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励志教育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励志教育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励志教育文章

第1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作者/韩雨

那一天,我见到了一位老人。

花白的头发,富有学者气息的长袍。呼啸的狂风不能使之折腰,噼啪作响的火焰也不能使之颤抖。在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天堂与地狱交界处,他手持一本古卷,神情如同在帝王的宫殿里一样闲适。腰杆笔直,风骨自成。

我好像见过这位老者,但我不记得他的名字。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看我。一双乐观热情又富有求知欲的眼睛瞬间冲散了地狱的阴霾,让他拥有了与恶魔对视的资格。他看着我,轻声询问:“异乡人,你从哪里来?”

我从哪里来?我默然不应。这些年,我在人世间漂?白,也见到了人的七宗原罪:骄傲、嫉妒、懒惰、愤怒、暴食、贪婪与。我看够了人性的黑暗面,却被其裹住,不知何去何从。

老者似乎看透了我的心理,轻轻一挥手:“但是,你也看过这些吧。”

我注视着那团温暖明亮的光芒,眼神渐渐柔和下来。是的,还有这些:喜悦、平和、爱、希望等。那是人性的光明的一面。也正是这些,一路支撑着我走到这儿,尽管路途艰险但从未放弃。

“有两个灵魂在我胸中,它们总想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拼命要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居地。”老者突然念了一首诗,含笑看着我。“这是我曾经的困扰。小伙子,你是否也有这种困扰?”

是的,我的心里就像有两匹狼。一匹是纯粹的恶欲,一匹却是完全的善念。它们为了每一件事日夜在我的心里争斗,厮打不休。我恐惧这种情况,却不知如何解决。

我说出心中的困惑。老者用他充满智慧的眼睛盯着我:“那么,你能否区分善与恶,能否去面对善与恶的争斗?”

“我能。但是——”即使明知这是恶,但有时它还是在我心中占据了上风。比如对他人的嫉妒,比如有时无可抑制的骄傲与自大。

“那你是否会让它永远占据你的心灵?”

“不会。或许黑暗偶尔会发芽,但我的心中永远是光明占了主流。我不相信这世界会永远被黑暗主宰。

我相信这世界上阳光终会照亮黑暗。”

“这样就好。”老者微笑着拍拍我的肩。“我们会一时嫉妒他人,但难道你就不会为了朋友的成就而衷心祝福?我们会一时骄傲,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前谁不会心悦诚服地膜拜?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偏向黑暗的一面。但只要我们认清它,不让黑暗占据我们的整个心灵,让心灵的大部分都被阳光照亮,那就好了。”

“但我怕。我怕这份恶会阻碍我前进的步伐,会让我做出无比后悔的事情。我渴望压制住它,让它无法出现。”

“恶?”老者笑着指向前方遥遥走来的一个火红色身影。“梅菲斯特自称是永在否定的精灵,是恶的化身。但对旧事物的否定何尝不是对新事物的肯定?或许我们曾嫉妒,但正是这份嫉妒让我们拥有了自信。梅菲斯特的否定精神引诱我们作恶,却也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向更广阔的境界飞翔。”老者向我颔首,“要想办法让你心中的狼成为促使你前进的动力啊。”

“那要如何做?”话刚出口,我就想起了那句流传了上千年凝聚哲人智慧的话语——吾日三省吾身。

“自强不息,自我否定。学会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恶不可怕。大多数人最终仍会做出正确的抉择——就像恶魔梅菲斯特怎样诱惑我们,我们仍会向新的希望说出,‘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老者对已经走过来的火红色身影点头致意。“但可怕的是无法正视恶——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自我否定,勇于突破自我,不断进取。”我高声说。突然感觉自己心中那匹恶的狼已渐渐变小。

老者赞许地点头。“怎样才能让善战胜恶——只要不给那匹恶之狼喂食就可以了。”

老者和那位自称“梅菲斯特”的火红色身影一起离开了。我走出那片无边的火海。深吸一口气,突然觉得外面的风景是如此可爱。抬头向上,眼前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堂。

第2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提要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有效地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提高和发展社会适应性,是智障学生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对智障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让智障学生在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为此,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关键词智障学生、适应能力、生活化、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语文教学更趋于生活化。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智障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使智障学生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特教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就是把每个智障学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语文是一门培养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科,怎样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呢?实践使我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让智障学生获得生活经验,促进他们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任何教学活动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育内容的实际,采用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人们常说的: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特教学校的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其本身就含有生活化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走进生活,才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具有吸引力。智障学生智力低下,造成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缺乏学习兴趣,而只有生动的、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出智障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特教学校里,语文教学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

(一)从智障学生的教材内容看,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智障学生的语文教材,把许多学生生长、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融合到了一起。它是生活经验的改造。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有教育学生爱父母、爱老师、敬长辈、爱祖国等社会伦理,还有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等。正是因为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便可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吸引智障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从教材内容上看,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二)从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看,语文教学应扎根于生活

在生活世界中,人们通过对世界的直接感知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智障学生的智力低下,其在学习上突出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学习的迁移能力差,学习兴趣缺乏。智障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告诉我们,对他们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行不通,而以直接的,与他们关注的实际生活最贴近的方法,便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了生活氛围时,他们就不会把学习作为负担,在学与玩中学知识,获得生活的经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获得生活的经验

智障学生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们在学习上的迁移困难和适应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对智障学生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他们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生活展示、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一)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生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智障学生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进行教育,就会促使智障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障学生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提高智障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帮助智障学生学会怎样与人交往

第3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社会适应能力

智障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智障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主流生活。《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强调要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在实际生活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选择生活化的教材

教材选择上,要选能凸显生活化教学的教材。教材中应该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另外,教学不应完全依赖某套教材,可以教材为主线,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努力开发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2.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从东莞的地方特色、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出发,开发我们自己的校本教材,添加三大元素,凸显我们的生活特色和需求。

(1)添加校园生活元素。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教学中,我们把认识校园环境、爱护校园一草一木、校园文体活动、作息时间制度、好人好事、新闻动态等都纳入语文课堂,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教会孩子更好地适应、关注并热爱自己的校园生活。

(2)添加家庭生活元素。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家长的职业、兴趣爱好、家教方式等,在教学中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把家庭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日活动,欢迎家长给孩子们上亲子课或者组织开展丰富的家庭团体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学会热爱生活。

(3)添加社会生活元素。智障孩子的学习空间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更应该走出去,充分整合社区的资源来拓展和延伸我们的教育教学。比如,周边的商场、菜市场、医院、邮局、图书馆、公交车、公园、银行等都可以是我们教育实践的场所。通过与社区资源的联系与沟通,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场所,还加强了社区对于残疾人的关注和爱护。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1.多学科有效整合,采用主题式教学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三科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制订一个个学习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如,在学习《碗 筷 勺》一课时,我与生活《学会用餐》和数学《认识数字1、2、3》的教学点融合起来,整合成一个“文明用餐”单元来进行主题教学。

2.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在富有生活特色的课堂上,智障学生才能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在劳动技能比赛中,教孩子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基本的劳动和自理能力是低年级段生活语文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说,学习《穿戴整齐》一课时,我让孩子比赛穿衣服、扣纽扣,比比谁穿的衣服又快又整齐。比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学生玩得开心,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2)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孩子学习社会交往能力。日常口语的练习和运用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我们结合教材的内容,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有客人来我家”“我是警察叔叔”等都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游戏中进行语言实践操作练习,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在外出实践活动中,教孩子学会使用社区。智障学生的课堂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勇敢带孩子走出去,包括商场、公园、医院、银行、公交车、马路边等。比如,在学习《购物》这个主题时,我们把购物活动进一步进行细化,分为若干次社会实践活动:到超市买日用品、到市场去买菜、到电器城去买电器、到面包店去买面包、到水果店去买水果等等。

(4)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进行体验和运用。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们要争取到家庭教育的合力。平时,我们可以适当给家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协助我们加强对孩子的能力训练。比如,回家让孩子练习洗碗、给钱让孩子去买某一样东西等。这些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自己运用知识的平台,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

三、教学评估生活化

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对智障学生语文学习进行评估时,我们务必做到两点:

1.注重过程评估

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更多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能力,提倡纵向对比,注重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程度。

2.评估方式多元化

评估的方式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做到丰富多元,可以有口头测评、书面测试、活动检验、实践的操作,参加评估的人员要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方位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去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生活化教学使培智语文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不但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提高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和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全礼.实用培智学校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9.

第4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为什么说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出示课件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齐读这句话)(板书)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路、马路等方面描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写的。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夏天,来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快速走进文本。

二、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成长。

1.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生物?它们各有什么变化?

②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些词能说明这个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3.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自主感悟的能力。

4.出示课件4—6:交流提示。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①“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样呢?(快 很快 迅速)

②在朗读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2)(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竹子、高粱)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①这几句话中提到了那些生物的生长?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苔藓、草坪、菜畦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②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长出几寸 多出半节 长满了 变成了 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3)出示课件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①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三个词语的使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②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用上“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昨天值得回忆,今天值得珍惜,明天一定要把握。

设计意图:

抓住表示长得快和时间的词语,感悟夏日里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5.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此环节的设计,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6.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它成长的特点。(指生读,比赛读)(读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和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三、研读第3自然段。

1.在夏天里,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成长,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草、树、山、稻秧、甘蔗、地、水、铁轨、柏油路……

3.出示课件6: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因为铁轨长,所以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像是高起来。)(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同理。)

4.夏天连柏油路也是软绵绵的,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种结构的词语吗?(如绿油油)

5.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话读出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的特点。

6.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四、研读第4自然段。

1.有生命的植物、

动物乃至不具有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生长,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人也是一样,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4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课件7:理解两句谚语。

①“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农民们欣喜不已。

②“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

出示课件8:“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①热天:在这里不只指季节,也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②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的过程。

③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什么时期?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4.齐读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成长的道理。

设计意图:

体会使用谚语的作用,从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语言浅显易懂,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细细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

总结文章的写法,便于学生在写作文时运用这种写法。

六、课堂小结。

送给大家一句话,请和老师一起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板书设计】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植物

动物

山水

铁轨

第5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66-01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这一阶段基本形成。因此,做好青少年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更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励志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励志教育。

一、利用课文作者的成长成就进行励志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作者不乏伟人和大家。既有古代圣贤、诗人、文学家,又有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如孔子、杜甫、蒲松龄、王安石、杜牧、朱自清、冰心等;既有国内的政治家、伟人、革命家,又有国外的思想家、科学家、作家,如、、、弗兰西斯・培根、富兰克林、莫泊桑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才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这些伟人、大家的成长史与奋斗历程,就是绝佳的励志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作者生平的介绍就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比如在我国享有崇高地位的孔子,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非常穷困。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此后,由于家人不喜欢孔子母子,母亲被迫带着他四处流浪,最后定居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从小颠沛流离的孔子,以刻苦勤奋成就了他的博学。又如《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他是南宋大臣,同时又是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忠心报国,壮烈英名流传后世,也是爱国教育与励志教育的一个极好教材。

二、利用课文中的故事进行励志教育

很多语文课文中讲述的故事、呈现的哲语、塑造的人物形象等,本身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也能起到极好的励志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文,挖掘课文的德育价值,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励志教育。

如在《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与挫折总是相伴而行,面对挫折和困难,有的人选择逃避和放弃,而课文中的愚公,在困难面前敢于挑战、不畏艰苦,其坚忍不拔的勇气、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教师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只要不怕挫折,永不言弃,就一定能够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险阻,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品德与励志教育的好材料。

三、利用课文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励志教育

第6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励志;教育;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5-0186-03

当前,高校大学生家困生群体中出现的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水平滑坡、自强精神减弱等现象以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暴露出的重经济资助轻励志教育、励志教育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励志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客观上需要着力加强励志教育工作。开展励志教育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励志教育理论研究,也有助于指导励志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励志教育得到自我价值实现。

一、关于励志

《辞海》对于励志的解释是:“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现代汉语词典》中“励”有“劝勉”之意,“志”有“志向、志愿”之意。实际上,“励志”在汉语词汇中由来已久,《旧唐书》中“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不从科举,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的“励志”意为奋志,集中心思去实现远大目标。《曾胡治兵语录》(蔡锷 (民国) )也收录了的语录,“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励志咬牙,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忝然自馁也。”《新元史》中“泰定二年卒,年七十六。秉仁励志读书,老而益笃,工书,古隶尤长。”意为以读书为追求,实现目标激励和意志砥砺的结合。

与汉语相对,励的英文词义为encourage,志可以意译为will;aspiration;idea。《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encourage的释义根据动词后宾语是人与物有所区分,当其后是人时意为give support, confidence or hope to sb(鼓励或支持某人),当其后是物时意为help sth to develop;stimulate(帮助某事物发展;激励;促进)。

现代教育中,励志越来越多地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许多学者围绕励志与教育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建构。谢灵运在《述祖德诗》中最早提出了励志的概念,称“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马奇柯在《如何对青年进行励志教育》中对古代的励志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励志,并把是否有远大志向视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传统的尚志理论是我国社会精神动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二、关于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其立足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核心就是激励,采用外部激励法等手段与方法激发和唤醒人的内动力,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弘扬人的主体地位,以使主体通过教育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形成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励志教育的由来

现在所讲的励志教育虽然与古代所提倡的励志在内涵上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实质没有改变。三峡大学况荣研究了中国有史以来的励志教育,他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和孟子可以说是励志教育的始祖”,到南宋时,书院教育蔚然成风,那时的励志教育把内涵界定为“为人修己以敬的道德意识,为学一志于道的求索精神,为事一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励志教育发展到当下后则意为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二)励志教育的界定

我国对励志教育的系统研究始于21世纪伊始,许多学者对其定义进行了探讨。但是从总体上来讲,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分散,还处在成长阶段,尚未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独立学科体系,成熟的研究方法、独立的研究内容和规范的学科体制还有所欠缺。具体而言,对励志教育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西华师范大学马静等认为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是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思想性和崇高性;二是坚定性和超越性;三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四是主体性与示范性。

三峡大学况荣从两个维度阐述了励志教育,从学业上讲,励志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竞争氛围,励志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生活意义上讲,励志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激励学生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周彩虹指出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努力践行理想追求的教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张志勇认为励志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科学、系统的教育,唤起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主意识,提升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

此外,彭月英、李茂平、赵博、刘晨光、寻金锭、石婧、王卫霞、张朝阳、王广元、王中对等也对励志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三、关于励志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

(一)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整合

励志教育理论是关于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以及如何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励志教育理论研究是德育教育的需要,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者根据什么才能砥砺受教育者意志,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的问题,在心理学中激励理论、成功学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等奠定了励志教育理论的基础,现将这些理论按照研究内容侧重点的不同,进行陈述。

1.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认为积极的品质可以激发人类本身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的力量,从而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积极心理学明确提出了三个研究主题:一是积极情绪体验;二是积极人格特质研究;三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励志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积极的教育或外部手段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理与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使励志教育的开展更科学、更系统,同时而励志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成功心理学理论

成功心理学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美国,它的研究对象为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研究内容为指导人们运用健康心态、积极行为而获取成功,研究目的旨在分析影响成功的心理成因及成功的心理要素和人生的具体事件以及陈宫的言语行动之间的联系。詹启生认为成功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揭示成功过程的心理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成功心理学的创始人唐纳德・克里夫顿指出,成功心理学是帮助人们实现个体最佳效能的一门科学。苏启文(2012:1-2)认为成功心理学旨在揭示个体或社会成功的各种因素,他还认为判定成功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有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优势。而励志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开发与利用,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正是遵循了人们的心理特征,探索个体成功的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

1.激励教育

20世纪90年代,激励教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一门学科。张克杰基于天津市红桥区的激励教育改革实践指出,激励教育是教师采取激励这一方法和手段,从外部给予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使他们自觉地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行动的过程。他认为激励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基础上,在遵循个体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统一的规律性的前提下,充分创造适合个体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其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励志教育与激励教育的这一目标是一致的,励志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激励这一教育手段,激励教育过程也少不了励志教育的教育方法。

2.成功学教育

成功学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实现人生目标,获得成功的一门学科。成功学教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已日趋成熟,研究者们系统地研究了成功的方法、路径和规律,并借以富有哲理性的成功学教育理念和成功学经典案例激励受教育者达成成功愿望。李鸣认为成功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将成功学教育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教育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学教育也称之为励志教育。成功学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经典理念、经典案例等教育方法和过程都具有较强的励志性,从这个层面来说,励志教育与成功学教育具有统一性,二者都是要使受教育者激发潜能、激励自我并获取成功。

(三)学说中的有关励志的思想

作为励志教育的哲学基础,发展观、普遍联系的观点等为励志教育指点了方向。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两个主张:一是自然界本身的变化是自然界本身内部矛盾的发展;二是社会的变化是社会自身矛盾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是其中最为根本的因素。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变化和发展的自觉反映,意识的变化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是一个原有观念不断更新并形成新的更符合实际的观念的过程。励志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通过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量变,随着矛盾的增减,量变的升级,受教育者的思想由旧质态向新质态飞跃,自主实现思想的根本转化,这就是在把握了事物的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质量互变的应用。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哲学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事物与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等相互关系。

励志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通过激发受教育者自身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量变,随着矛盾的增减,量变的升级,受教育者的思想由旧质态向新质态飞跃,自主实现思想的根本转化,这就是在把握了事物的发展特点基础上对质量互变的应用。

(四)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两大要素,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建立在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成长成才转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逐步现代化,通过主体性教育,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的内在需求,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为自觉认知与实践的社会主体。这一理论批判了传统教育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弊端,强调了受教育者本身自主精神与自我发展意识的重要性,使受教育者自主地进行自我建构与完善,进而发展成为更加全面自由的人。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励志教育等手段进行外在激励,不断使其转化为内在动力,使学生在主动了解世界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进取的学习要求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已有研究的成就及启示

前人的研究对励志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不但开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在励志教育的理论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形式提供了新的视域和启示。

(一)励志教育的研究开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励志教育的提出,融合了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引入到了教育学的研究中,教育过程中的励志方法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学理论研究新领域。另外,励志教育的提出有利于改进师生之间的传统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二)励志由方法上升到了理论,成为德育教育研究关注的课题

励志教育的提出,使励志不再单单是一种教育方法,实现了向理论、体系的转变。励志教育在目前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贫困生教育。已有的研究改变了励志仅仅作为一个口号、一种手段的情况。

(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励志教育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国内外的心理学、管理学领域,许多学者对励志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且已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励志教育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不仅有利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拓宽教育研究领域,开辟全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使励志教育研究更趋科学化、系统化,为更进一步研究励志教育提供了开阔的思维空间。

五、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虽然励志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系统性也有所欠缺,有必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模式探索。

(一)研究历史不明确

纵观已有的励志教育研究,研究者对相关的基本概念衍生、理论的发展等问题表述不明晰,如励志教育理论的源起,励志教育的理论基础等少有研究者进行说明。

(二)研究领域狭窄

对励志教育的研究几乎局限于教育本身,没有更多地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且缺乏实际可实施的案例支持。

(三)研究深度不够

目前国内对励志教育的研究一种是心理学、管理学已有相关理论的套用,教育学科的原创性理论建构很少;另一种是单纯的应用于实践,探讨理论的内容匮乏,导致研究多是经验的累加。另外,我们还缺少对励志教育方法、途径的深入剖析,对励志教育的实施条件、可能性边界和负面影响还少有论及。

(四)研究缺乏创新性、系统性不足

已有的研究多以命题式的思考为主,对励志教育的研究只集中于某个有限的命题,内容都比较相近,得出的新结论、新成果较少,而且研究的观点都比较散乱,没有一个清晰地逻辑概念体系,缺少对教育的超越性的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贞志,马奇柯.如何对青年进行励志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8).

[2]赵博.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6).

[3]周彩虹,刘岩松.高校经济困难生励志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王卫霞.关于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4).

[5]张朝阳.浅论大学生励志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

[6]刘晨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研究――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1(11).

[7]王广元.高职院校大学生励志教育现状研究[J].理论观察,2013(5).

[8]寻金锭,欧锴,李海珠.高校学生社团励志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

[9]王中对,潘玉驹,谢志远.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35).

[10]张志勇,于淼.励志教育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1]詹启生.成功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12]苏启文.成功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李鸣.成功学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路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3(11).

[14][晋]刘.《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一,http:///kcms/Detail/frame/GxdbSectton.aspx?BH=1422353

[15]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卷五・勇毅[EB/OL].http://k

/kcms/Detail/frame/GxdbSectton.aspx?BH=342093).

[16]柯劭.新元史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EB/OL].http:///kcms/Detail/frame/GxdbSectton.spx?B

H=268997.

[17]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M]. 李北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74.

第7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一、混沌篇

1998年,我园第一次在全体教师面前,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园宗旨。

2001年,开始倡导“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办园理念。

现在想来,当时的宗旨也好,理念也罢,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大众化、口号化、形式化”,没有深入思考到幼儿园发展、师生发展的深层次上。二是办学思想没有建立在全园认可(文化层面)、全园参与(智慧投入)、全园成就(共同荣誉感)、全园分享(凝聚力)的基础上,只是个人绞尽脑汁、闭门造车。

二、模糊篇

找到了问题所在,我开始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思考办学思想。2011年,我通过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认真梳理和提炼,结合自己的思考将我园办学思想定位为:教师自主、创新;幼儿快乐、自信;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和谐发展。

在确定上述办园思想时,我们考虑到以“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基”为根本,遵循“终生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融入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我们认为:只有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和谐发展了,幼儿园前行也就成了必然。

三、苏醒篇

两年后,我们对办园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新问题:一是没有厘清办园思想与办园理念的关系,没有分清办学思想是指导性的,办学理念是观念性的,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个性特色不强;三是语言不够凝练。

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办学思想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幼儿园自身主客观条件与社会发展大背景的和谐统一;2.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的幼儿园文化特质的发展目标;3.不只是关注幼儿在园三年的发展水平,而要思考儿童的终身发展。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认真研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拜读有关国学经典,从中找寻幼儿园管理的支点。

在学习内化和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办园思想重新进行定位:励志育人、和谐树人。励志即励志育德、励志启智、励志培能、励志健体。和谐既指幼儿整体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指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同发展的和谐。

依据一:办园思想应思考国家的方针政策

在思考和确定发展定位时,我们首先考虑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要求。如,国家新近颁布施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它提示我们:作为园长,不管有没有达到教育家的水平,都应有教育家的情怀,能够秉承教育家的理想与高度的责任意识。

新近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拥有的共同理念:以儿童为本、终身教育、家园共育、科学教育。这与《规划纲要》在第三章中指出的:“学前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相一致。这些是成为我们办园思想确定的重要依据。

依据二:办园思想源于大教育思想

一是和谐文化。“以和为贵”、“以亲为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思想灵魂与政治精髓。

二是励志育人。华夏之内,古有《论语》,其“匹夫不可夺志”的意志价值论,“立志、笃信、有恒”的意志过程论。近有陶行知,他主张:知识教育、感情教育、意志教育三者并重,即知情意合一,在三者统一的教育中,使学生的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我园办园思想中的“和谐”、“励志”都源于古今大教育家的思想情怀。

依据三:办园思想应立足于幼儿园实际

一所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应立足于本园实际,与幼儿园的办学历史与文化积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抓住幼儿园的本质特点与精神内核,提出富有本园特色的办园理念。我园是闻名全国的、唯一的“红旗民兵团”所在地,角斜红旗民兵团有着优良的光荣传统,潜在着诸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团史陈列馆资源、红色景点资源及民兵帮贫济困,不怕苦、不怕累、有大爱的精神,这些资源中丰富的内涵,渗透的红旗精神,能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遇事不怕困难、坚强、有恒心等良好的励志品质。

近年来,我园开展的省市县课题研究也都与农村环境教育、红旗精神传承、亲子交往有关,这些地域资源和精神文化要素在我们的办园思想中得以体现。

四、愿景篇

办园愿景: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个家庭享受家园共育的和谐。

课程愿景:在“传承”上求发展,在“特色”上著文章,依托社区资源和课题研究,逐步构建“合理、适宜、自主、创新”的课程。“让每一个教师自主发展”,“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致力打造园本课程品牌。

“合理”旨在合理的课程管理下实施课程。课程的内容既来之于幼儿的生活,又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通过教师对班级情况适时筛选、调整和补充,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体现师生共建。

“适宜”首先指课程应充分考虑幼儿园传承的农村环境教育特色,同时应考虑到幼儿园所处的红旗民兵团的地域环境,有效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其次指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满足每一位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即体现共性又针对个性;再次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水平和专长激励挑战,张扬个性,促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发挥所长,各显其能。

“自主”指课程的实施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自主安排基础课程内容,自主选择运动特色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幼儿在一日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多层次、多选择的活动材料,创设宽松、愉悦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发展。

“创新”课程应以幼儿园原有的农村环境教育课程为基础,赋予新的内涵,营造“开放、挑战、合作”的励志文化氛围,同时在课程不断园本化的过程中,整合社区资源,逐步创建社会、家长、幼儿园共同教育平台,促进课程园本化的形成。

第8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六一儿童节你带孩子去哪里玩?是旅游景区、游乐场,还是书城、博物馆?据报道,有一群这样的家长,竟然参团或自驾车带着孩子去参观一套卖400多万元的豪华高档度假别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成功”欲望,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要其努力学习,从小要有奋斗理念与财富意识,长大后才能“成功”,才有能力购买豪华别墅与名车。

不知这是房产商的炒作,还是家长确有此意。如果房产商以此来宣传新楼盘,这一“创意”或许在其看来是抓住了“炒作点”,可却是无底线炒作,把参观别墅的家长置于功利育子的困境;而如果是这些家长确有如此教育孩子的意图,则暴露出家庭教育严重功利化的价值导向,这不利于鼓励孩子成长,而很可能灌输功利的读书观,为孩子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存在日益功利的趋向,这是值得警惕的。在教育方面,上大学独木桥,变为上名校独木桥,很多家长把学生考上名校才视为读书成功。与考上名校对应,很多家长期待的不是孩子过一个活出自我精彩的人生,而是期待孩子升官发财。

有理想和能力做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或企业家,这没有错。问题在于,不能把这作为所有学生追逐的唯一目标,把这作为评价成长、成功的标杆,也会堵死很多学生的成长道路。必须承认的现实是,更多的学生,会是普通劳动者,他们能做到自食其力,靠合法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就是成功。我国教育部门曾反复告诉学生要以普通劳动者心态对待就业,可现实中从小到大的功利式教育,已让学生放不下身段。

功利的读书观,还会制造大家意想不到的读书无用论――有的父母和孩子在发现“读书不行”后,便放弃读书,觉得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已有家长算过“经济账”:如果不读大学,将省下至少10万元学费生活费,同时赚上10万元,一省一赚,就是20万元,用20万元去创业,就会走在其他大学毕业生之前。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是,缺乏能力和素质准备,创业那么容易吗?有的孩子尚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没有靠读书发财的希望,另一方面,被一些鸡汤式的创业励志故事蛊惑,梦想快速发财、致富。可是,最终不但没有取得成功,反而成为混迹社会的问题学生。

与此相关联的是,片面的“成功学”在当前甚嚣尘上。本来,我国大中小学十分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育学生有规划的意识,培养自主规划、自主管理的能力,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制订方案去实施,为此,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是,在操作中,却变为“成功学”励志教育。在中学,以考上名校励志,还有的编造假的哈佛校训来为学生“励志”。在大学,以“一夜成为富豪”励志――传销、洗脑式教育,在学生中很盛行,也让一些学生深受其害,有的学生轻信快速致富,被骗进非法传销组织,还有的参加灰色技能培训。甚至包括刚兴起的创业教育,也多给学生讲宏大的创业梦想,却根本不落地,让学生踏踏实实做好创业的准备。

第9篇:励志教育文章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莫文隋”;志愿者;励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88-02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如何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及价值目标是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为了能更好、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我们应该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载体。本文以南通大学为例,探讨“莫文隋”志愿精神在大学生励志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

一、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

1995年3月,南通工学院(现合并入南通大学)两名特困生收到第一笔署名“莫文隋”的汇款资助,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收到“莫文隋”的汇款,直至两名贫困生毕业。此事经校本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催生涌现了一大批“莫文隋”。热心助人,不图回报,做了好事莫留名的“莫文隋”现象逐步演变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江海志愿者,成为新时期南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5年,同时制定了《南通大学的“莫文隋”青年志愿服务行动评优表彰办法》等一系列规定,成立了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保障事业。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立足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全体团员青年学生当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同时围绕高校“育人”核心,打造了志愿服务实践锻造精神与本领的多个平台,构建了集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立体格局。多年来,协会以弘扬“雷锋”精神、“莫文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为宗旨,立足校园,辐射社会,现拥有上万名注册会员,下辖23个学院分会和义务诊疗小分队、环保宣传小分队等多支专业服务队。协会全体会员在爱心助教、助残、敬老、环境保护、法律援助、与崇川区“十街百居”结对共建、服务南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多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服务江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莫文隋”志愿精神在大学生励志教育中的功能及价值体现

通常人们将励志教育定义为:应用教育激励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培养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励志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信念教育、道德教育。那怎样才叫做成人成才呢?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也应该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并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成才梦想。在这个过程当中,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应以个体存在,更多的要体现他们的社会性。大学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住在这座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

1.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性的需要。人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参加志愿服务是人的社会性得以体现的需要,尤其是现在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从而或多或少影响了人的社会功能。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尤其是在校期间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及较少参加活动的独生子女),在工作中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差,缺少服务意识。一般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一切的思想行动受到环境与教育、影响和潜移默化的制约,因此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将决定我们的部分思想行为。“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协会每年围绕“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月活动,围绕植树节、地球日等节日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还组织各学院协会以“十街百居”结对共建活动为平台,定期安排志愿者到社区挂职,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切实服务地方。此外,协会还组织志愿者服务江苏省十六运、第九届亚洲艺术节、亚洲击剑锦标赛、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国际友城交流大会等大型活动50余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通过策划、组织、参与活动,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2.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需要。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肯定,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可以结交很多朋友,能够学以致用,因为亲戚、朋友、同学中有参与,消磨空闲时间,学校、老师的要求等。而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让自己觉得更加快乐,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就是说,帮助了他人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自我满足,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志愿服务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友善精神,使得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达到了统一。

3.“莫文隋”志愿者为大学生励志教育提供了先进典型。先进典型是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并提高思想觉悟。先进典型具有示范价值和激励价值,是新形式下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2009年,南通大学“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南通市31次文明新风典型”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对其事迹进行关注和报导。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协会注重把学生志愿者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工作糅合起来,在活动中弘扬“雷锋”精神、“莫文隋精神”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理念,在社会上树立“讲文明、树新风”的新风尚。同时结合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提供了有效平台。“莫文隋”志愿者协会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较完善的体制与规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莫文隋”志愿者。协会走出了两名奥运赛会志愿者,300余名志愿服务西部、苏北、绵竹计划志愿者,千余人次的志愿者获得全国、江苏省和南通市各级表彰。曾经的“莫文隋”成员中有的在省市级新闻媒体从事宣传工作,有的被选调为公务员,有的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走出南通大学校园的他们,体现了高素质、强能力,在各组织、单位受到诸多好评,成为了永远的“莫文隋”。他们的事迹为在校的其他大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为学校的学生励志教育提供了先进典型。

4.“莫文隋”志愿精神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的物质和精神食粮。目前在南通大学,贫困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20%。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关心和帮助。以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例,多年来受“莫文隋”资助的贫困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国家公务员、村官以及毕业后成为单位业务骨干的就有300多名。南通大学前党委书记王德明说:“‘莫文隋’带给贫困学生的不仅仅是钱和物的资助,更多的是可贵精神和品格塑造的帮助。‘莫文隋精神’已经成为塑造新时代南通大学校园精神的重要支柱。”“莫文隋”帮助高校贫困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从外在形态上看是生存的需要,而在贫困生身上的内在反应却是如此强烈。一方面“莫文隋”教育被支助者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而不必去寻找具体帮助的人。另一方面,“莫文隋精神”又感召其他学生,千方百计尽自己的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帮助贫困生。因此,有的学生帮助贫困生去完成勤工俭学岗位的工作,有的学生帮助贫困生解决家庭生活中的难题……学生们在“莫文隋精神”鼓舞下,培育的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接受的是一种人格的教育。这应该是“莫文隋精神”教育意义的本质。“莫文隋”帮助的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个体,而是将来能为祖国建设出力的学生。在输血与造血上,造血比输血更重要。“莫文隋精神”在受教育者身上的延续,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这种潜动力将促使他们更好地投身于社会、投身于报效祖国的行列中。

三、“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志愿服务以活动为导向,项目缺少创新性。每年“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都会举办大量的活动,但是活动多集中在学校固定的志愿服务点,以及以各种纪念日为主题的活动较多,项目缺乏创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志愿者协会每学期给各分会规定的必须任务太多,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又是学习,有限的业余时间加上太多的“规定动作”,束缚了志愿团体的创新活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尽量少规定主题,让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做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项目。

2.学生参与率较低。虽然在校注册的“莫文隋”志愿者有上万名学生,但是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们则多为协会的主要成员,学生总体参与率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让“莫文隋精神”影响到在校的每一个学生,最终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在“莫文隋精神”的激励下,励志成才。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