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

第1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一、放权不放手,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班主任一直是学生最“敬畏”的一个角色,这是因为班主任是学生的最直接领导,班主任的权威不容动摇。在班级管理中,事无巨细都是班主任在主导管理,学生只对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在场和不在场,绝对不会一个样。这样的班级管理自然是非常被动的。现代学生有现代特点,班主任应充分放权给学生,用“以人为本”理念管理,是现代班级管理的基本趋势。

班主任放权给学生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管理自己。首先,班主任要解放思想,注意班级管理角色的转变。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指导者、服务者,就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班主任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共同面对班级管理工作。其次,班主任要与学生共谋班级管理大计,制定班级管理细则,共同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再就是,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顺畅交流,让沟通为学生自主发展助力。班主任要转变角色,就需要与学生促膝谈心,学生有话愿意跟班主任说,班级管理就不会出现管理“死角”“盲区”。班主任与学生对话,这不仅是工作管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疏通的需要。为使交流更充分,班主任要采用多种沟通形式,如主题班会、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就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要让对话形成制度化。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员。

二、分工不分家,历练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自然也要突出学生管理主体。由于传统意识影响依然还在,班主任在施教管理时,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在班级管理时,要做好分工,责任到人。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要做好工作的分解调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班级管理工作“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管”,班级管理就不会出现管理真空。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也能够获得多方面能力锻炼。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分工时,要有针对性。班主任对学生较为熟悉,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很清楚,在分工时一定要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分工时,首先搞了一个“民意调查”,让学生自己填报志愿,希望做哪项班级工作,让学生推荐班级管理各个职能小组的人选。然后通过多种渠道的沟通,成立了班级管理具体职能小组。如班级卫生监督管理小组、班级文化建设小组、班级生活管理小组、班级纪律考勤管理小组、班级文体活动管理小组等,每一个小组都有组织权、管理权、评价权、执行权。各个小组要有具体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方案,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商解决。班主任统筹协调,对局部出现管理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帮助职能小组工作。实践证明,学生在职能小组具体领导下,管理班级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班级管理取得丰硕成果。

三、自主不自由,完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班主任作为总工程师,要对班级管理进行总体设计和把握。班级管理有太多管理细节,也有太多的管理变量,进行统筹安排,让班级管理进入良性轨道,这需要班主任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整合班级管理资源,建立完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自主化。

班级管理是一盘棋,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要有全局观念。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设计,针对班级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到解决方法。要发挥班委会领导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对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要进行全程监管与评价。我在班级管理评价环节处置时,征求学生意见,专门成立了班级综合量化管理小组,针对班级各个职能小组管理工作以及每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评估。高中生对个人荣誉没有那么敏感,在进行量化评估时,我们采用了达标制。针对管理工作性质制定达成标准,对学生个体管理也是这样。

第2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 集体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94-01

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的自动化。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习惯的养成是借助于大脑皮层机能的系统性和强制性而实现的,但习惯养成以后,又能不断完善和强化大脑皮层机能的系统性和强制性。一旦“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地去做,这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标志。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高中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群体特征更加明显,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团体意识差,班级的凝聚力和合心力的形成过程缓慢等。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同时,也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作为一位班主任老师,应该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多长时间才能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是21~85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之后,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要形成哪些习惯,比如以下几点。

品德优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将来作为社会成员的素质与层次,高中生必须要培养优良品德的好习惯。

勤奋好学: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唯一途径,唯有学习才能由不知道到知道,由弱到强。

关爱他人: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是团队精神。一个关爱他人的人同样会受到他人的关爱。

承担责任: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社会需要能够勇挑重担,认真负责的人。

珍惜时间:谁能把握时间,谁就会利用时间,就能更早接近成功。

自主管理: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坚韧、顽强:人生的道路难免有许多挫折,需要去克服、去战胜,要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节俭就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节约社会资源。

第三,要怎样引领学生养成这些好习惯。

(1)由全班所有学生一起探讨班级和个人长期(三年)和短期(每个学期)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把个人目标和班集体目标结合起来,把自己成才和别人成才结合起来,在自己发展、自我进步的同时,为别人创造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个人与集体共同进步、一起发展,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

(2)制定落实目标的具体细则,由全体同学共同制定《班规》及《违规处罚细则》。

(3)落实计划。实施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只有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才能做到其他的。比如爱自己的父母,爱周围最亲近的人,爱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爱附近的街道和田野,爱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花草树木……,才能逐步扩大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并达到“成自然的地步”,即:“不必故意做什么仿佛本来就是那样。”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养成了良好习惯。在培养良好习惯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要注意:一要严得有理。要经过学生努力能够做到。二要循序渐进。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而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徒然从严,会使学生过度紧张,丧失信心,只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学生才能不断进步。三要贯彻始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种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根据学生容易反复出错的这一特点,在养成教育上做到了全面抓,抓全面,反复抓,抓反复。四要启发学生自觉。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师之积极性固需鼓起,而学生亦必鼓起其积极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自求得之。我让学生每天轮流带头喊班级的每日誓言,负责当天的监督实施和记录在班级日志上,第二天对昨天的情况进行点评,每周评选出一条最佳誓言(其实也是让学生对本周要求的一次再回顾)。让更多的学生更加清楚的自己应该做什么,认识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名,与班级同呼吸共命运。

第3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中沙中心学校“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简介

中沙中心学校创办于1952年,地处清太子太傅雷鋐的故里,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几年,学校根据宁化县教育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要求,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校充满生命活力”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创建书香校园,促进内涵发展”工作,扩大师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极营造“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大阅读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优化阅读环境

1.2014年,福建日报社和担当者行动团队共同发起的“书香飘进农村校,班班有个图书角”二期项目走进我校,捐建了18个班级图书角,为每个班配备1个专用书架及70本图书,共精选优质图书1260册。为大阅读活动奠定了基础。

2.全天候开放的阳光书吧、班级书吧,让学生课余时间可随时阅读。到处都是书,随手拈来,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学生自主管理书吧

培养诚信少年。书吧由学生自己轮流“经营”,早自习前把书搬到书架上,晚自习前把书放回图书室,大家自觉维护好书吧的纪律、卫生和阅读秩序。

3.综合楼

50米走廊改造成书香校园长廊,各式各样的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墙面4块展板张贴着“读书心得、好书推荐、”等,

4.校园文化布置处处彰显“书香”味:分布在楼道、德育墙、宣传栏的“红色、客家、心健、茶之韵等主题文化充溢着“书香”。

精心设计“校园书画专栏”,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开展系列活动

1.好书交换。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班级之间采用好书交换,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自主读书。打铁还得自身硬。为提高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性,学校鼓励师生一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立足各自实际,老师们的教案中都备有“学期阅读书目”、“阅读心得”、“读书有感”等内容。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及师生读书交流活动。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师生积极撰写读书笔记,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3.晨诵夕读。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晨诵,1-2年级,全文诵读《弟子规》;3-4年级全文诵读《论语》;5-6年级选诵《大学》、《中庸》、《老子》等经典章句。通过诵读经典名著,使学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4.亲子共读。每周三晚上我校电子阅览室全面开放1小时,让学生和家长使用。家长跟孩子们可以一起上网查资料,解决难题,把电脑上的好书下载到手机上看(推荐教育孩子的书籍,考级书等)

5.阅读考级。借助“

悦讯”这个网络平台,开展学生阅读考级活动,结合实际情况,网络阅读考级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集中在计算机教室考试,从实践情况来看,学生读了8本书左右开始上机考试,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月底,每学期一个班级只需集中组织4次左右考试。通过同年级平行班数据比较,就能看出班级阅读活动开展情况的真实水平。第二种是开放考试权限,让学生自己在家中考试。限定开放考试时间,规定学生每周星期天晚上七点,开放一个小时考级,其次,要保证阅读时间。不要让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盲目考试,或者没有充分阅读就开始考试。

6.主题活动:①班级层面:“争创最爱阅读班级”主题班会活动,“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讲故事比赛,经典名言书签设计比赛,精神代代传朗诵会,“读国学经典,做博学少年”演讲比赛,“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快乐成长”读书小报制作比赛,“我与好书”征文比赛。②学校层面。“写读(观)后感”系列征文活动;“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古诗词美文诵读”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评比活动;把读、写、说、演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与成功。

7.阅读之星:制定大阅读考评细则,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形成序列化活动推进策略。每个月进行学生阅读考级,评出每月“阅读之星”。

搭建阅读平台

1.图书室:生均40册图书,存书2.6万册。每学期借阅图书师生2万余册。实现网络一体化的图书管理,为学生提供基于互联网络的图书室数据查询、新书推荐、图书预览、图书预借、图书续借服务,让计算机管理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促进了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规范化。

2.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共安装50台平板电脑,连接学校wifi,通过互联网进入到各种资源库,电子阅览室面向全体师生,方便师生查找资料,上网阅读。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范围。

3.梦想教室:“梦想中心”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我校捐建一所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包括配置图书、电脑,利用互联网、大屏幕、自由组合式阅读桌等硬件,推动学校老师开展素质教育的“梦想课程”。

4.绘本教室:从图画入门简洁明了,通过听、说、读、写、画、演的方法,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5.电子云盘:在学校公用360云盘中,开辟优质电子图书文件夹,管理员负责对电子图书资源进行存储、筛选、管理、共享等。定期更新优质电子图书资源,把最新最好的电子图书资源及时上传至图书文件夹中,村校教学点就可以打开云盘,一睹为快。通过这种简单、快捷的操作,解决了村教学点图书资源缺乏的问题,进一步加快大阅读网络建设进程。

第4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He Jun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121,China)

摘要: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是学校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自主选课和学校的日常标准化选课的信息量成倍增长,排课的工作量、复杂程度将随之增大,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求。本文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特性和JAVA开发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较好的满足了学校管理者对选课排课管理的需求,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Abstract: Intelligent courses arrange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est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student independent course selection and the school daily standardized course selection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and the workload of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the complexity will then increase. So the traditional manual management mode can not satisfy managers' demand. This paper uses the powerful data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QL Server database system and JAVA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o design a WEB-based intelligent courses arrangement system which better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for the courses arrang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关键词:WEB 教务综合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JAVA;SQL Server

Key words: WEB;Eatmis management;MIS;JAVA;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37-02

1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容

1.1 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随之急剧增加。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始实施弹性的选课学习制度,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中完成所有课程(或全部学分)。从而增大了学生选课的不均匀性,使高校教务管理者的工作量日益繁重,手工管理已无法满足学校管理者对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的选课排课管理系统来实现这种功能,选课排课系统只是学籍管理的部分,但却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是否能正常准确运行保证着教学、实验课程的具体实施,目前由于该系统的难度和各学校资源情况的差异,大多数学校实行的半智能化、半手工化的混合管理,这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造成了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工作效率低,甚至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如何更好的进行选课排课系统管理,成为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的调查和汇总,对学生智能化选课排课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的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1.2 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在教务综合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主要内容包括:①主修课程信息注册;②选修、辅修课程的注册;③教室资源信息注册;④教师资源信息注册;⑤班级信息注册;⑥学年信息注册;⑦选课排课功能的实现;⑧智能化调整;⑨结果输出、校验等九个部分的内容。

为实现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必须调动教师、学生、教室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强业务培训,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选课排课系统实施细则,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准确运行。

2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设计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的总体任务是:实现智能化选课排课系统管理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智能化。系统开发设计的思想是:尽量采用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符合学校管理的规定和实际情况,满足对学生、教师、教室等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学校管理者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系统功能设计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和系统开发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完成的,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收集学生、教师、教室、课程等资源的基本信息,以便集中进行管理。因此,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①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②学生班级信息管理,包括班级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③课程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的输入、查询和修改等;④教师信息的管理,包括教师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维护等;⑤教室信息的管理,包括教室信息的录入、查询和维护等;⑥智能化选课排课的管理,包括选课、选课、优先级处理等;⑦系统维护:包括数据查询、修改(调整)和统计、输出、备份等。

另外,还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该系统应在登录窗口对使用者进行身份的识别,加入权限的控制。如使用者是管理员,则拥有修改、插入、追加、删除、保存数据的权利,并可对其他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如使用者是数据管理员,则不能够对其他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而普通用户则只能进行查询、统计等简单功能。

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可以将系统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解,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2.2 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最佳的数据库结构会减少数据库的存储量,而且还能使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比较高,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简化基于此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实现等。在数据库系统开始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全面,尤其应仔细考虑用户的各种需求,避免浪费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

2.2.1 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以后进一步设计打下基础。在仔细分析和调查选课排课管理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得到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

在本步骤中,规范化的构建课程库信息表是最关键的,因为不管是学生、教师,都是以课程为出发点,学生以选某课程为中心,教师以上某课程为落脚点,课程的合理构建,将为年级教学计划、学期开课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须将课程进行以下处理:

①拆分课程:拆分对所有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等,课程代码可相同。②定义课程: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分与总学时等属性相同时(不区分文理科),可归纳为同一课程,系统只需要采集一次。③控制课程的修改与删除权限:课程环节是本管理软件基础数据的核心之一,与学生的成绩、选课与排课等密切关联,比如删除或修改课程信息,若系统未关联到位,将直接导致历史的成绩、选课等相关数据丢失,因此必须控制。④冗余课程数据处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有很多历史的课程对现在的在校学生来说,已经不再开设。若直接删除,将直接导致历史数据的全部丢失。我们独特的设计原则是:尊重历史,满足现状,适应发展。对于这些多余的课程,只需要改变该课程的使用状态即可(设置为不可用),系统将自动对这些课程进行屏蔽,但是并不从系统中进行删除。这样不管回溯到哪个时间,都能够准确的查询到历史的状态。

2.2.2 数据库表结构针对本系统,并通过对选课排课工作管理的内容和数据流程分析,该系统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图3。

将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转化为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类型,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通过规划,需要设计6个数据表来保存选课排课系统需要的基础信息: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表、班级信息表、课程基本信息表、年级课程设置信息表、教师信息表、教室资源信息表、系统用户表。1个选课排课结果记录表以及其它中间数据表等。

3选课排课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数据库的实现在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后,就可以在具体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

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系统有很多,如ORACLE,SYBASE,SQL Server, INFORMIX,DB2等,各有千秋,根据“选课排课管理系统”对数据量的要求,本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后,就可以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下面是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软件中的“企业管理器”工具实现student_Info表格创建的SQL语句,其它表格的创建方法与此相同:

/*表格名:学生基本信息表student_info,主关键字student_ID*/

CREATE TABLE[dbo].[student_info](

[student_ID][int]NOT NULL,

[student_Name][char](5)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student_Sex][char](1)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student_No][int]NULL,

[student_Date][datime]NULL

)ON[PRIMARY]

其它数据信息表的创建与学生基本信息表的创建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2 各应用模块和功能模块的设计系统的编码实现用到了JAVA中的JSP和Servlet技术。使用该项技术开发出的本系统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开发维护简便等特点。

在编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对教学时间(课时)、实践时间(课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使以前某一课程独占某一教学资源(教室)的情况大为改观,即某课程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实践环节时,不使用的教室可继续上其它课程,是资源合理充分的得到利用。

为保证学生的自主选课,系统采用多口径、多层次选课的办法,如可根据教师、专业、学年学期、开课课程等进行自主选课,系统根据教室资源的情况和教学大纲或教学方案以及设定的优先级等进行智能化排课,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教师任课即课时任务的公平化,既保证教授们的授课课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工作量的合理分配,为学校的可持续化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4结束语

本系统使用JAVA、SQL sever 语言等技术完成了基于web的选课排课管理信息系统,不但使系统保持了强大的数据库操作特性,而且使系统容易在web上,做到了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的统计和快速的查询,较好的满足了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学籍管理的需求,提高了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汉杰.高校学生管理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2]赵德水,杨全美.当代大学生管理ABC.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

[3]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3版.

[5]张钢.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杜军平,郭文生,王锐杰.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22(1):21-24.

[7]杨昭.PowerBuilder9.0实用参考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8.

[8]何旭洪,余建英编著. PowerBuilder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

[9]方小伟, 赵永军, 李其中. PowerBuilder9.0软件开发项目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肖兵.PowerBuilder Internet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11]萨师煊等.数据库系统概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2]袁方,杨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实践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3]Joel Siegel, Jae Shim.数据库管理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4]Raghu Ramakrishnan, Johannes Gehrke.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是一个人一辈子用不完的利息,然而坏习惯却是一个人一辈子也偿还不完的债务。

近几年以来,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呢?如今的孩子,得到太多的宠爱,他们是在讲究“优生”的年代出生的,他们是在“温室”中成长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可到了初中有些学生就跟不上了。实际上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存在许多

问题。

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有可能达成,才会有效果。也就是说,习惯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根基。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班主任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那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

做法:

一、身教重于言教,发挥榜样的力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班主任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我很注意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上学生值日,我拿起扫把扫地,看到讲桌或卫生柜上有灰尘,我拿起抹布擦净,平时看到地上有纸,就主动拾起来;看到学生衣物不整齐,我走上前去帮助整理。这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学生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朴素大方、干净整洁,给学生以榜样。老师必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习生活实例,体会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从身边挖掘题材,让生活说话,从而激发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身受益。我经常讲养成良好习惯而成功的伟人的例子,使学生真正明白:建

立良好的习惯对于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我班有个别学生,铃声一响,不管老师让不让下课,站起来就要走,针对这个问题,我曾举这样的例子,如果有客人到你家吃饭,客人还没吃饱,你吃饱了就走,客人还好意思吃吗?学生回答:“不好意思。”从此以后,就不再发生这种事情。用生活的实例教育学生,他们易于接受,可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深受教育。

三、立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的,甚至自动化的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鞭策。因此,很有必要制订一系列使学生“去做”的规矩。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从学生入学,我就开始进行入学教育,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不良习惯,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量化考核评比细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措施的落实需要班主任和班干部检查督促。如,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抄袭作业。开学以来,我通过所教学科的作业分析和向任课教师了解情况获悉我班有一小部分学生做作业有抄袭现象。对此,我采取了如下几种措施:首先,在班级开展关于作业抄袭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认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其次,对基础较差,作业确实难以完成的学生放低要求,让他们量力而行,不需全部完成,以免“打肿脸充胖子”,我班有两个学困生甚至享受作业“豁免权”。再次,对少部分极不自觉的学生的作业实行面批,对抄袭作业现象实行堵截,尽量减少他们抄袭作业的机会。以抓作业质量来培养学生的诚实习惯,促进学生找到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坦然面对现实,从而去改正缺点、克服弱点。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斗争过程,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作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良好习惯,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监控约束下进行。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努力需要得到老师及时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增强他们成功的,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进一步养成,不能一味地指责以免影响他们的

热情。

第6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一、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一)习惯影响。不少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二)观念模糊,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用大声哭叫、摔打东西、耍小脾气等手段对家长要挟,而家长对此不加批评教育,反而迁就屈从。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三)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较为少见,而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拒绝接受纪律的约束,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痴,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有意不遵守纪律。这样的学生大错虽然不犯,小错却接连不断。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等。

(四)品质不良。少数高年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黑白颠倒,感情冷漠,经不起利诱而发生打架斗殴、吸烟、喝酒等行为,这已不是一般学生违纪的问题,而是临近刑事犯罪的边缘,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生养成教育存在问题

(一)在养成教育的内容上重视智育习惯的忽视德育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但是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家长普遍对学生的智育显得过于重视,侧重学生的成绩。由此在各种考试分数的量化处理下,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内容上就显示出注重学生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答题习惯的训练和引导,而学生的文明道德习惯、劳动卫生习惯就明显遭受忽视。其实,在有些事实生活中流露出的不情愿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长期以来,学生的智育习惯的培养强化被各种选拔考试无限放大,以致学校、家长,乃至学生自身对这些所谓的劳动卫生习惯、道德习惯的养成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自然会出现学生对非智力习惯的培养的忽视,甚至造成学生的道德判断的充满功利性。

(二)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养成理论研究忽视养成实践探索。养成教育在学生主体教育中处于一种基础地位,是贯穿受教育者终身的教育。那么,养成教育的全过程实际是一个学生接受教育并不断实践的过程。可以说,养成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学习,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但是,在学生养成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往往关心我们养成教育的理论性研究,不断思考适合学生实际的养成教育理论,而忽视了养成实践探索。因为任何养成教育理论的实效性到最后都是由养成教育个体的差异性和养成教育实践的效果决定的。

(三)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上重视养成形式忽视养成内容。养成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必须组织一些辅的养成教育活动。养成教育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性原则,把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组织成一次引导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有效活动。它可以避开其它教育方式单一说教的缺点,变简单的灌输为寓教于乐的活动化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施加影响和学生主动规范的最佳结合方式。但是,组织活动应明确养成教育的目的,精心安排,不能为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流于形式。

(四)在养成教育的习惯形成上重视养成结果忽视养成过程。“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习惯的这种特性,就能认识到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养成结果而忽视养成过程,以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蹴而就的,是短暂的阶段。

(五)在养成教育的规则上重视教师强制指令忽视学生民主公议。学校的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班级来组织实施的,所以班级的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常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纪律教育、习惯教育、日常生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三、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激情明理,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所谓激情明理,就是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感,进行内在激励。其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行有所依,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自行车管理规定》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次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丝毫马虎不得,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规范大而空,当然可操作性差,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养成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养成教育的内涵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度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 我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学生有《规范》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检查的时间,次数、标准、反馈、评价都有具体规定,马虎不得。总之,我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要做到“严、细、精、恒、实”的五字方针,养成教育的好与坏,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

第7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五年制;高职;行为习惯;学生管理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的行为表现。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立志成才。五年制高职高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探索独特的学生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

A.信心不足、缺乏目标

学生普遍对未来的前景感到担忧,而自身又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惰性。他们一方面放松学习的懈怠情绪,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前途的迷惘、因惑,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B.文化基础薄弱

学生虽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但学习状况却大体相似,除少部分同学的成绩处在原班级的中上等,其余属中等或偏下,学习能力和文化基础较薄弱。

C.行为习惯养成较差

由于长期得不到老师指导,学生处在自由生长状态,学生的身心、尊严或人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学生在较长时间内遭受老师的白眼,心理已发生严重扭曲。具体表现为:①缺乏应有的自制;②做事没有毅力;③固执;④脾气大;⑤注意力不易集中;⑥遇事紧张;⑦与人少交流;⑧缺乏自信。有个别人已达到封闭自己的状态。

D.综合能力较差

被选上班委的同学只有热情,没有能力,在班集体中无表率和榜样作用,缺乏号召力与凝聚力,业余时间大都放在了看电视、玩、看课外书、逛街、打游戏、体育活动、上网等活动上。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学生个人素质差外,还与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有较大关系。

2.五年制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A.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偏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重视不够

叶圣陶先生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强调:“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学校和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和理想信念、人格道德、意志毅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成绩好的学生受到学校的重视,教师的青睐;成绩差的学生受到学校的歧视和教师的疏远,其结果是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妄自尊大,成绩差的学生则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都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这种不良认知如未及时得到学校和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久而久之就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B.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不谐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与义务。目前,在校的五年制学生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生长于改革开放年代,由于社会转型时期,体制不健全,学生深受社会上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极力仿效,出现了吸烟酗酒,打架骂人等不良行为习惯。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思想修养、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好坏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只重视子女的学习,而对子女如何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重视不够,甚至有的家长将子女的吃、穿、住、行全部包办,导致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太强;有的家庭因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过早去世、或者父母间经常打骂等原因,导致有的学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到别处寻求欢快时而沾染上恶习。五年制学生好奇心强,识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社会和家庭中的种种错误思想、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C.德育队伍的素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近年来,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青年教师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工作也很投入,但同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虑问题往往偏重于横向比较,不善于纵向比较,思考问题易产生片面性,处理问题易走极端;二是有的教师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不强,其言谈举止离为人师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有的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的参差不齐,致使学校德育教育的深入不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的分析和矫正,效果甚微。

D.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性不强

由于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决定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有别于本、专科学生,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五年制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从教育理念到具体行动都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管理制度从学校到各系、各班没有结合实际很好的细化,制定实施细则;学生培养的标准与目标不太明确;有的教材不符实际,要求过高,学生难于接受;有的教育管理者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落实,关爱学生不够;学生活动较少,针对性不强,教育引导力度不够等方面。五年制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制力不强,进入高校宽松式的教育环境后,如没有规范、严格、耐心、细致的教育管理,原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得不到转化,甚至还会沾染上新的不良习惯。

3.五年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培育及对策

培养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可由定向开始,通过计划、开导、实践、控制、疏通、坚持,最后达到习惯自动化而告结束。

定向:根据习惯的趋向性,首先应确定所培养的好习惯指向的目标方向。即培养什么样的好习惯,或品质方面自我批评的好习惯,或学习方面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或身体方面每日晨跑的好习惯。

计划:培养学生某方面的好习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间包含着众多的内容,培养又须按一定步骤。教育者必须在事前拟定具体内容和详细步骤,这样才能胸有全局,不至临事而迷,不知所措。

开导:教育者应该用道德启发引导学生,使之明确习惯在人生中的巨大作用,提高认识,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欲望,主动自学配合。

实践:行动是培养好习惯的重点,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起步。行动培养习惯,习惯培养性格。

控制:根据习惯的稳定性,过去不良习惯的惯性常会使人不由自主地按照过去习惯所指的方向行动,偏离培养好习惯的正确轨道,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约束就不能打破旧习惯的定势,没有约束就不能建立好习惯的阵地。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其方向和速度。控制的方法不仅要从时空上考虑,而且要从多方面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进行调控。

疏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增加活动中的愉悦性,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体验自我原谅。因为学习不仅仅是肌肉反应,而且也使人们产生一种感情和喜好。

坚持:克服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坚持不懈,严格要求。坚持有助于减弱坏习惯的强度,增加好习惯的质量,扩大巩固好习惯的阵地。坚持能避免好习惯的培养前功尽弃和坏习惯的卷土重来。

自动:好习惯从被动到自动,从依赖到独立,从自觉到无意,从痛苦到愉悦,从脆弱到稳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产生了一个飞跃,这就是好习惯培养的最高境界。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润物细无声,教育即生活”,教师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姚明学.加强班级管理抓实养成教育[J]湖北教育.2006.03

第8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IBL学习法;工程设计能力;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98-03

IBL为英文Industry Based Learnin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基于工业需要的学习。这是国外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是从工业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培养企业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企业对高质量的机械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企业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品牌,提高质量,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企业健康稳步发展,解决用工荒问题,以机器换人,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自动化装备,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制造去研制开发和应用。一线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能解决生产实际的复合型人才,对机械行业而言,既懂机械设计与制造又懂电气控制技术的工程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需要,也是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工程师能力培养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模式,是5年前进行的CDIO培养模式的试点,和3年前启动的全国二批139所院校参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机械专业的CDIO教学试改,由燕山大学负责,每年组织两次相关参与学校交流试点经验,其基本思想是要求产品的设计制造全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积累自己的经验,对于全面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全过程非常有效,但受执行过程的制造成本制约,难以全面推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针对工程师要求的各项能力要求展开教学,并密切结合企业实际,且有约一年时间实践在企业或结合企业进行,该项目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与企业的结合度较高,存在依赖企业参与培养的倾向,推行过程中培养计划的执行受到时间、空间、质量、数量的制约。本文提出的工程师设计制造能力的提升立足于普通高校校内资源,通过自身软硬件建设满足教学要求,改革力度小,但可操作性强。可以按教学计划要求进行(不受企业项目时间上的影响),不因联系不到合适的实习企业而多方奔走(空间问题),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质量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质量可控),满足现有招生学生全部的实践要求(解决数量问题),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性好(不制造而仅支出易耗品和折旧费)。不同于教学改革试点(如卓越工程师),对于非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各校大同小异,因此,对普通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工程师应用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普遍意义。

一、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思路

1.改革综合设计(实训)环节内容。加强课程设计内容的综合,变“课程”设计为“阶段”设计,巩固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并加以应用;同时将各个设计环节与工程实际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突破课程体系的界限,突出相关课程内容的综合,重点研究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工艺工装课程设计和机电液课程设计综合和质量标准。

2.提高设计(实训)环节质量。提升工程设计的质量,关键是保证工程设计训练的深度和广度。训练的本质是应用,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正确科学地应用于实际,提升质量要求达到学了就用,学会应用,分阶段组织,抓重点、分层次,逐步掌握和全面提升系统设计、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的等工程应用能力。

3.强化设计(实训)环节能力。设计能力培养的过程,经历从模仿到创新、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阶段,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理论知识联系、结合工程实际逐步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科学的设计方法。强化设计能力要在设计过程中,形成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设计-答辩-修改,这样一种闭环控制教学环节,杜绝设计环节走过场、设计内容形式化,应在设计环节教学和管理上形成良好的风气。

4.健全设计(实训)指导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指导过程是关键,树立良好的指导观,面对学生,随时为学生服务,保证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学生着想,加强指导过程中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5.优化设计(实训)指导力量。注重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是关键。在综合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内容,应合理地配置指导教师,形成多人合作共同指导的格局,并使其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6.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目前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增加,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是工程能力的总体水而存在下降的趋势。探讨高效优质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法和措施的研究是保证应用型人才设计能力培养项目实施的关键。

(二)主要内容

(1)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训中的融合;(2)实践环节的改革,提高设计能力和工程意识;(3)建设一支强劲的指导教师队伍。

二、实践方法

(一)强化核心课程教学,重视课程设计

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中,对工程设计能力影响最大的核心课程有: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和检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核心课程是工程师必须具备的知识,是现代技术的理论指导。强化核心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扎实深厚的基础,是提高设计制造能力的关键。

1.课堂教学上。系统把握教学内容,准确的认识各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本项目组成员主讲课程几乎涵盖所有核心课程,对自己和其他成员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以及与设计(实训)环节的内在联系易于沟通、把握,达成共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重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说明和强调,并针对典型的工程实例,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对前后课程的联系与连贯性有初步的认识,并培养学生联系相关课程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课程设计指导上。明确课程设计不仅仅是该课程的设计,而是学习阶段的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课程设计。在指导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综合和应用。比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注重把机械制造基础、公差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等课程的知识综合应用,并体现在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样中。其次,尽量选用来自企业工程实际的设计题目,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引导和指导学生全面、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图样设计和计算书撰写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重视课程设计答辩,充分发挥答辩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改进、提高作用。值得指出的是,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面对设计资料,边交流边批阅设计资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充满人性化的、和谐有效的答辩方式。

(二)强化设计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由于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非常有限,处理好核心课程中的核心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分析、综合和掌握同类知识的能力,加强课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中,课程设计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过程,是体现课程间有机联系的重要环节,应充分发挥课程设计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切实提高设计制造能力。

1.突破课程设计界限,贯通核心课程。影响设计能力的实践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图学测绘实习、机械设计、工艺工装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每一环节事实上都是机械专业核心知识的综合应用。课程设计在不同阶段解决不同问题,要求掌握不同内容。设计内容不断充实,设计质量和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程应用打下扎实基础。本科阶段机械专业设计能力递进关系如下图所示。

因此,从三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试点,重点通过改革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的实践,培养和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在三个环节的实践内容的设计安排上有目的地做到综合、连贯,例如,前两个环节可以是同一个机构、机器的某个或某些部分的设计、制造,在毕业设计环节则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这个机构或机器主要功能结构部分或全部的设计与制造。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课程设计所涉及的前后知识有综合连贯的认识,使他们具备较为完整的工程意识,也有利于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所要求达到的能力有循序渐近的认识、理解和提高。

2.以学生自主设计项目为原则,改革实践方法。学生按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给定的任务,自行选择设计方法、结构、元件。教师给出的任务书可以只给出必要的参数,而不规定具体细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机电液综合实践环节上,打破按实验指导书或指导教师的要求的模式,在教师制定便于操作和评估的实验原则、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不规定项目细则,不提供完整的实验系统,仅提供零部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训项目内容与计划,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对原有实践装备的模块化结构进行拓展,动手组装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图样设计、零件制造、电气控制设计与接线、以及装配、调试等各项任务。重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双师型指导教师的培养

设计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其层次和难度远大于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拓宽与加深,是学以致用和学用结合的体现。在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环节,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增强指导老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选择自我提升、相互对比、共同进步等方式,逐步提高自身工程应用能力。首先,对影响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内容,及其相互间紧密的联系有明确的认识,查漏补缺。另外,在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前,教师自己按照任务要求、规范亲自做一遍,可以更清楚的掌握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设计,解答学生的可能疑问,提高教学水平。再者,可以通过考核平行班级的课程成绩、设计成绩,比较平行班级任课教师教学成果,促进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了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四,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是提升自身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难点分析与解决方法

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核心课程群的综合教学,强化设计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其一是切实体现综合核心课程群内容,贯穿各个设计过程;其二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完善质量评价标准。针对上述两个难点,解决方法如下:

其一,项目组成员主讲核心课程群各课程内容,项目组成员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把握进度,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共同设计各个设计实践环节内容,便于做到教学、设计内容的相互贯穿和有机融合。项目组所有成员同时参与重点专业建设和产学研专业教改的大部分工作,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参与改革和设计的内容熟悉,对学生的现状清楚,同时其中一半教师具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具有双师教师资格,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二,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参照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评价标准应注重过程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成绩或结果,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阶段、各方面的实际能力应做出客观评价,真实反映学生设计能力与存在的问题。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在IBL视阈下复合型人才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法,目的是在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实施精英教育,切实加强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受企业欢迎的工程技术人才,有效地解决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机械专业学生在校切实提高技术素质、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构建机械专业复合型人才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在培养机械专业复合型人才工程设计能力的同时,教学相长,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更好地提高机械本科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琦.机械制造业企业人才培训难点初探[J].人力资源,2008,(10).

[2]银金光,周家日,刘扬.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机械类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01).

[3]冯忠绪,刘晓婷,焦生杰,等.工程机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机械工程学报,2009,7(4).

[4]申屠留芳,杨建明.培养机械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5]许焰,庞佑霞,唐勇.面向工程实践科研引导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6]宋义林,刘琳.机械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9,(9).

[7]王永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8]陈晓阳,姜峰.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

[9]叶仕满.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3).

[10]赵新华.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第9篇:班级自动化管理细则范文

一、聋生个性特点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从小就处在一个没有语言刺激的寂静世界里,获取的信息很少,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制约,思维与认知能力也受到影响。首先,不少聋生有孤僻、自卑、固执、自私、疑心重等毛病,这些问题可以随着缺陷的补偿和语言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其次,聋生听不见,就容易主观、片面、多疑,他们接受外来信息较少,社会经验少,分辨是非能力差,易跟随别人的意志而转移。这些都将影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值得庆幸的是,聋生在生理上除听觉障碍外,发育都是正常的,他们积极、上进,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爱模仿,少保守。针对聋生个性特点,对他们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就显得重要。教师应及时反复地进行教育,让他们的缺陷得到补偿,那么,他们不但可以在语言上得到发展,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二、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的,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这就是说只有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有了能力。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形成品德、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中占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行为习惯好的人,一辈子受用;行为习惯坏的人,一辈子吃亏,害人害己。习惯好的人,逐步可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习惯好是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基础。这对于双耳失聪的聋生来说也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聋童语言发展受影响,听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成年后最终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贡献者,而他们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将来。要让聋生成为残而不废的新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三、培养聋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好习惯必须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叶圣陶曾经说过:“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了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1.传授正确的行为规范知识

聋童因受生理的影响,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采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行为演示、实地观察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将书本上的道德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聋童的视觉优势,有助于他们深入领会道德知识的含义,富于动感,又有趣味性,让他们在具体情景中掌握知识、形成概念。例如,为了教育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的道理,我通过自己所做的事,让学生分出什么行为是友爱的表现,什么行为是不友爱的表现,再通过讨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不好,从而弄清“友爱”的概念,使学生明白了哪一种行为是讨人喜欢、正确的,哪一种行为是令人讨厌、错误的,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2. 重视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聋生掌握了正确的行为规范知识后,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使学到的知识逐渐稳定,并能自觉地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信念。

老师批评做错事的学生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只知道这种行为好或不好,而说不出错的理由,殊不知这都是因聋生生活经验贫乏,对所发生的事情只能进行表面的评价。因而,我做个“多心人”,平时特别留心学生的行为,把有代表性的事情编成小故事带进课堂,让学生结合学校的相关规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明辨是非。例如,我班毛毛同学总爱故意捣乱。我批评他时,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错误,因为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正常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极容易的道理,但这对聋生却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找来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把例子带进课堂,让学生结合有关行为规范,讨论这种行为好不好,揭示了该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碰到这种情况时该怎样做,从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及评价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而坚定的信念。

3. 重视实践体验,激发正确的情感。

学生的正确的情感呢?我主要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激发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的。平时抓住一切机会及时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示鼓励,对不良行为及时制止、批评,让他们为自己良好的行为而喜悦,为自己做错事而羞愧。例如有一天早晨吃饭,我班小时同学拿两个馒头,是想分给小袁同学一个的,结果小郭同学误会了小时同学,以为他自己吃的,两人就打了起来了。首先我表扬了两位想做好事的同学,你们的想法都是好的,但是做法不对,通过我的鼓励、教育、批评,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道以后该怎样做了。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有了正确的行为规范认识之后,不一定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要使聋童良好的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就要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爱心、细心、恒心”。

1.爱心:对待每位学生都一样,不要有歧视的色彩在里面。

2. 细心:教育要深入细致,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训练计划。做到因时而练、因人而练、因事而练。因时而练:即抓住有利时机,在学生可以接受或易于接受的时候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因人而练:即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不同的训练方案;因事而练:即就事论事,学会仔细观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3. 恒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

行为习惯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加强平时的训练非常重要,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就来第三遍,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如:毛毛同学刚来我班时,上课纪律差,于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他,指导他,使他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五、强化养成教育

在聋校的德育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我们自认为已采取了非常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并且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后,聋生的德育状况仍得不到根本的好转,为此,应分析聋生错误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聋生的思想意识。学校教育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聋生无法避免。我们只能通过成功的教育活动,引导聋生择善而从,通过健康人格的塑造,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聋生的不良言行往往是始于偶然,只是他们的不良言行开始未能及时得到纠正,这样,经过反复多次后,使聋生的个人欲望和行动之间建立起稳固的精神联系,其错误言行就极难改正,这是聋生形成不良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关键所在。

我校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了《学生月常规检查评比细则》,由值日师生检查监督,一日一公布,一月一评比,争夺“流动红旗”,每学期一总评,评选出“文明班级”。《细则》对聋生在基本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发现某些小同学乱丢瓜皮纸屑、高年级的同学就能和他一起当即检起扔到垃圾箱内。同时做好检查记录,与班主任通报,适时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以防错误重犯。通过习惯养成教育,塑造聋生的健康人格,收到了显著效果。由此可见,强化养成教育,关键是对聋生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