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碳循环的实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碳循环的实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碳循环的实质

第1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内涵;原则;措施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强制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评价原则,简称“3R'’原则:

1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同化能力。

2 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化”原则(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一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来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3 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

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

二、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 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正式提出循环经济虽然时间不长,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围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相关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单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水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本文中法律、法规均采用简称)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另据了解,正在着手研究制订的法律、法规还有不少,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法》《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法》等,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2 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尚不完善

从循环经济角度看,法律、法规仍然很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其他保障措施,有些即便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目前我国国民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健全,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比如,《矿产资源法》明确提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依法申请,并办理探矿权、采矿权许可登记。严禁无证开采、乱采乱挖。”但实际上无证开采、乱采乱挖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一些政策措施也相应出台,但政策力度还不足以起到有效调节的作用。一旦利废企业决定利用废弃物时,排废企业往往又以种种借口收取不合理费用。此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国家对工业固体废物实行申报登记制度。但由于该法对“废弃物”和“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界定不明确,不便操作,致使受控废弃物范围和数量非常有限。2003年开始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尽管是从环保角度提出的,实际上有许多原则和做法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但仍缺少与之相配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

3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像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我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70%,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些数据与GDP的增长是不合拍、不协调的。又如建材行业,也是一个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并加重了环境负担,阻碍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机制措施

1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1)法律手段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强制性、公开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快制订相应的法规。发达国家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应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让政府的各项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生产者和消费者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可见,加强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与法律建设,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在立法过程中,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确立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要求,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为实现由污染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根本性转化提供法律保障。

(2)另外,应抓紧制订各类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如加快排污制度改革,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

能效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在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目前最急迫的是,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已有的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快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此外,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格局

(1)引导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形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给予税收优惠,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完善并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实施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导向的进出口政策,形成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2)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发展是解决区域协调的根本出路。因此,应正确对待各个地区的发展。既不能通过限制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来缩小区域差距,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国家的重点在于通过适当体制、法律和政策安排引导其更加健康、更加科学地发展,并推动其加大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也不能仅用放手的方式来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体制倾斜的力度,推动其加快发展。简言之,对发达地区主要是“引导发展”,对欠发达地区主要是“加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地区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不仅要强化发达地区中核心区域(包括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影响、带动、支持作用,而且要十分重视对欠发达地区中的特殊类型地区的扶持、援助、推动和提升。通过“抓两头”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降低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成本,使相关的理论、技术和观念意识得到广泛地的传播。因此,可以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信息网络、废弃物资源供求信息网络、咨询服务网络以及信息制度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咨询、统计、交易等功能。另外,还要将内部信息交流公开化(尤其是循环经济进展情况),以便能及时协调和监控。

4 大力扶持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

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有赖于资源再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技术,而企业和个人的能力又不足以对相关技术的研发进行大力投入。因此,政府需要予以扶助,加大投资力度,建立相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平台,如出资引进或与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研发攻关、宣传、推广相关技术等。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少企业自主开展技术研发的成本,还可以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立足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在法律、产业政策、信息交流机制、技术支持机制上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苗苗:论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第2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关键词:海洋石油平台;HVAC系统;静电水质处理;药剂水质处理

中图分类号:TQ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7-0164-02

HVAC是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的英文缩写,称为供热,通风与空调系统,主要作用是提供合适的压力,通风,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工作人员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持久的工作条件。平台电气间(Electrical Building)的HVAC主要作用是为电气间提供合格的压力,通风,温度和湿度条件,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持久的工作。平台设计说明书规定电气间的设计寿命为20年,所以要求空调的工作寿命也为20年。HVAC管道主要设备材质是碳钢和紫铜,属于多种金属材质共存的系统。平台所处的海水水域,室外温差变化大,海水对平台上设备的腐蚀比陆地严重。平台对室温要求严格,对空调的运行状态和控温精度要求高,如果空调制冷效率达不到要求将会影响平台的正常工作。在HVAC使用过程中,结垢是危害HVAC管道寿命的主要因素,结垢会导致热交换效率过低,造成能源浪费。如果水垢过多,将空调中的铜管堵塞,会导致设备的报废。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管道内有污染物,容易使空气中滋生细菌和治病的微生物,尤其是在海上石油平台中,空间相对狭小,人员密度高,一旦出现空调产生危害健康的问题,由于平台上医疗条件的有限,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健康受到危害。

HVAC是一种高精密度、价格昂贵的设备。当发生管道结垢过多甚至阻塞,在海洋石油平台上对空调的管道的清洗成本是在陆地上清理成本的几十倍,所以在其使用过程中,更要加强对空调的维修和保养。

1 HVAC系统循环水质的控制

中央空调制冷机将制冷剂压缩成液态后通过压缩机送到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冻水泵,将冷冻水送到各风机风口的冷却盘管中,由风机吹送冷风达到降温的目的。制冷剂经蒸发后在冷凝器中释放出热量,与冷却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冷却水泵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水送到散热水塔上由水塔风扇喷淋冷却,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

从设备维护的角度,近年来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主动维护,它的核心就是对造成设备劣化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改善这些参数的劣化情况,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其寿命。这个理论强调了维修的主动性,即不要等到设备出现故障或故障特征的时候(往往这时已不能逆转),再进行检修或处理,而主动维护,就是要化解、改善设备劣化的主要因素,从而延长设备的寿命。

对于平台上的HVAC系统,因为污垢的产生,不仅影响中央空调的制冷效率,而且还会引起垢下腐蚀事故,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的会造成管线和设备腐蚀穿孔现象。因此循环水系统要定期检查,若有污垢产生,应及时进行清洗,按照主动维护的思想来维护设备,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

冷却水处理水质必须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0050)及有关规范对水质的要求。如表1所示。

目前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①对循环水不进行处理或采取简单地排污来控制结垢或腐蚀。

②软化水质。如果空调循环水中含有大量钙盐和镁盐离子,就会造成管道结垢,特别是在负荷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水温的变化会加速水垢的形成。硬度很高的冷却水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在冷凝器换热铜管中或水管中产生大量水垢。通过对水质的软化,减少循环水中的金属离子,可以减少水管中水垢的形成。

③静电水处理器。静电水处理技术原理是阴、阳极间形成高压静电场,被处理水通过特定的静电场使水分子的偶极距及水中其它离子发生排列的能量变化,使垢分子形态发生暂时改变,防止垢分子在器壁上吸附,达到防垢效果,高压静电场使水生物的细胞壁发生破裂,达到抑菌灭藻。

④药剂处理。在循环水系统中加入阻垢缓蚀剂和复合水质稳定剂来控制结垢、腐蚀和微生物的繁殖。

根据系统的特点采用以下各类化学药剂配方,能满足系统水处理的要求,达到防锈,阻垢和杀菌的目的。

常用缓蚀剂(HST)见表2。

常用阻垢剂(HSZ)见表3。

常用氧化型杀菌剂和非氧化型杀菌剂(HSS)见表4。

两类杀菌剂交替使用。

目前绝大部分水质的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药物处理+过滤+定期排污方式,药物处理方式属于成熟的水处理方式,在冷却水水质处理中比较多见,能杀菌、缓蚀、延缓结垢,但也存在运行费用高、操作麻烦等缺点。另外一种方式是电磁(包括静电、电子)处理+过滤方式,主要包括电磁水处理器、静电水处理器、电子水处理器和高频电子水处理器等几类(有时也统称为电子水处理器)。电子水处理方式运行费用少,操作简单方便。

两种水处理方式比较见表5。

通过表5所示,目前海洋石油平台上采用的是药物处理,定期排污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操作比较麻烦,而且需要定期清洗。在海洋石油平台上,对循环水的排放更有严格的要求,给相关人员带来了一定难度,且不易于实现自动控制。而静电水处理方式操作简单,而且运行费用较小,容易实现自动控制。通过以上分析静电水处理技术适用于海洋石油平台HVAC系统循环水的控制。

2 结 语

海洋石油平台是为在海上进行钻井、采油、集运、观测、导航、施工等活动提供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建筑物,海上气候条件恶劣,夏季炎热,太阳暴晒;冬季寒冷,海面风大浪高,对系统腐蚀严重。HVAC系统是维持平台上人员居住,生活的重要工具。在HVAC使用过程中,结垢是危害HVAC管道寿命的主要因素,结垢会导致热交换效率过低,造成能源浪费。如果水垢过多,将空调中的铜管堵塞,会导致设备的报废。空调在使用过程中,管道内有污染物,容易使空气中滋生细菌和治病的微生物,尤其是在海上石油平台中,空间相对狭小,人员密度高,一旦出现空调产生危害健康的问题,由于平台上医疗条件的有限,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员健康受到危害。目前,海上平台对HVAC系统的管道进行定期清洗来保障空调的正常运行,这种定期清洗的成本是巨大的。而通过对空调冷却循环水水质的控制,利用静电水质处理方式控制空调冷却循环水水质,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能够加大管道清洗周期间隔,为平台的运营维护节省成本。本文仅讨论了药剂处理和静电水质处理两种水质调节方式,另外针对不同的海域的情况可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合适的循环水处理方式,满足平台循环水处理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新的,更适合海上石油平台的水质调节方式,依据主动维护的思想,达到节约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GB50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S].

[2] 李志生,张国强,李利新,等.空调冷却水处理技术比较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6,(6).

第3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关键词:环境规制;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新疆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203-02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因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完善环境政策体系,政府环境规制的强度也在不断提升。煤炭资源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生产时间以及煤炭资源的匮乏,煤炭企业迟早会面临闭矿的问题,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传统的煤炭开采一直处于开采量大、利用率低、污染排量大的状况下,是一种单纯的由资源生产产品到产生废物的过程,这样的利用方式对资源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而循环经济则是要求达到资源的较低开采、利用率高以及废弃物少的循环经济状态,从而使整个过程在保障必要需求的前提下,对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新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环境规制背景下实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理论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规制作为社会性规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经济性,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对厂商等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具体包括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环境规制会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促进一国的贸易增长方式由单纯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及升级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对绿色制造业、绿色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影响。因此,环境规制的作用方向与一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煤炭产业是新疆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新疆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环境规制下,提高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的环境素质,为新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正是本文研究的价值。

二、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新疆煤炭产业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储备丰富、分布集中和种类全、易开采等方面。据统计分析,新疆煤炭生产和消费在未来5—10年将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是,煤炭在为人们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问题,煤炭在开发、运输、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中,如果不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水源短缺、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地塌陷、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将不可避免,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1.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新疆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且增长幅度较大。高速增长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对新疆的大气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根据新疆环保局公布的数据,新疆二氧化硫排放量2007年为55.9万吨,2008年为56.45万吨,均超过了总量控制指标。

随着新疆煤炭就地深加工和转化战略的实施,新疆煤炭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将成倍增加,新疆大气环境质量将非常令人担忧。

2.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

随着新疆煤炭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新疆煤炭生产量将大幅度增加,长期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质环境,煤炭加工转化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煤泥水、有毒有害废水等,都会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总之,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将会加重新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水资源将会成为影响新疆煤炭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对煤炭产业发展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3.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煤炭开采对土地造成的破坏最直接、最明显。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超强度开采和广泛使用对土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土地塌陷使大片土地沦为劣地,导致植物枯萎死亡、动物潜逃、潜水位降低;地表有害物质未经过滤随地表水沿裂缝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同时也威胁着矿区内建筑物、交通、水利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乌鲁木齐市六道弯等地煤田己形成地面塌陷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发展,并对现有城市建设设施和居民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按照传统的开采利用方式,新疆煤炭产业的未来发展将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处理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环境规制下的新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煤炭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而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又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当局必须完善相应的环境规制思路(完善煤矿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建立有效的煤炭资源产权制度、严格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等)来缓解这种压力。在此思路背景下,新疆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解决煤炭开发和环境污染这一矛盾,走出了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基本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和设计新疆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我们从企业、企业群体和社会3个层面来考虑。

1.煤炭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煤炭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属于微观层次上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它要求把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运用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通过革新工艺,更新设备及强化管理等手段,提高生产率,加大循环力度,实现污染物的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减量化、标准化和清洁化原则。

在煤炭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形式下,可以在企业生产场地内配套建设电厂和建材生产线,将矿井开采排放的矸石、煤泥等固体废物用作电厂的燃料;将电厂产生的灰渣作为生产建材的原料;煤炭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矿井水经过处理后可供矿井和电厂使用,从而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保目标;同时,新建矿井在设计规划时就要同步建设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根据自治区的实际,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延伸煤炭产业链,在发展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同时,实现煤炭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2.煤炭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模式

煤炭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属于中等程度的循环经济模式,它通过生态工业链,把不同的经济组织链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煤炭企业的“三废”成了其他企业的原料或能源。

这种形式的循环经济可根据矿井分布情况集中布置一定规模的热电厂、建材厂等各种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矿区内的矸石、煤泥集中供给热电厂作为燃料,热电厂为矿区内煤炭企业的生产生活供电供热;建设矿井排水集中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资源可以供给矿区生产;加强矿区内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土地复垦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与矿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矿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煤炭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模式

煤炭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循环属于社会整体循环(大循环),主要针对煤炭资源消费后产生废弃物再利用和可持续消费,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产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合回路。

煤炭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比较符合新疆自治区的实际状况,由于开采时间长,技术相对落后,煤炭产业相关的资源产品经过社会的使用后,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废弃物,而这些废弃物只有重新返回到煤炭产业的最初源头能量循环中,才可以说真正实现了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因此,从这一目标来看,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建立煤炭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根据疆内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国家对废物综合利用的相关优惠政策,集中建设一定规模的低热值燃料电厂和矸石建材厂,将各种矿井废物作为综合利用原料,并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在建设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时,可选择有条件的重点矿区,建立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煤电建材联营的循环经济;建设技术水平高的大容量煤矸石发电厂;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创新机制,努力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工程。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小型矿井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资金匮乏、场地小等实际问题,也有助于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整体社会循环,真正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闭路体系。

结语

通过环境规制必然对新疆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和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环境规制背景下,应该采取相应的产业激励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提供优惠贷款,用于企业进行环境项目投资,以及少污染、低能耗、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特别是绿色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项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排污量,以促进煤炭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严陆光,周凤起.新疆煤炭在全国能源发展中的地位[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1).

[2] 谢地.规制下的和谐社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

[3] 蒋衔武.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煤炭工程,2007,(5).

[4] 朱四海.碳减排与减排经济学[J].发展研究,2010,(1).

第4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制造业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制造业对赤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发展制造业

制造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竞争便没有活力。所以,即使目前我们还不能建立先进的制造业体系,也应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逐步加快制造业发展步伐。从而提升赤峰市的综合实力。

(二)提高工业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制造业

工业化不仅仅是产值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产业的质制造业。近年来,赤峰制造业发展迅速,其产值已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以上。是制造业提升了赤峰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提高赤峰市的制造业水平显得更加急迫。

(三)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百万人口城市。必须发展制造业

在经济活动中,人口是最重要而宝贵的因素之一。一个地区,如果人口过少或人口密度过低,则很难有繁荣的工业经济。赤峰人口较多,达460万人。按人均算,赤峰们非常不利,但如果谋求工业经济发展,赤峰市则占很大优势。实现这种劣势向优势的转化。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城市规模与经济繁荣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规模的扩大能带来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又能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赤峰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将建成百万人口城市,这也是自治区的发展战略。实现百万人口城市目标,不是简单的人口扩张,从某种意义上说,应是工业化的一种标志。

(四)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发展制造业

赤峰市是农牧业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低。“三农”问题比其他地区更加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赤峰市“十一五”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五)实现区域经济对接,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必须发展制造业

赤峰市毗邻东北和华北,处于东北经济圈和华北经济圈之间,历史上赤峰市与这两大经济区之间曾有着广泛的联系。赤峰要融入到东北和华北的产业循环之中,实现有效对接,就必须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选准对接点,通过发展特色制造业来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

二、探索循环发展模式,实现赤峰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赤峰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赤峰地区的比较优势,以资源为依托、项目为支撑、园区为平台,南联北拓,东接西进:通过投资拉动、项目牵动、开放带动,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扶持重点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基地,壮大整体制造业实力。尽快形成行业发展有增长点,地区发展有增长极,生产要素相对集中,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形成“面上提升、点上突破;发展中场、加强成套;接纳转移、重视创新”的新格局。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建立制造业循环发展模式

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制造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手段。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是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是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二是加强技术攻关,走新型制造业发展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制造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赤峰市制造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加快产业结构,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范围。在筹划制造业发展体系时,优先选择在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开发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三是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纺织、食品、制药产业,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从工业发展的角度上看,发展循环经济有企业、产业园区等层次。在企业层次上:循环型企业主要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生态产业链,使得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因此,赤峰市要积极鼓励能源、冶金、医药、化工等资源消耗高、总体污染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要下力量研究开发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环保产品和生产工艺;集中力量扶持几家环保骨干企业和集团,引导创办科研、开发、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环保科技示范企业。在产业园区层次上:主要是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今后,赤峰市要以现有的开发区以及工业集中区为基础,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不同企业间形成资源共享和废料互换的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最终达到相互间资源充分利用。

(二)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高新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

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扩大出口等目标,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以适应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层次的市场需求,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升级。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

体地位,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引导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的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结合,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现代制造业的产品优势。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做好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改造提升加工设备、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系统等方面的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制造业发展。

(三)引资与“引智”并举。实现高位嫁接

实践证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本途径就是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合资合作,发展壮大。“十五”以来,赤峰市突出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三项重点工作,以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拉动投入增长,以投入促进工业总量扩张,以工业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有效衔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自治区扶持东部地区发展政策,赤峰市招商引资工作结下累累硕果。引资额逐年上升,项目数量由少到多。单一项目投资比重加大,行业布局上多点开花。

(四)抓大扶强,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

要进一步促进大企业大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改革,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在技术改造、证券融资、发展政策等方面给大企业大集团更多扶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他们做强做大,更好地发挥龙头骨干作用。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带动作用,以横向配套、纵向协作为基础,形成以大带小、共同发展的行业架构,加快行业规模化集聚。

(五)放活扶小,加快中小制造企业发展

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放宽投资领域、拓宽投融资渠道、技术咨询服务、支持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招商等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投资现代制造业。通过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层次。鼓励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投资改造,实现扩张发展。鼓励和引导中小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加盟、合作、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参与发展现代制造业。

(六)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职业经营者队伍建设

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励他们全身心投入现代制造业领域的工作。打破各种影响人才引进的束缚。大力引进发展现代制造业需要的企业家和科技、管理等多方面人才。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的职业教育,充实和完善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工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企业对青年‘工人的技能培训,培育一支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第5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关键词:实训;职业道德;提升;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69-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手段;是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和合作精神的途径。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是通过认识实训、生产实训、定岗实训等环节,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引导他们掌握相关工种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技能,熟悉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相应的标准。然而在实训过程中,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在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实训前的动员教育中提到,毕业前的离校教育中集中培训。在目前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忽略职业道德的教育。目前,社会上反映出学生的职业道德缺失的事例时有发生,高职实训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实训环节,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以实训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建筑企业更需要的是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时具备的人才。

一、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笔者在一次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的问卷调查中,从近50家企业的反馈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部分职业道德的需求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其中,对“您认为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问题的汇总中,学习能力占36.8%,沟通能力占42.7%,职业道德素质占52.8%;在“贵单位(公司)最看重人才的哪方面品质?”问题的汇总中,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占42.1%,具备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占52.6%,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占42.1%。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从近200名毕业生的反馈中,对“你认为在学校哪些教育环节对你有影响?”问题的汇总中,课堂教学占36.4%,实训教学环节占57.8%,校园文化生活占46.5%。从社会调查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实训教学环节对同学的影响较深;建筑企业在挑选人才时,除了看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中工作的责任心、良好的品德、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尤为重要。从调查的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中,主要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责任心不强,缺乏诚信意识。高职学生的入学分数较低,基础较差,加之经历高考后,离开了父母的直接监护,放松自己,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甚至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放松自己,出现了一些自由散漫、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现象,比如上课迟到、旷课,对自己的学习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操作不认真,不遵守实训制度和操作规范,不爱护实训设备等,有的学生走上实习或工作岗位时出现擅自离岗,带着工地的相关资料,不辞而别。

2.团队协作能力较差。从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毕业学生缺乏相应的团队合作精神,自私心理较重,处处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面对工作。其他员工缺少正常的交流,懂的问题不能与他人分享,不懂的也不向他人请教。

3.缺乏吃苦精神。毕业生进入社会时,面对理想与现实差距,加之自身能力水平限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企业普遍反映高职学生缺乏吃苦精神。由于建筑工程大部分工作需要露天作业,且一直需要站着工作,有些工程需要冬雨期施工,通宵加班,再加之住宿条件较差,有的学生顶岗实习没几天就产生退缩情绪。

二、基于实训环节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措施

1.加强工程实训教学,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环节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根据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的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中嵌入职业道德教育,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教学环节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考核纳入到实训最终考核成绩中。改进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内容和实训模块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职业特色,强调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相结合。

2.提高专业教师职业道德。要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提高,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时的言谈举止,特别是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实训环节中对指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出要求外,还应在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方面进行考核。在加大力度对师资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应邀请思政教育专家、心理辅导专家对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他们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节约意识都在影响着实习学生。

3.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自觉意识。实训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组建团队,通过任务分配,通过学生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共同完成某项实训任务,学生们分享其中的苦与乐,不断总结,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及综合素质都得以提高。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起辅助作用,参与实习的学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受益人,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因此,应该使实习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有较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对实习环境和所学专业的了解,明确将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培养。

三、结束语

职业道德是现今是建筑类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用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说,学生具备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下,与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直接联系,也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把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建筑工程实训过程中,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将有利于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高敬瑜.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完善实训课堂教学环节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488.

[2]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3]何理瑞.高职院校工程实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7):177-178.

[4]伍大勇.大学生职业素养[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第6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工作现场,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1]因此,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问题较多,把PDCA循环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有助于改善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毕业质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1.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匮乏,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落实

高职顶岗实习要直接面向职业岗位,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然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比较匮乏,与专业相似度接近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翻译、文秘、外贸、报关、跟单等几个方面,而且相应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无法实现类似于餐饮、旅游等文科类专业或纺织、机电等理工类专业一次性可以接受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规模化顶岗实习,方便学校统一安排和统筹校外实习管理,往往是某一个单位或特定岗位只能容纳一名学生顶岗实习,给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安排带来很多困难。

2.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管理

受制于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难以成规模化顶岗实习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极少部分学校能够帮助联系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外,多数学生通过学院召开的“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或通过网络投递的方式进行撒网式联系以及通过家长、亲戚等社会关系寻找,导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定期的巡视检查困难加大,管理成本增加,影响学院的有效管理。

3.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培养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学院很难统一为学生联系到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走过场”、学生被学院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的实习[2],与教育部要求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以学校不愿投入必要的管理经费,缺少真正具有实践管理经验教师的跟踪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很难考量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并能在岗位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

4.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许多学生对自己三年毕业后的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不了解,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认识也模糊不清,认识不到顶岗实习是自己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未事先很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认真考虑专业对口性,而是随意地选择自认为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进行实习,当在实习中遇到各种专业知识不对口或人际交往不畅等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委屈感[3],有的学生便以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或不喜欢为由,高频率地更换实习单位和岗位,致使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旧一片迷茫。

二、PDCA循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其在高职商务英语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

1.策划(Plan)阶段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总目标,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是所学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在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多重特性的考虑,如管理时间的长期性,管理客体(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管理内容的复杂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安全管理的隐患性等[4]。

首先,建立一套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学院成立了系-专业教学团队-实习领队-专兼职指导教师四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把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考核之中。出台一系列管理考核文件,如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等。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编写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和指导书-审核-落实顶岗实习企业-开展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顶岗实习计划实施-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记录归档。

其次,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合理制定实习计划。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取得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未来就业意向等,落实与专业相对应的实习企业和岗位,与企业商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安全、纪律、礼仪等;校企双方共同商讨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设计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5]。

再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如明确顶岗实习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在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下发人手一份《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融入企业。

最后,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做出的工作业绩、实习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积极情况、个人专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给出相应的考核等次;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小结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学生根据自身对工作流程熟悉程度、有利于自己未来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吻合度、顶岗实习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自评。

2.实施(Do)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控制。在策划阶段把所有的操作性措施制定完成之后,就必须保证所有的计划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了训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要强调职业道德、责任感、组织纪律、创新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3.检查(Check)阶段

检查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岗位实践能力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是承上启下的一环。通过检查,可以总结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又可以将检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性,给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学院引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校内管理教师、企业指导人员、企业主管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种种情况上传到平台,学院相关部门随时可通过校园网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使学生在实习中在不可避免地遇到的各种技术、生活、思想问题时获得及时地帮助和支持。

4.处理(Action)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环节,对确认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并在今后的实习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对某些不妥当的措施和做法要进行整理、分析、记录备案,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或产生严重问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惩,以维持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应对这一循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方案,待下一循环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

三、结 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良性对接的有效途径。PDCA循环是使这一实践环节良性运行的质量控制工具,利用好PDCA循环将有效地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个数多、地点分散、教师指导困难、安全管理难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改革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

参考文献:

[1] 李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10,(11):172-174.

[2] 王永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

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46-47.

[3] 杨晓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问题分析及

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139-140.

[4] 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

坛,2009,(9):17-18.

[5] 徐暄.PDCA循环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

运用[J].江苏教育,2010,(3):57-58.

第7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安装检修质量;承压部件磨损;应对措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K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0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795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部的部件受到磨损会导致锅炉设备出现损坏,为设备出现事故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循环流化床的受压部件会直接关系着锅炉设备的正常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和普通的锅炉不同,由于其特殊的燃烧方式,使得炉内燃烧物的密度相比一般的锅炉内也要多出近十倍之多,其部件的磨损,使得锅炉需要停运,并且由于其停运造成的事故风险也在增加。随着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不断推广,部件磨损在安装和维修的避免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原理是利用气体和固体材料向流的理论,是现阶段我国洁净材料燃烧的新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对流烟道系统、气固分离系统和燃烧系统。其燃烧的原理是一次性的燃烧空气通过锅炉底部的布风设备送入锅炉燃烧膛内,膛内燃料、石灰石、底料等固体颗粒物的大小一般在8mm以内,在经过了风硫化以后会快速地充满整个锅炉膛,并且在二次流风的作用下进行充分的燃烧。锅炉内的小颗粒燃烧物是以燃烧气体-固定风柳丁的形式运行的,固体颗粒物的聚集作用和团聚作用下变成大颗粒的燃烧物,在风流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小固体颗粒物在重复下沉、吹散、上升的循环中,呈现不断的内部循环运动。另外,锅炉的出口通过高温的烟气会带出部分的细小颗粒,回收装置进行收集再利用,进行二次燃烧,从而实现外部循环,从而让热量和物料平衡,让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和维修中,需要充分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结合其原理进行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导致循环流化床锅炉承压部件出现磨损的原因

在锅炉的长时间使用后,锅炉的各部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在受损的部位中,最主要是尾部吊挂管、下部防磨板、双面水冷壁等。

2.1 吊挂管的磨损原因

在锅炉设备的运行时,由于锅炉内快速流动的烟气和施工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使得防磨罩没有进行正常的加工,因此正对着烟道口的第一排吊挂管的迎风面会被磨损成直角形状或是吊挂管的爆管现象,在设备停止运行时都需要对防磨版和其他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保证防磨板没有出现弯曲、脱落等情况。

2.2 下部防磨板出现磨损的原因

在锅炉的生产、运输、运行的过程中,防磨板容易鼓起,使得在防磨板的上部分存在着很多由于磨损造成的缺口,再加上锅炉外表的直径过大,下部灰流的影响会加重磨损。因此在生产中,为了减少下部防磨板出现受损,可以改变防磨板的材质,将其换成不锈钢材质,并且在防磨板的上下板之间预留一些缝隙。在实际的设备安装时,冷水管的部分地方会出现空洞和磨损的痕迹,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是防磨板的上部分出现的灰流漩涡对于下部防磨板的影响。

2.3 锅炉上部双面水冷壁出现磨损的原因

在锅炉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还会出现锅炉内部上部双面水冷壁出现磨损的现象,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是浇筑材料上部和前侧区域冷水管的脱落,使得平台出现表现不平的情况,当燃烧的颗粒下落时,冷水管被挖凿使得管壁变薄,导致水管的爆炸,高速的水流在喷出的过程中会对双面水冷壁进行冲刷,从而对管子进行磨损,因此在设备维修中,需要先清除锅炉上部的浇筑材料,并且更换冷水管的管壁,然后再进行浇筑,从而减少其

磨损。

3 减少循环流化床锅炉承压部件磨损的措施

循环流化床的锅炉与普通的煤粉锅炉有着得很大的区别,因此其磨损的原因、程度等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设备部件的磨损。

3.1 控制设备的日常运行

首先是控制锅炉内的风量。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中需要将燃料变成小颗粒的流态化,通过往炉内吹风,使得高温的燃料进行悬浮式的燃烧,因此风量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情况下来看,锅炉内的风量调整为最小的流化风量以上即可。其次是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的规范性,很多锅炉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维修维护的意识差,随意停止锅炉运行或是对于操作研究不熟悉,会导致快速降压、强行降温、快速升温等现象,使得设备的运行出现问题。当锅炉发生故障后,工作人员急于检修,会对锅炉进行强制的降温,由于锅炉内各零件的受热膨胀系数不同,强行冷却对于锅炉的炉管和炉壁造成非常大的损坏。在设备的启动时,工作人员在点火后过早地向锅炉内投入燃料,使得燃料发生爆燃,在短时间内造成炉内气温过度升高,炉内的零部件快速的膨胀,在金属焊接的部位或是炉内的裂缝部位就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设备的使用时,需要严格地遵守各项使用规范,从而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3.2 控制入炉的燃料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安全的运行中,良好的燃料和燃烧的破碎系统是设备可靠运行的前提,因此锅炉中需要具备完善的燃料筛分系统和破碎系统,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入炉的燃烧颗粒控制在13mm以内,从而减少燃料对于设备的磨损,但是一旦这两种系统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作用,会造成燃料的颗粒物的不均匀,加重锅炉内冷水受热面的磨损,从而减少锅炉的运行寿命,对于锅炉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危害。

3.3 注意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喷漆或是表面镀金的技术来提升锅炉管道内的耐磨性,并且工作人员要积极地采用热处理技术来提升锅炉表面的硬化程度,从而更好地提升锅炉承压部件的耐磨性。在浇筑时产生的突出部分要仔细地打磨,减少冷水管中影响燃料流动的障碍,防止流物的长时间停留造成内壁的损害。工作人员要严格地执行锅炉使用的各项检修制度,并且在每次锅炉停止使用的时候都要进行检查,在检查时需要对锅炉的炉内进行认真的检查,比如更换防磨的护瓦、检查鳞片的密封情况、冷水和热水交接处的磨损情况等。

4 结语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技术是现阶段我国洁净煤使用的主要形式,在实际的运行中,如何减少锅炉的非计划停止运营次数和提升锅炉部件的磨损程度,是锅炉燃烧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生产中,需要结合锅炉运行周期的科学理论,采用合理的措施减少锅炉内部承压部件的磨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制度,从而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邵毅.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检修质量对部件磨损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

[2] 刘顺兴,周胜利.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检修质量对部件磨损的影响及防磨处理[J].民营科技,2011,

(4).

[3] 姬新峰.循环流化床锅炉承压部件磨损原因分析及预防[J].科技信息,2010,(23).

[4] 陈俊.循环流化床锅炉承压部件的磨损[J].科技风,2010,(8).

第8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步伐逐年增大,正悄然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的系统工程,这场变革将决定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2016年教育改革将要实现突破的六大方向中明确提出中高考的改革方向:“考试越来越体现‘实’与‘活’”,这一方向的变化在2015年、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命题中已有所体现,试题突出了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并重的新课程理念,彰显灵活创新的特色,更加重视对学科核心素养、观念和价值的考查。中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航标,将引导教师发掘适宜学生素养培养和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将促成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下面通过例析2015年、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的变化,来看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发展。

 

一、渗透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培养

 

试题首次选用古代科技的应用原理为问题情境。

 

如2016年试题7.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试题首次选用中国学者的人名反应为应用信息。

 

如2015年试题26:“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被Name Reactions收录。该反应可高效构筑五元环状化合物……

 

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发明,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分别有:造纸、火药、中药学、炼铜、炼铁、炼钢、陶瓷、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等。教育的目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认同与传承,试题能够以此为着眼点,兼顾了历史与现代科技中我国的突出贡献,不但对于考生是激励,对于教学更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依靠的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该立意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化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教学中需要始终渗透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做到化学教育是民族的教育。

 

二、承载时展和科技成果的影响

 

以2015年北京高考化学整套试题为例,试题素材选用众多紧扣时代科技发展的成果作为素材背景,如:

 

试题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试题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V的反应……

 

试题26.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试题27.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试题均紧密结合基础化学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应用进行了多维度的考查,一方面帮助师生了解到即使最新科技前沿也并非遥不可及,引导化学教学关注科技发展,立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化学学习和研究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很多教师会认为科技前沿离学生现有的认知太远,试题的呈现很好地纠正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这种偏颇认识,很多事情不是有了希望才做,而是做了才有希望。学习的目的不光是习得,更有发展和创新。试题的考查表明,日常化学教学的过程可以承载时展和科技成果的影响,只要选好应用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视角,这一学习过程就可以转化为应用所学解读未知的过程,让化学教育可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来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渴望,这样的化学教育才是发展的教育。

 

三、外显学科核心思想方法的表达

 

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检测考生化学科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渗透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量变与质变等,理解并运用化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质关键能力的重要过程。

 

2015年北京的高考化学试题进一步外显了学科核心思想方法的考查。

 

如试题27的(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溶于海水的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占95%。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对于该问的回答考生需要读取出海水目前“未酸化”、海水酸化后才能用N2吹出CO2,即理解“酸化”的含义;需要联系以往学习中实验室制备CO2的实验模型,根据该问题的具体情境进行迁移并选取出适合的实验仪器,即分液漏斗;需要选择适合的酸来进行酸化,以避免对后续装置中吸收CO2进行定量测定的干扰,即只能选取非挥发性的硫酸来作为反应试剂,而不能选取挥发性的盐酸和硝酸;需要联系实际理解“吹出”的含义,转化为解决该实际问题的进N2导管和出CO2导管,且进气管必须插入液面以下,以保证N2与反应溶液充分接触,达到吹出CO2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该问的解析依次考查了“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模型与实验”“定性与定量”等化学思想方法,将其以测量海洋碳循环中溶解的无机碳这一事实情境呈现,通过绘图的方式外显了考生思考实际问题时的化学学科素养水平和学科能力水平。这就对日常教学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往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多做熟练的学习方法必然被摒弃,回归学科本体,培养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学科视角和方法将成为教学的主导,旨在培养学生在褪去化学知识后还能否运用化学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比如针对“水变油”类似的发明、“一针还你青春”之类的广告,能够保持科学的冷静态度来加以抵制。这样的教学是“科学”的教育,为学生具备终身的科学素养提供学习的载体和学习的方式。

 

四、加强学科思维历程的考查

 

1. 思维历程考查的力度明显增加

 

近两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针对思维历程考查的力度明显增加。如试题中多以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历程。下面就近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Ⅱ卷中简答题的数量及分值分别进行统计,见表1。由数据不难看出,2011-2014年试题中简答题的数量在3处左右,分值占Ⅱ卷总分的10%左右;2015年试题的简答题数量高达8处,分值占Ⅱ卷总分的27.6%;2016年试题的简答题数量增至12处,分值占Ⅱ卷总分近50%;明显增加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科思维历程的考查力度,涨幅明显,变化突出。

 

2. 思维历程考查的容量明显增强

 

近两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针对思维历程考查的容量明显增强。如近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中考查内容相近的简答,思维容量也不尽相同,表2列出2014年、2015年化学试题中电化学简答的题目以及思维容量的比较。

 

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跟2014年的电化学简答试题相比较,明显增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科思维历程的考查容量,考生不但需要观察模型获取有效信息,还需要运用电离理论、电解原理以及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将分析问题的整个过程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做出表达,充分体现了对考生化学素养和思维水平的考查。

 

试题的呈现对于学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目前教学中往往存在过于追求结论的现象,而忽视了问题解决的形成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只有教学中着力于思维过程的展开,发现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学科思维历程的培养教育,实质就是能力发展的教育。

 

五、展现学科创新能力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6年北京高考化学实验探究试题中有4处是通过探究形成结论的,下面通过表3的对比来分析得出结论能力要求的异同。

 

通过三年结论形成的比较可以看出,北京高考化学探究试题对于结论形成的能力越来越高:2011年试题直接根据现象得出结论;2014年试题需要对现象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验结论既有探究的目的,又有探究过程中新的发现;2015年试题的结论既基于学生所学,又高于学生所学,展现了对于学科创新精神的考查。

 

记得北大的严宣申教授每次跟中学教师交流指导的时候都会叮嘱我们“在帮助学生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要打开一扇窗”,也就是说学习没有止境。在一定程度上探究学习可以说“没有结论”,因为所有的探究都是源于发现、源于质疑,而这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做没有止境的结论继续探究的教育,就是做创新的教育。

 

综上所述,近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的变化不但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而且对于中学化学的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试题的呈现对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学习和教学均产生了新的思考,今后的化学教育和教学将是民族的、发展的、科学的、能力的、创新的。

第9篇:碳循环的实质范文

摘 要 近年来,地球大气的碳平衡已被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所破环,引发全球变暖,人类生存受到威胁。低碳经济作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处方”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将给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新的挑战。电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要有效化解煤炭消费的碳约束,将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努力推进电力绿化,发展绿色煤电和以煤电替代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电力。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经济 绿色电力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内涵

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理念;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理念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可能演变成为规制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新规则。低碳经济作为应对碳排放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处方”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将给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新的挑战。虽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并不需要承担具体减排义务,但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数量的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本文拟从全球的角度探析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碳约束,研究放松碳约束的具体途径。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包含三方面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

二、电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已经成熟。从国内来看,我们已经把应对气候变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位置上,有了主动性;从国外来讲,低碳经济在全球都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把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好,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生活方式。低碳经济发展正在从呼声落实到产业政策上。

三、电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对电力企业来说,低碳经济中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将是企业积极参与的最大动力。“低碳经济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产业链里面有很多新的行业,新能源就是一个方面。”姜克隽认为,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将是受益者。因为,低碳经济发展使新型低碳技术、低碳商品和服务市场逐渐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行动将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处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驱动,能源成为影响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电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煤电转化的碳排放问题的约束。

四、绿色电力:中国电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对于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挑战来自于一次能源的“煤炭依赖”。由于煤炭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中使用,同时配套安装烟气治理设施,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原煤消耗;另一方面可以集中解决烟气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做到高效、清洁利用煤炭,又便于污染控制,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未来中国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大幅度降低煤炭终端消费,鼓励终端用户更多地使用优质电能,提高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其核心是发展“绿色煤电”,在提高煤炭发电效率的同时努力实现污染物和CO2的“零排放”,发展绿色煤电的要义在于构建一个既满足电力需求、又保障大气碳平衡的煤电发展体制与机制。

首先,提高能效。也就是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提高单位煤炭的能源服务水平。具体途径有三:1.技术改造。优先发展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现役火电机组,实施“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2.多联产。推进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在工业热负荷为主的地区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在采暖负荷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30万千瓦等级高效环保热电联产机组,在中小城市建设以循环流化床技术为主的热电煤气三联供、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3.煤电基地。也就是在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建设以“坑口电厂”为主体的煤电基地,实施“西电东送”。其核心是要处理好输电与输煤的关系,避免出现输送煤电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却由于增强了垄断的市场结构而牺牲了市场效率。

其次,管理市场。也就是通过电力市场管理,提高单位电能的能源服务水平。具体途径有三:1.供给管理。以电力企业为抓手,切断不符合国家节能技术产业政策、强制性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的生产企业的能源供给。2.需求侧管理。把需求侧节约的能源作为供给侧的一种可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达到减少能源供给实现同样能源服务需求的目的。3.电力直销。上述供给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以提高电能效率为核心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开展电力直销是推进绿色煤电的重要途径。

第三,增加碳汇。也就是通过增加碳蓄积,减少地球大气中的碳通量。具体途径有三:1.烟气脱碳。开展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和封存作业,实现煤电转化CO2零排放。2.碳汇交易。《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发达国家从资金和技术两方面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展碳减排、增加碳汇提供了市场化工具,也为燃煤电厂开展烟气脱碳开辟了市场通道。3.碳预算转移支付。开展碳排放国际合作,通过发达国家碳减排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碳预算,以转移支付的形式为燃煤电厂提供碳排放空间。

本质上,上述绿色煤电的发展体制与机制是建立在煤炭消费基础上的。从地球碳循环的发生机制看,发展绿色煤电、实现煤电转化的碳平衡我们还需要把目光投向“非煤电”,实施煤电替代战略,促进电力发展由绿色煤电向绿色电力演进。其要点有三:首先,煤电替代,改善电力产品的比例构成,提高非煤电产品的市场份额;其次,政策工具,煤电替代是由投资形成的,合乎利润要求的成本约束是吸引投资者进入的前提,中国政府目前选择了价格补贴作为政策工具,未来应在理顺电价的基础上转向配额管理;第三,发展绿色电力、推进煤电替代不仅需要政府推动,更需要市场拉动。市场拉动可供选择的工具目前包括建立碳交易所和发展绿色金融。

五、结论

就能源服务而言,碳减排的关键在于降低经济发展的化石能源依赖,使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以不排放实现减排,这是解决排放问题的根本办法。问题是,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能源经济转轨是一个过程,转轨的程度和规模不仅取决于主观愿望,还取决于能源赋存、人口规模、现代化水平等客观条件。正像碳失衡不是一天形成的一样,受资产专用性的限制,高碳经济时代形成的投资同样需要时间来折旧。对于中国而言,关键在于有效化解煤炭消费与烟气排放空间的矛盾,发展绿色煤电、实现CO2零排放,发展绿色电力、促进煤电替代。

参考文献:

[1]UK Government.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