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高中语文课后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课后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课后反思

第1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摘 要:将课堂阅读教学作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笔者将结合在校教学经验,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措施

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议论文、散文还是科普性文章的阅读,都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剂良药。如何将课堂阅读教学有效地实施下去,需要语文教师找到课堂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以领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步入作者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当中,体验字里行间的魅力和作者的真挚感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

1.1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材料有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材料往往包括必修课本和现代文、古诗词、戏剧类三种类型选读课本,而实际的教学计划迫于升学的压力却只涉及必修课本和古诗词课本,这就造成了课堂阅读内容单一的现状,也造成了阅读资源的浪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读本、杂志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例如读者、特别关注等,应当引起语文教学小组的重视。

1.2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受限于提升学生成绩,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受到总的教学目标的限制,因此,造成了课堂阅读教学进退两难的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教学计划无法完成;不开展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往往也无法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服从于语文教学小组的安排,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学生忽视阅读任务

迫于各科学习的压力和迫切提高成绩的心理,学生往往会将阅读任务居于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三大科和理(文)综的学习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身为人师,我们也能理解;但事实是语文试卷中,阅读分数所占比值很高,而且失分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忽视阅读学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答题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阅读教学要创造文章中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创造出与文章相称的文化背景来,用音乐、诗词、设问等,让学生与文章融为一体。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书法大家临摹的文章,或者播放有古典色彩的歌曲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融入教学情境中。

2.2教师要从文章作品本身入手,做足功课

《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的任务形象丰满而又贴近现实。“他把眼前这个小世界和外面的大世界一比较,感到他在这里不必缩头缩脑生活”。这是高加林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他会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又想要干什么大事业?教师一定要做足文章、作品的功课,围绕其内容设置几个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展开深层次的讨论。

2.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拥奶骄渴窖习,将阅读作为每日任务去完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做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作者写作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并在每节课后进行课堂总结和自我反思,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结语

让学生在高中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会受益无穷。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进行自主式学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要“以生为本”,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敏.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语文建设,2016,(35):7-8.

[2]蒲政伦.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情境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70.

[3]陈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5):167-146

第2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有效性,指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精通、整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媒体,是依据课程标准由专家编定的教学文本。现代教学观认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科知识和教材结构,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吃透教材的科学思想、文化底蕴,融合单元之间的知识,确定教学设计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有关资料。”教师应不受教材的束缚,以教材为蓝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重组、补充,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实现现实生活资源与教材资源的结合,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语文的兴趣。

2.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美国教育学家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三维目标为依托,根据课文的人文思想,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明确一堂课该学什么,该把握什么。

3.课堂充分准备,要有课堂的预见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一般认为,教师课前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吃透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往往忽视了“备学生”这一环节。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对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除了依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外,更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有前瞻性,预测在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问题或出现的情况,预设解决方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要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做到因材施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加强课前预习,强化课后作业

学生学习过程是预习、上课、复习的过程。课前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预习,我们可以按照教材后面的思考题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生字词在课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答,把课文中难点和不易理解之处勾画出来,使学生带着思考、质疑上课。课后作业不一定每堂都要布置,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布置课后作业,既要兼顾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又要作业适量,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思考和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

5.教师激情、幽默,创设情境,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有激情。美国著名教授查德?威伍有这样的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高效的课堂需要有激情。激情的课堂迭起,唤起学生的激情,驱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课堂语言要幽默。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生动,增添教师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能粘住学生,使学生保持兴奋的大脑,清除疲劳和紧张的现象。用风趣的幽默语言传达教学内容,让课堂氛围不再枯燥,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最后,“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创设设疑、激思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中质疑、批判、探索、创造。借助多媒体教学,让教学内容“具象化”,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

6.语文课堂教学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长足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语文课堂教学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课本学习,学生从中学习到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语文课本中还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从中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气质,提升精神境界。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学生生活实践。语文课堂不应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课外长期、自由学习语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第3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科学性;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05-01

高中英文的教学要讲究科学性,教学的科学设计引领学习价值;主体互动促进自主建构,促进三维目标及语文素养的整体达成;教学相长,促进教学反思与创新。

一、有效的研:关注发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为了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特别要研究高中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学力。

“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内涵上说,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积累、知识视野)、语文能力(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交际能力)、语文智力(注意力、观察力、感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语文审美(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欣赏美)、言语主体的思想道德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内容。语文素养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就要求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从传统的“知识能力”一维目标,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转化。

1、有效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课堂行为主体,设计契合学生学力和学情的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纲领性地预设有效学习达到的基本教学标准,有序导引课堂教与学全程,并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课前准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绪状态,对教学内容“再度开发”,设计学习情境与传播媒体、准备教学策略与手段等。

2、有效的教学对话

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注重师生平等民主的交流和对话。教学对话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境界。语文素养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附加值也在共享中倍增。

3、有效的主体互动

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思维活动时空,让学生充分获得语文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这是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的充要条件。

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实现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互动,关键在于教师的宽容。

教学过程是主体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过程。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一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可以在同伴学习中得到互补。

4、有效的课后观测

下课不是教学任务的简单结束,应该是学生学习后个性化感悟和内化的经历。课后,教师既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内省、反思,还要观察学生学习后的成就感或情绪反应,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他们自我发展。

作为课堂学习评价的后期绩效诊断,必要的测验和阶段考试将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知识与技能”的检验结果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化有效教与学的成效。要让学生知道有效的测验只是对一个时期学习行为的考察,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1、习得自学习惯

在整个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课前预习、知识积累、文章讲读、课后练习,到课外涉猎,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习得语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包括:主动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积累与知识管理的能力、分析运用与探究发现的能力、体验审美和创造的能力。

2、学会知识管理

高中学生要寻找科学有效的学习宝典,知识管理便是最有效的秘笈之一。“知识管理”一般界定为“利用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储存、知识的内化与应用、知识的分享及知识的创新等策略”,是一个知识有效“应用与创造的连续过程,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提升教学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成就”。

3、获得考试能力

“唯考”和“利禄主义”的思想显然背离《标准》的要求,必须批判并肃清;然而,考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毋庸回避评价考试,考试考验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是检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考试之一。“提高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工作方针,“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

4、有效的化:关注文化,融和有效的教与学

新课程语文有效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教学主体、课堂情节和生命成长整合发展的“文之化”上,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圆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技术层面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的和谐融合,必须超越知识获取升华人文精神,即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和。理想化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运用文化想像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反思,在感悟中升华情感,在应用中提高古典与时尚贯通、民族与国际结合的人文素养。

第4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1.调查问卷

无锡市某高中三个年级共24名语文教师接受了问卷调查,收回2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8%。其中男教师占16.7%,女教师占83.3%。5年以下教龄的占8.3%,6-15年教龄的占45.8%,16-25年教龄的占16.7%,25年教龄以上的占29.2%。

调查问卷的题目是《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现状调查》,共有10个项目,其中封闭式项目8个,开放式项目2个。由于开放式项目有些教师没有填写,故不作结果分析。

数据这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不同程度都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同性别、不同教龄的教师没有明显差异。

在语文实践教学中,近七成的教师情感教育方法较少,手段单一,没有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落实情感教育的实施。而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情感角度相对考虑的不多。

2.个别访谈

为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随机挑选部分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以便对调查问卷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一些开放式的项目。比如设计了以下问题:“情感教育的目标应如何设计?”“情感教育的实施中较难处理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这么认为?”,“进行情感教育你觉得最困惑地方的是什么?”,“在此期间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是什么”等等,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调查的补充。

二、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问题的表现

情感教育评价一元化、静态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情感教育的评价与一般的语文教学评价相比,具有特殊性。因为情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最终让学生完成情感教育的目标。所以语文情感教育的评价更应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参与、学生的自我评价、情感教育目标的达成等等。而现行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情感因素涉及的不多,即使是能考虑情感角度也是评价主体一元化,被评价者大多处在消极的地位,基本上没有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元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仍然过多注重知识,而忽略了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思维的考虑。

三、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评价的思考

1.评价内容多样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单一化,只注重用学生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和教师教育成效,忽视了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评价角度。

语文课程也是一个整体,其评价内容也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语文认知、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以往的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只是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点,至于学生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得以提升,没有重视。

只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文知识,导致了过于重视学习的结果而淡化学习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语文情感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情感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成长更是曲折多变的。情感教育的评价过程也应从静态的评估结果转到动态的评价整个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改变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及其变化。

情感教育本身也是复杂的,在评价过程中绝不能只依靠一两次、一两天的评价作为学生的情感教育完整的评价结果,而应持续长时间、注重学生发展历程的过程化评价。学生情感终极目标的实现绝对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因此,笔者认为情感评价应从考察学生的即时情感状态入手,从其现有水平出发,着眼于今后的情感发展方向,关注被评价者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绪体验、努力程度、态度变化,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理念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比如学习《史记选读》时,情感教育的重点关注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态度上,通过一个学期的史记学习,看看学生学人物传记的文言文的兴趣和主动性是否得到改善,主要从课堂情感即时评价,情感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入手来综合评价。

3.评价方式科学化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教师不能以完全一致的标准要求学生毫无差异地达到统一要求,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自信,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科学的情感教育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层面上实现相关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有课前谈话、课堂观察、课后反思等主要环节。课前谈话是为了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状况,以便控制课堂情感教育可使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前谈话还为了调整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倾向性,以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堂情感目标。课堂观察是在课堂上直接进行的,可以通过学生情感变化和学习行为进行现场即时的评定,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与学生接触、交谈、倾听学生意见来考查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后反思就是指教学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情感方面的反思。在实际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语文情感教育的评价。

第5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要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才能成为课堂上的朋友,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老师,正如我们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基于这个意义,老师倾注到学生身上的爱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这需要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主任感,持久的耐心和真挚的爱心,在学生的心灵中去播种理想,培养文明,启迪智慧。情感教育在具体方法上是很灵活的,结合个人实践体会,作如下一些参照: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他也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时时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其次,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勇于在学生面前坦承自己的错误与缺点,并及时作出改正。再者,老师要勇于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作平等的交流,和学生广交朋友,老师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需要进行有效性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效率最大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要可通过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反馈等方面去实现。增加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最关键的疑点,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就高中阶段的语文来说,课程改革后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只有通过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收获尽可能多,对教材的利用更充分。一节课上完以后,教师要与学生认真交流,倾听他们对本次课程的看法和意见。语文课的特点是主观性较强,有时候对于课文的认知,教师和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交流来获取和改善。收集和整理好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剖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并冷静、客观的加以反思,才能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长此以往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键。

三、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很到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转化作用,从学生现状看,影响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因素,往往还不是智力和智商的问题。不少学生智商不错,思维敏捷,但语文能力相当差。根本原因是上课不专心听讲,书不认认真真地读,字不规规矩矩地写,作业不按时按量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甚至根本不思学习,放弃学习等。所有这些,大多缘于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教书育人为根本。在钻研课标和教材,探索教法的同时,还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针对问题找学生个别补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应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辅之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智力因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产生强大的能动作用,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如何在目前学科壁垒日趋森严,重理轻文、重物质轻精神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普遍存在的教育环境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使高中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无疑是所有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人文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关于自然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是“人文素养”的教育,我们不能用科学教育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人文教育,不能把“人文素养”的教育当成了“人文知识”的教育。因为精神的创生只能由精神来完成,精神的升华只能通过精神来感化。根据人文教育的这一特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上,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和精神契合,不能忽略课堂的人文思想的氛围。为此,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全身心地投入,要以自己的思想和激情,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引领学生产生共鸣或心灵的感动,还要创造课堂的人文思想氛围,一种自由讨论与争鸣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古代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能影响他们品性之真挚、伟大、高雅的那种令人难忘的印象”。

第6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个性发展 语文课程 应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89-01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与拓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规范表达能力,并且能够通过教学中的启发来感受文学的魅力,陶冶学生的美学情操。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的学习能够培养人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高中语文课程传授过程中更应多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触碰到文学的魅力,感知文学的涵养,从而自觉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锻炼审美品位和对美的创造力。这些都有待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来实现。

1 设计“谈谈自己看法”的题目引导学生练习

例如,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的课后习题可设置为:“设想一下你与你的明友之间发生了误解,将如何处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课后习题可设置为:“你是否同意信陵君的做法?你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毛遂自荐》的课后习题可设置为:“你喜欢毛遂这个人物吗?为什么?”这些习题的设置就为学生设定了特定的话题情境,学生可以自己以往的经验、认知和知识来各方面的展开讨论,从而总结出自己的答案。对于学生的讨论可以采用灵活的自由分组或是固定同学一块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同时每个学生都要尝试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大家都积极思考,加入到讨论中。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旁边适时的加以点拨,使得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晰些。通过讨论,我们可以把文章本身蕴涵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文化要义、人文理想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把自己的感觉、经验、对文学的理解灌注到课堂中,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文学魅力,培养审美能力的地方,让语文课堂不在教和学的单独模式,而是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训练,用自己的视角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是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 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探究问题的欲望

课堂中设置情境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引发积极的思考。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探索、总结来探索语文奥秘,紧跟老师节奏吸收知识。例如,在《陈情表》一文中,司马集团灭蜀后,李密作为蜀国明贤被征召,但是李密不愿在国家破亡后到敌国做官,所以当时境地“进退两难”,于是便写此表阐述自己不能奉召的原因。晋武帝看后很受感动,不仅没有惩罚他,还感动于他的孝心,赐予两名婢女服侍其祖母。文章讲到这里,可以停下问问学生“问什么一张小小的表就能救李密于险境”?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对文章历史背景和作者身世的把握,需要了解全文围绕“情、孝”展开的写作思路,细细品味文章“悲恸动人”的语言,也要设身处地地想象李密和晋武帝的心理,这就构成了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它实际上是一个统领全文“纲”。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的韵味,沉浸其中,反复思考,就可以慢慢领悟到文章所表现出的情和孝的流露,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感受文学的熏陶。需要强调的是情境问题和传统的提问是不同的,情境问题需要根据文章的讲解展开深入的探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不仅仅是书本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认知总结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

3 运用多媒体增进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

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强大的音乐效果和视觉效果能够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充分调动想象力。多媒体教学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乐意学。并且对于老师可以减轻板书和讲解的压力,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读《春江花月夜》,可以辅以flash版《春江花月夜》;学《再别康桥》,可以加入优美的诗歌朗诵,使得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诗词的魅力。现代教学中,教师常遇到“课时少,信息量大”的难题。例如,在讲《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较大的信息量在两个课时内很难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但是若引入多媒体教辅工具,利用优美的音频播放和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并且嫩是学生直观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4 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更新旧观念

首先,做为语文老师,不仅是要了解语文知识,还要重视自我发展。其次,课堂中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踊跃性会导致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和困难,要求老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面对学生的积极性要予以鼓励,同时对于提出的问题,能够敏捷、简单、快速的做出回应,利用平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提问题的学生,并且引导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来提问。再次,老师不是刻板的教书机器,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的学者。最后,老师应该对书本中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利用教室中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来丰富课堂的灵活性,能够把课堂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5 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但是怎样更好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每位老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芒芒,王红,主编.初中语文教学评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肖川.教育的视界[M].岳麓书社,2003.

[4] 杨谢.新课程下语文课堂交流研究[D].苏州大学,2007.

[5] 王丽,主编.我们怎样学语文[M].作家出版社,2002.

[6] 田思芳.节日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7]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编,徐芬,赵德成,编著.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王璐婧.“”中学语文教材钩沉[D].湖南师范大学,2009.

第7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人文魅力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与落实,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有效的人文魅力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对其终身发展有益。

1.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魅力教育的重要性

不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人文魅力有所不同,因此人文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时代的产生,是文化素养的重要表现。构建人文魅力,实际上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中语文学科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人文魅力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魅力教育,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涌现出诸多新的思潮与理念,一方面推动了学生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给学生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果家长、学校及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引入人文魅力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人文关爱与人文素养,形成心灵共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输入正能量。

2.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魅力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魅力教育,教师应把握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结合实际经验,人文魅力教育的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2.1课堂教学环境中渗透人文精神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等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造真实、客观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学生起到熏陶的作用,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首先,教师要严于律己,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心,宽容学生、理解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与喜爱,通过一言一行感化学生;其次,阅读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投身学习,集中注意力阅读材料,开展个性化探究,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生活经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养精神的重要阵地。总之,如果课堂教学没有了学生的参与,则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人文魅力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2.2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

高中生富有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体验,因此他们的性格不同、思想不同,存在个体化差异。教师不能一味打压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允许差异的存在,并充分利用差异开展人文教育活动。每个学生都各有闪光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过于偏向学优生,更要关注学困生。高中生有被尊重的需要,而这种尊重是他们努力的驱动力,教师要重视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向他们渗透真、善、美的发展观念。例如教学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感悟诗人的真诚与善良,让学生体会美好的人生,并且为之付出努力,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

2.3构建和谐的人文魅力教育课堂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离不开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维护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人文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情和人性,为培养人文精神奠定基础。构建和谐的人文魅力教育课堂,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及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推动学生发展,另一方面要在融洽的人文心理氛围中,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进而挖掘其人文魅力潜能,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实施人文魅力教育,教师要与学生地位平等,不能再“一人独大”,接受来自学生的意见,学会自我反思,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允许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精神生命教育中占据绝对的主动地位,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获得尊重与理解,进而提高个人修养。

2.4实行人文性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在任何一个学科教学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课堂的人文魅力教育要关注课后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习意识,具有现实意义。人文魅力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不能单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不同的学生,基础水平有所差异,如果采取统一的分数考评方法,则有失公平性。因此,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魅力教育,其评价要体现人文性特征。其一,遵照“以发展为本”原则,将动态性评价与层次性评价相结合,允许被评价主体的差异性;其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实施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评价;其三,评价内容要以激励模式为主,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少一些批评,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其四,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能力增长、思维优化。

综上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魅力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保证人文教育工作的落实。通过人文魅力教育,体现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促进提高综合素养,让高中语文课堂成为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关键词】民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面对少数民族县域高中,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那么,面对贵州省石阡县的民族高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呢?

一、语文课堂要洒满阳光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快,县域民族高中同样也感受到了改革指挥棒的影响力。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教师理科式的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零零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末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仍然是高考的助推器,是“工人”,学生是“流水线”上的待完成品,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针对民族高中生源差,更需要在语文课上呼唤感性发展空间,给学习以生命力和活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创造。

民族高中的语文课堂需要洒满温馨的阳光,让普通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语文原本的妙趣。例如: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使学生与文本“会意”,与作者心灵产生突发性的“碰撞”,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这样一来,让教师的良性教学方式、语文课本的妙趣,有机地促使学生去接受知识,沐浴语文知识的光辉。

二、语文课堂要培养自悟能力

人类社会越文明,时代起进步,越需要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越需要个性的良性发展,因为个性既可以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强调个体吸收和认识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古人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诗道亦在妙悟”。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悟性”培养,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近几年中高考“话题作文”,2014年贵州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再次论证了要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贵州省的民族类高中,特别是普通班级,其实学生的智力不差,个性十足,创新能力是有的,关键是要引导好他们,朝有利方向发展,不要被坏习气所污染。

三、语文课堂借媒体拓展训练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民族高中信息技术的配置也跟着时生了变化,班班都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月夜潮水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教学《雨霖铃》时,我就启发学生联想自己送朋友时的心情、场景来理解词人送别时的心态、动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自己和词人联系在一起,相同的心情让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增进了师生情感。

当然,民族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要形成教学的独特个性以促进学生进步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教学生涯中不断的积累和长期的历炼,不断“教”与“学”,广泛汲取,多加锤炼,多方借鉴,善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训祥.高中语文教学三步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第9篇:高中语文课后反思范文

一、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急切呼唤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好效果。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可是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满怀,滔滔不绝,而台下学生两眼茫然,昏昏欲睡。语文课通常被学生当做休闲课、放松课。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由于高考命题的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只要背诵题是课内的,一些学生质疑:学了也不考,学了有什么用?因此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高,整体的语文素养也是参差不齐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一些教师花了大量时间死记硬背繁琐的语文知识,功利地去告知学生答题方法。我们所有的目的就是提高高考语文那张卷子的分数。语文的人文性内涵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课堂上为了追赶所谓的进度,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少有自己的思考。即使有提问,也是只能关注到少部分同学,不能关注全体。在这样的状态下语文不再是充满灵性的美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而是变成了面目可憎的说教,无边无际的试题。

在竞争日益严峻的今天,高考制度决定了学生过多地被功利思想支配,希望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课后学生不会花过多时间学习语文,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这四十分钟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的现状,打造高效率、高效益、好效果的课堂?这成为一线语文老师急需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二、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

如何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反思。

1.教师要潜下心来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无止境,教师这个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来得艰难,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但是,读书对老师来讲是一种奢侈。成天是作业、试卷、琐碎的班务工作,繁重的工作把人碾压得佝偻苍白,读书这个必修之课成了奢侈的梦。

读书应该是教师的常态生活,语文教师更应如此。语文教师不读书,必定难致远处,课堂枯燥,解读低弱,语言乏味,了无生气,教学只能是压灭火花,扼杀灵性,捆绑灵魂,造就浅薄。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从来不爱文学、不看“闲书”(教本教参之外的书)、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解读的语文老师,能够让他的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读书。

所以,要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潜下心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养。

2.因材而设,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例如,讲《荷塘月色》重点在散文语言的品味;古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为: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上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真正实现语文课堂“三高”目标。

3.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肯学、想学、会学”,使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从时下最火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讲起,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讲必修一读本《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时,导入由赵咏华演唱的《最浪漫的事》。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4.精心设计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会思考的人,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如何思考”,帮助他们思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正是促进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北大钱志亮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于艺术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与语文共舞,让生命鲜活!”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师生关系就会呈现出和谐之美,教师不再是权威者、控制者,而是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对话者,课堂因而变得高效。

5.“闲言碎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插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故事、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碎语。这些“碎语”不仅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而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课堂高效。

总之,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诸多方面。只要我们在研读教材时,在教学设计时,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站在学生的立场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一想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堂就能真正实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