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基层交流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交流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交流调研方案

第1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市在组织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活动中,参与调研的领导干部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各自调研主题,突出“严、实、深”,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一、工作要求严。精心制定调研方案,合理安排调研时间,精心选择调研地点,抽调人员组成较强的调研工作班子,注重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调研主题,特别是抓住当前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相应的专题蹲点调研。要求解难中注重实效,对一些事关长远发展的问题,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予以推进,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及时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在调研中,要求按照作风建设年的要求,坚持求真务实,轻车简从,不给基层增添负担,树立良好形象。

二、活动内容实。在蹲点调研中,主要开展好“六项活动”:一是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方案,做到带着问题下去调研,形成思路上来。二是进行一次走访座谈活动,全面了解掌握蹲点单位的情况,深入听取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三是进行一次政策形势宣讲。以座谈会、辅导讲座、上党课等形式,开展政策形势宣讲。四是至少解决一个制约创业创新的实际问题,在梳理排摸一批制约创业创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职责分工,解决1-2个实际问题。五是理清一个创业创新发展思路,着重围绕一个发展主题,帮助蹲点单位进一步找准存在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六是撰写一份“创业创新建议书”。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措施,形成书面的“创业创新建议书”。

三、走进难题深。在蹲点调研中,做到真正深入难题和矛盾,通过会议座谈、上门走访、个别交流,充分掌握基层工作存在的遗留问题和现实难题,特别是直面一些多年未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市委书记王永康在调研村主要研究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俊主要调研解决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薄弱的问题,其他调研组确定了征地拆迁、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等难点问题。同时,对一些农民群众急盼解决的出行难等民生实际问题,要求在调研期间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并交办有关部门和乡镇按照要求马上协调解决,让群众真正受到实惠。

第2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一、目的和意义

让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群众,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掌握基层、群众的情况,拉近与基层、群众的关系,切实帮组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摸清民情,了解民意,为开展好“万名干部下基层”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打好基础,提供依据。

二、全员大调研的主体

全体机关干部、乡级单位干部、村主要干部。

三、全员机关大调研的时间

7月13日至8月15日

四、调研内容

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就以下内容进行调研:1、群众生活存在的困难是什么;2、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3、群众的需求是什么;4、群众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和意见;5、群众身边有那些不稳定的因素需要得到解决,6、群众对自觉抵制非法营运车辆船只的认识有多高;7、群众对、门徒会的危害认识有多深;8、农民增收途径;9、对惠农政策的认识和意见;10、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1、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五、全员大调研的实施方法

1、责任到人,全体干部划分到村(社区),深入各村(社区),社(居民小组),户。

2、各位干部到了责任区后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宣传调研活动的开展目的、意义,并进行现场调研,征集问题。

3、逐社、逐户走访,与群众面对面谈话,谈心交流。

第3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年3月至今被借至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办公室工作。在车改办工作期间,我能遵守车改办的纪律,自觉接受管理,在组长的带领下,按区里的要求和时间节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展开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自己所负责的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学经验、长见识、提素质的目的。现将车改办工作总结如下:

一、参与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调研、座谈等工作。认真制订了处级干部座谈会方案和各界人士座谈会方案,参与了对街道、镇、委办局等的调研摸底,做好各类调研的归纳和分析;

二是负责对机关、事业单位驾驶员情况调查和分析,并起草《**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驾驶员安置方案》,协调和跟踪驾驶员的安置工作;

三是负责完成涉改单位和涉改人员的分类统计工作,协调和跟踪涉改人员公务交通补贴初次发放工作;

四是负责完成了《**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解释口径》的编写;

五是负责起草《**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

六是协调完成车改动员会议下发材料、培训材料的完善和汇总;

七是在车改实施过程中,很好地履行的联络员职责,认真负责地做好联络单位和国泰拍卖公司的解释、指导和各项联络协调工作,确保交车、拍卖、过户手续的顺利完成;

八是负责做好涉改人员参加公务用车拍卖情况的统计工作;

九是认真完成车改归档目录、阶段工作一览表的拟定等组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体会和收获

(一)优化了习惯。初到车改办,我自觉学习中央、市有关公务用车整治和改革的有关规定,认真和学习分析了闵行、普陀、嘉定、杨浦等区的车改方案,初步了解了车改工作的流程和概况,对车改工作有了初浅的认识。我们几乎每日一次的小组工作例会,大家总会畅所欲言,有时还会因为各抒己见而有所争执,但这成为小组成员学习、交流、沟通很好的平台;组长总会在认真聆听每个人意见的基层上,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做出分析、提示和总结,悉心传授,让我们对每一天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近一年来,形成了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二)锤炼了作风。在近一年中,我们无数次地深入到基层一线,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听真话,察实情,访民意,从而去发现问题,把握实情;我们无数次地去咨询其他已车改区的细节问题、具体数据等,掌握面上的实施情况,领导们对车改各项工作的研究、决定和安排部署,都能让人充分感觉到民主、务实的工作作风。实施过程中,每周一次的领导小组会议,各部门间充分的交流、沟通,确保了车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体现了各有关部门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原则,团结协作,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些好的作风使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标准,达到了锤炼作风的效果。

第4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一、建立调研机制。分析基层工商所法制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加强调研,找准问题。为使法制员队伍建设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局通过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查找法制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培养机制不完善,选配机制不健全,指导监督力量不充足,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法制员素质不高,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业务知识薄弱,核审权威不够,监督职责虚化,监督流于形式等多方面问题,并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归类。

(二)拟定方案。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出台了优化法制员队伍结构,下放案件核审权限,加强考核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逐项加以解决。

(三)严格标准,认真选配基层法制员。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原则,针对工商所人手少、案源多的情况,对每个基层工商所选配一名专职法制员,享受副所长待遇。首先由所在工商所民主推荐,再由市局法制机构组织考察,最后由局领导班子根据考察结果研究确定,共在12个工商所(队)选配基层法制员12名。真正做到了把业务强、素质高的优秀干部选配到法制员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基层法制员队伍。

(四)大胆使用。充分发挥法制员在法规宣传、案件核审、执法监督、行政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案件研究注意听取法制员意见,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法制员监督。

二、建立基层工商所法制员队伍建设机制,保障法制员队伍建设力度

(一)完善制度。制定了《法制员工作制度》,在对法制员工作要求、奖惩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使法制员开展工作有章可循。

(二)落实岗位职责。要求工商所法制员主要负责对以工商所名义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和以工商局名义作出的5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核审,对以工商局名义作出的5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初审,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对本所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本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应对工作,对局、所两级案件核审后直至罚没财物收缴处理等环节加强监督,提供法律咨询、宣传等各项职责。

(三)确保质量。制定案件质量核审评分标准,强化案件质量检查监督措施,确保基层工商所法制员严格执行案件核审权和审批权下放后案件质量不滑坡。

(四)建立网上点评制度。不定期地在局内部业务网系统交流平台上对典型案件进行点评。在网上建立了《指导性案例库》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供各法制员学习交流和对照借鉴。

三、建立基层工商所法制员业务培训机制。提升法制员队伍整体素质

(一)重视培养,切实提高法制员素质。采取专家授课,经验交流,不定期轮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工商所法制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高法制员的法律法规理解能力、执法办案指导能力、疑难案件破解能力和查处案件操作能力。

(二)岗位练兵和实战演练。要求法制员就办案程序、证据运用、事实表述、定性分析、强制措施实施运用、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额的计算等方面进行演习。通过系统培训,法制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核审业务知识要点,有力地提升了法制监督技能。

(三)多形式锻炼。市局法制科推行法制员到法制科跟班学习制。基层法制员不定期抽调到法制科参与集体核审,研究定性和模拟听证等,对行政处罚案件跨辖区进行互审、互查、互评,以此促进法制员的业务素质提高。

(四)加强指导。市局法制科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基层工商所现场指导,帮助分析案件,解决难题。

四、建立基层工商所法制员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法制员队伍活力

(一)绩效考核。将法制员的绩效考核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并作为对工商所年度法制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二)定期检查。由法制科组织力量每季度对法制员核审的案件进行评议考核检查,并将评议考核结果以通报形式在网上公布,年终进行综合评定。

(三)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每年进行一次案件质量全面评查。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同时将评查结果作为全年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四)开展“优秀法制员”评选活动。结合案件核审质量、案例分析和法律论文撰写、普法宣传培训、法律咨询建议等方面情况,在年终开展优秀法制员评审。激发法制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力。

第5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一、参加对象

局党组成员,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二、调研时间

调研活动总体安排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调研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和调研的主题确定,调研时间要集中安排。

三、调研主要内容

调研活动要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步伐、建设富裕和谐*”和“交通改革攻坚”这个主题,重点围绕市委“四进四访”要求,以及我局《活动方案》提出的调研目标、开展的“百、千、万”实践活动的方法,结合各自分工和单位职能特点,精选调研课题,开展调研活动。以下课题供参考: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创新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交通的先行作用。

2、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创新举措,完成“一路、二桥、三站、四线”的建设任务,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3、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完善农村公路客货运输网络,推行建、管、养“一体化”发展思路,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4、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积极、稳步,多渠道、多方式搞好费税改革涉及人员的安置工作,保证国家燃油费税改革顺利完成。

5、认真履行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职责,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妥善解决行业稳定问题,实现我市交通的有序运营。

6、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企业改革,整合企业自身有效资源和社会资源,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为企业稳定、发展创造机遇和寻求活力。

7、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文明执法活动,加大执法规范化管理,巩固治理“三乱”的成果,不断提升行业形象。

8、各单位在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建设上,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理念,保证上级政府的决策、决定畅通和落到实处。机关工作人员在完善自我、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四、调研方式方法

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根据各自工作分工选定一个课题,各参加单位主要负责人根据本单位职能选定课题,开展调研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深入到基层单位、站场班组、实地察看,掌握基本情况,了解群众所忧、所思、所盼。

2、通过召开见面座谈会、民情沟通会、民主恳谈会、设立意见箱,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扩大群众对调研活动的知情范围。面对面倾听民声、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尤其倾听群众对“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崛起步伐、建设富裕和谐*”和“交通改革攻坚”的意见建议。

3、通过梳理了解到的真实情况给发现的问题把“脉”,理清哪些是群众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那些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哪些是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上级政策调整才能解决的,找准问题的症结。

4、通过对基层调研单位调查解剖,结合交通系统各单位的情况,分析交通不同单位存在的不同问题,找出其共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

5、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症下药,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形成书面调研报告。

五、调研要求

1、做好调研准备。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局工作安排,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按照调研的单位、主题、时间、步骤、任务“五明确”的要求,周密制定调研方案,确保调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第6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局公务接待工作,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根据《辽宁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辽委办发[2014]14号)、《辽宁省省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实施细则》(厅秘发[2014]9号)、《辽宁省交通厅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辽交办发[2014]223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局机关、全局各基层单位(管理处、应急处置中心)公务接待行为。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公务接待,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

第四条  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第五条  局机关的公务接待活动,由局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根据具体情况,由局机关相关处室和局各基层单位负责配合或具体接待。局属各基层单位公务接待活动由本单位办公室具体负责,负责落实局指派的相关任务及本单位符合规定的各项公务活动。

第六条  外单位来访确需我局接待的,派出单位应向我局发来公函,告知内容、行程和人员。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

第七条  局机关部门到基层单位执行公务任务需填报公务任务单,并事先传真至基层单位,无公务外出审批单,基层单位不得安排公务接待。

第二章  接待范围

第八条  局机关的公务接待范围为:

(一)  交通运输部司局级领导及其带队的团组。

(二)  省外交通运输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厅级领导

及其带队的团组。

(三)  各市市级领导及其带队的团组。

(四)  我局担任过正处级以上职务的老领导。

(五)  交通运输部处级及以下级别的同志及其带队的

团组。

(六)  兄弟单位处级及以下级别的同志及其带队的团

组。

(七)  省厅布置的有关公务接待任务。

(八)  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公务接待任务。

第九条  基层各单位的公务接待范围为:

(一)  交通运输部副处级及以下级别的同志及其带队

的团组。

(二)  省外交通运输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等兄弟单

位副处级及以下级别的同志及其带队的团组。

(三)  省局布置的相关公务接待任务。

(四)  省局领导及部门工作调度、现场办公、考核、检

查、调研等公务活动。

(五)  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公务接待任务。

第十条  应当严格控制公务接待活动,不得将休假、探

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

第三章  审批程序

第十一条  局接待范围内的公务接待任务由局办公室

负责协调,局办负责接收接待对象派出单位的公函,根据来访人员级别及具体情况,填报公务接待审批单并呈报局领导批示和批转至有关部门或单位接待。

如正处级以上领导派出单位的公函发送至局属各单位,各单位应向省局报告。

第十二条  正处级及以上领导带队团组的接待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一)拟定方案  有关处室或单位根据局领导批示意见和局办批办意见,在与接待对象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拟定接待方案,方案须包括行程安排、陪同人员、食宿安排、重要活动组织、会议安排、接送安排、车辆保障、职责分工等内容,报局办审核。

(二)审批  接待方案经局办审核并修改完善后,报请局分管领导并主要领导审定。

(三)执行  接待方案经局领导审定后,由局办或有关处室牵头,按照职责分工执行,局办公室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第十三条  各基层单位接待范围内的公务接待活动及省局批转至基层单位执行的接待任务由各单位办公室负责协调,具体流程参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接待标准

第十四条  厅级领导来辽考察,抵离时可由1名局领导到机场、码头、车站等场所迎送;处级领导来辽考察,抵离时可由局机关处室负责人到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迎送。

我省厅、局级领导到基层单位公务可由1名基层单位领导到车站或本单位管段高速公路出口迎送;处级及以下级别领导到基层单位公务不得安排迎送;局综合检查等较大型公务活动可根据实际公务需要安排2-3名对口科室陪同,不得安排迎送。

第十五条  公务接待应尽量减少陪同人员。厅级领导来辽考察期间,局领导陪同人数不得超过2人;正处级领导来辽考察期间,局级领导陪同人数不超过1人;副处级及以下级别同志来辽开展公务活动期间,原则上局领导不陪同,由有关处室或单位陪同,陪同人数不得超过2人。

省局领导到基层单位公务期间,基层单位领导陪同人数不超过2人;机关部门领导到基层公务期间,基层单位领导成员陪同人数不超过1人;机关一般干部到基层公务期间,基层单位领导不陪同,由有关科室陪同,但陪同人员不得超过2人。

第十六条  住宿应当安排在定点饭店,接待住宿执行当地差旅、会议住宿费标准。出差人员住宿费回本单位凭据报销,与会人员住宿费按会议费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厅局级领导安排单人间,其他人员安排标准间住宿。住宿房间不摆放花草、香烟,不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十七条  接待对象应安排在定点饭店或机关食堂自行用餐,执行财政部统一的来辽伙食费补助标准(100元/人/天)。接待对象若交纳伙食费,接待单位需为对方开具收据。

第十八条  确因工作需要,我方可以按照180元/人的标准安排工作餐一次。并要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配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

第十九条  接待用车由机关内部车辆保障,内部车辆不能满足需求时方可向社会租赁或其他单位借用。应当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一般3人以下安排轿车,4-5人安排商务车,6-15人安排中巴车,16人以上安排多台中巴车或大客车。

公务接待不得安排警车开道,不得违反规定要求交通管制,不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口安排列队敬礼。

若被接待对象交纳接待期间的市内交通费,须给对方开具收据。

第五章  接待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  公务接待经费应纳入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单独列示。局、基层单位接待部门应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在核定的年度接待预算内安排接待经费,不得擅自突破。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专项接待任务,由对口接待单位向省财政申请专项经费。

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单位或个人承担的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二十二条  公务接待费用根据接待对象和来访目的的具体情况,由局机关、基层单位共同或分别承担,在接待方案中明确。

第二十三条  接待经费报销凭证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公务任务单)和接待清单。接待清单需如实填写,内容包括接待对象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并由接待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接待费支付应采用银行转账支票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不得用公款报销或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局办公室负责全局公务接待活动的监督检查;局财务处负责公务接待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局审计监察处负责公务接待经费的审计及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

第二十六条  公务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第二十七条  公务接待不得在机场、码头、和各基层单位管段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铺设迎宾地毯。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机关各处室及基层各单位应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第二十九条  局机关各处室(基层单位各科室)到外省上级机关或兄弟单位或到省内各基层单位进行考察、学习、会议等公务活动需填报公务外出审批单,并严格按程序审批后方可执行。

机关各处室5人以内到省内各基层单位公务,经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分管局领导审批后执行;5人以上到省内各基层单位公务,或任何人员到外省公务需经局主要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

基层单位各科室3人以内到省局机关或其他基层单位公务,经科室负责人同意,由分管领导审批后执行;3人以上到省局机关、其他基层单位公务,或任何人员到外省公务需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基层单位任何人员到外省公务需报局办、局对口业务部门备案后方可执行。

第三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局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附件1: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务接待审批单

附件2: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务接待清单

附件3: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务外出审批单

 

 

附件1: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务接待审批单

 

来宾单位

 

领 队 人

 

职务

 

人数

 

来访目的

 

来访时间

月  日抵达,   月   日离开,共    天。

局 领 导 意    见

 

拟办意见

 

牵头接待部    门

 

配合接待部    门

 

附    件

1、公函  2、接待方案  3、人员名单

备    注

 

附件2: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务接待清单

 

来宾单位

 

领 队 人

 

职务

 

人数

 

来访目的

 

接待天数

 

接待地点

 

接待场所

 

公务活动

项    目

1、   会议  2、座谈  3、调研  4、考察         

5、  走访  6、慰问  7、检查  8、工作餐 

其他:

接待费用

我局承担接待费共人民币      元,具体为:

部门负责人签      字

 

经手人签  字

 

 

 

附件3:

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公务外出审批单

 

公务部门

 

外出公务地 (接待单位)

 

 

领 队 人

 

职务

 

人数

 

 

公务目的

 

外出人员名    单

 

公务时间

月  日出发,   月   日回程,共    天。

部门意见

 

分管领导意    见

 

领导审批

 

备案部门意    见

 

备    注

第7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贯彻意见汇报

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贯彻意见汇报3月8日,省应急办在**召开**五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应急办主任**,**五市应急办主任及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市交流了工作情况和20xx年工作打算,**主任对今年应急管理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上获悉,全省13个地级市今年有6个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出现迟报、漏报2次以上,5个市迟报、漏报1—2次,我市和**市未出现迟报、漏报情况;我市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应急队伍建设贯彻意见出台、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省市值班室系统互联互通应急平台建设等方面走在**五市乃至全省前列。会议要求各地今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1.健全应急管理体制。目前,省政府已经成立省应急管理委员会,对应急委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和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能作出明确规定,省政府办公厅的“三定”方案专门设立应急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强化、固化了省应急办的职能和地位。各地要抓住省政府出台这两个文件和当前机构改革契机,多向领导汇报宣传,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成立应急委和政府办设置应急管理职能内设机构。2.推动应急队伍建设。该项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各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是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二是就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调研,开展试点,推动落实。3.加快应急平台建设。该项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各地要加快市级综合性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完善应急平台功能,尽早全面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4.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地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在国家和省总体预案修订出台后,立即对各市的总体预案进行修订,同时要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要求,组织开展预案演练。5.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各地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节假日、双休日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实行每周五下午通过省市值班室视频系统点名制度;进一步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信息。6.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各地在推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做好“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确保将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地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7.开展应急宣传培训。要求各地应急办与当地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商培训计划方案和操作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班计划;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对基层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8.创新应急工作机制。包括区域联动协调机制,与军队和武警、消防部队应急联动机制等。根据苏北五市座谈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3月中旬召开一次县(区)应急办主任座谈会,交流各县(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传达苏北五市座谈会精神,通报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重点,研究落实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的措施。二、围绕今年的市级十项重点工作逐项开展调研,提出方案报批,推动工作落实。具体为:一是修订市总体应急预案;二是组建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市应急平台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四是组建市一级应急专家库;五是组建基层信息员队伍;六是组建志愿者队伍;七是与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八是建立区域应急联动协调机制;九是建立市级有关部门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急时调用机制;十是“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三、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修订、完善各项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严肃值班纪律,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严格遵守省应急办关于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视频点名制度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基层信息报送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省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四、开展督促检查,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一是督促县(区)参照省、市尽快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在政府办增设应急管理职能内设机构,完善和理顺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二是督促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快基层综合性应急队伍和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三是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要求,组织和督促县(区)及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四是组织和督促县(区)及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科普训传。

 

第8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结合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经局党组研究决定,2009年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三走进”活动,即走进部门乡村,走进工商企业,走进重点项目。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开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构建科学统计,切实做到走出家门搞统计。通过深入分析和调研,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致力于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做好调研服务,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单位发展做好跟踪服务;同时将“三走进”活动与转变机关作风、提升机关效能、推动部门工作相结合,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

二、目的意义

开展“三走进”活动是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创新统计工作载体,以活动推进统计工作的具体体现,是了解经济形势,沟通思想,交流情况,破解难题,服务基层统计工作的具体行动,也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活动,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基层统计工作的难点和矛盾,结合各自的职能和专业特长,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通过“三走进”活动,加强对“依法统计”、“依法普查”理念的宣传,积极引导基层不断增强依法统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活动内容

2009年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局干部有计划地走进100个重点项目,200个部门乡村,300家工商企业开展重点调查研究,破解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问题,破解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破解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走进重点项目:将计划走进市委市政府重点续建项目30个,新建项目25个和预备项目45个。通过走进重点项目,关注企业项目建设的进度,分析项目建设的重点,预测项目建设的困难,并通过分析研究,探讨解决问题、改进服务的办法和措施,为项目建设和推进当好参谋。

走进部门乡村:将计划走进教育、卫生、计划和经济等20个系统部门,26个乡镇(街道)及所属的154个村(居)委会。通过走进业务前沿,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听取对统计工作的一些意见建议,为不断完善统计基础建设,发挥部门、乡村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做好统计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完整的统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通过走进活动,了解部门、乡村以及统计调查户对党的政策的理解,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掌握乡村的困难以及农民的所思、所想与所谋,也通过“走门串户”,为老百姓送去信息、送去服务,并为政府了解民情出谋划策。

走进工商企业:将计划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0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30家。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越来越严重之际,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向企业送温暖”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活动,详细了解企业运作情况,目前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统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通过对调研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把相关信息和服务送给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活动方式

通过听、查、问、议的方式开展“三走进”活动。具体采取实地走访、查看台帐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力求“三走进”活动做到准、深、透。

“听”: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呼声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听取企业介绍生产经营状况,发展中遇到的原材料供应、资金流动、订单减少、销售回落等情况;听取乡镇(街道)、部门和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以及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查”:查看相关统计基础资料、台帐和统计档案资料的保管,看是否健全、规范;查看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和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

“问”:问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问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问农民收入增减变化情况,问基层所忧、所需、所盼,问差距、问不足。

“议”: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各调研小组集中就各自调查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议,并加以总结,形成分析材料。

五、活动步骤

为使活动做到形式不走样,并力求引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本次“三走进”调研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调研组(2月28日前)。

结合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制定“三走进”调研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为使“三走进”活动更好地与日常的一些专业工作相结合,决定成立调研组分科室开展“三走进”活动。各调研组组长由局班子成员担任;第一组:姜关成,投资科、综合科、办公室,主要是走进重点项目和房地产企业;第二组:周佳、工交科、三产科,主要走进乡镇(街道)以及规模工业和商贸企业;第三组:董一兵、农调队、城调队、法规科,主要是走进部门、乡村。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制定具体计划,开展调查走访、搜集资料、并确定调研课题(3月1日—8月30日)。

各调研组根据活动要求,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工作实际,有计划地开展“三走进”活动,确保工作、活动“两不误”,并使活动取得一定成效。调研课题可在调研进行一段时间后视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要求每个调研组成员走访基层调研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50个工作日。这一阶段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1、学习准备:3月初—4月中旬。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市委“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并召开“三走进”活动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动员,充分调动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参与“三走进”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2、分析调研:4月中旬—6月底。各调研组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并结合专业工作的实际,制定具体学习活动和“三走进”工作计划、时间安排及进度表,有计划地深入基层,摸实底、查实情、找差距、提对策,并围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基层统计干部所关心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征求意见活动,动员党员和干部主动献计献策。

3、整改提高:7月初——8月底。整改落实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把群众的问题困难和意见建议做到能边调研边整改,并在整改落实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使每一阶段活动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第三阶段:撰写调研报告和总结阶段。根据调研和对搜集资料的整理分析,全面归纳总结、形成调研报告(9月1日—10月30日)

各调研组要对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和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要求基础材料详实,问题分析透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办公室要认真总结“三走进”活动,并于10月30日前形成书面总结材料。

六、活动要求

1、广泛宣传,强化活动的组织。为统一局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强对“三走进”活动的领导,决定成立局“三走进”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队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董一兵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三走进”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

第9篇:基层交流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建设;思考

文化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是抓调研。摸清基层文化现状、家底;二是抓培训。抓好文化馆、站、室业务骨干、文化志愿者、社会文化骨干的培训培养;三是抓特色。研究和培育能够发挥本地最大优势、具有本地浓厚特色的项目;四是抓示范。培育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抓交流。通过建立网络、创办刊物、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六是抓社团。不断提高馆办社团质量;七是抓品牌。打造格调高雅、创意新颖、亮点特点突出的文化活动;八是抓制度建设。配合和协助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规章制度;九是抓规划。配合和协助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发展基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方式、手段、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增值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导向。

群众的社会生活方式、公共文化环境都面临着被信息技术彻底颠覆和改变的局面。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由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向数字化服务改变。按照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这些需求变化,建设一个全区文化馆统一使用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基层为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构建体现时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群艺馆文化馆服务体系,实现我市文化馆服务的均等化和高效化,除了实体场馆和阵地的建设,必须要有强大的后台管理运行维护,才能切实。

适应时代的发展,2011年,文化部在第三次评估定级时把文化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列入评估标准;紧接着,在全国示范区建设的“创建标准”中第一次提出“数字化文化馆”的概念。自此开始,蛰伏已久的数字文化馆借助瞬息万变的网络数字力量开始了数字化变革,数字文化馆建设在全国范围各地落地开花,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取得了诸多创新型数字文化成果。

作为北疆地区特色文化领航者,时刻保持时代敏感度,我区在2016年3月,快速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指引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积极改革,提升自我,不断进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刻理解文件精髓,组织调研工作,深挖当前文化服务和工作中遇到的“痛点”。一是缺乏总分馆建设概念;二是馆方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力薄弱;三是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并针对“痛点”进行全方位分析总结。在调研分析为基础,为有效实现我区的全民艺术普及和数字文化服务的全覆盖,达到内蒙古全区数字公共文化馆馆通、站站通、人人通。

为扎实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及“互联网+”思维在文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呈现数字文化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式,应尽快启动覆盖全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是制定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以建立全区性的、标准统一的、覆盖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包括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社会组织和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文化馆服务体系为目标。

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选取一家具有过硬资质,业绩良好的软件公司,来设计和制定全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标准工作。文化馆数字化标准是在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传输过程中的统一规范,是实现全区数字文化馆资源共享和数字化系统得到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国家标准、文化部标准、行业标准等,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和完善全区的各项标准并给出数字化分类编码规格说明书,形成一套符合自治区自身实际的数字化标准。具体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标准:包括文化馆数字化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与规范。应用标准:包括文化馆各种体系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标准,主要有数据元、代码、资源采集和流程控制等方面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包括文化馆各种为体系数字化应用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资源采集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数字化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数字化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讯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为数字文化馆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数字化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经费预算标准:包括为数字文化馆建设过程中采购各类数字化设备、软件、服务等项目中,经费使用的决策、实施、监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和预算管理。

二是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完成数字文化馆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总体思路要求,对全区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业务部门进行调研,梳理各项业务工作,设计全区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整体框架、技术架构和业务体系,并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各方面专家全面论证,最终落实成一个具有可操作的全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三是选择试点单位进行方案测试。在建设方案的指导下,在全区选取试点单位,在小范围内先建设一个用来测试方案可行性的数字化体系,在不断的运行测试中修改和调整各种设计标准和技术标准。

四是推广应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和{整后,各项标准和技术都适合文化馆数字化的要求后,完善全区文化馆数字化实施方案,在全区分层次的在各级文化部门进行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