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服务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卫生服务规划

第1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京秦高速公路玉田服务区,位于京、津、唐、秦中心地带,每年不但要接待国内外大批游客,还要接待国内外要员和知名人士,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建区营业四年来,我们坚持以“顾客满意为中心”不断完善标准化、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20__年通过ISO9000认证的贯标和实施,打破了“官管、官办”的旧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向全新的现代化服务区管理轨道转换,打造了京秦路服务区优质服务形象品牌。20__年以来,在全省“创建青年文明号通道”和“创建星级服务区”活动评比竞争中,先后被评为“五星级服务区”,省级青年文明号,为开拓服务区发展领域,走向全国,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一、树立全新的行政、服务、经营理念,实现由“官管、官办”到法治程控的转型

京秦高速服务区具备餐饮、加油、汽修、购物、停车等综合功能。建区运营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对服务区的严格管理,曾尝试过“建章立制抓规范”、“记分考评抓星级”、“定额奖惩抓经营”一系列经营改革措施,并收到了明显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没有摆脱“长官说了就是法”,“绞尽脑子堵漏洞”的“官管、官办”的怪圈。20__年根据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京秦高速公路管理处在全线进行了ISO9000认证和PDCA过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从管理处上层机关到服务区基层干部旧的思想理念受到了冲击,一种新的行政理念、服务理念,经营理念开始发生了质的变迁。各服务区普遍经历了由“符合标准”到“满足顾客需求”,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防”,从“质量目标”到“过程控制”的理念更新和启动,服务区内的管理水准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大造舆论,培训骨干。ISO9000认证是世界公认的现代科学管理办法,标志着一个企业取得了国际市场准入证。因此,没有对质量体系的认知程度,贯标的广度和深度是不能保证体系的持续有效。为此,我们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贯标的宣传、舆论活动,并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举办培训班,组织一支骨干力量,全面、系统、深刻地了解和掌握ISO9000认证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实施办法。我们除派员参加处举办的骨干培训班外,还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外地参观学习等措施培训骨干达20多人,事实证明,这支骨干队伍的培训对全面实施认证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层层发动,全员参与。职工是ISO9000认证贯标的主体。没有职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性是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的。在骨干的带动下,服务区层层进行发动,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转变观念,由开始的灌输和强制执行逐步转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我们除确保已通过贯标的加油站和汽修厂的实施外,还扩展到了餐厅、商品部等其它部门,并按ISO9000认证原则,制定标准和程序,统一实施和监控收到了明显效果。三是领导带头,组织做保证。重视不重视干部是关键。在管理处贯标办公室的领导下,服务区成立了认证领导小组,负责本区认证工作的指导和实施,同时,还成立了认证监察室,负责过程监察、过错纠正和信息反馈。由于加强领导和监察力度,保证了服务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贯标以来,服务区先后有百余名职工参加了培训,共编写各种教材一万多字,共组织职工考试百余人次,合格率达95。

二、实施顾客满意工程,打造服务区优质形象品牌

创造“优质工程、优质品牌、优质服务”是服务区的根本宗旨,也是贯标认证八项原则的重心。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优质服务”这一主题,以开展“顾客满意工程塑造优质品牌”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和改进服务质量,具体做法是:

1、培育职工强烈的商品意识。满足顾客的需求是衡量服务优劣的根本标准,只有把服务上升到商品理论的高度,才能摆正服务与顾客的关系,才能把服务标准求高、服务速度求快,服务理念求新。为了澄清认识,统一思想,我们在职工中展开了一场“服务就是商品”的大讨论,摆表现查观念,讲原则、求效益,使大家清楚认识到服务与被服务之间,不存在平等与不平等的道理之争,服务就是商品,只有向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取商品效益,明白了道理,使职工真正从思想上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从而优化了服务环境。玉田服务区过去曾把委屈服务视为人格污辱,通过大讨论,广大职工把委屈服务做为衡量一个职工服务水平高低的重大考验,从而在舆论上形成了一股力量,营造了一种气氛,服务环境大大改善。暑期,服务区日接待旅客万余人次,遇到各种复杂情况,甚至受到各种刁难,挑剃,但广大职工从容对待,耐心接待,坚持“委屈服务”,高效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与顾客争理,顶撞的事发生,出现了“份外份内事,热心办、马上办”的助人为乐、济人之困的社会风气,在顾客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位台湾同胞春节回国观光,在服务区与家人失散受到热情接待,并帮助找到了亲人,回台后寄了一封感谢信写道:“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但玉田服务区的热情象春天般温暖”。

2、建立和规范服务质量控制程序

过程控制是确保质量的基本法则,服务质量好坏,光有主观善意不够,还必须有规范的服务章法和控制程序,为保证服务质量目标的实现,我们从服务环境需要出发制定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岗位职责,服务、安全、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把服务纳入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做到“五有”:岗位责任有目标、服务操作有规程、督查有记录,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从而打破管理和服务中的随意性,按章操作,依法办事,行有规矩,干有尺度,保证了服务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控制不仅优化了服务环境,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而且也把职工融入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争光”的争先创优活动中,行业风气明显改善。他们把“顾客在我心中”作为座右铭,全方位、高质量地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安 全保障,一流的优美环境,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塑造了服务区优质形象品牌。据统计,去年以来,在服务区内共涌现好人好事千余人次,为顾客送还遗失物品三十多万元,收到锦旗二十面,表扬信200多封,各级媒体刊登表扬稿件50多篇,这种崇高的社会风尚已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潮流,变成了职工的自觉行动,不但培育了职工崇高的思想境界,也为京秦路增光添彩,名声远扬。

3、强化质量动态监察机制,达到持续改进。实践告诫我们,质量动态监察是ISO9000认证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没有强有力的监察,就不会达到质量控制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此,我们对质量信息传送及现场质量监察十分重视。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监察组织,明确一名副经理专管,配合专职人员操作。二是制定质量监察管理规定,依据管理处ISO9000经营文件要求,分为服务质量、安全防火、环境卫生、经营分析,财务帐目、目标运行、预防改进、顾客满意等内容和项目,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专项与综合、抽查与联查”三结合的办法,进行规范而有效的监察和考评。三是注重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及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是保证质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的重要工具和方法,目的在于持续改进,我们按PDCA控制模式,开展监察工作,并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分析做出评价报告,制定过错纠正措施和预防方案,控制并优化质量过程,促进持续改进和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四是开展顾客质量问卷制度,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率。顾客质量问卷调查是衡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最直观的指标和信息。通过问卷调查予以倾听顾客想什么、有什么新需求,新建议,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几年来,服务区按认证要求定期开展顾客问卷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五百多张,收到建议和有价值的信息30多条,我们通过信息分析和处理,采取了有效措施,改进和提高了服务环境和质量。比如:顾客反映暑期人流高峰期,公共厕所拥挤的问题,餐饮、商购不适应的问题,停车厂路面破损的问题等,我们认真听取了这些建议,并采取了措施,先后投资百余万元,扩建了公厕、整修了路面,改进了餐饮,建了商品超市,较好地解决了顾客入厕难,购物难、餐饮难等焦点问题,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实施顾客满意工程,不断健全服务质量体系,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档次,塑造了京秦服务区优良的品牌形象。

三、创新文化,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员工队伍

一个充满竞争活力,蓬勃向上的企业,需要完善的机制和完美的管理来保障,更需要一支具有政治成熟、业务纯熟、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在工作中,我处坚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拉动员工队伍的建设,培育员工全新的企业精神,追求卓越品质的职业理念,信心百倍地把岗位上的事情做硬、干好。

1、坚持“两创”建队,营造精神鲜明,形象突出,凝聚力强的政治环境

我们把创建青年文明号、创建星级服务区活动贯穿到ISO9000认证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如演讲会、知识竞赛会、文艺晚会、技术比武、捐资助教、青年志愿者等,吸引员工共同参与,人人受教益。把熟练的文明用语,规范的操作规程,娴熟的岗位技术技能融于活动之中,寓教于文化娱乐之中,增强了员工建设服务区,奉献京秦路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满意为顾客的服务意识,培育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风貌。

2、坚持激励机制,营造“事争一流”的竞争环境。强化职工队伍建设,最终目的是强化人的质量建设。首先是坚持用好人,严把用人关,我们通过竞聘机制选拔了一批政治强,素质高,形象好的人进区,坚持做到“凡进必考、凡岗必训、凡错必纠、凡优必奖、凡劣必退”。其次是坚持岗位竞聘制,从领班到职员,一律实行公开竞聘,把优秀合格的人才选拔到岗位中来。由于实行竞聘上岗,激发了职工竞争意识,使职工经常保持一种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成为职工身边警句,从而形成浓厚的职工学政治、争先进、学技术、争第一、学业务、争标兵的竞争气氛。

3、坚持以法治区,以德治人,创造和谐的人格化劳动环境

以法治区是服务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在以法治区的同时,我们还坚持以德治人,以情感人,既要给顾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也要给职工创造和谐的人格化劳动环境。一是坚持在生活上关心职工,努力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问题,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献上一份爱心。二是在思想上融于职工,经常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比如:针对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服务区内建立了图书室、业余篮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民乐队,职工参与十分涌跃。去年元旦,服务区自编、自导、自演了二十多个精彩纷呈、短小精悍的节目,并在全处文艺汇演中,还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篮球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不仅提高了职工业余生活质量,还从娱乐中受到了教益。三是广泛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榜样的力量无穷,通过评先进,树榜样,带动和激励职工争先创优,事争一流,为服务区的经营发展创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

玉田服务区经理

第2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关键词】 公共卫生;体系;职能;健康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诸多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促使世界各国在公共卫生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公共卫生方面的双赢和多赢。面对公共卫生的全球化发展,中国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公共卫生医疗体系。2003 年卫生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全面实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定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科普宣传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并颁布了10 部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法律,以及若干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最佳模式应该是政府行为+科学技术+社会动员。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是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等体系在内的一个大范畴,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首先应将公共卫生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公共卫生体系的全面建设,保证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总体运作效率。另外,公共卫生职能履行必须有法律保障,应制定公共卫生体系的母法,明确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公共卫生的职权职责及其主体都应该是法定的,做到权责统一。根据发达国家实行的模式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适合亚太地区国家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框架,中国现代卫生体系的建设包含十个方面的基本职能,其中涉及三大类的卫生服务工作,各项职能的履行又可具体分解为规划、实施、技术支持、评价和质量改善、资源保障五个环节,需要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来承担。

        1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

        1.1  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院。

        1.2  预防和治疗的服务机构(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团体等);保障公众安全的部门(公安、消防等);保障生存环境的机构(环境劳动保护、质量监督等);促进精神健康的机构(文化、教育、体育等);交通运输部门;提供经济资源的商务机构;救助弱势群体的民政慈善机构。

        2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涉及的三大类卫生服务

        2.1  由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常规开展的疾病监测、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护、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卫生服务工作。

        2.2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和措施。减少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

        2.3  卫生服务的保证,有效保证卫生服务质量、公平性、安全性。

        3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应履行的十项基本职能

        3.1  监测人群健康相关状况

        ①连续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报告反馈、交流与人群健康相关的信息;②建立并定期更新人群健康档案,编撰卫生年鉴;③人口、社会、经济学等信息;④人群健康水平,如营养膳食水平、生长发育水平等;⑤疾病或健康问题,如传染病、寄生虫病、心理疾患、突发卫生事件等;⑥疾病与健康相关的因素,如生物、环境等因素;⑦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如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⑧公共卫生资源,如经费、人力、机构、设施等;⑨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和培训信息。

        3.2  疾病或健康危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3.2.1  对正在发生的疾病流行或危害人群健康突发事件,如传染病流行、新发疾病的出现、慢性病流行等,开展调查预防并采取控制措施,开展病例发现、诊断、治疗。

        3.2.2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应急预案常规储备。

        3.2.3  对有明确病因的疾病实施健康保护措施,如免疫接种、饮水加氟、食盐加碘、职业防护、婚前和孕产期保健等。

        4 发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规划

        4.1  发展和适时更新健康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指导公共卫生实践、支持个体和社区的健康行动、实现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4.2  发展和更新卫生规划,制定健康目标和可测量指标,实现连续的健康改善。

        4.3  多部门协调,保证公共政策的统一性

        4.4  全面发展公共卫生领导力量。

        5  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卫生标准

        5.1  全面深入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卫生标准等。

        5.2  依法开展卫生行政许可、资质认定、卫生监督。

        5.3  规范和督察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5.4  通过教育和适当的机制,促进从业人员依从。

        6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6.1  开发和制作适宜的健康传播材料。

        6.2  设计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发展个体改善健康所需的知识、技能、行为。

        6.3  设计和实施公共场所的健康促进活动,宣传支持个体的健康行动。

        7  动员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

        7.1  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实现增权。

        7.2  开展伙伴关系和建立健康联盟,共享资源,促进人群健康。

        7.3  组织合作伙伴承担部分公共卫生基本职能,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8  公共保证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1  保证个体和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2  帮助弱势人群获取所需的卫生服务。

        8.3  通过多部门合作,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9  保证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9.1  制定适当的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确定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

        9.2  监督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9.3  持续地改善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卫生服务的安全性

        10  公共卫生体系基础结构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结构是庞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神经中枢。

        10.1  发展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岗位准入、内部考核、分流机制,保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高素质、高效率。

        10.2  发展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建设卫生信息平台、管理整合信息系统。

        10.3  建设公共卫生实验室,发展实验室检测能力。

        10.4  加强和完善组织结构体系,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

        11  研究、发展、实施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此项职能为公共卫生实践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11.1  全面地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科学研究,研究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发展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支持公共卫生决策和实践。

        11.2  传播和转化研究成果,应用于公共卫生实践。

        11.3  与国内外高端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化医疗改革的意见》。

第3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一)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执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根据人力资源和工作任务,划定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完善考核制度,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健康危害因素及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实施范围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实施。

三、工作任务

在全县实施国家统一确定的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要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到年全县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20%。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基础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按照卫生部《健康教育规范》要求,采取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乡镇卫生院每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次,每年开展公众健康宣传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

(三)预防接种

为全县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对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成份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及进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90%以上。

(五)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管理率达到70%以上;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访视率达到90%以上;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1-3岁每年至少2次。开展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到年底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系统管理率达到75%以上。

(七)老年人保健

开展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工作,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40%以上。

(八)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试点,力争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达30%。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试点,力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30以上。

四、组织机构

(一)成立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反馈等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县卫生局疾控股股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担任,成员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有关人员组成。

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机构,负责本乡镇项目的实施。

(二)成立项目技术专家指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单的相关专家组成,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为县级项目技术指导单位,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培训与考核,并承担项目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在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县项目实施机构进行管理、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考核,并承担辖区信息管理工作。

五、项目管理

(一)县卫生局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行政管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管理,包括制定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组织县级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对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考核、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绩效考核等。

(二)县卫生根据全县卫生规划,确定实施项目的定点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覆盖不到的区域可的由县卫生局指定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县发改、卫生、财政、编制等部门要主动向县政府汇报,提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建议,明确并履行本部门职责,积极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县卫生局会同发改、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保证经费开支,明确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和人员,并及时组织业务培训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工作。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各乡镇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加快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

(三)加强宣传,督查落实

各乡镇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接受社会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宣传健康知识,动态报道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内容和进展情况。各级政府要将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民生工程,每年都要组织督查和考核评估,逐步使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强化管理,考核绩效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方案,以重点人群和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县卫生局和财政局要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的通知》(桂卫办〔〕22号)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各乡镇卫生院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和群众受益。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分配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考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七、经费保障

(一)区、市、县财政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29号),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年和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

(二)县财政部门按照《关于明确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南财社〔〕13号)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4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关键词:我国卫生系统;网络管理维护;现状与对策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在信息技术主导的世纪,作为特殊资源的信息技术己逐渐成为区别于经济与政治的另一种社会基础。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国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国的卫生系统中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十分迅速。在本世纪,能够持续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网络与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笔者在本文中就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网络管理维护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为制定公共卫生网络管理和维护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我国卫生系统中网络管理维护的现状分析

1.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宏观意识,现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目前公共卫生卫生网络主要是有环境健康网、中国医学信息网、卫生监督监测网、预防医学信息网等部分构成,且每个网络分支都已经投入运行当中。其中中国医学信息网是医学的主干网,是由十几所著名医学院校(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等)组成的大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其中中国医学信息网已经形成了生物医学专用数据库。

在目前的网络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在管理和维护上缺乏宏观意识。各地的卫生机构在组建和以后的管理维护自己的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或者执行标准,主干网与支线网之间的联系没有长远的考量,假若因为实际要求需要改网,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浪费。不仅如此,医学信息主干网的覆盖面不是很宽,在管理和维护中没有考虑以后的发展需求,对于发挥信息网的信息载体作用起到了限制作用,

第二,在管理和维护上没有开发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在数字医学图书馆提供的网络书籍数量较少,由于涉及版权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只能提供网上阅读,不能下载及复制;缺乏多层次的、多门类的公共卫生数据库。

2.管理和维护的费用投入不够,不够提供深层次的网络服务。从我国的实际来说,卫生系统中网络管理维护的费用投入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卫生网络与网站几乎都是由国家或者省市的卫生机构设立的,从日常管理和维护中投入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来看,不仅技术力量薄弱,而且资金的后续投入明显不足。这些因素导致了卫生网站的升级缓慢,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就提供的服务来看,目前不少公共卫生网络所提供的服务仅仅局限于本身机构的宣传、简介以及及接入服务等等,而其中真正能提供公共卫生论坛、公共卫生咨询服务、虚拟社区、新闻组、热点新闻、主页存放空间等深层次服务的站点的数量不是很多,能够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的网站更是凤毛麟角。

3.在版权和服务费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网络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快速访问自己所需要的网页并可以复制网页上的信息。但是在知识产权的作用之下,怎么样保护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和信息的合理复制都是我国卫生系统中网络管理维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中可能无意中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

二、提高我国卫生系统中网络管理维护水平的对策

1.完善和丰富信息的内容。为公众提供丰富完善的公共卫生信息,可以使公众更加了解我国公共卫生的实际状况。在公共卫生网络上应该提供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信息。主要包括传染性疾病及其疫情状况报告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置情况,地方病管理、慢性非传染疾病、卫生城市、预防接种、农村卫生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和管理。

第二,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政务信息。比如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信息。

第三,公众卫生的规划管理信息与财政信息。主要包括事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区域公共卫生的资源配置、财务预算和规划等,公共卫生服务价格与项目收费管理,大型检测设备管理与基本建设等等。

第四,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人事信息与在职干部信息。职业道德规范、人才发展规划、技术人员资格认定标准与机构编制标准;干部简要情况、干部任免审批备案登记等,此外还应该包括机关职工管理与高级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的信息。

第五,公共卫生执法监督管理方面的信息。职业、环境、放射和学校卫生监督情况,传染病防治和食品,职业病和中毒事故报告,化妆品与食品的审批、质量管理以及认证工作等信息都需要及时准确地对外公布。

2.研发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公共卫生网络产品。从目前的网络发展来看,新硬件技术与新型网络软件已初现端倪。例如在卫生监测领域,可以利用现场的监测仪器把信息数据通过网络传回卫生监测中心,可实现对作业场所及环境监测场所动态、不间断的监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监测成本及提高工作效率。全国公共健康产品信息动态数据库的建成为卫生网络管理维护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可帮助卫生监督人员将现场待检产品的配方、生产数量、产地、出厂时间、批次、监督情况的真实信息通过网络在瞬间反映出来,网络管理维护的效率因此获得很大的提高。

以上的这些网络技术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监督和监测方式,为公共卫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网络软件及硬件技术的科研力度,开发出适应我国公共卫生情况的新型产品,促进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使我国卫生系统中网络管理维护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郭建军,於海良,夏琴玲. 浅谈公共卫生网络建设[J]. 中国公共卫生,2005(07):665-666

第5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发挥公立医院优势、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完善市场运营机制、融入街道社区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整合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社区卫生服务着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力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于提高城区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满意度。在2007年7月前,基本完成机构规划和框架建设,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建设思路

(一)机构设置和规划。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6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按照丽水城区街道划分,在紫金、万象、白云、岩泉和水阁街道各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1.5万左右人口建1个服务站,其中,紫金街道中心下设3个服务站,万象街道中心下设2~3个服务站,白云街道中心下设2个服务站,岩泉街道中心下设1个服务站,水阁街道中心下设若干个服务站。水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管理体制仍按市政府〔2007〕5号会议纪要精神执行。富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暂由莲都区卫生局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管理。

(二)性质和申办要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所辖社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分别由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5家市直公立医疗机构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办和承诺,经确认批准后挂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自愿申报、综合评价、择优确定”的原则,在设备、人员、房屋等达到准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申报,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考察论证后确定举办单位、发证、挂牌。

(三)运行和管理机制。市卫生局是城区社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机构组建和日常管理,制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考核办法,定期督查、指导、培训、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工作经费,奖优罚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效率,同时,根据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结合丽水实际,制定《丽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标准》。市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市直公立医疗机构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负责所辖区域人群的组织、宣传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与考核。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市、区政府分别成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二)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市卫生、发改、人劳社保、计生、民政、药监、建设、计生、民政、宣传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市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市人劳社保部门负责完善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工作、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市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莲都区卫生局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城区农村人口公共卫生组织、协调工作,并参与城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1.建立政府补偿机制。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原则,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服务人口补助(城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流动人口每人每年7.5元),启动阶段先拨付部分补助经费,年度考核之后,按服务到位率兑现补助经费。从明年开始,所需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健全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市、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报销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有效的双向转诊约束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和收费标准,调整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三者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适宜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4~5月上旬):市卫生局设置规划、准入标准等,形成初步方案,经讨论完善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出台实施方案。

(二)宣传申报阶段(5月10~25日):根据实施方案,举办主体进行申报、承诺,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举办单位。

(三)审查培训阶段(5月25~6月30日):按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举办主体做好机构选址、房屋装修、设备和人员配置等工作。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审查,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对责任医生、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全员培训。

第6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一、目标任务

(一)网络建设。20**年内完成8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其中:谯城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0个;蒙城县、涡阳县分别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利辛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个。

(二)规范化建设。20**年完成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其中:谯城区完成1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蒙城县、涡阳县分别完成3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利辛县完成1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三)购买服务。全面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协议签订、考评、兑现率100%,资金规范使用率80%以上。

(四)人员培训。完成60名全科医生和70名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任务。

二、建设标准

(一)网络建设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基本达到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二)规范化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按《**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考核,得分达到80分以上,其中房屋、设备、人员须满分。

(三)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执行。

(四)参加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人员,80%以上通过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合格证书。

三、实施进度

2008年3月底前,完成网络机构设置,签订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协议,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招标。

4月底前,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开工,选派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培训人员。

5月底前,上报规范化建设机构配备设备目录,基本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立。

6月底前,规范化建设机构装修完工。

7月底前,完成社区公共卫生年中考评,兑现半年购买经费。

10月底前,完成全部网络建设任务。

12月底前,组织社区公共卫生年终考评,兑现年度考评经费。

四、经费筹集

在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省政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市、区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和1:4的分担比例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各县(区)财政原则上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原则上按政府投入比例1:1配套房屋修缮、设备配置经费。

五、经费使用原则

(一)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各县、区卫生局、财政局根据省、市卫生、财政部门文件规定的项目、标准、程序和方法,依据绩效考评结果进行补助。

(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补助、人员培训、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以及考核奖励等。

1.房屋修缮按每个中心10万元、站2万标准补助。由区、县卫生、财政局按以下程序实施:规范化建设机构对照标准制定房屋修缮计划,报区(县)卫生、财政局审批;区(县)卫生、财政局根据房屋修缮计划,实施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各机构房屋修缮计划和议价情况报市卫生局、财政局备案;施工完毕区(县)卫生、财政局考核验收合格后拨付补助经费,不足部分从区(县)财政配套经费和规范化建设机构自筹资金中解决。

2.设备配置按平均每个中心15万、站2万元标准补助。区、县卫生局依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规定,按填平补齐原则,上报规范化建设机构需要配备设备目录,由市卫生局汇总后委托市政府招投标服务中心组织统一招标采购。

3.人才培训补助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培训,采取预拨与报帐相结合的方式,由市卫生局编制培训计划和经费预算,市财政局审核后拨付补助额度60%资金。培训结束后由市财政局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拨付其余40%的资金。

4.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补助经费,按照省卫生、财政部门规定拨付使用。

(三)市、区(县)两级财政安排资金,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基本医疗费用减免等。

六、工作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县区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市、区(县)财政部门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严格按照财政厅、卫生厅《**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669号)和省民生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审计监督的意见》规定,对建设资金进行管理、监督和审计。

(三)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加大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增加公办机构比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原则上应由政府举办或公立医院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原则上也由政府举办或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确实不能由上述单位举办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四)严格规范化建设的考核验收。按照省卫生厅、财政厅颁发的《**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六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制度规范、统一信息管理、统一基础设备、统一考核评估。

(五)强化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管理。实行合同制管理,年初预拨一定比例经费,年终考核结算。确定的补助单位和补助金额,应张榜公布,并报市卫生局、财政局。不具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或没有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予补助,服务不好的不能全额补助,服务好的予以奖励。

(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

第7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长期以来,高血压并不为人重视,其病程绵长,病痛亦不十分明显。但鲜为人知的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已占中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国卫生部关于疾病死因构成的调查中,癌症每每位居首位,相随其后的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因后二者病理相似,通常统称为心血管病,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种,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脑中风的学名——编者注)的主因。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2年4月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心血管病早就远超癌症,达到中国总死亡构成的41%,而癌症不过占据死因的四分之一左右。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陈伟伟介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

不受重视,发病率日益攀高,最终酿成大患——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正是中国当前慢性病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病而言的,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特点。2012年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委联合《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下称《规划》)称,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在长期关注慢性病防控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看来,无论是就对健康的杀伤力还是从疾病的社会负担而言,慢性病的危害都是最大的。

如控制得当,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小病”初期就进行干预,慢性病危害本不至此。首次由多个部委联合制定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显然有意扭转这一局面。《规划》指出,将致力于未来三至五年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愿景很美好,能否实现却还是未知数。“目前(中国)慢性病防治能力的提升还跟不上患病率增长的速度。”世界银行高级卫生专家王世勇说。

致命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主要危险诱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过量饮酒等;同时,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易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但仅就一般性症状而言,很多人血压升高后只是感到头晕、耳鸣,难以引起重视。

高血压可能导致的致命性恶果就此为人忽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随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也相应增加。50%至75%的脑卒中发生与血压升高相关;40%至50%的心肌梗死同样可归因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调查发现,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350万人,即平均每死亡五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迄今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为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之前1991年的调查,上升了31%。

财新记者获悉,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不少专家预计,此次计划覆盖50万人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得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在25%至30%之间,较2002年的18.8%涨幅更为强劲。

据陈伟伟介绍,此前在一些地区性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已有多地超过30%。2004年天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1.57%;2007年黑龙江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也达到30.48%。更让陈伟伟担忧的是高血压目前呈现的年轻化特点,在年轻人群中增速更为迅猛,以及贫困地区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在高血压(患病)方面,可以说已经完全取消了城乡差异,城乡接合部的患病率可能比城市更高。”

由此带来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攀升。在医学界人士看来,这本可避免。“高血压是花费很少就可防控的疾病”,陈伟伟说,控制高血压的药品价格低廉,治疗手段简单,只要坚持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并辅之以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迅速下降。

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实行。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血压知晓率仅有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6.1%。也就是说,大约七成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血压状况,遑论治疗与干预。

就此,高血压小病拖成大病成为常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对财新记者说,虽然高血压花费不高,但若出现心脏病、中风等高血压并发症,医疗费用则是一笔巨款。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农村慢性病患者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比例是城市患者的2倍多。“高血压造成的疾病负担排在第一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施小明说。

基层不设防

高血压并非中国独有,为何在中国如此失控?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披露,大约50%的美国高血压患者已经得到控制,健康状况呈明显改善,这远高于中国2002年调查显示的6.1%的控制率。

前述中国15部委联合的《规划》提出,至2015年,要求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问题是,这些指标目前的基数都非常低,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善医行”公益组织发起人刘凤梅今年5月在河北宁晋农村发现,村中已确诊高血压病人200人,潜在病人200人,已确诊患者甚至不懂按时服药,而村医只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没有小型心电检测仪器支持,高血压并发症多发。

这与现有公共卫生政策相悖。2009年7月,卫生部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病人指导,35岁以上患者要求首次门诊时测量血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这些服务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全民提供,是一种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药费方面,由新农合或医保统一报销,减轻病人用药负担。

但真正做到上述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十分有限。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55%以上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约15%的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不到45%的县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在调查前一年内,仅30%左右的疾控中心开展过慢病干预工作。

前述《规划》提出,要让慢病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和治疗。然而,财新记者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琐碎,几无回报,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毫无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迟迟不能到位,这被基层医务人员称为“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过去三年的公共卫生经费到现在都没有发给我们。” 陕西子长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

即便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避公共卫生服务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据王世勇介绍,世界银行5月在南方某省考察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档案中,每位患者的血压都完全相同,所有患者均无吸烟、饮酒习惯,明显造假。

“尽管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均等化,但全国范围肯定有前有后,须逐步推进。”陈伟伟说,高血压的特点是“一管就灵”,上海、嘉兴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高血压管控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可多数地区还无法达到这种管控水平,“有钱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很多基层医生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村医一级尤难落实上述公共卫生安排。刘凤梅告诉财新记者,一位湖北恩施村医随访高血压村民,动辄就要走几公里山路,而这位村医同时还负担着上千村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过于繁重。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研讨会”上,健康档案大量造假的情况即被曝出。来自安徽和山西的村医都反映,健康档案随访量大,统计慢性病人数时,往往依据上级提供的数据安排人数,许多村医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登记在册,应对检查。

财政投入两难

不乏学者认为,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止步不前,与财政投入不足息息相关。不过,借着新医改的东风,公共卫生的投入几年来已持续增加。2009年,公共卫生经费为人均15元,2012年已涨至人均25元,如人口以13亿计算,这意味着财政今年至少拿出300多亿元用于公共卫生。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亦有逾千亿元补贴。

不过,相对于各类慢性病均大幅上升的趋势,不少疾控专家仍认为投入远远不足。据世行报告预测,由于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2010年至2030年间,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倍甚至3倍,其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前十年。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病比重将超过50%,肺癌人数将增加5倍。

在专家看来,加大投入抑制慢性病十分必要。“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用8.59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王增武说。

以高血压防控为例,2010年,针对贫困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曾提请卫生部开展“全国贫困县高血压防控关爱行动”,对全国200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三种基本药物。当时测算的项目金额并不高。据王增武介绍,200个贫困县只需5.5亿元,涵盖了对高血压随访管理、健康教育及药费等各个环节。但这一项目最终未能立项。

“总体的经费肯定还是紧张的。”王增武说,此次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即将启动的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同样经历了经费的苦恼。该项目由科技部立项并提供资金,考虑到样本量大、需时长以及大量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预算为9000多万元,但实际批复的资金只有20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后期再想办法”。

不过,伴随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令专家们担忧。“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的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马吉祥坦言,“现在地方报上来的数据好多都是虚的,我现在要知道实实在在的数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差,才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也一直未能建立,激励缺失带来效率的低下。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慢病防控的主要主导方,而非中国通过行政力量干预。

尽管人社部已经提出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希望将患者的医疗费用变为医疗机构的成本,引导医疗机构为患者做好预防,但在全国还极少有地区真正施行。

在医疗机构仍然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易倾向于增加医疗费用,而非减少。北京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财新记者,医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随访,只想在社区中心看病、开药。

第8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分析法是企业竞争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目前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研究应用较少。运用SWOT法对南岸区公共卫生体系进行选择性分析,就是将与南岸区公共卫生发展密切相关的4个方面因素,即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影响南岸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为探讨发展对策,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南岸区公共卫生基本情况

南岸区是重庆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幅员面积260.76km2,常住人口69.15万。南岸区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46个,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有140个,其中包括南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岸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南岸区妇幼保健院3家公共卫生单位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乡镇卫生院、58个村卫生室以及18家其他类型医院。近年来,南岸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正日益突出:一些新型传染病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和流行,结核病的死灰复燃,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这些问题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害,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分析南岸区公共卫生发展现状,探讨下一步发展对策,对促进南岸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势分析

2.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多项好成绩近年来,南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努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了多起突发疫情,保证了无第2代病例发生。2004年起逐步启动并完善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乡镇级以上的33所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网络直报。2007年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全区26个预防接种门诊全部与中心联网。免疫规划的七大类疫苗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达到98%以上,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率达95%。结核病DOTS策略覆盖了全区所有乡镇。艾滋病实验室在重庆市2006年度质量考评中获得优秀,实验室获得2006年全国质控网络合格实验室称号,2007年获重庆市疾控系统卫生检验先进集体称号。

2.2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南岸区卫生监督所重点开展了餐饮消费安全、饮用水安全和打击非法行医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种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功处置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原因查明率达100%。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重点加强对会场餐饮提供单位的食品卫生全程监督和会场周边巡查力度,有力确保了亚太市长峰会、直辖十周年庆典等大型会议、活动的卫生安全。同时通过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强化内部制约机制,认真开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专项培训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2.3妇幼卫生工作得到有力推进近年来,南岸区妇幼保健院紧紧围绕一法两纲,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为核心,通过创建区级甲等妇幼保健所、加拿大永明爱幼中心、爱婴区以及开展母子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不断加强软硬件和内涵建设,使妇幼卫生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近10年南岸区孕产妇死亡率从1997年的10万降至2005年的1万以下,婴儿死亡率从1997年的11.79‰降至2008年的3.61‰。

2.4公共卫生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南岸区政府无偿提供土地5.56亩,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南岸区公共卫生中心大楼的建设(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公共卫生中心大楼内)。南岸区公共卫生中心大楼的建成,为公共卫生3家单位提供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平台,南岸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事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的应急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整合与增强。

2.5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方面:(1)作为重庆市的五个“试点区”之一,率先推行了新型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将医疗实惠带给了广大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2)作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区,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3)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投入资金1850万元,新建了卫生院业务用房6989m2,为12个村卫生室配置了新的设备,极大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硬件条件。社区卫生工作方面,南岸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从2004年起区财政连续3年每年对卫生增加1000万元的投入主要用于农村和社区卫生)、落实困难群体医疗救助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2005年,南岸区成功创建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到2007年建成了8个社区服务中心和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3劣势分析

3.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受到制约(1)在人才方面,存在缺乏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够高、现场处置能力不够强等问题。(2)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近几年虽然投入不断加大,但按照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中有关地级实验室装备标准要求,A、B、C三类仪器设备还差376套,很多必须的检验监测工作还不能完成。(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还没有做到与二者有机结合。

3.2卫生监督管理难度大(1)卫生监督具有对象多(南岸区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和公共场所单位2853户,各类学校及幼儿园232所)、面广、从业机构动态变化、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而南岸区卫生监督所仅有卫生监督员35人,因此监督力量严重不足。(2)开展卫生监督工作所必要的一些交通、取证工具和办公设备没有得到充实,导致执法手段较落后,影响了卫生执法的效率和水平。(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难度大,一方面企业职业卫生法制意识淡薄,也不愿花钱投入,另一方面工人害怕失去工作不敢对企业提出应有的劳动保护要求,使职业卫生安全存在很大漏洞。(4)对流动食品摊点难以管理,他们一般为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人员,其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相应技能,卫生意识较差,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p#分页标题#e#

3.3妇幼卫生工作发展缓慢人才严重缺乏是目前制约南岸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1)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及南岸区服务人口69万的现状,南岸区妇幼保健院应配备保健和临床人员100~110人,而现在仅有在职职工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26人,因此妇幼卫生工作即使满负荷运转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国家取消强制性婚检以来,妇幼保健院的收入急剧下滑,为努力创收维持正常运转,妇幼保健发展出现了“重临床、轻保健,重有偿、轻无偿”的现象。(3)在妇幼保健3级网络中,村级网底基本破裂,农村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使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亟待加强(1)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不充分,危机和忧患意识不强,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2)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部门间密切协调和联合执法力度还不够;(3)一部分预案没有经过多次演练实践,可行性和操作性不强;(4)疫情监测体系和评估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机会分析

(1)公共卫生正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SARS以后,社会各界进一步意识到公共卫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够使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以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2)良好的公共卫生政策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公共卫生倾斜,2002年以来,全国共投资105亿元用于各地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专项投资64亿元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最近5年南岸区财政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增加,2003~2007年增加了2.65倍,其中4200万元资金用于区公共卫生中心大楼的建设和仪器配备。(2)重庆直辖和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给社会事业包括公共卫生带来全面快速发展的好机遇。(3)公共卫生正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SARS以后,社会各界进一步意识到公共卫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够使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以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4)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逐步提高。通过SARS以及近年来发生的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大家认识到公共卫生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5威胁分析

5.1疾病控制工作形势严峻(1)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全球化,在交通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可能只需几小时时间;(2)一些新型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猪链球菌病和不明原因肺炎等;(3)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结核病死灰复燃(近年来南岸区法定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率一直处于首位)、性病发患者数不断上升,狂犬病疫情处于近年来的发病高峰;(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据社区卫生基线调查统计资料,南岸区2004~2008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前3位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肿瘤。

5.2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不同食品的需求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食品不安全问题却日趋严重,如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陈化粮等事件,南岸区卫生监督部门近年来查处过的有潲水油、“苏丹红”辣椒粉、药物残留多宝鱼、臭猪肉加工腊肉、香肠等事件,以及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这都给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带来了新课题。

5.3职业卫生工作任务艰巨南岸区是重庆市老工业基地之一,皮革、汽车、摩托车配件、医药、纺织业较为发达。工业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生产过程中的新工艺、新设备、新原料不断开发利用,使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粉尘、噪声、重金属,还有如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导致的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及微波、高频、电磁辐射、激光、新型农药带来的新的职业危害。

5.4进城务工农民工增多给公共卫生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生,仅南岸区中心地区南坪就有农民工约30万。由于大多数农民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其生活环境、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都相对较差,如对常住人口的儿童计划免疫、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等工作都无法实施,因此,农民工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农民工的健康,也将影响到常住居民的健康。

第9篇:公共卫生服务规划范文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 和谐社会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equality of basic public health in Songzi,the contents of service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The service group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quality is improved.but recently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The pubic funds can‘ t satisfy the need of work.The quality of service group can′t catch up the upgrade of work contents.The arrangement of slow disease is below.How to make it develop.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ing in our city.I think it‘ s social united action that can realize it.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等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市作为湖北省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市,近几年来,医疗卫生服务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筹资补偿等方面均进行了开拓性的实践和探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面对这样的新形式如何结合医改方案,促进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得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的城乡差别,城乡居民在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促进城乡居民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表明了政府对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关切,也彰显了政府维护健康公平的责任意识。所以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政府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公共卫生工作主要是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以达到减少疾病发生,延长寿命的目的,是一种投入低、见效高的健康投资。目前我市流动人口多,卫生资源相对贫乏,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预防为主,体现了卫生工作的内在规律,是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重大举措。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第53届卫生大会上《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报告显示,中国被列为卫生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所以在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国家提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其目的就是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城乡居民的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 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2235平方公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曾经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全市大量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肺结核、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步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对甲肝、乙肝、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卡介苗、脊髓灰质炎、麻疹、A群流脑、乙脑等九种疫苗实施免费接种;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势头,结核病实行免费服药,控制策略覆盖达到10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列入社区重点管理。现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并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控烟履约工作扎实推进,全市22家医疗机构和56所中小学被评为无烟单位。本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前的8.2/10万降低到目前的1.5/10万,婴儿死亡率降为零,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也落实到位。卫生监督体系向基层延伸,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病、放射、学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以及血液安全等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但是,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尚有差距。由于外来人口自身流动性等客观原因,目前他们除享有计划免疫接种,结核病管理和其他传染病的管理外,而在慢性病、精神卫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规范管理方面尚未开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外来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享有的权利和相应的管理模式。二是不同区域人群公共卫生享有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别。总的来说城镇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多与农村,由此造成城镇和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资源有一定差距。三是三级卫生服务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百姓的健康需求。医学行业是特殊行业,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是疾病诊治的第一要素,由于历史等原因,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卫生服务继续发展的瓶颈,从医务人员的数量来看,以往的医务人员数量的配置是按照户籍人口制定的,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人员质量来看,我市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能力水平显得相对不足。

    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需要系列的措施来保证,我市刚开始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切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此,就如何保证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顺利开展,本人借鉴国内外和其他县市的经验,并结合自己在基层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的经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探讨实际可操作方法。

    3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探讨

    3.1 加强财政投入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否得以顺利推进,财政投入是关键。根据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03—2009年,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投入从831亿元增长到1277亿元,即人均年1213元的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中,仅98元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应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减少居民个人的卫生费用支出水平。2010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对我市卫生支出的总费用为16539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国家规定的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方’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成本保障等的投入。

    3.2 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顺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的调查,目前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化不够,其中3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39.4%,远低于临床技术人员的53.1%,并且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50%以上。我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尤甚,市疾病预防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机构人员总数的45.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专业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7%,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面临断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于一身,目前由于待遇偏低,无法吸引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加入,一些新进的技术人员仅仅将目前岗位作为过渡,一旦取得相应资格后也纷纷离开基层岗位,所以我市目前急需公共卫生和预防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为解决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在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的前提下,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为他们营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可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送上级培训等手段,加强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要让他们体会到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自身价值在本职岗位上能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