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第1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转型 发展

1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影射出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很多风靡全球的体育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来的。但我们发现在竞争激烈的奥运会赛场上,在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里,却很少有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

纵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其传播滞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力度小,传播范围窄。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追求长期的修炼和精华的沉淀。这些观念的限制和束缚,造成民族传统体育的渗透力较差,传播范围狭窄。

(2)民族传统体育受传统思想的限制,部分功能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快节奏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身心上的娱乐和放松,这些传统的思想使民族传统体育变的枯燥乏味、墨守成规,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也渐渐偏离了人们的生活。

(3)不同的民族在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缺少一定的渗透力和认同感。所谓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认同是文化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讲究“精”、“气”、“神”,而这些理论和思想却着实让外国人头疼,这就会导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4)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配置不充分,忽视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营和牢固根基。学校要合理配置传统体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

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今后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势在必行。

2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动态化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动因

本文引入PEST分析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阐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和发展的动因。所谓PEST分析模型指的是利用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种因素对企业或行业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宏观地分析。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政治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转型的扶持,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市场需求的变动,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现代人们需求的变化和观念的转变,技术因素指的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科技支撑。这四种因素共同组成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动因。

2.1.1政治因素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意见。2006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意见》还指出:“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进入健身中心。”2014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由此可见,这些政策和规划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向功能多样化,产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1.2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多样性,个性化,娱乐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价值,挖掘娱乐功能,积极引入流行的文化元素,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2.1.3社会因素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由此可见,全民健身的热潮不仅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天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身心的享受,这就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开发新的功能,开拓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新格局。

2.1.4技术因素

随着信息科技的完善和成熟,催使着各种技术开始发生融合和交叉。而这种融合和交叉也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要充分适应和利用信息科技带来的转变和益处。科技的进步使各地的特色体育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也成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向多元化方向转型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为传统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总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大因素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动因。

2.2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关键――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基于生产技术发展、政府管制降低以及产业间壁垒的模糊等诸多因素,发生在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导致产业边界模糊甚至消失,产业边界重新调整,最后形成新产业的经济现象。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其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可以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

2.2.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我国很多地区都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发祥地。这些地区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传统体育项目与当地旅游业结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渗透作用,而旅游业在融合过程中对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传播作用。传统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互动发展。(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影视制作等虚拟技术,将区域性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制作成纪录片或宣传影片,在旅程中播放,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内容,还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传统体育和中国文化。(2)借助景区资源优势,基于区域特色文化,积极举办传统体育会展和表演,使传统体育文化更加直观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传统体育的机会。(3)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打造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并借助旅游等形式进行对外宣传和推广。

2.2.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既是文化产业的子范畴,是文化产业中重视创新的部分。也是创意产业的子范畴,是创意产业中以文化内容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部分。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变得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还为传统体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由此可见,二者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时尚前沿的风向标,能够持续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新的元素和思想。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沉淀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可以深化其内涵。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融合发展。(1)固定举办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通过互动,让人们真正参与和体验传统体育。(2)减轻传统体育项目里沉重的思想束缚,融入时尚的文化元素,并与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相结合。

3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民族传统体育要想成功的转型,就要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即刻的精神追求和娱乐享受;(2)民族传统体育蕴含巨大的商业潜能,要积极开发其潜在的功能和价值,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3)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的方针,丰富和拓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4)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关键在于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外,还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的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结合起来,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第2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1民族体育文化价值在当今体育文化中的特殊作用

民族文化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文化作为引导,否则将会在前进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也不例外.它依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形成了一种以消遣为目的、以保健和表演为基本模式的特殊文化形态.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思想是与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一致的,崇尚人的气质、品格和精神的修养[2].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尽管很多体育活动的表现方式都是以个人的行为来体现的.但是它始终体现社会的价值,社会的各种规范也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两者之间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人们更多地关注身体的健康,而体育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手段和方法,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竞技体育的局限性,并非所有阶层的人们都适合.为此,民族传统体育为人们的健康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为人们锻炼体魄、增强民族体制保驾护航.这充分说明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它的发展是新世纪的时代要求.因此,发展民族体育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应用瓶颈

2.1民族体育文化中健身价值的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健身价值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五个维度.具体指的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动作和水平对人体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性以及柔韧性的锻炼.例如,我国维吾尔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摔跤、拔河和双人拉绳,这些体育项目可以让参与者锻炼其上肢和下肢的力量.还有一些民族的踢毽子、单腿跳、登山等项目,能够让参与者增强自身的耐力[3].一些民族的划龙舟比赛、爬绳项目可以让参与者增强身体的速度素质.一些投绣球、荡秋千、舞龙、还有一些民族舞蹈能够提高参与者的灵敏性.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项目的一些基本功能够提高参与者的柔韧性能.除此之外,蕴涵着中国特色的气功、养生都具备健身的功能和价值.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加速发展,人类一方面收获了社会进步的便捷福利,一方面也遭受着“文明病”的袭击.一些人处在工作强度较大的环境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时刻感受到压力的存在,从而导致身心俱疲,一批学生、教师、白领都经常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满足人民对健身日益增长的需求,它是解决各族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多元化,所以如何将这些体育运动整合在一起,进行统筹规划,并且让健身的功能更具针对性,是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2.2民族体育文化中娱乐价值的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价值表现在自娱和娱他两个维度的功能和价值.例如可以对一些体育技术动作进行编排,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的辅助,将其进行适时的传播,既实现了自己娱乐的目的也让他人感受到演练的娱乐功能.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虽然极具趣味性,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因此,让民族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发扬光大,让它成为广大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娱乐手段,需要一段很长的道路.而且,随着人们对娱乐功能的需求不断增长,民族体育文化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值得慎重思考的.

2.3民族体育文化中教育价值的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三层次结构都体现了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其外部形态的技术动作、技术水平进行人体的外部肢体教育;可以通过其中层结构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和理论基础对人们进行行为方式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还可以通过其深层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价值观、民族情感、民族情趣、人文思想等对人们进行民族认同教育、价值观教育、审美情趣教育和人文修养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专业的培训人员或者是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够彰显这三个层次结构的价值.因此,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体育文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专注科研,从而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

3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用价值开发的保障体系

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研究,有利于探索如何进一步开发民族体育价值[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提升,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的.因此,世界各国更多的关注已经投放在中国,他们想要了解在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国家里文化的积淀和实力是如何的.因此,我们在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已然发展成为一门整体性、综合性的学科,这为其应用价值的开发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我国一些体育院校内,已经创建了一些本科、硕士点,甚至有些学校已经建立了博士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再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价值开发方面,需要深入探索、不断完善,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开发的保障体系.

3.1整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念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整合,必须选择先进的现念作为指导思想.具体整合的内容包括三个维度.首先,深入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历史文化资源中获得启示,接受历史的借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发源于日常生活的,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它与生活的自然形态是十分接近的.为此,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生活情趣,体现了“以人为本,运动休闲,天地人合一”的特点.其次,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念整合时,要充分考虑世界的意识.一定要开拓视野,吸收和融入世界体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将民族传统体育置身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又能符合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

3.2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团队

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的基础.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同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研究队伍,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科研团队的建设将承载着对民族传统体育特殊人才培养的重任[5].建设一批具备先进的科研理念、掌握科研技能、具有科研献身精神的研究队伍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这批队伍的研究内容要宽广,要重视新的技术和研究成分,要始终坚持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即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全民健康发展的模式.

3.3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如今已然成为体育领域内的支撑学科.因此,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科的构建和创新.既要充分考虑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例如,应该进行充分调研,开展就业需求的分析,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建设是搭建教材体系平台的基础,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深入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设计内容,教材建设方案等.充分将现有的学科建设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培养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特殊人才,进而从学术的角度上,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发展.

4结束语

第3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针对现今云南高校里公共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当下的公共体育教学形势,并结合现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可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云南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当中,让当今大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增加民族意识。这样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而且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当中得到了自我的提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公体课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云南高校 公体课 融入价值

纵观来看,云南高校开展的公共体育课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民族的体育项目发展。现今很多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都出现了失传的现象,如果再继续这样发展,没有传承人,没有参与者,将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从此消失,在v史的长河里销声匿迹。所以,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发展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首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会应运节日而存在,最大的意图则是娱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传承功能、强身健体和美育的功能、亲和功能和政治经济功能。

二、云南高校公体课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1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现在云南省高校中公共体育课程中所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少,且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由于云南本就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地方,如果在这样的有利环境下还不把握其优势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那么真的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影响云南省高校公体课中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度不够,高校中缺乏专业的教师,对于民族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同,导致部分课程很难在高校开展。还有就是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于自然经济时代,其依赖于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与民族节庆相结合,带有浓重的文化娱乐色彩,没能摆脱原生形态的烙印,所以若不加以改进是很难融入到高校的公体课教学当中。

(二)客观因素

主要表现在教材的选取和应用上,现在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但是内容具有局限性,缺乏指导性,特别是对于这些项目的组织竞赛管理、评判标准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固定,所以也会影响到教学。

三、云南高校公体课程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丰富高校的课程,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集健身娱乐性为一体的,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改进融入到云南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既丰富了云南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又让这些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更加利于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二)利于云南高校形成特色的民族体育教学

将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云南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是对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一个有机补充,也为云南高校形成特色的民族体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三)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它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接触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更可以在学习锻炼的同时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和友谊,对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减少云南高校体育的教学经费投入

由于云南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资源相当丰富,且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易做,经济实用,对于投资要求较低,这样便可以减少学校的经费开支,也可以减轻国家与政府的负担。

(五)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学校是发展体育使其更加壮大的必经之路,现在的很多体育项目都是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进入校园,根据教学需求改进方式方法,让学生更易学习也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到该民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四、结论

根据现在云南省高校的少数民族体育开展的情况来看,加上云南省本省的少数民族资源优势,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云南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是有很大的优势的,这样不仅可以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更可以缓解现在的高校公体课程的压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民族传统体育并融入到其中,这也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进高校公体课程的教学中也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不断拓展创新,更适应于学校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第4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富源县;水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曲靖市富源县水族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水族和传统体育相关文献,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富源水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状况惊醒实地调查。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富源县水族基本概况。云南的水族主要分布在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彝良县。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水族有1.2万人,主要居住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富源县古敢乡水族是1988年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乡[1]。古敢乡居住着水族、彝族、布依族、蒙古族等8个民族,其中水族5249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35%。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水族的传统舞蹈主要有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2]。

2.2富源县水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水族现有传统体育项目30多项,分为武术、棋类、民间技竞、表演游戏、歌舞等5大类,并且大多数项目仍在水族聚居区举行,单就在水族武术类传统体育项目方面就有20多项。地处于我国边疆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体育运动缺乏科学的认识,少数民族的许多学校对于体育教育教材的舍取、课程分配结构,形式及成绩的评定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加上受到现有教育机制的制约与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一些学校,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及缺乏对体育运动重要性得科学认识能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学校很少。因此富源县水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在很多方面是缺乏科学的认识,在教育上也缺乏科学有力的组织手段。

3.水族传统项目发展传承存在的问题探讨

3.1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巨大冲击。有学者对少数民族对本民族传统体育了解程度调查显示,有66%调查者能正确回答出一项以上该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回答有误的占33%。其中有34%的调查对象已经模糊了该民族传统体育。目前,水族保持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挑抬棋封(官)棋、速度赛马、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斗牛等[3]。由此看出,保持开展的水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逐渐减少,水族武术和一些民间技艺已濒临失传,现代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2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不足。人们片面的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就仅限于体育的一般功能和价值,认识不到富源水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角色的转化,富源水族少数民族在经济全球化和时间多极化的状况下,已经成为国家向世界展示自己实力的另一个舞台,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通过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富源水族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由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步较晚,人们认识不到巨大的发展空间,它作为一种文化,有传承的功能;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存在缺陷。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任何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如果剥离当时的社会背景,就没有了发展传承的条件,也就没有了文化的内涵,使我们看不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一面。如:水族最具特色的“端节”赛马和水族武术的起源就是单纯的祭祀活动和庆祝丰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已经被一些现代化元素所代替[4]。

3.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缺陷。富源水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近几年人们认识到了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然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需要经济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从人们的观念人手,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都了解和接受富源水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受众群众。政治的因素介入很多,它偏离原来的方向发展缺乏自主性,这是整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缺点。

4.对策与建议

4.1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设。要尽快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框架,把水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课程体建设中,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有意识地在水族传统项目的发源地建立“文化生态区”和“水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

4.2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扶植力度。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资金投入,培养能从事教学、训练、科研的专门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3摒弃旧观念,树立新思想。把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事业摆在适当的位置让水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应把建立和完善机构,配备专业人才负责,并建立能力扎实的教研队伍,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作为一项首要的工作任务来落实。并要努力通过下乡宣传,开展短期培训,散发宣传单等一系列有效地途径使他们对民族体育事业的认识提高到体育意识的高度上来,不断开展文化交流和保护。使得少数民族在新的形势下的多元化发展。

4.4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规范化和规模化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科学性的保障。要培养熟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综合性体育管理人才、体育应用人才、体育主干,选拔,训练高水平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员。以各个民族高校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以不同形式培养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和管理人才;以少数民族地区各中小学为民族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选拔培养优秀民族体育苗子,做好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张瑛.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9(8)82-83.

[2]张东秀.水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调查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6):88-89.

第5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 学科研究 问题

一、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究的总体情况

1.研究文献逐年递增

通过CNKI在体育学科内以“传统体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这个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可以同时涵盖“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文化”、“传统体育产业”等关键词的文献),共检索到文献3128,基金资助项目占所有出版文献的8.4%。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172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7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12篇,省级及其它项目资金资助53篇;论文自1997年逐年递增(表1);出版专著24部。以“武术”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8675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6篇、863计划1项、973计划1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8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8篇、共255项。近5年来平均每年发表1000篇。

表1 近10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数量统计

2.研究方向上武术研究为主流,各领域都取得一定进展

从理论体系的成熟程度以及理论发展的状况而言,武术有一套较为成型的理论与体系。武术研究的研究领域涉及体育教育、训练、竞赛、体育产业、文化等等方面,产生了相当的研究成果,拥有一大批稳定的专家群体,在全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其相关的学术活动也日益频繁,有关武术方面的专著和出版物层出不穷。目前,武术这一研究方向有脱离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并自成一门学科的趋势。

3.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研究

理论的研究大多从学科本位出发进行研究,找寻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本体,并试图对其进行本质性的把握,通过逻辑推理建立起学科体系。研究集中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概念,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价值、功能、研究方法的等方面,现在看起来收效并不大。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对象涉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象和规律,其基本内容可包括:民族传统文化与民与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研究。

4.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的研究

高校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的重任,也有文化传承的责任。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后,目前共近40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多个方面。学者们认为:“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武术专业,其他的课程也只是作为选修课且课时量很少,这种设置既不合理也不科学,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来讲没有实际的效果,自然也就谈不上形成自成体系的学科理论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与个性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其他地域特色问题及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5.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研究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亮点。学者们对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现状调查,如何更好的与学校体育接轨,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商业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中,多以文化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的为理论依据,采用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研究。

6.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鲜活的生命特征承载着民族情感、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但由于大部分传统体育文化本身的脆弱性以及现代西方体育文明的强烈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巨大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集中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梳理与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化、全球化、和谐社会建设、传统文化思想、奥运文化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功能、传播、发展趋势、发展策略;区域、民族特有体育文化的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民族节庆文化等。

7.民族传统体育的其它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不仅涉及到社会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在体育产业领域及医疗卫生、全民健身领域、竞技体育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现状、政策与法制、路径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与医疗保健;民族传统体育与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国内外比较等。

二、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常规性选题较多,新颖性不够

从1999到2010年年学校体育方面发表的文献来看,研究选题呈现出常规性选题较多,多学科交叉性选题和新理论性选题较少。更多的选题依然分布在武术及传统体育文化领域,而一些重大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民族传统体育国际视野,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一些高层次和有深度的课题则较少。

2.研究方法较单一,综合运用方法不足

综观学校体育学科文献,采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依次是: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方法、实验法、质的研究方法等。总体呈现出研究方法运用比较单一,综合运用方法,特别是新的一些学科的方法运用更少,方法论上缺乏突破,也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究文献的质量。

3.基础理论研究较多,应用、开发性研究较少

多数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理念的探讨与梳理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收集整理为主,而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路径及方法措施、法制研究、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研究等研究却较少。

4.作者单兵作战较多,合作研究较少

从研究作者群体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作者单兵作战较多,广泛开展合作研究较少。不少作者可能为了晋升职称,随机选题,独自研读,进行文章的撰写,而能够打破学科壁磊、打破区域限制,广泛进行合作研究则较少。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课题较少,科研力量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一支有组织的科研队伍。

三、结论

从总体上看,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研从学科理论、武术项目研究、专业研究、文化学、社会学、体育产业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缺乏对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全景式、整体性的深度思索,缺乏纵深的学理性分析,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偏少,应用基础和开发性研究相对薄弱。

参考文献:

[1]邱丕相,马剑.武术学科的科学化历程与面临的挑战[J].体育科学,2004,(4).

第6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开展 民族传统体育 现实意义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在高职院校当中予以开展。但是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发现,众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加以利用,武术似乎已经将其全部代替,即便是一些像跳绳、踢毽子或者拔河等项目更多的是学生们进行自由练习。传统民族该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之中,发挥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予以继承和弘扬。

一、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运动属性,加入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选课范围也将会进一步扩大,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在校学生的对于体育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体育产生抵触心理。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按相关条文规定只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了体育课,三年级以上是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自行开展。经过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田径或者球类项目,其中也会穿插一些趣味游戏,同时高职院校的考试内容也是以这些项目作为测试内容。结合高校的地域情况相应地将民族体育内容融入到体育课堂内容之中,学生对于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加深,实现课堂的学习内容丰富化,同时学生的运动情绪将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样使得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锻炼成长,陶冶情操。同时大多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娱乐性强,一般均为游戏的形式,活动氛围非常的浓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民族学院就已经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公共体育和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大量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心理倾向非常的明显,特别是对陌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尤为浓厚。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当中开展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在校师生的道德品质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综合性比较强,其将价值观、审美观以及道德观充分分的融合在一起,这对于学校教学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其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将图腾、生活以及娱乐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于后辈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例如棋戏有助于开发人们的思维和智慧,这是一项将趣味性以及游戏性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的益智游戏。围棋是一项具有高品位的智力游戏,具有多样化的社会功能文化属性。其中包含有甚至的哲学辩证思维,例如对立统一或者阴阳互生等,有利于充分挖掘人们的智力,陶冶情趣。此外,还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争性非常的强,这对参与者是一种考验和磨练。例如藏族的押加、哈尼族的打磨秋、蒙古族的摔跤及射箭等。这些活动规则对于参与者都有严格的要求,追求礼让公平,场面竞争非常激烈。选手要克服内心的障碍,勇敢向前,培养努力进取,努力挣上的竞争意识和品质。

三、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我国政府倡导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团结,维护各族人民的基本利益。社会主义体育事业飞速发展,我国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力推崇全国各族大团结,全面提升全民族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场地,体育课之中掺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无疑是实现了对民族体育文化文化传播的推动。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民族情感的培养,强化民族团结意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态富含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属性,这是由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活习俗不同所引起的,这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学生是肩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学识水平高,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水平高。通过积极的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以及对民族生活习俗的理解,有利于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所以,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课堂之中,不但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而且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有助于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四、有助于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现阶段学校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作为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体育运动意识,养成终生体育运动习惯。当前的体育教学同与社会体育之间有了明显的脱节。大多数人都是在工作之后发现自身健康下降后才会积极寻求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来健身。课堂体育教学对于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必须同社会体育有效的衔接,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有效的落实,这是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于体育教学提出的新标准。体育教材要与时代同步,丰富化,多样性,将中国特色的民族属性充分的体现出来。总而言之,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旨在树立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养成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自身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属性,丰富在校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中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到美得感受,这对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落实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体育运动文化属性,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予以继承和弘扬,深入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 韩英甲,王焕波. 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3):475-477.

[2] 曲宗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4-36.

[3]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5 -48.

第7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73-02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他文化不具有的功能、价值和优势,但除了极少数项目——武术、舞龙舞狮、风筝、龙舟等项目有一定优势外,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处在生存夹缝中,甚至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在现代社会中消失。而一直以“国粹”、“优秀文化遗产”、“国术”等赋予的中华武术,今天也论落到70%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的地步。同样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空手道、柔道、泰国的泰拳等近年来在中国十分风靡,这些来自国外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和我们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开始争夺市场蛋糕,并逐渐取得广大市民的认可和追捧。作为堪称世界之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和危机。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形成了与当代西方竞技体育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加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民俗性、健身娱乐性等特征,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各民族之中,是任何现代体育也无法完全比拟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具有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文化来源、得失有一个清醒的反思,需要建立从本民族的文化实际思考民族未来的宏观意识。

二、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

1.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但体育人才匮乏,缺乏专业人员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复苏,民族传统体育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对其进行的研究呈现越来越兴旺的趋势。经过学者们多年的不懈努力,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体系、起源、特征、价值功能等基础理论的探索与争鸣,发展到民族传统体育应用性理论的探讨,如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于全民健身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经济价值的开发研究等,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和提高,并积累了一些成果,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已具备了一定的雏形,初步建立了大体的门类和框架。理论的飞速发展却忽略了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所需要的体育实务人才的培养,如民族传统体育高级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以及高级民族传统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工作者。

2.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评价不够全面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悠久的文化遗存,它产生于特有的历史传统与文化背景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精华与糟粕并存。但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特殊的身份,许多学者多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对待其缺点时缺少批判精神,这对于后人能否全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应及时地调整研究方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传统民族体育,避免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这些不符合现实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保留其精华,使民族传统体育能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体系尚不完善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基石,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源于中国,国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少之又少。但是,国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重视不够,无论在内容体系介绍还是在理论探索上,有关资料都不完善。对于传统体育学仅局限于“武术(含气功)”这样的表述,对于理论探索,则视角局限,缺少新意和宏观把握能力。尤其是我国现存的体育院校,尽管“武术”专业早有设置,但缺少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全面、权威书籍,只是片面的介绍拳击、气功、养生等知识。并且在课程设置上也不合理,除了武术专业课外,其他课程在课时量上安排较少,这对于普及传统民族体育文化来说极为不利,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体系亟待完善。

造成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科学性、系统性不强,理论框架不完整的原因在于:第一,民族传统体育缺少独立性,尚未从传统体育学科中脱离出来;第二,学术环境与氛围不浓郁,由于学术界对于传统民族体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质疑,致使其生存环境恶劣。缺少献身该学科的优秀人才,学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群体优势难以显现。因此,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学科体系乃当务之急,这对于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水平,推动其迅速融入现代社会,走向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4.奥林匹克全球精神的介入,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

是否能够成为奥运会项目并不是评价传统体育项目是否赋有价值的唯一标准,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体育文化,各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是各民族自己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东亚的许多国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已开始着手挖掘自身的传统体育项目,并热衷于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推向世界,对于是否能在国际体坛上取得奖牌,则显得不太关心,对于西方竞技项目风行的主流表现不满。但是,西方体育文化为主体的全球化发展,难免严重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奥林匹克突出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个人价值,鼓励创新,赞成自由发展、勇于冒险、敢于竞争、个性张扬和开拓创新精神。而民族传统体育讲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讲求无谓的竞争,以娱乐健身为最高价值取向。与蓬勃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原先的主体地位,并且陷入了困境之中。它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一样有些被继承了,有些则慢慢消亡。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不仅是个方法论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尽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之路一个世纪来未曾停止,但至今未能寻找到一条充分彰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魅力、发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对此,当务之急,就是需要探究符合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多元化的路径,让它能一直传承下去,并且被世界所接受。

1.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计划”核心是增强群众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2001-2005年)实施计划中明确规定要组织开展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和中华传统养生健身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工作,这不仅从政策上肯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必由之路。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对民族传统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指导、考核;组织专家对适合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动作技术进行改编;对城市社区、公共场所以及农村基层等地区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与宣传活动,扩大人们对项目的认知度;加快转变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方式,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学术研究活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价值进行跟踪研究。

2.培育民族传统体育世界品牌项目,加快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文化品牌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树立民族体育品牌同样重要,同样决定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实力。但我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严重束缚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对于体育品牌的培育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为了培育民族体育世界品牌,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首先,政府要转变其思想观念,从封闭状态向开放型转变,加紧民族体育组织的建立,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增加社会自主能力;其次,要建立组织、计划、目标明确的管理体制,转变民俗体育的形式,向经济、文化、体育融合的方向发展;最后,培育重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建立考评机制,为民族体育“重点突破”战略的实施做好准备。

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拓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主动输出带有本民族特点的优秀文化。其主要手段有:一方面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使更多的人认同其文化价值特性;另一方面打破地域的界限,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通过开展国际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项目使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魅力在国际上绽放,使其更快地被世界所认同。

3.积极引导,增加投入,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在优化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结构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使资源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更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这要求在开发民族体育资源产品的过程中,首先,实行多样化与差异化战略,通过本土民族风情的展示及融入,加以实现;其次,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形成合力,以本民族的特色风格及体育文化内涵为整合重点;最后,走品牌化及规模化战略,将传统民族体育推向世界。

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其中,主要方式有:与自然、人文资源相关的项目重点考虑,并注重其资源整合;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进入城市,带动体育消费;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优势,向社会化、市场化接轨。

4.加快经济、体育、民族文化一体化进程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除需要政府、媒体、商家的政策、平台、资金扶助,为民族体育创造一个适宜其发展的大环境外,同时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体育竞技交流,增强各民族间的凝聚力,让民族体育在民族团结的大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正所谓任何事物只有在生态的环境下才能生存,以和谐的方式才能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经济、体育、民族文化快速融合,走向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章莺.金一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02,(4).

第8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普通高校,发展,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论文参考网。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迈向社会建设中所需要的强健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完成大学生价值的升华。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民族体育的内容,对继承发展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再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诸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及特征

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经济、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各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活动具有相同的功能,如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的制约和影响,并被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包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以下特点。(1)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它是由特定的地域的民族所创造出的具有特定民族文化特征的不同精神形态。(2)传承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纽带,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被每个民族自觉加以继承的。(3)某一地区的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由区域环境而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这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征。(4)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竞争性。(5)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历史进程,给民族传统体育造成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也间接地反映时代的特点。

2、普通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体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养成科学合理文明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已经成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受到资金、科研水平、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开展仍然面临诸如专业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等多种方面的问题。如目前出版的学科专业教材还不是很丰富,而赵对全国不同地区共50所高校开展的9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针对从事教学的教师及所具备的场地、器材进行了调查统计, 发现部分高校只将民族传统体育放在课外活动中作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没有纳入教学内容。用于传统体育的教学经费只占3%左右。应该认识到,不论是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认识方面,还是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普及的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存在相当多的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开展对大学生在思想意志品质的培养、增进身心健康以及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意识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民族体育项目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了各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符合大学生纯真、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作为现有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民族体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从而有效地壮大学生体育锻炼队伍,扩大体育人口。面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馆和运动器材缺乏等问题,普及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龙舟、跳绳、踢毽、拔河等,可大大减轻学校对体育教育投入的负担,既经济又具有实效性。论文参考网。

学生阶段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人的协调、灵敏、柔韧和速度等身体素质正处在发展敏感期,只有相应地学习、训练多种技术,掌握各种技能,身体素质才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包含的类型繁多,其中适合于学校开展的项目很多,十分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技能。在学校体育中充实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极大。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调的是人体技能的全面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仅仅是衡量人的运动经历,而非是体育水平的标志,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运动技术加以较大程度地改变,摆脱了技术规范对人的制约,使人在活动过程中更加自由,心情更加舒畅。论文参考网。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终身进行民族文化规范教育的最好载体,各民族文化的规范要求凝聚在运动项目之中,被纳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成为生活中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的一生,为其健康服务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能够终身得到教育。学生在掌握这些技术的同时,形成相应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形成之后,极易形成人的运动习惯,对终身健身活动很有帮助,便于人们向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化。学生步人社会后民族传统体育的终身教育作用还将始终发挥它的效能。

4 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的措施和建议

4.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的珍品,是构成民族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努力继承民族传统体育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给予民族传统体育应有的地位。在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使大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明确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学生在对技术的掌握、规则的学习、理论的了解过程中,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包含在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成分的影响,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意识和行为。弘扬民族意识和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的是灌输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

面向新世纪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身心俱健的合格大学生。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更要求学校体育教育把培养人才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内化到体育教育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中,为此,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路和观念都需要重新转变,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都应做出相应的变革。体育教育的根本基础还在于体育文化,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体育,没有文化也发展不了教育。在普通高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知识和内容。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的修养和思想道德的修养都很有益处。

4.2 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入普通高等学校

目前在不少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和体育教育专业课中,已经开设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开设的面还不够广,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广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将其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体育院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当地主要的民间传统项目,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的培养。

4.3 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设离不开一定的经费投入和物质基础。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支持各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4.4 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通过借鉴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知识基础上,将不断成熟的体育文化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伦理学、体育民族学、体育人文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以及体育方面的自然学科理论充实其中,不断地吸纳交叉学科的成熟理论知识,逐渐完善和充实学科体系。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相互依托的、开放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体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体系是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学校体育必须结合地区实际,吸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髓来充实学校体育,必须选择代表各个民族体育文化的内容作为学校教育中民族体育的技术主干和框架,并以次建立起不同技术分枝,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要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服务。要健全学校体育文化,使学生全面发展,具备较强身体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人力资源。

5 结论

5.1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5.2 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发展目前还非常薄弱,需要不断加强经费投入和师资培养的力度。

5.3 要不断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芦平生.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4-100

[2] 赵.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4)

[3] 赵玉娟.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173-175

[4] 黄银华.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54-157

[5] 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民族研究,2000,(6):8—

第9篇: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湘西地区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旅游文化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型支柱性产业,并且受到当地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湘西地区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浓厚,民族风情彪悍,是融风景与人文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指借助舞台表象形式,通过人体肢体语言的特殊性手段向游客展现地域性文化产品,让游客在观看表演时体验其民族文化魅力,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它与传统的一站式的风景旅游模式相比更能吸引游客。当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演艺产品的概念还缺乏统一的定义,也被学者称为“旅游表演”、“旅游演出”,通常认为,其概念包括:第一,地域性的文艺演出;第二,相匹配的多功能综合型娱乐剧场(剧院);第三,以演出为核心产品之一的主题公园,为项目收益的保障点;第四,项目周边的旅游休闲综合配套区,这是产业链延伸部分;第五,围绕演艺项目构建历史文明的话语体系,则属于营销和推广部分;第六,产权质押和股权交易,此为最关键的融资和流转部分[1]。但是当前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属于新兴产业,存在发展时间较短、种类较少、创新不够等缺点;反之,湘西地区种类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正在濒临消亡或失传。通过对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研究,分析二者互动发展的思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丰富和创新的新内容,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新途径。二者协同发展有利于丰富湘西旅游文化市场,提高旅游文化演艺产品质量,同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文化舞台,对湘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湘西旅游文化演艺产品的表现形式

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市场的开发始于21世纪初,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魅力湘西大剧院为代表。张家界・魅力湘西搜集和整理了一大批民间传统文化表演素材,将民间艺人请出山寨、请上舞台,令很多隐匿深山、濒临失传的湘西民俗和民间技艺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前张家界的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有10多项,以杂技为主,引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展示了湘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弘扬了灿烂的文明;土家风情园每天下午4点左右的民俗晚会上演绎土家大型摆手舞、茅古斯舞、铜铃舞等;德夯苗寨有苗族鼓舞、苗家跳歌晚会、拦门对歌、歌舞会、灯火送客等各类演艺产品。湘西地区平时客流量远远少于民俗节庆期间和民族集会时,其原因在于除了节假日有空闲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节庆期间和民族集会时,有很多民俗活动,少数民族居民们都盛装打扮、载歌载舞,民族体育活动开展非常热闹,值得游客前去参观和感受,因此,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纷纷选在节庆期间和民族集会时汇聚在此。

3.湘西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

湘西地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丰富和创新的新内容,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新途径、新平台。

3.1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为体,搭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舞台。

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作为展示文化的载体,能够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赋予传统体育文化以市场活力和经济价值。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生产性保护的一种方式。民族传统体育不论目的是娱乐、健身还是竞技,其形式上都是身体展演,并与游客产生积极的互动,通过资源整合与互动,形成跨区、跨文化圈的产业联盟,以实现生产性传承目标;与此同时,推进民族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并使之融入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的文化体育含量和产业附加值,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旅游市场、民俗、歌舞、节日文化等综合发民族体育旅游产业,依托现有风景名胜区和民族体育文化生态村的布局开发地域性、民族性、趣味性、精彩性较强的体育旅游活动,使之形成突出的合力与优势,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区域的知名度与市场吸引力[3]。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通过做成旅游产品,进入旅游市场,这些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就立马变得鲜活起来。旅游文化演艺产品能把零散的文化聚集化。大湘西地域辽阔,文化资源相当分散,分布在村村寨寨,需要旅游这根红线串起这些散落的“珍珠”。比如一台文艺晚会,就能将苗族鼓舞、舞龙舞狮、杂技、茅古斯舞等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汇聚一堂,让游客享受一顿湘西民族传统文化的“大餐”。

3.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塑魂,提升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够长期得到传承和人们的喜好,关键因素是它具有竞技与表演功能。竞技与表演和娱乐、艺术是不能分开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好完美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然而,随着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一些民族传统活动改变了原来的实用目的,演化成表演性和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4]。传统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可转化为旅游演艺产品的“硬实力”。近年来,湘西凭借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得红红火火,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但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入将提高旅游演艺产品品位、提高旅游素质,加快旅游业的产业升级。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将让旅游产品更丰富,种类更加创新,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将擦亮特色旅游品牌。湘西文化的特质,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乃至唯一性,不可复制,成为神秘湘西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它是让湘西以外的世人最好奇、最感兴趣也最能触摸到湘西神秘气质的关键所在。在打造湘西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品牌核心价值体系时,融入神秘湘西的传统体育文化元素,使之成为统领湘西旅游的总灵魂,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神秘湘西”体育文化旅游的巨大魅力。创新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当今的旅游市场中,竞争激烈化、旅客需求多元化,旅游演艺产品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化为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不但可以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促进湘西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世不.异军突起:勃兴的旅游演艺市场[J].中外文化交流,2006,(3):16-19.

[2]梁永康,郑向敏.我国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开发研究――以首批国家重点旅游演出项目为例[J].企业活力,2011,(05):56.

[3]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4]梁传诚.从民族社会学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