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背诵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结合历史看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历史问题。”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积极性、主动的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主题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主题式”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需求。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且忽视了其社会功能。为了能够让历史课堂教学得以科学进步,新课程改革便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被分成了三个组成部分:知识与能力、方式和过程、情感表达和价值观,新课程改革后强调高中历史教学摒弃单纯的背诵历史知识,强化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并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从而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得以最大化发挥。然而,“主题式”教师便符合新课改的需求,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为出发点,积极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建设[1]。2、“主题式”符合当代历史课堂教学的理论要点。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他人之间不断的相互帮助和协作中获得的,唯有人们通过合理的协作研究,将彼此之间的知识相互分享才能够丰富的总体储备量。这一重要思想正式当前我国历史教学的理论要点,即重视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及相互学习经验的共享。“主题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以最高的效率了解到课本中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加之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性,便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认识。此时,“主题式”便能够让学生们通过相互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意义的实现。
二、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1、创设历史情境,把握课堂主题。在课堂教学前期,部分教师可能会对课程主题的设计不够精准,而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向偏离教材的核心。例如,在必修二中《新航路开辟》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以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例如:“同学们,现在假设你们是欧洲的一个普通家庭,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会给你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呢?”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不过于偏离主题,教师便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来转变学生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新航路开辟》的纪录片,让学生先对故事的发生背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历史。最后,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分组分层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历史课本主题的领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2]。2、突出课本重点,激发学习积极性。高中历史课本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关联性较强,完全打破了初中历史那种章节的独立性,使得许多学生在背诵学习时感到杂乱无章,并将诸多历史事件和时间混淆。究其原因,鉴于高中历史课本中各个章节的关联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便难以把握课本知识的主题,尽而导致在学习时缺乏明晰的学习思路。然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主题式教学思想便能够良好的打破这一现象,不仅能够让学生明晰学习思路,掌握各个章节的主题内容,亦能让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将历史知识进行明确梳理。例如,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一个主题,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使学生们进行积极讨论并分析中央、地方的演变过程。此外,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些其他的知识点进行讨论,通过这种主题式教学法的推进,学生不仅能够沿着主题方向对历史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还能打破传统“背景概括意义”的单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完善主题关系,强化教学重点。完善主题关系是主题式教学在历史课堂有效融入的重点。首先,教师要明确主题式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将各个存在一定历史关系的知识点贯穿在一起,而是将统一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能够根据某一个知识点延伸学习其相关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要对教材中讲述的内容以及相对性的任务进行精确划分。最后,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对内容能够熟练记忆,并了解其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便需将整个事件归类为一个主题,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在对《的崛起》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其成几个“小主题”,即重大会议、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等。通过将主题进行整体贯穿的形式进行教学,便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系统的认识[3]。
“主题式”历史教学法的运用,是当前我国历史教学中一次大胆创新,教育工作者在运用此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时,要注意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并及时加以修正,进而保证“主题式”历史教学法的意义得以充分实现。值得强调的是,历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其课堂教学与主题式授课模式相结合亦要循序渐进。
作者:张东梅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乔仪晴: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J],学周刊,2012,02(06):45.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困境;突破;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教学模式的滞后性比较强
目前我国范围之内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教学模式的滞后性都比较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将教师防止在教学主体地位之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前进;将知识点背诵作为主要内容的应试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中得到的应用仍然较为广泛,课外历史知识难以进入到学生的课堂当中;师生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不会相互交流,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之下都是“赶课程、赶复习以及赶进度”而已,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教学模式会在市政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性作用。
(二)传统教学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当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然使用到的是传统教学理念,但是与此同时高中其他各个学科当中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高中历史教学领域中使用到的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也就会显得比较强。高中数学、物理以及生物等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到了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历史同为高中主要教学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秉承着的教学理念,仍然是在对知识点背诵措施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一定的了解,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背诵应试”教学理念难以使得时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得到满足。
(三)高中历史课程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范围之内各个高中难以在历史教育领域当中投入较为充分的资金,之所以我国高中历史教育进入到困境当中,是因为难以从校方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学校一般情况之下是会将教学资金投入到生物、英语以及物理等需要使用到仪器设备的学科当中,与此同时就将历史学科的资金需求放置到了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之上。因为历史学科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教师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之下想要有效的开展各项历史教学活动,也就会显得较为困难,在此背景之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仅仅可以将学生放置在教室当中,再让教师开展单一性比较强的教学工作。
二、历史教育陷入困境的过程中受到的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以往的就业形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人们一般情况之下是会在对实用主义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对基础性科学未来发挥出来的作用展开批判。由此自然也就会对历史和政治等文学科学产生一定的偏见,予以理科学科过分的重视,自此基础之上甚至涌现出来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一种偏激的思潮。实用主义价值观是会对历史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的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高中学生在文理分科的过程当中,一般情况之下都是会受到实用主义思想潮流的影响,将未来的工作适应性作为依据开展文理分科选择工作。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已经选择了文科的学生也会出现迷茫这样的问题,学习历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当中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呢,等进入到社会当中之后,历史知识又可以发挥出来怎样的作用呢?站在实用主义的用嫔险攵岳史学科展开分析,会使得历史学科原本的闪光点难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最终想要使得历史学科的优点展现出来也就会显得较为困难。
基础学科教育的综合性水平较为低下。自从我国在教育领域中施行的改革工作深化程度不断的提升之后,学科教学水平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逐渐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了比较强的独立性,但是与此同时也显现出来了一定的局部性、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十分的丰富,与此同和政治、经济以及各个国家的文化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都较为密切,从而展现出来的知识综合性就比较强。但是我国高中历史教育领域中展现出来的综合性水平却较为低下,从而想要使得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中的知识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也就会显得较为困难,最终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的仅仅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而已。
三、高中历史教育困难的基础上突破应当施行的措施
善于使用史料,因为是会受到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所以处于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想要对复杂程度比较高的历史问题形成一定的了解也就会显得较为困难,为了可以使得高中学生逐渐的从以往历史误区当中走出,逐步的使得自身的历史认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在对历史图片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将复杂程度比较高的历史知识用图片形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历史图片教学模式,不单单是将历史图片在学生眼前重现,也可以使得学生和历史逐渐的距离变得更近,从而也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对历史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
有效的应用历史情境教学模式,在时光荏苒的情况之下,以往的历史和现代社会当中的人之间的距离已经变得比较远,为了可以使得已经消逝的历史,逐步的摆脱课本中文字字数的限制,将其本身的魅力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充分的准备,以此为基础找寻到有效性比较强的情境教学模式,最终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当中对历史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教学领域当中,学生一般情况之下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需要掌握数量众多的信息和知识点,之所以在高中教育领域中施行改革措施,就是为了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对知识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从而在日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到多元化思维,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可以显得更加具有内含。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正式开展之前,首先应当做到的是扭转自己的教学心态,勇于面对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困境当中做出突破,以便于可以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转变,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说显得十分的重要,只有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中实现转变,从而也就可以使得进入到社会当中的人才具备更多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学习目标
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提出了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目标从而改变学习现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式,通过这种最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科学的、生动的学习策略,培养出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下面将对高中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实践进行分析,结合教学案例探究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培养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才能真正接受并领会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心里上对历史课程存在抵触与反感心理,自主探究将如同纸上谈兵。由此,对于缺少历史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的工作不是逼迫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熟练运用教材,强化教学艺术性或者巧妙构思“板书”,使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均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目光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设置巧妙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激发探究兴趣。
2.加强引导
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而适当引导也很重要。需要带领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历史脉络缕清,降低学习与记忆的难度,告知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概况出不同段落、不同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出历史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深入探究,保证质量
“学以致用”,习惯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看待历史问题。研究性学习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法后,还需要通过实践检验,重点不是在记忆知识,而是在于透过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科学探究意识是关键。
二、教学案例探究
1.教学设计
从《》这一课开始会陆续学习中国近代遭受侵略的历史,在侵略国疯狂领土时,资产阶级维新派抱着“救亡图存”的目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救亡运动,这是学习《》这一课时的纲要,要求学生熟读教材,掌握的产生背景与过程、相关人物、对我国近代历史产生的影响等。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习任务,每一位同学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或者询问教师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求全体同学均参与讨论与学习,均要进行小组讨论,由每组小组长构建知识体系,最后由教师评价并指导。
2.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本课涉及到非常多的历史人物,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涉及到以下会馆:保国会、强学会;涉及公车上书、、戊戌等个历史事件。
(2)思想教育目标明确通过实施这次变法对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经济、军事等造成的影响,其实质是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变法,培养出学生爱国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学习资料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与总结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衔接与整合能力等。
3.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的背景,提出此次学习的任务,概况主要内容,然后展示课件,见图1。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标记处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阅读与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成员纠正,最后由教师点评与完善。课程接近尾声可由教师总结并号召全体同学,铭记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增强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图1课堂课件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有序开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衔接与整合能力等得到提高,是值得尝试与应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考 高中历史 教学现状 对策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是教师的教学现状,第二是学生的学习现状。首先,新高考方案确定以后,高中历史如何迎合方案,优化教学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高中历史教育发展的大事。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还有些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一直是教师讲重点,学生课下背重点,将高考成绩作为终极奋斗目标,难以体现“生本”理念。第二,当前高中生学习环境不容乐观,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学习方法需要优化,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是长久以来高中历史教育的桎梏,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阻碍教育的发展。特别现在很多学生讨厌学历史,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毫无趣味,师生关系僵化。
二、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高考方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每一章节乃至每一堂课的重点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提升知识掌握程度和认知能力。如教授我国古代商业经济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阅读构史”这个环节,更好地将知识、情感、方法糅合在一起,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本堂课教学目标。教师先通过问题设置,帮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究竟要讲什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哪里,然后做积极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通过强化阅读练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商业的特点在哪里,实现教学目标。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活跃课堂。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为高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给教师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高考,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传统以高考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担起教学大梁,学生只是被动地背诵。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后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教评一体。在课堂上多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历史课堂的活跃性。教师从心理上转变高中历史教学不能仅以高考为目的,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生从新的教学方式转变对历史课的态度,提升学习兴趣。如教授《中日》这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创设情境帮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情境,如放映电影短片或者PPT,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感受到清政府的逆来顺受和软弱无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屈辱。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新高考方案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改变课堂教学侧重点,将教师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主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新阶段如何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活力,是每一个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缺乏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一门没有趣味性的课,每天都需要背诵,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到没有兴趣甚至厌恶,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教育者没有凸显学科的趣味性,给学生呈现出的就是每天重复枯燥地记忆,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帮助学生转变学习历史课的态度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如教授我国古代商业经济这部分内容时,同样利用“阅读构史”的环节,通过图片和材料双管齐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史实。如花木兰从军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木兰词里提取出花木兰从军列出的物品,然后由此提出问题:第一,从刚才列出的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第二,花木兰在四个方向买齐了所需的从军物品,这么费力地购买物品折射了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在教师材料和图片的引导下,再经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南北朝商业控制严格的现象,让历史故事更形象。
三、结语
基于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不仅是由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现状决定的,而且在于新旧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思维的碰撞,以及新高考方案在实践中的磨合所致的。所以,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有效历史教学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抓好教育思维、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力点与改革点,大力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面向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武.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16+192.
[2]明安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自主探究新课改对高中历史课改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运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既满足新课改对高中历史课改的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应试教育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质素的创新型人才。新课改下的自主探究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新课改背景下的自主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二)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新课改背景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这一教学方法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让学生在历史事件的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了解决问题,能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历史教学提供新思路。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这会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情境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要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古代科学技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室里的现代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放映一些关于古代科学技术创造发明的记录片,也可以将实物带到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设置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是将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在这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机械化地背诵历史教材上的知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前的这一教学现状,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除了为学生传授教材上所讲的知识,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有思考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可以抛出一个与教材内容不一致的观点,让学生对这一有争议的观点进行深入讨论,可以通过辩论赛的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提出自己对于教材知识的一些质疑和见解,并进行分析论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积极性。除了让学生主动质疑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深刻思考意义的,又贴合学生兴趣和当下时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找到答案。(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所推动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因素。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角度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不能仅仅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还要鼓励学生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切入,将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政治知识等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入,使学生的结论更加全面完整。例如,在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让学生自主探究,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功是为什么,说明自己的观点?失败是为什么,说明自己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中有没有哪些思想现在的你看来是十分错误且极端的?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应对新时期的新发展。自主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能有效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范小香.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1(7):116-117.
[2] 胡同帝.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研究[J].才智,2016(9):95-9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进一步调整教育模式,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掌握历史知识,扩展知识以应用在其他领域,而不是简单地记忆背诵。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单纯的应用考试心态无法适应现代需求,为使教导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人才需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具体做出改革性变化,不仅要提高自身教学模式的创新性,还需关注学生素质和思维的能力锻炼,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通过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1.教学简况和学生能力培养
现代部分高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仍是以听课—记忆—再现知识的途径为主,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单纯地将背诵的知识应用在考试上,只会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淘汰。教师必定要对教学课程模式进行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模式上多做改革创新,在历史的教学上,应按一定规律性排列,教学内容穿插着不同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灵活地应对。教师要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灵活的思维能力,更要注重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通过自主整理,锻炼其逻辑能力;灵活借用历史题材的课堂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实际的课堂教育,结合实践性的课题作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如何在教学模式上做出创新性改革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运用情景教学。关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提高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应用各种情景,淘汰传统历史机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致,加强人文素养,将知识融入教学情景之中,烘托一种积极的情景教学氛围。高中历史课堂上主要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的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中吸收学习。
(2)课堂创新化。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课堂上要多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自主体验,最大限度地将教学实践化。在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逐渐进行自主探索和体验,在参与中形成意识和习惯,逐步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课堂的教学只有多维互动,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和性格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建立良好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3)课题作业的灵活性。历史题材情景化更具有实践性,比如,同时期的历史情景对比,中国开展的时候,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对该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可以制作出情景舞台剧,进行对比。或在整个历史大背景的框架下,将片面的历史景象串联起来。为了不让历史教学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师应布置灵活的实践课题作业,
而不是简单的书面作业。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行措施
(1)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机械的、单向授业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需求,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但教学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推进,学生跟着教师分析思路走,便没有教学的意义。所以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不怕犯错,即使回答不出标准答案,也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要了解和研究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氛围。课堂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态放松,营造出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
(2)增强交流程度。高中历史课程的实践应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教师学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以此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课堂多交流后,才能实施创新思想训练。在课堂上参与体验,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教育。对教师来说,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开发学生情感方面的思维能力,大胆进行创新应用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训练文字表达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学生不仅要关注历史,还要关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与历史相对比,更能凸显出差距,并在想象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以知识应用为主体,融入生活的观念才能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教学做到高效有益。
参考文献:
[1]张丽霞.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8).
关键词:历史 学习方法 研究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高中历史学习的错误观念
1.死记硬背。多数人都认为,文科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把该记忆的东西都背下来不就大功告成了。这恰恰是大谬不然。从高考的角度出发,遍翻历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来看,可以说很少有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到原封不动的答案。这就说明了历史考察越来越变得灵活化,多变化。背书的确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而非机械性的背诵。只有理解了固化的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
2.唯考点论。对于高考历史来说,处处是考点,但处处有并非是考点。此话怎么理解呢?因为历史是有一条时间轴串联起来的,中间那个环节都是已知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全局。本身来讲,我们学习的教材就没有严格的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如果我们仅仅死扣考点,那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必将是支离破碎的。黄仁宇先生称其为“大历史”,即要求我们要培养对历史了解的宏观印象。不拘泥于考点,把眼光放长远,在意识中建立对历史时间轴的整体概念。前牵后连,方能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高中历史学习的困难
1.能力要求高。高中历史的学习不同初中,其要求的能力越来越高。学生需要有更高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能更快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法则的基础上,能形成一种独有的意识、理念。
2.综合性强,进度快。高中历史学习的困难还在于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并且教学的进度大大加快。如果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跟着教学的节奏,就容易出现跟不上进度,并且学习的知识难以消化,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出现反感情绪,这都影响学习效率。学习的综合性强,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科知识。
3.知识量大,难度大高。高中历史学习难点还有一大障碍就是知识量大,学习难度增加。高中课程课程多,知识量大,这就更增加了学习记忆性历史的难度。高中学习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跨度,这一跨度不可能细嚼慢咽,因而对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
三、学习高中历史的科学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现阶段正是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候,为何不想法对历史产生兴趣呢?兴趣的培养,基本都是受到一些感兴趣且并不枯燥的事情的影响,而渐渐产生兴趣。例如:可以去翻阅《中华上下五千年》《图说天下》等充满故事性的历史书籍;可以看一些像《百家讲坛》《老梁观天下》等节目,运用个性语言和肢体动作将历史生动形象的表达。这些都可以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一旦兴趣养成,自身就会产生求知欲望,这恰恰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2.时间轴牵线学习。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时间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首要问题在于组织。”这就要求学生若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各个历史事件用时间轴整理出来,把所学的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概括,使之成网,以便于记忆、掌握和理解。这样学习变不再是一件痛苦的记忆事件,而变成有意思的故事讲诉。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能增加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3.发现知识,主动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主动地去发现知识是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也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便于掌握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再者就是要确定学习重点,做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做到知识理解层次分明,切中要害。
4.科学复习,循环渐进。人的记忆是有遗忘的。根据遗忘曲线原理,如果在知识学习后的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之内进行复习,知识的掌握数量会达到80%以上;在此后半个月内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复习,知识基本上可以掌握到95%以上,并且不会遗忘.历史的学习需要循环渐进,切不可一口吃个胖子。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表,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5.分段学习,层次分明。对于学习记忆性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把知识分段,进行阶段性学习,有层次感。大家会觉得记在最前面的和最后记的部分常常是记得最清楚的。所以要善于利用这个现象,有意识的让历史知识的各个部分,在复习的序列中都有机会出现在最前面和最后面。这样就可以把知识变得没段各有重点,分段的记忆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6.善于论证,发散思维。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总结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来对待,重点放在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上。
历史评价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有着贯穿知识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及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作用。给学生评价历史的机会,并营造活跃、创新的课堂氛围,这可以作为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效率的切入点。
一、让学生评价历史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其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
评价历史,使学生独立结合历史资料知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有主动思考、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能表达自己的研究结论,在历史评价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主体,评价历史,探究式地学习,大大增加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历史资料,丰富其历史知识储备。
评价历史时,需要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结合史料,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作为,以一定的价值观、发展观进行评价。这其中需要大量的资料查阅,对于高中生,同时需要大量借鉴前人已有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做出评价。
历史教师可以针对特定的某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布置历史评价作业,并给出一些参考资料,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资料,并加以阅读分析。在评价历史中,学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例如,清朝末期的满清政府推行的,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对的历史功绩和缺陷进行评价,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就不会简单地认为是彻底失败的转型,而且在评价时要注意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对比,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和对今天的启迪。在学生大量收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就会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的评价,原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站在不同的角度,必然会有不同的结论。学生们生长在现代社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必然要以今天的价值观、人文理念来进行评价,所以,面对学生所进行的历史评价,不能以规制的结论设置条条框框,反而应当鼓励他们创新思维。这样,历史评价对学生而言就有了吸引力,便是一次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传统的历史评价,总是站在阶级立场,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意义,这些历史结论早已众人皆知,而且今天的学生由于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也很难理解这些有一定深度的结论。不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加些特定角度、特定思维的评价,比如从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入手,来评价其功过是非。
例如,评价孔子的论语,可以暂时搁置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角度的分析。允许学生们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从常人的人情世故来评价孔子的言论,鼓励学生们分析孔子的礼仪笃学等主张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鼓励学生们从人性角度评价孔子的君子修身学说。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孔子的儒学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对它产生兴趣,主动去了解儒学,进而对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和意识形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中让学生评价历史的具体做法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采取布置历史评价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内部交流,共同完成作业。在发表历史评价结论时,可以采取演讲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在互动中表现自己,在完成历史评价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评价历史加以指导。
第一,提醒学生们在评价历史时注意历史事件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搞清楚历史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所作所为的实质。
第二,让学生在评价历史时,清楚地列举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主张,还有其所作所为,尤其重要的是,要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作为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
第三,让学生在评价历史时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分析时所借鉴的资料有据可查,以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来进行历史评价,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评价历史人物遵循全面原则,不可以偏概全,不能因功掩过,也不能全面否定历史人物的功劳,有个一分为二的结论,引导学生在评价历史中自觉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
第四,引导学生对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进行区分,高中历史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历史中的许多人物及其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所代表的社会阶级立场所决定的,反映了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在评价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作为绝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那么简单。
参考文献:
关键字: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贴近生活;解决对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知识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学习历史不但有助于在错综复杂的事件背后分析历史原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开拓自己的眼界。曾经说过:“我们学习历史对于提高认识,指导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割断历史”。历史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才能学习好历史,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取得良好的高考分数。笔者根据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五点解决的对策。
1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学生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一直以来在教学中的地位低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被大家公认为是“副科”,处于边缘化。由于历史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并且分数相比较少,无论是从学校,还是到家长,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长期不重视,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主要学科上,认为历史主要是对历史人物、时间、事件的死记硬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往往学生在考试之前喜欢突击记忆,在平时里所下的功夫较少,把学习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所谓的主科上。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历史长期得不到教学的重视,造成历史教学效果不佳。但实际情况是,通过学校历史教研组对高考历史的研究,历史并非死记硬背,而是有一定的分析在其中,死记硬背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只有从历史事件中分析来龙去脉,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事件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对历史在学习中进行总结和提高,才不至于出现学而无用的现象。
2、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难记忆。学习历史知识确实需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历史知识涉及中华文明以来的二千年知识,时间、地点、事件、年代等等知识点都需要学生牢牢的记在脑中,大量的知识点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混淆,容易产生错误的记忆,进而产生消极的心态,这是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抵触情绪的根本。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历史成绩。他们为了保证在考试的时候获得较好的成绩,考试前对各知识点死记硬背,完全没有历史脉络,这使学生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考试机器,历史在一部分学生的眼中就成为了枯燥的记忆课程。然而,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背诵过后,仍然不能取得自己满意的学习成果,达不到应有的分数。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把历史丢弃在其他学科之外,造成历史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讲课接受效率不佳。
2 出现历史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
在日常的讲课过程中,有时经常会听到一部分学生对老师说:“我们学习历史提高不起来兴趣,历史知识太难记忆,我们对历史的学习根本不感冒。”在这样的错误想法和认识下,他们花费在历史的时间很少,一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的确很不尽如人意。通过长期与学生沟通交流,分析历史不好的原因,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对历史事件也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不喜欢枯燥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历史课能进行创新,使历史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才不至于成为应试教育的试验品。所以,对于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寻找到最适合学生喜欢的那一款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长期对历史课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学习兴趣低下,不认真听课的内在原因,并且由于历史课程错综复杂,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相互交织,很容易记错,才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效率所以才比较低下,没有了学习热情。
3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1、认真提前备课。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备课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单纯的以为课堂备课的笔记,只是应付上级和学校的检查而已,根本对自己起不到应有的帮助。更有一部分教师以不备课就能讲课为骄傲,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资历老,出口成章,课堂内容了然于心,对课堂备课满不在乎。其实这样的错误思想不但破坏了历史的课堂,而且还对学生的学习极其不负责任。笔者认为认真备课体现的一名优秀高中历史教师的素质,所以本人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每一节课前要调查清楚学生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教学知识,对本节课的什么内容感兴趣;二是要通过信息平台作用,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出与本节课有相关知识的内容,作为课堂的延伸,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要重点进行讲解,对考试易出现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归类;三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经常性的组织历史教师对备课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集体研究讨论,选择出最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备案,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果没有创新,世界就将变成一潭死水。如果教学课堂总使用一种教学模式,长期下去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研究探讨多样化教学模式,对自己的角色要充分定位,教师不能只是为学生讲课,也不能长期扮演传播者的角色,有的时候更应该作为学生的指路人,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课堂的讨论中来,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积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对历史事件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历史的事件可以进行假设性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兴趣,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想真正的教会学生历史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积极性的发散思维,正确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结论性课程,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历史不可能从头再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的对结论性事件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能够记住历史事件和相关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就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历史也可以假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的成因,在学生与历史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如果历史事件可以重演,那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能够积极的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更便于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4、加强历史知识的积累。俗语说的好:“如果要给学生倒一瓶子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则俗语告诉大家,教师要想教会好学生,必须自己有知识的储备,必须要眼界开阔,胸中有墨水。尤其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各个时期方方面面的知识,与什么都有一定的关联。如果教师只按照课本内容讲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自然没有了兴趣,如果教师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偶尔“天马行空”一次,向学生介绍课本以外的知识,讲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流传的历史,就会让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兴趣倍增,增加了对历史学习的愿望。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必须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牢牢掌握历史知识的信息,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接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历史的教学水平就一定能够提高,上升到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时培君,浅谈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课程教育研究》, 2014, 第11期(11):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