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

第1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安全审计;安全插件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数据库系统信息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数据库的应用日益广泛,涉及到铜矿产业方方面面,给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巨大依赖性,对产业研究和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今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1 数据库安全总体架构

1.1 数据库系统设计思路

数据库安全系统的重点是解决安全审计和安全插件问题,对来自网络和本地的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行为进行审计,及时识别和发现其中是否对数据库系统构成威胁,系统提出了用安全插件来提高数据库安全性的设计方案。安全插件采用阻断非法用户访问进入系统来保障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1.2 数据库系统设计目标

(1)高安全性:对于一些重要的机密的数据,足够的加密强度,在共享环境下保证数据所有者的安全。

(2)统一审计:对日志数据库进行统一审计、客户端访问数据库集中控制;事后可以整合信息分析导致数据库出现异常的一系列行为,追踪攻击者的来源提供依据。

(3)权限管理:将管理权限集中管理,由系统安全审计引擎统一进行设置、解析。

1.3 方案总体设计

数据库安全系统总体构架见图1

图1

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是通过以网络审计为主,兼容数据库本地审计的方式。数据库审计监管系统将从网上采集到的信息包发送到前台审计监管平台上的数据库日志,通过后台的审计监管服务器对数据包进行分析,为管理者和系统管理员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数据异动信息,发现工作中的越权、违规、过失、恶意篡改等操作反馈在审计监管管理平台上,实现对数据库系统安全状况的全面审计,从而保障数据库的安全.

安全插件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外的安全防护罩,登陆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访问应用服务器时,系统自动弹出提示,用户按照提示安装安全插件。安全插件截获数据库各种访问接口的访问请求,对用户访问控制进行安全审核,将允许访问的命令送到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插件自动对用户访问行为做出安全级别的评价,根据安全级别评价的提示对用户进行认证和监控控制。如果系统发现非法用户的指令,则安全插件将自动切断用户对数据库的。

1.4 数据库系统技术路线

数据库安全系统是采用自主研发安全插件与数据库安全审计,并与传统系统相结合的路线,解决支路安全设备的阻断问题。

(1)系统安全插件可自动获取用户的IP地址、MAC、PC名以及操作系统类别和系统软件等信息,监控中心发出指令,防止非授权的用户访问数据库系统。安全插件具有超高安全性,卸载、删除安全插件系统将自动弹出预警提示,防止非法操作破坏系统的安全性。

(2)解决旁路安全产品的阻断问题

本系统采用数据库审计系统和安全插件的技术,可以成功解决旁路安全设备的阻断问题。即在用户访问数据库前假设个“关卡”,所有要访问数据库的操作都需先经过审计监控系统,只有审计监控系统授权才能够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安全插件接收监控系统的指令,阻止非授权的用户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与数据库审计系统进行联动,对数据库用户的越权访问进行阻断和报警。

(3)系统集成与安全审计和安全插件的联合应用

数据库系统安全创新之处在于:数据库集成与安全审计和安全插件管理系统相结合,做到系统兼容、风格一致、界面协调。集成后的系统操作界面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库审计子系统和数据库用户管理子系统,两个子系统相得益彰,用户操作快捷,方便系统管理。

(4)系统的联动

通过数据库系统管理平成前、后台审计的安全策略和若干审计引擎设置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操作简便快捷和安全性高。审计引擎作为数据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审计监管系统联动,对个别服务器终端作相应的共享。

1.5 数据库系统功能实现

(1)支持对SQL Server、Oracle、informix、MYSQL数据库类型的审计监控分析。

(2)系统提供用户需要配置条件。不同性质的用户可按一定的范围对特定主机和特定网段进行监控,从而保证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实施监控。

(3)系统支持数据库服务器的事件统计、安全报警功能。

(4)数据库系统可生成安全报表:直观、简洁、丰富。

(5)系统采用多级用户管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员、普通管理员、一般用户三种权限用户,不同级别的用户之间彼此制衡,保证了系统安全性和可控性.

2 系统应用效果

自数据库安全系统运行以来,自动提示用户安装的安全插件近70多个,能够对保护的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进行审计和监控。数据库安全系统对于科研和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数据库安全系统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和可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数据库系统的外网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实时监控分析,拦截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数据库系统审计平台管理,有效防止重要数据的破坏和泄漏。

控制非法用户对数据库系统强行的访问,全面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行为,通过系统安全插件提前预警,杜绝用户违规操作的问题。

数据库系统提供用户查询权限范围内的数据信息,通过日志列表查询和事件列表查询,对每条事件信息进行审计,监控分析用户的具体操作行为是否对数据库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导出系统原始数据为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数据库资源安全使用情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可按时间周期来评定系统审计事件的强、中、弱三个级别的数量,以及日志数和会话的信息。

3 结语

数据库安全系统伴随着网络的更高层次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安全审计和监控,数据库系统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信息安全是涉及公司产业发展和公司安全的重大问题。数据库安全系统部署了审计数据处理中心、安全管理系统控制台、多台数据库审计系统、及大量的数据库安全插件,保障数据库信息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规范了用户访问行为,加强了安全审计、风险级别评价工作,从而更有力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永祥.论企业数据安全保护方案[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61):13-14.

第2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数据库优化;性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003-03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性能对其可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大部分数据库系统在长期运行的环境下都会产生性能问题,这些性能问题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内存、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多个方面。由此,对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和调整,对于促进数据库系统的高效运行有着重要左右。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的性能优化与调整设计多个层次和不同方面,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再根据系统分析做出适当调着,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彻底解决性能瓶颈问题,从根本上节约系统开销。

1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优化的目标

1.1 提高吞吐量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吞吐量指的是规定时间内服务器能够处理的数据总数,即每个单元时间内实现的工作量,单元时间以秒计算,该值越高代表吞吐量越高。数据库系统吞吐量的提高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的数据资源环境下产生更多工作量;二是降低总体反应时间,实现完成工作量速度的提高,此时可以增加用户等待的资源,例如增加CPU数量等。在同一个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中,提高吞吐量和缩短反应时间相互对立。如果延长反应时间,则吞吐量高;如果缩短反应时间,则吞吐量低。多个用户在相同时间内使用数据库系统,每个用户的吞吐事务量量会更大,但要等待的时间却需要延长。相反,如果减少在相同时间内使用数据库系统的用户数量,每个用户的反应时间会缩短,但吞吐事务量的总数也将降低。

1.2 缩短响应时间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响应时间指的当用户完成最后一个提交指令动作后,全部数据呈现在显示器上的所需时间。系统响应时间通常以秒计算,数值越低越好。数据库系统的响应时间本质是用户等待终端后台处理事务量耗费的时间,也是用户当用户出现被处理事务直观反应时的时间量。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的响应时间包括服务时间和等待时间,系统服务时间与用户等待时间的总和作为系统响应时间。由此可见,缩短数据库系统响应时间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降低系统服务时间;减少同时访问数据库的用户数量,降低用户等段时间。

1.3 支持更多用户

在对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进行调整配置时,必须考虑到该数据库系统与其他系统、客户端的连通能力。对于为了提高与大量客户连通能力而调整数据库系统的操作来说,终端内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因素。管理员需要明确了解用户对终端内存的使用需求,保证在高峰时期内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操作不会溢出。此时,系统管理员可以增加一些内存配置,以满足用户的访问需求,但需要实时监控操作系统资源变化情况。同时,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用户所需系统资源进行判断,尽量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需求量,时刻监控资源使用情况。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系统管理员要重新调整资源分配量,确保做到心中有数。

1.4 提高容错能力

对于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来说,容错能力是体现系统性能的重点。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数据库系统的停止运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灾难性的。因此,系统管理员需要做到定期检查和备份数据库,以此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容错能力。当对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的容错能力要求较高时,数据库系统的优化调整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数据库系统的配置应该选择RAID磁盘阵列,减少磁盘阵列发生故障的次数;二是应该配置ECC内存来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容错性。对于要求SQL Server 2008数据库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企业来说,系统管理员要及时配置冗余备份系统,确保当主机停机时备用系统能够立刻启动。

1.5 缩短加载时间

很多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运行有着以下需求:白天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夜间某个时段将部分数据量上载到系统中,使系统能在第二天对其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数据上载时间是有限且固定的,在这段时间内必须完成。如果要确保系统上载数据对时间控制的要求,系统管理员需要额外配置硬件设备,导致整体成本的提高。因此,系统管理员需要对I/O子系统进行适当调整,进而缩短数据加载耗费的时间。但是,I/O子系统的调整也可能会对系统其他方面带来影响,在缩短数据加载的同时,及时优化数据库系统运行性能,其影响程度可降至最低。

2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常见的瓶颈问题

2.1 CPU问题

CPU是支持终端运行的重要设备,如果CPU运行长期处于极限状态,那么CPU就成为了整个系统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同一时间内用户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时,CPU的计算处理能力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虽然由操作系统内核负责分配CPU资源给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使用,但当进程较多时,很容易带来CPU“卡死”的问题。

2.2 内存问题

当计算机系统运行时,请求数据和等待数据全都暂时存储在系统内存中。如果系统内存不足,很容易造成高速缓冲区命中率低,用户请求的数据不再缓冲区中,使计算机操作系统频繁换页,进一步增加了I/O子系统的开销,最终出现数据库系统瓶颈问题。

2.3 存储设备问题

存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数据信息的设备包括CD-ROM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等。系统在单元时间内处理I/O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当CPU运行中要求I/O速率超过系统速率时,就会带来存储设备瓶颈问题的发生。

2.4 网络传输问题

当网络负荷量过大,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无法达到网络部件提出的需求时,网络瓶颈问题就会出现。只有降低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延长响应时间,才能解决该问题。

3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数性能优化的实施

3.1 优化数据库设计

要实现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的最佳性能,关键在数据库设计时要有一个完善的设计方案。数据库设计方案要先于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之前完成。虽然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本身已经针对自身进行了性能调节,但如果数据库设计存在结构问题,后期无论如何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和调整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只有确保数据库设计的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才能真正提高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性能。

3.2 优化应用程序结构

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之前,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设计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体系结构。传统的C/S架构模式适用于用户数量少、开发规模小、网络运行环境安全的单一数据库设计;如果用户数量较多,系统资源有限,不能时刻确保网络运行环境安全,在高峰时期会出现大量客户提出访问请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体系B/S架构模式完成数据库设计。

3.3 优化应用程序

据调查研究显示,对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和数据参数的优化获得的性能提升只占总体性能提升的40%左右,剩余60%左右的数据库系统性能提升全部来源于对应用程序的优化和调整。应用程序的性能优化包括两个方面:SQL语句和源代码。SQL语句占用数据库系统资源的80%左右,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系统的请求的实质是SQL语句对数据库系统的请求,SQL语句的处理效率直接对数据库系统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对不合理的SQL语句进行优化调整能够切实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内存命中率,降低网络带宽占用比,从而进一步显著改善数据库系统性能。

3.4 调整内存分配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内存包括可共享内存、运行时内存和永久性内存,这三种内存的合理分配使用才能实现最优性能。通常情况下包括两条调整原则:一是使分配的内存获得最大收益,致力于解决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二是使分配的内存之间竞争最小化,数据库瓶颈问题主要是延迟等待,应该尽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3.5 优化操作系统性能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与操作系统实际性能有着直接联系。因此,针对操作系统进行优化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内存交换和分页。如果必须以增加内存交换和分页来达到获取更多内存的目的,不但无法产生良好效果,甚至会进一步降低数据库系统性能。由此可见,对操作系统的优化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规划资源;其次,更换调整系统内存配置;最后,在数据库服务器中设置进程优先级别。

4 产品订单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优化设计方案

4.1 系统开发模式

本文以某企业产品订单信息管理系统为例,分析了在系统开发设计中如何做到优化数据库性能。

目前,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普遍采用的开发模式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两种,分别是客户机/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S开发模式能够将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在分别给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两端硬件设备资源,同时降低了系统资源开销,早期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多采用C/S开发模式。B/S开发模式是针对C/S模式的改进,可以实现通过浏览器呈现用户界面,部分事务逻辑能够在浏览器前端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后端实现,以此形成了三层体系架构方式。因此,产品订单信息管理系统应该采用B/S开发模式,确保系统界面友好,可靠性强,易于维护。

4.2 系统开发平台

1)服务器端

操作系统:Windows 7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8

2)客户端

操作系统:Windows 7

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8

4.3 数据库设计

企业产品订单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是否完善对系统性能有着重大影响。由此,系统数据库设计应该借鉴大型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流程。在数据库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设计最初时期要争取实现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产品订单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模式采用3NF标准,允许出现部分冗余数据。

数据库表设计中包括用户基本信息表、用户详细信息表、产品基本信息表、产品详细信息表、订单基本信息表和订单详细信息表,这6张数据库表共占1M存储空间。

用户基本信息表:主键是用户编号。表中包括了在该企业订购过产品的用户信息。

用户详细信息表:主键和外键都是用户编号。该表存储在企业订购过产品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手机号码、收货地址和邮箱等。

产品基本信息表:主键是产品编号。表中包括各种产品的采购时间、采购数量、库存数量、采购人员信息。

产品详细信息表:主键和外键都是产品编号。该表用于存储产品详细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所属类别、保质时间、价格变动等。

订单基本信息表:主键是订单编号,外键是用户编号。该表用于存储每个订单产生的精确时间、用户编号、订单受理人员等信息。

订单详细信息表:主键和外键都是订单编号和产品编号。该表用于存储每一笔订单生成时产生的产品编号、产品名称、产品订购数量等信息。

参考文献:

[1] 菊. 试论SQL server数据库的优化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4):41.

[2] 王强.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B-树结构的SQL Server数据优化策略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4):4-5.

[3] 陈林琳.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策略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37+39.

第3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个逻辑上完整而在物理上分散在若干台互相连接着的计算机上的数据库系统,各组件分布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依靠特定的更新和检索机制进行数据库分布,数据库的所有性能都会显著增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

1.分布式数据库查询的定义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ributed Data Base System,DDBS)是物理上分布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物理上分布是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分布在由网络连接起来的、地理位置分散的不同站点上;逻辑上集中是指各数据库站点之间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并由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各站点又具有管理本地数据的能力。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 Base, DDB)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istributed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DBMS)。 分布式数据库是计算机网络中各站点上数据库的逻辑集合。也就是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在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在物理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站点上,是集中与分布的统一。

这个定义强调了分布式数据库的两种特性;

(1) 数据分布性。即这些数据库是分布在不同站点上的。这把分布式数据库与单一的集中式数据库别开来。

(2)逻辑关联性。即这些数据库具有某些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性质。这把分布式数据库与驻留在计算机网络不同站点上的一组本地数据库区别开来。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一组软件,负责管理分布环境下逻辑集成数据的存取、一致性和完整性。同时,由于数据的分布性,在管理机制上还必须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分布管理特性。

2.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的目标与方案

2.1优化的目标

分布式查询系统的优化目标一般有两种:一是使网络数据传输量最小,一是使响应时间最短。与集中式的数据库系统相比,网络的传输速度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速度一般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查询的局部处理时间与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时间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过多的网络传输可能会给网络造成比较大的负担。因此,减少网络数据传输量成为分布式查询处理的主要问题。因此,分布式查询处理常常以减少网络间传递的数据量作为优化目标。另一方面,不同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速率可能是不同的,相同节点之间的传输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也有所不同。同时,局部查询的处理时间有时也会影响整个查询的响应速度。在上述情况下,网络数据传输量已经不能完全代表查询的质量,而要更多地去注意查询的响应时间。在有些情况下,查询处理需要同时考虑网络数据传输量和响应时间。这时,算法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权衡。需要指出的是,设计查询优化算法并不一定要寻求“最优算法”,而是要寻找到“满意算法”就可以了。这首先是因为所谓“最优”的概念本身就是十分模糊的。“最优”的模糊不清首先是由目标的不清引起的,因为分布式查询的优化目标往往是多种因素权衡的结果,是一个半结构化问题。其次是因为寻找“最优”往往要付出比所得到的更多的代价,是不划算的。我们应该全面衡量网络流量、响应时间、服务器负载、算法复杂性等等因素,设计出“满意算法”。

2.2优化方案的内容

我们这里提出查询优化方案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查询优化算法。优化方案包含优化算法,同时还包括其它的和优化相关的系统设计方案。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查询优化方案应该包括:分布式查询系统的体系结构: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出三种分布式查询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我们设计的松散藕合的分布式信息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是第一种体系结构,我们将体系结构默认为当前讨论的分布式查询系统的体系结构。优化的位置:分布式查询系统可以在各种位置进行优化。分布式查询算法优化是指GQP的优化。LQP也应该进行优化以提高局部查询的速度,只是因为LQP现在一般都应用比较成熟的商业数据库软件系统,其本身己经优化得非常好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不再考虑LQP的优化问题。此外,可以在许多位置增加缓存以提高频繁查询的速度。可以增加缓存的位置有:用户客户端、GQP, LQP等等。软、硬件组成及其结构:用什么样的方式组成一个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对分布式的查询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传统的服务器/客户两层结构模式,在局域网中可以比较好地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但是在基于广域网的分布式系统中,服务器/客户两层结构由于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必须要建立一个会话,因此数据访问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现在流行多层体系结构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2.3查询优化技术方案

数据库系统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的对用户隐藏数据结构的细节,使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更能面向各个领域。同样,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隐藏分布式环境的细节,使系统用起来更加简单、有效。关系数据模型可以为集中式数据库提供一个数据无关的接口。关系数据库语言是关系演算,使用该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时,只需对要查询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无须说明如何获取这些数据,SQL语言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使用这种语言,也要对搜索、存取操作以及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说明,因此,相应的查询优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在不断进行。所谓查询优化,就是要保证查询总开销和总时间为最小。查询优化器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和加快查询的执行和数据的传输过程。

查询优化器(如图3.1)首先以查询的某种表示作为输入,这种表示是查询处理器的语法分析子模块的输出,查询优化器为查询选择一种适当的数据存取策略。

查询优化的基本类型通常包括两类:针对查询执行代价的优化和针对查询响 应时间的优化。针对查询执行代价进行优化的目标是,使查询执行所使用的系统资源(总和)尽量地少,从而降低系统开销,整个系统的开销可以从单个系统资源的开销表达式中推出。针对查询响应时间优化的目标是尽量减少查询的响应时间,而不计较系统资源的耗费。

查询处理器中的查询优化子模块将对以下问题进行决策:

(1)操作执行的顺序;

(2)关系的存取方法;

(3)操作的执行算法(特别是联结操作);

(4)不同站点之间数据流动的顺序。

3.基于直接连接的查询优化算法研究

采用半连接操作可以对参与查询的关系进行缩减,减少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量,但同时也会造成通信的次数的增加以及本地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在高速局域网中往往将响应时间作为查询优化的目标,由于数据在站点间的传输时间通常要比局部处理时间要短,所以减少局部时间就成为查询优化的关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接连接算法的效果会比较好。

3.1分片复制算法

当查询不能在无数据传送情况下进行的时候,站点依赖算法就无法应用了,则需要使用其他算法来实现查询的优化。分片复制算法就是一种解决方案,它的基本思想是:选择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一组站点,将某一参加查询的关系进行分片,并将得到的所有片段都放置到这些站点上,而将其他参与查询的关系完整的复制到这些站点上,每个站点都可进行关系的连接操作,而最后查询的结果即是这些站点操作结果的并集。

3.2 Hash 划分算法

另一类解决方案是以Hash划分为基础的优化算法,它也是一种基于站点依赖的算法,并且也是一类比较流行的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算法。Hash划分是一种划分方法,它对关系的某一属性或者属性集的元组值应用Hash函数,得到这些元组的Hash值,然后将具有相同Hash值的元组放置到同一个站点。这样经过Hash划分的每一个关系的元组都会根据该元组的Hash值存放到多个不同的站点上而组成相应关系的水平片段,很显然,不同的关系经过同一种Hash划分后是满足站点依赖的。

3.3 Partition 算法及改进

在涉及到多个关系的连接操作中,Partition算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关系在同一连接属性上进行片段划分,来提高连接操作的并行性,以此来加快整个查询的查询速度。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性特点,使得查询操作能够在多个站点上并行进行,缩短查询的响应时间。但是对于海量信息以及关系较多连接属性各不相同的查询而言,这种方法的效果仍然不理想,因此下面将查询图划分与Partition算法相结合,对Partition算法进行改进。

Partition算法在多种划分方案中只用到了其中的一种,仅对该方案中的关系进行了划分,而其他剩余的参加查询的关系被整个复制到其他站点上。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了一种查询图划分方法,通过查询图的划分可以将整个查询图划分为多个子查询图,这样再对子查询图中的连接应用Partition算法,这样就避免产生大量冗余关系的情况。

经过查询图划分后的子查询图,也就是各组中,所有的关系或者大部分的关系都可以在同一连接属性上进行属性划分,这就为Partition算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为了简便起见,改进算法做了一个假设,那就是查询图中的所有节点就是该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所有站点,那么改进的算法的步骤可以描述为如下几步:

(1)查询图划分:按照查询图划分方法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组。

(2)Partition算法:每一个组中的连接操作都应用Partition算法来处理,每个组内所有节点上的结果取并集就是该组的连接操作的结果,那么经过Partition算法处理过的组可看作是一个节点,但是组内的实际节点数并没有发生变化。

(3)迭代:重复执行(1)和(2),直到查询图合并为一个点为止,最后所有站点上的处理结果取并集就是最终的查询结果。

参考文献:

[1]于秀霞,宋雅娟. 分布式数据库半连接查询优化算法的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V29(4):69-72

第4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开发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055-02

我国电子商务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物流企业的高速发展,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物流企业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员、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通信设备等等设备所组成的,主要用于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与分析,同时为物流企业的运行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为了人们提供更为快捷的物流服务。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是物流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物流各个环节的管理,例如对仓储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

1.1 仓储管理子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仓储管理功能主要是靠仓储管理子系统(来实现的简称WMS),随着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对于如何存储这些产品,如何管理好他们以及如何将有限的仓储面积发挥出最佳功效,仓储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做义工,同时仓储管理子系统还需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实现对产品的有效管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1.2 运输及配载管理运输管理子系统

运输及配载管理运输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运输工具(车、船、飞机等)、运输环境(运输线路、站点和地图)、运输人员、产品运等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对运输成本、运输资源成本、客户需求以及货物的跟踪管理,此系管理涉及了各方面技术,例如信息管理系统、GPS系统等,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

1.3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与ERP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同,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的情况管理,例如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以及业绩评估表等等资料,有利于充分利用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全面评价,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对于企业运作意义重大,同时在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功能需求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的系统设计成本,结合不同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全面综合设计,以满足实际工作所需。

2.1 根据企业业务管理方式进行系统设计

在物流企业中,业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管理机制来进行设计,以业务流程机制作为系统管理机制,以企业供应链为系统构架,形成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并对所有业务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企业业务管理能力。

2.2 根据企业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系统设计

物流的企业都是建立在统一资源管理模式之上,为保证资源信息与供应链相匹配,同时加强对各方面的业务信息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业务数据库信息系统方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数据库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客户需要的完美实现。

2.3 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通过将完整的计划体系信息传递给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对于业务的控制,并且在这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企业绩效目标体系,并且通过业务规则实现对业务的全程化控制,确保保证所有的业务的规则性,对于业务成本核算控制,主要通过采用面向业务流程核算方式对业务成本进行核算控制,实现业务成本的动态控制,并且在每一项业务完成后,将业务信息传递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完成对工作人员的业绩管理。

2.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为了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的业绩准确、全面的评价,通过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所反馈的数据,根据所有工作人员传统业绩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与其他子系统结合,有效的避免了传统业绩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全面发掘有用人才,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客户信息的全面管理分析,并且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人员业务管理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原始的数据基础。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要求系统性能完全、功能强大,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而言需要具备整体性思维以及整体观念,一般物流企业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主要分以下几点:①对于系统构架、现行系统的管理方法、信息流程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且根据数据调研图表,对信息系统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考虑;②通过构建整体的物流信息系统逻辑模型,对于各个功能的模块结构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优设计方案;③通过逻辑模型对系统物理结构进行设计,而对于各个功能模块结构则是通过各种软件编程方法来实现;④对于系统已经设计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单独调试,之后再进行联合调试,通过两次调试结果情况、对其进行功能完善,最后完成物流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控制系统;⑤对于已经设计好的系统,进行全部功能进行检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系统进行一些修改,进一步完善且在运行阶段针对系统状况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需要将系统结构、系统管理、信息处理等等方面,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及管理模式的管理,物流企业应怎样开发与实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下文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4.1 系统软件设计

在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设计,对于系统设计方案需要与软件公司共同商讨,制度出符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主营业务管理流程方案和统计报表方案,尤其是自身企业的特殊环节绝对不能遗忘,通过对企业业务管理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参考同行管理经验和自身管理凡是,制定属于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4.2 由点到面的对系统进行设计

物流企业因其自身的网点分布地域广、人员集中性低、管理流程多等因素,导致缺乏一套简易可行的实施方案,难以将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尤其是针对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缺乏完善的培训和实施方案,这才是难以推广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原因,所以在针对系统设计时,在系统设计时需要由点到面的、一层一层设计,这样才能将系统结构设计好。

4.3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进行系统设计

对于企业开发系统而言,系统代码方式开发的信息系统需要根据企业业务不断进行调整,进而设计出产生系统自主更新的需求,所以在对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用户功能,选择具有用户自主更新、调整管理功能的管理系统。

4.4 培养系统维护人员

对于一个管理系统而言,系统维护对于系统稳定性是相当重要的,通过系统更新、数据安全维护、数据备份等技术培训给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保障系统能够长期、正常、安全地运行。

4.5 重视系统的客户服务功能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是针对客户的服务的功能,所以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功能,体现了企业对外服务能力和形象,直接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所以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客服管理体系。

5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发展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很据实际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随着企业高速发展,对于已经建设完整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所需,对系统进行升级发展,根据当前国内外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下几点有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建议。

5.1 建立统一动态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共享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实现对采集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动态控制,同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力度,实现业务透明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其中将动态信息采集系统功能作为整个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

5.2 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

企业在建立统一动态信息平台后,通过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进一步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与动态信息采集系统的协作,最大化地提升企业利益及工作效率。

5.3 建立完善数据库系统

物流企业80%的利润是由核心客户所创造的,所以对于这些的客户数据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了,在系统稳定运行之后,通过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充分分析企业的核心客户和核心客户的业务情况,将核心客户的效益创造出最佳,同时结合现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将企业各方面情况分析总结,例如企业的管理能力、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情况数据,这些数据将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建议,所以对于企业对于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各方面数据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数据库企业运行数据,为管理层对其企业发展做各种决策提供支持,使企业管理更具科学性。

6 结 语

综合上述,通过对当前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行全面分析,对当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通过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发达运输设施进行综合设计,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进而促进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当前正处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初始阶段的发展阶段,加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研究,对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促进物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秀英,金才亮,闫相勇.谈中小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J].管理观察,2008,(7).

第5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会议管理;b/s结构;j2EE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计算机上进行会议管理已成为可能。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议不断增多,会议信息量也逐渐增大。企业公司内部需要经常通过会议进行沟通、问题解决以及决策的制定。而现在企事业的会议管理工作繁重且处于无系统流程的状态。手工作业效率很低,不便于管理,而且容易出错。

会议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渠道,会议是一个集合的载体。通过会议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汇聚一堂,相互碰撞,从而产生“金点子”。许多高水准的创意就是开会期间产生的。因此,必须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技术,摸索一条高校会议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的模式。

1 总体设计方案

1.1 系统体系结构

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b/s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本系统的三层b/s结构模式

1.2 开发工具

本系统开发的任务是现实会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目的是开发一套完善的会议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BS架构,由Java语言开发的,采用了J2EE的框架技术,应用了ssh框架技术,开发工具使用Eclipse,数据库采用较强的oracle数据库。

Java是一种简单的,面象对象的,分布式的,解释的,键壮的,安全的,结构中立的,可移植的,性能很优异的多线程的,动态的语言。Java语言的特点是跨平台性、安全性、面向对象、分布式。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

1.3 系统功能概述

根据系统的业务需求及职能划分,将系统分为会议室管理、编排会议、已结束会议和待参加会议四个功能模块。本系统又从会议室管理员,普通员工,编排会议人员几个不同用户的角度分别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每个模块都具有相应信息的输入、查删改等功能。会议管理具体说明如下:

(1)会议室管理

会议室管理部分主要是管理会议室基本信息,及申请会议的审核。会议室管理员可以修改会议室的投影仪,电脑,容纳人数等信息,还可以对会议室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并且审核编排会议人员编排的会议,会议室管理员也可以关闭部分会议室。

(2)编排会议

编排会议部分主要是完成创建一个会议功能。编排会议包括主持人和参与人,会议时间,会议室地点,会议主题,会议说明,会议附件等,如创建完成会议会向主持人和参与人通过短信网管发送参加会议消息。编排可以保存为草稿,暂时还没编排好的时候先保存草稿,这样就不会发送消息给与会人员。

(3)已结束会议

已结束会议部分主要是与会主持人必须填写会议纪要,会议总结等等。会议参与人员可以查看会议纪要和会议总结附件等,方便大家会后继续查阅。

(4)待参加会议

待参加会议部分主要是员工查看自己需要参加的会议,并且自己可以下载会议附件,浏览会议主题等信息。

2 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是根据系统设计中所确定的功能与任务,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分解方法进行模块划分,然后对各个模块进行具体实现,遵循“模块间低耦合,模块内高聚合”的原则,使得系统得到了较高的稳定性。本系统完全是一个基于internet,具有界面友好、交互能力强、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型强等特点。

2.1 数据库的建立

本系统中需要用到的数据表较多,基本数据库主要有:员工信息表、角色表、权限表、菜单表、会议室表、附件表、会议表、会议室每周开会统计表等。各个表字段数据类型根据所存储数据来定。附件则采用oracle的blob字段。

2.2 数据入库与界面显示

本系统采用hibernate技术,而hibernate使用c3p0技术。它提供了平台互用性和可伸缩的数据访问,主要原因是hibernate可以快速更换数据库,移植性好,能够支持多数据库,更换数据库时只需要修改配置文件。Hibernate将对象模型表示的对象映射到基于SQL的关系模型结构中去,使得开发人员能够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作数据库。

2.3 web交互式动态网页的实现

internet应用从最初简单的静态页面到目前丰富的动态交互页面,其发展技术非常迅速,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动态页面的实现更加容易,效率更高。通过多种技术的比较,选择了jsp来实现网页的动态交互,它具有以下优点:对于用户界面的更新,其实就是由Web Server进行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更新很快。所有的应用都是基于服务器的,所以它们可以时刻保持最新版本。客户端的接口不是很繁琐,对于各种应用易于部署、维护和修改。

3 结束语

J2EE技术是一套完善web开发技术,用J2EE技术会议管理系统,大大简化了开发进程和程序设计难度,将会议管理过程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管理流程更加清晰,管理更加简洁、灵活,是会议管理高效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梁琳,许向众,洪超.Spring框架与AOP思想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6(04).

[2]陈甜甜,曾一,石锐,王健.基于Struts和Hibernate的冰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

[3]王芳毅.基于J2EE的信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第6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Web数据库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Web服务中大多是以文件传输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信息量的加大,系统的反应速度受到很大影响,并且Web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实时性的要求;另外,数据库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猛且数据库的功能强大,能够快速检索查询大批量的数据,达到高效运行的目标。所以Web数据库就将Web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这不仅能够将二者的优势相互结合,最重要的是可以将数据库的重要资源放到网络平台进行检索和浏览,使用户能够在浏览器轻松跨平台实现多媒体的服务。Web数据库作为研究设计的方向,与传统的数据库有明显的不同,比如体系结构以及访问方式等等。

1 Web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涵盖了系统硬件、软件以及语言和算法的综合性概念,具体指的就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Web数据库系统结构的研究主要就是对其硬件分布及软件功能分配方面的内容。一个逻辑性清晰、开发容易和便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必然是以一个统一的体系结构为指导,同时还要对系统的软件功能分配及硬件分布进行科学的规划。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是随着计算机模式的改变而不断的改变,与计算机体系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伴着计算体系的集中模式和C/S模式以及三层C/S模式的演变,数据库体系结构也历经了集中式的主机结构和C/S结构以及多层的C/S结构演变。

2 Web数据库应用编程模型

Web数据库经过两种技术的结合,需要解决的就是各个模块之间复杂的信息传输交换方式以及对于数据库的管理和运行,另外还有在设计应用编程中模块和层次间的衔接和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MVC模型

不管是什么样的应用程序都需要对相关的流程进行控制,根据这些就能够总结出常用的设计模型,在MVC模型中应用程序由三部分组成:模型:是程序的核心逻辑,面对应用领域的抽象对象,对其传输的信息要求进行检索和浏览,实现完成业务的目的。视图:这部分主要是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负责用户与数据库应用程序的链接作用。一方面,视图能够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输入方式,并能够将需求以最快的速度传输给逻辑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在传出形式上,将逻辑结果以一定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控制:就是将逻辑程序与视图之间进行模式切换,方便两者的信息数据接收和传出。一方面,能够将视图传来的信息进行解读,以一种系统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传送出去;另一方面,将逻辑结果和模型的转变的执行进行处理,反馈给用户。

针对MVC模型应用程序的优化设计,包括对用户界面、流程控制以及逻辑方面的设计,将各部分进行分离,然后设计开发出个部分之间的接口,根据不同部分的主要功能,选择最合适的接口技术进行开发设计,最终形成完美结合,突出模型的技术细节和重要功能。

2.2 Web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Web数据库的设计开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网页的设计、业务逻辑的设计以及数据库的管理设计。这些实际都是由多个开发人员应用不同的技术来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程序的,所以编程技术很多,对应的客户的主机也要进行不断地升级才能够接受高功能的程序逻辑。在开发Web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时,要考虑到运行速度、效率以及逻辑功能等多方面问题,同时各种技术自身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只采用一种技术来连接Web数据库各部分之间的接口会带来很大的运行困难,所以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共同设计开发,保证Web数据库的高效率运行。

目前的Web数据库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编程模型的开发问题,从而造成的网页、逻辑和数据库之间的交流不顺畅。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引用系统、合理有效的编辑模型,要求设计和开发人员务必按照一定程序来对各部分接口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开发维护,并保证不影响整体之间的交流和链接。

3 Web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分析

在对Web数据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工作环境进行最优化的系统安全配置,进而有效避免非法人员对Web站点的攻击,其具体包括了对操作系统、相关服务器的安全配置,只有将相关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为Web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3.1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对系统不同层次的运行环境要提供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安全机制。(1)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及措施。在用户进行使用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登录,对于一些不能成功登录的用户,系统禁止其使用服务器的一切资源;对系统所有的默认账号和密码进行删除,同时限制用户尝试登录系统的次数;将系统磁盘设置为只读模式;对于系统中一些重要的目录要进行及时的备份,避免丢失;对用户的硬盘使用空间进行限制;对于允许访问系统的用户,对该用户资源访问权限进行设置。(2)数据库的安全设置。Oracle的安全模式设置为标准的安全模式,设置用户只能通过登录ID号以及相关口令进行数据库服务器的访问;对不同的用户在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中给予不用的用户名设置;同时赋予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权限;对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对应口令进行定时的更改;定期的对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进行审计。

3.2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设计及实现

对于服务端的应用程序采取了以下几种安全性措施,如下所述:(1)程序连接数据库的应用,Oracle中对数据库的连接用户进行用户名的设置,并赋予其相应的访问权限。同时在应用程序中设置了用户的登录名和登录口令。在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库链接时,利用系统赋予的用户名和口令方能进行数据库的访问,随后实现Oracle原有的全部用户以及管理权限才能得以实现。具体实施方案:对于每一个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设置一个相应的数据库账号,该账号对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具备了操作的所有权限。另外,这对于系统的操作人员还需要创建一个系统账号。这样一来,当用户在访问数据库时,必然会以真正的数据库账号进行登录,然后是相关登录程序的执行过程。这一安全体系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应用系统成为了数据库的直接用户,而系统的所有操作人员却成为了数据库的间接用户。也就是应用系统在完成了相应的逻辑基础之上,还彻底的分割开了数据库和系统用户,为数据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2)有效的增强用户的授权机制。在系统中不仅对Oracle的数据用户采用了授权机制,对系统账号也采用了手段机制,在上述的安全体系中,应用程序有效的为数据库和用户之间提供了一道安全防火墙,这对应用程序本身的要求就需要具备足够的安全特性。由于用户授权管理机制的严密性将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强化用户授权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系统中将整个系统根据其功能特性将其划分为了多个最小的权限单元,这些单元同时都具备了可分配的特性,单元权限主要也就表现在了对数据库相应表格属性以及视图文件的操作等内容的划分上,然后再有效的结合相关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性质,运用工作组或角色的概念,完成了应用系统账号基本等级的创建工作,如根据等级的不同可将用户分为普通游客、初级会员、高级会员等,同时赋予了不同等级的用户群不同的使用权限,由此以来使得系统权限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简化。为了使系统安全管理的灵活性有效提高,对系统某一等级的用户的权限,授权管理模块需要做进一步的限制工作,以实现所有权限均能达到任意组合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对所有的系统权限和每一种等级的用户群体以及不同用户所对应的不同组合权限,建立一部完善的数据词典,为的就是能够保证在任何一种工作环境下,工作人员都能够方便的对用户等级进行添加或者对不同等级的用户权限进行修改等操作;为了能够有效的限制某一系统应用账号的继续使用,该系统还需要设置相应的账号封锁或解冻的功能。(3)系统的审计和检测。系统的检测和审计工作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中的日志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操作数据的采集以及记录功能。日志系统能够有效的记录某一用户在登录系统直到退出系统这一访问时间段内的所有操作,包括了用户在登录过程中的失败操作以及在成功登录系统后所执行的增、删、查、改等一系列的操作行为。日志记录的内容还包括了用户的IP地址以及名称、操作类型及操作对象等多项内容。为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管理工作人员就需要对日志记录的文件内容进行必要的审计和检测工作,及时的找出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做出及时的处理。

4结语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传播,人们对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Web技术的静态网页内容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本文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完美设计结合,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促进了各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Web数据库的设计成功,也激励了企业单位的创新精神,建立自己的Web数据库系统以积极适应信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影.基于物联网的Web信息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2.

第7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调度;ASP技术;SQL Sever 2000;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47-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各高校对科研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强,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实验室已经成为各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它不仅体现了高校的办学实力、同时是展示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而然自从高校改革、扩招以来,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调度系统,各高校实验室面对统筹不均、资源浪费、调度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和调度变得日益重要,传统的人工统筹调度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实验室的需要和发展。如何合理的调度、安排实验室,使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Internet技术的发展以及校园网的普及,为建立基于互联网、合理、高效的实验室调度信息系统带来可能。

1设计目标

本研究将按照“科学管理,统筹调度”的原则,实验室调度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为:

1)以互联网为平台,可方便实现远程登陆管理;

2)适应能力强,扩充功能方便,简易,易维护;

3)具备网络安全登录和数据库安全登录,设定数据库访问权限保证程序使用安全,同时前台的数据检索需要授权(密码)方可进入,后台通过用户登录设置进行数据的管理,使得数据安全可靠;

4)支持常用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功能;

5)具有较强的数据检索和统计功能。

2运行平台

1)硬件环境

服务器:处理器(CPU)1G MHZ以上(建议配置双核以上处理器),2G以上内存容量,10G以上可用硬盘容量,100M或1000M网卡,以保证多用户在同时请求服务时响应迅速。

客户端:处理器(CPU)1G MHZ以上,512M以上内存容量,10M以上网卡。

2)软件环境

服务器端要求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并安装IIS6.0 (web服务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软件。

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以上,浏览器IE6.0以上,显示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

3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目标,使用B/S网络架构,采用3层体系结构,即包括客户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三部分[2]。B/S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成本低。B/S系统结构开发平台选用ASP +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用户通过浏览器与系统进行交互。服务器端接收到浏览器传来的用户请求后,将请求做相应处理并传递给后台的数据库系统,接着将请求的处理结果从数据库系统传递给客户 端浏览器。

高校实验室调度系统使用“三层应用程序模型”,即将系统按照功能逻辑划分为表示层、数据业务逻辑层和访问层。这样的多层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可以让程序代码实现模块化,每个层次的代码可以重复使用,为系统维护性带来更大的便利。具体来讲,本系统由底层数据库、后台服务器以及前台组成。前台主要是利用浏览器来显示系统中的信息,通过菜单栏可以访问各子功能模块,同时系统有方便、强大的管理功能。模块化的程序代码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各模块的功能可能有一定的交叠,各模块互相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室调度管理系统。后台服务器主要用来对前台传来的各种请求信息进行处理。而底层数据库主要负责信息的管理,包括数据添加、数据修改、数据删除等。如若进入后台,必须有授权,即有合法的用户名与密码,通过这样的身份认证,使不同的用户可以得到不同的权限,而不同的权根对不同的功能,从而实现多人分工合作。

本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管理员实验管理、教师预约实验室、学生查看实验的安排、公布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完成教师与实验室管理员及学生的信息交互,方便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使实验室资源的使用实现合理化、规范化[3]。

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使用者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三种权限用户。每种用户的权限不同。三种用户都必须通过系统的合法性验证才能正常使用系统。

本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的具体模块设计如下:

实验室规章制度:所有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相关实验室的通知以及制度。管理员用户可以、修改、删除相关通知。

实验查询与选择:该模块可供所有用户使用,但主要针对学生用户,当用户登录到系统后,可以根据查询条件查询相应的实验安排情况。

实验室预约:该模块主要针对教师用户,教室登录系统后,申请实验室预约,并且可以随时查询相关实验室的预约状态。

实验管理:该模块主要针对管理员用户,管理员根据教师预约情况以实验室使用情况,合理分配实验的具体安排,这里的操作包括实验室和教师用户的查找、增加、修改、删除。

实验室管理:该模块为系统管理员使用,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实验室相关信息,同时提供实验室相关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

4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为SQL Server 2000。SQL Server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它使用SQL语言同各种数据库建立联系,进行沟通。结合数据库范式设计原理,使得整个数据库通过各个不可再分的表相关联,最大程度的减少数据冗余,提高系统的效率[4]。系统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模型来完成关系数据库设计。系统根据实际需要,抽象出了教师、实验室、班级、课程、学生等几个实体类型。实体与实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图3显示了系统中主要表格的关系视图。

5系统安全性

对任何系统来说,安全性至关重要,所以在系统设计重点考虑了安全性因素。本系统采用ASP技术,客户端执行JavaScript程序,这样在网络安全性方面拥有以下优点:第一,因为传到浏览器端的只是转换成HTML语言的结果,这样一来用户无法获取ASP源程序,这既维护了开发人员的权利,又保证了网站的安全。第二,系统使用了虚拟目录,这样在网络安全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虚拟目录是通过“别名”或名称,供浏览器访问目录。使用别名更安全,因为用户无法知道文件在服务器上物理位置,所以无法使用这些信息来直接修改文件。这样可以隐藏站点目录结构,从而避免站点目录结构的暴露,防止系统受攻击[5]。这样从服务器人架设上就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第三,采取多级权限的方法设定不同用户的权限,通过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口令,来赋予用户的权限,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系统分析与结束语

本实验室调度系统使用Windows平台,以IIS作为应用程序服务器。经过逐步测试,系统基本功能已完全实现。教师登陆系统后通过实验室预约模块,可以完成实验预约、修改个人信息等功能。管理员登陆系统后通过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规章制度模块,能完成实验室相关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实验安排,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数据检索。本系统符合学院的实际需求,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采用ASP+SQL Server结构设计的高校调度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对客户端的软硬件要求低,只需要能上网并可以使用浏览器即可;

2)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的优点,采用范式设计的原则设计数据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运行效率;

3)通过权限分离、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分离、虚拟目录的使用等手段,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具有实时共享的特点,突破了过去采用Excel作为数据库工具时只能进行单机操作的缺陷.使得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从人工管理阶段走向计算机网络自动化办公阶段,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

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需求变化等种种原因,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为更科学调度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杰,田珍.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

[2]陆永祯,孙云龙.用ASP和SQL Server实现网站分级管理[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3).

[3]程敏.对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设计的一点构想[J].科技风,2008(5).

第8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高考成绩;统计分析;统计单元;SQL生成器

DOIDOI:10.11907/rjdk.162034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08803

0 引言

2010年以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独有的数据资源优势,推出了以诊脉高考、服务教学为目标的高考数据统计分析系列报告[1],报告采用程序计算和人工生成结合的方式,对于常规统计分析,采用固定的计算机程序完成,对于个性化需求则采用手工方式完成,工作量较大,报告生成周期较长。例如一份学校版的报告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学校对报告的需求时间比较集中,短期内很难满足众多学校需求;另外教育工作者通常不具备专业信息处理能力,在高考数据的检索、统计等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根据用户自定义需求自动生成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语句的高考成绩分析方案,即SQL生成器设计方案。常见的SQL生成器一般嵌入在软件开发工具或数据库系统软件中,如软件开发工具PowerBuilder、C++ Builder、Delphi,数据库系统软件Access、VFP 、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BI设计软件 Microstrategy、Business Object、Cognos等都内嵌有SQL生成器[34],独立的SQL生成器软件有Red Earth Technologies的Superior SQL Builder、SBS Development的Automated_SQL_Builde等[5]。这些SQL生成器都是面向软件开发或数据库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是面向业务系统的最终用户。一些学者尝试SQL生成器研究,如李海龙[6]的通用标准SQL语法分析模型研究,程晓燕[7]的可视化编辑数据库操作工具研究,赵丹明[8]的模拟SQL Builder创建SQL语句的关键技术研究等。

1 SQL生成器数据库设计

1.1 相关概念

(1)统计对象。统计分析所针对的实体称之为统计对象,如“考生信息”、“总成绩信息”、“单科成绩信息”等都属于统计对象。

(2)维度。数据统计分析是从特定角度对特定范围数据的观察、对比,这些特定角度称之为维度,例如,“考试年份”、“行政区划”、“考试科目”、“总成绩”等属于不同的维度。

(3)统计属性。统计属性是指计算所针对的统计对象属性。如统计对象“总成绩信息”的“总分”属性,可用于求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计算。

(4)统计函数。统计函数是作用于统计属性上的集合运算,如计数、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分、最低分等。

(5)统计单元。统计单元是由统计对象、统计属性、维度表达式、统计函数4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元组,代表一次特定计算。

统计单元及组成元素需要映射为机器世界的对象,才能进一步采用程序进行处理。这里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对象――表(Table)对统计单元及组成元素进行描述及数据存储,实现概念到机器的映射,映射关系如图1所示。

1.2 相关数据库表

(1) 统计对象数据表。每个统计对象可映射为一个数据库表(Table),数据库表存储统计对象数据。例如“KSXX”表存储统计对象――“考生信息”数据,“ZCJ”表存储统计对象――“总成绩信息”数据。

(2) 统计对象定义表。统计对象定义表用于描述统计对象和数据库表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表可以把统计对象名称转换为数据库表名称,表1为该表数据示例。

(3) 统计对象关系表。各统计对象数据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如KSXX(考生信息表)、ZCJ(总成绩信息表)和kh(考号)等为关联条件,即KSXX.kh=ZCJ.kh。系统在生成SQL语句时需要根据表之间的关系构建连接字符串,从而形成多表查询语句,因此需要对表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义。表2为统计对象关系表记录示例。

(4) 统计属性定义表。每个统计属性都对应统计对象数据表中的一个可计算字段,在数据库中用一张数据表描述各统计属性与统计对象及表中字段的对应关系,称之为统计属性定义表。例如,统计属性“ZF”(总分)对应数据库表“ZCJ”的“ZF”字段,如表3中的第一条记录。

(5) 维度定义表。同属性一样,维度也和统计对象表中的字段有着对应关系,系统在生成SQL语句时,需要根据维度与统计对象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数据库表中的字段。描述维度与统计对象表及字段的对应关系表,称为维度定义表。维度定义表的结构与统计属性定义表类似,不再赘述。

(6) 统计单元定义表。系统将用户的统计需求转换为一个或多个统计单元,统计单元定义表主要对每个统计单元的四元素进行描述,表中主要字段包括统计对象、计算列、维度表达式、计算结果等。例如,“求500分以上理工类考生的总分平均成绩”可以描述为一个统计单元记录,如表4所示。

2 SQL生成器处理流程设计

SQL生成器设计思路是把用户的分析需求转换为统计单元定义,系统根据统计单元定义构造SQL语句,批量执行SQL语句即可获得统计分析结果。

由系统自动构造SQL语句,首先需要对SQL语句结构进行分解,形成多个SQL子句,最后合成为完整的SQL语句。SQL语句整体结构比较复杂,根据高考成绩的常规统计需求,对所生成的SQL语句简化,简化后的SQL语句由3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

(1)形如“select 统计函数(表.字段)”,简称select子句,用于指定针对哪个字段进行什么类型的聚集计算。其中统计函数直接来自于统计单元定义,“表.字段”可由统计单元查找统计属性定义表确定。

(2)形如“from 表1 join 表2 on 表1.字段1=表2.字段2 join 表3 on…”,简称from子句,该子句表达了数据从哪些数据表中筛选,以及这些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关系。这里的“表1”称为主数据表,由统计单元中的统计对象决定;“表2、表3”等称为辅数据表,由统计单元中的维度名称决定;表之间的关联条件,即“on 表1.字段1=表2.字段2”部分,可根据统计对象关系表中的连接关系字段确定。

(3)形如“where 维度表达式1 and 维度表达式2 and 维度表达式3……”,简称where子句,可由统计单元中的各维度表达式确定。

3个子句生成后,合成为一个完整的SQL语句,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3 SQL生成器程序实现

根据以上设计方案,采用开源数据库系统MYSQL建立相应数据库表。为提高处理效率,采用MYSQL存储过程实现处理流程。由于MYSQL存储过程尚不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所以在程序实现上主要采用结构化方法,并遵照低耦合、高凝聚的模块化设计原则。主要存储过程如表5所示。

4 结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高考成绩定制分析的SQL生成器,通过统计单元定义统计需求,每个统计单元包括统计对象、统计属性、维度、统计函数4个元素,系统根据统计单元中的4元素以及相应定义生成SQL语句,将手工操作的个性化分析需求由计算机快速自动完成,提高了统计分析的效率及灵活性,降低了对用户数据操作能力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所设计的SQL生成器可满足大部分个性化高考成绩统计分析需求,但个别需求尚不能满足,这是因为所生成的SQL语句结构是对完整的SQL语言结构的简化,相对简单。例如不能生成包含子查询的SQL语句,也不能生成多个SQL语句组成的程序段。因此,该设计方案还处在初级阶段,尚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另外,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了SQL生成器的总体处理流程,对于from子句、where子句的实现细节未进行详细讨论,后续笔者将进行专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娟,高振华.化枯燥为神奇――高考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把脉”中学教学[J].考试与招生,2010(12):5354.

[2] 胡宏银,何成万.基于VBA的SQL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3):5154.

[3] 胡仁强,杜晓峰,张笑燕.基于BI工具的OLAP SQL语句生成系统研究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12):3135.

[4] 胡宏银,何成万,姚峰.SQL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1):20242027.

[5] 李海龙,张维明,肖卫东,等.通用标准SQL语法分析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11):19691972.

第9篇: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供电营销; 解决措施; 供电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以及电力市场日渐发展,。供电要想减少成本,缓解经济压力带来的困扰以及如何避免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就必须做好营销企业管理工作。针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方案设计实施分析,确保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促进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层次分析

( 一) 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具有业扩报装管理系统、电费计算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资料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采取数据集中管理,每一个供电单位利用广电网络建构广域网实施数据共享。业扩流程设计至计算机管理同时加以业扩监控,逐渐实现单轨制非纸化流程。借助广电网络当成数据库通道建构供电局同每一个供电营业部门之间的物理联系,数据库服务器置放于供电系统信息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 二) 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原则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系统设计具有开放性

系统设计时,要充分顾及到电力产业资源的统一规划,做到此系统能够同其他相联系的开放的生产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办公、设备管理等系统的有效无缝连接。

2、系统设计具有灵活性

不尽相同的供电单位抑或同一供电单位的不尽相同时期,其解决业务问题的过程、方式会有极大的差别。而我们的目标则是适宜电力单位快捷转型的需要,依据供电单位的生产和经营以及销售状况快速制定针对不同的单位处理方案。

3、系统设计具有先进性

建议采取目前流行的企业信息系统处理方案设计与软件设计理念,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实施分布模式、模块化之构件开发,能够提供各类专业接口,给系统之间的互联与系统的拓展创造稳固的技术支撑。

4、系统设计具有安全性

利用客户权限管理等应用服务以及系统出错解决等各种模式来保障系统的数据和网络安全性。此用户权限设置应当把系统用户之工作权限定义至具体功能,保障数据的查阅和解决安全性。应用服务借助负载平衡算法保障系统的安全及稳定运转。

( 三) 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划分

依据营销系统诸项业务需要,系统功能能够划分为: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同其他系统之接口两部分,核心业务模块包含业扩方面的、抄表方面的、电量电费方面的、收费与账务方面的、计量方面的、用电检查方面的等管理; 系统接口包含银电联网、客服与财务以及电能计量等系统接口。

二、实行信息的标准化为营销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提供保障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化建构的基础工作,也是信息共享和交换以及集成的保障,其融汇于营销业务的整个过程之中。在信息标准化设计中应当注重如下两点工作: 1、统一数据格式。譬如: 电价和变电站以及变压器等依照参数统一代码; 2、对电力营销诸项业务结合国家标准化设计与流程建构业务流程,借助信息标准化达到构成上下层业务系与同层次业务系统数据交换的统一体。数据的标准化一定要处理数据的共享问题。为达到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与一致口径,一定要具有规范一致的基础数据编码标准。构建一整套健全的标准代码维护系统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制度,针对不尽相同的专业成立编码小组,每个编码小组对于代码条目实施审核确认,而后采取由专人定时,给营销信息共享与信息集成创造了稳固保障的条件。

三、构建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

供电单位电力营销流程采取的是国家统一的业务流程。因为现行的营销业务流程同规范流程尚有差距,需依据标准流程对整体的营销业务流程实施梳理、补充、健全与优化,构架流程体系。为避免产生业务流程黑洞,需构建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相对供电单位电力营销管理来讲,成立专门的组织部门对业务流程实施分析和整合以及优化、重组等能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四、确保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网络安全的管理可划分成局域网内部和 Internet 以及与其他系统接口的安全等。要搞好营销系统整体的网络安全工作一定要首先保障局域网之内部安全,依照分工依然由公司信息中心主抓。具体应当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保护企业内部 Intranet 网络安全

因为网络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质的系统,任意一台只要连接 In-ternet 的机器均有可能为其他人查阅。所以,为了避免非法用户的侵入抑或恶意的诋毁,保障企业内部 Intranet 网络安全,一定采用相适宜的防范措施。

2、保护与其他系统接口的安全

随着联机实时业务譬如银电联网等的发展,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将不能避免地与愈来愈多的接口实施必要的数据交换,而在此种交换中,一定要顾及怎样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为保证系统主机以及数据库安全,在与接口实施数据交换时采取专门的前置机同其他系统实施对接,在前置机前面安装设置防火墙,以免系统针对网络主机的直接接触,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安全。

五、分层实现与分步实施是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唯一可行的战略

管理信息化的推动已不再是单一的普及运用信息系统之问题,其已经牵涉到组织部门的调整与业务流程再造。而与此工作相关的营销部门、生产部门等,需要一起协作配合实现。而电能信息实时采集同监控模块当前是利用接口程序达到数据共享,远远没有实现联动之效果,需求侧等其他四个模块相连业务依旧为手工过程,实用化尚需大量的基础数据来做支撑,这便要求有大量的前期预备工作要做。

4 结束语

供电企业中营销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研究相应的对策,对电力营销工作起到促进发展的意义,同时也为电力营销和市场开拓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勖. 浅谈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方案[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2)

[2]陈舜玲. 供电企业实施电力营销精细化服务管理探索[J]. 技术与市场,2011(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