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千佛山医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3年试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充分利用优势的卫生资源,发挥其在危急重症、疑难病症、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护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赞誉,也为医院病源开辟了新的来源途径,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面对“医改”的新形势,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本文就我院在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作一探讨,为同类医院开展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认识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部分,可为医院提供稳定的病源和良好的发展后劲。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认识不足,不算经济帐,不算发展帐,更不算社会效益帐,只强调社区病人带来的麻烦,说这些病人这也特殊,那也特殊。认识的不足,导致一些医护人员对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不积极,不认真。
1.2 医疗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认识不足,导致有些医生责任心不强,住院病人几天见不到医生,医生不看病人就下医嘱,不查体光靠看片子就作诊断,手术患者住一个月没手术,住院超过两周甚至一个月做不出诊断,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伤了病人的心。
1.3 没有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社区病人需要温心、爱心、热心,给他们安慰以赢得他们的信任。我们的工作似乎只有签协议是社区工作的大事,而忘了签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病人,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抛在脑后,花架子太多,不求效率,不讲效益,只讲形式。
2 改进措施
2.1 对职工进行社区卫生工作重要性教育 社区病人是医院病人中的一部分,是比较稳定的、长期的病人来源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医疗市场面临机遇和竞争,其中病源竞争是最主要的竞争。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主要分布在医院的周围,他们是医院病源的重要来源。而作为医院一方面要少花钱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创尽量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关系,一个患者出了问题,可能就会导致一个片区的丧失,甚至是一个地区病源的丧失,而这种关系的处理,又不能靠简单的从医德医风的角度去解决,必需让全院职工都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制度上建立责任制,严格要求,使社区工作走真正的良性循环。要使全院职工从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要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医院的声誉,并且使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2.2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要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他是医院的生命线。优质服务:特别是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培训和开展病人至上的教育活动,要充分认识到没有病人就没有一切,医院也就不存在了。医疗护理管理到位,医疗护理水平要上档次,以病人为中心,跨科室勾通,要体现出省级医院水平。加强病人入院后的程序管理。每个病人要从接待一办入院手续一送病房一交责任医生一了解病情、治疗一病人满意度调查一出院结算一核对费用一签字一送出院,以及门诊病人的跟踪调查。使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保证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欠缺、人员素质过低、结构不够合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从调研结果来看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欠缺、人才素质过低, 难以满足现在公共服务工作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配套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到位, 存在资金沉淀和挪用现象
经费补助没有全部、及时到位, 服务机构只能用医疗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展开工作, 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同时,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被延迟拨付。还有就是,由于一些地方官员思想存在问题, 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用作其他项目。
3.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
由于部分地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管理系统的缺失,所以不同地区服务利用不均等。由于我国既有城市又有乡村,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且农村公共服务地广人稀、健康意识较弱等,造成城乡居民服务利用不均等
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的对策
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国家或地方积极培养人才,对人才实施鼓励政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在录用人员是实施聘用制,坚持择优录取,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地区交流管理经验,加强学习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关于公共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当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筹资和投入体制;其次,当地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对资金的监管,同时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以减少资金流失,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最后,服务机构要积极得申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和当地政府相应经费及时全部到位,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了经费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会更加顺畅。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群众受益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与经费补助政策,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保障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根据目前实施情况分析,定期的考核、监督工作已经形成制度, 将岗位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缩小地区差异, 形成重点倾斜
项目经费应尽量倾斜到重点保障地区,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变化合理地确定重点项目, 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合理选择资金投入的重点地区, 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众倾斜。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密集,可以根据服务人群大小对村卫生室的经费补助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中,随着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的改革,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乡村医生主要收入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为了使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壮大,多数地区将服务工作倾斜到了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提高其补助等政策。
3.及时调整经费标准,保障项目质量
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顺利推进的关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公共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经费的需要,而国家或地区投入的经费难以满足部分地区的服务需要。
结语
>>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政府采购相关问题的探讨 探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开展 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化服务的几点建议 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应用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政府购买助残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社区服务项目为例探索社区服务机制的建立 当前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及其对策 航空客舱服务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移动通信工程服务项目中挣值管理方法的应用 表面工程技术服务项目中的专家咨询模块分析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探讨与建议 新型黄金服务项目:社区快捷洗车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工作的发展路径 “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慈善助推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落地生根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研究 海外工程服务项目外籍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残联的假肢服务项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任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将成趋势[N].京华时报.http://epaper.
/html/2015-01/19/content_162988.htm.
[3]赵璐.政府购买助残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6(01).
[4]毛颖.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
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人人享有基本免费就医惠民服务,是我国医改的核心,也是在努力完成的目标,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是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了实现其资金的规范管理,我国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其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 一) 资金筹集
医疗资金筹资标准也代表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因此资金配套会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提升,按照十二五期间医改政策的落实,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标准,要求每年人均45 元,有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 元/ 人/ 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医疗资金的筹集也会不断的增加,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实际保障。
( 二) 资金拨付
当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拨付方法,主要以年初预拨、次年结算两种形式为主。年初会根据管辖实际情况实行部分年度项目资金的预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次年初按照实际工作量、相关文件规定等,测算项目成本,并根据项目资金补助总额制定成本补助的标准,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等进行资金清算。
( 三) 资金使用
针对于资金的使用,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取了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两手抓的对策,明确规定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性质,以及能够列支的费用范围。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使用该资金,而行政机构不能使用;县区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 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地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测算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
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资金列支指导性文件问题
我国对于该资金使用的原则等进行大概性的规定,多种条文规定界限模糊,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绩效考核时,针对尺度的把握因人而异,甚至很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中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资金违规支出、按项目比例分摊等问题,尤以职工福利表现最为明显,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支出率,也会出现结余过大等现象。
( 二) 会计费核算与专项管理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经常性财政拨款实施会计核算,基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角度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当做是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明确规定要专账核算等专项管理,而经常性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是不能进行专户储存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单位基本户的形式存储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围,更不能利用其弥补医疗支出亏损。目前,2011 年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办法与项目组专项管理模式存在部分冲突之处,时常混淆专项资金管理概念,这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 三) 项目资金支付方式问题
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数量、人均经费标准,采取因素法进行详细分配,做好绩效工作的审核任务。在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中,项目资金支付方式还有待改善,尤以绩效考核措施为典型代表,再加上财政资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部分地方群众得不到相对应的优质服务,实施有效的监管制约手段显得迫在眉睫。目前,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相关部门利用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但如何落实资金管理标准、提高服务绩效,成为当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服务项目资金支付体系的关键要务。
三、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对策
( 一) 落实指导性文件
首先国家卫计委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卫生部门的联系,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意见、手册等,细分并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内容、范围、原则等,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统一性的公共卫生资金资金管理办法,有效的规避当前资金混乱使用或结余过大的问题。
( 二) 注重资金专项管理
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方面来看,做好公共卫生资金专项管理环节,在国家政府明文规定文件的基础上,以项目支出、耗材支出为关键构成,定时定量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预防违规操作现象( 造成结余、亏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专款专用管理方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算与计划,并做好具体数目核算工作,保障资金支出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立足于财政补贴、项目投资等情况,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应用资源,设定财政资金支出、卫生支出核算计划,从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科衡量标准来考虑实际问题,调整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利用机制;基于财政部门稳固保障机制,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科学管理制度,重点考察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等内容,严加审批手续、项目购买管理流程,强化成本补偿、待遇水平、福利保障,激励资金专项管理优质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服务社会大众。
( 三) 完善项目资金支付体系
在实践工作中,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补助需求,依据国家规范标准,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制定全面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以资金补助、卫生服务为关键性内容,达到惠及百姓的实施目的。从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服务视角来考虑,做好地方财政部门、基层卫生机构联系工作,适当增加经费支出管理弥补措施,通过法律政策规定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系;倡导竞争考核机制,参考城乡交通状况、服务数量、人口密度相关方面,并统一规定资金补助的标准内容,遵循讲求绩效,量效挂钩原则,构件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制度,避免均衡分配不合理现象;合理有效协调医疗机构公共费用占比情况,以人员支出40%、医疗补贴20%、健康教育10%、耗材支出20%、其他公用10%作为主要经费管理依据,充分发挥财政协调杠杆功能,保障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效益。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5〕163 号) 内容,结合专业项目分配特点,平均分配基层单位经费支出比例,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对资金管理项目具有促进作用。
1基本情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增加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从两个角度理解: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全体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等,也有面向不同群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人健康管理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念的提出是在对公共卫生服务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可支配的公共卫生资源所提出的具有可操作、可持续、可保障的公共卫生服务范围[4]。均等化是现代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不仅包括全体居民均等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机会、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等,而且还尊重某些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青州市近几年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逐步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推进实施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标准,配备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并进行全面培训上岗。在逐级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更进一步的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让广大居民人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关怀。
2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
2.1居民认识不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发展不平衡,项目开展不够规范。比如:慢性病病人健康管理率全市均达到95%以上,但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具体体现在管理过程中,是否进行规范管理,具体指标控制不理想等现象,居民认为已经量过血压测过血糖了,但对控制结果怎样都不关心,继续不用药或间断用药。老年人健康管理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认识,有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信心很足,不接受健康查体,不服从管理人员的服务等现象。还有管理人员主动上门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
2.2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建设全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均不合理。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短缺,乡镇卫生院问题尤为突出,工作基础薄弱,年轻的、有专业资质的人员配备偏少,尤其是最基层的乡村医生更是“难引进、留不住”。年轻的专业人员太少,年龄偏大的乡村医生由于自动化办公能力有限等因素,管理公共卫生工作难度更大。
2.3城乡二元化现象显著从目前管理情况看,我市城乡之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我市4个街道、8个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情况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城区开展情况好于乡镇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开展情况有待进一步的加大宣传力度、跟上技术指导,使居民逐步的认识公共卫生服务并积极配合实施。
2.4资金落实情况主要问题:部门预算安排口径不明确;资金拨付到基层,但存在支付不明细,账目记录不请等现象。
2.5政府投入不足,机构创收压力大政府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不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医药收入弥补财政补助资金的不足,以保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转,此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益发挥。
3政策建议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杆标尺,健康权作为人们的一项基本人权,而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健康权力的基石[5]。针对目前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政策、制度、机制、组织实施等多个方面加以改进。
3.1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合理划分政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分工经验表明,无论市场的力量如何强大,都不能解决公共资源分布均衡的问题[6]。故首先要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对公共卫生资源进行战略性调整,促使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分布,尤其是引导和促进城市现有卫生资源向周边农村辐射和转移,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明确界定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分工,对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且外部溢出性明显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财政拨付的公共卫生经费外,加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将上级政府的拨付资金落实到位。
3.2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制度,加大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结合实际情况,我市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资逐年增加,从优化环境,城市内增加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等措施入手,给全市居民创造健康快乐的环境,对增强全民素质,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从2010年开始青州市政府投资上千万元,在全市范围内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购买公共自行车,鼓励广大居民绿色出行,健康出行。在上下班时既锻炼了身体,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摘要】 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头娃娃、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到SARS、禽流感、手足口等疫情的发生,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致命弱点,因此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目前公共卫生体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建议
1 当前基层公共卫生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目前现状
1.1.1 机构情况 我国的公共卫生体制网是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县级公共卫生体制是在原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改革分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改革结果多数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极少数是人、财、物彻底分开。乡镇级防疫体系隶属乡镇卫生院领导,一般由2~5人从事本辖区计划免疫、卫生监督、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工作。
1.1.2 经费情况 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一般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部分是差额或是定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经费由乡镇财政拨付,在我国普遍存在县乡两级经费拨款严重不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业务运转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过去防疫站的运行主要靠健康查体、各种监测及疫苗的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勉强运转,乡镇的卫生防疫靠有偿服务收入不仅解决运转问题,还要解决部分工资问题。而目前疾控和监督的分离,在不能保证监督经费的同时,实际上是弱化了卫生监督,随着监督工作的弱化,被监督单位主动到疾病控制中心送样检测的样品越来越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无法正常协调处理,出现了两个机构没活干和有活没法干的局面,挫伤了县乡两级工作积极性,体制改革的结果将进入死胡同。
1.1.3 设备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陈旧,已经存在50多年的县级卫生防疫站或新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仍然是设备破旧不堪,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成立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质检、药监、环保等部门,无论是技术设备、交通工具还是人才建设发展都是十分快速的,已成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就是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医院大多数都已与时俱进,不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实力水平都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能比较的。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多家分管、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在食品安全的职能分工上,食品药品、技术监督、工商、食品卫生都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卫生部门的职能被划分出去,强化了技术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的监管职能,相应弱化了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从形式上看,多了执法部门,增加了执法人员和执法车辆,加强了执法力量,其结果是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几个收费部门和就业岗位,导致重复监督检测以及原有卫生部门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1.2.2 卫生公共体制改革的结果与初衷相违背 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的两项体制改革,从实践的结果看:在基层(县乡两级)无论是疾病预防控制还是卫生监督,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是大大的削弱。一方面不少单位将涉及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如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等相关科室整体或部分的划出,致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处于缺胳膊少腿、支离破碎现状,似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工作只是控制传染病;另一方面,普遍存在新成立的卫生监督所由于各种原因,不是强化监督执法,而是强调局部利益或搞创收,有些则是挤占属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的监测评价等事务性工作,无形中形成两个过去的卫生防疫站,人为地将卫生与防病分家,相当数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所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其结果与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2 原因分析
2.1 医疗卫生部门内部矛盾的凸显,造成体制改革混乱 目前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和谐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卫生行政部门没有给政府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没有帮助政府做出好的决策。二是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和了解,尤其对基层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医疗卫生工作面宽且专业性强,平时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引起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反而让会说话会喊口号的部门占据上风,医疗卫生部门内部矛盾的凸显,造成体制改革混乱。
2.2 “重医轻防”观念,导致公共卫生工作弱化 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形成“重医轻防”的观念。目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预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一些地方甚至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对医疗单位情况介绍如数家珍,但是对预防工作能说出多少?在考虑投入的时候往往首先是倾向医疗单位,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医院和医疗政绩有形并易见,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如此已久,形成公共卫生工作弱化局面。
2.3 机构定性不清、定位不准,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特别是在体制改革后,较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归类于一般性的卫生服务机构,并推向市场,纵观世界各国,还没有将政府行为的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用市场经济进行调节的,如果按照这样定位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将直接危及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地位和发展。卫生监督机构取消收费,县级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使监督执法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由于对业务工作的定性不清,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疾控和监督的正常工作。技术监督部门要求,食品化验只要有资质单位就可以,无形把疾控推向市场。有时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政策、下发了文件,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到基层难以落实,如国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免费疫苗,要求地方财政向卫生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专项经费,然而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两级财政无力支付,致使县乡两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4 目前两项体制改革过于急促粗糙,过于简单化 许多地方在未统一认识,弄清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情况下,不顾实情、政策,惟我所用,为改而改,大多地方采用的是简单的一分为二的分家方式,美其名曰“先建后畅”,其实是一种极不严肃与不负责的做法。
3 改革建议
随着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贯彻实施,目前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建设已相继完成,两项体制改革已近尾声,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现代化的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仍是我们应迫切解答的重点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明确机构定位 疾控中心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规划、公共卫生与疾病监测、评估分析、预警及大量常规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应急问题的处理等,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部分,跟其他医疗部门的服务工作是不一样的,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因此服务的概念也大不相同。卫生监督工作其职能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监督、饮水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医疗职业卫生监督、许可审办等业务,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两项工作首先是政府的工作的一部分,是非盈利性的公益事业,机构是直接代表政府承担这项义务的专业性部门,其工作人员应该既是卫生技术人员,又具有公务员的性质。
3.2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政府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公共卫生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确实加强领导。疾病预防属于公共健康安全服务,所必需的经费应有公共财政承担。要把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重要项目,并将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控制与防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上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3.3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各项业务《规范》的基础上,要高全盘考虑,搞基层调查研究,做好试点工作,认真评估、科学论证、客观地分析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改革,扭转没活干和有活没法干的局面。
3.4 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疾控部门和卫生监督单位要高度重视宣传,让政府及全社会增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客观地反映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明确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定性和定位,确立其相应的职能和权力,使其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国情的需要,所以,必须对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适应国家的发展,而且对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所以,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1公共卫生管理体制
1.1公共卫生的含义
公共卫生与常说的医疗服务是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为“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公共卫生服务从社会效益回报时间上来看是相对较长的服务,但是是一种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的而且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的服务工作。目前在国外,公共卫生服务在各个国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政府的干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制定相关的规定,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
1.2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含义
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就是指为管理公共卫生所设置的机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的统一称呼。公共卫生管理是政府为了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疾病的防治方面采取的有效的措施,比如说制定相关的卫生政策,建立卫生服务组织机构等工作。
1.3公共卫生管理的性质
公共卫生管理是政府的行政行为,也就具备行政行为的某些特性,包括组织性、互动性、开放性、强制性和适应性。公共卫生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的行政人员,客体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整体意志的反应,实施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人民的生活有良好的保障。
2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2.1是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公共卫生关系到国家广大人民的健康,公共卫生是政府的行为,政府通过实施一定的公益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化学制品等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公共卫生功能无法跟上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带来新的健康危害。公共卫生管理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它的有效性与社会矛盾有直接关系,是社会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也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好坏。公共卫生事业面向全体人民,切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能够使国家赢得民心,稳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2.2公共卫生是保障国家广大人民生命安全的需要
公共卫生代表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根本利益,有效提高公民的的健康素质,公共卫生具有健康监测和分析的作用,可以有效处理突发的流行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可以建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有效项目,可以增强社区公共卫生意识,维持政府及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公共搞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有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更好的维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
2.3对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顺应了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共卫生是政府的行为,具有行政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应当从全局、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景上对公共卫生事业进行分析,全面衡量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政府方面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保证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稳定。
3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现状
3.1.1指导思想问题
公共卫生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状况是疾病肆意流行,人民健康得不到保障,那么社会经济无论如何发展都没有意义,公共卫生的核心是公众健康,是政府的行政行为,但是由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导致有些地方疾病预防工作不到位。并且因为利益的驱动,很少有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做为执法者的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认为卫生执法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而产生工作上的消极行为,这种思想严重影响着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3.1.2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指挥系统
在2003年我国出现的非典疾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应急机制的不健全,如果在当时有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非典疾病在一定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应急机制的不健全,暴露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协作,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处理机制并不完善。
3.1.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公共卫生专业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根据资料显示,高学历的工作人员集中于城市之中,而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相关的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的匮乏无法购进相应的设备,乡镇公共卫生工作仍然没有得到发展,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乡镇公共卫生状况落后。
3.2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3.2.1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颁布了很多关于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在众多的法律法规的标准上,有些规定已经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适应了,不利于公共卫生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不在量的多少,而是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根据社会地发展不断的去完善,不断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
3.2.2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有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健等机构,卫生监督体系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是维护正常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卫生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工作效率不高,无法对同级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督,无法适应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监督执法和医疗机构管理不到位,导致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混乱。
3.2.3公共卫生执法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由于法律法规内容上重叠交叉导致公共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其内部存在交叉执法、重复监督的现象,卫生监督职能分散在各个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分散的执法给管理带来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很容易导致相互依赖的局面。3.2.4执法有偿服务影响执法公正我国对公共卫生投入的不足,各机构开展有偿服务,这样的工作模式严重影响了卫生监督执法的公正性,形成了那些没有收入社会性的监督工作没有人干的现象。由于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重叠,造成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争抢现象,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损坏国家行政执法的形象。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4.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
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决策与执行分开的形式,将执法权交给更多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的职能,市场的监管由专门的执法部门进行。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相关的政策,就要把政策落到实处,响应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把公共卫生预防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4.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吸取非典病情的教训,建立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在全国各地建设相关的疫情监测机构,对相关的疾病或者疫情进行分析判断,对重大的传染性疾病能够尽快的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并进行良好的控制,提高重大疾病发生时应急救治的能力。
4.3政府加大财政支出,提供保障
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尤其是乡镇的公共卫生,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充足的经费才能保证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4.4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
监督机构按照规定的权限依法行政,做好作为监督员的职责,在职权范围内的严格执行,切忌违规越权失职行为的发生。制定严格的内部工作制度,内部工作制度的更具有约束性,针对性也更强,执行的效果也会更好。
4.5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能够及时的了解公共信息,电子化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及时预见可能会出现的危险,一旦有重大的疫情事故发生,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方案,迅速的做出处理,将危险因素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5结语
公共卫生管理是我国卫生管理事物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人口健康素质有良好的作用。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机制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现有的问题,针对问题一一解决,从制度上,财政上最大限度的给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便利,使公共卫生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
作者:肖颖 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日铭.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北京: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224.
【关键词】城市 公共卫生 管理实践 建议
中图分类号:R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44-02
对于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来说,卫生资源呈现倒三角的形状 可是对于群众的卫生需求来说却是正三角的形状,这种矛盾情况也正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与民众需求不符的呈现,而要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就是要努力发展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1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管理这块还没有相应的制度体系,基本还在摸索初创的阶段,对于相应的服务领域和内容以及服务的方式方法都还在探讨的阶段,尽管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一些地区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可是大部分的地区仍然存在卫生资源与民众需求不符的矛盾,对于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阻碍。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是对于公共卫生的管理理念还没有跟上时展,认识还很不足。一些地方政府的卫生部门甚至都还没有意识到发展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在组织和领导力上当然就不用谈了,在这些地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展开简直是举步维艰。对于群众基本的医疗保险来说,社区的卫生服务本应该是最主要的承担者,因为它可以便捷及时并且经济的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对于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也更为合理有效。所以必须要搞好城市的社区公共卫生体系,才能更有效的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但因为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的认识不足,甚至还认为已经有卫生资源比价雄厚的医院了,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的去搞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了,有的还认为顺其自然的发展就行了,没必要大力的去推动,这些情况都是对于发展城市公共卫生的迫切性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因为理念的落后造成一些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医疗卫生保险和药品流通领域的严重滞后的现象,使民众的卫生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易滋生社会矛盾的出现。
二是政府部门对于城市公共卫生发展的制度政策支持不够。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甚至没有制定规范的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建立相应的卫生服务机构就一哄而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没有严格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这种没有监督机制的约束和管理的情况就使城市社区的卫生工作常常陷入混乱的局面。其次对于医保的政策也不够完善,一些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并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行列,一些民众患病后只能到定点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又大多数都是大中型的医院,不仅路程较远,价格也比较贵,不利于控制医疗卫生的费用。
三是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一些全科的医师对于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来说无疑是中坚力量,可事实上这些在城市社区从事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人数是远远不够的,在业务素质上也是鱼目混杂,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又因为大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上级医院来进行设点,又或者是以前的基层医院转型而来,所以基本都保留了原来的临床医生或护士,专业性较强,但是并不是全科医师,对于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和社会的整体卫生资源结构来说并不合理,这也是必须要进行调整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国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对于社区的卫生服务来说更是如此,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时间。曾经有调查显示过,我国的社区医生和护士的人数比是2.4比1,而国外确实1比6。从中我们清楚看出护士的数量明显不足,根本达不到社会卫生工作的需要。而且从社会地位上说,社区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远达不到大医院的医生护士,并且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也明显较差,对于职称评定等配套措施又没有及时跟上,就造成了社区医护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队伍的稳定性也很差。
2 对于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措施的建议。
首先就是要转变服务观念,遵守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并且强化规范的管理,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对于城市公共卫生尤其是社区的卫生服务模式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惹事,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方向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坚持六位一体的模式,以预防为主,同时达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的作用。还要不断的更新服务观念,改变过去的以医疗为主体的模式,采用六位一体的新模式,对工作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负责和团体协作同时进行,使防疫医生可以进驻社区,使医、护、药、防和人员配置都达到合理的程度,明确各自的职责,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是实施健保促进计划,对于疾病进行强化干预措施,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七岁以下的儿童,还有孕产妇和高血压、心血管病人等群体,可以作为重点的服务对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发放一些卫生保健的宣传资料,并且可以设立一些定时定点的健康课程或者讲座,在社区里广泛的开展健康促进活动。还可以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的干预网络,组织医生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生活上的指导。
更为重要的就是不断的建立规范的制度措施,相关的卫生部门要积极的开展相关的业务指导监督工作,并且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和规章制度。同时以人为本,改变服务,不断的开拓市场,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以病人为中心,真心实意的为病人服务,并且增加消费的透明度,加强监督机制,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3 结语
作为城市公共卫生的管理者,我们要深刻的明白人民群众对于卫生资源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且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业更好的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陈建秀.关于城市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
[2]张伟燕 李士雪.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问题和对策[A].中国全科医学,2005(02)
[3]梁万年.关于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思考[A].中国全科医学,2006(01)
关键词: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伴随今年来我国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卫生计生事业,我国不仅出台全新的医改方案,而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基层公共卫生档案对基层公共卫生活动信息予以详细记录,其记录着公共卫生日常工作的一手宝贵资料。由此,本文对当前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方案进行探索。
1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将本科室工作人员的权责予以区分,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进而导致档案管理机构设置的杂乱、管理的分散[1]。此外,由于医院采用将各部门的档案进行分开管理的方式,造成医院信息资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缺乏,还会给基层公共卫生档案查找以及网络化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
1.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以及高效性均造成重大影响,但目前我国多数医院选择采用非专业出身的档案管理人员,此类管理人员的理论和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其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被动性和管理模式的呆板性。
1.3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资料的整理主要是第二年第一季度整理前一年的档案资料,在较为拮据的储存空间内保存收集的资料,在导致档案信息保存不全的同时,可能导致档案信息删除后无法恢复等情况出现。信息化的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未能够得到良好的落实。
1.4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就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而言,其强调档案资源的保密性,因此,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对象限制在职能科室和本系统[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习惯于服务单一对象,不仅导致基层公共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而且导致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落后与陈旧。
2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化措施
2.1管理模式的完善 科学且完善的基层公共卫生档案资源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为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还能够为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品质提供保障[3]。①可设立专门负责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不但要求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工作,②需要合理分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既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又要有档案系统技术人员,进而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及档案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保障。
2.2管理制度的创新 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医院管理制度,实行有效且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4]。制定出适合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完善体系,包括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工作的定时指导以及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三个主要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为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制定并完善相关考核和培训制度。实际工作时,首先应该选取具有多年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构建带头工作小组,而小组内部需要储备一名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指导人员;通过广泛收集各科室意见的方式,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其主要目的在于为基层公共卫生档案资料连续性及完整性提供切实保障。
2.3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以及制度化的高标准体统工程,不同于各门类档案管理的简单化集中性管理[5]。针对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管理组织人员的业务培训,而且需要强化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可以通过引进相关的考核晋升制度的方式,实现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目的。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首先需要得到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其后以开会强调或者突击检查等方式快速提升全体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因为全体人员完全熟悉档案管理工作后有助于形成规范化的档案收集工作。
2.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完善的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即利用现代化设备对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在实现减少档案储存空间的同时节省管理工作中的资源消耗,继而有效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6]。①采用多样化的储存方式,为有效避免出现储存空间不足、查找困难、共享性差等情况的出现,可采用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管理,将其储存在硬盘或者磁盘内;②采用网络化管理方式,网络时代促进网络化的发展,其主要在人事档案网络化、病例档案网络化以及文书管理网络化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网络化管理。
3结论
传统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以及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等方面的不足。针对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及引进现代化技术四方面对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和改革,可有效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的整体水平及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微,董惠楠.公共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创新[J].兰台内外,2014,5(5):69.
[2]周小微.简述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2):211.
[3]王凌.我国基层卫生发展状况和档案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26):187-188.
[4]丁志详.浅谈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J].才智,2013,13(0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