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端医疗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痛苦指数医疗服务费用控制措施
接受医疗服务毕竟不是一种让人愉快的过程,形成的往往是一种痛苦感知,尽管医疗服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但不同就诊人员对诊疗方案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感知和判断,当诊疗方案低于患者期望的标准时,患者便产生一种痛苦的感知。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同时对诊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干预,进而影响到医疗费用的变化。
一、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与意义分析
1、医疗服务利用痛苦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痛苦的解释有五种:一是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一种心理状态;二是指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三是指疼痛苦楚;四是指使疼痛苦楚;五是沉痛、深刻。在医疗服务利用中,既有因期望未得到满足的精神痛苦,也有因诊疗方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疼痛和伤害的身体痛苦,因而可以将卫生服务利用痛苦定义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诊疗方案的措施未达到预期标准而使患者产生的某种心理不适,或者损伤性诊疗措施对患者造成身体的器官损伤超过期待水平造成的疼痛苦楚。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诊疗方案措施使患者在精神上或肉体上产生的负面感知超过预期,就会产生痛苦现象。
2、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
由于痛苦属于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感知,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针对相同的诊疗方案,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痛苦感知。造成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与患者的经济压力、对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文化感知、生理损害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相关。以上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如疗效越好的药品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但价格也就越高,高端诊疗技术对生理损害的程度较小,但相对医疗费用支出也越大,同样对中医与西医的诊疗措施、药品的感知也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
如果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程度和影响关系综合成一个指标,反映在一次诊疗过程中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的痛苦感知,就是卫生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痛苦指数的构建,首先是要明确影响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感知的要素,如经济承受力、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社会文化习俗的认同、预后生存质量损失、就诊过程满意度和心理期待要求等等。然后根据要素的影响作用,确定不同要素的感知方向,如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经济承受力越低,其痛苦程度越大;诊疗方案和文化习俗的认同越高,痛苦程度越低。最后利用有关的统计学指标量化方法确定影响要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综合获得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
3、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意义
任何一位患者总期待在就诊过程中获得较理想的救治效果,尽力避免在诊疗过程中不期望事件的产生,这种就诊心理会影响到患者最终的就诊评价。从表象上看,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如果患者不得不接受痛苦指数较高的诊疗方案,那么患者预后的满意度就会偏低,进而会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二是影响患者对就诊方案的选择或者是诊疗方案的修改,对诊疗方案的选择或修改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重新选择诊疗机构,要么对诊疗方案的措施进行调整,其最终走向是医疗服务成本的多元化走向;三是导致延伸性的医疗服务问题,如基本医疗保险对诊疗项目和药品处方过于基本化,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会增加自费项目比例,或者医患之间达成某种利益协议,对诊疗项目和药品进行分解、替换;四是因经济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造成的,还会导致未就诊率和自我治疗比例增加,影响患者医疗服务利用。
因而,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可以分析患者未就诊率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问题、医疗成本变化问题、患者就诊机构选择倾向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患者的痛苦指数,涉及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问题。另外,与痛苦指数对应的是幸福指数,即患者参与医疗服务利用以后的某种满足感,这对于研究改善和提高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
通过对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痛苦指数可能会影响到医疗纠纷、医疗成本和就诊机构选择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改善患者痛苦指数,最终的结果是医疗费用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推动医疗服务费用的增加。
1、痛苦指数诱导的医疗纠纷会导致医务人员服从患者意志
从医学专业性角度来看,患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正常的医疗服务行为假设下,医生所给予的诊疗方案具有较科学的针对性。但由于患者经常从自身的痛苦感知情况,对医生的诊疗方案进行干预,在缺乏有效的医疗纠纷化解机制的情况下,医生为了规避医患纠纷,就会根据患者的意志和要求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医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会造成医生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增加,这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期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起首要责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2、痛苦指数感知的群体差异性导致诊疗方案的多元化
由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影响要素构成的复杂性,使得患者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感知差异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患者对诊疗方案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进而使患者最终可接受的诊疗方案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诊疗方案多元化为医疗费用控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单病种限价措施的实施有一定的阻力,增加了统一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和对医生诊疗方案合理性的评估难度。在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和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服务宗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医生与患者之间对医疗方案的可接受问题,无疑对医院的服务规范化管理战略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3、痛苦指数的双向调整破坏医疗服务资源利用的均等化
为了改善痛苦指数,诊疗方案往往会在医患之间进行博弈,诊疗方案的调整无非是使医疗费用向两个方向变化,对于经济承受力较低的患者,可能会要求更为保守的诊疗方案,尽管这种调整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甚至是预后的生存质量,这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比较常见;对于经济承受力较强的患者,多数会强调疗效更好、诊疗手段更先进和对身体生理损害更小的诊疗措施,这种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其结果就会造成医疗资源过度利用,推动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医疗服务费用的两极化发展,与我国当前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是相背离的。
三、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缓解机制与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可以看出,患者对痛苦指数的感知会影响到诊疗方案的正常实施,不仅影响到自身医疗服务的利用,也可能会影响实际的治疗效果,因而要减少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缓解机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上近年来基尼系数不断提高,对于大部分的群众来讲,造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因而要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痛苦指数,就必须提供廉价高效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做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通过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项功能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中,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基本药品目录实施工作,加大政府保障力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困难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也能够有效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
另外,强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不仅仅是指医疗基础条件的完善,还应该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扩大基本药品目录范围,将更为舒适性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支出范围,特别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项目要逐步扩大。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主要解决的是经济因素造成的痛苦感知,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则是改善因就医不适、生理性损害造成的痛苦感知。
2、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医疗保险的二次分配调节机制
社会医疗保障属于二次分配范畴,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不仅能够增强群众疾病风险抵御能力,而且也通过医疗保险基金的调节平衡医疗资源的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险制度,还有民政部门实施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我国医疗保险的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需求,但是在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之间,保险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公务员医疗保险和附加补充医疗保险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居民医疗保险,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的均等化是不利的,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实现城乡统筹和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对保险制度之间的保障水平进行适度调整。
3、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
除经济因素以外,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差异,特别是带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的怀疑,也与近年来医患双方缺乏信任有关。另外,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以及患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排队等候等问题,也是导致患者形成痛苦感知的重要因素。因而,医疗服务提供方首先要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和谐就医环境中完成诊疗过程,在此基础上,才有助于医患之间的真诚沟通,使患者能够从内心接受医生的诊疗方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是前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是寻求理解并降低患者痛苦指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即使面临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也不会造成医患纠纷,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也就最终得以实现。
4、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
医生之所以不愿意与患者之间就诊疗方案产生冲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疗纠纷问题,在没有医疗费用控制硬性标准,并不会对诊疗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时,除首诊制度进行特殊的转诊规定以外,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往往会采纳患者降低痛苦指数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患者要求提高诊疗待遇的方案更容易被医生采纳,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受到一定的抑制。患者单纯追求降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诊疗方案的干预,往往会增加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加上医疗机构本身对经济收入的追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也就缺失了医生这一道控制阀门。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可以缓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被动性,使医生能够更好地坚持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主动权。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医患纠纷的产生也是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的一个博弈过程,即双方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也有助于实现医患双方的博弈均衡,使双方最终受益实现相对平衡。
5、建立先进诊疗设备价格监管机制和共享机制
在启动仪式上,美国著名华裔心脏科医生丰建伟与美国MD Anderson肿瘤医院教授张玉蛟,以及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的于金明院士一起,现场连线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肿瘤专家,为该院的一位肿瘤患者开展远程会诊,为这名患者量身定制了一套最佳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美国华人医师网络医院是由美国华人医生共同组建,注册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网络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中国杭州两国两地联网组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远程医疗网络技术平台。
美国华人医师网络医院以促进全球华人医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全球华人群体的远程医疗服务为目标,旨在解决中美远程医疗中的语言障碍问题,为全球华人医生提供第二诊疗意见。同时,平台还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特别是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华人患者,只需一个电话或网上留言,即可得到美国医学专家及时的中文医疗服务。
丰建伟表示,美国华人医生具有双语能力,并经过美国严格的学习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最新的医疗知识、诊疗技术,并且熟悉中美两国文化和医疗体制。这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相关学科的国际专家和权威。他们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更顺畅的、更高效的互联网技术,为分布在全球的炎黄子孙提供中文的在线解答及语音咨询等医疗服务。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 高端领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30-02
膜分离技术是基于膜材料形成的分离边界的分离技术,最初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高端领域,随着其在民用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科技之一。
1 膜分离技术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基于膜分离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可实现料液的无热相变分离,高精度分离过滤及浓缩提纯。
2 膜分离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军事战争是一个国家国防的重要手段,单兵作为军事战争的最小战斗单元,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战争的战场危险丛生、环境恶劣,单兵的生存维持和体力保障是单兵作战保障的头等大事。饮用水保障是单兵战场生存维持和体力保障的重要课题,但是战场环境往往没有任何的可以供单兵利用水源,比如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大片的沙漠没有水源可以利用,这在水处理技术层面上称为水量型缺水。另外的情况即使有水源,但是由于敌方投毒甚至各种污染导致无法正常饮用,即水质型缺水。无论哪种形式的缺水,都对单兵战场生存构成威胁。为了应对战场中的饮水问题,单兵携带大量的饮用水参加战斗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方案。膜技术与其它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为单兵在战场环境下的饮水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如图2所示,膜分离技术与物化沉淀技术相结合,以单兵的尿液为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产生供士兵饮用的纯净水,且纯净水的水质达到饮用纯净水的水质标准,妥善科学的解决了单兵战场生存中饮水供应的首要难题。该技术通过一套简单的单兵供水装置得以实现,膜分离过滤的压力通过手动施压机械装置实现,操作简便、灵活高效,具有良好的战地实用性,有力的保障了单兵的战场生存能力。
3 膜分离技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程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的重要标志,而载人航天技术是航空航天技术的关键环节。载人航天空间站技术是实现人类太空生存的关键技术,国际上美国、俄罗斯在此方面创造过连续两年载人太空空间站生活的记录。连续长时间的载人太空生活,生命维持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生存环境维持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供航天员生存所需的空气、水、食物以及航天员代谢的尿液、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以及空间站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是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靠从地球发射航天飞机补充给养,另一方面是靠空间站内相关设备设施工作来处理废物维持空间生存环境的品质。
当今世界最前沿的航空水处理技术,如图3所示,将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所排泄的尿液、汗液、呼出的水蒸汽收集作为水源,通过化学沉淀、蒸发、冷凝、膜单元过滤等操作单元,最终产生纯净的水供给航天员使用,满足长时间持续的生存对于水的需求。
4 膜分离技术在人工器官医疗上的应用
人类疾病与医疗卫生贯穿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不同的疾病致病机理的阐明为医学寻找可靠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在人类的众多疾病中,呼吸系统的疾病往往危及人类的生命,因为血液循环和氧气供给为生命的支撑提供了最重要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将人体中的部分代谢产物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保证了人体体液系统的酸碱平衡以及其他的体液成分稳定。重要的人体器官肺在整个呼吸系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其中的数以亿计的微小肺泡为人体完成呼吸功能提供了必备场所,但是由于诸多疾病可以造成人体肺部功能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呼吸功能无法完成,带来一系列生理机能障碍将会直接威胁生命。无独有偶,人体血液中各个组织器官的无数细胞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尿素、尿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将在人体肾脏肾小球细胞的收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这样可以避免人体体液中由于尿素、尿酸等有害物质不断积累导致的中毒症状。由于肾脏炎症造成的肾脏功能损伤,直接导致尿素、尿酸收集效率降低,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液,身体浮肿,情况严重可危及生命,这就是“尿毒症”。
基于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用特殊的气体膜分离单元,可实现人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有效交换,为肺功能缺失的病人提供肺部的功能,以人造器官代替人体器官,这就是“人工肺”。
如图4所示,结合膜分离技术与其它技术优化组合,可实现人体血液中不同成分的相互交换,专业名称定义为血液透析。经过血液透析之后,可以将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而血细胞、蛋白质等有用成分继续保留在人体血液中,为肾脏功能缺失的病人提供正常的肾脏功能,这种技术就是“人工肾”。
5 膜分离技术在原子能方面的应用
9月26-28日,第六届“高端医疗服务与建设”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围绕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医疗救援服务的发展模式,国内外医疗从业人员以及保险行业的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作为国际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球救援服务也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我国全球救援市场现状和服务能力如何?中国人享受快速、完善的全球救援梦还遥远吗?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安联全球救援集团相关人士详细阐释。
十年拓展
2003年,安联全球救援正式进驻中国市场,并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救援公司。
谈起这十年中国救援市场的变化,安联全球救援中国市场管理部总监郝丹彤最深刻的一个感受就是“从无到有”。据其介绍,当时,不仅是相应的服务,甚至连车都是从国外带过来的。
但随着中国市场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中国经济得到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出境游人数的快速增长,对全球救援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我们的收入大概以10%的年增速增长。”安联全球救援集团首席医疗顾问Dr.Laurent Verner表示。通过十年努力,安联全球救援目前已经在中国39个城市(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设有救援协调员,致力于为中国的金融及其他行业客户提供道路救援、旅行与医疗救援等服务。
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道路救援案例是,去年7月21日,北京遭遇六十一年来罕见特大暴雨,交通瞬间瘫痪,路面积水最深处达4米。不少市民深陷险潭,举步维艰。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安联救援受理了12154个案件,帮助客户化险为夷,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完成救援任务,得到客户的充分肯定。
作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救援公司,安联救援模式之所以能高效释放能量,主要凭借的是广泛而密集的救援网络优势,以及全球领先的安联救援技术系统。
据介绍,安联救援拥有庞大的医院网络,包括超过400家医院和诊所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安联的医院网络既包含了能够治疗重大疾病和实施紧急抢救的公立医院,也包括拥有全科医生和各科专家的私立医院。
为了提高旅行保险业务的服务能力,安联全球救援建立起一支由40名能讲多国语言的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他们能在旅行者遭遇意外生病和受伤时提供帮助。
多元化服务的未来
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救援市场也蓬勃兴起,呈现本土企业与国际化公司并存局面。
在郝丹彤看来,这是一个市场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有利于打造多元化、精细化的市场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可以使市场越来越规范,提升救援公司专业的服务能力。
具体到安联救援,也一直在极力打造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今年3月,安联全球救援拥有300个坐席的成都第二运营中心正式启用。安联救援之所以选择成都为中国的第二个运营中心,不仅仅是为了与北京形成南北双轮驱动发展,更重要的一点,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合作伙伴的业务增长与需求。
2012年不断发酵的欧债危机,以及中国不断提升的劳动力成本致使中国出口与制造业承受压力,这种链式反应开始在2013年第一季度显现出对服务器市场的影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换届选举在2013年第一季度同样抑制了部分行业市场对X86服务器的需求。IDC认为以上两种因素将在2013年持续对服务器市场产生影响。
2013年第一季度入门级X86产品表现差强人意,其中1路机架与1路塔式服务器产品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7%与-35%。以上流量类服务器产品增长速度的下滑直接反映出渠道市场需求的疲软。4路服务器市场的同比增长率依然高于整体市场平均值,其中政府、金融和电力行业对4路服务器表现出了巨大的需求,其中金融、电力行业在2013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增长明显,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5%和73.9%。IDC中国企业级系统研究部分析师崔娟娟认为:“数据库与虚拟化工作负载整合、Unix到Linux迁移的需求更适合运行在4路X86服务器平台上。高端服务器成为拉动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第一季度,占据整体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约65%的2路机架式服务器,其同比增长率大大高于X86服务器市场的平均增长率。IDC中国企业级系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彭振飞认为:“2路机架产品快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互联网公司加大对横向扩展存储服务器的采购,我们专门推出了一本报告来研究横向扩展架构市场。这种由少数行业客户需求所带来的增长,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体X86服务器市场增长的乏力。”
从行业角度来看,媒体和政府已经成为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最重要的两大行业市场,其服务器出货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达到了整体市场出货量的一半以上。
1
. 媒体行业中的互联网子市场增速迅猛,BAT(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个用户的采购量在第一季度已经占到互联网行业整体采购量的一半以上。国产服务器厂商在互联网行业中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广电子市场则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主要因为大量媒体编辑业务的需求。
2
. 政府行业在第一季度增速回落,其中公安、军队子市场依旧保持25%以上的增长,卫生部委牵头的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拉动了市场的需求。
3
. 电力行业得益于国家对电力信息化的持续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国内厂商在电力行业竞争中开始占据优势,同时也推动了4路高端服务器的增长。
Box
艾默生全功率交/直流电源
艾默生网络能源(Emerson Network Power)近日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1500W交流/直流电源,其特点是在90至264Vac宽范围交流输入电压下,可全功率输出,尤其是在低电压输入情况下无任何降额。这方面与市场上许多同类产品不同。
这款型号为 LCM1500Q-T-4 的新产品是艾默生网络能源LCM交流/直流电源系列的最新型号,而该公司LCM电源产品一直以高效率、高稳定性和成本极具竞争优势大受市场欢迎。这款全新的单路输出电源可提供24V的额定输出,输出电压可在额定值的 +/-10% 范围内上下调整。此外,LCM1500系列的这款最新产品还配备先进的数字控制环路,确保在极宽范围内无论负载大小也可发挥最高的效率,以满载时为例,其转换效率便高达91%以上,功率因数达0.99(典型值),功率密度则达12W/cu in。这款LCM1500Q-T-4 电源另外还配备5V的待机电压,因此即使设备名义上已关闭,OEM厂商预设的待机功能仍可获得支持。
LCM1500Q-T-4 电源已取得多个工业和医疗方面的产品安全认证,适用于许多不同工业产品的系统设计,例如,烧机测试系统、测试和测量设备、激光雕刻机和生产自动化系统;至于医疗产品方面,这款电源适用于非患者接触和非患者关键的医疗设备、牙科手术设备和实验室测试设备。此外,这款电源也适用于电信和数据通信设备。
戴尔DVS一体化方案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支持下,当今的员工期望使用自己选择的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办公,IT部门则期望在节省资金和精简人员的同时完成更多的工作,公司则期望提高生产力、效率和竞争优势——然而传统的桌面计算架构已经制约他们实现更高的期望:更多公司正在经受客户端数据外泄和违规问题;IT人员通常忙于支持价格高昂的旧式系统,将太多时间花费在管理多种复杂且低效的操作系统、设备和应用程序上;员工使用个人设备访问公司数据和应用,并不像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个人数据那样轻松。
戴尔大中华区云客户计算业务总经理张朝晖先生表示:“云客户端计算通过改变传统IT管理系统的方式,让企业能够大幅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并大幅提高系统的灵活性、改善服务交付、提高竞争力。通过云客户端计算,在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减少IT团队繁杂的运维系统的日常任务和压力,让他们专注于业务创新和提高其组织竞争力的项目。而员工则可以在自己所需的设备上随时随地顺利开展工作,他们不仅会对自己的工作更为满意,而且会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
戴尔云客户端计算业务部(Cloud Client Computing,CCC)专注于为企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要旨在于不仅简化设备管理、提高安全性和规模,提高用户工作效率,而且提供支持通过任何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访问的灵活性。戴尔具有极为广泛且完整的云客户端解决方案,能够为您提供云客户端计算咨询服务、DVS(Desktop Virtualization Solutions)一体化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及Wyse客户端、桌面虚拟化和管理软件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及服务,让您的云客户端计算解决方案成为真正的交钥匙工程。
稳固、安全、高效并且具有更高性能的IT基础架构可以为您的云客户端计算提供更加理想的用户体验。在数据中心层面,戴尔可为您提供构建云客户端IT基础架构所需的完整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企业内部部署虚拟桌面环境所需的所有数据中心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戴尔DVS一体化方案。其中,采用戴尔DVS一体化方案,能够帮助您解决部署云客户端计算基础设施时成本高和设置复杂的难题,让您的云客户端计算能够更加快速的投入使用。戴尔提供了DVS企业版解决方案和DVS简化版解决方案,分别适合企业的不同预算和不同层度的虚拟化需求。
惠普推进移动环境进化
7月1日,惠普企业服务集团推出全新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够通过惠普融合云技术加速推进企业移动化进程。
当前,企业员工期望随时随地在自己的移动设备上访问个人和业务应用,而这一需求改变了“传统”的工作环境。随着向移动环境的不断演进,很多企业想方设法在为移动设备提供应用和数据的同时确保最高级别的安全性。
作为惠普融合云的一部分,惠普移动企业云解决方案在不影响企业级安全性的前提下打造云方案优势。这套全面管理和整合的服务降低了在CYOD(选择自己的设备)的多样性环境下管理设备和应用所产生的复杂性和风险。该解决方案提供功能丰富的数据访问和文件共享、移动设备和应用管理、内置安全服务,以及应用开发与测试服务,从而加快移动计划的部署。惠普正在通过云使移动服务成为可以便捷使用的综合。
惠普助力信息技术产业建设
7月18日,河南省洛阳市——惠普软件集团今天宣布与河南省洛阳市政府合作,共同打造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为中原地区提供惠普实用软件技能培训、IT外包服务以及IT资源服务,培养高级软件人才,助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此次建立的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正是顺应了惠普与政府共同的迫切需求,依托惠普的领先技术、最佳实践以及融合云战略,致力于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软件人才并提供优质的软件测试外包服务和IT资源服务,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华南零售业迈向智慧之道
那么,今后,PET/CT会不会取代常规体检,成为高端人群,甚至普通人群健康体检的首选?在临床上,PET/CT对疾病的诊断到底有多大帮助?PET/CT可以代替其他检查吗?为此,本刊特邀相关专家详细介绍。
体检:PET/CT能代替常规项目吗?
大众医学:PET/CT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今后PET/CT会不会代替常规体检?
胡大一:健康体检的目的是让人们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自身不易察觉的健康隐患,对疾病进行及时的筛检和预防,并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健康体检的实质是评估机体健康状态,是全身状况的一般检查。因此,首先应选择一些创伤性小、容易操作,花费低的项目,以保证良好的性价比。
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的医疗器械的出现,使很多疾病可以早期得到诊断,早期治疗。PET/CT对疾病的诊断能力显著高于普通胸片和超声,可以早期发现机体内的微小病灶,是目前用于肿瘤、心肌损伤等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是,PET/CT也有其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诊断肿瘤、心肌损伤、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是一种确诊手段而不是筛查手段,并不能代替目前常规体检项目,如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等。通常,初步体检以后,若发现身体哪个部位有问题,可再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大众医学:目前,人们将PET/CT看作高端体检的“代名词”,一些高端人群更是每年做1次PET/CT检查,有必要吗?
胡大一:的确,目前人们将PET/CT看作“健康体检”的“代名词”“护身符”,尤其是参加体检的高端人群,常常寄希望于通过一次全身PET/CT检查来保证自身身体的健康。在门诊,医生常常看到许多患者,拿着体检结果来看病,一看体检报告,厚厚一大本,不仅包括常规检查,还包括全身PET/CT扫描。有的人甚至每年都常规做一次全身PET/CT扫描检查,以排除癌症风险。实际上,把PET/CT当做常规体检项目弊大于利。
做体检的本意是想避免身体损伤,避免癌症风险。殊不知,这些检查本身就是未来发生癌症高风险的诱因。很多人误认为导管介入检查、活检等是有创检查,对身体伤害大,PET/CT是无创检查,对身体没有伤害。其实不然,在关于放射性暴露的危害研究中,有关专家明确地指出:任何剂量的辐射都会增加远期癌症的风险,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阈值”。造成辐射损伤的检查除包括X线、CT、血管造影外,还包括核素显像和PET。因此,当应用这些检查仪器时,患者应注意辐射问题。
大众医学:做PET/CT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而作常规检查好像很难发现早期病变。今后,人们应如何参加健康体检呢?
胡大一:目前,很多人反映,健康体检没有用,有时候刚体检完结论是一切正常,不久之后就查出冠心病、癌症或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卒中(中风)等。这也是高端体检项目如PET/CT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大家对体检存在认识误区。健康体检不是疾病诊断,每一个器官的疾病都有其特殊的检查项目,很多疾病需要监测病情变化,有不适症状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不是一次健康体检就能够全部检查到。
目前,体检中心体检项目都是套餐形式,从几百元到数十万元,交多少费用检查多少,这种普查形式可以“撒网捞大鱼”,但常常会漏诊一些“小鱼”。参加体检的人应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检查,除了做好体检中心安排的项目外,体检医生也有责任询问患者的躯体症状。因此,体检也需要个体化服务,除了上述普检项目外,根据不同体检者具体情况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检查,如肥胖、高血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体检者,应查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癌症家族史的体检者应查肿瘤标志物,有心前区不适症状或心悸症状的体检者应查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等等。
临床:PET/CT能代替其他诊断检查吗?
大众医学:在临床上,PET/CT主要可用于哪些疾病的诊断?对心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的诊断有多大帮助?
虞先:目前,PET/CT主要用于肿瘤,神经系统、心脏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PET/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心肌血运重建手术前存活心肌的判断。由于目前PET/CT中的CT多为64层或16层螺旋CT,可以同时进行冠状动脉的CT成像(CTA),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和斑块形成、支架通畅情况及冠状动脉钙化分数等。因此,PET/CT对冠心病的诊断可以实现“一站式”服务。
PET/CT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包括老年性痴呆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特别是能发现早期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人,临床给予积极干预,可以避免病情加重;癫痫病灶的定位及术前的评价;脑肿瘤放疗后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脑外伤脑功能的判断;精神疾病的脑功能显像;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大众医学:目前,PET/CT在肿瘤方面的应用较多。那么,PET/CT在肿瘤诊断中又有哪些优势呢?
虞先溶:据全国2008年和2009年统计证实,肿瘤方面的应用在70%~80%。PET/CT在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与再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评价及复发的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发现恶性肿瘤 以胰腺癌为例。胰腺标志物CAl9-9、CEA等缺乏特异性:CT、MRI。内镜超声等无法提供定性诊断;经内镜细针穿刺活检可以取得细胞学诊断依据,但具有一定风险。PET/CT检测胰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可达71%~100%,这是因为PET是一种反映分子代谢的显像,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病变区的形态结构尚未呈现异常,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达到早期诊断,这是目前其他影像检查所无法比拟的。
・鉴别肿瘤良,恶性 MRI、CT检查发现脏器有肿瘤时,是良性还是恶性很难做出判断,需进一步作病理检查。而PET/CT检查可以根据恶性肿瘤高代谢的特点而做出诊断。肿瘤恶性程度高,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代谢较快,利用葡萄糖较多,摄取正电子核素显像剂F-FDG(脱氧葡萄糖)也会增加。临床上,医生会利用F-FDG的摄取强度区分肿瘤的良恶性,检测特异性较高。
・明确肿瘤临床分期和预后,指导治疗PET/CT通过全身扫描,可以明确有无肿瘤周围或远处的转移,从而明确肿瘤分期。为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化疗)提供依据。PET/CT一次性显像,即可获得形态和功能信息,系统,全面地反映疾病状况,有时甚至可以
显示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的病灶,从而改变疾病的分期。
大众医学:既然PET/CT在疾病诊断,尤其是肿瘤诊断中有这么多优势,是否表明PET/CT是“全能”的检查手段?
虞先:PET/CT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是有价值的,但并非“全能”。例如,PET/CT扫描有假性结果。PET/CT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绝大多数肿瘤摄取F-FDG增加,在PET上表现为放射性物质浓聚灶(“亮点”),但某些分化好的肿瘤、肿瘤细胞较少和产生黏蛋白的肿瘤(支气管肺泡癌、导管内状黏液癌等)可能摄取F-FDG较少,因此无法显像,呈现假阴性结果。
另一方面,某些非肿瘤性病变F-FDG摄取率也会增加,如头颈部良性肿瘤。肠道腺瘤。炎症组织等可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高摄取率,从而造成假阳性结果。多种正常器官也有F-FDG摄取增加,即生理高代谢组织,如脑组织、心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肝脏等。另外,健康人体的肾脏和膀胱的扫描图像中也存在放射性物质浓聚灶,肾脏和膀胱肿瘤的显像不易分辨,难以被F-FDG PET检测到。
大众医学:如果病人做了PET/CT检查,还需要做病理活检,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吗?
虞先:事实上,在临床应用中,即使病人做了PET/CT检查,有时仍需要做病理活检、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肿瘤为例,遇到以下情况时,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检测手段,以明确诊断。
・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及可行性以胰腺癌手术为例,开展手术之前必须明确肿瘤与血管的毗邻关系,肿瘤有无侵犯周围大血管等,从而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此时,往往还需其他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如CTV/CTA等。
从医疗行业多年来的发展看,其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重视程度也不言而喻,特别是一些体量较大的三甲医院,每年的信息化部署投入至少在几百万元,但这些投入后的结果和成效又如何呢?大多数医疗管理者都有一个感受,医疗信息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对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特别满意,例如客户业务系统运维成本高、资源孤立且无法共享、缺少业务连续性保护等问题依然突出。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医疗卫生事业部市场部总经理梁增雪认为,形成当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造成的,总体来看是由于整个医院的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没有一个整体化的设计,医疗机构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局部问题,但整体的改变和亮点并不明显。而如何适应医疗行业的整体需求,建设可靠的、创新的、能够匹配医院未来发展趋势的IT系统?
近日,“强强联合创新、共建全联接医疗―东华医疗行业客户走进华为”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与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东华)正式数字化医院联合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华为高端八路服务器+华为FusionSphere云平台+华为OceanStor融合存储双活方案为主体形成ICT基础平台,搭载东华iMedical8.0.0应用系统,解决医疗信息化突出问题,同时在可靠性、性能、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目前已通过了双方的联合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华为IT数字医院基础平台与东华iMedical8.0.0系统在任何部件故障的情况都可以进行自动切换,业务不中断,保障医院业务连续性。
医院信息化瞄准三大方向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IT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胡维琦表示,目前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朝着x86化、云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医疗卫生行业是华为企业业务重点聚焦的价值行业之一,未来将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广大医院客户提供可靠、融合与智慧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服务。
首先,为什么要用x86替换小型机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业一部部长李学成介绍:“过去有不少医院做的HIS系统、信息化系统都是放在小机上运行的,目前已陆续显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后续的服务和扩展。应用小机的客户,系统的横向扩展、纵向扩展都只能沿着原有的固定体系进行,此时就有不少呼声―医疗行业的软件业务系统能否在基于x86的服务器上运行起来?”实际上,随着x86服务器在计算能力、兼容性等方面的提升,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x86服务器替换小机的测试。“我们把东华的软件系统放在华为x86服务器上进行磨合和调优,测试结果表明,x86完全可以胜任医疗行业的应用需求。”李学成如是说。
其次,医院IT架构的云化主要是为了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等资源的融合,为数据中心带来资源弹性调配、环保节能、维护方便等好处。另外,也能满足用户在简化IT、敏捷创新业务模式等诉求。
最后,构建智慧型的未来医院是目前市场竞争的“蓝海”,也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核心。比如,HIS等核心系统业务连续性方案(双活)、医疗影像管理方案等,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四类新技术推动下的新医疗模式创新。基于以上的信息化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了打造满足这三大方向的解决方案,华为和东华走到了一起。东华软件副总裁韩士斌提到,此次和华为合作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硬件厂商联合推出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华为具有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全线的硬件产品,东华具有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全部软件服务产品。“希望两家的强强联合能给医疗界的朋友呈现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他说。
那么此次华为和东华的联合测试结果在行业里是否可参考,有借鉴性呢?针对这个问题,梁增雪强调道,同行的医疗应用大多是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这种架构要在终端机上装一定的程序,要求终端机有更高的速度和稳定性;而东华软件的HIS系统架构则与众不同,采用了纯粹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更多地将计算压力放在了服务器端。
因此,C/S架构下的HIS系统需要计算能力更强的客户终端,而B/S架构下的HIS系统需要计算能力更强的数据库服务器,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更高一些。
显然,在东华HIS系统上的压力测试能够通过,那么通过其他医疗应用系统的压力测试也基本不成问题。
达成深度合作
梁增雪分析道:“医疗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我们试图向前再走一步的是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在云计算方面,华为现在所有的硬件产品全部具备,包括虚拟化的软件。东华软件云平台上的HIS系统、区域医疗系统,包括云平台上的诊所等有关医疗信息化的全线产品也都具备了。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华为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把云平台延伸到每一个层面的医疗机构,也就是一个大的医疗方案再加上云平台的服务,即涵盖医疗领域大大小小不同层面的医疗机构。”
通过云平台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从一定意义上为一些中小型医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特别是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公共医疗的补充,这些规模小的医疗机构如果花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去做一套大型的系统是很困难的,所以这类型的医疗机构更希望通过云的方式购买软件的服务、租赁硬件,医院只需要每年根据使用情况支付服务费就可以。
从这个角度看,双方的合作才刚刚开始。另外,从业务层面看,梁增雪也做了明确的说明:“未来和华为的合作,将逐步下沉到二级医院,一直到下面的社区诊所。大型的三甲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往往多一些,基本可以自己来承担软硬件费用,可以自己建设、运营。但是小的医院往往喜欢云服务的方式。所以我们两家服务可以基本把大小医疗机构和诊所进行全联接,全覆盖。”
强联合打造差异化竞争
目前在医疗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各行各业都有向医疗领域进军的案例。比如,早在2014年,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获得腾讯战略投资,投资规模为7000万美元,腾讯公司此举也意味着将正式布局医疗健康领域;“蓝色巨人”IBM公司近日宣布,将收购两家医疗科技公司Explorys和Phytel,并深化与苹果公司的合作,成立华生 (Watson) 健康部门,专为医疗健康行业提供数据分析服务,该服务将利用来自海量的苹果设备收集的用户健康数据。
从2004年起,上海市崇明地区就开始探索构建一套符合本地特点的肿瘤防治新体系。通过结合农村与郊县的特点,该地区最终走出了一条新路,建立起一套以地区疾控为指导、三级医院肿瘤中心为核心、社区医疗机构协作、癌症康复协会与宁养院共同参与的多维度肿瘤防治网络。
依托这套新型的肿瘤防治体系,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性的肿瘤治疗模式、晚期肿瘤的姑息宁养模式、肿瘤患者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新型子项目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日益完善了这套肿瘤治疗的管理网络。
也正是依托这套行之有效的肿瘤防治体系,崇明地区的癌症患者从谈癌色变到与癌共存,极大了提高了生存率。据悉,崇明地区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000余例,其中约70%为中晚期患者,而当前存活癌症患者已逾11000余人。
治疗先行
崇明县的这套肿瘤防治体系并非一蹴而就,从最初的肿瘤疾病治疗起步,逐渐延伸至康复和姑息治疗,历经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无疑扮演了主导者与中流砥柱的角色。
作为崇明地区最大的一家三级医院,崇明中心医院(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前身)拥有悠久的历史,1915年就肇院开诊。然而,囿于地处上海边缘,兼之交通不便,崇明中心医院的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肿瘤专业的发展也每况愈下。
“2004年我来到医院时,肿瘤科病房与工厂厂房没有任何区别,病房条件异常艰苦,仅有9张病床,多数还生满了铁锈,医生数量较少,治疗理念也很落后,一个月只有20余名肿瘤患者,多数患者都出岛赶往市区治疗。”提起十年前百废待兴的景象,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丁罡不胜唏嘘。
彼时,作为医院引进的高端人才,虽然对医院情况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是惨淡的现实还是让丁罡感到惊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时的医院领导为他提供了最大可能的平台,让其担当肿瘤科负责人。由于化疗、放疗、介入、核医学四部门都与肿瘤治疗密切相关,最后索性让丁罡负责统管。当时的这一无心举动,为日后肿瘤科多学科综合治疗这一新模式埋下了伏笔。
“起初最大的初衷就是一定要让患者留下来。通过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给患者制订综合治疗方案,小组常常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地讨论,确定了详细的方案后,再让小组成员负责执行。”丁罡表示。
正是起源于这一朴素的设想,他们的治疗方案无意中撬开了多学科协作这一先进模式的大门。在这个上海边陲的县级医院,他们竟然在治疗理念上与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模式并驾齐驱。
除了治疗理念的转变,到了2009年,医院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新时期,肿瘤科的发展也掀开新篇章。
2009年,得益于上海市政府提出的“5+3+1”工程,上海市政府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全面托管崇明中心医院,负责后者的三级创建工作。在新华医院院长徐卫国为首的领导班子大力支持下,2012年,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顺利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
经过四年的托管和创建,医院首先在基础建设和硬件建设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座占地110亩、床位1000余张的新医院拔地而起。SPECT、1.5T磁共振、64排CT、直线加速器、HIFU、DSA等高端硬件设备也一应俱全。
在专科建设与科研上,新华医院也不遗余力地帮扶,派驻各个科室的副主任进驻崇明分院,进行对口指导。这些专家除了要为当地民众就诊,还肩负崇明分院学科建设的重任。
水涨船高,肿瘤科的发展也因此加速度。科室人员从2004年的9个人扩展到2014年的将近50人,科室占地面积突破5000平米,拥有100张病床,其规模已经比肩上海市区综合性医院的肿瘤科。
在这个蓬勃成长的科室里,有关肿瘤治疗的各种技术,诸如放疗、介入、核素、靶向治疗、基因检测、射频治疗等,都得到了充分探索,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晚期肿瘤姑息宁养模式、癌症疼痛的综合诊治也得到大力推广,也因此获得了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部委的多项奖励,可谓硕果累累。
延伸触角
随着治疗技术力量的增强,崇明岛内的肿瘤患者源源不断地涌向了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作为地区唯一的一家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似乎越来越无法满足肿瘤患者的实际需求。在经过几轮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以丁罡为首的肿瘤治疗团队日益深刻地体悟到,以治疗为主要防控手段存在局限与弊端,延伸肿瘤治疗的服务链几乎成为无可逃避的选择。
“当前我们在崇明地区组建的是一套以医院为中心的肿瘤防控体系。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开展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病防治,还是肿瘤防治,都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抓手。在崇明地区,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无疑就扮演了抓手的角色。医院之上有地区疾控部门,之下有社区和乡镇卫生院。最终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防治体系。”毫无疑问,新型的肿瘤防治体系是这个团队深思熟虑后的产物。
分级管理是这一网络体系的主导思想。其中,疾控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各方医疗力量,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负责技术指导,而一些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协会宁养机构则负责姑息治疗、疗养工作。各方通力协作,资源共享(见图1)。
网络建设之初,为摸底崇明地区医护人员有关肿瘤诊疗认知的实际情况,以丁罡为首的肿瘤治疗团队就肿瘤的规范化治疗、癌痛评估及三阶梯治疗、宁养照护等专业问题进行了问卷设计,然后发放到全地区的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基线调查,最终问卷调查累计达到825份,回收率达到了95%。
以此为基础,医院对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了多种形式和场次的针对性培训,共计编订并发放《癌痛规范化诊疗医护人员口袋书》500余册;发放《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培训教材2000余册;印制发放《卫生部常见肿瘤诊疗的规范化流程和指南》1500余册;累计组织专业知识系列讲座15场次,专业培训10次,培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在这套防治网络中,一些传统的边缘性组织如癌症康复协会、宁养院等也被编织进来,并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同样成立于2004年,同样也是4个人的初创规模,如今,崇明地区的癌症康复协会已经拥有了1200余名会员,成为上海民政局的5A级社团。
“我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腾出了一个房间给癌症康复协会的员工使用。试问哪家医院愿意把自己的医疗用房交给民政局的社团使用?我们是第一家。”丁罡自豪地说。
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为了玩噱头,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临床需求。因为协会的人员与医务人员一样,行使查房职责。
这种特殊形式的查房,丁罡将之概括为“话疗”:“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是得过肿瘤的康复患者。他们的一些想法是我们医生无法感悟到的,他们可以从亲身角度将肿瘤治疗的一些理念和心理过程与新来的患者进行深入沟通。”
除了癌症康复协会之外,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支持成立的新华崇明宁养院,则通过多种形式为岛上的晚期肿瘤患者提供姑息宁养服务。在2011~2013年间,宁养院为崇明岛上的800余名肿瘤患者提供服务,受益者超过了5000人次。
智能化随访
有限的医疗资源如何满足庞大肿瘤患者的服务需求,这是丁罡一直为之殚精竭虑的难题。除了让各级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分级管理外,引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则成为另一种选择。
在分级网络平台搭建起来之后,以丁罡为首的团队开始在崇明地区发放一万余张健康智能卡,每张卡片都记录了每名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通过二维码和条形码扫描,网络平台中的每家机构就可以共享这些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而且还实现了数据的动态更新与维护。
为了进一步将这些患者管理起来,在联合外界技术力量之际,丁罡开发了一套基于移动终端的癌痛随访管理平台,旨在培养患者癌痛自测的习惯,提供医患沟通的纽带,从而实现癌痛的实时管理。
该平台主要分为4个模块:“随手测、每日测、找医生、服药了”(见图2)。除此之外,平台还设计了肿瘤知识的普及模块,涵盖了肿瘤患者的自我评估、医生指导、用药提醒和肿瘤知识普及等功能。通过智能手机,肿瘤患者可以下载这些模块作为用户端。由于界面非常人性化,肿瘤患者普遍非常欢迎。
在实际使用中,肿瘤患者首先需要登录这个智能化随访平台,输入特定的账号与密码,由此就与肿瘤患者唯一的健康智能卡之间实现对接,保证了肿瘤患者信息更新的准确性。
“随手测”这个模块细分为疼痛尺、表情图、口头描述三项子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根据国际上肿瘤防治的规范化标准进行设计和开发的,通俗易懂。借助于这一模块,肿瘤患者可对自身的发病情况随时进行0~10分的分级测试,然后提交给随访平台的后端。一旦后端负责监测的医务人员发现肿瘤患者的分级标准达到了7分,就会实时干预,提醒患者前来医院就诊。这种智能化的评分等级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靶向干预。
“每日测”的功能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疼痛管理规范,设计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供患者每日测试一次。该功能相当于临床医生的智能查房,丁罡将之形象地称为“远程查房”。
远程查房后,患者如果还有新的疑问,就可以通过“找医生”这个模块与临床医生互动。该模块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线咨询,不仅可以实现患者与医生间的沟通,还可以实现患者间的沟通。
“服药了”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设置闹钟提醒,督促肿瘤患者按时服药,保证患者治疗的及时化和常态化。
随着技术开发的深入,目前该智能化的随访平台已经进入到了2.0版本。在这个版本中,不但加载了语音技术,还装备了视频技术。版本越来越高级,提供的服务自然也就越来越人性化。
高贵典雅,个性时尚,柔美与时尚并存。
崇尚美,铸就美,引领魅力潮流;
遵循个体,量身定制,成就完美人生。
江西铭上,缔造殿堂级逆龄神话,
传承古典美,引领时尚美,打造新柔美。
雅致时尚的造美殿堂
优美的环境总使人舒适,让人留恋;周到的服务总会使人舒心,留下美好。只有崇尚美,才能打造美;只有注重自身美,才能成就他人美。
江西铭上,一个注重自身美的医疗美容医院,凭其优越的环境、高质量的周到服务,犹如一颗新星在江西地区快速发展起来。
江西铭上是由有着十三年医美专业的香港铭上国际集团在中部地区投资兴建的第一家整形医院,在香港、广州等地都有合作医院。2015年7月25日正式运营,地处美丽的赣江之畔南昌核心地段金融中心CBD,坐落于红谷滩新区绿茵路工人文化宫内,占地约1500平方米,是江西省装修最奢华、设备最精良的整形医院。
走进铭上,雅致时尚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淡泊典雅的装修风格结合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精美的点缀装饰结合光洁如新的瓷砖,雅致中透露着时尚,时尚中又不失经典。一眼望去,是舒适典雅的淡色系,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特别感。大厅内的装修美观而不落俗套,简单却不失精致,现代主义色彩与温婉柔美相得益彰,颇为美妙;休憩区采用了极具亲和力的浅色调,没有过分花哨的装饰,令视觉空间显得更为宽阔,微妙的图案与光影变化,给人带来丰富而细腻的审美感受;手术区、护理区均采用淡雅的简约风格,不浮夸不复杂,让人精神放松、心情愉悦。这也是源于铭上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雅致,所以家雅致;环境雅致,所以生活才雅致。
雅致时尚的环境,使人进入一个完美的意境。高端定制的私人专享美容服务,助更多人走向完美女人的蜕变。江西铭上,俨然是一个为有梦想的你量身定制专属美的造美殿堂。
让柔美中国影响世界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早在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里,古代女子的婉约柔美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古典美一直被人们所青睐,“柔美有气质”更是成了美女的代名词。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认知也千变万化,但中国女性的柔美气质却一度被认为是最具有魅力的美。
院长陶陶是国际美学印象派艺术美雕大师,同时也是众多明星的御用美容美雕专家。她曾出任在巴黎举行的环球小姐大赛形象设计师,对美独特的见解和不懈的追求也得到了国际美业和时尚界的高度认同。对“美”研究多年的她更是发现,在所有的美中,“东方美,中国美”是最有魅力的美,而“柔”又是中国美的核心。于是,在她的带领下,专家团队致力于打造柔美气质女性的医美项目的研发。他们秉持着“秀于内,而柔于外”的美学理念,注重研究中国古典女性的柔美与现代主义的时尚美,透过女性外在的丰满柔美展示新时代中国女性的高贵典雅气质,以传承洛神文化为设计理念,创造研发了九大专利医疗美容项目――“柔美中国”。
“柔美中国”继承中国传统的柔美文化,注入现代主义时尚文化,旨在打造柔美气质与时尚气息并存的现代女性形象。以“饱满圆润、曲线光滑、动静结合、内秀外柔、气质女人、高贵一生”为设计理念,开创“柔美富贵额、纤纤秀鼻、明眸重睑、定情太阳穴、灵秀下巴、婀娜双峰”等九大医疗美容项目,塑造出具有柔美气质的中国女性。
近年来,欧美狂野范儿、日韩可爱范儿不断受到爱美者的追捧,而渐渐遗失了属于自己的柔美气息。对此,陶陶院长表示,要让“柔美中国”影响世界!
国际化顶尖造美团队
随着整形热潮的不断增长,一些爱美人士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纷纷加入赴韩、日、等整形大军中,但因此产生的费用高、复诊不便、手术修复难等问题也日益增加,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给更多爱美人士带来安全、高效的求美途径,院长陶陶赴韩深造多年,经过潜心钻研,尽得整形精髓,筹资千余万在南昌开设铭上医疗美容医院,为更多爱美人士提供更优良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