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妊娠高血压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妊娠高血压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妊娠高血压的概念

第1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中图分类号] R71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9(a)-0167-04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mplemented by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on quality of life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E Ling-yun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Jingde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Jiangxi Province,Jingdezhen 33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on quality of life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Methods 88 pregnant women with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from Jul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each with 44 cases.The pregnant women in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the pregnant wome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the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PDCA circulation method.The quality scores of life,mental state scores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pregnant wome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pregnant wome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PDCA circulation method;Quality of life;Pregnancy outcome

妊娠高血压是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可引发不良妊娠结局[1]。妊娠期并发症致死率高,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围生儿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经研究显示[2],妊娠期高血压单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而常规护理对孕妇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PDCA循环法实施健康教育能增强孕妇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孕妇自我调节及自我管理。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考察PDCA循环法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30.4±6.1)岁;孕龄21~33周,平均孕龄(28.1±6.9)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0.1±6.5)岁;孕龄20~34周,平均孕龄(27.8±6.3)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3];>18岁;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正常交流及填写问卷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无法正常交流者;原发性高血压疾病;严重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肾、肝、心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PDCA循环法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2.1计划 ①现状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自制健康知识问卷、生活方式问卷、SF-36量表等,对孕妇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发现孕妇主要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肥胖、生活质量低下、心理状态较差等问题。②制定目标: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通过健康教育降低患者血压与体重、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③原因分析:疾病知识缺乏,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无法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干预。

1.2.2实施 健康教育途径:可通过健康讲座、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手册、图片及多媒体视频等途径进行健康教育,根据孕妇可接受方式自由选择健康教育途径,实现个性化教育。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采用PDCA循环法对孕妇进行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并针对孕妇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详细记录每次健康教育内容,以便孕妇随时查阅、复习。内容主要包括:①疾病知识。讲解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原因、概念、对胎儿的危害性等;②合理膳食。建议进行三高一低饮食,即高钙、高钾、高蛋白、低钠饮食,限制辛辣、高脂、腌制食品摄入,多进食新鲜蔬果、粗粮、粗纤维食物,多补充富含维生素食物,可根据孕妇喜好、身体需求制定个性化食谱;③体重控制。控制饮食摄入量,并制定运动计划,可通过散步消耗热量,以达到孕期体重适宜增长的目的;④休息指导。孕妇每日休息时间为10 h以上,选择左侧卧位,保证睡眠充足,特别是午饭后至晚饭前,应注意休息,此时为血压高峰;⑤心理指导。通过与孕妇、家属交流,对孕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计划,指导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多鼓?睢?安慰、支持孕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起到监督作用。

1.2.3检查 每2周到医院复诊一次,或由医护人员上门访视,了解孕妇健康情况、健康教育内容了解程度及执行情况。对服药孕妇,应及时根据其身体状态调整服药方案。

1.2.4处理 总结孕妇循环教育后的健康问题,并为再次循环健康教育的开展制定方案。对孕妇执行状态予以评估,执行较好者进行鼓励,执行较差者作为下次循环干预重点,重新制定方案,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3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F-36量表,共有躯体功能、躯体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交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4]。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SDS分界值为53分,SAS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5]。③记录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如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孕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孕妇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孕妇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孕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孕妇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孕妇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为导致母婴死亡的常见疾病,虽然近年来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临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有一定认识,但是其发病机制依然尚未明确[6]。很多学者[7]认为妊娠期高血压与胎盘缺血、血管调节物质异常、遗传因素有相关性。妊娠期高血压会增加孕妇心脏负荷,引发全身脏器供血不足,进而产生脏器功能障碍、坏死,影响妊娠结局[8]。随着孕周延长,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会呈进行性加重,早期积极控制病情,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价值。

第2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青年高血压目前将发病年龄介于15~20岁的高血压患者称为青年高血压,有时也指4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目前对于诊断青年高血压的血压值标准尚无统一意见。临床上,青年高血压相对少见,患者周围血管阻力和舒张压常明显增高,多伴有心动过速,病情发展较快,常伴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障碍。对于青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除外继发性高血压。该病患者对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老年高血压在高血压诊断标准中,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与成年人相同。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呢?临床上,老年人高血压较为常见,病情发展缓慢。有些老年人年轻时血压正常或偏低,进入老年期后血压才慢慢升高,这时多表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以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为主者罕见。如果老年前期就有高血压者,进入老年期后的高血压可表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老年高血压脉压差增大 ,常伴有靶器官损害,如高心病或冠心病(表现如心绞痛、心力衰竭)、脑卒中(如脑梗死或脑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等,容易发生直立位低血压。实验室检查血浆肾素水平降低。

肥胖性高血压肥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另一种是继发于某种特定疾病的肥胖。在肥胖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特别是中心型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有研究报道,体重每增加10%,收缩压升高约6.5毫米汞柱。肥胖性高血压是指单纯性肥胖伴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中年期肥胖妇女,特别是绝经期后患高血压的较多。肥胖性高血压可能与肥胖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运动较少、高脂血和多种内分泌激素(高胰岛素血、血儿茶酚胺和醛固酮水平升高,甲状腺素转化增加)分泌异常有关。肥胖性高血压患者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也较高。控制热能摄入和减轻体重是降压治疗的前提和基本措施。

直立位高血压顾名思义,直立位高血压是指直立位时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卧位时舒张压正常。患者由卧位变为直立位时在血压升高的同时常伴有心动过速。该病患者的血压呈轻度或临界性升高。直立位高血压可能与患者变换时体内血容量再分布,使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此类高血压对靶器官有何不良影响,因此,不宜应用利尿药治疗,应用利尿药治疗后反而会加重症状和血压升高的幅度。

白大衣性高血压凡在家庭测血压正常而在诊所测定血压偏高者称谓“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约为30%左右,在临界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约为21%,女性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形消瘦的女性,与高血压家族史无明显关系。动态血压监测是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对于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应除外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可能。白大衣性高血压多是由于不良环境的刺激,使患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引起的。有些白大衣性高血压最终可以发展成为真正高血压。

应激性高血压是指在大手术、创伤、严重烧伤和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发生的高血压。有的学者将大手术前、中、后发生的高血压称为围术期高血压。诊断根据术前无高血压史,围术期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在术后恢复期血压逐渐降到术前正常血压水平。其原因可能与剧烈的疼痛和高度精神紧张等有关。应激性高血压是在应激原作用下使血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加压素水平升高,引起外周阻力血管收缩;同时使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也增多,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阻力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强,结果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高原高血压高原高血压是指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患者发生的高血压,返回平原地区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群。高原高血压可能是对高原缺氧的一种适应性反应。高原缺氧使血液儿茶酚胺、垂体加压素和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患有高原高血压的人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很少引起心、肾损害,同时常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高血压可进行氧疗、降压药或易地治疗。

肾性高血压高血压由于肾脏(实质性和血管性)疾病引起者,为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该病患者肾脏疾病在先,以后发现高血压。能引起高血压的肾脏疾病有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和多囊肾等。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有能引起高血压的相关肾脏病史,多表现颜面部水肿,不同程度的贫血;尿液检查可发现镜下血尿或红细胞、蛋白、颗粒管型,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腹部超声和肾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严重高血压晚期引起的肾损害有时不易与肾性高血压相鉴别。肾性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疗效不理想。

内分泌性高血压由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为内分泌性高血压。能引起高血压的常见内分泌疾病有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每种伴有高血压的内分泌疾病各有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嗜铬细胞瘤引起高血压的患者多表现阵发性高血压,少数患者也可为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时常伴有头痛、心慌、出汗和发抖等。该病患者多见于20~50岁年龄段。当怀疑到此病时,医生常在疾病发作期进行血糖和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香草基杏仁酸、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然后再做肾上腺B超或CT检查,多能做出肿瘤的定位诊断。多数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诊断较为容易,因为患者出现高血压时,往往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已很明显。随着原发疾病的根治,继发的高血压随之恢复正常。

妊娠高血压通常,孕前血压正常者怀孕后血压大都偏低,尤其是舒张压下降较明显。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前无高血压,妊娠20~24周或临产前或分娩后48小时内发生高血压者。目前对其病因尚不清楚。子宫―胎盘缺血和小动脉痉挛及水钠潴留可能对发病有重要作用。也有人认为与体内前列腺素合成障碍、血醛固酮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高有关。妊娠期高血压多见于年轻初产妇,常伴有蛋白尿和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子痫,有生命危险,产后6周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需要间隔4~6小时至少连续测量两次,舒张压≥90毫米汞柱,或一次舒张压≥100毫米汞柱才能确定。

第3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高危妊娠;健康教育;应用;防治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8-02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high risk pregnancy prevention

CHEN Peiyu

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 Maternal and Child Heal Hospital i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tients of health educatio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high-risk pregnanc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0, chose our hospital 320 patients diagnosied with the high-risk pregnancy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each with 160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 the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or the knowledge about high-risk pregnancy-related conditions,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igh-risk pregnancies had obvious differences (P<0.01), and two groups of cesarean section rate control also had obvious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high-risk of patients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adherence of patients and the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high-risk pregnancy cesarean section rate.

[Key words] High risk pregnancy; Health education; Preventio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高危妊娠(high risk pregnancy)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1],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病理产科。1987年全球启动《母亲安全》项目时,曾将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列为四大主要措施之一,其理由是合理使用卫生资源,使正常妊娠得到一般照顾,高危妊娠得到较多的照顾和关怀。高危管理在围生保健中的实际应用,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早筛查出高危妊娠,并对高危妊娠进行管理。为此本院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126例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0例高危高危妊娠孕妇,年龄17~46岁,平均31.5岁,初产妇占252例(78.8%),经产妇占68例(21.2%);其中孕晚期发生高危妊娠为229例(71.56%),孕晚期发现的高危妊娠以本次妊娠异常为主,2年中高危孕产妇死亡2例,无非高危孕产妇死亡;高危因素发生率高的前5位依次是:胎位不正、体质量>70 kg、流产≥2次、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以上两组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并实施了健康教育。

1.2 健康教育的实施

1.2.1 成立教育小组由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所有人员必须经过高危妊娠有关知识培训,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心理素质比较硬。

1.2.2 教育时间定期进行,包括讲课、讨论,发放宣传手册,医院门诊随访,特殊患者根据需要可电话咨询或家庭访视。

1.2.3 健康教育的内容高危妊娠评分标准[2],高危妊娠的评分管理流程[3],定义高危孕妇,高危儿,关于高危高危妊娠终止妊娠情况,针对高危孕期几种常见的病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等),分娩前后的注意事项,等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教会患者适当运动;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扩饮食方面、起居习惯、戒烟戒酒、 保持良好心态等。

1.3 评价方法

自制问卷,以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治疗依从性的情况,内容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合理运动、戒烟戒酒、心态调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高危妊娠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比较

见表1。

3 讨论

3.1 关于高危妊娠的评分护理

高危妊娠评分是将妊娠期间的各项危险因素在产前检查时用记分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定量,我国许多医院就是根据24条高危因素,按其不同高危程度分别评以0、5、10分。如有多项高危因素,其分数累加。分级:轻度高危妊娠5 分,中度高危妊娠10~15 分,重度高危妊娠≥20 分[4]。对无高危因素者可以让其接受一般常规的检查和监护,对评分筛选出分数高、潜在危险较大的少数孕妇,则给予重点监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危险发生,最后达到减少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目的,因而在整个孕期内应多次评分。一般每名孕妇至少评3次,即第一次就诊时,在孕8~12周;第二次在孕28周时;第三次在孕37周或临产前。如遇特殊情况,应临时增加评分次数。

3.2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危妊娠认知水平

临床认为,在高危妊娠诊疗过程中,除了医生要把最佳治疗方案给患者,还要教会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这就需要一种系统而健全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5]。在本观察组中,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本身建立高危妊娠管理的工作流程,定期进行普查和教育,给患者定义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定义高危孕妇,高危儿,关于高危高危妊娠终止妊娠情况,针对高危孕期几种常见的病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等病症进行管理和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患者对高危妊娠相关的认知水平。

3.3 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剖宫产率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治疗和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 也就是患者对医嘱用药等治疗措施的遵从执行程度[6]。从现代健康概念出发,遵医行为分为两类:一是患者对医疗措施的遵从;二是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对健康教育与行为的指导和避免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的遵从。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确实为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7],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有效地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反而给母体带来很多危害[8]。健康教育是使高危孕妇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孕期保健对降低二种死亡率、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知晓不依从行为的后果,系统地进行产前检查,尽早筛查出孕妇存在的高危因素,及早地、规范地进行随访、干预、治疗,才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继而提高高危高危妊娠的治疗控制率,降低剖宫产率的保证。

从观察组和对照组看到,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得当,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高危妊娠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剖宫产率。健康教育成为高危妊娠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高危妊娠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熊庆,吴康敏.妇女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

[2]冯国银.妇幼保健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附件1.

[3]孙桂卿.高危妊娠管理的工作流程[J].临床与医疗杂志,2010,10(31):820.

[4]翁霞云.高危妊娠管理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7 (5):261.

[5]黄丽君,殿月瑛,李红娟.医院外科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对策[J].当代护士杂志,2006,6(8):28-29.

[6]陈福新,赵振声,秦红群.影响门诊抑郁症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4):299-300.

[7]霍霆,周惠玲.全国妇产科第11届专题学术会议纪要[J].实用妇产科学,2001,17(1):1.

[8]汪炼.剖宫产率上升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 11(4):201.

第4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高血压虽是较大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不是疑难杂症,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继发性高血压仅占5%~10%。简单的血压计、听诊器和通过口服药物就可以达到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需要,而不像冠心病、复杂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大型医疗设备和复杂的介入手术才能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况且,国家近年来多次加大基层医疗单位的投入,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很多偏远山区的卫生院也有心电图、X线机,能做基本检验项目。基层医疗单位具备高血压防治的条件是在基层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前提,而笔者认为,基层医生由于全科医师工作性质的缘故还具有潜在优势。

提高高血压知晓率

发现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诊疗的第一步,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不尽人意。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高血压知晓率50%的高血压患者仍不知道卒中等危险正在逼近,这主要是高血压初期多无明显症状,故称为“无声杀手”。

目前,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途径多是患者明显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或单位组织体检时发现高血压。由于乡镇居民,特别是在乡村农民参加有组织的单位体检机会不多,即使城市机关单位职工也缺乏健康体检意识。笔者曾在大城市政府机关调查发现,仍有3%的人员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未参加健康体检而不知道自己血压高低,而在农村和边远地区还有很多人从未测过血压!由于大医院就诊人满为患,每位患者就诊时间有限,在内科就诊的患者也并非每位都测血压。因此,目前大医院的工作方式难以大幅提高高血压知晓率。而基层医生有时间和条件,甚至某些环节还具有优势。

规范血压测量

全科医生是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基层卫生单位就诊人数相对较少,医生有时间对就诊患者检测血压。另外,笔者在部分农村卫生室看到即使条件简陋,高血压患者也可像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要求的那样“在安静的环境下,舒适地坐在靠背椅子上被检测血压”,而在大医院常常看到的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医生坐在靠背椅子上,而患者坐在方凳子上的景象。

基层医生有时间在较安静的环境下测量血压,这是优势,但具体操作方法上要认真、规范(详见图1)。

应让患者坐在靠背椅子上舒适、放松地被测血压。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在同一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定期进行血压计检测校正。

通常测量右上臂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1,但如左上臂血压高于右上臂,则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

绑袖带时要注意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 cm,应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时应手持听诊器体件置于肘窝,不要塞进袖带里影响准确性。见图2。

充气时水银柱高于预计血压值30mm Hg,缓慢放气约2~6 mm Hg/秒,不要太快,最好测量2次。

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1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消失音)。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关闭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相对减少”白大衣高血压

众所周知,在医院就诊时由于患者见到医生紧张而所测的血压较高,称之为“白大衣高血压”。大医院医生不可能熟悉所有门诊就诊的患者,常常不可避免“白大衣高血压”。而基层医生对所服务范围的患者较为熟悉,乡村医生到村子里随访高血压患者,走家窜户如同走亲戚,与每一位患者都很熟悉,“白大衣高血压”也就相对较少。

诊断、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方面仍需规范化

基层医生多数是全科医生性质,在基层几乎什么病都要看,按血管病的心血管专科医生要求难免有一定困难。但是,基层医生要有继发性高血压的概念,因为有些像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者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祛除病因常常可以得到控制,所以在发病年龄

第5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谁需要去看营养门诊?

孕期营养门诊主要是营养科医生在进行膳食调查、饮食结构分析、营养风险评估后,通过个体咨询指导与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模具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准妈妈检测营养状态,最终制定出个体化的营养食谱及指导方案。

由于营养摄入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诸多不良的后果,如营养摄入不足可导致准妈妈出现某些营养素的缺失性疾病或贫血,或导致胎宝宝营养不良,甚至死亡;营养摄入过剩则可能会导致准妈妈患上妊娠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并增加巨大儿、难产和产伤的风险概率。因此,对于在产检中已被诊断为患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脂血症、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或者存在肥胖、胎儿发育迟缓等的情况的准妈妈,一定要及时去营养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食。至于产检合格的准妈妈,如果对孕期的饮食和营养也存在困惑的话,也可以去营养门诊那让医生帮忙把把关。

何时去看营养门诊?

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家庭来说,建议在备孕阶段就前往营养门诊进行咨询,因为孕期的饮食营养,不仅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也关系到出生后婴幼儿的体质和智力。而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过于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而言,更应该提前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饮食把体重或血糖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再受孕,能帮助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

而在怀孕后,准妈妈每日需要的营养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了了解自己的每日三餐是否符合孕期的要求,或者在产检中发现了一些病理性妊娠问题,如妊娠糖代谢异常、高脂血症、胎儿宫内发育受限或过速,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或增长缓慢等时,就需要去营养门诊寻求专业的监测和指导了。

等生完宝宝后,妈妈不妨也去营养门诊坐坐,因为产后的机体恢复,以及乳汁分泌等都离不开营养摄入的帮助,因此让营养科的医师来指导产后饮食也很有意义。

门诊过程,很简单

现实生活中,因为许多准妈妈是因为产检中某项指标不合格,而被产科的医师建议来营养门诊的,所以她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准备些什么,或者营养门诊可以做些什么。其实,营养门诊就诊也需要准备好各类产检报告,以及整理好近期的饮食情况,以便医师在问诊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己的情况,并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在门诊时,医生首先会通过填写调查表、问询等方式来了解准妈妈近期的日常饮食习惯和基本情况;其次,医生会和准妈妈一起进行一个24小时的膳食回顾调查,就是准妈妈一天当中进餐的具体食物分量、时间等,从中大致推算出准妈妈饮食摄入情况;接着,医生就会查看准妈妈的产检报告了,通过身高、体重、血常规、血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来推断出准妈妈的实际营养状况,并拟定出合理的营养摄入量;最后,医生会和准妈妈一起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根据准妈妈的提问来讲解基本孕期营养原则,如模型对照讲解、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等。此外,有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准妈妈(如糖尿病),还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能及时调整饮食建议。

由于从常规的产检项目能大致反映出准妈妈当前的营养状态,因此营养门诊一般不会额外要求准妈妈做检查。也正因为如此,准妈妈在就诊前就需要将产检报告,如身高体重、B超单、血液生化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微量元素等)带齐。不过,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营养科的医生也可能会另外请准妈妈做相应的检查。

学会科学的自我把控

首先,不建议准妈妈自行购买营养品服用,因为这不是最安全的,准妈妈在服用营养制剂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并明确自己是否属于适用人群范畴。只有了解了所服的营养品,了解了自己的身体情况才能避免过量或不当服用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在产检中无特殊,也无不适症状,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制品的;只有产检异常或者出现孕吐、小腿抽搐等症状,才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制品的补充。其次,在生活中,准妈妈可以通过测量自身体重去初步了解自己的营养状况,并制定孕期的增重计划。

需要提醒的是,某些身体出现的异常表现并非是营养问题,比如头晕可能是贫血,但它不代表准妈妈一定是贫血,也可能是由于血压、血糖等病理隐私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就医,并适当增加产检次数。

第6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患病率逐年上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 1.6 亿,患病率攀升至18.8%。大量研究显示,血压越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肾病的机会越多。年龄在40到70岁之间、血压在115/75~ 185/115 mmHg的个体,收缩压每增加20 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 mmHg,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1倍[1]。因此,对血压进行广泛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意义重大。降压治疗能减少35%~ 45%脑卒中,20%~ 25%心肌梗死和超过50%的心力衰竭[2]。

降压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降压药物的应用。目前生活方式的调整主要包括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摄入富含钾和钙的饮食、减少钠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饮酒及戒烟等。而降压药物则被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在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进行性肾功能不全,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等以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的疾患中,降压药物也体现了很大的益处。本文对临床指南推荐的五类一线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为临床高血压治疗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1 高血压定义、分类与降压目标

目前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而舒张压<90 mmHg则定义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2004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血压定义及分类见表1[3]。而美国2003年JNCⅦ指南[4]在血压分类上较为简单,提出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并将原来的2级和3级高血压合并,分为:正常血压(

现有的各种高血压指南在血压控制目标值上是基本一致的:对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伴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目标为低于130/80 mmHg。

2 常用高血压治疗药物

2.1 利尿剂

利尿剂主要通过排钠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和血容量来降压,有些还可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吲哒帕胺等),袢利尿剂(呋塞米等)和保钾利尿剂(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喋啶等)。利尿剂降压作用较缓和,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可增强联用药的降压效应。但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可能引起血电解质紊乱,并影响血糖、血脂和尿酸的代谢,所以目前临床降压治疗中一般使用小剂量利尿剂,且多与其他药物合用。在美国JNCⅦ指南别强调了利尿剂的基础治疗地位,不论在单药或联合用药时,除了某些具有特殊高危因素的患者必须使用其它特定药物,其他患者都推荐优先选用利尿剂。我国和欧洲[5]的高血压指南虽然没有特别强调利尿剂的应用,但利尿剂在指南中具有和其他各类降压药物同等重要的治疗地位。

2.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自上世纪60年代用于高血压治疗以来,显著的降压效果使其一直广泛用于临床。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分泌、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等有关。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非选择性);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α、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慢性稳定性心衰的患者,对于平时心率较快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于存在心脏传导系统障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心衰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同时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血糖和血脂也有轻微的不良影响。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注意监测自己的心率,如出现心率低于50次/min、长间歇停跳及黑晕厥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可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引起药物反跳作用,并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绞痛及心梗。

β受体阻滞剂的各种不同制剂的临床效益不同,如阿替洛尔缺乏心血管保护作用。2006年的英国高血压指南曾因此将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地位从第一线降至四线,不过最新的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6]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2.3 钙拮抗剂(CCB)

CCB是一类降压效果较强的药物,通过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肌收缩能力,使血压下降。常用的CCB类药物有短效、长效、缓释和控释片等几种剂型。短效片需一日多次服药,患者一日之内血压波动较大;而长效、缓释和控释片一般一日1次即可,血压控制平稳,可避免血压的过度波动和晨起高血压。因此,临床上应推荐患者使用长效、缓释和控释片。CCB的副作用较小,主要由扩血管引起,如面部潮红、头痛、踝部水肿和反射性心跳加快等。

与其他降压药相比,二氢吡啶类CCB没有任何强制性禁忌证,是临床使用中最安全的一类降压药。2003年的欧洲指南中,二氢吡啶类CCB的优先适应证范围包括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妊娠妇女,而2007年的新版欧洲指南中,又增加了左室肥厚、黑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三项新的优先适应证,使CCB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这两类降压药物的作用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ACEI的降压机制包括抑制循环与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减少Ang II的生成,增加缓激肽与血管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醛固酮分泌和钠潴留,减少神经末梢肾上腺素的释放。ARB则通过选择性地阻断Ang II与其I型受体(AT1)的结合,使Ang II的作用受到抑制,达到降压的目的。

常用的ACEI类药物都以“普利”结尾,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福辛普利等。常用的ARB药物则都以“沙坦”结尾,如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这两类药物除了良好的降压作用外,还有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ACEI类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尤可用于下列情况: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心衰、心肌梗死后、非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妊娠、高血钾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此外,ACEI类药物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致畸的副作用。ARB类药物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心衰、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临床作用和禁忌证与ACEI相似,但不引起咳嗽等不良反应。

3 结语

临床上,五类一线降压药都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降压药物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个体状况(有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害、有无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经济承受能力等),以及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来决定。推荐使用一日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以防止靶器官损害,并增加治疗的依从性。为了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佳的可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对于血压为2~3级的患者,初始治疗就可选用两种药物的小剂量联合治疗。目前我国指南中推荐的适宜的两药联合治疗包括: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或ARB,二氢吡啶类CCB和β受体阻滞剂,CCB和ACEI(或ARB),CCB和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当然还有许多患者需要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

高血压是一种可以有效控制的疾病,只要在临床上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切实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就可以减少患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风险,从而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Lewington S, Clarke R, Qizilbash N, et 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J]. Lancet, 2002, 360(9394): 1903-1913.

2 Neal B, MacMahon S, Chapman N. Effects of ACE inhibitors, calcium antagonists, and other blood-pressure-lowering drugs[J]. Lancet, 2000, 356(9246): 1955-1964.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 32(12):1060-1064.

4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 JAMA, 2003, 289(19):2560-2572.

5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Committee.2003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3, 21(6): 1011-1053.

第7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美国一项最新医学研究结果显示,与体重正常的产妇相比,肥胖产妇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患自闭症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症状。

这项研究以加利福尼亚州1004名年龄在2岁至5岁之间的儿童为对象,发现517人患自闭症谱系障碍(即广义自闭症),172人生长发育迟缓。在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中,48人的母亲患妊娠糖尿病,111人的母亲体型肥胖,148人的母亲有高血压等疾病。发育迟缓的儿童中,20人的母亲患妊娠糖尿病,41人的母亲体型肥胖,60人的母亲患有高血压。研究人员推断,儿童患自闭症与产妇有妊娠糖尿病之间关系不大,而产妇体型肥胖或高血压与儿童患自闭症相关,婴儿生长发育迟缓则与产妇肥胖、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问题有关。

常吃洋快餐,抑郁风险高

研究表明,经常吃洋快餐或批量烘焙的食物(甜甜圈、蛋糕、羊角面包等)可能会增加患抑郁的风险。

科学家收集了8 964个受访对象,他们以前都没有被诊断患有抑郁,也没有服用过抗抑郁药物。评估时间平均为6个月,在这段时间里,493人被诊断出抑郁或者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洋快餐的人,患抑郁的风险比极少或没有进食该类食品的人要高出51%。该研究负责人指出,两者的联系非常紧密,就是说“吃得越多,越容易抑郁。”另外,那些吃洋快餐和批量烘焙食物最多的受访对象,除了饮食习惯糟糕(水果、坚果、鱼、蔬菜和橄榄油摄入较少)外,普遍存在吸烟和每星期工作超过45个小时的情况。

多种名牌茶叶被指农残超标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先后在北京、成都和海口对9个茶叶品牌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递送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调查涉及9个品牌的18种茶叶,共检测农药种类29种。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御茶园、中茶、日春等9个茶叶知名品牌都在其中。在调查的18个茶叶样本中,12份茶叶样本被检测出灭多威、硫丹及氰戊菊酯等违法违禁农药残留,14份含有多菌灵、苯菌灵、腈菌唑、氟硅唑等残留农药。据了解,这几种农药可能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损害遗传基因。

该机构呼吁茶叶公司尊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立即着手建立完善的茶叶供应链追溯体系,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杜绝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并切实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二氧化碳增加令人发胖

丹麦研究人员提出一项大胆假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人们越来越胖。不过,这一理论尚需更多实验证明。

丹麦学者在一项数千名丹麦人参与的,名为“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及决定因素”的研究中发现,不论胖瘦,参与研究志愿者的体重在过去22年间均以相同比例上升。科学家在寻找导致人们变胖的因素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幅度与人们体重增长的幅度基本相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大脑荷尔蒙食欲肽,而它的分泌受二氧化碳浓度影响。食欲肽又称食欲素,是下丘脑神经元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除了通过延迟饱腹感来增加食物摄入外,还对睡眠与觉醒有重要调控作用。研究人员推测,人们吸入更多二氧化碳,致使血液酸度增加,继而影响食欲肽的分泌,增进人的食欲,使人更容易发胖。不过,运动减肥者不必因此而担忧,因为跑步会促进血液循环,让人呼出更多二氧化碳,实际上进一步证明了运动有益健康这一说法。

辣椒可预防心脏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辣椒和胡椒中的辣椒素能够起到降血压和血胆固醇的功效,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脏病。辣椒素是辣椒的活性成分,正是这种化合物让我们吃辣椒时产生灼烧感。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为两组仓鼠提供高胆固醇食物,而后为其中一组提供含有数量不等的辣椒素的食物,为另一组提供不含辣椒素的食物,随后对影响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辣椒素能够通过减少堆积以及加快分解和排泄的方式降低有害胆固醇水平。此外,辣椒素还能抑制一种导致动脉收缩的基因的活动。动脉收缩导致流入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的血量减少,通过抑制这种基因的活动,肌肉能够得到放松和扩张,进而提高血量。

不过,专家并不建议人们过量食用辣椒,因为辣椒并不能代替经过临床检验并证明有效的处方药。

常食反式脂肪酸使人攻击性变强

美国研究人员调查945名男女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和行为变化,结果发现,不论年纪大小,那些常吃含有反式脂肪食物的人更具攻击性。研究人员询问研究对象的攻击历史、攻击手段、自我评价、易怒程度等信息,采用“外部攻击行为”评判标准,综合考虑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等因素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带头人指出说:“我们发现,更多的反式脂肪酸与更强的攻击性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反式脂肪酸又称反式脂肪、反型脂肪,一些使面点酥松的油脂、人造黄油和用于油炸的食用油均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大豆油等植物油经氢化处理也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

常吃巧克力,身材更苗条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调查超过1 000名成年人后发现,平均每周吃5次巧克力的人比不吃的人体重轻2.3~3.2千克。研究人员认为,巧克力中的抗氧化物质儿茶酚能促进肌肉生长。另外,对保持身材而言,摄取次数比摄入量更重要。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巧克力有利心脏健康的概念。先前研究显示,每天食用6.7克黑巧克力能有效地促进心脏健康,可减少罹患心脏病几率。但尽管如此,因为热量较高,专家还是呼吁食用巧克力需适度。

非转基因大豆将迎来机遇

今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网公布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意见稿的出台,一方面意味着转基因食品或将受到国家政策的遏制,另一方面使非转基因粮食,特别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再次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数千年来,中国人都以大豆作为主要的优质蛋白质摄入来源。与国外普遍的转基因大豆相比,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因营养结构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拥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几千年的食用历史证明其安全性也更加可靠。

第8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变化;围产期影响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72-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从严格概念上讲,GDM也是一种糖耐量异常状态,不同于1型、2型糖尿病及继发性糖尿病,所以GDM的血糖诊断切点不同于它们。不同机构或同机构不同时期推出GDM诊断标准都有不同,不断调整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前超重、肥胖、高龄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调整,其发病率也明显提高,甚至达到5-14%,成为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2]。由于GDM的临床过程复杂,对母儿危害较大,受围产医学广泛重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组织全球多中心、多国GDM专家前瞻性研究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调整GDM诊断标准中血糖界值。2011年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敲定了新的GDM诊断标准。同年12月我国采用此诊断标准并执行为行业标准。本文藉此诊断标准变化对临床病例观察浅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按原GDM诊断标准确诊的GDM孕妇42例为A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65±4.16岁;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按照新的GDM诊断标准确诊的GDM病例12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80±4.13。两组所选病人均至少在我院产前保健检查三次,BMI

1.2 A组采用的GDM诊断标准:

①空腹血糖(FPG):两次或两次以上FPG≥5.8mmol/l,可诊断GDM。

②24-28周妊娠妇女,空腹12小时,服含葡萄糖50克的水200毫升,5分钟服完,1小时后静脉血糖≥7.8mmol/L者需行75克葡萄糖OGTT。即空腹12小时,抽空腹血糖,然后服含有75克葡萄糖的水400毫升,5分钟内服完,1小时、2小时、3小时后查静脉血糖。正常值: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l/L,3小时6.7mmol/L.

有2项或2项以上超过正常则诊断GDM.

B组采用的GDM诊断标准(也是我国现行的新的行业标准)

①妊娠24-28周及以后,对所有尚未被诊断糖尿病的孕妇行75克葡萄糖OGTT。

方法:检查前3日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克,检查期间静坐。检查前1日晚餐后禁食至少8小时至次日9时前。5分钟内服完含75克葡萄糖的液体300毫升,分别抽取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服糖后2小时的静脉血,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水平。

正常值:空腹及服糖后1、2小时的血糖值分别为5.1mmol/L,10.0mmol/L, 8.5mmol/L

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GDM。

②无条件定期产前检查者,妊娠24-28周首先FPG检查。FPG≥5.1mmol/L可以诊断GDM。4.4mmol/L≤FPG

1.3 方法

一经确诊为GDM,与孕妇充分沟通,告知GDM可能并发症及母儿风险。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营养控制,指导孕妇适当体育运动,散步为主。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孕前BMI24,已系过度肥胖,孕期增重应严格控制在6-9kg。孕期监测血糖,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力求控制血糖达满意标准和正常水平。入院及产时严密监控血糖。然后对两组GDM发病率、分娩前FPG、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死胎、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指标统计学对比观察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对母胎危害均较大,但依据糖尿病综合症状、体征确立诊断存在困难。许多GDM孕妇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妊娠早期中期,由于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及母体对葡萄糖利用也增加等原因,FPG反而降低10%[3]。妊娠孕妇肾糖阈下降,尿糖及单用FPG不能筛查GDM。GDM对母儿影响及程度取决于血糖控制水平,即血糖越高,出现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巨大儿、新生儿严重低血糖等风险增大,甚至不明原因胎死宫内。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很重要。新的GDM诊断标准基于胎儿风险及结局制定,采用了更低的诊断阈值,且采用一步诊断试验,取消了GCT筛查,取消了GIGT诊断,使医务人员及孕妇均更便利。GDM诊断率及发病率提高,会导致更多孕妇纳入围生期的血糖管理干预监测行列,新诊断标准更加重视GDM患者产后6-12周的糖尿病监测[4]。综上所述,围产的工作量必明显增加,但对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孕产妇及胎婴的患病率、病重率,进一步优化妊娠妇女及其子女的预后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慧霞 .2011年妊娠期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解读【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4)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9篇:妊娠高血压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动脉硬化;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9(b)-0193-03

[Abstract] Hypertension is a common chronic disease highly damaging. Beta blockers can selectively bind to beta adrenergic receptor, a type of drug to antagonize and catecholamine neurotransmitter of beta receptor agonist. Effector cell membrane distribution of adrenergic receptors in most sympathetic postganglionic fibers dominated on the receptor divided into 3 types, namely, beta 1 receptor, beta 2 receptor and beta 3 receptor. Beta 1 receptor mainly distributed in myocardium, can be excited by the heart rate and cardiac contractility increased; beta 2 receptor exists in bronchial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an be excited by bronchiectasis, vasodilation, visceral smooth muscle relaxation; beta 3 the receptor exists mainly in fat cells, can be excited to cause fat decomposition. Beta blockers can reduce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decreased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is good, beneficial to patients with blood Pressure control,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quality of patient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Beta blockers; Hypertension; Arteriosclerosis;Treatment; Function

高血压属于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的病例变化是病变早期全身小动脉发生痉挛,而在病变后期出现硬化,学历动力学的主要改变是血压升高,发病时患者以收缩压≥140 mmHg,或者是舒张压

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适应证

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临床的一种常用降压药,单独性使用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可明显改善血压指标,且在降压的同时还可减少对靶器官的损伤度[3]。通常来说,交感神经大多存活于高血压疾病的各个阶段,一旦病发高血压期间合并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病症,将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因此,选用合适的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病症的关键所在[4]。由于β受体阻滞剂的α1受体阻断作用可从某种程度上抵消阻断作用产生的系列不良反应。故而,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不但可扩张血管,改善心率,还可改善血压指标,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症的主要药物。调查报告显示,早于2006年临床均已经提出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患者中的适应证: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妊娠高血压等。

2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2.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β受体,能够直接减弱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阻断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出,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2.2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肾球旁细胞的β受体兴奋,能够分泌肾素,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使血压升高。而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明显抑制肾球旁细胞的β受体兴奋,抑制肾素的分泌,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2.3 对心脏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的β受体,能够明显降低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和耗氧量,明显延长房室传导时间,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2.4 对压力感受器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能够维持压力感受器的正常功能,可以降低坐位或者卧位时的血压。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慢心率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来发挥降血压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十分坚实的药理学基础。

3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3.1 按照受体选择的不同分类

3.1.1 非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以竞争性阻断β1和β2受体,但容易引起肺功能及糖类脂类物质的代谢异常。阻断β2受体的代表药物是普萘洛尔,在阻断β2受体受体的同时,可以相对性的兴奋α受体。目前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较少。

3.1.2 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以特异性的阻断β2受体,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代表药物有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

3.1.3 具有舒张血管功能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可以阻断α受体,起到舒张周围血管的作用,比如常见的拉贝洛尔、卡维地洛等,还可以激动β2受体,增加一氧化氮的释放,起到舒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代表药物是奈必洛尔。

3.2 按照药代动力学分为3类

3.2.1 水溶性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的组织穿透力较差,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代表药物是阿替洛尔。

3.2.2 脂溶性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穿透力较好,易进入血脑屏障,且半衰期较长,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

3.2.3 双溶性 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既有水溶性药物的有点,也有脂溶性药物的优点。其首关效应较低、半衰期较长、口服吸收率较高、可以穿透血脑屏障,既能够阻断某些β1受体,也可以明显减少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代表药物有比索洛尔。

4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其病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临床综合征。从整体人群分析,血压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以收缩压为明显表现,但50岁后舒张压呈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5-6]。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脏、脑血管等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认为同意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所以就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目前在临床上将危险因素评估和血压值作为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依据,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其血压控制范围,以针对性治疗干预,提高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经病理学研究,高血压的特点表现在:①脉压差比较大,且收缩压不断增高,患者年龄增长的同时,体质和抵抗力不断下降,大动脉的血管弹性在逐渐降低,使得舒张压不断下降,相应的收缩压开始增高,这就出现了脉压增大现象,因此,在后期治疗和干预方面,可以采取控制收缩压的治疗方案;②患者血压波动幅度比较大,高血压以中老年人为主要人群,由于患者的免疫力其器官功能在逐渐下降,导致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不断下降,降低了血压调节功能;③患者出现性低血压,受年龄影响,患者血管系统开始出现硬化现象,导致交感神经逐渐增高,一旦出现改变时,极易引起性低血压[7-10]。

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其病直接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如果没有对血压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引发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经临床病理分析,认为其病主要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和环境有关系,当血压过高,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会损害血管内膜,内皮的功能也受到一定的损伤,使得血液中的脂质更佳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相对,如果发生了动脉硬化,则血管正常正常舒张功能减弱,血管壁的僵硬度也随之增加,造成血压持续升高[11]。所以,血压过高与动脉硬化二者互为因果,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在控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血压控制,预防动脉硬化的发展。并且,临床发现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也有一定的关联性,患者血压过高,在年龄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出现斑块出血、板块破裂脱落或继发血管狭窄等,使得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大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由此可见,控制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高血压病症的发生还和年龄、食盐、体重等因素相关,从年龄上来说,患者的年龄越大,高血压病发率越高,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从食盐上来说,每天摄入的食盐量越多,高血压病发率越高。曾有报告显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20.0 g,病发率高达30.0%;从体重上来说,越肥胖,病发率越高。有研究表明[12],对患者实施常规血压控制的基础上,给予络活喜药物治疗,该药物是世界处方量最大的治疗高血压的品牌药物之一,但该药物因人而异,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大,所以存在治疗风险。对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该药物具有较弱的膜稳定作用,对心脏有较大的选择性作用,但较大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对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也有作用,同时本品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部分β受体阻滞剂具有副作用,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但明显降低了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及病死率,对于糖尿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对血糖、血钾等有一定的影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会使患者发生疲劳乏力。但上述副作用只是部分β受体阻滞剂产生,而第三代的β受体阻滞剂基本无以上副反应。因此在临床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的种类及剂量。

综上,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较好,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且对保障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积极的影响,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第八届中华肾脏病学会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治疗专家协作组.α/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8):3812-3816.

[2] 彭伊,叶远征,祖丽菲娅・木沙,等.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荟萃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38-2441.

[3] 施仲伟.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再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7):3-4.

[4] 孙浩,范小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4,35(4):592-594.

[5] Hsu,C.-Y.,Huang,C.-C.,Chan,W.-L. et al.Ang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 and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hypertension population -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Circulation journal,2013,77(2):405-410.

[6] Rabasseda,X..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28th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and exposition (May 15-18, 2013 -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J].Drugs of today: Medicamentos de actualidad,2013,49(7):463-470.

[7] 桑城.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降压治疗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90-491.

[8] 凌受毅,朱正芳,张伟国,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0):1216-1217.

[9] 冯颖青.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6):665-668.

[10] 马新钊.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拮抗剂在中青年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71-3473.

[11] Ripley,T.L.,Saseen,J.J..β-Blockers: A Review of Their Pharma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Diversity in Hypertension[J].The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2014,48(6):72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