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科技项目审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项目审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项目审计报告

第1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会议时间:2020年10月26日10时

会议地点:公司三楼二会议室

参会人员:***、***、***、***、***

会议主持:***

会议记录:***

10月26日上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内部审查会议在办公楼三楼二会议室召开,公司***,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主持。

会上,项目负责人对新建尾矿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的主要编制内容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综合汇报。与会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纪要如下:

本着“安全、环保、高效、优质、控本”的建设原则,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需对以下内容修改或补充完善。

1:截洪沟(B×H=1.5mx1.2m)以下的汇水面积需单独计算出来,若在0.5km2左右,可取消0.8mx0.8m的截洪沟,取消可节省工程直接费259.28万元+工程其他费用259.28x33.3%(取费比例),共计节约345.62万元。

2、上坝公路起点要从山沟公路开始设计起点(废水站下游道路左边开始),尾矿库管理房要设在进初级坝左边山体上,靠近上坝应急公路建设。

3、工程预备费1103.31万元,费用预估过高,可否按工程预算总额的1%计算,为150万元左右,则工程预备费预算减少约953.31万元。

4、排洪隧洞B×H=3.0mx3.0m,L1865m,单价6200元/m,总价:1156.3万元;单价预算偏高,可预算为4200元/m,则总价为783.3万元,总预算减少373万元。另加工程其他费用373x33.3%(取费比例)=124.2万元,合计总预算减少497.2万元。

5、库底砾石保护层预算为:26171m3x80元/m3=209.36万元,是否可调整为底层铺废石,废石来源可考虑隧洞开采石料再破碎后铺垫,工程造价可减少一半以上,可节约130万元以上(含取费)。

6、按本次设计的施工工艺来计算库内的防渗工程量一次全部施工建设到位,边坡开挖土方量151331m3+锚固沟开挖爆破79682m3,共计23.1013万方,除去锚固沟部分黏土(9443方)回填,剩余22万方,另库区清理灌木林302662方,产生废土废渣约10万方(按0.3m厚),共计有32万方废土废渣需考虑堆存场地和建设成本的问题,需要设计单位重点从技术方面考虑两到三个最优的设计施工方法作对比,既要从技术方面可行,又要从投资方面控制成本到最小化,供企业参考选择。

7、防渗工程量需分步按301m标高—340m标高及340m标高—400m标高分别计算工程量和预算造价。便于业主决策考虑一次施工或分步实施以及投资成本问题。若本次施工建设防渗工程量按初级坝顶(340m标高)水平线以下来分步实施(政策允许范围内)。则可以减少预算投资约4000万元以上。

8、上调进库公路建设投资项目:由180万元调整到800万元(增加620万元),增加的工程内容有:从公司至黄金水库通乡公路凤形桥三叉路口处加宽一米至初级坝下游处,长2600M,(开挖山体、拓宽、倒制靠河边路基、两座桥梁加宽、新修一座桥梁、占地补偿、重倒路面和新倒路面等)。

9、如果按3000吨/日来核算,尾砂管径和回水管径均需增大,考虑到穿越现有井下系统铺设弯道过多且影响运输系统,扬程损失大,安全环保风险较大,考虑开挖一条管道输送涵洞(2000m),涵洞需避开井下相关设施设备。则需增加投资约400万元。

以上几项总共可减少投资约4906万元。

第2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摘 要 审计风险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规避,应该标本兼治,应当从理念、队伍、机制、业务实施技术等层面上着手。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财务报表 审计 风险防范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背离;或由于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和审计结论,从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由此,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财务、财政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 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如何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如何使审计风险降到最底线,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都要切实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充分认识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对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审计风险。

一、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舞弊的思路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舞弊时,同样需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总体思路,即首先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然后采取恰当的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应对。可以说,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运用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曳和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曳这两项准则,以识别、评估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了具体要求。准则第七、八、九章分别舞弊 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做出了具体规定。

二、财务报表审计存在的风险

1.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正确运用审计抽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取得可靠的审计证 据,同时也能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虽然公允的要求减轻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和风险,但要达到公允的程度也并不容易,误差必须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抽样要有可靠性,组成适量、有效的样本,以尽可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反映程度。否则,样本总体反映的情况差异超出可容忍的范围,就会使注册会计师对 抽样结果产生信赖过度和误导错误,审计的公允性就会丧失,审计证据就可能片面、不可靠,从而产生重大误导作用,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形成审计风险。

2.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作为审 计方,必须按约定的内容、要求按时出具审计报告,否则就构成违约。在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只要客户上门并满足给钱这个条件,审计机构就把风险抛之脑后,按委托方的要求草率地订下约定书。结果有的在接触对方的审计资料后,才发现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赶进度,不按规章的要求进行审计,有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 记录和原始凭证虽根本没有可信度,但为了提供审计报告而凭经验和逻辑进行推理。这样的审计报告通常会存在审计风险。因此,可以说签订约定书环节是产生审计 风险的源头。

3.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成果,也是追究审计责任和承担审计风险的具体依据。按照审计程序和正常逻辑思维,审计报告是依据审计约定书 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依据审计抽样、取证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做出的,好像审计风险应存在于审计报告以前各环节。事实上,撰写审计报告本身不但存在风险,而且是防范风险的重要环节。如果审计报告对审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表述不清,也有可能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形成风险。此外,审计报告对有关关联问题、或有事项等的表述以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的表述是否准确、得当,也有可能产生风险。

三、完善财务报表审计存在风险的对策

1.健全审计工作责任制,明确划分审计人员职责要坚持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长要对审计方案制定的重点内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形成的审计报告等审计资料负责;复核人要对提供的一切审计资料、依据的法规制度以及审计报告的表述等负责;要确定审计报告审理制度、集思广义,准确界定问题的性质,掌握好处理处罚的尺度,从而形成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以避免职责不明。

2.周密制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拟定审计方案时,除按照审计方案编制的一般方法将此项目应当审计的主要内容写进去外,还必须将审计风险的控制点找出来。这要充分引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结果去做。要认真执行审计程序,特别是注意执行审计文书的送达、审计报告当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和审计处罚听证等程序。

3.认真落实审计人员责任,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对审计人员的职责划分清楚后,要真正把各自的责任落实到位。对尽心尽责、项目完成优秀的审计人员,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在审计工作中、违反法规法律的,造成审计风险或形成诉讼失败的,要追究审计人员的过错责任,从根本上杜绝审计风险。

4.依法实施审计、准确恰当定位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尽量掌握完整的财务资料,同时也应当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审查和核实,要注 重对审计风险控制点的审查和分析。对每个审计事项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定性。定性依据要特别注意依据适用的范围、时效、内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第3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造价审计 审计风险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投资膨胀现象,其造成的后果是工期延长、施工索赔增多,工程造价越来越高。针对这种现象,实施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造价审计现状分析

工程造价审计,通常是通过工程项目的预决算审计来完成的。预决算是一个统称,它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四大主要文件形式。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很难按照客观存在的要求正常发展与深入。

2、工程造价审计潜在的风险

首先,施工过程的多变性容易造成审计期间工作的忽略和疏漏。一个基建工程项目的实施,既要经过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等基建程序,同时又要经过计划、概(预)算、实施过程中追加投资以及最后结算的财务环节。在这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为的、自然条件的制约而出现多变性,如变更设计、扩大规模、增设项目等。其次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建筑材料价格的起落政策、法规的废止、调整和起用也足以说明工程造价审计所碰到的多变性。这些现象的出现,显然给审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审计人员如果对某个细节忽略或疏漏,都会给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审计人员也不可推脱地要承担审计责任。

其次,工程造价审计的滞后性容易造成审计质量下降和工程造价不实。一是基建项目种类繁多,这些项目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要开展对这些项目的审计,需要专业知识比较全面的审计人员加以实施。但是,当前各级审计单位对工程造价的审计都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审计方法和经验都有待提高的实际问题。二是介入审计的滞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审计单位对工程造价审计的介入,在时间上大都是滞后的。有的工程项目在竣工交付使用近一年,审计单位才接到开展审计的指令。如果仅对财务收支实施审计,借助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是可以查清楚的,但如果要对某一具体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和分析,困难程度就很大,有的现场已经面目皆非,根本无从考究。

3、工程造价审计面临的审计风险根源

工程造价审计与其它审计存在两大不同之处:一是它所面对的被审计主体经济成份的复杂性。一个建设项目同时针对的是建设单位、多个施工单位和多个中介组织;二是建设项目审计内容繁杂,所涉规范较多,专业广泛。因此审计风险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工程合同的性质认定对国家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合同性质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国家建设项目承发包本身是一种建筑市场交易行为,在建设合同签订过程中,不涉及行政权力的行使,建设合同双方主体均具有法人地位,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建设项目使用的多为财政性资金,其目的是为了公用基础、公益性事务,审计部门有权根据《审计法》及相关条例的规定,对利用建设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予以制止。

第二,工程价款认定的文书不同,对于工程价款的出具认定文书很多,其中主要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财政部门的评审报告、社会中介造价咨询报告、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报告。在不同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报告,导致了混乱、无序的状态。上述文书存在着工程造价审核角度不一致、法律效力不一致的问题,必然造成工作方法和审价口径有很大的区别,工程价款最终确定也不尽相同。

4、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由于审计人员素质原因造成的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素质风险;由于审计方法不得当造成的工程造价审计方法风险;由于审计手段运用不合理造成的工程审计手段风险;由于行业规范不完善和法规不健全造成的工程造价规范风险;由于审计客体的复杂化造成的工程造价审计客体风险;由于审计报告的不合理和不完善造成的工程造价审计报告风险。针对以上各种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类型,防范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来实现。

第一,建设高素质工程造价审计人员队伍。通过对政冶理论的学习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通过专业选拔、定期培训、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光辉事迹和先进思想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第二,采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这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方法,以适应新出现的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防范具有特殊特征的审计风险;不断改进审计方法,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第三,采用先进的审计手段。这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的必备条件。采用工程全程审计手段,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必备基础;实行主动控制,可以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等过程,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内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审计方法的科技含量,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第四,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完善的行业规范和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健全,可以降低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约束工程建设的不合理行为。首先,完善工程建设行业规范。明确的、合理的、有效的工程建设行业规范,可以使得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不但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监督和企业之间的监督,同时更加有利于审计部门对工程建设企业的审计监督;其次,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对工程建设的最大外在约束力,能够确保企业在工程建设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于降低审计风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完善审计主体内部运行机制。它能够保证审计主体的各项工作有序、合理、科学地进行,更加有利于不断修正审计主体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状况。完善此机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不断完善现有的审计制度。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审计规章制度,建设科学的.合理的新的审计制度,才能在新情况、新问题出现的时候找到合理的依据;其次,做好审计质量检查工作。

第六,规范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终止的书面说明,能够指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工程造价问题。但一般的审计报告只是单纯注重报告审计结果,而不标明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建议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审计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对于其他审计工作的借鉴意义不大,更加不利于改正审计工作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必须首先完善审计报告书写制度。审计报告书写制度能够规范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对于其他审计工作有借鉴意义;其次,把切实有用的信息纳入审计报告中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防范审计风险,还可以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

5、完善审计主体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的审计主体内部运行机制是应对审计客体的复杂化的有效保证,能够保证审计主体的各项工作有序、合理、科学地进行,更加有利于不断修正审计主体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状况。完善审计主体内部运行机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首先,不断完善现有的审计制度。任何一项审计制度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实际状况。只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审计规章制度,建设科学的、合理的新的审计制度,才能在新情况、新问题出现的时候找到合理的依据;其次,做好审计质量检查工作。审计质量检查是检验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审计工作的责任制度、问责制度和奖励制度,能够约束审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能够充分审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做好审计工作和防范审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审计人员要树立审计风险和自我保护意识,应以当时适用的和有效的法规制度为审计工作准绳,对问题定性定量结论必须准确并要谨慎,以人为本, 注意审计技巧。对于审计风险要敢于正视它,认真贯彻谨慎原则,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第4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支出界线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111-03

日前,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请协助开展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的函》(国科办函财〔2013〕252号),在2013年7月至9月间派出巡视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巡视检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总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规范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财务专家,笔者参加了部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少课题负责人及承担单位由于未能全面、准确掌握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出现了因课题财务验收不通过而影响课题技术、学术验收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概念关系混淆、内涵界线不清、经费交叉使用、标准列支模糊,最终导致预算执行偏差,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为此,本文围绕财务验收过程中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会议费与差旅费、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这五组易混淆概念,结合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其进行辨析。

一、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流程大致为预算编制、预算核批、预算执行、财务验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项目负责人常常将财务验收和财务审计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接受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就已经是完成了项目的财务验收,从而疏忽申请财务验收的工作准备,影响项目的如期结题。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概念不同

经费财务审计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规定、办法,对项目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最终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报告的行为。财务验收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和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经费预算为依据,结合审计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总体评价的行为。

(二)组织机构不同

财务审计的组织机构为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科技经费审计资格的208家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验收的实施单位为科技部条财司,或者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的财务验收专家组,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

(三)提交资料不同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是两个不同阶段的会计事项,根据其工作性质的特点,需要准备的资料也不同。财务审计要求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开户许可证、开户银行年末余额对账单、会计凭证、科目余额表、会计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批复的项目预算书等。财务验收要求提交资料主要包括:财务验收申请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预算调整批复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单位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

(四)实施步骤不同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有严格的组织实施程序。课题承担单位在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表的基础上,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结题财务审计,在审计基础上,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由科技部组织财务验收专家组或委托中介机构,依据审计报告,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提出财务验收意见,反馈课题承担单位。因此,财务审计工作在前,财务验收工作续后,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财务审计通不过或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直接影响课题的财务验收,所以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必要前提,财务验收是财务审计的进一步考核评价。

二、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

扩大课题开支范围、提高课题开支标准是课题经费使用过程中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最主要体现形式。主要原因就是分不清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的界线,将二者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依据批复核准的单项定额,就可以作为办理支出的依据,从而出现超范围、超标准现象。如“专家咨询费”核定的金额是这个支出项目可以发放的总量,但每位专家的发放标准,国家是有相应文件规定的,不能因为这个科目有余额,就随意提高专家发放的标准。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是专项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开支范围是科技部、财政部规定的经费用途和每项用途的使用限额,而执行标准则是国家对部分开支作出的统一规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一)涵义不同

课题开支范围,是国家依据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费用的不同性质,对科研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各项支出内容所作的统一规定。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的规定,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执行标准是办理支出额度的依据,一般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在经费开支范围中,涉及执行标准的支出有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

(二)内容不同

对于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的内容,国家都有相关文件加以规定,为表述明确,笔者以框图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如图1、表1所示。

(三)作用不同

开支范围是项目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依据,是由财政部和科技部核准的。执行标准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是项目单位经费开支的准绳。开支范围的批复数,如课题研究的材料费、燃料动力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是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调整使用的,但执行标准是一个绝对数,具有指令性质,是不能随意增减的。开支范围是一种区间,各类事项开支总额必须居于一定区间之内,即要在开支范围内;执行标准则是一种尺度,各类事项的开支金额不得主观臆造,要有一定的依据,即执行标准。

三、会议费与差旅费

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有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在填报“会议费”、“差旅费”支出科目时,常常张冠李戴,界定不清科目的核算口径,在差旅费、会议费开支上,存在概念模糊、范围不一等问题,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将项目研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统计在会议费科目中,从而导致会议费支出严重虚增;二是将主办或承办会议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列入差旅费科目中,导致差旅费支出不实的现象。鉴于以上情况,为合理区分经费开支范围,从三方面分析会议费和差旅费的核算口径。

(一)核算内容不同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发过程中开展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和市内交通费等,开支标准应当按国家规定执行。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二)组织单位不同

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补贴、公杂费等,应列作差旅费支出,而会议费是指课题组承办、组织的学术会或者咨询会而发生的会议租场费、资料印刷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费用。主体不同,核算性质也不相同。会议费开支强调的是主办、承办会议,差旅费开支则强调的是参加会议。

(三)注意事项不同

差旅费核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出差标准,出差事由和内部审批手续,出差人员、事由与课题的相关性。会议费核算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议费标准,提供会议通知、日程安排,与会人员签到表等信息资料,不得在会议费中开支专家咨询费、礼品费、执行费和旅游费等。

四、劳务费与绩效支出

劳务费支出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所以历来都是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检查的重点。绩效支出是《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新增开支内容,是为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和科研绩效的激励而设立。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对这两方面的经费开支存在疑惑,分不清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的区别,导致支出模糊,名不副实。具体体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列支课题组成员的劳务费,二是列支未考核的绩效支出,这些费用在审计或验收时都将不予确认。

(一)含义不同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二)支付对象不同

劳务费的对象是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有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负责人是不能发放劳务费用的。绩效支出的对象必须为预算书所列明的科研人员。这两科目核算的最大区分点就是课题组成员有无工资性收入,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成员是不能列支劳务费,但可以通过科研考核发放绩效支出。

(三)操作流程不同

劳务费的检点是发放形式和发放手续。劳务费发放形式有两种,现金发放和通过银行打入个人账户。以现金发放的劳务费,必须是领款人本人签字,任何理由的代签行为都是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劳务费发放签收单上必须体现发放事由、姓名、身份证号、金额、本人签字等事项,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绩效支出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绩效支出总额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余额的5%;(2)项目负责人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确定发放方案并提出发放申请,绩效支出发放申请表上必须体现发放类型(年度、中期、验收)、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等事项。

五、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

一些课题单位甚至承担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常常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将课题结存的应付未付款当作专项经费的结余资金。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规定,课题结余经费须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应付未付款在注明具体用途和方向后,是可以留在单位继续使用的。所以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本应留在课题继续按计划使用的费用,却要按规定原渠道上缴科技部。

(一)内涵不同

结余经费是课题结题后,批复的项目预算数减去实际支出后的余额,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经项目财务验收认定并报科技部确认的净结余资金。应付未付款是项目的预计后续支出,是财务验收审计基准日后,继续可以留在单位按计划使用的款项。

(二)业务处理不同

结余经费在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财务验收认定的应付未付资金,不属于净结余经费,可以留在研究单位继续使用。常见属于应付未付内容包括:购买设备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货款或质保金,测试化验加工结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验收的相关支出,已签订出版合同的专著、文章的出版费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S].2006.

第5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2011年我国开始对部分上市公司实施内控审计,其中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对上市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强制审计后,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其中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数量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被暴露出来。大部分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的内控审计报告披露上市公司的内控缺陷问题、持续经营问题,但未披露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个别内控审计报告存在混淆内控缺陷分类情况,存在规避出具否定意见的嫌疑。目前内控审计报告还存在内控缺陷的性质及影响披露不够充分、准确的问题。同时,内控审计报告还存在结论或相关信息披露与内控评价报告不一致,但双方并未给予相关说明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工作刚刚起步,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

二、披露现状

强制审计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报告披露情况逐步得到改善,2012年60%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而2013年则有70%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报告质量在逐步提高。

1.披露总体情况分析

本文分析了2012年和2013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内控评价报告以及内控审计报告,并根据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内控研究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汇总,汇总结果如下:

2012年我国2492家上市公司中有981家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占总体比例为39.37%,60.63%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其中有1486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总体比例为59.63%,占已披露总数的比例为98.35%。在1511家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5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加说明段的审计意见,分别占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1.32%和0.33%。

2013年我国共有235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553家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占总体比例为23.48%,有18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6.52%。在已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753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总体比例为74.44%,占已披露总数的比例为97.28%。在1802家披露了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有3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有两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11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加说明段的审计意见,分别占披露内控审计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2%、0.11%和0.61%。

通过对两年的披露情况进行对比发现,2013年未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下降了43.63%,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上升了17.97%,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增加了80%,2013年有两家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而2012年没有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而2013年被出具否定意见加说明段的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多了6家。通过对比可以得知,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数量有所增加,被出具各类审计报告类型的上市公司的数量都有所增长,由此可看出,2013年各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力度有所加大,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内控问题。

2.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分析

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20家和3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意见。其中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一般缺陷,少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在被披露的缺陷类型中有很多典型的缺陷内容,例如,公司停业整顿,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重大不确定性,工程方面和关联方交易方面存在缺陷,执行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相关制度存在不规范的情形。还有一些公司内审部门尚未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内部审计人员,不足以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或者公司未能及时构建与新市场开拓风险相关的内控,信息披露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还存在缺陷。

在被出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都存在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例如,贵糖股份公司蔗渣、原煤等大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基础薄弱,部分暂估入账的大宗原材料缺少原始凭证,影响该等存货的发出成本结转与期末计价的正确性,与此相关的财务报告内控运行失效,上述重大缺陷导致该公司出现重大会计差错。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而该公司的重大缺陷使其内部控制失去这一功能。

其他内控缺陷包括,年报中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营业利润,虚增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上市公司未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控。财务报告内控存在的重大缺陷包括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层逾越管理权限审批使用资金,未能对子公司实施有效控制。非财务报告内控存在重大缺陷,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和部分子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或者未能有效运作。与信息披露有关的内控存在缺陷,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未有效执行,导致上市公司未及时识别出需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事项和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些内控缺陷只是冰山一角,披露内控缺陷的数量较少并不意味内控建设的质量高,还有很多缺陷未被披露,报告的信息和真实情况仍有较大差距。

这些已被披露的上市公司内控缺陷反映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内控问题,而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些披露的内控缺陷了解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从而进行相关决策。从已披露的缺陷类型分析,大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是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披露的比例较低,并且远远低于美国上市公司内控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很多公司有可能将重大缺陷归为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导致内控自我评价的失效,致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完全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以及内控审计报告的披露还需要完善与提高,这样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保障的信息,也能促使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

三、完善内控披露的建议

1.提高管理者对于内控缺陷的重视

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设计和有效实施应当负有责任,监管层的监管是上市公司进行内控缺陷披露的主要动机,而管理层对内控缺陷的认定、评价和披露也应承担责任。上市公司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披露内控缺陷信息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缺乏披露内控缺陷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导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存在不真实的成分,最终造成公司内控失效的严重后果。因此应该加强公司管理层建设,提高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完善内控的有关规定

我国内控的相关规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内控缺陷定性模糊,每家上市公司的认定标准会有所不同,这就造成注册会计师在评估缺陷的严重程度时没有可依据的具体目标,可能造成审计意见缺乏说服力。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准则第5 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整合的财务报告内控审计》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典范,采取目标导向的做法进行缺陷认定。

3.加大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提高内控信息的披露程度,就需要提高各方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应当指导上市公司更好地认定和披露内控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内控规范体系刚起步,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积极性较弱,缺乏对其内控披露行为的有效监管。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内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强化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

同时,注册会计师对内控有效性进行审计,有利于加强对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的外部监督,进而提高公司内控披露信息的质量。目前,由于我国内控审计刚起步,注册会计师开展业务的能力有待提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执行内控审计的能力。同时应加强对内控审计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内控审计的风险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注册会计师内控审计质量,实现内控审计的外部治理作用,从而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以更好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吴寿元. 我国公司内控审计现状及相关建议[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10).

[2] 吴一能. 上市公司内控审计缺陷及对策[J]. 财会月刊, 2013,(07).

[注]本文系“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大学生科技活动”与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YETP14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第6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订的《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从事报告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比较容易理解,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针对第三者而言的,即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一种独立于客户的身份,在他人看来是独立的。因此这需要通过外界来评价,如果投资者或其他人士怀疑注册会计师或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不能保持客观的立场并作出公正的判断,该会计师事务所就未能做到形式上的独立。也就是说应做到让外界特别是让投资者相信其独立性,如果外界人士怀疑独立性,那么即使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还是不能达到使投资者相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目的。所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同时规定了“会计师事务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审计报告应标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但从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为浦东金桥、物贸中心、宏盛科技以及东海股份(注:与下文新黄浦为相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等上市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该所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61号新黄浦金融大厦四楼。而阅读新黄浦(600638)2001年报与其他公开披露的信息之后不难发现这幢“新黄浦金融大厦”正是该公司的“主要开发项目”,在存货项目中比重极大,并“采取以出租为主的政策”。而新黄浦恰巧也是由该所提供审计报务,但与前几份报告相比我们却发现:这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的地址却没有了“新黄浦金融大厦”的字样,不知该所是否也是因担心投资者或其他人士会对其独立性产生疑问而将其略去,而这种疑问往往对上市公司本身又是非常不利的。

第7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审计证据;审计目标;关系

审计要凭证据说话。审计证据的获取是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获取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有着紧密的关系,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得出审计结论、支撑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人员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因此,审计人员应当从审计目标着手,加强对审计证据收集的控制,最终在审计过程中,达到正确地收集、确认和运用审计证据,从而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结论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

一、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取得的用以证明被审事项与有关规定是否相符的一切凭据,包括各种文件、实物和信息。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行为达到的预计的合理状态,它是审计环境对审计整体要求的反应,也是审计实质与特定审计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发展,审计环境随时发生改变,需要评价和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范围随之扩大,审计目标从合法、合规性审计发展到包括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率性等多方面的审计目标体系。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审计人员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审计人员需要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风险的影响,并受到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记录金额的重要性的影响。审计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必须结合具体审计目标来考虑,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特定的审计程序只能为某些事项提供合适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事项无关;针对同一事项可以从不同方面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与特定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其他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

3.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所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实际环境。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证据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从外部取得的审计证据比从内部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取得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失效时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取得的审计证据比间接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字记录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取得的审计证据比从复印件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

常用的审计取证方法有:检查法、监盘法、观察法、询问法、函证法、重新计算法和分析性复核法等。

1.检查法。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所取得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的审阅与复核。

2.监盘法。监盘是指审计人员现场盘点被审计单位所有实物资产及现金等。

3.观察法。察看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场所、有形资产和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工作,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观察而取得审计证据的方法,进而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生产状况、业务运行情况及内部控制遵循情况的证据。

4.询问法。询问是审计人员以提问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有关人员获取书面或口头答复,取得审计证据。

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有关信息和现状的声明,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

5.重新计算法。重新计算是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的审计证据。

6.分析性复核法。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对重要的金额、比率或趋势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异常项目和异常变动予以重点关注和调查。

四、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证明力是否足够,能否据此对被审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价,完全取决于审计证据是否有效,而有效的表现形式就是要求所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应证实的事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不是所有客观存在的材料都能作为审计证据。一方面,取得的证明材料要与审计的目的、审计所确定的内容相一致,与审计事项有内在联系,能直接或间接地证明被审计的事项;另一方面,不同审计内容所取得的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否相互应证。同时,还要注意取得的证据与提供者认定的事实要一致,证据提供者认定的事实与审计事项的事实要一致。在形成最终的审计结论之前,只要审计人员认为证据的效力不够,证明力不强,就应继续补充取证,对审计证据有效性的最终判断,标志着审计取证工作的结束。

五、结论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对审计证据的收集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考核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而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和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的具体指南,审计证据的取证过程也就是审计目标实践必经过程,审计证据获取是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重视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再以正确的审计方法和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8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一、连续审计的概念判断及其面临的难题

(一)CICA/CICPA对连续审计的定义及面临难题的确定CICA/CICPA在1999年将连续审计定义为是一项由独立的审计人员使用的,为一个由企业管理当局承当责任的项目提供书面保证的技术。这些书面保证是指由审计人员的一系列与该项目有关事件的审计报告,而且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是同步的或紧跟其后的。面临的难题是要求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是基本同步的。

(二)其他理论对连续审计的定义及面临难题的确定 Reza-ee(2001)将连续审计定义为,收集电子化审计证据来证明无纸化实时会计系统下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电子审计过程。即连续审计能够让审计人员在连续信息的同时或稍滞后提供某种程度上鉴证。面临的难题是审计证据的电子化/无纸化。Kogan(2003)将连续审计定义为,在相关事项发生的同时或稍后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类型。实施连续审计一般应具备两方面技术条件:一是被审计系统完全自动化,即会计信息能够以电子格式记录和存储;二是实现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能够即时被审计人员提取。面临的难题是记录和存储的会计信息过电子格式化和信息跨平台的获取。Warrenand Parker(2004)将连续审计定义为,基于审计人员预定的标准,持续的监控和测试(利用智能软件工具)交易并确定需要执行进一步测试的异常(例外)情况的系统化方法,审计人员按照使用者需求决定报告的形式。面临的难题是持续的监控和测试。Vasarhely(2004)将连续审计定义为,一种完全自动化的方法,一个能立即获取相关的事件并产生相应的结论的方法,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交易过程的自动化,对公司的交易过程进行分析监控的方法。连续审计必须要在一个在线的信息系统中执行,所以这种审计也可称为在线连续审计(Continu-OUS Online Auditing)。面临的难题是要求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基本同步。

二、解决难题的IT技术

(一)实时会计系统(Real Time Accounting System)连续审计要求审计报告的时间与事件的发生是同步的或紧跟其后的。由表1可知,这需要信息系统里面有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可以获得充分的审计线索,才能及时做出审计判断,实时会计报告可以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实时储存在可数据库中,不同时期的会计报告可能随时产生,审计人员通过网络直接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的信息,审计会计报表,不必等到事后再去获取已经过时的会计信息,审计前一年度的会计报表。

(二)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与可延伸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连续审计要求实现不同平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被审计人员提取,这些信息由于处于不同的平台数据库,很可能是以不同的程序编写的,这就需要一种技术能使这些信息以标准的方式传递,而XML能够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按照公认会计准则来转换信息,从而克服了传递上的障碍,且这一技术的采用成本较为低廉。而在审计人员需要的信息中,财务报表提供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求互联网环境中的财务报告数据是容易读取的。XBRL是基于XML技术而发展的无许可限制的电子语言,是关于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存储、处理及交换的技术标准,XBRL编制的财务报告是统一的报表型式或格式。它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编制、公司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并能够在不同的软件、平台、技术间交换,便于审计人员在互联网上对财务报表数据跟踪审计线索,考察数据源直到底层的数据。

(三)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连续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快速得获得电子化审计证据,作为审计线索的纸面文件消失,审计要将重心放在能方便地查询公司电子资料库上,以期得到所有相关电子资料,如公司的财务状况、营运状况、盈余及亏损、股票价格、所需的原料与物资等都是连续审计不可或缺的资料。在实时报告环境下,企业的大部分数据与单据都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的,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科技,运用电子化处理过程进行资料交换及传播,以减少使用人工产生纸张文件处理所伴随的成本及复杂性。所以电子资料处理成为连续审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若无电子资料处理系统科技的协助,连续审计将无法完成其预定的目标及绩效。电子数据交换又通过影响前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来影响连续审计,EDI运用的成败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息息相关。电子资料交换将上游供应商与公司的系统加以整合连接,使各个供应商传输来的数据和信息等资料,成为统一格式的资料,这种统一格式的资料避免公司花费大量时间及成本去进行资料转换、设计资料转换系统或程序。

(四)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与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连续审计需要持续的监控和测试交易,但审计人员不可能做到随时都在现场,这要求AI完成一些审计服务,如AI通过网络自动收集最新的资料,与公司的数据库进行交流,根据情况决定合适的审计程序以及可接受的错误水平,运行审计程序,返回报告和产生报告。此外,当人工智能发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时,要能根据审计目的调整自身的行动。由于连续审计要求AI进行的,涉及到推理、判断和决策,因此不是低级别的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的高级形式一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它要求将专家的知识经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存入计算机软件系统。生成规律,以起到专家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审计专家系统还能完全的保持客观、正直和独立的审计态度,并且不会因人为操作产生工作偏差。

三、相关lT技术应用中的困难

(一)实时会计系统(Real Time AccountingSystem) 实时会计系统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公认会计准则现在还不是动态的,还不

足以对在线反映的财务项目如何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相关的指引;另一个问题是实时会计系统的构成子系统太多,实时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其内部各功能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但又不完全独立,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完成企业的整个经济业务处理过程,每一子系统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实时会计系统提供资料的准确,具体包括:一是实时存货系统。实时存货处理系统的应用加快了公司存货的处理及流程。在制造行业中,零库存是企业对存货(包括在产品)进行实时报告的一个典型例子,任何公司的会计处理与生产线上的资料流通有极大的关联性,由于存货的处理加速,从接收订单、发放原料生产、产品包装及销售、应收账款的收回等的过程都会受到影响。而这一切过程都会影响实时会计系统的准确性。二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对实时会计系统的帮助也不可忽视。现代商务环境下,企业为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需要研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之间的紧密结合和实时互动,就不得不借助于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顾客一并连接,并将各连接点加以系统化及效率化,在该系统中任何一个过程、一个单元的成败都会影响到实时会计系统的绩效,因此实时会计系统的资料准确性及有效性将依赖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完善。三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相对于往日的管理信息系统,各个部门均使用其专属或特定的软件或程序,因此管理信息部门整合各个部门系统花费极大,并转化各个部门资料成为一个统一的格式,ERP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通过企业内联网沟通和协同作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的实时信息共享平台,使全公司所有部门的资料来源系统化、格式化后进行整体计划运用。在ERP环境下,能否通过正确地设置各种运行和控制规则,使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处理系统融为一体,将会计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嵌入在业务执行系统中,实时生成相关的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对实时会计系统能否顺利运行有极大的影响。

(二)可扩展标识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与可延伸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sing Language.XBRL)XBRL的实际应用比较强调统一性与标准化,促进XBRL的实际应用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就是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它是编制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关键。XBRL分类标准不仅要求每个项目的标签必须唯一,而且要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即能够涵盖各行业、各领域,满足不同企业报告实务的特殊需求,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XBRL组织对XBRL的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与协调,在证监会上报国家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也只定义了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科目,对金融企业、房地产等其他行业还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分类标准。

(三)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EDI运用后,使得作为审计线索的纸面文件消失了,电子数据既容易篡改、销毁又容易被盗取。此外,由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的全过程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审计中即使发现疑点,进一步追索也比较困难。并且EDI功能不够强大,只能进行电子资料交换,因此运行起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事实上,Extranet(企业外部网络)的盛行有逐渐取代电子资料交换科技的趋势,因为Extranet不但可以进行电子资料交换,也可承担其他工作,如视频会议等。Extranet还可以方便的加载其他软件(如安全软件等)进行安全防卫。

(四)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与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审计专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求解审计问题,达到或接近专家的水平,前提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达到人类审计专家的思维逻辑,但只是要一些定律的推理加上强大的计算机就能有专家的水平和超人的能力现阶段是比较困难的,现有的连续审计实现模型里最新的ABCAM模型在人工智能方面最为抢眼,但也只能完成审计七类证据中除询问和观察外五种的收集,且运行起来极大地占用系统资源。

第9篇:科技项目审计报告范文

构在实施审计活动(包括确认业务和

咨询业务)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

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他们经过

整理、归类、保存等环节形成了组织

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企业档

案的组成部分。建立和管理审计档案

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任务,是审计

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面对新时代,

企业内审工作者必须要树立开拓创新

的观念,不断创造性地学习,坚持创

新,确立档案工作服务于审计工作的

思想,发挥档案工作的整体功能,扩

大审计影响,为审计工作提高和深化

创造有利条件。

一、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内审档案的具体内容及其

排列顺序。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审计程

序进行审计,所形成的与审计项目有

关的材料,应当归入审计档案。(1)

结论性文件材料采用逆审计程序并结

合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包括审定审

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报告、被审

单位整改报告、有关审计处理的请示

及单位领导或主管领导的批示、被审

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审计交

换意见稿等;(2)证明性文件材料按

审计工作底稿及所附审计证据与项目

审计计划(审计方案)所列审计事项

对应的顺序排列。包括审计汇总工作

底稿、证实审计报告所列问题的汇总

文字或表格及复印件、证实审计报告

所列问题的原始凭证、审计工作记录

及调查证明材料等;(3)立项性文件

材料按文件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包括

立项性文件材料、委托审计书、审计

通知书、本项目的审计计划或审计工

作方案、群众来信及接访记录等;(4)

备查性材料按文件形成时间排列。包

括:组织管理层根据审计建议出台的

与本审计事项有关的管理制度、被组

织管理层采用的与本审计事项有关的

信息等。

(二)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

性。内部审计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

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审计档案对于

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意义重大。企

业内审档案作为内审活动的真实记

录,直接记载和反映了内审工作的全

过程,既具有重要的鉴证作用,又是

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具体

而言,做好审计档案管理工作,能对

审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

起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审计档案资

源可以起到节约审计人力、时间的作

用;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还可有效防范和回避审计风险;为企

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有效的

经济证据;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

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高效发展;可以

为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审计工作提供

参考服务,为业务培训提供教材,为

考核内部审计师的工作业绩服务等;

还可以作为制定审计考核制度、进

一步提高审计机构项目管理水平的

依据。

二、内审档案工作创新途径

(一)用创新思想进行思想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生存,也决

定着企业内审档案工作的发展。面对

新形势,要实现内审档案工作在创新

上、在规范化、现代化管理上跨越,

内审档案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解放思

想,更新观念,树立内审档案工作与

企业同步创新的意识,认识到内审档

案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内审档案

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改变内审档

案工作只收集保管,不开发利用的做

法,不断转变方法,搞活、做好内审

档案工作,使企业内审档案工作在创

新中再创辉煌。

(二)用创新精神改革内审档案

管理模式。在内审转型中发挥档案的

作用,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服务,这

是当前内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要

改变内审档案工作原来的那种因循守

旧“看门守摊”的封闭工作方式,就

必须根据新形势对内审档案管理模式

进行改革。要完善内审档案的立卷归

档制度、保管利用制度、保密制度、

借阅制度等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

组织系统,构建层层负责、把关的岗

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工作职责。在积

极推进内审档案的现代化进程中,着

手建立以电子档案、声像档案为基础

的现代档案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技

术,逐步实现文件形成电子化、文件

传递网络化、文件存储数字化、文件

管理动态化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

提高内审档案信息收集、开发、传递

速度和质量。

(三)用创新精神搞好内审档案

规范化建设。内审档案规范化建设,

既包括库房设施、档案装具等硬件

标准,也包括立卷归档、价值鉴定、

开发利用等软件标准,其中,立卷

归档规范化是档案规范化的核心。

在规范化建设中,要坚持“谁审计

谁立卷,谁办理谁立卷,卷结案成”

的原则,突出抓好“审计文件及有

关资料形成”这一环节,体现“审

计程序的合规性、审计定性的准确

性、证据要素的可靠性、归档文件

的完整性”特点,内审档案工作者

要严把档案形成关、收集关、归档

关和检查关。

(四)用创新精神提高内审档案

质量。在市场竟争中,企业提倡向质

量要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方针,内

审档案工作同样需要注重质量。内审

档案工作的质量体现在案卷质量上。

案卷质量表现在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

上。企业内审档案工作者在收集、整

理、编目、组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

质量,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案

卷分类清楚、组卷合理、保密期限划

分准确、字迹工整清晰、封面格式正

确,并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编

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审计项目专

题卡片(目录)等必要的检索工具和

参考资料,为及时、准确查找档案资

料提供便利。只有在各个环节注意把

握案卷内在、外在、个体、群体的质

量,才能使内审档案发挥效用,为企

业创造经济效益。

(五)用创新精神充分开发利用

内审档案资源。企业内审机构在档案

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

检索、编研、利用环节中,要始

终紧密围绕内审工作的中心,立足

于服务内审工作和企业各项管理,做

到充分开发利用内审档案资源。首先

要建立起档案目录数据库,实现资料

快捷查询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次

要积极利用以前的审计档案,为新的

审计计划安排提供参考依据;第三要

利用档案资源编写有关资料,为内审

工作及内审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翔实

的证据;第四要坚持总结审计档案工

作好的做法加以推广,以推进审计方

法和审计技能建设;第五,要坚持对

内审案卷反映的共性问题,开展审计

调研,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提出建

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六)用创新精神提高内审人员

素质。内审工作者应具备多方面的知

识和能力,要有知识经济时代意识与

竞争意识,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掌

握最新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档案工作

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掌握档案工作法

规、标准和公文处理规定要领,掌握

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和手段,如计算

机、光盘刻录机、网络、复印、电子

扫描仪、数码摄像、照相、缩微、去

湿等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分析归纳能

力、公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

与编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

步伐,紧扣时代脉搏,才能够明确企

业内审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提高向内审信息要效益的观念和思

想,以此增强内审档案工作者的信息

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服

务意识,使内审档案工作者更好地、

全方位地为企业服务。

总之,内审档案管理是企业内

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

部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以创新的

精神积极探索档案工作的内在规律和

特点,大力推进档案工作法制化、规

范化、科学化,以适应社会需求的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