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学案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114-02
一、案例教学模型构建的意义及其指导思想
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构建案例教学模型,是建立在高师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性质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的。高师教育学是构成师范生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也是体现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性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之一,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教育学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教育合格的师资。现代教育“合格师资”的内涵,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而且要具备现代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更应具有现代教育新理念、新态度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能力。而案例教学的引入与运用对于师范生上述教师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师教育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综合学科,而且授课对象又是缺乏教育实践经验的师范生,传统的讲授难以在理论与实践的环节上架起真正的桥梁。而案例教学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促进了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诚如梅塞思(K.Herseth)博士所言:“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另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关系开辟了道路。”[1]58
案例教学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构筑的桥梁,不仅促进了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与掌握,而且还强化了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光靠课堂教学的静态传授是难以完成的,如何备好课,怎样上好课,面对不可预测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如何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班主任怎样开展班级工作,如何开好主题班会,怎样评价学生成绩等工作,只有在真实情境的演绎与训练中才能做到恰如其分。而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准实践性分析,既缩短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加深师范生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准确理解,又培养了师范生综合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和提高了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发展了师范生合作共事、沟通交流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是“教育学教学的一块思想实验场”[2]41。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构建案例教学模型,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教学,构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移,加深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形成师范生现代教育科学的学生观、师生观等新理念与新态度。
二、案例教学模型的概略图景
教育案例是指对发生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用理查特(Richen.AE)的话来说,“教育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3]。高师教育学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撷取典型、真实、两难、可供争辩并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案例,指导学生进行透彻的观察和深入的剖析,以阐释、验证和运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所构筑的案例教学模型,是以教育案例为主体,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导的一个教学实践模型。图示如下:
以上图示展示了案例教学模型的实施流程:
1创设情境:教师导入或学生引入教育案例[HTSS]。教师导入教育案例,或直接取材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或以教育教学中的真实事件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加工而成。古今中外,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教师要根据章节教学的需要,精心选择与设计。学生引入教育案例,是基于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有非常真实的受教育的经验与感悟而考虑的。教师要根据章节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受教育过程中体验深刻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
2分析讨论:生生、师生针对教育案例展开讨论与对话。[HTSS]案例呈现之后,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提出两三个具体明确、难易适度、启发性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和思考,然后学生之间以邻桌或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辩论,最后各单位派出代表上台发言交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探讨。
3理论升华:教师指导学生对教育案例加以小结。[HTSS]生生与师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是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主要环节,而对教育案例的小结,则是促进学生将教育案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使之条理化、结构化、熟练化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思维、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进行理论升华,通过简明的字、词、句或图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知识的内涵及其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教育科学知识的网络。
4应用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教育学知识对教育案你综合评价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HTSS]这是课堂案例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旨在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技能。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求新求异,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寻求问题解决的新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案例教学模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心选择与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要开展案例教学,并取得实效,就应该广泛收集适应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案例。一般说来,高质量的教育案例有以下几个特征:(1)描述了一个当代教育教学真实典型的故事;(2)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3)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语;(4)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有争论、辨析的余地;(5)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以及价值的可迁移性。要选择这样的教育案例,笔者认为,其一,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始终要贯彻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思想;其二,拓宽选材范围,不要局限于案例集,建议多从《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等报刊猎取案例资源;其三,案例的获得还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所谓“请进来”,是指创造条件把当地的优秀教师请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交流与对话,倾听其真实的叙述,感受其成长的经历,概括其宝贵的经验。也可通过观看全国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示范录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教育教学情景。所谓“走出去”,是指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附近的实习基地进行教育教学观摩、见习,感受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
2每个主题教学的案例尽量保证一个正面案例和一个反面案例。[HTSS]成功的案例叫正面案例,失败的案例叫反面案例。还有一种反常案例[4]62,是指违背规律、原理而产生积极效果,或者遵循规律、原理却出现消极结果的一种案例。如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却造成他们考试成绩急剧下降;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而取得了优异成绩等案例。笔者认为,每一个主题教学的案例不宜太多,以一两个正面案例和一个反面案例或反常案例为最佳。案例太多,课时难以满足不说,且容易涣散思路,不易组织。而两三个案例,有正有反,有矛盾有冲突,虽然一时模糊,难以抉择,但却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促使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真伪,在辩论中掌握真理。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反常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增强学生学习争辩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4]62-63,但由于它与公认的逻辑或与教育中某种理论的相悖性,在选择与运用时必须慎重对待。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真伪与虚实,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3每一个教育案例在呈现之前要加以适当裁剪。[HTSS]呈现的教育案例应依据教学需要进行加工,适当裁剪,要去掉案例中的情感性、暗示性词句,尽量保留真实性的第一手材料或人物的直接对话。这样有利于避免案例主题暴露的局限性,保留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两难性,给学生以广阔的探讨途径和讨论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探索创新精神。
4教师角色的转变与素养的提高。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其自身素养的高低与角色意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传统教学中好满堂灌、一言堂,不顾学生是否喜欢,只顾自说自话的教师已无法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激发学习者广泛参与讨论的本领,能引导学习者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能使学习者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积极的人际交往,能构建一个具有合作取向的努力向上的学习环境[1]60。为此,作为案例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具体说来,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助、教学相长的师生观;二是要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学习与提高,夯实教育科学的理论功底;三是要熟练把握案例背景以及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是要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艺术,除了精心选择和设计教育案例之外,还要把握案例呈现的适时、恰当,设疑提问的难易、深浅,讨论组织的活泼、有序,观点点评的包容、鼓励,总结提高的准确、科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案例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5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与学习观念、习惯的更新[HTSS]。案例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需要学习者的支持和配合,离开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寸步难行。显然,传统学习者的角色及其学习的观念、习惯是无法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的。案例教学要求学习者首先做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勤于思考,乐于争辩,善于分析;其次,做一个协作者,强化互助合作意识,必须对其他人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学会从其他学习者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第三,做一个倾听者,学会成为一个好的听众,认真听取、评析其他人的观点。因此,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角色,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乐学、善学的自主发展的新人。
6案例教学要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HTSS]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具有许多优越性,但这些优越性掩盖不了它在知识传授不系统、时效不高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调控好教学时间,将案例教学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课前准备工作,有目的、有任务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二是在案例呈现之前或之后系统而简要地讲授教学内容;三是在讨论之后的课堂小结中简明扼要地“回归”教学内容;四是在阅示评价学生的分析报告中“点击”教学内容。前两项工作重在系统,后两项工作重在效率。
总之,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构建案例教学模型实质上是在向传统教学叫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这种革新必然涉及到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多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
一 、 案例教学的概述
(一)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具体是指老师指导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条件上,分析与研究典型案例,让学生处于具体实际的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索、思考与分析研究,进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借用和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教育学案例中。引入案例教學方法在教育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进行处理,引导学生能够学会独自思考与分析,独立解决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期间,可以让学生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分析与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借助这些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才能达到良好的目的[1] 。
(二) 特点。
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学中的应用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客观的具体案例是案例教学要围绕此展开的,而且案例是要对事实的记录,不能虚构或者编撰,对推演的案列与评价是不能存在着个人的主观色彩。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尤其是需要引入案例针对特定的教学,并且要对其细致地进行分析和筛选,精心编排。第三是都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目的于案例教学,也就是运用模拟实现情境使学生的参与性得以提高,达到学生的课程运用能力增强。第四,为了确保设计的案例具有真实性,经过具体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消除老师只会传授知识给学生这样的传统教学弊端。具体从功能这个角度考虑,案例教学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具体是运用逼真的教育情境来使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参与积极性得以增强,并使得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在相互交流中[2] 。另一方面就是案例中融入知识,这样就能从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到知识,对教育教学的相关背景得以理解,提高学生认识教育学学科,例如怎样思考、怎样去做,怎样运用教育理论来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教育实践中。
二 、 高职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过程
(一) 对学科知识的重视体现。教学案例在教育学中的开发,第一要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一是对案例分析的描述要增强,二是要对学习功能的开发得以体现。比如在介绍某一教育事件时,要把握描述案例的全过程重点,对教育案件的缺点与优点方面陈述理由,引导学生借助教育理论来论证。要考虑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对案例进行设定时,对教育理论的验证要加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还有选择分析型案例时,要对问题的构建上,原因的探讨,主次的分析,同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案例中。
(二) 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编写课程案例,这也是最开始的工作。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编写案例,要先从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案例的设定要按照教学纲要和培养规划进行,对案例的主题与数量要进行确定,例如:应该把某些内容作为重点部分,应该分工哪些任务,老师又应该对哪些工作进行承担,学生要如何凸显哪些技能等。在对案例进行编写时,以下三点编写要求要达到满足:第一,设定案例的教学目标工作要做好,准备教学案例要从哪一章开始,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教学目标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第二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教育概念与理论要具体明确,还有应用到哪些方法在教学实施中。第三要贴近学生专业实际来进行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教学素材要体现出职业特点专业性。
(三) 案例设计实施过程
(1) 在设计案例的准备期间,具体要考虑两个方面:在进行实施前期,要对相关教材与教学知识点进行了解,特别是老师要做好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相关案例与其可行性,还有小组学习分组和案例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假设与预置等。第二是关于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与阅读相关案例材料,对案例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第二是关于学生对工作的准备方面。学生要经过课前预习和阅读相关案例材料,进而对案例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解,对案例教学目标要明确,谁是参与者要确定好,还有不同角色及要怎样和他人建立关系,对参与者具体要做什么、怎样的价值观应该坚持等等进行了解。此外,在分析案例教学细节上,还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担当角度方面,对各自的态度与视角进行明确,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够从自身立场角度出发,对案例教学的客观性从自身体验中进行强化。
(2) 对案例进行分析。开始案例教学后的首要就是分析案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高职教育学使学生能够对案例阅读进行了解,对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情境要学会迅速地分析,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设身处地的分析,查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对案例中的中心内容要掌握好,提出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看法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分析教育学案例期间,在对基础知识学生进行掌握基础上,对教育知识进行深化的理解,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形成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特色,这对提高教学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3) 分组进行讨论。通常情况下运用小组讨论方式在案例课堂教学中是比较普遍,具体分组与调整要按照小组成员的认知水平和学生自身特点进行,达到优劣互补和分工合作。学生要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进行小组讨论前,再对案例的理解进行发表。小组在已有的学习资料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进行一起分享和交流信息[3] 。
(4) 报告的评价及撰写。在案例教学法实施期间及后期评价上,要全面评价学生分析及成绩对比,一方面要总结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等级划分要以准确程度及严密性。另一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说服力,对学生的决策可行性多关注。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多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于独特的见解或精辟的主张,要给予非常肯定。案例教学及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撰写分析报告,要对课堂讨论及课后书面总结上分别加以汇总,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充分而全面地表达出其不足和优势,以改进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解,并利用科学的理论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在案例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培养敏锐判断力和的观察力,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从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渐提高。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期间转变被动的听课习惯,以积极的参与性来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回应,主动思考的习惯要养成,使得学生能够梳理思维,训练思维在假设、实践、检验期间。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决策难题,尤其是从案例中的问题意识启发上,在问题情境中融入一个个隐性课程,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而选择与判断,并对自己的决策进行检验,增强思考能力。第三是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多视角地思。经常运用到分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探讨,使得学生观点相互碰撞,让学生对问题学会如何看待,其他人的优势如何借鉴等等。第四是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强化。案例教学法把学生的创造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借助鲜活的案例情境,使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并用自身思维解决问题。第五是学生对教学不确定性的把控能力的增强。
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从科学知识的本质性层次发展生产力,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最终有效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作为成人职业教育的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的有效打造、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直接关系到不同职业能力层次学生学习的效果。文章立足于专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在深度剖析《西方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构建新型职业能力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教育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
网络教育;案例教学;存在问题;措施
一、网络教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网络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面授、互联网、电视广播、辅导专线等多条渠道进行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对象不限年龄,性别。通过这个教育过程,使网络教育学生可以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转向新的方向。网络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有区别。专科学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引导学生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推动学生掌握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技能,基本的经济思维,并学会用经济思维解释经济现象;第三,促进学生培养网络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传统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注重应试结果,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的专科学生群体,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文化基础较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因此,其实际的专业知识水平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远不如普通全日制大学生的基础扎实。另一方面,部分网络教育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他们掌握知识的进程相对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教学传统模式以应试目的为主,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取文凭,课程期末考核也仍以笔试为主,使学生往往趋向于死记硬背,力求考试过关,缺乏自主性、探讨性学习的积极能动活力,而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特别是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使得多数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自如,相应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没有和职业能力培养相关联,缺乏分类和层次性
一方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到的模型分析较为抽象。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学生本身的自有能力不足。因此,随着课程教学难度的不断深化,会迫使学生在受自身教学基础等因素的限制下,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对比鲜明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社会现实案例的引入,更缺乏对来自不同职业层级学生综合能力的分类,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与社会工作的诸多现实的操作技能不相匹配,学生个性化培养特色远远不够,也正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课程实践训练和成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消磨兴趣,日益消减学习动力。
(三)工学矛盾突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渠道不足
广大网络教育的学生是来自社会的各个工作阶层,大多数是在职学习生,学习的起点与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网络教育的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应仅停留在“打基础,引入场”层面,更多的是要在督促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内容、锻炼自主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下功夫。但面对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家庭时间上的矛盾,传统网络教育模式中非常缺乏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使得很多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联系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种师生交流“断层”局面,在网络教育课程学习时有限的限制下变得更为突出,是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热情不高,最终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关键性因素。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必备检验。在传统《西方经济学》网络教育模式中,虽然也有日常的形成性考核占据一定比例,但总体来看,仍然坚持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从客观角度而言,这种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知识巩固作用,但从长远学习及学生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考察。在这样的考核环境中,学生通常是依靠老师划定考核范围和重点进行复习,常常借助死记硬背方式通过考核,而从其本身而言,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远远不足,这就导致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体现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能力的分类,安德森和马歇尔在1994年出版的《核心能力与特定的职业核心能力》一书提出核心能力的分类,将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概要能力三类。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教育的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出一套新的职业能力分类指标体系。在新分类体系构建中,将网络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分成两大类: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细分为知识类和技术类,知识类分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技术类分为观察能力、领导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又分数理分析、经济建模、实际运用、职业规划四类,每类下面又再细分相应的小类,从而构建出层次更为鲜明的职业能力分类体系及其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中的体现。
四、进一步提升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要求学生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对于网络教育的学生,更应通过课程学习着重培养自己的综合性职业能力。本文认为,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课程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起“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有效结合的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推动线下教学模式创新,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
在网络教育过程中,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作为网络教育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重点和难点。首先,传统的线下面授辅导教学重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要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充分梳理的前提下,针对成人专科学生,选取基本性、简单化、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减少对单纯数学模型、公式的推导;其次,加大案例教学实施力度,既要广度延伸,又要深度研讨。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传统面授辅导教学中也夹杂着暂时性、短效性的案例讲解,但这种非正式化的案例疏导成效甚微。只有紧密结合学生们的成长、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情况,以全面案例教学的理念推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扩充案例教学层次,富化教学支持方式
1.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式扩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安排案例组合及阐释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在在线课程页面每一章添加引导性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再根据教师推荐的学习安排把握进度,完成各章节的学习。如以中国石油公司的油价垄断为引导案例,引出“自然垄断”的知识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线下的面授辅导环节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扩充其他的与“自然垄断”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来把握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生活中有大量的经济学现象,这些经济学现象都可以在教学中以视频案例和音频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制作视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线上收看;制作音频教学案例,方便学生在线下收听,更丰富了学生的“线下学习”。3.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除了个人的努力外,离不开老师的及时答疑。教师可以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以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具体案例为话题,进行在线讨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三)增强案例集的广度和深度研讨,提升教材实用性
1.应增强案例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西方经济学》课程网络教育领域的教学案例更需要结合本研究领域特点进行精心编撰。为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改革升级,必须尽其所能地继续填充、完善案例集,让其在涵盖西方经济学的各重点板块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并结合网络教育领域学生的特点侧重加强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培养。针对经济形势的日益变化,网络教育全局知识体系都急需丰富和完善,必须着眼于提高网络教育领域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应试目的明显、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特点进行编写,争取达到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目标,将案例集建设成高质量、系统性的案例库。
2.要充分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在扩充案例集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有效考虑到网络教育学生的目标性和职能层次性,定期对《西方经济学》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性修改,结合经济学教材的基本知识元素,融入案例考察,做好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交融。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促进考评体系优化升级
教学模式的效果离不开考核,科学性的考核方式是推动网络教育《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新模式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对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大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考核方法上,规范化的考核指标不仅包括期末试卷成绩,还应结合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综合评定,合理调整二者之间的比重,为此,应重点改革以往以期末闭卷方式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方式,推进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学生总成绩=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可以采用“线下测评”和“线上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测评”主要是基于面授辅导环节的测评,可以设置为“某一情景案例的小组讨论式考核”、“线上测评”主要是学生在线完成章节作业。
作者:周祥 赵鸿鹞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欧阳金琼,刘春风.《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建设改革思路———以人大版教材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7).
[2]彭光细.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导报,2016(08).
[3]董彦龙.基于“微博”动态案例库的“微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6(01).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特征 原则 实施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教育教学改革迫切呼唤学生“主体性”的回归。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毫无疑问给一向沉闷呆板、盛行注释主义、讲究传输的中国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又称个案、实例事例。将案例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增强教学效果,是教法创新改革的有益尝试。如医科教学中的案、军事教学中的战例、管理科学中的营销个案等可研究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代替了原有的教员讲授、学员只是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一般不要求教员在课堂上讲序言、概论、定义之类的抽象理论,而是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经过精心整理与准备在课堂上讲授。吸引学员参与教学,或者事先编成案例即作为阅读材料发给学员。先由需要学习的学员课前准备,教员上课时,组织引导学员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员共同讨论,最后再由教员总结。案例教学法的目标,发挥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和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的素材取之于实践,有真实的细节。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使学员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或解决问题的地位,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学案例一定要立足实际、真实可信,这样才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还必须具有客观性,案例作者要表达的是事实和背景,而不是任何的解释和判断,不应掺有个人倾向性意见或观念。学员将所学的理论和所积累的经验用于案例中蕴含的管理问题,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做出客观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鲜明的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广泛的内涵,它可以通过学员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体系。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为全体学员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会提出不同见解,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当问题较为复杂时,也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此时教员可通过提问引导学员进一步思考、探索,直到能看出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为止。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员的思路,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用。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能力原则。传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了解一定的知识,而实践教学的着眼点则是让人们知道如何行动。案例教学正是此二者的最佳结合,而且更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案例教学不仅重视人的知识,更看重人的能力。
2.实践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员一定要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分析,做出判断,而不是做不切实际的空想。摆在面前的案例,有血有肉,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使学员完全处于一种实践之中。而且,案例教学并不是给学员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培养学员在实践中解决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练,到实践中干”。
3.参与原则。高度参与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学员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案例教学才可能成功。换句话说,学员的参与程度可以作为评判案例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据介绍,在哈佛的案例教学中,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员们为争取得到发言机会,常常是互不相让,你强我夺,甚至不顾教员的引导,仍然唇枪舌剑。可见,在案例教学中,学员的参与程度是其他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比拟的。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
1.精选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哈佛大学每年都要动员大批教师编写案例。每当开设新课时,哈佛都要求教师至少准备20~30个案例。编写案例已成为哈佛教师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他们编写的案例大多是一份文字材料,包括事例的主要“情节”而后主要数据,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2.案例介绍。案例介绍常用三种方式:多媒体介绍、口头描述、阅读文字案例。案例介绍过程是全面启发学员思考的过程,为使这一过程效率提高,教员可根据学员对理论掌握的程度和悟性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他们尽快抓住重要的信息。
3.分析案例。正确引导合理分析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分析要求学员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案例分析包括查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写出分析报告等一系列过程。
4.概况总结。一般由教员完成。教员可以指出学员分析案例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性指导。
五、结语
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一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使学员成了教学的中心,使教学以学员实践为主,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中华读书报[J],2003(8).
[2]江.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教学与管理[J],2003(4).
案例教学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早应用在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的相关培训教学。目前国内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管理类专业教育、应用型较强的中等职业教育、会计审计等、法学、信息技术、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许立新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为学生(即师范生或接受在职教育的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与思考,为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一种极具价值、值得借鉴的教师教育的新模式。①笔者认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案例教学与其它专业领域相比有其独特性。第一,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的自我求学生涯即独特的案例资源。师范生在求学生涯中经历过真实的教育实践,也体验过很多教育问题,师范生对案例教学中呈现的教育事实具有较高的熟悉度,这一点是商业、法律等其它领域案例教学所没有的。第二,师范生培养中均有实习安排,师范生通过实习再次进入学前教育或基础教育现场,以独特的参与方式体验或观察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在实习中师范生会不自觉地将体验或观察到的教育事实与自我求学生涯中的教育事实进行比较分析,这都是丰富而又独特的案例原型素材。
2教师教育课程案例教学的类型与特点
索桂芳教授在《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根据案例作用的不同,将案例分为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前者主要是教育理论的运载工具,用于例证和阐明教育理论,后者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工具。②笔者认为案例的类型可以根据运用案例讲授的内容特点来分类。教育理论案例主要是指在讲授经典理论时所采用的案例,教育实务案例则是在讲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与学习的原则策略等内容时所采用的案例。经典理论一般具有明确的代表人物、清晰的基本理念和完整的体系结构,结构性相对良好,但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如教育实务。而教无定法,因此教育实务往往表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务在结构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上存在差异,相应的教育理论案例和教育实务案例的选择要求就会有差异。教育理论案例的选取要匹配所教理论良好的结构性,教育实务案例要匹配所教实务的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索桂芳教授分析案例选择策略时也提出类似观点,如果案例教学的目标以掌握基本原理为主,则应选择与所学理论有密切联系、隐含着所要学习的教育原理的理论型案例,案例要与所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③以教师教育课程之一的教育心理学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经典理论,如何选择设计与理论高度契合的理论型案例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3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困境
案例教学强调案例的真实性,案例读起来像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杜撰出来的故事即使再有趣,也不能称之为案例。④许立新在其硕士论文《教师教育的案例教学研究》中提出,所谓案例就是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含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⑤具体到理论案例教学,笔者认为理论型案例要基于真实教育情境、同时匹配理论的理念和结构进行设计,即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笔者在教育心理学理论案例教学中遵循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遭遇了两大困境。第一,案例的真实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之间存在冲突,主要体现在案例和理论的结构化水平以及两者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上存在差异。其一,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是问题式的,结构性较差;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理论是经过概括化和系统化的思维结果,体系结构相对良好。其二,案例与理论所涉及的教育事实范围有别。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而提出的,范围较广;而理论案例教学中,无论案例的载体是文本资料还是视频录像,其展示的教育事实范围相对有限。第二,师范生实际理论基础与理论案例教学对师范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高要求之间存在冲突。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能够优化理论案例教学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对师范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原有理论水平相对薄弱,虽然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但是通过案例讨论进行理论升华时会出现理论表述专业性不强、理论知识相对零散、理论体系建构受限等问题。理论型案例如何设计才能兼顾案例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师范生的实际理论基础,这一问题促使笔者在教学中展开探索尝试。
4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模式探索
4.1理论案例教学之理论型案例的基本要求
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创编是理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优秀的理论型案例应突出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案例具有模真性。索桂芳在研究中提出,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引人的优秀的案例,往往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事实和数据为根据,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案例教学模式重视案例,但不止于案例,还要通过“直观”引出对本质结构的洞察。⑥对教育本质结构的洞察并非只能通过“直观”的教育实践中自然发生的事实才能实现。曹正文在《把握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点》一文中提出案例的模真性特点,由于教学时限的制约,案例作者往往按照自己意图基于自然发生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编,使得案例最终呈现为一个被简化或者优化了的客观实际。也正是这种真实性和模拟性相结合所营造出的教学环境能极大地凸显教学的实践性的特点。⑦笔者认为案例的模真性是创造性改编理论型案例的前提,其中真实性要求教师在改编案例时需要以自然发生的教育事实为依据,而模拟性则是教师改编案例时创造性的真正体现。第二,案例与理论保持高度契合性。理论的形成基于对诸多教育事实的探索研究,因此理论教学应该着眼于对更多或一类教育事实的分析,而不应局限于单一教育事实。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的案例创造性改编应该保持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教师不能仅仅按照教材提供的理论框架进行教学,应该在深度研究所教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把握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据此对诸多或一类教育事实进行概括化和模拟化设计,通过创造性改编呈现简化或优化的教育事实,原教育事实只是案例的原型素材。第三,案例具有启发性。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习者透过教育现象洞察教育本质。理论型案例需要在保证模真性和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基础上,启发师范生透过案例情境中的角色、行为和事件“反观”自我和真实的教育情境。如笔者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执教过程中基于“小马过河”进行创造性改编讲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透过小马的经历能够反观自己的成长以及当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理论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理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需要结合模真性、与理论的高度契合性和启发性三个基本要求创造性改编案例。笔者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案例教学说明理论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领会所教理论的基本理念,确定理论型案例选择的基本方向。班杜拉认为“效能是一种生成的能力”,⑧自我效能的生成性这一特点突出了个体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这一基本理念。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小马过河”中“小马”的经历,当我们接受某种学习任务后,自身之前的成败经验、他人的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小马接受“磨面”这一任务后,其自我效能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首先是遇到从来没有渡过的河流时产生的自我设问“我是否有能力成功过河”;其次是在老黄牛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设想“我可能成功过河”;再次是在小松鼠的言语劝说下产生的自我否定“我没有能力成功过河”;然后是在妈妈的言语鼓励下产生的自我期待“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在实践中尝试过河;最后是成功过河后产生的自我肯定“我有能力成功过河”。可以说小马的自我效能感是在诸多因素影响下逐渐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所教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第二步,建构所教理论的整体结构,对案例中模真性的教育事实合理设疑,并进一步“反观”真实的教育问题。首先,笔者从妈妈布置磨面任务前对小马目前所拥有能力的评估进行设疑。从“小马妈妈为什么鼓励小马独立完成磨面的任务”。讨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汇报提炼如下:(1)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小马妈妈自己有过“过河”的经历,所以通过对小马过河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充分信任,并鼓励其独立尝试,增加小马的实践锻炼机会,丰富其自身经验。从教学效果来看,师范生可以就教师的设疑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做出的总结与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整体结构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其次,笔者针对老黄牛、小松鼠和妈妈在小马过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设计问题请学生展开讨论“小马对自己能否成功过河的判断有什么变化,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时笔者根据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生成时的影响因素对案例故事进行改编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挖掘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如果在小松鼠之后,另外一匹跟小马个头差不多的小马顺利地从河的对面走过来,小马会有什么改变?(2)如果这是一场竞赛,鼓号声、啦啦队的加油欢呼声此起彼伏,小马作为参赛代表会有什么改变?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总结出的影响因素有言语的积极鼓励、言语的消极暗示、过程中的困难挫折、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榜样作用、外界环境、个人的性格等,与班杜拉的理论体系高度契合。再次,引导学生“反观”当下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并进行讨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低估孩子的能力,不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某些任务,束缚孩子的发展空间,剥夺孩子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的机会。高估学生能力的家长和教师常常表现为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给予难度过大的任务,使得学生失败经验不断累积,如果得不到积极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无效能感”,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像小马一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原则与策略。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提炼出合理评估学生能力后给予适当的任务、对榜样和自我进行合理的比较评估、正确评估言语劝说的性质和作用、恰当利用外界环境,调控和维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等培养原则,表明学生对所教理论具备了初步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对案例进行延伸设疑。班杜拉在自我效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集体效能”的概念。基于此,笔者将案例进行了延伸性改编设疑:马群马拉松比赛现场,刚开始小马们都是热血沸腾的,跑着跑着,参加比赛的小马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太远了吧,你看我都喘不过气了,我坚持不下来了”,于是有小马停了下来;“算了算了不跑了,我不行的”,又有一些小马停下来……小马们陆陆续续地退出了比赛,只有一匹小马坚持到了终点。当人们为它欢呼庆祝时,才发现原来这匹小马又聋又瞎,它根本听不到同伴们说了什么,也看不到同伴们退出比赛。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学生能够结合自我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反观真实的教育实践中“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与“我们能行”的集体效能感之间的双向激活以及“我不行”的自我无效能感与“我们不行”的集体无效能感之间的恶性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理论案例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疑不仅要关注具体理论的体系,还应全面了解所教理论的后续发展,回归实践进行延伸性设疑,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教育事实。第三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经历过的教育事实或实习中观察到的教育事实,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教师教育课程理论案例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师范生这一丰富独特的案例资源。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理论,因此,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应该回归真实具体的教育事实,可以是单一的教育事实,也可以是某一类型的教育事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5结语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案例选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77-02
随着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案例教学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及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不重视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就会停留在形式主义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梳理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回归教学本源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选择适用的管理案例相对困难。在管理学原理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或多或少地采用案例教学法。目前,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案例成为一个难题。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适合课程内容的本土案例相对较少。很多情况下是直接借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但是国外的经济政治环境、文化背景与中国完全不同,这使得学生对案例的制度背景、人文环境等方面难以理解,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其次,国内一些学者编写了不少的案例集,但是大多数案例篇幅较长,背景复杂,所涉及的问题较难,那么案例教学就会变成案例阅读课,无法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讨论与分析。另外,有些案例过于陈旧,不能反映企业现在真实的状况,学生热情不高,这显然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初衷。
2.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造困难。案例教学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共同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但是目前达到这种效果的课堂不是很多,主要是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现在的学生长期受到灌输式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公共场合里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意批判他人的观点。一旦教师提问,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生怕会让自己发言。他们更愿意习惯于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有限。当前不少高校教师忙于做课题、写论文及评职称等,对教学投入相对较少。而案例教学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对案例的选择、讲授内容的安排、课堂讨论的设计、评价与总结都要进行详细的安排。一旦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大大地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3.大学本科生的特点难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自由、视野开阔、知识面宽,这对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提出了挑战。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理论构架与知识体系必须同企业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才会被学生转化为“形象化的理解”,否则学生觉得课程内容相对空洞、枯燥。此外,案例与课本知识脱离太远,学生难以接受;案例太过于熟悉,学生会失去讨论的兴趣;只有教师亲身实践的才会有感染力。而很多高校教师是从“校园”到“校园”,没有实战经验,又缺乏实践方面的培训,因此,运用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把握学生的特点与要求是比较困难的。
4.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当前高校在《管理学原理》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一是案例库良莠不齐,大多数案例偏重综合案例,缺乏代表性与新颖性,并且案例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的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案例教学小教室紧缺。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室都可容纳200~300学生,桌椅一体化、固定化,上课学生多,无法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二、《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加强案例库建设,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加强案例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以借鉴哈佛大学每年更新现有的案例库,把编写教学案例作为指定的教学任务的做法,不断完善案例库的建设。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典型实用、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密切关注,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需要加强平时的案例积累。空闲时间通过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把管理实例加工成具有现实特点和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不断充实管理学原理教学的案例素材。
2.更新教学理念,改善课堂气氛。案例教学对管理学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学原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外,还需要具备节目主持人般高超的演讲才能与场面控制艺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思考、发表看法,教师适时把握讨论方向,不断引导并开阔学生的思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及时地归纳与总结。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和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平等相处,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探讨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3.把握学生特点,提高教学水平。“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比较鲜明的,有现实性、多元性等特点,他们普遍具有实用主义倾向。作为管理学原理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住这些特征,应多讲授实践知识和相关的操作经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此外,学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分批组织教师去企业、下基层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产学研的循环机制的形成。
4.完善案例教学设施。学校首先要完善鼓励教师积累案例、更新案例的管理制度。其次,配备良好的案例教学场地。例如,我院开设了一间案例讨论教室,教室课桌总体布局为“四边形”,从后往前呈“阶梯状”排列,教师站在中间通过仰视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反映。教师旁边摆放了移动黑板、投影仪、话筒及签字笔等必备辅助设施。最后,对案例教学班级人数进行适当的控制,人数最好是在40人以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交换意见,使讨论变得更加热烈而深入,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从案例、教师、学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探求更好的方法与解决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研究,虽然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有效推行和自成体系还有待提高,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能够继续不断地去改革与探索,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瑞明,张健明,许敏.本科阶段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新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9):28-30.
[2]兰荣娟.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87-89.
[3]刘云芬.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高教高职研究,2012,(81):158-159.
[4]李尽梅.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困境及其破解[J].新西部,2013,(12):145-151.
[5]李小明.《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53.
关键词:教育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校以培养合格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但教育学的传统教法效果不尽人意,其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较少与生活实践密切相融,因此学生难以维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教师们对案例分析法的认识不断深入,案例分析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正越来越被重视。
一、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含义
所谓案例,就是对真实典型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分析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在国外案例分析法被称为个案研究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明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分析教学法既能拓展师生的思路,又能引发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并能通过对案例的评析与思考,把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引进课堂教学,是一种很适用于成人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讲授法,它有许多优势:
(一)案例分析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案例分析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在考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使用案例分析法,更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案例分析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分析法,多由是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只是点拔评价,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观点发表意见,因此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的煅炼机会。
(四)案例分析法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无论案例的选编;问题的设置;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妥善的协调,及时的归纳,所有这些都促使教师更多地查找信息,对案例有更透彻的理解,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等,这一切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案例分析法重视对案情的分析的研究,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教师的评价指导,弄清案例中隐含的教育理论,再运用教育理论去分析研究当前的教育案例,以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目标。案例分析研究法的教学模式有四个环节:一是选好案例;二是分析案例;三是评价案例;四是应用案例。其教学过程是:
(一)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
设计教案时,教师要结合所教的内容,选择出与学生平时生活有关联的教育案例,同时所选案例又要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实现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譬如,我在教学“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这一节时,我举了一个案例:北京景山学校有一位叫马淑珍的老师,有一天上识字课时,教“骂”这一个生字,用汉语拼音,让学生们掌握了读音,还分析了了“骂”字的字形,然后向学生提问:“骂的含义是什么呢?”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骂就是骂人的骂。”马淑珍老师没有回答,继续向学生提问:“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时有一个学生回答:“骂吗,就是不骂人的骂。”马淑珍老师却对这个学生的答案作了个肯定。然后,请平时爱骂人的两个同学都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写的那个“骂”字说开了:“你有一张口、他也有一张口,我都教你们张了口吗?”这两个学生都很不好意思,并点头表示不再骂同学了。这个案例既让学生认识了生字,又教育了学生不要骂人。教师要学会选择典型的教学案例,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的。
(二)组织学生分析案例
教学时教师要尽量组织学生发表意见,不能阻挠或扼杀学生活跃的思维,那怕是不成熟或自己不满意的意见。又如我在讲“教师广博的文化修养”时,有些同学不以为然。我举例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笔记:我上了《木兰诗》的两节课,小同学都很有兴致。谁知刚要下课时,有一位叫小唐的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嘀咕开了:“《木兰诗》写得倒蛮好,但都是假的,瞎编乱造的。”话刚说完,小同学们七嘴八舌,冲着我来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怎么可能呢。”“十二年,这么长时间与战友们共同生活、一同打仗,怎么会认不出木兰这个战士是个女人呢?”“不说别的,光看洗脚,洗脚就要露馅,女人的小脚怎么藏得住。”这时同学们喧嚷起来,我开口说了一句话:“南北朝时期中国妇女还没有裹小脚。”课堂上刹时安静下来。又过了一会儿,小陶同学站起来问道:“那么,中国的女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别的同学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对了,中国女人从哪个朝代开始裹脚的啊?”这时我被问懵了。我备课的时候哪会想到裹脚这个问题?我列举这个案例,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著名的于漪老师竞不能回答小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们争论,明确了教师的职业“有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问题,教师要面对儿童无穷的求知欲,应有广博的知识面才行。
(三)师生互动评价案例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积极的评价,努力探求案例所表现的普遍意义。譬如我在教“教育机智”这一教学点时讲了一个故事:王老师有一次主持“一分钟演讲”活动,由于是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大家的心情都显得很紧张,大家都不愿意“打头炮”。这时教师只好用点名方式,点了一名同学,那个同学怔了一下,鼓足勇气地站了起来。“砰!”,原来他把窗台上的一个瓶子打碎了。这时课堂上鸦雀无声,那个同学也感到非常尴尬。王教师却灵机一动,说“哈!”,第一炮终于打响了!好,大家用掌声欢迎这位同学演讲。班里的同学们听完我讲的这个案之后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做教师的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这时我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这种教学机智是要花费教师长期的辛勤汗水。同时要求同学们要勤奋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应付突如其来的事件。
(四)灵活应用案例
案例分析法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教育原理来分析教育现象,掌握教育规律,然后再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学生更能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并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检验学生所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学会灵活运用案例,弄清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案例效果会最佳。
中国教育呼唤创新,学生的才干贵在创新。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教育学作为师范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如何从“教条学”中解放出来,让“满堂灌”变为“启发式”教学,使教学效果更有成效,这必将是我们教育学教师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中职教学;教育学;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16-01
每个教育专业学生都要必修教育学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们对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理念进行足够的学习、了解以及掌握,并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和方向进行足够认识,便于对日后工作中的不同问题进行处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教育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共同促进教师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只是的学习者,因此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进来,从学生们不同的看法、意见中得到启发,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这样既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因此大多都是教师整节课一直进行理论的传授,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够保证教师完成内容的教授,根本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全部接受和理解,被动的听课,没有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充分调动课堂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能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归纳出新的方法与理念,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3、完美呈现时间的具体情况
由于案例描述的是一个客观真实地事件,如果学生们能够设身处地的将自己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不仅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案例含义,还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听、教师讲的枯燥局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更好地学习效果。
二、中职教育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精选案例的应用
作为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精选案例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特别是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精心选择案例,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案例教学的功效。虽然中职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由于教学课时数的限制,教师必须经过充分的精挑细选才能够选择出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案例,这样不仅能够加快学生融入的速度,还能够真正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能够自主投入其中,自行发现、解决问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准备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根据教材各个章节教学目标的不同,精选案例。就笔者个人来说,每次课前教学目标的选择都对国内外的专业期刊、杂志、文献等进行搜集、整理,从中精选出适用的教学案例,并且还要保证这些案例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当前的情况,能够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
2、活跃课堂气氛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中主要通过下列几种方法来呈现案例:教师生动描述案例;给学生们下发书面资料案例;学生朗读描述案例;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案例;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来描述案例。这些方法无论哪种都能够非常形象的描绘案例,能够使学生们更加容易的投入其中,能够设身处地的了解、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
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课堂讨论,这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关键环节。我们首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的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并且由每个学习小组选派的代表来上台阐述各自观点,并且将全部小组的观点全都记录下来,以便于自由讨论环节的交流、沟通。最后就是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的进程,既要抓住时机,启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核心来进行发言,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最终实现引导案例教学课程走向的目的。
3、及时进行总结
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教师应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对于表现优秀、案例分析正确的学生们予以积极评价,对于分析错误或者出现误解的学生也要予以一定的肯定,但是要对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并给出正确的处理意见,此外还要及时指出一些新方法、新思路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再根据小组、个人的表现对其进行打分、评价,最后将其计入到小组的总成绩中。
通过案例教学的应用,能够缩短教学理论与教学场景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案例的分析、阅读,能够使学生更加彻底的融入到教学现场中,以自己的角度来进行学习。作为一种准实践活动,案例分析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实现实践能力的突破性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能够改善学生们课堂上的消极被动学习的局面,将知识记忆的学习方式转变成思维训练,实现学习方法的创新。
综上所述,由于案例教学法在种植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大应用力度与频率,并且通过加大研究力度的方式,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经济学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Mistakes and Reform Proposals of Economics Case Study
ZHU Jinhe[1],CUI Dengfeng[1][2]
([1]College of Economy &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2]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Case teaching has the incomparable advantage rel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current case study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such as selection of case teaching, the size of ca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 ability and so on.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and innovate case study by improving case selection, case teaching methods, case analysis ability, organization of case studies.
Key wordseconomics; ca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1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交流与讨论等活动,兼具启发性、引导性与参与性的互动式实践教学方法。①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案例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突出的优点之一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案例角色扮演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有所增强,开放性较强、不受单一所谓正确答案约束的案例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从现实角度对案例进行充分认识与分析,并综合运用已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仅对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形成健康科学的社会观有所裨益,还切实提高了学生立足实践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第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与沟通能力,能够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学生的自信心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所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在案例讨论中得到了有效锻炼,团队合作精神也在小组案例讨论中得到增强与巩固。
2 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误区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兼具启发性、引导性与参与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大力推广,但也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将案例教学法只看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认为与学校无关,无论是组织支持还是相应的人力投入与经费投入均严重匮乏,任课老师调查和编写案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时间与精力,却不被计入工作量,无疑将挫伤任课老师的教改积极性,无形中也对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带来阻力。
误区二:案例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在课堂上,学生延续应试教育的学习思维与学习习惯,被动求知而非主动求知,创新能力和与社会实践能力不足;②教师不是学习的“教练员”或“引路人”,而是一言堂的演说家,简单地进行知识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是目的。
误区三:案例教学的学生规模过大。案例教学中师生互动非常重要,学生规模过大会对课程纪律和学生注意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很难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和沟通,大规模学生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以及案例教学效果明显低于小规模学生的案例教学。
误区四:所选的案例针对性与目的性较弱。在经济学课程中实践案例教学时,应根据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加工,根据具体教学环节选择适宜的案例,以助于学生领悟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实质,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能力。③如果案例偏离了课程目标培养和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生动,其功效也将大打折扣。
误区五:以案例教学代替理论讲授。如果过多地重视案例而脱离其理论基础,只满足于为学生提供若干具体而欠缺深度、浮于表面的孤立情景与经验来替代系统的课堂讲授与理论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准备与储备不足,那么这种案例教学就会变得肤浅,应用的贡献难以得到肯定,经济学理论也得不到提高。
误区六:案例教学重讨论轻总结。有些老师在进行经济学案例教学时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却忽视了对案例的总结和归纳;或者有的老师只总结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态度、气氛等情况,仅对学生的讨论做简单综合、重复陈述,却忽视了对案例本身――案例的可行性、理论依据、启发、改进途径等方面的总结,未能帮助学生对案例讨论进行整理思路、理清脉络、形成见解,让学生撰写精确简练的案例分析报告,从而容易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和浮于表面。
3 经济学案例教学改革建议
(1)慎重选择鲜活而适宜的教学案例。一方面,选择的案例要有实用性,可将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和学生普遍比较关心的制度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使学生掌握的制度相关知识有用武之地,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另一方面,案例的选择与应用要保持动态性,使得案例教学真正能反映“真实的现实世界”。可以依据报刊杂志、新闻报道、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进行合理改写为新颖的案例,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地通过案例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同时也要经常对已经使用过的案例进行筛选、提炼与更新,需要不断地试验――按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任意组合使用案例,不能躺在成功的案例设计桂冠下安享其成。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推进案例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应努力做到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交替选用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搭配采用大、中、小型案例。第一阶段主要就单一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可选择问题交叉少、结论较为肯定的短小经典和现实性案例,激发学生兴趣。第二阶段应侧重于多角度思维,可适当选用一些带有悬念与争议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与深思社会焦点、热点及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参与感的目的。第三阶段侧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选择层次驳杂、容量大、线索繁复的中、大型综合案例以拓展思路;对于综合案例的分析应兼顾分析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甄别其各自的优劣,筛选出最好的方案。
(3)对案例教学要进行精心准备和周密组织。大量细致而组织周密的案例准备是教师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基础与保证,教师的作用贯穿于从案例的选取、形式的设计、场面的调度、活动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任课老师课前应认真收集和选择案例及有关背景材料,讨论题的拟定、案例小级的分组以及学生案例调研都要作事先的统筹准备;教师在编写好案例材料的条件下,可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初步阅读和分小组讨论;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使用相对简单的案例,尽量减少可能的混淆,以便给初学者一种成就感;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为了展示案例,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书面形式、网上、影视资料、音像资料,通过视、听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4)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课前,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以及开放式导入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动力,启发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课中,教师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④课后,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延伸、巩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逐步积累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密切结合。任课老师应该加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实验和实践,通过团队演讲、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活跃并丰富课堂教学,多用引疑释疑的方法制造学生内心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⑤也可采用专题讲座法,多个教师沿着某一问题从深度与广度纵向展开,着重纵向知识链的传授,给学生展示该专题领域的深度与变迁;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安排一定量的社会实践环节,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达到培养学生发现和认识的现实制度、积极探求解决这些现实制度问题方案的能力的目的。
本文受到朱金鹤博士主持的石河子大学一类课程《新制度经济学》建设项目资助
注释
①D.R.Schoen.what is case method?”.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80(6):78-79.
②丁红.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的几点认识.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56-57.
③景维民,周立群.新形势下经济学课程设置思路的再思考.中国大学教育,2007(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