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

第1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关键词】无公害 农产品 网络营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农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逐步变成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重中之重,并不断通过实践得以展示。我国的农业部门在伴随着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行业竞争激烈性的不断增加而面临的形势也变得愈发严峻。因此从策略方面我们应相应的创新,从营销技术等方面提高网络营销水平,为中国网络营销营销方案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一、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概述

网络营销是一种社会和营销过程及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要的物。网络营销策略就是知道市场需求,抓住市场需求欲望,以最好的方案进行推广,扩充,销售,达到广告效应,品牌效应,以树立品牌性,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所取的一切措施称为营销策略。有关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有:消费者行为理论,具体包括综合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市场价格因素、消费环境因素等;营销组合4P理论,即产品因素、价格因素、渠道因素与促销策略。无公害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从本质上就是指农业相关部门对企业整体发展活动的管理方式。农业销售部门应规范场馆内部营销制度,提高综合营销水平,以公益性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效益。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多样化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不仅要兼顾人民的健康利益,还要考虑平衡农民的收入、赞助商利益等因素。当然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

二、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意义

对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进行相关的研究,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深入与完善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具体营销计策,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中国网络营销的整体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有助于我国农产品销售部门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有益的参考。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新高度,在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不同环节的布置上将更加的有效率, 自然而然的就把农业资源转向了价值较高的环节之上了,这样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的价值就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得到实现。一方面对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另一方面还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完善是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行业效益提升的最有效最好的一种体现。

三、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

(一)借助媒体,加大宣传活动促销策略

现阶段,绝大多数赞助商选择通过大型的农展活动选择植入广告,一方面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宣传作用,一方面为农展举办方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赞助商不仅利用农产品展览会布置宣传自身的产品。还通过在一些媒介上印刷不同的赞助商的具体产品介绍或者给予部分参展人员的机会达到宣传与赞助的双赢目标。现阶段大多数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存在营销组织结构涣散的问题,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部门的领导及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管理阶层与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员工间应当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升整个营销团队的凝聚力和良好的战斗力。目前,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官网已经开始与国内各大知名的门户网站进行全面的合作,比如与新浪微博、淘宝等进行合作。再比如,通过赋予一些网站转播的权利,利用土豆网和专业网络营销直播等对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宣传,一方面提升了这些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点播率,一方面提升了双方的经济效益。农业销售部门还利于百度搜索引擎为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视频观看和销售入口提供了有效的链接。

(二)借助网络,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范围

为解决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观念滞后的问题,加大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推广力度,应不断扩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理念的宣传范围,加大中网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产品的宣传力度,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经济效益的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营销部门也应当不断创新营销机制。其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推广范围主要是在新形势下制订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战略的实施方案上,要坚持全局观念,创新多元化的中国网络营销竞争机制,增强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中网络营销的相关部门在进行营销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在营销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通过不断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范围,有利于实现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部门危机管理策略与风险策略的有效推广,培养营销员工的与时俱进理念,创新营销团队的思想观念,完善农业赛制营销机制,增强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三)创新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手段

为了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手段制度的有效创新,合理配置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内部资源。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在创新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手段和决策机制的过程中,还应当建立起全员参与监督的机制。一方面要推广柔性化的营销管理机制,改善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的内外环境,创新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创新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营销手段的效率。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营销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的管理机制,优化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的管理手段,坚持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策略发展目标。无公害农产品网络营销行业还应当不断创新营销制度,尤其是要构建有效的内部营销制度,有效规划与合理部署农业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情况,对增强农业销售整体的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2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培育农产品上行品牌,开展电商精准扶贫。一是为盘活特克斯已有农业产业数据、农业管理数据、农业市场数据等信息资源。集聚生态合作伙伴力量,高效利用京东商流与物流数据资源,赋能特克斯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品牌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发展节本增效和产销无缝对接。共同打造智慧、高效、绿色、以人为本的特克斯新型数字农业产业模型,进一步促进特克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变轨提速。特克斯县与京东集团签订建设“绿色农业数字示范基地”打造特克斯县区域品牌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合作方案。二是结合特克斯县“旅游+电商+扶贫”产业扶贫,特克斯县电子商务公司在喀拉峻景区投入建设的扶贫特产木屋共计26个,目前已建15个,预计在5月底竣工,投入使用后将解决10户贫困户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脱贫。三是为打赢特克斯县脱贫攻坚战,切实推进农牧民就业创业,农产品销售。迎合当前直播带货热潮,电商公司联合县团委于5月13日举办特克斯青年直播培训班,一共四期,每期2天,每期培训50人,共计培训200人。

2.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特克斯县农产品销售南京市场。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拓展我县农产品外销的有效方式和途径。近日来,县供销社召集我县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召开座谈,共同探讨了农产品电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特克斯县区域品牌建设、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在南京建立我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思路、措施和路径。特克斯县供销社积极与县援疆指挥部对接,扩展南京农产品市场。

3.抓好农业生产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特克斯县供销社控股公司特克斯县广易农资贸易公司种植黑小麦原种700亩,黑小麦原料1300亩。二是与南京伏羲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特克斯县农户+公司方式养殖2-3万只芦花鸡,由南京伏羲农业有限公司以当年市场价收购。三是申请社会化服务补助资金20万元,公司自筹资金48.2万元。用于3000亩林果林地统一喷施碳氢核肥服务,统一管理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积极推广碳氢核肥使用率,施用碳氢核肥后土壤微生物菌群逐渐恢复活性,转化养分的能力逐渐增强,土壤质量逐渐提高,即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毒害减轻直至逐步恢复地力,提升产品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县供销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筹集资金恢复重建了3个乡镇基层社。今年计划再恢复重建其他乡镇基层社,因资金困难至今没有动工。在基层社恢复建设中,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推进,而上级社项目扶持资金很少,社有资金十分困难,加之政府财力不足,所以在基层社恢复和建设中存在资金严重不足。

2、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农药化肥零增长要求我县化肥销售量逐年下降等原因部分业务萎缩,农资供应逐年减小。

3、供销社人员队伍老化,不适应当前供销系统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现有的供销体制,新的成员难以纳入,造成供销社事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电商公司运营成本较大,物流与信息化基础工作相对滞后。

三、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示范建设工作,积极引领合作社走产业化联合发展的路子。2020年计划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围绕我县的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合作社品牌建设、包装设计、营销展销、人员培训,组织整合合作社产品商标,不断提升我县合作社旅游产品的包装档次、市场地位、价格和知名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继续与京东集团做好对接,按照建设“绿色农业数字示范基地”打造特克斯县区域品牌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合作方案。建立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构建示范性京东农场。建立覆盖伊犁、辐射新疆及全国的大型“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产业示范应用基地。打造“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样本,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开辟“互联网+特色小镇+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的新型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促进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和引导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3、加大农村电商覆盖提质增效力度,提升离街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运营水平,建立各乡镇电商扶贫产业馆。围绕旅游业发展推进喀拉峻景区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发挥风俗电商特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点,把散乱的销售摊点纳入统一管理,规范景区销售秩序,改善商品销售区环境面貌。围绕旅游业大发展通过村级电商平台把各类银行、通讯、交费、机票火车票、旅游门票、酒店餐饮等代买代卖增值服务业务嫁接到各电商站点,实现农牧民查询、缴费、购买、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第3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农人;农村电商;线上培训;中职教育;精品课程

1引言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力争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求在福建省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存量的基础上,加大培育力度。但是,伴随着农村人力资本向二、三产业集聚,很多偏远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农业群体呈现人口数量缺乏、能力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等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的匮乏,成为当务之急。福建经济学校为响应福建省政府的号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培训的模式,摸索出适合将普通农户转型为新农人的培训方法。

2新农人的特点

新农人也称新式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岗位,具备相对的专业能力,收益大部分来源于农产品经营,并符合一定标准的现代农业从业人员。新农人通过互联网连接城市和乡村,满足城里人对安全可靠农产品的需求。新农人与传统农民较大的差别取决于:新农人是一种岗位,并不是传统式的真实身份代表。新农人是农民的新群体,是农业业态的创新者,是农村的新细胞,是农民群体中具有信息化水平的代表。与传统的农民不一样,他们具有敏锐的互联网逻辑思维,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生产运营水平。他们以互联网为载体工具,从事农业商品的生产制造、运营、流通、服务等商务项目。他们有专业知识,有梦想,是新农业的纯天然品牌代言人,掀起在互联网时代兴起新农人自主创业的浪潮。他们具有互联网、自主创新、文化、自组织等四大特点[1]。

3新农人培训的策略

传统的线下培训课程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模式和覆盖人群相对有限。新农人培训是实践性、针对性非常高的专业领域,特别是将传统农人转型为新农人更是举步维艰[2]。福建经济学校原先的教学模式为“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轻经验;重模拟、轻实战”,难以满足当下新农人培训的实际需求。本文通过前期调研,收集到培训人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法、筛选培训内容,制定教学模式。最终制定新农人的培训主要包括技术和商务两大体系。商务方面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等知识点。技术方面包括摄影摄像、图片处理、文案策划和新媒体技术等项目。通过到重点帮扶乡镇进行新农人的线下培训,面对面传授培训人员所需的技术和商务知识。同时编写开发《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农产品微电商》等精品课程,并共享至超星学习通等平台,供广大农户通过手机端或PC端进行学习。开放学校现有的电商实操平台,让培训人员在实践中锻炼。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新农人服务群,及时为培训人员解答问题。利用网络会议实时授课,真正实现知识技能与新农人的无缝对接。新农人培训的策略如图1所示。

4开展新农人培训的瓶颈

4.1参训人员构成复杂。新农人参训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从纵向层面看,源头有注重自然种养法则的新农业技术人员,流通领域有现代互联网的高科技技术人员、农业科研人员。从横向层面看,有传统农人、农村电商企业骨干员工、返乡学生、农业经理人、原先在城市务工的返乡青年。这些都是新农人培训的重点群体,由不同的人群构成。其学习能力与接受程度也大相径庭,对培训造成了一定难度。以传统农人为例,他们专注务农,没有所谓的品牌知名度概念,也没有职业自豪感。分析这类传统农人的学习情况:他们对农业生产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偏弱,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对互联网与“三农”不甚了解。传统农人的思想较为保守,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模仿学习,特别是倾向于利用自己或身边人的经验来推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获取有效的外部资源。4.2缺乏一体化的培训。新农人所面临的培训不是一场简单的专题演讲,或是一次农村电商政策宣传;也不是单纯的经验分享、互动交流货源;更不是组织几次图片处理、视频剪辑学习。它最为核心的应该是思维。让培训人员学会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利用网络和终端设备,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将自己的产品通过平台进行推广,最终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乡镇传统农产品企业的电商转型,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新农人培训像是一场农村电商的创业孵化工程,需要“理念+实践+互动+物流+政策”等配套系统支撑。大部分的新农人培训只培训到了某个点,缺乏长期体系化的培训,缺乏“能人”的全程性帮扶引领,缺乏成熟的一站式服务链条,缺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培训方式。因此新农人电商孵化之路需要统筹设计培训方案。4.3销售模式日新月异。迄今,电子商务的发展早已不是早期的信息撮合阶段,支付和物流体系不再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电子商务正在进入金融全面渗透、产业链深度整合、线上线下加速整合的新阶段。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近些年,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为网上销售模式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场景,促使新一轮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创新。网上销售产品,除了传统第三方平台建店开展B2B、B2C业务外,还出现了社群电商、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电商新模式。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交APP的广泛使用促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中心,以网状结构、社交化的形态,与他人产生交集。电子商务从业者通过微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区平台,拓展自身人脉关系,从而发展销售和宣传业务。因此,在新农人培训中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电商模式中。如何快速地更新培训内容、根据当地产业链制定特色的学习资料也是新农人培训需要考虑的问题[3]。4.4奖金缺口。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培训人员在转型新农人的学习不是都有效,整个过程存在诸多障碍,例如教与学之间存在供需障碍。培训人员由于没有足够资金,无法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例如,在新农人的学习中,为了获取网络推广这一知识点,需要投放广告对商品进行引流。这就需要对商品进行付费推广,否则这个知识点只能浅显地体现在教材理论中,培训者难以真正掌握。资金的缺口将导致学习目标不能有效达成[4]。4.5时间地点的局限。传统的线下培训一般是集中一个时间阶段和统一的地点。但参与新农人培训的人员大多都有工作,这些人员难以抽空集中学习。线上培训虽然解决了时间、地点的障碍,让培训者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学习,但终究因培训约束性较少、互动滞后、课程内容较多等因素,使得培训人员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如何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在突破时间地点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也是瓶颈所在。

5解决思路

针对新农人培训中的困难,以及福建农村新农人的培训工作,组织相关教师编写多门农村电商精品课程。在原先线下授课的基础上,增添线上课程的实施,并配合多媒体资料让电商精品课程变得浅显易懂。这种线上线下并举培养的新模式,打造一站式实施路径,并根据农村地方特色做到因材施教。在两年的培训中,针对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五点解决思路:(1)制作电商精品课程。与学校授课不同,在制作新农人培训的电商课程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加入“本土化”、“农村化”的元素。课件用更浅湿易懂的案例动画、简单明了的操作步骤,让培训人员掌握知识。通过两年的培训,不断摸索和调整,最终制定出精简有效的培训章节。如《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门精品课程,在常规内容上增加“农村电子商务”、“网上农贸市场”、“特色旅游”等章节,删除“电商安全协议”、“企业网搭建”等章节。(2)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线下培训即传统培训,教师团队进入广大农村,开展面对面的理论和实操教学。这种培训可以做到及时反馈,有效互动,但最为关键的是可以建立长期联系方式,以便往后组织开展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结束后,建立网络社交群,实现培训人员的后续沟通。线下培训的结束也是线上培训的开始,网络社交群的互动可以让培训持续有效地开展。运用互联网社区服务平台打造出“农村电商互动沟通群”,通过群里的课程,参训人员可以长期学习到包含美工设计、经营、仓储物流等知识要点。互动沟通群还为培训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在线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为培训人员答疑解惑,帮助学员理清思路、学习技术、知识串烧、获得成长。“农村电商互动沟通群”除了实现培训的功能外,培训人员也可在群上进行分享货源、采购优质商品,沟通经验从而拓宽行业人脉。通过一系列的分享经验、故事与技术,群友们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实现共赢。(3)利用小视频。开发农村电商精品课程,配套制作相应的微课、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和微电影等。这些课程资源共享至线上平台,供广大培训人员通过手机端或PC端进行学习。教师利用腾讯会议、抖音直播等手段进行网络实时授课,真正实现知识技能与新农人的无缝对接。为了解决精品课程学习量大、线上学习效率不高的瓶颈,让培训者可以充分利用零碎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将精品课程中的“网上开店”、“农产品图片拍摄与处理”等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在直播网站中。这样,可以让培训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点,在获得学习兴趣乃至从中受益后,关注更全面的课程,学习更体系化的知识。(4)开放校内电商平台。新农人培训的瓶颈之一就是资金不足,难以支撑“实景化”的运营项目。目前,福建经济学校有三个电商实战平台,均开放给培训人员进行实操演练。其一是“天行健君”电商平台,用于网店装修和交易流程实践。其二是“立信思远”电商平台,用于新媒体营销、公众号编辑和朋友圈推广实践。其三是“中教畅想”电商平台,可以进行网店推广的实践。这些实战平台的练习内容具体包含网店注册、商品、文案撰写、视觉营销、售前与售后客服、物流配送、关键词挖掘与分析、商品标题制作、淘宝直通车推广、钻石展位的投放等,覆盖面非常广。商品引流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购买广告位或关键词。但由于关键词的数据分析量大,操作难度复杂,需要投放者具有相关经验、且对相应行业的广告位历史出价了如指掌。不合适的投放广告就是浪费资金与精力,不仅不能带来引流,甚至适得其反。“中教畅想”电商平台,可以完美地解决培训者缺乏资金的瓶颈。该网站依托淘宝各行业真实的大数据,让培训人员体验到淘宝直通车、钻石展位的竞价模式与投放流程,也可以进行淘宝商品SEO标题优化,从而提升网店流量,是新农人培训中最稀缺的实践。其中关键词挖掘这个项目,能让培训人员根据行业大数据及网店历史数据,优化推广策略,制定推广关键词,提升竞价技巧,从而增加网店整体点击量与转化量。校内的三个电商平台,均配套制作有操作流程录屏和平台功能介绍文档等资源,并随时随地开放给参训人员使用,让实操学习更具人性化。(5)创业帮扶持续跟进。培训人员参加新农人线下和线上的课程后,可以将自己的农产品,选择适合的销售平台试水经营。针对没有货源的学员,创业导师进行货源协调,从往期新农人的培训人员中精选优质货源,特别选择支持“一件”的货源模式,轻松解决学员货源、库存、资金、物流等问题[5]。同时配有资深创业导师,对正式开展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通过开店试水,能让学员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烧:从平台选择搭建到销售模式制定,再到推广农产品,然后到接待客户促成交易,最终引入物流发货。总结培训人员试水所遇到的问题,做出有效指导,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实实在在地帮助新农人及时解决农产品电商运营中的痛点难点,助其加快打开市场销路。

参考文献

[1]汤海明,陆和杰.新农人电子商务培训模式的路径选.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8(1):68-71

[2]王晓临.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的思考.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61

[3]柴帆.培养专业化农机手迫在眉睫——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韩鲁佳教授.中国农村科技,2017(5):44-47

[4]张来武.第四产业——来自中国农村的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第4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近年来,五原县委、县政府在创新驱动的深化改革中,率先在全国提出了“互联网+县域经济”的发展理念,通过借力域外电商渠道,以“电商企业+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传统企业”的模式,对河套“米面瓜果肉蛋菜”等本土绿色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品牌输出,进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以“买河套、卖全国”的战略布局,领军蒙西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堪称河套“电商硅谷”。在传播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声音中,输出了“五原方案”、贡献了“五原智慧”。

“平台借力”盘活电商硅谷

对五原县“一农独大”的现状进行内外分析和上下求索后,2015年1月,五原县委、县政府在国务院提出“互联网+”思路之前,创造性地提出了“互联网+县域经济”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人才驱动、项目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思路,由五原县委书记牵头组建了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服务中心”,并于同年6月把工业园区闲置厂房改建成自治区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创客园――“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一期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集多功能展示厅、众创空间、孵化中心、实训中心、第三方服务中心和智能化仓储配送中心为一体。

在“五原农耕”公共品牌基础上,先后组织孵化了“先蛋先鸡”、“晒阳阳”、“玉米加农炮”、“黄金维度”等一系列畅销农特品牌。考虑到知名电商平台开店成本高的现实,园区网商倡导“卖出去产品的平台就是好平台”的务实理念。地方小吃“晒阳阳”红腌菜通过借力外地微商渠道,畅销内蒙古、河北、山东和东北,2016年实现销售额200万元;“玉米加农炮”玉米生产企业借分布在全国的上万名微商,2016年底两个月销售50万棒(每棒7.8元),2017年计划生产1000万棒;“黄金纬度”的米面油肉葵花籽利用今合网平台,2016年销售额1000万元;“河套购”微商城作为五原本土最早电商服务平台,以会员制方式打造了“先蛋先鸡”土鸡蛋,与50多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再向县城及周边配送。同时,通过QQ、陌陌等移动社交平台结交粉丝;在“淘宝”、“映客”和“花椒”等平台开通直播;以“写给知青一封信”进行乡情事件营销,现代营销与传统营销的融合推动了农产品线上线下的热卖。截至目前,河套电商园区已入驻电商企业及电商创业团队226户,当月在线交易规模已突破1000万元,2016年园区网络销售业务年度在线交易额1.3亿元。

电商中心通过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网商办理个人营业执照、网上食品流通许可证,可通过二维码识别查询农品产地、农户资料、施肥用药、种养日期、等全面资料。全县农产品溯源体系及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搭建,真正让“五原制造”成为绿色有机的代名词。

“物流聚集”创新二元配送

五原县作为蒙西物流重要节点,110国道、210省道、包兰铁路横穿全境;境内的巴彦淖尔机场连接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县域内外物流互通的基础相当扎实。但由于该县远离网购活跃的一二线城市,快递物流发件量较少,加之主要的快递公司都是分级加盟层层加价机制,导致发货成本极高。只有通过不断激活商流来带动物流,才能破解高价物流快递难题。电商中心集中园区产品通过网仓实现统一发货,入驻五原的20多家快递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降低了网商发货成本,入驻园区网商享受到物流快递特惠价。五原快递价格现已降到自治区最低标准“5+1”,邮政及“四通一达”的电商特惠价均于3公斤内5元,超过5公斤的大货搭乘“德邦”物流每公斤1.5元。

基于该县所有行政村之间最远距离不超过5里路的实际,在电商进村中打破传统“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建成了“县到村”的二元配送体系。首先,升级供销社的“万村千乡”工程、“便民连锁超市”等农村流通资源,在全县的117个行政村建立了117个具备“代买代卖、收发快递、便民缴费、电商金融、信息服务等电商功能”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在服务村内农民时使村中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换;其次,将传统商贸企业、快递公司、物流企业和新型农村电商企业的货物资源和车辆资源进行整合,用18辆统一标识的“乡村货的”来承载二元配送体系的运行,前期通过政府补贴给予保障;最后,依托电商服务站、物流和县级运营中心的网商、电子商务公司打通了农产品上行体系,把全县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全县分为东西两条线路,每两天乡村货的定会将日用所需向服务站点输送一次,同时返程带回农副产品。二元物流配送减少了镇级中转环节,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城乡产品在双向流通中实现互联互通。

“人才黄埔”带动政策洼地

由于电子商务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加之地区偏远,人才难以引进,五原县政府提出,只有通过“本地孵化、外地游学”才能从正面突围人才天花板的局限。五原县域电商相比周边起步早、积淀厚,临河区、乌拉特前旗、中旗的电商操盘手都是从五原输出,可谓巴彦淖尔电商的“人才黄埔”。

电商人才的本土孵化分四步:首先进行意识的启蒙,讲授互联网思维和电子商务经营的概念;其次初级技能学习,讲授网上开店知识;再进行专业技能学习,讲授摄影美工、仓储物流管理和客服吸粉;最后在岗位上实际操作,向在岗工作人员学习,目前每个岗位专业人才都有十多个人,学员可随到随学。为普及电商全民认知度、夯城乡电商人才基础,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电商中心对返乡大学生、待业青年、退伍军人、种养大户等启动了“万人培训计划”。截至目前,已开办电商基础培训班,培训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2万余人,输送电子商务就业人员3000人,2016年被自治区团委评为“全区农村牧区青年培训基地”。

为了吸聚更多电商人才和企业落地园区形成政策洼地,园区从生活、工作、学习全方位、立体式出台了16大项优惠政策,包括:3年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办公用品、仓储中心、公寓住宿、电商技能培训、摄影培训等公共服务;入住电商可优先申请创业贷款、助保贷款;提供物流快递团购优惠价格;开辟电子商务公司注册、行政审批事项绿色通道,实现各项手续一站式办理服务;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加入全国电子商务协会等机构;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企业可优先申请用工补贴等。同时,通过引导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云计算公司、微商、快递物流公司、金融机构及其他触电企业入园,打造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实现电商企业“集群化、抱团式”发展,进而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

后 记

第5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领域的政府部门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宏观管理和履行服务职能。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战略环境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人类进入了21世纪,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为关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世界农业信息化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已形成了从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农民使用计算机记帐,预知天气、指导种植和营销。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集成了气象情报系统、专家系统、市场流通系统等。农业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实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切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城市信息化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信息港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宽带信息网络工程、**信息交互网工程、**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工程(EDI)、**金卡与收款系统工程等都已建成。**农业信息化可以依托全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要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走向全国的服务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能力,都需要农业信息化的支撑。

(二)**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郊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郊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心城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目前**市郊不仅信息化人才的总量相对较少,而且层次分布也不平衡,特别是既懂农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紧缺,如何吸引人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农业信息技术普及应用难度大。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推广普及有很大难度。

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在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竞争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的创新上,从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要尽快建成。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国际趋势相吻合,与大都市目标相适应,与农业现代化相配套,要根据**市信息港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努力构筑信息农业新高地,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贯彻实施“科技强农,信息先导”战略,坚持“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各方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年,围绕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业科学决策、农业电子政务等方面,完善和优化农业信息应用体系框架,以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任务

1、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创新农业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完善**农业网的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提高“**农科热线”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好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全国农民提供服务。

2、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地产农产品的全覆盖。研究各类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的评估体系,开发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系统,做到农民守信用,市民食放心。

3、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开发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加强对地产农产品的效益分析。开发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智能分析系统,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4、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市统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开发并整合农业各类信息资源,建设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农业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探索网上信息服务与网下实体服务的融合机制,依托行业协会、科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部门、行政村委会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

6、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从网上办事、政务公开着手,精心办好“**农委政务网”,加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加快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施对传统业务流程的再造,促进政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7、推进信息技术的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要结合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要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基层信息员的普及培训,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行动方案

(一)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行动依据

1、**农业正在推进三大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从提品型向提供服务型转变。目前重点推进具有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功能创新。对内,强化生态功能;对外,强化服务功能;正在构筑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农产品检测认证等五大服务平台。

2、市农委已创办了服务全国的信息平台。“**农业网”创办三年,今年进行了第6次改版,新版**农业网开设了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农业会展、农业标准化、放心农产品等栏目,重点增加国外农业政策、科技、教育、进出口统计与分析等信息,为中国农业与国际接轨服务。日前注册会员达9000多人。同时,建设了科技兴农、生物基因、城市森林、**种业等10多个专业网站。“**农科热线”由农业科技部门、推广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联手创办。通过电话咨询、专家坐堂、网上直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服务农民。自**年8月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到咨询电话7000多个,帮助全国农民排忧解难,深受欢迎。“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网络工程已启动,市农委、市教委、市信息委、市妇联、市农林局已联合发出《推进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通知》,市有关教育部门已开始远程教育的课件开发,郊区各区县已着手乡镇教学点的建设。

3、国际上农业信息技术已经由试用期进入应用期。而我国近几年网络发展迅速,各地农业网站已有2000多家。但农业信息应用和用户受益度还有较大差距。网上教学、网上购物都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大多数农产品供应商只在网上简单信息,很少进行网上订货或网上交易。

目标

至**年,**农业网要建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平台、网上会展平台和物流平台,并办好“**农业网英语版”,中文版让农民了解世界农业;英文版让世界了解中国农业。“**农科热线”要扩大服务领域,既要办好人工服务的农民热线,又要办好为市民服务的语音信箱。“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要开发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资源,为全国农民服务。

行动

1、完善“**农业网”的服务功能。“**农业网”要配合**农业服务全国的物流、会展、科技、信息、检测认证五大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重点办好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科热线、农业标准化、法律法规、农业会展、放心农产品七大主栏目。

2、精心办好“**农业网”英文版。“**农业网”英文版已于**年8月开通,重点推出农业领域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介绍,**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及其特色农产品推介;开发国际农产品供求平台、电子订单等业务流程。要不断完善英语网站功能,吸引海外农业企业了解中国农业,投资中国农业。

3、“**农科热线”完成服务平台升级。升级后“农科热线”在保持现有人工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为市民服务的养花、养鱼、养宠物等语音信箱,提高“热线”的智能化水平,为广大农民和市民提供更全面、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

4、建成“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采用卫星网络将10个区县的100多个乡镇和部分重点村联网,各远程教育收视点安装“智能卫星接收机顶盒用户终端设备”。**年网络基本建成,开展教学。同时,开发远程教学课件,重点为劳动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

(二)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行动依据

1、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安全广受关注。特别是欧盟等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安全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指令,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本国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设置技术壁垒。如荷兰、丹麦等国,农场的每一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信息档案”,事无巨细都有记录。而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落后。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市农委于**年开始探索建设档案农业信息系统。

2、**“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市畜牧办、市蔬菜办、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及有关IT企业合作建设,并列为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已开发了养猪场、蔬菜园艺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已有200多家规模猪场、30多家蔬菜园艺场成为应用单位。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光纤改造,24小时信息在线输入与查询,市外入境的畜禽产品运输车辆情况、货物情况、道口检查情况全记录在案,把好了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年7月初正式上网推出。阿强牌鲜鸡蛋是上网的第一个产品。市民根据购买的每盒鸡蛋中的“身份查询码”,就能上网追根溯源查到这盒鸡蛋的生产过程和各项质量指标,使消费者直接参与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年7月,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档案农业信息系统”荣获“市优秀信息化应用项目”。

3、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创建信用经济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应对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农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的诚信度。**档案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创造了一些基础条件。

目标

至**年,基本实现地产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市境道口外来禽畜产品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并建设预警系统;**品牌农产品实现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建成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评估体系和征信系统。

行动

1、推广和完善食用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各农业行业协会的管理,逐步将**的猪、禽、蛋、奶、菜、瓜果的产销全过程信息动态采集录入数据库,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品牌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食用农产品产销的可追溯性。

2、完善“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在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稳定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外来畜禽产品安全的预警系统。同时,在市有关监管部门建成多媒体大屏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可控性。

3、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服务系统。整合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和执法部门的信息资源,在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基础上,开发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包括诚信档案记录子系统、诚信综合评估子系统和企业诚信分类管理子系统。从而营造农业行业“重食品安全,守行业信用”的社会氛围。

(三)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根据农业部“金农工程”的实施要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充分发挥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提供信息和经济调控的作用。美国农业部已有一套健全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定时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要为全国服务,建设“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2、目前市农委已探索开发了农业数据仓库,有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系统、**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等。“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蔬菜、畜牧和水产3个子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与市蔬菜、畜牧、水产等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建设,实现计算机远程联网。**的蔬菜、畜牧、水产品生产、良种繁育、市场行情等经济信息数据可及时传输和查询。系统内已有3年多的“菜篮子”数据积累。**年度该系统推广至郊区各区县相关部门应用。

3、**农产品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又有口岸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很大。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农产品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实时的健全的信息体系,对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利。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抓紧建设,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服务。

目标

至**年,完成农产品数据集成、行情分析、信息系统的开发,建成主要出口农产品智能化的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行动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定期采集海外农产品价格、全国主要省市农产品价格、华东六省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及相关信息,并及时。信息采集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国外农业网站等多种渠道,建立起农业信息提供协作支持机制。

2、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在全市种植业生产基地建立1200个信息采集点,根据种植业生产茬口采集信息,开发建设农产品生产成本和绩效评估等经济运行数据库,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开发智能分析软件,对各类农产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首期工程开发**主要出口蔬菜品种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的进口价预测、可能进口量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供求平衡及风险分析等。该系统还可以让用户选择数据源,应用分析预测技术,进行远程自助智能分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直接服务。要不断扩大出口农产品分析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辅助中国农产品走向世界。

(四)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集成,已普遍一体化地为农业系统管理服务。“**农业GIS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关于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市信息办已将该项目列为**年全市GIS建设三大重点领域之一,是一项重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应用项目。

2、**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年刚刚起步。已研究了“**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框架。在市统一开发的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了统一的开发环境,包括全市城市遥感栅格数据、全市“三线一区划”数字地图等,为农业GIS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和本市其他领域的应用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必须加快该系统的开发建设进度,提升**农业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

目标

至**年,建成森林、畜牧业、蔬菜、花卉、水产、土壤环境管理GIS应用系统,开发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农业各类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行动

1、**农业GIS应用系统专业子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以生态农业建设为突破口,完成三个子系统开发:一是林业分布现状和林业规划动态管理系统;二是畜牧生产分布现状和畜禽养殖业的分区布局(禁止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动态管理系统;三是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动态监测系统。**年上半年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下半年启动蔬菜、花卉、水产管理GIS应用系统建设。同时,完成“GIS农业专业版本”的集成,以便与市其他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2、**农业GIS应用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研究。研究农业领域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信息分类编码的规范、空间数据总体框架结构的规范、数据分层与文件命名的规范、基础地理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专题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等,以促进农口各部门开发GIS应用系统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提高农业GIS系统的建设水平。

3、建设**农业GIS应用专家系统。系统应用有深度,如畜牧系统中:移动GIS在畜牧业疫病防治中的应用、畜禽场与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畜牧业发展规划GIS辅助决策技术等。林业系统中:规划动态管理子系统、病虫害监测子系统、防火预测分析子系统、森林景观分析与保护决策功能、遥感分析子系统、森林三维场景的模拟。农田污染控制系统中:**农田化肥农药的污染控制分析、**农田化肥农药污染控制评价分析模型库建立等。

(五)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

行动依据

1、为了使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使信息化更加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农市发(**)11号]的精神,**年市农口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农委就着手创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年首批51家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挂牌。

2、**已初步建成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各区县农委信息中心负责本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指导和管理;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各负其责,做好本区域、本行业的基层信息服务。

3、郊区各区(县)在互联网上均建设了一个具有独立域名的农业网站,编写了本区县网站信息摘要简报“一刊”,定期发放给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民。

4、目前,因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信息传播手段相对滞后,信息服务的内容还不丰富,信息服务的效果还不显著。

目标

至**年,建成郊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健全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效果,建成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100家以上。

行动

1、健全**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在巩固**年建设的51家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探索和丰富基层信息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年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数量扩大至100家,扩大农村信息“上网落地”服务的覆盖面。

2、探索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内容。各行业协会信息服务站做好本行业信息的采集、、传递工作,建立并负责本行业专业网站信息筹集与维护;组织本行业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行业管理。区县农委信息服务站要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员培训工作。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和镇级信息服务站要做好本区或本乡镇的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和传递工作,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农民。

3、村级信息服务站要建设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和村务管理信息系统。“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提供查询村务规定、村干部分工、规划目标、办事指南、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服务。村民还可以自已输入意见和建议。“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社务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村务管理制度查询系统、党群管理信息系统等五个子系统,促进村务管理信息化。设立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栏,为本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4、推广网络调研模式,实现科技文化知识普及。网上网下联动问卷调查,开展各类教育既便捷又高效。通过调研,一方面了解基层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普及。**年3月,市农委信息中心与郊区10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联合开展“沪郊农民需要什么样信息服务”的调查。年底将开展政策普及教育网络调研。今后每年根据农村需要开展农科知识普及等网络调研活动。

5、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市农委信息中心已开发了服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将本站的服务信息,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输入系统,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档案,以促进各基层信息服务站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六)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

行动依据

1、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信息开放共享等,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来提升办事效率,提供广泛、全面、便捷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高效的便民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已建设了市政府各部门统一参与的“中国**”门户网站,转变政府职能,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2、近年来,市农委根据市政府要求,从整合资源、健全制度着手,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年7月开通了“**农委政务网”,突出网上办事和服务百姓的功能。开设了“沪郊概览”、“投资指南”、“为民服务”等栏目。建设了**农委系统政府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共有27项为民办事项目,已在网上运行的有10项,还有15项**年10月底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项目申报者、农业企业和农民可以在网上进行业务查询、申报、登记、表格(资料)下载等政府服务。同时,开发了“主任信箱”、“公众监督”、“投资热线”栏目,使政府与百姓网上面对面。为了网上办事正常运行,市农委专门发文,明确了工作制度,要求网上办事回复迅速,当日处理,隔日反馈。

3、为了提高机关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农口各政府部门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应用。市农委机关局域网已开发了“中外农业信息”、“参阅资料”、“领导讲话”等15个信息栏目,开发了适应14个处室业务的117个业务流程。为了加强领导之间、处室之间的沟通,网上专门开发了“领导工作动态”和“处室工作动态”栏目,使机关工作互通有无,增强了整体合力。目前,有60%的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在线办公。

4、农口系统政府网上办事虽已起步,但由于要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增加硬件投入,因此在推广应用上难度较大。再加上电子公章等技术问题,还不能实现所有流程网上行。要真正建设高效的电子政务任重道远。

目标

至**年,通过网络实现农口系统各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健全网上办事的运作机制,树立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机关内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完成农口系统政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

行动

1、推进基于公务网和机关局域网的办公业务应用。按照**市公务网建设的统一进度,认真完成农口系统公务网建设,建立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统一平台。重组优化市农委等农口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完善已开发和运行的机关局域网系统,通过普及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配合农业部做好全国卫星指挥系统**联网工作,并认真开展信息服务和应用,切实提高农口系统各部门工作效率。

2、推进农委系统网上办事和服务的应用。要精心办好“**农委政务网”,完善网上办事功能,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市农委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现有27项网上办事项目,**年底完成软件开发,通过培训要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要根据百姓需求,不断开发便民服务项目。要完善农口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切实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习惯,以方便公众为前提,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政府工作好坏让百姓评价。

第6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畜牧饲养;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畜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加快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数字媒体虽然也应用于畜牧业,但应用于畜牧业的步伐比其他领域滞后。目前,畜牧业出现的数字媒体主要有:网站、手机、博客、数字报刊、论坛、移动电视、微博、微信等。

1 网站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满足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4媒体、成为集各媒体优势的大众传播手段。随着我国上网总人数的快速增长,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网站——畜牧饲养网站会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将在我国畜牧饲养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网站有中国畜牧养殖网(http:///)、中国畜牧街、中国畜牧网、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等。

中国畜牧养殖网(http:///)是由中国畜牧养殖协会主办,集畜牧养殖信息、技术、贸易、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网站。是国内流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畜牧养殖类网络媒体。中国畜牧街网(http:///),主要致力于畜牧行业信息化开发与应用,为畜牧行业商贸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畜牧网(http:///)秉承专业、专注、深入的服务理念,现已发展成为集畜牧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营销策划及活动举办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服务机构;中国畜牧业信息网(http:///include/notes.php)设有40多个栏目,涵盖了7大领域,从宏观到微观,为不同岗位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

2 手机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手机普及率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依附于手机终端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新体验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手机报、手机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以其快捷、方便、低成本等特点迅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农村的手机普及率也持续增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手机获取信息,手机对农民生产生活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一发展趋势下,有关“三农”的手机报、手机短信等也获得了广大农民用户的青睐。

2.1 手机报

《农家致富》手机报每期刊登最新市场动态变化,预测未来市场趋势,精选并及时刊登和解析惠农政策,及时有效传递科技资讯,指导广大科技示范户发展生产,带动广大农民加快提高种养殖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赢得了科技示范户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

手机报为基层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通过手机平台,用户就能及时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最新科技、新闻动态。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2.2 手机短信

利用“浙江农民信箱”开设的“每日一助”,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信箱用户群发供应量大、上市时间集中的农产品信息,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及种养专业户推荐特色产品,进一步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衔接产品供需,提高经营效益,促进持续增收。

区农业局结合本地优势农产品布局,利用“每日一助”服务,创新服务机制、手段和内容,延伸信息服务范围,并以“每日一助”为纽带,将农业信息网站、《农技与信息》报、信箱、手机短信有机结合,起到了良好的产销对接效果,使“每日一助”信息一真、二快、三高的优点充分显现。

手机短信具有速度快、传播及时、资费低、易操作、阅读率高等特性,是基层群众使用较为频繁的媒体,为基层群众提供实惠、优质的服务。

2.3 微博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的信息传播、信息获取及信息分享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Emai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短消息、图片和视频。微博具有信息和传递、关注和转发、通讯交流等基本功能。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应用于畜牧业,打开了农村里边的原生态土特产销路,是一种时尚的销售策略,连通了城乡,不仅扩大了销路,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也让城市居民使用上了货真价实的土特产。

3 新型数字媒体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展望

把新的数字媒体应用到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将会极大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1 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等便携式手持终端为设备,传播视听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手机电视具有报纸媒体的滞留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电视媒体的直观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手机电视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电视形态,为手机增加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内容。利用手机网络还可以方便的完成交互功能。

把手机电视应用于畜牧业,只要通过手机客户端,用户就能了解畜牧行业资讯,在线交易,既省钱又便捷。畜牧养殖手机电视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实用的行业资讯,提供畜牧产品展示及交易服务,产品全面,信息详细,价格透明,便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

3.2 IPTV网络电视

IPTV网络电视是一款通过网络收看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几十套地方电视台节目高清快速的直播客户端。它的节目来源依托中国最大的网络电视台——IPTV高清网络电视,为用户提供高清节目。

把畜牧养殖模块加入到IPTV网络电视中,用户只需要开通IPTV业务,在家就能24h观看畜牧养殖的相关视频,了解各地最新的行业动态。用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利用IPTV的搜索功能,找到相关的内容,及时观看解决问题。用户观看到感兴趣或者观看后不太明白的养殖技术、医疗方法,可以随时倒回去或者重播该段视频,也可以暂停视频,边观看边实施。用户发现好的养殖视频也可以收藏起来或分享给其他用户。把畜牧养殖加入到IPTV网路电视中,为畜牧养殖户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学习畜牧养殖技术的平台,对于基层的养殖户来说,既形象直观、容易学习,又方便省钱。

3.3 网络动画

网络动画是指以通过互联网作为最初或主要发行渠道的动画作品,早期的网络动画多以flas为主,后又加入大量的3D技术,使得网络动画内容、形式、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网络动画具有成本低、传播迅速、免费收看等特点,把网络动画应用于畜牧饲养技术中,将艰涩难懂的科学原理与知识变为富于活力的视觉符号,以时尚化方式加以演绎,能够极大的增强可视性,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注意,能够为用户提供直观形象的畜牧饲养技术,打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牛常见病的治疗及预防》中疯牛病的病变过程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flas呈现的,这样,用户就能清楚的观察到疯牛病的病变蛋白变化的具体过程,既给养殖户解决了疑惑,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4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指玩家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的多人游戏。一般指由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

以畜牧养殖为主题开发一些网络游戏,玩家能够以一个养殖者的身份在游戏中进行养殖,在游戏中学习养殖的技术,掌握养殖的技巧等,也能够为现实中养殖提供一些借鉴。

《虚拟农场》是一款基于三维视角的SIM模拟经营型网络游戏。玩家需要先从网页中学习相关种植和养殖等知识,然后进入游戏,依据选择的作物和牲畜品种,体验种植和养殖过程及农产品的加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最后出售所生产的产品,获取经济效益。这是一款互动性极高的科普网络游戏,能够让玩家切身体验种植、养殖的过程,在娱乐中学习种植、养殖的相关知识。

开发一款关于畜牧养殖的游戏,使用户能够体验从购买幼种到放养、饲养、疾病治疗、卫生护理,最终收获的养殖全过程。养殖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如何给动物治疗疾病,如何增加产量,如何设置圈舍使圈舍能够最大化利用等,这就需要用户在养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同时,用户之间还能够进行交流,分享养殖的经验,还可以和专家进行互动、参加培训、观看养殖科普片等。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然后,应用到现实的养殖中去,虚拟现实的结合,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4 结语

通过对数字媒体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可以发现,数字媒体与畜牧饲养技术的融合,将揭开畜牧饲养技术新的篇章,促进我国畜牧行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使畜牧饲养技术的推广更加方便、及时、快捷,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畜牧饲养向更加科学、规模、高效方向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层的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 赵松娥.《农机致富》手机报谁用谁说好[N].媒体互动,2012(17).

[2] 施海勇,葛峰,程湘虹.“每日一助”促进农民增收实例分析[J].杭州农业与科技产业发展,2011(3):16-17.

[3] 史博臻.农民我最潮,鸡蛋微博销[N].文汇报,2012-11-27(002).

第7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对策;芜湖县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1)03-0030-04

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不断丰富了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加快了芜湖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芜湖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一)交通区位优势

从交通区位来看,芜湖县交通区位优势优越。境内青弋江直通黄金水道长江,皖赣铁路穿越县城,104省道与205国道在县境西面交会,芜宣高速(芜湖―宣城)、芜马高速(芜湖―马鞍山)已建成通车,铜南宣高速(铜陵―南陵―宣城)、芜雁高速(芜湖―高淳)已开工建设,四条高速在县域东西南北都设有出入口,这一独特的优势,构成了芜湖县到江浙地区的3小时高速公路网络。

从经济区位来看,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县境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繁昌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毗邻芜湖市,处于安徽省“沿边”(沿浙江、江苏)、“沿江”(沿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长三角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和休闲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上海及南京、无锡、苏州等苏南城市休闲和旅游需求非常旺盛,芜湖县已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日益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进一步拓宽了芜湖县休闲农业的市场空间。

(二)自然、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

从气候条件看,芜湖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冷夏热,春暖秋爽,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芜湖县农林景观与矿产资源丰富,境内除2000多种动植物资源外,还有大量石灰石、白陶土、泥碳、黄沙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农业方面,以优质粮油、特色畜禽、名优水产、果蔬苗木等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已经形成,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

芜湖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春秋时,作为聚落邑地见于史册,名为“鸠兹”。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十七,其中有芜湖县。唐代的杜牧、宋代的苏辙、沈括,元代的欧阳玄,明代的汤显祖、清代的吴敬梓等涉足芜湖县,并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题咏和书画。芜湖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江南周庄”之称的“陶辛水韵风景区”,有诗仙李白游历时醒酒的“清凉渡”,有李白成藏兵的“闯王沟”,还有“唐王渡”、“和尚桥”、“牌坊庙”、“果老坝”、“珍珠泉”、“强盗墩”、“胡氏祠堂”等一些景点和许多古老而又神奇的传说。占地6000余亩的“和平生态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茂盛,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每年数十万候鸟在此栖息,有万鹭齐飞、雪压青松之奇观。集官窑文化、道教文化、古楚越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地方戏文化于一身的花桥东门渡宣州官窑遗址、楚王城、九十殿道教寺庙、九女墩等,更是游客向往的地方。此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墓群、古祠堂、古树、古桥等。优越的环境、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成为芜湖县开发休闲农业的良好资源,为芜湖县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三)客源市场广阔,政府大力扶持

芜湖县毗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处于这些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观光休闲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客源地位于芜湖300公里之内,该区域具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腹地,按汽车时速80公里计算,一日游和两日游是芜湖县旅游市场的主体。近年来,芜湖县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了扶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使城市品位大大提升,旅游产业长足发展,荣获了“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通过招商引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得以改善,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为芜湖县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二、芜湖县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芜湖县发展休闲农业的具体做法

1.因地制宜,建设农家乐

芜湖县是鱼米之乡,陶辛、六郎二镇水资源丰富,发展水乡旅游,形成了自己的旅游景区,如陶辛水韵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万亩水系,千亩荷花。景区内打造的三峡美食村,以三峡移民带来的原汁原味的重庆美食为特色,其中渝味苑,三峡居已被评为省3星级农家乐。六郎鱼虾在全国小有名气,邻水而居的3个农庄,红红火火农庄、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提供新鲜的乡野美食,钓鱼、采摘等农活供游客体验。红杨镇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着重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成和平生态园(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怡龙生态园,百亩经果林与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湾镇是全县旅游集散地,交通方便。东湖公园、阳光半岛景区都已初步建成,受到游客好评。老梁山庄(国家2A级旅游景区,4星级农家乐)、天地人生态园,有万果园、桃园,种植桃、梨、枣、葡萄,将林果生产和生态观光有机结合。

2.开展民俗活动,宣传推广乡村旅游

芜湖县各个景区结合自身特点,每年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吸引游客观光,也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比如陶辛水韵景区的荷花节,老梁山庄的桃花节,六郎的龙舟赛等,每年都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2010年阳光半岛景区举办的两次重大活动,一是首届芜湖市端午文化节,为期三天,有龙舟、铁人三项等体育竞赛,有舞龙舞狮、包粽子等民俗展示,有歌舞等文艺表演,有食品、商品展;二是中央电视台2010年中秋晚会也在景区顺利举行,并向全世界直播。可以说这样大型的活动既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将芜湖县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向全国进行了宣传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召开旅游推介会,开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

在市场营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时,突出芜湖县生态旅游、水乡旅游的特色,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特色旅游产品,如水乡风情游(陶辛水韵)、生态农业观光游(天地人生态园)、乡村体验游(六郎、陶辛、红杨)观光休闲游(阳光半岛、西河古镇)等。建立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招商推介与旅游展销结合的立体方式,编制旅游宣传画册、旅游招商图册和旅游

风光片,2010年还成功召开了芜湖县旅游推介会,开拓了乡村旅游市场。

4.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芜湖县着力发展代表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源生牌锅巴、蜂联蜂蜜、老芮木榨麻油和野树林蘑菇等特色农产品,经过申报都已经获批成为特色旅游商品。

(二)芜湖县休闲农业取得的成绩

1.休闲农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芜湖县旅游业的快速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得到蓬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芜湖县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成为带动农业升级,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芜湖县被评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芜湖县湾’扯镇、六郎镇、陶辛镇被授予“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全县拥有阳光半岛、东湖公园、陶辛水韵、老梁山庄、和平生态园景区5处,其中陶辛水韵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老梁山庄、和平生态园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县星级农家乐10家,其中红红火火农庄是省5星级农家乐,大港农庄、二哥土菜馆、老梁山庄是省4星级农家乐;有省、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0家,其中富有农村特色的商品有新丰剪纸艺术、陶辛水晶工艺、老芮木榨麻油、野树林蘑菇、源生锅巴、蜂联蜂蜜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明显。2010年全县入境旅游人数达55.69万人次,其中境外人数达到2689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5亿元。直接和间接参与旅游产业的人数达到4.5万人,带动农民就业3万人,受益农户达到9600户。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为7065元,其中有1556元来自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2.形成五大特色类型

芜湖县休闲农业从过去一般性的钓鱼、吃饭向赏花、摘果、采莲等农耕文化及拓展训练等方面发展,有的还具备省、市中小型会议的接待能力,逐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类型:以六郎生态农业旅游区、和平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为代表的娱乐休闲型;以陶辛水韵为代表的农庄采摘型;以红红火火农庄、大港农庄、红杨怡龙山庄为代表的民俗民乐型;以芜湖天地人生态园为代表的主营经济型;以阳光半岛为代表的旅游观光型。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芜湖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摸索规范阶段,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科学规划重视不够。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以自行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园区建设内容简单、雷同,缺少特色性、系统性和丰富性,深层次的文化和科教内涵不够,只靠微薄的门票收入,而不是靠结合旅游品牌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等二三产的发展,实现效益大增。(2)功能配套不完善。景区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县内没有4A级景点,旅游总收入不高,占GDP比重偏低,一些景区内部交通条件还有待改善,与发达县区的水平相比差距更是明显。(3)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缺少规模大、实力强、影响力广的大型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不高。(4)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产品如高端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等缺乏。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不强,旅游项目的文化含量不高,文化旅游产品不够丰富,不能充分满足游客和市民城市观光休闲的多样化需求。

三、发展芜湖县休闲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思路

1.统筹规划

政府部门要针对芜湖县当前休闲农业盲目重复建设问题,在经过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芜湖县休闲农业资源的种类、性质、现状、特色及开发价值、市场前景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紧密结合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系统科学的休闲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要避免重复,突出区域特色,合理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功能布局,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始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规划指导,使休闲农业从自发发展向有序推进转变。

2.功能定位

以山水为构架,以文化为底蕴,以生态、文化为主题,以休闲、体验为主体,以陶辛、六郎为龙头、以青弋江为发展轴,以乡村腹地为依托,在“十二五”期间将芜湖县逐步建成能适应多层次游客需求的皖南旅游新的增长极与华东地区重要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

3.产业布局

以县城湾址为中心依托地,陶辛镇、花桥镇为东西两翼,六郎镇、红杨镇为南北两极,形成“四星拱月”的布局。以陶辛水韵、六郎水乡为重点和突破口,东西呼应、南北拓展,次第推进、有序展开,形成以青弋江为彩带,几个中心镇为珍珠的“彩带串珠”式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11319”,即“一心、一带、三区、19个主要旅游节点”。一心: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一旅游综合功能区;一带:青弋江风情旅游带一旅游发展轴;三区:东部文化民俗旅游功能区、西部水乡休闲旅游功能区、南部乡村生态度假旅游功能区;19节点:东湖公园、南湖湿地公园、芜湖县机械工业园区、市民广场、五凤滩、八仙岛、猫耳滩、相思岛、大港、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园、西河古镇、弋江漂流、怡龙生态园、老梁山庄、天地人生态园、楚王城、东门渡和新丰林场。

(二)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扩大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

芜湖县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活动,把它列入经济发展重点,应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建设工作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根据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大力推进和保障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应尽陕制定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土地、人才、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为休闲农业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

2.以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提高档次和规模

在芜湖县已形成的诸多休闲农业观光景点中,大量的旅游点呈分布散、规模小状态,缺乏统一包装、策划和宣传,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建议加大旅游招商力度,推动县内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提高休闲农业档次和规模:一是要加快芜湖县影视城建设。影视城的建设,要以徽商文化为依托、影视产业为支撑、旅游及三产为增长点,集影视摄制、旅游观光、会议商务、健身娱乐、农家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将其建成我国一流的大型影视旅游文化产业园。二是努力打造南湖休闲旅游品牌。推动南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拓宽旅游农家乐、观光参与业、休闲度假业、购物商贸业的建设渠道,规划建设起点要高,使之成为亮丽的休闲旅游品牌。三是加大陶辛水韵旅游景区(点)开发力度。根据陶辛水韵旅游区的资源特征,将景区建成以“荷花、水网、民俗、美食”为特色,以生态、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写生等为主要旅游功能的旅游区。力争通过3年的开发建设,使陶辛水韵旅游景区达到国家4A级标准。四是努力开发其他旅游景区。要对和平生态旅游区、六郎八仙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外资,在未来的5年,将这两个区域建设成重点旅游景点。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扩大休闲农业市场

为了更好地发展芜湖县休闲农业,应重视营销策划。要利用农村节庆假日,举办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如“陶辛水韵荷花节”、“老梁山庄桃花节”、“六郎葡萄节、螃蟹节”、“大港龙舟竞赛”等,营造氛围,聚集人气,提升产业产品的知名度,做到以节促游、以节促销,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加强与旅行社对接,强化品牌意识,搞好主要景点的包装宣传、展示展销和线路组织,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路牌等各种媒体和机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介,树立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8篇:农产品直播营销方案范文

20*年*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98.8万亩。其中,水稻是我市播种面积最大的种植业,也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负有确保全市粮食供应安全的重任。蔬菜是我市农业产值最高的种植业,是发展最快,农民受益最多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亮点。近年来,我市农作物育种技术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如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单产已突破834千克。目前,我市已选育出10个杂交粳稻品种,早籼稻及晚粳稻新品种2个;选育出瓜菜新品种15个;选育出杂交抗虫棉新品种1个。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重大战略任务。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竞争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市主要农作物种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育成品种市场竞争力不高。生态适应区域范围太小,大量出口创汇蔬菜良种依赖进口,育种缺乏优质专用型种质资源;二是育种手段仍以常规为主,高技术育种技术急需建立,一些关键育种技术有待突破;三是种子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种业企业。因此,充分发挥我市主要农作物育种的优势,提升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种水平,通过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重大科技专项,有效地保持和发挥我市在水稻、瓜菜、棉花育种领域国内先进地位,对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我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品种和品质,提高效益、安全为中心,以实施本专项的重大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通过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机融合,选育优质高效品种,结合新品种繁育、中试(示范)、推广,进一步增强水稻、瓜菜等主要农作物产业的创新能力。为*乃至全国的粮食、瓜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全面提升我国水稻、瓜菜等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我市种植业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跨跃发展。

2、发展目标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水稻、瓜菜、棉花等品种培育持续创新能力。通过攻关,使我市的籼粳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常规水稻品种和瓜菜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获得1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和发明专利;培育优质、安全、广适应性新品种8-10个,其中具有重大推广前景的品种5个,获得新品种保护3个;组织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5个;建立一批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新品种累计推广500万亩以上。

二、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

(一)重点研究领域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水稻育种技术

籼稻、粳稻、糯稻种质资源收集,构建核心种质,有利功能基因的挖掘;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晚稻、早稻、常规稻新品种定向培育技术;优质、安全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水稻褐稻虱、条纹叶枯病抗性资源的创制及利用技术;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技术;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2、瓜菜育种技术

芥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草莓等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分子评价技术;核心种质资源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克隆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功能型与加工专用型新品种选育技术;特异种质材料的创建与雄性不育系的开发利用技术;瓜菜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育种技术;高亲和性瓜类嫁接砧木种质资源的创制技术;草莓杂交育种技术;优质鲜食、加工草莓品种选育。

3、棉花育种技术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评价与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选育技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聚合育种技术、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抗黄萎病、抗棉铃虫筛选鉴定技术;抗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棉铃虫、棉蚜、抗干旱、盐碱及除草剂、提高棉纤维长度、强度及改善纤维柔性、细度等定向基因转化技术;三系杂交棉育种技术。

4、水稻高产稳产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水稻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超级稻环保型栽培技术;水稻节本增效轻简精准栽培技术;抗(耐)逆境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水稻持续高产、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模式;水稻两熟或多熟制持续生产关键技术;适宜机械化制种技术;确保种子纯度的繁种技术。

5、瓜菜高效安全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瓜菜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精准栽培技术;主要病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瓜菜专用育苗基质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技术;主要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利用雄性不育系高效杂交制种技术;创汇蔬菜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瓜菜及砧木高效省本制繁种技术;草莓标准化栽培技术。

(二)中试、示范和成果转化

1、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与产业化。

重点推广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甬优6号、甬优9号等;推广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新育成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及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力争有一批新品种通过国家、省、市的审定;优质稻谷加工与大米配色技术。

2、高效、安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重点推广早籼新品种甬籼69;推广优质、安全晚粳稻新品种宁03-88,宁04-81等品种;重点推广省本高效的单季直播、机械插秧等技术;育成新品系参加省、市各级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育成能作主栽的新品种。

3、优质瓜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重点推广已育成的芥菜类、瓠瓜、甜瓜、豆类、茄果类等功能型、加工型新品种;瓜菜产后加工、保鲜与贮运技术;新育成品种在省内外作生态适应性试验示范。

4、棉花育种技术

重点推广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慈杂1号在浙江棉区及长江流域等适棉区种植;研究慈杂1号主要栽培因子肥料与密度构建的主要技术指标,完成高产优质低耗的配套栽培技术;选育的慈杂5号和慈杂6号参加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力争育成我省主栽品种。

5、主要创汇蔬菜品种国产化及标准化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已育成的刀豆、榨菜、加工甘蓝等新品种及其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创汇蔬菜品种高效制种技术;新型生物农药、性诱剂推广等。

6、优质鲜食草莓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安全栽培技术

重点推广日本引进的新品种“红颊”和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凤冠”;建立良种繁育资源圃;试验示范遮荫避雨育苗技术和示范推广专用育苗地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土壤杀菌、草莓专用有机肥、微滴灌灌溉、蜜蜂放养、温湿度调控等多样化增效技术。

7、水稻高产稳产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水稻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性病虫预测与控制技术试验与示范;制定水稻节本增效轻简精准栽培技术规程;抗(耐)逆境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水稻持续高产、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模式试验与示范;水稻两熟或多熟制持续生产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

8、瓜菜高效安全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瓜菜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精准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瓜菜专用育苗基质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技术试验与示范;主要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发与示范;创汇蔬菜国产化良种高效制种技术。

三、重点项目

根据本专项目标,未来5年,应组织实施8个重大专项。

1、安全、优质、广适超级杂交水稻育种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创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新材料;选育广适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种子标准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制定超级稻种子生产技术标准;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稻谷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制定超级杂交水稻稻谷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和建立超级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经营体制。

预期目标:

育成适宜于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稻区不同栽培季节种植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3-5个,在省级以上区试中比对照增产15%以上,单季百亩方均产超800千克,连晚百亩方均产超700千克,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以上标准,抗1-2种主要病虫害,对穗期高温和低温的耐性达到常规稻水平,最适宜种植区域由目前的两个纬度带扩大到4个纬度带。育成组合的应用面积由目前的100万亩发展到200万亩;育成不同遗传组份、不同形态类型和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各3~4个;力争在不同遗传组份的早、中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上有重大突破。

2、安全、高效水稻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单季晚粳(糯)稻新品种选育;双季晚粳稻新品种选育;特早熟晚粳稻新品种选育;早籼专用稻新品种选育;功能型晚粳(糯)稻新品种选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各种特异性状种质资源创制。

预期目标:

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2~3个,新品种要求比同类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或较抗稻瘟病(3~5级)、白叶枯病和褐稻虱(5级),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稻米标准3~4级;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审定;总结制定一套与新品种相配套的安全、高效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早晚稻新品种百亩示范基地3-5个,年推广面积5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

3、优质抗病瓜果类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甜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系列优质甜瓜新组合;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选育西瓜、甜瓜和黄瓜专用嫁接砧木品种;进行整枝、嫁接、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配套高效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制定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研究甜瓜及砧木高效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草莓加工、鲜食专用品种杂交选育技术研究;对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选育的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

收集甜瓜种质资源100份,并建立甜瓜种质资源圃1个;育成优质甜瓜新组合2-3个;网纹甜瓜品种要求座果容易,平均单果重1-1.5千克,网纹美观,中心糖度15%,较抗白粉病;洋香瓜选育生长前期较耐高温强光照后期耐低温的秋季专用品种;薄皮甜瓜较*海东青增产12%以上。

选育瓜类专用嫁接砧木品种1-2个;要求耐重茬,对枯萎病等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效达到90%以上,嫁接后不影响品质;新品种申请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总结配套高效生态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制订一套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建立新组合推广示范及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3个,累计推广示范面积3000亩。

选育鲜食草莓新组合1-2个,要求育苗和大田栽培容易,果实圆锥形,色泽鲜红,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果皮不易破损,较耐贮运;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5克以上,产量较当前主栽品种“丰香”高10%以上;在长期低温条件下连续结果性强,畸形果少;较抗(耐)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4、主要创汇蔬菜良种国产化与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收集研究小松菜、高菜和其他叶用芥菜、刀豆等种质资源;利用航天育种、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系列适宜加工的小松菜、高菜和刀豆新品种;制定小松菜、高菜和刀豆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分析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蔬菜品种中主要营养成分,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其营养成分和商品性状的影响;探索降低腌制高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并制定加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质量标准;研究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高效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建立技术示范基地,进行良种推广应用。

预期目标:

育成能替代进口品种的小松菜、高菜、刀豆等加工蔬菜品种3-4个;制定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试验总结出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蔬菜品种高效制种技术;建立良种生产基地1个,面积为200亩以上,年提供蔬菜良种1万千克以上;建立创汇蔬菜示范基地2个,累计推广良种与配套技术5000亩次。

5、加工型芥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从国内外引进鉴定、评价芥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毒病的田间自然鉴定,为培育优质、抗病、丰产的芥菜新品种筛选抗源;创建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变异材料,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通过变种间杂交和回交的方法,转育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创造新的雄性不育材料,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航天育种、化学诱变等手段创造及筛选变异材料;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选育系列芥菜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制繁种技术研究和繁种基地的建立,种子销售网络、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芥菜新品种(组合)无公害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

收集加工型芥菜(榨菜、雪菜)种质资源150份,建立芥菜种质资源圃1个;筛选获得抗病毒病的芥菜(榨菜、雪菜)材料2-3份;育成优质、高产、抗病、适宜加工的芥菜新组合3-4个;制定芥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综合防治病毒病措施及降低腌制芥菜亚硝酸盐含量的技术体系;建立新组合推广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基地2个,累计推广面积3000亩次。

6、地方特色蔬菜品种资源搜集、保存、创新与利用

研究内容:

搜集脆瓜、菜瓜、葫芦、黑油茼、矮抗青、茄子、豇豆等地方种质资源,鉴定其生物学特征特性,通过提纯复壮,保存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育种和回交转育等手段,创造特异种质材料,选育新品种;研究适合*地区高效、生态、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和高效制种技术。

预期目标:

搜集、鉴定与纯合脆瓜、菜瓜、葫芦、黑油茼、茄子、豇豆等地方品种20个;创制高抗白粉病种质脆瓜及耐高温茄子材料各1份;选育脆瓜、菜瓜、黑油茼青菜、茄子、豇豆等新品种6个;总结制订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和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累计推广地方特色蔬菜新品种1万亩次。

7、设施栽培蔬菜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适宜我市设施栽培的专用甜瓜、黄瓜新品种选育;专用茄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优良新品种设施栽培专用育苗基质、栽培季节、肥水管理、温光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措施;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

预期目标:

育成设施栽培专用甜瓜、黄瓜新组合各1个,要求甜瓜耐低温弱光性好,早春坐果率高,中心糖度达15%以上,较抗蔓枯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育成设施专用番茄、茄子、甜(辣)椒新品种各1个,要求番茄果实圆形,皮色鲜红,单果重15g左右,糖度8~9度,品质好,较耐贮运,甜(辣)椒果型大,单果重120g左右,果肉厚7~8mm,产量较当前主栽品种“中椒1号”提高8%以上。

8、高产、优质、低耗型棉花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征集不同生态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及亲本提纯;选育不同特色的杂交棉花新组合;创制大桃型及优质型棉花新种质;继续进行棉花抗虫育种;研究制定抗虫杂交棉花高产优质低耗的模式栽培技术;研究抗虫杂交棉人工制种技术标准。

预期目标:

通过抗虫转基因安全性评估1份;育成适宜于浙江棉区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系1~2个,要求产量比对照杂交棉湘杂棉2号增产10~15%,棉花品质的主要性状比强度达到30cN/tex、纤维长度达到30mm,马克隆值达到国标;育成不同类型的棉花新品系2-3个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区域试验;力争杂交棉花品种在优质、大桃和高产类型上有所重大突破。

四、创新平台建设

为加速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创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海南水稻、蔬菜育种基地等一批育种与良种繁育基地。

1、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建设*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要开展水稻、蔬菜、瓜果等种质资源的调查、引进、搜集、鉴定、评价、长期保存及DNA指纹图谱研究。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为我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等服务。

2、*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地方瓜菜种质资源搜集、鉴定、利用等;选育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及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瓜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瓜菜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瓜菜产后商品处理及加工技术研究应用。

3、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整合我市在杂交粳稻育种方面的优势资源,着力建设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心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新材料的创制,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选育广适应性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

五、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由市科技局和市农业局、市农科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领导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和相关种业企业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咨询委员会,负责专项总体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制订,对专项实施的项目组织评审、项目承担单位的遴选,监督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开展项目的跟踪管理及绩效考核。项目采用课题负责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的方式,以择优委托或公开招标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2、多渠道多方位加大科技投入

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主导作用,着力加大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专项的资金投入。市科技经费以及其它各类支农经费将作相应安排,支持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开展涉及本专项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成果转化资金、浙江省科技厅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今后五年,在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经营能力的同时,提取一定的经费反哺科研工作,同时,设立种业发展风险基金,每年从杂交水稻种子经营收入中每公斤提取0.2元,瓜菜种子销售利润中的10%作为风险基金,提高本专项实施的风险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