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提分笔记范文

高中语文提分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提分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提分笔记

第1篇:高中语文提分笔记范文

一、改变态度

初中的语文考试,多以课本为依据,很多考查内容甚至直接出自课本原文。如,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背诵等。许多学生凡事依赖老师,形成了“语文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以一个“背”字解决。而高中语文考试,特别是高考,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考题更为灵活多变,各项内容均来自于课外。因为考查形式的变化,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态度自然也要随之转变。“背”出英雄的时代已然过去,想通过死记硬背拿到高分简直是痴人说梦。

二、改变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呢?其实,高考的题目、篇章来自于课外,而知识点仍然在课内,所以对课内知识熟练把握并有效迁移,才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高中语文老师经验丰富,会将课内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相迁移。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勤做笔记。不要把重心都放在最终的答案上,而应注重学习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培养习得知识的能力。而要想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就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带有目的性地听课,才是有效的听课,也只有理解思考,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第2篇:高中语文提分笔记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力求有的放矢

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点,并且每个教学点必须要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之初,不要急于讲新课,应利用足够的时间交待语文学习的大致范围、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了解哪些地方是需了解的,哪些地方是需理解的,哪些地方是必须掌握的,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然后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到教学中来,参与课堂的一切活动,做到动脑、动眼、动口、动手相结合,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实践,强化训练。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点的确定,必须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教学点一是知识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二是能力点,主要指应用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三是非智力因素点。以上各点必须明确、到位。

每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清楚、切实可行,对课堂的教法、教学活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直接引导教学环节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创造出一堂堂既充满活力又学有所用的优质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能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教师正确而又积极地引导,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激起智慧的火花,引领学生学会知识。当然,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一直保持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还要适当调节教学节奏,使之张驰有度。同时,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时开展竞赛、演讲、辩论、表演戏剧小品及多媒体教学,让"快乐语文"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新的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不仅来源于教材教参知识、教师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在教学互动中生成的方法性知识、情感性知识、社会环境知识。这些知识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相互领悟、相互张弛适应了教育形势的变化,这样才能顺应高考之需,满足终身教育之求,进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

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学校能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班上有一套奖勤罚懒,奖惩分明,科学化、严格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等,将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正常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时时都要维持良好的纪律。良好的纪律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前提,在维护纪律方面要注意两点:1.维护纪律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结合;2.以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以纪律惩罚为辅,这样才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

高明的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是循循善诱、层层设疑、步步为营、节节出新,最后水到渠成,让人恍然大悟;或者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现在普遍存在课堂上提问

质量不高的问题,教者为了体现启发式原则,达到一种双边活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的效果,经常大量设问,有的问题比较深,或范围比较大,学生答不出来,而有的提那种不是问题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更有甚者还迎合、附和学生,使语文课成了学生"最轻松、最快乐"的课,成了校园里的"聊天室"。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语文课既是语言训练课,也是思维训练课,亚里斯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设问便成了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老师的提问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问得太多,易获"满堂问"之名;追得太紧更有"严刑逼供"之罪。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提问的质量,不能沿着自己心中的答案去设计问题,而应是转换角色,设想学生拿到这个问题可能会怎么回答,根据学生答问过程中的"障碍"来调整问法,几番调整后再把问题抛给学生。我们应该注意教学中每一个设问的细节、每一个设问的用词、学生每一次答问的表现,做到精心设问,让学生由"默哀"走向思考,走向表达。另外,问题应问在意外处,让学生在惊疑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应问在关键处与延伸处,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最后,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

五、多角度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对未讲授的课进行自学,所以它首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对教师来说有很大作用,使教师的教学有了针对性,避免了讲课内容的重复;对学生本身也不乏重要意义,通过预习,自己动手动脑,明白了什么已懂,什么不懂,增强了听课的有效性,同时学生有了收获,便会产生成功的,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在上课时,如果事先预习,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和提问就会有更多更快的反应,这种先于他人的反应会增进听课的兴趣。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课堂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阅读主要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一是要求学生注意题文的关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或选材内容;二是阅读前要求学生留意课文的注释和练习题,阅读后自己解答,初步领会文章内容,攫取大意;三是按文章的纵式和横式结构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阅读几次,把佳句和疑难的词句按规定符号标示,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脉络层次,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3.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课堂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则有广阔的学习天地,进行恰当有效的延伸,才能使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训练,以课内阅读为龙头,以课外阅读为补充,达到触类旁通、熟能生巧的效果。课外阅读时还要备好读书笔记,以备随时记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只有这样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消化、巩固、丰富和延伸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

总之,随着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势必将呈现出形形的教学方式,只要对教学有益,都有可尝试的价值,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吧!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语文提分笔记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广泛和深入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境界,而且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指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②,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就会写得好,妙笔生花。由此可见,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比而言,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笔者对三个层次六个对象班级的学生作了有关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6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多选或漏选的作废)。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动机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各异,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大部分学生以通俗、娱乐、快餐式书籍为主,阅读经典著作和严肃读物的少之又少,有的学生甚至阅读不健康的书籍。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试图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对课外阅读教学所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结合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主要从学生、教师和家庭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的症结与问题所在。

1.1学生。

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影响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阅读“自由性”亦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制约。此外,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其心智与心理均不成熟,阅读质量与阅读品位表现差强人意。

1.1.1课外阅读时间短,数量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对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此外选修课程板块及新课标的附录均对课外阅读有详细的目标要求和阅读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第1题“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结果分析发现,有38.2%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3.1%的学生根本“不读”任何课外书籍,仅有3.1%的学生每周看书“6小时以上”。

表 1

与很少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应的则是更少的课外阅读量,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要求,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习惯,缺乏思想的深入思考与积极的思辨能力,不利于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1.1.2课外阅读质量差,能力低。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否。新课标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阅读材料偏向于通俗、浅薄的“快餐式阅读”;其二,以轻松、快捷、注重感官体验的“浅层次”阅读为主,与“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

在调查问卷第3题“你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中,能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恐怖、灵异小说”占27.7%,选择“搞笑、无厘头”类型的学生占17.5%,有11.7%的学生选择“动漫卡通”;24.6%的学生选择“武侠小说”,占男生总数的57.5%;24.9%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占女生总数的63.2%;而选择“中外文学名著”、“历史人文”、“地理科学”等类型书籍的学生只占总数的3%。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文学经典名著,以及富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娱乐为主”、非严肃性的课外读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享受。课外读物的选择本无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但是现阶段这种阅读倾向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是极其不利于个人思想与整体素质的健康成长。

表 2

阅读是一项需要深入“品读”,需要进行积极情感交流的复杂心理活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要求增加阅读量,更要求进行“有质量”的深度阅读,这就要求广大学生不仅多读书,还“会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而不仅仅是“浅尝辄止”的应付式、打发时间的阅读。

调查问卷第14题“你有被课外读物打动或要写读后感之类的时候吗?”中,有11.7%的学生选择“没有”,71.1%的学生选择“偶尔有”,仅有17.2%的学生会被自己阅读的内容打动(且这部分的学生大多是女生)。

这种阅读作品过后却无法产生心灵共鸣的现象令人担忧。没有共鸣谈何兴趣?没有兴趣谈何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而现如今大多数学生跟所读的作品没有情感沟通,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何谈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高?

这种“浅尝辄止”式的快餐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和心理愉悦,在阅读结束之后,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没有对内容的深度理解,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的下降。

表 3

1.2教师。

1.2.1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理所当然地需要有教师积极恰当的指导介入,给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建议和价值导向,使课外阅读有针对性、按质按量地完成。

从调查问卷第16题“你的老师是否提供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知识?”看,虽然82.5%的学生都选择“是”,可仍有占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否”。此外,在调查访谈中发现,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指导与帮助的基本上都是语文学科的老师,而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老师则鲜少有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建议。这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选择领域上有局限性,本就极少的阅读量也是以语文学科老师推荐的文学类著作为主,对其他专业领域的资讯与常识知识等了解甚少,这种阅读倾向是极不“健康”的。

作为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各学科老师更多地将教学的注意力投向与考试息息相关的“备考知识点”,而向来与“不务正业”挂钩的课外书籍阅读必然受到忽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在高考的“重压”下,具体的落实仍然大打折扣。

表 4

1.2.2教师自身阅读素质低。

在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课的评价都持“枯燥”、“无聊”、“没意思”、“从头谁到尾”等消极看法。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本应该很有意思的语文课,奈何成为“众矢之的”?总结原因,除了考试重压下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以外,与大多数老师自身素质、人格魅力等因素有不可忽视的关联。

在与各科教师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都以工作太忙、生活压力大等缘由解释读书越来越少的原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以及现今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能潜心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曾说:“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大量的阅读,对本专业的宏观了解甚至不如学生,无法适应已经开始的教改。”

学生素质背后往往折射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问题,“所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处于人格与认知不断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其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因而,教师阅读素质偏低这一事实,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另一方面会给学生的阅读判断与阅读倾向带来消极影响,这一因素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1.3家庭。

1.3.1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氛围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家长的业余休闲娱乐方式与持续学习的意识对学生有不可避免亦是无法忽视的影响。此外,作为学校教育基础与补充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然而,调查问卷第7题“周末以及休息时间,你会和爸爸妈妈共同做的事是”的结果表明:超过大半比例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上网”,仅有11.7%的学生选择一起“读书”。

从中可以总结出,家庭业余生活的匮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能直接带来感官刺激与享受的娱乐方式,而电视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正迎合了这种“浅层次”的娱乐需求。与深层次的精神阅读相比,这种快餐式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而削弱了个体对文字的理解、分析与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理解能力不强。

此外,父母对待生活、工作、学习等的态度都会在子女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他们的认识和行为,这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娱乐活动单一、没有课外阅读的家庭氛围中,学生受到的课外阅读熏陶微乎其微,对课外阅读相当不重视。

表 5

1.3.2家长面对升学考试的阅读“功利性”。

虽然“素质教育”一路摇旗呐喊闯入人们的视野,似乎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笼罩在广大学生与家长头上的乌云。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将有效的时间投入“无限”的学习中,为取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大学做奋斗。因此,大多数家长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调查问卷第9题“平时父母更多地给你买哪一类书籍”中,有一个看起来很乐观的数据,70.8%的家长会为孩子购买“中外文学名著”,但在后期的访谈过程中得知,这里的“中外文学名著”基本上都是语文书后和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读名著篇目,会直接以考试试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影响学生语文学科考试成绩,因而得到家长额外的“重视”。这种与考试分数直接挂钩“逼迫式”的被动式阅读绝不是长久的阅读,相反只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

此外,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占23.4%,从直观的数据上看,似乎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在后期的访谈中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教辅资料”是由学校统一征订的,平均每个学科都有2~3本练习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练习册”则是额外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增加的作业罢了。在这种无休止的“题海战术”轰炸下,一方面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表 6

2.改善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现在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我认为,改变这种局面势在必行,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方通力合作,协同起来发挥作用。

2.1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重视课外阅读的实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和社会必须首先改变落后的、功利性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终身发展的意义,认识到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收集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拓宽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具备会读、会说、会写的综合能力,深厚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先从理念上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学校和教师及学生本人才能真正认识课外阅读并规划课外阅读,形成合力,而不是将课外阅读当成外在的压力,疲于应付。

2.2学校和老师要采取措施,提供条件,切实有效地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2.2.1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校园橱窗、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多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全校师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达到共同重视课外阅读的目的。

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创造条件供学生阅读,如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等,切实强化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外阅读考核,尽可能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等,从而从物质上和制度上“双管齐下”地支持课外阅读。

(2)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身垂范,与生共读。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勤奋读书,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好读书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素养,扩大阅读面,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一些学生真正关心的作品,既要读好经典作品,又要关注当代作品,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或之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指导,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比例,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空间;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书目,书目中要有适当的覆盖面,既要有知识性,又要兼顾趣味性,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又要有人文教育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比如引导学生哪些内容可以精读、哪些可以速读、哪些可以略读、哪些要背诵等。又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勤记读书笔记等。

2.3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督促,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期的监护人,在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有至关重要的表率与监督义务。因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与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家长要改变观念,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身心发育特点的书籍,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孩子做出积极的暗示和科学的指导,让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老师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保证家长愿意给孩子提供课外读物,并监督孩子读书。同时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条件的家庭还可指导孩子上网浏览有关书籍,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家庭环境上,家长需时时刻刻注意生活细节。例如,在孩子读书的时间,家长将电视的声音调小些,等等,为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氛围。

2.4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机制,从宏观上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和现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有关,“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成了应付性喊喊空口号的“鸡肋”。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努力改革教育和教学评价机制、升学招生录取方式,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而不是形成“素质教育走过场,应试教育扎实搞”的虚假局面。只有切实改变“应试教育”重压下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学校、老师和家庭包括学生才有可能排除干扰,抓好课外阅读。

同时,要想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知识的范围,增加课外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政府必须在经费上保障添置配套的教学设备、充足的书籍资料,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高中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②[清]孙洙.《唐诗三百首》自序.

参考文献:

[1]柯汉琳主编.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集[C]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等著.郝明义等译[M].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4]钱海荣.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其思考.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5,(1).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湖南:岳麓书社,2005.

[7]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湖南长沙:岳麓书社,2002.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版,2000.

[10]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11]朱永新.阅读经典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N].新华网,2004年2月9日.

[12]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4]赵志伟.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7,8.

[15]郑国红.个性化解读: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7,(7).

第4篇:高中语文提分笔记范文

关键词:赏识教学;笨鸟先飞;厚积薄发;有效训练

结合我校学生考上专科A线或专科B线的目标,以及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我从高一开始就跟学生算考上专科的分数帐。如果学生要实现考专科的目标,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英语偏科相当严重,那么满分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至少要拿90分。他们都明白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高考中语文拿90分,这大概是全省高考语文的平均分,对于很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对于我们这类学生而言,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主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高考备考“四招”,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高考中能够达到90分。

一、发挥赏识的魅力

由于我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他们无心向学,甚至他们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有时会故意搞恶作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我坚持的原则是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讲赏识的话语感悟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的动力不断增强,他们也更有动力学习语文了。

二、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针对高考试卷的特点,语言运用(20分)、默写部分(6分)、作文部分(60分)是学生得分的重点。我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要突破这几个得分重点,积累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学生素质比较低,他们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甚至很多学生连一本像样的课外书也没有,所以要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关键是要先教会他们怎样进行有效的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1.阅读语感的积累

对于我们的学生水平而言,我认为诵读、记诵是有效的途径。

高一高二阶段,鼓励学生读古书、背古文、诵古诗。多朗诵经典的课内现代文,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高三阶段,重点针对高考必考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默写。通过记诵,高考中6分的默写题能得到保证,而且三年大量地背诵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得以提升,作文的水平也相应也得到了提升。

2.注重多形式进行词语的积累

让学生专门设计一本用于积累高考常考词语的积累本。我们会落实每课每单元的重要字词,同时发给学生一些关于高考常考词语的资料,要求学生每天抄写几个高考常考的词语。虽然每天只是积累三四个词语,但在三年持之以恒的积累中,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语。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高考的词语辨析题,也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足够的词汇量。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仅停留于单纯的抄写字词,会使他们厌倦,为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有时会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积累词语,即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或早午读的时间互相运用词语造句,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还举行“串珠”积词的比赛,先由一学生报上一词,再由下一个人以这个词的词尾字作开头,另说一词。通过以上的积累方法,学生将来在完成高考试卷的词语辨析题时,便有足够的把握。而且词汇量加大,也有利于他们完成语言表达题与作文题。

3.注重推荐“枕边书”与“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从高一入学开始,我就通过课堂上名家名著的介绍,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学生不停地灌输多阅读课外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挤时间看课外书。我经常跟他们说:“枕头边必放一本课外书,俗称‘枕边书’,在你午睡与晚睡前都阅读这本‘枕边书’,会助你成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饱读诗书气自华”。

在多阅读的同时,我要求学生专门设一本用于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这个积累本及时摘抄好词好句,及时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且也指导学生多留意媒体报刊,把有用的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并教学生学会剪报纸的方法。多借助我们的语文教材。对于不大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而言,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库。要求他们把语文教材中的优美语段、经典的人物素材及时在积累本中积累下来。同时积累的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学会对素材进行分类归纳。

以上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从高一一直贯穿到高三,让学生做到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通过三年这样的积累,学生在完成高考题时便有了一定的把握。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学习动力欠缺,对于这些积累工作的落实,必须监督到位。对于诵读的内容,必须落到实处进行检查。学生的积累本要确保每周检查一次。这些工作虽琐碎,但必须三年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真正正形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优化作文,冲刺40分

我校的生源比较差,学生的水平比较低。他们的作文一无文采,二无高见,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句子也写得不通顺,这类学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是不太现实的事,所以在高考中,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60分的作文总分,课程标准拿到40分便是追求的目标,而且作文能拿40分,对于我们90分的高考目标,已经打下了一半的江山。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方面的实践,让他们在高考中作文能拿到好的分数:

1.点燃信心,鼓励写作勇气

我们学生的作文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乏、结构混乱,学生本身的写作自信心欠缺,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倘若这时要求学生重写,只会事与愿违,加深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进行了精心的眉批、插批、尾批,把学生作文中写得优美的语句拿出来在班上讲评,甚至鼓励他们向校广播站投稿,当然这要在精心的辅导下才能进行。我在批改作文时是慎而又慎,常常是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热情洋溢的评价。通过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鼓励其写作的勇气。

2.中规中矩练好议论文

这方法可能太专横,但对于我们这层次的学生是最有效的。我们的学生,语言表达差,知识积累少,如果写其他类型的文体,写出的作文水平都比较低,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所以在高考中,写议论文这类文体,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拿及格分最保险的选择。因为议论文的作文规范相对比较容易掌握。从高一开始,我让学生由写记叙文逐渐转化为写议论文。高二高三两年的教学中不断深化议论文的写作。

3.在作文教学中强化议论文的四大写作要领

为什么说“写作要领”呢?由于这一层次的学生,他们很难写出立意深远、论证深刻的议论文。针对他们的基础,我在高一到高三的教学过程中,只能选取最重要的写作要领进行强调。我主要强调审题、文章结构、选材、如何论证这四个方面的写作要领。审题方面,注重传授相关的审题技巧,在三年的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这是作文的第一关。文章结构是我要抓的重点,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教学中,着重把文章结构练好。这是作文的第二关。审题准确,条理清晰,只要做到这两点,在高考中作文就基本能及格了。而这两点,在高一高二是我教学的重点。我在高三主要介绍如何选材,重点训练如何用论据论证观点。针对我们学生的基础,这四方面的要领就是他们在作文中得分的关键。

4.注重经典例段、经典例文的展示以及仿写

针对学生的基础,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以作文专题的形式,把经典例段、经典例文按专题讲解的顺序印发给学生。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按要求选取某些例段例文进行仿写,这样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学生通过三年的收集,把这些例文例段装订起来,在高考前就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书。

5.重视学生之间的互改互评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注重这种作文互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在高一高二打好“地基”,为高三准备。而在高三的专题复习中,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

结合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冲刺的是“90分”,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我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打好“地基”:

1.在高一高二阶段,“一课一得与反复朗读双管齐下”,打好文言文的地基

文言文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这部分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更是一大难点。用学生的一句俗话是“读天书”。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把文言文中涉及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都给学生落实。同时强调一课一得,也就是今天上了一节文言文课,就得有收获。我主要采用课前小测的形式检查昨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把文言文的基础打好。这方法相对而言是比较死板的,但对于这种基础的学生还是比较有效的,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而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一课一得的方式,起码能逼着他们去学。在高一高二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还提倡学生多读文言文,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会利用早午读与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反复朗读文言文,从而增强他们的文言文语感。

2.在高一高二阶段,“渗透答题技巧与课前三分钟演讲”,打好语言运用题的地基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样式最灵活的一片风景。而且高考的语言运用题型是属于轮考的,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有计划地渗透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技巧,当然这只是打好基础。在高三会再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但在高一高二的过程中,我更注重“课前三分钟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按学号轮着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利用三分钟进行课前演讲。我会以月份为单位,每月份的主题与要求会结合高考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3.在高一高二阶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的同时,不忘渗透高考阅读中相应的答题技巧,打好阅读考题的地基

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高一高二阶段,我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同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这一阶段,我会慢慢渗透一些高考的考点,并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如,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如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等。当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传授这些答题技巧,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高三阶段更容易理解答题的方法。

而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也是有条理地开展知识的回顾和专题复习。而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如,我在文言文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在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与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时,我会借助历年的高考题作为对应的练习题,这样更具代表性。又如,在阅读专题的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以考试的模式限时完成高考阅读真题,这也是很奏效的方法。学生既可以认识高考的考点考法,也可以很好地把握做题的时间。

我校作为一所非重点普及型高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上面谈到的“四招”,可以在高中三年进行有效的高考语文备考,让学生在高考中冲刺“90分”,帮助学生实现冲上专A或专B的目标。由于语文本身是一种“慢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高中三年中,只有持之以恒地落实这“四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5篇:高中语文提分笔记范文

>> 高职统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高职统计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高职化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探讨 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统计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分析 刍议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分析 高中生道德现状分析与教育策略探究 高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意见 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究 高职院校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强化探究 探究高中语文的教育现状及改进的策略 浅析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高职学生诚信现状与教育策略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探讨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与策略思考 刍议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现状与改进对策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职统计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探究 高职统计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探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统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要求。因此,建设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的统计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分析了高职统计教育现状,并提出了高职统计教育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职 统计教育 现状分析 改进策略

引言:统计教育创新和统计实践创新一直是统计工作的两个主旋律,毫无置疑,前者是后者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创新的基础源于教育,那么,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怎样科学认识统计教育的瓶颈,以达到统计教育创新的目的,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创新的主阵地,如何根据复杂多变的客观情况,并对现代统计教育的新要求做出有效回应,也势必成为高校教育创新的一大挑战。

正文

一、高职统计教育的现状

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对于统计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不够明确,在统计课程的课堂讲授中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但是却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削弱了学生们对于统计课程的兴趣,加上高职生群体的总体文化基础较差,反而让高职生们出现了厌学情绪,从而偏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当前大量高职院校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在课程讲授上主要停留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上,教师讲台上还是用黑板加上粉笔来授课,而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记笔记,再在课后去做作业,背概念和公式。如此一来,导致诸多学生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气氛相当沉闷,教学成效不够理想。

3、教师素质无法适应教学要求

当前承担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是由两类人组成的:一为统计专业科班出身教师。此类教师具有相当扎实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对统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也较为关注, 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不如师范类出身的教师;二为专业课教师因为专业需要而从事统计教学工作,此类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但是在统计学专业上却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实训技能训练缺失

统计学在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属于专业基础课。统计学知识已经成为各类从业者一定要具有的基本技能。虽然我国高等统计教育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在高职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还是缺乏足够的协调性与系统性,统计类课程往往只讲解理论,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高职生们经过统计教育,虽然已经知道怎么样去制表、绘图,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但是却缺乏较为深入的学习,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操作。

二、高职统计教育的改进策略

1、统计教育观念的创新

树立市场意识和具备国际视野的统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市场这个主元素,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必定要以社会及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大统计”教育观念来培养学生,不仅要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还应该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步掌握经济统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此外,正由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统计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尤其是统计人才的国际化标准越来越凸显,这给高校统计教育目标与培养计划又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现代高校统计教育的目标,必须是要以市场化意识为基础,以国际化标准为指引,培养精通统计、学科博识,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素质统计人才。

2、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统计教育目标。统计教育目标是统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现状来看,我们培养的统计人才质量离现代化统计事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统计教育目标是否清晰完善具有很大影响。那么,怎样较为全面地理解或诠释统计教育目标?如果从宏观层面来说,统计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把统计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合理文化结构、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群体。[2]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计专业素养。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统计职业道德观,提高统计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统计创新能力。

3、统计教师素质提升的创新

有了明确的统计教育目标和完善的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统计教师的素质就成了关键。统计教师的素质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从以上阐述得知,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不仅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存在多种统计方法的融通与应用,这就要求我们的统计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既需要有扎实深厚的统计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对经济统计现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又要具备多学科的理论视野,使学生随时能够对统计知识“各取所需”。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统计的时效性很强,教师更应该跳出统计教材去看统计,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下,统计教师更需关注国内外大事,学习新的统计知识,参与统计实践,不断补充统计“营养”,以知识全能型的形象来架设师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其次,是“潜移默化”。统计教师的自身素质及言行举止对学生统计意识的焕发和统计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统计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统计课程是一种精神享受,并达到一种自觉、主动地学习效果,这就涉及到统计教师的教学艺术与道德情操。统计教师不但要扩大统计知识面,更需要树立统计职业道德观,以良好的统计职业素养去感化学生。因此,按照统计教师素质的要求,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规划,注重分类培训、点面结合,引进与培养并重,不断拓展统计实习、实践基地,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统计师资队伍。

4、统计教育评价的创新

统计教育评价是对统计教育效果作出的反馈或回应,反言之,科学、合理的统计教育评价又能促进统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普通教育评价一样,统计教育评价的创新也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一般被认为是主导,上述对传统教法的弊端已作出探讨,此外,考虑到统计学应用性极强的特点,如果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仅停留在按纲循矩的理念上,恐怕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展现统计学科的精髓。所以,对统计教师的评价主要看其是否遵循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思路,是否能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否通过各种措施来引导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思维上。而学生的学习一般被认为是主体,对其评价主要表现在考核方式上。传统的统计教学考试大多是封闭式的,考试模式单一,考试内容单调,考试目标泛化且很少体现统计学科特色。对此,有的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理念,[3]比如将考试标准主要定格在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上;评价的内容要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考核方式灵活多样,闭卷与开卷的结合,口试与笔试的结合,卷面考试与撰写论文的结合等等。也就是说,对学生统计学习情况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尤其是要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注重学生对整合学科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的能力。

结束语:总的来说,唯有真正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院校统计教育理念,将统计知识的讲授融入到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之中,全力整合统计课程,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社会培养出生产、建设、一线所需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