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困境儿童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困境儿童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困境儿童调研方案

第1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需求;支教;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073 — 02

一、 调研概述

(一)调研目的

了解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重视,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历时一年,共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调研阶段、后期回访阶段、报告形成阶段四个部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调查方法,共向贵州省和河南省的二十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1050份,共收回870份问卷,有效问卷620份。

二、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图表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现状及需求进行描述分析,进而找出留守儿童问题,找到留守儿童需求。

(一)生活现状及需求

1.被调查样本总体中49.75%为男生,50.25%为女生,其中留守儿童为77.36%,非留守儿童为22.64%;在留守儿童中男生占50.43%,女生占49.57%,比例基本一致。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民族分布中,汉族占60%,苗族占17%,布依族占16%,彝族占3%,其他民族占4%。

2.留守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62.5%是打工,46%是务农,只有1%是经商,2%是其他;对于监护类型来说,单亲监护比例占17.5%,隔代监护比例占46.5%,其他监护比例占33.5%,独立生活比例占2.5%。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很大的,家庭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二)学习现状及需求

大部分孩子都是想上大学的,不想上大学经济条件不是主要限制因素,主要是成绩过低和信心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平时要适当表扬或奖励,这样孩子的自信会慢慢树立的。

(三)心理现状及需求

1.支教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性格评价的描述统计中,外向开朗仅占4.76%,内向腼腆38.10%,孤僻占47.62%,暴躁占9.52%,这反映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留守儿童因缺少与父母和他人的沟通交流,性格自我封闭,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开导。

2.在留守儿童回答怎样最快乐时,43%的答案是父母留在身边最快乐,30%答案是学习成绩好时最快乐,19%的答案是有很多知心朋友最快乐,5%的答案是天天不用干农活最快乐,3%的答案是有足够的钱花时最快乐。孩子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孩子需要精神富足,希望学习好知识,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 发现问题

(一)生活方面

1. 饮食结构单一,营养无法达标

留守儿童的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多数孩子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身高体重都达不到平均标准,而且患有多种急病,这与他们不注重卫生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饮水方面,孩子们一般从外面的水龙头打开对嘴就喝,没有个人专用的瓶或杯,而水笼头里的水是水箱中储存很久的,直接喝生水非常不卫生。

2. 生活压力大,生活条件简陋

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一般较大,尽管年龄较小但是肩上负担很重。留守儿童中有63.82%反映经常帮助抚养者干家务活,34.47%偶尔干一些,只有3%的学生是不做家务的。几乎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就自己做饭,干家务,大一点的会经常去割猪草和去田里干农活,自立能力特别强。

3. 缺乏生理知识指导,卫生观念较差

由于生活环境的制约留守儿童的生理卫生观念较差,冬夏的衣服全部搭在绳子上,而且很久才会换洗一次,女生能稍比男生强一点。

4. 交通闭塞,安全难保障

在我们支教走访过程中,发现山路崎岖,下雨道路泥泞、湿滑,经常有小面积山体滑坡出现,交通极为不便而且危险系数很高,孩子们上学要跋山涉水,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二)学习方面

1. 学习环境简陋

⑴ 硬件设施不完备。教室陈旧,学校简陋,教学设备缺乏,学生的音体美器材严重不足,一些教学器具因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部分学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⑵ 软件师资不到位。教学科目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缺少对教师的管理力度,个别教师责任意识淡泊,经常给孩子们放假去种田。多数是民办老师而且薪酬待遇特别低,导致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1〕。

2.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⑴ 厌学情绪严重,教学难度较大。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数学普遍较差,语文上拼音较差,汉字书写的十分不规范,一般没有英语基础。

⑵ 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目标模糊。多数留守儿童在上课时经常溜号、走神或不认真听课,经常不能及时上交作业,学习习惯散慢落后,学习目标不明确〔2〕。有少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读书无用论,认为农民的孩子就做农民。

⑶ 自卑忌妒心理严重,学习上缺乏沟通请教。遇到难题就会畏惧,会羞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有时认为自己就是笨,会选择主动放弃学业。

⑷ 传统观念错位引导,辅导方式单一。留守儿童在留守期间监护人多是一些老人,他们年龄偏大, 身体状况差, 文化素质低,不能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学校很少有家长会或心理辅导培训讲座,对学生的关注偏向成绩高低,对心理成长方面关心不到位〔3〕。

(三)心理方面

1. 性格行为表现怪异

⑴ 自身性格弱点众多,自我矛盾突出。通常表现为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冲动易怒、感情脆弱、焦虑多疑、悲观消极,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自卑自闭等,但自尊心理表现极强。

⑵ 自我封闭,缺少沟通交流。多数孩子反映他们没有朋友或是朋友很少,无倾诉对象,个别孩子漠视亲情,但对友情却极其渴望,重视朋友间的真诚。

⑶ 传统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学生早恋现象已有体现。一般在家中男孩都很受宠爱,女孩要干很多家务,部分留守儿童父母辈离婚、重婚、再婚、离家出走等现象给孩子们形成一种错位导,使孩子们婚姻观念早熟,时有早恋现象发生〔4〕。

2.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心理压力大,恐惧亲情缺失。在重新组建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复杂,兄弟姐妹众多。留守儿童不但要干很多的活,有时还会受到言语刺激甚至体罚,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有些孩子很担心自己会被送人。

四、 建议对策

(一)完善留守儿童帮扶制度体系

第一,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享受与当地市民同等优待,在城市制定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和保护的政策,针对农村子弟学生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等方法,帮助农民工减轻负担〔5〕;第二,在农村建立并普及寄宿制学校〔6〕,对留守儿童形成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与辅导,这样既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能满足其人际交往需求;第三,健全政策监督体系,确保有利政策高效实施。

(二)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

第一,营造良好学习成长氛围,农村要加大教育投入,适时维修教学设施,添置教学器材,适当扩充师资队伍并优化教师年龄结构,为老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在教学方面,加大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力度,丰富学生文化课程,确保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记不可忽视在法律安全、生理卫生、思想教育、人际沟通、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工作;第三,在人格塑造方面,老师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指导,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第四,关于课程内容方面,建议给留守儿童多开设国学课程,增加一些与法律安全、礼仪、心理健康等课程,并相应增加一些兴趣特长类的活动竞赛等;第五,关于视野开拓方面,可为学校创办小型图书馆,积极开拓学生视野,给学生增加图书阅读量,让学生从书中认识外面世界。

(三)制定亲情陪伴课程培训方案

第一,督促监护人做好监护工作,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监督过程中如果发现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应及早对其进行教育并适时向其父母和学校老师反映,定期督促外出务工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第二,强化家长家庭教育责任,留守儿童父母要增加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经常与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第三,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主动学习,热爱生活,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明确理想目标,坚定人生信念;第四,建立地方监护管理委员会,村委会、学校、派出所等相关地方部门都要积极配合, 整合农村的人力,充分利用富余资源,建立地方监护管理小组;第五,当地政府依法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文化成长环境,加强留守儿童自身法律安全意识,全面保护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四)改善留守儿童生活成长环境

第一,生理卫生安全方面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要十分重视。针对山区特殊情况提早为孩子开设法律安全和生理卫生课程,教孩子学会自救。在思想上开导孩子,提高警惕性,增强安全意识。第二,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走好农村脱贫致富之路。第三,对于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平均每家都有几十颗梨树,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这些梨子根本无法运出大山,政府部门可为农民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在当地建厂,就地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打造地方特色产业带。

(五)呼吁社会大众关爱留守儿童

第一,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社会关爱,摒弃嘲笑的态度,摘掉有色眼镜;第二,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监管机构,形成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进行研究,形成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第三,建立留守儿童爱心机构,开展爱心行动,打造爱心工程,组建关爱家庭,为留守儿童送去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从而形成长期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荣红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0,(01): 60-61.

〔2〕 任相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2,(01): 68,75.

〔3〕 张艳,何成森.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1): 49-51.

〔4〕 江立华.以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简的困境〔J〕.江海学报,2011(04):108-114,138,239.

第2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我旗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13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7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字〔**〕14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对我旗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困境家庭儿童救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精神关爱而造成心理障碍,辍学、厌学,甚至成为问题儿童,因缺乏监护而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旗外出流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6%。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将是我旗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x感和紧迫感,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的、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抓出实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儿童优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的关爱保护。要坚持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确保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切实防范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事件的发生。**年全旗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在重点乡镇和服务内容上要有创新和突破。到x年,各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未成年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安全、更有保障,留守儿童现象明显减少,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在祖国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家庭监护,父母尽责。

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主体责任是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家庭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家庭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更加注重以文明方式进行教育,防止家庭暴力,虐待等侵害事件的发生,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实行以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旗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与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三)社会参与、全民关爱。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业,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宣传、报告和监督,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关爱服务形式的内容,规范关爱行为,加大关爱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一)强化家庭文明监护意识

督促家庭依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指导,在政府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培育监护人依法监护意识,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时以文明方式进行,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各乡(镇)、村委会以乡约村规、邻里互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监护的宣传和监督。父母或接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覆盖城乡三级(旗、乡、村)救助保护体系

旗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指导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切实将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细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指导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关爱保护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创新管理方式,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台账式管理,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乡(镇)、村委会开展的摸底排查和监护监督等工作要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上级部门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各项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打牢工作基础,形成关爱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一季度检查更新一次,精准施策。同时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其他监护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指导,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能力。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走访、专业社工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各村委会要细化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要熟悉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外出务工情况信息,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全面排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要督促指导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向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实现小学、初中阶段就近入学,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部门、共青团组织指导协助中小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受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旗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

(四)发挥群团组织特点参与关爱服务

强化各群团组织之间横向协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妇女儿童之家、职业培训和介绍机构等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创造条件,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加快推进“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少年维权岗”等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有效发挥各群团组织在维护留守儿童权益中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观护制度,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测评服务;妇联要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共青团要重点建设青年志愿者数据库,为留守儿童选择专业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残联要组织开展残疾留守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五)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保护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学习、心理疏导、城市体验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关爱帮扶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和村委会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关爱服务设施、举办村委会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日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促进全社会共同来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四、构建夯实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人和有关单位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发现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受委托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委会或市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市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留守儿童因遭受侵害等原因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部门应给予保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

对受到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公安机关相关情况通报后,要及时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委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

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监护人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委会、乡(镇)民政管理所等有关人员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要发挥好村委会作用,协助做好入户查访。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在送交加害人、受害人的同时,通知村委会做好入户跟踪查访工作;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保护令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后,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应当协助执行;对协查中发现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很好落实与执行的,村委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护。

五、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结合国家以及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相关项目,在有条件且符合整体布局要求的乡(镇)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容纳能力,突出儿童特色和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及“阳光庭院”“有福童享”“快乐学校”等标牌的关爱服务阵地,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数量较少、居住分散的边远村庄,要将留守儿童送至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就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村委会、社区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等关爱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的标准,强化建设和使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要与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基层文化中心的多重服务保障作用。

(二)加强关爱服务能力建设。

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旗、乡、村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构,加强关爱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建立旗、乡、村专兼职工作人员微信群,互动交流,促进工作。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专职人员、有制度措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比例,完善农村学校教师工种结构。择优选拔优秀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对于兼职管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创新关爱方式,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父母回归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作为,抓好落实。

(一)调查摸排,实现精准帮扶

按照《**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统计台账。与学校合作,依托全市“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困境未成年人摸排工作,每季度最后月15日之前更新数据库报旗民政局,持续开展调查分析研究,为实施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

旗政府将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奖优罚劣,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旗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及时发现措施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限期整改解决,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强法治保障。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展立法调研,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明确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监护义务,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增强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维权服务,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四)营造关爱保护氛围。

第3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儿童受国家保护”。1991年,我国加入《儿童权利公约》,随之制定了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收养法》、《教育法》等有关儿童保护的专门法律。在已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国务院于20__年颁布了今后10年全面推动儿童权利保护的基础性文件《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__-20__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在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福利、儿童与社会环境和儿童与法律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与67项策略措施。《纲要》的体现了国家对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等各项权利的尊重。

儿童保护的对象是儿童。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是指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但是当前我国的法律规定以及工作实践中,对于儿童的年龄界定仍未实现完全的统一。例如《刑法》规定的猥亵儿童罪,儿童是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而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童工又是指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国务院制定的《儿童发展纲要》将儿童界定为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但是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我国应当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不满十八周岁,以实现国内法律与公约的规定相一致。

在界定了儿童的年龄后,从广义上讲,儿童就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此儿童保护与未成年人保护的概念含义是相同的。两者均指比较宏观的内容,即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各个方面的对未成年人提供保护的制度。从狭义的角度看,儿童保护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其目标是保护未成年人避免在家庭中遭受监护人的侵害,包括虐待、忽视以及遗弃等监护人侵权行为,针对的保护对象是受到监护人侵害的未成年人,针对的行为是监护人不当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

社区儿童保护制度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儿童权利,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在实践过程中,现阶段社区儿童保护工作的开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我们走访了4处__社区,对52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__区儿童保护工作存在宣传不够、群众参与度较低、对儿童保护的内涵概念不清楚的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通过政策等形式确立了对困境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发展保障制度。例如,民政部《关于制定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福利机构中的未成年人最低养育标准为每名儿童每个月1000元,确定了每名孤儿的最低养育标准为600元。__市民政部20__年的《20__年社会服务统计第三季度报表》显示,20__年__市儿童福利机构__个,床位有1968张,集中供养孤儿数1907人,救助未成年人22549人。

这些制度和财政的保障在保护困境儿童方面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实践效果看,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未取得相对理想的成效。例如对于流浪以及反复流浪的未成年人,需要支出大量的经济以及人员等成本予以救助,但是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出发,对其提供临时救助并不是保护的最佳手段,使其回到家庭中,得以健康成长才是根本出路。

资源的投入存在的另一方面问题是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和滞后性。未成年人需求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例如在家庭监护存在问题未成年人还未流浪的情况下,其需求是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和监护指导,而在其流浪时,最紧急的需求是临时救助。从现有的资源分配看,后期临时救助的投入远远大于前期对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和监护指导。而实际上如果缺乏科学的资源投入机制,不能将有效的资源用于预防流浪,将难以解决未成年人流浪的根本问题。

儿童在家庭内遭受严重虐待、遗弃等案件并不少见,根据__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统计,仅20__年1月到20__年1月三年期间媒体就报道了至少300件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而这些案件本身都是未成年人受到了严重伤害才被报道出来。对这类未成年人最需要紧急保护的案件,相关部门缺乏明确具体的应对机制。这些悲剧体现了儿童保护立法工作的滞后,缺乏强制报告制度,即使发现了父母在虐待孩子或者不愿担负抚养责任,如果没有造成死伤何等严重后果,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也缺乏有效介入。而且即使案件被报道出来,也没有系统的处理措施予以应对。

由于目前在我国没有成立专门的儿童权益保护组织,只能依托

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及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组等机构,因此在社区层面,大部分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很多情况工作人员都处在被动工作状态,为了应付检查、为了年底考核,为了各种评价而工作,各种因素叠加导致受访群众对工作人员评价不高,没有群众认为工作人员十分专业,50%的群众认为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素质,50%的群众认为不清楚。出于对工作人员的不信任,首先,居民在遇到儿童伤害问题时,最先想到的,不是依托社区而是要报警,另一方面社区精心组织的关于社区儿童保护的活动不会得到辖区居民的认可和参与,既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__区儿童保护工作是在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专项组的领导下开展的,简称预青组和未委会。目前,全区43个街乡全部成立了预青组和未委会。部分街乡预青组和未委会的主任由党政正职担任,各街乡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书记或主任均担任预青组和未委会委员或办公室成员。部分基层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预青组和未委会内部划分了工作组。

1.__区“青少年法律之友”。__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专项组和__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__市__区委员会、__区青年联合会联合成立的__区“青少年法律之友”,目前有20名成员。成员主要协助__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开展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个案办理、热线接听等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工作。成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了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组成。

2.__区街乡青少年事务工作者专业队伍。__团区委依托__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政策,建立了由232名优秀大学生干部组成的“__区街乡青少年事务工作者”专业队伍,协助街乡预青组和未委会办公室从事事务性工作,加强了基层青少年工作力量。

3.__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见习基地。根据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特点,专门设立了“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见习基地”,为委员单位选拔配备了70名优秀大学生干部挂职人员,参与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

4.__区“阳光伙伴”志愿团体。团区委整合区域内社会力量,吸纳32家社会团体和青年自组织组成了__区“阳光伙伴”志愿团体,服务方向涵盖助残、助孤、环保、禁毒、支教、应急、法律援助等诸多领域。

除此之外,__团区委将社工队伍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相结合,直接建立了3支共322人的专业社会组织和队伍。__区法院建有包括2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者队伍。__区文化委、__公安分局、__工商分局等各职能部门和各街乡组成联合执法队伍,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__公安分局、__区综治委、__区教委全面加强各学校内部安全防控工作,达到每所校(园)配备2名保安力量的守护标,实现了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的全面覆盖。__区大屯等街乡也在不断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

20__年,__区作为试点参加了__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试点的目的是针对遇到生存困难、监护困难以及成长障碍的儿童,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试点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未儿童社区保护网络、加强家庭监护服务和监督、保护受伤害儿童、开展困境儿童帮扶工作、健全儿童社会保护工作机制。这些措施基本涉及到了困境儿童的保护需求。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了困境儿童的保护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1.涉及到了最急需解决的儿童保护制度问题,如在保护受伤害未成年人部分,明确提出了建立受伤害未成年人的发现、报告和响应机制,为

未成年人提供及时保护、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落实国家监护责任;2.开始朝着体系化的困境儿童保护机制探索,力图建立起从家庭监护入手,包括预防、处理以及后续安置为一体的解决思路;

3.建立起连接困境儿童和政府以及相关参与方的机制,例如通过建立未儿童社区保护网络,开展困境儿童的排查摸底和走访工作,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建立起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和处置的保护体系;

4.开展了政府和司法在保护困境儿童方面的有益探索,例如明确对于经过排查发现监护存在问题的案件,对于需要撤销监护资格的,应当向司法部门提出撤销监护人资格的申请。

通过社会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认为,目前__区儿童保护工作没有专业机构,未形成常态机制,未构建儿童权利维护保障平台,多样化、多元化的儿童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因此,我们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区儿童保护工作水平。

1.以“社区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儿童保护行政部门层次,加大儿童保护服务部门建设力度,从横向上,统筹协调妇联、团委、教育、卫生、公安、媒体等部门构建一体化的合作机制,从纵向上,市、区、社区等各级职能部门通过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形成共识,构建上下通达的工作机制。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建立儿童权益保护委员会(cpu),由社区居委会、公安、民政、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负责人及楼栋长、志愿者、家长、儿童等方面代表组成,由他们来指导本社区儿童状况监护工作,并负责与其他部门协调工作。通过cpu建立对儿童状况的监护制度,建立关注儿童电子档案、建立社区庇护所等形式,对经济贫困、单亲、存在家庭暴力、父母监护缺失等不同类别的家庭及其子女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动态跟踪。

2.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

(1)建立儿童电子信息档案。利用上门访问、校园追踪、调研调查等形式采用先进的科学网络技术建立本社区重点关注儿童电子信息档案,及时跟进社区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和其他部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项目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建立儿童保护预防和联动机制。社区可以开通投诉热线等方式保证儿童保护机构能够掌握儿童侵权事件,并协助相关部门制定保护方案,形成儿童保护的预防机制。负责儿童权益保护的机构之间互相加强联系,形成联动机制,一旦出现侵犯儿童权益的事件,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处理,建立“绿色通道”、“专项活动”等快速应对机制。

(3)建立儿童保护标准化工作流程。对儿童的保护措施与相关活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机制,导致儿童保护工作在社区的开展没有一定的规范可循,各个社区按照自身的安排进行相关工作,因此相互之前差异性较大,而一些非常好的项目也难以坚持下来长期开展。一套完善的规范体系能够使机制合理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政策延续性,是社区儿童保护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区级层面,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应统筹协调,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工作要求,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社区儿童保护的监督考核。

(4)建立社区与街道、区级儿童权益保护机构的联系机制。社区与上级街道机关沟通不及时,导致上级精神无法有效传达,上级资金、政策等支持没有下达到位,双方各自为政,降低了发展儿童保护事业的效率。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都靠居民自治组织的个体力量,没有得到上级街道机关的支持。而上级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却表示自身也组织过很多活动,并创办了一系列常规项目,但这些又不为社区工作人员所知。通过联系机制的建立,定期召开例会、工作会,防止各部门沟通不畅,影响儿童保护事业的长远发展。

(5)开展社区儿童服务项目。一是开展社区托幼服务。可以借助部分社区“四点钟课堂”等模式,帮助家庭、帮助父母实现对婴幼儿甚至学龄儿童的托管照顾。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家庭与父母的负担,而且可以进一步实现社区与家庭的联系,为更好德实现关爱和保护社区儿童打好基础。二是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借助社区青年汇等专职社工、专业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志愿者等利用专业社会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服务,为儿童成长创造更好德社会氛围。三是开展重点儿童帮扶工作,对低保、重残等特殊家庭儿童开展帮扶活动,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不仅提供物质帮扶,更加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3.加强宣传,挖掘群众的力量,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到儿童权益保护事业中。

第4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作者简介:桂橙林(1992-),男,汉族,湖北黄冈,大学本科,湖北大学商学院,主要从事旅游景区规划、农村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陈猛,男,大学本科,湖北大学商学院。

李梦娇,女,大学本科,湖北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隆德县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调研,综合分析了制约当地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得出其义务教育发展问题主要有:基本条件不足、教学水平滞后、社会环境状况和政策落实效果等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困境现状的方法与建议:加快经济发展,推动义务教育进程;加强政策落实,保障义务教育实施;促进文化繁荣,打造义务教育特色。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特色;隆德县

1.隆德县教育发展背景与现状

1.1 隆德县发展背景综合介绍

隆德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的六盘山西麓,葫芦河东岸。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川、北通宁朔、襟带秦凉,是宁夏海拔最高、气温最低、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之一。隆德境内建材资源和药材资源丰富,是自治区命名的“宁夏优质中药材基地县”和国内医学界公认的“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

隆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是宁夏农业人口密度最大且人均耕地最少的县之一。由于地处六盘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信息不畅,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工业发展落后,加上属于典型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基础非常薄弱。

1.2 隆德县贫困状况综合评价

隆德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因灾因病致贫和返贫率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群众基本没有抗灾抗风险能力,生产资料缺乏,群众生活困难;集体经济空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缓慢;村民缺少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1.3 隆德县义务教育现状综合评价

隆德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63所,其中小学137所、中学19所(初级中学14所,完全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7所。小学在校学生19418人,初中11022人,普通高中5609人,职业中学3266人,在园学前幼儿1997人。全县有教职工2635人。作为固原市传统的教育强县,隆德县近年来努力实现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基础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扩量提质、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育扶贫落到处的目标,但受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在基础教育方面,如学生上好学校困难、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还显著存在着。

其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具体表现在:(1)学生个人方面,学生上学路途遥远、饮食不规律,甚至面临学习和心理的双重困境;(2)家庭方面,多数父母外出打工,导致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直接关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3)学校方面,教师的年龄、学历结构不合理,同时还有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学校基本配套设施虽然较齐全,但利用率低;(4)社会政策方面,“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2.隆德县教育发展分析与思考

2.1 基本条件不足阻碍义务教育的发展

不可否认家庭教育是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开端和持久动力。然而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该县留守儿童不在少数。由于与父母联系甚少,导致正常的家庭生活氛围缺失,聚少离多的生活使孩子极易变得内向与孤僻甚至冷漠。同时,隔代抚养这一监护形式普遍存在,但由于老年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教育的责任。这其中所缺乏的亲情关爱和必要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办学观念普遍保守。一方面,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还是追求分数至上、考试至上,还没有把思想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教育现代化推行举步维艰,许多老师和家长仍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让孩子对其避而远之,从而导致学校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不利于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2 教学水平滞后限制义务教育的发展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公布后,宁夏在全国也率先启动校安工程,坚持城乡学校统一建设标准,重点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倾斜,有效化解了农村中小学课桌凳短缺、残破和“大通铺”问题。通过几天的走访与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小学校舍、图书及电教设备等资源严重不足,缺少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以及心理咨询室等教研室,加上学校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没有标准的操场和活动场所。无疑这是因为农村经济落后,资金短缺,用于教育的经费捉襟见肘,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条件落后,制约着义务教育的发展。

另外,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人才更新缓慢,激励机制不完善同样限制着义务教育的发展。目前隆德县农村小学教师老中青比例严重失调,民办教师转正后占用大量的教师名额,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代课教师“亦农亦教”,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使农村义务教育雪上加霜。与此同时,隆德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缺失现象仍比较严重,其原因在于尚未建立起合理的教师激励体系,学校激励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还没能形成系统化、综合化的操作体系。人才的流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普遍现象,既是经济落后使然,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及劳动人事制度的积弊严重存在。

2.3 社会环境状况制约义务教育的发展

隆德县的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制约,而经济的制约进而又制约着义务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根据我们在隆德县政府团委办公室以及到山区农村家庭走访所了解到的信息,发现城区居民的月收入普遍在1500-3000元之间,对于农村家庭,却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定区域内,以县城为中心,依次向外延伸,收入呈现的是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多数农民的月收入在800-1500之间,再往外则是800元以下,这就导致子女上学会加重农村家庭的负担。从宏观上来看,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着教育所能拥有的基础条件,而义务教育的发展不能超出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可能范围。因此隆德县义务教育发展的前提保障是发展经济,而经济的乏力正制约着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农民的文化贫困同样影响着当地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偏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作为学生家长不能很好的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对孩子教育也没有较好的指导,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上,加之农民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太慢,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所带来的影响很大,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2.4 政策落实效果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关注,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从实施起,下拨给山区的教育资金在逐年增加,然而税费改革所造成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缺口,只能靠地方政府来填补,从而加剧了隆德县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困难。另外农村基础教育专用资金的使用监管机制落后,把关不严密,部分教育资金因“人为操作”造成流失和挪用,“投入大,产出小”的浪费现象严重,从而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

3.隆德县教育发展方法与建议

为完善该地区基本教育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使社会环境更加合理有序,使各项政策落实高效,从而进一步解决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存在的农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资源利用不当、师资力量缺乏、关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我们在深入研究隆德县《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对当地的亲身实践和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快经济发展,推动义务教育进程

充分利用隆德县区域凸显,特色鲜明的地理优势,凭借优惠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加大对三大产业的投资和管理,以经济带动教育。农业上利用隆德县温带季风性及半干旱气候和高原地势特点,利用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同时以创建“六盘山(隆德)高海拔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基地县”和“六盘山高海拔优质蚕豆基地县”为抓手,扩大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业上以手工业、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导,加强与周围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引进高效环保的工业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并逐步实现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销售模式由内贸到外贸的转型。服务业上以建设“宁南六盘山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目标,以加强旅游产业建设为中心,将交通、餐饮、休闲等辐射行业同步有序地发展,切实把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而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3.2 加强政策落实,保障义务教育实施

针对隆德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学习兴趣等问题,深化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强化欠发达地区对弱势学生群体“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实施,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另外,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水平和工资待遇条件,保障农村教师的数量,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健全教师交流和培训机制,完善教师选拔、招录、评级等政策,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学校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实现硬件设施一体化,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天地和生活乐园。有关部门则应加强校舍安全工程监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校园建筑进行定期检查与测定,及时发现并解决校内楼房安全问题,更要重视学生回家道路的安全建设,确保农村学生安全按时回家。

3.3 促进文化繁荣,打造义务教育特色

隆德是享誉西北的丝路古城和书画之乡,文化历史积淀深厚。今日隆德,应该秉续千年文明,承传万古脉泽,落实“科教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繁荣,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塑造。

学校应根据隆德县特色的人文资源条件,把握雄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将书法、绘画、剪纸、泥塑、篆刻等民间民俗文化列入特色课程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开设课程,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鼓励,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文化学习环境。(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宏宇,《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困境及对策探讨_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思考起点》,《商业经济》.2010年第6期.

第5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品牌是熬出来的,关系也是熬出来的!

在现阶段,我们始终清楚认识到SD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品名上,离品牌还有一段路要走,还需要熬,在这熬的历程中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现在我再简单向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手机行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和现状:

关于手机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商品经济(2000-2004)

特点:供严重小于求,只要有就能卖出去,是资源稀缺年代,销量相对较小,但单台利润高,由于是高新技术,所以门槛高,参与者少,品质也不稳定,产业链也不完善。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洋品牌为主,洋品牌占据了大半江山,剩下的市场份额基本是国内的大品牌占领。而在2004年,一些非正规军开始涌现,真正第一波贴牌军突现,以贴托普为主,在业内有号称托普年之称,可见手机的市场格局也正在悄然地发生变革,手机国产品牌兴盛的分水岭就在04年出现。

第二阶段:产品经济(2005-2007)

特点:供求相对平衡,注重产品品质、功能,注重创新,产业链相对完善,技术相对成熟,参与竞争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大众消费成为主流,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超越洋品牌,逼得部分洋品牌撤出中国市场,使得国产手机空前繁荣,期间也铸就了诸多奇迹与神话。三码、五码市场成为主流市场。

05年主要以贴南方高科、CECT等为主的新兴市场格局形成。

06、07年主要以贴中天、汉泰、金鹏、大显、知己等品牌为主,整个手机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所谓的五码市场格局取得了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服务经济(2008-2010)

特点:供大于求,产品出现过剩,二次购机的占主流,消费者购买更加理性,注重品牌,同时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省代对厂家品质管控、售后售中售前服务、市场推广等综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理性和成熟。

08年,一些比较有实力、有思路的厂家,在五码的基础上积淀和积累了具备操作品牌的各项条件,已经意识到了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最终选择,纷纷开始申请自有牌照,开始谋求转型。在这转型的过程中,有的成功了,而有的却消亡了。成功者大多数是因为其定位准、整合能力强、负责任,反之那些消亡的大多数是因为其定位错误、品质差、不负责任等因素造成。

第四阶段:产品+服务经济(2011-2013)

特点: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链经历洗牌,国家宏观调控产业状态,产业环境净化,产品出现再一次地更新,厂家的系统之争将会更将持续常态化。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另加之深圳大运会的举办,三码市场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一次是加速了三码市场的清洗,三码市场的严重萎缩,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品质差、服务差,不被消费者所接受而导致。有实力、有思路、还想坚持走下去的部分企业在转型,纷纷申请自有牌照,走上一条所谓的品牌之路。而另一些对行业产生悲观、失去信心的企业则选择了转行,无奈地离开了爱恨交加的手机集成大军。

手机最终要走上品牌之路,是历史的必然。品牌最核心的是什么?那就是产品和服务,任何的营销手段那只能说是起到锦上添花、推波助澜的作用。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自己会传播。很多企业往往忽略了产品本身,而一味地把心思花在营销上,这就本末倒置了。厂家应该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上,研究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研究怎么服务好渠道商,其次才是考虑营销手段,如果前提没做好,营销手段越多,损失反而越大!在2011年我们已看到类似这样把营销放在第一位的企业,高空媒体强势投入,地面终端超量投入,人员也是大量投放,这样的运营成本必然会分摊在产品的单价上,在品名尚未成为品牌之前,无以支撑产品终端的消化,现在已经看到了举步维艰,甚至漰盘的边缘。

第五阶段:体验经济(2010----------)

特点: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80、90后成为消费主流,这一群体的消费观念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追求时常,彰显个性,以自我为中心,感性多于理性,更加注重消费的过程,注重消费的环境和氛围、注重消费的感受,这就是一种体验经济的来临。

其实体验经济在其它行业早就展现出来了,例如我们看到的一些高档的商场,高档的一些会所等,体验经济中全球做得最好的算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什么小孩爱吃,因为小孩在里面快乐呀,视觉上的快乐,触觉上的快乐,让他留恋的不一定是汉堡和署条的本身,但久而久之,口味习惯了也就爱上了产品本身,反而不太喜欢我们传统的包子和油条了!而现在大人为什么也爱吃呢?因为他经常要带他的孩子去吃,慢慢地也爱吃了,还有就是这些大人在小的时候就爱吃,当然怀念儿童时的快乐总是会让人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怀。

而在我们通信行业里真正开始被关注和讨论体验经济的来临,应该可以说是从苹果IPAD平板电脑和IPHONE手机的上市,这仿佛是给我们国产手机灰暗时代送来了一盏希望之灯,很多人在近几年来对于手机产业的未来都是悲观情绪,看不到手机还能往哪个方向发展,3G原本觉得是一根求命稻草,但几年过去还是没有看到带给我们实际性的恩惠。IPHONE颠覆性的来临,预示着划时代性的变革将要到来,真正的手机智能时代快要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和3G技术的日趋成熟,一场围绕智能终端的大战正在热热闹闹地上演。在大环境影响下,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如今,手机行业的洗牌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曾经的领军者变得举步维艰,更多的非传统手机厂商积极加入这场战役,当然,还有不少曾经辉煌的企业黯然离场。智能手机市场格局不断改变,结局尚难预测!

阿里云手机、腾讯手机、小米手机,以及目前与富士康联手定制手机的亚马逊等非手机传统巨头的参与,更加剧了前景的变幻莫测!

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是机遇还是挑战,对于不同的企业,是馅饼还是陷阱,我们将试目以待!

关于手机市场竞争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垄断阶段(2000-2004)

由于通信技术是门新兴起的技术,各方面条件不成熟,要求比较高,基本上属于洋品牌垄断,但部分国内企业如南方高科、科健、熊猫、康佳、TCL、CECT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引进、购买、兼并等手段迅速切入,结合本土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了解和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掌控,逐渐地加入到了市场竞争中来。整个手机市场处于卖方市场,供严重小于求。

第二阶段:初级竞争(2005-2007)

05年随着行业门槛的降低,部分有背景和实力的公司开始加入到国包的行业中来,真正能做集成的公司还是相当少,当初集成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一方面是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另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很多集成公司往往自己不销售,而是包给一些公司来做全国的总。

06、07年五码机的兴起,部分做国包的公司开始转向自己做集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初级竞争形成,大部分公司处于比较良性的状态,供求关系也相对平衡。

第三阶段:无序竞争(2008-2010)

由于行业门槛低,市场需求量大,很多其它行业的,或是一些省包上来参与的,特别是浙江温州等一些老板参与,厂家实力仍然不强,但竞争者数量却大大增加,产能开始向过剩方向过渡,使得行业进入了一个无序竞争。

市场一旦无序,无人监管,就会形成成恶性循环。低质、假冒、伪劣、诈骗充斥着整个行业,挣快钱、挣黑心钱,已经成为部分厂家的法宝。

三码横行市场,克隆五码盛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一种不务实的态势,最终导致成了诚信危机的出现,很多生意往往是一单,不能持续长久,最终改头换面,重新来过,又是一场闹剧的轮回。

反观那些脚踏实地,真正按品牌思路运作的企业却越走越稳,越做越好,因为基础的牢固,使得后劲、潜力却越来越大!

第四阶段:完全竞争(2011-2013)

经过淘汰,剩下的都是实力强的厂家,同时竞争数量仍然较多,竞争的结果就是部分企业转行,还有些实力的、有些梦想的,还在坚持的就转型走上品牌之路。未来的手机市场一会是一场品牌持久的竞争,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展开全面的系统的竞争。这三年预计会是比拼实力、耐力的多方面的高度竞争,剩下来的赢家将会从这低谷中走出来,开始享受到产业新一轮变革带来的购机。

第五阶段:垄断竞争(2014-)

经过艰苦的拼搏,绝大多数企业被淘汰,每个细分市场将会剩下20至30家有实力的企业,竞争进入一个稳态。由于国中市场巨大,各地的经济水平不一样,消费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最后留下的品牌企业还是很多,各自有一些稳定的消费群体,保证其生存和发展。

预测2014年后又将会是一个新的轮回,家电行业的发展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诸多的变化已超越了规划,让时间见证这些变化吧!

综合以上所述,我认为目前手机市场是处于无序竞争向完全竞争的一个过渡阶段,对于类似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对于一些没有沉淀、没有历史的刚转型拿到牌照的企业来说将会是一个灾难,从无序中走出来,在充分完全地竞争中存活下来,将会有机会进入垄断阶段,才会享受到产业高峰期所带来丰厚的回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综观这十年的通信产业历程,我认为能活下来,要想活得滋润,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煎熬,这些煎熬会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团队的熬。

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做什么样的事!专业的团队,才能做出专业的事!

我觉得做为一个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什么,就是团队,所以我要把团队放在第一位,那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就是十分重要了。为什么说团队也需要熬呢,只有在熬的过程中,大家才会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团队的配合是需要默契,而这种默契是需要时间、需要规范、需要指导而逐渐形成的。

公司组织架构的不断完善。公司小的时候,是麻雀,虽小但五脏要俱全!WSD公司现在的组织架构,是经历了整整七年的磨砺,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团队、这样的组织架构,才能保证我们SD品牌的建立取得成功!

二、管理体系的熬

公司小的时候,不太注重制度、不太注重流程,更多地是靠老板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地参与,靠员工的自发、主动,更多地是一种感情维系和推动,没有过多地层级,一切都围绕着先把事情干完了为中心,过度地灵活和随意性成为特点,只注重眼前,不关心长远;只强调个体,而缺乏系统。当公司发展壮大的时候,公司的管理重点发生了改变,组织架构越来越完善,员工分工越来越明确,责权利越来越明晰,管理机制越来越健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手机集成的品牌公司,对管理体系的要求更高,必须要精细化管理,更注重系统化建设。

第一:部门的管理:部门是个团队,同时又是公司中的一个个体,它具备双重性,因此部门的自我管理与协调管理就成为公司管理机制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部门在整个公司框架中运行,就需要一个好的管理者,而这个部门经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部门的水准,狼带领的羊会变成狼性团队,而羊带领的狼则会变成羊性团队。公司的整体发展水平,取决于各个部门的发展水平,如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所以要保障各部门的平衡发展,才能提高整个公司的发展水平。

第二:工作流程的管理:工作流程的调整、优化和完善,就是为了规避和预防隐患问题发生的事前管理,所以在流程制度上的设计,就要考虑更多的细节,考虑更多能预见到的隐性问题,这是源头!工作流程的完善,是在多年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中积累形成的,思维方式的创新,影响和制约着工作流程制度的设计。

第三:产品规划及定义的管理:做我们手机行业,产品才是根本,因此,产品的规划与定义就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做产品规划时,我们是相当谨慎的,必须要做充分地认证、分析,产品规划是一个相当系统而又复杂的环节,它是基于公司的品牌定位、目标市场、年度目标、合作资源、渠道体系、团队建设、市场状况等为基础来进行规划的。

一个完整的产品,应该有三层含义,我们称之为产品的核心层、外围层和外延层,核心层是指产品本身的功能、性能、成本,外围层是指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使用核心层而提供的配套服务,如软件下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培训、咨询等,外延层是指消费者使用产品时的体验、感觉等,比如地位的象征、品位、时尚等。

年度的产品规划,更多地考虑产品的结构组合,以及产品的时效性,产品的延续性,充分地结合渠道特点,年度的目标任务分解。一年中我们会做两次规划,以六个月为一周期,三个月为一次微调,根据市场的变化,创造出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四:产品品质及进度的管理:产品品质的控制,我们以前强调控制品质最关键的四个环节,第一是芯片平台与方案公司的选择,这是控制品质源头的关键所在,第二是结构设计与工艺选择是控制品质的第二道关,第三是供应商的选择,是品质控制的第三道关,第四是组装厂的选择与管理,是品质控制的最后一道关。而要具体地把这四道关把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多年的沉淀!后面我会对这四个环节进行一个深入地探讨!

第五:营销战略的管理:

品牌定位:品牌定位决定了公司营销体系的构建、产品的规划、市场的推广及服务体系等。每一个公司的品牌定位不一样,是基于每个公司所掌控的资源及发展策略而定,如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品牌如oppo、步步高的定位年轻时尚音乐手机,而金立现品牌诉求的是实用好用耐用的大众消费群体,朵唯定位的是时尚品位的女性手机,纵观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这些品牌手机,他们的定位是基于后端平台的历史沉淀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而定。

而作为我们SD手机的品牌定位,也是基于我们公司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而定的,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存活,其次是发展,最后阶段是领先。

目标市场定位:有了品牌定位后,我们可以展开分析,我们的目标消费市场在哪?目标消费市场有哪些特性?目标市场的通路有何特性?

市场细分:消费群体细分,目前很难做到一个产品通吃的状态,因此,市场细分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目前来看手机的市场细分化有如下几种,另如儿童手机、老人手机、女性手机、男性手机、商务手机、智能手机等等,品牌下的产品细分,就成了必须要面对的最重要的工作。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主要包括目标消费群体的调研、终端零售店的调研、渠道客户的调研。目标消费群体调研主要是消费审美(决定产品ID设计)、消费功能需求(决定产品方案设计选择)、消费价位(决定产品成本控制)、消费行为习惯(决定产品终端通路)等;终端零售店的调研主要是目前销量最大的是什么样的产品,最大利润空间的是什么产品,最希望推什么样的产品,销量最大的产品在什么价格区间,零售店最核心的需求是什么(如产品外观与做工、品质、服务、促销等);渠道客户的调研主要是从他们的几个需求开始,如核心需求安全信任,其次外延需求如有价值需求、利益需求,再次就是产品需求、推广需求、服务需求等。

市场推广及终端推动:品牌不仅依赖于产品自身和渠道客户的推动,更要结合整套传播系统,我们常见的市场推广手段有高空媒体推广如电视、广播、楼宇、报刊、杂志媒介等,店面店内装饰、墙体广告(如亿通、邦华等)等VI视觉冲击等,路演、抽奖等各类型促销活动等。公司会在不同的阶段会采取不同的市场推广策略,不要一味地、简单地去模仿别的知名品牌市场推广策略,而是结合自身的实力,结合自身的产品现状以及公司所处的实际情况而制订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案

渠道建设:渠道就是通路,通路是否宽广深决定了产品的流量,因此,渠道的设计规划建设和培育就至关重要。(详见后文!)

第六:客户服务的管理:手机不同于普通的大众日常消费品,但又成为了大众日常必须的消费品,不同之处手机还有一个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由于手机是一个集成性的电子类产品,但同时又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和使用环境多变状态下的技术性通讯工具,这就会在软件上、硬件上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由于设计、生产等因素造成的不良,另一方面是使用者错误使用或是人为损坏造成的不良,这就需要厂家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如提前做好培训,提前想到客户将要会面临的售后问题,提前备好相关的售后物料等,充分地保障和解决客户的销售后顾之忧!

三、供应链体系的熬

手机集成的源头就是供应链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因此品牌能否取得成功和长远的发展,就看源头、方向是否正确!

1、方案公司的选择与管理

自从MTK的参与,手机的核心技术已不再遥不可及,伴随着MTK平台发展的方案公司也多如牛毛,但这些方案公司真正有实力的也就十来家,屈指可数!展讯平台从2008年也开始趋向稳定,2009年由于MTK战略上的一点失误,展讯平台借机取得了飞猛发展,2010年MSTAR的高调进入,又使得方案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三大芯片平台的竞争也使得方案公司喜忧参半,有人欢喜有人愁!

芯片平台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区别!围绕着这三大芯片平台的方案公司,各有各的核心优势,做品牌首先要考虑的是芯片平台的稳定,其次是考虑方案公司对品质的控制和主板交期的控制,其次才是考虑在不同板型上的性价比选择。

自身资源的掌控和战略的设计,决定了你选择合适的芯片平台和方案公司,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找出你在不同发展阶段能配合到你的合作伙伴才是最好的模式。

2、ID、MD设计及材质与工艺选择

现在很多公司的ID、MD设计大多数是找专业的设计公司来完成,但很多设计公司的设计方向和创意却是品牌公司提出, 很多公司往往一味地追求创意和差异化,往往走一些极端的做法,例如超薄概念的设计,牺牲的就是音质音量、天线、电池空间等,在很多供应链的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盲目生产,带来的必定是品质无法控制,产品最终就是昙花一现,没有生命力。

我们在产品进行源头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把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把产品的可量产性和成本控制考虑进去了,对于产品工艺和材质的选择,一定会是用比较稳定的、得到过验证的,这样可能会失去一些新颖性,但这样一定会保证产品的品质和生命力。我们仍然坚持走品质路线,虽然步伐会慢一点,但一定会走得更长远!

3、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供应商也是非常非常的多,不的同的供应商会有不同的客户群体。我们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充分地进行评估和筛选,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规模、品质、交期、服务、价格、客户群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目前从供应商的生存状态来说,制造业也面临极大的困境,接近年关,另加上行业的一个洗牌,现不断传出工厂倒闭的信息,因此,对于供应链条的选择就显得更为谨慎和重要了。

4、组装厂的选择与管理

第6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2011年派国家级专家团队对云南省两个县的基线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表现上普遍不及汉族学生。调研人员在一些学校听课时发现,汉族学生的参与明显活跃于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坐在教室后排,当调研人员试图与这些学生沟通时,他们的表情非常羞涩和紧张,常常避而不答或低头不语;有教师反映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更长。初步推断,这些表现可能与少数民族的汉语语言读写能力相较汉族学生为弱有一定的关系。但调研也发现,即使在一些少数民族儿童能顺利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地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仍不理想。研究者认为,即使从表面来看,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应用汉语进行日常交往,但在运用汉语进行抽象思维和概括的学术语言能力上是欠缺和落后的。我们将其归因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缺少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教学语言不是母语这一现实不仅阻碍了他们的学业表现,更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针对这一现状,项目的国家级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强海燕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裴淼副教授及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中心主任郑新蓉教授商议,准备基于英语浸入式在中国开展20年来的本土经验,引进浸入式的某些理念。例如,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和TPR教学策略,以弱化教学中的语言障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及教育公平。

一、民族地区语言适切的TPR教学法

TPR(全称Total Physical Response),又叫“全身动作反应法”或“肢体反应教学法”,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创立,力图通过肢体动作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建立在言语和行动和谐一致基础之上的语言教学法。TPR最大的特色是用具体、形象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2)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感知语言和概念,提高理解力,从而掌握语言,理解概念。(3)这种身体反应由教师有计划地设计,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4)在学生没有准备好时,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能理解并用肢体表达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行。(5)适用于初学语言之时。

这些特点使得教师在运用TPR进行教学时,必须把握住TPR教学的几个核心。(1)活用肢体动作和现有资源;

(2)语言和概念的形象化;(3)输入语言的丰富性,如成人教幼儿学讲话时的喋喋不休;(4)教学设计的跨学科性;(5)基于学生经验进行设计。

TPR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一线教师还是项目组,这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项目县负责人的积极协助配合及一线教师的努力学习实践下,两个县的TPR项目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着。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和实践,2013年项目组对项目县的课堂进行了考察,发现运用TPR的课堂,学生的表现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中TPR策略的运用,不仅收到预期的活跃身心降低焦虑、活跃思维促进认知等弱化语言障碍的效果,而且学生的情感也在TPR的运用下被带动起来。在对一线教学情境TPR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地区课堂中TPR的运用,在弱化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同时促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项目县腾冲为例,说明TPR教学策略如何被当地的教师所理解和掌握,并在教学中尝试及产生了如何优良的效果。

二、腾冲推广TPR的实践与探索

2012年8月的项目国家级培训中,项目负责TPR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国家级专家做了“语言与认知”的专题讲座,从学习和学习理论、认知视角下的第二语言学习研究、口语快速测评工具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少数民族儿童第二语言发展及学习的科学研究成果,还带领现场来自两个县的县级导师通过参与式学习了解“语言学习途径之―全身行动反应法TPR”。

从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中,我们发现县级项目负责人意识到云南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境的症结所在。腾冲县项目负责人说,“我们突然就找到了少数民族学生为什么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为什么学习成绩远远低于汉族学生,为什么我们的教师教得那么辛苦却得不到学业成绩明显提高的回报的原因”。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是当地教师没有掌握语言发展及学习的发生机制,即少数民族在学校的学习属于在第二语言条件下的学习,需要教师学习、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规律及如何基于第二语言学习学科课程的发生机制,课堂上首先需要解决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问题。而TPR教学法就是解决语言理解性问题,解决民族学生课堂上紧张、不敢说、不能说、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如此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腾冲市项目办在全市民族学校全面开展了TPR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项目管理

腾冲县教育局为做好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能部门的作用,按照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项目校的流程来操作,做到不跨级、不越位,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中的重点是做好县/乡级导师团队的培训管理,第一年是县级导师承包制,两人承包一个乡镇;第二年是承包制+交叉培训,发挥导师特长,帮助学校解决问题;第三年启用培养的乡级导师入校指导,更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第四年,成熟的乡级导师辐射带动第二批项目学校,第二批项目学校乡级导师团队重点培训培养。

2.“四步走”项目培训模式

“四步走”项目培训模式是项目办开展的国家级―县级―乡级―校级四级培训,逐级逐步落实项目理念和策略。

项目办将每次国家级培训的内容,与项目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的理解分析,并整理专家培训的讲稿、视频及参观学校的各种视频打包下发,制订科学有效的学习培训方案,在规定时间(按时间表)组织全员培训,做到县乡两级层层把关,严格督查落实。

一是学习培训,知晓理念。由学校按规定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心校随机参与培训并督促检查;也可以由教师自学,学校召开学习交流会。

二是尝试实践,感知魅力。听了专家的讲座,观看了教学视频,要求所有教师在课堂中尝试运用。

三是校内演练,互帮互评。由学校组织教师分小组上研讨课,了解TPR教学方法运用情况,选出优秀课例参与县内交流。

四是县内交流,指导提高。将所有项目校分成四大片区,开展TPR课堂研讨活动,先听课,以课为例,县级导师指导课堂,培训TPR理念。利用TPR理念方法分组设计教学片断,并展示交流。

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体现做中学、操作中学,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简单对接。教师容易学习,容易迁移,学了就会用、能用。

3.“五重视”项目实施经验

经历3年的实施和推广,项目在腾冲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效,梳理总结经验,涉及以下几点。

一是问题诊断,把准脉。不间断地对项目学校的问题和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形成项目学校问题单。例如,哪所学校进步了,哪些教师成长了,哪所学校遇到什么问题,教师需要什么,哪位教师需要帮助,哪个任务的落实教师存在困难……

二是身先士卒,能实践。项目培训中学习的每一种教学法和每一个项目任务,县级项目办都身先士卒,要求教师学的,做到自己先学习弄懂,会操作实践,之后才带着去做,教他们做。在实际的课堂观察指导和培训中,腾冲县项目涉及的所有县级导师,包括项目办的3位教师,都能够现场做课堂示范活动,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这种基于现场的、实际的、结合新理念和新方法讲解的培训方式,让一线教师最容易接受,能够直接改变他们的教学方式。

三是资源利用,善整合。(1)项目中的资源共享。好的教学视频、管理理念、教学设计等都共享。(2)用好专家资源。专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二次培训及专家实地指导时,主动提出问题,请专家在课堂上做示范(教师学得快)。(3)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利用。自主到腾越中心跟班学习,城区优秀作业到项目校展示,城区优秀教师经验交流。(4)将项目实施中的照片和视频,每年编辑专题,唤醒教师,付出有价值,付出有收获。

四是搭建平台,指好路。第一批项目校的教师成长了,他们需要认可,已有的教学经验需要固化;第二批项目学校的教师对项目理念、教学方法一知半解,需要同伴的引领。基于这两者的需求,腾冲县项目办将第一批和第二批项目乡镇结对子,每年组织结对子学校开展项目研讨活动,让教师在项目搭建的平台上有机会展现,获得认可,产生荣誉感,快速成长。

五是本土契合,有创造。国家级专家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把脉、指路,并在每一步的实施中跟进陪伴,项目办教师从山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本土化融合。例如,编写TPR教材,专家的设计是一、二年级重新编写TPR教材,解决入学民族孩子语言发展问题,但落实到腾冲,由于当地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指挥”,县里教师不会认真地去开展这门课程。项目办通过和国家级专家的沟通,将TPR教学法运用于语文和数学的教学中,编写TPR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乐意参与,又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

了解到项目专家的浸入式英语项目经验,项目办尝试指导荷花中学改革英语教学,联系组织教师到西安―英语浸入式在中国的发源地学习phonics教学法,大胆地在县内移植实践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改革。项目办的教师还跟随项目国家级专家强海燕教授到加拿大学习,受多元文化视野下教室文化的启发,回国后在项目学校实践利用教室文化巩固所学知识的理念,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六是承办活动,促发展。超前策划,将每年一次的项目经验交流暨总结会办成有强大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品牌活动,是推进承办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每到一所学校开总结会,项目办的规定程序是必须随堂听课,对学校教学进行全面检阅;必须参观学校特色,比如校园文化、特色操舞等;必须全县项目校课堂教学大展示。第一年由水城完全小学承办,管理常规学习,推着走;第二年由蔡家寨民族完全小学承办,以校园文化和乡土教材开发为主题,逼着走;第三年由自治完全小学承办,学校特色展示,赛着走;第四年由第二批项目学校承办,以督促发展为宗旨,学着走。这几年,大山里的教师都盼望着项目总结会的到来,能够全员走出去学习、分享兄弟学校的经验。

三、TPR在腾冲民族学校开花结果

4年来,在TPR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腾冲民族地区的教学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

一是教师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变,觉得自己会教了,容易教了。教师认识到文化适切性在民族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尊重民族文化,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少数民族孩子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无论是什么课都设置了语言学习目标,不再用对待汉族孩子的要求来对待少数民族孩子,不再用教汉族孩子的方法来教民族孩子。备课中,教师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孩子语言可理解性问题,然后根据TPR理念设计教学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辅助学习理解;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理解;让学生在做中学、动中学;让学生通过民族文化来学习;让学生通过儿歌、游戏、画画等方式(多元智能)来辅助学习。

二是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明显改善,学会了,爱学了,主动学了。在民族文化和语言适切性的关照下,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得到认同、尊重和理解。灵活的TPR教学方法使孩子能够听懂,课堂上,他们积极发言,自信,快乐。

三是教学成绩得到提高。猴桥镇三所民族小学部分班级成绩提升较大,进入全镇前10名;猴桥民族小学部分班级的平均分达到镇同级组平均分;蔡家寨民族小学部分教师的成绩进入前5名,受到中心学校的表彰;虽然部分班级名次依然靠后,但班级平均分提高了2~15分;羡多完全小学成绩平均上升5分,番启回老师的语文成绩排在全乡第二名。

四是山村民族学校特色初显。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有了民族课间活动;民汉双语校歌,民族文化环境创设,关照、主持民族孩子后续学习的教室文化。

五是项目理念在县内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已成为一种培训品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项目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到项目学校参观、考察。

六是在项目的推动下,一大批县乡级导师队伍成长起来,成为乡镇级教育教学指导小团队,在当地的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7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哪里?

2010年,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部门创造性地提出“育人为本特色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及配套评估体系,由此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教学改革。

不同于取向制度修补、模式建构、方式创新的“点线式”变革,这场由“顶层设计”战略思想催生的区域教育改革,从教育诉求的本质回归和理想建树,到改革创新的系统谋划、整体建构,唤起了长期潜伏和压抑的教育潜能,渐次觉醒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能量。

时间回到2010年1月5日,龙泉驿区小学教育工作会上,龙泉教育部门基础教育一科相关负责人抛出“顶层设计”概念,并提出在全区构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方案,立即引起教育部门高度关注。

两个后的3月16日,全区召开首次“顶层设计”研讨会。与会者凭着“遵循规律,摒弃功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龙泉老百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激情,从龙泉教育近20年改革中追根溯源,寻找阻碍素质教育的核心障碍,对接教育改革的前沿走向,构思“顶层设计”框架。

也是这一年的7月13日,中央召开21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首次将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纲要的出台,无疑给了矢志改革的龙泉教育人一个极有力的支撑。

同年8月18日,历经半年调研论证,易稿12次,《龙泉驿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教育部门随即做出实施这一方案的《决定》。

建构“顶层设计”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素质教育发展体系,不仅构建了龙泉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更指明了龙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几年后,回忆起当年参与《方案》起草的那段经历,李金鸣老师仍激情难抑:“几经苦行僧似的历程,让人疲惫却又信心满怀,犹如经历了分娩前的阵痛纠结,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明天。”

叩问教育本质的“顶层设计”

把“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引入区域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方式的创新、路径的优化,是龙泉驿区教育局的首创。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系统工程学,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设计方式,无论最庞大的工程,还是伟大的社会发展事业,无不采用顶层设计。同样,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也需要顶层设计。它要求遵循规律、叩问本质,构建起引领改革的先进理念及其科学有力的规划系统和执行系统。

素质教育的本质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小学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思想,把“把培养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个性彰显的学生”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回答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个本质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特色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方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学校以特色项目和特色活动为突破口,在原有发展基础和坚守常规底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自主办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力争到2015年,全区基本实现小学教育现代化和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由此回答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本质问题――“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顶层设计”,一场“心”的革命

“顶层设计”的另一个重大意义,是点燃了全区教育人的改革“心灵”。

作为一场对传统思维和行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给龙泉教育人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推行初女厶受到各种质疑也无可避免,然而,不同于以往的那些过分注重形式的变革,“顶层设计”触及的是教育的“灵魂”,因此自然也能唤醒教育人的“灵魂”。老师们也从最初的不以为然、有点抵触,到最后的高度赞同。

“记得那年秋天刚刚来到,‘顶层设计’就似一记惊雷,带着满心的迫不及待存龙泉小学教育的厚土上炸响。”对于“顶层设计”,龙泉第八小学校长秦文彬最初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有所抵触的,但最终完全接受:“从质疑、反抗,到踯躅、徘徊,我的犹豫不前丝毫挡不住她那耍唤醒一切的力量。观望中唏嘘,试探中认知,收获中喜悦……她一步一步走进我的心房,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她的陪伴关怀、她的启迪引航。”

“顶层设计”要求学校一切活动都应唤起每个人的精神诉求,充分激扬全体教师的生命激情和创造力量,共同构筑教育的梦想长城:教师要有教育理想。面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教师永葆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才能迸发激情与诗意、机智与活力。这也催生了“顶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不唯分数而教,要为发展而教;不为生存而教育,要为教育而生存。”

“唯分数而教”关注的必然是分数,必然导致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歧视学生……“为发展而教”则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其未来;既注重其全面发展,又注重其个性发展;既教书又育人。

变“为生存而教育”为“为教育而生存”是对教师人生的价值引领。“顶层设计”注重“唤醒教师对生命价值的意识和追求”,引导教师“珍惜自己的人生选择,爱上正在做的事情,让必须做的每件事都富于意义、正在做的每件事都更加精彩”,精酿美好的教育人生。

龙泉驿区第三小学曾华春感悟道,“面对当今教学质量的压力,很多老师关注学生上课认真不认真,发言积极不积极,能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怎么样,这些都没有错,但总感觉这样的教育缺了点什么。到底缺点什么呢?顶层设计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老师们有豁然开朗之感。”

确立办学思想,构建“顶层设计”框架 办学思想是“顶层设计”的核心和灵魂,明晰办学思想才能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它要求学校基于历史沉淀、运行现状和发展愿景,建树核心理念,找准办学定位,厘清办学思路。

“顶层设计”启动半年后,教育局发现各校办学思想建构还不够深入,遂决定再用半年时间深入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区教育局组织力量到各校开展校长、中层、教师三个层面的座谈会,看学校是否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是怎样开展的,开展得怎样,并及时诊断指导。

在办学思想大讨论中,各个学校分层面、分专题、分类别充分开展大论坛,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自己在践行顶层设计过程中的所得和反思。这样的论坛带来了民主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思考,智慧纷呈。

讨论中,大家发现,有一个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虽然很多校长都想当个好校长,但对做什么、怎么做却比较懵懂。

如何让“校长潜下心来办学,成为有思想、有理念、有作为的专业化校长”?“顶层设计”引导校长学会本质叩问、系统构建……提高办学的价值领导力、路径导向力和决策执行力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校长办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通过整整一年的建构,各校基本形成了相对科学系统的办学思想。绝大多数学校都基于人的发展,构建了各其特色的办学思想和“顶层设计”框架,找准了办学方向、路径和方法。

龙泉第四小学,作为一所从农村学校改造而来的新兴城市学校,与城市学校无论在硬件设备上,还是生源与区位优势上,都无可比性,唯一能比的就是教师的勤奋敬业,经过专业提升带来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所以,四小提出了“关怀生命成长,共创幸福人生”这一极富时代特色的办学理念。

龙泉第二十小学,针对教师素质差异大,队伍建设出现断层、教师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滞后、育人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下降的现状,提出了“书香浸润,阳光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立体式交叉的阳光教育学校发展特色目标――“四位一体,和乐发展”,完善了“走近经典”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各校紧紧围绕办学思想开展工作,以办学思想为引领,深度思考学校发展;以顶层设计为统筹,中心突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落实具体,充分显示了有思想、有使命、有担当的领导团队精神。

如第四小学、第二十三小学等学校的《学校工作计划》,饱含深情和殷殷期望,既有精神引领,又指向明确、落实具体,体现了“有思想的办学”。第五深化学校办学思想内涵,深度诠释、努力彰显“用心成就最美的自我”……

在形成办学思想、顶层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各个学校上至校长、教师,下至学生,外到家长、社会,紧紧围绕办学思想思考工作、开展工作、指导工作,无形中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办学思想、顶层设计方案的形成也使学校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落脚点、办学方法,促进了学校管理思想的形成,提升了学校领导水平和办学品位。

特色办学,各校精彩纷呈

学校特色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扬长避短的优势发展,是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建设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

2010年,区教育局提出的改革路径“确立办学思想一构建顶层设计一培育特色项目一形成学校特色一成为特色学校”,这是基于办学理念“育人为本特色发展”的预设路径。近五年来的特色实践轨迹是“彰显特色一呈现特色一突出特色发展一走向特色发展”。

2014年,根据实施情况,区教育局将改革路径修订为“确立办学思想(方向)一构建顶层设计(方案)一落实三性课堂(载体)一走向特色发展(过程)一成为特色学校”(目标),各校必须明确这五大改革路径,并依照此路径开展工作,实现“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目标。

各学校围绕办学思想,努力走向特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确定了思路和措施,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基础扎实、特色突出。

正如龙泉第三十小学曾贤志校长所说:“很多人只知道我们学校的足跑,我们不是只有足跑,我们是爱的教育。”校长们不仅仅满足于单项的特点,而是渴望学校整体品质的提升、办学思想的凸显、办学特色的呈现。

“学校在做育人为本特色发展,不是学校需要什么特色,而是提供学生成长需要的平台和机会,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着学生6年后的面貌,更要想着学生20年后的发展。我们需要以办学思想为统领,结合校情,不断丰富内涵,遵循规律,完善更新培育体系,逐步凸显学校特色。”这已成为众多校长共同的心声。

如今龙泉驿区的“特色办学”已渐成佳境,打造特色学校,使全区小学形成模式不同、风格各异、特色纷呈的新局面,特色办学已成龙泉驿区各小学的常态行为。

三性课堂,把顶层设计引向教改深水区

2010年3月,成都市教科院对龙泉课堂进行了调研,反馈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课堂相对传统陈旧,教师包得紧、牵得多,学生缺乏个性发展……”

在此之前,教师们一向对课堂教学颇为自信,从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创造教育途径和策略探索,到多元学习的高效课堂构建,龙泉课堂体现的教学思想是比较先进的,送出去的优质课、比赛课,也在全国、省市频频获奖。教科院调研的结果,让龙泉教育人开始反思。

2012年8月,“顶层设计”进入第三个年头。有了更多实践经验的龙泉人再度审视全区小学教育,认定:课堂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体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全区小学教育暑期干部培训研讨会上,首次把“顶层设计”引向课改深水区,打响了构建“三性课堂”攻坚战。

所谓三性课堂,是指彰显学科教育的学科性、教育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现代课堂。龙泉教育入主张的三性课堂,是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基点的,以公民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以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为灵魂的现代课堂。它是着眼于民族振兴,将个人素养与民族未来、国家利益相结合进行顶层设计的课堂;是着眼于人的幸福,将教育与人类终极目标相结合进行顶层设计的课堂;是着眼于人的发展,将育人为本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进行顶层设计的课堂。

在顶层设计下的学科教育中,学科性形成基本能力,教育性决定价值方向,创新性决定发展高度。三大任务同等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养育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性课堂的核心是“育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终身发展。三大任务的实现,以学科性任务为基点,以教育性任务为核心,以创新性任务为灵魂。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仰望星空,那么,三性课堂就是脚踏实地。

三性课堂将顶层设计方案的三大目标落到了实处:把培养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个性彰显的学生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能静下心来思教,研究儿童、研究课堂,有教育理想,成为师德高、业务强、受欢迎的专业化教师;学生拥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健康快乐的童年,成为好学、好问、好思、好动、有梦想的阳光儿童。

几年来,各校工作重心全力倾向课堂,通过开展观摩课、研讨课、献课、赛课、行政听课等活动,在磨课、说课中多样化挖掘教材、从细节人手,实境研讨,尝试构建三性思想下的新型课堂。

三性课堂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方向,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思维、一种方法。这种理念下的课堂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民主的、和谐的。这是在顶层设计理念下对课堂的重新建构,而不是教学枝节的局部改进和优化。

在课堂上,第十三小学黎建君老师大胆放手、创新性使用教材;第十小学孙灵芝的课堂鼓励与引导如影随行;第四小学蒲境化教学、游戏式教学游刃有余,深受学生喜欢;第十一小学的教师尝试学生质疑能力、想象力的培养……

教师们在课堂中,看到了思想解放带来的彰显着综合性、参与性、自主性、主体性,感悟式、合作式、创新式、实践式的新型课堂。

第三十一小学的张睛老师说“教师找到了工作目标,就是我们的办学思想。教师的兴奋点到了课堂,到了学生,顶层设计、三性课堂让大家做幸福的教师、成功的教师、解脱的教师。”

“顶层设计”落点三性课堂,让老师们尝试了全新的教育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也因此得到了全区教师的高度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绝大多数老师的感受是:“犹如醍醐灌顶,方向性彻底明确了。”

教培中心郑大明主任对此深有感触:“这是龙泉历年教改以来最深入人心的一次,最取得高度认同的一次”。

一位专家如是评价道,“龙泉驿区教育在顶层设计思想指导下,展开代表课堂改革方向的三性课堂实践,走的是一条育人为本的课改务本之道。犹如一根双向互动的扁担,一头挑起教育的理想和梦想,一头挑起教育的实践和细节,势必释放课堂生命的活力。”

第8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双汇集团在肉制品领域已逐步建成由饲料加工、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商业连锁到生产基地布局的全产业链结构,企业的竞争实力得到不断加强。

通过央视核心时段的品牌广告传播,使双汇继续保持和巩固了在中国肉制品市场龙头品牌的位置。

在主要销售区域市场投放地方卫视,提升双汇在当地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拉动全线产品销量的提升。

通过在全国众多销售区域直接建立生产基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挤压地方中小肉制品企业的生存空间。

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品类,通过做大系列主力产品继续拔高双汇在肉制品领域的专业度和领导地位,企业主品牌、产品副品牌和产品销量得到了同步提升。

双汇集团的销售分支机构遍布中国的主要大中城市,直接负责当地市场的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促进。

通过直营和招商加盟等模式,加快双汇商业连锁店在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的布局,加强企业对产品销售渠道的掌控力。

借助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渠道优势,可以对新产品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度的分销,并且通过在主要销售终端做各类主题的促销活动,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加品牌的亲和力等等。

双汇肉制品与很多肉制品企业一样,产品线主要包括三大类:冷鲜肉、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双汇在高温肉制品特别是火腿肠(双汇王中王和双汇大肉块等)类别中,在全国各区域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销量远远高于其它品牌的同类产品。双汇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主要是通过异地建厂,通过在全国市场合理布局来实现产品的快速分销和品牌占位。低温肉制品需要冷链运输,而且保质期短,是双汇产品线中的营销短板。双汇冷鲜肉在离生产区域较远的城市也很难实现产品的精细化营销。可见,双汇虽然是中国肉制品市场的第一品牌,但双汇肉制品不可能在中国所有的区域市场都独占鳌头,地方肉制品企业还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提升自己的品牌和产品销量。

地方肉制品企业在面临全国知名品牌和地方强势品牌夹击的竞争形势下不用惧怕,因为双汇、雨润、金锣等这些全国肉制品知名品牌并没有强大到不能与之竞争的程度。只要通过专业的品牌策划、产品策划、市场策划和销售策划,地方肉制品企业在自己的本土市场是完全有可能打败全国肉制品的龙头品牌双汇的。在品牌策略、产品线规划、创意设计和卖场销售方面,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供广大肉制品企业参考:

1.在低温熟肉制品市场推出相应的主力产品,避开与双汇同类产品的正面、直接竞争。比如,天津肉联厂在低温熟肉制品中就成功推出老火腿香肠、玫瑰香肠、拐头香肠和老粉肠四大主力产品,销量远远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

2.有条件的肉制品企业在高温肉制品市场,可以通过专业的营销策划推出儿童系列营养火腿肠、学生系列营养火腿肠和成人系列100%无淀粉高纯火腿肠等核心产品(这两款产品也可以做成低温火腿肠),首先在产品力层面打败双汇王中王火腿肠、双汇大肉块火腿肠和金锣肉粒多火腿肠等明星单品。

3.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的产品品牌名称或副品牌命名要符合产品的卖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并进行形象化的创意设计,就像香飘飘奶茶和5100高端水饮料的品牌命名与创意设计一样。

4.为自己企业的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创意设计卡通形象,使产品品牌更加生动化。

5.产品包装设计引入休闲食品的设计风格——年轻、时尚、高端、国际化、色彩对比度强、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在产品包装设计领域远远超出双汇王中王和大肉块系列产品。

6.在冷鲜肉产品(也包括低温肉制品和高温肉制品)尽可能多地布局销售终端,比如超市专柜、冷鲜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冷鲜肉专卖店等,需要通过专业营销策划与创意设计,营造节庆式的卖场氛围,促进产品销量的提升。

案例展示

天津肉联厂有着60年的建厂历史,是典型的国有改制型企业。迎宾品牌肉制品在天津市场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产品品质非常好,但同时也存在品牌策略模糊、产品架构比较单一、包装设计陈旧、品牌形象老化等诸多营销问题。随着双汇、金锣、雨润、众品、国顺等全国和地方强势品牌的进入与成长,迎宾冷鲜肉和熟肉制品在天津市场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自勉联上的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迎宾无疑是一个优秀的品牌,要想走出现在的营销困境,重新回到天津肉制品市场第一品牌的位置,迎宾人同样要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需要在营销观念和营销行动方面与时俱进。

迎宾肉制品品牌规划思考的原点就是要在迎宾肉制品和目标消费者之间建立连接和有效的沟通,所以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迎宾肉制品品牌的利益点与目标消费者需求之间的最佳沟通连接点。

在天津、北京这样的北方大城市,人们每天的工作压力很大,他们向往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也希望吃到绿色、安全、放心的好猪肉,在都市中感受自然的味道。

迎宾品牌肉制品给消费者的利益点是新鲜、色正、味香和安全;消费者对迎宾肉制品的需求点是天然、营养、肉香和放心。由此不难看出,消费者对迎宾品牌肉制品需求点与迎宾品牌肉制品能给消费者利益点之间的最佳连接点就是放心好肉。

所以迎宾肉制品最精准的品牌定位是“迎宾放心好肉”。 “放心”代表的是安全,而“好肉”代表的是能给消费者更深层次和更直接的利益点:新鲜、营养和味香等等。消费者不仅想吃到放心、安全的猪肉,还希望吃到新鲜、营养和味香的放心好肉。放心好肉的品牌定位能够为迎宾成为天津肉制品市场第一品牌提供有力的品牌策略支撑。

迎宾冷鲜肉和熟肉制品要想在天津市场占据领导者的品牌位置,并逐步成为全国肉制品市场的领先品牌,需要完成“迎宾等于放心好肉”的品牌占位,并抢先竞争对手进一步制定迎宾放心好肉的营销标准。营销标准的制定者才能成为市场的领导品牌,就像金龙鱼品牌抢先竞争对手制定了好调和油1:1:1的营销标准,单品销量远高于竞争对手福临门,成为调和油市场的第一品牌;鲁花抢先制定了好花生油SS压榨的营销标准,价格明显高于竞品,而且产品销量最好,并逐步成为花生油市场的第一品牌;太太乐抢先制定了好鸡精产品新鲜、优鲜、倍鲜的3鲜营销标准,成为鸡精市场的领导品牌。而迎宾放心好肉的营销标准就是: “新鲜、营养、肉好、色正、味香、安全”,这也是迎宾品牌肉制品给消费者的六大核心利益点。

为了做到“新鲜、营养、肉好、色正、味香、安全”,天津肉联厂还建立了绿色安全产业链,包括:科学繁育、生态养殖、定期体检、活体运输、专业屠宰、科学加工、冷链物流和终端销售八个组成部分,从而能够让消费者吃到绿色、安全、美味的放心好肉。

在总结肉联厂绿色安全产业链特点、抓住迎宾放心好肉的品牌定位以及迎宾放心好肉的营销标准的基础上,迎宾肉制品的品牌广告语也出炉——好肉天然香。这个品牌广告语是“迎宾放心好肉”品牌定位的延伸,同时也是迎宾品牌肉制品“新鲜、营养、肉好、色正、味香、安全”六大产品利益点的精准提炼,能够让消费者快速记忆和有效触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中国肉制品行业最经典的广告语,也是由迎宾品牌定位延伸出的对消费者的核心利益点。

目前市场上的熟肉产品包装;无论是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地方知名熟肉品牌还是迎宾企业的熟肉产品包装,基本都是颜色灰暗,在产品的零售终端缺乏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包装设计水平整体较饮料、饼干、糖果等食品品类相差甚远。

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定量市场调研数据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迎宾肉制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而且是老年人居多,迎宾品牌在天津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明显偏弱。为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精准企划在分析欧美、日韩、港台肉类产品包装设计以及国内其它食品品类优秀包装设计的基础上,在品牌策略的指导下,大胆运用休闲食品亮色调、年轻化、国际化、时尚化、专业化的设计风格,为迎宾品牌的系列熟肉制品创意设计了多套视觉冲击力强的优秀产品包装设计,塑造了一个充满朝气和有活力的、年轻人喜欢的迎宾品牌,为迎宾熟肉制品战胜竞争对手、快速提升产品销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9篇:困境儿童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幼儿文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66-04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教育部2011年8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衔接”做了如下要求:“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初中后五年制和主要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1]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2011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职)学前教育专业和江门幼儿师范学校、湛江幼儿师范学校两所中职对接,开始探索中高职三二分段自主招生;2012年又开始五年一贯制招生专业。专业设置的改变,必然导致课程体系的变化,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也同样需要重新设计。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正是在这样的契机和背景下进行的:贯通幼师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接续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单一的幼儿文学课程分成几门课,在中职和高职的不同阶段开设,形成既有层次又成体系的小课程体系。

一、中高职未衔接前幼儿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

江职从2001年开始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最初的主要生源是高中毕业生和幼师毕业生,幼儿文学课程一开始就遭遇了尴尬,幼师毕业生多数已在幼师学习了幼儿文学,课程设置重复;为避免学生厌学,教师只好依靠提高学习深度和加大学习难度进行课程教学,但这对高中生源的学生却是不公平的,因为幼儿文学对他们而言,还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破解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分班授课。但即使分班授课,幼师班学生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仍难以做到衔接:学校各自为政,专业各自为阵,更遑论课程了。每一门课程,中高职教师形不成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实施和教材的选用无法统筹,教学无法形成合力。

2011年江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中高职三二分段自主招生后,中职和高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再到课程体系的构建,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推敲,课程重复设置的障碍消除了。2012年实行五年一贯制招生后,中高职融合更为紧密,课程设置更注重层次性和衔接性。中高职衔接的探索推动了专业和课程的飞跃性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幼儿文学赏析与教学等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中高职衔接为幼儿文学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适应专业建设的这些变化,依据课程论和教育部关于中高职衔接系列文件精神,幼儿文学课程重新进行了设计: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和职业成长规律,分出了层次性;着眼与中高职一体化和学生终身教育的发展,突出了衔接性。

二、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依据

(一) 以学习者为中心

1.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教师,因此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育部从2001年9月开始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依据这一文件,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语言领域要达到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要求教师“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2]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中,就包括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对接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幼儿文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实施中高职衔接前,我们深入江门市多家幼儿园进行专业调研,发现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是全方位的,如幼儿故事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儿歌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儿童文学文艺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等。而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和“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方面,也常常需要借助幼儿文学来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未来的职业发展谋划,幼儿文学应成为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2.学习者的现有基础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中高职衔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起点是初中生,年龄主要在15-18岁之间。这部分孩子大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弱者,过往学习失败的经验,令他们对学习缺乏热情,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这些都会影响到中职的学习。因此,中职课程设计不能偏深、偏难,也不能过于理论化。但是,幼师学生有自己的长处,她们活泼好动、爱唱歌跳舞。因此,中职阶段的课程设计以讲(儿童故事等)、诵(儿童诗歌)、演(儿童戏剧)等技能训练为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职是高职的准备阶段,课程设计必须重基础,让学生阅读大量幼儿文学作品,积累感性材料,为进一步提升打基础。进入高职后,学生进入成人阶段,身心更为稳定,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高职课程设计加大理论的分量;技能训练则注重教学技能,熟悉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一方面懂得教幼儿讲(儿童故事等)、诵(儿童诗歌)、演(儿童戏剧)等,另一方面懂得创编幼儿文学作品,为幼儿教育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

(二)以学科建设的现有成果为基础

虽然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二级学科目录里,儿童文学仍未列入。但是改革开放后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从幼儿文学到童年文学再到少年文学的分段建设和研究,同样硕果累累,从较早祝士媛编著的《低幼儿童文学》到黄云生的《幼儿文学原理》,幼儿文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和幼儿园教育的联系,这些都为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三、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设计

(一) 课程目标分阶段设置

1.中职的“四会二心”目标

大量阅读幼儿文学作品,掌握常用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幼儿故事、童话、寓言、儿童戏剧、图画书等的基本特点,具备幼儿故事讲述、幼儿诗文朗诵、幼儿戏剧表演的能力,即会读、会讲、会诵、会演;养成热爱幼儿文学、热爱幼儿的一颗红心。

2.高职的 “三会二心”目标

大量阅读幼儿文学作品,懂得赏析幼儿文学作品,会改编和创作幼儿文学作品(重点是故事、童话、寓言、图画书、戏剧),具备幼儿文学教学能力,即会赏析,会创编、会教;养成热爱幼儿文学、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一颗红心。

(二)课程内容既突出层次性又体现衔接性

1.课程设置

中职开设的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幼儿故事讲述”“幼儿诗文诵读”[4]“幼儿戏剧表演”三门课,同时开设“幼儿文学作品选读”基础课,为技能训练可提供作品来源,也为高职的理论教学打下基础。高职开设“幼儿文学赏析、创编与教学”课,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把中职的技能训练进行提升,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文学进行幼儿园教学教育的能力。中高职课程的设计既有层次性又相互衔接,图示如下:

2.课时安排和课程内容

中高职幼儿文学课程课时总共198课时,安排如下表:

中职的幼儿文学作品选读课以儿歌、幼儿诗、幼儿故事、幼儿童话、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剧本)、幼儿科学文艺、图画书等文体的作品阅读为主,让学生熟悉作品,体会幼儿文学阅读和阅读的不同,掌握幼儿文学阅读的角度和方法。幼儿诗文诵读课主要培养学生朗诵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三类文体作品的技能技巧,幼儿故事讲述课主要培养学生讲述幼儿故事、幼儿童话、图画书等故事类作品的技能技巧,幼儿戏剧表演课主要培养学生表演幼儿戏剧的技能技巧。高职的幼儿文学赏析、创编与教学课则着重培养学生赏析和创编各类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文学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

课程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中高职衔接的特色。首先,中职的课程是基础。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幼儿文学作品选读课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让学生熟悉大量古今中外的幼儿文学经典作品,既为中职后三门技能课程的开展提供便利,也为高职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中职三门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诵读、讲述、表演作品的能力,这也是基础,自己会,才会教别人、教幼儿。其次,高职的课程着重提升。中职主要是讲究大量的阅读,高职则着重质的提升,更注意赏析能力的培养;不仅会读作品,赏析作品,还要会创编作品。双管齐下,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提升。中职的三门技能课强调学生“自己会”,高职课程则着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教幼儿”。从“自己会”到“会教别人(幼儿)”,又是一种提高。中高职课程既有层次,又有衔接。

(三)教学方法顺应学习者的身心成长规律

中职的四门课程都以切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技能训练为主,幼儿诗文诵读、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戏剧表演都是实践课,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诵读、讲述、表演能力。幼儿文学作品选读仅安排18节课,只简单传授幼儿文学阅读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幼儿文学必读和选读书目,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教师采用课内课外组织读书讨论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高职的幼儿文学赏析、创编与教学课则把理论传授和实践操习综合起来进行。学生既要掌握每一类作品的概念和发展历史、文体特点、功能分类等幼儿文学基础知识,同时也在课内外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以形成幼儿文学的赏析、创编和教学等能力,如课内采用模拟课堂、课外依托见习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同时改革考核方式,以考促改,取消书面考试,学生交读后感和赏析性文章作为考察幼儿文学赏析能力的依据,学生交创编作品作为考察幼儿文学创编能力的依据,学生交教案设计作为考察幼儿文学教学能力的依据。

(四)单个教师变成了分工合作的教学团队

中高职衔接之前,担任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师往往是“光杆司令”,衔接之后则形成了一个教学团队,首先,中职和高职的幼儿文学课程教师得形成团队;其次,还有其他专业的教师也要加入团队。朗诵和讲故事一般由语言类专业的教师授课,戏剧表演一般由表演或舞蹈专业的教师授课;高职课程还需要教学法的教师加入。原来的一门课程变成了一个小课程体系,原来的单个教师也就成为了一个教学团队。

(五)教学资源中高职共享

1.建立中高职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

逐步建立起中高职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 提供五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录像、电子课件、学习资源库(含幼儿文学阅读电子文库、幼儿文学影视库、幼儿文学赏析示例、幼儿文学创编示例、幼儿文学教学示例)、习题、模拟试题等相关学习资料。中职学生可以了解未来的学习目标,高职学习者也可以随时回顾中职所学。

2.建立中高职共享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期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既为中职所用,也为高职所用。如微格教学实训室既可作为中职“幼儿诗文诵读”和“幼儿故事讲述”技能训练的场地,也可作为高职模拟课堂的实训场地。幼儿园实习基地既能为中职学生展示幼儿诗文诵读和幼儿故事讲述技能的场地,也能为高职学生锻炼幼儿文学教学能力的基地。

(六)课程评价重中高职衔接的效果

中高职衔接前,对幼儿文学的课程评价比较简单,无论是学生网上评教,还是同行和督导听课评价,关注的只有一点,只有一门课程。中高职衔接后,课程评价的关注点在五门课程的衔接性上,尤其是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的衔接。制定中高职衔接后课程评价表,提供给同行和督导评价,以考察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幼儿文学课程实施的效果。增加评价环节,高职学生对中职的课程作评价,着重考察课程实施中高职衔接后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1-8-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7-20.

[3]梁芹.幼师学生心理特点与历史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

[4]孟亭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模式的构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