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微企业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息化;提高;发展
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十报告提出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下,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小微企业突破目前发展困境的必然选择。
一、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现状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在国民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力,使工作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互联及各种数字化的交互、智能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构社会中的经济、企业的运作模式,信息化也真正融合进了实体经济。目前国内的企业处在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体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紧密连在一起的信息经济环境中。这其中也包括了众多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国家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
相比大型企业的成熟完善,小微企业的各种资源有限,经营成本偏高,随着需求拉力的减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然而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面对信息化既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实施信息化的小微企业却少之又少,即使有的企业实施了,结果也只是流于表面。由于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呈现粗放、混乱的状态,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很容易因为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竞争而倒闭破产,同时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统计,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如何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佳的信息化能力,是每个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小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化意识普遍比较单薄,相对信息化,他们更关心业务、成本和利润,而且实际上,由于财力和人力所限,小微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来做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具体部署和实施当然也无从做起。
我国一直把推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例如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它部委印发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启动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缓解融资难等难点问题,开展了精益研发、管理升级、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微企业因其自身特点,信息化预算投入有限,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投入较少同时又能满足其全方位需求的产品。
二、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难点
1.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部门引导与支持乏力
首先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环境不足,虽然存在着不少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不够明晰,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财税政策的具体化不够。其次,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不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再次,政府内部管理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顺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难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合理的引导和指导。最后,对于小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不顺,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现状,不利于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促进。
2.针对小微企业的外在信息化服务滞后
最近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信息化有了更高的需求,如“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在不同终端设备(PC、平板、手机、电话等)之间无缝切换”;智能化的IT管理”;“消除信息孤岛”;“可从高灵活性的架构和众多整合选项中显著受益,轻松实现扩展,更加灵活的部署选择,从而全面满足企业各流程、各部门的应用需求”等,或者可以说,达到高效智能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需求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针对小微企业的软件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不从小微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使自己的产品能与企业生产管理特点相符合,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变的情况。而且软件的维护和升级也不到位,小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
3.小微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能力不足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跟不上。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微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对于“信息化”还呈现出种种疑虑。他们既担心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成的IT信息系统其投资回报周期有限且无法适应企业形态的快速变化,又怀疑IT信息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其独特的、复杂的应用需求。对信息化作用认识不足的本质是信息化观念不强,随之便会导致企业对信息化信心不足、信息化投入不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信息化成功率低、信息化环境不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致使小微企业信息化停滞不前。其次是内部管理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管理体系、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比较完善,拥有较多的大型管理软件支持,因此各个体系的信息化应用更容易实现。而小微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杂”,业务、人员、流程和IT设备都很杂乱,这就导致企业信息化实现起来存在诸多难题。
三、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出路
1.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
政府在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例如北京2012年联合中国联通、百度、用友、金蝶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通过企业健康成长计划、管理升级计划、育林计划,为一大批中小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应用推广、免费建站、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笔者认为,政府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是加强组织引导。在全国范围推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发挥地方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服务商的资源优势,多方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发展建设规划;推广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经验,引导小微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其次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如信贷、税收支持等;政府通过调研,主导开发适合不同小微企业的各类相关软件,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再次是加强培训指导。发挥新闻媒体受众面广、传播渠道通畅的优势,组织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培训、政策宣讲和案例宣传活动;整合各类培训机构,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免费培训或必要的补贴;整合各类服务机构资源,建立为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业队伍和业务服务机构。最后是加强平台服务。建立地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网下服务平台,提供建设专业服务及日常相关专业服务,维护网络运行。营造地方网络诚信平台,让企业通过诚信的通道实现盈利和发展,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自主加入信息化建设,做强诚信绿色信息通道。
2.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
当前外在机构对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主要是成立信息化服务联盟,通过联盟的形式把支持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量统一起来,通过品牌扶助、管理扶助、融资扶助、信息化扶助等措施提升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工具,打造品牌实力,获得融资支持,从而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顺利提高信息化水平。例如2011年,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英特尔公司、中国银联等5家合作伙伴在广东共同发起“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创新联盟”,旨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使其获得高效的金融及融资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共有超过100家中小企业在此次创新性的跨行业联盟的合作中受益,累计获得银行授信近5000万元。
3.小微企业自身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内外功的结合,内功方面需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首先是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意识,特别是管理层要真正认识到信息化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其次要改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最后要提高小微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其中硬件系统是信息化运作的基础,软件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的手段;硬件系统为软件系统服务,软件系统则直接为用户服务。小微企业如果准备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就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并制定配套的硬件系统搭建方案。在选择时切忌贪多求全,或者盲目选择高端产品,而是应以适合企业情况为最大前提。
参考文献:
1、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渭化销售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结构的多层体系架构,它由浏览器-服务器-数据库组成,服务器程序基于微软NET框架开发,数据库为甲骨文公司Oracle数据库,系统具有可放缩性、安全性、可访问性、可重用性及可维护性的特点。B/S架构本身具有维护和升级简单,使用成本低、选择多等优点,为了提高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我们对数据库进行了冗余环境的搭建,同时使用备份软件,对数据库进行了多重备份。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组成有1台web服务器提供web服务,web服务器后连接2台oracle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共享磁盘阵列、NUB服务器在旁路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用户通过公司局域网连接web服务器。
2、优化销售环节及业务流程
了解到原有模式下管理的问题,我们重新梳理原有业务流程,利用信息化手段,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确定了信息化管理下新的业务流程。销售管理原有业务流程如下:客户来公司,销售计划员开日销售计划,销售员对提货公司进行资质审查和车辆安全检验,审查合格后开交款通知单,客户根据提货数量预交货款,预交货款交给公司财务,财务开具收款凭证,销售员见到收款凭证后开提货单和流转单,客户持五联提货单进入公司大门,并在门卫处登记,登记后上磅进行空车过磅,同时在流转单上登记,过磅后进入装车区进行充装,充装员进行登记,车辆出厂前进行二次过磅,司衡员在流转单上签字,打印最终磅单,货车司机持磅单去财务部进行货款最终结算,财务结算后开出门证,司机持出门证开车出厂,流程结束。优化后销售业务流程如下:客户来公司,销售计划员查阅系统中产品现有库存开电子销售计划,电子销售计划传递到销售员电脑中,开具电子提货单时需要录入公司名称、提货车号和提货数量,系统自动检验这些信息是否合格,货款是否足够,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开电子提货单,客户进厂拉货,门卫在电脑上核对车号,电脑信息和实际信息一致就放行,车辆进行空车过磅,司衡员提交电子提货单,司机开车进入装车区,充装人员进行信息核对,实际信息和电脑信息一致就进行充装,充装完成后提交电子提货单进入下一步,司机进行重车过磅,过磅后根据实际过磅数直接进行货款结算,电子提货单基本完成,司机开车经过门卫确认出厂。
3、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调研开发了客户管理、车辆管理、销售计划审批、制定提货单、提货单打印、提货单流转、计量数据上传管理、扣款结算、客户账户管理、销售数据统计等功能模块。
4、岗位配备计算机
给相关业务岗位配备必要的计算机,门卫、装车人员此次进行了配备,链入系统,同时对使用系统人员按照权限划分进行相应的操作培训。
5、系统整合过衡软件
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过衡软件,原来需要客户来回两地奔走进行磅单传递,整合过衡软件后,所有过磅数据都可实时传递到管理人员计算机中,包括槽运输罐车的皮重、毛重、净重、1次过磅时间、2次过磅时间等。
6、系统增加产品库存功能
开发库存管理模块,在各生产现场也配备计算机,链入系统,现场人员定时在系统中进行产品库存量信息填报,销售员可以在系统中查看产品库存,帮助他们制定销售计划。
7、制定系统应急预案
随着公司销售管理信息化全面发展,公司建立了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应急体系,成立应急小组,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销售业务正常开展,还制定了《信息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当系统故障无法正常使用时,启动制定好的应急措施,系统故障恢复后进行数据补录操作,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二、统计模块展现多种统计结果
原先公司领导只有通过纸质统计报表才能了解到销售情况,系统上线后,随时打开系统页面,就可以实时看到各项销售数据及统计曲线、报表、汇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可以按客户或按产品生成结算价格曲线,也可以生成销量走势曲线,也可以统计分析各种产品所有销量情况及所占总销售比重等。统计结果展示也是多种多样,有曲线展示、饼状图展示、百分比展示等。
三、使用效果和推广前景分析
[关键词] 工作流系统 流程引擎 模板设计 表单生成器
中小企业作为最大的企业群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对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一方面中小企业希望系统能灵活易用,支持快速部署。另一方面又希望信息化服务的价格比较低廉,而且大量传统中小企业对软件的高额开发和维护成本缺少足够的认识,这样在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尽可能地使用一些轻量级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长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实践中,逐渐采用了一套微型的工作流系统,在开发和部署轻量级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保留了足够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微型工作流系统同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工作流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流程引擎,表单生成器,可视化流程设计器。
一、数据存储设计
工作流系统的数据存储设计主要考虑流程数据存取模型,即如何组织流程模板中定义的数据,如何存取流程数据。设计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设计工作流系统本身运行所需要的其他数据。
1.数据存储设计概述
数据存储设计中对工作流系统必不可少的数据表分为三个部分:
(1)组织机构表
(2)流程系统支撑表
流程注册表:存放目前系统中部署的流程及其信息;
流程任务表:存放系统中所有的流程任务;
通知信息表:存放系统邮件,系统通知等;
流程角色表:存放所有流程中的角色;
角色用户映射表:存放角色映射的具体用户。
(3)流程数据表
流程数据表:流程数据表用来存放已部署流程的流程数据;
签批数据表:存放所有流程签批数据。
2.流程数据存取模型
流程支持的数据类型很多,为了增加系统的灵活性,系统通过配置文件来决定数据类型在流程数据库创建时使用的数据字段类型。这个特性还可以规避数据库类型对系统的限制,在部署不同数据库时可以修改该配置文件来映射到该数据库的自动类型定义。比如使用Oracle数据库时可以如下定义:
text = varchar2(500)
list = varchar2(32)
其中等式左边是模板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右边是创建流程数据表时使用的数据库字段类型。
二、模板系统
模板是表达流程的载体,其表达能力,扩充能力和可读性在微型工作流应用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采用XML标注语言作为模板描述语言。XML目前在数据交换,配置文件等应用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开发平台都很好的支持XML,同时XML作为标注语言非常易于扩充,方便编辑和部署。模板系统包括两个大的方面:流转关系和数据描述。
为了方便说明,下面是截取的模板的DTD片段:
流程模板中定义如下关系:顺序,并行,条件分支,跳转。
Sequence:定义顺序关系。
Parallel:定义并行关系。
If:定义条件分支。
任务包括两种:task元素定义人工执行任务, agent元素定义各种自动执行的任务,而且可以通过agent元素扩展流程中的各种个性化需求。比如目前最常用的一些功能都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agent元素,引入到工作流定义中:操作外部业务数据,Email发送,短信提醒,文件操作等。
三、流程引擎
引擎作为系统运转的核心,我们可以将引擎系统分为如下三个主要部分:模板加载器,流程管理器,流程驱动器。
1.模板加载器
模板加载器的功能是分析模板文件,将模板配置的流程变为内部模型存储在流程管理器中。由于流程支持流转方式的嵌套,比如并行流作为顺序流的一个环节,而条件分支流又作为并行流的一个环节。引擎内部使用树结构作为流程内部的存储实体,下面是一个内部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图流程内部存储结构(Inter-Structure Of Workflow Template)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存储结构是一种递归的形式,所以模板的解析算法也采用了递归的方法。
2.流程管理器
流程管理器主要完成已配置流程的内部模型维护和管理。系统启动时会有一个加载所有已配置模板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模板加载器会将所有的模板进行解析和转换,将转换完成的内部模型注册到流程管理器中,流程管理器保证和维护了流程模板的最新版本在内存中的映像。
3.流程驱动器
流程驱动器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流程内部模型驱动流程实例流转。通过上述的内部模型存储结构可以看出,流程内部模型是一个树状结构,所有的叶节点是可执行环节,非叶节点是逻辑控制的容器类节点。
流程驱动器也采用单体模式设计,所有操作都是线程安全的。
四、表单生成器
表单生成器解决工作任务执行时如何创建给用户的工作表单的问题,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方面:表单布局和表单数据操作。表单布局是小型工作流系统和大型工作流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本系统的表单布局和大型工作流系统有如下重要区别:
1.用户不能自定义表单布局,仅仅能在模板中通过Style属性控制控件样式;
2.用户不能添加自定义的图形,图标等内容;
3.省略平成了整个系统的开发,采用技术完成了表单生成器。整个系统的开发规模为10个人月,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1.企业规模:600人
2.部署流程规模:40个
3.流程平均部署时间:3天
4.日均处理流程数:> 120个
5.日均处理任务数:> 1000个
用户通过部署工作流系统大大缩短了流程的部署时间,同时大大降低了开发和拥有成本。
参考文献:
本报讯 为推动信息化服务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1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交流座谈会。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出三点意见:
一要把中小企业作为促进两化融合和扩大信息消费的重要着力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较弱,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巨大,且完全不同于大企业。
二把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作为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闪光点”。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有六点做法值得总结:一是以政府推动为先导。政府营造环境,制定政策,动员信息化服务商广泛参与。二是以专项计划为抓手。发挥服务商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优势,实施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计划,开展大规模培训。三是以服务平台为重点。开展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四是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推动服务资源的整合,结成服务联盟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推广解决方案。五是以服务小微企业为核心。运用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六是以完善网络为方向。促进服务商与地方政府、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协同配合,形成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网络。目前,各地经信委、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咨询和监理;运用工业软件和3D技术提高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和创新发展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才培训、应用推广、技术支持等信息化推进活动。
三把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作为改善公共服务和抢抓市场机遇的关键。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实践,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政府与服务商、服务商与中小企业要互动合作,供需对接,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的新模式,使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成为凝聚社会优质服务资源的重要载体,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工作平台。(周寿英)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三方联合推动模式;需求特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53
[中图分类号] F270.7;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99- 04
0 引 言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截至2013年9月,小微型企业的数量超过了企业总量的97%,其主要贡献见表1①。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平衡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社会稳定有重要贡献,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以小微型经济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行业分布广泛、资金实力薄弱、经营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大约有50%的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处在零起点。因此,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轨迹,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征,不断优化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最大化地发挥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能、效率及效益,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稳步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提高阶段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表1 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情况
1 政府助力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模式及作用
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承担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经济群体,也是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服务的主体。2005年启动“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来,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和行动计划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列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的具体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②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工信部在北京举办的“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上,中小企业司郑昕司长指出:“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基本原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沟通协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凝聚了一支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服务团队,形成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特色。③在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行动计划助力下,政府、企业(这里的企业是指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简称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联合携手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改善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加快了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为支撑、以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速度。如图1数据所示,2005-2012年淘宝和天猫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到2012年已达到10 007亿元④。如图2数据所示,2008年-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⑤。再看2013年对内蒙古108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有75%的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有61.6%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其中: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在3年以下的企业有49.1%),中小企业近3年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迅速。⑥实践证明,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工作模式,能有效发挥三方资源优势,形成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合力,全面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
2 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征
2013年下半年对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有75%,搭建局域网的企业有50%;大约有20%的企业除了在电子商务、入网办公、财务管理系统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外,对OA、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系统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有大约40%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入网办公、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有比较好的表现, 大约有40%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及电子商务线上平台的应用方面处于零起点。如图3所示,拥有局域网的企业中有30%在OA、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方面没有应用行动,有15%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没有电子商务应用行动。这30%和15%的中小企业具备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还有20%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具有继续提升和发展的潜能和需求,以及将其培育成行业信息化示范点的可能性;加上5%的可作为向下辐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推进组成部分,就构成了2:3:2具有不同需求的三方联合重点挖掘的信息化服务空间。⑦
在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资金和IT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分别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和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价格高的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调查数据分别为:认为有资金问题的企业占62.8%; 缺少IT专业技术人才的企业占42.3%;认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企业占39.7%;认为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价格高的企业占30.8%。同时,在对中小企业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进行扶持和帮助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资金支持(占57.4%)、政策和培训支持(占42.6%)、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占33.3%);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产品(服务)需求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占42.6%, 希望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产品的企业占38.9%、需要提供更优惠价格的企业占35.2%。⑧
由此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呈现的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①资金、政策和培训方面是中小企业的首要需求。从图3可以看出,大约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比较好的基础,对信息化建设呈主动需求态势,需要更好的政策环境、便捷的学习平台和见效快的培训项目,已经实现了由要我信息化的被动角色到我要信息化的主动角色的转变,有主动和积极的信息消费意识和行动。同时,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与支持。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中,高品质、有适用性,价格优惠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仍然是中小企业的基本需求。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经济成分复杂、行业分布广泛、资金实力薄弱、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松散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低等特点,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网络化、模块化等特征,在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选型上,更看重有针对性、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灵活便捷的实用产品。
3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三角关系
(1)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弱势经济群体,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自然特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中,为了共同的信息化服务市场需求和社会责任,形成基于“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的,三方联合、相互合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三角形关系,如图4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分别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实体,AB(或BA)、AC(或CA)、BC(或CB)是三方实体的相互作用关系,面积是三方联合的服务对象的分布区域。三方联合推动模式三角形关系模型具有三角形固有的稳定特性,只要三角形的结构存在,其稳定特性也会持续,就会稳定发挥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效。“功能由结构决定,结构由要素构成”,下面还要从要素入手讨论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能和作用。
(2)三角形第一个顶点代表政府:指国家各级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⑨。政府为了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针对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市场供需错位问题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并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安全保障措施、相关标准和行动计划,通过协商、合作、沟通、扶持等方式,广泛挖掘和聚集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鼓励、牵线、沟通能力,为企业和社会机构营造适度宽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环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搭建了稳定高效的运行平台,对企业和社会机构产生积极的驱动作用。
(3)三角形的第二个顶点代表企业:是指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由众多中小企业协同,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及服务供应商群体,是在政府政策、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独立存在的经济实体群。目前,在政府的驱动下,已形成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公司、金和软件公司、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风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铭万集团等众多企业组成的,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群体。中小企业数量之多和信息化后发展空间之大,是巨大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潜在市场。如此之大的信息化需求市场,将成为企业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内在动因。
(4)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代表社会机构:是指由新闻媒体界、教育界、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和协会、联盟等组成的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群体,是在政府政策、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独立存在的,并区别于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群体的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方面的力量。通过技术转让、调查研究、信息沟通、组织培训、信息化技术咨询、审核评价、宣传报道等方式支持和协助政府政策和计划的落实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推广应用,在政府、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畅通的信息化沟通平台,提高政府和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行动的效率和效果。社会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机构利益和中小企业巨大的服务空间形成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内在动因。
(5)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三方实体的互相作用关系:①政府和企业及社会机构存在相互信任、支持、协作或合作的互动互利关系。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中,政府通过优惠政策、相关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以及改善信息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措施和行动为企业提供安全和谐、鼓励创新、信息畅通的发展环境,号召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IT服务企业承担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在政府动力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巨大需求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下,积极支持政府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商合作、互相支持、资源共享的互动关系,并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②政府对社会机构有监督管理职责,通过购买服务、购买项目、政策激励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相关行动,社会机构发挥资源优势协助政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需求服务,弥补政府直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局限性和不足,提高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效率,实现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效益最大化;③社会机构和企业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和各自的利益,在项目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资源共享等方面相互合作或协作,形成互动互利的伙伴关系。总之,三方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和各自的效益,不断优化三方的互动互利关系,形成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能量,建立按需动态优化的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服务模式。
4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动态优化过程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如图5所示的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模式,旨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问题,对需求市场的新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处在不同信息化水平的中小企业的动态需求。模型的基本构成:一是由①调查和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②根据需求的变化修正策略和行动③优化政策环境、培训环境和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供给市场环境①构成基本的动态循环过程;二是由④三方联合大数据管理及监控平台构成各环节信息输入与输出监控体系。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动态优化过程模型的特点:一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由三方实体共同行动,发挥三方联合的资源优势。例如环节①,由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同步进行,通过不同渠道、基于不同动因广泛调查,获取需求信息,并且三方共享信息。二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输出的信息都通过监控系统的“价值”判断。例如环节①,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输出进入环节④,有价值的进入环节②和环节③;无价值的反馈到环节①,继续补充调查。三是以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中心,周而复始,起点和重点都在OO线上,形成开始于“调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结束于“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的不断优化的循环过程。
5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核心价值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具有高效的互动性、固有的稳定性和可动态的优化性,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高效运行,能实现“共赢”效果。政府能更高效地激励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低成本、低风险、见效快的创新技术产品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供需市场关系,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保障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与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的机会,增强创新能力,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赢得中小企业消费群体,实现增加营业收入和获得社会效益的双赢;社会机构也会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合作、技术转让和服务对接等机会,配合政府和企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产品选型、技术创新与推广、调查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6 挖掘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潜在价值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的调查研究,支持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策略和行动。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和相关行动鼓励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广泛调查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现状和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研究文档管理机制,极致发挥三方联合优势,通过线上和线下不同方式,采取问卷、走访、访谈等多种调查手段和方法,广泛获取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真实水平和实际需求的数据,搭建信息量大、来源广泛、有质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及需求市场研究平台。以更好地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实际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使三方联合服务行动更有针对性和实际价值。
(2)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高速、稳定、低成本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从功能上划分,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通信子网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通信网络环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基础环节,就像有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可以刺激公路交通消费一样,高品质、低成本的通信网络环境是刺激中小企业信息消费的基础条件保障。需要政府与大型企业合作,完善通信子网建设和技术升级,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面积广泛、无盲区、区域均衡、高服务品质的通信网路环境。
(3)继续加速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性和提高性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仍然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切入点,采取政府出台鼓励线上交易政策、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行动的方式,发挥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技术力量,开发契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创新服务项目,加大分层次及个性化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对C2C、B2C、B2B、O2O等技术和功能的认识,指导中小企业在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中有效地进行选择,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水平和普及度,增加企业线上交易额,建立与上下游企业线上交易关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平稳转型升级。同时,对中小企业在商务网站上进行电子交易时顾虑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进行电子交易时最大的顾虑是信息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从信息安全法律、信息安全技术、企业及公民诚信度管理、信息安全宣传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为电子交易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4)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市场环境,搭建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平台。信息化培训需求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需求之一。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需求由被动需求走向主动需求,从模糊需求走向明确需求,为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迎来了良机,也是企业拓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最佳时机。目前,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市场存在着一些矛盾,即: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培训预期目标高和实际效果不佳的矛盾;中小企业看重培训对绩效的明显作用与开发培训项目者很少考虑培训对绩效指标产生的正能量影响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需要能解决企业具体问题的培训与开放灵活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较少的矛盾;中小企业更期望在投资前就了解收益机会与描述培训投资效益难的矛盾等方面。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需要构建分层次完全透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如图6所示,其层次之间完全透明,信息共享,下层的培训对象是上层的潜在客户,下层为上层提供潜在客户的挖掘服务。其中:普适层培训服务,是指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借助三方联合资源,运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模块化、自助式、开放的培训内容与线上或线下、自主或课程等灵活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按需选择的公益性普适培训平台;产品推广层培训服务,是指中小企业购买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之前信息化服务商提供的以产品为单元、能让服务对象感知产品(或服务)应用价值的灵活开放的推广性培训平台;产品应用层培训服务,是指中小企业购买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之后信息化服务商提供的伴随产品(或服务)整个技术生命周期的配套培训服务,包括开放的、定制的、虚拟的、直播的以及点播等多种可自主选择的培训形式。普适层培训作用在于,让中小企业充分认识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理清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形成产品(或服务)选型的可行性论证和初步意向;产品推广层培训作用在于,使培训对象熟知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预期投入,感知及体验产品(或服务)的适用度和预期价值,形成产品(或服务)选型结果;产品应用层培训作用在于,使培训对象认知和接受产品(服务)带来的新变化,在实际应用中感知产品(或服务)给企业绩效带来的价值,并在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中不断得到适用性培训服务,挖掘产品(或服务)的绩效价值。通过回访、动态跟踪调查,不断补充和完善实践效果好的培训,淘汰实践效果差的培训,形成三方联合共建的持续优化培训体系。
(5)加强技术创新,开发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升级。急需国家政府出台系列与云计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精细化的和可操作的信息化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云计算技术产品(服务),引导企业和社会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有质量、有效果、标准化的需求服务,同时为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三方联合资源优势,以电子商务应用为切入点,以培训为手段,在中小企业广泛推广基于SaaS服务模式的产品(服务),通过租用模式和体验效果评价过程机制,将企业的资本投入转变为日常开支和运营成本,将传统的产品选型过程转变为真实体验效果评价之后再做选择,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困难、一次性投资的资金压力大和风险高,以及信息化系统运维IT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现实问题。完全实现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服务,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7 结 语
以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中心,以动态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动力,以优化政策、培训和信息化产品(服务)供给市场环境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大数据共享平台和透明化的监控系统为手段,基于政府、企业及社会机构三方稳定的三角关系,能更有效地发挥三方联合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服务能力、效率和效益,实现三方联合价值的最大化。为中小企业营造信息化产品供需信息畅通、信息化供给产品(服务)丰富、和谐诚信、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与市场开拓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13.
[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9)[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 姜梅.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11(6):67-68.
[4] 郑小军.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老问题与新机遇[J]. 通信世界周刊,
2011(15):17.
[5] 张洪宾. 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在京举办[J].中国中小
企业,2013(5):22 .
[6] 郑昕.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J]. 化工管理,2011(5):
13-14.
[7]王维剑.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软件导
刊,2011(3):3-4.
[8]王茜.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2(5):6-1.
[9]工业与信息化部. 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
信息化培训启动会[R]. 2013.
[10]何永琴. “套餐+自助”组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4):109-11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路径
0引言
近两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证明,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行业细化分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在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主体都在寻求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方面,国家提出“互联网+”的产业催化政策,从宏观环境方面优化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一些企业正是看准了信息技术的红利,适时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饿了么、滴滴打车等新兴企业便是例证。在看到中小企业走信息化管理道路的机遇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定位有一个准确把握。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的数量超过5000万家,其中,中小微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9%,这些企业在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从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来看,虽然多数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实现了信息化的沟通与交流,但真正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核心业务和部门中的企业数量偏少,多数企业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并没有将其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中。从地域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在业务开展、资源整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需求,并且拥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偏好,能够发挥信息化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管理方式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缺乏动力和紧迫性,发展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目前,新兴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在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程度方面相对较高,而一些传统性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则比较落后。从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式的应用,即只有当自身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时,才可能想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缺乏主动实践和创新的动力。
2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价值和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从真正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以及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挖掘和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丰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实践。
2.1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理念是贯穿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的重要思想主线,是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推动力,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先进与否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获取信息是否及时、信息的价值是否能够充分被挖掘和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对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认识和践行程度并不理想,多数企业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运行中可有可无的工具,没有将其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特点进行整合、创新。一些企业虽然开通了网站入口,但网站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工作滞后,信息出现长期不更新的情况,信息化建设仅仅停留在起点。
2.2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
缺乏人才是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企业是否拥有足够优秀的信息化人才,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而当前我国广大中小现有的人员虽然能够从事简单的信息系统录入和分析,但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对企业决策和发展有真正价值的结论。一些企业甚至是通过外聘兼职或者托管的方式,进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同时容易导致企业发展的不健全,不能彻底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长远需要。
2.3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支撑
当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制度对企业运行的价值,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过程中,缺乏硬性的规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在使用方面缺乏必要的培训制度和监管制度,导致信息化管理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
2.4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信息技术
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短暂而迅速的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而与这种发展速度形成对比的是信息安全方面弱点的暴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遭遇重要信息被窃取、篡改的情况,而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滞后,导致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面临诸多困难。同时,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识,一些工作人员在重要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导致不安全因素有机可乘,严重威胁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3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质量的路径
3.1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应用、研究与创新,不断革新企业管理理念。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形成一套关于自身以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模式,定位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要多进行企业间、行业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的交流,通过与大型企业管理者的互动交流和学习,提升自己对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并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制订灵活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策略,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对市场变化的“免疫力”。
3.2打造信息化管理主力军
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人才的获取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首先,企业要通过与高校密切合作的方式,通过实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学校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挖掘和培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要立足于发展现状,从企业中寻找可以培养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再次,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优秀的信息化管理资源,如,一些当前没有实力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企业,其可以暂时聘请一些外部的信息化咨询管理公司,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和管理系统,提升自身的管理效果。
3.3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从制度层面加强对企业相关行为的引导与约束。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制定适合企业或者部门日常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对信息化管理的落实提供保障。其次,企业要完善相关的培训、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企业的各种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落到实处,让基础员工熟练掌握。
3.4强化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保障
面临经常遭遇信息化安全威胁的情况,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种侵害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权益的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环境。另一方面,社会要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本行业内信息化运行情况的分析和掌握,制定较为统一的安全性保障制度和规范,保障中小企业行业内运行的安全化、稳定化。
4结语
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对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创新与发展的“孵化器”。信息化一方面能够弥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缺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宽广且公平的平台,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帮助。当然,当前中小企业在管理理念、人才应用、资源整合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企业用发展的思想进行有效克服,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夏鸣.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J].厦门科技,2012(2).
[2]胡磊.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企业经济,2011(11).
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企业信用体系,采集、整合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数据库,健全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经营发展和融资提供信息服务。拓展信用评级市场,引进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开展企业信用评级业务,拓宽企业信用评级成果应用范围,督促企业诚实守信。对评为省级诚信守法企业的,由所在县(市、区)政府给予1万元奖励,并向社会公布。(牵头单位:人行市中心支行,责任单位:市金融办、银监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明确具体部门负责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开发与民营企业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对民营经济贷款的规模和比重。(牵头单位:银监分局,责任单位:人行市中心支行)
强化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安排专项涉农贷款资金用于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县域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总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所募集的资金,用于发放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的,在考核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计算范围。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可在原定基础上提高1至3个百分点。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积极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积极推进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共担机制,按比例分摊贷款本金的损失风险。(牵头单位:银监分局,责任单位:人行市中心支行)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在风险定价的基础上合理浮动,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除银团贷款外,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严格限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牵头单位:人行市中心支行,责任单位:市金融办、银监分局)
创新融资方式。市财政和经济开发区要根据财力状况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引导社会资金设立更多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对民营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券等融资资金支持建设的项目,由市财政根据相关产业支持政策给予定额贴息支持。推进小微企业股权融资,充分利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及其分市场的小额、多次、快速、低成本融资优势,组织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挂牌融资。支持小微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典当等多种方式融资。鼓励为小微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服务。(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银监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视财力状况,加大财政注资力度,通过政策优惠、增资扩股、吸引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扶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做大规模。到2015年底前,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要达到3亿元以上,各县(市、区)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积极发展再担保机构,强化分散风险、增加信用功能。构建全市再担保体系,到2015年底前,全市再担保机构资本金要达到1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各县、市、区政府)
保障民营企业用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根据发展定位,进入到市、县重点规划发展的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内建设和发展,共享基础设施和服务便利。优先安排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用地,每个县(市、区)每年不少于50亩,对重点创业辅导基地建设项目土地指标可集中使用。解决民营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为租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际建厂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免收土地登记证书工本费。建设项目用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抵押贷款、转让、租赁审查及审批,原则上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创办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的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改善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环境。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品牌建设和专业市场发展,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一批规模大、关联度高、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建立和完善产业集聚区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服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统筹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
加大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科技支持。对民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前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参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标准制定。(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地税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中小企业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示范。提高小微企业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鼓励信息技术企业、通信运营商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应用平台。鼓励小微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信用销售和信用保险,大力拓展经营领域。(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加大民营经济市场开拓力度。对民营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会展发生的摊位费、公共布展费等给予资助。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按出口企业实际缴纳出口信用保险费的40%给予扶持,对保单融资给予3%贴息,对单个企业给予最高可达50万元的贴息支持。对符合出口退税申报条件,单证齐全真实且电子信息核对无误的出口退(免)税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应在20个工作日内办完退税审核审批手续,及时足额退还企业税款。(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贸促会)
强化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人才支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员离职、辞职领办或创办企业,三年内保留身份编制。期满愿意回单位的可回原单位安排工作。每年选派50名民营企业家到高等院校系统进修培训,对100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对1000名小企业经营者进行创业培训。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训活动,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小微企业为重点,加强宣传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推进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试点,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专利辅导、专利、专利预警等服务。到2014年底前,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关键词: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7-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16-02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十七大提出的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战略,十又进一步提出了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可见两化融合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1]。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在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困难,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程,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中的突出困难与问题。同时,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的进程必将大大影响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整体水平。
一、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现状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60%,并能够提供75%的城镇新增岗位。这充分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但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企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生存周期短等各种问题,而推动两化融合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从2005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以来,在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服务体系逐渐健全,社会发展环境更加有利,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更加深入、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覆盖面逐步扩大,也促进了两化融合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2]。但与此同时,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二、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1.传统管理模式制约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甚至不懂管理,对于管理的信息化需求非常低,很难认识到管理信息化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认为信息化建设费钱费时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因此在企业经营者主观上对于信息化建设持消极态度。
2.资金短缺制约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中小企业在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面临缺少资金的问题。由于两化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投资成本较大,超出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经济承受范围,导致中小企业推进两化融合非常困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要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很难拿出多余的资金去考虑信息化建设,即便有投入,对信息化产出的要求也非常迫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信息化建设上的整体战略,从而也谈不上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3.复合型人才缺乏制约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在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小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工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及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具备专业工业生产的知识、既懂信息化又懂相关领域工业化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发展需要。
4.信息化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制约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由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人才、技术、资金,中小企业倾向于外购信息化服务。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必须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研究,研发实用的信息化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贴身服务。而目前信息化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缺乏针对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低价可靠的信息化服务。
三、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对策
1.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角度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
政府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中应该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在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营造环境,加强引导,做好全局规划,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等,同时在财税支持、市场准入、缓解融资难、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对两化融合的领导,明确任务目标,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引导行业协会、信息服务机构、各行业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良好格局。
2.从人才培养与引进角度推进两化融合
在两化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只熟悉信息技术或只懂得行业领域知识的人才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即对于信息技术人才来说需要熟悉相关行业领域,对于行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说需要熟悉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养,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或是利用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其次企业应构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引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等有着重大的作用。
3.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
中小企业因资金、人才、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推进两化融合困难重重。如何通过两化融合帮助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良性发展,进而转变发展方式,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可以作为其突破口。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将成为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通过提高集群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带动产业集群整个区域的两化融合,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两化融合。
4.从信息化服务角度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是阻碍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三大原因,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信息化建设非常困难。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购买低价可靠的信息化服务,这一服务包括从诊断、规划到实施、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以及覆盖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一体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云计算的出现将为这一设想提供了可能。采用云计算技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可以节省运行维护费用。云计算把多种信息技术封装起来作为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使用,使其不需要了解和掌握许多复杂的信息技术,进而不需要中小企业雇用一批信息技术人员去开发软件、建设及维护系统。另外通过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迅速掌握客户信息,降低营销成本,同时还能使中小企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总之,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将有利于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吴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6):78-81.
[2] 郑昕.开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新局面[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5):18-19.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fusion of two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IU Zun-feng,ZHAO Shuang,ZHANG Chun-ling
(Management college,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China)
关键词:小微企业 组建 计算机网络 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03-01
1 小微企业计算机网络的规划
(1)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大楼局域网接入和IDC服务器网络,若在基础上再进行细分的话,又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在企业内部,办公大楼中的计算网络和IDC之间应该进行千兆连接,同时IDC大楼中的局域网网络应该为百兆并交换至其计算机桌面;第二,基于层次递进、统一规划以及分布实施等一系列原则来对企业的整个网络进行相应的改造,将原有的投资保护好,在其改造过程中,所采用的设备不仅要具备较好的扩充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兼容性;第三,对大楼局域网与IDC网络之间的接入实施规划以及建设,同时对办公大楼和供电大楼局域网、应用系统间的VLAN进行划分,并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护,切实保护企业网络系统中IDC服务器系统以及其主机系统。
(2)组网方案。第一,网络设备选用。在企业网络系统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网络设备为交换机。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微企业中,在其计算机网络上,所采用拓扑结构大多为交换式星形,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在选择网络设备的时候,可优先选择快速的以太网24口这种交换机。
第二,日志记录。对局域网用户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完整且准确的记录,以此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要想查看日志记录中的相关内容,可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报表的发送,利用这种方式就可有效查看其日志记录中的内容。
第三,防火墙保护。通过NAT这一功能,对来自网络中的所有程序包进行监控,将局域网中关于计算机请求方面的内容过滤掉,将相关黑客软件对于局域网中端口以及IP地址所实施的扫描过滤掉,从而避免其受到外界的不良攻击或者干扰。
第四,特殊应用方面的支持。可支持一些较为特殊的网络应用,比如音频程序、网络游戏、NetMeeting、QQ以及视频程序等。
第五,虚拟服务器。即通过设置虚拟服务器,增强计算机网络访问的开放性,比如电子邮件服务器或者www服务器,此外,通过这种虚拟服务器的设置还可确保本地网络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第六,访问控制。即对局域网用户的网络访问进行限制,避免用户访问一些不良的网站,带来网络访问风险。
2 小微企业计算机网络布线规划
(1)计算机网络结构中网线拓扑结构。在企业计算机网络结构中,所采用的网络系统为快速的千兆以太网,其网线整体拓扑结构为星形,将企业中的所有计算机均连接至相应的交换机上,利用这种千兆以太网将各个交换机连接至企业中心的交换机处,同时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文件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等则通过千兆以太网将其连接至交换机。再在此基础上,利用路由器来连接至英特网,并和路由器连接的这一网络服务器共同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如管理服务、DHCP服务以及网络监控服务等,通过系统中防火期的运行来防止外界非法访问。
(2)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规划。在企业计算机网络结构中,其布线系统主要是由工作区子系统、接入系统以及垂直的干线子系统所构成,在进行规划应该从这三个组成部分出发:第一,工作区域子系统规划,在企业办公区域内,其信息点可选用RJ-45这种单孔形式的接口,在分布信息点时,可基于本公司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确保其布点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第二,接入系统。在小微企业中,所采用的接入系统通常为六芯多模光纤,在实际规划之前,事先应该将接入距离量出,而接入的方式则可采用埋地铺设的方式。第三,垂直干线系统。其干线架设的方式为经过管道,将其埋设于墙壁内,接着再分别将其引入至企业各管理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子系统中去,同时还应将其所需光线的长度计算出来。
3 运行和网络管理
(1)网络服务网构建以及其运行测试。基于上文所阐述的这些内容,笔者进行了相应的模拟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一共构建了五台网络服务器,该服务器分别为HTTP 、DNS、TFTP、EMALL以及FTP。在试验之前,将各服务器所对顶的TP信息已经配置好,同时对各服务器之间的连通性进行了测试,在未产生任何的连通性问题以后,开始配置并测试所构建这几台服务器,在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及测试,并未发现这几台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中,对于数据库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其自身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从试验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企业今后在计算机网路规划与组建时,应从企业的实际财务信息、销售信息等情况等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强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数据库、应用软件、电子邮件系统以及Web站点等的安全稳定运行。
(2)网络管理制度。在计算企业网路系统建成后,为了使其网络管理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此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更为全面、安全且高效的服务,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应该设置相应的网络管理部门,由该部门来统一进行建设与规划,并负责网络结构的维护以及管理,不得让任何人或者任何部门以任何的方式、手段来对其网络结构进行随意地更改。第二,加强企业信息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在其网络结构上,可通过授权控制这一手段,避免企业信息受到恶意攻击或者干扰。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便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其网络办公发展。而要想保障企业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除了要做好企业计算机网络的组网规划、组建工作以外,同时还要加大其网络的管理,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这样才可使企业网络实现稳定、高效且安全的运行,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鸣.中小企业计算机网络规划与组建[J].硅谷,2012,(8):172-172,186.
[2]陈琦.企业网络组建在某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化,2012,(20):71.
[3]刘雅娟.企业网组建及安全对策[D].北京邮电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