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质量教育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试点工作旨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专业办学实际,反映行业需求,促进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实施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计算机专业认证的试点单位之一,于2007年11月进行了专业认证。经过认证,我们深刻体会到它对提高教育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们想谈谈一些体会。
1基本概念
认证(Accreditation),是一种起始于20 世纪初的公社性质的、自愿性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的方法和途径,是学术和专业教育界内部的一种直接的和自我管理性质的活动,主要由非政府性质的院校、专业和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员联合会具体执行,通过认证对达到或超过既定的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进行认可,并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1] 。
专业认证(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是由专业性(professional)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programmatic)实施的专门性(specialized) 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2]。
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就是工程技术行业的相关协会连同工程教育者对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如土木工程、电子机械等)的高等教育质量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到相应教育要求的过程[3]。计算机专业认证就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之一。
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在英美等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如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成立于1932 年,英国的专业认证开始于20 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成立于1965年[4]。美国工程和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ET) 是美国教育部认可的非官方组织,其成员单位是美国23个专业工程师学(协)会,承担了美国高等学校工程、工程技术以及计算机等工程类专业的认证任务,以保证高等学校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达到最基本的要求。ABET负责制订认证的程序和标准,聘请工程教育界的人士以及企业界、工程界的同行作为评估专家开展认证活动,对其成员协会和所服务的高等院校负责。认证的结果不仅为学生升学和就业、用人单位选择雇员提供信息,拥有通过ABET认证的工程专业的相关学习经历还是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必要条件。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专业认证对于国际工程教育相互承认的重要作用,普遍把专业认证制度作为建立国际性的工程教育相互认可协议的基础。早在198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国就在各自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础上,在华盛顿签署了第一份有关工程学士学位专业认证国际相互承认的协议,各工程组织相互承认彼此的专业认证结论。《华盛顿协议》还有5个准成员,分别是: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北。目前,《华盛顿协议》的影响最大、进展最快、成员国最多、申请国也最多。除《华盛顿协议》外,还有于2001年签署的《悉尼协议》和开始于2002年的《都柏林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推动了各国工程专业教育和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4]。
因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在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专业与企业的有效接轨,推动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2专业认证为什么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专业认证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6个阶段:申请认证、学校自评、审阅《自评报告》、现场考查、审议和作出认证结论、认证状态保持。专业认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以学生为本,关注大多数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一切教育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本,不能只关注少数尖子生,应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 目标驱动,避免盲目跟风
专业认证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目标的实施是否有效,人才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吻合。因此,专业认证不是优秀评估,每个专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加以实施,应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3) 专家判断,避免形式主义
专业认证主要依靠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专家进行判断,因此,不要求被认证的专业刻意准备大量的数据和材料,减轻被认证专业的负担,同时也避免的形式主义的成分。
(4) 重视持续改进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专业认证不但关注被认证专业的现状,更关注其是否有持续改进的机制,并使这些机制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专业认证,可以促使被认证专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被认证专业通过自评报告的撰写,可以系统梳理专业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认证专家通过现场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专业的办学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专业认证怎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从一个被认证的单位来看,通过专业认证,可以全方位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专业认证可以:
(1) 促使教育工作者以专业认证的眼光重新审视人才培养过程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首先应该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并结合本校、本专业的特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目标的驱动下,制定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人才培养的出口的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修正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因此,不但要求他们讲好每一门课程,还要求他们深刻领会本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他们所讲授的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要求教师将这些思想明确无误地告诉学生。
对学生来说,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教育不同于工厂的产品生产,它要求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配合。因此,每个学业应该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目标的要求积极主动学习。学生应该明白每门课程对其达到目标所起的作用,从而更加有目的性地学习。
(2) 促进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对于每个学校来说,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制定了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和制度,其中包括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等等。这些措施的制定,对于保证教育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从专业认证的角度看,这些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必要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人才培养结果的反馈等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3) 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
在高校中,虽然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开展工作的,但容易出现各唱各的调,各做各的事,互不关心,甚至相互冲突。专业认证具有强烈的目标制导性,通过专业认证,使大家都明白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缺一不可,应该是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教育氛围。
(4) 关注出口,修正目标
以往,高校是精英人才的培养场所,“皇帝女儿不愁嫁”,高校不太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就不得不关注学生的就业,但这种关注还是相对被动的。而作为专业认证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就是业界对毕业生的评价。它是考核被认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真正达到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专业认证可以是被认证专业主动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使毕业生调查成为一种常态,根据就业情况和业界对毕业生的合理要求修正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从而促进专业与企业的有效接轨。
4几点建议
(1) 正确认识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不同,不能直接以本科评估来应对专业认证。本科评估与专业认证的主要区别有:本科评估是针对整个学校,而专业认证是针对个别专业;在本科评估中,评价方式主要是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而专业认证则采用社会第三方评价;本科评估关注学校的现状,而专业认证除了关注专业的现状之外,还关注其是否有不断改善的机制;本科评估以定量数据为评价依据,而专业认证则以专家判断为主;本科评估的目的是使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而专业认证是使学生获得注册工程师资格,因此,本科评估重点关注的是学校,更多的是展示亮点,突出特色;而专业认证更多的是关注大多数学生,体现教育以培养学生为本的理念。
(2) 把专业认证作为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专业认证可以使教育者更加明确教育的目的,被教育者更加明确要被塑造的目标。专业认证关注教育的全过程,重视持续改进措施,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专业认证不仅仅是少数试点单位的事,而应该把它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3) 扩大试点范围,促进工程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计算机专业认证从2006年开始,到目前仅认证了6所院校,其他专业的认证情况也大概如此。这主要是认证工作刚刚起步,认证经验还不够丰富,认证专家还不够多,不能开展大范围的认证工作。但从一个被认证过的专业角度看,通过专业认证所带来的益处是相当大的,应该让更多的高校得到这些好处,因此,建议加大培训力度,扩大试点范围,使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小结
专业认证在国内刚刚起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幸成为被认证试点专业之一,于2007年进行了专业认证。经过专业认证,我们深刻体会到专业认证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更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该重视专业认证,从专业认证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Lenn ,M. P.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ion, and Licensure .New Direc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57 1987,p49 ,p52 .
[2] 毕家驹.美国的高等教育评估[M].载夏天阳主编《各国高等教育评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P69 .
【关键词】医学院校 成人教育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逐步认识到智力投资与继续学习的重要性,这无疑给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医学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医学成人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享受效益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注意提高医学成人教育质量,使我国的成人医学教学得到持续的发展。教育质量是医学成人教育的生命线。众所周知,完善的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保障医学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依据医学成人教育的内部规律,对如何构建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目前影响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成人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主要渠道和生力军,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医学专业人才。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成人教育质量也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对医学成人教育重视不足
医学成人教育是各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年来普遍存在着重视全日制学生的教学质量而对医学成人教育重视不足,片面重视经济效益,招生规模,忽视教育质量,对成人教育投入也不足。甚至有的医学院校利用成人高等教育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医学成教学生学习的不平衡性
医学成教学生大部分是在职医务工作人员或即将从事医务工作人员,多数的学生时常忙于工作,所以他们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也就难以保证成教面授上课时间。工学矛盾导致医学成教学生难以静心学习。与此同时,医学成教学生中有些学生已身为父母,有家庭重担相对会影响学习。因此,面授上课时间不充分影响成教学生学习效果,也就影响整体的医学成教教学质量。医学成人教育学生学习不平衡性及个体的独特性对成人教育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质量的调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医学成教教师的态度与教学水平不一
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一些教师对医学成人教育不重视,认为它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附属部分,因而不愿意专职从事医学成人教育。部分从事医学成人教学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学管理松懈,对教学计划没有很好地完成。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简单,沿用或照搬普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对于医学成人教育有些院校不重视,没有把其纳入学校总体工作的议事日程,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意识淡薄,甚至有的院校把举办医学成人教育当做学校创收的一种手段。承担成人教育课程的老师大都也承担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工作量大,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健全,使教学教师缺少明确的目标及相应制约措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成人教育还有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甚至考核方式大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不符合成教学生学习特点,严重阻碍了成人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树立新的高等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观
从比较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外延式发展――内涵式的教育发展过程。医学成人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要经历上述过程。而从目前的情形看,对质量的追求已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质量问题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树立因地制宜的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生命线观念
从比较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经历了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过程。医学成人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而进入21世纪以来,对质量的追求已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质量问题成为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医学成人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立足校情实际,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作保障,从而确保医学成人教育切实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学校必须保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的规定,使医学成人教育的永恒主题和医学成人院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命题落到实处,确保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
(二)树立因材施教的多元化医学成人教育质量观
医学成人教育质量是一个多规格的概念,与人才观密切相关。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规格是多种多样的,在社会、学校质量标准下,最大限度地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成长需要,为其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尽可能开设其所需要的课程并创造相应的实践机会,为社会培养出多规格、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三)树立“四全”的全面医学成人教育质量管理观念
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环节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的新视野,使高校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升。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在医学成人教育管理中建立以全面、全员、全过程、全要素为基本特征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可进一步规范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与工作程序,利于增强教职员工对成人教育的质量意识,促进成人教育可持续、和谐发展。
1.全面的质量观。通过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构建,为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了全面的质量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耐性、情感、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充分调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的管理,形成人人关心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人人有责,人人争创高质量的良好局面。每个人的学习、工作质量的提高就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总和。
3.全过程管理。在教学管理中要建立“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的观念,强化过程控制,将教学质量管理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主要教学环节,并抓住主要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4.全要素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人、财、物等要素的全力支持,并从宏观上加以统筹和协调,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三、高等医学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实践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学检测与导向为核心,由评价及反馈两大部分组成,高等医学院校要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还是要做好内部的质量监控,其体系构建可从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长沙医学院,在多年办学实践中,紧紧围绕质量中心,加强管理科学化与标准化、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等重要问题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系统、规范的全面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
(一)教学条件建设
教育经费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物质保障。如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首先导致教学条件无法保证,反映在教学工作中就是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生均图书资源达不到要求,生均教学用房和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等,使教学计划难以落实,最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教学质量下滑。另外,教育经费不足还导致师资短缺,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人才。教学条件和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它们的缺失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的根本原因。
长沙医学院学校领导深切知道教学条件对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尽管我校是民办高校,无政府财政拨款,但学校举办者何彬生董事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优先保障教学经费投入,本科教学经费及成人教育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长,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科学制定长沙医学院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专项建设规划,积极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源建设、教学用房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经过多年的建设,办学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文献资料等教学条件日趋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与教学特别是临床课教学的老师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极大,要保证参与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并能经常性开展师资培训,开展教学研究,掌握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知识能力需求,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中要处理好医疗、科研。全日制普通教育教学任务与成人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问题,保证教学热情与精力投入。
(三)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与教研教改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在专业建设上,科学规划,加强建设。学校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扶重扬优、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明确专业建设要求,定期检查建设情况。对特色专业在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教改立项、教师引进与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进了特色专业的发展。依托学校医科优势,发展相关医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这一平台,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在教研教改上,学校专门设立配套资金,鼓励和扶持广大教学人员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锐意改革,大胆采用CBL和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四)制度建设
重视制度建设,严格学校管理。在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把“监”和“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制度支持。学校依据国家、省级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规律,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验(实习)规程、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评教、考试管理、试卷管理、教学事故处理、教学督导、校领导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质量信息员管理等一系列系统、规范、科学、全面的规章制度。避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使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管理
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时,学校重视自我评价,做到自我评价常态化,从而促进学校建设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长沙医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包括专项发展规划评价(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校园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专业评价、课程评价、院(系)教学工作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对各专项发展规划进行评价时,主要评价各专项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各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情况,及时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反馈给学校决策系统,并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和学校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调整、改进,使之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专业评价主要是对院(系)专业建设是否适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专业结构是否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是否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
课程评价主要是评价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及其实施效果,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定了院(系)级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表,定期对院(系)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反映和体现了院(系)教学工作的主要因素,指标内涵易于理解,操作上有观测点,评价结果可计量。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领导评教、督导专家评教、同行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及教学质量信息员。对教师的评价时主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给予教师全方位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和组织人事处,作为教师改进教学和组织人事处教师聘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加薪的依据。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全方位、多视角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测评;把学生的成绩评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侧重能力因素;侧重教学全过程的成绩积累,实施过程评定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注重社会、行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质量的评价。
加强过程管理建设,是教学质量制度保障、提高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最重要基础工作。此外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效果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依靠人力监控,因此,只有懂得医学成人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有专业特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全面的调查研究能力的人员才能担负起教学质量监控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屈云.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探讨[J].成人教育,2006(1):29-31.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三十条;实践探索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标志性意义,而衡量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就是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高教质量三十条”)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赣南医学院是一所有着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地方医学院校,长期以来为地方医学人才的培养、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面对新机遇、新要求,地方医学院校更应顺势而上,积极谋划,有为、有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方略,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本科教学是学校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点出发,赣南医学院在向着区域性、有特色医科大学迈进的进程中,顺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要始终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方略,大力实施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凸显并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实施的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旨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更好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
(1)要树立卓越人才观,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一是按照国家提出的卓越医生培养目标,将卓越医生培养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系统工程,在思想认识上、组织架构上、层级功能上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统一性。二是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建设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三位一体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素质是其核心,需要统筹安排,积极调动教与学各方面的主动性,不断创新育人模式,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是其成为合格人才的助力器,需要全校合力、共同促进。
(2)要对照标准,找准契合点和切入点。国家对卓越医生的建设内容和培养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理清思路,抢占机遇,积极参与。赣南医学院70余年来始终坚持的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江西省赣州市培养医学订单生的有益探索,在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作了深厚的铺垫和全新、有效的尝试,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相关单位都要依托这个基础,立足目前正在进行的《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认真调研,积极谋划,全力投入,凝聚集体智慧,形成赣医特色与赣医标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也可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迈出新的步伐。
(3)要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整合和能力培养。卓越人才培养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基础与基础、基础与临床、临床与临床各学科课程间的交叉渗透。要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综合考虑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师梯队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等方方面面,凝练专业特色,使品牌专业精细化,使新办专业特色化;赣南医学院也已初步完成新一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仍将积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相关部门还要在教材、实践基地、文化氛围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处理、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坚持育人为本,就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要在学生中大力实施学生成长计划,将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学生教育与培养的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1)德育为先。这是高等教育的共同要求,更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要求。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无私的医德,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关怀病人的普世情怀。因此,要完备德育工作的网络系统和阵地建设,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和研究,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课堂教学等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破学科壁垒,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道德养成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不断提高班主任、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建设一支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构建多位一体的学生工作体系,全心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2)能力为重。医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因此,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通过科学制定各种促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教学保障措施,严肃学习纪律,严明考风考纪,以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学生成长职业规划,提高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PBL教学,尝试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法。
(3)全面发展。首先,要挖掘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突出环境育人功能。第二,丰富第二课堂,不断完善、充实隐性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活动,把德、智、体、美、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综合评价和评先奖优制度,以先进促后进,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坚持“质量为先、精诚为教、厚德为人”的教师发展观,抓好教师发展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校的基本保证。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支年龄合理、结构优化、爱岗敬业、素质较高、专业精深的教师队伍。在医学教育改革大背景和学校事业发展大跨越的今天,要坚持“质量为先、精诚为教、厚德为人”的教师发展观,着力实施教师发展计划,打造名师。
(1)构建学习型学校,形成尚学善学的大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师德程度、知识水平、方法技术非常重要,树立起“质量为先、精诚为教、厚德为人”教师发展观的第一步,全体教师必须有尚学善学的意识和行动,积极倡导学习型科室、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的建设,这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功效。
(2)培育各类教师团队。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两翼,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中,应根据各自特点与优势确立前进目标,学校也将有计划地聚零为整,打造教师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让教师乐教、善教、乐学、善学,形成教学、科研的强势群体与核心力量,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成为有较高教学艺术水平和个性特长,精通现代教学理念,富有教育智慧、人文精神、文化品位的合作型教师。
(3)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或教师成长档案,让教师的发展有规划、有轨迹、有闪光点,便于教师找准定位,发掘优势,将教师发展的学校规划、部门规划、教研室规划串成线落在点上,营造一种潜在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氛围,也易于形成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律和特色。
(4)探索校本培训模式,搭建展示平台。在加大教师外派系统培训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老教师、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和名师的示范作用,用他们高尚的师德、孜孜不倦的育人情怀引领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和教学沙龙、教学基本功比赛等,逐步完备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增强学校骨干教师力量,搭建教师队伍的合理梯度。
四、坚持“三优先”,加强保障,提升办学基础能力
“高教质量三十条”要求高校要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教学投入,加强基础条件建设。我们要坚持“三优先”要求,实施办学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为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优先”即新增经费必须优先保证教育教学需要,新增生均拔款必须优先用于学生培养,新增教学经费必须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1)落实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上级给予的经费、政策支持,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要以项目立项与管理为抓手,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谋求他们在学校硬件和软件上的双向托举,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获取相关项目、政策、经费倾斜,将项目做好、做强、做大,以办学条件不断提升促项目前进,以项目推进反促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要紧紧抓住原中央苏区振兴计划的契机,契合其相关内容,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工作,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实现学校与政府的双赢。
(2)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硬件条件,也就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实力。一方面,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重视并加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现代化办公、教学场所及校医院、银行、超市等教学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基础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全力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效利用校园数字化建设项目,加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实现优质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要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办公能力,实现学校无纸化办公和学生学籍、档案、校产、图书等的信息化管理。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搞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按照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要求,学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要形成分层级、分阶段的结构体系,内容上要重点强调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经费投入、设备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评估等各项建设工作,建设集职业道德养成、职业素质形成、职业能力构成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水平提供现实练场。
参考文献:
[1]阴兆峰,林玉庄;医学专科教育的思考和探索[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甘剑;加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学习兴趣不浓厚,态度不端正,行为比较散漫。文化课基础较差,特别是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出现上述现象,笔者认为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偏科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出现偏科情况;二是对学科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在大多数学生观念里,大家都认为中职院校就是学技能的,只要技能过硬,语文教学无关轻重;三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偏科,不喜欢学习语文,就是因为对语文这门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与日常观察,发现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教师年龄偏小,资历有待提升,经验有待丰富。种种原因导致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升。教学经验的缺乏,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把语文教学与所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态度不满意,但是又经常把这些问题摆在比较次要的位置,虽有要求,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也没有把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三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待提高。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的追求。可见阅读在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性。而现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很多学生课外都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联系密切,很少主动去和书本打交道。有些学生迫于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起书本,有的甚至为了交差而抄写作业,达不到任何读书的目的。
四是在平常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选用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磨灭。
五是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而是以为目标越多越好,唯恐有遗漏和疏忽的地方。其结果却适得其反,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与困难。
六是现有的中职语文教材吸收了近年来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需要及趋势,为教学安排了更为丰富的语文内容。但是在技工院校中,语文课多以考查课的形式出现,学校安排的课时又较少,以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去开展语文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1.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多说。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兴趣。具体来说,就是要开展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书写、听课、笔记、阅读、写作等学习品质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养成教育的实施比直接给他们传授知识和方法更为重要。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积累,积累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积累基础知识,积累写作经验,积累学习成果,我们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笔者认为,良好的书写习惯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培养,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认识生活,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积累相关素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说法,不正说明了阅读的价值吗?作为教师,要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求;注重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把生活感受和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变成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血液。[1] 学生只有养成了这些习惯,教学质量的提升才会事半功倍。
2.养成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笔者在没成为教师之前经常听见别人说老师上课之前必须备课,当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到自己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才明白课前备课的重要性。
上课之前教师都会根据所教专业、所在班级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周密地思考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一些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就需要“思路点拨”,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启发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但是课后总结,即“课后反思”也非常重要。课后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和重要途径。通过课后反思,教师才能逐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所以说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得在“课后反思”上下功夫不可。
3.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招考试不理想或者高中时期辍学的孩子,这就造成了他们出现内心自卑、无上进心、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在这个时候若教育不当,就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本人和作家作品两个方面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职业院校没有大学好,没有大学生有前途,他们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深感迷茫。因此,在讲授李白的《行路难》的时候,可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及面对未来时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就是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就业水平做好铺垫。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需要出发,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来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3]
参考文献:
[1]彭 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4).
关键词: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提高对策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医学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虽在不断扩大,但办学质量却有下滑之势,社会对此颇有微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从转变办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成教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入手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良策。
一、医学成教学生的特点
目前,接受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已经从业,有相对固定的工作,经过中专或专科阶段的学习,具备相应的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时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特别是来自城乡基层的成教学生,文化基础更差。这些学生在工作单位多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他们大多年龄偏大且已成家,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庭责任,客观上存在着工作、学习、家庭三者之间的矛盾,因此产生了成教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时间不够等问题。
二、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一直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大多仍依附于普通高校来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通高校往往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教学重心,对成人教育则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多是延续普教的模式,教学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能突出医学成人教育的特色,与当前医学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同时在医学成人教育的管理中,学校对成人教育的教学评估、教学工作量及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等要求较少,监督检查机制相对薄弱,教师不能很好地按照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要求去备课,教学方式有明显的“普教化”倾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加之成教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时间有限的自身特点,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策及措施
1.转变观念,完善管理机制。
成人高等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应以补充、深化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而普通高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系统化培训,重点是基础。其次两类学生的入学基础不同,普教学生文化基础扎实,没有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反成教学生大多已从业,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普教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转变观念,教学安排以满足成人教育教学的要求为原则,课程设置科学、灵活、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精炼、新颖、实用。在管理上要注重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的建立,完善现有的诸如:教学定期检查、听课、学籍管理等制度,使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都能得到较好的监督和控制。同时还要根据成教学生的自身特点,建立奖惩制度,激发成教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任务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学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了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当前的成教师资而言,还是主要依托于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教师一般都身兼普教和成教双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大;学校在教师考核、晋升等方面对成教工作量要求很少;且成教的课程安排一般是在周六、周日,无形中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对成教不太重视,既不主动了解学生的情况,又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敷衍了事,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面临如此现状,尽快转变教师认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首先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完善对教师考核的监督管理制度,把成教的工作量切实地纳入到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及职称晋升的考核中;其次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对教学优秀者予以奖励,对违反教学纪律,影响教学质量者给予处罚,鼓励和支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帮助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调动教师参与成教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成教的重视程度,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学生管理。
由于社会对医疗服务要求的逐步提高,大量的医疗从业人员面临学历层次低和从业技能亟待提高的巨大压力,他们或自觉或无奈地接受成人教育,加之成教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工作、学习、家庭三者之间的矛盾中难以静心学习,常常开始时求学的愿望和决心很大,最终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通过考试、取得文凭作为求学的唯一目的。这样被动的带有投机意识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到课率低、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出现,严重影响成教的教学质量,因此应调整管理方式,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学籍管理,建立课堂考勤制度。学生到课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到课率低是成教的突出问题,急需尽快建立课堂考勤制度,积极寻求一种既能坚持下去又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到课情况实行定时、定点或不定时的考勤,定期公布,对缺课或旷课迟到一定学时数的学生,严格按照成教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取消课程考试资格,视其轻重给予补考、重修或劝其退学等处理,以形成一种震慑力,使学生能通过加强管理保证正常到课率。
(2)改革考试考核方式。考试是教学效果的反映。现行的成教考试制度不能很好地体现成教特点,多流于形式,要求不高,效果不好。因此应对现有的考试方式加以改革,从考试内容上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考试方式上采取适合成教特点的闭卷加开卷和闭卷、开卷加临床技能操作等形式。增加平时考核,学生上课出勤与考试成绩挂钩,卷面考试按一定比例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应是平时考核、出勤、卷面成绩三者按比例计算得出的综合成绩。尽量避免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过考试关而作弊的行为出现。另外,在考试管理上,实行教考分离,严肃考风考纪,使成教学生的考试质量得到保证。
总之,通过转变办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符合成教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各项管理措施,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成教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成教的教学质量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云峰,吴水盛.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中国现代医生,2008,20:126-127.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兴趣激发 有效策略
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教学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这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采取何种有效策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粗浅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课的开始学生活动积极,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比如,运用问题导入。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堂内容,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们给他们一些体育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再如,故事导入。故事总是吸引着学生们的。他们爱听故事,各种和体育有关的奇闻轶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体育名人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练习兴趣,自己去寻找锻炼的方法。又如,生活导入。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东西。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堂,能够消除学生对课堂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例如,在《前滚翻》这一课时,先讲一个生活的实际故事:某同学放学路上骑车回家,忽然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人从车子的前面翻了过去,就在他落地的一刹那,他做了一个动作化险为夷。这个动作是什么?它真的那么神奇吗?从而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带动,促进能力的提高。
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法和教法,突出个|生的发展。例如,对有胆量敢做敢为的学生,肯定其积极的一面,让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扬长避短。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磨练,自觉增强自身生活的压力,增强对学习知识、新鲜事物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就会使个性得到发展。 转贴于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问自主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从全面出发,提出多种思想。当某一问题受阻时,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巧妙地利用周围条件和现有的器材,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往往因缺乏学习动机而疏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去做动作;有的学生心里想去练,但不外露;也有少数学生因怕完不成动作而不愿意练,表现得很被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去完成动作的愿望,因此,我们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情绪体验,科学评价
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形成体育兴趣的关键。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全面,对于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目标可以适当的低一些,但也不能过低,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样就很难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于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的提高他的目标,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情绪经验,但一样不能过高,过高会因为屡次的失败而失去练习的信心。合理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对正确动作感觉体验增多,练习成功的体验也就更多,有了成功的体验能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个好字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对于感受成功的提议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评价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就是结果的评价,学生在练习时,得到成功的体验与否,是形成兴趣之所在,所以在学生做完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第二就是过程中的评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项目都会由许多小的技术动作组成,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给以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平时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以肯定、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满成功感,以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学习效率;效果;质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41-1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毋庸置疑关键在于抓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因为英语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学生接受信息、思考、理解、应用和反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均在课堂内完成,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谈谈我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共同形成一种真诚对话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与疑惑。
现代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他们需要理解和尊重,有个性,有追求,自尊心强,思想活跃。后进,既不承认,又不服气,较少正视自己。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诱导、疏通、调节师生关系。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把表扬和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我们还是提倡多表扬,但恰当的批评也是很重要的,反而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强学习,促进课堂气氛的营造。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兴趣
在活动内容上,注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结合。有些活动不必局限于新授内容,而应注意新旧结合,这样有利于新语言技能的形成,又有利于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提高;在活动要求上,注意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在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又要考虑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条件等因素,要使活动的实施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还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拓宽语言运用的渠道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比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它的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展现有声有色、身临其境的真实画面,多方位刺激学生思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Model2.Unit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内容涉及到飞碟、外星人,我通过先询问:Are you sure there are UFOS? Whats the UFO? Have you ever seen the alien?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结合课件提供的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及相关的对话练习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图文并茂,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优化,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平时,我注意收集各种素材,拍下许多相片备用,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物,非常兴奋,情绪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实施分层教学与辅导,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1.精心设计教案。在教材的处理上应根据运用性、有效性和简便性的原则,进行合理取舍;在内容上,尽可能把一堂课安排得适量又紧凑;在方式上,力求新颖灵活,不拘一格(例如:有讲解,有问答,有对话,有朗诵,有听音仿读,有即兴表演……);在方法上,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有效方法。设计小台阶、多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自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2.分层教学。上课分层法是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要努力实行“最低要求和无限发展”,也就是说,每节课都能使班上最差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也使冒尖学生能发挥学习潜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目标兼顾,讲述兼顾,提问兼顾。
3.力求精讲多练。避免“一言堂”,“满堂灌”。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化消极为积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讲究教学技巧。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变换语气、语调、音色、音量,教态力求自然大方,使学生愿听、乐学。另外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尽量让学生感到老师格外亲切,容易接受。学生上课时也就不拘束紧张了。
5.开展学习“竞赛”。课堂教学也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如问答时,让学生如同六十妙智力竞赛那样去抢答;教新单词时,让学生根据所示的音标争先拼读,然后由教师正音和领读。总之,要使学生始终处于情绪激昂、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之中,从而使英语教学顺利进行。
五、课内外相结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质量;措施
前言: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教学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研究,会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的。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
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当前影响和阻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掌握不了要领,更没有时间思考、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
2、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语音室,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甚至连录音机都少用,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课堂气氛沉闷,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试式。学生参加中考,只有笔试和听力,不考核学生口语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口语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语法、句型和条条框框,口语能力很差。
4、厌教式。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年累月重复这种教学,感到厌烦。
5、厌学式。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有些学生甚至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像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结果,学生的 "努力学习" 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学过的单词念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加上作业过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情绪。
6、母语式。有些老师较多地利用母语教学,把英语课变成汉语课。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浅,容易听得懂,易于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但因为缺乏外语氛围,学生始终用母语思维,而不是用外语思维,对其后阶段英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一.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要帮助学生认识英语在工作中的作用和用途。
认识英语正在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未来不懂英语也算是文盲。要让学生懂得今后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或间接与英语有关——继续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学习、职称晋聘,劳务输出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都离不开英语。
(二)打好基础
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过语音关。
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
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增加阅读和写的量。教师可适当的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3.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力应求形式多样。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渠道
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素材,大量的语言输入学习就交给了学生自己。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发现并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下,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有关英语学习的网页,为学生提供英语新闻,英语论坛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度。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原则,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符合外语习得的基本规律的。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
(六)课内外相结合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 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 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 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 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 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以上几方面只是简单地勾划了趣味教学所涉及的一些方面,如何在这些方面或更多的方面进行探讨,我认 为那是大手笔,非本人能力所及,这里只想"抛砖引玉,"能得到同行的赐教不胜荣幸。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交给学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让民主像一座桥一样搭在师生的心灵至上。做老师的人,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让你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吧!
参考文献: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论文摘要 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5条改进措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开展“补课”教学,推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英语是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却广受争议,许多学生反映经过几年学习仍然听不懂、说不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英文文章仍读不明白;许多教师反映在教学中费尽心思,花了很大工夫,可是学生就是学不会、不愿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忽视高职英语教学实际,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必须首先认清教学对象——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
高职学生为第五批录取学生,除高考发挥失常等个例之外,与本科生生源相比,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词汇量严重不足,语法知识欠缺,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听说训练。从学习英语的态度看,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其中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低于文科专业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普遍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看重考证(如英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忽视英语基础的夯实。从学习方法上看,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甚至有不少学生寄希望于“速成英语”“捷径英语”。此外,高职学生遭遇高考挫折之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尤其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和厌学情绪,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较大。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状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几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学生反映比较良好。
1)把信心教育和英语重要性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英语有了持久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学好英语。如果没有兴趣,被迫学习或是急功近利都是学不好英语的。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告别昨天,抓住今天,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明白英语的极端重要性。告诉学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帮助他们打开视野,树立长远眼光和远大理想,让他们明白英语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到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就职的必备技能,是提升自身素质、攀登人生高峰的阶梯,是强化自身优势、增强职场竞争力的资本,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英语,在学习中倍加刻苦练习英语。
2)开展“补课”教学,增强教学的连贯性。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很有必要对入学时未达到标准入学水平的学生进行补课训练。在第一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拿出半个月的时间对初中、高中基本英语知识进行讲述,从音标、语法讲起,较为简单的内容可以适当讲得快一些,这样就能够将初中、高中和高职阶段的英语有机衔接起来,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步入英语殿堂。
3)推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英语课是交际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突出讲、练并重,教、学互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积极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英语应用能力。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灵发展的敏感期,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多用鼓励、表扬等积极、正面的评价,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受尊重、受关注、能展现自我价值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能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更为生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网络资源的利用能极大地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材料和背景知识。因此,将讲授知识制作成精美的课件,特别是嵌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语音,将会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5)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仅仅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开展课外练习;引导学生养成有计划学习的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学习活动,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天早上高声朗读英语半个小时以上,每天阅读英文报刊一个小时以上;引导学生养成听英语广播的好习惯,坚持在线收听VOA或BBC等英语广播节目,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引导学生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好习惯,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魏立明.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