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现代物流统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统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物流统计

第1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 GDP 回归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储运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都有密切的关联,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推动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

表1显示:1991-2007年物流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物流对GDP的拉动力指标从1991年的6%增加到2007年的7.71%。从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物流增加值和GDP的增长变化状况基本一致,在此阶段,二者都处于较快增长的阶段,其中,1994年和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快的两年,这两年的物流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3%和40%,这两年也是我国GDP增长最快的两年,GDP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26%和33.16%。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持

从表1看,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约10%,其中物流业功不可没。1991年至2007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从3.02万亿元上升到75.2万亿元,增长了24.1倍,年均以22.3%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同期GDP16.5 %(按现价算)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五”期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8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1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分点。2008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3.29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1991年到2007年,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物流需求系数从1991年1.5增加到2007年的3.0,即1991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1.5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而到了2007年,我国每单位GDP产出则需要3个单位的社会物流总额来支持。

现代物流业和国民经济高度正相关

根据1991-2007年GDP和社会物流总额统计数据绘制被解释变量y(GDP)与解释变量x(社会物流总额)相关度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使用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进一步确认两者高度相关。

查相关系数检验表得知:r0.01(15)= 0.606

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0.01下,GDP和社会物流总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据此可以构建线性模型:Y=a+bx,其中,a与b是待估计参数,x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y为我国GDP。

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参数a和b的值:a= 2.843,b=0.306,于是得到回归方程:Y= 2.843+0.306x,R2=0.980。

该结果说明,我国物流总额每增加1万亿元,GDP增加0.306万亿元。其中GDP变异的98%可以由社会物流总额的变异来解释。

但是回归方程Y=2.843+0.306x是否能真实地反映GDP和现代物流之间的关联度,能否合理解释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因此有必要对回归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方差分析显示,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即检验假设“H0:回归系数b=0”成立的概率等于0,从而应该拒绝H0,说明回归效果极为显著。模型Y=2.843+0.306x可以用来描述现代物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综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应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形成可控与自由运作的现代物流机制,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努力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物流亟需人才的培养,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的物流产业不断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怀政.全球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李力,杨柳.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6)

第2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以信息为核心的烟草流通物流,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奠定基础的阶段,也可以称之为“软阶段”,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行业网建、电话访销等。近年来,烟草流通业物流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笔者称其为“硬”阶段。在此阶段物流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烟草流通业物流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引进时期,以国外物流技术为主导,代表项目是瑞士swisslog公司承建的上海海烟物流中心,是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物流配送中心。

第二阶段:合作时期,国内供应商集成国外产品,代表项目是昆船公司成功集成了进口的堆垛机、机器人、件烟高速分拣系统等设备,建成的深圳烟草物流配送中心。

第三阶段:模仿时期,代表项目是白沙集团卷烟配送中心。除配置了托盘和件烟为存储单元的高架立体仓库以外,还采用件烟自动补货技术,将通道式分拣机、塔式分拣机和电子标签分拣货架组成了全国产设备的条烟分拣系统。

第四阶段:自主时期,在此阶段涌现出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国内供应商,代表项目是北京卷烟配送中心和杭州卷烟配送中心。都以建造采用全新设计理念的高效率全自动分拣系统为目标,但结果证明,系统实际运行效果与设计能力还有相当的差距。

第五阶段:实用时期,在追求高自动化受到挫折后,烟草流通业回归到了最初机械加手工的时期,设计方案都十分谨慎。要求简单实用,代表项目是重庆卷烟配送中心。在此阶段,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关于构建行业现代物流系统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物流系统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第六阶段:优化时期,烟草物流从人工搬运、自然堆放,到使用高架立体仓库存储;由手工加机械的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到实行了自动分拣、自动包装,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快速提高。同时,烟草流通业借助外力,如专业的咨询公司对其建设规划、定位和总体目标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论证,加上国家烟草专卖局严格进行项目审批,规范了物流系统的建设。对物流技术的关注点

在烟草流通行业物流技术优化时期。行业对物流技术的关注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存储模式的选择

最初,业界讨论的是存储模式的选择。达特公司参与的多个项目中进行了多次专项论证,对高位三向叉车立体库、高位平衡式叉车立体库、穿梭板式立体库、多层楼房库、叉车托盘货架库、两层托盘叠放库、无货架无托盘库、叉车托盘货架平库、驶入式密集库、贯通式密集库、移动式密集库、重力式密集库、输送机式密集库、低层堆垛机输送机库、钢丝卷扬机密集库、梁式吊车库等,进行了科学的技术及经济论证。分析证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平面利用率高、空间利用率高、存取效率高,更能适应烟草流通业流通型、中转型、拣选型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存储型的特点。

此外。达特公司还对土地、建筑、空调、暖通、消防、设备等投资构成,人员、能耗、折旧等运行费用,以及信息化、自动化、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结论是:库存1万箱、年销量15万箱以上的烟草配送中心采用自动化立体库最优,投资可节省10%~30%,运行费用与传统仓储模式基本持平。

分拣能力

当配送中心的分拣能力一度飙升到每小时24000条的时候,感觉如同看中国的股市指数,有人高兴有人愁。随着业界关注的项目逐一投入生产后,人们对于烟草物流系统的分拣能力基本形成共识,单条分拣线10000条/小时基本成为大家心中的“大盘指数”。

存储和分拣系统有效的连接

在存储和分拣系统有效的连接方面,通常由人工参与工作量较大的补货作业。在应用层面。哪个企业能够研发更具性价比、更可靠的件箱自动补货系统,谁就有可能在今后一个时期的物流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烟草流通业物流技术发展的“硬”阶段进入后期时,企业普遍感到,仅拥有强健的身体,并不能保证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战胜对手。因此,笔者预测烟草流通业会将目光从系统的硬件转移到软件,更关注从运行管理、供应链、路径优化、分拣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合理的运行成本,发挥硬件系统最优的效率。

配送业务离不开需求管理、资源管理和库存管理三个基本方面。如图1所示,这三个基本业务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最终三个业务的管理将取决于企业对成本和服务的平衡。

路径优化

路径优化可以在配送范围内任意创建两点之间的行车路线,既可以进行最短路径优化,也可以针对最短配送时间进行优化。一个优秀的配送车辆调度系统能为其人员、产品和资源安排合适的行程和线路,从而降低运营成本,直接带来经济效益。

针对物流配送成本而言。最短路径不仅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引申到配送运输时间、费用、线路容量等方面。相应地,最短路径问题就成为最快路径问题、最低费用问题等。

拣选策略优化

拣选策略是影响拣选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不同的订单需求应采取不同的拣选策略。单一的拣选策略会使拣选设备的配置不具备满足不同拣选订单结构所需的灵活性,只能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和人员来完成作业。所以,单一拣选策略对应的设备布置和管理软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烟草市场对物流的需求。

如图2所示,物流信息管理软件通过采用不同的拣选策略的组合。来满足客户订单在年工作时间段不同的流量、品种和订单量对系统的要求。烟草物流通过对订单结构的分析,有效地配置设备能力、组织调度、综合管理,使系统灵活的柔性生产是现代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的关键。

在选择物流管理软件时。企业通常会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判断管理软件的优劣。目前的判断手段主要是通过招标,不过招标的作用主要在商务,技术方面则要依靠评标专家的判断。在笔者参与的项目中,完全依靠招标时专家的判断是很难的。因此,招标人无一例外都会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论证,成立专门的机构,会同顾问和咨询公司确定基本的用户需求书,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第3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关键词] J2EE技术物流信息系统EJB组件商务逻辑

Internet技术发展加快了基于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在传统的C/S模型中,表示逻辑层位于客户端,数据逻辑位于服务器端, 而商务逻辑位于客户端,或服务器端或同时存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而J2EE技术正是基于网络的Web特点而发展的,它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方法来设计、开发、装配以及部署应用程序,将商务逻辑从客户端、服务器端独立出来,从而带来了开发、维护和使用的便利。

一、J2EE结构框架

J2EE是一种利用Java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复杂问题的体系结构。其核心是Java平台或Java 2平台的标准版。它不仅巩固了标准版中的许多优点,更方便数据库的JDBC、JNDI、RMI、CORBA API,还提供了网络应用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模式,并对EJB、Java Servlets、JTA、JTS、JavaMail及XML技术全面支持。

J2EE使用多层分布式应用模型,应用逻辑按功能分为客户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组件。这种基于组件,具有平台无关性的J2EE结构使得编程简单,因为业务逻辑被封装成可复用的组件,并且J2EE服务器以容器形式为所有的组件提供安全、事务管理、JNDI寻址和远程连接等后台服务,与组件类型相对应的容器也含有应用程序客户端、Web、EJB容器和企业信息系统层软件。J2EE提供了多种开发技术,常用的主要有:(1)EJB(Enterprise JavaBeans)定义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可重用服务器端分布组件标准,用来封装业务逻辑,运行在EJB容器中。会话Bean代表商务过程对象,它执行商务逻辑、算法、规则和工作流程,是具有商务过程逻辑的可重用组件。实体Bean在J2EE结构中代表数据库中持久性的数据,完成数据操作。(2)JSP(Java Server Pages)是一种动态Web应用技术。它是在传统HTML Web页的文件中加入Scriptlet和JSP标记构成的。(3)Servlets是服务器端的java小程序,必须实现HttpServlet接口。

二、基于J2EE技术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

现代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活动的知识、资料、图像、文件、数据的总称。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以电子商务技术为基础,商品需求、流通和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商务基本模式

建立配送中心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运输成本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根据企业的规模,配送中心可以是办事处、点等形式。但配送中心必须按地理位置合理分布,要求交通便利,有广阔的覆盖面,有一定的仓储能力,有一定的运输能力等。图2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结构,系统中相关组件提供了与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集成的接口。

为了使结构清晰和数据安全,把系统中的组件按功能分为业务组件和数据库组件;其业务组件负责处理业务逻辑,而数据库组件负责对数据库的存取。客户通过浏览器方式访问由JSP生成的客户端界面,JSP 调用业务组件处理业务逻辑,再由业务组件调用数据库组件去访问和操纵后台的数据库。该系统主要由五个子系统构成:(1)订单子系统:主要进行订单接收、检查、处理、反馈等业务活动;(2)库存子系统:对库存商品进行全面的管理;(3)配货子系统:对客户的订单进行系统处理,并选择一个合适的配送中心;(4)运输子系统:对运输安排、车辆调度、运输方式、结算等业务进行处理;(5)追踪子系统:是一个全程追踪系统,对客户从提交订单到收到货物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记录,而且客户可以通过Internet进行登录查询。

客户在网上填写订单并提交后,由订单子系统进行订单接收、检查和处理,确定无误后,由配货子系统进一步处理,选择离客户最近的配货中心发货,同时调整库存,再由运输子系统完成运输任务并交货。

订单子系统涉及对象模型主要有:(1)产品:具有惟一产品ID,产品名称、规格、基本价格;(2)客户:具有惟一的客户ID,姓名,地址,联系电话,邮件地址,邮政编码,登录密码;(3)订单:订单 ID,产生订单的客户,产品ID,产品数量,总价,日期,交货时间;(4)订单条目:行号,该行产品描述和数量,折扣;(5)银行账户:银行账户号、姓名、现在的存款余额。所有对象模型均设计成实体Bean。

除了订单子系统模块外,还有库存、配货、运输、追踪等子系统模块,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系统设计编程分三个步骤:(1)首先编写Bean,要写EJB的EJB Class,Remote Interface 和 Home Interface;(2)在服务器端建立Deployment Descriptor 文件;(3)编写客户端代码。

在系统开发中,采用IBM的WSAD(WebSphere Studio Application Developer)和DB2。WSAD V5.0 是一个基于Java编程语言的快速集成开发工具,利用WSAD V5.0提供的向导,可以方便地进行 EJB、JSP等的开发和运行调试。

三、结论

第4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一、前言

 

近些年来,物流业的发展速度极快,而且,我国也逐渐对物流业的发展重视起来,特别是各个快递公司、物流企业等大小企业的成立,更有效的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然而,在物流业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物流业运作上的分离化、市场竞争的无序化等现象,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对此应不断的完善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解决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二、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业在运作上出现了分离化

 

物流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且,从物流业运作的情况来分析,主要受制于目标市场的牵引,也就是说,物流业的构建应有供应链。现阶段物流业的功能主要分为流通加工、综合运输模式、仓储等[1]。然而,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小型物流企业受到战略目标以及资本的约束,使得一些物流企业的功能无法有效的实施,再加上物流业市场的分散,物流企业之间很难形成合作型的战略联盟,从而造成当前我国物流业在运作上出现分离化的现象,不利于我国物流业的长期发展。

 

(二)物流业市场竞争存在无序化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市场的不断扩展,而与物流业有着直接关联的交通经济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而促进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共同发展[2]。然而,作者在对物流业市场竞争的调查中发现,物流业市场竞争存在无序化的现象,尤其是在物流业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势必会造成物流业向着无序化的趋势发展,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逐渐形成低水平营运的现象发生,造成物流业的整体颓势,不仅如此,在物流业的发展影响下,对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也将构成一定的威胁,不利于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的分析

 

(一)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

 

众所周知,物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持,从价值的角度上来讲,交通运输业的运作动态将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通过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分析,能够及时掌握交通运输行业的运作状态,同时也能够对物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因此,从本质上来讲,物流业的发展是隶属于交通运输行业的[3]。如果交通运输业的经济发展受到其他因素制约的话,也将会对物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造成物流业的发展很难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好的实现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为物流业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应针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来完善相应的机制。另外,我国在针对流通业完善相应政策法规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积极配合与践行相关政策法规,尽可能的将存在的地区性贸易壁垒消除,打通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确保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物流业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物流业应属于交通运输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状态也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主体,其正常的发展也将离不开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而且,物流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4]。在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应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不断的加强我国物流业的市场规范,并将其规范机制有效的实施下去,确保物流业市场的良性竞争,避免因无序竞争的现象而对物流业以及运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应引入严格的入市标准机制,并针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实际发展来完善低成本退市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各个物流企业的发展质量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物流业的长期发展,充分提高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此外,作者在对其他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解到,物流企业应结合市场的发展建立企业联盟,实现共进共荣,从而保证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国民的需求,同时,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联动情况下,使得物流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经济的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物流业在市场发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从物流业的实际发展路线上分析来看,物流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联动性,也就是说,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本文对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针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发展平台、物流业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两方面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同行人士共同探讨相关性问题。

 

作者:董琳娜

第5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民族舞蹈;流行音乐;结合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65-01

一、云南传统民族舞蹈与当代流行音乐的结合现状

音乐和舞蹈一直都是在扮演着一对姊妹的角色,互相形影不离。流行音乐元素在民族舞蹈表演中也发挥着小配角的戏份,上演着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感人华章。流行音乐元素本身所特有的时尚性已经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一直以时尚多变走在音乐领域的最前沿。云南民族舞蹈则以其特有的民族舞蹈艺术魄力,行走在舞蹈艺术束缚的氛围中。流行音乐元素与民族舞蹈表演的完美结合,正好打破了这种民族舞蹈艺术束缚的氛围,以新时代的音乐元素为民族舞蹈表演营造了良好的时尚气氛。

在云南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中,民族舞蹈的音乐一直是伴随着本民族的民族风格地域性的音乐而加以创作和演绎。在这种地域性的传统民族音乐中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使云南民族舞蹈表演在其民族艺术风格中注入了时尚气息。像这样的在云南民族舞蹈音乐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民族舞蹈表演的例子也有很多,不论是“桃李杯舞蹈比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还是“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等。我们都能切身的感受到,流行音乐元素加入传统民族舞蹈表演当中的优越性。例如:刚刚荣获第十届桃李杯全国舞蹈群舞二等奖的云南景颇族舞蹈《咿板嘟》、荣获第十届桃李杯全国舞蹈群舞三等奖的云南纳西族舞蹈《热美姑娘》、获得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银奖和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云南傣族舞蹈《邵多丽》等。这些云南民族舞蹈都在音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是使这些舞蹈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云南景颇族舞蹈《咿板嘟》中曲作者以民歌《景颇舂米歌》为素材进行改编,在吸收民族旋律的同时融入了时代节奏。同时,采用主导节奏型贯穿发展和扩大音值的写作手法,强化了景颇舞蹈的动感,展现出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热情奔放的现代节奏,在现代摇滚乐器的伴奏下,明亮欢快,富有青春的动感与活力。优美动听的旋律,民歌加变奏,紧打慢唱的音乐结构、丰满的和声语言以及色彩绚丽的配器手法,特别是独唱的巧妙运用,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云南傣族舞蹈《邵多丽》一改传统的傣族舞在节奏上都是慢慢悠悠、绵绵软软的,节奏美妙悠扬,在这支舞蹈的音乐中所体现的丰富的时尚现代感,强劲的鼓点,明快,跳跃着的律动感。这种音乐凸显现代感,加入快板,在节奏上增强动感、明。

在音乐当中注入流行音乐元素这一新鲜的血液,在民族舞蹈表演艺术上增添时尚的现代感,这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创举,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到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也更好的为宣扬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做了一个质的飞跃。这种传统与时尚的跨时代的文化组合形式,是一种新的文化机制的体现。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结合是在以传统文本为母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特色的时尚文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云南传统民族舞蹈与当代流行音乐结合的思考

云南传统民族舞蹈受时代气息的制约,它必须服从于时代,根据当下人们的审美需要、生活理想、思想来进行创作和发展。只有符合时展的需要,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要的,才是云南传统民族舞蹈的立足之本,发展之道。因此,思考云南传统民族舞蹈的继续发展之路,就要求我们准确的关注时代人们的发展需求。

云南传统民族舞蹈要谋求发展必须借助外来的力量来充实自身的生命力,当下时代的流行音乐正是充实这一生命力的能量源泉。时尚流行音乐之所以备受瞩目,这是在时代下的民族舞蹈的一个转换交接下的娱乐方式的契机。传统和时尚的结合,是一种穿越的文化组合,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本身的融合发展现象。

三、结语

舞蹈和音乐有着“鱼水情”的关系,是最亲密,结合最紧密的,有着特殊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云南传统民族舞蹈与时尚流行音乐的结合是一个时代的追求,是一个时代历史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新时代的文化影响下,更好的使云南传统民族舞蹈迈向更大更广的舞台,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於.略论舞蹈与音乐的相互关系[J].艺术教育,2010,(1).

第6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统计;统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规模的扩张,已经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并处于产业成长期的初期阶段,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在国际上,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我国物流市场,国内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二、物流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物流统计作为现代物流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统计核算,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物流活动的规模、结构、发展水平、比例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是监测、分析物流运行状况,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物流业发展越快,对国民经济影响作用就越大,对物流统计工作的需求就越迫切。目前很多省市的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

三、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流统计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极度缺乏有关物流产业的经济统计资料,也没有全面的物流需求统计数据,造成很多物流统计工作缺乏专业数据的支撑,物流企业因为没有掌握市场的需求,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盲目性。有时为了分析问题的需要,只能利用现有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指标,然而,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中心环节,仅仅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物流规模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物流的全貌。此外,传统的物流统计不能够完全反映现代物流活动的全部过程是物流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传统物流一般是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现代物流的特点是:它是个过程,而且有多个环节,要经过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领域加工、信息传递等作业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一个计划、管理、控制的过程,并加以组合,以最少的费用,最高的效率,客户最满意的程度,把产品送到用户手里,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流通费用的目的。

四、物流指标体系设计

鉴于物流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时,应包括以下几类指标体系:

第一类是反映物流规模及流通过程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物流规模从宏观的层面要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进行统计,包括物流节点的数目和规模、物流园区的数目和规模、配载市场的数目和规模、物流中心的数目和规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目和规模、货物吞吐量、货物总周转量和物流管理费用等指标。物流活动过程统计是物流统计的中心内容,它可以反映物流的规模、水平和质量等基本状况。

第二类是反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的指标及指标体系。物流是一个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主要统计指标有:职工人数及构成、工资总额及构成、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第三类是反映固定资产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由于行业的性质,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占物流企业资产的比重相当大,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是物流统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指标有:主要固定资产实物量、全部固定资产价值量、固定资产构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固定资产更新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等指标。

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现代物流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贯彻实施,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反映等,都需要一套科学、准确、系统、全面、灵活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来保证。认真组织做好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对于加强物流基础管理、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统计分析方法变得越来越简便。例如,SAS、SPSS等统计分析软软件使得数据的处理极为方便,这大大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也使物流统计成为可能。同时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物流统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经济统计数据。但由于现代物流业一般由交通运输、储运、货代、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行业构成,所以物流统计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这也增加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体系的难度,如果要想建立相对完整的物流统计体系,必须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SPSS计量分析;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

中图分类号:F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38-02

一、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条件及现状

从经济因素来看,蚌埠市经济发展迅速,物流需求规模总量大;从区位条件来看,多种交通方式组合成的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为蚌埠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发达的水路、完善的铁路、便利的公路,三者组成的多体系、多方位的交通运输保障,加上相配套的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当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信息技术来看:蚌埠市信息通信设施发达,是皖北地区的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也是全省国际和国内邮政及长途通讯枢纽之一。从政策因素来看,蚌埠具有多重政府政策指导。

从2009年至今,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2009年规划初期时,全市仅有物流运输企业近200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但是到了2011年,仅用了3年时间,全市物流运输企业就达到了450家,企业规模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其次,2009年时蚌埠只是初步形成货物配送市场,2013年时却发展成为连锁配送物流、冷链钢材物流、医药物流等多业态物流体系。另外,第三方物流市场也获得积极的发展,物流园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规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

但是,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物流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为低级的层次,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是政府还没有完成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企业的设备老旧、技术水平低,不注重设备的更新与升级,缺乏吸引人才的工作待遇和环境,而且企业缺乏对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视,人才资源储备基础薄弱。

二是实现物流企业间物流数据共享仍存在障碍。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市场间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或者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物流平台的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地交换,难以形成数据共享和实时在线交换,物流市场处于散乱状态,致使货运信息不畅,车辆空驶率高、待运率高、运输效率低。

总结上述两点问题的原因,无外乎是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较差。由此可见,蚌埠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主要受到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的影响。

(三)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的物流需求、对外贸易物流需求、政策因素、行政因素等。该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影响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其中两个因素: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从蚌埠市这个典型的局部来推导安徽全省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影响因素,并且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这是因为: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是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前提。而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对于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十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而且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也是依托于先进的物流网络建立起来的。第二,在上文中通过定性分析蚌埠市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蚌埠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主要受到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的影响的结论。

根据已有研究结论,本文以货物周转量作为物流量代表蚌埠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以Y表示。同时,本文认为邮电业务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发展水平,因此把邮电业务总量作为技术影响因素,以X1表示;以X2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额。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蚌埠市相关统计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得到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1.667*X1+2.484*X2-524.68。

回归结果表明,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与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都呈正相关。由回归系数可知,在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就将平均提高1.667个单位;而在一国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就将平均提高2.484个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是影响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二、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安徽省物流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2010年,安徽省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22.8亿吨和7 153.68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4.1倍和5.6倍,年均增长17.7%和20.8%。2011年,安徽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由2007年的535.6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760亿元,年均增长10.4%。”

(二)安徽省在打造现代物流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从蚌埠地区以及安徽省全省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来看,整体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上述那些外,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现代物流观念薄弱。物流企业服务功能种类单一,服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在服务的种类上,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功能还只是提供货物配送、仓储服务等初级服务,而更高层次的服务功能,如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则难以展开服务。总而言之,物流业还没有实现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变为物流问题策略提供商的角色,物流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另外,不同物流企业的服务标准不同,各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各个服务商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无法统一全行业的标准和打造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物流业。

二是物流管理不规范,物流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人才储备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平均水平不高,物流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专门的研究人员。一方面,企业不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导致后备人才数量较少,专业人才的补充较为困难,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物流管理制度更新速度缓慢,无法跟上蒸蒸日上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造成物流市场处于散乱状态。由于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涉及到铁路、民航、海关等多个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的掣肘,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速度。

三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之间没有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和共享。市场参与者固步自封,不敢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创造共赢的局面,导致资源的浪费、物流业的低效率、成本的增加等各种不利于物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是物流业整体行业水平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完善的现代物流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

三、促进蚌埠市和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扶持物流明星企业的发展,加快物流行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引导物流企业从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向物流策略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大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

(二)加大对于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对于全省范围内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打造现代物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降低物流行业贷款的门槛,放宽融资的渠道,积极引进外资、民间资本投资物流产业,保障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强化政策支持,制订专项规划,共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四)政府人员和企业人员要转变观念。政府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重生产轻物流”、“仓库+车队”等同于现代物流的观念,加强自我的学习,加深对于现代物流业的理解;企业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旧有的物流业观念,积极学习现代物流业观念,从而转变企业管理与经营的思路,开拓自己的经营渠道与经营范围,努力打造一条有效、高效、多方位的现代物流业。

(五)建立一个从政府到物流企业的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所需,减少企业的发展阻力,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协会,加快物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各方面的制度管理,促进物流企业更快更加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玉兵,曾有挥,曾言红.安徽省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2008,(1).

[2] 森尼尔・乔普瑞.供应链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董宇鸿.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市场研究,2003,(11):7-8.

[4] 牟维.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2006,(1):32-33.

[5] 吴彩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蚌埠现代物流业[J].蚌埠党校学报,2011,(1):24-26

[6] 吴彩虹.关于蚌埠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J].时代经贸,2013,(6):53-171.

第8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相关文件精神为主线,以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为目标,以促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以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为突破口,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加强规划引导,着眼长远发展。合理规划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整合现有资源,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为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一体化运作。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优势,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物流效率。

(四)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集约用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到17%以下;

规模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其中世界100强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达到60家以上;

培养物流应用人才每年要达到1000人以上;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作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全面推进近海、沈海、沈西、沈北、苏桃路、桃仙空港六大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园区建设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充分体现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特征,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航空设施的有效衔接,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全面整合提升物流园区功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

(二)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

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扶持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纳税额600万元以上的20家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骨干企业。

(三)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加强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的现代化。重点推动储运集团、沈阳金道等企业做强做大。鼓励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支持发展物流配送中心。

(四)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外运、中储物流、中铁物资集团、中铁特货、宝钢物流、招商局物流、辽宁联合物流、沈阳运输集团、沈阳一运物流、中深集团等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现代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北方交通重工、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阳远大、和平轮胎、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沈鼓集团、沈冶机械等重点制造业企业逐步释放物流业务,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五)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加强石油、煤炭、钢材、机电产品、化工材料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物流体系。以华晨金杯集团为龙头,推动汽车和零配件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城市统一配送,提高食品、食盐、烟草和出版物等的物流配送效率。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推广粮食“四散化”流通。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绿色物流。发挥邮政现有的网络优势,大力发展邮政物流,加快建设东北邮政物流中心,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

(六)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的发展。

大力发展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建设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将我市建成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大型国际物流干港,不断增强配套功能。沈阳海关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港区联动。同时,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建立新型保税物流监管体系,支持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和申报综合保税区。

(七)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和供应链优化整合,加大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运用领先技术推进“智能物流”的发展。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沈阳物流公共信息网、中国物流联合网、国家重大装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辽沈物流网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区域间物流平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

(八)推动物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依托我市装备制造和加工工业的基础优势,重点打造金杯公司箱式运输车、新松机器人公司物流自动装卸设备、沈飞集团物流仓储设备等物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进行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支持物流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培养一批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团和物流装备制造品牌,大力引进中集集装箱、林德叉车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和项目。到2015年,全市物流装备制造业要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职能是全面掌握全市现代物流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协调涉及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指导各区、县(市)政府及市直职能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解决涉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问题,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物流业发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在贯彻落实好国家现有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物流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减免的政策。研究提出运输车辆入市开辟绿色通道的措施等。

(三)安排物流业发展资金。每年市财政从产业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主要用于扶持重大项目、补助重点企业、奖励优秀企业、加强物流统计工作、制定物流标准等方面的支出。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项目扶持预算,由市财政局根据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予以审核。

(四)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十二五”全市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沈海综合物流园区、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沈北综合物流园区、苏桃路物流产业带、桃仙空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及商贸物流发展规划、道路交通物流发展规划、粮食物流发展规划、农村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年内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加强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物流统计基础工作,开展物流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认真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

(六)推进物流标准化研究。加强物流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完善物流地方标准,实现物流业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共享,全面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重点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信息化标准的应用。

第9篇: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市依托优势跨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半岛城市群、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鲁南经济带的重要出海口,我市港口区位优势突出,交通运输方便快捷。陆向腹地涵盖等,辐射中原、西北广大地区;海向腹地涵盖最具活力的环太平洋地区。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是我市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升临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冶金、石化、汽车、浆纸、海洋装备、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发展迅猛,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正处于加速壮大、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亟需现代物流业的配套跟进。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性现代物流服务,必将推动制造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临港产业综合竞争力。因此,适度超前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现代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势在必行。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一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而现代物流已列入我市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市先后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中心30个,已拥有物流企业600余家。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842.5亿元,增加值达到115.3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1%,均居全省前列。但物流业总量偏小、水平不高、配套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完备等问题仍然突出,迫切要求我市抢抓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机遇,加速推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4、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市港口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及产业优势,加快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5、基本原则: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着眼经济社会全局,统筹当前和长远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阶段实施。

——突出特色,重点推进。立足我市临港工业占主体地位的实际,科学定位物流区域功能,实施重点项目突破,突出发展工业物流。

——专业策划,全面提高。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供应链管理理念、专业技术方法,推进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全面提高。

——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健全领导体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引导扶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开放度,加快资源整合,提升发展水平。

6、发展目标。围绕建设立足鲁南、促进蓝区、服务、联通国内外的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的总体目标,打造市场物流、保税物流、外向物流、总部物流,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到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物流企业,初步建成规模化、集约化、快速高效、衔接良好的物流设施体系和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建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以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专业市场物流为配套的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实现下降;培育3-5家辐射全国、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到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物流业发展重心从“量的扩张”转向“质量并重”,物流服务层次明显提升,服务范围持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三、完善市域物流节点体系

7、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产业空间结构。根据全市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尤其是港和临港工业规划,结合主要货源点分布、主要货类和货物规模情况以及现有货运场站、仓储设施、交通运输情况,我市物流节点整体布局采取“集中两点(临港物流)、延伸到线(市域物流)、兼顾到面(县域物流)”的空间分布方式,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网点三个层面的网络结构模式。其中:物流园区主要满足港口“大进大出”的物流服务需求,其服务范围覆盖港口腹地、环经济圈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在区域物流系统中起到增长极的作用;物流中心主要为市域周边地区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物流服务;配送中心主要为一定范围内工农业生产及居民日常生活提供物流服务。三种不同类型的物流节点据其需求,科学配置,合理布局,相互补充,共同组成全市物流节点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集中两点”即以港港区、港区为重点,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为主体,建设两个物流重点核心区;“延伸到线”即以贯穿市域东西、南北的高速、铁路、铁路、省道、高速、疏港高速、国道、省道等为主要轴线,建设东西、南北两条物流发展带;“兼顾到面”即建成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物流次中心,全市上下形成既相互贯通又各具特色的专业物流园区。

8、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全市产业布局、货物流量和流向,完善和建设四大物流园区。

(1)化工物流园区。以区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为指导,依托岚桥石化、石大科技、沥青、化工等大型企业,充分发挥管道运输、铁路编组、30万吨原油码头和港区码头配套罐区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仓储、信息咨询、危化品运输等物流服务,形成辐射全国的专业化工物流园区,打造北方重要的化工物流基地。

(2)港区物流园区。充分利用港港区的综合运输优势,积极发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作用,强化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港航、信息、政策服务、咨询、货代、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一体的现代航运业服务,优化口岸环境。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港口等重要物流节点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以铁矿石、煤炭为核心的大宗干散货运输体系,培育以先进的码头和现代管理为依托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建设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推进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以港区和开发区为依托,港区与保税物流区、保税仓库互动发展,打造形成以港区为中心的外向型物流园区新格局。#p#分页标题#e#

(3)开发区物流园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在做好港口大宗货物集疏运的同时,注重发挥区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充分利用上海路仓储配送中心、中盛仓储中心、运总物流中心等现有第三方物流资源,全方位做好与临港工业的联动工作,全面承担汽车零部件、海洋装备、化工、钢铁、浆纸、粮油、食糖等临港工业分离出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实施多式联运,提升完善大宗原料采购、仓储配送功能,逐步形成全市第三方物流的重要节点。

(4)区物流园区。突出港口为临港工业提供物流服务和发展商贸物流的主要功能,围绕钢铁、石化、木材、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完善液化品物流园、冶金物流园、海产品物流园、碑廓木材物流园、巨峰物流园。规划建设超大型钢铁物流园区,加快推进中瑞物流、嘉银物流等大项目建设步伐,使钢铁物流园成为苏北鲁南乃至中原地区的钢铁集散中心。

9、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物流中心。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物流中心的基础上,综合把握全市产业布局,在市域重要交通节点和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特色鲜明的专业物流中心。按照“贸易+物流”的发展模式,与钢铁、糖业、浆纸、煤炭、大豆、石化等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上控资源、中联物流、下建网络,在满足临港工业需要的同时,加快推进贸易物流。着力构筑矿石交易中心、煤炭交易中心以及糖类、豆类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形成“上下延伸、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多方共赢”的供应链经营管理模式。

10、推进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物流建设。根据产业布局、居民生活、货物转换转运、农业发展需求,建设和完善一批功能灵活、交通便捷、服务到位的配送中心,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设备,拓展服务功能,增强货物集散配送功能。重点支持等配送中心的发展。选择等重要乡镇建设配送中心。利用沿海水产品、肉类、蔬菜加工的储存优势,开展冷链物流配送,促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积极引导专业市场建立物流服务中心,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起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大力发展货物运输、仓储、物流配货等,形成便捷的物流网络。

四、建立开放的物流发展格局

11、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按照“定位清晰、突出特色、高效利用、优势互补”原则,高起点规划物流园区,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园区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重点物流园区的布局需由市政府确定,物流企业应入驻物流园区发展。

12、鼓励工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企业资源计划,将分散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剥离经营,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13、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政策,通过“壮大一批、剥离一批、引进一批”的方式,逐步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一是遵循物流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化运作,强化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特别是临港工业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分离出来,力争“十二五”末,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物流业的分离。二是鼓励和扶持有实力、有优势、有特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措施,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三是加快改革步伐,对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多式联运、邮政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整合,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服务供求市场,造就一批现代化管理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有竞争优势的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

14、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在我市建立地区物流总部或分支机构,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及配送中心。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我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物流技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带动物流业发展。

15、加强与周边城市及国内外物流节点的对接与合作。树立“大物流”理念,建设开放的物流市场。加强与沿海港口城市、沿桥城市的物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物流流量与流向集中地区的战略合作,实现要素集聚、信息互通,共同构筑方便快捷的物流通道。加强区域内物流安全管理联动,营造物流行业诚信经营环境。

16、加快大通关建设。加快电子口岸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作用,加快推进保税港区的申报审批。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应在重点物流园区设立与之配套的办事处和业务窗口,为国际物流通关提供便利。建立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查验及除害处理、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逐步推行电子申报和电子审批,提高通关效率。

17、统筹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制定我市城乡物流配送管理办法,与镇、村规划调整衔接,合理设置农村物流节点。积极配套建设镇、村配送网络体系,除专业物流公司配送外,鼓励农村班车小件快运和农村客货运发展,多层次保证城乡物流配送,方便农村人口生产生活。

五、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

18、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道路建设作为全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环节,提升主要物流节点运输通道功能。物流节点的运输通道要根据功能特点和货物运输方式,建设相应的公路、铁路、管道、站场等运输设施。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创造条件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加快打造以港口为枢纽,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集海运、陆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高度协调的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的综合交通设施体系。

19、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专业化物流信息网络为支撑,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强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开发、加工利用,在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重点领域建立数据库,为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依据。结合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通过网络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专业市场内,以信息平台为依托,积极采用电子商务方式提升交易和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20、加强物流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市内高等院校开展物流专业多层次学历教育,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进一步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引进的中高级物流技术人员与高级物流管理人员,享受市引进人才相关优惠政策。

21、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术。支持物流企业采用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自动分拣、自动导引车辆等物流新技术。推广应用集装箱车、大吨位厢式货车、节能环保货车车辆,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回程配载运输等组织方式,提高实载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对物流技术、装备等领域基础性研究投入,加强物流新技术自主研发,促进物流装备向技术先进、低碳环保、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六、强化政策扶持

2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年起,市里从服务业扶持资金中单独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龙头企业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重点物流项目贷款贴息等给予重点支持。

23、物流项目用地政策。经规划批准建设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重点物流项目,包括物资储备、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设施,应优先保障用地。符合工矿仓储用地出让条件的土地出让金按照工业用地标准执行。对规划的物流用地要从严控制,未经依法审批的,不得改变物流用地性质。

24、物流企业税费政策。支持物流龙头企业整合社会运输资源,承揽运输业务。经有关部门核准的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按规定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分包给其他企业支出后的余额为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缴税。有关物流企业在市内不同区域设立的分支机构(含营业部、货代经营点),凡在总部领导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并通过微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不分别设银行结算账户、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的,其企业所得税可由总部统一缴纳。对列入市级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企业及个体营运车辆在境内注册营业的予以重点支持。

25、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完善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公司积极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项目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26、鼓励物流企业争创服务品牌。对首次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证的物流企业和首次获得省级物流企业和省级物流园区认证的,参照《市财源建设考核实施办法》第一条第(十)款关于对企业创名牌考核中的扶持标准进行奖励。其中,首次获得5A、4A级认证的物流企业按照国家级名牌的扶持标准进行奖励;首次获得3A、2A级认证的物流企业和首次获得省级物流企业和省级物流园区认证的按照省级名牌的扶持标准进行奖励。

27、优化城区物流专用车辆交通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交通状况和物流业发展情况,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专用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和停靠的具体措施。对符合要求的生鲜配送物流专用车辆,给予绿色通道待遇。对运送生活必需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要优先进行处理,缩短办案时间,尽量不采取扣车的强制措施;确需暂扣车辆保全证据的,要帮助联系转运车辆将货物及时运输,防止物品霉烂变质,并优先安排检验鉴定后放行。

公路收费主管部门要积极向省有关部门争取优惠政策,研究制定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减轻物流企业负担,逐步建立起进出港集装箱车辆的绿色运输通道。

七、加强组织领导

28、加强物流业目标考核。将发展现代物流业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责任制,明确目标与责任,定期对物流企业(含海运企业)的登记注册、注册资本以及货运量、周转量进行考核,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推进项目落实和工作开展。

29、加强行业自律。按照市场规则组建市物流行业协会,支持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推进物流诚信体系建设,提高物流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建立物流企业评估机制,制定物流业信用等级评估标准,引导物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协会协调、行业自律的现代物流业管理模式。

30、加强物流业统计。统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物流产业数据来源、统计范围和统计口径,建立现代物流业统计及核算体系。物流主管部门要建立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统计制度,及时通报物流业发展情况。物流及相关行业、企业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做好物流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