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第1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高度重视,用好用活优惠政策

近年来,我区将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力争将宁夏打造成为国内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是民贸民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民委会同财政、银行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家民贸民品优惠政策,为自治区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服务。利用国家对“十一五”期间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进行调整的机会,将一批规模小、效益差,难以享受国家政策优惠的企业淘汰出定点企业,将一批符合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地方特色优势、规模大效益好的清真农副产品深加工、穆斯林服装服饰、民族特色建筑装饰材料等方面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申请增补进入国家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行列。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积极向企业和银行宣讲政策,协调解决企业贷款贴息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积极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区民贸民品企业享受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达3.4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1倍;技术改造贷款贴息908万元,比“十五”期增长10.4倍,民贸企业减免增值税也比“十五”期间增长了2.3倍。国家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落实,对我区的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扶持作用。

转变作风,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做大做强

为了帮助民贸民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宁夏民委积极与各兄弟省区民委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联系协调,把我区特色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打入国内外市场。2009年,在宁夏民委与陕西民委协调促成下,宁陕两省区政府签订了少数民族经济合作发展协议,为两省区民贸民品企业相互开拓市场,合作共赢创造了有利条件。宁夏民委还与上海市有关方面签订了促进宁夏清真食品进入上海市场销售的合作协议,在上海建成了宁夏清真食品和优质农产品上海配送中心。目前,已经有十几家宁夏民品企业的产品通过这个渠道进入上海市场。

积极引导,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带头作用

第2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食用菌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我国是食用菌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悠久的栽培和生产历史。古代,人们把食用菌誉为山珍,是宴席上的珍品。近代以来人们又赋予食用菌“健康食品”的美称。食用菌中最主要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类。特别是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的氨基酸。食用菌药用价值也很高。我国把食用菌作为药材,也有悠久的历史,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及以后的本草学著作均有记载。香菇能“益气不饥,治风破血”,木耳有润肺和消化纤维素的作用。银耳有提神生津、滋补强身的作用。马勃菌在新鲜时可炒食,老熟时可止血、治疗胃出血等症。青头菌能“泻肝经之火,主治眼目不明”等等。

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食用菌产业的兴起。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认为,距今6000年~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已采食蘑菇。4000年前的《礼记》详细地介绍了金针菇的接种与栽培方法。南宋陈仁玉(公元1245年)著《菌谱》记载了11种食用菌,并对这些食用菌进行了形态和生态的描述。明代的藩之恒(公元1500年)著有《广谱菌》,描述了19种食用菌和木耳、茯苓等。我国规模化蘑菇栽培的历史较短,1935年上海有少量种植。1955年上海农业试验站开始搞栽培试验,在上海郊区成功地引种双孢蘑菇,20世纪60年代初对银耳纯种理论的突破和驯化栽培成功,带动生产的迅速发展,遍及全国。80年代末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大国。

随着国内食用菌产业的日益强大,出口量的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企业要面对一系列的食用菌国际标准。食用菌产品是否绿色,是否符合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直接影响到食用菌企业的产品的销量及出口量,与其经济密切相关。

2.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食品研究从营养型的传统食品向生理调节的功能性食品的转变,植物食品越来越受重视。鲜食用菌不含任何淀粉,富含多糖和蛋白质及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健康,具有抗癌的功效,日益受到青睐;食用菌加工制作的各种保健品更是味道鲜美,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全球消费一直呈稳定增长,并被联合国推荐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据统计,2003年全球食用菌产量突破1400万吨,已成为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食用菌为原料的食品、保健品、医药种类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和出口的大国。

二、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不断增多、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食用菌虫害给食用菌生产和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农药的喷施也直接影响到出口量和换取的经济价值.主要原因如下:

1.菇农为了追求食用菌的产量,大量使用农药消灭虫害,同时也污染了食用菌,导致食用菌品质下降,出口屡屡受阻于农残问题。

2.菇农的质量安全意识不高、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不配套,造成食用菌产品质量低,产品出口屡屡受阻于质量问题,并导致出口量不到总产量的二分之一。

3.烘干、包装、储藏设备落后,导致出口产品的品质下降,外销价格仅是日本的55%,韩国的70%左右,吃亏很大。

三、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1.将化学药剂防治虫害,改为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长时间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降低,且残留量大,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则具有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等优点。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热、电、声、温度等对害虫的影响作用,并根据害虫的反应规律进行的防治。如光诱杀、水诱杀、菜籽饼粉诱杀、糖醋液诱杀、人工捕捉、高温、光照等方法,杀灭害虫。

生物防治是依靠天敌生物及它的代谢产物对特定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进行控制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其具有对人畜、生态环境安全,不杀伤天敌,无污染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等特点、优点,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内容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病毒治虫,以及其他有益生物、自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激素的利用等技术。如应用捕食性动物杀灭害虫;应用寄生生物杀灭害虫;应用病原菌杀灭害虫;应用天然植物杀虫剂杀灭害虫;应用生物代谢物杀灭害虫。

2.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培训。加强菇农对栽培和管理知识的学习,推广科普知识,提高菇农的科技素质和管理技术水平。

3.引进烘干、包装、储藏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食用菌加工产品的品质,大力增强市场竞争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外销价格。

4.绿色食品的生产是21世纪世界食品生产的主潮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指标需求越来越高,逐渐看好无农药残留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用菌的生产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菇农应当逐步积累经验,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推广先进经验,使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再上一个台阶,达到A级绿色食品乃至AA级绿色食品标准。我国食用菌生产的病虫害防治专家,要担负起绿色食用菌开发的担子,引导食用菌产业走绿色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刘贵巧:食用菌菇蚋的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06 1:109~110

第3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在我国,燕麦、荞麦食品因为口感粗糙、产品类型少、产品销售半径小、保质期短、以手工制作为主等因素限制,导致燕麦、荞麦产业发展缓慢,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寻找实现燕麦、荞麦主食化途径,满足国人对燕麦、荞麦主食产品的消费需求。如何快速提升我国燕麦、荞麦主食发展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燕麦、荞麦在主食中的特殊作用

我国是裸燕麦和荞麦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有深厚的传统消费基础。和其他谷物一样,从人类驯化种植燕麦、荞麦开始,就是为了能够可持续性解决果腹、储存、加工等与生存密切相关的食物问题,故首要用途就是主食。现实生活中,过度追求精米精面、外观美丽、味道鲜美、口感细腻,使部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出现了远离杂粮食品的倾向,导致主食结构越来越不合理,这也是慢性疾病多发的原因之一。让燕麦、荞麦等特色农产品发挥主食作用,需要通过改良品质和健康教育使其被消费者所接受。那么燕麦、荞麦作为主食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呢?首先,燕麦、荞麦是一种全谷物特色主食,可以弥补主粮的不足,与主粮有机融合,并存并荣;其次,燕麦、荞麦在种植上不与主粮争好地,其中燕麦的种植遍及各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荞麦能在无霜期短、降水少而集中、水热资源等不能满足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种植的广大旱作农业区和高寒山区进行种植生产;最后,燕麦、荞麦不会与主粮的食用等有冲突,每天食用少量的粗粮即可满足国民的营养健康需求,对慢性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益处。

燕麦、荞麦是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被视为“益寿食物、保健佳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内出血、抗癌、延缓衰老、降血脂等多种药用价值,这些作用与燕麦β-葡聚糖、不饱和脂肪酸,荞麦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荞麦蛋白、D-手性肌醇、荞麦多糖、膳食纤维等功效成分是分不开的。

二、燕麦、荞麦主食优势和潜力在哪里?

燕麦、荞麦是我国的传统食品,食用方式以传统的加工为主,可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种类较少。开发燕麦、荞麦作为主食产品,应尽可能面向所有的消费群体,保证产品的大众性。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考虑燕麦、荞麦自身的独特性和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性,研发具有生理活性功效的杂粮功能食品。因此,应以燕麦、荞麦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加大燕麦、荞麦主食产品的研发,既要实现传统燕麦、荞麦主食的传承与发展,又要强化现代燕麦、荞麦主食的营养与功能,同时,寻求与米、面混合加工的有效途径,使燕麦、荞麦主食产品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确保燕麦、荞麦主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将特色杂粮燕麦、荞麦进行主食化,对于其他杂粮的主食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杂粮主食化是引导国民增加杂粮消费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全国10亿成年人,约半数人每日消费50g杂粮计,年消费量约需4亿多吨,远远超过全国杂粮总产量数倍以上,市场潜力巨大。在世界性健康消费需求的推动下,燕麦、荞麦健康主食开发的应用空间巨大。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燕麦、荞麦将突破杂粮概念,成为人类餐桌上与稻米和小麦等主粮共存的特色主食,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影响燕麦、荞麦主食化的因素有哪些?

当健康饮食逐渐成为主流理念的今天,燕麦、荞麦再次进入人们的关注中心。然而,燕麦、荞麦若要真正担当健康主食的重任,须要发挥与时俱进的精神,认清影响其主食化的因素,解决其关键技术难点及配套措施。经过多年的燕麦、荞麦产业技术需求调研,我们发现影响燕麦、荞麦主食化的因素主要是:口感难媲主粮,加工繁琐不便;认知程度不高,大众普及欠缺;产学研推脱节,产业链条松散;品种混杂退化,专用品种缺乏;标准管理缺位,广种薄收低效;科技创新不足,产品研发滞后;产品结构简单,品质价格错位;市场监管缺失,无序竞争明显;知名品牌不多,产业提升滞缓。面对这些问题,既要做好燕麦、荞麦单独为原料的主食加工,还要寻求与米、面等混合加工的适用技术,这需要我们逐步寻求解决途径。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难以抑制对口感美味的诱惑。精米精面、高油高脂的食品业已风靡曾经以杂粮为主食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每日餐桌上白面大米食品几乎成为主角,燕麦、荞麦等特色主食消费量逐渐减少。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现象与消费者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杂粮消费越少。

相对而言,中西部特有的燕麦、荞麦等优质杂粮由于加工品质欠佳、口感粗糙,加工食品的色香味形等难以与精米精面食品比较,故基本不容易被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每日餐桌所接受。

尽管诸多国内外研究不断揭示杂粮食品的营养健康功效,但燕麦、荞麦等杂粮主食始终面临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伴随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以及环境质量改变,我国居民多发疾病从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为主的局面,已经被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取代。面对此种状况,大力推进燕麦、荞麦等杂粮主食化进程,优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燕麦、荞麦主食化前景在哪里?

现代医学和临床营养学发现了燕麦、荞麦具有降血糖、降胆固醇的保健作用。燕麦、荞麦对心血管、糖尿病、肥胖等有关疾病的食疗作用,是促进燕麦、荞麦逐步向主食转化的原动力。燕麦、荞麦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势必成为临床营养学、公共卫生学上的一个重大课题,成为一个值得持续性研究的创新课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人多吃一口燕麦、荞麦,一年相当于节省上千万吨米面,节约数亿元医疗费用。基于这些原因,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燕麦、荞麦将继续伴随人们消费理念提升和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挖掘、创新、发展和提升,逐步被广大消费者认知、认可和接纳,必将成为大多数营养过剩人群的特殊营养食品,成为渴求健康饮食人群的特别保健食品,成为每日大众消费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特色主食食品。

同时,燕麦、荞麦加工、食品科学的发展和21世纪健康饮食结构的改变推动了燕麦、荞麦向主食的转变。燕麦、荞麦新品种选育和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逐步完善,以及全球农业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为燕麦、荞麦向主食转化奠定了基础。

五、燕麦、荞麦主食化途径和方向在哪里?

世界上的燕麦产品种类繁多,既有燕麦片、磨制后加工传统主食、生产的燕麦饼干和面包食品等,也有许多作为饲料的原料,化妆品、造纸和制药工业等也有应用。而荞麦主要以传统主食消费为主,而且不断有新的食品研发。要将燕麦、荞麦产业的主食化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燕麦、荞麦的产量较低,农户种植效益较差。但是,燕麦、荞麦生产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较少(土地肥力、水、农药等),荞麦的青秸秆和燕麦秸秆都是良好的饲草,而且燕麦和荞麦的健康作用使其在改善消费者健康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在燕麦、荞麦的生产、加工、消费等各个方面给予重视、引导、扶持和支持。农技部门和种植者是新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消费者更是新产品的使用者和推广者。消费者的需求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消费者了解增加燕麦、荞麦食品的消费对健康的好处,增加对燕麦、荞麦食品的需求,才会促进燕麦、荞麦主食化产业化的健康发展。而要教育消费者,需要结合政府、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产品加工体系、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荞麦工作委员会、各类媒体、企业的力量,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同时,科研单位加大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尽快培育出适合燕麦片、燕麦米、荞麦米、荞麦粉、荞麦茶等加工的专用品种,实现高产集约化种植,加强主食化加工技术研究,改善燕麦、荞麦食品的口感、提高其商品价值。也许大家还记得,著名营养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的五色理论中,“白”就是指的燕麦。他们通过数以千计的人群为对象的长期的研究发现,燕麦降脂效果明显,而且与降脂药物比较,完全没有副作用。这也是我国燕麦片产业能够有今天的一个重要因素。

几年前,苦荞茶的问世让苦荞走出了大山,给农户、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好处。同样,燕麦米、燕麦片的出现使燕麦摆脱了低价“粮食”的印象,步入了“奢侈品”的行列。但是,要让燕麦、荞麦作为主食出现在更多消费者的餐桌,还需要生产企业在研发投入、科技合作、市场推广等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注重发挥设备生产企业在燕麦、荞麦主食化产业中的作用。燕麦、荞麦食品加工有其特殊性,只有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发适合燕麦、荞麦专用加工的机械,才能生产出品种更丰富、口感更理想、食用更方便、营养更优化、功效更明显的主食食品。要促进燕麦、荞麦主食化产业,需要有更多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入。近年来,有许多大型企业开始进入燕麦、荞麦食品加工与市场推广,出现了包括内蒙古赛宝企业集团、广西西麦企业集团、河北纽康恩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新顺成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清谷新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六味斋集团等在内的以燕麦、荞麦主食化加工食品的生产企业。但是,要想满足13亿国人对美味健康的燕麦、荞麦主食的需求,仅仅依靠这些企业的力量还是非常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知名企业参与这个造福社会的健康产业。

总之,燕麦、荞麦主食化的方向就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推出美味、方便的健康食品。其途径就在于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加工新技术的应用与升级、燕麦、荞麦食品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与教育。

在燕麦、荞麦主食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链,产业的发展成于链、毁于环,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政产学研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机制的不断探索、完善和创新。如何使我国燕麦、荞麦主食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消费者的需求是更直接、更强劲的推动力。

六、国际上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做法?

在促进燕麦、荞麦主食化产业发展方面,国际上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在鼓励荞麦生产和加工等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探索。日本政府对荞麦的生产补贴是大米的3倍(按照产量计),而且每年以农业部长的名义对荞麦育种、生产和加工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日本与荞麦加工、荞麦贸易相关的全国性协会就有3个,每年主办各类手擀荞麦面大赛、荞麦面大食王比赛等,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相关科研机构和大学每年都开展荞麦及其产品的健康作用和机理研究,使日本的荞麦食品加工和消费都走在世界前列。正是因此,日本的荞麦面才成为了日本料理的代表食品,人均消费量是我国的20倍左右,才有了除夕夜中国人包饺子,日本人吃荞麦面的风俗习惯。

美国是燕麦食品消费大国。在许多焙烤食品中都能够见到燕麦的身影。这与美国政府有关燕麦β-葡聚糖的健康宣示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消费者了解了燕麦的健康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了解了燕麦β-葡聚糖每天需要食用3g以上,能够生产更多更好的燕麦食品。

芬兰等欧洲国家对种植燕麦的农户实行对其生产的燕麦原料总产值进行1:1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户进行燕麦种植,补贴主要是用于农机俱购买、改善仓储设备设施、原料初加工配套设备设施等方面,保护和调动了农民从事燕麦生产的积极性,也为欧洲燕麦产业的稳固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燕麦、荞麦主食化的前景是光明的,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度也在不断增加。作为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燕麦与控制血糖波动、预防糖尿病的荞麦,在国人的餐桌上将越来越常见。我们要积极选育专用型新品种,配套标准化栽培新技术,开发口感改善、外观良好的新产品,进行健康作用研究和宣传教育,使燕麦、荞麦从传统的地域性主食产品,变身为全民接受的大众性均衡营养和健康的现代主食食品。

专家简介

任长忠,博士,研究员。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948”燕麦重大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燕麦专项首席专家,国际燕麦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国家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选育出燕麦新品种14个、小麦新品种5个、大麦新品种2个,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发表SIC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链 接

燕麦荞麦主食化科技支撑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团队支撑作用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是中央为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按照优势燕麦荞麦资源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中央和地方科研资源,设立的一个国家级燕麦荞麦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是国家50个优势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之一,隶属农业部管理。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分布在全国主产区的4个功能研究室及16个综合试验站。从成立伊始,即围绕燕麦荞麦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示范。

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团队从专用品种选育、优质燕麦荞麦原粮生产、传统食品加工到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以及功能健康食品创新、临床功效评价等主食化产业研究,涉及到所有农业、食品、营养等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关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特别是燕麦米、荞麦米、燕麦片、荞麦片、以燕麦、荞麦为主要原料加工的低生糖指数系列面条、馒头、碗团、糊羹、饮料等主食制品方面,初步形成了健康功效突出的功能化主食,为推动我国特色杂粮深加工以及主食化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创新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团队。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的产业支撑作用

依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甘洛县彝家山寨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惠尔康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大学等7个单位以杂粮深加工为专业特色的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主要杂粮优势产区和重要消费区域,有效引领和支撑了我国燕麦荞麦等杂粮传统食品、主食制品、谷物饮料等产业的发展。

——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的学术平台支撑作用

为加强燕麦、荞麦学术交流,提升研发水平,促进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11月成立了隶属于中国作物学会的燕麦荞麦分会,为全国燕麦、荞麦研究、教学单位和企业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学术平台。先后召开了五届全国范围的学术研讨会,对燕麦、荞麦产业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4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1月,自1995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公司凭借珠三角地区突出的区位优势,集中了国家级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优质资源,围绕“园区开发建设,核心产业投资”的战略目标和“求实以固本,创新以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近年来并购重组,产业整合,为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从事的行业涉及健康食品、动力电池、精工汽配、房地产和运输服务等领域,并逐步构建了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框架。

酱油: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第5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睡眠,对人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有将近2/3时间是床上度过的。睡眠可以直扑的理解为休息或睡觉,但科学地睡眠其含义要宽泛得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睡眠质量,越来越关注睡眠产品,越来越扩大睡眠消费,从而带动了睡眠产业的快速发展。

睡眠用品:国外大企业多涉足

在许多发达国家,助睡产业已创造出不少商业奇迹。《福布斯》杂志2007年做过一个调查,结论是在美国,助睡产业年销售额高达100亿-120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据德国睡眠医学会和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德国睡眠产业年产值已达100亿欧元,成为继饮食和运动之后第三大高利润健康产业。

国外资料统计认为,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失眠症,而且越是高收入者和精英阶层,患失眠症者的比例越高。据加拿大一家健康食品公司2008年的内部报告显示,国外助睡产品大体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助睡床上用品和卧房用品,如助睡枕、助睡垫、助睡窗帘等;一类是助睡辅助器材,如助睡按摩椅、睡眠分析计、助睡舱之类,和床上用品相比,这些助睡器材可以在公共场合和办公地点使用,更适合白领和高管等商务人士的需要。如英国发明的“午睡舱”,可帮助办公室人士忙里偷闲迅速午睡一把,几年时间就行销欧美,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办公室都购置了这种设备,以帮助员工放松和小憩。近年来不少跑长途的货柜车或普通汽车司机都会在汽车座椅上安装这类助睡设备,以便长途旅行间隙可以更好地休息;一类是助睡健康食品,如助睡牛奶、助睡维生素丸、助睡花粉食品、助睡螺旋藻、助睡果汁等,这类产品在欧美国家越来越流行,而且细化明确,从老人到婴儿的专用产品应有尽有;还有一类是助睡读物和音像制品,如日本、法国都有专门的助睡唱片,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柔和的风声雨声催人入眠。北美和日本的出版社都出版过不少助睡食谱。

和中国的助睡产品生产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作坊不同,国外的助睡产业活跃着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像辉瑞这样的知名药厂和麦斯威尔等食品集团均出产助睡健康食品,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睡眠分析计,松下公司生产专用午睡屋等,助睡产品经常被纳入集团营销体系,得到“正统”的推销。不过由于助睡产品私密性、家庭性的特点,电视直销、上门直销甚至传销仍是大多数助睡产品的常见营销模式。这个新兴产业正在全球兴起。

严格论证:伪劣假货基本消失

为保证助眠产品的质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睡眠产业质量论证制度和产品准入门槛,保证了睡眠产品的放心消费。德国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法律―――行业标准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德国睡眠产业有数万条行业标准。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规格、成品质量等必须逐一被审核,只有拿到认证机构的合格认证才能上市。比如,德国的床垫统一尺寸为90×200、140×200、160×200、180×200、200×200五种。这些床垫必须获得按德国工业标准DIN及欧盟统一标准EN进行检测的GS安全认证以及蓝天使环保标志等。消费者购买时都会关注这些标识,否则消费者不会掏腰包。

德国还有不少民间检测机构。像著名的产品质量测试杂志《测试》,每年都会对各种助眠产品进行检测,然后评级,1为最高,5为最低。那些评为3分以下的产品,就预示被淘汰出局。在德国,消费者购买床垫等商品,都会拆开来看里面的质量如何。买了以后,如果顾客不满意,不管什么原因,都可以在21天内“无条件退货”。

日本也是睡眠产业较为发达、质量体系较为健全的国家之一。2009年的最新统计表明,目前,与睡眠有关的产品销售总额为2301亿日元。今年1月初,日本东京的六本木举办了“睡吧日本”的讲座,讲座上用床代替椅子,还聘请专家讲解寝具与睡眠的关系。株式会社“WEAVE”3月19日推出最新式枕头。该公司公布的资料称,这种枕头是用一种崭新材料制作的,弹性适度。通过枕内的特殊装置和外部调整垫,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形调整最佳最舒适的高度,充分享受其枕上舒适时光。

据媒体报道,日本的自杀者每年超过3万人,比交通事故死者还要多。《读卖新闻》报道,经过调查得知,日本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患有严重的失眠症。由于日本社会对睡眠的重视,很多促进睡眠的研究成果和新产品也不断出现。过去,日本曾发生过不正当销售名不副实的被褥事件。一些厂家为了牟取暴利,把一套普通被褥销售到数十万日元,还硬说成是具有助睡眠等特殊功能的高级被褥。随着消费者保护意识的提高,再加上警方的干预,专门制订了国家标准,现在类似事件开始减少,目前基本消失,睡眠产品质量有了保障。

中国市场:鱼龙混杂缺乏科学标准

中国其实是世界上较早重视睡眠质量的国家。古代人通过针灸催眠,运用中医开发“安眠汤”以及助眠食疗等;同时,更早地重视卧室的选向和被褥等面料质地,纯棉、纯丝的传统的东西多,科技含量的东西少。面对全球兴起的睡眠产业和产品,中国也已重视这一新兴产业。目前在市场上的睡眠产品主要包括卧具、枕头、有助于安眠的食品或药品等。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缺乏长远目光,目前睡眠产业整体上还比较薄弱。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熙说,国内睡眠相关产业近几年发展确实比较快,各种产品五花八门,功能也被宣传得神乎其神,但真正经过科学合理论证的基本没有,都是企业从自己的理念出发一拍脑袋鼓捣出来后“忽悠”消费者的。其实,助眠市场潜力非常大,关键就看企业能否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研究、测试、论证。

兼任总医院南楼神经科主任医师的张熙教授解释说,一个人的睡眠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方面是不是焦虑。在他的临床诊断中,有些人“不会睡眠”。比如,遇到事情“放不下”,老在脑子里琢磨,必然导致夜晚睡眠不好;下午喝浓茶或一杯接一杯的喝咖啡,也会影响睡眠。二是身体状况是不是良好。比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内分泌失调、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人,夜晚睡眠会受到影响。由于睡眠好坏主要取决于上述两方面,而卧具无非是为人类休息提供一个工具,使人躺下后感觉舒适,所以,过分夸大其安眠作用显然不科学。前不久有家国内企业想跟他们合作宣传一款新型枕头,但被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宣称这种枕头可以把仰卧者的脖子垫起来,对于颈椎保健有好处。但真正的仰卧睡觉的人有多少,并没有一个权威统计。先不说比较常见、科学的睡眠姿势是右侧卧,即便是仰卧者,也有很多人患鼾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症。他们仰卧休息并不安全。”

专家们认为,一个助睡产品到底好不好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评估。一是主观评估,就是消费者自己的亲身体验。二是客观评估,需要有持续不断的睡眠监测和合理的数据支撑。目前,中国的相关产品都缺乏权威机构的评估或论证。面对咨询,很多企业都躲躲闪闪,说明他们很不自信,不敢接受验证。更不容忽视的是,很多制造所谓助眠产品的厂家,根本找不到一个懂医学或保健的人。由这些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做出来的助睡产品,又怎么可能科学有效呢?

消费前景:“睡”出一个巨大市场

第6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1.有利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健康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污染、品质好的有机食品无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有报道说,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间体,其中某些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与动物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这可能是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人们对基因工程食物的潜在影响普遍比较担忧,而有机食品绝对禁止引入基因工程技术。

2.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有机产业化

通江农业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是“绿色、生态、有机”,要瞄准有机消费市场,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化,以助推农民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身优势产业是新时期通江跨越发展的有力措施。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及其所依托的有机农业,正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虽然投入了较多的劳动力,但可省去购买农药、化肥的支出。从而可以从较低的现金投入和较高的产品价格之间获得较大的利益空间。

3.有利于保护通江独特的生态环境

通江独特的生态条件是通江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现代农业的发展势必会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使有益生物特别是鸟类、鱼类等遭受灭顶之灾,这也是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退化的重要原因。有机农业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有利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的基本要求是不施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这使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做大做强通江有机产业

1.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和科技投入。

做好通江有机产业既要结合市场规律,也要符合地方实际,既要有利企业发展,又要有利农民致富;既要有利示范建设,又要能够学习推广。所以,需统筹规划、系统规划。同时,要充分利用专家效应,努力做到利用专家包装项目,专家包装园区,专家包装企业,真正达到专家包装通江有机产业的目的。2.更加注重机制完善。有机产业发展还需要对建设机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把市场、业主(企业)、农户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利用好有限的建设资金,建立好良好的环境保障,更多地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调动多方面建设的积极性。

3.更加注重综合价值。在目前有机产品市场上,虽然有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受到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很高。因此,要根据通江实际情况,不断开发和利用有机农业的综合价值,把农产品的价值与旅游、科研等价值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

4.更加注重营销推广。有机产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而言,对有机农产品推广的方式主要采用展览会和媒体、网络等手段,但是往往缺乏专业性。根据当前的市场特点和反馈来看,有机产品专营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营销方式,同时还要大力宣传有机农业产品知识,确定当地农业产品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促进专营店的结构升级。

三、总结

第7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日本保健食品 云南道地中药材 启示

一、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前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药膳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可以说药膳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保健食品。

中国现代保健食品发展起步较晚,80年代才成立了中国保健食品协会,逐渐有企业开始生产保健食品,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蓬勃发展的趋势,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保健食品企业如太阳神、娃哈哈、巨人、三株等。但是由于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商品质量问题频现、企业存在虚假宣传等现象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失去信任导致了保健食品市场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滑铁卢”,一大批保健食品企业宣告破产。而自1996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保健食品行业制度规定后,保健食品行业又进入了新的一轮高速发展期,到2000年,企业数量和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是随着由于“核酸风波”使得专家和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受到媒体及社会的怀疑,保健食品行业再次遭受信用危机。珍奥核酸胶囊等六种保健食品因为涉嫌夸大宣传受到卫生部的通报,与此同时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保健食品行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占领了保健食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中国保健食品企业又一次受到了巨大威胁。

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现如今的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主要有三类保健产品:第一类为初级保健食品,主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产品,如虫草、燕窝、蜂产品、螺旋藻等;第二类产品为生理调节功能保健食品,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基础,如脑白金、太太口服液、黄金酒等;第三类产品为功效成分明确,临床效果肯定的保健食品,如辅酶Q10、大豆异黄酮、DHA等。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工作压力,食品安全等问题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已经使很多疾病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国家对于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导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保养,并且愿意在健康管理上进行资金投入,健康产业进入到飞速发展时期,保健食品作为健康产业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再一次受到人们强烈的关注,保健食品市场也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日本保健食品市场分析

日本的保健食品最早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以百货公司的健康食品经销部门及相关公司为中心,成立了全国健康食品协会总会,市面上开始流行保健食品。到1971年厚生省颁发了《对保健食品的指导与取缔的通知》,成为了最早日本政府关于保健食品的规定。可以说几十年来日本的保健食品市场一直是走上向趋势。即使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期,保健食品市场依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成为日本经济低迷时少数的几个继续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十年来日本保健食品市场每年约以10%左右的增长率上升。保健食品已经普及深入于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日本也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天然健康产品市场,其研发和市场趋势代表着世界健康产品发展的潮流。

在日本的保健食品市场中,产品大多指增进健康、补充营养,保持健康的颗粒状、粉末状或胶囊状等近似于药品的食品,其中销路较好的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多种维生素类食品。而自日本厚生省提出“改善疾病对策”以来,在大众媒体宣传指导下,保健食品的销售就转向以防痛、改善血流、改善视力等为主。其中日本癌学会声称具有防癌功能的蜂胶、蓝藻、大蒜、灵芝、食用菌、石榴提取物等原料制成的新型保健食品成为市场新宠,倍受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的日本消费者喜欢。

鉴于医疗费用的上涨和人民预防疾病意识的增强,日本政府大力推广“无病预防”政策。2001年的《医疗制度改革大纲》指出了包含疾病预防的推进和法理的环境整治的必要性;而且2002年的《生物工程战略大纲》里与医疗、医药品、微生物、生物加工相并列的功能性食品、生物农业在重点投资的对比上有所提高。因此日本企业在保健食品研发技术上十分先进,原材料深加工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大大提高了保健食品的保健效果和食用口感,并且食用方便,不需要费时炖煮,只需加水冲食或开袋即食。这也使日本保健产品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认可,尤其是受到了我国人民的青睐。据统计,日本医药保健用品已经成为中国游客购物排行之首。

三、云南道地中药类保健食品现状

云南省有悠久的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例如:三七野生变家种已有200多年,发展为驰名中外的重要中药;100多年前引种栽培的当归,已经发展成为云南的道地药材。三七、天麻、石斛等中药材在全省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86万公顷,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这些药品有的是云南独有技术,有的是云南独有的道地原料,都是云南名副其实的“云药”。天麻被广泛应用于药、食、保健等诸多方面。天麻不但是一种药材,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国内外许多学者经过各种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天麻素,具有抗癫痫、镇痛、镇静催眠、延缓衰老等作用,同时对于治疗头痛眩晕、改善心血管和微循环系统也有着显著的作用;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熟品具有补血、和血之功效。被誉为血症良药、伤科要药。已被国家列为贵重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医药大辞典》等书籍中都对三七作了充分肯定性的记载,由于三七的有效活性物质高于大多数人参,因此又被现代中药学家称为“参中之王”。同时三七在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也有重要功效,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改善心肌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最早记载见于《神农百草经》。石斛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石斛碱和多糖、双苄酚类等物质。石斛以茎入药,将铁皮石斛的嫩茎扭成螺旋或弹簧状,晒干,商品名称为枫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石斛对心脑血管疾病、多种癌症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石斛还有清咽利噪、养肝明目、活血化瘀等保健功效。

四、启示

如何将云南优质的道地中药类保健食品进行包装推广,销售至全国乃至全世界,或许日本保健食品的发展能够给云南保健食品企业一些启示。

首先,加强产品研发,提高深加工程度。通过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改善口感,使食用更加便捷。目前我国的保健食品企业更在乎产品的推广,所以用于新产品研发的费用并不是投入的重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平均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其销售额仅有1%,是日本保健食品公司研发费用的0.53%;但保健食品行业的广告费高达销售额的30%以上甚至更多,且虚假宣传现象严重。

其次,整顿云南道地中药类保健产品市场,对质量和价格进行监管。对各大旅游景点所售卖的中药类保健产品市场进行监管,对价格虚高,强买强卖,夸大效果宣传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整顿,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

最后,注重企业品牌打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和产品宣传不是一味的进行效果的夸张宣传,而是应该注重企业口碑的打造,树立企业品牌,先让消费者产生信任感,才能在市场上立足。以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以强势广告赢得市场、以礼品定位牟取暴利、以短期行为毁坏消费者信心,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上周而复始地重演着这一幕,纵观中国保健食品市场,一个个曾经“光彩照人”的“精品”大都寿命不长,不久便销声匿迹。一味的夸大效果,只能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心屡受重创,最终让企业失去整个市场。

参考文献:

[1]肥後春男.日本保健品市场最新状况与发展前景[A].营养与健康促进论坛[C],2006.

[2]张中朋,岩泽信夫,刘秀芬,刘张林.中药保健品输日特点及日本健康产品市场简介[J].中国现代中药,2007,(10).

第8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县第十三届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竹生态养生名城”和“全国生态文明强县”目标,按照“抓项目、培市场、活商贸、重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思想解放,加速观念转变,强化意识创新,统筹内外经贸协调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商务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商务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2亿元,同比增长16.3%;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5.47亿元,增幅达12%;外贸出口实现4000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实现5万美元。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完善商业规划编制,增强规划引领作用。

加强商业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待县城总体规划出台后,聘请专业机构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县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并实施。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商业网点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好《县服务业发展规划》,有力促进全县商贸流通企业合理布局、健康发展,为打造竹生态养生名城、全国生态文明县城提供强力支撑。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商贸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商城建设项目、金碧四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餐饮(娱乐)趸船建设项目、建中汽车城建设项目、大湾农贸市场建设项目6个商务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额达2.5亿元以上,力争建中汽车城建设项目、大湾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物流企业入驻下长物流服务区,加快推进成都群利物流建设项目进度,完善香炉滩码头、畅通物流技术升级,加速推进下长物流重镇建设进程。

(三)大力发展养生服务业,打造竹生态养生名城。

依托我县特有的区位、交通和生态优势,以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为契机,策划一批健康养生服务业重点项目,着力开发休闲食品、健康食品、健康饮品、奶制品、保健酒类、保健茶类等养生食品,大力扶持运动养生、气功养生、元气养生、武术健身、食疗药膳、针炙推拿、老年养生、特色诊疗、美容美体、中医养生等养生项目,积极引进各类保健、足疗、美容、健身、洗浴、药膳、特色诊疗、养生、体检等连锁机构加盟;努力打造旅游集散、商务会议、美容、康乐、康体、康疗、康居、竹文化创意、低碳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竹生态养生名城,全年完成2个以上养生服务业项目的投资建设。

(四)调整优化外贸结构,保持外贸平稳增长。

确保现有出口企业在正常出口的基础上增加产品出口实绩,更加注重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切实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做大做强外贸企业;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价格大幅回落、订单减少、客户流失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调研,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指导企业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大力发展与泛亚各国的经贸往来,不断新兴市场,努力构建立体、多元的国际市场格局,帮助企业破难题、抓订单、保客户,确保今年外贸出口达3500万美元以上。

(五)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市场繁荣。

努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促销活动,继续开展迎春购物月活动、旅游美食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促销活动,组织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做好品牌宣传和特色商品营销;认真做好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家政服务及餐饮业发展、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提档升级改造以及汽车、成品油、拍卖、典当等重点行业重点商品的监测管理工作,促进消费升级,保障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六)不断拓展引资渠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继续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紧紧围绕酒类食品加工产业、竹类产业、盐化工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等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抓住宜泸渝高速公路、成贵高速铁路建设的契机,着力引进以资源、市场、品牌为支撑,并符合我县产业发展规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能有效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发展和壮大我县现代服务重点行业,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实绩。

(七)认真做好外派劳务,扎实推进对外经济合作。

加大对“走出去”政策的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措施,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争取外派劳务工作取得突破;严格实行招收外派劳务人员备案制度;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多层次劳务储备;强化对外劳务合作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不断完善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外派劳务人员的安全稳定。

(八)加强行业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围绕加强商务流通领域监管、加快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动全县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等三方面的职责,着力做好生猪定点屠宰、酒类流通和药品流通三个行业的监管工作;做好商贸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预防屠宰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事故处理能力;继续做好“双打”和打击私屠滥宰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宣传和贯彻商务行政许可法,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工作。

(九)加快普及应用,推进电子商务事业发展。

加强电子商务宣传,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方式开展网络零售,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应用服务。提高全县商贸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率和企业网络营销效率。积极开展我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创建促进工作。

第9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亚健康 产业 现状 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等)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一般可以把人群划分为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人群。前苏联专家布赫曼教授提出:人体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的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康复过程中的人群就属于亚健康状态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病的不足2O%,其余75%以上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状态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头号大敌”。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就是要防治亚健康状态。随着对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便应运而生且极具潜力。

一、亚健康产业存在的意义

1.科技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诞生的现实基础

在医学领域,不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学、解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2.人类对延年益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不仅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而且关注人类的生命质量。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慢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就是延年益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延年益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应运而生,而且快速发展。

3.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

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而且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服务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处在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是国民宏观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它的变化决定着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规模。只有对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降低疾病人群比例、提高健康人群比例,才能够降低医疗体系的负荷,才能够缓解日益加剧的医疗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才能够提高国民个体健康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亚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D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一方面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已经有了消费群体;另外一方面,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也在不断增加。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岁~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可见他们的亚健康是多么严重。专家警告说如果不能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仅仅建立了一个针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医疗应对系统和一个并不太科学、效果一般、普及率并不太高的全民体育健身体系。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关怀和干预基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我国用于人体健康资产的80%在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群体服务,而占人群总数80%的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服务,从市场开拓到产业建设均处在萌芽阶段,能够系统全面地提供亚健康服务的机构很少,仍处在起步阶段,包括以体检为核心的健康体检中心、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中心、以中医健康调理为核心的亚健康服务机构等,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系统地解决亚健康问题的需求。

2.亚健康产业发展面临问题

(1)亚健康理论框架没有形成,缺乏系统、权威的理论支持。由于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动态过程,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目前,对亚健康状态评判尚无统一标准,所以,如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和干预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中都把亚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但课题承担者大部分是从传统中医理论入手,对于亚健康状态缺乏生物学理论研究。亚健康评估、鉴定与管理的国家标准基本没有,其结果就造成了亚健康消费理念与宣传上的混乱。

(2)亚健康服务的技术装备、手段、人才匮乏,亚健康服务缺乏系统性、人性化操作。目前,国内为亚健康人群服务的技术装备大部分为亚健康状态检测设备,但都存在设备简单,测试结果重现性差的问题。亚健康干预手段和高级服务人才匮乏,基本还是中医理论基础上的推拿、针灸等手段。上述原因造成亚健康服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个性化服务缺失。

(3)亚健康商业信誉较低,没有权威的行业协会或学会对亚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规范。亚健康行业流行,但市场混乱。目前,体检中心、健身会所、导医机构、保健品推销商、休闲娱乐中心等众多的组织和机构都称自己从事的是亚健康产业。这表明国内目前的亚健康市场蓬勃发展,但存在无序的问题,缺少权威的行业协会或学会的规范,品牌企业和产品服务都还未确立。

(4)亚健康信息数据管理没有统一标准与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亚健康信息数据管理可通过信息系统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并对个人的亚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从而鼓励和帮助人们改正不健康的行为,降低风险性。但目前亚健康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交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个人信息缺乏持续性、可用性。

(5)与保险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健康保险是亚健康产业在国外的一个主要方面。从健康保险的经营目标看,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亚健康服务,满足客户亚健康服务的需求;通过实施专业化的亚健康诊疗,降低保险公司疾病的赔付率,可扩大利润空间。

三、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1.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建设亚健康服务平台

亚健康服务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亚健康人,还包括健康人和病人。各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在社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利用转诊制度把病人转到指定的医院治疗,治愈后再转回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因此,社区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亚健康服务的平台。目前,我国亚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也有诸多不足,两者结合起来发展,将会起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2.亚健康管理服务的内容、范围、对象要多样化、系统化

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产业主要以健康体检服务为核心,属于“发现健康问题、但不能充分解决健康问题”型的服务,并且大多数服务是一次性和非连续性的,这样的服务模式已经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另外,现在体检行业存在服务机构进入门槛低、总量过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已经面临需求量下降、不良竞争增加、一些机构难以为继的局面。所以,亚健康服务机构必须引入正确的管理理念,实现服务升级,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吸引更多的服务对象。如增加体适能测定评价、营养干预、心理咨询等服务。

3.兼营健康保险业务

亚健康产业兼营健康保险业务是有可能的,而且已有例可鉴,最典型的代表――美国健康维护组织(HMO),为17个州的800万国民提供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包括系统的亚健康保险业务。另外,从国际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历程看,保险业出于自身经营安全与利益的需要,必将要进入亚健康领域,在参与健康管理服务投资与经营的同时,成为保险客户个人非医疗性健康消费的支付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兼营健康保险业务对亚健康产业自身来说也有重要作用,将解决亚健康服务消费支付的“瓶颈”问题,推动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4.开发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互动与双赢

亚健康管理服务与其他服务的最明显区别是,它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甚至可以说没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平台,就无法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亚健康管理。所以,亚健康管理的出现将为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将直接影响亚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成本以及服务规模等。随着国家亚健康相关标准的设立,亚健康数据资源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和共享资源,它将促进亚健康产业协调发展,并引导亚健康产业向集约管理、分散经营、贴身服务、产业联合、规模发展的方向运行。

四、我国亚健康产业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从新医学模式下考察分析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围绕亚健康防治工作产生的亚健康产业也会涉及到许多领域:在教育方面,有健康推广、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师培养等;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亚健康理论研究、生物工程、生命科学;亚健康诊断治疗,中医诊断治疗亚健康研究、生态环境与亚健康、社会文明与亚健康、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等;在食品工业方面,有营养补充食品、防衰老益寿食品等;在农业方面,则有无公害食品、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等;在制药业方面,则有防治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化学药、植物药、生物制品、基因干涉药等;在休闲业方面,有亚健康旅游、运动健身、健康餐饮等;在传媒业方面有亚健康网站、网上咨询、书籍刊物、音像制品等;在医疗业方面,有亚健康医院、亚健康检查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等;在设备制造业方面,有亚健康检测设备、治疗设备、家用亚健康治疗设备等。

总之,随着我国亚健康服务的不断深入和规范,实施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将是亚健康产业应用的主要方向。亚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马丽斌马爱霞:对发展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探讨[J].上海医药,2007(28)1:12~15

[2]郑灵巧:投资慢性病防治,效益惊人[N].健康报,2006

[3]陈永华:亚健康产业投资前景看好[J].医疗保健器具,2006

[4]雨焱:双刃剑两面看―亚健康产业商机无限[J]. 健康大视野,2007(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