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学校师德教育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师德教育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师德教育制度

第1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我校通过学习、研讨以及借鉴,确立多元、主动、开放性的评价发展方向,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增删、修改。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两个基本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制定了《华县铁小课程评价制度》、《华县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华县铁小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办法》等评价制度,使学校教育教学更加适应新课程评价的要求,切实增强新课程实施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1.建立以学习能力与运用、交流与合作为重点的“双基”评价制度

新课改后“双基”不仅仅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以及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时期为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基本内涵。“双基”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待学习知识技能的正确价值观。学校以基础为评价起点,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在《华县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不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重视收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定性资料,如情景测验、课堂实验、学习日记、阳光少年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采用量化打分、定性叙述、等级制和鼓励性的评价措施,从不同方面和角度给学生以肯定。

2.建立以活动为载体,完善学生人格的思想品德评价制度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主要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构建评价内容和模式,评价操作者是班主任。

现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知识,优化学生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传统节日教育、假日实践活动、阳光体育运动、法制教育报告会、心理健康讲座、防震防火演练、防疫教育、社区服务活动等,学校把每项活动都看成是一个良好的德育平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有“活动表现”一栏,学校以活动记录,活动汇报,表演、作品展示,活动效果等为评价依据,班主任、少先队、家长、社会参与评价,以星级制展现学生的活动态度及表现、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

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素质和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是为了检查教师的工作表现,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这是新课程中教师评价的关键所在。 1.多维评教,形成发展性教育合作共同体

对教师的评价,重在促进教师的发展,不仅仅关注职业道德,而且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方法上表现为教师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学校利用华县教育网,要求每位老师建立个人博客,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运用网络平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制定的《华县铁小课程评价制度》中体现出多维评教方式。学生评教、家长评教、专家评教、教师自评,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评教形式,从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批改辅导、总体印象等多方面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破除了量化考核的弊端,让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收获与失落,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行动计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2.学生参与,促进教风优化,提升教师品德

第2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职高 英语教学 有效性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职业高中也迎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借助教育改革,在新时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当前职业高中教育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也相对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职高英语教学方式加以探索,借助更为科学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当前职高英语教学现状

(一)职高学生英语基础差、兴趣低

职高生源复杂,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整体较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得到尊重,导致教学针对性不足,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相对较差,长时间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对职高英语教学活动的优化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二)职高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职高英语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且进行了适当的尝试和探索,但是由于职高教师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课改培训,所以教学理念仍然相对陈旧,教学改革不彻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教学模式,无法针对职高学生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教学效果偏低。

(三)教材适用性偏低

纵观我国各地区职高教材,除了部分国际贸易专业具有专门的英语教材外,其他专业都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专业对学生实施专业英Z教学,教学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严重不足,不仅教学效果相对较差,也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

二、开展职高英语有效教学的措施

针对上述职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职高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提升职高英语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职高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的情况,对职高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引导职高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积极转变职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其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在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全面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如教师在对“family”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作为中心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使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无法找准切入点,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作为指导,如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How about their character? Who do you like best? why?……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有效调动,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对自己家庭的介绍,学习效果会得到显著地提升。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强教学趣味性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教学改革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应该注意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积极借助多媒体设备设置趣味性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加以培养。

如教师在对部分短语的使用进行讲解时,学生往往无法对短语的应用形成深刻的记忆,学习效果相对较差。此时教师就可以以展示图片和播放动画等形式,对短语的具体应用加以讲解,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形成深入的理解。具体来说,针对apologize to sb这个短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个争吵和道歉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动画语言明确这一短语的使用,并根据动画的主题,对短语的意义形成深刻记忆,完成对知识点的内化,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趣味动画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教学趣味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

(三)借助赏识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职高学生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用赏识性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并给予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学生一定的表扬,逐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职高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职高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职高教育中英语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造成职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够理想。因此新时期还应该加强对职高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视,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为职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以及职高教育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齐香.对有效提高职高英语学习效果的几点看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9).

[2]陆卫.诵读教学法――职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J].成功(教育版),2013,(23).

[3]汪红岩.浅谈职高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中旬),2016,(04).

第3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一、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在对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乐意接受新事物,并进行思考和吸收。所以在阅读能力方面,只有转变学生的机械阅读,就要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才能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实际教学中由于中职学生存在种种原因,他们的阅读兴趣普遍存在不专一,不专注,不广泛等特性。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传播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就要设计各具风格、各种阅读素材来吸引他们注意力,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状况下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形成对德育课堂教学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将他们的认知、想象和情感全部调动起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接受并提升德育课堂教学效率和德育教育效果。如在教学中我常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先讲一个相关的故事,并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回答和思考,使他们自然地进入新课传授的环境。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带着兴趣进行课堂阅读,为顺利的德育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提升德育课堂教学实效。

二、进行科学引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中职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去加以引导,并不断强化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技能,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鉴于中职学生的实际阅读素质,老师要着力于培训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设法克服他们的不良阅读习惯,要求他们进行强化联系阅读,整体把握。指导学生学会在课本阅读中结合意境进行阅读,努力提升他们把握整体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正确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阅读学习效果。

三、改善师生关系,正确进行阅读反馈

在中职德育教育教学中,德育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要做到课堂教学调节的控制者,教学气氛的调节者,教学效果的评审者的多重角色。所以,中职德育老师在支配教学活动过程的同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要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对德育课堂增加兴趣,对德育任课教师在思想上认知,成为学生的心理老师和生活朋友,学生就能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去无限扩大德育课的阅读学习兴趣。而德育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对课后的阅读情况和效果进行反馈。德育课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及交流,询问他们在阅读方面的看法和意见,解决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使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动变为常态,及时反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状态,通过深入得到反馈,从而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内容阅读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德育阅读交流,通过一些职场实际案例或名人故事作为阅读文本,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其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反馈,可以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增强中职学生的阅读效果,切实提高学生德育水准。

四、多渠道引导,拓展学生阅读内容

随着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课本上的阅读素材已远远地不够,这时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传授者,老师要设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素材和平台,提高学生不断增加的阅读需求,拓展他们的阅读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时间外,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职场案例、名人成长故事、企业创业经典、个人创业困惑等实例阅读文本。德育课教师要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鼓励他们对阅读内容进行思索和感悟,定期地进行学生阅读思想交流,适时地进行德育阅读故事大赛。通过阅读进行提升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和岗位价值观。老师要在设计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上下工夫,可以到学校图书室了解库存书本,推荐阅读;通过主题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主题选择。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不断需求不断提高。这样培养思想健康,技术过硬的中职技术人才是每个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总体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扩充他们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主流价值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思想健康,技术过硬,心理承受力强的职业学校合格毕业生是每个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努力方向,从而使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发挥其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背景

所谓小组合作,具体指的就是在相应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和主体,将班级学生以一定的人数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对同一研究文章进行交流和探讨的教学及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职高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已有将近四十年时间。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教育部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政策,并明确提出有关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马娴青,2016)但是,由于职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掌握水平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英语科目相关知识内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较为低下、英语成绩提升速度较慢以及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的消极现象。授课教师在小组合作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以及实践应用方面积累的工作经验较少,导致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的具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弊端。

2小组合作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规划教师要以班级为单位,在充分掌握授课班级学生在性别上的分配比例、学生个人性格、学习习惯以及成长特征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内容的基础之上,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人数的设定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方面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情况下,授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前后两桌当中的四名学生作为一个学习合作小组,也可以改变班级内桌椅的摆放方式,采用六到八人围圈而坐的方式进行学习合作小组的划分。在此基础之上,授课教师还可以根据合作小组内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以及理解能力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职高英语阅读的合作学习小组当中,授课教师可以让善于记录的学生作为记录员记录小组主题讨论的整个研究过程,让综合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作为主持人掌握整个小组自主探究式学习各个环节占用的时间以及学习进度。在必要时,小组内的各个成员之间还可以通过互换角色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2)阅读合作的教育学习方式在职高英语阅读部分相关知识内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授课教师一般采用的合作教学模式主要有角色表演式、小组讨论式、小组辩论式、复述式、竞赛式以及读写并进式六种。比如,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基础模块3》第一单元HedecidedtohaveabigChristmasparty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习小组内各个成员探讨研究“如果自己要参加西方国家的一个主题聚会,是否要带着小礼物前去参加才更加符合当地的民族风情。”授课教师可以安排阅读课堂上适当的教学时间交由学生自行掌握,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及互相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等礼仪知识内容。(梁丽,2014)与小组讨论式相比,角色表演式在职高英语阅读小组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得更为普遍。所谓角色扮演指的就是小组内的学习成员根据相应的阅读内容进行语言、动作以及面目表情方面的表演。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高英语基础模块3》中Unit2中Reading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当中英语学习知识功底较为深厚的学生负责旁白部分的阅读任务,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较低的小组成员则完成主要人物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达。角色表演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同时,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英语课堂当中,有效提升其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3)小组合作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职高英语相关授课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及效率,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采取更加新型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与我国英语科目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相比在学生英语专业知识掌握水平方面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英语阅读教育教学中时要及时转变自身教育主导者的身份,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对英语阅读知识的学习的不同要求积极扮演知识教学的引导者。在此基础之上,授课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一定成效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赞赏。比如,在职高英语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授课教师要经常用Trustyourself或者Nevergiveup等富有鼓励和激励作用的词汇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在英语阅读方面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但需要授课教师尤为注意的是,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鼓励的教学语言要应用适度。对班级内英语阅读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水平以及掌握能力较高的学生,授课教师应对其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并适当对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指导。

3小组合作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科目的应试教学模式相比更能适应职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较低等学习现状。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到职高英语阅读教育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职高英语阅读课堂上的教学互动频率,为最终实现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提供强有力的前提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新型教学模式在职高英语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是在当今我国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必然趋势。只有相关在职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小组合作应用到职高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树立更加正确的教学认知观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最终实现我国职高英语科目阅读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梁丽.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4(24):201,203.

第5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 考试管理系统 考试日程安排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不同班级、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起考试的新要求,设计开发了一个具有模块化、开发性、其动态网页技术(Asp.net)基于现代Web技术、系统整体架构建立在Web Browser/Web Server/Database server三层结构上的考试管理系统,显著减少教务管理人员输入、核对数据及日程安排上的工作量,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为不同需求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持。

我们研制了一种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下高等院校考试管理系统 TrMS,该系统按照实行选课后的教务管理模式安排考试日程,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不仅能较全面地规范考试管理,体现教学计划实施的权威性,使教务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保证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顺利进行,还为课表编排、教学评价、成绩管理等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接口,便于以后建立一个集成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TrMS的设计思想是从排课系统数据中提取考试的课程,按专业、年级、上课班级分解考试课程信息,由院系在网上核对,确定作为考试日程的数据;根据模糊数学的求解法则,拟用模糊组合规划的分析方法对考试日程评出优度顺序,以便由计算机择决排考试方案。该系统在设计时还突出了实用性、灵活性和方便性。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一切从学校教务管理的实际出发,始终围绕 “以人为本”的核心,集数据生成、日程编排和网上核对于一体;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开发中采用面向数据与面向过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与其他软件实现集成,便于功能的扩充;方便性主要体现在系统良好的智能化人工界面和网络化操作,管理人员可在不同的地方登录(给定权限)、输入、修改、查询考试数据并打印日程安排表,教师或学生都可方便查询到自己监考或考试课程的日程表。

一、 系统简介

高等院校考试管理系统 TYMS是以东南大学多校区管理以及管理模式相近的其他高校考试管理方式为模型,总体结构按照软件工程结构化、模块化的原理来设计 (如图 l所示)。 整个系统由考试信息预处理及考试安排两个子系统6大模块组成。其中考试信息预处理子系

统含有生成考试课程、班级信息修改、课程信息修改 3个子模块;考试安排含有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地点安排、考试日程输出3个子模块。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以便系统的扩充和维护。

二、系统设计

本系统的设计,实质上考虑是如何将从排课系统数据库中提取考试数据,经院系在网上核对后,采用数学中模糊数学的求解法则评出优度顺序,利用计算机模拟大脑编排考试日程,同时加入人工调整的界面,对自动生成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进行适当调整,并检查其冲突,得到课程一时问一地点一教师 (监考人员)一学生 (学生班级)为元素的考试 日程安排表以及对教学管理有指导意义的依据。设计阶段的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它们密切相关、相互参照。

(一)数据设计

数据是一个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设计应从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充性、系统整体效益、与其它系统接口及局部运行效率等原则出发。我们对本系统的设计考虑了以下几点:(1)判断处理速度快,将系统主要实体转化为相应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编制严密的数据字典,各校区各有一套数据表;(2)查询统计信息方便、全面;(3)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4)数据代码的易用性及系统易扩充性;(5)对课表编排、教学评价、成绩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与兼容。

(二)关键问题设计

在本系统中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自动建立考试课程数据库;第二,设计在选课模式下按课程编排考试日程 (包括时间和地点)的算法及管理方式;第三,优化考试班级,合理安排监考人员。就第一个问题而言,以往的考试数据均由院系教务管理人员手工填表上报教务处,再由教务处汇总,形成总表,安排考试日程,数据审核耗时费力,设计的新系统可直接从排课数据库 (即教师授课表库)中按设定条件提取要考试的数据,从网上下发给院系核对,经院系和教务处确定,生成安排考试日程的数据,保证了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的一致性。对第二个问题,由于实行选课制后,不同班级和年级可在一起上课,我们按照课程——班级的优先级别,即课程的性质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上课的学生层次 (是否不同年级或专业)、上课的班级数 (非自然班级数),考虑各年级考试时间间隔及时间安排的优先次序 (尽量先安排上午),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编排考试时间;再从存储数据库中按 “专业”、“人数”和“所在校区”提取数据,搜寻其可用的最合适的教室,分配该教室给该上课班级,并把相邻教室给同--fq课程的相邻上课班级;同时加入人工调整界面,自动检查时间、地点、课程、上课班级等冲突,对生成的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第三个问题,我们考虑监考人员由排课数据库及班主任数据库生成,主、副监考人员分别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老师担任,院系教务老师只需在网上核对考试日程的同时核对或修改监考人员信息,即可完成监考人员的确定。

(三)功能设计

本系统主要分两个子系统来设计:一是考试信息预处理,此子系统主要是生成考试的课程和“班级”(可为非自然班),并对所生成的课程和 “班级”信息进行核对和修改,以确保在考试日程安排中数据的准确性。二是考试日程安排,此子系统主要是对考试情况的有关方面进行处理,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考试时间安排,本模块是输入的考试起止时间后生成若干个考试时间场次,由管理员根据当学期的具体要求调整确定考试时间场次,按课程优先级别,给从“班级”—课程数组中读取的课程分配时间场次;(2)考试地点 (教室)安排,本模块主要是对确定考试时间的课程分配考试教室,首先对教室进行增、删、改等操作,确定可用教室;再从“班级”一课程一时间数组中读取数组的每条记录,根据 “班级”人数的大小给其分配最合适的教室;(3)考试 Et程输出,本模块主要是由计算机根据学校的要求安排监考人员和校、院系级领导巡视考场;按班级、教师、课程、时间、教室进行查询统计;能够按照用户的各种要求(分为21项)打印考试情况及有关数据统计表。

三、系统特点

本系统的需求是教务处考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模块。早在 1997年就曾由教务处开发过 “考场分配管理系统”,并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设计的题 目来研究,它一直受到教务处很大的关注。本系统继承了 “考场分配管理系统”的优点,又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考试信息系统的控制能力,增添了原系统首次研制中未能扩充的功能。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实用性

一切从学校教务管理的实际出发,集数据生成、日程编排、网上输人与核对、自动效验于一体,并与已有教务管理系统联合运行,实现数据共享。

(二)先进性 (网络化)

由于局域网或 Internet无时空限制,网络化系统会提供更多的便利,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点登录,生成、修改或打印出各种考试安排表,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可方便地查询到自己考试课程的安排表。

(三)智能性 (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对于一些操作较复杂的考试日程安排需求,本系统提供了智能化的算法和人工界面,如:考试数据是由课表数据库动态生成;监考人员由任课教师库和班主任库点击生成;自动效验考试时间、地点、课程、班级等冲突问题,对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四)快捷性

系统运行于 Intemet上,采用 B/S结构的体系结构满足了考试管理用户集中大量处理数据的要求,在安排考试日程过程中,涉及课程 333 f-j,班级 1300个,监考人员 1589人,课班教组(课程一班级一教室)1000个,只需两个工作日时间及地点的安排 (人工操作需三周左右),运行过程中有较好的透明度和较强的易操作性。

(五)安全性、可靠性

系统采用 B/S结构,数据集中在 SQL Server2000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里管理,安全可靠;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经过加密处理,不用担心数据的盗用和篡改;同时由于数据是从已有相关的数据库中提取的,技术上采取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双重效验保护措施。

第6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1932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 Barlette在其著作《记忆》中提出了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图式理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存在于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单位,语言文字仅仅是一些物理符号,某一字和词的含义不在于这些符号本身,而在于使用这些文字符号的人在一定环境中对这些符号的理解。

按照F.C Barlette提出的理论,Cook把图式分为三种类型:(1)语言图式,即读者对构成文章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2)内容图式,即读者对语言的意义、文化背景知识、常识、世界知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行为的认知情况。(3)结构图式,也称形式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了解程度。在这三种图式中,语言图式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形式图式则是调用内容的能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时,首先是通过文字给头脑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与输入信息相关的图式,当这些图式被找到并得到激活时,读者就对文章产生了理解。因此,阅读是读者自己头脑中的图式即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篇章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利用已有的图式对阅读材料的一个不断地选择、检验、整理与加工并根据其图式对阅读策略进行选择和调整的过程。由此可见,读者获得的已有图式越丰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就越迅速和准确,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越强。

二、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图式理论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读者没有存储与材料主题有关的图式;(2)读者存储了与材料主题有关的图式,但读者的图式不能得到激活;(3)读者存储的图式与材料提供的关于同一事物的图式存在差异,导致对材料的意图做出了误解。根据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三个原因,本文提出了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图式理论,采用激活已有图式、扩大原图式并建立新图式、合理利用形式图式等渐进反馈式的阅读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图式理论的渐进反馈式阅读

(一)激活已有图式。

读者在阅读英语材料时,除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外,读者阅读材料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还受所掌握材料背景知识多少的影响,材料的内容会激活读者存储在头脑中的已有图式,建立起与材料有关的宗教观念、价值体系、风俗习惯和科技知识等方面的背景图式,所以读者的背景图式越丰富,就能利用已有图式快速有效同化材料中的信息,实现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因此,在面对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热情相对较差的中职生时,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应先把与阅读材料主题有关的图片、视频影像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然后逐步引入阅读话题,使学生初步了解话题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话题有关的背景图式,激发学生想要通过阅读以了解更多相关话题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铺平道路。

(二)扩大原图式,建立新图式。

Cook的研究表明,读者掌握的语言图式越多、内容图式越丰富、形式图式运用得越熟练,对材料理解的帮助就越大,阅读的速度就越快,阅读的准确性也高。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合理利用图式理论,不断丰富扩充各种图式,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 重视语言能力,扩充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关于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的知识,是读者进行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掌握的语言图式很少,所以很难根据经验来推测新的语言知识,因此,当面对生词连篇的阅读材料时,中职生的语言图式无法激活,从而导致相应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也无法激活,最终不能正确理解材料。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识别英语词汇、英语习惯用法及语法结构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为进行快速有效阅读奠定坚实基础。

2. 扩大阅读量,丰富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已经具有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有助于理解主题的各种知识,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常识、世界知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行为的认知知识,是读者理解材料的基础。图式理论认为,读者通过阅读材料首先建立语言图式,为了理解语言图式中所隐藏的含义,产生对语篇的理解知识,语言图式需要与内容图式互相作用,所以丰富的内容图式将有助于读者理解阅读材料。考虑到中职生知识的局限性,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只有充分激发中职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才能建立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实现“要我读”向“我要读”,即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2)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据了解,有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语言词汇知识,但也不能真正理解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因此,许多阅读理解障碍的根源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所以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鼓励他们更加广泛地接触英语。(3)加强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东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区别在语言文化上尤为突出,如字词句的构造、文章的布局、惯用表达等,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自发探索异国文化,从而激发起学习热情,使其内容图式变得越发丰富。

(三)区别文章体裁,合理利用形式图式。

第7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物权法 归属性正义 效率 财产规则 责任规则

“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和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1]然而,虽然自数年前物权法的立法工程启动以来,有关物权立法的探索与争鸣便一直层出不穷,真可谓风雷激荡、精彩纷呈,但略为遗憾的是,这些研讨大多集中在物权法的体系设计、规则构建等相对具体的面向,较少有从抽象的层面关注物权法的价值定位与精神追求的。法的价值是立法的思想先导,不对法的价值作出一番深刻的梳理与厘清,难以保证穷无数人心智而被殚精竭虑创制出来的具体的物权规则系统不偏离预期的航线。职是之故,本文拟从伦与学的视角对物权法旨在实践的法律价值进行检视,以期为我国物权法的制定贡献绵薄之力。

一、物权制度的正义之维

(一)物权法的基本任务——界定物权并规定使各人获得物权的规则

“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2]物权制度亦以伦理上的正义性为生命,坊间关于物权法是否违宪的争论其实也涉及到物权制度的正义性。自亚里士多德以降的伦理学或者法学传统往往将正义区分为分配正义、交换正义与矫正正义,因此,当人们在探讨某一(些)制度或者行为是否具有伦理上的妥当性时,往往是将前述具体的正义类型作为标准并视它或者它们实现这些具体的正义类型的程度来加以判断的。

物权制度究竟旨在实现何种类型的正义呢?我认为,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解决物权制度最基础性的问题——何为物权,以及如何使各人获得物权——着手。因为,从上来说,要建立物权制度,首先必须解决什么是物权,然后必须解决如何使各个主体获得物权。亦即界定物权并规定如何使各人获得物权的规则,这是物权法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在物权产生以前,世界上的一切物资财富,处于一种为人们所“共有”的状态,用洛克的话来说,就是“当上帝把世界赐给人们时,他并不是把世界分别地将它的每一部分赐给某人,而是把整个世界赐给所有人。”[3]质言之,人人都可主张享有资源但同时又不能排斥他人享有资源。而物权则一反于此,它允许各个主体独占对某些资源的享有,亦即各个主体不仅可对一定资源享有利益而且可以排斥他人对其利益享有的干涉与侵犯。由此看来,物权最核心的与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支配与排他。[4]世界各国或者各地区物权法关于物权定义、物权客体特定主义或者物权排他效力等的规定,无不都是在法律上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宣示何为“物权”。

物权法界定了物权——“确定财产的归属”之后,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各人初始地获得物权——“如何确定财产的归属”。那么,究竟根据什么标准或方式使各人获得物权,亦即根据何种理据把本属于大家所“共有”的东西中的某些部分划归私人所有呢?“权利不能通过不公正的方式获得;换言之,权利不能通过任何对人类有害的行为获得。”[5]也就是说,各人获得物权必须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物权)才是具有道德正当性的理据呢?对此,不同的家们作出了略有差异的解答。[6]

格老秀斯(1583——1645)将先占作为取得物权的重要。他认为,在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面,法允许对某物的先占即取得对该物的权利,在国家产生以后,先占原则就由国家的法律予以认可。[7]近代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将劳动作为人们获得物权的惟一的正当性依据,他认为一个人通过把自己的劳动加在一个对象(无主物)上,就能够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我的劳动使它们(自然物——引者注)脱离了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他们的财产权。”[8]这被称为“劳动的获取理论”。[9]后世的美国道德哲学家诺齐克也采纳了这一观点,只是略有修正而已。[10]苏格兰哲学家Hutcheson(哈奇森)(1694-1746)将个人的基本权利区分为“获得财产的权利”和“参加交易的权利”,并认为前者,即私人所有权的获得方法,包括五种,即先占、劳动、时效、添附和让渡(含继承、交易、馈赠、抵押等)。其中,先占和劳动是所有权的本源,而时效、添附、让渡则为派生性的。近代经济学的鼻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23-1790)基本上因袭了哈奇森的思想,他在格拉斯哥大学的讲义中将所有权的起源划分为占有(occupation)、添附(accession)、时效(prescription)、继承(succession)以及根据自我意志的让渡(voluntarily transferred)。其中,先占和添附是本源,而时效、继承、自愿让与则是派生性的。如斯密提出,时效是“由于长时间不断的占有而对一件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享有权利”。而18世纪英国著名学家、哲学家、英国社会学的先驱弗格森(1723-1816)则提出,任何权利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别:占有、劳动、协约及没收。[11]

休谟(1711――1776)在继承格老秀斯和普芬道夫等人的自然法学的基础上,构筑了完善的财产权理论,这些理论成为古典法哲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对财产应归何人所有的依据问题,休谟提出了五项基本判定标准:现实占有、先占、时效、添附和继承。现实占有(present possession)是指在社会形成之初,自然应该“让各人继续享有他现时所占有的东西”。[12]若某人现在保有某物并已有一定的期间,那么承认其今后依然为此物的主人,则纠纷必少。其余四项原则则是决定已形成的社会所发生的新的财产归属问题的规则。先占(occupation)是指对于尚未有归属的无主物,则承认最先发现并占有者的所有权。时效(prescription)是关于最初的所有者不明、但迄今为止长期占有者的所有权问题。添附(accession)是指所有物的自然演生或添增物的所有权。继承(succession)则是指当所有者逝世时,遵遗嘱或自然由其亲人等继承财产。明确这些获取财产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在规定这些稳定财产占有的规则后,物权立法基本上也就大功告成了。因此,休谟指出,“没有人能够怀疑,划定财产、稳定财物占有的协议,是确立人类社会的一切条件中最必要的条件,而且在确定和遵守这些规则的合同成立之后,对于建立一种完善的和谐与协作来说,便没有多少事情要做的了。”[13]

在休谟看来,包括上述五条规则在内的“稳定财物占有的法则”与“根据同意移转所有物的法则”以及“履行许诺的法则”构成了根本的三项自然法则。[14]在十九世纪,深受休谟等人的,诸发达国家形成了所有权法和契约法法理,它们的法律秩序都可以说不过是对这些法则所做的详尽阐释。哈耶克遂指出,正是依靠休谟的三项基本自然法则所规定的正义行为的规则,才使伟大社会得以诞生。[15]

第8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英语泛读教学 实效性

英语专业通常设置听力、口语、精读、泛读等等专业课程,然而师生普遍都比较重视精读,认为把精读做好就等于把英语学好了,泛读课的开设似乎成了无奈的选择。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似乎不方便应用于泛读课。

一、目前泛读教学的困境

1.教材难选的尴尬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岗位、跨职业能力的、适合岗位职业能力客观要求的、新型的复合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课程应该以能力教学为核心、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发展为主体。以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Active积极英语阅读教程》(一、二、三、四级)为例。大部分泛读材料与目前的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选材新颖、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于五年一贯制初中毕业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兴趣不大。我们试用过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效果仍旧不明显。

2.学生厌学的原因。第一是学习的功利性。学生学习习惯为考试。而高职院校一学期一般只考一次,而且泛读课学习的内容或材料不会直接用于考试中,这让中学来的学生无所适从。第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惯性太强。中学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学习词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学习英语。而高职英语专业老师一般不会继续以此方法为主来授课,而且多半没有整黑板的笔记可抄,没有每天的作业可做。教师不再三遍式的讲授所谓的重难点,学生课上也不知学到了什么,搞不清重难点,自习课和课外不知道该干什么。第三是老师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太多,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是那么的差,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不好,没有什么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多半学生破罐子破摔,混日子过,泛读教学最终只为极少数学生服务。

3.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结合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无非是把黑板粉笔变成了PPT多媒体投影屏幕。而PPT每页的版面有限,英语泛读文章又是那么的长。光打几个关键词在PPT页面上,似乎还不如写黑板来得快,所以很多泛读课老师不愿意用PPT来授课。

另外,制作PPT耗时太多,英语老师计算机水平有限,网上可直接拿来用的课件成品又少,泛读教材多半没有附带光盘;加上很多学校仍然只承认纸质的教案,导致老师不愿意采用多媒体授课。

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摆脱困境的尝试

由此可见,如果高职英语专业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现代教育方法用的太肤浅,都是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广泛阅读和终生阅读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传统方法, 达到真正提高英语泛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经过多年尝试,逐渐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泛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主要做法有:

1.课前。通过网络或下课前当堂布置课外任务,鼓励学生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搜集所需资料。刚开始的任务建议限定主题和按照学号次序让学生参与,否则新生会无所适从。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不再限定主题,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2.课中。上课后让部分学生登台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共同学习进步。让上台的同学锻炼了教师职业能力,这也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

进入课文正文讲授时,笔者也曾尝试只是把课文重难点打在PPT屏幕上,结果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授课,很容易把泛读课上成了精读课。经过多年尝试,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泛读课上活。

鼓励学生随时把学习所得与师生分享,可充分利用实物展台、弹幕软件、手机互动等软件、设备进行展示分享互动。这种新型的课堂互动方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表现全程录像,课后交给学生反复观看,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学生往往对此乐此不疲。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各类英语考试,泛读课应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阅读量和题目量的能力。在讲解题目时,可采用屏幕展示多种解题思路,供学生参考,特别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路。

对于很多师生一味的将泛读速度快慢归咎于词汇量的大小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我国教学大纲泛读目标以及美国全国统一的泛读速度标准, 鼓励学生在泛读能力方面向英语国家对学生的泛读标准靠近。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根据这两种标准, 参与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个人泛读目标, 使其明确近期和远期的泛读目标。单词的学习可以用游戏软件或手机软件进行,比如安卓手机的解锁记单词。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而泛读教学能极大的提高阅读能力。上述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教学的融合,能提高英语泛读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第9篇:学校师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阅读;理解;速度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是为了获取信息,学习英语也不例外,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阅读。

1 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关于语言知识,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进入职高阶段仍应加强。第一,要扩大词汇量,词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词汇面、增加词汇量是提高语言知识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教词汇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一个词,而是采取一些方法,通过一个词记住更多的词。如讲构词法,让学生掌握前缀、后缀的意思,通过前后缀联想词义,并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行近音异、形异音同的词汇记忆单词,通过短语、句子掌握词汇搭配,增加词汇量。第二、加强语法知识学习,要提高阅读水平,离不开较扎实的语法知识,初中学生的语法知识要集中讲授复习、适当训练,职校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现象,结合课文,精讲多练,对阅读理解影响较大的,如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等更应多练,定期集中复习,结合课文,经常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特别是长句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运用。第三、积累英语习惯用语,职校教材中科技体裁文章多,以书面语为主,惯用法也多,要让学生养成积累学习的习惯,记下并记忆阅读过的惯用法,并定期归类复习巩固。

2 必须加强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是阅读的精髓,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阅读理解要经过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大量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

具体做法是:学课文时教师范读或领读,然后学生默读,默读开始速度不要太快,因为要求速度只会使学生注意机械的读,而忽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完后,复述文章大意,然后精讲课文,教会学生如何从词、句子、段落、全篇文章,以及作者的观点理解文意,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展开形成,如何提取关键词和主题句,如何找出具体信息和文章中心思想,注意结合文章介绍阅读方法,讲一种方法,就用相应的材料进行训练,如讲主题句的找法,就提供给学生段落,让学生在实际中理解段落主题,找出主题句,还要了解作者的意图和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阐述的具体信息。精讲几篇课文或段落,就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一片文章,然后让学生当一次老师,讲解课文,这样提高了学生兴趣,进一步巩固了阅读的方法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