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第1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改进意见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讨赖掌,属于黑河水系,是嘉峪关市境内唯一一条地表河流,现阶段讨赖河全流域水库建设的规模数量在不断增加,总库容大约2.5万m3,已经建成的干支斗渠道工程超过2600条,流域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近9万hm2,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同样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讨赖河流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1.1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建设标准低

对流域内现阶段正在运行的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发现,绝大多数工程的建设时间都比较早,大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的限制,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基本都比较低,工程质量与当前新建的水利工程相比明显比较差,经历了几十年的运行使用,许多工程都已经达到设计年限,存在着严重的老化失修的问题,有关统计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低于50%,这就导致这些工程的实际灌溉面积明显小于工程设计灌溉面积。同时,许多工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透的问题,一旦遭遇洪涝灾害必然会威胁到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1.2重建设轻管理,工程维护检修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都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许多水利工程都出现了年久失修的情况,许多病险工程没有及时的进行除险加固,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讨赖河流域有许多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部分工程是由区域农村居民基于自身农业生产的需要建设起来的,本身建设施工时施工标准就比较低,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都比较落后,加上有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责任难以有效落实,没有建立起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机制,许多工程都采用的是集体管理的模式,没有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导致集体内农户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管理。虽然近年来部分地区积极的推行了农田水利工程改革,以转让、承包等方式明确产权,但没有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管理维护机制,整体来说,管理的水平比较低,缺乏财政资金支持,维修养护工作难以落实。

1.3经费不足、管理人员紧张、设备流失老化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离不开“人”这一重要的因素,但讨赖河流域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较多,很大一部分工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失修的问题,受到财政因素的限制,水利管理部门工程管理人员的人数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的人数,管理人员紧张,内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且部分区域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建设不够完善,水利工程原有的机械设备流失,部分水利工程的机电设备出现零部件老化、缺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

2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水利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为了切实促进传统农田水利向着现代水利转变,水利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工程的建设管理。

2.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讨赖河流域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水利部门有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的转变自身的观念,要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要切实认识到水虽然属于公共资源,但为了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必须要将其看做是“商品”,转变以往无偿供水的观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水利部门要积极地创新进取,树立“义利并重”的观念,帮助广大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社会主义实行经济体制之下,为了适应市场形势,同时更好的调度广大水利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水利管理部门要转变思想,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将水资源商品化,支持水权转让,比如引导鼓励区域内的广大农户积极地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之中。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热情,同时,为了更好的规范广大农民的管理行为,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明确各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所有人的管理职责,从而有效的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建设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现阶段为我国许多地区都在积极的推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工作,但总的来说改革的成果还不够明显,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能够为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首先,结合各县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承担起区域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公益性职能,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门负责受益区域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水量分配、水事纠纷调解等工作。再次,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构建喷微灌设施维修队、抗旱服务队等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为区域内广大农村居民提供水利技术服务工作。三个队伍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水利建设管理的责任,切实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2.3积极开展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基础,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行政管理主体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晰的问题,比如水库的灌溉、防汛抗旱、租赁经营等工作之间的关系十分不明确等。明晰产权、明确责任是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际的建设管理过程中,要能够积极的开展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要明确支渠以下的农田灌溉用水工程的产权归区域内村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者农村居民所有,要能够积极地推行农民用水自治,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用水管理、工程管护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承包租赁出去的小型蓄水工程,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维护机制,明确工程使用管理的要求,为安全防汛、农田灌溉抗旱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农民用水户协会要结合区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用水管理制度、渠系工程管理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工作的时效性。

3结束语

第2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早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oA:b^8K1Qy7a?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二是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是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dY5`7m!WMKC,N四是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KJ8Nq}5h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owo[W#KrC(一)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L#m8|5o-_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l)evjp

3[.q6|,br9m"K(三)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uwV|x0p8x,M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Q)^*tk"CHb0p;s.Z

4FJ4tI3Ic7NNn$f:~(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x#SxN.U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__论文投稿_发论文权威期刊组织;W)nT9a9r%u

]`_n8gA结论

PlZ2g-nw?)D

D(aT%k&bgD''''_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QIxF#W;Rc)JMU(L

''''k}-nd1s{(u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

[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第3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现代农村;问题;对策

现阶段,在党的领导下,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如在管理方式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漏洞[1]。因此,如何建设现代农村农田水利设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现代农村居民及牲畜等的饮水安全、改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也是目前社会和农业发展的刚需,更是推动我国农业全面深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础性建设[2]。1.1可以切实提升农村农田的抗旱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使多余的水资源储藏在农田土壤中,保持农田土壤中的水分,并且水利工程具有的蓄水功能能够切实解决干旱无雨季节造成的农田缺水问题,切实解决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

1.2可以切实提升农业生产力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基层农业设施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是提升我国基层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基础和先决条件;并且有着良好的防洪防涝功能,能够切实提升我国基层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基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保证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1.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助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自全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国家和社会对农村经济、医疗、文化等多个方面更加重视。其中,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并且在新农村发展脚步逐渐加快的情况下,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农业是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应给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足够的重视,认识到其对于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稳定发展。

2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目前,在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国家对其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各地政府投资力度在逐渐加大。但在恶劣气候的不利影响下,农村存在供水失衡的问题。同时,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具有较小的规模、较低的使用价值。此外,严重干旱情况在部分地区出现,对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阻碍了我国粮食的生产和储备。

3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的总体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工程管理及建设资金等多个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皆是因为我国过去长时间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产生的。以往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只重视总体设计和规划,但在具体实施中却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只重视工程建设,但忽视了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只重视排涝功能,忽视了水利工程的蓄水作用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由于我国地理面积较大,各地区自然气候各异,各种洪涝旱灾问题较为严重,并且由于人们缺乏保护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致使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导致我国的农业水资源供水量严重缺乏。再加上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致使一些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较差。

3.1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在乡镇税收改革和结构改革的影响下,改变了我国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体制机制,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仍较突出,如不健全的管护机制、稳定增长机制缺乏、发展滞后的节水农业、浪费和缺水严重以及缺乏资金投入等,阻碍了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而且对于农村水利建设发展,因农民群众对其缺乏认识导致管护不到位,使得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明显降低。

3.2政府方面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具有主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但在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方面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规划和维护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及意识薄弱等问题。

3.3农田水利设施老化

我国现代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存在众多问题。现阶段,多数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均是在30~40年前修建完成的,由于当时的修建标准较低,而且受工程老化失真的影响,其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致使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和实际功能逐渐丧失。

4现代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策

4.1注重薄弱环节的建设

薄弱环节的妥善处理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内容。要将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发展与农田水利建设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将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改和农田水利建设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在资金投入方面,当地政府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有效解决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针对工程缺水问题,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解决方案,有利于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另外,应逐步提升防洪抗旱方面的能力,并合理制订应急方案。并且要注重对农村居民的培训,使其了解有关农田水利设施的诸多作用。

4.2统一布局、科学规划,促进整体效益的有效发挥

在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政府的相关设计应在统一规划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促进新建工程配套于原有工程,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成果和技术,积极探究有效的建设形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

4.3积极完善投资机制

受农村税收改革的影响,公共财政应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因此,在农业建设方案的改革实践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完善投资机制。在前期投入期间,应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此外,各地区需要积极利用各项投入政策,促进配套资金和项目补助资金能够足额、及时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从而促进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4.4加强宣传力度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期间,政府应借助于各种形式来积极宣传水利建设相关内容,有效增强农民的水利工程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保护和利用氛围,使得水利工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5结语

当前,我国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较多。为促进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建设薄弱环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同时需加强管理,从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现代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光明道路。

参考文献

[1]明智,赵广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16):223.

第4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提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由于受农村经济水平与技术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早期的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均比较小,且技术水平较低,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农田灌溉与水利建设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早期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逐渐不能适应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现状,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环境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成为当前水利建设与发展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下文将结合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以及管理现状,对其管理发展对策进行研究论述。

1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及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管理现状分析

1.1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分析

农村经济建设与农业发展中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具有公共服务性以及利益共享性、非价格性的特征。首先,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公共服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本身就是一项公益性工程项目,以解决区域的洪涝或者是干旱等水利灾害及农业发展中灌溉问题为主要目的,并且是由政府出资发动农村群众进行建设的;而其利益共享性特征则表现其工程项目的建设使用,是以工程区域的全部人员为受益对象,各自之间在使用上具有利益一致性特征;最后,由于这类农田水利工程是由政府出资发动农村群众修建,具有公共属性,不能够通过市场价值进行衡量,且不具备直接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其维护管理均由政府实现,因此,就决定了它的非价格性特征。

1.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结合上述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征的分析,也正是由于其上述特征,使得其在后期维护及使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随着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功能的丧失,以及在农村经济提升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被取代,再加上政府管理的局限性,导致其管理发展问题成为当前水利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筹资相对困难,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发展以及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丧失,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政府机构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以及管理重视不足,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推到农民身上,任由农民自行进行筹资管理,或者是由于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制度了解不足,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筹资会增加农民负担等,从而对其管理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有效引导,导致其管理及建设成效并不显著。

其次,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缺乏相对明确的权责划分,并且农民参与管理的程度相对较低。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多是以粗放式管理为主,缺乏专门的监督以及管理维护机构,对其后期使用的维护及管理十分缺乏,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各种问题存在较多,对其功能性也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种植中的地位作用,从而导致其在农村建设发展中容易被忽视。

最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等。由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工程维护与技术指导,再加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建设中的运营使用模式单一,使得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农村水利建设与功能发挥中,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普遍存在重建设与轻管理的思想,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维护与管理不到位,等,导致其各种问题及情况发生较大,对其正常运行使用及管理提升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对策

结合上述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征及管理现状的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提升以及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影响充分发挥与提升,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并注意提高其管理资金的利用率,加强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推动其在农村经济提升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在积极发动农民群众通过筹资方式改善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以更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综合提升与发展同时,注意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投资和支持力度,从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方面,改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环境,避免对资金的占用或者是啊挪用等,提高资金在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及管理中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还需要进行明确的管理权责划分以及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确认,并注意督促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维护和管理中的责任落实和管理执行,定期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开展检修维护与管理,确保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提高其运行使用及管理效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依照责任划分情况进行严厉追究,并督促改进,从而促进其管理的提升与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完善,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行专门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工程技术指导组织构建,专项落实农村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同时针对其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以促进其管理效率的提升,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影响,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

最后,应注意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提高其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维护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群众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群?w,再加上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由农民群众自发修建,因此,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以促进其管理和维护的提升,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注意结合地区情况,通过民主管理或者是农民参与机制的建立,逐渐引导并鼓励农民群众加入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机制缺乏等问题。

第5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对策;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措施;农田水利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拉高,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大幅度建设。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要,而且为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对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洪水和干旱一直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两大难题。我国许多地区还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这就加重了干旱缺水的严重性,再加之人们对河道防御洪水的功能缺乏必要的意识,河道占用淤积现象严重,面临洪水的时候河道的防御功能无法体现,使原本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更是雪上加霜。自然因素确实是我国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水田水利设施面临的问题。第二,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效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极端气候频繁发生,进一步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降雨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防洪抗旱始终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两大艰巨任务。同时,我国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量不足,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依托水利设施扩大人工灌溉面积。第四,我国绝大部分水田水利的灌溉还停留在水平上,这不仅达不到有效的灌溉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农村要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在农村建立起节水灌溉的服务系统,不断提高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五,我国是农业大国,有限的耕地面积要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现在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归功于国家对农业结构的适当调整。要想保证农业的产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要有稳定的农田水利设施,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现在我国农村的水利设备还很滞后,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出更为先进、功能更完备的水利设施,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3、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作者多年的经验,下面简要分析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第二,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第三,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四,资金投入不足且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田 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沿袭“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策略和思想,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国家只注重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工作,而忽略了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因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而缺乏基本维护,农田水利大多靠吃老本,长期带病超负荷运行,已有的中小型灌区近70%的设施老化失修。第五,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设计中长期存在一个顽症,即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有限而宝贵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第六,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 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对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应采取如上几种应对措施:第一,加强农田水利科研工作,在加强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和优良传统经验的发扬的同时,加强新的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这要求国家对农田水利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倾斜,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吸引和稳定农田水利科研人员队伍的良好政策。第二,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巨大的经济保障和环境保护功能,因此其也同时属于全民和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可以类似全民植树造林一样,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国民、社团、企业出钱出力,共同办好农田水利网络体系,造福国家,造福人民。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生产就不能稳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也不可能稳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在纵观新时期全局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第三,健要建立完善的水法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加在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第四,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彼此间的匹配性较差,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协同效应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上级政府层面上,在继续追加投资积极推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强化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各类水利设施的协调与整合,重点搞好不同规模水利设施间衔接工作。地方政府层面上,则应一如既往重视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第五,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稳步提高的要求,积极协调中央有关部委的工作,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基建投资和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等向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倾斜的力度,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大以省级财政投入为重点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构筑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了确保各级政府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之外,有序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的投资格局,最大限度拓展融资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应适度安排中长期、低息的政策性贷款,降低担保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扩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补贴的规模和范围,调动投资积极性。

5、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必须正视其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建设与相关法律》李乡状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第6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吉林;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及措施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又是我国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虽然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开发,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总体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为核心,若干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组成的工程体系,集蓄、引、提、排相配套并举,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蓬勃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不科学管理混乱、基础设施薄弱、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此完善和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吉林省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整改。

1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观念意识淡薄

虽然近年来吉林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持续增加,在防汛抗旱、灌溉保障,农村人畜饮用水安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及吉林省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认识不到位,农民法律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基础设施不配套维修不到位,低效率粗放的水资源管理方式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滞后,骨干水源工程缺乏,加剧了缺少危机。

1.2农村水利工程体制不健全

目前,吉林省一些水利工程机制不健全,运营模式单一,配套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长期稳定的抗旱投入机制,吉林省共有前郭、松沐、扶余、松榆、松城、白沙滩等7处大型泵站,但其中有6处均始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工程建设质量差,运行年久,设施老化未能及时修复损,严重影响了排水灌溉效益的发挥,致使吉林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效率低下;除此之外,旱情监测手段落后,预警体系与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吉林省抗旱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

1.3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者不够专业

随着《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出台,“十二五”时期吉林省逐步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和相关政策资金扶持,但是,吉林省还有很多农村水利管理部门及其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管理类的人员岗位设置比较多,工程型技术人才欠缺,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很多基层乡镇水站管理人员普遍老龄化,文化程度低,专业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差,因而导致吉林省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

1.4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管理不到位

由于吉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再加上吉林省各地区地质环境和气候差异不同,导致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基础设施因建设年代久远,管理维护不善,运行时断时续,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不同程度制约了全省灌溉区域的发展。此外,由于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和收益机制,再加上全省各地区没有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情况以及实际用水量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抗旱抗灾管理体系及预警监测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1.5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近些年来吉林省省政府、省委都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工程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加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但资金仍然存在不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其工程质量也大大降低。政府部门在农田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维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重建轻管现象严重,水利工程产权不清晰,缺乏相应的管护措施,设备极易损坏,维护修缮不及时,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在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转,难以发挥长期效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质量定期监测制度,造成监管工作和执法力度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给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1.6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性不强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综合工作,包括工程的科学管理应用、养护维修、检查检测等,目前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科技和技术力量薄弱,专业型人才紧缺,基层业务水平普遍偏低,根本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业务,无法真正做到农田水利工程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2加强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进措施

2.1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适应吉林省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有序化,认真落实上级水利部门提出的各项管理方针和政策,并建立领导任期内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责任制,实行农田水利工程分级负责、分类管理,严格约束关部门管理人员的行为,履行其职责,真正把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作为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树立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水利用水体系,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得到改善,减少政府对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所要承担的压力和成本,为吉林省农田水利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2注重农田水利工程人力资源开发

吉林省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地区农村水利工作实际需求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水利工程紧缺管理人才,并且定期组织对现有水利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其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充分采用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去探索适合吉林省具体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法,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真正能够适应吉林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真正需求。

2.3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由于吉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抵御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真正将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防灾减灾建设之间的协调配套工作做好,在农村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全省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各地区,根据灌区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合理安排用水计划,适宜进行灌、排试验研究工作,适当增设水渠道防渗措施,同时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对基础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并建立相应抵御突发自然灾害的科学应急措施,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管理模式。

2.4加强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

吉林省绝大多数农村水利工程只重视前期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后期维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不足,设备老化,年久失修等现象严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各级乡镇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日常的检查维护等工作,实现其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转及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小型浓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纳调动民间、金融等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形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时筹集的资金进行规范化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2.5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安全、科学化管理

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开展先进技术研究,加快现代化新技术、新方法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农村水利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农村水利系统化突发事件应急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吉林省各地区水利工程动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在加强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等规章制度建设外,注重强化安全管理意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3结语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随着吉林省农田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必须加强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吉林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吉林省各项农田水利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不断丰富、完善吉林省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新途径,使建设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作者:王玉华 单位: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

参考文献:

[1]贾艳彬.吉林省农田水利发展概况及政策综述[J].北京农业,2012(11):16-17.

第7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

Abstract: th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he most basic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ditions and implementing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the first to improve smal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based on the small of guangxi county farm irrigation works of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county in guangxi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农田水利建设是通过兴建有利于农田的水利设施而实现农田高产的工程,这些水利设施主要包括灌溉、除涝、防止灾害、排水等设施,其总目标就是通过兴修各种有利于农田的工程设施以及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从而达到调节和改善农田地区水利条件以及水分状况,满足农田发展需要,以达到促进农业的稳定高产。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当前临桂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目前临桂县农田水利仍面临着基础薄弱、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各乡镇农田水利建设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如下:

2.1 水利设施陈旧

绝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起来的水利系统,设施不足,相当一部分标准不高,工程老化失修,效益严重衰减,抗旱抗洪能力十分有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所要求的条件自然也会越来越高,而水利系统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造成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一些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管护,损坏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减弱和建设滞后,其发展水平跟不上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高节奏的生产需求,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生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

2.2 缺科学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低

没有符合实际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加之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致使工程效益不高,甚至存在“半拉子”工程、重修建设等现象,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2.3 水源林保护力度不足

农业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与农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林业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直接性、根本性、源头性的不可替代作用。由于各乡镇林业工作部门人力资源紧缺、财力不足,在林业发展方面没有独立的运作能力,加上国家财政对林业的投入落实到乡镇一级的规模太小,林业工作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林业发展水平的低下则导致水土涵养不足,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保障,这也间接加大了农田水利系统的压力。

2.4设计存在缺陷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2.5施工质量无法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6 资金短缺,管理粗放

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每年靠国家财政下拨的资金,只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一些薄弱环节或者突然损坏的点进行修补。在新的生产力水平下,当地群众却没有经济能力对水利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只能沿用六七十年代的陈旧设施,这些陈旧的设施在新的生产力水平下并不能保证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原有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已建设的工程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存在水库淤积严重,兴利库容减小,调蓄能力降低;灌溉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供水管道锈蚀,水量漏失严重等问题。

3. 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

要解决农田水利面临的问题,必须敢于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道路。创新管理和使用机制、激发农田水利的发展活力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在领导方式、投入方式、建设方式、管理方式、使用方式等方面都进行革新。

3.1 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

在政府职能方面,各级政府首先要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配合水利部门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普查,编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一方面,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为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安排国家补助资金提供依据。水利部门要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有力的监控和指导,组建并完善基层农田水利服务体系,并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3.2 加大资金投入

在投入方式方面,应该对原来仅仅依靠单一的资金投入和农民自行出工的模式进行升级和优化,调整各级财政支出的结构,把水利建设纳入财政预算范围。同时要继续坚持“政府补助和指导、农民自愿和自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关系。此外还应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健康、稳妥地把市场引入到水利建设当中来,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明晰所有权、开放建设权、搞活经营权”,鼓励和动员私营企业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3.3 建立健全建设管理程序

1)建立完善的管理程序。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完善建设管理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

3)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能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6)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及后期维护。

4.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应当切实做好其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工程质量优良、效益长期发挥,保证使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努力做到管理主体明晰、权责分明,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充分长效地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正常有序。

参考文献:

[1]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0):33-34.

[2]陈孝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0,(6):17.

[3]周晓平,刘秀红.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管理模式探讨[J].人民黄河,2007-03-20.

作者简介:

第8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关键词】水利设施;问题;研究

单县地处中原腹地,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人口123.4万,辖22个乡镇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公路、铁路发达,承东接西,引南联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辐射力强,自古就有“四省通衢,中原锁钥”之称。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与意义。

1.1提高抗灾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控、改善农田状况、地区水利条件及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及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新时期农田水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改善农业“靠天收”局面,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1.2扩大国家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量大面广,除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还需要大量的水泥、钢材、塑料管材以及防渗衬砌等建筑材料,同时需要配备各类小型施工机械,能有效地拉动国家内需。

1.3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就近吸纳农民就业,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农民工在家门口挣钱的同时,可以享受到家庭天伦之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二是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4倍多,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4实现资源节约,促进良性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利于农业节水、节地、节能。目前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具备较大的节水潜力;通过调整渠系、改明渠为管道输水等节水改造,可以节省耕地;对老化机电灌溉设备进行改造,可以达到节能效果。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质量不高

单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年代较早,已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紧缺,投入不够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都在大力强调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增收,但对直接关乎农业丰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却关注不够或投入不足。经济基础相对差,水利欠账多,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小而散,工程标准低,设施老化,效益不佳,安全隐患突出,因财力所限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也是远远不够;地方政府和群众是投入主体和主要受益者。由于政府的各项开支已压力重重,再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更是捉襟见肘了;群众由于只是工程的受益者,而不是管理者,投资投劳顾虑重重,这必然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认识不足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是注重建设,轻视管理。转入市场经济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维修,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

2.4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保护不力

因缺乏监管,或者管理不善而毁损的占50%以上,而真正自然损毁的占不到一半。在调查过程中看到农村水利设施被盗、被毁,河床损坏、河堤取土、电线被盗割、闸门被毁现象,感到无比的愤慨和痛心。人们对那些正在发挥着水利功能的设施进行了最为直接的经济转换。

3.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综合分析我县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发展观,为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可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效的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2加快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各地要突出以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为重点,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配套排灌渠道以及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工程。

3.3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

积极创新农建筹资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资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通过县发改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使上级农田水利资金惠及到县域。二是各级地方财政增加投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县域经济增长速度。三是加快整合涉农资金使用,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异地开发、移民生产建设等项目,都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项目建设的“重头戏”,建设一批水利工程。

3.4加强队伍建设,普及技术

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县域实际的农田水利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县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5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

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无论是重点工程还是面上小型农水工程,都要做到有设计、有图纸、有施工监督、有检查验收。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四制”等各项制度,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水利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做到建一宗,成一宗,发挥效益一宗。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发展的大局,相信在全县人民的支持下,农田水利建设必将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第9篇: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范文

一、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工程严重老化

现有的闸、涵、桥等水利设施,8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的,经过20~40年的运行,工程老化损坏严重,不少需要更新改造,有的已经报废。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一是标准低,质量差,大都是砖拱桥;二是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有相当一部分是危桥,亟待维修;三是“村村通”修建公路,损坏了一部分;四是农田的生产桥过窄,不能适应当前机械化农业生产的需要。现在农村机动车辆多,路桥损毁严重,工程老化损毁已严重影响农村生产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采用国家与地方投资、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形式,国家提供的资金到位及时,而地方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加之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性不高,跨村、跨乡的工程操作起来更困难。镇、村没有经济能力进行维修或重建,市财政也只能给予部分支持,群众出行受到很大影响。

(三)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不高

种粮成本过高,农民种粮增收缓慢,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明显下降。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技术负责、市场化运作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已不再适用,转而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但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对有较强公益性的工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参加议事;对流域性和利益不均衡性的工程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修水利、兴水利、用水利”的良好氛围,致使很多急需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组织实施。

(四)正常管护难以为继

农田水利工程担负着防洪、除涝、灌溉等多项任务,取消“两工”后,政府财政没有及时研究解决管护资金,导致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和绝大多数涝区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工程损坏相当严重,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隐患的桥涵和小型水闸,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强基础、惠民生、管长远的惠民工程。

(一)政府主导,统一规划

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匮乏的局面,广辟渠道,采用政府投资、政策引资、社会融资、银行贷款、合理运用政策筹资等手段整合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项资金,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逐步建立政府规划管理,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农村集体、农村合作社和农户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管理的新机制;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二)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应当建立专业管理、分级管理和群众管理三结合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专业管理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养护。二是实行分级负责管理,确保运行安全。行政村和协会组织要同各农户签订管理合同,分片分段,责任到户。对机电井及小型农田配套工程,采取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办法,逐步实现群众自主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