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低碳循环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循环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循环发展

第1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河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河北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5%左右。

 

近日,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以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核心,以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线,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循环利用的协同减碳作用,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循环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资源保障。

 

规划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形成较大规模,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5%左右,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强制分类区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提升10%以上,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面综合利用、废旧农膜全回收。

 

聚焦4项重点任务,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规划提出,河北省实施4项重点任务,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循环发展。

 

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开发60项绿色设计产品,创建20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推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22年底前完成全省年产危废量100吨及以上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园区循环化发展,鼓励争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到2025年,创建绿色园区20家。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产城循环链接。

 

加快完善循环型农业体系。完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秸秆基本实现农作物全面综合利用。建设完善废旧农资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地膜新国标执行力度,推广使用0.01毫米以上标准地膜,到2025年,废旧农膜基本实现回收。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到2025年,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

 

大力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合理布局建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回收体系,争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1至2个。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到2025年,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提升10%以上。大力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推动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建立完善覆盖京津冀、辐射东北和华北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标志产品;实施垃圾分类,到2025年设区市、雄安新区、张家口市崇礼区、廊坊北三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处理系统。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率先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到2025年,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分别达到90%、85%以上。

 

实施10项重大工程与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规划提出,河北省实施10项重大工程与行动,即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进行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

 

实施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以石家庄、唐山等人口较多的城市为重点,开展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统筹废旧物资“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合理布局便民交投点,在商超、学校、办公场所等探索推行智能回收设施。到2025年,设区市基本建成较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鼓励各类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申报国家、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相关专项科研项目。围绕典型产品生态设计、再生资源高质循环、高端装备再制造等领域,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突破一批绿色循环关键共性技术等;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迁西机电再制造产业园等为重点,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等再制造产业。支持瑞兆激光等再制造服务企业发展。加大再制造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建设再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争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

 

第2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循环农业十分强调优化集成与合理循环,其在生物再生产、经济再生产上具有多维立体结构和功能,在广度上讲究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循环农业既把握物流、能流转换规律,适度延伸食物链,又按照经济增值规律,延伸产品加工、贮运、销售链条,达到多维经济增值。为此,要积极在实践基础上探索有益的发展模式。

一是立足于适量投入、立体种养、高效利用、固碳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模式。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农牧公司的农牧有机结合高优农业模式为例,仅一个出栏1万头的养猪场,通过实施循环农业模式可节约牛粪成本约6万元,节约电费约17万元。

二是立足于优化环节、合理循环、减少废弃、防控污染,构建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系统的生产模式。以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为例,以草生菌优良菌株选育为重点,循环利用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形成多途径开发模式,每667平方米栽培草生菌可增收100元,菌渣有机肥替代化肥量30%,减少稻草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是立足于农林复合、农牧配套、合理调控、促碳中和,构建固碳增汇型优化调控系统的生产模式。以林下经济模式为例,在郁蔽的林下养鹅,每667平方米可养500只,每年可养3茬,出栏1 500只,年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在林下栽培草菇,原料成本低(可以循环利用),种草菇后的培养基废料可作林地肥料,促进林木生长。

四是立足于发挥功能、优势互补、统筹集成、和谐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型统筹协调系统的生产模式。绿色家园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增效增收。例如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柴2 000千克以上,相当于0.23公顷薪炭林或0.4公顷林地的年产林木蓄积量。

五是立足于技术密集、高效循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构建科技示范型高效循环农业的园区模式。

第3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关键词:梨树县;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84-1

1 梨树县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梨树县昭苏太河流域出境断面水质有所改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1年分别削减1.03%、1.22%、0.36%,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市政府规定的范围之内,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梨树县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和提标改造,梨树县天成油脂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吉林曙光农牧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现代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红嘴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的污水达标排放,吉林省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治理五大工程全部启动建设。小城子镇亲仁村被授予吉林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村”荣誉称号。蔡家镇敬友、万发镇关家岗子、十家堡镇靠山屯、梨树镇高家和刘家馆镇东五家5个村的生态村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有关部门的验收,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今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项目全县共上报8个乡镇42个行政村,省环保厅将梨树镇北老壕村、高家村、胡家村、马地方村、苗圃村、中安堡村;蔡家镇敬友村;十家堡镇何家村、铁岭窝堡村;喇嘛甸镇柳树营村、六家子村、牛家村、王家园子村;四棵树乡三棵树村、小郑屯村等15个村列入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并投入了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目前十家堡镇、郭家店镇、梨树镇、白山乡、四棵树镇、喇嘛甸镇6个畜禽粪便堆肥处理厂建设和昭苏太河流域农业灌排分离工程生态沟渠建设已经完成,开始投入使用。尽管如此,梨树县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很艰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2 保护与发展的意义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梨树小康社会、构建梨树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梨树县作为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正在运行的“50万吨马铃薯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和“曙光工业园区项目”都是集原料收储、产品加工、制造、科技研发等于一身的产业链循环体,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和保护环境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才能顺利完成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才能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一是把好涉水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上项目对昭苏太河水体的影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验收工作。对不合符法律法规要求的涉水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健全落后产能的淘汰机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排污强度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造纸、酿造、化工等企业和落后产能实行强制淘汰,依法关闭。

二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将水泥、化工、糠醛等企业列入县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大力推广余热回收、废水回收等清洁生产技术,帮助企业制定试点方案,加快试点工作进度,尽快取得成效,为全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单位、企业加入到发展循环经济行列中来。

三是全面实施《梨树县昭苏太河控制单元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抓紧办理项目前期手续,立即开展环评、用地、规划等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计划,力争尽早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在建设期内顺利完成。

四是加强污染源监管。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以清洁生产和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围绕污染减排,继续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污染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和不法排污企业,确保企业全部稳定达标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加大酒精、淀粉、糠醛、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等企业的废水治理和改造力度。

五是加快生态乡镇建设。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整合涉农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水、改厕,修建小型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努力消除生活污染对昭苏太河水质的影响;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殖、秸秆气化等农业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沼气清洁能源,美化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

六是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划定昭苏太河流域环境功能区。确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加强环境功能区管理,规模畜禽养殖粪尿堆放场必须要远离河道400米以外;鼓励养殖场和养殖大户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肥,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环保部门与农口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实施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计划,推广使用低残留化肥和农药,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第4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平衡性发展

2008年国务院正式将长三角扩大到苏、浙全省和上海,兼顾区域平衡和互补,提高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我国经济总量也由19.3%提升到24.2%,号称我国的“金三角”。长三角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在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长三角经济区各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及产业结构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水平和区域差异,随着经济发展,使得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状态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一)循环经济指标的选取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以“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资源化(Recycling)”为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所以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除了强调反映资源环境因素外,还要考虑经济及社会因素。基于上述理解,结合各文献所列示的循环经济指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从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投入、污染减量排放及资源循环利用四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进行评价。表1列出了长三角地区2008-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指标。

(二)长三角循环经济现状分析

1.各省市循环经济发展纵向对比。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指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单位GDP能耗指标方面长三角各地区也都出现了明显程度的降低,这说明各地在落实发展循环经济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以及绿化覆盖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循环经济在总体上呈现出较快上升的发展趋势。

2.各省市之间循环经济指标的横向对比。如表1所示,上海市2010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7.28%,远高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可见上海的优势是第三产业,而江苏的优势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关于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上海、江苏与浙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长三角地区的循环经济总体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苏、沪、浙之间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在各省市内部差异性更加明显,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带来了阻碍。为了评估这种不均衡性,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长三角2010年的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三)长三角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评价。

1.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如图1所示。借鉴各省市评价循环经济水平的方法,本模型共选用4个准则层,13个评价指标。

2.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评价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的。为保证调查的随机性和普遍性,问卷共发80份,其中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发放40份,环境专家、学者25份,高校师生及其他社会成员15份。运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意见集中度的检验,由于样本量大且难以组织重评,因此依次略去专家高差度最大的样本,直至达到预期的意见集中度要求。对保留的样本按照AHP处理,问卷中有15份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不符,予以舍弃。长三角循环经济测评的准则层为4个,采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重要性标度。其中,1表示两元素同样重要;3,5,7,9分别表示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略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绝对重要;2,4,6,8表示2个相邻奇数标度的中值。这里以准则层B的各元素对目标层A来构造判断矩阵A-B,同理可得判断矩阵B-C等。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以判断矩阵A-B来说明其过程(见表2)。本文采用方根法计算权重,计算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第二计算Mi的n次方根Ki,第三对向量K正规化K=(K1K2K3K4)T,第四计算权重值Wi:Wi=Ki/Σ4i=1Ki,第五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第六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结果:CR=Ci/Ri=0.0223

第5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由无机农业向绿色生态农业转变

据海林农场亓力介绍,农场利用现代生产要素,对无机农业进行改造,逐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小麦、玉米、大豆的秸秆实现100%还田,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亓力说,“对主要作物实行‘三区’轮作,有利于病、虫、草害防治;同时,实施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力。”

农场每年种植甜叶菊1.5万余亩,拉动了牡丹江周边市县农民种植甜叶菊10万余亩,亩效益约为1100元。甜叶菊已经成了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致富的好项目。2010年,农场种植经济作物白瓜籽2.3万亩,增加效益2200万元。到2010年,农场实现粮食总产5.5万吨,同比增长4.8%。

2010年,农场利用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渣、沼液有机肥种植有机水稻3000亩,发展有机蔬菜温室12栋、有机蔬菜大棚45栋,种植有机葡萄及蔬菜120亩,亩效益均在1万元左右。

同时,农场还积极建立绿色养殖小区。农场共建立13个奶牛饲养小区,实现了畜牧业绿色小区饲养,杜绝了奶牛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及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拉动了奶牛饲料种植和加工业的发展。

由高耗分散经济向低碳循环经济转变

农场积极发展低碳循环农业,以沼气生产为节点,实现了“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工业——沼气能源——工业”节能减排的循环发展模式。

为了解决奶牛集中饲养带来的大量粪便污染问题,农场于2005年自筹资金500万元,建起了日处理牛粪40吨、日产沼气1200立方米、可供1000户居民炊事用气的绿源沼气站1号站,改变了北方寒区不能建设大型沼气站的历史。2007年,农场又建起了绿源沼气站2号站。

通过两年的摸索和技术改造,农场成功实现了沼气发电,发出的电能主要应用于圣澳合作牛场榨奶站、甜菊糖甙厂生产车间和农场景观照明。

第6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关键字】地热资源;发电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M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热能源的含义是:经过上千万年封闭在地壳中并且距离地表足够近的可被人类开采并投入实际生产的天然能源。在世界上,如意大利、美国等国对地热能源开发利用较早,冰岛更是全国靠地热能源进行生产生活。我国开发地热能源的起步相对来说较晚。我国从上世纪70、80年代才开始先后在湖南灰汤、河北后郝窑、广西象州、辽宁熊岳等地建立了地热能源勘探、开发小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规模最大的是羊八井,其装机容量为26.34MW。国家相关能源部门相关文献,表明优化能源结构有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有关科研项目,主要是全面提高科技,更加有效地利用地热资源,改变能源利用方式,循环发展。

一:地热发电技术及特点

1干蒸汽发电技术:干蒸汽发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地下喷发出来的高温的干蒸气,然后将干蒸汽从矿井引到相关装置里,在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后直接传输到汽轮发电机组,转换的能量被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了。干蒸汽发电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循环高效,总体上来看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地热发电技术。其使用的发电装备与一般火电装备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干蒸汽发电技术对地热资源参数要求更高,并且地热温度必须达到150度以上,同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地压,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地下的干蒸汽可以顺利地喷出来。在我国来看,这项技术最适用于羊八井。羊八井电站的发电装置就是采用的干蒸汽发电技术。

2扩容式发电技术。扩容式发电技术原理:由于矿井中带有一定的水压,因此汽水混合物可以被强大的水压引至地面,引导出来后的物质后首先进入一级扩 容器,在这一装置中,携带出来的少部分由第一级减压产生的蒸汽直接进入汽轮机投入生产;其余的地热水会进入二级扩容器,在这一装置中,部分地热水将汽化形成蒸汽进而再次被引入汽轮机做功。扩容式发电技术运行通畅、维护便捷,适用于中深层地热能源的开发,目前扩容式发电技术已在地热发电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

3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原理:地热水与发电装置不接触而是将地热水的热量传送给某种低沸点媒介,如甲烷氟利昂等介质。这些介质在高温下会蒸发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蒸气,再由沸点低的媒介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目前,勘探表明中、低温地热能源在已探明的地热能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中、温度的地热能源若想通过以上两种发电方式产生电力,难度非常大,目前的系统不能带动整体的运行,因此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是较为适用的。双工质循环发电方式的特点是采用低沸点工质作为热能媒介,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地热水的热能进行发电。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相关运营成本,加大生产效益。

二:地热能源发电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1地热能源发电的优势:因为利用地热能源发电,其热源来自地球内部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燃料,这样就可以大量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减轻地球的压力,另外,还可以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全人类角度来看,是影响深远的。符合我国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清洁生产的战略需要,地热能源是一种清洁环保、低碳循环的能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实现客观的经济效益。

2我国地热发电存在的问题:(1)目前全国已勘探的地热能源基地有很多处,但实际投入发电生产的仅有羊八井一个地热发电站,其余的地热能源基地因储量过小,或因地热温度参数不达标等因素,因此不能长期提供稳定的热源。因 此在地热发电系统中,地热能源的储量和温度参数成为决定地热能源发电的关关键点。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地热勘探技术,为地热能源发电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腐蚀。由于地热能源流体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其中最主要的的腐蚀介质是溶解氧,溶解氧会对各种金属表面造成不同程度上的 腐蚀,这会直接影响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三:地热能源发电的发展前景

1在未来的地热能源发电技术中可以采用联合循环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地热水的高温阶段可以采用扩容式蒸汽技术进行发电。如果地热水的温度不能满足扩容式发电技术要求时,可以采用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或卡琳娜循环发电技术 。采用联合循环的发电模式可以有效的充分利用地热能的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最 大程度地提高地热能源发电的循环效率。举个例子来说,在土耳其应用地热能源的办法是,在采用扩容式发电技术系统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这样做就可以使发电装置的最大功率达到循环效率,还可以加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2在已探明的地热能源中存在着大量的低温地热能源,其温度一般在80度左右,目前对低温地热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温泉和部分供暖。卡琳娜循环发电技术在低温地热能源的应用领域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该技术通过调整氨和水的比 例,目的是使发电装置可适应低温地热水的发电特性。有关国家已成功用此技术。

结 语

地热能源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并且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早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地热能源发电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扩容式蒸汽发电技术,其优越性是系统简单、地热参数要求较低;在低温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双工质循环技术和卡琳娜循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新型的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地热发电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浅层地热能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后,中深层地热能源的开发将成为地热能源发电技术新方向。总而言之,地热能源发电技术革新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朱家玲地热能开发与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2詹麒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现状浅析理论与实践2000.4

第7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关键词:绿色发展;资源短缺;环境危机

一、绿色发展的本质

近年来,关于如何通过绿色、低碳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首要任务。作为发展大国的中国,更需要有这样的觉悟及义务,因此,坚持绿色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从广义上说,绿色发展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能源及物资消耗的降低,来发展环境友好型,循环低碳的产业,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而从狭义上说,绿色发展又可以分为以人自身生产为主要形式的均衡发展,以能源生产为主要动力的低碳发展,以环境为主要空间的清洁发展,以废弃物为主要对象的循环发展,以科技革命为保障的安全发展这五种形式。

二、强调绿色发展的原因

1.面对全球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

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能源,已经由于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大规模推进在以人类所预想不到的速度不断减少,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的总量是确定的,由于人类的贪婪,这些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日益显现。

正是由于全球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迫使我们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强调绿色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绿色发展,可见世界各国都对资源短缺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绿色发展道路中,起步晚的我们更应该迎头赶上,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的贯彻实施。

2.面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

说到全球的环境危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全球的气候变暖,然后全球气候变暖仅仅只是全球环境危机的一个部分而已,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生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水灾等等,无不体现着全球的环境危机。

越来越严重的工业污染已经污染到了南极地区,每秒在世界上都有一个物种在消失,伴随而来的是人类健康状态也由于环境的恶化而恶化。从2000年到2007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以每年8.4%的惊人速度在增长,而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也在不断退化,这些裸的现实都在不断给人类敲响着保护环境的警钟。

3.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现状的必然选择

2008年波及众多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可是它所造成的危害至今仍在,在现今社会,只有依靠新技术,依靠新能源的不断突破才有真正走出那场金融危机,而这些与绿色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不断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

纵观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展都是在经济危机的促发下形成的,因此在现在这个危机中,也同样孕育着一场以新能源为主体,以节能环保为主要目标的新技术革命。无论是新能源还是节能环保技术都是在绿色发展的范畴中,因此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现状,坚持绿色发展是走出这场危机的必然选择。

三、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

1.强化责任考核

一套科学合理的责任考核制度,则是确保绿色发展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将低碳循环的目标落实到具体个人,才能保障这个指挥棒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从而使各地区依据区域功能的不同,形成有差别的责任考核制度,同时对在职干部实行任期内的自然环境效益的问责制。

2.加强法治建设

根据多年来在改革进程实践中总结的有效经验教训,完善我国法律在立法方面的不足,让我国在绿色发展中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确保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能够切实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要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必须不断完善;其次,一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化制度必须不断建立;再次,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执法部门的公开文明执法必须要强化。

3.完善经济政策

我们国家为了要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关的积极经济政策,要进一步发完善经济政策,可以:

第一,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加快淘汰落后的产业,鼓励支持新兴节能环保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益。

第二,财政政策。对国家鼓励的新能源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鼓励;对企业进行的节能改造项目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

第8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 the paper explores to construct the developing mode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human society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ffected by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low-carbon economy", our country also sought to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igh consumption, high pollution of traditional oil agriculture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low carbon agriculture and circular agricultur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关键词: 循环农业;生态经济;秸秆利用;多级循环

Key words: recycling agriculture;ecological economy;straw utilization;multistage circulation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313-02

0 引言

生态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着重研究有关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经济学主要追求的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与平衡,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符合了这种要求。通过对资源和生产副产品的循环、多级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1 循环农业发展中的生态学原理

所谓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生态工程学原理及其规律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许多生态学的思想和原理。循环农业提倡以绿色GDP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状况,将农业生产活动与维持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视为一个整体。这其中的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是循环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特点。

1.1 个体生态学原理 植物生活与外界环境相和谐的形式成为生活型,它表明植物的形态及生理生化代谢是受其自身发生、发展的环境影响的。在循环农业中,对农产品的地域性特征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即生活型[3]。个体生态学原理中包括有限定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这两个定律均揭示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差异分布明显,环境气候复杂多变的地域,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气候条件、水土质量来合理种植和饲养动植物。同时,也要掌握各种农产品的生理特性,针对耐受程度的差异,合理育植、放养动植物,从而减少土壤环境中不利因素对农产品的危害。

1.2 种群关系原理 通常情况下,正相互作用、捕食作用、寄生关系和生化他感共同组成种群关系。

所谓正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彼此的增长与存活。利用此原理,在选择种植农作物品种时,可将能够相互作用的品种间作在一起,是两者形成生化上的代谢同盟,互利共生。

捕食作用,属于种间关系中的直接干涉型竞争。简单来说,就是生物界中的天敌关系。

寄生关系是指寄生物从宿主摄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寄生与捕食存在较大的差异,寄生者具有较高的内禀增长率,同时具有特化专一的结构与生活史,并且寄生者通过对宿主的营养物质进行消耗,进而抑制对方的生长。

1.3 群落时空格局构建 群落时空格局是指自然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自组织结构,进而使得群落出现波动和演替,在一定程度上使自然资源与空间的效能得到充分利用。效仿自然群落的时空格局,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农业生产。在时空上根据生物的生态习性,进行重新搭配与组合,构建立体的农业结构,对光、热、水、气和土等生态要素进行充分利用。

1.4 生态系统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是发展循环农业最具表现意义的生态学原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循环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较少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实现“闭路”循环与多级利用。

2 循环农业与农作物秸秆资源

2.1 循环农业的内涵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内学术界在研究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的背景下产生该理论。对于循环农业来说,其核心思想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延伸产业链,通过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对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价值,同时美化生活环境。

2.2 农作物秸秆的多级循环利用 对于传统农业来说,循环农业是一次重大变革,一方面兼顾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遵循“4R”原则,对农业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以及对能量进行多级利用。

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作为循环农业的一种模式,特点是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路径中引入生物质产业子系统,进而寻求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途径。

2.3 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 参照循环发展循环农业的原则,通过微生物资源进行转换,使资源重新回到农业生态系统,进而对资源进行多级利用,提高资源的价值。下面,以秸秆为例展开了4条循环路径,正是循环农业中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模式:①秸秆养殖与能源循环模式。该模式的特征是:将畜牧养殖业、无公害种植、清洁能源生产与秸秆利用相结合,将秸秆作为饲料喂养牲畜,延伸养殖产业链条,对废弃物资源进行重新利用,使秸秆养殖、生态种植与能源生产实现耦合与共生。基本路径为:以秸秆喂养牲畜,将产生的牲畜粪便放入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从而产生了沼气、沼液和沼渣。沼气可用于农户日常用气需要和保暖,同时还可以发电;沼液可直接还田,做肥料;沼渣则可用来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产生的菇渣用来培养蚯蚓,蚯蚓可用来养殖鱼类和鸡鸭,所有粪便汇集后入沼气池,继续用来发酵。②秸秆食用菌循环模式。同第一种循环模式类似,只是在这种模式下,秸秆直接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养料;培养食用菌产生的菇渣,首先可以直接入沼气池用来发酵,还可以用于养殖牲畜,培育蚯蚓;蚯蚓可以用来制作蛋白肥料,还可继续用来养殖鱼类和鸡鸭,养鱼所用池塘中的废水和废渣可用于肥料还田。③秸秆沼气循环模式。这是一条清洁能源模式,直接将农田产生的大量秸秆作为原料放入沼气池中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同路径一,从而实现多级循环利用。④秸秆质碳循环模式。秸秆制炭是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首先将秸秆进行热解,热解后产生了三种形态的物质。气态的物质,同沼气有着相同的用途,用于发电和农户日常使用;固态的物质,用于生产生物质碳生产培养基质、肥料缓释剂、土壤修复剂,最终还田以服务农田生产;液态的物质,即为木醋液,用来生产叶面肥和抗虫、抗菌剂,也用来服务农田生产。

3 结论

通常情况下,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从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利用和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存在着物质浪费和能量逐级递减的问题。因此,将秸秆利用与生态养殖、无公害种植、增加加工产业的附加值和产业化链条进行衔接,通过完善闭路循环工艺,延长秸秆利用的循环链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秸秆的附加值。

循环农业遵循了生态学循环利用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增加产值,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促使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是我国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程克群,马友华,栾敬东.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应用——以安徽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

第9篇:低碳循环发展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政策建议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汽车、住房等产业是较强的推动因素。这些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并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随着全球不断变暖,低碳经济成为了新型的发展模式,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是当前各个国家的发展重点,也是我国的发展重点。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1.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详细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这个理念的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低碳经济这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当前还没有相关的统一定义。结合它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的现状,对于低碳经济,可以理解为使用技术和手段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有效降低碳能源的消耗和排放,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可持续发展是最基本的理念,节能减排是最直接的呈现。

2.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并不是单纯地降低碳的排放,对于二氧化硫、甲烷等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会是低碳经济的处理对象。所谓的低碳经济,首要的就是要实现“低碳排放”。我国的能源结构有着“煤多、油多、气贫”的特点,因此要尽快地进行节能减排,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力度,尽快使得我国的现有能耗得到降低。低碳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低碳发展理念在整个社会当中都得到良好的树立。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使得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得到良好的建设,因此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会得到全民的支持,并且深入人心。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

1.我国的能源结构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重工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开始对一些高耗能的产业进行淘汰,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我国的能源中,主体能源是化石能源,这种类型的能源所含的碳量比较高,属于高碳排放型的能源。这些能源的广泛使用导致我国的低碳经济在发展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技术水平落后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率并且开发新能源。因此,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来说,技术是基础也是关键。如果技术不到位,那么节能减排的效果就会不理想,并且不利于新型能源的开发。我国处在发展中,在技术层面上面临着严重的壁垒,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技术的研发和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发达国家相比远远落后,从而使得我国的低碳经济在发展上困难重重。

3.“锁定效应”影响了低碳经济的长久发展

当前,我国的资金和技术一旦投入使用,就会受到使用年限的限制,a生“锁定效应”。这个年限限制一般都会在15年甚至是50年以上。在使用年限当中,基础设施一般都不能被轻易地淘汰,还需要继续使用。以建筑物为例,绝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高能耗的,在短期之内难以对它们进行改造。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1.调整产业的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在各类产业当中,服务业的耗能是比较低的,并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比较小,它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旅游、广告、金融及保险业等。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服务业是最佳的发展行业,因此应该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上进行转型,推动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务产业虽然在近年来不断地进行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十分落后的,因此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一些高技术产业也是具备低排放这样的一个特点的,例如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它的能源利用率高,且对经济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因此,我国应该从政策的角度,凸显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功能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低碳化的调整。

2.加强低碳技术和能源的创新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技术作为最基本的支持,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我国要加强政策的制定,对技术的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提高待遇条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技术人才。在人才和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才能更好地对低碳能源进行研发,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使用,并且对新型绿色能源进行开发。我国在低碳技术和产品上,自主研发的产品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和国外进行合作,不断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为自主产品的研发积累基础。

3.对群众的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对奢侈消费进行遏制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它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普通的群众也有义务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和社会的风尚都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影响,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或者其他各种手段对社会的文化习惯和居民的消费方式产生改变,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促进者。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上,我国和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却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发展的效果也不断地提升。要想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明确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并且能够结合现状和国情,利用政策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清.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探析[J].经济论坛,2012(12)

[2]李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