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直播营销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传统媒体渠道衰落的同时,直播和VR作为新的内容传播方式迅速蹿红:最近,米未传媒、《奇葩说》创始人马东开直播,同时吸引了600多万人在线观看,这让曾是传统媒体人的马东完全没有预料到。
优质内容正在成为核心——《ELLE》杂志在美拍全程直播范冰冰巴黎时装周,其美拍账号ELLEplus一小时吸粉10万;4月份,刘涛直播《欢乐颂》的新闻会,71万粉丝上线刷屏,引发网络瘫痪,这种直播方式为东方卫视带来了大量的话题关注。
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连“网红企业家”雷军在玩儿了一次直播之后,直呼“直播真是太好玩儿了”,在这之后就跟扎克伯格一样,被直播迷住了。确实,直播给许多人第一印象是“好玩儿”,而在最近一个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媒体+直播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象:
这种转型意味着传统媒体在旧渠道衰落的今天,借助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而直播就是其转型的突破口。
VR来了,直播火了,“新闻直播”如何切入?
今年最重要的产业趋势是虚拟现实(VR),今年上半年最火的应用是直播。他们是新媒体的产物,也是传统媒体在微信、微博、客户端后,下一个尝试拥抱的新事物。
今年的两会报道,VR技术最引人注目,除了新浪新闻、百度新闻、优酷、乐视这些互联网媒体积极使用VR呈现两会报道,人民日报客户端用VR技术无死角观察全会场,新华社更是拍摄了19个VR视频,包括新闻会、会议记录、现场采访,甚至结合闯关游戏搞起了互动,大大增强了与网友的参与性。《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法制晚报》也都进行了VR视频报道两会的新尝试。
但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VR的报道形式目前还只是尝试阶段,网友们也大多抱着好奇的心态来体验。移动端体验不完善、形式大于内容、VR设备普及程度低等问题还较为明显。不过“两会”报道倒是将VR的实际运用推向了一个小,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展,传统媒体将如何运用VR还有待检验。
比VR技术门槛低得多的是直播应用。
近期有媒体先后报道了CNN、《华盛顿邮报》、BBC等老牌传统媒体在Facebook上开展新闻直播的案例。
早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宣誓典礼举行时,CNN就与Facebook合作,进行了早期的直播。采用“视频+更多信息窗”的方式进行就职典礼的报道——即在Facebook页面左侧嵌入来自CNN的直播视频画面,直播时,Facebook用户可以与好友边看边聊,也可以在直播页面上即时交流、发表看法。
这一尝试取得成功:从当天早上6点开始,CNN对相关程序进行了20多万次更新,在线视频点击数达到1390万次,共有近2000万用户观看了CNN与Facebook合作的直播页面,产生100多万条评论信息。
这种“视频+更多信息窗”的直播模式,利用了CNN强大的新闻制作和直播能力,Facebook则发挥了社交平台的用户参与性。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一直在致力于将受众变成用户的转型,与社交媒体的合作,可以精确掌握用户的数据、需求和反馈,对内容制作、渠道拓展、跨界营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欧美国家的现状来看,Facebook在全世界拥有15亿活跃用户,在推广视频直播方面具有独家优势,传统媒体在Facebook平台进行直播报道,大量吸粉之外,还增加了媒体话语权,而视频直播也会进一步延长用户在Facebook的滞留时间。
大事件直播或成传统媒体新的吸粉方式
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应用,在我们国家也有成功案例。去年9月3日的大阅兵仪式,央视除了在原有的电视台平台直播外,还和视频社区美拍合作,号召网友拍出他们眼中的大阅兵,这些参与内容在美拍社区1天视频点击量近1个亿,参与互动的网友超过300万人次,创下了当时视频直播活动参与人数新记录。
这种形式从重大新闻事件的幕后花絮着手,在美拍进行全天不间断互动直播,通过客户端的话题推送和弹窗等向大众推送阅兵盛况,移动终端覆盖数达1.7亿用户,北京网友及现场参与人员纷纷用手机记录下了自己视角下的大阅兵,多名幸运用户视频更为央视所选中转播。既适合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性质,也为央视提供了一个传统直播所无法完成的新尝试:
除了时政新闻领域,传统媒体在直播上最大的结合点集中在时尚娱乐领域。
3月份ELLEPLUS在美拍上直播范冰冰在巴黎时装周,高峰时引爆3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成为明星直播热潮的首个引爆点开始,通过这场直播,《ELLE》杂志的美拍账号一小时吸粉10万,有力宣传了其手机应用ELLEplus;4月份,刘涛直播《欢乐颂》的新闻会,71万粉丝上线刷屏,引发网络瘫痪,这场直播是东方卫视在新剧会上想到的点子;5月份,巩俐、李冰冰、李宇春、井柏然通过美拍直播戛纳电影节红毯,线上线下贡献了不少花絮,直播这场电影节的美拍账号包括巴黎欧莱雅、ELLEPLUS、太平洋时尚网、电影《盗墓笔记》等品牌、媒体、剧组等,他们在直播同一个活动的过程中达到了各自不同的传播目的。
时尚杂志一直都与明星和各大秀场、时尚前沿有密切的联系,《ELLE》从纸质杂志,到ELLEPLUS app上线,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在美拍上做明星直播,借明星的人气、通过与粉丝互动,为媒体吸引最活跃的粉丝。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了觉醒和探索。湖南卫视在今年的《超级女声》中引入直播和VR,这样新潮的玩法不仅可以更贴近网生时代的观众口味,又能增强节目的可看性和现场感;《鲁豫有约》对首富王健林展开了跟拍计划,并通过王思聪的直播平台进行了直播。这些都成为了传统媒体借力互联网的有益尝试。
传统媒体携内容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从资本春风吹向直播热土的那一刻起,抢占赛道的竞争就呈现出一拥而上的局面。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20多家直播平台,而这120多家直播平台的生存境况非常贴切的佐证了互联网的金科铁律,即20%的头部力量掌握着80%的流量和资源。
直播软件等牢牢占据前排位置,而巨头入局也使得“百播大战”的结果呈现出日益明朗的态势,混战之后的直播市场极有可能面临被巨头收割的结局。那么,此时直播还有哪些机会呢?
仔细研究目前的直播市场,仍有两个机会缺口等待填补。一是目前直播内容主要是由明星、网红来带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的纵深内容;二是内容无法沉淀成为直播的痛点,内容播完即过,导致用户也无法沉淀在其平台上。
而这两个缺口恰好给了传统媒体机会。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不论是拥有海量节目、主持人、幕后团队的电视台,抑或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纸质媒体,都能保证高品质、高含金量内容的生产。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自有渠道可以将直播内容沉淀下来,供用户反复观看或做深度解读、二次营销,这都是直播内容价值最大化开发的有效途径。
那么奥运会会衰败这种看法你会有么?别惊讶,如果你了解奥运会的历史,你就会明白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叛逆观点。
在成为一个赚钱机器之前,奥运会并不是抢手货。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10亿多美元,洛杉矶是1984年奥运会唯一申办城市。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斯把奥运会和电视直播捆绑在一起,挽救了这项运动。最终,洛杉矶奥组委收获了2.5亿美元的纯利润。
作为一个赚钱机器,奥运会看起来运转良好。从2009年至2012年,国际奥委会从顶级赞助商处获得的收入上升了10.5%,广播公司在电视转播权上共花了39.1亿美元,高于2005年至2008年的25.7亿美元。
奥运会真的会有问题?问题还不少。
产品 可以想象,奥运比赛本身一定还会继续让观众赞叹:梦想、更好的成绩以及那些成功或者失败的让人动容的故事。这个产品本身的成色一如既往,连续17天供应如此多的体育赛事也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我们已经越来越远离那个全家人都守着电视的那个状态了。
客户 奥运会最大的客户是电视和赞助商。奥运会的鼎盛与电视的收视息息相关,当大家对电视的热情降低的时候,奥运会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美国NBC在转播温哥华冬季奥会时损失了2.23亿美元,而且预计伦敦奥运会中转播也面临亏损。对赞助商来说,奥运会曾是梦幻般的营销平台—一个窗口(电视)、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排除竞争品牌。但现在这个完美模式已经不复存在,手机、平板电脑、PC这样的新窗口逐渐占用了消费者更多的时间,而且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信息消费方式,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的是更加个性、精准和数据化的营销方式。除非奥运会能以当初绑定电视的速度和热度绑定这些新的窗口,否则奥运会作为营销平台的效果会大幅下降。如果不多的几个大客户出问题了,公司是不是应该紧张起来?
赞助商 政府实际上是奥运会的最大赞助商。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奥运会成功的主要基础之一是轻资产运营,负资产都剥离给了政府。假如奥组委需要自己出资建设那么多漂亮而不计成本的场馆,自己出资负责安保,恐怕奥运会的资产负债表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自1960年以来,每届奥运会都超支,而平均赤字达到179%。英国政府对此届奥运会的预算从最初预计的24亿英镑上升至93亿英镑(约合145亿美元)。假如政府如1984年之前那样,不愿意为亏损埋单,奥运会该如何运转?
“如果奥运会有专门的会议服务和活动推广的招募,我们一定会去竞争做赞助商。”对于纵横时代(国际)传播机构(以下简称“纵横时代”)的“奥运缘”,公司董事长董旭立如是说。2007年1月27日,第四届奥运征歌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此次活动由纵横时代联合一汽大众奥迪以及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共同策划推出。纵横时代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但也是一种必然。
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奥运征歌颁奖晚会高调开展,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中央电视台三套、四套、五套的同步直播让纵横时代的企业logo随活动信息一起传向各地。“2008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的头等大事,承办奥运会相关文化活动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荣誉。我们会在严格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积极为客户量身打造高端宣传平台,为中国的企业品牌走向世界做好沟通和桥梁。”董旭立坦言。
与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的合作为纵横时代实现自身的品牌跃升提供了优质平台,“我们的合作是一种‘多赢’的形式,是奥委会、纵横时代、客户三方面的共赢。”董旭立对《广告主》说。2007年8月6日,首届奥运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2008年6月17日,第二届奥运经济论坛又成功举办。奥运经济论坛是一次多层次、立体覆盖直播的盛会,旨在推动奥运会举办国经济的发展,是奥运史上的一次创举。由纵横时代全面策划的这两次经济论坛实现了参与嘉宾上的高规格,首届论坛中可口可乐、一汽大众等十几家顶级奥运赞助商及合作伙伴的高层悉数到场,实现了参与嘉宾在商界领域的高规格;而第二届论坛中,国际奥委会市场委员会主席海博格、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王钧等领导的共聚,为这次的出席嘉宾增添了浓厚的官方色彩。
“希望奥运经济论坛今后能成为一个长期探讨主办国经济与奥运关联的论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商讨在下一届奥运举办城市伦敦开办奥运经济论坛的可行性。”董旭立表示。成功的活动为纵横时展了新的客户资源,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奥运赞助商和企业取得了联系,希望借力奥运平台共谋大事。纵横时代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海内外业务,包括希望在雅典和悉尼等前奥运举办城市中为奥运赞助商做事。
在日常的品牌推广中,纵横时代在宣传上比较低调,其更看好的是一对一的精准营销,在客户中形成优质的口碑传播。这种精准营销往往通过与客户的共同策划,依托高端资源举办大型活动实现。参与奥运相关文化活动的合作推广,包括与央视奥运频道合作的在早间节目《你好,2008》中开办奥运歌曲展播栏目,彰显了纵横时代在高端策划及执行中的能力,高端的策划也让纵横时代更加看到了整合传播的力量,大范围的媒体铺盖为客户提供了多媒体选择的机会,同时也是做到了对自身品牌信息的传播。
关键词:微博 微博营销 策略
中国自2011年2月,微博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微博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新媒体,使得很多企业都争先利用这一平台,在互联网上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推介、客户关系管理、品牌传播、危机公关等形式的营销行为。因此,研究企业开展微博营销的策略,对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微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1年7月份颁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增长率高达 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另外,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未来最看好的渠道来看,微博&SNS社区已成为网站流量增长的新动力。
二、微博营销的主要作用
(一)品牌营销
对于企业品牌而言,微博具有网络化口碑营销的优势,在微博上进行品牌推广和完善及品牌管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另外,企业开通官方微博,本身就是对自身品牌的一种曝光和宣传。而企业在微博上新产品,推出新服务,或者与品牌代言人进行互动,导入彼此粉丝,也是企业品牌营销的行为。
(二)产品推广
通过微博,企业可以跟踪和推广产品活动,实时检测其传播效果。在微博上,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或活动的反应情况都可以进行跟踪和统计。企业可以借助微博对品牌或产品推广活动进行全程“微型直播”, 吸引粉丝们的关注和讨论,并对于他们提出的看法给予及时回复, 以直观公正地检测和评估此次品牌活动的效果。
(三)市场调查
我国微博服务的运营商是免费提供服务的,企业通过微博进行市场调查,任何信息不需交费,这样,企业可以与大范围的受众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对博友反馈的有关产品或服务的评论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进一步获得消费者的意见和关键信息,得出重要数据,对产品预测等市场调查是极其有效的。
三、微博营销的发展策略
(一)微博营销的内容策略
虽然微博每条最多只能140字,但要保证这条信息具有趣味性、可读性、真实性,并且要把企业的商业信息传达出来。微博营销要想成功,信息的内容必须具备至少2个要素:有趣、利益。有趣就是内容要有足够的新意,能吸引人,不能空洞,更不能引起用户的反感。利益就是的信息不仅能给用户提供一定的帮助,而且要把企业的商业信息传达出来,双向受惠。企业可以给自己的每条微博信息加上标题,借助好话题的帮助,这条微博信息通常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上图片。此外,由于每条微博字数有限制,使得博友想知道的信息不够全面,可以在信息后加上网址。
(二)微博营销的实战策略
微博是一个信息高速扩张的平台,而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根据实践调查显示,微博一天的信息条数应在10到20条之间,过少会让用户觉得企业的微博缺少活力,过多则会引起用户反感,过于“嗦”。另外,注意的时间段技巧,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人们使用微博的活跃时段进行主要信息的。微博从每天早上8点钟开始活跃,在10到12点左右达到一个高峰值,下午两点到4点和晚上8点到12点信息的量也相对较多,而晚上12点过后信息量会急剧下降,约在凌晨四五点左右达到低峰值。
(三)微博营销的效果策略
企业微博只有拥有足够的粉丝数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和目的。而刚开通的微博粉丝数肯定会很少,而且关注度不高,所以企业应长期坚持下去。企业可以和娱乐名星等合作,利用名星的高关注度来提高企业微博的人气。
另外企业可以利用微博的投票和微群等功能,对于从调查和投票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做出正确的回应是互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发起互动话题,或回答用户疑难问题的形式,获得的传播和互动效果会更好。对用户的疑难或建议,应积极、及时参与回复讨论,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避免形成一种单向交流。企业可以发动员工全员参与,及时引导民意导向。
现在各行各业都纷纷注册微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微博更加立体的了解和选择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产品或服务。从商家或企业来看,微博为其产品或服务提供了一个即时展示、沟通、服务的平台,拉近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距离。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市场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微博营销战略,把它和传统的营销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元世娇.微博营销的特点与功能初探[J].江苏商论,2011(5).
[2]曹明香.企业微博营销策略[J].现代企业,2011(2).
“购买赛事版权的盈利模式已经非常成功,今后还要延续。同时,如何凸显央视网的新媒体个性和价值,是下一步要做的重要事情。”“中央电视台已经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前景,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把新媒体和电视并列为核心,而不是电视的延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可以说,传统媒体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进入新媒体领域,主导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见到央视网总经理汪文斌,已经是傍晚时分。接受《成功营销》采访的他刚刚结束一项重要会议,显得很疲惫,但当每每提到央视网的未来,他总在审慎内敛中藏着激情。奥运一战,央视网交了一张完美答卷。作为央视网的掌门人,汪文斌完成了央视网飞跃式成长,其中劳苦和甘甜已无需多言。面对未来,正如汪文斌所说,央视网就像一只潜力股。而慧眼的企业合作者,得到的不仅仅是短期回报那么简单。
奥运我们才刚刚开始“奥运对于央视网来说,是大规模实施网络原创计划的开始,奥运期间我们制作、组织和传播了大量网络原创节目,并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在介绍奥运期间的传播工作时,汪文斌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互动”。通过自制原创节目,央视网与网民真正实现了互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路径,也开启了央视网通往新媒体的智慧之门。
《成功营销》:对央视网来说,2008年奥运会是一场战役。事实证明,这一仗打胜了。奥运结束后,体育频道未来的战略计划如何?
汪文斌:奥运期间体育频道是网民关注的热点,也是央视网重点打造的对象。奥运给央视网提供了自制原创节目的机会。3800小时的奥运会,央视网实现了全程直播和点播。除了电视台现有的2700多小时赛事之外,其余1100小时需要央视网自己制作,比如,请网民参与赛事解说,给赛事添加字幕等等,一切都在探索。网络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网民交流,有些东西,解说员不懂可以请教网民,因为很多网民都是专业人士。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运会成了网民解说的互动会,奥运视频的直播成了互动的直播,奥运会央视网的口号是“我的奥运会”,网民真正感觉到奥运会是可以触摸的,不像过去只是一个遥远的旁观者。这点对央视网非常重要,也是奥运之后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体育赛事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因为大型体育赛事基本都有公用信号,央视网不用花很大成本就可以采集这个信号,然后对这个信号进行编辑,就能制作出符合网民需求的产品。体育赛事是央视网的一个核心,奥运之后还要继续发力。
《成功营销》:这么说,央视网是想打造一个凸显新媒体优势的传播平台?
汪文斌:是的。我们希望购买更多的版权,比如国际、国内的重大赛事,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这样我们将有更多机会进行网络制作,有自己原创的东西,而不是单纯把传统的东西放在网上,只是简单的二次传播工具。唯有真正不同于电视节目的原创作品,才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网络体育平台才会有独立的营销价值,才能真正凸显央视网的新媒体优势。
《成功营销》:除了网络,央视网的新媒体业务还有手机、IP和公交移动,请介绍一下其他三项新媒体业务在2009年的发展计划?
汪文斌:我想重点谈一下手机。3G牌照的发放使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变成了“移动”运营商,都在竞争3G业务,因为这块会给移动增值媒体业务带来极大推动。央视网自然不能忽视这块大蛋糕。现在,央视网在购买版权时会考虑专门针对手机的版权,并且会根据手机的小屏幕特点,单独制作一些视频。央视网提出的口号是“建立手机视频的生产基地”,核心是体育视频。从2009年开始,第一批娱乐视频已经开始制作,体育视频也紧随其后。与网络不同的是,手机一开始就是收费模式,因此在手机电视媒体领域,央视网考虑更多的是内容的尝试和创新,把市场培育成熟之后,我们再考虑手机广告。合作伙伴收获意外惊喜“奥运之后,我们要巩固奥运成果。所以我提出‘天天奥运会’,把奥运的好做法和好方式,用到每天日常的工作之中。”
汪文斌认为,只要坚持把每一天的国内、国际体育赛事、明星热点,按照奥运的方式传播好,营销就会越做越好。
《成功营销》:奥运一战让央视网异军突起,奥运之后,对于体育频道、体育赛事央视网还将有哪些举措?
汪文斌:奥运一战,央视网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比如版权保护、联合转播等等,这些经验是唯一的,只有央视网才有。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做未来任何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都会比别人更有优势。立足于这一点,今后我们将在体育领域做大做强,把视频和互动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有两个方向:视频网和空间网。视频网是指传播大量体育赛事的视频,空间网是指利用体育明星资源,建立社区空间,这是一个互动网,可以建立个人社区,让体育迷们和体育明星互动,体育迷之间也可以互动,形成自己的圈子。将视频网和空间网都做好,才是在做网站。
《成功营销》:在各大网站中,央视网实际是后进入者,您如何看待央视网和其他商业网站在体育资源方面的竞争?
汪文斌:我们起步很晚,其他网站建立要早得多,做得也比我们优秀,但并不妨碍我们迎头赶上。在传统的Web1.0这块,央视网晚了一步,商业网站比我们做得好得多。但下一步,在Web2.0领域,央视网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新的起点上,找到与商业网站差异化的地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一较高下。央视网的核心资源是视频。央视五套(CCTV-5)是中国最大的体育视频节目的版权所有机构,能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视频。背靠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资源,这样我们无疑就是最大的网络体育版权所有机构。除了视频的支持,央视网还拥有人才、队伍、资源设备等各方面的支持,这些都是其他商业网站不具备的。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开展新媒体业务,凸显新媒体个性,才是央视网和其他商业网站的真正竞争焦点。
《成功营销》:奥运期间有很多客户在央视网投放广告,奥运之后如何延续与客户的合作?
汪文斌:央视网是奥运大家庭中的一员。盘点奥运营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高级赞助商和奥运传播机构的相互认同。奥运期间,很多品牌广告主在央视网投放广告,都收获了意外的惊喜。海尔就是一个典型,GE的投放效果也非常不错。海尔在奥运期间投放了多家网站,根据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在央视网的投放效果居然是最好的,性价比最高,这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很多广告主之前并不知道央视网的营销价值,因此央视网并没有被纳入预算,但是他们在奥运之后改变了看法。对广告主来说,央视网的营销效力和传播效果通过奥运会大放异彩。在奥运之后,真正的后奥运营销才刚刚开始,广告主会在央视网未来的热点赛事和体育明星资源身上,找到体育营销的新天地。央视体系的未来核心奥运让央视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许多媒体将报道的重点锁定在央视网的奥运盈利上。对此,汪文斌表示意义不在于此。“奥运对央视网,并不意味着挣了多少钱,真正的意义是体现了央视网的营销价值。”汪文斌不希望央视网只是昙花一现,而是可以在奥运洗礼之后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与网民、与企业相生相伴,利益共享。
《成功营销》:您正在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在国际上,还没有哪一家依托传统媒体的网站能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您又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因为在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下,央视网有机会因为自己的独立价值而卓越,占领新媒体战略高地。
汪文斌:中央电视台已经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前景,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战略―5年之后,国内媒体要向国际、国内转变,其中一点是从以电视为核心,转变为以电视和新媒体为两大核心的状态。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把新媒体和电视并列为核心,而不是电视的延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转变。可以说,传统媒体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进入新媒体领域,主导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因此也不能简单地说新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
《成功营销》:2009年,央视网总体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如何?
汪文斌:第一是刚才提到的视频网和空间网。要为网民提供一个以视频为基础、以互动为核心的大频道。第二是全面整合赛事资源,把央视网建设成类别众多、特色鲜明的一站式门户网。比如,把热门的篮球、足球,和小众的高尔夫、台球等等分门别类,不仅提供视频,还建立社区,内容很全面,既有传统的东西,又能看到网民原创的东西。
广告客户的潜力平台
《成功营销》:对于有意在网上合作的企业主,您想对他们说什么?奥运之后,央视网能为企业主提供什么样的资源?
汪文斌:视频广告属于新的领域,还没有获得很好的开发。事实证明,在网上观看视频已经有非常大的市场。举例来说,有些节目,网络视频点击量已经远远超过电视观众的观看次数。在美国,我们已经看到很有说服力的案例,例如奥巴马演讲视频在YouTube的点击次数超过所有的电视观众人数。在中国,这样的案例肯定也存在。对于这样一个新领域,谁进入得早,谁创造的案例就是经典。央视网与海尔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证,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和海尔探讨更深入全面的合作。对企业来讲,央视网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传播渠道足以提升广告主的体育营销效力。
关键词:网红经济;现状;存在问题
网红这个大众早已熟知的网络名词早已被赋予全新的含义。现如今,它已经不再是专属于那些仅仅基于观众审美的角度捧红的草根达人,或是那些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进行文字卖弄的段子手们。在人们谈论网红这个词汇的时候,通常情况下,还会给它再加上一个更能显示其含义的后缀,那就是经济。
1网红经济的概述
1.1网红经济的含义
网红经济中大多以一位年龄不大且相对漂亮的时兴人物作为代表,以他们的个性特点及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来实行样式的挑选,其重中之重是依靠各类社交网络上群众对他们的注意力,然后经过特定的营销方法,最终引导粉丝进行购买。网红经济同样也是在流量稀缺、价格持续增涨的背景下,网红IP商业化和寻找大V的一种新型尝试产物。学者鼓鹏早在《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的文章中,将网红以及网红经济的概念,从宏观与微观两方作了界定和解读。
1.2网红经济的现状
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让网红以及网红经济在资本市场上逐步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根据网红的发展变化程度能够将网红归结为四个阶段:网红1.0的时代,是以芙蓉姐姐作为代表的那些依靠各种博客、论坛发表感想来吸引群众的人;网红2.0时代主要是伴随微博兴起的;而如今的3.0时代,是伴随小视频和微博发展的;在将来就要进入4.0“团队网红”的时代。在科技与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发展起来,在如今的网红3.0时代,网红早就不再是只依靠浮夸的言行来吸引注意,而是逐步的发展成了在一些领域发挥他们的优势来获得关注度。例如,美妆或追求时髦的博主、漫画家、专业的旅行爱好者以及热门游戏主播等。也正是因为变成了如此精密划分的范畴,网红经济才能够越来越精确的面向相关的粉丝群,以完成产品的精准引流。
2网红经济营销模式
2.1网红经济的营销流程
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大部分都遵循着这样的固定模式,即由网红包装到品牌宣传再到品牌变现最后形成品牌商品。
2.1.1网红包装
网红包装与企业包装的性质和过程都十分相似,在网红包装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个负责市场营销的专业型团队。通过专业团队,对网红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和包装,网红的个人特色与优势将会更加明显,进而吸引到更多的粉丝,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要想成功的打造出一个优秀的网红个人品牌,可能要花费市场营销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营销策划以及具体的实施。
2.1.2品牌宣传
完成了第一步的网红包装,并形成了网红的个人品牌以后,需要由网红录制一些宣传该品牌的音频或者视频。到了这一步以后,真正的重头戏才刚开始出现,也就是网红以及营销团队在特定的圈子和领域内,对目标人群采取精准营销的手段进行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红要与目标人群保持着高频率的互动和交流,这个步骤是最繁琐同样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1.3品牌变现
品牌变现属于一种与传统营销模式存在很大区别的全新的营销模式和理念。品牌变现指的是,在完成了前两个阶段以后,实现其网红品牌的经济变现。每个网红都有其特定粉丝群,这些粉丝们很可能会因为网红身上的服装与搭配,而心甘情愿的去购买网红所推荐的服饰等商品。除此之外,在粉丝购买商品以后还可以形成额外的宣传,使其在购买网红的搭配服饰以后形成一种连带效应。这样的营销可以做到不使消费者被动接受商品,而是被网红的魅力吸引以后而作出的主动购买行为。
2.1.4品牌商品
等到网红具有了大量的粉丝群和影响力,便会逐渐开始推广与自己相关的各类有形和无形的商品,比如广告赞助、自身的品牌以及自己的淘宝店等。此时也就到了网红经济营销的最后一个阶段:品牌商品的形成以及销售。在这个阶段里,网红们可以通过推广与自身有关的商品来收获大量的利润,并在这个品牌商品的推广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粉丝。在这个过程中,粉丝的口碑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通过粉丝对商品的宣传和推广,网红的个人商品将会脱颖而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2.2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
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网红经济具有精准营销、价格低廉以及平民化的特点,这使得它的商业价值被逐渐的挖掘出来。在网红的整个产业链中,关键的几种营销渠道包含:社交媒体(如微博和微信)、网红经纪公司、为网红提供商品的供应链平台。
2.2.1利用社交媒体的营销模式
网红通过各类社交媒体与粉丝保持互动和交流。除此之外,它们还能够依靠这些媒体和平台,根据本身内行的事情来发表一些段子、图片以及短视频等获取更多的粉丝。当粉丝的数量积累的比较多的时候,它们能够依靠与粉丝的对话来提升自已的活跃度,以达到社交媒体和平台的稳定性,最终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
2.2.2依靠经纪公司的营销模式
在网红经纪公司中,网红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与粉丝沟通并在聊天的过程中推荐和销售产品,经纪公司的任务则是进行供应链的开发、店铺的日常设计与经营。经纪公司通过运作来使一部分新晋的网红快速火起来。与此同时,还能使店铺中出现的供应链相关缺陷获得改善。除此之外,签约了经纪公司的网络红人跟普通的网红存在区别,他们在和粉丝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时候会更加精细和耐心。
2.2.3供应链生产商型的营销模式
因为网红相对别人而言更追求独特与前卫,他们通常更愿意去寻找可以机动应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并且基本能够实现随时生产以及发货的供应链生产商。于是,网红的经纪公司和与他们配合的一些平台,更愿意能够通过供应链人脉和大数据的分析,来为网红们找到具有一定规模并且依旧保持着高品质与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以建立起供应链生产商型的营销模式。
3网红经济在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1生命周期较短
纵观网红发展的1.0以及2.0时代的各类事实表明,网红的生命周期普遍较短,就网红个人来说,能否保持持久的热度和魅力就很难说。网红经济的这种生命周期短的情况,很可能会继续。就单独的网红个人来说,如果不具备深厚的底蕴和足够的魅力,有可能会成为过眼云烟。
3.2变现渠道比较少
尽管现在网红经济很火,可是他们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大,根本原因就是变现渠道有限。中欧工商学院教授林宸之前说过,与服装行业比较,很多行业的网红变现平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的做起来。例如,优酷土豆APP,很多的自媒体都在此网站投放视频,使得粉丝们慢慢地汇集到微信公号,然后用微店电商的方式变现,但是,优酷土豆APP自身却没有在这个过程中获益。
3.3网络监管趋于严格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好几起,网红为了扩大粉丝量和吸引眼球,不顾自身形象,通过粗俗不堪的言语以及行为,来进行表演的事件。网红尽管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但是因违背道德甚至触及法律的代价而出名的所谓红人,一定会受到我国社会主流媒体与价值观的反对。在当下网络监管环境逐渐变严的情况下,网红如何适当的接受网络监管才是当下最主要的课题。从绿色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网红经济这条商业链条急需一次及时、彻底的品德规范,而与网红经济相对应的监管机制和部门也急需设立。
4促进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4.1增加网红产品的内涵来延长生命周期
现在正处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类产品的性质与构造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动,网红经济所创造的产品不单承载着详细的功能,还承载着情感和趣味。除此之外,它也是维系网络红人与粉丝群体的直接产物,可以引起大量的粉丝以及用户来关注,以产生非常巨大的卷入力。只有依靠有内涵的内容才能拥有更忠实的粉丝,才能延长网红的生命周期。
4.2增加网红经济的变现渠道
网红们大都具有非常强大的捞金能力,但是他们的变现渠道却十分有限,如果没有足够的变现渠道,是很难形成在竞争下脱颖而出的,缺少了变现渠道也就很难继续生存。现如今,网红的数量大大增多,为了与众不同,网红们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塑造不同的形象。这种情况下,拓宽变现渠道更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网红们可以尝试最新的变现渠道。2017年网红生态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移动视频将成为我国网红经济的助推剂。随着我国网红经济从初步发展阶段,到现在趋于完善的阶段,网红的MCN化、垂直化、IP化以及细分化逐步成为网红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白皮书中的数据还显示,短视频以及直播在各类移动视频中,对于粉丝的吸引力更强。而在我看来,短视频要逐渐超越直播的吸引力,将会为网红带来更强的变现能力。因此,在各类移动视频中,网红们可以主攻短视频的拍摄和,增添不同的变现渠道,来吸引更多的粉丝,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4.3推广健康的作品,严守道德的底线
虽然说,能否将消费者的喜爱和好感度变成消费率,属于网红日常工作之外的能力,但是,一旦缺乏绿色健康的内容,将会成为今后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快速增长的阻碍,一旦触及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将会难以继续生存。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毋庸置疑,产品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人们应用信息型工具的频率也是日益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网红经济中只靠着哗众取宠甚至低俗的内容来博得眼球,而没有使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很难一直盈利下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结语
网红经济作为新时代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消费者们要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它。但是,就像硬币一样,凡是都存在两面性,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还需要完善和发展。相信随着今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红们自身素质的日益提高,网红经济营销有望成为经济结构升级中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韩旭,陈守则.互联网2.0时代下网红经济营销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2).
[2]苗苗.浅析互联网时代的网红经济[J].电脑迷,2017(02).
[3]韩颖,朱陈凯.浅析“网红”营销模式[J].科技展望,2017,27(06).
[4]郑萌,向雪.互联网时代下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33).
关键词 选秀节目 品牌 战略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HuNan TV’s show program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the brand transplant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it also concludes its developing strategy. Its experience can be learned by TV industry.
Key words the show program brand strategy
2003年湖南有线尝试推出《超级男声》时,效果一般。但在2004年湖南卫视与天娱公司合作推出《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却掀起一场娱乐盛宴。《超级女声》是湖南卫视在走娱乐频道扩张道路中一个关键的尝试:它凸现了一种独特的节目理念──大众狂欢式娱乐;借鉴了国外成熟的节目形式《美国偶像》──真人选秀节目形式;体现了创新性的内容追求──单一性别的选秀竞争。2005年全国决赛期间,该节目在首播时段连续7次收视率高居全国第一,周六、周日重播时段收视率也高居第二、第三位,最高峰创下高达10%的收视和19.45%的收视份额,观众数达4亿,广告价每15秒高达7.5万元。①2006年“超女”晚间播出的节目平均收视率达1.832%,市场份额达5.705%。②“超女”连续三年高居全国真人选秀节目前列的位置。2007年湖南卫视在超女节目的经验和启发下,进行内容创新,适时推出《快乐男声》(以下简称“快男”),据湖南卫视提供的数据,“快男”在一个月内吸引了约10万人报名参赛,仅仅“5进4”比赛的电视直播就累计吸引7700多万人观看。③从湖南卫视的节目开发实践可以得到以下一些认识和启发:
一、电视品牌要有牢固的受众根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而品牌的维护与巩固也非常重要
湖南卫视对电视栏目品牌的维护与巩固从保持节目定位的一致性入手。“超女”“快男”是湖南卫视与天娱公司推出的同系列真人选秀活动,活动的定位是从湖南卫视的整体收视群体特点出发而设定的。湖南卫视的观众结构略偏重于女性,15-24、35-44、45-54年龄段的观众比例较高,其中15-24岁的观众比例远远高过了其余的频道,而这部分年轻观众也是与节目互动较强的群体,其特点可概括为:节目的参与热情较高、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个性化的生活特色、较强的感染能力。湖南卫视和天娱公司在运作超女系列活动时,考虑到本台的观众结构优势以及观众对节目审美的不断提高,并对节目本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运用延续优势力量,完善不足之处的方式巩固节目品牌。
二、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统一是品牌战略成功必要条件。
这方面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其一:绚丽的舞美设计——提升视角冲击力。2007年快男的整个舞台充溢着音乐的元素,舞台的地面被设计成钢琴的键盘,大屏幕不时以符合主旋律的画面出现,而大屏幕两旁以音响的模型进行装饰。灯光设计更显多变性和成熟性。舞台烟花的运用不时地提升观众的参与执情度,更为节目增加了观赏性。其二:时尚流行的元素。主持人和选手的服饰都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与制作,几乎每场比赛主持人都以新的服装亮相,几乎每一环节选手都以切合主题的服饰进行演绎,从这些细节上可见工作人员与选手的良苦用心。其三:赛制上的延用。超女和快男在赛制上没有太大的改变,以保持同系列节目的相似性使观众对于超女的关注成功转移到快男身上。节目流程大体相似:海选初赛复赛决赛全国总决赛,海选方式仍显现“零门槛”特色(2006年根据广电总局的要求,规定参选年龄在18岁以上)。其四:精彩刺激的比赛内容。每场比赛至少都有4场以上的PK,竞争性得以很大的提高,PK坏节又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抢擂的方式(每个选手根据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来决定是否抢擂和什么时候抢擂),每一轮产生的PK选手的未知性增大,而PK结果也悬念重重。湖南卫视注重各个细节的设计与整体定位的吻合,而整体的定位则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良好的规划原则对于栏目收视率的稳定,对栏目品牌与频道品牌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品牌战略决策与实施是品牌战略成功的保证
品牌战略决策与实施要十分注重方式方法,要选准路径,抓好重点。
1.品牌移植品牌提升
“湘式”电视营销手法已经成为连接媒体与企业的热门手法,市场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这一做法的有效性。2005年湖南卫视与蒙牛集团联手打造《超级女声》为蒙牛企业带来了2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时也为湖南卫视赢得了大约4亿观众的关注,其收视排名仅次于央视。2007年湖南卫视与仁和集团联手打造《快乐男声》,再次吸引了4亿多观众。从对“湘式”电视营销手法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湖南卫视巧妙地运用了整合型品牌营销策略,注重各种要素的优化与集合,对于传统的营销手法是一种超越,是新型营销策略的一种尝试和突破。具体来说,湖南卫视实施了品牌“移植”。
湖南卫视在品牌移植上采取了属性移植法和整合移植法。
(1)属性移植:冠名企业借助电视选秀节目大幅度提升品牌。选择与栏目品牌相关性较高的企业品牌是属性移植法取胜的关键,湖南卫视先后选择蒙牛集团、仁和集团作为冠名企业,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成长空间大,更重要是双方受众群体的相似——主要针对年轻人,共同的诉求对象才能更好地促进两个品牌的发展。在与外部品牌的移植过程中有两个突破点:
一是改变传统“硬广告”投放形式,突破性地把企业文化、产品特色、市场状况与节目的传播理念、节目特色、内容取向连接、整合在一起。超女与蒙牛、快男与仁和的合作都为对方带来了可观的利益,其合作亮点是节目与企业的合作不只是着眼于对双方整体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同时也注重节目对部分产品的推介与宣传。 “蒙牛酸酸乳”是针对女生的乳制品,以超女为载体的宣传与推广则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蒙牛选择甜美可爱的超女“张含韵”作为“酸酸乳”广告的主角,“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广告词不仅描述出超女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同时突出了产品的口味特点。2007年“快男”携手仁和集团,把“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的口号改为“想唱就唱,唱得闪亮”,淡化滴眼液的产品实体,而强化闪亮的品牌属性,与“快男”品牌特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快乐男声”的节目理念提倡:以唱歌和听歌的方式达到参与者和观看者的快乐诉求,而“仁和闪亮”的品牌理念提倡:人们的健康和美丽,二者在品牌传播上实现了融合。节目与企业的合作以“软”的形式进行运作,就是以不同品牌软实力的移植为契机为品牌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
二是突破传统客户关系的商业化形式,把客户关系定位为伙伴关系。湖南卫视与蒙牛集团、仁和集团不单单只是客户关系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借助自身的优势全力促进合作的成功。湖南卫视利用其“空中”传播优势——主要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宣传,而企业则利用“地面”传播优势——主要包括一些纸质宣传:如DM单、海报、手册,以及利用各销售地区的促销活动进行整体宣传。在这方面,湖南卫视充分发挥了其观念和执行力的优势,表现在:
①强大的合作资源:湖南卫视拥有强大电视传媒资源并具有很好的覆盖率,2003—2007年卫视观众规模就都过4亿,位列省级卫视前列,成为观众规模超过30%的7个全国性频道中的唯一的省级卫视,是全球唯一进入美国主流电视网的中国省级电视台。冠名企业都是成长较快的年轻化企业,拥有雄厚的产业资本,2007年仁和集团以5000万元冠名“快男”,并利用自身的“地面”优势对“快男”进行多方位的宣传。
②前沿的合作理念:拥有良好的领导班子与领导理念, 湖南卫视总编辑兼广告部主任樊旭文对与广告客户合作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不能把冠名只当作广告看,而应该在活动中互相融合,互相关联,不仅体现在屏幕、现场主持人话语上,还体现在我们的推介上,在户外、公交站牌、平面、网站、电台的沟通上,我们也会为合伙伙伴推介。”④
③多元的合作方法:湖南卫视采用“见缝插针式”广告策略,利用可能的传播机会扩大和加强传播力度,除在“快男”节目中出现仁和闪亮的植入式广告,在《快乐大本营》、《变形计》、《音乐不断》等栏目中都会出现仁和闪亮的植入式广告。蒙牛冠名超女后,除冠名资金以外还投入重金在自有销售渠道上推广“酸酸乳”与“超女”。仁和则加强以网站为平台宣传快男,并还在T字头的列车上做仁和闪亮快乐男声的广告。
(2)整合移植:“超女”品牌助力“快男”品牌。所谓整合移植指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借原有相似品牌优势促进新品牌的发展,从而纵向移植为新的整合型品牌,既让观众容易接受新品牌,又让观众巩固加深了对原有相似品牌的喜爱和记忆。其一,纵向移植,按照时间的先后把“超女”与“快男”的品牌移植称之为纵向移植,其本质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湖南卫视注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在2007年的《快乐男声》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得淋漓尽致。“男声学院”是“超女”与“快男”品牌移植的第一站,它是全国13强入住封闭学习的地方,“快男”真实的生活细节是它倍受关注的因素之一,但在“快男”入住之前“男声学院”同样吸引了许多受众的关注。原因在于“男声学院”的宣传,湖南卫视巧妙地融合了“超女”的品牌优势,在对它的揭秘过程中邀请到人气较高的超女(何洁、张亚飞等)助阵,达到了对超女、快男宣传的两不误,实现了品牌的纵向移植。其二,横向移植,频道内部不同栏目之间的品牌移植。湖南卫视利用所拥有的栏目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其结果不仅增加了快乐男声的出镜率,也为同频道的其它栏目提供了独有的内容资源。每个栏目根据自身特点挖掘快乐男声的价值,并采取不同的形式向观众传递“快男”信息,例如:《快乐大本营》采用游戏互动的形式;《超级歌友会》采用演唱的形式;《娱乐无极限》采用参与式播报的形式;《背后的故事》采用谈话的形式;《变形计》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
2.品牌创新品牌提升
湖南卫视以品牌创新达到品牌提升的目的,在这方面采取了两个重要举措:
①形成“电视—广播—网络”多媒体合作格局:一是网络赛区的增加,加强影响力覆盖。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批文指示“快乐男声”地面赛区不得超过6个,而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想到了“网络赛区”这一媒体手段,以此来应对《加油!好男儿》大规模的地面覆盖优势。喜欢唱歌的18岁以上的男性,不分唱法、不论外型、不分地域,无论是个人还是组合,都可以通过湖南卫视金鹰网报名参赛,参赛考评的依据就是上传60秒的清唱视频,其选拔过程也模仿赛区的操作及其模式:有网友的投票,有专业评委的审核,还有网络评审对PK赛进行投票。考虑到网络赛区公平性与真实性问题,网络赛区仅限于海选。二是电视与网络同步。全国十三强产生以后,快男进入到“男声学院”实行封闭式的培训与学习,电视直播也进行了调整,时间上从每晚19:40改为每周四、五晚上19:40,星期四直播“小考”情况,星期五直播决赛战况。同时湖南卫视金鹰网开辟了网络直播,观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快男们在男声学院生活与学习情况。 三是携手广播媒体。2007同属湖南广电集团的电视机构和广播机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资源共享,湖南卫视授权湖南电台文艺频道为2007快乐男声的全程电台推广机构,全面对接广播宣传,在2007年4月5日,已经有26家广播电台成为2007快乐男声的指定广播合作媒体。这些广播电台在新闻信息传播、赛事声音传播上对快乐男声进行全程关注。此后湖南卫视把快男的声音报名工作推广到全国的21个省市自治区,在各项选秀活动中再次赢得先机。在长沙唱区声音报名情况相当乐观,报名人数超过3000人。⑤四是体验新媒体。湖南卫视把目光投向了“百度贴吧”、“QQlive”等新媒体,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快男”粉丝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偶像、讨论比赛的情况,湖南卫视通过对新媒体的关注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同网民进行交流,并根据网络意见对节目进行合理的调整。
②评委角色演变,由“评委主导”转向“评委参与”:对于选秀型栏目而言,评委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许多栏目聘请资深的专业人士或当红明星作为嘉宾或评委,并以此为噱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毫无疑问观众在对于栏目质量的评判中会加入对评委资历的认可程度。2007年快男的评委阵容强大(其中包括著名音乐制作人、歌手,如包小柏、斯琴格日乐、巫启贤、成方圆、伍洲彤等),以精英文化的代表作为评委阵容的核心因素,使一场草根性很强的节目有了主流文化的包裹。同时评委的角色进行了细分,分别为专家评委、大众评委、匿名评委(通过短信投票的全国观众),这样角色细分的方法可以谈化传统意义上评委主导性太强的印象,给观众一种亲切性、互动性的节目体验。专家评委以专业的眼光给选手打分并给予好的意见,在比赛前期专家评委的主导性较强;大众评委以平民眼光决定选手去留,他们未必具有专业水平却代表了普通大众对快男的评价;匿名评委在比赛的后期则起关键的作用,选手最后是否能继续留在舞台上,观众的短信支持率的多寡非常重要。在进军全国总决赛名额时,吉杰以275831票高过当场所有的选手票数,观众当时对他的支持让他有机会重新回到舞台上。在快男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栏目组对评委角色的诠释有了更大胆的突破,观众欣赏到的不在只是评委对选手的评价,而是评委们作为陈楚生、苏醒的粉丝为他们拉票加油。评委们从高高在上的审判者变成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角色的演变让我们再次看到全民狂欢的盛况,也同时感受到以“超女”“快男”品牌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影响力。
业内人士对“超女现象”和“快男现象”褒贬不一、各有说词。由于我国电视节目在国内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 “超女”“快男”为真人选秀节目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重要范本,值得肯定的。湖南卫视注重打造品牌栏目,更注重以创造力为核心,以品牌巩固和品牌提升为双翼,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战略蓝图。
注释
殷俊:《跨媒介经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98
《湖南卫视案例分析报告系列一:从娱乐品牌到频道品牌》,《大市场广告导报》,2006.11
王秀琼、明星:《“快乐男声”快乐吗? 选秀者的成名之痛》,,2007.7
一、走出去――《带上世园走辽宁》
大型电视采访活动要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采访计划。一般大型采访活动多是先拟好采访提纲,在活动中现场采访录制,再进行后期制作,最后在相关媒体播出。而这次《带上世园走辽宁》大型活动是采访和宣传并重,由省内14家城市电视台以及新浪网联合运作,突出“走辽宁”的报道形态,强调故事化架构的报道理念。在活动内容方面,采访团队的主要工作是“三进两访一带”:一进当地电台主流广播节目做客直播间,由团队主播介绍锦州世园会整体情况;二进当地电视台主流栏目;三进城市大型广场和旅游区,以分发宣传册等方式,面向当地居民直接介绍世园情况,在和市民的互动中,真诚邀请他们参观锦州世博园;两访是一要采访省内各城市的市长、旅游局长,二要采访每个城市的展园建设单位和世园展馆设计者,同时,报道团队还要在每个城市举行热土采集仪式,为世博园带回各城市的家乡热土。
在活动中,采访团队有效利用了地方媒体资源。由于当地新闻节目主播最知情、最热情、最有话语权,所以也最能打动观众。每到一地,采访团队不仅与地方电视台取得联系,同时也与各市广播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访谈内容以及播出栏目和时间(30-60分钟)。双方主持人和编导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依靠对世园资料的把握和提炼,在详尽介绍海上世园的基础上,穿插两地风土人情交流介绍,让直播间内现场气氛生动、有趣、感人;用两地主播同台合作的方式为节目增色,达到宣传世园风光,打造世园形象的目的。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实现了电视宣传和广播宣传的交融和互助,并通过栏目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了活动全过程,在实践大型电视采访活动创新的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媒体同行带去了富于新意的节目内容。
通过这次活动,采访团队成功地让省内各城市居民感受到世园的魅力,让他们产生前往锦州、参与世园的热情;并通过采访获得其他城市居民对锦州世园会的看法和态度,加深锦州同省内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在配合世园会主题宣传进度的同时,扩大了世园相关报道的影响力,激发锦城市民参与世园活动的热情,为世园建设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活动本身也成为锦州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一个新亮点。
二、请进来――《美女主播看世园》
《美女主播看世园》,邀请了全国近40家电视媒体的领导、编导和主播组成采访团,特别是请一些省会城市电视台来锦助阵,以达到让锦州世园会走向全国的目的。这次活动中,我们除了隆重欢迎来锦的各位媒体同行,更向他们详尽介绍世园会,带领他们详细参观锦州世博园的一心一环、两轴六区,让媒体同行细致入微地感受世园的海风、园林、花海,感受世园的风情和世园背后的故事,让他们从各种角度、各种高度、各种层面和点线去了解和宣传世园。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我们作为举办方还为《美女主播看世园》设置了参赛评奖项目,由各家媒体的美女主播和编导采访,以活动为主题制作专题片,内容与世园相关,不设角度,任其发挥。活动期间,40名美女主播在园区各个场馆展园游览采访,本身就成为世博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个参观、采访、制作的过程,也成为全国同行的同台竞技过程,有些电视台为了精益求精,多次深入园区详细拍摄采访,制作的专题十分精良。活动结束后,这些专题在锦州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栏目中巡回展播,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从书中李敖到电视李敖,李敖符号具有的内涵不断膨胀和扩张。“电视表演家”和单人脱口秀天才等新美誉;中式服装等新造型;犀利、尖锐和狂傲风格尽情彰显;抨击台湾时政的政治意义更加鲜明,使李敖符号的亲切度和普及率增加,对媒体的利用和依赖度增强,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加大。凤凰卫视通过接纳李敖加深了频道的思想内涵,开创了岛内人士点评台湾政治情况的先河,延续了频道的学者风格,推广和丰富了自身形象和理念,也获得了更多受众的关注,并表达了一种豁达、开明、智慧的态度,可谓名利双收。
李敖和凤凰相映生辉,组成了一个代表着新锐、洒脱、个性、独特、深思想、高水准和别致的典型符号。
“神州文化之旅”就是这种典型符号成功运作的结晶之一。
“神州文化之旅”是由凤凰卫视出资,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作陪,李敖拜访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的一次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而且是一次立体符号的多重营销的盛会。
思想文化符号是“神州文化之旅”最明显的符号意义。一位文化名人的文化之旅,实质上是文化的回归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交流。李敖在北大、清华和复旦的演讲,“一个匪谍在台湾”“中国人文的机会”等是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参观天安门城楼、故宫博物院、法源寺等文化名胜,捐赠塑像以及拜祭蔡元墓,代表着对传承文明的大师们的尊重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尤其是李敖携全家前来,隐含着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张同新教授说,李敖独到的见解,有助于大学生开98思路和视野,这种多元思维交流方式非常好。
政治符号则是此次文化之旅的微妙信号。海峡两岸阻隔多年,两岸民众渴望沟通的心理迫切。台湾人李敖为大陆带来了台湾的信息,鼓励和启迪着人们了解真实的台湾;台湾民众也通过文化之旅关注着大陆,电视直播为他们提供了大陆的生动画面。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认为,李敖形容当前的中国是“汉唐以来所没有的盛事”,“中国人自己的机会”,对于两岸的交流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李敖的接纳,不仅仅是对文化回归的鼓励,也宣传了开明民主的立场,显示了“言论自由”的大方气度。国台办发言人李维一2005年9月2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阔别大陆56年的李敖先生此次来大陆访问,是一次内容丰富的“神州文化之旅”。而就在同一天,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表示台湾记者在大陆驻点采访的时间从即日起由现行的每次一个月延长至每次三个月。著名对台专家李家泉说:“李敖‘神州文化之旅’可以说是政党交流的补充,具有政党交流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符号是此次文化之旅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是最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环。“广告传播是一种符号操作”,“是通过符号的操作来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神州文化之旅”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广告行为。凤凰卫视利用自身的品牌符号优势巧妙地营销了李敖符号,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因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首先,时机选择恰当。2005年,海峡两岸交流热潮兴起,时机大好。而《李敖有话说》推出已经将近400期,战线已经够长,李敖的神秘感逐渐消退,受众审美逐渐疲劳,甚至可能会像《李敖大哥大》那样山穷水尽,所以需要出奇出新。此前,台湾三个政党访问团分别进行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和“民族之旅”,为“文化之旅”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其次,凤凰卫视拥有“地利”之便。“环境是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场所’和‘容器’,它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对传播活动起着维护和保证的作用。”从物理位置上说,香港背靠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香港也是台湾民众探亲大陆的中转站。从媒介环境上说,凤凰卫视有别于大陆媒体和台湾媒体,,兼有严肃和娱乐。另外,凤凰卫视具有一系列的品牌资源,《鲁豫有约》、《凤凰大讲堂》等使其可以迅速地推出“文化之旅”的配套节目,从而形成“文化之旅”的立体传播。这种“地利”优势,其他媒体很难具备。
再次,“人和”是此次“文化之旅”成功的根本保证。一方面,正如波德里亚所言,在符号消费的时代,消费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商品,而是其意义、内涵、风格和习惯等。“神州文化之旅”就是一次高品质的“符号消费”:李敖神秘感的释放、面对面的互动、多方力量的参与、多家媒体的立体报道、多种受众的反应等等,集文化、政治、娱乐等于一体,使人们享受了一次符号的盛宴。另一方面,李敖符号的复杂性为受众自由表达看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李敖已经成为受众释放情感和表达意见的一个公共领域。同时,“文化之旅”前有刘长乐牵头,后有陈鲁豫等助阵,资讯台对演讲全程直播,凤凰网全程随行。可谓“全家出动”,配合完美,极尽凤凰卫视“随即作秀”的本领,使受众大饱眼福。另外,中国政府宽容和开明的态度,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和央视等多家媒体以及其他单位的积极配合,为此次“文化之旅”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正如凤凰卫视品牌拓展部闻正兵说:“不可否认,李敖成功‘登陆’,是‘凤凰’的一次成功造势和宣传。”
总之,“神州文化之旅”为商业化、政治化、戏剧化的现代学者李敖,提供了一个绽放传奇的舞台。而受众消费李敖和他的“文化之旅”,不是在消费一个人物或事件,而是在消费一种精神,一种思考,一种价值,一种期待,或者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位被称为“敖哥”的70岁的老人的存在,就是一种无声的启迪。浮华过后,洗尽铅尘。李敖2005年9月的“神州文化之旅”虽已落定尘埃,然其背后诸多问题却值得回味。
注释:
①李思屈:《广告符号学》,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