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保护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二、活动目的:
1、用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主题队会形式,使队员了解自我保护的知识,树立自护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学好、用好自我保护的每一招,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前准备:
1、学生阅读并查找有关自护知识的书籍、资料。
2、拍摄好与主题相关内容的录像片。
3、印制自我保护八招资料50份。(每个学生一份)
三、活动主要内容与过程:
(一)中队长主持中队会仪式:
(二)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甲、乙:(背景音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们是祖
国的花朵,家长、老师及社会都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的成长。
甲: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事件,如果你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和能力,就会陷入困境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乙:如果你能冷静地、勇敢地、理智地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和方法来保护自己,就能顺利度过难关,成为生活的强者。
甲、乙:今天,我们围绕“长自护本领”这主题,召开一次“争当雏鹰小卫士”的主题队会。(在屏幕上出现“争当雏鹰小卫士”的主题中队会画面)
甲:放学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该回家了,你看,同学走出了校门。
(小品表演)一队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人行道上过马路;四个同学边走边踢球,球滚到马路上,车辆急刹车;两个同学一边讲话一边过马路;一位同学边走路边看书。
乙:这些同学的行为对吗?我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发言)
甲:我们的队会请来了消防队的叔叔,你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们上来演示)他们这样做对吗?下面我们请消防队的叔叔来做评判。(消防队员评讲并演示正确的火中逃生方法)
消防队员叔叔教会了我们第三招:楼房失火要冷静,楼道逃生是捷径,阻止浓烟进屋来,阳台求救能保命。(屏幕显示第三招)
(录像播放:洪水中,小江珊爬在树上,等待的救援)
乙:这是98年发生的事情,你知道小江珊最后得救了吗?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第四招:洪水来了莫惊吓,迅速求救往高爬,关闭煤气和电源,寻找木板作舟筏。(屏幕显示第四招)
甲:学校经常举行放风筝比赛,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你看,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来了。(舞蹈:《放风筝》)
乙:刚才,同学们会选择郊外空旷的草地上放风筝,这也是我要教同学们的第五招:风筝放飞在天空,选好地点第一宗,交通道路不能放,广场田野显威力。
谁来说说突遇雷雨,他们是怎么做的?第六招:路遇雷雨危险大,切勿奔跑应蹲下,高耸物体须远离,室内不要打电话。(屏幕显示第五、六招)
(表演:一学生乘电梯,突然电梯不动,发生故障。)甲:谁来告诉小明,这时他该怎么办?第七招:被困电梯不要怕,电梯不会往下滑,不停呼喊待营救,冷静等待为最佳。(屏幕显示第七招)
乙:每天我们都要上下楼梯,你看,课间,在我们的校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小品表演:《课间十分钟》
小品中同学的表现对吗?(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不能你推我,我推你,更不能在楼道打闹。)
有时,在电影院、足球赛场、学校的楼道,碰到紧急情况都会因为拥挤踩踏而形成无法控制的惊恐的人流,这时,我们应该:惊恐人流莫小看,拥挤踩踏实在惨,迅速躲到墙附近,逃生路线冷静选。(屏幕显示第八招)
甲、乙:自护的本领学会了,在生活中,大家都来争当雏鹰小卫士。
(三)辅导员讲话:
(四)辅导员领呼号
【论文关键词】法律关系;校园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在我国,随着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公民权利意识增强,校园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学校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受害人主张的赔偿金额日渐攀升,校园伤害事故逐渐成为影响学校工作和困拢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侵权学生家长或受害学生家长往往不问任何理由均把矛头指向了学校。由于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学校已经难以完全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有些学校为了规避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竟然采取了限制甚至取消自认为容易引发伤害事故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修的实验、实践课或体育活动课,这与开展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显然相悖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以及一些地方人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如教育部2002年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上海市人大2001年审议通过的《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江苏省人大2006年审议通过的《江苏省中小学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但是,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涉及对自然人人格权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条规定,对民事基本制度的规定只能制订法律。因此。这些规范显然难以对法院的审理具有拘束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适应社会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以及相关教育立法的规定和精神,对在教育机构中就读的未成年人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进行了规定,意义重大。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是否一定要承担赔偿责任,关键是学校与学生之间属于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因此,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妥善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确定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基础。本文拟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就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法律上,对于中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目前,我国学界对此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监护关系论
该论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由学校负责管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就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代替家长成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权就自然转移给学校。因此,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只要被监护人遭受或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无论监护人有无过错,学校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其主要理由是:
监护是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的监督和保护。“监护制度的重要作用,是在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而无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帮助这种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得到实现,从而使他们得到生存和发展,使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义务得到法律的强制性的保障。”“因而监护人将被监护人送人学校求学,送人医院就医,不仅是履行其监护职责,也是履行‘公法’上的法律义务。”,“学校是未成年学生在校时的当然监护人。
2委托监护论
该论主张学校虽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但是可以成为按受监护人委托履行一定监护职责的被委托人,监护人与被委托人既可以由书面形式确定相互关系,也可以是一般口头约定而成立。学校一旦正式接受未成年学生入学,未成年学生实际上已处于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下,学校已经接受了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委托,因此.学校和家长之间实际上已经存在委托关系。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就是监护人与被委托人的关系,学校对学生应当负有监护职责。其理由是:
从现代学校的功能来看,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特殊的保护职责。这种保护的重要性仅次于家庭,学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学生,这就是学校这种教育机构与非教育机构工作职责的本质区别,学校必须对未成年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保护。面对容易受外力伤害,身心发展水平较低,需要特殊保护的未成年学生,教师对他们应该有类似的家长般的责任,这种特殊保护可以理解为部分监护。
3准行政关系论
该论的直接理论依据是l9世纪德国的特别权力关系说。该说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与公共团体是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人享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另一方负有绝对服从的义务。这一理论为学校获得对学生概括的支配权提供了依据,即学校是负有教育目的的,提供专门服务的行政机构,只要校方认为自己对学生的管理行为符合教育目的,就能任意地对学生课以各种义务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必受行政一般原则的约束,与之相应的,学生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各种义务,而无法获得司法救助。这表明“高校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行政组织,又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它与学生之间部分是行政法律关系。”因此,中小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属于准教育行政关系,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
4教育、管理、保护关系论
根据《教育法》第5条之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4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从以上条款可以看出,学校履行教育职能是国家法律所明确规定的,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的权力.同时对学生有保护的义务:学生有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义务,享有受到保护的权利。因此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其理由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既不是特别权力关系,也不是平等的合同关系。
综合评议以上四种观点,较少有人赞同准行政关系论与监护关系论这两种观点;相反,对委托监护论与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论,赞同者较多,但争议较大。
5笔者观点
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与在校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而不是监护责任。理由如下:
5.1学校的职责与监护的职责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别。
我国《教育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当负有保护、照顾和管理学生的职责。学校对学生负有三项职能:一是教育职能,二是管理职能,三是保护职能。在这三项职能中,教育是学校的主要职能;管理服务于教育职能,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保护则是学校行使教育和管理职能的前提条件。学校这种基于教育机构的设置而产生的管理和保护的职责,与基于亲权而产生的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职责具有本质上的差别。监护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置专人保护其利益.监护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没立监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弥补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缺陷,着眼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同时管理、教育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管理和保护”是区分学校职能部门与法律意义上监护职责的关键。当然,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保护有其特定的范围,而不是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要将学生的一切活动纳入自己的管理之下,使学校这种为教育教学目的而实施的辅助管理、保护无限放大到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范围。
5.2学校不具备监护人的法定资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修改稿)》第10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其进行诉讼,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有权处理其财产等。而学校则不具备对未成年学生行使只有其监护人才有权行使上述行为的资格。
监护又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事实上,家长将未成年人交给学校时,并没有将监护职责中的权力部分转移给学校,如对未成年人财产的监管与处分等,只是把监护的义务推给学校,一旦发生事故强求学校对在校学生承担监护责任,这明显违反法律“公平”的原则。即使是家长将监护职责的全部权利与义务转移给学校,对学校也是不公平的。
5.3学校承担监护职责没有法律依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们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就是说,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人民法院判决学校承担监护责任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教育法》第39条、《教师法》第8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第16条以及《意见》第160条等法律规定是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上述法律规范只规定了学校的教育、管理、保护责任,并没有规定学校的监护责任。依照上述规定让学校承担监护责任只能说是对法律的曲解。
也有学者试图根据《意见》第22条的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认为家长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委托监护关系。这也是毫无道理的。我们知道,“监护责任的转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项,对学校而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对监护人而言是责任的减轻,学校与监护人都应该慎重考虑。”然而,委托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但是一般情况下,学校是根本不可能、也不愿意与家长达成这种意思表示一致的。
法定的监护关系是以亲权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法律关系。《民法通则》规定的法定监护人(主要有四个序列: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等)是按血缘关系亲疏的顺序来排列的,这种血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列入法定监护人范围的未成年人的亲属,只要具备监护能力,必须按法律规定履行监护义务,如不履行,则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监护与被监护是《民法通则》133条设定的法律关系,我国著名法学家杨立新教授在对本条款进行解释的时候提道:“之所以否定监护义务的存在是因为.认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适用监护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其一,认定学校在未成年学生人校以后产生监护权,没有任何法律对此作出规定,没有足够的法律根据这样认定。其二,监护权的成立,要么是法定,要么是指定,除此之外没有监护权产生的根据。其三.监护权转移,需要有转移的手续,即在当事人之间订立监护权转移的合同,该合同根本不存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第2款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本条款是依据《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也明确了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监护关系。
5-4学校不具备担任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能力。
家庭履行监护是1:1或n:1的形式,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或在一定情形下替代未成年人父母对该未成年人履行监护职责;而学校对学生的保护是1:n的形式,学校每位教师一般要负责教育管理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他们不可能时时处处像家长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每一位活泼好动的未成年学生,保证他们不发生任何伤害事故。因此,要求学校为数甚少的教师对为数甚多的学生承担监护责任难免不合情理.事实上也难以做到。
5.5学校不具有充当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经济条件。
从法社会学和法经济学的角度讲.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监护人,需要昂贵的成本.是不可行的。因为,要履行监护责任,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聘任足够数量的专兼职教育和照管学生的教职工,全面改善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这一系列条件是难以实现的。
关键词:用户权益;权益保护;图书馆;用户服务
图书馆用户权益是关系到社会每一个人的权益,并随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将会更加完善,进而对侵害用户权益的惩罚将更加法制化、制度化,用户的维权意识将不断提高,维权途径将会更多,更高效。只有将更多的用户权益纳入法律的轨道,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用户权益的保护工作。从而达到与国际法律保护的同步。我国图书馆用户权益保护在理论研究法律保障方面与国外图书馆界存在相当差距,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我国图书馆用户权益保护现状,并借鉴世界各国制定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经验,深入开展本领域理论研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用户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完善。
1图书馆用户权益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1图书馆用户权益的概念
权益:系指公民或法人依法律行使的权力和应该享受的不受侵犯的权利。
图书馆用户:系指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条件进行阅读的一切社会成员,包括个人、集体和单位。
图书馆用户权益是指作为用户的公民依法可以自由地享有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以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用户权益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对它的理解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深入。就与用户利用图书馆直接有关的权益而言,用户权益的内容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图书馆用户权益的主要内容
用户权益保护的内容参照国内外有关“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法律及现今用户对图书馆的需求,笔者认为现阶段用户权益应包括如下内容:①平等权。每一位公民都有平等享用图书馆的权利。不因性别、年龄、贵贱、民族、文化程度等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它包括图书馆建筑和设备使用、信息利用用户参与管理的平等权等。②知情权。法律和政策是界定权利的标准。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法律和政策的具体体现。用户有权知晓图书馆的各项规章。这种知晓权是图书馆要求用户遵守规章的前提。③尊重权。“人的尊严”是宪法的最高价值。从道德意义上讲,权益是对人的一种肯定与尊重,得到“人”的待遇是最基本的权利,所以用户应该在图书馆得到尊重。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权利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迫不得已的相互承认与尊重,那么随着政治文明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则应该成为一种道德的自觉。④隐私权。用户有个人隐私保密的权利。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大致应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用户个人私事等几个方面。⑤信用权。用户信用是图书馆信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的用户信用是用户在图书馆活动中的各种信用记录。⑥消费权。图书馆用户具有消费者的特征,图书馆的服务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要求。作为消费者的用户是通过各种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与图书馆相比,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对其权益实行保护很有必要。
2国内外图书馆用户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发展情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国际图书年曾了《图书馆》。其中第一条就明确“人人都有读书的权利。社会有义务保证每个人都享受看书的机会。”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图书馆法,如1994年颁布的《俄罗斯图书馆事业联邦法》,以及1948年通过、又在1961年和1967年修订的《美国图书馆权利法案》。为了保证用户有其书及读书条件,各国图书馆还制定了许多标准,如经费标准、购书标准、馆舍标准、设备条件标准等,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用户利用文献权利的真正实现。《英国公共图书馆标准》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曾规定“每年一馆不得少于2000种非小说类成人读物:不得少于300册以备补充及更替的参考书;不得少于3000册成人阅读的小说;不得少于1500册儿童读物”等。同时建议城市图书馆中每3000人应聘用一位馆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资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1982年12月)第七条规定:“省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书刊资料的合理需要。为加强读者服务工作,要文明礼貌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7年6月)第八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加强读者服务工作,健全读者服务体系,提高馆藏文献资料的利用率……。”这些法律都对图书馆用户权益的内容及图书馆工作标准做了法律规范。
3图书馆用户权益保护的主要途径
3.1政府机构
(1)制定图书馆法,依法保护用户权益。制定切合国情的“图书馆法”是保护用户权益的首要条件。一部完备的图书馆法,具有强制性及约束性。它明确了用户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确立图书馆法是保障用户依法享有权益的法律依据。颁布和实施图书馆法,有利于广大群众享用图书馆,便于广大用户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监督。当图书馆侵害了用户的权益,用户就有权依据图书馆法提出申诉,充分行使自己的民利。
(2)建立健全执法机构。用户权益的实施关键是执法。要做到严格、公平、公开、公正执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明确其责任,做到执法规范化、法制化,建立执法的监督机构。保证执法的质量。
(3)政府有关机构依法办事,自觉保护用户权益。
(4)普法教育。在依法治理文化市场和保护用户权益的过程中,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观念是基础。
3.2图书馆
(1)图书馆员要建立法律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用户权益是法律范畴的概念和行为。馆员要学法、守法。馆员在工作岗位为用户服务的行为与用户构成法律关系,对待用户不能“情字当头,以权代法”,“区别对待”用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严肃、公平、公正地接待每位用户,满足用户需求,切实保护用户权益。
(2)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均应以保护用户权益为准绳。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不仅要体现在各种完善的制度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上,更应当体现在为用户利益的方方面面上着想。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及时修订,强调制度的人文化。以用户利益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严格实行规章制度,才能确实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3)图书馆的设施应遵照保护用户权益来置备。为了使用户快速高效地检索信息,图书馆应为读者建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化的使用体系,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资源共享。
(4)图书馆机构应设置合理,建立用户权益保护监督机构。图书馆是用户权益保护的客体。执法情况需有监督机构。图书馆应建立咨询、教育机构负责对用户进行有关培训、全面保护用户权益。
(5)加强图书馆的自律。图书馆的自律性,主要是通过馆员的思想及业务素质反映出来:提高服务质量,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满足用户文献信息利用的需求,馆员应具备为图书馆献身的精神。一方面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要有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等一专多能的扎实的业务知识;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又要具有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道德。因此图书员只有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水平,维护用户的正当权益。
3.3图书馆用户
(1)确立法律意识。对用户而言,确立法律意识是实现用户权益的首要条件。用户应明确自己不容侵犯的权益内容,包括了解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和任务,熟悉图书馆的借阅规则、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清楚馆藏重点、分布及可利用的设备,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旗教体局文件要求,牢固树立“大安全”观。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营造强大舆论氛围。以安全教育为基础,以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为主要内容。在学生中推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动平安校园建设和综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学校治安长期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办主任为成员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各班级积极参与治安综合治理,学校综治工作分工明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学校领导加强监督和指导,层层抓落实,确保宣传日活动有序进行。
三、活动内容
1、宣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营造安定、和谐的校园外部环境。
2、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常识,特别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础性法律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等日常性法律的学习宣传,切实提高师生的法律素养。
四、活动安排
1.开展集中统一宣传活动。学校通过悬挂宣传标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团会(各班召开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队会,要有教案)、早会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综治宣传氛围,努力提升平安校园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2.学校、各班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摸排师生员工中存在的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纠纷苗头,在第一时间介入干预、引导,妥善地予以化解。把影响校园安定稳定的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校园安定稳定。
3.学校开展各类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重点在交通管理、消防安全、教学楼和体育设施等方面进行大排查,同时落实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措施,坚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4.开展法制进校园和交通法规进校园活动。利用集会、广播、班级黑板报(每期均要安排部分版面出安全、法制方面的内容)等宣传媒介,切实加强学生普法和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宣传工作,准备邀请派出所民警和交警讲法制课和介绍交通法规。
5.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各种教育媒介、多种教育形式大力宣传的危害性,引导师生崇尚科学,远离、封建迷信、地下宗教等侵害。
6.通过班会、家长会对学生、家长、宣传游泳、交通、防火、饮食等安全防范内容,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确保全体学生的安全。
7.学校将通过举办图片展、安全教育演讲比赛、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宣传栏、板报、开安全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
8.各班级及时总结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上交安全办。
六、工作要求
1.学校领导务必要加强对综治宣传周活动的组织领导,根据旗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宣传月活动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
关键词:安全教育 实践演练 安全教育网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安全需要防范,防范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实练。中职学校校园安全教育网如何构建,如何让中职学校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救人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这需要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的配合,共同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教育网。
一、中职学校安全教育现状探析
一是中职学校安全教育重管理轻教育,主要采取以“一位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育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二是职业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手段和方式单一。没有现代教育设备设施和信息化手段,以说、教、听、读为主,实际演练较少,几乎没有实践体验和安全演练,没有固定课时,多数安全教育授课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或班主任代劳,安全教育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三是学校安全教育的缺乏必要的制度、师资、时间和设备保障。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安全教育设备设施的投入不足也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职业学校安全问题产生特殊性
职业学校校园安全问题具有其特殊性:一是职业学校的生源层次较多,学生生源80%来自农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过中考,参加过中考的学生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是留守儿童(少年),50%的学生入学时年龄不满16周岁,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发生率比普通学校高出不少。二是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如缺乏保管自己贵重物品的意识、易导致钱财物失窃;违禁物品入校、使用违禁电器、乱扔烟头等,易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和事故。三是职业学校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中产生的诸多安全事故成为职业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
三、构建职业学校“四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教育网
学校安全,重在管理;安全管理,重在教育;安全教育,重在防范;安全防范,重在实练;安全实练,重在构建“教师教、练为主导”与“学生学、用为主体”的职业学校校园安全教育模式,建构科学、合理、有效的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安全教育网。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造政府能力建设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安全教育投入,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确实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构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现代化安全教育新体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使学校安全教育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
国外校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做法:法国,在教师教育中增加防范暴力的课程,并在问题突出的学校开展现场教学。韩国,学校安全事故是“国家责任”,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把安全教育写入相关法律。俄罗斯教育部提出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对其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课程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编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二)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安全教育素质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公共安全意识,以人为本,以保护学生安全为核心,树立责任意识,健康意识,风险意识、超前意识、科学意识、法律意识、警觉意识等。其次,教师要掌握安全防范能力与生存技能。例如,工作岗位安全技能、公共安全生活技能和家庭安全生活技能,假期安排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学习型校本培训,到顶岗企业实习企业学习实习实训教学安全教育和技能。
(三)注重家庭教育,重视安全教育亲子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还取决于学生家庭及家长平时有针对性进行生命自保和逃生方面的教育和启发。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安全教育功能实现的好坏。证据表明,具有性格、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常常来自管教严厉不当、缺乏关爱、家庭暴力、家庭秩序混乱的家庭。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与合作,为问题学生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和咨询,帮助不良行为的矫治,从而减少安全隐患,预防、化解矛盾。
(四)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维护和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安全实践演练能力
国外学校对于学生的交通和消防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训练、实验演习,和逃生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实际的自救能力和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地震、灭火演习和逃生训练,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强化学生“实战体验”,把学习安全理论知识融入提高实际演练技能之中,使学生成为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收获者。例如,组建与培训学校护校队,让护校队学生参与校园安全巡查,宿舍安全检查和校园重大活动安全防患工作,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的维护,也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训练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其防范意识、防范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及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真真.当前我国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文化,2011,(5):233-234.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2013—2023)》等文件为指导,结合我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的实际情况,以全县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县等创建有机结合,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按照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要求,实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城区学校要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基色,深度宣传“游大湿地,做深呼吸”生态旅游名片。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教材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有条件学校可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主题馆。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无烟校园等创建工作。
4.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作用有效发挥。各校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师资、设备、教材、课时“四到位”。依托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园、湿地博物馆、湿地水生植物馆、湿地鱼族展览馆、中学生态科技馆等重要环境基地和场所,为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进措施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强化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基教科具体负责落实。各校要迅速成立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相应的全校性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各部门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县教育局将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对各学校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建立督查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推动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开展多彩活动。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节水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植树节”等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提高活动成效。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主题班会、演讲、板报、橱窗、手抄报、绘画、微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要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经验总结,不断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氛围,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活动主题:
排球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那青春飞扬的赛场,展示了运动的力与美;那飒爽英姿的扣杀,展示了健儿们的风采与*。我们协会愿意将这份属于排球的魅力分享,在云塘这片土地上播撒种子,期待在阳光中破土而出,绽放这属于青春的魅力。我们需要默契的配合来赢得掌声,我们需要奋勇的拼搏来赢得喝彩,但我们更需要一颗挚诚的心来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明天。
二、活动宗旨/目的:
XX级新生入学,做为迎接新生的礼物,也为了利于新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增强协会内的凝聚力,排球协会决定策划此次排球活动比赛。
1.增进会员间交流、协助及团结,增强会员们的团体意识。
2.提高会员的排球水平,并且让他们了解排球的相关知识及比赛的规则。
3.积累比赛的经验,为以后参加更正规的排球比赛做好准备。
三、活动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XX理工大学排球协会
策划承办单位:XX理工大学排球协会
四、活动对象:
协会内的新成员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XX年XX月XX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地点:XX轩排球场。
六、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a.奖品与证书的购买。
b.所用物品的准备:排球3—5个、饮用水、药品。
c.比赛组员的分组安排:抽签决定对决的队伍。
d.挑选好裁判员。
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具体安排
活动内容:
1.三人排球赛
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派3名队员比赛赛制:初赛一场决定胜负,15分制,先得15分的队伍为胜;决赛三场决定胜负,三局两胜制。第一名得4分,第二名得3分,如此类推。比赛规则:按照正规的排球比赛规则。
2.定点发球
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派4名队员
比赛赛制:一场决定胜负,分数的队伍为胜。
比赛规则:每人以5球为限进行发球,按落中指定圆圈中,每个圆圈的分值不同,圆圈越小分值越高。累积记分,每队的所有成员发完球后,统计总分,分数的队伍为胜。第一名得4分,第二名得3分,如此类推。注意:如果球压线,不计分。
3.队与队排球赛
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派6名队员,任意组合。
比赛赛制:初赛一场决定胜负,21分制,先得21分的队伍为胜;决赛三场决定胜负,三局两胜制。第一名得4分,第二名得3分,如此类推。
比赛规则:按照正规的排球比赛规则。
具体安排:首先举行三人排球赛,初赛完后休息十分钟再进行决赛,三人排球赛完毕后,各队休息十分钟。然后进行定点发球比赛,每对5名队员完成后轮到下一对。休息5分钟。接下来就是队与队的排球比赛。所有比赛完毕后,统计每队总得分,颁发奖品与证书。
七、物资、经费统计
略
(二)
一、活动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已日益突出和尖锐化。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新学年伊始,XX大学正式将环保教育列为全校学生公共必修课程。
XX大学一直通过公共基础课程渗透环保理念、组织社团活动参与环境保护等方式,致力把学生培养成环保理念的“践行者”和“播火人”,而让环保教育课程全面走进课堂,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为环保做点实事,在我校建设绿色校园的号召下,由公共关系协会举办这次“校园环保行”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增强我校学生参与环保的意识。
2、保护我们学校以及周边的的环境。
3、培养打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4、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提高我校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响应学校建设绿色校园的号召。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们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大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让人类能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四、活动流程
1、活动时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
2、活动地点:圆形报告厅、食堂门口、大学生活的中心
3、具体活动:
流程一:首先,播放*和图片,*和图片内容紧扣环境保护的主题。内容有关于环境好的方面,同时重点放在不好的环境现象上。我们通过*和图片的方式让大家在很轻松的环境下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现状。同时我们把环境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结合群起来能给同学们以视觉上的冲击,让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周围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
让同学们深深的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参加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备注:观看*大约30-40分钟。*观看结束后,现场的同学们要互动起来,即现场征集同学们关于环境保护的看法,以及日常中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购物自备手提袋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流程二:通过观看*后培养了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在二食堂门口举行”校园环保行”签名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
流程三:放映一部以环保为主题的*,*预计时长为九十分钟以内,*由办公室提供。本次活动中设置有奖竞猜活动由主此人提出问题然后由现场观众作答,大体方式拟定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主持人随机选一个幸运号码选中的回答问题,第二种是短信答题,是先给定他们一个号码。本次活动设置一二三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流程四:环保知识pk赛。
1、展示自我风采。每队通过不同的方式自我介绍,展示该代表队的风采。
2、比赛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为必答题、抢答题、灌篮高手、指定答题、风险题。现场有奖问答及抽奖活动,文艺表演。所设置奖项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风采奖,组织奖,人气个人奖,观众参与奖。
五、经费预算
3平米彩色喷绘海报4幅:50元×4=200元
会场费:100元
10米横幅3条:50元×3=150
优胜选手奖品:一等奖1名200元奖品
二等奖2名160元奖品
三等奖3名150元奖品
优秀奖2名100元奖品
个人奖1名30元奖品
在活动月里,我校坚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安全工作中,力求做到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1、学校成立了由常永志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为组长,张兴宁、郭峰同志为副组长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切工作以确保师生安全为前提,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成立了安全各种实施小组,层层落实安全各种责任制,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排除、整改和上报。
3、坚持定时和不定时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学校的校舍、设备设施及日常安全管理与学校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每天值班领导必须检查了解安全情况,并将学校安全工作及安全检查情况及时向学校汇报,争取及时处理和妥善解决发现的安全问题,消除不安全因素。
4、坚持进行晨午检。班主任每天对班级和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行追踪调查,进一步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例会组织教师学习安全法规,学习学校有关安全的制度,学校各项安全预案及安全防范有关措施。
2、进行道路交通知识安全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共创平安校园。
3、利用各种集会、每周的班队会时,各班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安全知识教育。
4、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例会、集会、班队会、黑板报、学生征文、办手抄报),提高全体师生员工防范事故与自我保护的能力。
5、学校把三月份最后一周作为安全教育周,主要开展教育活动有:
(1)召开次集体校会:校长利升旗仪式作国旗下讲话,主要向学生介绍身边些不安全的隐患,并提出些具体、可行的要求,让全体学生懂得要远离危险,必须从身边的细事情做起。
(2)、进行次讨论:我们要求各班在周二的晨会课时间组织次讨论,从上学放学、上课、课间、在家等不同角度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身的安全。
(3)、出期以“安全教育”为主的板报。利用学校宣传阵地,我们将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简单的救护包扎常识等,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三、健全制度,抓好落实。
1、进一步实施和完善路队放学护送制度、静校制度、节假日护校制度与夜间巡逻制度、课间活动及零食禁吃制度等,分别由路队护送教师、值班领导、班主任负责,执行情况纳入教职工工作考核与文明班级评比量化考核。
2、教师岗位职责和领导带班制度。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护好学校财产,保证信息畅通。
【小学安全月活动总结二】
根据《关于开展20××年“安全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峦庄小学将9月确立为“学校安全月”,学校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多种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
开展“学校安全月”活动是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本着对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学校安全月主题活动。成立了学校安全月活动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学校安全主题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明确落实到部门、到人,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因工作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的领导和教师,追究其相关责任。
二、围绕今年主题,扎实开展学校安全主题活动
1、开展学生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积极推进“安全知识进校园”,充分利用校园网、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应急演练、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了以预防校园暴力、预防自然灾害、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溺水、防火、防盗、防拥挤踩踏、防暴力侵害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知识主题教育。
2、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我校严格落实国家“应急预案演练周”,修订完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调整充实救援装备,开展了教学楼、宿舍楼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开展“学校安全月”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我校展示“学校安全月”宣传标语,在宣传栏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制作黑板报、壁报、手抄报等,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积极组织班主任、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以“消防用电、防震减灾、卫生防疫、校园治安、交通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安全培训课”活动,全面提升师生的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
4、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我校在前段时间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协调配合综治、公安、卫生、执法等有关部门,进行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校园门口门卫看护、校园内部值勤人员护校、学校领导带班值班等“四道防线”。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格设桌查询和来客登记制度,坚决杜绝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严格老师会客制度。
第二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1、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2、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2、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3、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4、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5、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6、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7、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8、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效能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2、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供应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3、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学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
4、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5、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并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字精炼、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1、县域综合现状图;
2、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3、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4、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5、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6、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