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化;住房需求;流动性需求;发展策略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战略性作用。国际经济界、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中小房地产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房地产行业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总投资额年平均增长约为24%。目前,我国大型房地产企业不足1000家,仅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而中小房地产企业数量众多,占总数的95%左右。近年来,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支柱产业,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扩大内需和全面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等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引发的房地产需求
从房地产需求上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刺激了房地产的需求。从“十二五”时期开始起步,用20 年时间解决中国“半城市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以平均每年2000 万人的速度,从2010 到2030 年基本解决已经在城市中的以及未来进城的4 亿农民工及其他们愿意留在城市生活的家属的市民化问题,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9 年中国城市化率46.6%,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 年中国14.31亿人(根据联合国的测算),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中国官方预测),则2020 年城镇人口为7.8705亿人,按照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计算,到2020 年城镇居住面积需要增加至236.12亿平方米。相当于截止到09年177.5亿平方米的1.33 倍,即未来10 年城市化带来的新增住宅需求是建面58.62亿平方米,即年新增刚性需求5.862亿平方米。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住房供应需保持高增长才能满足需求。
住房需求“1+1”原理:
任选一个人在城市里,都要至少有一张床有一间房;一个人居住于某地,起码要有一张床,稍有条件的则要有间房供其居住,这是典型的流动性住房需求。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世间道理。“中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所以房子的数量也必然是第一”。在当代中国,影响住房需求的关键是要看人口的移动。移动带来增量需求,也带来了我们难以解决的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在这里有必要重提“春运”这个让国人一年一次无比敏感的字眼。官方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春运客流量达到惊人的31亿人次。这个数字在2010年时是25亿,2005年则是17.9亿。
春运客流总量是全国就业流动人口的直接体现。这一点,相信不会有人有所质疑。也就是说,这个宠大巨量的流动人口除了在自己家乡的房和床之外,在他们的工作生活地,至少还要有他们的一张床和一间房。而我们从2005年到2008年,再到2012年春运数字增长之快速变化之大,无疑也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七年间,随中国流动人口的急速增加,就业目的地城市的住房需求也一定在同步快速增长。我们再去看中国城市的房地产,这七年间,中国房地产恰恰是最快速增长的七年。信息和交通等物质条件的快速改善,对中国牵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特别是近年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和高铁超速建设,便捷的交通大大提高了人口流动的速度和频率。
在中国近三十年高速经济增长过后,我们至今仍面对着有目共睹的巨大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地差距,我们仍存在甚至还在继续扩大着城乡民众接受教育的差距、医疗保健以及救护的差距、生活资源享受的差距、社会公共设施享受的差距,以及个人寻找发展、就业、创业机会的差距。
在计划经济时代最束缚人们的户藉制度已被对绝大多数人所无视的现今中国,在交通、通讯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形势之下,上述的这些差距逼使不单是农村进入的人口,而且包括小城市、小地方城镇的人口多数涌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进而造成大城市中心城市日益紧迫严重的住房需求压力。
“人往高处走”构成了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促使的人口往城市集中流动的基数规模。而出于创富和安全的需求,则让当代中国财富和富有人群过于密集的涌入大城市。
回顾过去七、八年间中国房地产急速增长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发展最快、房价上涨领先的城市,绝大多数与这些城市的辐射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越强,外来人口涌入的压力也就越大,房地产上涨也就越快。比如北京、深圳、上海这几个城市,其辐射外来住民的范围都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杭州、成都、大连、青岛等城市属于区域性中心辐射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主体上都被外来购房人群所主导。
从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去看,乡镇和小城市先富裕起来的民众移居至大城市,符合马氏理论的“安全需求”。山西煤老板在山里一夜暴富后,先想的是要把妻小父母以及他的财产移到相对安全的大城市;小县城里靠手工作坊积累起财富的江浙农民,也要想着把儿女送到上海、北京去上学前途才有保障。
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让中国大陆13亿人口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但对于13亿人口基数下涌现的巨量的巨富阶层和中产阶级,离开“小地方”进入大城市是多数人必然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村里的去县里,县城里的去省城,省城的人去京、沪、深,大城市的人向国外移民”这样一幅世界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移民洪潮线路图。
摘要: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了市场经济的体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领军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需要中小企业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关键词:中小企业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一、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是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003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共有98.7%来自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更难获得贷款。其次,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影响创业投资的势头。我国虽然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或者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是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有限,难以满足需要。
2.法律与法制相对滞后,政策环境不尽人意,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但直到1997年的十五大才承认私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如此,目前把私营企业作为体制外的产物,把它跟国有企业分割对立起来,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在“抓大放小”的政策下,资源分配对中小企业不平等。在“抓大放小”的经济政策下,政府往往利用行政手段把好的资源交给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跟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存在着不公平,私人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还有诸多限制,对私人资本可以或不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没有具体的说明,民营资本很不利。
二、加快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充分重视政府转型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政府要转变基本理念,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从单纯追求GDP总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转变;从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向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重转变;由某些不合理的、歧视性的政策向着一个平等、公平的基本理念转变;由控制和管理向服务和支持转变。政府转型当中,要提供有利于企业家发扬创新精神、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形成的制度保障;要为农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限制、规范政府权限,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自由、自主的空间。首要的任务是限制、规范政府的投资权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自由、自主的空间;随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进程,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将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发展方向,这会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腐败现象也会明显减少;随着政府的转型,未来几年将是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尤其是民间商会的发展,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面向市场发展壮大。
3.变“抓大放小”为“放大扶小”。政府应在资源上给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以同等的地位。政府抓大放小的结果,造成中央企业占有各种资源的优势,同时中小企业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要积极主动扶小,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清理私人资本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部门的规章。
4.要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现在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不平等,调查发现,70%以上的民营企业对这条意见很大,要加快税制改革;落实保护私有财产的法规,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5.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首先,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做到信息透明、消除财务混乱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争取融资机会。其次,要加快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在拓展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再次,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明晰产权,降低金融系统性的风险,减少投资波动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21写作秘书网
6.建立适合中国的信用评级制度。现在我们信用评级是几家多头搞,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议中央政府、各地政府都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用这个档案数据库来引导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
7.发挥政府服务作用,加强创业、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服务等。政府要支持发展信用担保、创业指导、信息咨询市场、人才培训、各界合作的服务型机构;国家要设立专项基金,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还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的转换。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大力培养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弘扬企业家精神,这对提高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2.要提供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服务。首先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其中专业服务很重要,即在营销、金融、筹资以及商业计划等等方面做出的服务。其次要在大学、私有企业等之间创建网络联系。以改变目前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和运营,缺乏灵活性,不能按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做相应调整的状况。
[关键词]宏观调控 形势 企业发展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情况
1.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自贡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全市中小企业达9379户,实现增加值279.21亿元,占全市GDP的42.64%;从业人员24.37万人,占全市二、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70%。中小企业实现入库税金13.66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6.1%。其中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入库税金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1%。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力、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明显。由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一流,企业间配套方便,同时入驻工业园区企业能享受到征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中小企业纷纷向园区集聚,目前自贡市有5个中小企业创新园区,园区企业400多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8.9亿元,实现利润5亿元。
目前自贡市在板仓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川南首个中小企业创业园,顺应了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急迫需求,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紧缺、无场地、无配套等问题,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平台。川南中小企业创业园占地217亩,建筑总面积13.4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总投资1.2亿元。拟引进轻工机械、电子电器、食品医药等无重大污染的项目入驻园区。目前向园区集聚的企业踊跃,截至目前,已有昆仑石化公司、贝尔吉教学仪器设备公司等企业入园。
3.企业资金压力较大,融资成本上升明显。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已先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达到历史高点,在信贷总量控制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有“挤出”效应。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2011年上半年,随着人民银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发行43期央行票据、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信贷调控等政策措施,市场资金呈现偏紧趋势,6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8.46%,比去年同期和上年末分别上升1.58个百分点和0.96个百分点。资金价格上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
4.地方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自贡市政府部门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一些新成绩。一是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融资牵线搭桥。二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培植,人行、市金融办、市经委召开了中小企业信用培植培训会,对重点70户企业进行信用培训。三是地方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上担当主力,积极开办地方金融机构,如成都农村商行已落户自贡。自贡商业银行2010年该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22.98亿元,占整个行贷款的73。72%,有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自贡商业银行被授予2010年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十佳商业银行”。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管理人才。目前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少;企业自身管理落后,人才缺乏,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单一,产品质量无法提高,生产规模无法扩大,企业发展缓慢;企业经营管理思路保守,创新意识较差,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多数流于“家族式”管理,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认识不够。
2.缺乏主打产品和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中小企业产品普遍较单一,产品档次和质量较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中小企业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3.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缺口大、渠道窄、成本高三大突出问题。总体上看,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还较为落后,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当前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融资难。据我们调查,70%以上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家由于信贷窗口的不断收紧,原本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资金更加困难。
三、搞好中小企业的新对策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产业导向服务工作,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产业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围绕产业核心企业发展配套加工协作,实现集群发展。积极向省、国家推荐申报一批优秀中小企业项目,争取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发展。
2.营造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营造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工作,目前重点要加强:一是强化协调跟踪服务。坚持每季度收集重点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和重点工业项目资金需求情况,及时协调服务,努力落实企业融资需求。二是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担保机构,并积极引导担保机构扩大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功能,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三是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四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去年在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奖励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财政资金支持。上半年,全市共解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需求9.9亿元,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担保3.1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3.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中小企业智力支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使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自贡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困难 对策
1 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跟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做的不够规范,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有些中小企业不按时归还商业银行贷款,故意隐瞒正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信息,更有甚者,故意将结算账户在其他银行开户,这使得商业银行更加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严重挫伤了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并由此产生惧贷惜贷行为。
1.2 中小企业管理方式不科学,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有限,管理方式不科学,家族式管理现象比较突出,致使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内在发展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差。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利润水平下降。
1.3 中小企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担保存在一定困难。大多数中小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自筹资金有限,生产规模较小,经营发展模式也较单一,大多数都是自产自销。在发展理念、制定长远计划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对市场行情的波动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产品生产出来,一旦没有通畅的销售渠道,就容易产生货物积压,致使中小企业因欠缺资金而无法正常生产,进一步导致资金短缺的状况,影响企业的发展。
1.4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经营利润无法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担保难。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人工资、物价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使得本来就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成本进一步加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削弱。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利润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亏损或关闭。
2 针对这些困难,商业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信用工程建设,努力营造中小企业诚信经营氛围。要想让中小企业有一个诚信经营氛围,就要在信用工程建设上下功夫。为此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展信用工程建设,规范政府、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行为,努力营造诚信观念和信用文化。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完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加大对诚实守信企业的信贷倾斜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光荣的信用环境。三是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帮扶,组织人员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建立合规的财务制度和报表系统,使财务行为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2.2 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需求。首先做好调查研究。重点掌握中小企业开工、生产经营、投资意愿、民间借贷等情况,了解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金融服务需求和希望获得的支持。其次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商业银行特色并符合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经营特点的融资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三,严把信贷人员入口关。建立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通过考试、考核、民意测评将那些有品德、有能力、有朝气、无劣迹、交际广的员工选拔到信贷岗位。第四,加大对信贷人员绩效工资的考核力度,绩效工资根据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盈利收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挂钩。第五,完善奖惩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应根据信贷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奖优罚劣,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表现一般的给予批评,表现较差的进行必要的处罚,从而确保中小企业贷款营销力度。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管理和考核办法中,明确中小企业尽职免责范围,做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消除中小企业信贷人员“不敢贷、不愿贷”的思想包袱,充分调动信贷人员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第六,商业银行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一是用有限的资金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完善优势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制度。二是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最大限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机遇。
2.3 多措并举完善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商业银行的服务体系是否完善。只有在服务体系上做好了文章,才能为下一步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奠定良好基础。一是要建立快速的审批机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小、频、急”的特点,商业银行可按照“程序可简、条件可调、成本可算、利率可浮、责任可分”的要求,合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审批速度,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推行灵活利率定价机制。根据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营规模、风险状况、发展前景、担保条件等因素,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差别化定价。三是落实阳光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阳光收费,杜绝不合理费用,不强行推销理财、保险等产品;同时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生产经营状况,合理定价,主动让利,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加强电子化建设。加快自助电子银行建设,对现金流量大、资金划转频繁的中小企业优先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优先安装POS机具;在中小企业聚集区优先安装布放ATM机,为中小企业及商户优先推出金融自助结算服务终端EPOS,并提供人员培训,充分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2.4 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自我积累较少,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不足,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为中小企业寻求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担保企业,或借助民间资金丰富并且比较活跃的特性,为中小企业寻求合适的担保机构,借助担保平台,引导自身信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推行大型企业担保。大型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雄厚的资金和实力,有着极强的担保能力,因此要积极动员与中小企业没有关联的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与中小企业有关联的大型企业更应主动积极地为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行保证担保。当然,大型企业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额度不是无限度的,要控制在本身的信用总量范围之内,控制在商业银行的总授信额度之内。二是组建财政性担保公司。财政性担保公司由各级政府出资作为资本金,无偿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资金周转使用,损失由财政负担。三是组建经营性担保公司。由政府、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共同出资作为资本金,有偿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了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有关房产土地部门在办理房地产确权办证手续中,要减收或免收相关费用。财政性担保公司免收担保费用,经营性担保公司要适当收取担保费,评估公司要降低或免收评估费用,商业银行要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贷款利率等。
2.5 努力提高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商业银行,要想服务好中小企业,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积极组织员工学习交流,及时提高商业银行各岗位人员对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使广大员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不仅是国家政策的外在要求,也是自身经营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还要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沉下心来深入中小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介绍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信贷产品等,及时解答中小企业提出的有关问题,做好中小企业融资顾问。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加强科学管理。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管理是否科学以及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能否按计划顺利地生产销售,决定着企业利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情况。因此,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科学地进行企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丽红.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3(1).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对策探寻
一、寻求突破,力助中小企业排解融资难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及银行营销战略的因应调整
中小企业的兴衰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情况息息相关。因其经济规模达不到股市要求,很难上市,也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中国目前又没有创业板,风险投资也不够活跃,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却较难得到银行的认同和较大规模的贷款扶持,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普遍较强与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不平衡的矛盾难以调和。所以,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主要还是融资难,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阻障多还存在。
首先,有中小企业本身的问题要解决。一是担保问题,现在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抵押不符合有关条件,有的刚创办的企业甚至没有财产抵押。二是信用风险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三是信息不对称,一些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虚假的报表,隐瞒信息,增加了银行的工作时间和管理难度。
金融机构本身也存在问题。目前,银行服务体系和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企业、上市公司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另外,在社会环境配套方面也存在问题。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因为社会配套不完善,直接融资的渠道不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信用评估体系也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为适应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银行应适时地转变营销战略.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与提高贷款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投放的一个重点和新的效益增长点。确立自己的优势,抢占先机,夺取市场份额。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长既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同时又可以扩大银行的客户群体,增加银行效益,可谓是一件借贷双方同发展、共成长的好事。当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也比较大,在操作中必须坚持审慎原则,稳健发展,重点落实风险保障措施,如采取抵押或与担保公司合作的方法,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二)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引导,支持解决融资难
目前全国各地已出台不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法规政策。人民银行也正引导金融机构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一些银行陆续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重新界定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标准;实行区域化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在一些二级分行实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授权、授信、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的政策倾斜;制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和信贷掌握标准、建立低风险业务快速审批“绿色通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发放方式和担保方式;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推广整贷零偿的还款方式;扩大循环贷款的范围,对资金需求频繁又能够提供足值、有效最高额抵押的中小企业,可在抵押额度内发放循环贷款;在中小企业选择担保贷款时,可接受自然人提供的以其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对一些出租车市场管理规范、出租车营运证价位高、保值和变现能力强的地区,可以用出租车营运证质押对出租车公司发放贷款;对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固定的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无争议的应收账款,还可办理保理业务,即由银行买断企业的应收货款后,及时拨付资金给企业,免除了企业经营中资金难以为续的困境。
笔者以为,上述举措很好,但似应有进一步解决融资难的更好方法。几年前香港特区政府针对香港企业中小企业占98%的现实,曾推出50亿元信贷保证计划,让小型企业较易获得银行贷款,渡过经济难关。而美国等一些国家专门设立中小企业银行,以及由中小企业自筹资金组建银行,扶持小型企业发展。这些具体措施亦可资我国加以借鉴和利用。
二、着力扶持,加紧地方政府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一)构建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
各地虽然制定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文件,但众多不同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尚未有相应的政府机构来对其指导。这样,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力度极其有限。地方应构建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因为中小企业问题涉及经贸、财政、外经贸、工商、科技、信息、技术监督、劳动、税务、人事、教育、国土等多个部门,单靠一个职能部门难以制定、推行并协调多个领域的扶持政策。这个中小企业组织领导体系包括成立市级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推进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议事机构,负责全市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下设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成立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作为中小企业民间联合组织,反映中小企业的意愿和需求,维护和体现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功能强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改变原来的多头分散管理,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又具有权威的中小企业政策制定和综合协调部门,并完善相关的执行和监督机制。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监管。
(二)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根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及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健全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使中小企业在法制范围内拓展生产经营活动,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保护合法经营、合法收入、合法权益;也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有法可依。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或推行政策时,主动、积极地考虑有关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三)大力完善融资服务体系
通过成立中小企业融资联席会议制度,使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一步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通过适度增加注资提高其担保能力;发展各类民问信用担保公司和社区金融互助合作组织,面向市场扩大担保业务;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配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等方式来扩大问接融资的覆盖面。
目前也可以由各级商会牵头,由中小企业筹资组建一批信用社,在国家金融机关调控下,专门为其服务,采取自我供血、自我供氧、自我发展、自我制约的办法,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也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用于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改制改组、技术进步以及中介机构的扶助。建立市、区、街道办(镇)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在直接融资方面,一方面通过抓紧培育新型资本市场,为初创期的科技小企业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完善受政府资助的创业投资体系,明确受政府资助的创业投资机构的功能和投资范围,建立配套管理办法。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鉴于当前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信息资讯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应大力扶持提供审汁验资、评估、管理咨询、记账、人才培训等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发展;逐步建立信息中心、检验中心、试验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中小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开展调研;建立专业园区和开发区等,发挥集聚效应;建立共享的信息资讯服务平台。
一、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工业企业恢复生产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891户,全面恢复生产的企业有878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恢复面达到98.5%。其中,旌阳区、中江、罗江县和高新区工业企业生产面达到100%,广汉市99.5%。极重灾区什邡市和绵竹市分别达到96.4%和91.8%。
二、主要举措
(一)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和全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五)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一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大力鼓励支持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发展。对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贴。担保机构为新增贷款担保且担保费率低于3%,风险补贴的标准按本年度担保金额的0.1%-0.5%计算,对单个担保机构的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规划,发展专营中小企业业务的特色分支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大众化和个性化融资需求。支持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定价机制,实行浮动利率和差别利率,有效协调贷款供求关系,提高融资成功率。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例。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对拟上市中小企业提供改制和上市等全方位服务。建立市级重点上市培育企业的后备资源库,科学拟定重点培育企业入库标准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基本具备上市条件,首次列入省、市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名单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上市前期工作经费补助。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考核。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发展预测、重大结构与布局规划。制定地方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发展中小企业工作领导机制,统筹研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督促、检查、考核各项政策和工作的落实情况。各县(市、区)、市级部门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企业资金需求增加。去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波动,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资金需求量快速增加。二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据我局抽样调查,有31.5%的企业在四大国有银行获得了贷款,有59.3%的企业在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获得了贷款。有14.8%的企业在银行完全没有贷款,依靠亲朋借款甚至高利贷来维持企业的运转,部分企业民间借贷的月息高达5%,公司生存发展极为艰难。三是中小企业贷款结构矛盾突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为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紧缺,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后续发展能力。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体制改革 政策创新
[论文摘要]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了市场经济的体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领军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需要中小企业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一、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是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003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共有98.7%来自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更难获得贷款。其次,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影响创业投资的势头。我国虽然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或者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是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有限,难以满足需要。
2.法律与法制相对滞后,政策环境不尽人意,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但直到1997年的十五大才承认私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如此,目前把私营企业作为体制外的产物,把它跟国有企业分割对立起来,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在“抓大放小”的政策下,资源分配对中小企业不平等。在“抓大放小”的经济政策下,政府往往利用行政手段把好的资源交给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跟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存在着不公平,私人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还有诸多限制,对私人资本可以或不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没有具体的说明,民营资本很不利。
二、加快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充分重视政府转型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政府要转变基本理念,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从单纯追求GDP总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转变;从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向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重转变;由某些不合理的、歧视性的政策向着一个平等、公平的基本理念转变;由控制和管理向服务和支持转变。政府转型当中,要提供有利于企业家发扬创新精神、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形成的制度保障;要为农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限制、规范政府权限,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自由、自主的空间。首要的任务是限制、规范政府的投资权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自由、自主的空间;随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进程,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将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发展方向,这会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腐败现象也会明显减少;随着政府的转型,未来几年将是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尤其是民间商会的发展,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面向市场发展壮大。
3.变“抓大放小”为“放大扶小”。政府应在资源上给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以同等的地位。政府抓大放小的结果,造成中央企业占有各种资源的优势,同时中小企业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要积极主动扶小,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清理私人资本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部门的规章。
4.要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现在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不平等,调查发现,70%以上的民营企业对这条意见很大,要加快税制改革;落实保护私有财产的法规,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5.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首先,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做到信息透明、消除财务混乱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争取融资机会。其次,要加快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在拓展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再次,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明晰产权,降低金融系统性的风险,减少投资波动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
6.建立适合中国的信用评级制度。现在我们信用评级是几家多头搞,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议中央政府、各地政府都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用这个档案数据库来引导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
7.发挥政府服务作用,加强创业、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服务等。政府要支持发展信用担保、创业指导、信息咨询市场、人才培训、各界合作的服务型机构;国家要设立专项基金,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还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的转换。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大力培养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弘扬企业家精神,这对提高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2.要提供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服务。首先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其中专业服务很重要,即在营销、金融、筹资以及商业计划等等方面做出的服务。其次要在大学、私有企业等之间创建网络联系。以改变目前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和运营,缺乏灵活性,不能按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做相应调整的状况。
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首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受种种条件制约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
3月1日,《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开始实施。重拳出击的背后,是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驾护航。
用立法护航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北京市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统一到市经济信息化委。以政府或者部门文件的方式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并不断扩大规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与银行、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对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立法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宽道路,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须破解。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和固化;北京市产业用地资源紧张,用地成本昂贵,导致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空间不足;科技创新资源面向中小企业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多位北京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出提案、建议,呼吁尽快制定地方立法,进一步优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2009年以来,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专门组织力量,扎实开展立法基础研究和调研分析,着力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立法工作。2013年7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第一次审议,11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12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表决,最终获得高票通过,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颁布出台,确立北京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和制度纲领,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巩固了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宝贵实践,为国家修订中小企业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完善了经济和信息化法规体系,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里程碑。
施重拳出击
该《条例》共分为7章43条,包括总则、创业扶持、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市场开拓、服务保障、附则等。
首先,明确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保障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条例》在规定“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的基础上,明确对中小企业发展实行分类指导,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分类发展指导目录,明确鼓励、限制和禁止中小企业从事的产业。
其次,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体系。政府层面,在规定市、区政府责任的同时,明确市和区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部门层面,明确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社会层面,明确支持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中小企业。明确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再次,《条例》主要从创业扶持、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市场开拓和服务保障等五大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
在加大创业扶持方面,关于企业设立,明确政府部门应当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本市逐步完善市、区县、乡镇创业服务体系。关于用地,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规定将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纳入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有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小企业创业基地用地需求,为小型微型企业预留发展空间。规定鼓励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经认定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可以享受资金支持,并作为集中办公区登记为企业住所。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产业用房,出租给中小企业使用,也可以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投资设立中小企业或者创建小企业创业基地。
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支持参与科技项目。支持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承担或者中小企业直接申报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并要求科技等部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促进技术与资本对接。要求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中小企业创新推荐会,向创投机构、金融机构推荐中小企业项目。支持研发。规定科技部门统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优惠服务。
在深化资金支持方面:关于专项资金,明确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加强统筹,并规定了重点使用方向。关于发展基金,明确本市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等各类资金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发展。关于直接融资,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主管部门和金融等行政部门给予指导和服务。关于间接融资,明确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支持开拓市场方面:关于政府采购,规定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行政部门应在年度采购预算总额中安排一定的比例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不得在政府采购中设置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歧视性条件。关于市场推广,规定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对于符合条件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支持。关于标准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增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质监部门提供支持、指导和服务。
在服务保障方面:《条例》从规范政府行为、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信用建设、举报投诉等方面规定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保障。关于公共服务体系,规定本市设立市和区、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关于行政责任追究,明确规定7类禁止行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有这些行为的,将视情节轻重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建立中小企业维权渠道,规定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并做好协调处理。
行细则落实
客观来看,《条例》坚持分类发展和制度突破,是一部彰显北京特色和改革精神的新法;给政府“束权”和“加责”,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硬法;遵循市场规律和平等公正,体现扶持和规范并重,是一部扶助中小型市场主体的善法。
2014年是《条例》实施的第一年,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将会同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各区县和行业协会,认真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使立法的精神播及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使《条例》的制度利好惠及到最广泛的中小微企业。
关键词:中小企业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44-02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和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部分,正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崛起让中国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使中国经济冲力十足。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增进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人们提升幸福感、享受快乐生活、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社会大背景下,每一个中小企业的兴衰沉浮真实演绎着追求国富民强梦想实现的过程。
1.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总体规模上,呈现出数量多、经济贡献多、吸纳就业多的特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在发展方式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呈现出集约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步伐加快的特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步伐在逐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趋向集聚,集约化、集群化、园区化开始显现,已发展起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发展基础的中小企业集群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带。;在产业结构上,呈现出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和比重增长加快的特点。第三产业中小企业数量比重由2008年的73.1%上升到2011年的78.1%。
中小企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确保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资本存量水平低,资信程度不高,筹措资金相对困难等缺点,生产规模扩张缓慢,技术创新能力弱,在花色品种、质量、标准文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发展规模小又使得人均劳动生产率低,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人均劳动生产力仅为发达国家的1/20至1/10,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低水平。这种高成本的经营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整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
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等特点,同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上面均不占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启动相对缓慢,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信贷机制尚待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外部阻碍因素。其中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2)相关政策落实比较困难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虽然相继出台了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但受部门利益驱动,优惠政策在个别地方落实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机制,互相推诿,导致政策悬空,无法落实,没有积极地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解决问题。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全方位服务,包括政府政策引导、资金融通、技术服务、信息支持、人才交流、市场运作、管理指导等。目前虽有为数众多的行业协会组织,但大部分是自上而下建立的,其服务理念和能提供的服务项目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4)企业自身问题解决困难
当前很多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比较落后,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没有摆脱家族式的管理。整体规模分散、产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经营水平低,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整体竞争力不强;经营机制缺乏创新。在经营决策方面,不少企业重产品经营,轻品牌经营;重实物经营,轻资本经营;经营约束机制老套,激励措施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对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差。企业管理与技术人才缺乏。全国中小企业业主文化素质偏低,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没有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和思路,缺乏高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能力。同时中小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企业难以迅速做强、做大。
(5)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些地区和部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缺乏应有认识,没有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真正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中央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没有得到充分落实,中小企业的社会负担较重,全社会扶持中小企业的氛围尚未形成。
2.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剖析
(1)企业经营管理手段落后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模糊,只注重生产技术层面的管理,对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等缺乏重视,没有长远打算和扩张动力。管理活动范围狭窄,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没有机会接触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全国大型企业每百名员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10.46,小企业仅为2.96人,仅为前者的28%。而且在经营方式上,脱离于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使中小企业难以可持续发展。
(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市场很大程度上属于机会主义市场;很多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消费者选择机会少;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水平和竞争层次低。因此很多企业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仍可以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体科技水平的进步这些中小企业难以避免的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创新能力弱、创新意识差、创新相对困难成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中小企业的自身经营观念落后,其次是中小企业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不足,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类”和“制造类”企业的支持不完善。巨大的研发费用让中小企业力不从心,缺少政府的研发支持,更是让中小企业的研发之路寸步难行。
(3)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由于中小企业是在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又由于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品相对落后,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近年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成本上升,中小企业低成本优势被削弱,此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使得以制造业为主的我省中小企业面临重重打击。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物价上升的经济状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结构不均衡的矛盾问题愈加突出。
3.促进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对策
(1)创新融资方式,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融资方式创新。民营中小企业走出资金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出有市场的产品,为此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活用好,用出效益,这样才既有内源资金的支撑,又有外源资金的支持;二是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和完善银行的经营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疏通中小企业贷款的准入瓶颈,探索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方法融资,如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基金融资、融资性票据等进行融资;三是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银行。根据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的小金融机构。对现有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存在的违规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应当逐步规范,加强监督,促进其发展。同时,允许企业进入金融部门,创建民营银行;四是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保证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的有效方式,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基金,通常由政府给以财务支持,有些是由政府参与出资办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问题。
(2)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近些年,尽管各级政府在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但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商会)和综合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支持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培训、技术、创业、质量检验、企业管理等服务。通过引导社会投资、财政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和建设一批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改善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信息服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3)大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要把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同时,积极实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提高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执收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严禁违规向中小企业提前征税或者摊派税款,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进一步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及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民贸县申报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健全企业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保护中小企业及其职工的合法权益。
(4)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学管理,努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其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到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创业与创新的风险上来,重点支持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支持开展初期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制定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以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与大学、科技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
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必须做到能吸引留住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按照内外并重的思路,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由家族式的经营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打破家族人员一统企业的格局。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引进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体制,使企业逐渐向创新型企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