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

第1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一)从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上看。虽然现在各个企业对于审计目标的定位有着很大的争议,但是从审计的发展历程上看,内部审计的目标管理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为进一步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为内部审计部门实现审计目标提供基本要求。

(二)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上看。内部审计部门有对工资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的职能,随着企业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变化,延伸出了咨询、评价、服务以及控制的职能,通过与企业管理职能的协调,更好的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做好服务的作用。

二、全面实施具有内部审计部门参与的预算管理阶段

(一)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依据。现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存在着多种模式,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公司决策层提出的编制原则、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下达的编制要求、预算管理责任部门编制的预算以及调整部门的部分预算进行监控和考核,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全体系的加入预算管理组织的体系中来,才能在预算管理中真正的发挥作用。通过全国公司决策层的全局性把握和审核,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平价、咨询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预算程序过程中向公司决策层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内部审计为企业全面预算提供实施方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手机内部审计所需的所有资料,主要包括:涉及到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管理规定、制度调整方案、批准文件、预算执行报告等相关资料,设计全面预算管理的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全面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第一,业务、财务、资本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完全,编制的基础资料是否具备;第二,是否落实本单位的具体预算目标,是否按照时间进度进行了分解,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第三,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是否按照单位编制原则正常编制;第四,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否按照整体的规划和进度进行了安排。其次,对全面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主要设计的工作有:第一,本单位是否执行了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预期进行了人员之间的顺畅沟通渠道;第二,全面预算指标是否按期完成,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有无遗漏,是否按照标准定时完成;第三,资本性支出预算以及货币资金支出是否按照单位标准执行,又无语扇子对外借款情况等。另外,对全面预算调整的审计工作,主要工作有:第一,预算调整是否到位,有无多编、少编、漏编的情况;第二,当单位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全面预算能否及时的得到调整,以及预算的程序是否合格等。最后,对全面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的审计工作,主要有:第一,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情况,制度是否合理;第二,是否有定期的预算执行会议,能够对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第三,对于单位是否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制度,考核记录是否完整,有误员工预算奖惩措施等。

(三)内部审计部门为全面预算提供审计报告。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漏洞情况,需要公司决策人员从管理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方面进行内部审计的评价工作,并适时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出具包括单位具体情况、预算情况、审计问题及评价建议等的全面性的审计报告。另外,审计关注的主要是几个重要性的动态指标,内部审计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组要体现的就是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理念,所以,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的水平,公司审计部门不仅要对社会上涉及内部审计风险的管理情况及时关注,适时的进行事前、事中控制,为内部审计部门进一步出具全面预算的审计报告做准备。最后,要考虑财务部门制定指标的滞后性,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保证对绩效动因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对预算管理的责任部门进行有效控制。

(四)及时关注审计热点问题,为全面预算提供信息化管理。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管理时代,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高效采集和信息充分利用的情况,企业审计部门应该及时的控制监督信息的反馈工作,结合内部审计的各种手段以及审计方法,尽可能的减少审计时间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深刻、清晰地报告,为全面预算提供增值服务,另外就是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出具报告的质量应该提高,明确审计报告的层次及范围,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只有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为企业的全面预算减少风险。

三、结束语

第2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一)内部审计组织与人员的素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及专业原因,卫生行业对于财务、审计工作都不是特别重视。而医院主管领导,往往都是医学卫生方面的专家,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实施内部审计时,部分审计项目的人员配置、专业资质搭配不是特别合理,个别审计人员、审计带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行业经验都不是特别充分,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审计工作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此下去,内审工作自然不受上级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

(二)内部审计工作往往还存在形式化的现象

由于人手原因及医院认识方面的问题,因此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存在形式化的形象。一般来说,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还没有达到常态化,而更加偏重于离任审计、违纪违规、专项审计等。而这些审计工作,往往只是为了满足领导变动、案件(事故)调查等,故而也是上级或相关部门要求,这样内审工作形式上“不得不”进行,这样客观上就形成了“形式化”的内部审计,对于审计结果的利用也不够充分。

(三)现场审计工作方法与措施还不够合理

当前,由于我国卫生行业的硬件软件资源配置都还不够丰富,我国相当多的医院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而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需要在执行符合性测试或实质性测试时都需要结合医院的业务进行,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业务运转。故而在内部审计时,往往对于现场缺乏适时有效的过程控制,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漏审”现象往往也会发生。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时,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各质量控制环节有关人员之间沟通渠道不顺畅,审计领导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现场审计动态。

二、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强化医院内部审计组织建设

①各医院特别是一定级别的医院应建立专门的审计科室,专职负担内部审计工作。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在内部审计处室落实专门人员,定期对大型医院进行内部审计的专项工作。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选好内部审计组长,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结合其特性,选派合适的内审人员参加,在专业擅长、人员搭配等方面进行考虑。

②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鼓励其多学审计知识,多学财会知识,多掌握医院行业的财经特性。如余姚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医院于2011年进行职能科室重组,成立由院纪委直接领导的监察审计室,专职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同时,进一步充实审计力量,配备了具有相应工作经验,认真踏实、持有内审资格证的专职审计人员。

(二)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深度与广度

在内部审计的开展中,注重审计工作在事前、事中的重要作用,如对于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的采购方面进行介入,对于重要的基建工程等也要进行全程监督。除做好日常货币资金支付、监控费用等方面外,还应注重推进审计业务多元化,注重查找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三)注重医院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措施

第3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摘要:审计按照其涵盖可分为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文章对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行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审计委派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区别;审计委派制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审计委派制是指在行业内部,上级审计与行业分支机构审计按照审计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章,独立行使行业内部审计职能的一种内部监督形式。推行审计委派制,是转变企业职能,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确保出资人有效行使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灵活的监督机制,有助于弥补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信息不对称缺陷,确保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任何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为审计第三关系人。一般情况,第三关系人是财产的所有者,而第二关系人是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他们之间有一种经济责任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组织或人员,在财产所有者和受托管理或经营者之间,处于中间人的地位,这要对两方面关系人负责,既要接受授权或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会计资料认真进行审查,又要向授权或委托审计人(即财产所有者)提出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地评价受托代管或经营者的责任和业绩。为此,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独立性,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或干涉,这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根本属性。

为了夯实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行业内推广福建实行内部审计委派制度的经验,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及时申报并第一时间实施的上级审计与同级审计有机结合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审计委派制,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建立“严格规范、富有效率 充满活力”、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在“在规范中增效,在增效中规范”的要求,是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自身的不同特点的结果。下面文章结合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区别探讨烟草行业审计委派制的意义。

1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主体不同

所谓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独立监督和评价行为,目的是促进企业夯实基础、加强管理、纠正帐目差错,规范企业行为,从而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社会审计的产生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社会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及消费者的利益,促使政府转变职能,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促使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依据不同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社会审计主要依据国家财经法纪及相关的国家法律制度,如《会计法》及准则、《审计法》及准则、税收法制法规等法律条款,即“国法”。内部审计除社会审计的依据外,同时需要依据行业、企业内部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如国家烟草专卖局的七条禁令,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预算管理制度、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补贴资金和生产投入资金管理办法等;湖北省烟草专卖局的财务收支管理办法、烟草商业系统资金管理办法、烟草商业系统卷烟核算规程等等,即“国法和家法”,“家法”甚至日益成为国家烟草专卖局“严格规范”、湖北省烟草专卖局“规范中增效”的主要依据。

3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内容不同

社会审计的内容主要关注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货币资金是否完整、实地盘点是否存在,应收款项询证是否真实,销售收入是否按收入确认的原则入帐等即合法性。内部审计的内容除此之外,还需审计资产、负债管理的手续是否完备、流程是否顺畅,内控是否慎密,收入的取得,支出使用的是否合乎规法等,即合规性。如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是否符合《湖北省烟草商业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收入支出的确认是否手续齐全,会计凭证附件是否完备等。再如同属于费用的修理费和办公费,只要报帐手续齐全、附件真实,无论计入修理费还是办公费均不会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社会审计一般不会作为问题披露,内部审计强调“买醋的钱不能打酱油”,要求还原经济事项的本来面目,按经济事项的实际反映,是修理费就只能记入修理费,是办公费也只计入办公费。

4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目标和要求不同

社会审计以完成审计内容、出具审计报告为目标,要求对审计内容和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风险性控制到可承受的范围内,要求审计报告提供的信息以不影响投资者决策。对以地市烟草专卖局为法人主体的烟草行业来说,资产规模动不动就上亿元,年销售收入几十个亿,万位、甚至十万内的差错作为社会审计来说是可以承受的风险。不合法、不合规但不影响会计报表真实性、完整性的经济事项一般不会提出异议。而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不仅要求出具的审计报告内容真实完整,还要对审计期间的经济运行情况依据“家法”对合规性进行审计,对不影响会计报表真实性、完整性的但其经济运行行为程序不合规、手续不完备、凭证不齐全等都要进行披露。

5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关注的重点不同

社会审计一般只关注经济事项对审计期间的影响即只对过去影响;内部审计不仅关注经济事项对审计期间的影响,还关注对现在和将来,即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影响。如审计期间的印鉴管理,社会审计只要审计期间没有出现资金安全方面的问题,没有出现影响会计报表需披露的事项,就不会对印鉴管理是否合规进行关注,而内部审计不管审计期间是否出现问题,均要按《印鉴管理办法》对印鉴管理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计,关注的是印鉴管理对过去和现在及将来产生的影响,防患于未然。

第4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程序以及措施方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同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并规范企业的内部会计活动等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财务会计内部规章制度来执行。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内容非常的广泛,包括了实物资产、货币资金、采购和付款、对外投资、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以及担保等各方面的控制管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内部系统控制

会计内部系统控制主要是指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会计系统,并建立健全会计工作规章制度,明确会计工作交接、会计账、证、簿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等处理内容以及程序,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等,对企业的内部会计实施控制管理的方法。

(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方法主要是在企业进行相关的会计业务办理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授权审批规定以及程序执行,确保所有的会计工作都在相应的授权审批范围之内,避免各种未经批准以及越权行为的发生,进而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管理

不相容职务控制分离主要是依据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通过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岗位确认职责权限,并形成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避免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主要包括经办与授权批准岗位、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岗位、监督检查与授权批准岗位、财产管理与会计记录岗位等。

(四)内部报告控制制度

这种控制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会计报告的形式向企业的管理层以及股东等及时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容及成效,进而为企业的管理者制定以及调整管理措施、提高会计控制管理效果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五)风险控制管理方法

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的识别、预警、分析、评估以及报告处理,确保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范围内。

(六)预算控制管理

预算控制是企业最重要的会计控制手段,主要是通过预算的项目分析、计划编制、执行以及考核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安排,确保各项会计活动规范有序的执行。

(七)财产保全制度

主要是企业通过采取限制不相关人员接触、定期盘点、账实核对以及会计记录等措施,确保企业财产安全的管理手段。

二、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在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无法真正的起到规范企业会计活动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企业一些全新的业务,根本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会计活动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不够健全合理,尤其是职责权限的划分不明确,内部的协调运转能力较差,更是制约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实施。

(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作为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管理方面,存在着内部审计定位缺失的问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不利于强化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

在企业内部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完善的信息沟通传递渠道,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造成了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及时,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改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在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方面,首先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在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预付款管理、销售预收款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确保将企业的所有涉及到会计工作的经济业务都统一的纳入到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之中。其次,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重点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运转高效、层次分明以及职责权限明确的组织结构,同时应该结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的改造,以缩短决策的传递链条,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

(二)强化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应该进一步的强化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重点是采取内部审计的方式,及时的对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价,并评价分析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以及执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开展中,应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全面性,重点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决算执行、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财务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风险控制管理等进行审计评价。同时,针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的出具审计报告,并对问题的解决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调整措施,以及便于及时改进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三)以信息化的手段开展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制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效率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不通畅,因此,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建立信息系统来开展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上,重点应该涵盖会计核算监督以及会计制度监督等功能,将会计内部控制活动的所有业务转移至信息系统中,通过操作软件以及数据库平台来实现。其次,在信息系统的具体设计中,重点建立数据的传输以及储存平台,以信息系统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报告以及存储等功能,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整体效率。

四、结束语

第5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创新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企业在自身的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越来越大,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增强企业对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管理中各种不确定性对企业不利影响的应对能力,已经成为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稳健的重要内容。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在防范企业财务会计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必须全面的创新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按照我国规范中的有关定义分析,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所涉及到的货币资金收支保管、资产管理、项目投资、采购付款、筹资、销售、成本以及担保等相关经济活动的会计控制管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常用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不相容职务分离。在企业相关经济业务活动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要求,重点是对一些容易出现财务舞弊或者是会计失真的财会工作岗位,确保与可以掩盖这些错误或者是弊端的一些相关会计职务,不得由同一人担任。

2.授权审批控制。在现阶段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由“金字塔”结构转变成为扁平化组织结构的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按照企业的层级设置,以完善相应的分权管理,确保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以及财务管理活动按照审批程序执行。

3.会计系统控制管理。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是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部分,因此避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发生,必须强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

4.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涵盖企业的筹资、投资、生产、销售等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环节的,因此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5.财产保全管理。企业内部的资产是确保经营业务活动开展的关键,企业财产保全管理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按照相应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要求等进行控制管理。

6.风险控制。主要是采取各种风险控制管理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阶段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预警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7.内部控制报告管理。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报告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反映,及时反映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各项信息,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针对性。

在新的时期,由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像会计控制载体的变化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范围、内容的变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一些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与会计工作实际不适应的地方。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目前,在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中,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等工作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开展,但是由于财务管理部门设置层级的限制,因此财务部门所提出的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落实不严格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财务报告、绩效考核等管理,落实中的制约因素较大,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

2.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中各项制度设计不合理、执行力度差。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有效性不佳的另一方面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诸如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存货管理、成本费用控制、销售及收款管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等方面,在制度体系的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弱项,造成了各项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严肃性。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信息化推进缓慢。现代化的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进行生产经营,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归纳处理,而且对于财务会计等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效性等也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薄弱,尤其是信息沟通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创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措施

1.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改进完善。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基础,为了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在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结构的优化完善上,企业一方面要增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机制的落实。另一方面,重点应该对负责牵头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财务部门进行调整,特别是合理的规划调整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权责,亦或是整合企业内部相关部门,成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部门,单独负责加强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现金收支、投资融资、会计核算、成本控制、会计信息等具体业务共工作的控制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体系的理顺,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信息传递沟通更加高效的组织管理结构。

2.加强各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手段的执行。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面,首先重点应该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综合采用固定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可操作性强,并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控制与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的财务规划作用。在存货内部控制管理方面,重点应该对企业的存货验收等相关的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避免存货积压等问题占用企业的现金流。在成本费用控制上,应该采取成本费用预算指标管理的方法,落实企业经营业务活动开展各个环节的成本定额标准,并加强对企业费用报销的审核监督,最大程度控制企业的成本开支。在企业的销售及收款管理方面,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发票开具、银行结算、预售款、应收账款等方面的控制,确保各项环节的合法合规。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方面,重点是以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账外账的防范、承兑汇票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的今天,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也应该结合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新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信息化的建设,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有效性。首先,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精度控制以及软件系统管理方面,完善控制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确保各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的建设,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整合到信息管理平台之中,加强信息的沟通传递,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在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有效性方面具有较强的监督控制作用,在内部审计管理中应该积极推进审计工作职能转换,通过及时的内部审计分析评估报告,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组织结构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拓展内部审计范围,由传统的合法合规审计拓展到企业的效益性审计。其次,在审计中,应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改进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方式,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性以及指导性,针对各类审计问题形成工作整改报告,进而有效运用审计结果服务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改进提高。

四、结语

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财务舞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治理模式,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与治理模式有机结合,在控制活动执行、风险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梅丹.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文献综述与未来发展.中国会计学会 2012年学术年会文集[C],2012.

[2]韩晓燕.浅析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发展[J].财会通讯,2012,14.

第6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为了论述方便,首先简要分析一下内部控制审计的分类。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不可能都针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更多情况是对其中部分展开。按照涉及内部控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1、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审计,所谓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是指对某个业务循环实施的控制,这种审计按照经济组织的业务纵向展开,专门审计业务循环内部控制;2、非独立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专门针对某个不独立的部门或机构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所谓不独立,是指财务上不独立,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也不单独核算;3、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是对经济组织所属的独立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独立单位是指财务上独立的,可以是投资中心或利润中心,也可以是子公司,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分公司,它们自己本身可能有一套内部控制,同时还要执行经济组织作为整体的内部控制。这三类审计各有各的特点,但在审计程序上,由于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相对较复杂,程序最全面,因此以下即以其为蓝本讨论。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与其他审计中作为审计程序的内部控制评价应该有相似之处,因为毕竟两者都是以内部控制为焦点而展开,但由于服务的目标不一致,在程序上也有差别。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是:1、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2、初步评价控制风险;3、实施符合性测试;4、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作为一种单独开展的审计,了解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这些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因为对内部控制需求越强烈的经济组织,其规模越大,这是必然的;在大规模的组织里,管理高层、各个下属机构的诸多具体的基本情况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都熟悉。了解基本情况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条件,否则无从下手。同样大规模的组织内既存在针对整个组织的控制,也存在针对某个部分或某个下属机构的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可能都熟悉,因此了解内部控制也是必须的。在了解内部控制阶段,还必须初步分析所了解信息,以初步确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规划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程序。接下来与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样,实施符合性测试,以获得遵循性的评价,同时最终确定健全性和有效性。最后归纳总结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报告。

总结上述,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为:1、了解基本情况;2、了解内部控制;3、实施符合性测试;4、提出审计报告。下面即以该程序为主线展开讨论,其中提出审计报告在内部审计报告中讨论。

(二)了解基本情况

了解基本情况,是了解所要审计内部控制所涉及单位的基本情况,这些情况是展开审计的必要准备和基本条件,影响着整个审计的过程和结果。这些基本情况包括:1、单位所属的行业和历史沿革(着重于管理沿革);2、单位组织结构、各机构的人员规模和岗位结构;3、单位资产规模、生产经营或专业服务的特点规模;4、主营业务及辅助业务类别、业务量;5、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等等。这些基本情况可以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查阅相关文件、会计和统计资料等方法来获得。

基本情况获得后,审计人员就要适当利用自己专业判断,确定以下内容:1、业务循环及其大致内容;2、必须控制的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3、内部控制应有的严谨程度;4、审计应该投入的人力及分工和时间预算。确定业务循环及其大致内容实际是划分业务循环的过程,确定的是审计展开的主线;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是必须控制的,确定它们就是确定审计的重点;内部控制的严谨程度是与独立单位的规模相关的,规模较小的单位内部控制程度就相应较低,衡量标准就不能太高,实际这就是确定衡量标准的问题,提出设计意见时必须考虑;确定投入的人力和时间预算是为了保证整个审计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审计质量。

下一步工作是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上述基本情况获得后审计人员所确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的范围,即业务循环及内容,审计的重点,即必须控制的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审计组人员构成、分工和时间预算。这个计划在以后审计过程中还要适时调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业务循环的划分。业务循环的划分是将若干个关联的经济业务或管理活动组合在一起。2001年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其中这些经济业务就是基本的业务循环划分,但目前有多样化的趋势,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提出预算管理、资讯管理等管理作业。业务循环是以后审计程序展开的主线,了解内部控制和符合性测试都按照它来组织,因此划分业务循环影响到整个审计的组织、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说业务循环应按下列原则来划分:1、覆盖单位所有业务及其各个环节;2、每个业务循环能反映出所涉及业务的共同性质特点及其全部过程;3、有利于审计的组织安排。

(三)了解内部控制

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

要了解内部控制,首先要解决内部控制的构架问题。1988年美国AICPA提出内部控制结构即控制环境、控制结构和会计系统,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即采用这种观点。1994年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作业、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控制要素是内部控制结构的纵深发展,在内容上进一步完善,在内部环境上更注重员工的素质,增加风险评估强调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分析相关风险,构成风险管理的基础,将会计系统扩大为信息与沟通,更强调信息的内部传达,增加监控要素将内部控制的执行纳入进来。由于COSO报告提供出的内部控制理论很全面,更加接近内部控制的本质认识,而内部控制的建设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本文认为,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我们应采用COSO报告的观点,以它的框架为指导,同时鉴于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落后的情况,应更加注重控制作业和监控,即如何建立起健全有效的控制程序与政策以及它们的实际执行,在控制作业完善的带动下,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也逐步完善,同时逐步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员工素质,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具体组织结构,使控制环境得以改善。

由于内部审计充当监控的主要角色,内部控制审计就是履行监控的职责,因此了解内部控制阶段对监控的了解可以置于次要地位;又由于风险评估的风险是管理层和作业层控制目标因内外部风险因素影响而不能实现的风险,对它进行评估后设置相应的控制作业来控制,而内部控制审计要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评价控制作业是否能控制住风险,实现控制目标,实际就是风险评估过程,因此风险评估不做了解,而在接下来的分析工作中进行。由于控制作业实际就是控制程序与政策,为了理解直观起见,本文就称其为控制程序与政策;由于内外部信息和它们在单位内外部、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流动可以构成一个系统,因此信息与沟通可以合称为信息系统。总结上述,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审计要了解的内部控制要素为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与政策及信息系统。

如上所述,了解内部控制以业务循环为主线展开的,即按业务循环逐个循环了解,这些循环构成单位整体,这是横向的;同时针对每个循环的控制,分别去了解它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与程序、信息系统,这是每个循环的控制的纵向构成,是纵向的了解。横向纵向的交叉了解构成了解内部控制程序的骨架。

了解控制环境是了解影响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因素,提供内部控制构成基础好坏的证据,同时为分析内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和遵循性好坏的原因提供证据素材。了解控制环境的内容实际就是控制环境的内容,按照COSO报告,控制环境包括:1)、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2)、员工的胜任能力;3)、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4)、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5)、组织结构;6)、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7)、人力资源政策。这里主要是针对各个业务循环所涉及的部门、人员、方法来说的,其中第3点是针对整个单位,实际在了解基本情况程序中就已进行。

了解控制程序与政策,就是了解控制目标实现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它是了解内部控制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每个业务循环都可分为若干个作业,而每个作业都要设置若干控制程序和政策来控制,我们本文把这些作业称为控制点。比如制造业的销售与收款循环可分为接受定单、核准信用、发运商品、开具发票、应收账款与记录、收款、退货及客诉处理等作业。在业务循环的划分阶段,已经取得了业务循环大致内容的了解,在了解控制程序与政策阶段,应进一步了解,去获得足够信息来进一步确定业务循环内的各个作业,然后针对每个作业,去了解所采取的控制程序与政策。

了解信息系统只要是了解单位内外部信息记录载体,以及沟通方式。外部信息载体包括记录市场份额、法规要求和客户反映等信息的资料,内部信息载体包括业务申请审批报告、各种分析报告、进行控制作业形成单据、会计资料等等。沟通方式包括政策手册、财务报告手册、备查簿、口头交流、管理示例等。

进行内部控制的了解可采取的方法与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中的一样,大致查阅控制文件和控制信息记录载体、询问有关人员、观察作业的进行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等等。

初步分析健全性和有效性

在对内部控制获得了解后,就可以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分析,以规划将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程序。初步健全性分析主要是分析哪些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或作业应该设置控制而未设置。这些业务在了解基本情况中已获悉,而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作业则在了解控制程序与政策中已了解,通过了解控制程序与政策能知道它们是否设置控制。

初步有效性分析主要是针对控制程序与政策而实施的。这实际就是初步的风险评估。初步有效性分析首先要分析确定各个业务循环、各个作业的控制目标,然后再分析所了解到的控制程序与政策,看它们是否能实现控制目标。对于控制有缺陷的可以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初步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后就可以规划将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一般来说对于以下情况就可以不进行测试:1)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初步评价为无效;2)在了解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已知对某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未得到遵循;3)在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已知对某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得到很好遵循;4)虽对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设置控制但未发生相关业务。而以下情况就可以考虑进行大范围的测试:1)相关业务大量发生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2)相关业务虽不大量发生但涉及金额相对较大的业务循环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3)控制程序相对复杂的控制。规划结果应记入审计计划,并对审计计划做相应调整。

记录内部控制

制度基础审计理论中记录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文字叙述,调查表,核对表,流程图。本文认为作为记录方法内部控制审计可以采用。对于控制环境的记录,一般是文字叙述,按照上述控制环境的几个方面来记录。了解基本情况程序也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记录。记录要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记录内部控制主要是记录控制程序与政策和信息系统。采用的方法以上四种都可以采用,但以调查表最为常用。在本文中,即讨论调查表改进和特殊运用。

一般,调查表的调查内容是有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自行设计的,但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本文认为,鉴于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薄弱和人们对内部控制该如何知之甚少的情况,调查表应该引入标准内部控制作为导引,以配合政府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标准内部控制是指针对某个业务或作业由权威部门设计的标准控制。比如2001年财政部的《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就是标准的内部控制。对于各类型单位共有的业务或作业,如货币资金业务、固定资产业务融投资业务等可由财政部门制订统一标准;对于具有行业特性的业务或作业,如生产循环、销售及收款等主要针对制造业,则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分别制订,供不同行业采用。在调查表中引入标准内部控制,要从权威部门制订的针对各业务或作业的标准内部控制中,按业务或作业内部若干个控制点抽取提炼出对控制点的标准控制程序和政策,作为调查表的调查内容。调查控制程序和政策时就循其进行。同时由于引入了标准内部控制,对单位特殊的控制程序和政策可能就无法调查得到,而那些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将调查表与文字叙述结合起来,加入单位实际做法的叙述。结合的方式就是在每个控制点控制调查内容下面单设一行,用来记录单位的特殊做法。

(四)符合性测试

1、符合性测试的实施

符合性测试包括设计测试和执行测试,设计测试即健全性和有效性测试,执行测试即遵循性测试。健全性和有效性在了解内部控制程序中已做过初步分析,但由于了解阶段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彻底,如通过询问得知对投资业务的控制,但是讲述人所述是否真是如此,是否全面,需深入了解,还由于有效性健全性初步分析结果需进一步获得证据确证,如通过分析认为对某控制点设置的控制能达到控制目标,但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实际情况,因此需要通过测试进一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证据来确证。执行测试是符合性测试的主体,主要是检查内部控制是怎样执行的。

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测试,主要要做如下工作:1)更深层次地了解单位的内部控制,作出更准确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2)获得进一步支持健全性和有效性初步评价结果的证据;3)检验在了解和初步评价内部控制阶段所作的重要专业判断和分析。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测试,要特别注意如下事项:1)对业务循环和关键控制点设计的控制是如何具体组织应用于实际的;2)控制是否一贯执行;3)是否由控制规定职务的人来执行,其中后两个是重中之中。

《独立审计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提供了三种符合性测试方法,即检查交易和事项的凭证、询问并实地观察未留下审计轨迹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重新执行相关内部控制,三种方法可单独或合并使用。本文认为符合性测试方法应以检查为主,同时辅以观察和询问。因为控制执行一贯、规定职务人执行是重中之重,而控制执行中留下的审计轨迹亦即控制信息载体能反映出这两者,检查控制信息载体就能了解到这两者,在检查的同时通过观察和询问获得控制具体应用的证据。检查控制信息载体,即针对每个业务循环所涉及的单证、报告、合同等控制信息载体,抽取其中部分,检查执行各个控制点下各个控制程序与政策留下的记录,推断出是否得到全面一贯的执行。抽取工作采取属性抽样技术来进行,基本与内部控制评价中的相同。样本量的大小根据了解内部控制阶段的规划确定,样本采用随机选样或系统选样的办法选取。

2、遵循性评价

遵循性评价主要针对控制点控制内的各项控制措施。内部控制的实际遵循情况是个程度概念,遵循与不遵循只是它的两个极端,本文认为对遵循性的评价应采取评级的办法,以更好的反映遵循程度。遵循性级别最好分为四个到六个等级,等级太少难于准确衡量遵循程度,等级太多难于把握等级之间的差别,由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级别;每个级别还应确定应提的审计意见,如遵循性分为A、B、C、D四个级别,被评为A级的,提出执行较好的意见,B级提出应加强的意见,C级提出应重点加强的意见,D级提出特别提示加强的意见。评级时审计人员主要根据属性抽样结果,同时综合考虑通过观察询问得到的控制应用于实际的情况,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评判其遵循性级别。

本文认为,评定级别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要实现内部控制审计目标。进行评级提出各种加强意见是为了实现督促内部控制执行的审计目标,而发现控制具体应用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现因控制未很好执行而导致财产损失、信息失真、效益下降等问题则是为了检查内部控制执行。对遵循情况评级后评价时更应注重建设性意见的提出。

3、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通过设计测试既可能获得健全性和有效性初步评价须修正的补充证据,又可能获得确证初步评价结果的证据,因此这个阶段的评价主要工作一是综合了解和测试两阶段所获得所有资料,对健全性有效性作出最终评价;二是针对不健全和控制无效或有缺陷的地方提出审计意见。

健全性评价主要针对重要或经常发生的业务或作业,主要应注意三种情况:1、控制文件中没有规定控制,测试程序中也未发现实施了控制;2、控制文件中没有规定控制,经询问相关人员得知设置了控制,但经测试没有实施控制;3、没有控制文件,其他了解方法也不能得知是否设置控制,但经测试已实施控制。前两种情况就应对相应业务或作业提出控制不健全的意见,后一种应认为实际是健全的,但应提出健全控制文件的建议。

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未采用标准内部控制而实施特殊控制的情况,对采用了标准内部控制的也要做简要分析,因为标准内部控制可能不适于单位,而且一些控制政策需要按照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自行制定。有效性评价首先要分析确定对各控制点实施控制应达到的目标,本文认为可以在内部控制系统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控制点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对现金收入的控制程序,根据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目标,分析确定其目标为保证现金收入以真实金额真正流入单位,根据保证信息记录的真实完整确定控制目标为保证现金收入都真实无误的加以记录,根据提高运营效率确定目标为提高现金流入单位的速度,根据保证遵守国家法律规章确定目标为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相关规定。各个控制点控制目标不一定与控制系统目标一一对应,有些系统目标对某些控制点可能不适用,如采购验收这一控制点的控制目标就与“保证遵守国家法律规章”无关,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目标确定后再分析控制点控制的各项措施是否能达到控制目标。

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重大财产损失、效率低下、违法事件等问题,应特别注意分析其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原因,如果是因健全性和有效性导致的,那么这些问题既是健全性有效性初步分析的确证,又是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设意见的重点。

健全性有效性评价的重点在意见的提出,是为了实现补充完善、再生内部控制的审计目标。对有效性的评价实际上是有效性分析和改进意见形成的混合体,分析的过程中意见也就可以有针对地提出,而且改进意见是目的。健全性的评价实际是确定未控制的业务或作业和针对其建立内部控制的过程,主要工作在后者。可以看出有效性评价和健全性评价在基本方法上是一致的,都是内部控制建立的方法,因为有效性分析和改进意见的提出实际也是在确定控制目标、分析风险、提出控制措施。因此内部控制建立方法是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对实现审计目标的要件。

关于内部控制建立的具体方法本文不再详述,只提出一点意见。本文认为,在健全意见和有效性改进意见提出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标准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方法的运用。标准内部控制前已述及,为配合政府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对于特定业务或作业,应注意运用相应的标准内部控制,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这对健全性意见的提出更具实际意义。内部控制方法在前述2001年我国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有规定,它们是:1)组织规划控制,包括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不相容职务设置,不相容职务为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2)授权批准控制,包括确立合理的授权批准范围、层次、责任和程序;3)文件记录控制,包括机构职能和授权批准权责文件、岗位说明书、业务程序手册、业务处理凭证、会计资料系统,或类似的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宣传认知;4)预算控制,包括预算体系的建立、编制和审定、指标的下达和落实、执行授权、执行过程控制、预算差异的研究和反馈、预算的考核及奖罚体系;5)财产保全控制,包括限制接近、定期盘点和核对、记录保护、财产记录控制、财产保险;6)职工素质控制,包括职工聘用、培训、考核、轮岗、奖惩、晋升、解聘;7)风险抵御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合同风险、信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8)内部报告控制,包括生产报告、经营报告、财务报告、特殊事件报告,以及报告的处理;9)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包括系统组织和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文件资料、数据、网络安全控制,输入输出控制、处理控制。这些方法对建立和改进意见的提出能发挥出指导和衡量的作用。

(五)内部审计报告

与其他审计报告一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是对审计结果的总结。在提出审计报告前,审计人员应重新检查在审计过程中获得的资料,做如下一些分析:1、是否了解研究了单位所有重要控制;2、所作分析判断是否得到了测试的证实或有足够的证据支持;3、是否遗漏了其他需要考虑的影响最终评价的客观事实;4、最后的健全性有效性遵循性评价是否适当,有足够的证据支持;5、出现了那些因内部控制导致的重大问题,哪些人员严重违反内部控制且已致严重后果;等等。审计项目负责人还要复核审计底稿,之后就着手准备撰写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一些细节问题只要通知当事人或主管人员就可以,不必在审计报告中反映,还应便于理解,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专业术语尽量用易懂的词句代替。关于报告内容本人认为应包括如下:1、单位基本情况简介;2、内部控制体系介绍;3、内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遵循性评价及具体意见;4、因内部控制导致的重大问题及有关人员严重违反内部控制且已致严重后果的事实和处理意见。其中关于健全性有效性遵循性评价及具体意见只反映存在问题的各个控制,运行良好的不必反映。报告格式本文认为无须固定,只要能充分反映出上述内容即可。

第7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第一条为规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提高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水利建设实际,现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水利厅下达并使用财政性投资为主进行建设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省水利厅及所属单位自筹资金进行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是指由水利厅组织并主持验收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对其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内部审计监督。

二、审计内容

第四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包括:水利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及概算执行情况审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支出审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审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未完工程及所需资金审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收入审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审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和物资招投标执行情况审计。

第五条水利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概况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决算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年度财务决算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投资分析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成本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预计未完工程及费用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待核销基建支出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转出投资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交付使用资产表”的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

第六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及概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各种资金渠道投入的实际金额,资金不到位的数额及原因;

(二)实际投资完成额;

(三)概算审批、执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四)概算调整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包括概算调整的原则、各种调整系数、设计变更和估算增加的费用等;

(五)核实建设项目超概算的金额,分析原因,并审查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和计划外投资的情况;审查弥补资金缺口的来源,有无挤占、挪用其他基建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情况。

第七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支出审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安装工程支出、设备投资支出、待摊投资支出、其他投资支出、待核销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列支的内容和费用摊提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第八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是否真实,手续是否完备;

(二)交付使用的无形资产的计价依据;

(三)交付使用的递延资产的情况。

第九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未完工程及所需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审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未完工程量及所需要的投资情况,所需资金和额度的留存及有无新增工程内容等情况。

第十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收入审计的主要内容: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收入的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十一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结余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银行存款、现金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情况;

(二)尚未使用的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额度情况;

(三)库存物资实存量的真实性、有无积压、隐瞒、转移、挪用等问题。

(四)各项债权债务的真实性,有无转移、挪用建设资金和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呆帐坏帐的处理情况等。

(五)按照有关规定,计提的投资包干节余数额是否准确,是否合理合法。

第十二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和物资招投标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及物资采购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招标;

(二)所订合同或协议的相关条款是否完备,是否全面履行;

(三)合同变更、解除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必要的手续;

(四)对违约者是否依照有关条款追究责任等。

三、审计管理

第十三条本着“谁负责验收,谁负责审计”的原则,由省水利厅组织或主持验收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的审计,由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负责组织审计。由州、地、县(市)水务部门组织或主持验收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由组织或主持验收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州、地、县(市)水务部门负责组织审计。

第十四条水利厅组织验收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由省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组织审计,也可以由省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委托具有水利基本建设专业审计力量组成的审计组或经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认定具有较高专业审计资质、审计技术力量强、诚信程度高的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依照本办法及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对被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办理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进行参与、指导和监督。

第十五条参加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应当具备会计、经济、工程专业技术职务或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

社会审计机构受委托承担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应将参加审计人员的名单及执业经历等资料书面报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审查和备案。

第十六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在申请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前,应通过相关经济合同预留部分工程尾款,待竣工决算审计结论下达后再予清算。

第十七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从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与竣工决算审计有关的财务收支,应当接受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的审计调查,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可以作为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代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第十九条列入国家或*省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根据需要,可在国家或*省审计机关审计前进行预审。国家或*省审计机关审计后,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将国家或*省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和本单位根据审计结论进行整改的情况,书面报水利部内部审计办公室或省审计厅。

四、审计程序

第二十条水利厅组织验收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由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应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完成后十日内按职权范围向其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或同级水利内部审计机构提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书面申请。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或同级水利内部审计机构在接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竣工决算申请后十日内提出安排意见。

第二十一条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或受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要事先拟定审计实施方案,组织审计组,并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于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三日前送达。

第二十二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应积极配合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或被其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并按照审计需要提供下列资料:

(一)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

(三)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预算(概算)批复资料;

(四)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或资金筹措文件;

(五)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合同文本和招标、投标有关文件和资料;

(六)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的资料;

(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

(八)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账簿、凭证、报表及工程结算资料;

(九)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初步验收报告;

(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十一)审计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应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

第二十三条审计组或受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终结后,提供《水利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的水利建设项目法人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根据提供的《水利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评价审计报告》,以及被审计单位的书面反馈意见,提出水利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

第二十五条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下达水利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后,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必须执行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按照审计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在60日内以书面形式将整改情况报告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

水利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作为主持组织竣工验收的主管部门的审计依据。

五、罚则

第二十六条水利建设项目法人违反基本建设规定和财经法规的,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二十七条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单位有关责任人员违反财经法规、财经纪律和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第二十八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单位有关责任人员干扰、阻止、破坏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水利厅内部审计办公室给予警告和制止,必要时向水利厅有关部门提出处理、处罚的建议。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有关责任人,由水利厅有关部门追究责任。

第二十九条审计人员办理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的原则。对、、的审计人员,由水利厅追究审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

第三十条全部由地方资金进行建设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由各州、地、县(市)水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

第8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对内控制度的审计,是现代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重要标志,也是审计实践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企业管理审计的核心内容。审计目的是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保护财产物资的完整,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单位内部管理政策的落实。

从目前审计项目开展统计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审计项目较少,不同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就有不同,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笔者谈谈个人观点: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内控管理建立情况审计:检查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企业治理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制衡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各司其责、协调运转,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2、内部牵制和不相容职权审计:有无设计合理有效的机构和职务分工控制,有无对经济业务处理上实行授权批准,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质量如何。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控制等。

3、会计系统控制审计: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企业经营业绩都是通过财务报告反映,主要检查有无会计记录控制、会计岗位责任制、作业程序规范性、资料保管归挡,会计监督职能履行情况等。

4、资产保护控制审计: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环节有无定期盘点、完整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管理和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等。

5、人员方面审计:重点是对管理层人员的行为控制,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其经营决策导致的损失比一般员工要高很多,实践证明,失去制约的权利很容易导致腐败。同时要了解员工素质,有无建立关键岗位交流、培训、定期考核制度。

6、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发生费用小控制效率高的内部控制框架才是有效的控制系统,要注意机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摩擦成本高低程度,机构设置工作效率如何。

7、预算控制审计:企业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预算执行情况,予算目标是否明确,预算调整是否经过授权,有无及时分析差异提出改进措施,内部经济责任考核和兑现情况等。

8、风险控制审计: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任何企业时刻要面临来自组织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如对产品销售市场的变化、原材料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变化等,企业承受能力如何,内部决策失误等。

9、内部监控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运行的跟踪、监督,是否有效,包括自我控制和内部审计,实际上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如何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内容较广,必须要建立规范的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内容,以保证审计工作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方案的内容必须切实可行,合理组织审计力量,进行审计前学习和调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确立审计重点,按规定向被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

2、根据审计工作程序,进驻被审单位审计:在审计通知书发出三日后,审计组即可进入被审单位开展工作,审计实施是整个审计程序的关键阶段。

(一)调查和描述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

首先要调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组织系统,查阅被审单位有关部门规章制度、政策规定等有关资料,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单位管理情况。书面调查常用的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

(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初步评价,主要包括功能性评价和健全性评价,如果认为控制系统正常,可以作为实质测试检查的依据。

(三)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查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难点在于如何确定测试的范围,抽查的比例能否代表总体目标,在审计方法上可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基础审计模式,减小审计风险,才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

(四)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总体评价,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

通过总体评价,根据测试情况,确定可信赖程度,分高、一般、低。由于符合性测试只能查证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可能性,因此,对具体业务抽查要靠实质性测试来完成,符合性测试的弱点就是实质性测试的重点。

3、审计终结阶段:经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后,这个阶段以写出和上报审计报告为标志,提出审计意见书,作出审计处理决定,并做好资料的归档。

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相互渗透,伴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而存在,从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看,存在内控弊端,如内控制度有名无实,权力集中,财务信息不真实,企业短期行为等,从而造成内部控制的矢效。通过内控控制审计,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受成本费用的影响;②相互牵制人员之间窜通舞弊;③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等。

第9篇: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进程,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关于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又专门就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这是强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符合审计职业特点、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提升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的重要举措。实现审计职业化要有一支专业水准高、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如何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是当前审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着眼培育“拿得出、打得响”的全国审计领军人才,按照“服务发展、注重培养、引领牵头、整体提升”的原则,树立人才为本思想,制定出台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细化培养计划,强化保障机制,跟进激励措施,健全审计人员培养、成长模式,推行跟踪培育、师徒带教、轮岗交流、分层培训机制,以实干精神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对党忠诚、热爱审计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依法审计,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优的高层次、职业化审计人才队伍和审计铁军。

建立审计岗位准入从业资格选拔制度。国家许多专业技术领域(财经、卫生等领域)均设置了准入门槛与各级资质考核认证办法,以会计岗位为例,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有相应的门槛设置,从业者持证期间必须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并接受年检,会计人员的职称晋升都有相应等级的全国统一考试。这些制度为审计人员准入选拔制度构建提供了参考。可以考虑将审计岗位准入从业资格选拔制度纳入到《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考核评比办法》“双争”扣分条款,若两年内在审计岗位不能取得审计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即调离审计岗位,为审计后备力量储备保证质量。

强化审计人员“争先创优”和看齐意识。要树立“争第一创一流有红旗就扛”的意识,坚守政治信仰,保持高昂斗志,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对比先进找差距,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竞争能力。要争当审计工作尖兵,把发现案件线索、查处重大违规问题、廉洁从审、撰写审计信息、计算机审计、绩效审计等内容作为奋斗目标,争当审计能手,争做复合型人才。以审计事项为单位做好调查记录,作为审计方案编制依据,把好调查了解关;严格按照审计相关规定实施现场审计,把好审计实施关;做到审计结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建议切实可行,把好审计报告关。着力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保持好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激发审计人员不断奋进、积极向上、开拓进取。

建立审计“慕课”教育移动APP平台。围绕货币资金安全、政府采购、基本建设和资产票据等财经重点监管领域,开设审计大讲堂,由实战经验丰富的审计业务骨干轮流担当主讲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从慕课平台的互动性、课程资源规划、授课形式、呈现效果、发展趋势入手,做好“慕课”在线教育。开设《如何防范货币资金安全风险》、《零星工程造价审计》等精品课程,把握好内部审计核心资源,打造先进的审计数据与教育APP软件,设立审计教育网校,为审计人员构建高水平的自学网络教育平台。

构建大数据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针对基建项目和采购活动资金量大、技术要求高、周期长等特点,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数据库、审计人力资源内外部专家库、审计法律法规资源库,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单位(审计署特派办、省市审计局、公安局审计室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和人员交流合作,解决好内部审计人才与外部审计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对审计资源库的管理,引入优质的基建、采购、信息化、船艇、特种设备造价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为我所用,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建立标准化“云审计”现场平台应用。利用云计算理念和技术构建“公共云审计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信息沟通、质量控制等功能,提供服务于审计工作的专业审计技术和资料,实现审计数据的云存储和审计资源的协同共享,高层次、多维度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信息,将审计组织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矩阵式、多层级、联动联网”组织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拓展审计内容与范围,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成果应用水平、推动审计整改落实等发挥审计监督效能。探索组建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团队,培养大数据审计师职业化人才,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数据分析能力。

基于职业化视角的审计职业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未来审计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审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成为重要课题。审计人员不仅要会核查会计账目,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能通过数据找到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相关政策规定;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推动解决问题,研究制定审计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军地有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建设力度,加强政策法规、计算机、经济、工程、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大任职代职交流,创造多岗位锻炼机会,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阅历。

建立定期内部审计督导和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各单位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小组建设和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采购、基建等项目操作规程及指南,明确审计工作目标、权限、职责及工作流程。指导开展货币资金、票据、固定资产专项审计,为本单位领导当好参谋,严格把关,监督本单位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并做好审计资料装订归档和每季度的数据上报工作。通过设立审计服务中心、每周审计知识告知、审计调研论文评比、参加国家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方式,整合和优化审计资源,打造审计业务品牌,探索建立以岗位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实绩为重点,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审计人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审计业务培训体系。采取参加专项审计,开展交叉审计、审计人员上课学习、审计专项调研、以会代训交流审计案例、赴外总队学习交流等方式方法,强化审计项目主审负责制和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机制,运用压力传递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积极培育和树立审计先进典型,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触动思想、激荡心灵、凝聚共识。沟通协调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项目审计,拓展审计人员的专业视野和职业历练。利用审计信息网和审计微信共享群平台互动,对审计人员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对审计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探索新形势下强化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积极开展基建、采购等审计档案质量互评,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影响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的瓶颈问题,有效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