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范文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第1篇: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范文

针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将发现学习方法引入教学实践。首先对发现学习方法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发现学习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讨了发现学习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最后,对发现学习方法下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发现学习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发现学习;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9104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道路路线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于培养本科生的道路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师生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1]。鉴于此,考虑到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教育理论,进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发现学习法的内涵

发现学习法是一种由学习者用心参与,主动、积极地探索以求获得知识概念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学习方法。它是著名认知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2]。发现学习重点强调让学生

依靠内部动机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直接讲授式教学方式相反,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以习得新的知识,并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联系。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法就是学生以基本教材为内容,通过再发现的步骤,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的学习[3]。可以看出,发现学习法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应用发现学习法进行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而学生可通过学习活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取问题的一般规律,这就是发现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发现学习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纯学习”模式转变成“学习和发现”相互结合的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

近年来,由于国内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已有相关学者对发现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相关教学活动,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1-2,4-5,6-7]。由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都较强的特点,文章在分析发现学习理论应用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可行性基础上,探讨了发现学习法下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基于发现学习的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方法。

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中发现学习法的可行性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道路基础知识、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道路选线和定线知识及道路交叉口设计等。其课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与测量学、工程地质、工程制图、计算机编程语言、路基路面设计等相关课程关系非常紧密,交叉性非常强。

(2)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的不断发展,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进行更新,以与当前新技术相适应。

(3)现有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多媒体平面教学,在这种环境下,为了充分理解道路路线的空间几何设计,需要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8]。

具备这些特点,将发现学习法应用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便成为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因为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学科交叉性很强,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现学习方法与原有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例如:在推算平曲线逐桩坐标时,就需要应用到测量学的知识和内容,在讲解横断面设计时,又需要应用路基工程的知识和内容。

其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规范、技术近些年都有更新和发展,这从道路勘测设计教材的不断改版也可以看出。而学生正处于对接受新事物、新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年龄段,为此在介绍传统内容的同时通过发现式学习方法加以与当前的一些新内容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最后,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其前面几部分的内容涉及比较多的数学公式,这就需要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扎实。另外,在涉及平竖曲线结合时,又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这些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而在课程教学中如果纯粹讲授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对课程失去兴趣后,可能导致在学习时产生抵触情绪。此时,发现学习法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揣摩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习加以促进。

三、基于发现学习法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发现学习法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强调内在动机,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学习过程,强调信息提取[6]。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直觉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有效的提取[7]。发现学习是实行创新性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发现学习方法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特点,基于发现学习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逻辑图设计如图1所示。

结合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特点,发现学习方法在其教学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的进度和讲解的内容合理设置情境,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步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和网络工具来自主学习和思考。路线选线时,可播放一段实际道路工程选线的视频录像资料,通过课堂动态演示和工程实习体验的直观教学,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福建省某山区(可为某位学生的家乡)修建一条二级公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山区选线的限制条件更多,如何更合理地选出经济实用的路线,进而引导学生查阅规范,对一些地形受限地区的平曲线要素设置有更深刻的了解。

(2)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针对性地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到位。例如:在讲解反向曲线夹直线的要求不小于2V时,教材中有一习题2-6可用来进行举例[9]。该习题根据已知数据可计算出一个交点处的切线长,又已知两交点间直线长度,可对其进行分析,看在两交点间是否能满足夹直线长度的要求。在得出不能满足夹直线要求时,可计算另一交点的切线长,此时题目的要求是求取圆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度Ls。在这种情况下,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只利用一个已知切线长数据确定出2个未知要素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不出来,这时告知学生用试算法,即假设R和Ls为一具体数据,反过来推算切线长,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已知切线长比较接近,说明可以采用这一组数据。但另外一个问题又被学生所提出:这样一组一组带入公式进行试算,即使用计算器也要花很长时间,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此时有学生也会提出

: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编程语言,能否编程解决?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索,发现在此处利用循环的原理就可以很容易实现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上讨论的这些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不仅加深了对平曲线要素的计算理解,而且与计算机编程进行了关联,使学生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并进行相应的拓展,以便在巩固拓展中发现新的知识。例如:在介绍超高过渡段长度的计算时,有一个超高坡度与路拱横坡度代数差的概念,在讲解时向学生提问是不是这个值总是拿超高坡度直接减去路拱横坡度。通过分析这种理解方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个值要与超高过渡时选择的旋转方式有关。进而再向学生提问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学生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发现缓和曲线的长度确定也要考虑超高渐变率的问题,进而把这两块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四、基于发现学习法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将发现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由于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课程的教学学时数在缩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为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多媒体技术可设置探索发现的环境,这是实现发现式教学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下,可使教师在课堂内有更多的时间介绍相关知识及进行互动式教学,并能通过工程图片的展示,结合相关实际工程情况的介绍,补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更直接的感官认识,并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积极思考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具体问题,明显提高了听课效率。

(2)建立基于问题形式的发现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讲授之外,需要注意适当的课堂提问,提问都是有针对性的,抓住重点内容,结合道路工程的实际特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行为,进而将之成为习惯。

(3)建立基于作业形式的发现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让学生完成,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部分内容难度较低的可布置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针对几个问题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可将存在的疑难点反馈给任课教师,而教师再给予有效的讲解,这样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鼓励学生对现有书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质疑,并启发学生思考。

(4)灵活运用发现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问题,引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研究直至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强化学生动脑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获得应有的收获。

五、结语

文章将发现学习方法引入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对其教学模式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发现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耗时较多,忽略了学生接受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应将发现学习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以取长补短,更好地提升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福,孟露,梅晓丹.自然地理学“发现学习”的教学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1):29-32.

[2]张朔玮,姜小鹰,肖惠敏,等.发现学习法在《护理研究》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42-46.

[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胡怡亭.发现学习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58-60.

[5]岳刚.发现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6):79-81.

[6]傅晓涛.“发现学习”及其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6):121-122.

[7]王坚,高井祥,唐艳梅,等.发现学习在《GPS 定位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35(2):53-56.

第2篇: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一级学科,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等二级专业方向[1]。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交通方向为例,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2]。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有以下主干课程,三大力学、建筑材料、项目管理、道路勘测设计、施工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

翻转课堂是和微课、Mooc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习题。而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角转变为学生[4]。学生在课前可在免费的在线平台观看微课程,Mooc就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学生可利用手机或电脑在课前学习知识点,一遍听不懂可听两遍,两遍听不懂可听三遍,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上教师教一遍而听不懂知识点的困惑。课堂中教师只需解决学生的问题[5]。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和翻转课堂的思想,下面从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三大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

1 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

1.1 目前的教学方式中出现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工程和建筑材料等,除了测量工程有两周的室外实际操作课程以外其余的课程均为课程讲授课程。其中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是本专业核心基础课,同时这三门课程也是多数同学学习中较为困难的课程。在一些土木工程专业院校,每学期补考率和重修率最高的课程都是这三门课程。以结构力学为例,目前的上课方式大多为板书加PPT,由于有大量的计算演示过程,即便是PPT授课,教师也需要用黑板加粉笔进行教学。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进程计划在45分钟的课堂中将每一道例题和每一个知识点讲解给大家。如结构力学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这部分只是较抽象,知识点不易理解,课堂上教师讲解一遍力法方程的原理,学生在没有提前学习的情况下可能听得懵懵懂懂。因时间有限,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内需继续讲解下一个知识点。往往,教师被一黑板一黑板的粉笔灰刺激的声音沙哑、咳嗽不停,但讲台下的部分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长期以往,教师患上了咽炎等职业病,而学生由于听不懂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把力学课程当成了大学生涯的拦路虎,很多留级甚至退学的学生中均有一两门力学课程未达到合格标准。

1.2 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翻转课堂可以改变上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微时代的潮流中,教育领域产生了“微课程”。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在1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讲清楚。如上述的力法方程原理,学生在课前收听或观看教学音频或视频,听一遍可能似懂非懂,听两遍可以接受并理解,听三遍可能会加深印象,听四遍或许能学以致用。如此,在课前学生已掌握了知识点,并能完成相关作业。而在课堂上,老师的职责是回答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翻转课堂的理念下,利用微课程和Mooc将原来的教学模式彻底改革,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某一难懂的知识点,同时将任课教师从大量的讲解中解放出来。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再对力学课程感到惧怕,有了坚实的力学基础后可以更好地学习后续的专业课。

2 基于翻转课堂的专业课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以交通土建方向为例,专业课包括桥梁、隧道工程和施工技术等多门课程。以施工技术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利用黑板、PPT或视频资料,在32学时内需要掌握路基、路面、桥梁和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法,并学会施工组织设计。

本课程与实践紧密联系,如果在课堂中单纯地介绍理论方法和设计理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能在课堂上播放相关技术的视频资料再去讲授,教学效果将会提高许多。但短短的32个小时,让课堂的时间变得很珍贵,授课期间不可能观看大量的视频资料。目前,教师往往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学生播放视频。如此,学生们对于现场操作较陌生,因理解不到某一技术部分学生对本专业失去信心。但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在课前观看教师提供或在线免费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将施工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也可针对某一工程方法模拟一座桥梁或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专业课不再枯燥,同时让学生在课后有迫切需要提高专业知识的紧迫感,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本科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

3 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

3.1 实践类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和设计能力。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中,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完成设计和施工中较为简单的工作。仍然以交通土建方向为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专业课中会增加一周的课程设计、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和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主要在课程讲授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以某一个计算点为中心而完成相应的设计过程。如路面工程,一周的课程设计需要完成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路面厚度计算两大步骤。这类课程设计需要大量的反复计算,最终以数据来验证成果。但随着各类应用软件的普及,如东南大学路面设计软件可以让一周的课程设计在一天内完成。如此,原教学计划中课程设计的时间已显得绰绰有余。生产实习的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施工和设计单位往往因时间短暂不便管理实习生而拒绝接受学生,很多学生只能应付着完成实习任务。这样,生产实习的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教学计划。毕业设计有三个多月,时间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设计任务包括道路勘测设计和桥梁设计,工作的重点是在教师提供的路线图或地质条件下计算相关参数。如此,在某种意义上学生只是完成了一套既定公式的计算。

3.2 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

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同时进行。学生利用四个的时间(8月、9月、10月和11月)参与到施工和设计中,外业实习完成后利用一个月时间进行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大四的第二学期主要进行专业课教学,在毕业前一个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习中掌握的现场经验最后系统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可改完专业课的大作业,而不必再安排单独的一周时间。

4 结论

笔者根据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类课程有了以上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这些思路能否实施,还需在今后的改革中逐一验证。

【参考文献】

[1]丁以兵,黄伟,贾冬云.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薛刚,郭晓燕.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3]杜国锋,赵彦.土木工程施工系列课程立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2).

第3篇: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土木工程;本科生;就业;施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29-02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而地方院校由于其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地理环境和生源情况等,在本科生就业方面有特别之处。本文以三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其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本科生的就业定位和相应准备。

一、就业现状

表1为三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0―2014年近5年本科生按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读研四类方向统计的就业人数,括号内为毕业生总数。表2为近五届毕业生去施工单位不同行业的人数,分为路桥隧、房屋建筑、电力建设、其他(包括煤炭、冶金、港航、化工建设等)。

如果把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视为广义的施工领域;把设计单位与读研究生视为广义的设计领域就业,分析近五年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到从2010年到2014年,其比例从3:1逐渐过渡到并趋近和稳定于2∶1,就业的行业也由延伸到大土木工程范畴。地方应用型院校学生到设计和生产一线仍是就业主流。

二、企业就业目标与教学思考

1.施工企业工作理想和目标。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有一技之长,生活富足,具有成就感,享有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是土木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然而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从业人员恋爱、结婚、生子、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都存在一定的客观困难,企业高端人才流动性大。我们的施工企业怎样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形成稳定的人员结构,打造世界知名的优秀施工企业,从而走向国际高端市场?这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施工企业的管理。康奈尔大学以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国际土木工程行业的领导者为目标,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以自己的毕业生进入鹿岛建设为荣。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就要有所追求,使自己可能经历的类似艰难不在我们的后继者身上出现。我们要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更要向学生灌输人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

2.在校期间的施工技能准备。结构或构件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往往与成型后的受力状况不同)需要材料力学(包含试验检测的一些内容)、结构力学、土力学和混凝土结构知识。理论力学作为前导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并且与大学物理中的经典力学内容相融合,避免重复。混凝土结构课程通常放在大三,分两个学期来完成,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可靠度和浅基础设计都可以考虑统筹进来:把科目减少,把一门学精。现场所需要的测量学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学习。如何在复杂天气条件下进行高精度放线,需要提早做准备。工程结构的构成则因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课程。比如,房屋建筑工程方向的房屋建筑学课程,道路工程方向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它们描述了结构的构件及其功能以及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依据。学生可以加强经济学基础知识学习,工程经济学对学生今后熟悉企业的财务管理很有帮助。施工技术和项目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开设钢结构或工程结构抗震,供愿意深造的同学选修。结合假期完成两个月的工地实习后,大四上学期的时间可更多的留给同学考研或联系就业。这样安排对于实习无论时间还是内容都是有保障的和必要的。而大四下学期,学生在学校跟随指导教师完成设计,可以结合就业动向,选择路、桥、隧或者房屋、边坡等方向的内容。

三、施工课教师的课堂内外

教师需要深入设计和施工企业,了解企业创新所遇到的困难,献计献力,并把这些经验带回课堂。教师把设计和施工技术总结和抽象为理论,并进一步实验、升华,并深入思考行业的发展方向。笔者了解到两起塔吊倒塌事故:一起发生在塔吊拆卸阶段,一起发生在塔吊顶升阶段。前者原因较简单,水平臂还没有完全拆除,就把塔身底部地脚螺栓的螺母拧松,而此时水平臂的重心并不在塔身中心线上,于是水平臂连同塔身绕着塔身根部整体倾覆。后一起事故则是血的教训。笔者之前曾推测事故原因可能是塔吊超过服役期或未作年检,设备年久失修、施工人员冒险使用惹的祸,但真实原因却是违章操作人员却并不了解貌似简单的塔吊顶升过程蕴藏的生死攸关的科学道理。塔吊在顶升阶段,套架与塔身之间的螺栓解除,套架、水平臂、塔帽组成的整体被支承在塔身上的千斤顶顶起,仿佛杂技表演中一个人单手举起另一个身体保持水平状态的人,下面的人不仅需要力气大,控制平衡亦非常关键。因为控制平衡的需要,在顶升套架时通常要求平衡臂调整到与千斤顶位于塔身同侧,套架以上部分的重心在千斤顶上,如图1所示。然而事故发生就因为平衡臂与千斤顶位于塔身异侧,如图2所示。套架以上部分的重心不与千斤顶重合,而且失去螺栓约束,千斤顶出力时,套架以上部分失去平衡,将塔身上部折弯并脱出栽倒在地面上。在施工活动中,操作规章的制定原因初入行者可能一时弄不明白,但是严格按照规章作业,就能保证平安和工程质量。如果施工技术人员能多学习并及时发现问题,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把施工技术背后的道理讲清楚,如果课堂内外能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强调设计执行规范,操作注意规章和重要性,可以让走向生产的一线人员避免更多的事故。

教学和考试要让学生掌握了从事工程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工程质量和安全意识要从在校阶段抓起。

教学过程中认清学生就具备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安排、授课模式选择以及工程思维的灌输,是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行业理念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顾祥林,林峰.中美英德加五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50-53.

[2]张卫东.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和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1,(4):84-85.

[3]金凌志,曹霞,李豫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6-18.

[4]夏松,覃爱民.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改革趋势[J].科技信息,2011,(15):145.

第4篇: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路桥 施工 教学 方法

1.概述

路桥施工技术课程是高职路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介绍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学科,其覆盖面大,内容庞杂,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地质与水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制图、结构设计原理等基础学科知识,还涉及路基路面、公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原理、施工组织、具体实施操作等内容,并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当今随着我国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和造就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级实用人才。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满足教学需要,是目前的倡导趋势。实行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路桥施工课程的时间显得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将众多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明白,达到以上的培养目的,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2.主要教学方法

2.1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依据大纲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授课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详略得当。对学生通过自学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尽量少讲,重点在一些工艺、原理及计算,这样既节约了时间,适应了学时少的要求,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讲课内容要紧紧围绕大纲,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大纲。由于大纲不可能涵盖该课程最新的知识与最前沿的理论,所以,在讲授大纲规定内容的同时,还应补充介绍该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如桩基工程中旋挖机的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等,就此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前沿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加强课堂上和课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尤其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问题就是前进的阶梯,共同的疑点集中讲解,小的疑点个别解释,这种做法不仅能增强师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疑问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解决,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便于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和思考题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学生做作业实际上是一个复习、巩固、提高的过程,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克服惰性,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用于本课程的复习。作业要尽快批阅和及时发给学生,及时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课上适当的时间提出来讲解,对做得好的要适当地予以表扬。合适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一定形式的考核措施,如测验、课堂提问等,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2.2工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比较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在一些具体条件下的做法及得到的效果。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动力。路桥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材料。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大量的实际工程,而具体工程中遇到的施工难点也并非所有的工程都会遇到,这就要求教师能将实践经验的精华加以提炼,以丰富案例教学,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丰富的实际经验。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案例不仅要具有综合性、典型性,还要有个性,能将所须考查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现实性,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与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如某一特定条件下的施工方案,有何优缺点,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一些施工设计、施工计算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采用某个具体案例教学可使此部分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地、企业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对于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接接触认识对象(包括自然界与社会),并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现场教学是学生获取丰富直接经验的有效手段,是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走出校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很有帮助。现场教学一般有短时间的参观和时间稍长的实习及调查等形式。

根据路桥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和课时,往往专门安排施工现场参观教学。通过到路桥施工现场身临其境感受施工氛围,见识施工场景,增进对道路桥梁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正在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认识,补充丰富课堂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施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实习,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热爱,为将来投身到路桥建设的事业做好准备。

现场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取施工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讲解,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积极地提出疑问,主动地向现场施工人员请教,及时记录和整理当天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并整理成实习报告。要求实习报告内容详实、条理清楚、字迹工整,并有字数和时间要求,能明确地反映参观实习的过程和收获。

2.4实物和仿真教学法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路桥专业都设有仿真实训室,部分院校还建有实物,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桥梁仿真室,有各种桥梁模型和真实的钢筋骨架,预应力施工设备,近期拟建真实的箱梁、板梁和墩柱等。利用这些实物和仿真模型来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同样有很好的效果。在本课程课堂上,实物和实际工程图片等也可利用,如找出图片中存在的错误,再如讲到支架的时候,可以把碗扣支架或钢管及扣件、门式支架带进课堂,或在仿真室边展示边讲解。再如,预应力工程,可以模拟整个梁的张拉工序,这很容易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

2.5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路桥施工课程的重点、难点均能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视频、动画和音频等手段得到展示,既增大了信息量,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相对较为乏味的施工课程教学变得生动直观。路桥施工技术课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工艺过程和技术构造,如果拘泥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教师表述起来困难抽象,学生接受起来也枯燥吃力,而完全在施工现场讲授并体会也不现实。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一些不足,制作施工工艺过程和技术构造内容方面的多媒体课件时,可以从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关于施工工艺的图片、视频、动画网上很多,也可以从同事或朋友及专业网站得到共享资源,还可以自己去施工现场拍摄照片和录像来作为制作素材,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笔者通过实践和同事间的交流,发现多媒体教学也有一些不足,如不利于学生记笔记,一些施工场面宏大复杂,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记忆,不太适用于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等等。

2.6对比和类比教学法

对比法就是将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对象进行系统的比较和研究,得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路桥施工课程多处可以使用此法,如对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这样可以通过对比要点或形成反差,增强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深化理解,强化记忆,同时可以节省课堂时间。类比法是将具有一定共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对象放在一起,先将其中一个做为典型,详细介绍,学习,在此基础上,再扩展到其他对象,类比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路拌法石灰土和水泥土的施工及路拌二灰土的施工,它们的工序都差不多,主要区别就在掺灰的把握及施工时间的控制。对比法与类比法二者亦有相通之处,贵在运用。

2.7讨论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具体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设计一定的问题,在课堂上或通过其他形式,组织并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语言的组织和表述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反应处理能力。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组织讨论、得出结论。讨论法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真理越辩越明,通过其他同学的表达,澄清一些模糊概念,也可以帮助别人或自己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桩基基础施工方法过程中,可以设计三个问题进行讨论:施工方法有几种?哪种方法最合理?为什么?第一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在自由讨论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归纳补充,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讨论,学生对不同施工方法的优缺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利于掌握,同时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2.8规范教学法

路桥及相关工程施工规范和规程是各方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施工技术课程中涉及的主要规范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等,在讲解各种工程施工工艺时,应严格对照规范的要求提出控制要点,尽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出的结果可能差别很大,但我们的出发点应该定在从严控制上,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对应的规范条目,适当解释其来源和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从学校开始就具有严格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投身国家的经济建设。

2.9项目教学法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该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将项目进行分解,共同拟定行动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任务。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劳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实践,体验创新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有利于把分散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教与学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占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成功的项目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较好地达到培养目标。

3.结语

路桥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各个教学方法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相互联系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内容及各种条件进行灵活运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立山,董艳英,刘明远.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