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范文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

第1篇: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范文

一、领导重视,充分动员,认真准备

学院党政领导始终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并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组织好2007年暑期社会实践,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学院专门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余传杰为组长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有关学校和校团委关于社会实践的各项要求,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暑假前夕,我们通过召开班主任、辅导员会议、班会、年级会、社会实践动员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发动,并对今年的暑期实践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任务和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把社会实践成绩纳入综合测评分的计算中。同时为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凡是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的小分队,我们都落实了指导老师,带队参加实践。

二、精心组织,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为保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学院适当转变组团方式,注重点面结合,把集中组团与分散实践的方式结合起来,以学院社会实践重点团队为重点,以建立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实现组队形式多样化,课题多样化,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特点相结合,与热点话题相结合为目标,本着“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活动宗旨,采用“二多样”、“三结合”的组织方式(提倡组队形式多样化,课题多样化,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特点相结合,与热点话题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全院学生均按照要求参加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重走路,传承报国志——赴栾川、鲁山、安康、天水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去年“重走路,传承报国志”调研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院社会实践小分队以红二十五军“栾川—鲁山—xx—安康—xx—天水”为路线,继续深入调研途中在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博物馆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路上的新农村建设状况,挖掘精神,让广大同学在实践中感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并在新时期新的议题下,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交流、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支教新农村,支援老区人民,宣传2008北京奥运会等活动。并以建团85周年为契机,组织扬五四精神继续革命道路活动,把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做到基层支援老区建设。活动得到了安康日报社“汉江晨报”,安康电视台“金州播报”栏目、栾川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

(二) (四)热情迎奥运、文明我先行——赴郑州绿城广场开展倡议宣传活动

以“贡献一份力量,让北京奥运更美”为中心,学院社会实践郑州小分队,在xx市绿城广场开展了奥运知识宣讲、志愿服务宣传、文明礼仪宣讲、奥运筹备建设状况调研等方面的活动,活动得到了大河报、xx商报等媒体的报道。

(五)志愿社会、泽被你我——赴xx市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学院社会实践郑州小分队以“志愿服务社会,展现工大形象”为中心,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要性,赴xx市郊开展“牵手——留守子女”、助残助困、支教支农、勇作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六)增强艺术修养,传承建筑文化——赴桂林阳朔、郑州城隍庙开展建筑学实习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专业特色,土木建筑学院建筑学05级学生赴桂林阳朔进行为期半月的写生实习实践活动,写生实习社会实践就是根据同学们所学知识,一边实习,一边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情,体味名胜建筑的文化底蕴,以在实践中让同学们放开思维的翅膀,去理解、感悟中国古建筑的无穷魅力,增强自身艺术修养,传承中国古老而崭新的建筑文化。建筑学04级学生在我院古建测绘实习基地——明初所建的郑州城隍庙内,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古建测绘实习,并制作了同学们在古建测绘实习中所做的郑州城隍庙内各建筑的等比例缩小全仿真木制模型。

第2篇: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范文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也是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进步的根本要求,热爱劳动不仅是社会主义思想所倡导的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范本大全,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1

义务劳动心得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这次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

经过这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

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打扫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这次劳动课,我和三个女生负责打扫教学区的清洁卫生,可谓人少任务重。我们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配合默契、互帮互助,逐渐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劳动质量。

劳动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劳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2  

3月份开学的第一场大雪,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喜悦,但同时也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雪后的义务劳动,我们一家顶风冒雪,不畏严寒,挥舞着铁锹、扫帚,清除村里道路上积雪和结冰,在雪中工作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为我们的出行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免除了同学在校园雪中行走的艰难。在这次扫雪中,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经过这次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老师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

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3  

20_年11月,天津科技大学的第十五个教学周,财务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实验班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一次传统公益活动义务打扫公厕活动。十一月的风还有些刺骨,清晨的风更是如此,当一队又一队的学子踏着晨露走向为期一周劳动的地方,他们的脸上没有不满,没有懈怠,有的只是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认真负责与对劳动的满腔热忱。带着这样的朝气,他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义务劳动。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实践机会,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顾一周来的工作还是有很多感悟的。听老师在班委群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说实在话,大家都还是有些畏难情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家里也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样的工作的。

这项传统活动在天津科技大学从1999年至今,已经持续开展了近二十年。期间获得了新闻联播,人民网等的报道,也获得了无数领导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如同恩格斯所说,数万科大学子在这项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学会了理解他人的辛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是财管实验班同学们大学实践的第一课,相信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4  

在1月14日,我参加了一个王国栋妈妈组织的活动——去潍坊社会福利院参加义工活动,印象颇深,令我记忆犹新。伤感签名男生

潍坊社会福利院我来过一次,是小学老师组织的,但是我们看的不是老人,是一些婴幼儿,还有残疾智障的孩子。当时我才上五年级,我的同情里还带着一丝嫌弃。但这次我却是在上了初中之之后的,感受不一样,对在福利院的人想法也不一样了——我的想法由同情里还带着一丝嫌弃变成了同情还有为他们尽一份力。这次,我长大了,我想为社会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到了福利院之后,我穿上了印有“潍坊义工”四个字的鲜红_,那时,我的感觉就像我真是一个潍坊义工一样,情绪有一点激动,还有想立马为他们干活的冲动。

我们开始分组工作了,我和于小茜、刘晴宇分在了一个屋,屋里住着一个老爷爷。我们的工作是擦窗户、擦床头柜。床头柜还好说,擦窗户的时候就需要踩在老爷爷的床垫上,床“吱吱呀呀”的“叫”着,我就一向在抖——我害怕床突然坏了,还害怕踩着老爷爷的被。只好留意翼翼一丝不苟的擦着。擦外面窗户的时候,我就一只脚踏出去擦,亏的是在一楼,不用担心。

活动结束的时候,王国栋的妈妈发给我们一人一个“潍坊义工”的小本,接到了这个小本子之后,感到开心。干活的疲劳立马就消失了,原来,为别人奉献是一件这么完美的事情啊!我想起了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快乐。”

教师党员义务劳动工作总结汇报 5  

义工社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大家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每个人都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正因那是我们每个公民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务必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用心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第3篇: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范文

一、丰富家长的礼仪教育知识

孩子们在幼儿园内往往会很大程度受到教师的监督与约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都比较好。然而,不少孩子一回到家就都忘了这些规范,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冒出。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懂得正确引导,甚至缺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知识,那么这不仅不利于家园合作的展开,而且会消解幼儿园内的教育成效。因此,首先很有必要丰富家长们的礼仪教育知识,不仅要让家长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作出良好的表率,家长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引导与教育方式,要知道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让家庭内的礼仪教育也发挥效用,这也是促进家园合作背景下的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的基础所在。家长首先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礼仪教育知识,可以多展开一些必要的学习。例如,为孩子学习礼仪订阅的礼仪教材里面的礼仪须知、感悟礼仪和亲子课堂内容,家长要必读。在这里家长找到了教育孩子的锦囊妙计,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家长的道德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关系到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这充分给我们揭示了家长对于孩子所起到的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家长才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才能够给孩子形成良好的表率与榜样,这也是一种最为直观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所在。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家园合作活动

幼儿园应当多举办各种家园共建的合作活动,这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力的渗透礼仪教育的平台,这也是深化家园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幼儿园可以结合各种传统节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进来,这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家长、孩子三方面间的交流沟通,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家园合作的平台,将会让礼仪教育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此外,幼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在家中完成。活动任务中可以很好地融入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这同样是一种很灵活的家园合作的方式,这也是巩固孩子对于文明礼仪认知的一个过程。例如,可以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带领幼儿参加劳动,开展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六一”儿童节开展制作贺卡送同伴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开展尊敬教师、关心教师的教育;在三八妇女节、父亲节、九九重阳节之际学习节日礼仪,同时开展孝心敬长辈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贺卡送给长辈,对长辈说一句感恩的话,帮助长辈做家务事,如端茶、抬凳子、捶背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活动形式,不仅能深化孩子们对于各种传统节日的理解与认知,这个过程也是借助家庭平台来检验孩子的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成果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加深孩子的文明礼仪意识将会很有帮助。

三、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

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点滴中同样是在家园平台下展开礼仪教育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幼儿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以及幼儿园生活中,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与细节有良好的把握,并且针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予他们有价值的引导,这将会很好地帮助幼儿自身的礼仪行为的构建,并且能够逐渐建立他们的思想意识。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家长和幼师要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并且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点滴中。这样才能够给予他们更为深入的引导,并且督促幼儿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幼师要把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凡事缺乏坚持性,要坚持礼仪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训练礼貌行为,巩固其礼仪习惯。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使礼仪教育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老师要和家长形成密切联系,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进餐、如厕、午睡、喝水、盥洗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加强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并且在家庭与幼儿园这两个平台中都深化对于幼儿的引导与督促,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家园合作基础上的礼仪教育。

四、结语

第4篇: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范文

初一年级:重点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维护学习、生活秩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认真纠正违犯规章制度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养成遵守纪律、讲究卫生、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初二年级:重点进行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

初三年级: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同时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德育教育系统

课堂德育系统——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科任教师学生。

党团德育系统——党支部(团委)党(团)员入党(团)积极分子教师学生。

行政德育系统——校长(副校长)政教室班主任学生。

自我德育系统——团委班委会兴趣小组学生。

三、德育教育理念

(一)三中心德育理念

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实质上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德育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包括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筹划和活动的准备等。学生不会做的,教师给予引导。

以体验为中心的德育。就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总结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通过实践转化为习惯的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人生,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去感受、关注和欣赏,去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和思想,使学生感受到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体验到人与人交往的技巧,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体验到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与使命。让学生在体验中受教育、体验中感悟、体验中养成优良品质。

以实践为中心的德育。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互动,自觉反思,德育工作更好开展,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二)三全德育理念

三全德育,就是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

全员德育。从校长到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和“校园无空地,处处可育人;校园无小事,事事可育人”的新育人观,坚定不移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实施全员德育,用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开展校园生活服务,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淘宝女装全程德育。全程德育,在时间上指的是从学生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在内容上指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教育环节。树立全程育人意识,要求所有的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

全方位德育理念要求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提倡家长走进学校,学校走向社会,使各个方面都能很好的联系和互动。

四、德育教育措施

1、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德育理念的具体措施:

一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德育,做到:德育目标自主化。每学期开学,第一节班会课,让学生展开以学期德育活动为主题的大讨论,先查找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再看学生自己的德育水平,再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共同决策制定出本学期的班级德育活动计划。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制定,自己参与组织策划,同学们往往都能自觉执行,从而达到德育自主化。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制订个人自主管理目标,先让同学写出自己的优点,然后写出自己的弱点,再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本学期德育目标,每个人给自己制定的这些小而具体的自我管理目标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学们都能自主执行。

德育内容生活化。就是要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创造性、多元化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如学生在路上不下自行车,或装着没看见,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懂得礼貌的真正意义。

德育方式活动化。现代德育方式主要有:访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座谈式、互动式、对话式、阅读名人传记式、谈心式、陶冶式、反思式、自我感悟式、表演式等。如将对老师的敬爱改为师生座谈会共同讨论老师教学的困境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等,这样更能使二者互相了解,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伟大与平凡。

德育方法兴趣化。就是要把枯燥的德育条例、德育政策、德育内容,变成通俗的、有趣的、幽默的、有意义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德育形式中得到发展。如可以将一些德育内容变成故事、童谣、三字经、五字言、相声、小品、笑话、歌曲、快板等,把深刻的德育内涵蕴涵在其中。

二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德育理念的基础。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允许教师有个性,鼓励教师创新;鼓励教师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要求。德育的中心是学生,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学校提供多种德育活动;根据学生的发展程度开展和调整德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教师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还需在哪些方面提高;教师对学生德育进行观察和及时评定,从而对今后的德育进行合理计划;鼓励学生成为负责任和独立的人,养成终生自我德育的习惯。

2、落实“以体验为中心”德育理念的具体措施: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可以通过一个具有详实的史料,辩证的道理和生动的语言的报告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从而实现一种内心的体验;教师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为人师表的举止,对学生所起的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崇拜乃至模仿行为;优秀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榜样激励,使同学暗暗地使劲追赶;社会实践和劳动过程中体验到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在帮助他人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等等都是一种十分积极的自我教育和十分有效的人生观实践活动。

3、落实“以实践为中心”德育理念的具体措施:

如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把一个班分组后分配任务,要求在互相协作中完成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人偷懒,或有人受伤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会对偷懒的学生进行谴责,会主动帮助受伤的学生等,自然对好坏有了一个评判标准,也会对友爱、团结、协作等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4、落实“全员德育”理念的具体措施:

全校的教职工担负起教书、管理、服务的工作责任,以自身的政治立场、治学态度、言谈举止、思想品德来潜移默化学生,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科的内容和科学,适当地选择德育内容,有机地加以渗透,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受到教育。管理育人,要求党务、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所制定的各种条例、规定、办法有利于德育目标和贯彻落实。服务育人,要求服务工作做到物资供应及时,环境条件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学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良好品德的感染和教育。

全体教职工有了全员德育意识,就能自觉地教育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行为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是目前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校的教职工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政工人员要成为全员德育的核心力量。

如何提高全体教职工德育水平呢?通过交流、研讨、反思,提高教职工的德育能力;通过制定监控方案,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德育监控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课堂德育能力

5、落实“全程德育”理念的具体措施:

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团组织活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和班主任工作座谈会;狠抓学生生活这一薄弱环节,建立家长、生活老师和班主任的联系桥梁;严格学生纪律管理,完善卫生承包制度;搞好各学科、各年级的协作,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成立以政务主任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德育责任;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方向德育和以养成德育为核心的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常抓不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征求对学校、年级的意见,改进工作,相互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日常操行评定,加强养成教育。

6、落实“全方位德育”理念的具体措施:

一要重视学校常规管理。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纪律整顿和基本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根据《守则》、《规范》把学校德育落到实处;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真正做到结合事例进行剖析,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结合热点进行透析;以班会课为重要阵地,精心设计,富有实效;以时政教育为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要有健全的德育阵地,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和大型的德育活动;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如开好家长会,开展心理疏导,开展电子阅览,严格住宿生管理,以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表彰先进,督促后进,严肃处理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

第5篇:参加劳动实践的感悟范文

我自己一直比较关注经典作家的生平传记,觉得有时它比作家本人的作品更能启人深思。近日重读歌德自传《诗与真》、托尔斯泰自传《忏悔录》、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汉斯的《歌德传》等书,更加深了这种感触:经典作家的传记本身就是经典作品。传记的阅读是我们深入理解作家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最佳途径,是我们解读他们作品的一把钥匙,更是我们探询人生大谜的通幽小路。

通往缪斯女神的道路入口处,成千上万的人望穿秋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歌德与托尔斯泰如高峰般地岿然屹立在那令无数人神往的地方,是什么让他们坚定地走向那人迹罕至、高山仰止的境界?是什么让他们超越了时空、国界、死亡,永恒地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歌德与托尔斯泰有着太多的相似:两人都出生于8月28日(托尔斯泰出生于俄历8月28日,公历9月9日);他们都享有八十二三岁的高寿;他们都曾身居高位仕途光明,又都在世人眼中春风得意之时急流勇退,毅然离开;他们都曾在生命中有过一段绝望的时刻,并深刻地思考过死亡、质疑过生命的意义,但都坚韧地超越了绝望,走向了付出与创造;他们在人生中都曾有过“出走”的行为;他们都是世界文学的高峰,但写作都不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事业,他们的践行远远超出了文学的界限:他们对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都非常广博、兼容并包:他们非常重视本民族传统民间文学,都对古希腊文学下过一番工夫,都神往古老的东方文明并深入研究过中国古代思想及文学……但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则是他们的人生状态,这是一个在从众中走向迷途、在独立中激流勇退,最终在融合中正道回归的生命历程。

一、从众阶段――迷途深处

人是依存于社会的高级动物,能否在社会中获得足够的物质保障和名利地位,往往成为众人眼中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成为许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追逐和适应中,人处在忙碌、平庸、被动中,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见,以他人的意识和所谓的社会共识为自己的行动指针,陷入到一种从众心理与生活状态中。正如维亚泽姆斯基所言:“急匆匆生活,来不及感受!”伟大如歌德和托尔斯泰,在年轻时也未能免俗。

歌德在经历了维特式的烦恼和狂飙突进时期的激情与绝望后,开始走向社会、追求更广阔的社会价值。这时的歌德也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把从政当官看成是追求成功上进的最佳途径。歌德的确在这条路上走得很风光――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官,无论是官位权力还是俸禄,都足以让众多庸人羡慕不已。当时有关于歌德的一段逸闻:《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绿蒂的原型,让青年歌德因无法在一起而绝望得几乎自杀的夏绿蒂,在多年后为了自己儿子的工作问题,穿上当年少女时代歌德第一次见她时她穿的那件缀着蝴蝶结的连衣裙,去找身居高位的歌德,只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关于这次会面,歌德只字不提,理想与现实如此荒唐地碰撞,不禁令人哑然叹息,但也从另一侧面体现出歌德当时较为显赫的地位和权力。

托尔斯泰曾经过着奢华的生活,非常注重家人的物质生活品质,给子女最好的东西,妻子出门乘车必须坐头等车厢等。所以,当他后来意识到物质享乐、名利追逐的虚妄,认识到贵族寄生生活的罪恶,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当他想要把财产分给广大贫苦农民、过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生活时,他的妻子索菲亚对他前后的巨大反差根本不能理解,她不能放弃原有的追求与生活,造成了两人后半生的矛盾、隔阂和相互伤害。在俄国卫国战争胜利的气氛下,为爱国主义激情所鼓舞,当时俄国青年普遍认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军队中建功立业,年轻的托尔斯泰也不例外。托尔斯泰通过从军结束了他懒散放荡的青春岁月,在军队中,英勇善战使他频频获奖:四级安娜勋章、“保卫塞尔瓦斯托波尔”奖章、十字勋章……也使他节节高升:从志愿兵到四级军士再到准尉,最后在1856年退役时,他已是中尉军衔了。

如果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也许歌德和托尔斯泰会成为政治家和将军。然而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点,青年歌德所处的18世纪德国“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19世纪俄国沙皇专制统治更是当时世界上最为黑暗的统治,许多进步人士都受到迫害,我们所熟悉的伟大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都死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阴谋。

黎明前的黑暗压在那个时代的上空,最为乌云密布的地方正是政界和军队,年轻的歌德和托尔斯泰带着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和追求上进的热情,来到这将倾未倾、岌岌可危的专制制度大厦内部。他们渐渐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越来越走向权力、虚荣、专制、暴力,远离了他们所崇尚的自由、平等、个性,远离了他们所深爱的人民、自然和艺术。他们开始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现实有了深切的认识。

海德格尔如是说:“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在迷途与俗世中体验生活,这对一个经典作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未曾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浮沉挣扎过的人,一个埋头书斋、不闻窗外事的人,能够写出经典作品来。“最伟大的人物永远通过一个弱点与他的世纪相联系。”歌德和托尔斯泰正是通过他们的弱点在迷途深处体味了现实的残酷、社会的缺陷、时代的症结和生存的困境,他们“在‘迷途’中的经历已丰富了深化了自己”,这为他们的作品成为时代的明镜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所以,歌德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错误的志向也不是毫无益处……”

二、独立阶段――急流勇退

如果托尔斯泰和歌德的人生只停留在世俗名利追求的阶段,也许他们在当时就会功成名就,但这样一来,他们就只会是众多所谓“成功人士”之一,无法用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为人类留下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所以他们注定会从人性弱点、从众心理、世俗名利中超越出来,迈向新的人生境界。

专制黑暗的社会现实,使歌德和托尔斯泰深感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性与环境的巨大冲突,从而开始从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激情和狂热中冷静了下来,从从众心理中超越出来,进行独立思考。当意识到自己在为腐朽的和非正义战争卖力时,他们深感自己走错了路,痛苦的拷问开始不断鞭打他们的灵魂。在对现存社会制度和自己所选的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和怀疑中,拉开了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的真正序幕。可以说,怀疑、反思、独立是歌德和托尔斯泰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家的一块重要基石,也是通向更高人生境界的重要转 折点。

歌德正是在众人看来春风得意之时,在长久的魏玛从官时期从众、妥协、压抑、失望的情绪中,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冲突中,毅然从繁华喧闹深处悄然隐退,隐姓埋名出走意大利。1786年,歌德化名悄然离开了魏玛公国,离开他曾当做事业并付出精力的从政生涯,来到意大利,与凡俗远离,静心沉潜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深居简出、沉思含藏,在孤独中思考人生的意义。

“歌德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迷途’与‘正道’表现于一个最可令人注意的现象,这现象就是他生活中历次的‘逃走’,他的逃走是他浸沉于一种生活方向将要失去了自己时,猛然的回头,突然的退却,再返于自己的心中。每一次逃走,他新生一次。他开辟了生活的新领域,他对人生有了新创造新启示。他重新发现了自己,……他能在紧要关头逃走退回到他自己的心中。这是歌德一生生活的最大的秘密。”

托尔斯泰在战火纷飞、出生入死中体味着生命的脆弱、战争的残酷,也失望于军营生活的空虚和堕落,当周围的官兵们都在饮酒纵乐时,他独自静下来读书、写日记,在孤独中沉淀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那时我所探索到的一切就永远成为我的信仰了”。托尔斯泰在步步高升的同时反思着战争的正义与否和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他在1853年年初的日记中写道:“战争就是这种不合理而愚蠢的事,那些痛哭流涕的人,竭力想从自己身上听到良心的呼唤。我做得好不好呢?”“托尔斯泰产生了退役的念头。他觉得,担任公职影响他完成两种‘天职’:改善农民的状况和从事写作。”而且他认为:“高加索的公务,除了劳动,无所事事,愚蠢的熟人以外……什么好处也没有带给我,必须尽快结束。”“我想进入一个幽静、正常、善良和优美的思想和业务轨道上来,上帝帮助我吧,……”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托尔斯泰更加坚定了离开军队的决心,屠格涅夫在信中恳切地说:“如果您能离开克里米亚,那可真是太好了。您已经充分证明了您不是一个胆小鬼,而军旅生涯毕竟不是您的职业,您的使命是做文学家……我再向您说一遍:您的武器是笔,而不是军刀……”而托尔斯泰自己也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放弃就要升职的大好前途,毅然离开军队回到他的庄园,回到了冷静和孤独。

孤独中的沉思,让歌德和托尔斯泰从生活表层、从社会现实中深入下去,直至人类生存的最深处的悲剧底蕴,那就是生命的有限性。死亡以釜底抽薪的巨大权威质疑着人类的一切追求和努力,歌德和托尔斯泰都曾经在沉思中发出了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的千古追问,托尔斯泰在日记中不断写道:“不用多久,疾病和死亡就会落到(也已经落到)心爱的人和自己身上,除了尸臭和蛆虫以外,什么也不会留下来。我的事业,无论是怎样的事业,会被统统忘掉――或迟或早,连我本身都不会存在。那么又何必忙碌呢?”“……在认识上每前进一步都把他们引向这个真实。但真实就是死亡。”

正是这人类生存深处的虚空,使生命意义的质疑与追问在人类精神探索的深处不断回响,既然生命的终点空无一物、生命的最终结果是死亡,那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在生命的悲剧底蕴面前,一切功名利禄、金钱享乐、虚荣浮华,都失去了诱人的价值,成为终将落空的“谋虚逐妄”,弗吉尼亚・伍尔夫把托尔斯泰对人生意义的追问称作“蝎子式的追问”:“在所有那些光华闪烁的花瓣的中心,总是蛰伏着这只蝎子:‘为什么要生活?’”

他们在这追问中走向了迷惘、痛苦、绝望,绝望中甚至产生了自杀冲动,歌德曾“每以剑抵胸看我有没有决心把它的锐利的剑锋向心头刺二三寸的深”,托尔斯泰则藏起了绳子和手枪以防自己寻短见。他们觉得自己“像一个在森林里迷了路的人,因为迷路而感到恐怖,到处乱转,希望走到正道上来,……”这种迷惘焦虑和绝望,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有鲜明体现,维特的绝望、浮士德的彷徨,安娜的矛盾,列文的求索……

如何才能超越死亡,让生命焕发出意义的光辉?有限的肉体生命如何才能超越时空,超越历史的洪流,达到永恒?人生的正道在何方?陷入迷惘与绝望的歌德和托尔斯泰苦苦思索着……

三、融合阶段――正道回归

歌德曾说过:“人在迷途中努力,终会寻着他的正道。”

肉体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和思想却可以通过文学艺术、通过他人的精神传递化为永恒;个人只有在和他人、和生活的广阔联系中,只有在不会被岁月带走的文学艺术中,才能永生。正如托尔斯泰在1852年的日记中所言:“任何一个天才不可能孤立地发展。”正是在文学艺术的永恒和为他人的付出与创造中,歌德和托尔斯泰消解了自己的旷世孤独,超越了绝望,给“为什么要生活?”的蝎子式的追问以强有力的回答!

在意大利隐姓埋名的宁静孤独沉思中,歌德反思并寻找到了新的理想,从意大利回国后,他找到了人生意义实现的方向,那就是文学艺术创作。1788年,歌德在给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信里说:“我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一年半的孤独生活中,我重新发现了我自己。我是什么呢?是个艺术家!除此我还可以是什么呀!”歌德找到了“高贵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这样和谐的内心世界和美学追求,从矛盾走向了平衡与和谐,并守护着这平衡与和谐。一如他后来在《浮士德》中所表现的一样,从中年歌德的精神困惑到老年歌德的乐观自信,歌德的出走与回归,使自己实现了人生境界的超越。“歌德自己之不自杀,就因他在生活的奔放倾注中有悬崖勒马的自制,转变方向的逃亡。他能化泛澜的情感为事业的创造,以实践的行为代替幻想的追逐。”此后的岁月里,歌德沉静下来,把自己的心血、感悟、哲思用笔尖铭刻,他晚年极为珍惜时间,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外化在了他六十年如一日写作的《浮士德》中,贡献给世界一部“近代人的圣经”。

托尔斯泰也在百转千回的思索中认识到文学的永恒,选定了人生的方向:“但是唯一的、主要的和优先于其他爱好和事业的毕竟应当是文学。”此后,托尔斯泰一直笔耕不辍,读书、写作,直到生命的终点。

托尔斯泰之伟大还在于他写作之外的践行,托尔斯泰认为真理、幸福、天国是在平凡坚韧的劳动者中间的,生命的真谛蕴含在普通的劳动之中。他亲自参加劳动,干农活、做靴子、犁地非常熟练,他还让自己的家人每年必须有一段时间像普通的农民那样参加体力劳动。在《忏悔录》中,他说:“创造生活的劳动人民的行动在我看来是惟一真正的事业。我明白了,这种生活所具有的意义是真理,所以我接受了它”。托尔斯泰从不试图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思想者,在他的意识里,高尚而神圣的思想,如果失去了生命之根,失去了生活之源,如果不是与平凡朴素的底层人民联系在一起,将没有任何意义!

托尔斯泰意识到农民贫困不幸的根源正是缺乏知识,他深深为那些农民孩子的命运担忧:“这最可宝贵的东 西――即精神的东西被淹没了……我想办国民教育,乃是为了拯救那些正在被淹没着的普希金、奥斯特洛格拉德斯基和罗门诺索夫一类人物。”托尔斯泰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他办学校、亲自教育孩子们,他编写《启蒙课本》,在给亚历山德拉的信中说:“《启蒙课本》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我对它多么重视,非语言所能表达。……我希望两代俄国子弟,从皇室子弟到农民子弟,都将采用我的《启蒙课本》,并且从中获得最初的诗情画意,而我在写完这套课本以后,死的时候也可以安心了。”“《启蒙课本》是我所建立的一座丰碑。”“我……灌注在它上面的辛劳和热爱超过我所做的其他一切工作,我知道它是我一生唯一的重要事业。”

托尔斯泰数十年如一日执著坚定地实行着他的两大天职:改善农民状况和从事写作,到晚年,他已经越来越进入到这样一种融合境界中,他人之苦乐与自己人生之价值已完全结合在一起,所以他晚年才会一方面无法同妻子索菲亚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又深切地同情她,以她之苦为苦;所以他临终前还在为全世界受苦的千万同胞而落泪。

托尔斯泰和歌德在他们体现晚年思想和实践的作品《复活》、《浮士德》中,深切体现了这种把小我与大我、自我与他人紧密结合起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使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浮士德终于感到了灵魂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和生命的意义。聂赫留朵夫在帮助解救他人中融合了自我与他人价值,浮士德把“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心胸”,

他不是为自己的痛苦,而是为无辜死去的老夫妇被忧愁吹瞎了眼睛;为他人的幸福而高呼“真美啊,请停一停!”

四、结语一悲凉前行

歌德和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迷途、退守和正道,让自己超越从众、超越孤独,走向融合。他们在“望尽天涯路”的孤独求索中,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与坚定,在“暮然回首”中顿悟并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然而,歌德和托尔斯泰虽然已从迷惘绝望中超越出来,走向了融合境界,坚定地创造着人生价值。但面对具体的生活时,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的差距,人仍然时刻面对着自我与他人、个性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使坚定的追求、多年的夙愿功亏一篑。托尔斯泰终其一生苦苦探求真理、渴望摆脱贵族寄生罪恶生活、想要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和广大劳动人民融合在一起,为此托尔斯泰有千千万万的仰慕和追随者。然而不幸的是,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物,一个能融化贵族与农民之间看似根本不可能融化的隔阂坚冰的人间天使,却奈何不了他曾“爱她胜于人世的一切”的妻子的固执,以致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妻子成了给他带来最大痛苦的人。“……是他的家庭之爱,抑或是全人类之爱?……直到最后一天,他还是在这两者中间彷徨。如何解决?――他不知道。”他想要过平民化生活的努力,他想要放弃财产造福平民的强烈愿望,都在他妻子百般阻挠下,不但不能实现,反而显得荒唐而虚伪,以至于在82岁高龄、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家出走。坐在三等车厢、坐在贫苦人中问的老托尔斯泰才终于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但衰老病弱的身体最终还是在那个小车站永远地背叛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