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第1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人人享有基本免费就医惠民服务,是我国医改的核心,也是在努力完成的目标,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是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了实现其资金的规范管理,我国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其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 一) 资金筹集

医疗资金筹资标准也代表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因此资金配套会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提升,按照十二五期间医改政策的落实,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标准,要求每年人均45 元,有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 元/ 人/ 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医疗资金的筹集也会不断的增加,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实际保障。

( 二) 资金拨付

当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拨付方法,主要以年初预拨、次年结算两种形式为主。年初会根据管辖实际情况实行部分年度项目资金的预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次年初按照实际工作量、相关文件规定等,测算项目成本,并根据项目资金补助总额制定成本补助的标准,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等进行资金清算。

( 三) 资金使用

针对于资金的使用,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取了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两手抓的对策,明确规定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性质,以及能够列支的费用范围。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使用该资金,而行政机构不能使用;县区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 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地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测算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

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资金列支指导性文件问题

我国对于该资金使用的原则等进行大概性的规定,多种条文规定界限模糊,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绩效考核时,针对尺度的把握因人而异,甚至很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中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资金违规支出、按项目比例分摊等问题,尤以职工福利表现最为明显,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支出率,也会出现结余过大等现象。

( 二) 会计费核算与专项管理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经常性财政拨款实施会计核算,基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角度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当做是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明确规定要专账核算等专项管理,而经常性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是不能进行专户储存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单位基本户的形式存储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围,更不能利用其弥补医疗支出亏损。目前,2011 年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办法与项目组专项管理模式存在部分冲突之处,时常混淆专项资金管理概念,这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 三) 项目资金支付方式问题

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数量、人均经费标准,采取因素法进行详细分配,做好绩效工作的审核任务。在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中,项目资金支付方式还有待改善,尤以绩效考核措施为典型代表,再加上财政资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部分地方群众得不到相对应的优质服务,实施有效的监管制约手段显得迫在眉睫。目前,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相关部门利用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但如何落实资金管理标准、提高服务绩效,成为当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服务项目资金支付体系的关键要务。

三、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对策

( 一) 落实指导性文件

首先国家卫计委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卫生部门的联系,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意见、手册等,细分并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内容、范围、原则等,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统一性的公共卫生资金资金管理办法,有效的规避当前资金混乱使用或结余过大的问题。

( 二) 注重资金专项管理

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方面来看,做好公共卫生资金专项管理环节,在国家政府明文规定文件的基础上,以项目支出、耗材支出为关键构成,定时定量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预防违规操作现象( 造成结余、亏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专款专用管理方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算与计划,并做好具体数目核算工作,保障资金支出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立足于财政补贴、项目投资等情况,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应用资源,设定财政资金支出、卫生支出核算计划,从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科衡量标准来考虑实际问题,调整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利用机制;基于财政部门稳固保障机制,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科学管理制度,重点考察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等内容,严加审批手续、项目购买管理流程,强化成本补偿、待遇水平、福利保障,激励资金专项管理优质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服务社会大众。

( 三) 完善项目资金支付体系

在实践工作中,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补助需求,依据国家规范标准,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制定全面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以资金补助、卫生服务为关键性内容,达到惠及百姓的实施目的。从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服务视角来考虑,做好地方财政部门、基层卫生机构联系工作,适当增加经费支出管理弥补措施,通过法律政策规定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系;倡导竞争考核机制,参考城乡交通状况、服务数量、人口密度相关方面,并统一规定资金补助的标准内容,遵循讲求绩效,量效挂钩原则,构件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制度,避免均衡分配不合理现象;合理有效协调医疗机构公共费用占比情况,以人员支出40%、医疗补贴20%、健康教育10%、耗材支出20%、其他公用10%作为主要经费管理依据,充分发挥财政协调杠杆功能,保障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效益。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5〕163 号) 内容,结合专业项目分配特点,平均分配基层单位经费支出比例,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对资金管理项目具有促进作用。

第2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CS营销理论;营销策略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建设,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却较低。引起这个现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宣传失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着疾病预防控制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公众产品,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产品。它具有一般产品的属性,因此适用于“营销”。本文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定义为政府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广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将“营销”理念代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的缺陷。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问题分析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质量,也要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通过文献梳理来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对象发生了错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上班期间的白天,这就将大部分的工作人群排除在外。目前,劳累过度或者压力过大是工作人群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为工作人群预防疾病的防线。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宣传过程中,参与对象大多数是老年人。由于年龄和健康意识的原因,宣传的效果会受到限制,很难通过老年人进行宣传效果的传递。第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方式落后,宣传效果不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地方的卫计委下设宣传处,但是并没有明确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职能。另外,网站宣传的数量较少,通常以新闻的形式,呈现出“宣传轨迹”,并没有进行网站实际内容宣传。最后,由于宣传对象的错位,导致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差。第三,地方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过程中,宣传理念较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宣传人员的意识不够强烈。在宣传过程中,宣传人员的专业性不够强,导致一些专业医疗卫生问题会难以回答。另外,在宣传过程中,大多是问答形式,缺乏主动介绍和引导的行为,造成宣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沟通成本问题,在实际过程中,多部门合作宣传却难以实现。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策略提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策略的设计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根据4CS营销理论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策略设计。4CS营销理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强调营销要素的组合,为我们提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策略设计依据。根据4CS营销理论,本文设计了四个基本公共服务营销因素,分别为公众需求、服务成本、服务便利和公众沟通。第一,明确公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公众的需求会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要把握公众的动态需求。明确公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动态需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要进行需求调研,特别是要注重调研的时间和方式。调研时间和方式的科学性能够保证调研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完善公众的健康档案。在完善公众健康档案时,要注重线上档案和线下档案的配合。将公众的一切医疗相关信息进行收录,以便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第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营销需要站在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考虑公众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问题。国家免费为公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是仍然公众仍然需要为一些潜在的成本买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时,由于时间和方式的错位,大多数人不愿意承担这种时间成本,因而参与意愿不高。另一方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时,大多数人也需要承担一些时间和物质成本,如集中性的疫苗接种,公众需要长时间的排队和等待。因此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过程中,要降低潜在成本。第三,为公众提供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便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公众是否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积极意愿与基本公共服务享受过程是否便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过程中,必须注重获取信息便利、提供反馈便利。一方面,使公众获取信息便利,相关部门应该在信息公开化时借助多种平台和工具,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能够为公众所知晓。另一方面,使公众反馈便利,相关部门应该保证网站反馈、电话反馈、部门反馈等渠道的畅通,保证公众的意见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反馈到责任部门。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过程中,需要注重与公众的沟通。公众的沟通应该贯穿全过程,前期、中期和后期。首先,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前期,应该与公众进行前期沟通,明确公众的需求,对公众进行有针对性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其次,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过程中,需要与公众保持沟通,了解公众对当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感受。最后,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期,应该对公众进行追踪,与其进行事后沟通,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产生的效果及公众的感受。

三、结语

本文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率低出发,分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引入“4CS营销理论”,旨在改变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增强公众认同感,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通过调研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存在着宣传对象错位、宣传方式落后和宣传理念薄弱三个方面的问题。根据4CS营销理论,设计了公众需求、服务成本、服务便利和公众沟通四大因素组合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营销策略。

作者:黄杜娟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欣欣.基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现状调查及实施效果分析——以滨州市无棣县为例[D].青岛大学,2013.

[2]张良,冯书青.浅谈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30):270-271.

[3]应亚珍.政府责任是公益性基本保证[J].2009.

第3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68-01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定义与内容

我国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指的是:国家按照居民的健康问题以及危险的因素,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干预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结合国家的财政等方面进行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服务时,主要是经过城乡基层当中的各医疗卫生组织或者机构提供服务项目的。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有传染病的防治、疾病的预防与接种或者是疫病的监测报告、儿童、妇女以及老人的保健问题、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对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的预防等内容[1]。

2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

2.1基层医疗部门或者机构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基层医疗机构、部门没有正确的深刻认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体系,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与基层的卫生机构或部门积极性不高。此外,实际的工作当中,从事卫生服务项目的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教条主义与个人主义的风气时常存在,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

2.2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面临的困难:基层公共卫生在传染病、突发事件方面面临的困难为:如何较好地实现对传染病的有效监测;如何进一步规范病人与疫点的关系;如何提前获得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信息,便于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此外,对于6岁以下儿童的健康档案管理、或者是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以及孕妇、产妇的健康管理方面的信息,较难获取完整。

解决的对策有:以市当做单位,有效建立公共卫生的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分片管理的效果。基层的医疗机构(乡、镇卫医院)部门应与妇幼保健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并且以居委会作为单位,建立老年人协会,进一步提高其的活动条件以及场所[2]。

2.3基层医院在疾病的预防与接种方面的困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当中,乙肝、麻疹、脊灰以及卡介苗、乙脑、甲肝、麻风腮等疾病的疫苗接种比率有所增加,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仍然面临部分问题:基层的医疗机构的责任主体尚未明确,个医疗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性不足;对流动人口的查漏或者补种工作有待加强;未建立针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接种的制度;处理因预防接种而产生的反应及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差。

解决的对策:各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体制,为确保各医疗卫生站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有效的保障,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各个卫生部门或人员可提高其的服务能力。加强对流动人口宣传预防接种的知识,给予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免费接种;各乡镇的卫生服务部门应该重视对疫苗的采购与运输以及保存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医疗卫生人员或医生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的知识与服务的能力,更好地开展为群众进行预防接种的服务。

2.4对精神疾病患者服务时面临的问题:在管理服务上,目前重度的精神疾病病患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病患的个人资料难以让其家属提供完整;当前还没有专业培训过的兼职或是专职人员参加;无法正常实施或者是操作分类干预、随访及健康体检等项目。对策:对病患的情况,在不同的场所实行随访、收集信息、分类干预及健康体检等项目的信息的收集,便于今后的管理。

2.5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患的健康管理问题: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患在健康管理上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慢性疾病的病患较多,缺乏专业的医师,满足不了病患的需求;慢性疾病的病患发现不及时,也难以通过体检检查发现;慢性疾病的规范管理内容繁多,不利于顺利开展工作;慢性疾病的患者对疾病危害的认识不足。

措施:有针对的引导;经常上门引导行动不方便的病患;经常对慢性病做体格检查,拟定各种干预对策;政府对慢性疾病的管理需增加经费,并且加大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培训及购买必须的医疗设备。

2.6投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有限: 根据目前的状况,基层的卫生机构负担的部分公共卫生的项目都是亏损的;而且比较贫困地区的政府财力不足,不能投入过多的卫生经费,导致农村的卫生设施落后,没有足够的医疗设备, 缺乏专业性的卫生技术人员;并且政府没有纳入开展社区的卫生服务经费的财政预算。因此社区的卫生服务经费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人员便缺少了积极性。

对策:政府应加强社区卫生的服务经费的投入,财政及各个部门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建立相应的资金预拨的制度,但是在划拨资金之前,实施单位应有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并坚持资金的划拨同项目的实施,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3]。

3体会

通过对我国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总结,由此表明,落实国家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与医疗机构的积极合作与参与,真正落实好各项卫生管理工作。通过逐步完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卫生公共服务事业,逐渐建立统一有效的信息平台,充分将各县、区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有一的统一整体,促进各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为居民免费进行服务的活动。同时,各乡村的卫生室应接受本乡、镇卫生院的有效指导与管理,积极承担适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对当地的疾病预防以及控制工作,为儿童、老人以及残障患者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顺利健康的发展[4]。

总之,处理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各乡镇以及村卫生的卫生服务能力大大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子林.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践与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5):329-330

[2]马才辉,何莎莎,冯占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03):385-386

第4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一、明确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二、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

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专项资金,2006年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用于乡(镇)、村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其中用于村级补助经费不低于30%。专项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济困难地区按人均4元、3元、2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另对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贾汪区、宿城区、亭湖区、清浦区、海州区也给予适当补助;不足6元的部分由地方财政配套安排。有条件的省辖市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各地要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考核管理,落实政府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规范和保证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对不提供有关服务的,不给予资金补助;对服务质量不到位的,扣除相应补助资金。

三、切实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农村卫生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

(一)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将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社保补助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于每年年初编制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和用款计划,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年初预拨70%直接到县,年底考核验收后结算的办法。县级财政将上级财政补助和本级财政配套安排的资金,按照项目用款计划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拨付到有关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单位。

(四)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保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合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项目内容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五)对出现虚报有关情况骗取省财政补助、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挪用专项资金、地方应安排资金不能按时到位、不按期报送有关材料等问题,省财政厅和省卫生厅将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采取给予通报、停止拨款或暂停安排新的补助项目或收回专项资金等措施。

四、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

省卫生厅、财政厅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体系,各市、县(市、区)卫生、财政部门也要形成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到位、资金配套情况和农村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乡村卫生机构,要把考核内容、要求、目标作为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依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逐项抓好落实。对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要做好记录,建立档案资料,便于考核。每年11月份,县(市、区)、乡(镇)政府要对辖区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每年年底,省卫生厅、财政厅将结合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情况组织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分配和核拨专项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5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科学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考核原则

(一)考核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村卫生室的公益性。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量化的考核办法。

(三)坚持遵循医疗卫生发展规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政补助政策,促进村卫生室全面履行职现。

(四)坚持奖优罚劣,以考兑补。建立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完成情况,发放补助。

三、考核对象及考核内容

(一)考核对象:对县卫生局确认的、承担乡村居民化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基本条件是:在县卫生局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国家规定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

(二)考核内容:以乡村医生完成基本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参与公共卫生管理主要考核内容。具体详见附件《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按照《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内容进行考核。

(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三)县乡村医生卫生服务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卫生所(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进行考核。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以经常性和半年年终考核为主,按照《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对全乡村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进行考核,经常性考核主要通过乡村医生例会进行;半年、年终考核以实地检查为主,每年两次,采取听取个人述职、查资料、访现场座谈的方法,半年、年终考核分别于每年7月和12月份进行。

(四)乡卫生院于每次完成乡村医生考核后,将结果进行公示后、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异议的,可向卫生院提出复核申请,卫生院将按规定组织复核。

五、考核结果应用和经费补助

(一)考核依据《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试行)》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考核结果分为五个等次:分值90分以上(不含90分)为优秀,81-90分为良好,71-80分为合格,60-70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不含量60分)为不合格。

乡村医生考核等次及补助标准:90分以上(不含90分),人均补助2元;70-90分,人均补助1。5元;70分以下不予补助上。

(二)我县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时,组织乡卫生院进行交叉检查,对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进行复查。并随机抽查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参与。

(三)考核结果作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发放的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的村医不发放补助。

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不发放当年考核补助经费并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六、实施与管理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明确工作目标,组织要严谨、纪律要严格、工作要细致。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

第6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则是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讨论,在强化社会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当前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过程来看,受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组织特点等因素影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果。因此要重视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讨论,以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确定

从当前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自我管理现状来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规范已成为影响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问题,并且该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当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过程来看,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遵循《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中的相关内容展开管理,但在工作中,妇幼保健机构不能准确的认识到“相关人员支出”规定中的具体范围,在工作中不管患者是否与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相关,只要与“公共卫生”有关系,就将其列入医疗服务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总量严重不足,最终影响医疗服务效果。

而也有妇幼保健机构在自身管理中,对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全方面的预算管理,但在具体项目核算与明细中出现问题。例如,在孕产妇保健及儿童保健两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与本项目无关的单位其他公用开支。

(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资金使用效果不高是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又一问题,由于当前我国在有关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很多问题没有被发现,也没有指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受这一现象影响,各地区不能高效率的运用公共卫生资金,最终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各地区卫生部门在确定不同地区的公共卫生资金数额时,不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更多的是采用“均匀散播”的方法分配资金,导致各地区出现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剩余或不足等问题,导致该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公共卫生项目的收支核算过程存在问题

在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中,由于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来源存在差异,且不同项目的支出渠道各不相同,也就导致妇幼保健机构在收支核算项目中出现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部分公共卫生机构在管理环节中,不能有效区分公共卫生项目的具体内容,盲目的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上级补助资金混为一谈,相互之间并未设置必要的分类核算项目;2.少量妇幼保健机构在项目支出管理中存在问题,不能详细标明具体的资金支出情况,只是以单纯的资金支出进行标准。上述问题严重混淆了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来源于用途,导致相关人员不能有效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最终影响专项资金应用情况,出现资金收支核算风险。

二、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

对当前的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环节中,必须根据国家所明确的12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展开支出管理,并适当的控制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所必须的材料、物耗支出等。在工作中,需要将以下几点作为工作重点:1.重点控制人员项目支出情况,其具体支出内容与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要求相一致,确保整个支出流程能满足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若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已经得到财政部门“财政补助收入――人员经费补助收入”的补偿,则不能以服务项目成本的概念而被服务人员使用。2.详细控制公共卫生耗材支出。针对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产生的物耗(例如儿童健康体检环节中所涉及到的仪器损耗等),需要重点控制该项目的资本支出支出情况。同时,要进一步明确专项资金的禁忌支出范围,包括不准用于基本建设、引进大型医疗设备等。总体而言,在公共卫生耗材支出项目控制中,需要严格根据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核心,通过合理控制不同项目的成本支出流程,保证各项成本支出的科学性。

(二)完善专项资金的监管机制

1.在专项资金监管过程中,所有专项资金的拨付要具有专属性,能根据不同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的要求进行管理,若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相应人员的越权操作行为,需要给予一定的警告与处罚。2.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根据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判断妇幼保健机构专项资金使用环节是否存在违规此现象,若发现违规,需要及时的进行纠正。3.要积极发挥社会在专项资金监管中的作用,要求妇幼保健机构以月份、季度为单位,定期披露一段时间内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鼓励社会群众多提出问题,保证专项资金的每笔支出真正的做到“服务于人民”。

(三)规范特殊资金的管理要求

针对当前公共卫生资金中的特殊项目,要做到专款专用,并组织相应工作人员开展专项项目核算,避免因特殊项目财务支出而影响本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针对这一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操作环节,可以将资金支出与项目调度进行协调管理,而在具体的项目中,能根据具体的支出口径确定专项资金支出账簿。例如,某妇幼保健机构针对当前本机构中的特殊项目,可以在原有账簿的基础上,新设置专项的妇幼保健项目口径,用来专门记录特殊项目的资金情况,而原有账簿依然记录普通项目支出,来保证财务支出效果。

为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效果,需要根据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置辅助帐台,保证其他项目资金管理更具科学性。以某地区的孕产妇保健管理问题为例,在管理环节中,可指派专业人员如实记录孕产妇保健管理环节中的各项财政支出情况,包括耗材支出、健康教育材料支出等,并且在记录过程中,能不定期的核算具体数目,保证资金支出记录数据与实际支出相一致。而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要重视与业务人员的交流,保证相互之间能详细掌握财政方案的数据及其项目核算要求,也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积极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

在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为保证该资金能更好的发挥“聚集效应”,在管理环节中要重视对资金的整合,使其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要重视对上级财政补贴等项目的管理,确保能在总投资不变的前提下,将不同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整合到重点项目上,实现“钱用在刀刃上”,重点解决医疗结构在公共卫生服务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针对本地区儿童健康体检的问题,可以重点开展儿童健康体检知识教育、体现卫生管理等多种工作,切实推动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多种培训资源,能在充分了解本地区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规模,并将其分配到不同地区,通过逐步建立城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来强化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更好的实现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三、结束语

主要分析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内容,并从多个角度对如何实现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进行讨论。总体而言,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中,需要根据本地区资金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了解不同地区专项资金使用要求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最终强化本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健.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财会研究),2013(03):85-86.

[2]盖彦芳.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管理的探讨与思考[J].现代商业(公共管理),2012(02):126-127.

[3]秦防修,邓水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J].审计问诊(审计月刊),2013(11);40-41.

[4]王彦梅.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2):226-227.

第7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黄进,李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63-65.

第8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制定了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市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镇成立了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严格培训,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发放到每位职工和乡医手中。各项目实施办公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上了墙,院统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200本。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院特邀市局专业人员组织全院职工及各卫生所乡医,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置和进度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健康教育

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主要街道设置健康教育专栏4块,版面更新4次,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 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15万余份。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再一次确定了疫苗接种点,各接种点都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6月份对预防接种的人员(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进行了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3麻疹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工作

4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其它疫苗接种

第9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范文

逐步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是近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的五项任务之一。以城乡居民人均15元经费实施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措施。我市自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各县(区)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项目实施总体顺利。但由于服务能力偏低等原因,不同程度存在项目推进缓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国家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市各族人民提供生命健康安全保障服务。

二、目标任务

立足于全面完成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指标,稳步推进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目标任务,制定以下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指标及项目绩效评价目标。

(一)居民健康档案: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0%,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

(二)健康教育: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为目标,在全社会开展广泛的全民健康教育。全面完成市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健康教育项目指标任务。

(三)儿童保健:以加强儿童保健为目标,对辖区内的0-36个月龄儿童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按照服务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率达到85%。

(四)孕产妇保健:以加强妇女保健为目标,对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管理率达到85%。

(五)老年人保健:以关爱老年人健康保健为目标,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实施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60%以上。

(六)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目标,对有预防手段的各种传染病实施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在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常规疫苗接种任务的同时,积极完成省卫生厅规定的乙肝疫苗、脊灰糖丸疫苗的接种任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以及时、准确掌握各种疾病发生、流行状况为目标,做好各种卫生应急工作。对辖区内发现的各种传染病要进行登记并及时报告,积极开展现场疫情处理;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大力推进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加强基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及处置能力;普及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

(八)慢性病管理:以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管理为重点,逐步开展各种影响人群健康的慢性病管理。对辖区内3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筛查,管理率达到90%以上。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率达到95%以上。

(十)认真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7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181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按照《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对各县(区)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按时报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配合市财政局负责完成市本级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卫生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市卫生局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基础上,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办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体,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对各县(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专业指导机构,负责对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技术服务指导,负责基层业务骨干培训,负责完成辖区内的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承办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完成项目实施情况的绩效评价工作。各县(区)要及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明确下放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城镇社区服务机构不健全的县(区),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也可确定为服务机构。被确定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对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必须按服务包提供,服务项目不得缺项,服务区域和人群不得留空白,做到全面提供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三)加强监督,规范管理。

1.项目管理。各县(区)要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施项目,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督察,并及时征求城乡居民的意见建议,不断总结完善工作,直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施统一、规范、有效。

2.资金管理。市、县(区)财政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包括资金使用范围、内容、各项目成本核算及要求和考评办法等。各县(区)要根据《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办法(试行)》,合理划分九项服务内容的服务成本,按照项目执行的质量、数量等情况兑现资金。资金使用按照先预拨、考核后结算的方式管理,预拨资金按80%的比例预拨,余下的20%经费待年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县(区)要相应扣减资金并责成落实。各县(区)、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项目资金。

3.监督管理。市、县(区)卫生、财政部门要组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要严肃追究项目执行单位责任人和上级主管领导的责任。

(四)强化绩效考核,确保项目质量。市、县(区)财政、卫生部门要根据《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考核其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和群众受益。被确定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要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完成本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行评价工作,及时报告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及相关信息,确保年度项目目标按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