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语文课堂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课堂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课堂笔记

第1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1 从“认识”开始

做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但是,我们也十分清楚,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最多可以坚持十几分钟,假如我们只是单纯地让这些学生读、听是很难维持整一节课的完整性的,因此,我们得想方设法让这些低年级的孩子们把笔动起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必须先从思想上去让他们知道做笔记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单纯讲道理,是不可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的做法的,于是我利用了一个字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这就是“聪明”的“聪”字。因为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别人说自己聪明,他们也希望自己变得聪明,而这个“聪”字,刚好体现了课堂的“四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于是我就利用这个字,把它拆分成四个部分,告诉学生: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就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怎样才能做到“心到”呢?那你必须用上你的双手,怎样用啊?跟着老师做笔记吧!学生听到有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于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做笔记的做法了。

2 从“模仿”下手

低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去做笔记呢?理所当然,他们不可能像高年级的同学那样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记,所以,我认为可以从“模仿”下手。从古到今,多少伟大的书法家不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那么模仿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此,在让学生开始做笔记之前,我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天上语文课除了书本外还必须准备好笔记本(软皮抄)。但是我并不让学生随意乱写,我要求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记录。由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主要是涉及字词句的知识巩固。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义词、词语积累归类等。所以,我会对不同的知识让学生记录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对于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般就随着教学进度根据需要适时提醒学生记录在相应的生字旁边,尤其是多音字,我会把多音字的拼音与组词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我的格式抄写在该生字的旁边。对于近义词、反义词则记录在课文的行间。至于文中的好词好句或者补充的课外知识,我则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每一次我都会给予学生充分记录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按要求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所有学生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3 让“被动”变“主动”

在老师的要求下模仿着做笔记,无疑是一种被动的做法,但是,只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可以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做笔记,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一些积极做笔记的同学,还给他们奖励小红花,也在展示台上展示他们的笔记,让所有同学都向他们学习,激起其他同学的不服输心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奖励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很有效的。现在,我班有不少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每次都要老师叫做笔记才做笔记,而是每当看到我在黑板上把一些例如多音字、课外知识等板书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抄写好在相应的位置。这点我班的诗琪同学尤其主动,有时甚至还没有等我写出来,她早就把文中的多音字在相应的地方写好了。由此看来,只要使用一定的激励方式是可以让学生做笔记由“被动”变成“主动”的。可见,激励也是培养做笔记习惯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4 让“主动”成“习惯”

第2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矛盾冲突 情感 语言艺术

一﹑戏剧的矛盾冲突的安排

《雷雨》节选的第二幕。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这是第二幕的开始。如果不把第一幕的相关内容讲解一下,直接进入教学就会显得很是突兀。解决方法是借助课文下的注解把有关戏剧矛盾冲突的内容整理一下。我们学习的是话剧,并且是悲剧,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注解①中讲的是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的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造成的罪恶和悲剧。从表面上看是一出家庭婚姻血缘关系,但实质上是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条线索明晰一下冲突的实质。

一条线索是周朴园同蘩漪的矛盾,反映了封建势力的禁锢压迫同资产阶级争取爱情﹑婚姻家庭民主自由的斗争,最终以蘩漪的失败为毁灭的明证;一条线索是鲁侍萍同周朴园这一矛盾,这一矛盾最终以周朴园逼鲁侍萍离开,跳河自尽(后被救起)为毁灭的明证。一条线索是鲁大海同周朴园的矛盾,这不仅是父与子的矛盾,而且是日益高涨的工人阶级与资产价级的矛盾。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不以亲子关系而放弃开除他的念头:”我自己的骨肉鼓动罢工,反对我!“他置价级关系于骨肉情义之上,仍然把鲁大海开除了。在阶级对立中母子关系同样超越不了阶级矛盾。且看鲁侍萍的台词:“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鲁侍萍清醒地认识到母子之情必然淹没在阶级对立之中。鲁大海与周萍的对立也足以说明就是同胞兄弟的背景仍然是阶级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还有一条线索便是周萍﹑周冲与四凤的爱情,作家让有着对幸福﹑自由﹑美好未来有着憧憬的三个年轻人统统死去,这同样是让美好的事物毁灭。爱情与阶级矛盾之间有一道鸿沟。这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便是悲剧毫不留情的一面,也是矛盾冲突的极至。

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是假

这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家万老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真的,绝对是真实的。”他说:“周朴园也是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是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就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这一点上的真假,其实是应把它放在人性与价级性上来分析。就其人性上说是真实的,万老已说了,并且他本人也分析了。他认为:理由一,周朴园的性格基本不是一个太胡闹的人;理由二,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更何况侍萍是因为被他遗弃而投河自尽的;理由三,周朴园以后的婚姻并不幸福美满。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富家小姐多病,周朴园并不爱她,蘩漪是个傲慢的、不吃他那一套的女人。这一点从吃药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侍萍虽说是个丫环,但她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两相对比他对侍萍的怀念的真实性就不容怀疑了。从反面来说我们也可以从侍萍身上得到明证:当鲁侍萍在对周朴园诉说自己不幸遭遇时用了“你们”“你们老太太”而不是“你”,这也说明鲁侍萍当初在周家曾度过一段难以忘怀的初恋时光。她对那件绣着一朵梅花的衬衣还记忆犹新。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但是,这种怀念的真实性并不能说明它是可贵的,也就是说真的东西未必就是美的。因为当周朴园的怀念遇到价级矛盾时他立马就做出了选择。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他是个中国封建社会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封建秩序的维护者,他虽然也留过学,有资产价级的某些特性,但是当工人鲁大海闹罢工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把他开除。其二,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硬是让蘩漪为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把药吃下去。其三,当他看到对侍萍的怀念能起到教育孩子、稳定家庭、钳制后妻,在社会上博个好名声的奇妙作用时,就愈做愈认真,也越做越虚假,陷入了自欺欺人的地步。这足以说明他的怀念是为了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不可靠的。

同时,这种怀念仅仅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周朴园的怀念只是源于自己爱情生活的空虚,是自己晚年生活聊以慰藉的一种寄托。正因为这种怀念是自私的、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的,所以当侍萍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怀念就会顷刻间化为敌视和仇恨。周朴园之所以再次斩情绝爱,正是因为他的自私在作怪。为了不节外生枝,他想用钱把侍萍打发走,不许侍萍认儿子,辞退鲁贵父女,规定鲁家人永远不许到周家,这一切就足以证明他的自私,也是他阶级性占上风的绝好表现。

三、戏剧人物语言艺术的典型性

戏剧文学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的个性化。剧本是代言体,剧作家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演出,作者必须以剧中人物的身份代他们写下个性化的语言。剧作家必须把他所要表现的全部生活转化为人物语言和动作。这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

先生在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都是为了戏剧冲突需要而产生的,是典型环境下产生的典型语言。因此,他给每个人物所写的台词(对话或独白)好像并非出于作家的手笔,而是发自剧中人物的内心深处。他的语言来自生活,经过反复锤炼,表面看都是极普通的日常用语,但是随处带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他的语言基调是肯定、短促,随处带有命令的口吻。因为他是封建地主阶级与西方资产价级混合体的代表。当周朴园见鲁侍萍时随便问道:“你——你贵姓?”好象很有礼貌。当鲁侍萍谈到“梅姓姑娘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抬起头问道:“你姓什么?”这时他是有点紧张。当他听说侍萍还活着,那个小孩儿也活着时,他立即问道:“你是谁?”那表情是苦涩的。当侍萍提起他的一件纺绸衬衣上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他徐徐立起:“哦,你,你是——”“我是从前侍候过老爷的下人。”他到此不得不承认:“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这每一次不同的对话表情表现了他从敷衍到惊惧的过程。这平凡的对话,却极具戏剧性。是典型情景下人物个性化的再现。接着,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第3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1-02

快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把“填鸭式”变成“自主式”,把“讲解式”变成“自主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2012年秋季学期,在河池宜州市教育局的布署下,宜州市第二小学作为市级唯一的小学试点学校,开展了“宜人教育・快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多年来,学校快乐课堂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并探索出以“学生独立自学结对子互学小组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总结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教学方法。笔者作为试点学校的语文教师,亲身经历了整个教学改革过程,现就我校快乐课堂语文课教学流程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快乐课堂的教学优势

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有几个优势:1.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堂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双向交流,改变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在倾听别人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对比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了探究新知的欲望。3.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快乐课堂强调每个成员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4.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快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帮扶对子”之间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教给其他成员。为了教得更清楚、透彻,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地阅读和研究、分析,其他学生也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自然就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位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

二、快乐课堂的分组教学、导学案

快乐课堂以分组教学为主,每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8到10人不等,学生按座位分小组面对面围桌而坐。各小组推选一名正组长(行政组长),一名副组长(学),组员分别担任纪律组长、劳动组长、卫生组长、学科代表等,分组教学的目的是尽量使小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次课前,教师根据课时和教学内容,设计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导学方案。例如,在教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前,教师设计导学案,首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和书写“钦、溺、袍、惹”等15个生字及课后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及其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其次,列出具体的学习程序,通过“学习字词、初读课文、品读感悟、拓展延伸和回顾学习达标检测”五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逐步深入课文教学。

三、快乐课堂的教学流程

在语文快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再按流程完成如下教学工作。

(一)让学生独自学习

在每一教学内容开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目标与问题的引领,自主阅读文本、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等,并尝试解决导学案中的基本问题。如课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品读感悟“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含义,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可以留白,有疑惑的问题用双色笔进行标注,待到“结对互学”或“小组探究”的后续环节中解决。

(二)结对互学

学生自学遇到问题需要解答时,可通过结对互学共同讨论解决。学生结对互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质结对,又称“交流对子”,即小组中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结成对子互学、共同研讨;另一种是异质结对为“帮扶对子”,由教师指定学习水平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结成对子,学优生帮扶学困生。学生在结对互学中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留到小组探究环节共同解决。

(三)小组探究

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各学习小组先就结对互学中未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再就已经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步骤与结果等进行交流,并在组内达成共识。在小组探究中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则留到小组展示或全班展示环节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解决。

(四)小组展示和全班展示提升

在小组展示前,学生要进行预展。预展由小组长组织分工、组内预展,预展结束后再面向全班展示。预展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对互学、小组探究后,各小组组通过抽签或其他方式领取展示内容,由小组长组织成员展示,主要解决学生自学和结对互学几个环节中未解决的问题,为全班展示环节做铺垫。全班展示是快乐课堂最精彩、最灵动的环节,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之后,将自己或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再由听展的同学质疑、补充和点评。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完善学生的认知,提升思维能力。

(五)达标检测和反思

达标检测是快乐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考评环节,也是学以致用的环节,即展示结束后,教师用3至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检测,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检测后,教师要对检测成绩进行分析、记录,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纠错。各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检查课前出示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快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快乐课堂教学法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对快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新的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组内交流较多,组间交流少,学生大多独自学习没有真正讨论与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仅仅反映了个人水平。其次,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学优生参与机会多,学困生成了听众,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一些小组在学习时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由于学生面对面而坐,“开小差”时不易被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比起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再次,小组成员人数过多,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大,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个别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最后,不遵守规则。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小组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等。

五、应对策略

(一)教师要把握好关键教学环节

语文教学组织快乐课堂学习时,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深入领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掌握好关键的教学环节,控制好教学节奏,绝不能听之任之。如《“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的导学案中,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阶段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柳公权“心正”的句子,体现“笔正”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只要理解了“这是柳公权在劝谏穆宗皇帝时道出的写字和做人的关系,只有心正才能写出好字来,也只有心正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即可,不能任由学生讨论开去。

(二)导学案要精练而有导向性

在快乐课堂教学中,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其突出重点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学生应能够结合导学案的学习增长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应充分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让学生有明确的自学目标。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要紧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获得答案,不宜设置太多的思考题,以免学生失去自学的兴趣。

(三)教师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

快乐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亮点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交给学习小组,但是教师的角色是不变的,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间的交流情况,在全班展示环节有内容不完整的要及时补充,学生交流完成后要进行总结,重点关注学困生并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第4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一、重拾朗诵

在现代诗歌散文及古诗文教学中,朗诵或背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之前笔者就教于内地一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音像资料在语文课堂很少派上用场,我要么自己朗诵、背诵示范,要么会让朗诵优秀的同学朗诵,都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时,由于学校现代化设施较为完善,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广大师生普遍运用到课堂上。也许是出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迷信吧,在近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都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而摒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传统手段。

记得广东实验中学那次青年老师语文汇报课,我的课题是戴望舒的《雨巷》,我在课堂上先是用多媒体播放了濮存昕的朗诵音像资料《雨巷》,接着就进入了讲解与互动环节,最后又播放了一遍《雨巷》收尾。这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师生好像都没有进入文本,都与诗歌《雨巷》隔着长长的距离,当然也谈不上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验,整个课堂冷冰冰的。

我很是苦闷。这时备课组的老师们都来安慰我,帮助我。备课长范筠桦老师对我说:“你不是很喜欢朗诵么?为什么不在课堂上示范朗诵一下,再把学生带入朗诵中去?这样吧,按我的建议,第二天到我的班上试试。”晚上,老师们一起来帮我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第二天,我自信地走进课堂。投影投射出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在雨巷彳亍。简洁地导入课堂后,在忧郁的背景音乐中,我当堂给同学们背诵了《雨巷》,舒缓的节奏、投入的情感、流畅的背诵,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接着,我介绍了自己在背诵过程中对诗歌的体验与理解,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希望接下来同学们在朗诵后也谈谈自己的体验,一起来探讨老师提出的困惑。同学们在几遍的自由朗诵后,踊跃地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诗人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老师建议大家再朗诵几遍,争取把《雨巷》背诵下来。有几位同学也动情地把《雨巷》背了下来,课堂掌声雷动。这堂课我不仅见到了撑油纸伞的姑娘,见到了诗人,也见到了师生碰撞产生的心灵火花,体验到了课堂独有的意境美。

这堂课让我认识到,多媒体播放的名家朗诵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资料而已,它是不能取代师生的亲身体验的。当老师学生亲身朗诵背诵时,就有一个对文本的理解把握过程,它迅速地调动了师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此时是不能越俎代庖的。我以后就给自己定了个规定:一定要重拾示读,凡是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我也一定要能背下来并在课堂上背诵示范;凡是优美的诗文,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师生充分地朗诵。并且,在师生朗诵时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师生对课文交流与理解地逐步深入,适时地间隔反复朗诵,使朗诵推动课堂的进程,提升课堂的语文韵味。

当我与学生动情地唱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时,不但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学生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深深被课堂的气氛感染。我想,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诵、背诵,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

二、重拾板书

笔者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语文时,发现教学处评教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该老师能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课件进行教学。为此,我花了不少精力做课件,力求把教学内容都呈现在PPT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着课件为依托展开。课堂上,每到老师讲解或下结论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同学们看投影,PPT有详细的呈现”。老师静默地等着同学们看投影。整堂课下来,我没有写过板书,也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我老想着展示课件,同学们也老是盯着投影看结果,课堂讨论交流冷淡,总感觉老师与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

带着困惑,我有幸能够去聆听老省实语文教师的课。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我发现这些老教师的语文课有不少共性: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课堂围绕着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虽然投影及PPT也用,但一般只是在需要呈现辅助教学的资料时才使用。师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而热烈。学生的见地不凡,富于个性;老师的点拨巧妙风趣,发人深省;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写在黑板上,粉笔字苍劲有力,堪称书法上品。老师的板书干净利落地呈现着课堂的思路和重难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得积极而简练。经过这些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我也开始重视板书,重拾板书,苦练粉笔字,终于走出了被课件牵制的困境。

我这里想以自己2007-2008学年的一堂经验交流课为例来谈谈重拾板书后的收获。我的课题是古诗文《离骚》,这堂课课前曾受到老教师的点拨。我首先通过PPT呈现课文的背景,然后是深情地背诵,再简洁地导入到课堂的核心问题:“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本围绕着“路修远”和“吾求索”展开,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并请一位同学把同学们找到的诗句写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此时,我已经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左右各一句写在黑板上。经过师生们积极的讨论发言,找到的诗句被大家推荐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工整地写在了黑板相应的位置。师生优美的板书一目了然地呈现了整堂课的生成过程。我发现学生的课堂笔记绝大部分也做得工工整整。

课后佛山一位教研员评价这堂课为:整个的课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有一种充实的被提升的感觉。该老师并没因为有投影而废弃板书,相反却牢牢地把握利用板书阵地展开教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那一天,我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中写道:其实板书在传统语文课堂上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简洁的板书、优美的粉笔字,不但能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和重难点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而且颇能体现书法的魅力,展示语文老师的个人才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一点是,板书的过程是语文课堂生成的过程,是师生课堂交流碰撞的结晶,它充分彰显了语文课堂的生命力。课堂有了板书,学生课堂做笔记就有了依据和保障。所以,板书是师生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前,自己依赖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板书逐渐变得简单粗糙,甚至淡出了自己的语文课堂。由于PPT复制方便,不少学生更多地依赖课件,连课堂笔记也懒得做了。通过投影及课件展开语文教学尽管给自己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不可否认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语文课堂师生不板书,不做笔记,过多的机械操作必然削弱语文课堂的生命生成过程,语文老师将丧失展示个人才情的板书阵地,学生也将失去提高笔记能力的机会,降低掌握课堂内容的效果,语文课堂的魅力也将大大受损。

板书在备课时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在黑板上,课堂的每个主要环节,要提纲式的简洁地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而师生在课堂要交流的核心问题,在黑板上要醒目地呈现出来。最后,师生就核心问题交流的观点与结论则有条理地写在核心问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做笔记也更容易。另外,对于要强调的重难点,采用红色粉笔写出或做标志,也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不是越多越好,把关键词找准,简洁明了地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就好。

第5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写 思维

最近将一学期听的一些课进行了总结分析,在二十多节语文阅读课当中,学生的活动普遍以听、读、说(议论)为主,而语文学习的主要活动“写”却被很多师生鄙弃。课堂上教师设问,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口头交流,教学流程大多是这样。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可谓不精,思维含量不可谓不大,但对大多数问题的回答采用的是口答方式。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回答的思路和方向,只要学生思考大体对路,立即赞同,然后自己具体讲解阐释。教师重视这种灵感式的思考和激情式的表达,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流程,因为课堂设置的问题相对较多,如果每个问题都让学生咬文嚼字地推敲势必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近十年来,学生们上课动口不动手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课堂笔记本,虽然记的是课文标题、作者、段落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内容,价值不大,有些甚至照抄的是教师的板书,但是他们毕竟手拿着笔,在课堂上动些笔墨。后来,学生们动笔少了。一是课外辅导练习多了,课内损失课外补;二是考试灵活了,考前背背笔记本上的内容不顶用。再加上后来推进新课改,课堂模式重诵读、重讨论、重赏析,不少老师片面理解了“教学对话”的内涵,将课堂教学定位在口头交流上,于是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虽然一改过去的沉闷气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但从近年来我对近百节的语文课堂观察来看(包含一些名师课例),教师的教学设计重在教学问题和教学方法,问题的解决方式依然是师问生答,方法的呈现方式倚重于流行的小组讨论,一个问题问下去,大家立刻在小组里高声言说一阵子,然后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有了结论,且不说这种小组讨论的价值,就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看,其效果也值得怀疑。如果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那么应留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个机会激活思维、寻找灵感、组织语言、完善表达,说白了,让他们动动笔不是更好吗?即兴式的口头讨论除了能让极少数有天分的学习尖子个人表演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在问题之门前徘徊一阵子,里面的深与浅终究还是相当陌生的。杜威说:“意义的表述并不是一种事后的思考或副产品,它是完成思维工作所必须的。”写是意义的表述形式,更是思维的重要动作。将重视说向重视写转换,本质上两者并不存在什么矛盾,只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意义表述有更大的思维含量,将原属于“个人的、即兴的、经验式、灵感式”的感悟向“立体式、纵深式、整合型”思考转变,即写的过程当中一字一句的推敲,其咬文嚼字的功夫,也蕴含着相当多的智性思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再完美、思路再清晰,如果不借助写来触摸问题的境脉,学生就很难寻觅到问题的答案。即使有学生产生了灵感式的顿悟,教师也要积极促其形成较完整的思考,通过鲜明的理据展开一定的论证。写虽然不同于思,但写是对思的深层粘附,语文课堂忽略了写,表面上是轻视了语言及其运用,实际上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时下语文课堂“娱乐化、平面化、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了。

其实很多老师也相当重视写的。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大量的课外语文练习上。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不重视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写容易耗费时间,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认为写是写作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与写关系不大。可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写悬置。阅读教学中的写可以对问题深度聚焦,可以将思考完整表达,可以对优美语言仿写揣摩,就算对精美段落照抄一遍,也比浮光掠影、不着边际地赏析评价好。写虽然有些耗时,但一堂语文课中能让学生围绕问题在进行笔端思考后口头陈述,这就应当是时下语文课最大的亮点。如果你听惯了学生众多即兴式回答和教师廉价的表彰,你会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心丝毫不在于此,我们追求的应是学生缜密的思考、完整的表达和广泛的参与。如果每堂课都有一两个能让学生先写后说机会,每个学生(而不只是把机会留给个别人)都利用这一两个机会,写上一段话,表达一个观点,然后大声地在班上表达交流,几年下来,这对于全体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会是巨大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优秀读书经验的总结。读书动笔,就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圈点是用不同的符号作出标记,或为了加深印象,或为了深入思考,或表示自己的感情态度;评论是把圈点过程中感悟到的,用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来。圈点和评论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完成的,是思考和感悟的结果。听课时,翻翻学生的课本,除了古文部分有点翻译注解记录外,其他书页光鲜整洁,少有圈点评注。我想起了自己上学的那时候,语文老师的书本上用红笔写得密密麻麻的,他们的备课也较为充分,虽然后来工作后,发现有些只是抄的教参的内容,但毕竟他们还是通过讲,让我们将知识抄记了下来。可是现在强调摆脱教参依赖,独立备课,加上“读读、议议”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老师上课不知道教些啥,上课信马由缰,“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即就是参照某个教案设置一个问题,也只是运用一下小组讨论装点门面,教师思考得不深入,学生当然鲜有所得。

“不动笔墨不教书”,不是要求语文课走“满堂练”的回头路。从学生来讲,课堂教学要听说读写并重,四者不可偏废,要让写从书面的表达转向思维的统整和思想的积极建构。从教师来讲,在授课前动些笔墨,关注实实在在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受教参左右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独立备课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就扎扎实实向教参学习,认真地备课,审慎地思考,写下自己的看法,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师轻率虚浮的教学态度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倒是次要的,一旦影响到学生为人的品质,那真是祸患无穷。

在我所听的一堂课中,有位语文老师检查学生预习作业时发现有一个生字默写错了。她让这位学生订正在黑板上,又叫大家伸出右手作握笔状一齐比划着写了一遍。最近读王荣生教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该书中援引了郑桂华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教学实录,郑老师在授课中有鲜明的“写”的教学意识,直接要求学生“应该做做笔记”、“把同学的智慧记在笔记本上”、“好、不好,都要记下来”,这些提示有十次之多。郑老师告诉学生:“语文课上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把我们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把我们的思考用语言描述出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郑老师还明确要求学生先将讨论的观点“写下来,等会交流起来就会方便一些”。两位老师强烈的动笔教学意识,自觉的动笔教学实践,对时下一些讲起来不着边际、论起来不知所云的语文课堂无疑是颇有启示的。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实践告诉我们,不动笔墨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难有大收获。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44.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严华银.关于“统一”问题的现实思考――语文课堂观摩笔记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7,(07).

[4]李陇耕.源有活水渠自清――例谈现代散文批注式阅读法教学[J].中学语文,2009,(12).

[5]杨昭宁.国外对课堂记笔记认知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1988,(02).

第6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师生关系;积极性

当前社会普遍追求高效率、高收益,在此背景下的教育事业也需随之进行改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便是建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效的课堂能够既快又好地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在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下取得最大化的收益。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学习,最终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不明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清晰明确,仍保留着传统的教育理念,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课堂上依旧以讲授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2.方法落后

由于一些语文教师的观念没有及时改进,导致其依旧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在课堂上依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记笔记、听讲。这种方法导致学生思想僵化,不会主动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养成,虽然看似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实际却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3.氛围沉闷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学生机械性地记笔记,导致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平等,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对上语文课感到厌烦。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课上不主动学习语文,课下也很少花时间复习、预习语文知识,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种传统而陈旧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想要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快更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因人施教是高效语文课堂得以实现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力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原有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保障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师要养成倾听的习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发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施行。

2.优化教学过程

想要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优化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备课环节,教师应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难易程度要适中,同时要兼顾班级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M力达到因材施教,避免一概而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晰地把握教学思路,这样才能将教学内容有条理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上保持思路清晰,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提前把握教材,抓住课程的重难点,形成清晰的思路,从而更好地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新课导入,这样能够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最大化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落后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学生主动、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教学、课堂游戏教学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要敢于跳出教材,为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促进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3.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只有学会在学习中思考,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想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首要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能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高效的语文课堂,学生必须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这两点,学生自然会主动钻研。

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高效课堂,只有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轻松。只有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进步。

参考文献:

第7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笔记;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充分改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锻炼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

一、充分提高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意识、行为、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向学生全面讲述合作学习对与个人发展与全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创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机会

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班级内开展团队辩论竞赛、利用专门的课堂实践开展小型剧排演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敦促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与课后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例如,重点词汇、语句的使用方法,成语的运用等,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笔记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学习效率,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四、实现学生的扩展式发展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之内,也可以充分扩展到课堂之外。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语文课外实践,并且对各个小组的课外实践合作效果进行考察。主要可以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课外观察写作、助人为乐实践等,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可以走进生活、感悟生活。

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关系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讨科学有效的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并且不断完善,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学习能力。

第8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课堂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55-01

“上课记笔记、作业抄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默(写)笔记、出了校门全忘记、废品店里卖笔记(本)。”学生的打油诗,反映职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年来,职校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职校学生实际。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注重兴趣培养及能力训练,改革职校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鉴于此,结合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创设课堂情趣的载体,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的同时,还要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趣中学习语文知识。生活中有许多语文问题,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语文文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企业单位如何招聘,他们需要怎样的人才,今后毕业如何进行面试这些问题,对很多职校学生而言充满未知数。因此,职校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内容,设计招聘情景,设立模拟招聘内容,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如何面试,如何自我表达,如何从招聘中脱颖而出。促使学生从体验中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毕业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多媒体,让职校课堂丰盈灵动,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职校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的主渠道。巧妙地借用多媒体,能把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直接转化成生动形象的优美画面,用可视可听的直观的美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师能否把握课堂内容,突出重难点,是直接关系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灵活借用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教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要灵活借用多媒体,采用课件形式,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简单直观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如《荷塘月色》一课时,先借用多媒体穿插《荷塘月色》的电视散文录像,然后播放孙道临朗诵的《荷塘月色》音频资料。随着美妙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的脑海中逐步浮现一幅幅直观、形象逼真的画面,如同身临其境。这样的语文教学,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作者寄寓景中的淡淡的哀愁和苦闷彷徨的情绪,体会作者那种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这节课整体上达到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根据职校学生专业和就业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作为职校语文教师,关键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职校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首先,职校语文教学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其次,职校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语文课堂就是学习的乐园,快乐成长的小天地。最后,职校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做导演,把讲台当作舞台,引导每个学生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如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讲《雷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雷雨》,让他们都动起来,都参与进去;演完后,提出思考问题: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周朴园得知鲁大海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时,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侍萍又是如何面对这些情景的?等等。让每个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教师从各小组中选出代表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每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职校语文教师在安排每节语文课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真正把语文课变成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这就要求职校语文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彻底打破普通高中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职校语文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四、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职校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更新观念,体现职业特点,重视职校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探讨职校语文教学改革新模式,积极使职校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升一个档次,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参考文献:

[1]魏红.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1).

[2]宁德君.浅析如何改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第9篇:语文课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法 构建 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通过实践摸索,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认真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

一、创新教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生动局面所代替。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自学实践也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这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实践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2.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相应的讲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科学分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因此,语文教学除学习课本内容之外,还必须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对阅读对象进行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知识现状,本人的兴趣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其次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三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如:低段学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中段学生可以写感受;高段学生可以写成篇的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让学生养成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