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剪纸的商业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此商业智能分析的结果,为该客户提供了某项更适合的替代商品,并使客户享受到20%的优惠折扣,为自己赢得了一位忠诚客户。
最新市场趋势
同样事件在成千上万的顾客身上被反复演绎着,这正印证了事件检测技术对于企业的价值所在。即在最佳的时机为客户提供以事件为基础的精准服务。
然而直到最近,结合事件与深入的历史数据、产品数据及客户基本数据的功能,才得以实现。以前,从来都没有一套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将事件检测、数据分析、商品提供、乃至最后实时采取行动结合在一起。
事实上,在一些企业开始学习如何运用事件检测技术的同时,有些公司已经做到对事件进行实时响应。虽然在客户离开店面之后,由客服专员打电话致歉也是非常好的业务技巧,但是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可以结合客户的历史购买记录与当前的事件数据,在第一时间做到对事件进行响应。这大幅提升了企业各方面的获利能力。
大陆航空公司的案例显示,实现将三千万名旅客的数据进出数据仓储系统,并实现近乎实时的存取速度的确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大陆航空能够实时获得旅客历史数据,并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响应旅客预期性或非预期性的需求。其一线员工能根据最新的旅客数据,为因班机客满而无法搭乘飞机的旅客提供实时的适当补偿;或者重新安排到达班机的停机口,以方便转机旅客赶搭乘下一班飞机;或者记录长期服务旅客在President’s Club时最喜欢饮料的种类等。
核心在于服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多数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面向目标受众推行个性化行销等方式来提升其客户服务的水平,但更为先进的事件检测技术所发挥的价值要远高于此。
这一技术优势在于在最适当的时机,即客户最急需某一服务的时候,向其提供最适当的商品,从而提高客户的接受比例。正如上面提及的例子一样,在关键性的时间段,企业通常可以赢得稳定的高价值客户。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能够实现即时反馈(moment-to-moment)的商业智能系统。原因有下列几项:
首先,虽然大多数企业已能根据某些参数设定,检测到特定的交易,但是许多企业仍然无法实时获得客户个人数据或历史交易记录。
再者,就算有办法将历史数据与实时事件结合,却仍要面对人为的错误,例如,当柜台员工在处理一位高价值客户的一大笔采购时,如果柜台员工没有受过适当训练,或是系统未能提醒员工有哪些商品可以销售,机会便稍纵即逝。
数据仓库的时效性突破
关键词 综合素质 教育产业园 商业模式 框架构建
一、园区名称定位
名称:××・综合素质教育产业园
定位:一站式优秀教育培训资源集聚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展示平台,点单式教学模式探索基地。
(一)价值
1.学生主动性。在产业园里,学生可以选择园区里自己想要的课程和老师,中途如果不满意,可以更换课程及老师,不用顾忌费用能不能退的问题(费用统一由园区运营商收取)。
2.优秀师资利用最大化。园区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主导制订课程和学习计划,师资力量是按照需求和能力优胜劣汰,越优秀的老师,学生就会越多,越平庸的老师,学生就不愿去听课,教学相辅相成,师资不断优化更新。
3.一站式的便利性。园区有种类齐全的培训机构,学生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这避免了现在赶趟儿似的送孩子去培训的窘境,同时园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如陪同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购物、休闲、用餐以及健身等活动,便利的价值处处体现。
4.家长参与或加入学习活动。传统的培训方式是家长送孩子培训后,家长就离开或者外面等,园区有O置很多针对家长的培训学习,包括专业知识、亲子教育、学历晋升、技能培训、心里辅道等等,使得家长能够利用空余时间充电学习。家长自身得到提升,也可以感染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5.学以致用,发现自己潜能,提升信心和学习动力。传统的培训教育经常是学过就忘,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园区配备大量展示平台,比如音乐剧话剧舞台、运动场、演讲或辩论会场等等,结合与其他学校的比赛或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综合学分制的运用,结合社会及公益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这块内容是园区的重要价值诉求,目前的培训教育甚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严重,园区参照了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推行综合学分制,也就是园区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有学分,可以参加园区内外的社会及公益活动争取学分,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有各种奖励,如奖学金、现金等价券(可以在园区的商业配套中当现金使用或者抵学费等等)等,提供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
7.线上线下的同步结合,名师名人资源的共享运用。名师是重要的教育稀缺资源,园区通过兼职授课或者外部交流等形式,邀请名师或者名人到园区授课或讲座,同时线上同步开展(线上通过扫描APP软件二维码,交费即可进入视频授课,也可以互动交流,费用按照总价和人数确定,如一小时课费为1000元,如线上有1000人点击进入,则费用为1元1人),教育资源共享。
二、园区选址规划
教育是一个社区结合相对紧密的区域,因此园区选址有一定要求:
第一,不能太偏,交通相对便捷,车程5分钟左右,停车必须方便。
第二,不能接近中心区,园区无法承担高额的土地成本,停车极其不便,市中心区域不适合做该项目,尤其适合正在进行城市化的发达开发区。
第三,周边小区较多,年轻人群比例较大,城市化过程中的开发区的人口结构中年轻人群较多,外来工作人员比例较大。
三、园区的建筑规划参数
占地面积:约40亩
容积率:2.0
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教育培训用房:37500平方米(含教师公寓12500平方米),主要用于项目教学及教学配套内容,如培训教室、操场、舞台剧院、多媒体训练场、教室公寓等。
配套用房:12500平方米,主要为服务于项目的配套服务,如食堂、餐厅、休闲咖啡、健身娱乐、便利超市等等
产业园需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立项,经规划、国土等多部门确认,即使是闲置土地或者厂房进行使用性质变更,也需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审立项,报各关联部门批准更改使用性质,才能进行规划建设。
四、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
(一)园区统一经营管理体系
园区设立运营团队,统一运作产业园,包括招商、策划、客服、物业等等。在完成项目定位后,引入符合园区定位及周边需求的优质培训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主要内容:
第一,费用由园区统一收银,园区与教育培训机构按照40%∶60%的比例分成(分成比例可以视项目地段或者招商情况而定),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结算(如以月结算或者以季度结算)。
第二,项目里的基础装修投入,包括培训教室,都由园区负责实施(培训机构个性化的装修由其自行实施),但教育培训机构需缴纳一定的装修保证金。
第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更换培训机构和课程,园区按照实际学生学习课时与培训机构进行结算;如果培训机构及其师资力量一直不被学生认可,园区可以要求培训机构优化课程、调整师资,甚至有权与其单方面解除协议。
第四,园区对培训机构实行考核制,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为辅,一般以年为单位,按照培训机构的实际入学课时和人数,以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两个基本维度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鼓励创新,保持竞争力。
第五,园区鼓励学生的独立自理以及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实行综合学分制。学生除了学习优异可以获得学分外,参加园区的劳动(如食堂洗碗、扫地),对外获得比赛荣誉、做社区义工、好人好事等,有相关依据均可获得学分,这些学分既可以有精神鼓励,也可以化为物质内容,如充抵学费,用作园区商业配套的实际现金等价物。
总之,园区统一经营管理,费用统一收取,可以优化培训师资资源,非租赁式并且提供基础装修,可以大大减轻培训机构的资金压力,对于其专心教育、致力业务很有作用。对于园区管理方来说,这种商业运营模式,可以更好地引进和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颠覆了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设置特教机构,提升社会责任感
目前,特殊教育,尤其是针对智力障碍、行动障碍的群体来说,是一个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园区将设立超过1000平方米的特教培训机构,并且配置适合特教的各种教学资源,凸显园区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
(三)配套用房的y一规划和招商运营
配套用房以来作为产业园的补充服务内容,单独设置于教学楼之外的建筑,主要以商业配套为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项目的收入。整体上,项目的配套用房由园区统一规划、定位、招商及后续运营,引进与产业园定位及人群结构相符合的配套商业,如便利超市、休闲咖啡、健身中心、餐饮购物、儿童游乐等等,主要是为园区家长、学生及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商业服务。
(四)教师公寓的设立及统一经营管理
教师公寓是针对园区工作的教师而转向设立的,作为项目的配套服务,为在职教师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教师公寓,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留住优质师资资源。教师公寓除了服务于园区的教职工人员之外,如有多余,可以对外租赁,补贴园区收益。
五、项目的基本收支测算
总体上,项目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分成收入(按照40%:60%与教育培训机构分成);二是配套用房租金收入。
成本:一是建设成本:总投资1.2亿元,财务成本按照7%计算,一年840元,折旧按照40年分摊,每年300万元,合计1140万元。二是管理成本(按照7个人项目团队,保洁保安外包,物业费能耗费的收益假定正好平衡保安保洁费用)150万元,推广费50万元,维修改造费30万元,合计年成本230万元。成本总计:1370万元。
按照静态测算法,投资回报率为9.5%,投资回收期为10.5年(项目未计算土地成本,也未计算可能的政府补贴等收益)。
Buzacott在1975年首次将通货膨胀引入到经济订货模型中。同年,Misra也得出了一个考虑了通货膨胀和资金时间价值的模型。两个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假定通货膨胀率确定而且固定不变;Bierman和Thomas则进一步得出了在通货膨胀不确定条件下的经济订货量;1998年Ira Horowitz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在通货膨胀率,企业资金成本不确定条件下的情况,得出了一个新的存货经济订货模型。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订货成本比传统条件下的订货成本高出许多,因此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价格变动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进行采购时为了避免价格变动的风险,通常在商品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以将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小化。套期保值的引入,必然会对企业的订货成本产生影响。而本文则研究了这一条件下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成本,对传统的经济订货模型进行了推广。
一、推广后的EOQ模型及假设条件
(一)假设条件。模型的推广是基于以下几个假设条件的:①企业在一个订货周期内,原材料订货价格持续上涨,其上涨幅度(r)恒定且不为0,并且能够被企业管理者预测;②能够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到货;③企业的资金成本恒定且不为0,其对企业订货成本的影响不能够忽略;④企业一个订货周期内的商品需求量(D)恒定;⑤货物能够按时送到企业,不存在缺货成本;⑥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即单位订货量的变动成本(k)不随订货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模型的拓展。假定在一个订货周期内,第一次订货的商品进货价格为p0,该价格包含了进货中的单位商品进货成本、单位商品的保险费及运输中的合理损耗。设每次进货数量为Q,第一次订货的单位储存成本为k,固定成本为K,第一次订货的成本为C0,则有下式成立:
C0=K+p0Q+kQ2/2D(1)
设r为企业的资本成本,T为企业在一个订货周期内的订货次数,企业一个订货周期的总成本为TC(Q),则有下式成立:
TC(Q)=C0e(2)
设通货膨胀率为r,并且在一个订货周期内,其数值不变,将通货膨胀因素引入模型中,结合(2)式,可得:
TC(Q)=C0e(3)
令n=i-r,代入(3)式可得:
TC(Q)=C0e(4)
二、有关新模型的讨论
(一)经济订货量。对(4)式进行化简,我们可以得到:
当n=0时,
TC(Q)=KD/Q+P0D+kQ2/2(5)
当n≠0时,
TC(Q)=C01-e/1-e(6)
再对(5)(6)两式进行数学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当n
②当n>0,即当通货膨胀率大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时,推广后EOQ模型中的企业经济订货量大于传统模型得出的经济订货量;
③当n=0,即当通货膨胀率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时,推广后的EOQ模型的有关于经济订货量的结论与原模型的结论是相同的。
(二)订货成本。为了研究方便,可以将总订货成本分解为两个部分:(1)无通货膨胀下的订货成本;(2)通货膨胀引起的成本增量;(3)商品期货市场的损益。从而,总订货成本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Π(Q,Q1)=C0e(A)
+C0e(ei-1)(B)(7)
由(7)式可知(A)式表示无通货膨胀下的订货成本;(B)式表示通货膨胀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当n≠0时,价格持续上涨会引起企业订货成本的增加;在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i的值大于0时,可以推出(B)式子的值大于0,从而引起成本的增加。因此,在通货膨胀率大于0的前提下,订货成本会由于价格的持续上涨而增加。
②当n=0时,价格的持续上涨不会对企业订货成本造成影响。
三、价格持续上涨条件下的企业订货成本控制方法
综上分析,我们可知价格持续上涨对企业订货的成本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企业的原材料进货成本。在一个订货周期内,由于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企业每次的进货价格均高于前一次。因此,原材料价格是随着订货次数的增加而递增的。
二是增大了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由于企业订货价格是不断上涨的,因此存货所占用的资金数量比传统条件下要大,从而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要高于传统条件下的成本。
可见,一个订货周期内价格的持续上涨会增加企业的订货成本,从而提高其生产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规避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是非常必要的。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条件下,控制企业订货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保持原材料订货价格恒定;二是选取合理的资本结构;三是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一)保持原材料订货价格恒定。原材料市场价格受到市场供求、政治、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控制的。但是企业能够通过储备原材料,通过与供应商谈判压缩产业前端等手段来控制原材料订货价格的上涨。
1、储备原材料。当企业预期原材料价格未来会上涨的时候,可以采用储备原材料的方法规避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具体操作方式为:企业首先估计价格上涨持续的时间,然后预计在该段时间内原材料的消耗量。在价格上涨之前,采用大批量订货的方法一次性将预计消耗的原材料订足并储备起来,从而避免了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其优点,一方面操作较为简单;另一方面大批量订货能够带来采购价格上的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但是该方法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平均占用的资金量较大,其机会成本也大。同时,大批量采购会导致短期内企业经营现金流出量急剧增加,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对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充裕的企业来说,运用这用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2、压缩产业链前端。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条件下,企业可通过与供应商谈判,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来压低原材料的进货价格以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运用这种方法的企业大多具备以下两个特征:其一,企业处于垄断竞争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条件下,企业不可能通过提高产品售价的方法来抵消成本上涨的影响,只能尽量压缩产业链前端成本。其二,其原材料供应市场为买方垄断市场。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条件下,企业要压缩产业链前端的成本,就必然会损害到原材料供应商的利益。因此,该策略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取决于企业的谈判能力。而只有当原材料的供应处于买方垄断市场时,企业才可能具备较强的谈判能力,尽量压低原材料的进货成本。
该方法能够从源头上控制企业原材料订货价格的上涨,因此能够直接有效地控制成本,财务风险较小。而该方法的主要缺点则是由于涉及到供应商的利益问题,因此谈判过程较为复杂;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因为谈判的破裂而导致与供应商的关系恶化,从而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选取合理的资本结构。由以上对模型的讨论可知,当企业的资本成本与通货膨胀率相等时,企业的订货成本不受价格上涨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企业如果采用多次订货的方法,能够减少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同时,价格持续上涨,会增加企业的平均进货价格,引起订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通货膨胀率对订货成本的影响是相反的。企业选取合理的资本结构,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等于通货膨胀率时,能够规避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对通货膨胀率预测的准确性以及资本结构的控制。企业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越准确,该方法的实施越有效。而实际上,通货膨胀要准确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资本结构的选取也不能仅仅考虑控制企业订货成本这一因素,因此该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有限。
(三)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在价格持续上涨条件下,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建立多头头寸,当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时,通过对新模型的分析,可以得知,在期货市场上的赢利能够减少或者完全弥补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较低。一方面套期保值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通常情况下只需要交纳成交合约价值的5%~10%。因此,与上述第一种方法相比,其资金占用成本低;另一方面由于期货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交易者,而且期货交易合同都是标准化的,所以,采用套期保值交易无须涉及复杂的谈判过程,操作较为简单,交易成本相对于上述第二种方法来说较低。
2、能够有效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够规避价格风险,主要是因为商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变动趋势一致,走势趋同的关系。
对于特定商品而言,其期货价格由于包含着储藏该项商品直至交割日的一切费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比其现货价格要高。但随着交割日期的临近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不断趋向于相同的值,并且在交割日基本上相等,即两种价格走势趋同;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种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影响因素是相同的。因此,同一种商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当商品的现货价格上涨时,其期货价格也会趋于上涨;反之亦然。
正是由于期货交易的上述两个特点,当价格持续上涨时,企业在期货市场中进行买入套期保值能够降低甚至完全弥补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在我国,运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价格风险的主要局限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范围较为狭窄。我国期货交易上市只有大豆、铝等13个交易品种,交易品种较少;而且,上市产品结构不合理,新品种推出的时间周期长。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了企业套期保值的应用。
关键词:银行抵押贷款;抵押物价值缩减;规避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5-0087-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5.21
一、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我国对抵押登记的法律法规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在某些领域的抵押登记涉及多个不同的行政机关,而这些行政机关对抵押登记部门的确认也不统一,互相之间没有搭建一个互通点,甚至有些法定登记部门对贷款抵押物未开办登记业务,导致银行抵押物无法登记,置银行贷款于风险之中。
2.银行在审批抵押贷款时,没有对抵押物后期管理进行具体的规范与限制,尤其是对异地抵押、抵押物品种等更为充分详细的限制要求。如没有充分考虑异地抵押物的管理半径,管理幅度大、信息采集难、管理费用高等因素;缺乏对一些难以管理与变现的物品作为抵押物的考虑,如船舶、车辆等物品的管理难度大,折旧率高。
二、贷款抵押物价值衰减的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银行对抵押物要经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和违约处置四个阶段,而抵押物价值在这四个阶段中会出现衰减现象。但是,目前银行还没有配备专业的抵押物价值审核人员,只是被动地接受中介评估机构的价值评估结论,由此带给银行抵押物价值高估、低估或贬值等风险:
1.受借款人、评估机构和银行本身的三重压力,抵押物价值被迫高估的风险。银行贷款抵押物价值高估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借款人为降低违约成本和增加贷款数额而虚增抵押物价值的动机。二是来自评估机构由于管理体制、评估理论不完善,甚至部分评估机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低下、评估信息不透明等因素,造成评估价值一般高于实际价值的30%以上。三是来自银行本身由于受开拓市场的重压,或出于信贷扩张的动机而忽略了抵押物价值高估所隐含的风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影响抵押物价值的重要因素故意隐瞒不报,导致评估报告中一些重要的错误信息或重大风险没有得到识别,银行贷款审批决策层被动地接受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结论。
2.缺乏统一的估价标准,抵押物价值面临低估的风险。评估中介、司法机关等许多相关部门对一些抵押物没有统一的估价标准,导致某些相关部门对抵押物估价偏高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司法评估价值偏离度过高的情况较多,致使银行以物抵债时遭受较大损失。而且由于司法评估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银行在处置抵债资产时再次遭受较大损失[1]。
在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时,一般情况下,由于评估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而较难以拍卖成功,则裁定给银行以物抵债。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评估机构为了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往往会低估抵押物价值,而银行只能被动地以此作为参考价格委托拍卖,银行债权再次受损。
3.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抵押物价值有遭受贬值的风险。在贷款存续期间,抵押物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在实体性、功能性及经济性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损耗,抵押物价值也将随着抵押时间的延续而自然衰减,并最终导致抵押物价值无法覆盖债权,甚至有些抵押物如机器设备、船舶等在实现处置权时仅能覆盖债权的0.1%,银行债权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可以看出,抵押物贬值的程度与其使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这也是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抵押时间越长受偿率越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贷款抵押物除了受以上三个重要风险影响外,还受到价值市场流动风险的影响,即在受到市场变化、产品技术更新、政府规划调整、城市中心区转移等的影响下,抵押物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价值波动。
三、贷款抵押物价值缩减的防范对策
1.全面和动态地分析抵押物价值,按贷款类别设定合理的贷款抵押率。贷款抵押率是指贷款本息总额与抵押物价值之比,银行可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程度、贷款期限、贷款风险、抵押物折旧率、抵押物的适用性以及价格变动等因素,按等级确定不同的抵押率。贷款抵押率是银行贷款抵押价值风险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银行应该在全面、动态地分析抵押物价值的基础上,按贷款类别及等级分别设定合理的贷款抵押率。所谓“全面分析”,即不仅考虑所有影响抵押物价值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债权金额的变化,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所谓“动态分析”,即不仅考虑贷前评估点的抵押物价值,还要考虑贷款存续期间抵押物价值的变化,并在设定抵押率时考虑价值变化的影响。如果有一个合理的贷款抵押率,贷款就有了一个回收的基本保障。
2.重新整合抵押物管理流程,严格规范抵押物管理规则。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风险管理有关要求,银行应对合格抵押物的认定采取谨慎态度,并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内部风险管理程序和满足最低要求的操作程序。建议银行结合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改革,重新整合抵押物管理流程,明确定义流程中各相关部门、人员的权利与责任,明确关键部门和人员在流程中的任务和角色,保证抵押物管理的专业化和相对的独立性。完善抵押物管理操作规程,配备抵押物价值审核人员,采取严格的程序和步骤评估抵押物的价值及评价抵押可能带来的风险,保障抵押物权益的安全性和法律上的可执行性。
3.勤勉尽责做好贷前调查,建立抵押物从抵入到处置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在贷款存续期内,抵押物在实物和价值上是动态变化的,银行对抵押物的管理也应是全过程的、动态的、连续性的。一是项目客户经理应勤勉尽责做好贷前调查,配合风险部门做好平行作业,重点考察抵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流动性,建立中介机构的准入和淘汰制度,防止价值高估。二是组建具有专业资格的评估人员队伍,在审核发放贷款时加强对抵押物的审核,对抵押物进行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按抵押物类型及等级设定合理的贷款抵押率。三是建立抵押物从抵入到处置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建议开发一套抵押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抵押物实物及价值情况;定期对贷款抵押物进行重估,在抵押物出现价值下降和实物毁损时,及时要求借款者恢复抵押物价值、追加抵押物或采取收回贷款等有效措施,确保贷款存续期内的任一时点抵押物的足额有效。四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抵押物考核体系,从经办单位项目客户经理到风险部门平行作业经理,再到信贷审批部门审批人,最后到贷款抵押物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明确各个环节的权利与责任,贷款形成不良资产后,按职责追究各环节责任[2]。
除此之外,银行应注意做好与财政、建设、国土资源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推动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规范的评估操作指南。同时,银行还应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规避贷款抵押物价值缩减的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建筑;中国企业;发达国家;成本;控制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enter into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omain,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grow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hinese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African aid projects gradually into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market, especially in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resources the project, has become China's enterprises the main target into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Keywords: commercial building; Chinese enterprises; developed countries; cost; control
F275.3
虽然同亚非拉传统的建筑工程市场相比,发达国家的外部环境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工程项目的收益较高,但是由于法律、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当地较高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严格的质量标准,苛刻的环保要求,系统的安全管理等等,也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以求最大限度的争取利润空间,就成为每一个试图走入发达国家建筑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谨慎研究,小心规划的问题。
在跨国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不再集中在施工准备、组织过程中对于人、机、材及能源消耗的控制上,而是拓展到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与策略选择上。
在此,笔者仅作抛砖引玉,粗浅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立:
在海外进行工程施工的建设,首先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海外组织自己的建设队伍,这就牵扯到公司在工程建筑当地以何种面貌出现,如何利用公司组织结构来优化管理和资源的调配,减少和规避税务、法律和管理成本。
(一)本土化:
在海外工程市场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由于人均收入较高,建筑业又是解决政府就业的得力工具,因此大多数国家都会通过法律和税收手段来保护本土企业,以避免海外承包商利用其低成本的优势对于本土企业的冲击。很多国家都有《外国承包商税》,有的国家得税收比例达40%,并且通常这一税种的收税基础是总包合同价格而不是利润。这对于外国承包商来说无异于灾难。因此,企业的本土化至关重要。通常,公司的承包合同主体一定要在施工建筑所在地。
(二)多层次:
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基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多级别的子公司,可以达到有效避税和防御风险的目的。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企业的设立门槛通常很低,因此,多级别的公司结构通常不会带来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某国内央企在澳洲进行资源开发和工程建筑业务,其对某一项目的操作企业竟然达到了9级子公司之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减少了因某些商业政策的改变对公司的影响;二、减少不利因素对中国母公司的直接冲击;三、减少政治因素的影响。四、通过一些避税天堂,减少公司的税务支出。
(三)多结构:
按职能、项目设立不同的子公司,例如:人力资源公司、项目一公司、项目二公司、设备公司等。以方便资源的调配,同时规避法律、税务风险。这种多结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通过多样化的合同及施工策略选择,来实现低风险及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管理方式的转变:
从粗犷向精细的管理方式转变,从单一的预算控制向全面的滚动预算体系转变,从计划型向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从传统的纸质管理向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是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全面的滚动制预算管理体系:
1、可行性研究阶段。
根据实施项目计划和建设标准,制定开发规模和投资计划,并根据可类比的工程造价及现行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和控制,对于会影响项目收益的因素的敏感性测试一定不能含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对整个项目进行滚动制预算管理时,能够正确有效的调整预算。
2、设计阶段。
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方案进行设计,编制工程概算,将投资控制在计划之内。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地标准或国际标准与中国设计标准转化的问题。
每一个国家的建筑、设备、质量、安全等都有着自己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因此对于该国标准的转化是一个复杂但又必须做的工作。另外,由于海外施工的设计方、设备供应商、工程分包商会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至少是中国和当地分包商),因此,设计图纸的转化是中国企业进入该市场所必须付出的成本,这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视图的表达、符号和标注方式的差异、材料的选择标准等等都需要进行详尽的图纸转化。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预算编制阶段。
在施工图完成后,编制工程预算,并与概算进行比较。
4、设计优化阶段。
通常预算的整体或某一工程子项会高于概算。因此,优化设计方案称为使投资控制在原计划之内的首选。
5、施工阶段。
施工中,严格按图施工,核算工程量,制订材料供应计划,加强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保证竣工决算控制在工程预算额度内。
6、预算调整阶段的再循环。
(二)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1、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像中国惯用的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在人力资源成本高昂的发达国家是行不通的。在职位设置上及职能分配上应学习发达国家,细分每个职位的职能、工作范围及对人员的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来可以避免浪费高薪聘请的高级人员的才智用到简单操作的工作中,降低了他们所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二来将每个职位的职能细分,有效组合,可以低薪聘请一些人员以兼职或招收实习生的方式来完成公司管理中大量的操作型,重复型工作。以有效减低人力成本。
2、完善的物资配置
1)统一的物流规划。
2)全球范围的物资采购。
3)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降低能耗和资源使用率。
3、规避风险的资金配置
1)资金的统一调配,合理规划。
2)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合理选择金融工具的投资组合,规避汇率风险。
(三)信息化科学管理
ERP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资源分配和管理效率,是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适应发达国家市场及商业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而降低项目的管理成本。
例如:在发达国家,对于按时支付分包商的款项的商业原则是非常严格的,这同国内经常延迟、拖欠分包款项是非常不同的;因为延迟支付款项而带来的后果主要有:
1)分包商诉诸法律,很有可能会带来整个项目的停工,甚至公司暂时停止业务的后果,由此,造成停工成本、额外的索赔成本、法律费用等,都会使项目成本大幅增加。
2)发达国家的商业信誉意识是非常高的,信用评级系统都是非常完善的,任何一次延迟付款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商誉,从而降低信用等级。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分包商降低要求的付款周期,加大公司资金周转压力,提高融资成本。
利用ERP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应付帐款,严格把控支付的时间,做到不早付一天也不晚付一天。
三、策略选择:
(一)合同的策略选择
举例说明:
在澳洲,对于外国承包商在澳洲的建筑相关服务,有明确的规定:一、对于服务时间累计超过六个月的,必须在澳注册税号,缴纳所得税。未注册税号的,要求总包商代缴46.5%的外国承包商服务税。二、要缴纳5%的预提税。这就对于一些外国设备供应商对于项目的安装指导服务和调试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通过设立的人力资源公司,以猎才合同的形式,从厂商临时招募服务人员成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良好解决方式。
(二)施工方案的策略选择
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极高,通常人工费占据施工人、机、材费用的50%以上,因此工程施工的策略选择高度影响项目成本的控制,根据笔者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策略:
1、联合体
由于发达国家对于劳工的引进有着严格的控制,因此通过与当地施工建筑企业结成联合体的方式,引入中国工人及技术人员,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2、工程外包
对于那些管理成本较大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工作采取外包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成本。
3、模块化与预组装
发达国家建安费占总承包费用的比例通常比国内同类、同级别项目高出很多。因此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就成为有效降低工程总成本的有效方式。
发达国家通常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外劳与其本国劳工必须有同样的劳资及福利待遇。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在当地无法实现。
因此,通过模块化、预组装的将部分施工地点转移至国内的方式就成为了最为有效的方案。
以某澳洲项目中浓密机安装施工方案选择为例,其选矿厂有两台45M浓密机。组装后尺寸φ46785*17539mm,重约548.8t。设备在中国制造,如此大型的设备整体运输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选择在当地组装并完成安装工作,总的费用预计将达到500万澳币以上。最终通过对港口、道路、场地的调研和施工方法的反复论证与比较,制定了如下的施工方案:
在国内实行模块化预组装方案,并将模块化预组装的浓密机的设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桥架、进料组件、转动组件;第二部分包括:池壁、凹板、立柱、出料筒。
将浓密机池体部分拼装成整体后,分割为6大模块,对6大模块的结构组焊一体,再与浓密机设备制造厂提供的桥架进行组装,达到装配验收要求,最后加固6大模块保证运输要求。
对于浓密机设备制造厂的其他设备直接发往澳洲现场,而将在国内实行模块化预组装的第一大部分在制造厂内进行拼装。
将第二部分分为6大模块,所用散件在结构制造厂下料加工,制作成单体构件,运送到发运港的组装工地在拼装成一定的模块。再利用轴线车实现实现模块化运输。
整个国内预组装及轴线车的运输费用等总计仅花费约500万人民币,其中刨除轴线车等费用,直接的建安费成本仅不到300万元人民币。则实现了整个浓密机建安工作的70%。而澳洲的最终安装成本为250万澳元,其中直接建安成本120万澳币左右。总计2台浓密机的建安成本为330万澳币左右,最终节约成本约一半。
关键词:企业财务指标体系;多元统计;因子分析
一、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基于一些指导思想的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的主观性太强,无法量化,本文对已有的指标体系进行重新的审视,剔除了主观性强,不易量化的指标,并创新性地增设了一些能反映企业竞争力水平且可进行定量分析的指标。具体财务指标分为如下15个:(1)经营净利率(2)资产利润率(3)资产利润增长率(4)流动比率(5)速动比率(6)流动负债率(7)资产负债率(8)存货周转率(9)应收帐款周转率(10)总资产周转率(1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2)净利润增长率(13)总资产增长率(14)股东权益增长率(15)主营利润增长率。
二、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本文试图在原始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多元统计分析,对上市零售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影响企业财务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
显然,这15类财务指标够成一个财务指标体系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数据过于冗长,而且关联性极高,有些数据是经过其他数据整合计算而来,为了使指标体系更加简化适用,更加易于评价分析,在本文中采用了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的方法来寻找一个适用于上市零售业公司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因子分析的原理
因子分析模型是建立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它也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更倾向于描述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因子分析过程以及财务指标体系评价
本文选择的是在国内上市的40家零售业的年报数据。因子分析基于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可以用来检验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而言,KMO测度的值大于0.5意味着因子分析可以进行,而在0.7以上则是令人满意的值。通过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其中KMO检验值为0.578,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值为430.273,显著性为0.000,表明可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对40家零售业上市公司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第一步,将逆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进行正向化,保证数据的一致化。第二步,对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第三步,求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四步,提取因子。根据因子分析设定的标准,我们取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因子,在本文中,根据解释总方差表,当我们取前6个因子的时候,其累计贡献率为86.818%,因此我们选前6个主因子为公共因子,能够综合反映了原始数据15个指标所表达的大部分信息,符合因子分析要求。第五步,建立因子载荷阵,对因子载荷阵实行方差最大旋转。第六步,对公因子进行解释。
通过旋转因子分析我们把15个财务指标归为4类,用6个因子表示,如下所示:第一因子代表: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率,第二因子代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第三因子代表:资产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第四因子代表:流动负债率、主营收入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第五因子代表:经营净利率,第六因子代表:应收帐款周转率。
对以上六个因子我们根据其代表的指标意义来进行分类,可分为如下4类:第三因子、第五因子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第二因子代表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第一因子、第六因子代表企业营运能力;第四因子代表企业成长能力。这一指标体系分类突出地体现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应具有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综合素质,能较好反映企业竞争力水平。具体见表一:
由上表可知,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15个指标按照其归属能力不同可以分为6大类因子,4类指标。这4类指标全面、多角度刻画了企业的财务竞争力。
三、结束语
本文从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出发,将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15个指标归纳为6个评价要素,4类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因子权数,用数据说明因子类别,从而通过计算机的转变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唯一,并且客观合理,有较强的可比性。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评价只是起到一种参考作用。如果想该指标体系能够和具体的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还需要多个其它部门相配合才能具体实施,让企业真正知道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在哪,从而进行改正,使企业真正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化工企业 生产资料供货商 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产资料供货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由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CIMS-SCM课题组2007年的一次调查统计数据可知: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的标准是产品质量,98.5%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这与国际上重视质量的趋势一致;其次是价格,92.1%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69.7%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从调查数据及通过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交谈中发现,我国企业评价选择供应商时存在较多问题: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观的成分过多,有时往往根据供应商的印象而确定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选择中还存在一些个人的成分;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不全面,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为:
1.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发展前景和以往情况。2.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3.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该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二、生产资料供货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ABC和CVA分类库存管理技术的思想,笔者认为应该严格地将化工企业生产资料分为战略生产资料、重要生产资料、瓶颈生产资料和一般生产资料为四大类物资进行供货商选择和管理。其中对于建立战略生产资料、重要生产资料供货商选择方案,笔者认为应注意一下。
在具体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筛选中,按照化工企业的现状应该从使供应链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出发,按照指标的设计原则,具体从技术水平、经营能力、服务水平、经营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指标如下:技术水平指标:包括技术参数、产品的质量、产品可靠性。产品的技术参数是一定性变量,采用技术人员评分法度量;产品质量通过合格率来度量;可靠性通过合格产品的故障率来衡量。
经营能力指标:含协作能力、发展能力、供应能力三个方面。协作能力是一项综合指标可由多项指标反映;发展能力可以由企业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变化、培训费用比例等具体指标来衡量;供应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是否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
服务水平指标:包含提前期、价格、售后服务等。前两项为定量指标可通过实际数据具体度量;售后服务可以通过用户的评价测出。
经营环境指标: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技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如果企业的经营大环境基本一致时,可以不考虑该项,但当经营环境差异很大时应考虑此项。
三、生产资料供货商选择的方案
化工企业生产资料供货商的选择依据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源自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客观合理的评价。在制定供货商选择选择方案的时候必需依据不同的生产资料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该种物资在市场上可获取的复杂程度来决策。下面将详细描述产资料供货商选择的过程:
步骤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需求、必要性)。有需求才有必要。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同时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的存在的问题。
步骤2: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信息流程如何,谁负责,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实际的目标。其中降低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
步骤3:建立供应商评价标谁。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但不外乎都涉及到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步骤4:建立评价小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同时得到制造商企业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步骤5:供应商参与。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
步骤6:评价供应商。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
步骤7:实施供应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在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给予旧供应商以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参考文献:
1.评价指标的确定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商业银行业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经济审计的对象也在不断增加,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人员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工作量,大部分时间仅仅依靠个人的主观意愿来选择,导致对被审计对象的评价存在主观性和不科学性,最终得出的结果不能与银行的实际情况相符,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
2.评价指标缺乏典型性
商业银行的评价指标普遍存在重复性、落后性以及数量过多等特点,工作人员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导致评价指标的严重缺乏针对性和典型性。评价指标应该随着地域、领导层次作出适当地调整,在审计评价工作中应该尽量使用典型、有特点的评价语言,减少常见以及模糊性评价语言的出现,充足的准确性评价指标才能提高被审计对象对审计评价的满意度,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过分重视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都会给商业银行的运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业银行传统的评价指标只要存款上有增加的余额就表示获得了一定的利润,但是由于存款上的数字会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过分重视存款上的数字很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审计工作最大的目的就是了解银行内的管理人才,在审计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根据财务指标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计评价才能得到最科学的答案。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重视商业银行指标体系的构建理念
(1)明确审计对象是基础
商业银行中同一机构内部不同层次负责人的职责也有所区别,不能仅仅利用一种指标体系对所有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性,无法真实反映各个层次负责人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评价指标体系原本的价值。构建具体的指标体系之前需要对商业银行内部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针对不同类型的负责人指定对应的评价指标。
(2)指标体系中要将关键绩效指标放在重要的位置
关键绩效指标以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一切的活动都从内部的利益出发。这种绩效指标不仅是能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以及业务活动,降低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各层次负责人的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价,负责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是否遵循了客户至上的原则、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绩效指标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加强对负责人管理的同时还实现了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3)综合评价银行的运行状况
单纯凭借银行内部的评价结果来判断经营现状存在片面性和不科学性,不能为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长远发展,客户以及员工需要对银行的运营方式以及组织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综合不同对象的评价才能得出最佳的评价结果,为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2.将平衡计分卡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框架的基础
平衡计分卡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设定为不同的指标,将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根据被审计机构的实际情况来得出最终的分数,按照分数来划分级别。
(1)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中利润指标以及会计指标分别占据60%和40%,审计评价主要根据这两方面的内容来判断被审计机构的财务水平。经济利润简单地说就是机构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的利益,经济的增长、资金的回报都直接反映了决定了经济利润在银行业绩中的评价地位;会计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资产利润以及公司的存款,通过基本信息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2)客户指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怎样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更多的客户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所有的发展计划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只有保证客户的稳定才有动力开展各种业务活动。客户指标以客户满意度以及市场的占有率作为主要的内容。
(3)内部流程指标
商业银行与一般的企业存在很大的不同,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借贷关系,运营的过程中多种风险并存,信用风险、竞争风险以及信誉风险等等都会影响银行的经营流程,商业银行的内部流程指标一定要与一般的企业区分开来。
(4)学习发展指标
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竞争力,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需求推出了各种不同的业务,开始重视流程的再造问题。创新能力评价不仅能够给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还能引起员工的注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现将市物价局《关于对因工负伤、职业病劳动鉴定收费的函复》(京价〈收〉字〔1994〕142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物价局关于对因工负伤、职业病劳动鉴定收费的函复
(1994年6月10日 京价(收)字〔1994〕第142号)
市劳动局:
你局京劳法函字〔1994〕23号“关于申请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职工劳动鉴定收费的函”收悉。经商市财政局,同意市、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做出鉴定的,每例按200元向申请进行劳动鉴定职工的单位收取鉴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