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肝病医疗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肝病医疗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肝病医疗方案

第1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52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3例,其中男57例,女36例,平均年龄38.5±9.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和分型标准[1],且不合并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7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血脂水平、治疗前肝功能转氨酶指标及影像学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治疗组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30天。对照组用复方甘草酸二胺15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30天。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脏B超、血脂(TG、TC)、肝功能指标(ALT、GGT)。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生化指标恢复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及大小基本正常;②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生化指标基本恢复,B超检查脂肪肝由重度恢复至中度或恢复至轻度;③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生化指标未达有效标准,肝脏B超显示脂肪肝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结 果

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情况,由表1可见,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在ALT下降的同时,GGT、TG、TC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表2可见,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讨 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指病理上与酒精性肝炎相似,但无过量饮酒的临床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代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的重要肝硬化前期病变[2]。治疗上主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减轻体重和药物干预。已经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抗氧化、胰岛素增敏、肝保护和降低血脂等[3]。

本研究表明,单用甘草酸二胺只达到护肝作用,疗效差。而二氯醋酸和二异丙胺治疗NAFLD不但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清转氨酶,保护肝细胞,还能消除肝脏脂肪,降低血脂水平,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1.

第2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6.41±1.92)岁,病程2~14 d,平均(5.23±1.76)d;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11岁,平均(6.38±1.25)岁,病程2~15 d,平均(4.96±1.17)d。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标准,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患者均伴有一定的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3)患者均未患其他先天性疾病。

排除标准:(1)患有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伴有严重贫血的患者;(3)存在一定意識交流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85]治疗,1~2岁儿童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用2.5 mL,2~6岁儿童每日服用3次,每次2.5 mL,6~12岁儿童每日服用2~3次,每次5 mL。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1 0552)治疗,2~7岁儿童每日200~400 μg,7岁以上的儿童每日200~800 μg,分2~4次使用。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259)每次2喷,每日4次,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1个月后,统计并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其中,患者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完全恢复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咳嗽频率有所降低,病情有所恢复视为有效;患者咳嗽、发热等症状没有降低,病情没有恢复甚至更严重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同时对患者的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咳嗽症状用0~9分表示,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6]。生活质量用0~100分表示,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7]。对患者的ECP和EOS进行检测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非典型肺炎,是由患者支原体发生感染所引起的,由毛细血支气管炎及呈间质性肺炎改变所导致,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肺部病变呈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泡有少量炎症渗出物,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和肺气肿[9-10]。在临床中患者常表现为顽劣性剧烈咳嗽等症状。在儿童时期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后,支原体感染是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扁桃体炎、鼻炎、中耳炎、气管炎、肺炎等,幼儿多患上呼吸道感染,学龄儿童多患肺炎[11-12]。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小者,能通过细菌滤器。支原体感染的自然病程自数天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 d退热,恢复期需1~2周,皮肤、黏膜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在起病后2 d就会有所表现[13-16]。

布地奈德是一种固体的化学物质,是一种常见的糖皮质激素,具有高效的局部抗炎作用,可有效稳定体内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对免疫反应及降低抗体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对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释放并减轻平滑肌的收缩范围[17-19]。在临床上常将其用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炎患者。

复方异丙托溴铵适用于需要多种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应用的患者,用于治疗气道阻塞性疾病有关的可逆性支气管痉挛[20-21]。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者采用布地奈德与复方异丙托溴铵的联合治疗,在临床中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同时,治疗方式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附性。

第3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近年来,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群众呼声中,有关过度医疗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重视。本刊汇总一些相关报道和专家意见,希望能为读者的求医行为提供一些借鉴。

肿瘤诊治花费多多

谁都知道肿瘤的严重性,为救命,患者及家属往往对治疗不惜一切代价;所在单位、亲友甚至社会,也往往出于同情,或在医药费报销上网开一面,或予以补助,或凑钱捐助。于是,肿瘤的过度医疗成为严重问题。

肿瘤病人踏进医院,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检查费用的昂贵。要确定肿瘤的性质、大小、程度、分期、有无转移、病人的身体状况等,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大医院,所有的检查作一遍,最少也要花几千元。治疗费用更是离奇出谱。不该做手术的作了手术,不该化疗的作了化疗,甚至有些效果不明显的治疗方法也用在病人身上。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屠规益教授介绍:一位甲状腺肿瘤患者在北京某诊所求医,医生给他用争光霉素,患者化了8000余元,治疗后病情如故。因为化疗药物对甲状腺肿瘤无根治疗效,而且有害。一位舌癌患者,术前病变约1厘米,属于早期病变,局部手术或放疗均可,但在医院里为他作了半舌切除,又用前臂皮瓣修复。

原河南省肿瘤医院邵梦杨教授说:他认识的一位年轻护士患结肠癌,已多部位转移,不是手术适应症,但仍被作了结肠切除;术后不久癌细胞转移到小肠,又手术切除小肠;转移到胃部,再切除胃。最后一次手术后,只活了3个月。

邵梦杨教授介绍,免疫疗法治疗肿瘤至今仍在研究之中,但干扰素、日达仙等免疫抑制剂都是数百元一支,病人用上一个月,根本不见效。屠规益教授说:鼻咽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化疗,但有些医院非要病人先手术,后化疗,增加了病人负担,效果却并不好。

肝病治疗让人看不懂

据统计,我国各类肝病患者累计近2亿人,由于群众的“恐肝”心理,盲目求医,再加上有些医生的诱导医疗,我国每年用于肝病的诊疗费用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专家估计,其中20%属于过度医疗。这不仅使患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带来了严重问题:资料显示,我国的药物性肝损害病人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增加。

肝病治疗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医疗秩序和严格的医疗规则。如一些医院鼓动患者频繁的检查乙肝病毒DNA定量,有的患者1年中查几次CT,这都是不必要的。不该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如甲肝患者、肝功能稳定的乙肝患者等,却进行了昂贵的抗病毒治疗。还有不少小医院、小诊所利用各种虚假广告欺骗病人,获取不义之财。

导致乙肝过度医疗的另一个原因是患者不现实的求医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徐光福主任医师认为,许多乙肝患者认为乙肝很可怕,希望能彻底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或认为“不治疗岂不更差”。一些无良心大夫在临床上吓唬病人,诱使病人接受过度医疗,患者反而认为是遇到了好大夫;假如劝他适度医疗,反而认为大夫不负责。还有一些患者轻信广告上包治痊愈的宣传,跑遍全国各地,屡屡上当而不悔。

妇科病也有过度医疗

第4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关键词】 中西医综合疗法;肝病;临床效果分析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肝脏发生的病变统称为肝病。肝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它的危害性很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我国肝病治疗的现状,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两组患者均有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厌油腻,腹泻及腹胀等乙肝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 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呈阳性。结合肝脏彩超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

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年龄(42.5±18.6)岁,平均病程(5.2±3.8)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年龄(40.8±19.4)岁,平均病程(5.5±3.2)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方案为口服拉米夫定片(规格0.1g/片 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一次1片,一日1次。对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2]。同时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每一个患者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运用中医下法,配以驱除病邪、补血养肝、柔肝益气的中药 [3]进行调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口服拉米夫定片(规格0.1g/片 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一次1片,一日1次。对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

治疗疗程: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

1.3 观察项目 治疗期间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观察和记录。每个月取患者清晨空腹血样化验肝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肝脏彩超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3]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检查正常;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中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形态恢复正常。

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半数以上;肝功检查正常;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中病毒复制指标有一项转阴,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肿大情况明显回缩。

无效:临床症状继续;肝功检查结果异常;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中病毒复制指标仍呈阳性,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肝脏肿大情况未见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分别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基本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数,基本治愈的患者数加好转患者数计算有效率。采用SPSS 12.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卡方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基本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数及治疗后有效率统计如下:

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卡方检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4]

在肝病治疗方面,西医西药多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方案,从根本上对肝病加以治疗,但因患者免疫状态的个体差异导致治疗效果差异很大;而中医多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改善症状、调理机体,恢复机体免疫自稳机能达到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的作用,使病情趋于稳定。因此现代治疗中多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治疗手段,优势互补。

通过对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病效果的分析,总结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为中西医综合疗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国超,浅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J].中外医疗,2009,06(5):160.

[2] 涂燕云, 张红星, 陈枝俏, 蒋阳昆, 林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乙肝及对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2):251-252.

第5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文/何志强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水肿的病因很多,如何挂号的确是一个难题。但是如能按照病史、水肿特征及伴随症状进行仔细分析,则不难区分。

有心脏病史者出现水肿,伴心慌、气短、不能平卧等症状,应上心脏内科就诊。

开始于眼睑及颜面部位的全身性水肿,以清晨起床时明显,伴尿频、少尿或有腰酸、皮肤苍白及血压增高等症状,应挂肾内科号。

先有腹水,后有下肢水肿,伴面色晦暗等表现,且有肝病史的病人,应到肝病科就诊。

轻度水肿,有贫血病容,伴头晕、心慌者,应挂血液科号。

乏力、畏寒及全身呈凹陷性水肿的病人,应挂内分泌科号。

有下肢或单侧肢体水肿的病人,伴皮肤潮红,少汗或多汗,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局限性水肿伴皮肤潮红及压痛,或伴局部皮肤溃疡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号。

局限性水肿伴皮肤瘙痒及有过敏史的病人,应挂皮肤科号。

妊娠期的水肿病人,应到产科就医。

得了肿瘤 怎么办才科学?

文/张世林

说实在的,要想让自己不生病很难。如果得个小感冒,对一般人来说其实不算啥,也就是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一次小演习,甚至都不需要什么真枪实弹就能过去。如果怀疑或查出体内什么地方有瘤块,不管真的假的,你就应该要随时准备动真格的了。

把问题摆出来充分讨论 最务实的做法是找个能信任的医疗单位,值得信任的医生,把你的问题摆出来,与医生充分讨论,当然不宜不拘泥于细节,医生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讨论的目的就是你下一步该怎么做,这一步是什么呢?如果通过一些诊疗方法排除患肿瘤的可能,那恭喜你只是虚惊一场!但你也不能从此掉以轻心,因为健康没有永恒一说。

治疗前请医生做个评估 如果确诊下来是肿瘤,那也不必谈癌色变,心平气和地请医生给你做个比较准确的评估,比如良恶性的大概比例(不可能太准确的,开刀后一般都能明确下来);如果是恶性的话,是局限的,还是有远处转移(全身扩散);局限的话是局部器官能保呢还是需要全部拿掉;处理这个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等。

很多病友说了,我都确诊了赶紧治疗啊!错!应该有个准确的病情评估。这个世界上特别是军事方面经常听到“评估”两字,其实干好任何事都需要“评估”。要对病人的年龄、基础疾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肺病等)、预期寿命、过去疾病史、个人生活史,及本次疾病等情况做评估,临床上病情评估贯彻整个环节,但第一次病情评估最重要。

和医生讨论治疗方案 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病情评估,下面就可以与医生讨论治疗方案了。有极少数病友检查诊断费了些周折仍不很明确,病情评估后医生还要考虑治疗。你却不能着急叫冤,因为那是必须的,只有临床诊断明确了才能治疗,这是医生的“圣经”啊!

对于病友来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无论是标准的、规范的,还是所谓进口的、最新的、创伤最小的等等。对别人是最好的,但用在你身上可能是灾难。这个道理病友一定要牢记。

换条路回家,提高思维能力

文/李柏

出门的时候,你是不是习惯走一条固定的路线?今天,我们就建议你换条和平常不一样的路线,这样可以锻炼你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第6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无所不在,但它并不是无孔不入。通过前面谈到的有关传播途径的问题,大家对此应该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人们普遍关心一个问题,就是与乙肝病人共餐有无患乙型肝炎的危险性。回答是要视情况而论。俗话说"病从口入",那么,乙型肝炎是不是也因为乙肝病毒从口而入后得病的呢?

告诉大家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在同一时间收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胃液和血液,并分别测定其中的乙肝病毒基因含量,结果发现,唾液中病毒基因含量和血液几乎相等,而胃液里却几乎为零,说明胃酸或胃内的其他成分有裂解病毒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推测: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时,由于碗筷上可能沾染了携带者的唾液,病毒入口的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但病毒一旦入胃后还可以被胃液杀灭。即使没有被胃液消灭,病毒进入肠道后也不能肯定将被吸收入血液。在这一点上,乙型肝炎病毒与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是不同的,甲、戊型肝炎病毒的确是经过肠黏膜细胞进入体内的。

另外,即使感染了乙肝病毒也并不一定会得病,这一点在前面已谈到过。除了个人的遗传素质和感染途径外,其他因素如一次进入体内的病毒量、病毒的毒性强弱、感染病毒时的身体状况等都与是否发病有关。还要说明一种情况:由于工作性质,如医护人员,或长期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不少人多次感染病毒,但没有得病,并且血液里有了一种抗体,叫做抗HBsAg,这些人对乙肝病毒是有抵抗力的,不必为今后可能生慢性乙型肝炎而忧患。这种抗体也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但有少数人尽管多次注射疫苗仍不能产生抗体,原因不是很清楚。

如果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餐不成为大问题,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把与携带者握手、接触物品等作为恐惧的理由。当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餐前、触摸钱币后、乘坐公共汽车后洗手等等,都应当成为一种强烈的意识。

通过注射途径传染乙型肝炎的危险性最大,但个人很难预防。所幸的是我国自20 世纪90年代初强制医疗部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血液和血制品均经过严格筛选。因此,由医疗为目的的注射而导致乙型肝炎的病例越来越少。但是,某些不良行为,如注射导致肝炎的情况在逐年增多,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我们要奉劝这些极少数人"远离,珍爱生命"。

不必过分恐惧

患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也大可不必为自己的未来过分担忧和恐惧。毕竟现在已经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案。记得在80年代以前,在医生开给肝炎病人的处方上只有肝太乐、益肝灵、维生素C和垂盆草冲剂等等治标不治本的药物。现在的情况已大为改观,医学发展速度很快,在短短十几年内已经产生了不少对乙型肝炎有治本意义的新药。所谓治本就是抗病毒治疗,只有把病毒从体内 "请"出去,才能从根本上治好乙肝。比如用得比较早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就为不少乙肝病人造了福。

第7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多年来,丁惠国主任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优良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为患者服务着……

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

据记者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是该院的重点专业学科,是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传染病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消化系病)重点培育学科和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传染病重点专科,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本科、七年制教学任务及内科学(消化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还承担了北京市传染病的防控、应急会诊任务,全国传染病内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

丁惠国主任介绍说,目前,肝病消化中心包括2个病房、北京市肝病消化内镜会诊治疗中心和肝病消化研究室,在国内最早开展传染病合并胃肠病、胆管及胰腺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该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及北京市等重大科研项目。在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治疗与研究,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防治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合并腹水、糖尿病、营养不良、肝性脑病,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原发性肝癌早期鉴别诊断与筛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年均门诊约8万人次,年均住院患者约3000人次。在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并发症的防治及肝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等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丁惠国主任接着回顾说,佑安医院于1988年在国内传染病医院率先成立消化专业组,1993年正式成立肝病消化科,2006年更名为“肝病消化中心”。经原北京市卫生局批准,2000年成立北京市肝病消化内镜会诊治疗中心。内镜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高清晰电子胃镜、放大胃镜、大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胃镜、鼻胃镜、胶囊内镜,能够熟练开展内镜微创诊治技术,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病合并消化性溃疡、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以及肝病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套扎和硬化治疗预防出血,胃肠息肉切除术,胆道梗阻时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括约肌切开、放置支架、球囊扩张及内镜下网篮取石等,痛苦小,效果显著。目前,消化内镜中心普通胃镜检查患者每年可达6000例次至7000例次,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在全国传染病专科医院属领先水平,成功率达到95%以上。

丁惠国主任表示,肝病消化中心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未来将建设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本专业疑难危重症患者为重点的专病种特色和学科优势,集诊治、保健、康复及预防一体化的肝病消化中心”。到2020年,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培训、医疗救治、科学研究、信息服务的肝病消化临床诊治研究中心。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救治与基础研究方面,重点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机制,探讨和评价临床防治新方法和策略。通过实施该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到2017年,使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肝硬化Child A、Child B、Child C级患者病死率分别为

筛查肝癌新方案研究

取得初步成果

记者了解到,在丁惠国主任的带领下,肝病消化中心长期致力于提高临床危重症及疑难肝病患者医疗救治技术,已形成了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口碑,实现了门诊及住院病人年诊治量增加20%的目标,近5年来床位使用率>100%;该中心还积极开展医疗新技术和新项目(小儿AIDS患者食管扩张术、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诊治新技术、肝癌筛查新技术),肝癌早期诊断率达到70%,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死率进一步下降。肝病消化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保持了该学科在全国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带头地位。

谈及该中心科研方面的成就,丁惠国主任介绍说,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北京市科技计划及首都发展基金的资助下,他们从肝炎肝硬化筛查肝癌的新方案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该项目已建立肝癌高危人群1694例(肝炎肝硬化576例、慢性乙型肝炎1118例)的队列。采用“GPC3+AFP+超声”间隔3个月1次的筛查新方案,对31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随访研究发现,早期肝癌(BCLC A)占68.8%,显著高于传统筛查方案或未筛查者,为完善我国肝癌筛查规范和防治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证据。

对此,丁惠国主任继续介绍说,目前临床证据表明,早期肝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5年生存率高达75%。然而,80%以上的肝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姑息性介入等非手术治疗,严重影响其预后,5年生存率不足15%。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肝癌病死率的关键。加强经肝炎肝硬化发展至肝细胞癌过程中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建立适合临床转化应用的筛查新方案与规范监测,对在肝硬化患者中更多地发现早期肝癌意义重大,是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病死率的关键。

甲胎蛋白(AFP)一直是肝细胞肝癌筛查、诊断的标志物,但其最佳诊断临界值仍有争议。以血清AFP 20 ng/ml作为HCC筛查临界值,诊断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65%和80%~94%,但部分良性肝病、胃肠道恶性肿瘤中AFP 也有升高,且30%~40% HCC中AFP阴性(AFP

保障学科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为编委,丁惠国主任完成了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中国医学百科大全书》(门静脉高压及肝脏血管疾病)和《肝脏病病学新进展》等专著的编写工作,提高了医院及个人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另外,作为北京医学会及中华医学会肝病、消化及内镜专业的委员,他还为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丁惠国主任的组织下,该中心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波特兰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24名,同时重视各级医护人员的培养,2名副主任医师获得了2013年北京市卫生局高层次卫生人才学科骨干培养计划及消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人才培养是未来5年本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本学科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 丁惠国主任说,未来5年,该学科将努力鼓励研究生、青年骨干依托国家及北京市重大课题、关键临床救治技术等创新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培养或引进与重点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技术骨干,使本学科点的学科队伍的职称、年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具备参与国际技术合作研究和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能力,在国内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到2017年,该学科具有教授职称人员将达到2名,副教授职称人员将达到4至5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3到4名,同时将为国内培养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丁惠国主任认为,医生道德、学术水平是医疗卫生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医务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必须抓好的根本所在。深入加强科室医护人员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传承仁医仁术的为医之道,深化“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医务人员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实现医患和谐的良好氛围,对科室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古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只有精湛的医术、出色的临床工作,才能解救患者于病痛之中。因此,必须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丁惠国主任在介绍该科室的工作经验时说:首先,要强化核心制度的完善与建设。开展床边带教,专业轮转,严格执行危重病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其次,要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管。强化医疗和护理的质量控制,加强医疗护理安全责任防范意识,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医疗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安全隐患,防范医患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丁惠国主任介绍说,科室注重引进并运用临床适宜新技术,以临床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在未来几年,科室将初步建立一支能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学科团队,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和推广内镜微创新技术在传染病诊治中的应用,保持该技术在全国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带头地位。为进一步提高重要脏器的监测与支持水平,巩固专科优势,每年开展一项新技术,通过高新设备带动发展或引进高新技术,促进学科发展,搭建高水平的临床危重症肝病救治平台。同时,科室试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肝病消化中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科室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好的带头人,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后盾。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鼓励优秀,督促落后,促进科室成员全面发展,促使全科人员既要业务精,又要做医、教、研工作的管理行家,从而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采访中,丁惠国主任还介绍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经验。他们实行竞争聘用、竞争岗位机制,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促使每位医生都能成为临床加科研型的综合人才。

“加强科室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也很重要。”丁惠国主任说,通过医院网络及慢性病管理系统、健康教育和学术交流及努力参加全国、北京市的专业学术团体等扩大对外宣传活动,可以在同行间扩大影响,提高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加强科室团队及文化建设,深化“团结协作、人人为科、科系人人,以科为家”的科室文化理念,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

第8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严重肝脏疾病。我国约有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这其中包括乙肝携带者和乙肝病人,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过半年病毒不能清除称为慢性乙肝。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有传染性、易复发,目前缺乏治愈的特效药物。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我科15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慢性乙肝病人153例,男112例,女51例;年龄16岁~75岁,平均44岁;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程度88例,专科以上65例;学生18例,职员74例,农民61例;有家庭聚集性22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治疗方法大致相同。

2 心理特征分析

2.1 忧虑心理 乙肝患者害怕把疾病传染给家人,担心此病不能治愈,担心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对慢性肝炎的发作与转归不了解,客观上慢性病治疗效果欠佳和反复发作等特点也使他们感到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失眠等症状。

2.2 猜测心理 乙肝患者患病时间长,接触医务人员多,对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和药物疗效比较熟悉,有的还翻阅有关肝病知识的书籍,对慢性肝炎疾病有一定了解。但常常一知半解,病情稍有好转就欣喜若狂,稍有反复就精神紧张,情绪下降,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认识不够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2.3 多疑心理 多数乙肝患者不敢正视自己的病情,怀疑检查是否出错了,特别是病情一有反复或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得不到明显改善时,便产生“恶变感”,由此而感到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表现为极度的恐惧和悲观。

2.4 乱投医心理 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使得患者一有治疗肝病的新药物就迫不及待地想使用。在治疗上不遵医嘱,对医护人员的正常言行敏感。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民间验方或偏信江湖医生,结果常常干扰正常治疗,延误病情。

2.5 偏执心理 部分肝炎患者不能面对长期治疗的现实,怨天尤人。从怀疑医疗方案与护理开始,进一步发展为对医疗环境提出过高要求,不尊重医务人员的工作,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和睦融洽的护患关系 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因注意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耐心听取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做好患者的心理调节,积极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使医患关系处于良性循环中。

3.2 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治疗期间,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不仅要把疾病的病因发生和用药后的转归详细讲解给患者,还要讲解必要的传染病知识,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临床出现的症状。告知患者既要合理饮食,又要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较全面的认识,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3.3 病情稳定后,不能因为侥幸心理而中断治疗,而要坚持服药治疗。出院后要定期回医院复查,巩固治疗效果,即使是痊愈也需要恢复和巩固的过程。上述这些问题需医务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并使之成为患者自己的意识行为,方能起到治疗效果。

3.4 针对不同心态的患者开展不同的心理护理 对于吸烟、饮酒已成为习惯行为的患者,应侧重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去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对于具有偏执心理的患者,应经常巡视其病房,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缓和医患关系。

3.5 对于因经济因素而欲中断治疗者,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争取家人的配合,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认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安心静养。同时帮助患者认清此病的诱因,如饮酒、劳累,不合理用药及不良情况等,提醒患者按医嘱服药并定期进行有关检查,加强适当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总之,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患者心理困扰多。因此,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促进疾病的恢复、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9篇:肝病医疗方案范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同现有38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人群平均感染率为3.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表明,我国报告丙肝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报告2万余人,2006年报告近7万人。科研人员曾在我国一家三甲医院抽取28984名住院患者,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共发现丙肝抗体阳性患者983人,占被检测人数的3.39%。进一步分析发现,传染科、消化科最高,妇产科、血液肿瘤科、胸外科、内分泌科、泌尿科、神经内科也有较高的阳性率。

隐匿性特点造成严重后果

丙肝在急性期通常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转为慢性后很长时间都可能没有症状。转氨酶检查,仅有1/3的患者转氨酶低水平升高,1/3的患者转氨酶正常。在我同,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1/3,但在医院就诊的丙肝患者比例远远低于乙肝病人。人们忽视丙肝的存在,丙肝却趁机出手伤人。统计表明,如果发现丙肝抗体阳性而不加干预,20年后将有10%的人面临肝硬化的危险,30年内将达到30%。

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介绍,2004年3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干扰素a是抗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干扰素、复合干扰素和PEG干扰素a。PEG干扰素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I型丙肝患者接受PEG干扰素a-2a(如哌罗欣)和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治疗48周,Ⅱ型、Ⅲ型丙肝患者治疗24周,约50%的I型丙肝患者和70%的II型、III型丙肝患者可以达到病毒完全清除。同外对这些临床治愈病人随访研究表明,99%以上的患者持续维持m液中丙肝抗体阴性。因此,只要检测发现丙肝抗体阳性,都应该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