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信多群直播技术让分众类图书营销找到新的营销阵地。用微信多群直播机器人进行营销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社群营销,属于串联分众化社群的泛社群营销,能实现营销方与精准消费者之间前所未有的高效对接,并具有一定的大众媒体传播属性,重构了传统的图书营销关系,但也存在政策不明、仪式感和归属感低等局限性。
[关键词]
微信多群直播;图书营销;泛社群营销;整合营销传播
微信自2011年上线以来,已经形成了数以亿计的微信群,基于微信群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出现,即社群化营销,借助社群成员的价值归属和情感依赖来进行营销。传统的图书营销也积极借助这种营销形式,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随着微信群同步直播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垂直类图书营销借助这种技术进行了尝试,获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在2015年7月19日将自己的一次微访谈同时在工作室下设的24个用户交流微信群越洋进行了直播交流,实时就有近万人参与。中国妇女出版社从2015年9月12日开始第一次社群新书会,在当年内连续推出15期微课直播,育儿专家以及作者张思莱的微课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万人。每一次的微课直播对于图书销售的带动都非常明显,比如该出版社为《规矩的背后是自由》一书进行两次微课直播后,该书在当当网亲子家教类的销售排行从170名上升到70名,并在社群中团购100本。微信多群直播的图书营销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打通了图书营销链上出版商、营销商与读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给分众类图书营销创造了全新行动空间。
一、微信多群图书营销的模式
图书是最早的媒介形态,目前每年新出版图书数量已达近30万种,图书营销的竞争早已是红海。图书营销领域也一直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去中介化(发行公司)和去平台化(大众媒体)的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微信多群直播营销主要包括了以下五类相关主体(见图1)。①图书营销方。主要是出版社或私营发行公司,自建粉丝社群并联系中介引入更多的垂直类细分化优质社群,购买机器人服务,负责与终端读者互动,并植入图书宣传。②技术支持方。主要是一些科技公司,提供前期问卷调查、抽样服务和多群直播服务。将主群的直播信息通过机器人实时转播到其他微信群,转播的内容形式包括语音、图片、文字、链接等,收取机器人费用。相比传统的发行模式,技术支持方不参与内容制作。③中介方。主要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营销部和公关公司等,勾连图书营销方、技术支持方和各类社群。④微信群。主要是各类基于趣缘基础上形成的微信群,既有自然形成的社群也有一些本来就是基于营销而产生的垂直类社群,社群与社群之间关联度很低,但社群内部成员之间关联度较高。⑤读者。即社群中的成员,在享受微信多群直播和问答的同时,为图书产品买单。从图1可以看出,以上五类主体改变了传统图书营销的线性模式,将图书营销重归点对面、面对面的多层次立体化营销,重构了传统的图书营销关系,提升了图书营销传播的效率。
二、微信多群图书营销模式的核心逻辑
2015年是图书“社群营销元年”。2015年6月,中信出版社自主策划的第一本童书——《世界上最大的蛋糕》,借助“童书妈妈三川玲”“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凯叔讲故事”等第三方社群进行推介和营销,同时营销编辑还在20多个集纳2000位妈妈的QQ群中进行分享。上市一周,首印1.2万册全部售罄,上市15天加印到3.5万册。通过上述社群推广,传统图书渠道很快有了反应——该书一跃进入三大电商新书榜前十,每天销量达到了200余本。蒲蒲兰绘本馆的原创绘本《妖怪山》,通过官方微信-大V-亲子阅读微群和QQ群三个层次逐级扩散,5个月累计销售达4万册,打破了蒲蒲兰10年来原创绘本的销售纪录。中国妇女出版社目前已建立社群10个,拥有社群成员人数约3000人,还不断对微信群进行定位优化、兴趣黏合、结构建设、价值输出等社群化改造,并把群主组织起来打造了专门的百人群主群。目前,中国妇女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都在进行相关的社群组织和营销尝试,并在微信上开设书籍微店为新书销售提供更顺畅的用户体验。多群直播技术更是极大地释放了图书社群营销的生产力,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能把潜在的散碎的同质化微信群连接起来,把微信群中潜藏的“长尾”力量发挥出来,让图书产品和用户需求之间产生对接。比如中国妇女出版社除了自建的微信群,还与100多个母婴、阅读、社区、机构类社群保持密切合作。多群直播的营销方式往往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如在母婴细分领域的李跃儿、张思莱、冯国强、金韵蓉等作家都以访谈形式进行传播,先通过机器人向参与群采集问题,大部分并不是直接针对具体书籍的宣传,而是解疑释惑,仅把书籍宣传轻度植入问答中,更多营销是在前期对微访谈的预热中。微信多群图书营销模式具体有如下优势。
1.社群整合成本不高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中对社群形成的基础进行了归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高效的协同工具。[1]移动终端的发展、网络的全面覆盖与即时通讯工具功能的不断改进,都使人们之间的协同变得更加容易。而这种协同,早就不局限于点对点的协同,而是一种“圈子化”协同。经过近5年的优胜劣汰,大大小小相对稳定的微信群已经形成,尤其是母婴保健、健康、IT等基于趣缘的微信群数量惊人。这些社群可以成为图书营销的第一落点,迅速带动传统渠道的销量。如目前中信出版社已经拥有创业和妈妈两个成熟社群,这两个领域分别有成千上万个社群,包括QQ群和微信群。其中,妈妈群共有数百万用户,由妈妈自行管理;创业者社群,以主题划分为互联网金融、快消品、文化创意等社群。[2]但更多的分众化社群散落在网络中,它们边界明晰,缺乏勾连,随着微信多群机器人直播技术的出现,为这些社群的整合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手段,并成本很低,100个群以上的机器人服务每群的花费只需要十几元。
2.信息接收方式更加灵活目前,随着移动互联时代来临,信息接收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谁迎合了消费者需求,谁就能有好的传播效果。社群直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可以实现全世界同步传播,还可以随时随地地传播。另外,如果社群成员直播时没有时间收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爬楼”收听。直播中,图书作者发言前还能提前提供类似于书目的提示性信息,社群成员可选择性收听感兴趣的部分。目前直播主要以语音方式为主,也充分考虑了社群成员在流量、电量、存储空间等方面的顾虑。
3.接触点营销管理的直接应用传统图书出版商除了自己的邮购服务部门,一般很少会直接将图书销售给读者,大部分的销售工作由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电商等渠道来实现,因此与终端读者的关系并不紧密。在其他商业活动中,用户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并不是出版商不愿意掌握读者资源,而是大部分出版商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无法打造直接通达精准客户的渠道。而微信多群直播群可以让图书出版方和图书作者直接面对精准用户,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4.多方互利共赢的模式出版社和作者能直接面对优质潜在终端读者,同时降低营销成本,还能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作者资源;技术支持方能够收取直播费用,直接把技术变现;中介方可以建立起通向大量垂直细分领域潜在读者的通道入口,为后续的各类营销活动打下基础;社群内成员获得了丰富专业信息并能近距离和作者交流,深度参与的用户还可能获得赠书等福利;对微信社群而言,提高了群用户黏性,增强了群成员归属感,因此微信多群营销模式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
三、微信多群图书营销的本质——基于自组织的泛社群营销
从本质上讲,利用机器人多群直播进行图书营销是一种社群营销。传统的图书营销需要分销商等中介来实现。在传统的中介平台影响力变弱之时,新型社群经济兴起。
1.社群营销崛起与泛社群营销社群的概念早已有之,“社群”源于拉丁语,有聚焦之意,表示共同的东西或亲密的伙伴关系。在线社群(虚拟社群)这个名词是1993年由瑞恩高德(Rheingold)[3]在《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一书中提出的,他将在线社群定义为一种社会聚集体,能够长期持续地在网上充分讨论,并在累积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后形成。社群营销是基于社群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借由社群内部的横向沟通,发现社群及成员的需求,并为这些需求提供服务。早期的社群大多属于精神层面的汇聚,甚至带有一点精神洁癖的性质,并不欢迎广告或营销类内容,但随着社群设立的门槛越来越低、用户基数越来越大、虚拟社群建设的体验越来越简洁、网络支付手段越来越方便、用户网络消费习惯不断形成等多方面的原因,社群的商业属性也逐渐被接受。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等技术手段的社群营销与一般社群营销存在差异,该技术将目标较为一致的各个社群串联起来,突破了以往社群营销的规模有限、诉求单一等局限,把社群营销发挥到极致,结合了大众媒体一对多和场景经济的双重优势,是一种泛社群营销。
2.具有自组织属性的松散营销基于趣缘而形成的微信社群,群内成员通过互动达成一定的默契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介于以熟人为基础的强链接和以陌生人为基础的弱链接之间的中度链接关系,需要不断强化归属感、信任感并进行优质信息交换和分享。由此,社群是有一定门槛的,是需要社群成员的相互付出的,如社群有账号、横向沟通、信任、自裂变等几个标准。[4]只有在长期的磨合中才能形成一种较为一致的社群文化,这种前期磨合过程实际上也是社群成员优胜劣汰的过程。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的社群中包含部分粉丝社群的属性,但是粉丝群毕竟数量有限。另外在泛社群营销过程中,必须从与所选社群一致的文化切入,还要满足大多数社群成员需求,这种需求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群内成员之间进行横向交流。这种方式与粉丝营销有显著区别。粉丝营销更偏向于粉丝单向度的付出,售书建立在粉丝对作者的情感之上,粉丝对作者是一种狂热的崇拜。而基于微信多群直播中的购买是基于需求的购买,在多群直播的社群营销过程中,双方往往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关系,作者并没有给社群的用户施加购书的压力,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契约关系,双方的关系有问有答,没有额外要求相对平等。群成员不仅可以与营销方互动,更多的还是群内的评价与互动,在直播结束后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平等的关系把互联网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3.具有体验式营销特征互联网思维最直接的表征就是极致的用户体验。体验营销早就有很多研究和尝试,体验营销最早是由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于2001年提出的,指从消费者的行为、思维、感官、情感、关联等5个方面来设计和规划营销理念;[5]施密特在他的著作《体验营销》指出,体验营销是企业利用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将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让顾客体验产品或服务,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销售的营销模式。[6]微信群直播实际上是巧妙地利用微信带给用户的体验手段,实时同步语音、文字、图片、链接,调动社群成员的各种感官,带来亲临现场的感受,社群成员既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也可以“爬楼”回顾,而且不需要再下载额外的客户端等。直播的过程实际上是社群的成员对作者、发行方等主体的体验过程,作者的亲和度、作者的知识水平、问题的契合度、直播设计的水平等都属于社群成员考察的内容,具有体验经济的特性。
4.已具有大众媒体的属性相较于传统的垂直类图书营销,微信多群图书营销已具有“大分众营销”的属性。2015年12月13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开展了第二次多地微信直播活动,共计539个微信群、15万人在线,覆盖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连续几场微信直播下来,传播覆盖力已经可以和一个都市报的发行量相比。另外,在整个直播流程中,微信多群图书营销已经形成专业化的内容制作和播出模式,有用户调查和用户需求搜集(内容定制)、前期信息采集、直播前的预热(类似于预告片)、直播内容的精心设计(类似于节目制作)、后期直播内容汇总(类似于重播)、用户意见搜集和抽奖(读者互动)等板块。甚至直播内容由社群成员直接参与和推动,直播的过程需要双方精彩互动,通过提前提问的方式来搜集问题,再通过机器人归类发送给作者,作者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问题,这些板块和大众媒体的生产制作流程非常相似,甚至是吸收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的播报优势。
5.品牌社群的“多对多”关系从2001年穆尼斯和克恩提出了“品牌社群”的概念以来,大量研究集中在如何强化品牌的影响力方面,[7]如斯考滕(Schouten)等认为在品牌社群中,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能够使成员获得超然消费体验,持久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8]但这些研究都是以一个社群对应一个固定品牌来研究的,而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的社群营销中的社群和品牌都是“多对多”的关系。基于微信多群直播的社群营销是由分众化实现的,比如一个母婴类的社群可以接受多本书本和作者品牌的营销。而一个作者进行社群营销时,每一次对应的社群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多对多”的品牌营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微信群访谈最大的优势是互动性强,但是互动需要依靠作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充分互动才能推动,要做好一场微信多群直播,需要精彩的问题来点燃。多微信群直播实际上把单群访谈的互动机会分散到了多群,社群成员的互动性体验会打折扣,但微信多群直播可以由链接来弥补,微信多群直播实际上还承担了广告的入口功能,在每次直播之后,都可以通过链接再进行课程回顾,把感兴趣的社群成员引导到自己的粉丝群、自媒体账号以及购书平台。
6.具有“双重产品”属性虽然互联网本质是去中心化的,是对图书分销商的一种冲击,但在多群直播的技术会刺激中介商的繁荣,实际上也为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指引。在社群营销中存在“双重产品”的现象,即营销方在对社群兜售产品的同时,也将社群作为一种产品销售。微信多群直播的图书营销模式可以使传统的出版方进行身份转化,不再仅仅拘泥于出版环节,可以自建微信群,利用品牌优势,将历史上积累的粉丝和读者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直接绕过现有的营销中介方,把自己也打造成为图书营销的重要角色,再与其他中介平台加强合作,每次多群直播采用主中介加附属中介的方式。每一次合作、每一次直播,不仅是售书的过程,还可以继续吸纳新的潜在读者,串联更多相关社群,推广自己的社群品牌。借此,可以增强出版社竞争力,争取优质作者,并且把业务延伸到社群造星等方面,甚至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盈利道路。
四、微信泛社群图书营销存在的局限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红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关注网红并与之互动,传统行业也开始引入网红时代,“网红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网红经济”背后的资金流动和金融需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因此对“网红经济”背后的金融营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深入的研究,并进行调整和改进,基于理论的角度对“网红经济”中金融网络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优化。
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种类多、规模大的特点,促进银行的经济发展,是商业银行进步与发展的主要依托。虽然当前“网红经济”金融在规模总量、产品、服务内容、客户数量等方面与银行零售业务差距仍然很大。[1]“网红经济”在中国的金融业是一个新的形式,不同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是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精神的新兴领域,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的“网红经济”网络形式和网络财务。“网红经济”的金融营销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竞争,不仅是重要的战略,而且在具体的机制建设与资源调整和创新等方面,要通过多角度的服务,提高竞争力。
二、网红产业链资金流分析
在整个网红产业链条中,参与方包括各类直播平台、网红本身、网红经纪公司、供应链提供商以及粉丝群体。其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网红由于某领域特长成长于各类社交平台,之后逐渐向综合性社交平台汇集;而网红经纪公司签约具有可变现价值的网红,为其提供社交账号运营管理以及对接供应链广商的工作;最终网红所推广的产品依靠庞大的粉丝群体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变现。
(一) 网红与网红公司 1、雇佣水军提高网红知名度
随着诸多的直播平台跟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涌现出一批网红跟主播。评价一位主播主要就是看他们的粉丝量,看过直播的都知道经常有水军带节奏,就是网红公司跟公会包装旗下的主播跟网红请来捧场跟制造话题,给主播点取关注的,这样一来网红名声就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雇佣这些水军所需要的资金则需要从当前的利润或者贷款来实现。
2、找大主播PK
网红公司会帮助网红主播联系一些经济利益的公益事业,去打造他们的知名度,当有了一定量的真实粉丝后,网红公司会帮助主播进行谈合作成为签约主播。之后再花钱找其他大的主播进行pk,拼礼物,其实很多礼物都是公会刷的,通过pk赚取大主播的流量,3个月到半年时间如果此主播确实有能力,那将成为一大主播了。这样公会跟公司就开始赚钱了。刷礼物也是重要的一项支出,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来源。
3、网红赚取提成
平台合作的工资,礼物提成,公司的市场部会给网红拉广告,赚取广告收益,开网店,通告网红效应卖货。网红公司与网红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这样的分配过程则需要银行机构在背后支撑,银行系统能够自动核算出各自分配并将资金流转入他们各自的账户,方便了网红与网红公司之间的收益分配。
4、转会费与签约费
当有一些主播变大之后,网红公司跟他的身份不再匹配,就会卖给大的经纪公司或者卖给平台,一次性赚取转会费跟签约费。这样庞大的资金流入也需要妥善的保存与管理,或者再投资于新签约的网红,或者存入银行进行理财,增加现金流入。
5、培训费用
网红公司可以开设网红主播培训学校,现在市面上这类的培训很少,将来也是一大趋势。比如游戏主播的游戏培训,舞蹈唱歌的舞蹈唱歌培训,直播说话聊天方式等等。这样的培训活动花销巨大,却也提高网红质量,而且在经营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对外进行培训赚取培训费用,这样的投资资金的流出大概率有更多的资金流入相匹配。
(二) 网红公司与供货商 1、根据客户需求反推供应链
网红电商在前期流量变现的过程中,会借助微博等大流量平台调查粉丝意愿,与其产生强互动,在产品上架之前,从产品款型到配件等细节,会根据粉丝的评论和点赞来确定现阶段人们的口味偏好及价格接受程度,这种根据测款来上新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
2、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
主要有网红公司下属的经纪公司以及电商运营公司来负责,前者主要把握网红整体的内容和路线,而电商运营公司需要负责供应链的产品包装设计,售后,与一定规模的工厂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整个供应链的闭环,获得稳定的货源,并通过良性的货品规划和量化生产节约成本。(根据方正证券的数据显示,精准粉丝的利润转化率大概在每10万粉丝会带来近100万的利润)
3、供应链整合与转型
现在网红公司的新运营模式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运作,通过多品种快翻单的需求来迎合现在的快时尚模式。网红公司在获得后续利润后会进一步加深涉入供应链,整合自己的专属生产体系,进一步增加粉丝粘性。
图
(三)网红与粉丝之间 1、网红与粉丝之间资金流运转分析
从“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来看,首先网红通过在各种平台分享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经验的积累大量的粉丝;然后对粉丝的特定需求及自己的擅长的领域开设了相关的网络店铺,将这些网红们将粉丝流量变成了实在的销售业绩(图2.3)。
图2.3 “网红经济”模式分析[1]
2、网红吸引并维护粉丝
网红要想吸引粉丝必须付出成本进行内容制作和产品设计,进一步根据网红的个人专长开设了相关的网络店铺,这就是网红发展前期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也是网红的启动资金。另外网红必须加强粉丝粘性和提升粉丝忠诚度,线上经常做一些转发抽奖,礼品赠送的活动去回馈粉丝。[2]
3、粉丝流量变现带来回馈
网红粉丝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了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和超常消费。这种粉丝消费带来的流量变现为网红创造了盈利。网红经济中粉丝消费的形式有如下几种:粉丝打赏和内容付费,将粉丝引流到电商平台消费,网红直播营销,广告及周边衍生品:
(四)直播平台根据硅谷动力的数据显示,2019国内市场直播企业前五十名之中,二十家涉及娱乐型直播业务占比最高,代表性的为映客直播以及抖音。占比第二高的是游戏类直播,代表性的为斗鱼直播以及虎牙直播。[7]。直播平台在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盈利模式,以下为当下市场直播平台中常见的八种盈利模式:
1. 打赏
打赏是最常见的盈利模式之一。粉丝打赏所花费的金额直接被直播平台获取,而后根据平台与网红之间的合约在基础工资之上给网红提成作为奖金。
2. 广告
广告模式盈利来源于广告费用。直播平台在直播当中植入广告,或页面上有专门的广告位提供。首页推送的主播也可以视作广告的一种,主要是主播通过给直播平台缴费购买首页推送。
3. 导购
导购是网红在直播中通过口头营销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淘宝店,并且与直播平台按既定比例分成。通常为厂商付钱让网红在直播平台给观众介绍产品。
4. 付费直播
有两种主要盈利方式:一种是主播开通直播需要付费,由直播平台提供更高级的直播服务。另一种是观众看直播需要付费,由主播设置入场费用,直播平台和主播分成。
5. 会员
和付费直播相似,有主播和观众两种盈利途径:主播付费办理会员可以开放更多的功能,如提高聊天室人员等。从观众角度:一些主播会有需要观众付费的会员或者粉丝团资格才可观看的视频或者直播。
6. 合作
直播平台与一些厂商合作,如游戏厂商,在直播的界面嵌入链接,点击可下载游戏,而后盈利由直播平台与游戏厂商分成。又比如和竞猜平台合作,在直播平台嵌入对游戏或体育赛事的竞猜,观众下注,直播平台与竞猜平台分成。
7. 版权
对于一些能带来比较大流量的直播录像进行二次利用,将版权出售给一些发行方,从而获利。
8. 付费教育
是一种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在直播平台上售卖课程,学生付费,最后收入由直播平台与校方或者老师进行分成。
相比数量多,但是每一笔收入却不是很高的盈利模式,直播平台却有几个比较大的支出,往往导致直播平台从财务报表上看经常入不敷出,比如在2019中国直播企业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斗鱼直播[7],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显示,净亏损为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8]。以下为直播平台的成本以及支出:
1. 主播签约费用
主播签约是直播平台一个比较大的支出。例如已经宣布破产的熊猫TV曾经以五年三亿人民币的价格签约PDD。虎牙直播在上市的前期因为相对缺乏足够数量的知名网红,在2018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显示净亏损二十一亿元人民币[9]。所以直播平台的主播签约费用虽然高昂,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必要支出。
2. 带宽成本
带宽成本随着视频以及直播的清晰度提高而上升。由于近几年云服务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并且对于带宽的需求逐步增加,直播平台的议价权也有所上升,可以预见未来带宽成本会逐步缩小。
3. 运营推广
运营推广对一些游戏类直播平台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支出。例如2016年熊猫TV 买下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的承办权,准备期间为了达到要求,创始人王思聪花掉七千万元人民币注册了多家公司。
4. 技术支持
稳定的直播画面一直是直播平台的关键点,为了保证这一点,直播平台需要聘用大量技术人员。
三、营销策略分析
(一)网红与网红公司对于网红与网红经纪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部分的产业链中主要的金融需求及服务包括贷款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以及收入核算业务等。基于这些金融业务需求所进行的营销策略包括:
1、 放宽网红经济公司的贷款条件
网红公司在前期的培训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既定利润的情况下需要贷款来进行资金周转,因此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对网红经纪公司的贷款条件,可以通过对该公司网红的粉丝量以及带货能力等进行评估而不是单单依靠抵押物的价值来进行放款。
2、 利用大数据方便进行核算业务
网红与网红经纪公司之间,网红与供货商之间,网红与直播平台之间,都存在收入的分配问题,而银行在这方面则既要方便各方之间的收入获取方式,也要做到对收入分配的准确无误,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银行进行收入核算并分配可以使收入分配更加精确,同时也能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也方便各方可以直接在各自的账户下得到分配的收入。
最近一个月出现了大量的直播营销案例,品牌、明星、网红、影视节目均意识到直播这一新的营销洼地的巨大价值,变换着进行诸多直播营销探索。
直播营销探索琳琅满目
雷军在玩儿了一次直播之后,结论是“直播真是太好玩儿了”,在这之后就跟扎克伯格一样,被直播迷住了。确实,直播给许多人第一印象是“好玩儿”,而围绕直播的营销,同样是在追求"好玩儿",最近一个月出现的经典营销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ELLE》+欧莱雅+美拍娱乐直播:导流吸粉两不误
在刚刚闭幕的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欧莱雅在美拍的#零时差追戛纳#系列直播,全程记录下了包括巩俐、李冰冰、、李宇春、井柏然等明星在戛纳现场的台前幕后,创下311万总观看数,1.639亿总点赞数、72万总评论数的各项数据纪录。
带来的直接市场效应就是,直播四小时之后,李宇春同款色系701号CC轻唇膏欧莱雅天猫旗舰店售罄。当然不只是欧莱雅,聪明的媒体方们也看中了直播的粉丝效应,包括《ELLE》杂志、PCLADY等时尚媒体也纷纷同步跟进直播现场。在此之前3月份的巴黎时装周上,《ELLE》杂志通过直播范冰冰一个多小时,吸粉10万但范冰冰直播,依旧被视作是直播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在这之后的明星已成为直播的杀手锏,宋仲基、井柏然、王宝强、周杰伦、李冰冰、巩俐等明星,以及Papi酱等网红,分别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各大直播平台。
从欧莱雅和《ELLE》杂志在美拍的直播可看到,直播对于品牌来说有强大的导流能力,可实现效果营销;而媒体更乐意将直播当做获取受众的新兴渠道;对于明星和网红而言,直播是与粉丝互动,让粉丝了解自己另一面的新方式。
杜蕾斯Air空气套+六大直播平台:恶评如潮但关注度高
这一营销是否属于经典业界有巨大争议:杜蕾斯新产品Air空气套在直播之前进行了一周的疯狂造势,在吊足观众胃口之后,在4月底的一个晚上进行了三个小时漫长而无聊的直播,最终不论是观众还是业内人士都给了这个营销差评,认为其太过恶俗,有失杜蕾斯一直以来的营销高水准,政府部门最后还禁令,相关视频内容全被下架。
不过从营销目的来看,杜蕾斯Air空气套直播在Bilibili、乐视、优酷、天猫热点、在直播及斗鱼获得了500万人次的观看,并形成了巨大的话题讨论效应,如果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会,吸引关注这个指标应该是达成了。
此外,与杜蕾斯获得关注丢掉美名不同,
美宝莲“唇露”在美拍和淘宝的新品直播就收获了真金白银:直播结束最终卖出10000支口红新产品“唇露”,转化实际销售额达到142万人民币。
小米Max在小米自家和Bilili的直播则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观看,并且尚未结束,这次直播主要是为了告诉外界小米Max“超耐久”的特性,比起传统的新品会而言,覆盖人数更多、传播效果更好,在5月25日晚上,小米无人机同样会采取纯直播方式。
周杰伦签约唯品会成为CJO(首席惊喜官)的会在美拍等平台直播,同样带来数千万观看,一定程度助长了唯品会上季财报活跃用户增长52%。
“直播”正在成为会的流行方式。
直播正在成为营销洼地
品牌+明星+直播,品牌+会+直播,正在成为直播营销最主流的两种方式。除此之外,影视剧等内容品牌亦十分亲睐直播平台,一个月前直播平台还要花钱购买《我是歌手》的版权来获取用户,接下来的趋势是视频内容节目将争夺焦点直播平台,因为娱乐化的直播平台受众与影视剧、综艺节目、电影的契合度非常高。《超级女生》《大牌对王牌》《WOD世界舞蹈大赛》等节目已经开始在美拍这样的直播平台扩大影响力。
直播对于品牌而言,具有多重价值:
获取海量关注度(观看人数和话题讨论数量);
传递品牌形象(植入广告例如李云春用欧莱雅口红,再比如小米Max超长待机);
直接形成购买(淘宝直播、聚美直播等电商平台的直播已支持边看边买,而美拍等直播平台则可通过口播引导到淘宝店购买,转化率比传统视频高很多);
聚集潜在用户(《ELLE》杂志在美拍吸粉,品牌在直播平台吸粉)等。
直播对于明星、网红和媒体而言,则可获取粉丝,与粉丝互动。明星和网红本身又可以成为品牌广告的代言人(主动代言或隐性植入),或者开自己的淘宝店进而将名气变现。
看得到的好处,让品牌、明星、网红和媒体对直播平台趋之若鹜,在直播平台,大家各取所需,直播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洼地。
直播营销究竟好在哪里?
为什么直播营销如此受欢迎?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品牌在直播前时代,是如何做营销的:
1、互联网前时代,营销几乎等同于广告,只是这些广告被投在了不同地方,广告以品牌为主,效果为辅,毕竟传统广告时代,衡量效果是非常难的事情,“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我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必须承认的是,传统广告塑造了大量家喻户晓的品牌,尤其是许多“央视品牌”。
换句话说,传统广告时代,品牌塑造更加容易一些,有钱抢到黄金广告位置,再加好的品牌定位、强势的明星代言人和容易记住的广告语就可以了。
2、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完全被重新定义了,广告分裂成许多种类型,而营销前面有了许多前缀:社会化营销、搜索引擎营销(SEM)、病毒营销、话题营销、事件营销……效果衡量非常容易,还有根据效果实时竞价的RTB自动化投放技术。而营销的目的不再只是塑造品牌,还兼顾了促成购买、获取用户等目的。
问题随之而来:注意力看上去容易获取,实际上却愈发困难,因为注意力分散在太多媒体了,品牌自身就是媒体,人们有许多时间看手机,却不会抬头看户外广告;人们花很多时间玩iPad,却不一定再盯着CCTV广告了。所以,品牌塑造反而更难了,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往往是先有用户,再有品牌,比如小米聚集了上亿用户自然成了品牌,淘品牌则是卖了许多产品之后,成了品牌。
直播的好处则是,它在互联网媒体基础上,融入了“传统媒体”的特色:分散在各处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造势手段,被吸引到某一个平台,某一个时段聚焦,就像我们过去看电视一样,营销效果不言而喻,直播平台开始有了“黄金时段”——不一定是某个时段而是某个直播事件;未来还将有“直播标王”——不一定是简单粗暴直接的贴片广告了。
总之,用户注意力被聚集之后,传统媒体的“被动式广告”有了死灰复燃的机会,直播正在成为互联网的电视台,“聚集注意力”的能力,是直播的核心营销价值所在。
各种品牌营销方式,由于嫁接了直播平台丰富的可玩性,这种被动式广告并不会让用户抗拒,再也不会出现“恒源祥”“脑白金”这样的让人感到不适的超级强制广告了。李宇春的欧莱雅口红,小米Max的超长待机,它们俨然已是内容不可分割、无法回避的一部分,用户不能转台,也不会想到转台。
更直接的说,直播彻底实现了内容即营销,营销即内容,而视频是很难做到的——视频植入广告需要精心策划和前期制作,成本高,难度大,位置有限。
发力直播,陌陌赚大钱
从2015年9月上线陌陌现场,2015年12月开通红人直播,到2016年4月全面开放全民直播,实现月活跃用户近3 000万人,陌陌直播业务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这个成绩。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15年各季财报中并未单独拎出的直播服务在2016年Q1财报中单独列出,并显示为陌陌创造了1 560万美元收入,占整体营收占的30.65%,成为陌陌最强劲收入来源。看起来一切顺风顺水。
如今,陌陌直播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战略级别,在《陌陌》最新6.7版本的更新中,替代了原先底栏的“发现”按钮。而且在直播的形式上,除了原有的秀才艺秀歌声外,留学生直播异国生活、美食爱好者直播做饭和健身教练直播健身课程等各类生活场景都被搬进了陌陌直播。
直播市场这块蛋糕,想吃的不止陌陌一家
陌陌现场自上线后也在尝试一些新玩法,希望能区别于针对普通人的草根直播平台,比如签约歌手均为职业歌手,采用直播演唱、粉丝发弹幕和赠送虚拟礼物等形式,打造“线上演唱会”。去年9月周笔畅在陌陌现场进行了三天的直播,再现了香港演唱会时万人合唱的情景。
此外陌陌还请来了《我是歌手》原音乐总监、操盘过众多演唱会的梁翘柏任首席内容官。陌陌希望通过歌手和影视明星来提高人气,让陌陌直播成为电影和音乐人的宣传平台之一。
陌陌如此殚精竭虑打造差异化却掩盖不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如今直播市场已经人头攒动,陌陌直播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强大。
自今年4月以来,腾讯密集布局直播赛道,一口气推出了腾讯直播和企鹅直播两大平台,前者主打泛娱乐和明星粉丝直播,并提出要做直播领域的“开放平台”,后者专注于体育直播。如今已经形成了包括《NOW直播》、《腾讯直播》、《花样直播》、《企鹅直播》、《QQ空间直播》、《龙珠TV》、《斗鱼TV》和《呱呱视频》等在内的直播矩阵。
同样奇虎360旗下的《花椒直播》很早就进行过多种尝试,如新闻直播、科技直播和体育直播等,充分反映出周鸿t的野心。如今花椒直播渐渐抛离了之前的科技和体育等新闻类的直播,慢慢向秀场转型,也更加贴近陌陌直播。此外,直播市场上还有阿里巴巴和百度旗下的直播网站、王思聪的《熊猫TV》以及曾斩获苹果排行榜榜首的《映客》等。总之,陌陌直播正四面受敌,未来更加不会轻松。
直播能否成为陌陌新的增长点
而陌陌目前遇到的问题除了如何应战这场移动直播混战,更加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直播是否真的能“拯救”陌陌。但从现在看,陌陌如若孤注一掷把全部身家压上,恐怕“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
首先,陌陌直播最大的特点可能就在于其本身的社交属性,最理想的实现路径是借助陌陌本身的兴趣群组,像旅游、美食和健身等,把他们原来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聊天的方式转变为通过直播的方式来交流,甚至利用影视明星、网络红人和美食专家等来影响更多人,但这更多的是营销层面,营销往往开始热闹,难以沉淀为真正有粘性的社交行为和关系链,事情一过大家就容易“各找各妈”。
其次,目前在线直播软件越来越同质化,更多的是钱和资源的对垒,却又都面临着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陌陌直播也不例外。目前陌陌的主要盈利方式还是和主播分成,以阶梯状比例进行。尽管如今陌陌的“首席”现金牛已从会员制度变为直播,但这恰恰说明陌陌的收入结构不太稳定。BAT每家公司都有稳定单一的营收来源:腾讯以游戏背后的增值服务为主,广告为辅;百度和阿里巴巴则是营销收入占主导,当一家公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为企业的基础保障进行持续输血,那就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2011年8月31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在京举行“2008-2012中国•奥运时代智汇营销峰会――第30届伦敦奥运会暨黄金资源说明会”,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CNTV借势推出了酝酿已久的伦敦奥运报道计划,整合版权优势、全面视角、受众体验、落地活动及媒体联动,全力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
打造“伦敦计划”
作为伦敦2012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CNTV拥有伦敦奥运会全部赛事的视频直播和点播权。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夏晓晖表示,将会应用创新技术手段,通过全媒体的报道与传播,为网民提供一个全面、有深度,同时不乏新颖的奥运舞台,将“致力于打造最宽广的奥林匹克舞台”。
首先,电视+网络合力传承伦敦奥运。据央视体育频道总监助理、主持人张斌介绍,CNTV拥有所有央视报道资源,将采取“2C+2T”的整体报道策略,即CCTV与CNTV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多样的Technology(技术)和Terminal(终端)手段进行广泛奥运传播,同步直播央视奥运赛事全部直播内容,并及时制作精彩视频回放,服务新媒体用户。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终端的运用,将与央视电视报道共同展现继北京奥运之后又一次奥运会的精彩。
其次,重点建设赛事直播大厅和专项赛事频道。鉴于央视无法穷尽奥运会所有赛事,CNTV体育台将充分运用奥运会赛事信号及单边素材进行自主直播,重点建设直播大厅,以时间为轴,按照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即将登场的顺序列表,网罗所有赛事。同时辅以实时数据、资讯和互动,提供更加新鲜、全面的奥运资讯。在完成所有赛事直播的基础上,CNTV还将按照项目建设专项赛事频道,如乒羽、体操、篮球、网球、足球、游泳、田径等,让喜爱某个特定项目的网友能在该频道完整观看该项目的全部比赛。
第三,定制奥运媒体产品,打造原创节目,启动社区互动。在专业赛事频道基础上为网友提供“2012伦敦奥运会定制服务”,打造“我的团队”(My team)、“我的奥林匹克”(My olympic)的概念,定制“金牌第一报”、“奖牌榜”等系列奥运媒体产品,以邮箱、微博、客户端等形式进行及时推送。
同时,CNTV为伦敦奥运特别制作《奥运日记》、《奥运会客厅》、《评论者说》、《我在现场》、《前沿感受》、《记者推荐》等系列新媒体原创栏目,并将打造一档注重娱乐化和明星元素的访谈节目。
此外,借助央视品牌和视频资源的吸引力,在2012伦敦奥运来临之际,CNTV将联合爱好体育的个人用户和组织机构,建设体育专业垂直的网络社区――CNTV 5+U,给网友提供一个分享、互动、体验的空间。从2011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起,启动系列的CNTV 5+U社区活动,在线上线下进行系列推广活动,CNTV 5+U将成为中国网络电视台2012年伦敦奥运会新媒体报道的承载平台。另外,CNTV还策划了“伦敦行动”、“谁将解说奥运”的互动行动,充分调动网友的参与度,为伦敦奥运报道持续预热。
最后,CNTV还将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差异化报道,实现无缝播报。由于伦敦与北京存在7小时的时差,大量的重要赛事直播均在北京时间夜里举行,因此,CNTV在做好赛事直播的同时,注重分时段的差异化报道,根据不同的时段特点安排不同时段的报道,让网友感受到伦敦奥运会正在发生的一切。
台网联动 充分发掘营销价值
作为CCTV的新媒体延续,CNTV在“台网联动”的支持下,利用各方面资源、内容、平台、推广等优势,将力求塑造出一个360度全方位的奥运媒体平台,在吸引全国网民眼球的同时,为广告主充分发掘营销价值。“新兴媒体要去融合传统媒体,将传统电视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推出新的形态和内容。”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经理夏晓晖说。
CNTV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赛事资源和报道资源两个方面。“CNTV拥有伦敦奥运全部26项、长达3800小时赛事的报道资源,而超过千人的央视报道和制作团队则为其提供了质量保证。”中国网络电视台媒体策略总监张春阳说,“这为广告主品牌营销推广提供契机,可借助用户的良好粘度和活跃度,提升产品曝光量和品牌关注度,并与消费者达成深度沟通。”
在内容优势方面,在视频直播部分,CNTV直播大厅可以直播所有赛事,不受时间和播出通道的限制,且实时数据、资讯和互动使直播体验更完整。而视频点播部分,CNTV可对海量视频资源进行及时剪辑、专题化集纳。同时基于央视的丰富资源,CNTV5+U社区还将会有第一手的鲜活内容。CNTV将利用视频资源优势,在重点位置为广告主的重点产品做推广,提供广受关注的产品的深入报道,将能看到该信息的网友转化为广告主的潜在用户。
至于多平台的宣传和推广优势,为了实现体育新媒体产品跨平台的内容整合,CNTV将整合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客户端的各种平台,实现内容的充分共享、互动,运用受众口碑营销,形成多轮传播。
备战伦敦奥运,CNTV推出了奥运大营销产品矩阵,包括大营销产品、线上产品、线下产品、全媒体平台四部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营销产品《我的国家队》、《一起来奥运》、《奥运新主播》、《奥运美人》,运用线上线下参与互动和SoLoMo跨媒介整合,在奥运前期乃至全程不断升温的营销氛围下,发挥CNTV奥运版权优势、品牌影响力,打造奥运的大营销机会与热点,为广告主提供高回报的整合营销契机。
二战期间盟军曾成功实现战略转移,用诺曼底登陆开辟出第二战场,成为决胜的关键。今夏在同一块欧洲版图上,硝烟不止激战再起,这便是全球瞩目的德劳内杯之争——2012欧洲足球锦标赛。
在当今多元化的传播趋势下,就这一关注度高、受众集中、影响力深远的大型赛事,体育营销同样面临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战略抉择。信息碎片化传播,令传统电视这个单一战场难以适应观众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开辟继传统电视之后的“第二战场”,完成赛事传播及赛事营销的多屏触达,已成为业内共识。PPTV网络电视全国策划总经理胡永荣告诉记者,多家机构的研究结果共同证明了一个事实:电脑、移动终端视频用户的快速发展正在分流传统电视观众,以18-3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最为明显,同时其行为也具有极大的市场引领作用。为探求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收视脉动,权威市场研究机构CTR以本届欧洲杯为基础,对PPTV网络电视和CCTV-5的体育赛事直播收视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的一些发现,能为营销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网络电视化的跨媒体研究突破
在具体的跨媒介视频整合案例的策划和执行中,最为关键的是受众管理和效果评估,简而言之,要为不同视频终端找到统一的评估体系。鉴于网络电视的“类电视化”属性,并基于同样的欧洲杯直播节目,本次研究CTR借鉴传统电视媒体以收视率为核心的成熟评估体系,提出PPTV网络直播收视转换公式,从而形成了PPTV可类比电视媒体的评价指标,为便于对比研究,收视转换用到的总体推及人口均以电视推及人口为基准,便于广告主利用同一套数据体系来统筹多终端视频传播。在节目播出和广告创意形式上,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并无二致,但网络电视同时还拥有链接、跳转、互动等一系列传统电视不具备的优势。
此次项目研究显示,PPTV网络电视的人群覆盖力完全能与CCTV-5相媲美,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杯营销“第二战场”,双方互为补充、共成传播掎角之势。从整体数据(图1)来看,无论是CCTV-5还是PPTV,收视波动都非常剧烈,每场比赛都有独立的收视点,这与热播电视剧的收视曲线大相径庭。从小组赛开始,荷兰、德国、西班牙和英格兰等热门夺冠球队就成为拉动收视率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第一轮小组赛的各家首次亮相,在比赛伊始就创造了收视峰值。同时,比赛时间也因客观的时差影响着收视表现,因前两轮小组赛每天凌晨零点和两点各有一场比赛,该差异非常明显。进入四分之一决赛之后,整体收视率进入稳定的较高值,两场半决赛收视出现大幅攀升;随着决赛的来临,两个平台的收视均达到最大峰值,分别为0.61和1.344。
按全赛程计算,PPTV的平均收视为CCTV-5的37%,CTR分析人士称,这是迄今为止新媒体研究中相当卓越的成绩。尤其半决赛、决赛等精彩场次,PPTV收视率达到CCTV-5的50%左右,19-24岁的细分人群中更是大幅超出CCTV-5达到160%以上,25-35岁人群则旗鼓相当。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克罗地亚VS西班牙、瑞典VS法国的两场小组赛中,PPTV的收视率甚至出现整体超越,这是因为当晚有两场比赛同时进行,传统电视的线性传播模式令节目深受时空限制,观众被分流,而在网络平台这种分流现象不太明显,网络电视能提供无限延展的收视空间。
实际上,网络电视的广告比传统电视广告更具性价比。通观欧洲杯赛事直播收视情况,PPTV的收视率相当于CCTV-5的四成,但广告CPM(千人成本)仅为CCTV-5的1/6,广告售卖总额不足后者的1/10,存在巨大的价值洼地。和其他补充性媒体不同,这四成用户很少同时观看PPTV和CCTV-5,其用户重合度较低,传统电视媒体在这部分人群中的到达率极其有限,这也使得各大品牌客户在PPTV网络电视开辟欧洲杯营销第二战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智能终端瓜分高端用户网络收视
作为多终端视频传播的探索者,PPTV网络电视在本届欧洲杯期间实现了全面覆盖,包括PC客户端、PC网页、iPad客户端、iPhone客户端、Android手机客户端、Android平板电脑客户端等主流硬件终端,有效地整合了受众碎片化的注意力资源。同时调动各方资源加大线上线下推广力度,甚至通过方正宽带等各大运营商将收视资讯直接送进社区。从CTR的研究数据发现,PC客户端和PC网页仍然是流量的主要来源,其中PC客户端的收看时长明显高于PC网页,整合的是铁杆球迷的注意力资源。而PC网页端用户对进球集锦、新闻报道等短视频的收视需求更为旺盛。
在移动终端用户中,iPad用户群体的细分特征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兴趣,本次研究证实了人们对这个群体意料中的推测,也找到了一些意外的发现(图2)。一是高收入,调查发现iPad用户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者高达54.77%;相较之下,PC端的用户收入大多数集中在2001-4000元之间。二是高学历,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比分别达到47.16%和13.98%。意料之外的发现是:70%的低收入(1000元以下)人群年龄在18岁以下,分析人士称这个群体中很大部分青少年用户使用家长购买的iPad看球,即高收入家庭中的低收入者,他们同样有较高的购买力和品牌意识,这种情况在规划营销策略时也应该有所考虑。
品牌客户尝鲜网络电视SEM营销
应收视人群的特色,各大品牌客户也将火力逐步倾斜于网络电视平台,配合这个新兴战场的战略转移,借助“SEM体育娱乐营销”,以更互动、更精准和整合的方式,打造出诸多创意和实效并重的经典案例。
由巨大流量带来的高曝光,使得近20家来自汽车、日化、快消和服装等各行业的品牌企业,运用传统网络视频的前贴片、暂停等形式进行品牌露出。而电视媒体的品牌植入、软性包装等也被大量运用于本次直播过程中,“技术统计”“记分牌”“战术分析”等创新植入形式均炙手可热,其中总冠客户吉列的“进球数提醒”和嘉士伯的“精彩指数”作为PPTV欧洲杯直播的创新形式,既满足了企业的品牌推广需求,又为常规直播画龙点睛,充分实现了直播功能与广告价值的完美融合。
正版视频网站渐受瞩目
营销:品牌广告主青睐
随着2009年正版成为视频行业的主题,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注意起自身的广告到底投放到了哪里,由于担心自身的品牌形象因为在盗版内容上进行广告投放带来损害,一些广告主已经撤下了在部分视频网站上的广告。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在盗版内容上进行广告投放得不偿失,现在的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显然要谨慎了许多。”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用户体验感更好,表现力更丰富的视频广告投放时,正版正在成为首选。
“正版越来越受广告主青睐了。”激动网方面表示说,“主动与激动网联系洽谈广告投放的广告主有显著增加,近期宝马在激动网投放了一段X6的视频短片,效果相当不错,有效地传达了该款车型的设计理念及品牌文化。”
突破:台网之间的媒介整合
2008年江苏卫视与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火拼,无论是对于观众的争夺还是对于广告主的争夺,都让网友津津乐道。此次激动网线上预热并在线直播诺基亚联合江苏卫视召开的跨年演唱会,让演唱会除了通过网络直播覆盖网民以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双向传输的优势,让网民与演唱会之间产生互动。
“这种互动在为电视台提供优势互补的同时,直播后的延展、点播,都将大幅度提升演唱会的关注度,从而充分提升演唱会主赞助方诺基亚的品牌文化的传播及品牌的记忆度。”激动网方面表示。
据了解,激动网是江苏卫视首家官方授权的视频网站,授权内容包括其主要的自制类节目《挑战100%》、《绝对唱响》、《名师高徒》、《谁敢来唱歌》、《周末不加班》等,这种与电视台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既体现了电视台固有的媒体影响力及用户覆盖面,也得到了互联网视频互动及不受播出时段限制的补充,可以让品牌广告主的投入得到倍增的效果,视频网站的营销价值显现无余。
合作:正版成为首选
“行业秩序的拨乱反正,正版理念的深入人心,带来的不仅仅是客户,更有价值观趋同的合作伙伴。”激动网方面在谈及正版运营时信心十足,“除了与电视台合作跨年演唱会以外,激动网也在互联网行业内展开了跨领域的多媒介整合合作。”
据激动网方面介绍,在电子商务领域,激动网与淘宝网合作版权内容的在线点播,成为淘宝网商品类目中首个视频内容供应商。在SNS领域,激动网与人人网合作官方组件“电影”的版权内容点播,与淘宝网SNS淘江湖合作官方组件“淘视频”。在搜索引擎领域,百度视频搜索中为激动网开设独立频道“独播剧场”等等。视频的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认可。
创新:三屏合一整合营销
“激动网规划中的视频营销模型,将是从电视到电脑到手机的三屏整合的营销理念,广告主的品牌传播及产品推广将得到多形式、全方位的传播。”激动网方面介绍说。
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手机,以视频内容为核心,多平台统合的传播,加强了视频在营销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凭借着以正版为基础的多媒介整合运营,激动网让品牌广告主以及合作伙伴有了更好的选择。
以视频内容为核心,拓展营销模式、开拓新领域,在多行业、多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以实现全方位的覆盖,是未来视频行业的主体趋势。随着新的版权视频内容营销模式成为主流,视频的营销价值将被广泛认可,视频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可预见的将来,三屏合一整合下的视频网站,会给广告主带来营销价值的全面提升。
台网合作下的双赢
关于此次的台网合作,江苏卫视做出了回应:“江苏卫视与激动网于09年正式合作,随着江苏卫视自制节目的增加,也就希望可以有更多更适合的通路来提升自制节目的受众认知,与激动网的合作尤其是关于《名师高徒》和《周末不加班》等节目的视频推广,给予了节目很大支持,也为节目导入了新鲜的网络受众人群,新的一年希望激动网能与江苏卫视更加深入合作,对于综艺节目群有更多支持。”
江苏卫视同时表示:“激动网一流的技术平台,页面设置人性化符合江苏卫视节目定位,以及激动网一直以来坚持正版道路,在业内早已树立起极其正面的媒体形象,这一点深深地吸引了江苏卫视。在2009-2010诺基亚跨年演唱会的直播中,激动网转播视频清晰、流畅,保证了节目信息完整的传达,用户参与度很高,这也是江苏卫视所看重的。”
关于台网之间合作前景问题,江苏卫视有关负责人表示:“电视与互联网未来的交集会越发密集,随着新生代的生长步伐,互联网的受众群体会越发壮大,央视的网络电视台已然启动,足以证明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只有通过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双赢,如此次江苏卫视诺基亚跨年演唱会,互联网在线观看人数远远超出其他卫视跨年晚会的网络收视率,网络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
版权――视频网站重新铺路
2009年12月24日,激动网正式宣布已经首个获得央视授权,将对虎年春晚进行直播、点播,届时,网友将可以在线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并参加线上的互动活动。激动网方面表示,此次与央视达成合作,对虎年春晚进行直播、点播,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观看渠道,同时,网民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互动功能,发表评论并参与在线活动。
关键词:电视;直播节目;信息属性;栏目定位;策划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电视节目的种类呈显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其中直播类电视节目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电视手段,因此,直播类电视节目的策划显得尤为重要,栏目负责人应该重视其策划过程,严格按早栏目操作流程进行节目的制作和栏目营销推广,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栏目互动中,实现直播类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 电视直播类节目的信息属性
电视直播是现代化信息传播的方式之一,其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新闻、体育、文艺等节目形式。直播类节目被受众接收后,会对受众的心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直播类节目通常能有引起受众的共鸣。在直播类节目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其节目的国用和意义通常是由信息量来决定的,信息量能够直接反映出直播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意义。通常情况下,直播类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和事实能传递给受众一定量的信息,对受众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直播类电视节目传递给受众的信息量越大,对受众的影响也越大,相反,直播类电视节目传递给受众的信息量越小,对受众的影响越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直播类电视节目传播的过程中,内容形式越多就意味着其所含的信息量越大。除新闻性传播之外,我们在看其他类型的直播类电视节目时,第二次看要比第一次看接受的信息量少得多,因为第一次看会感觉很新鲜,第二次看会感觉索然无味,同时第二次看的时候信息的不确定性很低。
2 电视直播类节目的栏目定位和特色
(1)电视直播类节目的栏目定位。要想使得直播类电视节目取得胜利,就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在策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直播类电视节目的信息属性,而后对节目进行准确的栏目定位。以旅游方面的直播类电视节目栏目定位为例,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也随之加快。旅游业发展高度的逐步提高,就要求现代化的旅游直播类节目必须具备新奇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服务性,栏目应该本着宣传城市、引领旅游时尚消费的理念,为城市旅游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受众在观看该节目时,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该城市的风俗人情、环境地貌和消费水平等,以便受众能够选择出合适自己的旅游路线。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对直播类电视节目进行准确的栏目定位,就是指栏目要确定自身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明确栏目多承担的任务和宣传的对象。直播类电视节目的栏目定位体现的是栏目的灵魂和价值,决定着栏目所要传达的主体思想。直播类电视节目只有指定了明确合理的栏目定位才能使得节目更真实,更具有生命力。
(2)直播类电视节目的栏目特色。直播类电视节目之所以办得如火如荼,主要是由于此类栏目具有新奇性、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等特点。电视直播类节目的栏目特色具体体现如下:1)栏目的新奇性。直播类节目的真实性更强,向受众传达的是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有些节目如旅游、探险等,都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向人们展示旅游、探险的魅力,激发了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和追求,能够很好的满足受众的求新求异心理,直播类电视节目往往以栏目的新奇性特点吸引受众。2)栏目的观赏性。直播类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很强,它直接向人们展示并剖析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受众通过收看此类节目,能够感受到各城市的文化特色和魅力。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直播类电视节目,能够直接观众领略到大自然的生机和魅力,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画面的优美。3)栏目的知识性。直播类电视节目不仅具有娱乐受众的作用,还能向受众传递一定量的科学知识,目前许多直播类电视节目在娱乐受众的同时,丰富了受众的阅历,向受众展示了各方面的知识和文化内涵,有效开拓了受众的视野,并使其增长见识。4)栏目的趣味性。和其他节目相比,直播类电视节目的趣味性更强,它能让受众在接受节目所传递的消息时,有效增强节目的可视性,深入的报道和自然贴切的报道风格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5)栏目的服务性。直播类电视节目的服务性也很强,许多旅游类、美食类电视直播节目就是通过主持人观光旅游和品尝美食的过程,对城市风景、风俗人情和特色小吃进行介绍,并向人们介绍了景区的服务设施额服务项目,使得受众对景区情况更加了解,方便了人们的旅游和生活。
3 直播类电视节目的栏目基本构架和操作流程
(1)直播类电视节目的栏目基本构架:1)节目导视。其作用主要是用凝练的语言和经典的修辞手法对节目内容进行简单概括,为受众传达明确的节目内容和信息。2)主持人串场:导演应该根据节目的风格选择与节目风格相适应的主持人,主持人在主持直播类电视节目的过程中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栏目开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资,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扩大栏目的知名度,使得观众能够养成固定收视的习惯。为使得直播类电视节目能够取得良好的收视率,节目策划部门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节目锉削措施,对于旅游类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应该以旅游业信息、动态、气象和风貌的宣传为侧重点,对其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和报道。
(2)直播类电视节目的栏目操作流程。直播类电视节目的栏目操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播出运作、后期延续、借势和造势五个方面。在栏目的前期准备中,要设定出符合栏目特色的Logo,制定出相应的广告语,选择符合栏目特色的主持人,然后进行栏目营销和推广。在栏目的播出运作中,整合资金寻求广告代言。在栏目的后期延续中,选择并组织良好的团队,制定出有利于栏目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在栏目借势中,将栏目和现有的资源紧密的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短信互动机制,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栏目的造势中,可以采取新闻会形式对栏目进行宣传,也可以采取开设网络论坛的形式,让栏目观众积极参与到栏目的互动和交流中,有效实现了栏目的品牌推广。
4 总结
直播类电视节目的出现开创了媒介传播的新纪元,它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传播,使得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打破时间限制。同时,直播内电视节目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节目自身的信息量和信息传播效率对其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使得此类节目只能在自己的传播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想使得直播类电视节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节目策划人员应该充分掌握直播类电视节目的信息属性,根据栏目的特色对栏目进行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在保证节目足够信息量的同时更好的服务受众,并有效促进直播类电视节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惠娜.电视直播节目的策划原则运用分析[J].东南传播,2009(07).
快速消费品、日化等行业正在日渐成为视频网站的核心商业客户,目前国际大型快消类客户已经了解和认识到了视频网站的营销价值,针对视频网站的广告投放和评估体系也已逐步形成,而本土的快消类客户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对视频网站投放广告的成本更为敏感,对媒体的选择更强调性价比。
总体上讲,快消类客户对视频网站互补于电视的功能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正在逐渐加大对视频网站的投入。目前,快消类客户的广告投放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追求精准的广告投放,比如定区域投放、定频次投放、定时间投放等;具有明确的用户群需求,比如年轻群体、城市用户、偏女性群体等;坚持高频次、高曝光的广告投放原则。
视频媒体需明确核心竞争优势
从广告投放和营销活动的层面看,确立核心优势是视频网站赢得客户的关键。优质的用户覆盖,多种创新型的营销产品,都是这种优势的保证。如酷6网每日的独立用户高达300075,其中18~44岁的年轻用户占到了68%,平均月收入为3628元,这些用户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不易覆盖的用户群,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价值高。而且,酷6网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营销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营销需求。
不仅如此,酷6网与视频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还拥有明显的差异优势,首先,盛大集团的强力支持,盛大游戏、盛大文学、盛大网吧等强势推广资源,有利于酷6网营销项目形成更强大的传播影响力。其次,酷6网的媒体影响力非常强。通过对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三大体育盛事的成功报道,酷6网在内容运营和大事件报道方面的实力得以彰显,这些都是酷6得以和其他视频类媒体形成区隔的关键因素,也是客户对我们感兴趣的原因。
影响视频媒体广告投放的两大因素
在未来的几年内,我认为可能影响企业投放视频媒体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视频网站作为电视互补的广告策略,是否能够得到广告主充分的认可;二是对于视频网站广告价值的评估体系能否成型,并得到业界认可。这两点是影响视频媒体营销发展的两大问题。而在此过程中,酷6网的战略核心将主要集中在建立娱乐(影视剧)和媒体(报道)双强的网络电视台方面,并且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营销需求。
视频营销观察
网络视频相对其他内容展现方式来说,是非常直观的互联网传播媒体,而且它的表现手法千变万化、创意无限,视频特有的立体形象感和有利于病毒营销的特征,对于快速消费品品牌来说,有着独特的营销价值。此外,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目标消费者主要为年轻人,这5视频网站的“深度用户”无疑是高度重合的。
正版化开启了视频营销的真正元年,在淘汰了一批钱包瘪的小型草莽视频网站之后,门户网站开始发力,“国家队”正式进入,随着富媒体广告技术的发展,作为眼球集中地的视频网站逐渐成为一片营销富矿,因为有注意力的地方就有营销价值。正如美国著名商业博客网站Gawker Media创始人尼克・丹顿(Nick Denton)说:“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主要在于图像和视频。”
为了迎合企业的营销需求,新的视频广告形式不断涌现,不仅有“前贴”、“后贴”等传统的广告形式,还相继推出了超长Tvc、种子视频推广、产品植入、主题征集、活动报道、线下推广等诸多方式,但大多数广告形式背后的运营逻辑依然是媒介的二次售卖原理,直接翻版电视营销模式。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视频的特点推陈出新,体现出视频相对于传统的屏幕展示广告的特色和优势,并对企业品牌发挥良性的作用力,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和挑战。针对此,酷6网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
海飞丝“创意实力派”互动营销
2010年微博的勃兴证明了群体的智慧,UC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超越了普通的单向浏览模式,使受众极大程度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成为传播网络不可或缺的一环,高参与度提高受众积极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感受和记忆度。
2010年12月,海飞丝携手酷6网开展“全网通缉止痒创意实力派”视频征集活动,通过全网征集与海飞丝品牌定位相关的创意视频、涂鸦图文等,选出创意实力派,从而引导参与者自主诠释海飞丝“去屑实力派”的品牌理念。此次创意征集活动,吸引了众多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年轻群体深度参与,并引发了全网围观,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了注意力。之后,通过优秀作品的病毒式传播,让网友主动接收并传播“止痒实力派”的产品信息。整个传播过程充分利用了“创意实力派”创意视频、图文征集+硬广投放的形式,深度展现海飞丝的产品诉求。
海飞丝作为日常快速消费品,与千千万万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此次创意征集活动通过用户与海飞丝品牌高度互动,将品牌传播方式提升到用户参与创造的高度,增强了品牌黏性,深化了广告效果。
网络直播佳洁士公关活动
品牌若想与用户产生深度联系,必须扯下高高在上的神秘面纱,贴近用户,倾听用户的声音,这是品牌营销的重点所在。视频直播品牌公关活动正是在为网络受众提供娱乐信息的同时,提升品牌形象,使品牌与用户产生贴近感的。
2010年3月,宝洁旗下的佳洁士品牌携手酷6网发起“笑・唯我时尚,佳洁士――2010时尚璀璨夜”活动,使一个小小的公关活动演变为万人瞩目的网络直播盛典。通过邀请国内顶尖造型师李东田、超级时尚模特吕燕等具有眼球聚集效应的明星加盟,不仅吸引了公众注意力,也为佳洁士品牌添加了时尚元素。在直播的过程中,借助推广资源的战略分布,直播当天便引爆收视率新高。
新媒体自制剧植入营销
在正版化的进程中,版权内容价格逐渐飙升,2010年影视剧的网络版权价格增长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给视频网站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购买版权内容不仅投入大,而且有同质化的风险。在此情况下,小成本自制内容受到视频网站重视,与此同时,植入式营销成为视频营销的一大亮点。
自制剧涉及大量的生活场景。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植入,而且不会引起观众反感。
舒耐联手酷6网在2010年7月量身定制了《无憾青春》原创剧集,并在此剧中进行大量的产品植入、对白植入、场景植入、主题植入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剧的网络影响力,加强舒耐产品和品牌在网友心目中的认知度,对舒耐的品牌理念进行深度解读。
除了新媒体剧之外,视频网站自制真人秀节目也于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推出。疯狂球迷24小时,是视频网站首档自制真人秀节目,而王老吉通过在节目中进行植入,为数以千万计的球迷贡献了一场足球盛宴,并凭借真人秀的创新性和影响力,将其“不怕上火”的产品特性和一贯的品牌主张顺势带出。使“看世界杯喝王老吉”成为时尚健康之选。此次真人秀活动不仅在球迷中引起高度关注,更将球迷之外的众多网友吸引过来,大大增强了王老吉品牌覆盖的范围。在32天内,疯狂球迷24小时的品牌全程曝光,日均访问人数达到100万以上,同时在线人数超过8万人。32天参与聊天25万条,最高峰值同时在线网友近35万,聊天峰值12万条,参与评论数26万条,互动参与效果显著。此次植入营销使王老吉品牌在软饮料世界杯营销争夺战中夺得头筹,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营销方式。
微点评:
新营销专家、社交网络领域知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