认知无线电模型,通过建立认知无线电模型的方式来识别三种不同的公共安全波形,且相互协调[6]。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无线网络具备更优的认知无线电技术,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IEEE同时制定出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即802.11h与802.22。其中IEEE802.11h能够有效为无线局域网开放5GHz的频谱,降低无线网络的频谱干扰,实现频谱资源的共享。IEEE802.22通过运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将电视广播的VHF频带频率作为宽带访问线路进行利用,由此来支持未经许可的无线设备占用未经使用的TV频带。
3 认知无线电发展前景与技术
3.1终极无线电
国内有研究学者研究出盲源分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其能够脱离感知频谱空穴,直接在随意信道上进行通信,其能够有效屏蔽信道中的各种信息干扰,准确分辨出所需信息,该种无线电被称为终极无线电。终极无线电主要通过盲源分离来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但盲源分离的基础是信号远离噪声的理想情况,实际生活中无法实现,由此终极无线电的研究仍在继续,面临诸多挑战。
3.2关键技术
(1)频谱检测。频谱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单点频谱检测,其主要通过检测单个无线电节点来确定无线环境的频率占用状况;多点协同频谱检测:将多个节点的频谱检测结果统一,提高检测正确性。
(2)频谱资源分配。解决频谱资源分配紧张的方法有两条,第一,通过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充分利用授权用户的频谱资源;第二,提高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将已获得的频谱资源进行优化分配,提高利用率。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属于当前有效实现频谱资源控制的主要传输方式,其能够通过频率的合理组合来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控制频谱、时间及功率等资源的利用。
(3)动态频谱管理。动态频谱管理同时被称作动态频谱分配,其主要通过发射端来执行。频谱管理主要通过自适应策略来高效利用通信频谱,同时能够较大程度提高无线通信的灵活性和信道使用能量,从而实现主用户和次用户间避免冲突和公平共存频谱的目的。动态频谱管理可以通过对频谱的辨认来了解频谱可用时间从而实现频谱的合理分配,频谱分配主要根据频谱节点数将频谱分配给一个或多个节点。动态频谱管理应当对节点的接受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对源节点到目标节点进行合理调整。
(4)位置感知。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对无线电信号产生影响,例如,室内与室外、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平原等相比较,后者的无线电信号较前者更强一些。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其识别自身位置,由此根据所处环境选取适当发送频率及调制方式等。
(5)链路保持。通常授权用户进行再次通信时,认知无线电技术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正在进行得频率空出,同时还需保障通信的连续性,以上便是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链路保持技术。诸多研究学者认为,编码技术可以用来实现链路保持技术,主要方式通过增加链路冗余达到数据冗余。但冗余数与链路可靠性并不成正比[7]。
(6)物理安全。认知无线电系统使机会方式与用户频段相结合,容易干扰到主用户,因此频谱感知必须具备极强的弱信号检测功能,主要用以检测主用户的信号,方便其切换频道。与此同时,认知无线电系统较易受到干扰与攻击,即为“模仿主用户攻击”的问题。跳频通信系统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解决无线通信的干扰问题,同时能够容许系统出现较高的扩频频段,能够与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完美融合。由此看来,在认知无线电技术中引用跳频通信技术能够为无线电系统提供物理安全保障。
3.3重点研究内容
(1)理论与应用。主要为大规模的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其中相对重要的内容包括:认知无线电的理论基础与相关网络技术,例如,频谱资源的合理管理、跨层次的优化等[8]。
(2)系统开发。当前,多个试验验证系统正在进行开发,一旦开发成功,会对认知无线电的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提供验证所需的测试床,能够促进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使用范围。
(3)系统结合。当前认知无线电技术不应当对授权用户做出改变,授权用户与认知无线电用户一同进行工作时,势必会提高无线通信效率。当前,诸多研究已经在分析认知无线电与现有无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有了一定成果。认知无线电与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等相互结合的应用方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隐藏终端。有工程师认为,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识别其周遭的发射机,但对接收机无法识别,由此便会出现隐藏终端的问题,加之电信自由化问题,造成认知无线电技术仅能对其了解信号产生反应。认知无线电无法识别其他频段,造成一个完整的无线电感知系统无法识别频段的使用方式。
(5)频谱法律管理。当前情势下,诸多频段已经成为人类开展业务的一种手段,特定情况下,人类为获取频段的优先使用权会投入巨大资金,但是新的服务可能会干扰到基础设施,由此造成当前业务模式出现问题。
(6)频谱与路由联合选择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实现通信频率的正确选择,通常情况下,通信频率的改变的前提是适当调整上层协议,例如,路由协议等方面。认知无线电技术根据频谱改变来正确选择频谱感知路由协议的过程需要技术人员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认知引擎、认知算法及通用平台等几方面内容同样值得深入探讨[9]。
4 结语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无线电,其能够完美展现新型的频谱管理模式,同时将自身与外界环境进行融合,以此来解决通信需求与频谱资源间的供需矛盾。认知无线电带给无线通信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了无线电的发展,其属于多种高科技技术的综合,在军事及民用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诸多技术性的突破,将其纳入实际进行应用还需要时间,该领域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无线通信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洪宾.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数字集群系统研究[J].科技资讯,2015,05(10):18-20.
[2]张玲.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动态信道分配技术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4(06):52-54.
[3]郑志超.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9(12):35-38.
[4]李玲.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J].电子世界,2013,02(11):65-66.
[5]王建秋.软件无线电现状发展及其在专网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3,04(20):253-254.
[6]郑涛,志,施Z,等.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接收平台设计[J].软件,2013,04(06):26-28.
[7]赵小璞,石贱弟.一种软件无线电与认知引擎的接口实现方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3,13(05):127-130.
[8]李瑞正,周威.浅析软件无线电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7(09):207-208.
[9]姚继明,梁云,李炳林,等.认知无线电在智能电网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科学,2013,12(15):50-52.
刘利华充分肯定了2015年全国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台站管理、电波秩序维护、无线电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刘利华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呈现新趋势。作为信息无所不在的重要载体,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资源要素,无线电频谱资源的重要作用在两化融合中日益凸显,其利用和管理都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变化。
刘利华指出,无线电管理机构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谋篇布局,推进无线电管理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一是抓住关键,努力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利用率。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频谱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二是夯实基础,强化无线电管理法治建设和技术手段。要加强无线电管理重点规章制定等立法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三是找准定位,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准确把握无线电管理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确保工作落实取得实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四是转变作风,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切实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