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测试基础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目标
1、 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需要改进。中层管理不善于学习,心浮气躁,管理手段、方法落后,整体素质待提高(2)人员的结构不合理,施工管理人员太少且技术包量低,后勤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跳动不起施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施工管理中,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施工管理人员随意性大,想当然干工程,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管理混乱,记录松懈。(4)劣质材料的不利影响。市政工程中的材料,如石子、沙子、白灰、沥青、水泥等用量比较大。往往由于急需,加上把关不严,使劣质材料源源不断地用到工程上去,从而造成了工程质量的大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实现改进,笔者就此提出相关对策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质量教育工作。对于施工企业的员工质量教育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抓起:①增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育。以此强化全体员工“质量第一、信誉为 、顾客至上”的观念,克服对质量认识上的错误,以使全体员工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有一普遍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本职工作灵活地加以运用;②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这种教育和培训要结合员工的专业工作特点,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以提高员工的基本功和技术业务工作水平,以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2)需强化工程质量意识。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3)标准化工作。做好企业的变准化工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②全员参与;③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④保持各部门标准的连贯一致,成龙配套,并定期修订;⑤标准成文,内容明确具体。
(4)计量工作。市政企业计量工作的重点是测量仪器和试验化验仪器的配备。要求做到工地上需要的测量仪器配备齐全、量值准确、专人管理,试验室的化验、分析仪器、试验设备质量稳定、示值准确一致。所有的计量器具都要定期进行检定,损坏的计量器具要及时修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测定计量方法。建立健全各种计量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器具检定制度、分级管理制度、量值专递制度、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做好计量检定制度工作。另外,计量器具要有专人妥善保管,更新和报废要及时。
(5)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检、半成品检测及技术鉴定是实施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市政工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测,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项目的数量和批次进行自检,而且监理单位要严格要求进行见证取样,确保市政工程原材料、构配件的使用安全。
3、推行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法是由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的目标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部门目标而确定,并与它们尽可能一致;该方法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以制定的目标作为对员工考评的依据,从而使员工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管理者将精力放到与组织目标无关的工作上的可能性。
(1)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公司每年都要制定质量目标,公司质量目标以后,各部门、单位都要用时进行分解,制定出各自的分目标,每个分目标都要服从于公司的总目标。在制定质量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目标必须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而是目标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数量化、可测量,便于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三是下一级目标项目必须对上一级目标项目构成全面支撑,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相应的措施。
(2)把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奖惩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对质量目标考核结果进行,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的总目标与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紧密的联系,形成团结一致、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围。绩效考核为管理者提供一个机会,各级管理者可以和员工以回顾工作业绩,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还可以检验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是否有效,在沟通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可统一思想认识,使员工正确对待问题和差距,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
10 月11 日,由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世界农场保护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14 中国动物福利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论坛上举行了福利养殖金猪奖颁奖仪式,北京清泉湾养猪有限公司、江苏省东海种猪场等13 家企业从全国近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福利养殖金猪奖”。另外,福利养殖金鸡奖、福利养殖金羊奖同时启动,ICCAW 执行会长席春玲谈到,奖项的开启将会鼓励中国更多的养殖企业加入到农场动物福利的养殖队伍中,促进中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福利养殖金猪奖”是世界排名前列的非政府组织——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创立的奖项,“好农场”系列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广猪福利有突出贡献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目前在欧盟已有超过600 家国际大型企业获奖。
2013 年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与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合作,将“金猪奖”引入中国,首次在国内企业中评选“福利养殖金猪奖”,旨在鼓励中国畜牧企业发展福利养殖,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什么是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如何适应其所处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学证明,如果动物健康、感觉舒适、营养充足、安全、能够自由表达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惧和压力威胁,则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
食品安全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每几分钟里就有人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致病,食品安全不仅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5 000人因食品安全问体而感染致病,投入超过40 亿医疗资料用于有关问题的救助。最近越来越多的人畜共患病出现,包括SRAS、猪流感等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组织,包括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联合国粮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都在关注人畜共患病和动物健康与福利,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起草了在农业领域的负责投资原则:支持动物健康与福利促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安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IOE)也提出了动物福利指导性原则,其中重点强调动物健康与动物福利之间的重要关系,人类要承担照顾动物的义务,保证他们的福利,而提高农场动物福利就可以促进生产效率,保证食品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不健康或者说亚健康的动物进入到我们的人类食物链中,就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所以动物的福利与食品安全是有密切的联系的,所以说保证动物福利,给它们良好的养殖环境,就是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除了养殖环境,在活体动物的运输和屠宰中也要注重动物的福利,因为运输途中导致动物应激,会增加动物对感染和传染性的易感性,增加动物间的接触以及疾病的传播,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播,我们应当减少活体动物运输的数量以及距离。还有在动物运输和屠宰中要小心处理动物的粪便,因为粪便中的大肠杆菌可能导致肉被污染最终使人类感染。
如何保证动物福利,比如减少活体运输数量就要增加卡车数量,缩短运输距离就要在养殖场周围建立屠宰场,这样就能避免运输活体动物,从而减少动物应激,但这些措施就要增加成本,但可以让动物的健康得到保障,前欧洲健康及消费者保护专员David Byrme 说过“虽然从短期来看成本较高,但从促进生物安全以及动物健康等长期受益来看,未来必将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
另一方面,就经济角度来说,农场提高动物福利,动物疾病减少,就可以减少饲养成本,在售卖时因为肉质质量好、健康,销售量高、价格也高,在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增加了经济效益。
论坛邀请了,来自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国际活动总监史蒂夫·麦基佛、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EO菲利普·林伯瑞、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教授宋万康、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人道可持续性农场项目亚太区项目经理罗伯·格雷戈里、英国Midland公司总经理马丁·巴克、宜家可持续发展经理安德斯·兰纳森,分别就《帮助动物、帮助人类——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为什么动物福利对中国社会至关重要》、《韩国肉牛产业的成功之道》、《中国高福利养猪——把梦想变成现实》、《英国福利养殖之道——福利养殖与企业利润的双赢》、《利益群体的参与是提高动物福利标准的关键》等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专题报告使更多企业了解了福利养殖和畜禽产品安全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系。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43名护理本科生,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4所高校的4年制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4批9名,第5批12名,共计21名本科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67±0.79岁;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5批7名,第6批7名,第8批8名,共计22名本科护生为观察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77±0.86岁。两组护生入重症医学科的评估成绩(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带教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持有临床带教资格证,参加了我院举办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班,临床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带教老师集中开展专科知识、疾病小讲座,专科示范,护理操作,集中查房,然后实习护生分别跟不同的带教老师轮班,出科前对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CPR、人工气道吸痰、GCS评分等)、护理实践能力(护理查房、小讲座、个案护理)进行统一考核。观察组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实习护生的成绩、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交流沟通能力、兴趣、爱好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观察组的22名实习护生分为5组,每组4~5名,形成“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小组讨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第二,确定合作学习目标,带教老师结合ICU临床护理教学要求及护生自身特点,提前1~2周向实习小组预告教学方案和有关教学要求,实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要求,在正式查房和讲课前收集好有关病案资料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一起查房,发现缺陷问题,完善临床资料,引导护生依据ICU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目标。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首先由带教老师组织专题讨论,实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专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定期督导讨论,并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鼓励等。之后,由各学习小组在小讲座上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其他小组可提问,汇报小组成员进行答辩。针对小组学习、讨论和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集中讲解、答疑,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最后形成较为统一的、正确合理的方案。第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实验教学评估采用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带教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由带教老师组织查房、讲课总结、教学质量点评、教学效果测评,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1.3评价指标主要评价两组护生出ICU的成绩。成绩(一)主要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3个部分。采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测试,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护理基础理论测试主要测试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的护理基础理论水平;护理基本技能测试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CPR(40%)、人工气道吸痰(30%)和GCS评分(30%)等方面的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护理查房(30%)、小讲座(30%)和个案护理(40%)等方面的护理实践能力。成绩(二)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该成绩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护生自我评价(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3个方面获得。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等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概率以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后,考核教师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进行统一考核。同时,就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护生、带教老师和患者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护生自我评价占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
3结论
关键词: 软件测试; 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 测试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3-62-02
0 引言
软件测试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软件测试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始终,是保证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软件测试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的基本理论、常用的测试方法和自动化测试工具,能够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完成软件初步测试。
目前软件测试行业人才严重不足。据企业专职软件测试人员分布调查,27.5%的企业目前没有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43.5%的企业软件测试人员的数量在1~10人之间。为了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国内高校纷纷开设软件测试课程。但软件测试在国内高校中尚属一门新兴的课程,缺少对不同开发方式和应用场景的软件测试方法介绍,学生对软件测试过程缺乏完整的认识,学习主动性不高,甚至认为软件测试是一门文字性课程。如何进行软件测试教学方法调整以适应业界需求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学情分析
软件测试是对软件形成过程中的文档、数据和程序等内容进行测试,而不仅仅是对程序进行测试,这需要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系统的分析设计,软件的开发技术等有一定的了解。
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时,就开始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对软件测试理解的偏差。例如,认为软件测试就是找出软件项目中的错误,是简单而枯燥的工作,因而只重视开发技术的培养,不重视甚至忽略测试技术的掌握。
1.2 教学材料分析
软件测试方面的书籍大多是翻译的,而且多是培训用书或介绍软件测试工具的书,而能够满足高校软件测试课程的教材较少。在当前市面上的软件测试教材中,大部分也只是阐述空洞的理论,附加简单而又陈旧的工具介绍,这些理念和工具很多已经被业界淘汰,这样的教材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
软件测试工具较多、范围广、不易把握重点,而大部分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WinRunner、JUnit、C++Test等都是英文版本,工具书较难读懂。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关的软件产品供学生测试,以验证所学的理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教学手段是以课堂教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授课时主要是在分析一门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讲授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点。传统教学法过于理论,学生往往在学了一堆理论知识后对如何测试实际项目还是很茫然。虽然传统教学法在某些教学环节也会给出一些实例或小项目,但是对于整个课程来说,这些实例或小项目是孤立的、彼此没有联系的,以至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对课程的整体把握。
1.4 考核方式分析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学生考核体系基本以闭卷形式的终结性考核成绩为主,以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组成的平时成绩为辅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重,考核内容相对片面,注重的是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对软件测试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不够,过分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软件测试综合应用能力的整体考查。
2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教学法探索
欲改善上述局面,就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把软件项目的整体思想纳入到本课程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项目测试经验,掌握项目测试的流程,增加学生对课程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和知识的改造和重组,综合形成新的知识建构。该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知识。
2.1 软件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的核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始终围绕项目展开。项目设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项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2.1.1 项目具有典型性
项目教学法中应选择以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材料,从熟悉项目着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能覆盖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如: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系统的分析设计,软件的开发技术,从源头上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2.1.2 项目规模、难度适中
项目教学法中选择的项目规模和难度都应适中。如果项目规模和难度过大,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难度大,学生不容易完成。项目规模和难度过小,则涉及的知识点少,不能反映学生对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理解程度。因此,设计的项目应保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这样可以树立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1.3 项目规范
由于软件测试是对软件形成过程中的文档、数据、程序,以及所有相关文档进行测试,所以被测软件应该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设计开发的,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应当在文档中体现出来,文档撰写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项目来源:
途径1:所在学院的每门课程都有多名教师建立的课程群,测试案例可以由教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教师提出要求,选择典型的作品充实案例库。
途径2:从毕业设计中选择,大四的学生都要作毕业设计,教师可以从其提取一些典型系统,充实案例库。
途径3:来自学生科研项目,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教师可以收集其优秀作品,充实案例库。
途径4:来自校企合作项目,教师在和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时,在合同允许的情况下,将开发系统作为实际案例,充实案例库。
2.2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教学法实施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教学法实施是在学生已完成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践,并有一定的编程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的,涉及两种活动流:教学流和测试流。
⑴ 教学流
由于软件测试课程的知识点前后关联关系不大,教师在教学流过程中,不必在讲清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再进行项目的教学,可直接面对具体任务进行教学。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项目的方法时,将相关联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各阶段的理论知识同时,完成软件相应的测试活动。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流按照项目测试流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软件测试基础、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测试管理。
第一阶段,学生主要进行部分软件开发和相应产品的静态测试。在开发的过程中通过规范的开发文档和测试文档,给学生展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软件测试是紧密伴随软件开发过程而进行的活动。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测试设计和实现。软件测试中对具体项目常常有多种测试方法,教师可只讲解其中最实用的方法。其他方法的应用作为讨论、实验、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完成,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本阶段的教学应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以便为学生学习提供广泛的空间,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主要进行测试管理和报告。通过测试用例管理工具、案例以及规范的软件测试报告的介绍和展示,让学生深刻认识软件测试需要规范的测试管理过程,软件测试中测试需求、测试用例、测试业务组件、测试计划、测试执行、测试结果、缺陷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⑵ 测试流
基于项目驱动的测试流是由教师给定多个项目,并提出测试要求,教学过程中将团队测试的思想贯穿始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测试。每个小组由1个项目组长、1个测试组长和3个测试组员构成。小组内部责任明确,选择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担任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测试方案、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工作。选择有较强学习能力和技术能力学生担任测试组长,负责分析软件需求、获得测试需求、制定测试策略方案、确定测试方法。小组内每个学生必须完成最基本的任务,即测试用例的设计、编写、执行和维护等各项任务。
测试流执行过程中,学生探究性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运用中掌握实践技能。通过任务的实施和完成,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应用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测试流执行过程中,教师为项目组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源,引导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关注学生开展项目的全过程,严格要求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进行,比如软件测试项目必须按照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结果分析来进行,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撰写规范的技术报告。
测试流的最后阶段,教师组织各测试小组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答辩时,组间相互评价,从文档规范性、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测试技术应用的广泛性等方面选出最优测试小组。最终经过教师对学生单人考核,结束本次测试流教学。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流、测试流两种活动流,将软件测试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测试过程形成一个整体认识,符合软件工程系统化思想。由于软件测试相关理论还在不断完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手段、实验技术正在飞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完善软件测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宇辉.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130-131
[2] 张向宏.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聂长海.关于软件测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科学,2011.38(2):1-3
[4] 程茂,温静,吴玉洁.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能进行税务申报,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岗位实践,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强调能力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转贴于
4、注重综合性。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命题的原则。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表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在建立题库时,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①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②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记账会计岗位。①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②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③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会计主管岗位。①财务分析。②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用计算机抽题。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历经多年实践,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在朝着“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迈进,课程中加入了大量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会计处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做好会计基础理论教学,让学生对枯燥的账务处理的具体规定感兴趣,是会计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程改革过程
整体设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以启发学生思考与调动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财会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整体设计中,对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定位、课程的知识和理论内容做了界定,根据课程具体内容,设计了不同的能力训练项目,引入本项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单进行具体操作,教师随时指导、纠偏、总结。
单元设计。单元设计是对整体设计的具体细化,将整体设计分为不同的小项目落实整体项目中的目标要求。本部分以设计具体情境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根据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任务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基础知识、理解知识内涵、完成任务单。
微课设计及录制。微课设计以“短、小、精”为特点,落实为学生自学服务的设计思路,录制之前提前制作课件及录制脚本,做好学生互动。
课堂实施及注意事项
课堂实施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学习任务单、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统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学生准备。通过课程平台学习本单元所需理论知识:完成课程平台上的检测试题。
课堂实施
理论知识答疑与点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学生提出自己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部讨论反思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工作任务。教师描述任务情境,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并准确理解任务实施要求。
实施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进行适当指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
小组展示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成果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考核与点评。教师根据各小组任务实施结果给出各小组成绩,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点评与总结。能够通过教师的点评与总结,更准确领悟本单元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以巩固与提升课上学习内容为出发点,布置难度略高于课上任务的课后作业,同时布置下一单元预习任务。
注意事项
为了让课程改革的成果落实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课程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高职学生尤其是中专生源的学生,与本科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要充分。教师需将单元学习任务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教室。
关键词: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EWB 综合性设计课题
1.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目前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均采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康华光主编的教材《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版)和闫石主编的教材《数字电子技术》(第五版)。这些教材作为电子技术的经典教材,带给学生很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更要求他们结合现代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掌握电子技术方面课题的设计和应用,尤其是要结合计算机完成方案选择、方案实现及分析论证的过程。因此利用现有资源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正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2.EWB概述
Electronics Workbench(简称EWB)以SPICE3F5为模拟软件的核心,增强了数字及混合信号模拟方面的功能,是一个用于电子电路仿真的“虚拟电子工作台”。
EWB软件提供电路设计和性能仿真所需的数千种元器件和各种元器件的理想参数,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新建或扩充元器件库。它提供直流、交流、暂态的13种分析功能。另外,它可以对被仿真电路中的元器件设置各种故障,如开路、短路和不同程度的漏电,以观察不同故障情况下电路的状态。EWB软件输出方式灵活,在仿真的同时它可以储存测试点的所有数据,列出被仿真电路的所有元器件清单,显示波形和具体数据等。由于它具有磁盘占用空间小、对计算机要求低和运行速度快等特点,有助于对所学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提高对电路的分析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EWB是目前高校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路仿真软件。
此外,EWB软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采用图形方式创建电路和提供交互式仿真过程。创建电路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中选取,且元器件和仪器的图形与实物外形非常相似,因此极易学习和操作。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我们选择将它作为电子技术仿真设计的操作软件。
3.基于EWB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基于EWB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基础仿真实验,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大纲的设定实验内容,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取出电子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给出了一些练习习题,希望学生首先能读懂电路,其次能在EWB软件环境下仿真运行电子电路,观察运行过程和结果,找出并排除故障。在习题练习的基础上,学生既熟悉了EWB软件,又加深了基础点知识的掌握,因此笔者最后给出了总的设计方案,让学生运用前述经验进行自行设计、仿真运行、调试改善,完成一次完整的电子技术仿真实验,同时也为下一步设计方案的硬件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大纲要求,电子技术的学习重点包括单级及多级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运送放大器及其应用、基本逻辑关系、组合逻辑电路及应用、时序逻辑电路及应用等。这里给出两个习题。
(1)电源、整流和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电路如图1所示。220V、50Hz的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全波整流和稳压电路的稳压,在输出端得到一个12V的稳定的直流电压,运行该电路,如有故障则需分析原因并排除。该习题任务之一为变压器参数设计,任务之二为讨论滤波电容C的大小与好坏对电路稳定效果的影响,任务之三为讨论电位器Rw调节的位置对电路输出电压的影响。
首先要求学生在EWB软件环境中建立如上图所示的稳压电源电路,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熟悉EWB软件的基本操作。但其实该电路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电路,运行过程会出现故障,此时需要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分析,来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调节电路中的某些元件参数加以改正。因此通过该习题的仿真,学生不仅初步建立了对EWB仿真软件的认识,掌握了其基本使用方法,而且需要重新温习有关稳压电源电路的理论知识,借此加深了解变压器设计时的参数选择,加深了对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理解,并提高了电路故障的排除技能,掌握了示波器、电压表、电流表及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数字电路逻辑关系测试
数字电路如图2所示,任务为写该图电路的逻辑状态表、逻辑函数表达式,并进行化简。
在EWB环境中按图建立数字电路图,运行、记录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构成真值表,以此测试该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习题目的为希望学生认识、了解数字电路的功能和测试方法,掌握逻辑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熟悉、掌握电路仿真的操作技术。
4.综合性设计课题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各有侧重点,参加课程设计的学生数目众多,而文章篇幅有限,因此在这里我们仅给出两个综合性的设计课题为例。
(1)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设计任务为设计一个用于晶体管收音机的功放电路,满足一定的要求,如由220V交流电源供电;有一定的选频功能,如要求通过信号的频率范围为(20Hz~2kHz);有一定的放大倍数,如前级和后级的放大倍数分别为20和60,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考步骤为:调研、查找并收集资料,列出参考资料目录;绘制电气原理图;按所给定的功能要求进行参数计算,列出元器件明细表;在EWB软件环境中创建需要进行仿真分析的电路图;仿真运行,观察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行交流频率分析,并记录中间数据;记录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分析原因,调整方案及参数直至满足全部要求。
(2)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设计任务为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交通信号灯。
参考步骤为:分析设计要求,列出状态表,写表达式,画出数字电路图,仿真运行,调试直至符合要求。
5.结语
对于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了电子技术的课堂知识,还需要实践来加深对该门课程知识的理解,而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作为从课堂到实验室的一个桥梁,能很好地发挥过渡作用,既能使得学生从课堂下来以后得到一个缓冲,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已经掌握初步的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能,为动手完成自己的实际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笔者根据专业课程大纲要求,给出了若干个课程设计的习题及设计方案,希望学生通过这些设计任务掌握该部分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共射放大器 理论与实践 课堂教学
电子技术是一门研究电子线路组成原理和应用基础知识的学科,要掌握各种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种名词和电路规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式的元器件,各种基本测试仪器,设备的性能都需要熟悉。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都比较弱,但大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对技能学习也有浓厚兴趣。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从基础理论入手,从分析单个元器件的性能展开,进而深入到电路性能。这种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但是内容显得枯燥,无法与实际密切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探索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实践,理论与实践交替,直观和抽象交错,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本文以《共射放大器》一课为例,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一、适当简化理论教学内容,使之与实践紧密相连
《共射放大器》一课选自《电子线路》(第2版,陈其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二节,共1课时。共射放大电路是晶体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对放大器的组成、各元件作用、信号放大的过程原理及性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课本先阐述了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介绍静态的定义,画直流通路、分析静态工作点,然后画交流通路,求动态参数与放大倍数。这样使人感觉新名词多,新概念多,理论多,既无形象又不生动,理论与实践割裂,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根据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删繁就简,大胆取舍。传统的教学以原理图为中心,分析电路的功能,让学生通过电学分析掌握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和作用,晦涩难懂,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则以学生在试验箱上连接的放大电路为起点,了解电路组成的各种元件和作用,通过正确使用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和晶体毫伏表调节静态工作点,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把教学的重点从理论上的“为什么”转变为实践中的“是什么”和“怎么做”;将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职业技能的掌握,理论知识附着于实践之中,浅显易懂,学生学习目标感比较强,而实践又可以促进与深化学生对理论的学习。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理论和实践拼凑在一起,只有详细分析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且结合教学设备,精心设计组织,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有方向感、目标感,我将课程设计为一个扩音机项目,而本课共射放大器则是扩音机电路中的一个基础电路。在理论教学中适当降低对基本原理的要求,而注重电路中出现的现象和解决方法的讲解;在实践上,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在实验中学会调整和测试静态工作点,通过观察波形认识放大器具有放大和反相作用,同时分析波形失真的情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合适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正常工作的重要性。
1.项目呈现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扩音机的广泛应用,由此引出扩音机的工作过程及放大器的定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简单的放大器公社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流放大作用。
2.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任务:一是共射放大器的识读,通过让学生识读,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元件组成,了解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二是单级共射电路的连接,让学生能识别和检测元器件,并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三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通过观察电路输入输出波形,理解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关于任务三“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的教学,采用“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方式,加深学生对整个电路的理解和认识。
对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方法分析这个问题,分别将静态工作点过高、过低时的波形与合适静态工作点之下的波形对比,使Q点与波形失真的关系一目了然。
整个教学过程以项目实践为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整个过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项目内容相结合,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将知识联系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三、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和反思
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是在项目结束以后,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所以学生的评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组员在协作过程中根据组员的表现互相评价,第二部分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协作能力等作出评价,第三部分根据学生所做的收音机成品的质量,焊接的技术,以及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尝试表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需要适当地简化理论知识,选取“工程项目”创设“情境”,将理论知识恰当地融入到项目实践中,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技能,思考理论知识,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针对学生素质普遍差、学生基础薄弱的中职学校来说,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开展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将会大幅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应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轮转到妇科病房的3年内新护士15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29岁,平均(24.54±1.32)岁;其中大专学历11名,本科学历4名。均有护士执业证、从业资格证。1.2方法:1.2.1制订妇科护理工作培训计划:针对妇科患者的特点,按照专科护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在充分了解新入科护士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1.2.2编写妇科护理工作培训教程:以妇科学及护理学相关教材为理论培训基础,在培训计划的指导下,组织带教老师编写适用于我院妇科工作实际情况的《妇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程》,内容主要包括:妇科学相关的理论体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妇科护士工作制度与各班工作职责、妇科常用护理操作流程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各系统常见危重症的护理、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策略。1.2.3成立新护士培训小组:依据培训计划,在科室护士长的领导下分别成立理论授课小组和实践指导小组。1.2.4实施新护士培训计划:1.2.4.1上岗前培训:新护士入我科后,护士长首先对科室环境进行介绍,然后对病房的各项管理规定、护士的职责以及入科后的培训计划加以详细讲解。1.2.4.2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由护士长、理论培训小组成员实施,每周进行1~2次集中理论授课,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临床实例,强化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并突出专科特点,使新护士把理论与临床专科结合在一起思考。1.2.4.3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对未来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仪器设备操作进行重点培训,并集中进行统一模拟练习,提高其技能水平,使他们在独立上岗时能更自信,面对突发事件不慌。提前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出现报警的原因及故障的排除方法,制作成册置于仪器上,方便护士查阅使用,提高其掌握和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能力。结合培训模拟各种仪器设备使用过程出现的报警情况,让新护士识别、分析原因并处理。1.2.4.4规范化加强培训:在《妇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教程》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新护士的一般资料和评估报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分别确定其不同的培训目标,制订计划,并细化每个岗位流程中每个时间点的任务安排。在一对一培训期间引导新护士进行自我分析,正视自己的薄弱环节,积极与自己的培训护师交流研讨并实践。带教护师不定时进行抽查,改进和完善带教的内容,最终实现从新护士到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有效承担起妇科护理工作任务。1.3考核方法及内容:1)理论知识水平考核:从授课老师的讲课内容中以及科室常规培训题库中选择题目进行理论知识测试。2)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内容包括专科护理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等。3)综合素质考评:主要包含带教培训期间的表现、临床工作能力、专科常见问题识别、分析判断能力、医护患沟通能力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培训前后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培训前后基础理论与操作考核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础理论与操作考核:新护士入科培训前后理论与操作考核得分结果见表1。2.2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新护士入科培训前后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3讨论新护士是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对新护士进行系统和规范的培训,不仅是护理人才选拔培养的基础,也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安全舒适的保证[4]。传统的新护士入科培训方法缺乏针对性,缺少合理的评价指标,使培训过程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新护士在应该掌握的内容上出现漏项,容易出现新护士经培训后仍不知道许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病人大出血抢救时着重优先点不明、尸体料理如何做、紧急情况如何呼叫等,为将来工作中带来隐患。而规范化培训是事先考虑工作中易出现的许多漏洞和忽视点,有针对性、严谨、认真地制定培训内容,为新护士和带教护师提供/指定非常明确的目标,使新护士迅速掌握工作中间的许多关键环节,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规范化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有实际操作、模拟演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体化教学以及沟通技巧等,激发了新护士的学习热情[4]。
本文结果中,新护士经过规范化培训后基础理论与操作考核结果比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新护士专科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也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规范化培训能使新护士在培训中既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又能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调整其培训难度,使目标具有挑战性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帮助新护士尽快地融入新环境中,提高适应能力尽快完成培训目标独立工作。
作者:汤金妹 方秀妹 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二科
参考文献
[1]陈会娟.两种培训模式对新护士培训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12-113.
[2]周桂侠.急救流程培训在妇科新护士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0):47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