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绩效评价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公路取得最大的资源效益,从而改变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环境,进一步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开展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工作,通过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并量化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管理实效,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对于实现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意义
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经过多年的积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相关管理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依然有些不足,仍然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当前,大多数的公路工程项目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都实行了经理负责制。这可以有效的调动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在是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确保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但是,受到管理体制以及资质等级等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评价指标来来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2、有助于增加各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企业有着足够的竞争实力,对于公路施工企业也是如此。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对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了解,进而有助于采取改进措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尽先机。
3、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能够对各个管理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从而使得其运行效率更加高效。有利于实现最优目标。项目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控制投资,并使得施工进度加快,从而使得公路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和质量始终控制在预期目标内。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评价可以有效的协调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各方关系,从而更好的促进公路工程建设。
二、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日趋多元化,在方法构建上也沿用了多个步骤,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评价指标的筛选。所选取的指标都具备了相应的代表性、独立性以及可行性。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调研统计而得到研究结论是一种常用的调研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参考相关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文献及研究结果提取初选指标。再以初选指标体系为依据进行阶段性划分,通过各个阶段的总结提取细化指标。经过相关调查人员的调查,及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对初选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与调整,最终得出以下综合评价指标。
1、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是整个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的前提与基础,这一过程主要是对所拟定的需要建设的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进行技术上与经济消费上的论证,针对多种不同的建设方案通过经济消费与技术方面的比较,最后做出决定。投资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成败,可以说,投资决策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践过程中,投资项目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预算不精确是最大的弊端。因此,本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及预算是否精确上。
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对整个工程的成败所造成的影响达到70%以上,如果设计阶段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选取、编制或审查设计概算、编制或审查施工图预算。设计方案过于表面、编制的预算与概算精确度不足、技术经济比选不到位是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本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成效主要体现设计方案是否有深度、编制的预算与概算是否精确、技术经济比选是否到位上。
3、招标投标阶段
招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招标广告、资格预审、发售招标文件、现场考察、解答投标人的质疑。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组织投标活动,并完成合同签订任务,其中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是工程量清单、清单概预算以及投标控制价的编制。所以,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工程量清单、清单预算及投标控制价的编制之上。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影响公路建设投资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公路建设价值的主要阶段,在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影响地位。这一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工程变更管理、索赔管理、合同管理及相关造价文件的编制。在开展施工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项目负责人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施工监督水平减低,进而影响施工质量,引发工程计量、变更、索赔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说,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成效主要体现项目业主管理制度和监理服务水平之上。
5、竣工阶段
竣工验收是公路工程项目的最后阶段,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收尾。这一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编制竣工决算。竣工决算能够真实反映出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能体现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此阶段的质量竣工验收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公路工程造价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所以说,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竣工决算与质量竣工验收之上。
三、公路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1、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同一评价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人员去评价,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项目造价管理的绩效评价不能用简单的数值来描述,应该是语言描述的模糊概念,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时一种较为普遍的有效数学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影响事物的因素,科学的评价其优劣性,以模糊数学和统计方法,并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和模糊变化原理来分析事物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从而做成综合评价。将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目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绩效评价的行政执法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绩效平评价是随着工程造价发展起来的,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以法律手段来约束和监督绩效评价能够有力的促使评价的有效性,规范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可以作为绩效平阿基管理的重要手段,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社会资源。
结束语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进行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路工程项目得到建设,而如何能更好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并采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来对项目管理进行评价进而提高管理水平成为所有公路工程企业都专注的问题。在进行公路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的方法,综合使用数学以及管理相关理论相,从而制定出特定的指标体系,确保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龙兴.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7(5).
关键词:示范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一、中职示范校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2011-2013年是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的关键时期,由于项目建设时期较短、建设项目多且杂、各中职校前期准备时间少,因此,示范校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
1.重立项争取,预算方案缺乏调研和可操作性
为了谋求发展,各个学校都把争取教育专项经费视为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但是,学校在组织立项申报时,并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调研,也缺乏科学的论证评估机制。在申报时一味求多求好,不重效益,对于争取到经费之后如何管理却研究和考虑不够。而作为政府,也只是在申报项目时委托相关的专家或审计机构对各地申报学校提供的预算方案进行复审。然而,作为制订方案的第三方,政府无法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对学校预算方案编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也就无从考量。因此出现了各学校申报时积极争取,资金到位后粗放管理的局面。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缺乏保证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计划从2010年起实施,历时4年,涉及1000所中职院校。之前,中央财政很少惠及中职院校,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还是第一次,对于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许多学校并没有经验,资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保证。2012年7月,学者李春波对全国首批国家示范中职学校预算控制执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各示范校财务处负责人,发放问卷30份,收回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多达67%的学校只下达预算控制总额,这显然不符合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预算指标的划拨方式上,只有13%的学校按用款计划划拨专项资金,这就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资金管理来约束预算控制活动的目的。在专项经费结余管理调查中,有一半的学校选择全部结转的会计处理方式,这与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是不相符的。由此可见,中职示范校在预算控制上离预算控制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3.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督作用无法发挥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当局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管理意识十分淡薄,同时,学校教育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并未实质在我国开展建立。从实际调研来看,《国家中职示范校预算管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70%的学校从来不进行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只有30%的学校会对绩效预算的某一部分进行考核,但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学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知目前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管理普遍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新型的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以弥补现行预算管理的缺陷。
1.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运行环境和制度要求
第一,教育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运行环境。如图1所示,职业学校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有3个封闭子系统。首先,计划预算系统。省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下发相关建设要求,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由预算委员会根据文件指示,通过预算办公室向二级预算管理部门下达具体建设目标的指导性意见,二级预算部门参照指导意见来填写部门预算计划表,学校预算委员会整理汇总后报省教育部门审批。其次,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再次,绩效考评。预算管理办公室定期将考评结果上报预算委员会,对二级管理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纠正、修订。教育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对项目过程全程监控,并根据其执行情况和贡献程度进行奖励和处罚,依此作为下年度预算调整的依据。
第二,教育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制度要求。绩效预算管理的高效运行需要“依法治校”理念和良好的“学校文化”二者互相支撑。首先,学校要对教育专项资金实施项目管理,从管理的各环节入手建立专项资金的拨付、审批、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并形成科学的运作流程,确保专项资金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跟踪反馈。有了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规章,我们还必须将项目参与和管理人员的自发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这就需要良好的“学校文化”做支撑。因此,在教育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构建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
第一,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必须以部门预算管理为支撑。学校要以建立系统开放的科学目标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学校应根据总体发展目标,将专项建设资金的各项支出,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绩效,编制详细的资金预算表,确定年度各项具体目标。同时,委派具有高度责任心,对专业建设有深入研究的项目负责人来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对项目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
第二,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必须以项目管理为支柱。项目管理要发挥效用,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绩效预算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问题;二是绩效预算的“软约束问题”。
绩效预算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解决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实践研究中将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另一种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但是,对于层级式权力的分割和统分认识的局限,使得部门之间很容易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使得绩效预算“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建立以共同目标为核心,纵横结合的权力共享模式。
如图2所示,学校战略化目标下放到各部门,经过部门预算,形成具体的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彼此独立又相互依托,此时,部门之间关系由传统的条块分割变为在共同目标指引下的竞争合作关系。
第三,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必须以绩效考评为核心。学校应构建由教育行政部门引导,财政、学校和企业为核心,社会共同参与的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依据中职学校提供的任务和实施方案,按照不同的项目设计出具体的评价指标,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全面、综合、客观地评价。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合理的绩效预算奖惩机制,可尝试建立绩效预算考核专项资金,当绩效考评结果出来后,对考核优秀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绩效考评不合格者则不予奖励,并且在下一建设阶段扣回预算资金。科学的中职院校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对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推动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中职示范校专项资金管理对策与建议
由于具有资金来源多样性、项目建设创新性、资金使用阶段性等特点,中职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是一个实际操作性很强的问题。文章从学校教育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入手,对中职学校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现状和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学校示范校建设资金管理必须做好预算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信息沟通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绩效评价控制5个环节的工作。
(1)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多,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2010年-2013年间重点建设1000所全国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如何对这笔庞大的示范校专项资金进行财务管理,是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众多中职学校就如何用好、用活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了积极探索,笔者将“绩效预算”管理理念引入示范校专项资金管理领域,构建了一个良性互动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这对我国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政府将来在教育方面的决策也有着指导意义。
(2)细化预算编制,实施项目精细化管理。学校应统筹安排,科学、规范、合理地编制本校建设项目的总预算及年度预算,将专项资金用于办学机制与校企合作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项目的支出,按照预期的绩效和规定的进度,采用“两上两下”的项目估算法编制详细的资金预算方案,实行项目精细化管理,保证项目预算的科学性、效益性和前瞻性。
(3)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基础是合理的职权划分和有效的责任分配。示范校项目建设应由项目创建委员会领导,项目监督办公室和项目小组组织实施,审计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全程对项目实施监督和控制,并提供可行性意见。建设项目应实施“专人监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控制和授权审批制度,以此增强岗位约束力。
(4)实现预算管理信息化。学校应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针对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中职示范校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利用现代财务软件中的预算分析模块、成本模块、报表模块、合同管理模块等措施提高示范校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还可以借助校园网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并向社会公布建设的最新情况,让外界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提高信息沟通质量。
(5)加强内部审计,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审计委员会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在审计过程中,应依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审计理论,结合学校实际,以项目建设的“申立―论证―审批―实施―验收”过程为依据,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4个重点方面入手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把“维护资金安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目标,并对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更好地为示范校建设服务。
(6)健全绩效考评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绩效预算奖惩机制,制定详细的制度和措施来调动项目执行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控制维度、内部管理维度、利益相关者维度和核心竞争力维度四个方面来构建示范校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全方面多维度的反映教育资金的使用状况,为学校改进资金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关键词: 电子政务; 绩效评价; 评测流程; 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0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9-75-02
0 引言
国内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价问题也由此而生,并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估标准,综合性考核与评估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过程,以促进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的提高[1]。
建立评价标准,制定量化指标,采取公众评议、第三方评估、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完善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2]。这是推行电子政务绩效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之一。本文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分析所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
1 校政合作模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
为了加快提升襄阳市电子政务水平,并对电子政务建设和评估中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从2007年起,襄阳市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与湖北文理学院开展合作,成立市级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和制定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委托湖北文理学院组织成立电子政务绩效评测组,实施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出校政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电子政务信息管理中心的工作侧重于评测方案和评测指标体系;湖北文理学院的工作侧重于实施评测和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培训。这种校政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部门的业务经验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能力,对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与绩效评估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市级、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它是以“网站建设、政务(事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开展、公众参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内容保障”5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主要内容,所列评价指标基本上涵盖了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基本的服务项目[3]。与此同时,设计了相应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流程,如图2所示。通过分观测点评测、分小组独立评测和比对排错的机制,能够尽可能地消除主观因素对评估质量的影响,显著提高评测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电子政务评测流程中,采用了公示——复评机制[4]。该机制既有利于公众对评测工作监督,保证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又有利于促进被评部门关注评测,提高评测工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促进作用。
2 校政合作模式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措施
2.1 动态地调整评价指标机制
该机制是随着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每年都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基于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方向以及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通过广泛调研、与兄弟省市对比研究和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指标体系调整机制。采用该机制,建立符合襄阳实际,顺应国家发展方向,便于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网站建设情况、政务(事务)信息公开情况、在线办事开展情况、公众参与情况、内容保障情况”五大观测点二十项指标为主要内容,具有统一结构而又不失灵活性,可以根据评测对象的类别和职能,分别设置相应的评测指标和权重进行分类汇总。评估得分包括基本分值和奖励分值两个部分,采用这种灵活的指标体系既有利于促进那些业务类型丰富的部门更好地拓展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又避免挫伤那些业务类型单一的部门的积极性。
2.2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定期将评测结果上报市级领导、被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上级主管部门。该评测被纳入到被评测单位的党政考核体系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评估工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3 建立交流会、培训会和督办会议机制
通过定期召开交流会,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报告优秀应用案例,促进共同提高。不定期举办培训会,提高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同时,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排名为倒数十名的被评部门坚持实施督办制度,帮助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对整改结果检查。
3 结束语
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襄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应用服务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使评估与考核结果的运用常规化、制度化,以及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逐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市级、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式、方法、机制和指标体系,显著地促进了襄阳市电子政务绩效水平的全面提升。
这种评价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如评价指标主要局限在对电子政务单一表现形式--网站的评价,以及评价过程方面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意味着评价结果也就存在相应的波动性。因此可以电子政务的效益、质量等内涵建设为主,从评价视角、调查手段等方面深入地分析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纳入新的评价指标,对当前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加以完善,从而促进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一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国际背景研究[J].电子政务, 2005.9:108-109
[2] 刘峥.政府信息化与政府网站信息的资源[J].中国建设信息,2005.13:42-43
[3] 宁彬,吴钊,周健威.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5:3103-3104
一、实施背景
2015年,XX市人大财经委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财政部门组织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按照“谁用款、谁担责”原则,要求部门、单位对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自评,财政部门对自评质量进行评估;二是财政部门选择一些重点专项和投资项目,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属于政府系统内部评价。绩效评价工作年年搞,年年发现问题,但成效不理想。
为了深化预算监督,提高监督效果,XX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财政专项支出第三方评价工作探索。
二、实施情况
由人大牵头组织的对财政专项支出绩效实施第三方评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XX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以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案:
(一)组织框架
1.市人大财经委。牵头组织第三方评价工作。主要职责是:提出评价工作原则,选择评价项目(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确定评价机构,跟踪督促评价工作,初审评价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或主任会议报告评价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的要求,督促评价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2.财政部门。协助评价工作。提供专项资金和项目清单、预算安排、绩效目标等信息。根据评价结果,落实整改工作,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政策,调整预算安排。
3.资金管理(使用)部门。根据评价工作需求,提供政策依据、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务核算资料等信息,配合评价工作;按要求整改问题。
4.评价机构。根据委托协议,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评价报告。
(二)工作流程
1. 选定评价对象。市人大财经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项目信息,选择有代表性的专项资金或政府投资项目,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评价项目。
2. 确定评价机构。市人大财经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中介机构(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签订委托评价协议,确定评价机构。
3. 归集评价信息。评价机构根据委托协议开展调研,归集评价信息;财政部门提供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包括预算安排和资金支付情况;项目实施单位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和财务信息。
4. 设定评价指标。评价机构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市人大财经委牵头,组织评价机构、财政部门、专家和资金使用单位负责人,对评价指标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评价机构确定指标及权重。
5. 实施评价工作。评价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价。评价工作后完成,向市人大财经委提交评价工作报告。
6.评价结果应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向市政府反馈。市人大财经委督促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三、取得实效
2016年至2017年,XX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金品小区保障性住房建设”“2014-2015科技创新支出”“2014-2015食品药品和产品抽检专项资金”“迎宾大道入城口景观改造”“2016年度金融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体彩公益金二次分配”等6个项目的第三方绩效评价。2018年,“石门农垦场职工解困房建设”“市区三江六岸亮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补助”等4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正在进行中。
XX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政府财政支出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直接效果:推动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提升了人大预算监督的有效性。
第三方评价,使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提高了预算监督的有效性。2016年评价的三个项目,评价发现了“金品小区保障房建设”存在建设周期过长、准入审核力度不够、公共租赁房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科技创新支出”存在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科技创新资金安排的统筹性不充分等问题,“食品药品和产品抽检专项资金”存在绩效目标不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不够明确餐饮环节抽检薄弱等问题。2017年评价的三个项目,“迎宾大道入城口景观改造”存在一些子项目审批程序不到位、无预算先列支、绿化工程反季节施工等问题,“体彩公益金二次分配”存在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率低、考核力度不够等问题,“金融扶持专项资金项目”的子项目“对商业银行的考核奖励政策”没有法律依据、绩效差、奖金发放不规范等问题。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并报告整改结果。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都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市政府取消了对金融机构的考评奖励办法,每年500万左右的奖金预算不再安排;市体育局修订了体彩公益金资金分成管理办法,成立了财务核算分中心,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支出,引来许多单位前来取经;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质监局等部门都根据评价结果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
(二)延伸效果:推动了绩效评价工作由政府主导向人大主导转型,提升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规范性。
XX市人大引入财政支出第三方评价,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根据评价发现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举一反三,对所有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清理,优化支出政策,把绩效考核作为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市财政局加强了绩效管理处的力量配备,加大了绩效管理的工作力度。各部门、各单位更加重视资金使用绩效管理。2018年四个项目评价尚未完成,有关部门就积极主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想方设法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间接效果:推动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提高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
在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涉及的四个维度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对总体目标作用各不相同,各指标权重大小直接影响评价效果,本研究采用层次法(AHP)确定各维度指标的权重,使粮食直补资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1.1各指标权重计算针对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知名专家打分,构建两个层次五个判断矩阵。再计算各个指标一致性比率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检验后计算出特征向量,即为绩效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1)一级指标(A-B)判断矩阵(2)财务维度指标(B1-C14)判断矩阵同理计算一致性比率CR=0.027<0.1,通过一致性检验。(3)顾客维度(B2-C23)判断矩阵同理计算一致性比率CR=0<0.1,通过一致性检验。(4)内部流程维度(B3-C33)判断矩阵同理计算一致性比率CR=0.052<0.1,通过一致性检验。(5)学习与成长维度(B4-C43)判断矩阵同理计算一致性比率CR=0.037<0.1,通过一致性检验。据此可得到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如表7所示。
1.2模糊综合评价由于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量纲不同,且很多指标无法实现完全量化,只能通过主观判断评价,所以各指标无法直接加总求和。这需要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把主观判断指标合理的量化,从而使各指标有机统一,便于加总计算。首先要构建各因素集合U、各因素评语集合P及各因素权重集合W,然后进行各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各层次判断矩阵。
2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2.1河南省粮食直补资金执行情况河南省粮食直补资金来源于粮食风险基金,2011年前基金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2011年后国家取消粮食主产区风险基金配套,基金完全由中央拨付。河南省财政厅每年都制定《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兑现方案》,具体部署当年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工作。2014年全省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07.5亿元,补贴粮农29.54万户,比上年增加0.55万元。在2014年的粮食直补资金发放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四到户”和“七不准”,没有出现挪用、挤占、侵吞现象。
2.2河南省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笔者向10位专家发放了河南省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表,这10位专家由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财政系统多年从事粮食直补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农村信用社负责粮食直补资金发放的领导和乡镇负责粮食直补资金的干部组成。对专家们打分结果汇总如表9所示。
2.3综合模糊评价(1)构建因素集根据前面建立的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相应的模糊评价因素集。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因素集为:集合U={财务维度U1;顾客维度U2;内部流程维度U3;学习与成长维度U4}。二级指标因素集分别为:财务维度U1={资金增长率U11;资金使用率U12;资金使用违纪率U13;资金农户收入贡献率U14};顾客维度U2={粮食增产率U21;粮农收入增长率U22;粮农满意度U23};内部流程维度U3={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U31;管理队伍合理化U32;工作流程效率U33};学习与成长维度U4={工作人员满意度U41;员工培训情况U42;信息化程度U43}。(2)建立评语集合综合考虑各种评语集合等级的优缺点,结合本研究需要,粮食直补资金评语集合为四个等级,即P={财务维度U1;顾客维度U2;内部流程维度U3;学习与成长维度U4}={优秀;良好;一般;较差}。(3)建立权重集合根据前面各指标权重赋值建立权重集合为:一级指标权重集合:W=(0.3,0.53,0.1,0.07);二级指标财务维度权重集合:W=(0.27,0.15,0.18,0.4);二级指标顾客维度权重集合:W=(0.25,0.5,0.25);二级指标财务维度权重集合:W=(0.32,0.2,0.48);二级指标财务维度权重集合:W=(0.42,0.31,0.27)(4)模糊综合评价根据专家评分结果,分别计算各主要观测点隶属度。一级指标模糊评价:B=(0.143,0.334,0.384.0.139);财务维度二级指标模糊评价:B1=(0.117,0.221,0.29,0.372);顾客维度二级指标模糊评价:B2=(0.32,0.121,0.41,0.125);内部流程维度二级指标模糊评价:B3=(0.082,0.282,0.469,0.167);学习与成长维度二级指标模糊评价:B4=(0.2,0.438,0.262,0.1)(5)实证研究结果通过已构建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粮食直补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实证分析,并进行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最终评定该省粮食直补资金绩效状况为“一般”。在逐级分析各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时可以看到,河南省粮食直补资金仅学习与成长维度为“良好”,顾客维度和内部流程两个维度均为“一般”,而财务维度等级却为“较差”。这也基本符合笔者在调研中状况,也充分说明河南省粮食直补资金使用过程中还需加大对直补资金的管理力度、优化部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结论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模糊数学评价 产业集群 绩效三重评价模型
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设置面向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绩效评价指标集设计
以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为着眼点,构筑包括生产、生活领域的整个社会的大循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通过建立城镇、城乡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循环经济圈,在整个社会内部建立生产与消费的物质能量大循环,包括了生产、消费和回收利用,构筑符合循环经济的社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从文献综述和梳理的研究结果来看,目前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影响最终指标、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成果、企业清洁生产、资源消耗率、资源和能源属性、生产过程属性、销售和消费属性、潜在环境影响的风险指标、排放物和废弃物指标、装回收利用率、退货利用率、环保投资率、清洁燃料使用率、废弃物处理率等等。
根据相关研究的文献查阅和对湖南省目标企业的把握,我们大致可以用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层面的因素作为评价标准,对产业集群绿色经营绩效进行整合评价。在此,我们构建出了一个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原材料耗费层面、财务层面、员工层面、工艺流程层面、技术创新层面、外部环境改善层面、顾客层面和社会形象层面。为了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我们采用鱼骨图探讨的方法设计出了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对产业集群进行绩效评价,需要考虑到以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重目标的共赢作为评价的总目标。这种评估模式的多重目标性决定了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包含定性指标,无法将两者进行简单的加权加总得出一个标准值。
据此我们引入模糊数学评价作为实证研究的数据工具,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效地置放在同一个体系内进行评价,并有效模糊不同性质指标之间的界限。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我们可以将表1中所构建的三级指标体系进行模糊综合评判以量化指标实测值,然后结合相关行业标准和标杆尺度法对产业集群在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综合性经营绩效进行测定和排序。
二、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1、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简介
模糊数学评价引入了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用隶属函数对具有模糊性的指标进行处理,评价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对每个方案单独做模糊综合评判,包括确定因素集、建立评语集、单因素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第二步骤,利用第一步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用适当的方法经过筛选,确定最优方案。模糊数学评价的具体过程可以简单阐述如下。
(1)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指标的集合,即A={A1,A2,A3},这里A1={A11,A12,A13,A14,A15},A2={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3={A31,A32,A33,A34,A35}。
(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反映企业绩效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的量纲,应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借用模糊数学中有关隶属函数的思路,可构造下列无量纲化处理函数:
yij=■■xij?燮x?琢j1(xij?叟x?琢j)
其中xij、yij分别为第i个评价对象j指标的原始值与评价值;x?琢j为该指标的评价标准值,?琢为指标性质参数;当评价指标为正指标时,?琢取1,当评价指标为逆指标时,?琢取-1;当评价指标为适度指标时,若有x?琢j?燮x?琢j时,?琢取-1,若有xij?燮x?琢j时,?琢取1。
(3)给定各指标层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值,见表2。Ai对A的权重为:W=(W1,W2,W3);Aij对Ai的权重为:W1={W11,W12,W13,W14,W15},W2={W21,W22,W23,W24,W25,W26,W27,W28},W3={W31,W32,W33,W34,W35}。
(4)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我们假定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5)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根据从A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模糊矩阵:R=(rij―i=1,2,…n;j=1,2,…m),rij指标称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6)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W・R。
2、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为了将循环经济视角下产业集群绩效三重评价模型应用到评价实务中,我们选择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进行了实地调研,并邀请了高等院校教授、科研院所研究员、国有企业经营者、民营企业业主、外资企业经理等各类专家学者共20人,共同确定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和评价比率,其具体数据见表3。
然后根据前文所述模糊数学评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0.0125,0.3481,0.3710,
0.2683,0),若将评价集中各等级量化为V=(2,1,0,-1,-2),则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整合评价结果为:
V・B=(2 1 0 -1 -2)0.01250.34810.37100.2683 0=0.1048。
由于评价集的等级量化即是与最初设定的评语集一一对应的,即(2,1,0,-1,-2)=(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由于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的模糊评价结果均介于0和1之间,所以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循环经济视角下湖南省化工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计算结果介于好与一般之间。
为了应对资源短缺这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强调污染源头治理的以“3R”原则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渐取代末端污染治理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随着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开展的深入,企业的现实经营环境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所面临的竞争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激烈。在这样的发展范式的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尊重生态发展规律为前提,而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而且必须越来越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也正因如此,循环经济的有关指标也将逐渐进入到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研究视角引入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系统,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出了符合循环经济特征的企业绿色经营绩效评价范式,阐述了该评价范式的实施途径并以具体的案例分析对该评价范式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三、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一方面,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环境发生了变化,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的宏观评价环境和微观评价环境中;另一方面,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包含财务指标,还应从多元评价主体角度出发。因此,构建既立足过去,又面向未来,既包含对经济绩效指标的考核,又包括对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指标的评价,对于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刘小凤主持的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湖南产业集群绿色经营战略模式研究》(14C0480)。)
【参考文献】
[1] 文小玲: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企业绩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8).
[2] 左红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5(1).
[3] 刘霞: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 电子化设备采购;TOPSIS;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1-006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1.13
近年来,电子化设备采购在政府各部门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电子化设备采购绩效管理逐渐为政府各部门所重视和推广,中国人民银行也不例外。因此,做好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绩效评价,对人民银行节约办公经费,实现办公智能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TOPSIS分析法简介[1]
(一)基本原理
TOPSIS分析法是(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缩写,即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它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定义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然后在可行方案中找到一个方案,使其距理想解的距离最近,而距负理想解的距离最远。
理想解一般是设想最好的方案,它所对应的各个属性至少达到各个方案中的最好值;负理想解是假定最坏的方案,其对应的各个属性至少不优于各个方案中的最劣值。方案排队的决策规则,是把实际可行解和理想解与负理想解作比较,若某个可行解最靠近理想解,同时又最远离负理想解,则此解是方案集的满意解。
(二)距离的测度[2]
设决策问题有m个目标fj(j=1,2,…,m),n个可行解Zi=(Zi1,Zi2,…,Zim);并设该问题的规范化加权目标的理想解是Z+,其中Z+=(Z■■,Z■■,…,Z■■)■,那么用欧几里得范数作为距离的测度,则从任意可行解到的距离为:
S■■=■ (i=1,2,…,n) (1)
式 (1)中,Z■为第j个目标对第i个方案(解)的规范化加权值。同理,设Z-=(Z■■,Z■■,…,Z■■)■为问题的规范化加权目标的负理想解,则任意可行解到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为:
S■■=■(i=1,2,…,n) (2)
那么,某一可行解对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定义为:
C■=■(0≤C■≤1,i=1,2,…,n) (3)
于是,若Zi是理想解,则相应的C■=1;若Zi是负理想解,则相应的C■=0。Zi愈靠近理想解,C■愈接近于1;反之,Zi愈接近负理想解,C■愈接近于0。那么,可以对C■进行排队,以求出满意解。
(三)TOPSIS法计算步骤
第一步:设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矩阵为A,由可以构成规范化的决策矩阵Z′,其元素为Z■■,且有:
Z■■=■(i=1,2,…,n;j=1,2,…,m) (4)
式(4)中,fij由决策矩阵A给出。
A=■ (5)
第二步:构造规范化的加权决策矩阵Z,其元素Zij
Zij =Wj Z′ij (i=1,…,n;j =1,…,m) (6)
Wj为第j个目标的权。
第三步: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如果加权决策矩阵Z中元素Zij值越大表示方案越好,则:
Z+=(Z■■,Z■■,…,Z■■) =maxZ■|j=1,2,…,m (7)
Z■=(Z■■,Z■■,…,Z■■) =minZ■|j=1,2,…,m (8)
第四步:计算每个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S■■和到负理想点的距离S■■。
第五步:按式(3)计算Ci,并按每个方案的相对接近度Ci的大小排序,找出满意解。
在诸多的评价方法中,TOPSIS分析法对原始数据的信息利用最为充分,其结果能精确的反映各评价方案之间的差距。同时,TOPSIS分析法对数据分布及样本含量,指标多少没有严格的限制,数据计算亦简单易行。TOPSIS不仅适合小样本资料,也适用于多评价对象、多指标的大样本资料。利用TOPSIS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可得出良好的可比性评价排序结果。
二、人民银行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为了更好的反映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的绩效状况,合理评价采购工作质量的优劣,本文从需求管理合理性、组织实施规范性、采购经济性、采购效率性、采购效果性和验收、维保充分性6个维度设置了42个指标,据以评价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化设备采购绩效情况(见图1)。
在图1中,需求管理合理性主要考察的是采购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情况和制度要求;组织实施规范性具体明确采购环节是否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采购环节经济性、采购效率性和采购效果性属于绩效评价指标,主要评价的是人民银行进行电子化设备采购时对人财物资源的分配利用、采购效率及设备使用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维保充分性主要反映售后验收、维保和服务的效果。
三、TOPSIS分析法在人民银行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一)指标赋值
结合人民银行某分支机构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绩效评价项目收集的各项数据和资料,指标体系中能够依据数据资料计算的指标直接进行数理计算后赋值。若不能直接进行计算的指标则采用专家赋值法,邀请一定人数的专家组成评价小组,依据相关评价标准各自独立对该类指标进行打分,出现差异比较大的情况时,集合专家商量后再次进行评价,直至所有专家的评分都趋于一致为止,最后即以该评分作为指标赋值(见表1)。
(二)转化指标值
在原始数据指标中,一般情况下,像计划外采购比率、采购计划调整比率、库存率、采购投诉率、平均采购项目周期等指标的数值越低越好,这样的指标称为低优指标;其它指标则数值越高越好,称为高优指标。低优指标可转化成高优指标,方法为是绝对数的低优指标x可使用倒数法100/x,是相对数的低优指标可使用差值法1-x。本文中的计划外采购比率、采购计划调整比率、库存率、采购投诉率采用差值法转化,平均采购项目周期采用倒数法转化(见表2)。
(三)归一化矩阵值
根据表2数据,利用式(4)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归一化矩阵值(见表3)。
(四)选取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
由式(7)、式(8)得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
Z+=(Z■■,Z■■,…,Z■■)■=(0.587,0.585,0.588,0.581,
0.577,0.577,0.592,0.584,…) (9)
Z-=(Z■■,Z■■,…,Z■■)■=(0.569,0.567,0.562,0.575,
0.577,0.577,0.561,0.571,…) (10)
(五)计算各年度到最优方案的距离S■■和到最劣方案的距离S■■
由式(1)、式(2)及式(9)和(10)计算各年度的距离S■■和S■■,计算结果见表4。
(六)计算各年度的相对接近度Ci并排序
根据表2数据及式(3)计算各年度的相对接近度并进行排序(见表5)。
由表5可知,某分支机构在关注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合规性审计的同时,围绕绩效审计“物有所值”的目标,2013年的电子化设备采购绩效管理情况最好,其电子化设备采购工作通过有效地组织实施和严格规范地采购程序,采购资金节约率高,采购验收及时,售后维保和服务效果较好,采购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这与该分支机构2013年的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绩效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为了深入发掘影响该分支机构在近三年电子化设备采购绩效管理的原因,根据相关审计项目和所设置的指标体系,有针对性的对该分支机构的采购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和关键事项对该分支机构电子化设备采购绩效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需求管理合理性方面。一是该分支机构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如采购相关制度未建立、采购相关制度制定不及时、采购相关制度内容有待完善。二是采购计划与财务预算资金不协调,容易造成电子化设备采购在下半年的“集中进行”或无法追加采购的现象。此外,年末财务指标虽增加,但已经过了上级行增加采购的期限,无法追加采购,也给电子化设备采购带来一定的影响。
2.组织实施规范性方面。主要是采购程序管理不够规范,如电子化设备采购项目操作不规范、采购评标操作不够规范、项目实施过程审核不严、合同管理有待加强等。
3.采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一是采购周期过长,影响使用效果。采购计划与实际采购存在差异,形成采购周期过长,出现实际采购的产品因业务情况发生变化而不需使用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二是采购人员专业局限性难以满足电子化设备采购的需要。目前该分支机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电子化设备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既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程,还要有一定的采购专业知识,需要熟悉、了解电子化设备的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化设备采购工作的质量。三是可供选择的供应商少,供应商缺乏有效管理标准和程序。在供应商的选择、认定、考核和监督等方面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给采购工作带来难度。四是未建立电子化设备采购资金效益评价体系,采购效果不易确定。在组织实施电子化设备采购时,大多注重采购的过程和结果,无法对采购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造成采购实施效果不易确定。
四、启示与建议
(一)不断完善采购程序,提高采购工作整体水平
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强采购环节成本控制,理顺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形成分工明确、程序合理和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避免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的情况。进一步完善采购文本标准化、格式统一化管理,针对采购活动涉及的采购文件、采购合同、验收材料等,建立和完善标准化模板,防范遗漏、错漏等常规操作风险的发生,促进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科学合理制定计划,有效提高采购效率性
年初采购计划结合以往年度的财务预算制定,在合理估计本年度财务预算额度基础上尽可能缩小采购计划与资金额度的差距。年中应根据批复的财务预算为依据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预算外计划及时调减或向上级行申请追加资金,对采购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以保证采购计划和财务预算指标匹配。其次实行“抓大放小”的采购模式,对金额较大的项目严格实施集中采购,对于采购数量少、金额小、时间要求紧的采购项目可以灵活选取采购方式,可采取协议供货采购或分散采购方式,缩短采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供应商动态管理,增强采购效果
一是开展市场调研,收集相关供应商信息资料,进一步扩大供应商邀请范围,充实供应商信息库,增加可供选择的范围。二是建立科学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加大供应商企业规模、财务状况、人员能力等信息的掌握,对合格的供应商实行实地考察制度,避免因供应商提供虚假资料而入围,减少采购工作的风险。三是对供应商实行评级、分类管理,定期根据各类供应商特点,就注册资本金、财务状况、质量管理体系等指标进行分值等级评估,优先选用高级别供应商。
(四)开展电子化设备采购后续评估工作,提高采购工作的整体效果
采购部门加强对电子化设备采购后续使用情况跟踪,进行持续性动态管理,采购需求部门配合做好供应商履约执行情况反馈工作,定期进行供应商履约评价,以提高采购整体效果。同时,加强电子设备采购数据的分析,充分利用数据分析,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高电子设备采购工作的经济性,从科技管理的角度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构建适合央行业务的电子化设备采购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提高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绩效性。
(五)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采购专家队伍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的是提高采购管理工作的根本,要做好电子化设备采购管理工作,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采购专家队伍:一是通过参加上级行培训、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强采购工作人员对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采购管理的培训,使采购人员熟悉采购流程,促进采购工作规范化和采购质量的提高[3];二是促进经验交流,对采购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体会等开展交流沟通,对采购模式内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采购典型案例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讨,进一步提高采购人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龚成刚,李妍.基于优化TOPSIS法的湖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1): 79-82.
关键词:财政 支农项目 绩效评价
目前,我市财政支农项目共有七大类,十六个项目,涉及农、林、牧、副、渔、农机、开发等诸多方面,从支农性质上来说有公益性和基础性两个方向,投资额度从十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分门别类地对所有支农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管理,对加强支农支出的监管、节约财政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一)绩效评价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市及其省以上财政对我市农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这对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多方原因,我市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全面评价,部分支农项目资金在分配上一直延用过去的“项目申报加领导批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的刚性支出需求相脱节;由于没有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致使支农资金也难以做到合理分配。因此,规范完整的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科学考核,有助于判定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调整和优化支农资金结构,达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二)绩效评价有利于强化财政支农项目管理职能。目前我市财政支农支出绩效评价尚未全面启动,重预算分配轻支出管理、重资金拨付轻绩效评价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财政将逐步由政府包办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支农资金管理的内容由原来的资金分配,拓展到资金支出效果的监督约束。由于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最终都落实在具体的农业项目上,因此,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是监督财政支农支出的基础。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跟踪评价,有利于促进支出管理的科学化,进一步转变和强化财政支农支出的管理职能。
(三)有利于强化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督。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是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重要途径。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是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结果进行科学评判,是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部门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同时,通过对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科学评价,不但能找出项目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相关方责任,而且还有利于使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部门形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外部评价、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监督机制,提高管好用好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财政支农项目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支持作用,而且是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杠杆。因此,财政支农项目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直接关系到财政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规模和投入方向,从而关系到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经济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本身的绩效,提高整个财政支农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使财政支出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二、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既是一个弱势产业又是一个高风险产业,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面广量大,要求高。我市财政支农项目涉及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林业、开发等众多项目,每个项目都各有特点。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的部分评价指标体系中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的项目周期长,有的项目缺乏连续性;有些项目很难用量化的指标去评价。
二是财政支农项目绩效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评价。财政支农项目一般周期较长,支农资金对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投入与完成结果存在时差,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量化体现。而且政府追求的公共目标是多元的,且在不断变化之中,从支农资金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其绩效评价必需经历较长时期。
三是对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的绩效评价难以量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是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支农的效益与工业等行业相比,比较难以用量化指标体现。有些农业项目涉及的部分考核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缺乏实践支撑,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及其应用。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结果等,这些指标结果即使被具体量化,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证明,在某种程度上也往往不具说服力,缺乏公信力。
三、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成立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领导小组。以强化资金监管为核心,以绩效为标准,以评价为抓手,制定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标准,逐步形成评价体系;制定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建立健全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领导小组;进一步规范农业项目绩效管理,增强责任意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质量与效益。
(二)制定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分类指标。评价指标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评价人员对农业项目资金经济性、效益性和社会性的反映和评判,正确设置和选择评价指标是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的难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形成评价结论的关键。建议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制定相应的标准,对于达到规定数额以上的项目才纳入绩效评价的范围。同时,根据不同的项目进度实施评价,灵活处理,增强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
(三)循序渐进推进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一是制订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操作程序,选择具有典型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先易后难,逐步探索。对民生项目、社会和农民关注度较高的项目应首先纳入范围。在评价项目运行效果时,不仅要看其当期效果,还要看其远期效果;不仅要看其效益,还要看其效率。二是先行试点,农业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采取先行试点、分步推进,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否则可能事倍功半。三是逐步把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单位的目标管理内容之一。通过评价结果的运用,达到以评促建、创先争优的效果。
(四)努力探索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新模式。根据支农项目总体目标科学制定绩效指标,由于农业项目存在特殊性,某些项目初期投资大、见效慢,某些项目则是不具有经济效益,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在对支农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标准。首先必须经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等确定财政支农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这三个方面,然后分别从经济性、效益性、环境性、适当性、社会性、长期性等多个角度,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层次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这样就可以保证绩效评价的全面性,避免出现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和短期效益而忽视社会、环境和长期效益的片面的绩效评价。同时还要按能否量化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五)逐步完善农业项目绩效评价专家信息库。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需要不断完善项目评审专家库,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重大项目专家库的资源作用,公平公正地开展农业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同时还应做好农业项目绩效评价信息的收集入库工作,及时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在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关键词:过程方法;节能标准;实施绩效;评价体系;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K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0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证成果。
1997年德国经济技术部和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提出了标准化经济效益研究项目。研究组采用宏观经济学方法,主要对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标准化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显示:在对外出口方面,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比国家标准明显具有影响力,因此企业应把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和欧洲标准化活动作为有效的出口战略,国家标准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标准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德国年经济增长率为3.3%,其中资本的贡献率占1.6%,劳动力的贡献率占0.2%,专利的贡献率占0.1%,外国专利许可证(license)贡献率占0.5%,标准的贡献率占0.9%(仅次于资本的贡献率)。该研究成果为德国制定标准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8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国际标准化活动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项目,日本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是:“修改国际标准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去“修改国际标准所需费用”,结果就是实际经济效益。其研究显示:通过对国际标准提合理化建议,将日本的技术条件和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日本今后将进一步对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及其经济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国际标准化的意义(定性、定量)及经济效益;公共标准和事实上的标准之经济效益的差异;新技术实现国际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研究等。
总体而言,标准化经济效果方面,国际上已经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理论。例如著名的卡柯特定律和卡柯特――松浦四郎公式,就是从品种简化、扩大批量与降低成本的关系上阐明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规律。另外,古川光等人提出的“标准化对象涉及到的人越多,标准化的效果就越大”,也是标准化经济效果方面的一个规律。
(二)我国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目前,国内有关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的国家标准主要是GB/T 3533.1-2009《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 第1部分:原则和计算方法》和GB/T 3533.3-1984《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 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法》两项系列标准,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指标组成:标准化经济效益、标准化投资回报期、标准化投资受益率、标准化经济效果系数。
以上四个指标构成了一组体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标准化的经济效果。标准化经济效益是从数量上表达了经济效果的大小,反映了标准化经济效果的绝对值,是一个净收入的概念。而标准化投资受益率、标准化经济效果系数则从比率的关系上表达经济效果的大小,反映了标准化经济效果的相对值。标准化投资回收期又从时间上反映了取得经济效果的速度。它们互相关联又互相补充,四个指标同时运用,才能较全面地综合反映出标准化经济效果。当然为了求取上述四个指标,还需要一系列的各种费用、节约、数量、成本等指标――这也是标准化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现有研究体系的不足
总体而言,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标准的经济效益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但是将国内外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节能标准绩效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考虑节能标准的特色和评价重点。节能标准的评价原则上应侧重于考核节能减排的效果。
2.国内外对标准化社会效益的评价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并无成熟的社会效益评价的方法可以借鉴。
3.目前的节能标准仅对标准的效益做了一个预测,其主要指标就是节电量(按标煤统计)。这些节能标准实施的绩效到底如何,目前还没有任何相关的实证研究。
二、过程方法的概念
针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应用于节能标准绩效评价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节能标准实际,采用过程方法来研究节能标准的绩效评价。
对节能绩效进行评价,关键是必须完整地考虑节能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效果,即实施过程中从领导到员工、从策划到实施、从检查到改进等各个环节各个活动的节能效果。因此,我们运用过程方法明确地界定各个活动,设置观测点,建立评价指标。
通过利用资源和实施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所进行的一组“活动”, 并视之为一个过程。其中,活动就是带有目的之行为。它是构成管理的主要因素,认识到一个组织的管理就需要认识它所有的活动。因此,对开展节能标准工作,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它的各项活动。但是,任何一项活动,将其分解为“最小单元活动”后问题就会变得简单。组织在运作,活动在进行,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这就是管理,而它在客观上已经存在了。因此,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绝不是从零开始。所以,识别组织已有的活动,就必须从它的现状开始,没有遗漏地列出所有的活动,并分解到“最小活动单元”,这就是指标评价体系最为艰巨的工作。当然,穷尽过程细节的结果便是百分之百再现客观过程。但是过程过分简单可能影响对结果的控制,过程过于细化,又可能缺乏灵活性,成为负担,因此要把握一个度。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组成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连续的控制。因此,通过运用过程方法,我们可以将节能工作开展的各个过程加以控制,并且细化到各项活动,从而准确地制定出指标评价体系。
应用“过程方法”原则――“活动”决定输出结果,以确保结果能满足预期的要求,就必须有效地控制“活动”。在节能标准实施工作这个过程中,输入是各项节能标准,输出是节能降耗效果。在应用过程方法进行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上述“活动”循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以实现对全过程的控制,并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
三、节能标准实施过程的分析
标准的实施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的过程。它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的任务,是标准化的目的。组织实施各类标准,是把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去,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这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素质、发展国民经济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标准也只有在实践之后,才能取得制定标准时的预期目的,最终实现标准的价值。因此,只有将节能标准贯彻到实践中去,才能看到节能标准带来的绩效,才能去评价标准。标准实施的节能降耗过程见下图,主要有设置组织机构、宣贯培训、情况摸底、策划方案及方案实施五个分过程组成,最终输出实施结果。
图3-1 标准实施的节能降耗过程
1.组织机构:用能单位要开展节能工作,首先必须要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并做到责任到人。这些节能工作人员有主管节能的负责人、各级节能管理机构专职人员、主要耗能设备的操作人员等,这些节能工作人员必须达到相应职称并且在实践中还要做到熟悉自己负责的工作。另外,还必须建立一个能源管理机构,处理一切节能工作,正常开展工作,因此要求能源管理机构必须健全。节能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应适应本单位节能工作的需要。
2.宣贯培训:节能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关系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各企业必须根据节能标准要求及时开展节能工作,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企业应运用多种形式,积极向员工、向社会宣传国家的节能方针、政策和节能知识,让大家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从而能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做到节能。同时,必须对企业的节能工作人员进行节能培训,使他们对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有所了解,掌握节能技术,并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
3.调研摸底:在开展节能工作前,必须对企业原来的节能水平进行一个详细的摸底,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工作。情况摸底有很多内容、很多方面,只要关于节能工作开展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是。但是,建立一个指标体系不可能做到那么全面那么细致,只要把握好度就可以了。因此,选择四个主要的指标进行评价,有能源消耗水平、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对这三个方面涉及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
4.策划方案:要开展好节能工作,除了具备人员、机构等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些工作制度、方案等,这样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企业开展工作,有许多的规章制度、标准体系、工作规划需要制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节能标准体系,它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并且这些标准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的节能标准及产业政策。节能规章制度,包括了能源消耗考核和奖惩制度,对节能工作做得好的员工必须对其进行奖励,提高大家的节能积极性,当然,也要对在工作中表现差的员工进行惩处。节能工作制度,有很多种,必须一一建立健全,这样才能在所有的环节把工作做好,主要有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能源统计制度、能源审计制度等,建好了这些制度并能够按照这些制度去实行的话,就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还应根据之前摸底的情况,做一份节能工作规划,按照规划内容,开展节能工作。
5.方案实施:方案实施过程是指企业对之前所策划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因此,它包括所有方案从开始实施那刻起产生的绩效。有规章制度、标准体系、工作规划、能源消耗考核和奖惩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能源统计制度、能源审计制度等的实施效果,还有生产成本指标和技改投资指标。
6.实施效果:最后,标准实施后产生了一定的实施效果,即过程的输出。标准实施输出了能源消耗水平、标准化经济效果的四项指标(标准化经济效益、标准化投资回收期、标准化投资收益率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系数)、资源节约(节能、节气、节水、回收资源)及减排效益(废气、废水、废渣)和节能环保意识。通过这几项指标,可以很直观地评价出节能标准实施带来的效益。
四、基于过程方法建立节能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上述对过程方法及节能标准实施过程的分析研究,识别了节能标准实施过程的各项活动,并设立观测点,找出了各项活动的评价指标,现将这些指标汇总起来建成下列的指标体系:
表4-1 基于过程方法的节能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五、对策与建议
节能标准实施绩效的评价有企业自我的评价、第三方机构认证及政府评比。本文从这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不同的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对节能标准实施进行绩效评价,数据的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目前企业对节能标准实施绩效评价还不是非常重视,由企业自身申报的数据可能不全面,甚至还存在虚报的成分。因此,应采取办法解决所面临的情况。如:可以在不受企业控制的条件下,由政府或机构采集企业的准确信息。这样,就能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二)机构层面。在机构层面,第三方认证机构主要是进行能源审计工作,并在对节能工作开展审计后,发现标准的可提升空间还有多大。如:计算出各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提升空间有多大。因此,作为第三方机构,不仅要尽自己的努力科学评价出标准实施的绩效,更重要的是要提出标准的可提升空间,为政府制修订标准提供依据。另外,第三方机构还可以实行合同能源管理,为企业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者融资,向企业提供能源效率分析、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等服务。这样,其不仅能够分享项目节能效益,而且还可以对企业节能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三)政府层面。在政府层面,要重视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其缺乏技术支持、缺乏资金等。政府要从政策上对企业给予帮扶。因此,为了鼓励企业和社会节能,政府要进行税制改革(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等),采用补助金制定(对于企业引进节能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给予总投资额的1/3到1/2的补助,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等),特别会计制度(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门的节能资金,支援企业节能和促进企业节能的技术研发等活动)。另外,政府对于超过单位能耗限额标准的,要实行惩罚价格政策,并加大惩处的力度,以便能有效约束企业的节能行为。
参考文献:
[1]伍航.浅析节能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方法及对策[J].中国标准导报,2010(08):15-17.
[2]于欣丽.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案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