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

第1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2002年开始,模具行业的火爆行情,有力推动了企业之间联合重组的步伐,国外模具巨头也纷纷登陆中国,与国内模具生产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形成一种群雄并起的局面。WTO产业保护期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国内模具市场的国际化的进程也是快马加鞭,届时国内模具生产企业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不仅在模具技术上我们与国际水平有着差距,需要提高技术水平,而且在经营管理上我们也应该借鉴吸收国外同行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成功的企业信息化模式,结合国内企业的管理实际,尽快实现国内模具行业的信息化。这在客观上要求行业构建国内模具行业信息平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和竞争环境。

这两年国内汽车模具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良性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证和动力。总的来说,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做得比较好,整车生产企业优于改装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从中受益,如一汽大众、长安、柳州五菱等,ERP、CRM系统得到普遍使用。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例如东风模冲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由“传统流程信息化”“IT为主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和IT促进的信息化”思路上的变迁。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得到模具行业的广泛认同,企业之间也通过网络联系,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火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行业的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对于国际同行来说,国内模具行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水平接轨尚需时日。在企业内部还存在着许多实行障碍。

1、观念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一种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手段。“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障碍在一些企业还未能突破。

2、管理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战略,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重组,而一些企业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这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的主要障碍。突破现存的落后的管理方式,重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才能为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信息技术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同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的融合才能给企业带来质的飞跃。这些都是在企业高层介入下才能完成的,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重视并参与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因为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资源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此外信息资源规划涉及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决定这些重大的事情。

3、认识的误区

许多模具生产企业把信息化规划看成是有计划地购买管理系统,在其规划方案中主要体现出来的是财务系统、ERP系统、SCM系统、CRM系统等投资计划,好像经过若干年后,这些系统都购买齐全之后,企业的信息化也就达到一个高度了。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和效益指标上,信息化的效果要体现在全面的投资上面,信息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到信息管理系统和投资效益,除了规划问题之外还要解决好人力资源问题、安全问题等。

4、信息资源规划问题

在模具生产企业内部,不论产品的设计、材料配件的采购、加工制造和总装,还是销售和客户服务等过程,无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通和应用。传统企业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开发利用。即使各个部门引进或者开发了自己的应用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根本无法发挥信息系统的巨大效益。

实现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信息资源的规划作为企业信息化基础工程,就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以梳理业务流程,弄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加以继承并加以整合,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或者重新开发,从而积极稳步地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5、人员配合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一项战略工程,从决策决定到组织实施,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组织好队伍,两类人员(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搞好计划控制。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小组是按照职能域划分的,一般一个小组有一名系统分析人员和几名业务人员,有的业务人员通过信息化过程的实践和学习,成长为用户分析员。

企业信息化工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这两类人员能否密切合作。在需求分析阶段,要注意发挥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系统建模阶段,则要更多的发挥系统分析员的知识与智慧,但还要注意吸收业务人员的管理经验和业务判断能力。

6、控制和协调的问题

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有严谨周详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协调。

控制:首先,控制系统的规模。系统的目标和边界界定后不应该在建模过程中不适当的膨胀;其次,控制系统的细化程度,不论功能模型还是数据模型要做到分解与细化得当,处理好分解与集结、粗与细的关系;最后,控制一致性,认真执行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凡是不符合标准的要及时纠正。

协调:首先要协调好部门和整体之间的信息利益,克服信息私有和自采自用的倾向,追求信息共享和全局信息资源优化管理;其次,协调好两类人员之间的关系,注意调动和保护两类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再次,协调好个人与集体、小组与大组之间的关系。

罗百辉表示,未来几年模具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向。

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模具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开始提速,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和深化。随着各个生产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各公司之间的商务活动将改变过去“线上交谈、线外交易”的情况,网上交易将更加频繁普遍。这不仅对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也不断的改善。而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相关问题,沈阳机床顾问牛孟渔称:“‘两化融合’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息化在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表示,技术融合是产品创新的重要保证。

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消费群体对大型、高档、全个性化的装备制造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型、高档、全个性化产品的最佳生产制造模式是‘项目管理和项目制造’”,牛孟渔还强调,大规模定制是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变的又一方向。

资金管理软件引领企业信息化新浪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企业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并呈现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达到60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5家。另外,在排名前200强的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的80.46%。可以看出,资源向大型和特大型企业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然而,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多元化发展,导致企业资金趋于分散,许多大型集团企业面临着高存款、高贷款、高财务成本的“三高”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强化资金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以资金管理软件为代表的专业管理软件在集团企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罗百辉分析认为,面临新的市场环境下,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后IT时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利器。

目前,资金管理软件系统在集团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立项、到审批、再到资金支付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审批制度。将资金管理软件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与经营效率,并且有效控制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与ERP软件相比,资金管理软件堪称是IT软件技术与金融完美融合的产物,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管理难题,尤其是对于上市的集团企业来说,资金管理软件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罗百辉指出,进入2011年以来,集团化、资本化、多元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资金管理方面滞后的集团企业,将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亏损,甚至被兼并整合的危险。可以预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的形势下,资金管理软件将引领新一轮的企业信息化浪潮。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管理已经成为集团企业管理的核心,除了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外,还有金融机构特殊的核算业务,需要分析集团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实现与银行的无缝对接。专业资金管理软件的优势就在于,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和商业银行运作流程长期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且可以根据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及服务。管理软件在具备普通IT技术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切入智能化的分析模块,为客户的金融运作提供支持。专业资金管理软件应用最新的网络和电子银行技术,在多家商业银行的配合下,开创新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流管理的解决方案,有效弥补了ERP软件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

企业所处宏观和微观环境的持续变化,促使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手段促进管理转型,除了基本的账实相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还需要考虑到盈利性、资本成本以及主营业务外的资金运营,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也从IT支撑系统和基础资源建设向更专业、更精细的业务管理软件过渡。以资金管理软件为例,国内著名调研机构赛迪顾问的《2008年中国资金管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资金管理软件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6.5%,到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81亿元。

OA选型原则与ERP项目应用

处在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有着什么样的根本需求?就是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生存与发展是超越企业一切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小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所以生存和发展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需求。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简单易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有强大而具有责任心的服务商,还有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信息化起步就快,见效也快。

首先,中小型OA软件应采用Mysql数据库,这是现有产品中运行速度最快的数据库系统,并且用户权限设置简单、有效,具有非常出色的逼近高端数据库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该数据库是开放免费的,这样就为用户降低大量成本。 (来源:百度)

通知:《2010-2011年度全球电子商务研究报告》征订启动

日前,由编制的《2010-2011年度全球电子商务研究报告》已正式出炉,该报告也是目前国内首份自主编制的全球性电子商务报告。报告对全球电子商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是各电子商务企业、专家学者、支付部门、投融资机构及有意进军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等,了解全球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更是投资决策与行业研究的最新题材。

在涉及地域上,报告涵盖了包括美洲、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在内的主要地区,重点以美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的电子商务政策、措施、现状、趋势、行业、企业等为重点。

第2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信息化专项资金)是指由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资金。

第三条信息化专项资金的使用应重点围绕我市信息化建设中心工作,以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宏观导向和示范作用,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动我市信息化全面发展。

第四条信息化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电子政务建设;

(三)电子商务建设;

(四)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与区域信息化建设;

(五)推进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其他方面。

第五条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以补助方式安排。企业信息化补助比例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0%,单个项目的补助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的项目,补助比例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单个项目的补助额度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第六条市信息产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将根据我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年初确定当年信息化资金支持的重点方向,并向社会公开《信息化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同时公布项目申报具体的要求。

第七条信息化专项资金的申报按隶属关系分级受理。各区市县的项目报送区市县信息产业局审定后上报市信息产业局;市本级项目直接报送市信息产业局。

第八条项目申报实行网上申报和纸质申报两种方式,需提交的申报资料主要包括:

(一)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及申报表;

(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投资计划及资金落实情况;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一年度的财务决算报表及审计报告;

(五)市信息产业局、财政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市信息产业局会同财政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提出资金安排计划。

第十条信息化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经公示后,由市财政局会同市信息产业局共同下达,市财政局负责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原则上,企业信息化项目完成进度达到50%且资金已完全落实的,补助资金一次性拨付到位;补助资金超过50万元的,预留10万元尾款,待项目验收后拨付。

第十一条信息化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对违反规定的,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及其他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市信息产业局、市财政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第3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IT应用市场快速增长需求趋于“软化”

赛迪顾问在近期召开“2006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论坛”上的研究成果《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前沿看点与趋势判断研究报告》中表明,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25.8亿元,同比2004年增长了16.7%。

在投资结构方面,开始呈现“软化”的趋势,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比例在缓慢提升。虽然2005年硬件投入仍占据67.6%的大比例,但其增长速度却低于整体市场增长速度;相反,软件和服务同比增长却超过了市场整体速度,IT服务增长更为明显,达到20.8%。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

由国家发改委指导建设的中国中小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政府公益性信息服务网络。截止到2006年5月底,我国一共建成包括总站在内的40多个中小企业信息网站,主要是省级分站或省会城市分站建设。目前平台的利用率还比较低,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20%左右,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获取信息的速度已经成为影响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利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企业将不断增多。同时,平台的建设也将促进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各省级分站基本建设完毕,未来几年,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分站建设以及机械、轻工、电子制造等专业分站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由于同类网站建设经验的积累日渐丰富,后建分站的效率和应用效果将逐渐提高。

ERP需求在稳定增长中趋向理性发展

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市场的ERP软件投资额达20.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4%,未来几年虽然增长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是ERP建设的主要地区。

ERP作为企业的一项整体性信息化工程,涉及环节多、工程规模大,即使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中小企业用户的建设中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企业内部尚未形成规范的业务流程,整体信息化基础也十分薄弱,因此中小企业对ERP的需求通常是从局部开始,采取分步实施的建设模式。经调查,全面建设ERP的中小企业的比例仅为12%。在设计开发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客户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ERP模块中,中小企业最为看重的是财务、库存、客户以及销售。从建设现状看来,财务管理系统已成为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的首要业务系统,建设普及率最高,达到近70%。

在未来几年的建设中,随着中小企业对ERP的理解逐渐深入,将逐渐重视建设ERP前期调查、规划、咨询等方面工作,逐渐减少资源浪费和盲目建设。厂商选择将倾向实力型国内厂商。而采取ASP提供技术外包的方式实施ERP将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青睐。

外包服务进入较快增长期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外包服务需求重点仍集中在硬件运营维护方面,但随着中小企业对IT技术应用的逐渐增多和深入,很多业务已经无法脱离IT环境,网络系统、软件运行故障或病毒干扰等问题开始成为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并应用桌面系统、办公系统、网络安全服务等外包服务方式。

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正在迅速增加,遍布各个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随着中小企业市场的日渐成熟,行业与企业的飞速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水平偏低、管理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不适应迫使中小企业向信息技术要出路。

新业务带动行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2006年中小企业IT投资整体规模将比2005年增长16.5%,达到1427.7亿元,预计到2008年市场规模更将达到1869.2亿元,未来3年整体规模将近5000亿元。2005至2008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5.1%。

未来几年,中小企业IT建设将趋于灵活、创新、实用、理性,用户需要的是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整合创新。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将促使中小企业信息化由企业内部向外部扩散,达到全方位管理。中小企业的IT建设将从传统的财务管理为核心向协同办公过渡,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发展也将提速。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成分将逐步减退,对于IT建设方案的选择也将更趋于理性。中小企业会更注重IT系统以及整体方案是否更适合自身发展,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时做出调整。

第4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信息悖论;信息战略;IT治理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带来的快速信息化变革,使得信息管理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信息通过更为广泛的渠道进行快速的传播。

一、基于IT治理的企业信息战略管理意义分析

信息战略管理的概念是:信息战略作为一组模糊或者清晰的目标、预测、方针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同一个组织的正式信息需求和供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组织高等的管理者所认同。意义是支持组织的长远发展,并提升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信息战略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防御型信息战略,这种信息战略主要目的是保持企业当前的市场竞争的优势,巩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第二种是进攻型信息战略,这一战略一方面要加强地位的防守,另一方面还要掠地,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获得良好的资源配置来不断地改善市场的地位,将企业的产品向着不同的领域渗透。第三种是前涉行信息战略。第四周是未来型的信息战略。通过未来型信息战略的运用,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绩效指标紧密跟踪。

二、基于IT治理的企业信息战略管理实施

(1)加大对信息战略决策权的分配。在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中,第一要设置企业的IT治理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负责对信息管理的安排和组织实施。IT治理委员会是IT治理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委员会的构成是由以下人员:最高管理层(董事会)、管理执行层包括IT管理和业务管理的负责人、管理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委员会成员通过定期举行会议,就企业战略与信息战略的驱动与设置等内容,做出集中的讨论和决策,为组织IT管理给予支持。通过将IT致力的一些规范纳入到组织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中,汇总决策层的不同观点以更好地做出企业的IT决策。针对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每一个IT控制活动,都要通过多个部门全面协作才可以完成,为有效、快速的解决控制实施中产生的一些问题,避免企业内部发生相互推诿的问题,提升各个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组成一个跨部门的IT治理委员会,以更好地加大对全局的监督与管理,解决诸如信息安全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这是进行IT管理内部协调的有效方法。企业进行新型战略制定的时候,在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现有能力、发展条件、发展可行性等因素把握的基础条件下,对当前的信息技术、问题解决方案等做出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理清信息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和总体战略的相互关联,明确企业信息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主要因素,并全面、高效地制定、评价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信息战略。(2)提升企业新型战略专业知识和决策影响力的协调。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信息战略意识在各个企业管理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企业战略信息资源管理作为CIO未来工作的重点,要求CIO具备有效识别一个组织的战略信息资源,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个组织的战略信息资源流、战略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实现过程,并且能够精通和不断创新一个组织的战略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洞察和持续提升一个组织的战略信息资源的战略价值。

企业的IT决策领导小组与CIO的关系是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关系,是企业信息战略管理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关系,同时CIO也可以是IT治理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如此能够保证CIO所制定的IT战略规划全面、有效地反映企业做出的整体战略规划。按照2003年中国千户企业管理调查研究报告分析的结果得出:在我国信息化企业500强里面,业务部门对信息化支出具有全部决定权的占12%以上,信息化管理参与程度80%以上的企业占了30.5%,信息化参与程度一半以上的企业则多达

80%,而参与程度低于20%的企业,仅仅占了11%左右。CIO的这种重叠责任制以及业务部门的有效参与可使企业的IT战略目标渗透到每个项目决策中,使企业的决策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在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促进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战略目标的企业战略转型实现,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复杂,但是不管是信息,抑或是信息技术要想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是信息悖论。很明显,借助信息技术的实施,帮助组织实施: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提供正确的信息,这种目的明显要比预想的要复杂的多,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悖论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企业信息战略管理策略入手研究。

参 考 文 献

[1]王德禄.IT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生产力研究.2006(5)

第5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制造企业信息化在经历了萌芽、成长阶段后,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现正朝着集成化、协同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05年~2006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研究报告》预测,2006年制造行业管理软件投资将仍然位居各行业之首,制造业信息化仍然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点。在全球制造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促使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及企业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企业信息化在经历了萌芽、成长阶段后,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现正朝着集成化、协同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集成化主要体现在企业资源的集成应用,企业内部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的互连互通,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的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目前,制造业发展正在从重点关注产品设计制造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 从进行企业内业务集成向跨地区、跨企业、跨国界的全球业务集成发展。美国“海狼号”攻击型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全模块化设计与制造的潜艇,它是各系统高度集成的典型示范,而且体现了极高的生产效率。“海狼号”运用数字化预装配,预先解决许多在建造中才能发现的碰撞、振动间隙和通道可用性等问题。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共享三维模型直接生成加工指令,驱动数控机床、数控弯管机和数控切割机进行加工,通过网络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直接反馈给设计和管理部门,从而缩短了建造周期,加快了型号的更新换代,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降低了制造费用。

协同化是当今制造行业在全球制造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趋势,协同化使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协作和资源配置的环境中,实现制造业产业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使企业能够优化配置全球制造资源。目前,大型跨国公司广泛应用数字化综合平台,实现信息化集成应用、协同工作和资源的全球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优势资源,降低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举世闻名的空客A380实现了四国五地协同研制与生产。

服务化是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主要应用对象为中小企业。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采用一对多的服务方式,提供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服务,支持企业的业务过程,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业务集成,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化应用和实施模式。中小企业及产业集群广泛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也在逐渐由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向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方向发展,以支持企业间业务过程协作和企业内核心业务为服务内容,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汽车行业公共信息数据通信网络平台(ANX,Auto-motive Network eXchange)是制造行业信息化服务的典型案例,它为汽车制造厂、多级配件供应商、多级销售商和多级服务企业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流环境。ANX平台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原本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拥有的采购、销售和服务体系,为他们进入全球采购和竞争环境消除了屏障和壁垒。

第6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1 城区集体企业的发展历程

延边州国有企业兴办集体企业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国有企业生产任务重大,国企老工人陆续退休,企业缺劳力,急需补充人员;知识青年(初、高中毕业生)不断增加及老知识青年急需安置,为了安置这部分人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加上有上级政策允许,各国有企业积极兴办集体企业,将知识青年录用为集体工人,并采用各种方式,生产各种产品,由于当时资源富足,生产一些对路适销产品,使集体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促进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安置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集体工人在经济发展建设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初,集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走上由兴盛到衰亡之路,导致这种裂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状况。集体企业兴于资源富足,衰于资源濒临枯竭,产品粗加工的集体企业举步维艰。二是体制原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加速转变,集体经济这种生产关系已经愈来愈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正在逐步被民营经济所代替。三是管理因素。集体企业的设备老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粗放管理,经销不畅,漏洞多多,使集体企业效益低下。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大多数集体企业出现靠国家贷款负债经营,资不抵债,偿还不起贷款,生产经营绝大部分企业已停业,面临破产倒闭的边缘。

2 集体企业的现状

截至2008年底,延边州集体企业总数量918户,其中:关闭破产企业789户,工业企业80户,其他行业49户。关闭破产企业中,工业企业500户,其他行业289户;在册职工人数(不含离退休人员)52600人,离退休人员27175人。工业企业中在册职工人数(不含离退休人员)8377人,离退休人员2056人,参保人数2086人,未参保人数768人;资产负债状况为:资产总额11393万元,负债总额11741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29.2万元,利润92.8万元。据调查,1993年以前,从事多种经营生产的集体工人,常年“找米下锅”,也能保证按月开支;1993年以后,随着企业逐步改制,全州多种经营项目变成民营经济,从事多种经营生产的集体工人全部下岗,重新自己择业。

二、集体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1 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分离中的人员状况

独立集体企业的领导干部都是由国有企业或主管部门、街道任命委派,大集体企业单位,大多数公司领导都由国企职工担任,国有身份职工占集体企业职32,总数的40%;直属基层单位都有集体工人,集体工人较多,占当时职工总数的40%,与国有企业职工混岗工作。混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生产任务量大,国企职工劳力不足,混岗集体工人为全州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全州混岗集体工人有10%的人员仍然从事季节生产工作;有90%的人员下岗失业,重新择业从事民营、多种经营生产工作,或者外出打短工维持生活。

2 集体企业独立生存状况

一是集体企业包袱沉重,集体企业拖欠银行巨额债务,厂办集体企业的债务的形成主要是国有企业多年为集体企业垫付资金使其进行生产经营,但由于国家政策变化,管理不善,使集体企业无法经营,资不抵债,连年亏损,致使债务无法偿还。集体企业不是承贷主体,贷款都是由主管部门进行承贷,资金使用是通过往来资金结算关系为集体企业垫付。集体企业人员包袱沉重,混岗集体工人有95%人员下岗失业,自治州直属基层单位集体工人有90%人员下岗失业,独立集体企业单位现在全部改制,集体工人全部下岗失业。全州被改制企业单位或私营企业单位重新聘用的集体工人占全州集体工人总数的80%。

二是企业负担问题。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财务结算关系为往来资金结算关系。国有企业负担集体企业的人员费用、福利待遇、水电煤等费用都是通过往来资金垫付。

3 集体改制情况

一是人员安置情况。集体工人没有参加养老和失业保险,主要原因是集体企业单位大部分停产,集体工人没活干,集体企业单位没有经济能力为集体工人缴纳养老和失业保险统筹费,都没有享受集体职工退休待遇,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大因素,也是当然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是无资产变现问题非常突出。

三、解决集体企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1 集体工人应当比照国有企业职工,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应当给全州集体工人进行养老和失业保险补贴,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养老和失业保险个人账户交费由集体工人自己补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集体工人可以及时办理退休手续,这样,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集体工人晚年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集体工人继续交纳失业保险费,下岗失业人员也和国企职工一同享受下岗失业金待遇,使整个集体工人队伍不稳定因素得到缓解。

2 国家应当给集体企业工人进行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享受国企职工一次性解除身份待遇。发放一次性解除身份费后,集体工人变成社会自然人,可按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费标准,补缴或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正常退休手续,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集体工人的后顾之忧。国家经济有困难可以分三年对集体工人进行一次性安置,优先安置年龄大的集体工人。

3 加快城区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转让,置换城区集体企业的集体企业性质,通过一次性补偿,置换城区在职集体工人的身份,城区集体职工以及民营企业、其它外来招商引资企业可将集体企业产权一次性买断,在自愿的前提下,将职工的一次性安置费用(参照全民企业职工安排)、欠发的工资、一次性投入等作为股金把股份置化到职工个人,通过这些措施,逐步从根本上实现城区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4 对于确实身体有病不能参加劳动生产的,应适当发放给生活救济款,解决集体企业职工的现实生活困难。

5 对于集体企业的职工开办个体服务业等自谋职业的人员,应减轻其税费负担,应减免税20%~30%以上。

6 对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做好再就业工作,发放下岗证(参照全民职工有关政策进行),享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编者按2009年12月23~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和发展报告信息会上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系列报告,该报告是2009年度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成果。

第7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该《报告》首次对微信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微信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信息消费的拉动达到952亿,对就业的拉动达到1007万人,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政务民生的应用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其对经济社会的变革性影响还处于潜在状态。微信作为我国用户规模最大和活跃程度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以高度粘合的聚集效应和持续涌现的创新效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潜在增长的新动力来源。

微信拉动信息消费近千亿,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微信已经成为拉动信息消费的重要力量。近一年,微信直接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已经达到952亿元,相当于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24%。其中,拉动数据流量消费是微信带动信息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微信信息消费的比重达85.7%;其次是微信游戏和公众平台,带动信息消费占比约为8.5%。

微信平台的生态涟漪效应

微信逐渐显现对生活消费的拉动作用。尽管微信的商业化探索刚刚起步,但微信直接带动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规模就已经达到11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由微信公众平台模式直接带动的居民消费支出已经达到44亿元,成为带动消费新的支撑点。未来这一领域还将有更加广泛的拓展和带动效益体现出来。

微信推动运营商数据收入增长20%-25%,助力其流量经营

微信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用户对数据流量的消费,并逐步成为移动数据消费增长的引擎。根据该《报告》调研测算,近一年来微信带动的数据流量支出达867亿元,拉动三大运营商数据流量20%-25%的增长。调查者表示对于微信的使用占据了智能手机使用的绝大部分时间,除了社交沟通以外,新闻娱乐资讯的获取、转发、跳转大多是在微信平台上产生的。

微信促进了人际交流,高效管理并拓展了人的交际圈

对人与人之间连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微信在社会影响上的体现,突出表现在它使人与人之间变成一种时时在线和处处在线的连接状态。据调研,86.1%的用户表示,通过微信增加了与朋友互动的频率;57.3%的用户表示,通过微信认识了新的朋友或联系多年未联系好友。

微信大大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

微信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渠道。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公司或机构的使用比例已经达到70%;其中,已经有53%的用户基于微信平台进行了信息化投入。微信也成为了重要的创业孵化平台,目前由微信带动的个体创业活动已经超过60万。

微信拉动就业达1007万,成为中小微创业者的舞台

微信对社会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当前,由微信带动的就业数量达1007万人;其中,直接就业人员数量达192万人,间接就业人员数量达815万人。

微信提供政务民生创新服务的重要平台

第8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国软件企业;SaaS商业模式

一、引言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也叫法是软件运营,或称软营,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一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SaaS提供商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

计世资讯的《2008~2009年中国软件运营服务(SaaS)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管理型SaaS市场增长率达到75.6%。针对这份报告,有专家指出,2008年管理型软件运营服务市场增长75.6%,达到7.9亿元。虽然这个规模仍然很小,但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而且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此快速的增长给业界带来了信心。

二、理论综述

任何经济现象的出现和兴起都会激发我们应用现有的经济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理解,这也是经济理论能推陈出新的原动力。以下,我们尝试通过对SaaS模式的调查研究来探讨它具备什么样的优势来帮助中国的软件企业来度过经济危机的。

(一)可重复使用

SaaS模式的应用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可重复使用”,这其实是SaaS其他所有优点的基础。如果企业使用SaaS解决方案,实际上企业将不从事重复工作,而是单单利用现有的解决方案。

(二)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昂贵的硬件设备、软件以及通信设备投资,人力资源培训投资等等。由于硬件技术不断更新,机器在以超常规的速度折旧,很多企业对把大量资金投资在迅速贬值的硬件设备上感到不值,对养一批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IT人员感到不安,SaaS的出现使他们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三)推动企业快速实现信息化

因为SaaS这种软件交付模式可以允许中小企业在不增加IT投入的基础下,快速实现信息化,同时也能够大幅度降低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四)无须企业维护和管理

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能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满足企业对信息管理的需求。系统的维护与更新交由专门的SaaS负责,对企业来说省事不少,不仅不需要专门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不需要为维护和管理人员支付额外费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压力,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的运营。

(五)“先试后买”降低了信息化实施风险

SaaS让软件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加透明,在保证价格和功能公开公正的同时,为潜在用户提供“先试后买”的消费体验,在实施之前先使用,让用户提前评估使用后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风险。这在传统软件中简直难以想象。

三、案例分析

我们选择金算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算盘)作为案例。主要是金算盘符合以下标准:第一,由传统软件套装软件提供商转变为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二,在软件服务提供商中具有广泛代表性典型的代表;第三,该项业务是服务提供商的主营业务收入。

(一)金算盘的简介

金算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创立于1992年12月,总部设于重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拥有40多家分支机构,与近千家中外知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可以覆盖世界各地。金算盘产品素以品质优异而著称。早在1998和1999年就连续两年获得商务软件和财务软件评测全国冠军。2003年获得平台型ERP产品竞争力全国第一桂冠。2004、2005、2006、2007年度,金算盘ERP软件连续四年被推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采购首选品牌。2006年金算盘亿禧网被评为“最值得关注商业网站”,金算盘全程电子商务平台被评为“中国信息产业中小企业最具应用价值产品”。目前,金算盘的产品与服务已经成功得到超过20万家用户青睐,是国内理念最超前、技术最先进、设计最灵活、功能最实用、应用最具成效、性能价格比最优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产品之一。

(二)金算盘的传统业务模式

作为传统套装软件厂商,金算盘公司的软件产品主要分为针对中小型企业管理的ERP-B,针对集团客户的ERP-G以及针对其他特定客户的管理软件。在针对中小型企业管理的ERP-B软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算盘6f,它是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和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评价分析管理系统和集成应用系统;在针对集团客户的ERP-G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集团账务、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部分。对于其他的特定客户,金算盘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软件,这也是金算盘软件的特色之一。

(三)金算盘的SaaS业务模式――全程电子商务

金算盘基于SaaS的全程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一方面,将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进行了成功整合,在平台中嵌入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管理软件系统,将管理范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了企业外部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形成了敏捷电子供应链;另一方面,它改造了以初级电子集市为标志的第一代电子商务,除了提供信息和资讯、搜索商机、即时通讯和信用保障等服务外,还可提供更具客户价值的供应链整合与管理、商务协同、在线工作、物流管理等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覆盖企业信息化全程的商务活动电子支持系统。

通过金算盘的基于SaaS的全程电子商务,企业内部各下属机构等可进行全方位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及协同;企业外部的供应商、经销商可以与企业进行在线洽谈、在线采购、在线销售、在线支付、在线结算等,并且供应商及经销商与企业的所有业务往来都可以进行全程跟踪与协同。企业本身也可以将内部管理与外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融合,帮助企业实现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协同”,从“电子商务”再到“移动商务”的全程信息化服务。其结构如图一所示。

(四)金算盘基于SaaS全程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金算盘于2006年7月推出国内第一个全程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支持SaaS模式,并迅速得到用户高度认可,于2007年三、四季度连续雄踞中国SaaS软件市场榜首。

四、案例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SaaS模式未来的发展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研究认为,2006年是中国软件运营服务市场从导入期进入发展期的分界点。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软件运营服务市场的黄金时期,其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中国管理类软件运营服务市场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8%,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3亿元。

(二)SaaS模式面临的挑战

1.传统文化的挑战

SaaS模式是一种技术的创新,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但归根到底是一种客户行为习惯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源于西方成熟的信息化基础和文化之上的,必然与我国传统文化发生冲突。

2.客户认知与行为习惯的挑战

中国信息化的时间很短,国人对软件的定位在传统的观念上,习惯掏钱买软件或下载安装到个人电脑上。通过登录口获得服务的模式,使传统的习惯与认知就会受到挑战。

3.自身存在问题的挑战

SaaS模式自身存在的硬伤是SaaS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以下风险能以避免:

(1)数据安全,这是企业在向SaaS过渡时的首要考量。尤其是对财务服务,第三方呼叫中心,银证机构等公司而言,数据安全是根本命脉。

(2)自定义,从总体上看,SaaS的自定义能力尚无法与预置型应用相提并论。SaaS的多租户特性虽然是一种低成本的模式,但这也决定了SaaS软件的趋同性。

(3)总体拥有成本,SaaS的用户订阅模式可以让公司随着用户和功能的添加而相应调整。除此之外,软件、硬件和人力成本都需要被计入到总体拥有成本(TCO)中。

(4)厂商的稳定性,在选择一名长期商业伙伴之前,企业应仔细评估SaaS厂商的财务稳定性与兑现承诺的能力。

(三)结论

金算盘通过“基于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管理模式”,这种新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提供多个企业同时使用ERP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同时,基于同样的数据结构和工作流引擎实现供应链的快速协同,使企业内外部信息流转无差别化;在软件供给模式上采用向多个用户同时租赁使用的SaaS模式;在运营方式上则由第三方运营,提供给多条供应链同时使用,形成并支持供应链群和供应链网。该模式将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同时规模效益将大幅减低信息化成本及供应链总体拥有成本,具有功能全面、成本低、应用快速等优势,尤其适合于资金短缺、业务多变而又渴望全面信息化的中小企业。

然而,如上述面临的挑战,基于SaaS模式的全程电子商务应用虽然给金算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越来越多的平台型竞争者的强势介入(如阿里软件)将对包括金算盘在内的直销产商产生极为残酷的竞争。下面仅就基于SaaS模式的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做一评价。

据Gartner预测,到2013年,40%的电子商务部署将使用一个完整的SaaS解决方案;90%的电子商务网站将至少订购一项基于SaaS的服务,如产品评审、产品介绍或社会销售能力。

正如Gartner研究副总裁吉恩・阿尔瓦雷斯说,“转向SaaS应用的趋势已经影响了用户关系管理(CRM)和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也不例外。电子商务SaaS解决方案将为没有电子商务运营能力的厂商提供这种能力和网络竞争能力。电子商务SaaS解决方案还能为组织提供直播网站,让电子商务SaaS服务提供商提供独立的服务,如产品评审或点击通话等,可以被整合到电子商务SaaS平台中,也可以被整合到使用授权软件的站点上。”

参考文献:

[1]约翰・哈格尔三世.网络价值-在客户制定规则的时代塑造市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T.G.勒维斯.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赵立军,范晓晖.SaaS技术的发展和演进[J].现代电信科技,2007,(12).

第9篇:企业信息化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工业;企业;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38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1

1 大数据概念与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大数据概念,最早于2001年正式出现在高德纳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此后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并且不同的研究主体也都分别给出了该概念的对应诠释。目前虽然尚不存在相对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从特征的角度看,数据本身海量的特征,从客观上必然要求更强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进一步落实到工业企业环境中,尤其是石油工业环境中,就是面向数量庞大的工业设备展开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等多项技术将设备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到信息网络环境之中,并且进行必要的本地处理或者传输至数据中心。在数据传输到位之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的加工和分析,抽取出有用的信息,借以实现对于工业环境相关工作的决策支持和行为修正,优化工业环境相关工作,这才是大数据技术价值的根本所在。如果只是单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就无法有效实现数据自身的价值,从而偏离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本质所在。

通过对当前工业企业环境中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洗礼,信息化发展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数据收而不用。数据采集系统相对于数据分析技术而言,其出现时间更早,发展时间也更长,因此相对比较成熟。大量数据从工作终端上采集后,并未得到有效的加工利用,只实现了基本的分析告警职能,这对于数据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目前,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处于初步的创业时期,在对于数据的利用方面,更多伴随着信息化的应用步伐而展开,在管理、财务及库存等方面略显成熟,而对于工业生产领域而言,虽然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数据采集技术一日千里,但是总体而言,数据分析仍然落后。②信息与产业链本身的融合度较为有限。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的一些工业企业在实施大数据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和上下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数据分享机制,没有充分利用高技术、新信息来加深产业链融合,使企业之间出现脱节,无形中减少了大数据所能带来的潜在效益。此种情况已经成为阻碍产业链深入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能够在这一方面加以关注并且加强建设,必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整个工业生产环境的整合与进一步优化,对效率及生产安全水平的提升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2 切实推动工业环境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我国工业环境中相关信息技术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征。盲目性与被动性,就是在相关技术的引入过程中,无视企业自身发展对于数据技术的需求,而由外部环境带动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政府方面以及市场环境方面的推动促进等,外部环境成为了当前企业引入信息技术的主要动力因素。但是以此种方式展开的工业信息化,在方向上可能会偏离企业自身的需求,因此,它虽然能够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但却存在不足之处。

基于此种状况,在对大数据技术展开引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2.1 完善大数据基础平台

对大型工业企业,特别是油田企业,不同部门面临着不同的数据类型,在安全性、实时性和传输方式等方面也会存在极大差异。为了切实实现大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就需要面向整个工业环境数据展开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能放在同一个环境中,以实现有效兼容和相互转化,这就要求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数据平台。首先,应能兼容各个部门的数据类型,并且能够实现转化;其次,在存储与计算分析能力方面应加强建设。虽然数据平台不涉及更多的分析技术,但仍需要重视优化存储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

2.2 优化企业内部供应链的建设

在供应链信息化环境中,大数据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化相关系统,都应当被视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从而保证信息技术能够与既有的供应链融合成一个整体。其中,应当注重的一点是,所有的信息化及相关技术的引入,都应具有特定明确的目标,并以实际工业环境中的需求作为基础和服务对象。另外,还须明确企业内部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权责,避免因信息技术的介入导致责任推诿的状况发生。

3 结 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当中提出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方针,即倡导信息化、工业化的有机融合,这为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重要的方向。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还须深入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大数据技术的特征,切实分析工业环境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妥善配置,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