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剪纸的商业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剪纸的商业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剪纸的商业价值

第1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根据此商业智能分析的结果,为该客户提供了某项更适合的替代商品,并使客户享受到20%的优惠折扣,为自己赢得了一位忠诚客户。

最新市场趋势

同样事件在成千上万的顾客身上被反复演绎着,这正印证了事件检测技术对于企业的价值所在。即在最佳的时机为客户提供以事件为基础的精准服务。

然而直到最近,结合事件与深入的历史数据、产品数据及客户基本数据的功能,才得以实现。以前,从来都没有一套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将事件检测、数据分析、商品提供、乃至最后实时采取行动结合在一起。

事实上,在一些企业开始学习如何运用事件检测技术的同时,有些公司已经做到对事件进行实时响应。虽然在客户离开店面之后,由客服专员打电话致歉也是非常好的业务技巧,但是一些领先企业已经可以结合客户的历史购买记录与当前的事件数据,在第一时间做到对事件进行响应。这大幅提升了企业各方面的获利能力。

大陆航空公司的案例显示,实现将三千万名旅客的数据进出数据仓储系统,并实现近乎实时的存取速度的确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大陆航空能够实时获得旅客历史数据,并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响应旅客预期性或非预期性的需求。其一线员工能根据最新的旅客数据,为因班机客满而无法搭乘飞机的旅客提供实时的适当补偿;或者重新安排到达班机的停机口,以方便转机旅客赶搭乘下一班飞机;或者记录长期服务旅客在President’s Club时最喜欢饮料的种类等。

核心在于服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多数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面向目标受众推行个性化行销等方式来提升其客户服务的水平,但更为先进的事件检测技术所发挥的价值要远高于此。

这一技术优势在于在最适当的时机,即客户最急需某一服务的时候,向其提供最适当的商品,从而提高客户的接受比例。正如上面提及的例子一样,在关键性的时间段,企业通常可以赢得稳定的高价值客户。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能够实现即时反馈(moment-to-moment)的商业智能系统。原因有下列几项:

首先,虽然大多数企业已能根据某些参数设定,检测到特定的交易,但是许多企业仍然无法实时获得客户个人数据或历史交易记录。

再者,就算有办法将历史数据与实时事件结合,却仍要面对人为的错误,例如,当柜台员工在处理一位高价值客户的一大笔采购时,如果柜台员工没有受过适当训练,或是系统未能提醒员工有哪些商品可以销售,机会便稍纵即逝。

数据仓库的时效性突破

第2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关键词 综合素质 教育产业园 商业模式 框架构建

一、园区名称定位

名称:××・综合素质教育产业园

定位:一站式优秀教育培训资源集聚中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展示平台,点单式教学模式探索基地。

(一)价值

1.学生主动性。在产业园里,学生可以选择园区里自己想要的课程和老师,中途如果不满意,可以更换课程及老师,不用顾忌费用能不能退的问题(费用统一由园区运营商收取)。

2.优秀师资利用最大化。园区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主导制订课程和学习计划,师资力量是按照需求和能力优胜劣汰,越优秀的老师,学生就会越多,越平庸的老师,学生就不愿去听课,教学相辅相成,师资不断优化更新。

3.一站式的便利性。园区有种类齐全的培训机构,学生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这避免了现在赶趟儿似的送孩子去培训的窘境,同时园区提供充足的停车位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如陪同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购物、休闲、用餐以及健身等活动,便利的价值处处体现。

4.家长参与或加入学习活动。传统的培训方式是家长送孩子培训后,家长就离开或者外面等,园区有O置很多针对家长的培训学习,包括专业知识、亲子教育、学历晋升、技能培训、心里辅道等等,使得家长能够利用空余时间充电学习。家长自身得到提升,也可以感染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5.学以致用,发现自己潜能,提升信心和学习动力。传统的培训教育经常是学过就忘,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园区配备大量展示平台,比如音乐剧话剧舞台、运动场、演讲或辩论会场等等,结合与其他学校的比赛或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综合学分制的运用,结合社会及公益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这块内容是园区的重要价值诉求,目前的培训教育甚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严重,园区参照了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推行综合学分制,也就是园区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有学分,可以参加园区内外的社会及公益活动争取学分,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有各种奖励,如奖学金、现金等价券(可以在园区的商业配套中当现金使用或者抵学费等等)等,提供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

7.线上线下的同步结合,名师名人资源的共享运用。名师是重要的教育稀缺资源,园区通过兼职授课或者外部交流等形式,邀请名师或者名人到园区授课或讲座,同时线上同步开展(线上通过扫描APP软件二维码,交费即可进入视频授课,也可以互动交流,费用按照总价和人数确定,如一小时课费为1000元,如线上有1000人点击进入,则费用为1元1人),教育资源共享。

二、园区选址规划

教育是一个社区结合相对紧密的区域,因此园区选址有一定要求:

第一,不能太偏,交通相对便捷,车程5分钟左右,停车必须方便。

第二,不能接近中心区,园区无法承担高额的土地成本,停车极其不便,市中心区域不适合做该项目,尤其适合正在进行城市化的发达开发区。

第三,周边小区较多,年轻人群比例较大,城市化过程中的开发区的人口结构中年轻人群较多,外来工作人员比例较大。

三、园区的建筑规划参数

占地面积:约40亩

容积率:2.0

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教育培训用房:37500平方米(含教师公寓12500平方米),主要用于项目教学及教学配套内容,如培训教室、操场、舞台剧院、多媒体训练场、教室公寓等。

配套用房:12500平方米,主要为服务于项目的配套服务,如食堂、餐厅、休闲咖啡、健身娱乐、便利超市等等

产业园需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立项,经规划、国土等多部门确认,即使是闲置土地或者厂房进行使用性质变更,也需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审立项,报各关联部门批准更改使用性质,才能进行规划建设。

四、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

(一)园区统一经营管理体系

园区设立运营团队,统一运作产业园,包括招商、策划、客服、物业等等。在完成项目定位后,引入符合园区定位及周边需求的优质培训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主要内容:

第一,费用由园区统一收银,园区与教育培训机构按照40%∶60%的比例分成(分成比例可以视项目地段或者招商情况而定),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结算(如以月结算或者以季度结算)。

第二,项目里的基础装修投入,包括培训教室,都由园区负责实施(培训机构个性化的装修由其自行实施),但教育培训机构需缴纳一定的装修保证金。

第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学习内容,更换培训机构和课程,园区按照实际学生学习课时与培训机构进行结算;如果培训机构及其师资力量一直不被学生认可,园区可以要求培训机构优化课程、调整师资,甚至有权与其单方面解除协议。

第四,园区对培训机构实行考核制,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为辅,一般以年为单位,按照培训机构的实际入学课时和人数,以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两个基本维度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鼓励创新,保持竞争力。

第五,园区鼓励学生的独立自理以及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实行综合学分制。学生除了学习优异可以获得学分外,参加园区的劳动(如食堂洗碗、扫地),对外获得比赛荣誉、做社区义工、好人好事等,有相关依据均可获得学分,这些学分既可以有精神鼓励,也可以化为物质内容,如充抵学费,用作园区商业配套的实际现金等价物。

总之,园区统一经营管理,费用统一收取,可以优化培训师资资源,非租赁式并且提供基础装修,可以大大减轻培训机构的资金压力,对于其专心教育、致力业务很有作用。对于园区管理方来说,这种商业运营模式,可以更好地引进和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颠覆了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设置特教机构,提升社会责任感

目前,特殊教育,尤其是针对智力障碍、行动障碍的群体来说,是一个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园区将设立超过1000平方米的特教培训机构,并且配置适合特教的各种教学资源,凸显园区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获得政府的资金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

(三)配套用房的y一规划和招商运营

配套用房以来作为产业园的补充服务内容,单独设置于教学楼之外的建筑,主要以商业配套为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项目的收入。整体上,项目的配套用房由园区统一规划、定位、招商及后续运营,引进与产业园定位及人群结构相符合的配套商业,如便利超市、休闲咖啡、健身中心、餐饮购物、儿童游乐等等,主要是为园区家长、学生及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商业服务。

(四)教师公寓的设立及统一经营管理

教师公寓是针对园区工作的教师而转向设立的,作为项目的配套服务,为在职教师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教师公寓,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留住优质师资资源。教师公寓除了服务于园区的教职工人员之外,如有多余,可以对外租赁,补贴园区收益。

五、项目的基本收支测算

总体上,项目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分成收入(按照40%:60%与教育培训机构分成);二是配套用房租金收入。

成本:一是建设成本:总投资1.2亿元,财务成本按照7%计算,一年840元,折旧按照40年分摊,每年300万元,合计1140万元。二是管理成本(按照7个人项目团队,保洁保安外包,物业费能耗费的收益假定正好平衡保安保洁费用)150万元,推广费50万元,维修改造费30万元,合计年成本230万元。成本总计:1370万元。

按照静态测算法,投资回报率为9.5%,投资回收期为10.5年(项目未计算土地成本,也未计算可能的政府补贴等收益)。

第3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关键词:利率;定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6-0065-05

一、关于利率定价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

自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相继开展了以加强“扁平化垂直管理”和“条线化专业经营”为核心特征的组织架构变革,新的组织结构体系初步成型。按照笔者的理解,各家商业银行在构建新组织架构的过程中,无论具体形式有多大差别,追求的重点都集中在两点:一是业务经营上力求形成“条线化”的架构,突出业务条线的集约化经营和集成化管理功能;二是内部管理构建“垂直化、专业化”的架构,突出管理支持和运营上的集中化、专业化管理职能。在这个大背景下,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作为业务管理职能建设的一部分,也应该遵循“垂直化、专业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和机制建设形成管理上的合力。

利率定价的核心在于银行价格政策的决策,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业务或者产品的价格能够在覆盖银行各项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率定价的核心管理职能应该落实到银行的财务管理部门(尤其是当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的时候,应该落实到管理会计部门)。因为只有这个部门才能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来控制银行各类成本,包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资本成本、风险成本等等,并能够在管理会计应用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成本管理方法来完成成本的核算、转移和分摊;也只有这个部门担负着从整体上对银行盈利能力负责的管理职能,它有责任依据银行最高决策层的要求来设定业务的盈利目标和资本的回报要求,并监督其贯彻落实。

但同时,利率定价机制还涉及多个经营管理环节,笔者认为,每个环节都应该由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提供专业的支持。比如,全行利率政策的确定,就需要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结合全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实际情况,向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提出建议,并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最终决定,从而形成在全行有效、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利率政策体系;预期损失和风险成本的计算,就需要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按照银行的风险政策和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在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有关客户风险和债务风险的基础参数,并不断调整优化;等等。在明确管理职责的基础上,银行整体利率定价机制的组织架构也就呼之欲出了。

二、关于利率定价方法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其价格政策决策有其极为特殊的地方。一方面,它要满足特定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它还要适应银行业高风险的行业特征的需要。同时,银行业不像实体企业那样生产有形的实体产品,它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这决定了银行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成本具有无形性、间接性的特点,而产品的收入则具有长期性和风险性的特征。从历史上来看,西方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法也走过了一条较为漫长的道路。从最优惠利率法、市场基准利率法到风险调整利率法,从单业务定价到关系定价,其发展的核心脉络是遵循提高银行风险回报率这一根本要求。而伴随着巴塞尔银行资本协议的形成和发展,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基础的现代利率定价思想逐步成为银行利率定价方法体系的核心。我们知道,作为企业的银行,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要获取超过平均资本回报要求的价值增长,这可以用下述简化的EVA计算公式表示:

EVA=P-R*(K)(1)

其中,EVA表示银行增长的经济价值,P表示实现的利润,R表示耗用的资本,K表示资本成本。

在利率定价的时候,将上述公式逆向调整,就可以得到业务或者产品的最低收入要求,即:

I=C+R*(K-r)(2)

其中,I表示业务实现的最低收入,C表示各项成本,r表示资本的无风险回报,R、K的涵义同公式(1)。

公式(2)便是现代商业银行基于风险回报要求基础上,确定利率定价的最核心的理论公式。它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实际情况,以贷款利率定价为例,我们可以将上述公式(2)展开得到一般的利率定价模型如下:

LR=FC+OC+EL+CC+(RR+/-CF)(3)

其中,LR是需要事先确定的贷款利率。

上式中,资金成本率(FC)即为贷款资金的成本,考虑适应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应该以市场为基础进行构建。比如,一种思路是可以采用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作为全行资金成本基准价格,在此基础上考虑银行市场融资的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调整得到各行不同期限的资金成本。另一种思路,是在资金完全集中管理的假定基础上,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调整流动性价差和信用价差得到。

运行及操作成本率(OC)是贷款业务相关的运营和操作成本。其计算思路一种是借助现成的成本计算和分摊系统,参考已经积累的成本数据计算调整得到;另一种思路是假设没有现成的成本计算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类似ABC(作业成本法)的方法,按照贷款主要价值链流程(如营销推广、目标客户服务、贷款前期调查、审贷、贷款发放、账务处理、贷后服务及管理)进行成本测算后得到。

预期损失率(EL)是贷款当期费用化的风险成本。可以以BASELII的内部评级法为基础,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EL=PD*LGD*EAD

其中PD是违约概率,LGD是违约损失率,EAD是风险暴露。这些参数的确定和取得需要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提供专门的支持。在初期没有数据积累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外部参数以专家模型法进行确定。

经济资本成本率(CC)是贷款业务耗用的经济资本的最低回报率,它是业务耗用的经济资本与资本成本的乘积。其中经济资本的计算思路,大体上有两种,一是根据BASELII的标准法计算,即采用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另一种思路是根据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内在的数学关系,采用违约率模型直接计算得到。而关于经济资本成本的计算,既可以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也可以参考银行内部的决策确定。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计算经济资本成本率的时候,要调整权益资本的无风险收益。

此外,预期利润率(RR)和竞争性浮动(CF)是一个附加的选择项,由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业务发展策略以及客户的综合贡献和客户关系目标等实际情况调整确定。

以上述模型(公式(3))为基础,结合客户类型的不同(如大客户、中小客户)、贷款类型的不同(如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业务类型不同(如存款、贷款),都可以确定不同的参数,从而给出不同的利率标准。由于此利率标准综合考虑了利率的成本覆盖和盈利目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客户利率的谈判,会使银行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并且有利于衡量客户执行利率的回报状况,从而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各项存贷款业务的资本回报水平。

三、关于利率定价信息系统建设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不仅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和资本管理等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还应该能够满足一线业务营销人员的需要。一个理想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应该能够为营销人员和业务谈判人员提供详细的银行成本资料和价格信息,使客户关系经理和营销团队在谈判的过程中,事先就能够明确地知道什么样的利率价格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底线,从而增强谈判能力,提高客户利率确定的针对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可移动的、开放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

一个理想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是与商业银行内部各个信息系统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它既要从银行成本管理系统中获取运营和操作成本信息,也要从银行风险管理系统中获取有关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经济资本占用等风险参数信息,还要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收益率曲线和流动性调整等信息。此外,从关系定价的角度来看,理想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还应该从银行内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已有客户综合贡献度的信息;从全面管理会计实施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得到银行内部各个责任中心之间内部服务和内部成本转移的信息。从用户端来说,它还应该具备移动办公的能力,使系统用户(尤其是业务谈判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登录系统以得到系统的支持。

但是,实事求是地来看,要一步达到上述目标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在把握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方法发展趋势和信息网络优势的基础上,先构建一个B/S结构、主要业务参数能够完全差数化设置的系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这个系统可以允许银行在其他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前,以手工方式确定和维护各个主要参数;同时,也可以待配套系统成熟后,不用改造或者稍加改造便可以实现系统参数的自动更新。借助B/S结构,将后台管理和参数维护集中,有利于整个利率定价规则的统一,也有利于全行价格政策的传导;同时,客户经理等用户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够方便地登录系统获取需要的利率定价信息。在这个定价系统中,参数设置和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他们应该综合各个专业部门反馈的信息和数据,在补充必要的成本信息和盈利目标信息后,综合决策层的意见进行调整设置,并定期跟踪、分析全行利率价格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各项业务价格的成本覆盖和盈利实现情况。业务部门在营销和业务谈判中,负责收集具体客户和业务的信息录入系统并使用系统计算得到的价格信息,在权限内决定或者得到授权后决定最终的客户执行利率。运营部门结合与客户签订的合同和系统打印的利率报价信息以及相应的审核文件,负责在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中实现相应业务的利率参数设置。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一个事前的管理系统,定价系统不能完全代替绩效评估系统或者盈利分析系统。因为无论是运行操作成本,还是客户风险状况以及其他各项预先设定的参数,都可能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发生变化,从而与事先确定的参数不一致。利率定价系统的核心功能在于根据历史情况和业务发展策略事先确定业务的价格水平,从事前管理的角度控制业务的成本和收益。定价系统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的反馈信息来不断调优,但两者间不能相互替代,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两者间的相互对账。

四、关于利率定价运行机制建设

如何使整个定价机制有效运行,从而达到利率定价管理的目的,这涉及到利率定价运行机制的建设。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三个主要因素会对未来利率定价运行机制产生影响。首先是市场监管的影响。我们认为,即便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市场监管者,如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物价部门等仍然可能对各商业银行的利率价格实施一定的监管和影响,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建设的初期。价格战或者哄抬价格,是市场监管者极力要避免的两种极端情况。其次,任何一个企业价格决策的出发点,都是试图在补充成本、吸收费用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商业银行也不能例外。一旦放开利率管制,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报价既能覆盖各项成本,提高资本回报率,又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实现银行的持续增长。第三,在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利率由各商业银行自主决定的时候,业务营销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舞弊,以及随意加价或者让利等不良现象都有可能出现,从而损害银行整体的根本利益,甚至成为新的风险来源。而同时,业务一线的谈判人员又必须具有一定的自,否则将使银行各项业务限于被动的境地。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未来利率定价运行机制应该贯彻三个基本原则,才可能协调好商业银行内、外部的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第一个原则是统一管理、明码标价:即未来所有存、贷款产品应该根据银行利率政策和营销政策,按基本产品分期限向外公布价格。商业银行总行(一级法人)有义务对各类存、贷款基本产品公布的利率价格及执行情况进行管理,以充分满足监管的需要,也实现了商业银行内部利率政策的一致性。第二个是收益与成本匹配:即客户合同利率及执行价格,必须覆盖银行运行管理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并满足银行既定的盈利目标。业务的收益应该与风险相匹配、与成本相匹配、与盈利目标相匹配。第三个是分级授权管理:总行对分行的利率定价管理工作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在总行统一管理要求下,分行依据实际情况以及客户具体情况,在授权范围内确定合同执行利率,个别具有极大影响的业务,或者不与风险和成本匹配、且超权限的利率价格必须得到总行的认可。

围绕这些要求,我们设计了一个虚拟的运行管理框架。下面以贷款业务为例,介绍一下整体架构和运行模拟流程。在这个框架下,涉及到三个管理用的利率概念。(1)公布利率Rb:该利率依据商业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制订的利率政策确定,对几档基本期限的基本存、贷款业务进行公布。其主要用途是对外公布和形成商业银行基本期限的基准利率,向市场和客户传递银行利率价格的基本信息。(2)统一利率R0:该利率是按照一家商业银行统一的参数,依据客户信用状况、担保状况以及拟申请贷款业务的金额、期限等要素计算得到,反映具体客户和贷款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此利率不公布,其主要用途是作为按照全行统一标准来计算具体客户和业务的利率基准,便于掌握全行整体情况,实际合同执行利率应在此利率的一定范围内。(3)分行利率Rn(n为各家分行或者地区):该利率是按照统一的定价公式,结合各分行在权限范围内调整确定的参数,依据分行客户信用状况、担保状况及拟申请贷款业务的金额、期限等要素计算得到的,反映各个分行(或者地区)具体客户和贷款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其主要用途是各分行(或者地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计算得到的、作为分行合同谈判基础的参考利率。

以这三个利率为基础,我们来看一个确定合同执行利率Ra的模拟流程。客户经理A将申请贷款客户的资料(如客户信用评级、担保方式及担保品价值、贷款金额、期限、利率条件等。对于老客户,还可以提供其已有的综合贡献情况)收集完毕后,登录定价系统,将相关资料录入系统,计算得到统一利率R0和分行利率Rn,以此利率为基础与客户展开谈判,并最终得到合同的拟执行利率Ra。该利率是否可行,要按照分级授权管理的要求而定。根据上述框架,利率定价机制实行总、分行两级授权进行管理。其中总行权限为:Ra应不低于统一利率一定幅度(即Ra≥R0×A,假设A=90%);分行权限为:Ra应不低于分行利率一定幅度(即Ra≥Rn×B,假设B=90%)。

此时,Ra能否执行,有几种情况:(1)Ra≥R0×A,即符合总行授权要求的前提下,如果Ra≥Rn×B,则该合同可以直接签署,否则应报分行或地区财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签署;(2)Ra

五、关于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实施路径

在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的背景下,建设一个面向市场竞争需要的、全面的利率定价机制,难题很多。客观地讲,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一些外部因素(如央行的利率政策、市场成熟度、同业竞争情况等)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更需要对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做出合理的路径安排。在考虑这种安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实施的紧迫性,即要对那些在银行收入中占比较大的业务,先给出解决方案。二是实施的难易程度,即要对那些实施的方法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业务,先做出安排。三是市场的成熟度,即要对那些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从而更需要在利率定价方面给予支持的业务,先给予关注。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在安排实施路径中,要对那些随着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业务竞争环境会发生显著变化的业务做出前瞻性安排的同时,可以暂时放一放。

从上述几点出发,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业务中人民币贷款业务由于占比大、风险高,市场竞争激烈,应该优先考虑相应的利率定价解决方案。相比之下,对于存款业务,我们判断,由于未来的市场环境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整个监管体系也可能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介入发生质的变化,因而可以待局势稍显明朗的时候再做全面考虑。换个角度来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如存、贷款业务,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容易把握和分析,而复杂的金融业务,如衍生交易和相应的组合金融产品,由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成熟方案的形成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传统的金融业务和复杂的金融业务之间可以对实施的先后顺序做出相应安排。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国内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实施路径,暂且可以将其概括为“先贷款、后存款,先本币、后外币,先传统业务、后复杂业务”。具体说来,就是在机制建设的启动初期,可以先以人民币贷款业务为重点。围绕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定价方法、定价系统和定价机制主题加快建设步伐,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取得突破,从而探索和积累出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际运转,不仅有利于解决一般商业银行目前最急迫的问题,锁定银行损益表中的大块盈利来源,也有利于为日后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的全面推进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存款业务,进而向外币业务推进。当商业银行传统的本外币业务全部纳入到利率定价机制管理范畴中的时候,可以预期衍生金融交易等复杂金融工具的定价方法和理论也会逐渐为国内商业银行所了解和掌握,到那个时候,相信国内衍生金融交易市场也趋于成熟。此时,再集中力量解决衍生金融交易等复杂业务的定价机制建设问题,则有可能水到渠成。

六、关于复杂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建设

所谓复杂金融产品,按笔者理解,主要指衍生金融交易以及以衍生金融工具为基础形成的组合金融交易产品。相比传统的贷款业务,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风险程度高、损失影响深远的特点。从银行业的盛衰历史来看,由于衍生金融交易风险失控导致银行整体经营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英国巴林银行的例子就是典型之一。为了控制市场风险,此类产品要求对市场的任何变化都要做出及时反应,因而其定价机制也大大有别于传统的银行业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大、影响大,一般来讲,商业银行对此类产品的风险控制机制也有较高的专业要求。比如,前、中、后台相互分离的机制,盯市机制,交易限额机制等等。因此,此类产品的定价机制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与上述种种风险控制机制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必须加以理清。

第4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关键词:银行抵押贷款;抵押物价值缩减;规避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5-0087-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5.21

一、银行在发放抵押贷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我国对抵押登记的法律法规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在某些领域的抵押登记涉及多个不同的行政机关,而这些行政机关对抵押登记部门的确认也不统一,互相之间没有搭建一个互通点,甚至有些法定登记部门对贷款抵押物未开办登记业务,导致银行抵押物无法登记,置银行贷款于风险之中。

2.银行在审批抵押贷款时,没有对抵押物后期管理进行具体的规范与限制,尤其是对异地抵押、抵押物品种等更为充分详细的限制要求。如没有充分考虑异地抵押物的管理半径,管理幅度大、信息采集难、管理费用高等因素;缺乏对一些难以管理与变现的物品作为抵押物的考虑,如船舶、车辆等物品的管理难度大,折旧率高。

二、贷款抵押物价值衰减的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银行对抵押物要经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和违约处置四个阶段,而抵押物价值在这四个阶段中会出现衰减现象。但是,目前银行还没有配备专业的抵押物价值审核人员,只是被动地接受中介评估机构的价值评估结论,由此带给银行抵押物价值高估、低估或贬值等风险:

1.受借款人、评估机构和银行本身的三重压力,抵押物价值被迫高估的风险。银行贷款抵押物价值高估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借款人为降低违约成本和增加贷款数额而虚增抵押物价值的动机。二是来自评估机构由于管理体制、评估理论不完善,甚至部分评估机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低下、评估信息不透明等因素,造成评估价值一般高于实际价值的30%以上。三是来自银行本身由于受开拓市场的重压,或出于信贷扩张的动机而忽略了抵押物价值高估所隐含的风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影响抵押物价值的重要因素故意隐瞒不报,导致评估报告中一些重要的错误信息或重大风险没有得到识别,银行贷款审批决策层被动地接受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结论。

2.缺乏统一的估价标准,抵押物价值面临低估的风险。评估中介、司法机关等许多相关部门对一些抵押物没有统一的估价标准,导致某些相关部门对抵押物估价偏高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司法评估价值偏离度过高的情况较多,致使银行以物抵债时遭受较大损失。而且由于司法评估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银行在处置抵债资产时再次遭受较大损失[1]。

在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时,一般情况下,由于评估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而较难以拍卖成功,则裁定给银行以物抵债。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评估机构为了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往往会低估抵押物价值,而银行只能被动地以此作为参考价格委托拍卖,银行债权再次受损。

3.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抵押物价值有遭受贬值的风险。在贷款存续期间,抵押物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在实体性、功能性及经济性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损耗,抵押物价值也将随着抵押时间的延续而自然衰减,并最终导致抵押物价值无法覆盖债权,甚至有些抵押物如机器设备、船舶等在实现处置权时仅能覆盖债权的0.1%,银行债权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可以看出,抵押物贬值的程度与其使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这也是银行在处置抵押物时,抵押时间越长受偿率越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贷款抵押物除了受以上三个重要风险影响外,还受到价值市场流动风险的影响,即在受到市场变化、产品技术更新、政府规划调整、城市中心区转移等的影响下,抵押物会发生较大幅度的价值波动。

三、贷款抵押物价值缩减的防范对策

1.全面和动态地分析抵押物价值,按贷款类别设定合理的贷款抵押率。贷款抵押率是指贷款本息总额与抵押物价值之比,银行可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程度、贷款期限、贷款风险、抵押物折旧率、抵押物的适用性以及价格变动等因素,按等级确定不同的抵押率。贷款抵押率是银行贷款抵押价值风险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银行应该在全面、动态地分析抵押物价值的基础上,按贷款类别及等级分别设定合理的贷款抵押率。所谓“全面分析”,即不仅考虑所有影响抵押物价值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债权金额的变化,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所谓“动态分析”,即不仅考虑贷前评估点的抵押物价值,还要考虑贷款存续期间抵押物价值的变化,并在设定抵押率时考虑价值变化的影响。如果有一个合理的贷款抵押率,贷款就有了一个回收的基本保障。

2.重新整合抵押物管理流程,严格规范抵押物管理规则。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风险管理有关要求,银行应对合格抵押物的认定采取谨慎态度,并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内部风险管理程序和满足最低要求的操作程序。建议银行结合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改革,重新整合抵押物管理流程,明确定义流程中各相关部门、人员的权利与责任,明确关键部门和人员在流程中的任务和角色,保证抵押物管理的专业化和相对的独立性。完善抵押物管理操作规程,配备抵押物价值审核人员,采取严格的程序和步骤评估抵押物的价值及评价抵押可能带来的风险,保障抵押物权益的安全性和法律上的可执行性。

3.勤勉尽责做好贷前调查,建立抵押物从抵入到处置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在贷款存续期内,抵押物在实物和价值上是动态变化的,银行对抵押物的管理也应是全过程的、动态的、连续性的。一是项目客户经理应勤勉尽责做好贷前调查,配合风险部门做好平行作业,重点考察抵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性和流动性,建立中介机构的准入和淘汰制度,防止价值高估。二是组建具有专业资格的评估人员队伍,在审核发放贷款时加强对抵押物的审核,对抵押物进行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按抵押物类型及等级设定合理的贷款抵押率。三是建立抵押物从抵入到处置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建议开发一套抵押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抵押物实物及价值情况;定期对贷款抵押物进行重估,在抵押物出现价值下降和实物毁损时,及时要求借款者恢复抵押物价值、追加抵押物或采取收回贷款等有效措施,确保贷款存续期内的任一时点抵押物的足额有效。四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抵押物考核体系,从经办单位项目客户经理到风险部门平行作业经理,再到信贷审批部门审批人,最后到贷款抵押物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明确各个环节的权利与责任,贷款形成不良资产后,按职责追究各环节责任[2]。

除此之外,银行应注意做好与财政、建设、国土资源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推动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并出台规范的评估操作指南。同时,银行还应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规避贷款抵押物价值缩减的风险。

参考文献:

第5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关键词:商业建筑;中国企业;发达国家;成本;控制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enter into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omain,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nd grow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hinese enterprises st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African aid projects gradually into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market, especially in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of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resources the project, has become China's enterprises the main target into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Keywords: commercial building; Chinese enterprises; developed countries; cost; control

F275.3

虽然同亚非拉传统的建筑工程市场相比,发达国家的外部环境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工程项目的收益较高,但是由于法律、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当地较高的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严格的质量标准,苛刻的环保要求,系统的安全管理等等,也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以求最大限度的争取利润空间,就成为每一个试图走入发达国家建筑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谨慎研究,小心规划的问题。

在跨国工程建设中,成本控制不再集中在施工准备、组织过程中对于人、机、材及能源消耗的控制上,而是拓展到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与策略选择上。

在此,笔者仅作抛砖引玉,粗浅的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立:

在海外进行工程施工的建设,首先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海外组织自己的建设队伍,这就牵扯到公司在工程建筑当地以何种面貌出现,如何利用公司组织结构来优化管理和资源的调配,减少和规避税务、法律和管理成本。

(一)本土化:

在海外工程市场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由于人均收入较高,建筑业又是解决政府就业的得力工具,因此大多数国家都会通过法律和税收手段来保护本土企业,以避免海外承包商利用其低成本的优势对于本土企业的冲击。很多国家都有《外国承包商税》,有的国家得税收比例达40%,并且通常这一税种的收税基础是总包合同价格而不是利润。这对于外国承包商来说无异于灾难。因此,企业的本土化至关重要。通常,公司的承包合同主体一定要在施工建筑所在地。

(二)多层次:

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基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多级别的子公司,可以达到有效避税和防御风险的目的。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企业的设立门槛通常很低,因此,多级别的公司结构通常不会带来管理成本的大幅增加。某国内央企在澳洲进行资源开发和工程建筑业务,其对某一项目的操作企业竟然达到了9级子公司之多。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减少了因某些商业政策的改变对公司的影响;二、减少不利因素对中国母公司的直接冲击;三、减少政治因素的影响。四、通过一些避税天堂,减少公司的税务支出。

(三)多结构:

按职能、项目设立不同的子公司,例如:人力资源公司、项目一公司、项目二公司、设备公司等。以方便资源的调配,同时规避法律、税务风险。这种多结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通过多样化的合同及施工策略选择,来实现低风险及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管理方式的转变:

从粗犷向精细的管理方式转变,从单一的预算控制向全面的滚动预算体系转变,从计划型向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从传统的纸质管理向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是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全面的滚动制预算管理体系:

1、可行性研究阶段。

根据实施项目计划和建设标准,制定开发规模和投资计划,并根据可类比的工程造价及现行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和控制,对于会影响项目收益的因素的敏感性测试一定不能含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对整个项目进行滚动制预算管理时,能够正确有效的调整预算。

2、设计阶段。

按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方案进行设计,编制工程概算,将投资控制在计划之内。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地标准或国际标准与中国设计标准转化的问题。

每一个国家的建筑、设备、质量、安全等都有着自己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因此对于该国标准的转化是一个复杂但又必须做的工作。另外,由于海外施工的设计方、设备供应商、工程分包商会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至少是中国和当地分包商),因此,设计图纸的转化是中国企业进入该市场所必须付出的成本,这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视图的表达、符号和标注方式的差异、材料的选择标准等等都需要进行详尽的图纸转化。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预算编制阶段。

在施工图完成后,编制工程预算,并与概算进行比较。

4、设计优化阶段。

通常预算的整体或某一工程子项会高于概算。因此,优化设计方案称为使投资控制在原计划之内的首选。

5、施工阶段。

施工中,严格按图施工,核算工程量,制订材料供应计划,加强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保证竣工决算控制在工程预算额度内。

6、预算调整阶段的再循环。

(二)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1、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像中国惯用的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在人力资源成本高昂的发达国家是行不通的。在职位设置上及职能分配上应学习发达国家,细分每个职位的职能、工作范围及对人员的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来可以避免浪费高薪聘请的高级人员的才智用到简单操作的工作中,降低了他们所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二来将每个职位的职能细分,有效组合,可以低薪聘请一些人员以兼职或招收实习生的方式来完成公司管理中大量的操作型,重复型工作。以有效减低人力成本。

2、完善的物资配置

1)统一的物流规划。

2)全球范围的物资采购。

3)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降低能耗和资源使用率。

3、规避风险的资金配置

1)资金的统一调配,合理规划。

2)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合理选择金融工具的投资组合,规避汇率风险。

(三)信息化科学管理

ERP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资源分配和管理效率,是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适应发达国家市场及商业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而降低项目的管理成本。

例如:在发达国家,对于按时支付分包商的款项的商业原则是非常严格的,这同国内经常延迟、拖欠分包款项是非常不同的;因为延迟支付款项而带来的后果主要有:

1)分包商诉诸法律,很有可能会带来整个项目的停工,甚至公司暂时停止业务的后果,由此,造成停工成本、额外的索赔成本、法律费用等,都会使项目成本大幅增加。

2)发达国家的商业信誉意识是非常高的,信用评级系统都是非常完善的,任何一次延迟付款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商誉,从而降低信用等级。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分包商降低要求的付款周期,加大公司资金周转压力,提高融资成本。

利用ERP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应付帐款,严格把控支付的时间,做到不早付一天也不晚付一天。

三、策略选择:

(一)合同的策略选择

举例说明:

在澳洲,对于外国承包商在澳洲的建筑相关服务,有明确的规定:一、对于服务时间累计超过六个月的,必须在澳注册税号,缴纳所得税。未注册税号的,要求总包商代缴46.5%的外国承包商服务税。二、要缴纳5%的预提税。这就对于一些外国设备供应商对于项目的安装指导服务和调试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通过设立的人力资源公司,以猎才合同的形式,从厂商临时招募服务人员成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良好解决方式。

(二)施工方案的策略选择

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极高,通常人工费占据施工人、机、材费用的50%以上,因此工程施工的策略选择高度影响项目成本的控制,根据笔者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策略:

1、联合体

由于发达国家对于劳工的引进有着严格的控制,因此通过与当地施工建筑企业结成联合体的方式,引入中国工人及技术人员,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2、工程外包

对于那些管理成本较大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工作采取外包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成本。

3、模块化与预组装

发达国家建安费占总承包费用的比例通常比国内同类、同级别项目高出很多。因此降低建筑安装成本就成为有效降低工程总成本的有效方式。

发达国家通常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外劳与其本国劳工必须有同样的劳资及福利待遇。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在当地无法实现。

因此,通过模块化、预组装的将部分施工地点转移至国内的方式就成为了最为有效的方案。

以某澳洲项目中浓密机安装施工方案选择为例,其选矿厂有两台45M浓密机。组装后尺寸φ46785*17539mm,重约548.8t。设备在中国制造,如此大型的设备整体运输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选择在当地组装并完成安装工作,总的费用预计将达到500万澳币以上。最终通过对港口、道路、场地的调研和施工方法的反复论证与比较,制定了如下的施工方案:

在国内实行模块化预组装方案,并将模块化预组装的浓密机的设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桥架、进料组件、转动组件;第二部分包括:池壁、凹板、立柱、出料筒。

将浓密机池体部分拼装成整体后,分割为6大模块,对6大模块的结构组焊一体,再与浓密机设备制造厂提供的桥架进行组装,达到装配验收要求,最后加固6大模块保证运输要求。

对于浓密机设备制造厂的其他设备直接发往澳洲现场,而将在国内实行模块化预组装的第一大部分在制造厂内进行拼装。

将第二部分分为6大模块,所用散件在结构制造厂下料加工,制作成单体构件,运送到发运港的组装工地在拼装成一定的模块。再利用轴线车实现实现模块化运输。

整个国内预组装及轴线车的运输费用等总计仅花费约500万人民币,其中刨除轴线车等费用,直接的建安费成本仅不到300万元人民币。则实现了整个浓密机建安工作的70%。而澳洲的最终安装成本为250万澳元,其中直接建安成本120万澳币左右。总计2台浓密机的建安成本为330万澳币左右,最终节约成本约一半。

第6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指标体系;多元统计;因子分析

一、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基于一些指导思想的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的主观性太强,无法量化,本文对已有的指标体系进行重新的审视,剔除了主观性强,不易量化的指标,并创新性地增设了一些能反映企业竞争力水平且可进行定量分析的指标。具体财务指标分为如下15个:(1)经营净利率(2)资产利润率(3)资产利润增长率(4)流动比率(5)速动比率(6)流动负债率(7)资产负债率(8)存货周转率(9)应收帐款周转率(10)总资产周转率(1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12)净利润增长率(13)总资产增长率(14)股东权益增长率(15)主营利润增长率。

二、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本文试图在原始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多元统计分析,对上市零售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影响企业财务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

显然,这15类财务指标够成一个财务指标体系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数据过于冗长,而且关联性极高,有些数据是经过其他数据整合计算而来,为了使指标体系更加简化适用,更加易于评价分析,在本文中采用了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的方法来寻找一个适用于上市零售业公司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因子分析的原理

因子分析模型是建立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它也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更倾向于描述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因子分析过程以及财务指标体系评价

本文选择的是在国内上市的40家零售业的年报数据。因子分析基于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可以用来检验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而言,KMO测度的值大于0.5意味着因子分析可以进行,而在0.7以上则是令人满意的值。通过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其中KMO检验值为0.578,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值为430.273,显著性为0.000,表明可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对40家零售业上市公司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第一步,将逆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进行正向化,保证数据的一致化。第二步,对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第三步,求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四步,提取因子。根据因子分析设定的标准,我们取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因子,在本文中,根据解释总方差表,当我们取前6个因子的时候,其累计贡献率为86.818%,因此我们选前6个主因子为公共因子,能够综合反映了原始数据15个指标所表达的大部分信息,符合因子分析要求。第五步,建立因子载荷阵,对因子载荷阵实行方差最大旋转。第六步,对公因子进行解释。

通过旋转因子分析我们把15个财务指标归为4类,用6个因子表示,如下所示:第一因子代表: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率,第二因子代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第三因子代表:资产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第四因子代表:流动负债率、主营收入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第五因子代表:经营净利率,第六因子代表:应收帐款周转率。

对以上六个因子我们根据其代表的指标意义来进行分类,可分为如下4类:第三因子、第五因子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第二因子代表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第一因子、第六因子代表企业营运能力;第四因子代表企业成长能力。这一指标体系分类突出地体现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应具有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综合素质,能较好反映企业竞争力水平。具体见表一:

由上表可知,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15个指标按照其归属能力不同可以分为6大类因子,4类指标。这4类指标全面、多角度刻画了企业的财务竞争力。

三、结束语

本文从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出发,将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15个指标归纳为6个评价要素,4类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因子权数,用数据说明因子类别,从而通过计算机的转变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唯一,并且客观合理,有较强的可比性。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评价只是起到一种参考作用。如果想该指标体系能够和具体的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还需要多个其它部门相配合才能具体实施,让企业真正知道自己最薄弱的地方在哪,从而进行改正,使企业真正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关键词] 化工企业 生产资料供货商 评价指标体系

一、生产资料供货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由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CIMS-SCM课题组2007年的一次调查统计数据可知: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要的标准是产品质量,98.5%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这与国际上重视质量的趋势一致;其次是价格,92.1%的企业考虑了这个标准;69.7%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提前期;批量柔性和品种多样性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从调查数据及通过与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交谈中发现,我国企业评价选择供应商时存在较多问题: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主观的成分过多,有时往往根据供应商的印象而确定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选择中还存在一些个人的成分;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不全面,目前企业的选择标准多集中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为:

1.系统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发展前景和以往情况。2.简明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有一定的科学性。3.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还应该考虑到易与国内其他指标体系相比较。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

二、生产资料供货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ABC和CVA分类库存管理技术的思想,笔者认为应该严格地将化工企业生产资料分为战略生产资料、重要生产资料、瓶颈生产资料和一般生产资料为四大类物资进行供货商选择和管理。其中对于建立战略生产资料、重要生产资料供货商选择方案,笔者认为应注意一下。

在具体的供应商评价指标筛选中,按照化工企业的现状应该从使供应链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出发,按照指标的设计原则,具体从技术水平、经营能力、服务水平、经营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指标如下:技术水平指标:包括技术参数、产品的质量、产品可靠性。产品的技术参数是一定性变量,采用技术人员评分法度量;产品质量通过合格率来度量;可靠性通过合格产品的故障率来衡量。

经营能力指标:含协作能力、发展能力、供应能力三个方面。协作能力是一项综合指标可由多项指标反映;发展能力可以由企业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变化、培训费用比例等具体指标来衡量;供应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是否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

服务水平指标:包含提前期、价格、售后服务等。前两项为定量指标可通过实际数据具体度量;售后服务可以通过用户的评价测出。

经营环境指标: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技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如果企业的经营大环境基本一致时,可以不考虑该项,但当经营环境差异很大时应考虑此项。

三、生产资料供货商选择的方案

化工企业生产资料供货商的选择依据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源自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客观合理的评价。在制定供货商选择选择方案的时候必需依据不同的生产资料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该种物资在市场上可获取的复杂程度来决策。下面将详细描述产资料供货商选择的过程:

步骤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需求、必要性)。有需求才有必要。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同时分析现有供应商的现状,分析、总结企业的存在的问题。

步骤2:建立供应商选择目标。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信息流程如何,谁负责,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实际的目标。其中降低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

步骤3:建立供应商评价标谁。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但不外乎都涉及到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步骤4:建立评价小组。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小组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同时得到制造商企业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步骤5:供应商参与。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

步骤6:评价供应商。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

步骤7:实施供应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在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给予旧供应商以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参考文献:

第8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从最初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到21世纪开始使用采用的“商业智能”系统,管理会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实施管理会计系统较晚,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仍较为落后。

(一)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既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部门提供信息,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部门为其提供用以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及产品部门经营业绩的外部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和同业经营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需要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

(二)成本风险管理欠缺 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主体较少、范畴较窄且管理部位偏后,缺乏资本投入管理的自我约束,导致业务规模盲目扩大,机构网点扩张过快,这既给银行的成本控制带来困难,也造成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并蕴含大量经营风险。

(三)业绩评价体系单一一个有效而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使个人或部门的努力得到承认,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恰当管理。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用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是不完善的,难以准确度量产品、部门、客户对银行价值创造的贡献,不利于形成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约束和财务资源配置机制。

(四)内部转移价格难以确定 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至关重要,而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如何确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种类,规范调整审查内部转移价格的程序和权限,以及如何进行资金营运资产的分配、非盈利性资产成本的分配以及坏账准备金的分配等问题,都是非常重要而棘手的。

二、EVA在价值创造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中应用的必然性分析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起源于剩余收益理论,其提出和推广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Co.)进行的。EVA 是衡量经济组织价值和财富创造的度量标准。从数量角度说,EVA 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后的余额,是全部资本收益补偿全部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而EVA 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金的资本成本,是比较成熟的且较具综合性的评估企业业绩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公司在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情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或毁损程度。

(一)银行会计体系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了现代会计理论与实践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负责企业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负责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相关信息,以促进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在财务会计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和国际惯例的接轨,但是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相对较慢,特别是银行业管理会计发展远落后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应用效果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银行会计体系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

(二)强化对资金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产品主要是货币资金,整个银行经营的过程就是通过吸收和发放资金运作以及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来获取收益的过程。因此,任何一项银行业务的开展都与资金成本密不可分。但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很好地反映资金成本对收益的影响程度,由于EVA考虑了所有的成本,通过EVA体系的实施则能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依据,更有利于银行以EVA为价值创造目标的管理。

(三)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遍布全国,虽然对外来看各个机构属于一个整体,但由于规模太大,统一的财务核算不可能实施,只能将财务核算权限分散到各个层级中,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财务信息结果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改革是建设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首要任务,必须转变原有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运用成熟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将以“块”为主的财务管理转变为“条块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规模越大,核算越细,努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目前,国际先进银行和我国部分领先商业银行已经建成或正在探索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分客户业绩价值管理。分产品、分部门等分部业绩报告已经不仅是预算评价等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成为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体现银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提高银行规模效率的必然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一种“规模无效率”现象,限制了银行获利能力和市场业绩,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无效率。EVA 业绩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常年的“面板”数据来测算处于不同地域环境、运作不同业务品种的银行以及实施不同职能的银行部门的实际风险系数,因而为重组无效率的部门、整合不赢利的业务,提高规模效率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合理进行产品定价的必然要求 内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对财务资源的管理:一个是商品价格,另一个是商品成本。只有进行合理定价,控制成本,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产品价格,特别是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商业银行既没有进行产品定价的自,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如何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既影响到内部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也将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EVA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以EVA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完善建议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来自国外的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威胁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国外银行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先进的业绩考评体系等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EVA作为评价现代企业经营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当今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之一,以EVA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体系的有效性已被国际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实,其为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稳健运营和价值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机制性动力。

(一)推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全面预算管理是多维度、全过程、全要素的预算管理,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在继续强化对分支机构的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编制以产品、部门为预算单元的“分条”预算,形成“条块结合”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从而将价值创造的任务和目标传导到商业银行的每一级机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产品,最终形成奔向价值创造目标的管理合力。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对于明确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各机构和部门的工作,控制商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考核各机构、部门和产品的盈利能力,都具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一是管理体系内容全面。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涉及存款、货款、资金、中间业务等各项金融产品及其财务收支情况,以及全行营业费用、资本性支出等内容,从而全面反映商业银行未来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投资决策。二是管理的参与主体全面。预算的执行者应亲自参与预算的编制,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逐级综合平衡,提高预算的精确度。

(二)建立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业绩评价机制 要保证实现预算目标,获得价值的稳定增长,就要有一个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业绩评价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就是将结果(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财务目标)和原因(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联系在一起,从财务维度(Financial)、顾客维度(Customers)、企业内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和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等四个方面全面评价经营业绩战略实施系统。需要注意的是,要完成这样的业绩评价,必须在对产品、机构、部门和客户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分摊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工具,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实现。而这一业绩评价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责任部门的积极性,激励其为完成银行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作为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要建立以责任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每年下达计划时,紧紧围绕利润这个中心,按月考核,并将干部任免、人员分流、个人收入分配、费用管理和利润的实现密切挂钩,才能按照价值创造的原则进行取舍,从而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平衡计分卡的引入就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选择。卡普兰和诺顿(1992 年)提出平衡计分卡的观念,是以实现公司愿景(Vision)和战略(Strategy)为核心而开发的一套策略性的绩效评估工具,在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中应用平衡计分卡,可以依照以下步骤有序进行:

第一,建立分层考核体系。建立分层考核体系,目的是对不同级别的分支行、不同性质的岗位实施客观的、准确的绩效评价尺度。可以考虑按照资产负债规模、获利能力、机构人员等因素,将分支行员工划分成不同的级别。

第二,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针对每一个岗位或团队,定出详细的职责目标要求,建立以岗位目标为核心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和分配新机制。一般而言,可以根据本行的年度目标分解,基于上年的状况商定一个增加额,并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适当调整;规定考核期限和回顾时期(Timed),视岗位情况而具体规定是按季度、半年还是年度考核。

第三,对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进行权重分配并选取关键业绩指标。平衡计分卡四方面的指标权重应根据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而有所侧重。

(三)确立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

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至关重要,而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财务资源配置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超额的EVA 增量作为激励的关键变量,结合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目标,区分业务种类进行差异化激励;对当前不创造EVA或EVA 创造不充足但关乎全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业务,进行专项激励费用配置;设立类似红利银行的“奖金池”制度,对薪酬分配进行适当调节。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在获取存款后将存款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无偿,只能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资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提高对贷款发放的约束,同时调动存款的积极性,将内部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有机结合起来:

(1)引导内部经营资源向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和产品倾斜:可以经济增加值为依据,坚持“谁创造价值大,谁使用资源多”的原则,使有限的资源流向EVA较高的区域。同时,实行资源与产品业绩挂钩的管理模式,使其向创造价值大的产品倾斜,通过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引导内部费用资源向价值创造贡献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一是采用标准化配置与差别化配置相结合原则,通过对不同区域经济和金融环境分析,制定与本行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差别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营业费用配置机制;二是在准确界定和满足业务发展对营业费用最低需求的前提下,强化价值配置导向,支持重点业务与重点产品发展;三是根据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细化配置要素,突出市场竞争力评价原则,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保障、激励的杠杆功能。

(四)完善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成本分摊制度 成本分摊是指将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项成本,向成本分析对象(客户、产品、机构等)进行分摊,以充分反映其应承担的成本信息。国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要将多个不同的成本项目和巨额的间接费用从总行逐层分解到分行、支行,将非业务部门的费用分解到产品、客户和业务单位,这将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摊不同于一般制造企业。银行成本主要是期间费用,银行成本的分摊主要是期间费用的分摊,各项费用依据其与业务的相关性,可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的费用支出,如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间接成本是指那些虽然没有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但间接支持产品或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费用支出,如租金、水电费等。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善成本分摊制度:

第一,调整成本分摊流程,提高分摊结果的准确性。现有的成本分摊方法没有从成本发生的源头入手对费用进行分解。在目前的管理方式下,部门的成本是最容易取得的,所以现有的分摊方法是最先取得部门的成本,然后再分摊到条线和产品,相当于先得到了总成本,再按照一定的参数分摊到明细产品上。笔者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先得到产品的准确成本,再按照产品和部门、条线的对应关系得到条线和部门的成本。

第二,加强对分摊结果的运用,为成本分摊提供原动力。尽管利用成本核算分摊体系可得到层级、条线、责任中心和产品的成本分摊结果,但在商业银行现行的层级式管理架构下,对层级的效益评价始终是最主要的,对条线、责任中心、产品的效益评价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因而对其进行盈利性分析将只能是形式上的,并未在企业资源配置上发挥作用,这将成为成本核算与分摊工作准确性提高的障碍。而事实上,商业银行要在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必需的。因此,成本核算与分摊管理会计方法会随着银行业内部专业化经营改革的深入而日趋完善并将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四、结论

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要经历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家商业银行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从2003年开始实施管理会计项目,建设基于责任会计、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面成本分摊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光大银行从2003年底开始实施管理会计项目,在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分产品分客户盈利分析、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工商银行的成本管理会计项目――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于2004年11月正式在全行投入使用;交通银行管理会计项目一期也已在全行全面上线,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公司业务产品、公司客户成本核算和盈利分析模式。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离成熟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不断加强银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凭借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多位体的成本核算平台,进一步依托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逐步实现我国银行的全面成本核算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晓灵:《构建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提升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中国金融》2006年第22期。

[2]刘琳:《商业银行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探讨》,《经济师》2009年第4期。

[3]毛洪涛:《业绩管理会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9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

现将市物价局《关于对因工负伤、职业病劳动鉴定收费的函复》(京价〈收〉字〔1994〕142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物价局关于对因工负伤、职业病劳动鉴定收费的函复

(1994年6月10日  京价(收)字〔1994〕第142号)

市劳动局:

你局京劳法函字〔1994〕23号“关于申请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职工劳动鉴定收费的函”收悉。经商市财政局,同意市、区县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因工负伤、患职业病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做出鉴定的,每例按200元向申请进行劳动鉴定职工的单位收取鉴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