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机械行业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行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行业知识

第1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内销出口均有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2008年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2983.21万元,同比增长19.22%;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19487.38万元,同比增长22.54%;完成工业增加值188106.34万元,同比增长33.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4082.77万元,同比增长14.34%;实现利税总额67982.81万元,同比增长13.98%;实现利润49219.92万元,同比增长20.72%。

产销双向增长2008年上半年生产缝制机械408万台,同比增长7.71%,其中:家用缝纫机134万台,同比下降5.67%;工业用缝纫机255万台,同比增长11.36%;服装机械19万台,同比增长77.37%。

在家用机生产中,普通家用缝纫机506591台,同比下降5.47%;多功能家用缝纫机831803台,同比下降1.89%。

在工业机生产中,高速平缝机1393387台,同比增长6.41%;高速包缝机467090台,同比增长10.08%;中速包缝机118776台,同比增长25.56%;绷缝机114301台,同比增长17.19%;封包机56716台,同比下降0.52%;锁眼机4979台,同比增长138.23%;钉扣机27303台,同比增长32.69%;曲折缝缝纫机50213台,同比下降15.26%;加固机2494台,同比增长7.36%;双针机57912台,同比增长30.3%;单头绣花机7247台,同比下降33.81%;多头绣花机7247台,同比增长19.31%。

2008年上半年销售缝纫机399万台,同比增长6.47%。其中家用缝纫机128万台,同比下降3.28%;工业用缝纫机252万台,同比增长9.27%;缝制机械19万台,同比增长78.96%。

出口增长强劲2008年上半年,我国缝制机械出口创汇增长强劲。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缝制机械及零部件累计出口创汇50640万美元,同比增长37.46%。其中:出口缝纫机521万台,同比下降7.98%,出口创汇44479万美元,同比增长39.14%,出口零部件6161万美元,同比增长26.47%。在缝纫机的出口中,出口绣花机14430台,出口创汇8605万美元,同比增长61.18%和85.99%;出口家用缝纫机396万台,同比下降13.22%,出口创汇12823万美元,同比增长11.79%;出口工业用缝纫机124万台,出口创汇23050万美元,同比增长13.35%和45.25%。

各机产量稳中有升

产量增幅平缓从2008年上半年工业机月度产量变动情况来看,1~4月产量逐月增长,4月份达到上半年最大值,5~6月产量逐月下降。家用机1~3月逐月增长,4~6月产量稳定。2008年上半年月度产量波动相对于2008年上半年波动情况较平稳,2008年上半年月度产量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0万台,而2008年上半年的月度产量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34万台。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相对于去年来讲已经趋于理性发展,这种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更有利于企业安排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平包绷稳定增长,特种机增长强劲,曲折缝下降从2008年上半年工业机分机种产量情况来看,平缝机、包缝机和绷缝机稳定增长,增长幅度在10%左右,锁眼机和钉扣机增长强劲,增幅分别是138%和33%。而曲折缝缝纫机在连续几年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确呈下降趋势。据了解,随着服装产业的提升,对于设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中速的中档曲折缝缝纫机在市场上受到冷落,而高速、自动、多功能的曲折缝缝纫机受到欢迎。但是能够制造出高档次的曲折缝缝纫机的生产企业在国内还为数不多,受此影响,曲折缝缝纫机总的产量下降。

分析今年的市场可以看出,服装企业出口设限,设备升级迫在眉睫。这对于缝制机械行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自动化、多功能、省时省力的缝制设备需求加大,市场很大;中低档缝制设备产品市场需求下降,中小缝制设备生产企业必将进行新一轮的竞争,行业结构调整加快。

销售市场向内陆转移我国缝制机械销售市场开始向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内地省份转移,这种趋势从去年年底开始,今年更加明朗。受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成本攀升、能源紧张影响,服装生产企业开始移师内地,更为关键的是内地的当地政府给予一系列鼓励政策,吸引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江西服装产量同比增长84.1%,是全国服装产量前十位地区中增长幅度最高的省份。服装产业移师内地,我国缝制机械销售市场也随之转移,销售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产业环境不容乐观

人民币小幅升值人民币小幅升值短期来讲,对出口是不利的。直接损失,主要是来自企业应收账款中的外币应收款。其次,出口利润下降。对于出口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而高附加值和核心技术缺失的企业来讲,利润率将下降更多。

第2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纺织机械;绿色制造;绿色产品

1.绿色制造的含义

绿色制造也可称为环境意识制造,是一种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考量的现代制造技术模式,其目标是要使产品在整个制造过程和生命周期中,资源合理利用率最高,产生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最小,使得企业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又能与社会利益进行协调优化。绿色制造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产品制造以绿色环保为标准,既能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不会带来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浪费,推动社会或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纺织机械行业实行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科学意义和发展前景。

(1)绿色制造隶属国际制造前沿技术,其研究价值巨大;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其带来的社会效益重大。

绿色制造所涉及的领域为现代科学的制造领域,交叉多学科的制造科学,将会极大促进制造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制造业最好的表现形式,它将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统一起来,既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符合人类长期生存和社会长期发展需要,是全面性、综合性的长期发展战略。由此可看出,绿色制造为社会带来了重大效益。

(2)纺织机械中实行绿色制造有利于新世纪的纺织机械制造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绿色制造的实施可以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另外,绿色制造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或防止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罚款;同时,绿色制造对于企业环境的美化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企业员工创建一个优质的工作环境,从而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尽职尽力;绿色制造符合未来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形势;所以,绿色制造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一种机遇。

(3)绿色制造是科学制造技术中极其重要的内容。2002年,在全国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中,国家经贸委提出“十五”期间要着重推进重点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被列入其中,“先进制造”中就包含绿色制造、网络制造、数字化制造、虚拟制造、工业智能化、精密制造、快速反应制造,这些制造技术被列为先进制造的六大研究内容。

(4)纺织企业中实行绿色制造,可以消除纺织机械企业在国际绿色贸易中的壁垒,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近年来,各国对进口产品的要求为绿色性认定,规定要有“绿色标志”。尤其是发达国家,通常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制定严苛的产品质量指标,用以抑制外来产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造的产品流入本国,这就是“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制造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纺织企业产品的绿色性。虽然国际上对纺织机械行业设置的贸易壁垒较少,但是在世界绿色制造研究如火如荼之际,开拓绿色研究领域,可以为未来的绿色市场占领先机,决不能等到别国的企业先占领市场后再趁势追赶,那时将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在纺织机械行业中全面深入的进行绿色制造研究,为中国的纺织机械企业树立国际新形象。

3.纺织机械行业实行绿色制造的基本途径

3.1政府给予支持并制定相应的法规

绿色制造在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双赢局面,但是由传统的制造过渡到绿色制造,期间必定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并且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推动。国外很多国家逐渐在本国开展主题为环境保护的“绿色计划”。从1991年开始日本开展“绿色行业计划”以来,加拿大、美国、德国也陆续推出“绿色计划”,我国也在《21世纪议程》中,将环境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之中,并开展一系列包含“绿色计划”的环保行动,并提出有关“绿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工作。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法》中,也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使用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资源、环境问题制定了法律规范。另外,政府应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使纺织机械行业的绿色制造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下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3.2宣传绿色制造,提高环保意识

企业的管理高层要树立正确的绿色制造观念,纺织机械行业产出的废弃物、排放的污水、制造的噪音,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在这样的形势下,要严格规范治理措施,从源头开始治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制造。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应建立绿色消费新理念,凭借市场的自主调节推动绿色制造在纺织机械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在很多发达国家,不仅政府开展一系列环保行为或活动,而且广大消费者也越来越钟情于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思想和新型市场动向,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力绿色制造的进步与发展。并且逐步建立起了绿色标志制度,凡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就可以表示该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符合环保规范的,而且不会对环境带去危害,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不仅为企业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打开了销路,更为企业占据国际市场竞争先机提供了保障。

3.3建立科学规范的绿色制造系统

绿色制造是系统的、全面的、集成的科学工程,全面的理论基础,完善的制造规划,具备符合国情和贸易行情的设计方案。以此为前提,制定绿色设计方法与理论,创建设计指标评价;在企业中,找出纺织机械产品中的典型代表,建立绿色产品示范点。

3.4坚定绿色制造思想

对于环境和污染问题,关键在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绝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要对纺织机械产品及其产出的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在进行设计制造,依据预测对产品的再设计进行新的安排和规划,结合产品的回收和处理。纺织机械行业的产品制造要贯彻绿色制造精神,以其为指导思想,对纺织机械产品进行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制造,以绿色制造全面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从本质上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未来纺织机械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4.结语

我国作为纺织品生产大国,出口贸易占重要比重。纺织机械的生产,是纺织工业发展的基础,对纺织工业产业的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绿色制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纺织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打破贸易壁垒,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和国际对制造绿色产品的要求和趋势。[科]

【参考文献】

[1]李聪波.绿色制造运行模式及其实施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王其来,刘华平.纺织品绿色制造的途径和措施[J].江苏丝绸,2011(02).

第3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包装机械行业 发展现状

包装机械行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包装机械行业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机械行业面临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充分了解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助于行业内的更新换代,实现包装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起步较晚,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的包装机械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严重依赖于国外的设备。统计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包装机械进口总额高达2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包装机械设备进口国。这些进口设备为我国的饮料、乳品、啤酒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在进口设备的基础上,我国包装机械设备进行了技术革新,保持和发达国家的同步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部分灌装与封口一体设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包括塑料饮料瓶、酸奶杯、无菌包装成型设备和贴标机等水平得到了提升,已经可以满足中型企业的需要,甚至部分包装机械设备的生产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但是在我国包装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和国外的先进设备之间依然存在着差距,部分机械设备依然依赖于进口,这是因为进口包装机械需要的包装物也相应需要是进口的,例如塑料瓶包装机械设备,由于我国的部分塑料瓶要求是进口,因此就需要采用进口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从而增加对于外国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当前我国的部分机械设备如饮用水、碳酸饮料和茶饮料的前处理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生产需求,热灌装环境下的包装机械设备也能满足国内需求。随着热茶、果汁饮料的需求量增大,近两年,各大饮料厂相继推出大容量的茶或果汁饮料,普遍采用的是多次吹瓶工艺。目前,乳品企业在前处理方面基本上是选用国产设备,价格便宜,而在包装材料、灌装、喷码等关键工序大多采用进口设备。

2 当前我国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飞速发展,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包装需求,但是,其生产技术、相对质量、技术开发能力、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从而制约了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内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方面的差距性

当前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质量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包装机械质量最好的当属德国产品,凭借着其质量优势,德国包装机械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占据了整体市场的25%左右,但是高质量产品同时也带来了高价格,部分企业很难承受德国机械产品的成本。当前我国的包装机械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同时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甚至部分设备还是20世纪90年代进口设备,因此其生产产品的质量较差,产品的规格型号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2 独立开发能力的欠缺

包装机械的发展离不开机械技术的进步,当前我国的包装机械升级研发依然停留在仿制的阶段,对于进口的机械设备进行重新的测绘后再进行适当的改造,但是不能够掌握外国先进设备的核心技术。同时我国包装机械的科研和开发投入较少,产品缺少科技含量,相应的创新工作跟不上,从而造成包装机械产品难以更新换代,更不能够紧跟市场研发相应的机械设备。我国的知识产权意识缺乏,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缺乏有利的法律制约,这就导致产品的模仿现象严重,部分研究人员历经心血研发的先进设备在段时间内就会出现仿制产品,并短时间内投放试产,造成了知识产权的侵权,给研发人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对于新技术的研发。

2.3 设备自动化程度不足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包装机械设备也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国外先进的包装机械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自动化程度较大,提高了产品精度,同时减少了人力的使用。但是,我国对于自动化包装机械的研发较少,再加上我国的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较大。因此,部分包装设备严重依赖于人力资源,从而造成包装机械行业逐渐落伍。此外,包装机械产品功能上的不足,也造成了其市场竞争力较差,没有核心基础作为支撑,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降低。

3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包装机械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的背景下,我国的包装行业必须摆正发展位置,提高机械设备的功能,努力把产品做的更加精细化、合格化、智能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3.1 高新技术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发展包装机械行业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包装机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例如在早期阶段使用的机械式控制设备已经不能适应需求,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光电控制、气动控制等控制形式。但是随着加工工艺的发展,对于包装参数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当前包装机械涉及到机、电、气、光、磁等各个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要提升包装机械的功能,就需要实现机电一体化控制,尤其是把计算机技术和包装机械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体结合的最佳化。

3.2 模块化的设计趋势

包装机械是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在整个设备中由不同的功能系统组成,不同的系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因此,要实现各个系统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设计,避免某一模块的故障影响到整体的系统运行,例如对于用于设计不同形式的计量装置,螺杆式、量杯式、称量式等等,要保证其机架总体设计符合产品需求。此外要提高系统运行的可监控度,对于出现的故障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化方式进行检测和维修,提高其运行可靠度。

3.3 智能化的应用

当前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为包装机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确计量、高速充填和包装过程自动控制等生产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包装产品质量。同时智能化技术提高了生产率,例如采用伺服技术,可以直接驱动设备,减少机械传动,缩短传动链,并根据生产状况来自动调节生产参数。智能化技术是当前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3.4 卫生和安全性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于食物安全性要求的提升,包装机械也面临着卫生和安全的挑战,当前我国开始重视包装机械的质量要求,并对不同的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如设备的使用环境、用材、结构设计、外观、用后清洗等标准制定都应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飞速发展,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包装机械行业认清我国行业内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和国外行业的差距,并提高包装设备的高新技术应用,实现智能化应用,并注重设备的卫生和安全性要求,实现包装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民.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现状[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2(4).

[2]赵淮,林泽梅.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现状和提高技术水平思路[J].中国机械工程,2003(5).

第4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国内的科学思想也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得,国内的制造业也有很大的提高[1]。

1 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历史

我国很早就步入了机械行业的现代工艺时代,其范围已投入实际使用了半个多世纪,机械制造技术从最初的纯手工操作,后来以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原始社会,人类自己打造石器,后来,逐渐发明了陶器,铜器,铁工具。机械制造在远古的时代主要是为了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以及工作需要,在文化,工业界,艺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蔓延[2]。

2 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支持就是机械及设备制造工艺,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相对国外,还是比较落后。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大部分的设备也不例外设备在不断的进行自动化应用,计算机系统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机械设备的应用变得简单一些,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在减小[3]。

3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设备之间的特性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提高,机械设备也需要是更高的水平,他们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制造技术的提高必须要有较高制造精度的设备才可以达成,同理,较高的机械设备精度便要求较高的制造技术平,应为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平衡,否则,都达不到较高的层次。比如,现在数控机床便代替原来的人工机床,因为现在零部件的加工越来越需要较高的要求,以前的人工机床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1 生产设备和高含量的科技技术

由于现阶段是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的社会,如果不去接触新的知识,你便会被淘汰,同理,机械设备也是一样,如果一直不前进,一直利用老旧的设备,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会被慢慢淘汰[4]。由于国外的机械方面比较先进,我们要想去的进步,必须从别人的知识中学习,现在许多企业购买国外的设备,从中学到先进的科技技术。

3.2 制造设备智能化

机械设备智能化便是有机器去操作原来人工操作工作,智能并不是说它比人类聪明,并不是,他的运动东而是由人类来控制的,只是,智能化机械代替工人所无法完成的工作,比如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人类是无法工作的,但是,如果利用机器人,便可以工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人的难度。

4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新科技、新知识、新思想的带动,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向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它集成了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三种更高技术,使机械行业在这种高科技的带领下,会取得很大的成效。

①数字化:数字化是一种把机械行业中的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的所有动作利用程序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若要制造某种加工形式,则需要按下某些数字按钮并可以实现,利用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控机床;

②智能化:智能化制造是一个利用高新科技所穿凿出来的一个由计算机程序自行运作的机械设备;

③高速化:高速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所走的必然趋势[5]。

5 人才的培养

机械是一个国家的重工业,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但是,由于机械行业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实践才会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机械本来就是一个十分枯燥的学科,没有特别的兴趣,很难坚持研究下去,现在还发现一些企事业单位,感觉机械行业比较苦、累,很少人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有些企业也没有重视,特别是,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此,我们国家和社会应重点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对于高校也因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应该在高校多点开展相关方面的讲座,以及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动手,从动手中找到机械设备需要提高的地方,作为企业,更应该关注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对于生意上,高新科技、高新技术设备、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操作,那么这些设备也不会产生任何价值。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只有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为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机械设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5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 农业 技术标准 专利

1 引言

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作为“独占权”的专利权逐渐进入技术标准之中,对技术标准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一项专利技术先进且适应市场需求时,其便具备了成为技术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应地,技术标准为产品设计了市场准入条件,排斥“不合格”产品,只为符合技术标准的产品开绿灯。因此,依仗国家对专利权的合法保护,再借助技术标准的平台,专利技术可以寻求更大的利益。我国农业机械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将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基于此,为使农业机械企业在将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本文主要探讨技术标准和专利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农业机械企业技术标准和专利策略的现状及相应的对策。

2 技术标准和专利的关联性

2.1 专利是形成技术标准的基础

制定技术标准的企业通常具有很多具有专利权的关键技术。为了谋求对市场的控制地位,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这些企业会想方设法将其已具有的专利技术融入技术标准,或者以所属行业的各巨头行业联合起来的方式,将各自的核心专利技术都贡献出来,共同制定所属行业的技术标准。如此一来,这些企业既合法利用了专利权的地域性和排他性特点,也利用了技术标准的统一性,顺理成章地能够通过制定垄断性的技术标准,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其他达不到相关标准的企业只能面对坚固的技术壁垒望而兴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项技术要想成为本领域的技术标准,首先转化为专利技术是必经之路。

2.2 技术标准是专利推广的高级表现形式

专利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进入市场,通过其“排他性”的特点取得经济效益,而将专利技术纳入技术标准对专利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纳入技术标准这一市场准入条件之中,生产同一类产品的其他企业就必须适用该标准,从而必须支付专利许可费。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控制专利许可证的发放、通过技术标准左右市场的规则等,使其他竞争对手只能尾随其后。因此,如果说获得专利意味着研发成功,那么专利技术成功写入技术标准则意味着市场开发的成功。也可以说,专利和技术标准的捆绑使得专利具有了战略价值,而不仅是简单的专利许可使用费[1]。前些年,欧盟将“打火机安全锁”的专利技术纳入其技术标准,我国本不一定要使用该技术,但要进入欧盟市场,必须符合该标准,这使得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本可以靠价格取胜的企业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这就是专利和技术标准的捆绑所带来的威力。

2.3 专利是成为技术标准的条件

虽然专利权人为获得效益的最大化,都希望自己的专利能够纳入技术标准之中,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方能成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专利技术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存在的必要性,即该专利技术必须是不可缺少的,不能由别的技术来替代,而且要和标准针对的产品或方案息息相关。一般而言,专利技术成为技术标准需要经历以下过程[2]:

3 农业机械行业技术标准化的发展状况

(1)随着中国农业机械行业从维修、仿制、批生产向自行研制的过渡,中国农业机械行业标准化的工作范围和标准化对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螺钉、螺帽、图示符号、工装标准为主体,扩展到产品性能、设计规范、试验方法、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农业机械行业涉及的几乎所有领域;(2)标准化管理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提出了标准化系统工程的理论并用于指导农业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在标准体系的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的建立等方而取得实质性进展,效果显著。在计算机辅助标准化方而也实现了突破,提高了农业机械行业标准化的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3)适应我国自行研制农业机械装备的形势,把农业机械标准化工作前移,实现了农业机械行业标准在贯彻实施上的历史性突破。农业机械行业标准的贯彻率达80%以上,对提高装备性能、保证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而起到了显著作用[3]。

4 我国农业机械企业技术标准化策略探讨

4.1 专利二次开发战略

专利二次开发战略,即采用具有相同原理并围绕他人基本专利而开发的许多不同的专利,形成专利网的反包围,以加强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的战略。依照日本发展技术标准的经验,在遭遇先进企业技术标准壁垒限制时,日本企业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即二次开发,形成自己的专利权。如此一来,由于二次开发的研究成本远低于首次开发的核心技术,而且更具针对性和经济价值,因此,完全可以用来当做与所述核心技术交叉许可的筹码,进而可以为下一步的技术标准化赢得机会。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企业面临着国际巨头的重重技术壁垒,核心技术悉数由上述巨头公司所垄断。因此,首先我国农业机械企业必须励精图治、刻苦攻关,努力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尽可能多地形成具有优势的关键技术,为将来早日摆脱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壁垒打好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是核心技术皆由他人所有,这个事实是必须接受和面对的,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企业必须选择相应的得当战略进行应对,上面所提到的“二次开发”战略就是完全可以采用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避开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而且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进而为形成可能的技术标准打下基础。

4.2 国际专利申请战略

由上文可知,专利技术是技术标准的基础,由于专利技术具有地域性,在中国授权的专利技术并不被在美国的企业所接受。而为了使我国农业机械企业在国际技术标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必须具有一定的具有分量的国际专利让国外相关企业所认同,从而确保能更好地参与到制定国际技术标准之中。因此,为了拓宽国际市场,我国农业机械企业必须在未来想要进入的国家或地区尽可能多地申请专利,包括普通发明专利以及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为将来可能的国际标准化提供专利筹码。

4.3 专利联盟战略

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的力量,在专利领域也是如此。对于国外先进企业而言,技术标准化中的专利联盟是一个重要战略,就个体而言,他们已然具备雄厚的实力,一旦联合制定标准,这可以使他们的垄断地位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对于我国农业机械企业而言,在外国巨头企业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冲破重重技术障碍,更要充分利用专利联盟的手段,否则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国农业机械企业不仅需要在国内同行企业、院校形成专利联盟,在国内形成一定的合力,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一致对外,将所有能联合起来的技术优势形成一个整体,并适时地形成一定的技术标准;也要积极和国外先进企业形成专利联盟,这可以保证既可以参与和学习先进企业的标准制定方法,并努力纳入其标准体系,从而为自己减少障碍,同时还可以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关键技术和战略理念,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提升的空间。

4.4 管理提升战略

企业专利技术标准化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提高标准意识,还要实现专利战略和标准战略的齐头并进,为企业的技术标准化提供支持和服务。在实施技术标准化中,我国农业机械企业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的技术标准和专利管理机制,应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企业的专利和标准的管理工作,为技术路线、研发方向等提供有效的标准/专利信息,并定期进行标准/专利知识的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尤其是科研人员具有充分的标准/专利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带入到日常的科研工作中,提高效率,少走弯路。此外,还应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专利、标准的管理规章,使专利标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升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只有在相关管理切实有效的情况下,我国农业机械企业的标准和专利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和加强。

5 结语

发展农业机械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很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我国农业机械行业企业当前正蓬勃发展,但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在技术标准领域,不仅需要标准化工作本身进行改进,还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得当战略,尤其是要将专利战略引入其中,将其二者捆绑起来,不仅在克服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壁垒方面发挥作用,也可以为我国农业机械企业自身的发展创造优势,不断创造有利条件,为我国农业机械企业日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第2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78.

第6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机械制造 机械管理

一、引言

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日益深入。尤其是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当中,计算机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创新辅助技术,促进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扩展到与机械制造与管理行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以及生产环节当中。在国内的一些较为有名气和规模的机械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然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以及促进企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保障。

二、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比起其他的集中性制造行业,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是一种离散程度较高的行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需要生产设备同时具有集加工和包装配送的功能和性质。由于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械产品种类比较复杂,而且在构件的结构以及生产工艺上都有着一套特定的步骤以及生产流程。其中还要涉及到所需的机械加工设施以及器具等。这就给机械企业部门提出了这么一个技术要求。就是在新的机械制造和管理中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加工设备上也要同时具备一定的质量。那么,根据机械工业的种种特殊要求,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机械的制造与管理中。其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网络数据库组成的信息集成。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第一阶段的发展基础上,由机械行业的不同企业的经营以及贸易过程中所构成的贸易集成。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机械制造与管理实现了网络化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行业间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而难以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都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从而给机械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

(一)机械装配程序不完整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制造与管理是一个工程量巨大而且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很多的机械企业单位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机械的正常的装配步骤以及正常流程。并且,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进行机械设备的交接过程中,并没能很好的进行协调等工作,导致了这样的一种不良状况的出现:一些已经出现损坏或者是需要维修的机械设备没能及时被交接单位发现并进行检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投入高负荷的作业环境中,机械设备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就会给机械的制造与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对于一些维修无效,需要重新购买的机械设备,企业没能很好的查出需要负此责任的单位,给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了资金的漏洞,也给企业单位的资金存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混乱,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机械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对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意义认识不足

机械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引入意义认识不足的,其只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对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则是对自身的机械设备的创新意识不强。要知道,国内大多数的机械单位都是属于中小规模的。引入计算机这一技术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于机械企业来说,在技术上接受计算机技术的融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就更加深入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意义不被重视,是机械制造与管理领域的一大瓶颈。

(三)缺乏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管理

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为了一味追求眼前比较短暂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机械产品在制造和管理过程中的保养以及维护。虽然说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得机械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企业单位就可以忽视机械生产设备的维护以及保养了。在机械的制造和管理过程中,企业急功求成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长期超负荷的作业状态,不仅给作业人员带来高强度的工作,还会导致机械设备的质量的不到有效的保障。

四、相关的建议以及应对措施

(一)培养机械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

近几年来,为了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国内大部分的机械企业都开始设立了自己的机械管理部门。并培养一批专门从事机械制造与管理的人才。然而由于受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机械管理部门存在着人员流动方向极其不稳定。因此,机械企业虽然建立了这种所谓的机务管理部门,但是该部门在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应用发挥的作用不大。对于这种情形,相关的机械企业应该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然后对部门或者单位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培训。由于机械企业在这方面的培训欠缺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培训授课。举个例子,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机械企业可以向学员授教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就此展开其应用现状是什么。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可以对学员解释一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步骤等。另外,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机械企业可以灵活安排培训的时间以及地点。由于不同的企业员工对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应用认识尚且不足,那么相关的培训人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让员工认识并掌握机械在制造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机械制造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完善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

一个完整的机械装配程序对于一个机械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转,就必需要具备一个健全的机械装配程序。由于一些机械企业在计算机技术操作人员的欠缺,以及一些机械设备在制作与管理过程中就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设备的设计设计上,或者是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外皮磨损老化等缺陷,机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再加上相关的工作人员欠缺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掌握,导致在机械的制造以及管理过程中没能具备一套较为完备的程序以及操作系统。对此,机械企业应该有的放矢,采取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机械企业的应用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术。因此,为了保证机械制造与管理的流程能够顺利进行,机械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对策,来达到有效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的目的。通过一系列准确的计算机测验以及数据记录,总结出有效的设备数据信息,从而帮助专业人员准确判断出机械设备的问题,以此维持机械的制造与管理正常工作秩序的进行,提高整个机械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实质上就是一种机械企业创新意识的有效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机械制造与管理有着非同小可的发展意义。尤其对于一些数控技术来说,不仅成功摆脱了传统的数控机床的制作工艺,而且还有效帮助机械企业避免了不少人为作业所出现的失误,为机械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机械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么一个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对机械的制造与管理起到一个十分科学并且合理的管控作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加趋向于一个井然有序的生产运作流程。通过加强企业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在机械行业的进一步融入程度,还可以提高机械企业在机械需求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应该如何有效提高并改进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性能?正是这类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帮助企业实现一个新的技术创新层面。在平时的机械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向一些较为闻名的机械生产国家学习并借鉴机械制造与管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例如德国的机械行业就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对象。通过借鉴他们的生产以及管理的行业经验,总结出规律,不断壮大企业自身在机械行业市场的力量。

五、结论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当代机械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计算机技术因为拥有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操控功能,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工具。正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与管理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机械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是推动了整个机械行业的有力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与管理的过程中,机械企业应该在机械制造与管理制度,相关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以及企业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切实为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波;计算机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7年06期

[2]秦鹏;平面盘型凸轮机构智能设计和仿真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3]周新建;信息技术革命与新一代制造模式──敏捷制造[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第7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木工机械产品;质量问题;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木工机械的需求量也随着建筑、装修等行业的发展而大量增加,除了数量上的需求,在质量上和技术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的木工机械产量大,品种多,技术水平差异也比较明显。虽然大部分的木工机械产品是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的。但是,一些对质量有特殊要求的高精尖产品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我们需要看到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木工机械产品质量和总体技术都存在着差距。我们的产品标准化和产品质量都需要提高,产品品种和环保节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去增加和解决。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本文根据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查中心的数据,对当前的木工机械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提高木工机械质量有所帮助。

1 我国木工机械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

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中心是法定的对木工机械、木工刃具、人造板机械和其他相关产品的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该机构近20年共抽查过涉及木工刨类、木工锯机类、砂光机类、木工多用机床类以及木工铣5大类产品的500多台样机,截至2012年的历年抽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历年木工机械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统计

从历年的抽查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木工刨类平均合格率为65.14%;木工锯类的平均合格率为52.15%;木工多用机的平均合格率为50.01%;木工铣类平均合格率为62.75%;砂光机类的平均合格率为65.1%。很明显,木工机械产品合格率远远低于其他机械加工行业。

2 影响木工产品质量的问题

2.1 企业不严格执行标准,产品达标率低

目前全国木工机床标准化委员会和全国人造板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木工机械行业的相关标准中有189个木工机床、84个竹材加工机械、64个家具机械和328个人造板设备方面共计664个木工机械方面的行业标准。但是历年来检查发现,部分企业不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生产产品,其中以小型企业居多。以表1中2008年的数据为例,抽查的43家企业的43台样机的合格率为65.1%,导致其合格率低下的具体原因有:

第一,产品精度项不达标。精度项是影响加工制品质量的直接因素,也是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关键项目。在抽查合格的33台样机中,精度的合格率只有79%。

第二,导线接头方式不达标。根据国家标准GB522611-2002要求,使用冷压接头连接软导线,否则会产生电火花或引起短路。在抽查的43台样机中,只有33台符合标准,合格率只有74.4%。

第三,强制性标准的A类项达标率低。只有用强制性标准严格限制,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抽查的43台样机中,空运转噪声、电击间接防护和过电流保护三项合格率低,另外还有7台样机不合标准。

作为关系到木材机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以上各项指标如果不达标,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还会产生安全隐患。有些企业不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或使用已经失效的老标准进行生产,甚至有些企业自行制定低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标准,都是企业标准意识差的表现。

2.2 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导致管理不善

在我国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这些年里,通过认证的木工机械行业的企业并不多。但是可以看出,这些少数的大中型企业通过认证,生产出质量稳定,产品合格率高的产品,企业得到了发展和进步。但是,大部分的小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影响,内部管理制度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分工不明确,员工素质低,质量意识差,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合格率低,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2.3 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

在调查了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半岛等几大木工机械行业的生产基地后发现,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许多企业缺乏技术人员,还有一些技术人员是改行的专业人员,员工中农民工的比重较高。因此最终导致产品质量没有办法保障。另外,一些新兴企业缺乏专业基础,没有完全掌握木工机械的基本特性,且其本身不具备设计开发能力,只能对市场上已经销售的产品进行仿制,生产出产品后再进行销售,这样,产品的质量也就很难保障了。

3 改进木工机械产品质量的措施

3.1 加大标准化的宣传力度,促进产品的质量提高

企业要在“标准化法”的指导下,积极贯彻和执行木工机械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宣传,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行业中的标准意识差、不了解标准的现象。要及时有效地将最新的标准介绍给标准使用者,并加大对执行标准的重要性的宣传,从领导到员工都要在意识上确立标准化的概念,从而发挥标准的作用,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3.2 引进质量认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木工机械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的标准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企业只有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使产品质量达到要求,才能使客户对产品产生信任感,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认证的好处,纷纷申请质量认证,比如青岛的木工机械,上海的人造板机器厂等,因此,走质量认证之路是必行的。

3.3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生产技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关键。而目前我国木工机械行业人才匮乏,我们要采取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除了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引进懂技术的人才;在企业内部培养技术骨干,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农民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使企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4 结语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最基本的必须要保证产品质量。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积极引进人才,我国的木工机械行业才能做大,做强,并且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齐英杰,张明建,张兆好.国家监督抽查木工机械产品质量概况及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2,10(3):125-126.

第8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印刷机械 调整 建议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我国部分印刷机械企业的销售额反而大幅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也获得大幅提升。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的力量。但是,尖端技术攻关仍在路上,单张纸多色胶印机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大型高端印刷机市场仍被国外知名品牌垄断,纯数字印刷机处于待“开垦”状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印刷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仍不尽合理,高、精、尖印刷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高档印刷机技术水平低,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高档胶印机为代表的部分印刷装备仍主要依靠进口。

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印刷设备进口额在16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国内印刷机械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例如:2007年全国印刷厂共购入1283台高档胶印机,而当年进口1135台,占购入高档机总数的88.5%。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印刷设备进口数量有所下降,但在高档印刷设备市场,进口设备仍占据主导地位。

综合比较国内印刷机械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问题是:科研开发能力弱,产品性能档次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在产品设计、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材质、制造精度、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等重要工艺技术的研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奋起直追。

二、印刷机械行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结合我国印刷机械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印刷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深入研究国内外印刷市场、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数字印刷及印刷数字化技术装备、高档印刷机械、高端印后设备和绿色环保设备器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能力,尽快改变高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积极开拓并扩大国际市场,力争2015年印刷设备出口额达到当年进口额的80%以上。

(一)印刷工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任务

1.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成为印刷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以数字印刷、CTP直接制版机、数字化工作流程为代表的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印刷工业在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正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印刷工业的数字化进程正处于快速普及阶段,“十二五”期间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绿色环保印刷是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环境保护是事关人类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成为印刷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印刷工业的绿色环保水平,环境保护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启动了国家环保印刷标准的制定工作,并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绿色印刷行动方案,完善绿色印刷评价体系,在印刷企业中推广执行绿色印刷标准,优先开展中小学教材绿色印刷工作,并逐步向政府采购产品印刷、食品药品包装印刷等领域推广,同时加强对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政策扶持,淘汰落后印刷工艺、技术和产能,推动印刷工业转型升级。

3.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印刷工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近年来,随着内外部产业环境的变化,我国印刷工业的产业结构正面临深刻的调整:在产能分布上,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档产品产能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在产品结构上,在电子媒体的冲击下,以书报刊印刷为代表的出版物印刷增速放缓,在印刷工业中的比例将呈下滑趋势,而服务于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包装、商业、标签印刷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在印刷工业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印刷生产能力局部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印刷企业利润率下滑明显,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企业数量众多,“小而散”为特征的我国印刷工业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任,培育一批具备较强技术和规模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一大批“小、精、专、特”的特色印刷企业是我国印刷工业面临的迫切任务。

三、措施与建议

(一)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印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综合利用财政、税收、法律法规等政策手段,引导国内印刷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投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印刷装备技术研发,提高高档印刷机械国产化水平。

(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

印刷机械企业要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发展适用的多元投资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结合,集中行业智力资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强化引导和监督,规范印刷装备出口市场

近年来,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国印刷机械及器材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部分国内企业自相残杀,通过价格战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份额。这既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又影响了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并且容易激起国外的贸易保护情绪。最近几年,我国已经有部分印刷机械及器材相关产品受到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十二五”期间,要通过政策引导,法规约束和行业自律,规范印刷装备出口市场,避免国际贸易纠纷。

四、结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中国印刷机械行业得“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印刷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实现建设世界印刷强国的目标具有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机械行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专业;创业心理;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创业需要技术和能力,也需要精神和品质,更需要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激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创业,能够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几率,培养高素质创业型机械人才。

1.树立创业自信,提高抗压耐挫能力

大学生创业需要一种激情,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对于初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需要不断提升他们的抗压耐挫能力。很多大学生在创业面前不敢前进,认为创业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自信。针对这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激励引导,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找准市场定位,发现市场空白和缺位,大胆创新。创业注定是一场苦行之旅,很多人都倒在了创业的道路上。机械专业不少创业的学生有创业的激情,但缺乏创业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少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能承受各种困难与挫折的压力。因此,机械专业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和自信,需要做好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毅力;聘请成功创业的大学生或者社会成功人士向他们分析创业的心理品质,介绍创业的心得体会,既要让他们认识到创业中的困难,更应学会承受和克服困难,做好心理调节和锻炼,实现成功创业。

2.做好各种创业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他们的创业意识和意愿

创业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创业意愿需要不断强化。做好创业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机械专业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意义,不断强化他们参与创业实践的内在驱动力。对此,高校需要做好创业宣传,鼓励更多机械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和行业发展选择创业,不断强化他们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意愿。同时,做好创业教育,开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筹建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不断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讲座和创业大赛,营造更为浓烈的创业氛围。还可以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各种创业扶植帮助,对有着积极创业意愿的学生大力扶植,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实践训练,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选择创业。

3.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为成功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自信不是喊一句口号,创业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抗压耐挫能力也不是说有就有的综合能力。这些都是建立在基础和实力之上。学生的机械专业的知识足够丰富,对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自然就能够敢于探索,勇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因此,机械专业大学生首先应该学好专业知识,在机械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把握机械领域的最新进展,吃透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这样才能在熟悉的领域寻找创新突破。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培养自己敏锐的眼光、良好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决策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不断塑造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增强自信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为未来的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4.强化创业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思维和人格

成功创业者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思维品质,他们有着不同一般的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他们的思维以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性为主。求异性思维是他们创业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在看似普通的现象中能够找到与众不同的深层次问题,在众人的看法之外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发散性思维又称放射性思维或者扩散思维,思维的视野呈现多维发散状,更为广阔。创造性思维体现出独创性和新颖性,是创业者的必备能力要素。机械专业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需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各种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培养新思维。总之,创业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机械专业学生创业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情况,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信心,提升自己的抗压耐挫能力,学会积极面对创业中的各种困难,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做到积极创业,理智创业,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