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低碳循环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循环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循环经济

第1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能够在全球的生态安全上做出贡献,使我国的建设更加的美丽,让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就要按照党在会议中所提出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在保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打开农业发展的格局、保证生态安全的格局。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就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择和路径。

一、在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下的综合论述

现如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离不开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成了促进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方面全球的气候都在逐年变暖,要想农业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得到实施,对现有的资源提高循环使用率,我们应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当中实现技术、制度等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这些方式尽可能的做到减少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是济绿色农业经的发展,它是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连同生态的共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生态系统进行良性的循环,从而达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我国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明显比联合国的世界土地人均占有量要低很多,传统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耗材高、污染高、农业的资源又在过度的消耗问题。要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只有采取低碳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才能使我国粮食产量得到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才能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乱推乱放造成的水土污染、我国可用的耕地面积又因为解决温饱问题对土地进行的大量严重的破坏而变小,这些都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在不断的升华,使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问题上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对于此,要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更好的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进行维护,必须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建设我国农业基础的设施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对农业产业也出台了很多辅农、惠农及助农的工业化的优惠政策,但是仍旧出现了可用耕地流失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些问题,这都是由于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再加上有些农业经济基础的设施使用年头过长,出现老化现象,这更促使农业资源被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基础相当薄弱,总结出以下三点:第一,在市?鼍?济的发展中,青壮年集体外出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造成了农业产业的劳动力出现明显的缺口,造成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的短缺;第二,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相当大,但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又很明显,我国人均的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比世界人均可耕种的耕地面积低的太多了;第三,我国虽然全方面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从事农业的文化水平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上普遍不高;最后一方面是没有及时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本来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方向上起步就比较晚,农业经济的服务系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这也使在进行农业经济的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得不到顺利的进行,其服务水平也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中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的设施进行建设完善。在对我国农村的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在更换和检修上,实行大力开展对农业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大规模的普及,同时向农村进行多方位的引流,利用好资源开发新技术,使农民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国的农业实现经济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对我国农业的产业经济结构上。为了使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及出现联动的效应,对基层的农业人员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灌输、普及,对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多多进行技术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的学习,争取能够培养出一批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方面的人才专家,从中对于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种植小能手进行发掘。最后一方面则是我国对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不管是工业技术化的发展还是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农业的经济在其技术水平、物质基础、信息、物流服务等对专业服务系统的建立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为了能够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经济在基层更深入的推广,农业技术的专业服务系统就该包含一系列专门的服务,例如,农产品和其衍生品在销售模式上进行拓宽、对于病虫害虫技术性防治的推广、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耕种方式实现技术化的普及等等。

第2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经济原则是二者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性是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能是循环不经济或低碳不经济的发展,而是在循环和低碳的基础上以效益最大化作为统筹发展的原则。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利用的效度和频度,以一定的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则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更少的能源投入和碳排放,也可以理解为以一定的碳排放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化。因此,在制定循环经济规划或者低碳经济规划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不能为了实现循环经济而影响低碳经济,也不能为了实现低碳经济而损害循环经济,要充分平衡协调两者的关系,尽量使循环经济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化,而尽可能避免两者的此消彼长。

2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发展阶段约束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一定会受制于这样的发展规律,既其工业体系要经过轻工业发展、重化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后工业化等若干阶段。从我国发展的现实和前景来看,今后10~20年,将是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任务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以机械、钢铁、石化为主体的高耗能产业群仍是进一步推进增长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与此相适应,城市化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之也带来了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这对全球资源和能源提出了空前的需求,对环境和气候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面临的阶段性特征(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及国际减排责任等)成为未来制约中国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好能源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工业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奠定最为重要的工业基础。

2.2基本国情的不利因素

与发展阶段目标任务相对应的是基本国情中存在着不利因素,为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带来困难。首先是人口众多。据估计,我国人口高峰将在2030~2040年达到高峰近15亿,适龄劳动力的人口增长仍将持续10年;更严峻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依靠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短期改观,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主要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将刚性增长,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下降。其次是能源禀赋矛盾突出。表现为:品种上以煤为主,比重超过70%,区域上分布极不均衡,品质不良和资源缺乏并存。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21世纪将达到50亿~60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只能依靠国产煤炭解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严重影响着生产和技术的选择与效率,而且在消费数量倍增的同时,结构改变越来越困难,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增长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2.3多重发展目标的要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现实,使得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满足多重政策目标,既要实现快速增长又要突破资源的瓶颈,既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还要考虑就业、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国际责任等等。因此在现阶段,不管是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世界工厂”地位,还是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先进技术的缺失,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都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我们必须要做出战略取舍和选择,明确发展任务的主次顺序,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应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寻找出一条协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权衡各类发展目标的路径。我们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不应以单纯的循环或碳减排为核心,而应在绿色经济框架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为手段,以节能减排为核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

3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3.1制定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社会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因而倡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二者共同协调发展才是我国应对我国能源人均不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从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个方面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碳排放减少的目标,以此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将是一个长期要实行的经济发展政策,但其效果也是随着其实施的深入而日益显现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国家应该制定分阶段目标,实行逐步推进的政策,循序渐进的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要动员各种力量积极投入到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建设之中。各个部门主体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彼此的政策支持、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共同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有关能源与环境保护的谈判与规则制定事务之中,尽量为国内经济转型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3.2建立健全循环–低碳经济政策

我国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的推行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各个行业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持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从整体成效上来看,我国的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各个主体也并没有十分积极去参与到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之中,这主要是国家虽然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做出政策支持,但并没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去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政策,因此造成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循环-低碳经济政策的建立也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看,从纵向来看,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从上到下的支持政策,目前我国的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主要是国家制定的宏观引导政策和地方政府为相应国家号召和促进经济方式转型制定的一些中观支持政策,但贯彻到实际应用之中的微观政策还较少,这就使得政策的实际指导力并不强,一些有利于经济转型的技术和想法并不能实际上得到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而一些粗放型的经济生产也得不到相应约束,这就降低了人们参与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国家要完成微观领域的政策支持,使整个循环–低碳经济建设能够形成宏观指导、中观协调和微观可操作的一套完整政策体系。而在横向方面,一是要注重各个地区循环–低碳政策的相互协调性,使之能够实现区域通用和跨区域发展,这有利于循环–低碳政策实施的统一性,促进不同地域的技术、产业能够实现对接,二是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组织社会非正式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积极参与到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中。

3.3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执行机制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将是我国的一个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因而它不能只靠一些临时性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来维持长久的发展,随其发展的深入,必然要将一些相关政策纳入法制轨道,以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的法律政策建设首先要进行的便是立法工作,这是法制建设的基础。立法工作之中,先要对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指导原则以及基本的政策等有所规定,这些基本法的确立也为其他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判断。而在法律内容上,要特别重视从能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角度去制定各种较为具体的法律法规。除了立法之外,还要建立严格的执法程序,完善执行机制,这样才能够使得法律贯彻执行下去,保障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3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同

在资源维护的角度上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为了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而实行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实,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循环经济指的是将自然资源循环的利用、最大限度的使用来实现经济的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使自然高效使用起来,让自然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运用起来,减少浪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浪费,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来达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指的是少使用自然资源,让自然资源的使用量在自然承载力之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这一经济发展方式能够让国家的经济结构趋向于服务业发展,发扬新兴产业。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提出的社会形态、时代特征、提出缘由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在20世纪六十年代时期,各个国家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自然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为了能够让自然资源高效利用起来,保护本国资源安全,在国际工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美国经济学家便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让国家兼顾经济效益与资源效益,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保护,并且不放松工业经济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大气排放的增加、工业的不合理经营等等行为出现了严重的“温室效应”,给世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根据这一世界严峻现象,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对大气的排放,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两者提出的时代背景也有所不同。

(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的概念决定着循环经济是以再使用、再利用为侧重点,将同一资源进行不同的使用,让各个环节循环连接起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是以循环使用自然资源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目的的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概念则决定着低碳经济是以少使用、少排放为侧重点,工业的大量浪费让自然资源面临匮乏,工业的不合理经营造成大气的污染,让低碳经济的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相同之处

(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相同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提出的,为了解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工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面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与否和经济利益维护与否的问题,企业家在这两方面进行取舍,但是,其实还有可以不让经济发展建立在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方式,那就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让资源可持续利用,让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两者的核心内容: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思想起源相同

工业发展在牺牲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不仅仅是是对当今自然资源的破坏,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在浪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社会财产。人们对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而产生愧疚感,他们对这种行为进行反思,并想通过实际行动来进行弥补,所以,便提出了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希望了能够挽回对自然资源破坏的损失,并且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所需的社会条件相同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不是凭空实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它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发展方式,一种环保的发展模式,当然,实行这两种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工业方面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减少因设备上的落后而造成的环境破坏。

三、结语

第4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循环农业十分强调优化集成与合理循环,其在生物再生产、经济再生产上具有多维立体结构和功能,在广度上讲究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循环农业既把握物流、能流转换规律,适度延伸食物链,又按照经济增值规律,延伸产品加工、贮运、销售链条,达到多维经济增值。为此,要积极在实践基础上探索有益的发展模式。

一是立足于适量投入、立体种养、高效利用、固碳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模式。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农牧公司的农牧有机结合高优农业模式为例,仅一个出栏1万头的养猪场,通过实施循环农业模式可节约牛粪成本约6万元,节约电费约17万元。

二是立足于优化环节、合理循环、减少废弃、防控污染,构建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系统的生产模式。以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为例,以草生菌优良菌株选育为重点,循环利用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形成多途径开发模式,每667平方米栽培草生菌可增收100元,菌渣有机肥替代化肥量30%,减少稻草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是立足于农林复合、农牧配套、合理调控、促碳中和,构建固碳增汇型优化调控系统的生产模式。以林下经济模式为例,在郁蔽的林下养鹅,每667平方米可养500只,每年可养3茬,出栏1 500只,年纯收入在1.2万元以上;在林下栽培草菇,原料成本低(可以循环利用),种草菇后的培养基废料可作林地肥料,促进林木生长。

四是立足于发挥功能、优势互补、统筹集成、和谐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型统筹协调系统的生产模式。绿色家园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增效增收。例如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柴2 000千克以上,相当于0.23公顷薪炭林或0.4公顷林地的年产林木蓄积量。

五是立足于技术密集、高效循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构建科技示范型高效循环农业的园区模式。

第5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关键词]环境 实训基地 开发 共享

对于高职院校,其教育的根本特征是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而实训基地便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依托。因此,建设高效、优质的实训基地也就成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的基本保障。

一、环境类高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环境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污染物测定分析方法、污染治理方法和和系统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针对上述特点,目前大多数院校已建立了专门的实训室或车间,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实训内容多集中在化学、化工、电气、生物等方面。尽管各院校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都在不断完善,而且尽可能地增进彼此的交流合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基地利用率不够高,模拟企业环境不够逼真

有些实训车间或实训室建设时投入资金较多,如一些污染治理(包括污水、废气等)模拟系统等,但建成后使用率却相对较低。究其原因,还是跟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有关。由于对真实企业设施和设备使用情况掌握不够全面,所以有时学校引进的模拟处理系统或设备往往在某一个方面是仿真的,但却缺乏整体配套的运行环境,与现实存在较大距离,因此无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1]。

(二)实训基地对企业的开放性发挥不够

一方面,很多实训基地在建设时尽管考虑到了校企合作,但实际操作中还主要是为教学服务,对于企业实际生产而言,尚不能形成完成的操作流程或操作环境还不能符合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大多只关注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将校企合作仅仅作为解决其用工难的手段,缺乏长期参与的动力,因此就使得实训基地在与企业的共享性方面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浅层次的合作,不能充分发挥其对企业的开放性科研及培训作用。

(三)实训基地在区域内的共享性不够深入

各个高职院校在的实训基地在建设和运行上大多是“各自为政”、“小而全”的独立建设和独立使用的,在同一区域内的相关专业院校之间在此建设方面缺乏协调性和共享性,导致在同一区域内同类专业实训基地有重复建设现象。而各院校生源数量有限,致使某些实训车间或实训室的大量的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2]。

(四)缺乏科学、规范化的管理

学生要在实训中掌握的不仅包括专业技术技能,同时也包括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适应和管理模式学校。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很多实训基地在硬件设施上投入较多,但后期运行中的科学规范地管理却严重缺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训基地的效能发挥和实训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实训基地的发展对策探讨

(一)大力推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标准化

广义的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具体到环保类专业的高职实训基地,其标准化可以落实到对基地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以保证其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如ISO9000、ISO14000和5S等。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管理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政策上强化企业人才培养责任意识,并通过利益驱动,强化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企业在自身经营活动中往往有其压力,这使得企业的决策制定和行为走向均以生产性盈利作为唯一标准,普遍缺失了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更不愿从企业盈利中拿出较多的资金来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因此,为有效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应在政策上给予其一定鼓励和刺激,以确保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比如,优先获得毕业生的挑选权;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发展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或依法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等。总之,只有形成这种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真正深入发展,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真正朝着产学研结合方向迈进[3]。

(三)学校自身需提高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

多年来,传统教育体制受封闭办学的思路影响较深,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应有意识主动提高对企业及周边社会的服务能力。目前,教学改革力度还跟不上企业的实际发展速度,所以学校应多与相关企业单位沟通,多进行调研,创造与企业生产接轨的实训条件,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实训培养目标,并利用知识优势、设备资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综上所述,随着环保产业的日益发展及其对环保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环保类高职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不断加强实训内涵建设,完善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在环境监测分析、污染治理等方面既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4]。

本论文参与: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VE4009。

[参考文献]

[1]《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姜大源,职业技术教育,2002;

[2]《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吴兴伟,辽宁教育研究,2005(8);

[3]李黎明.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第6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1 实训基地实践条件建设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作用

1.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这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此,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传递与转化率不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训基地能改变这一状况,将更多的学习、操作机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结合理论,提高技能的运用能力。

1.2 实训基地是学生创新发展的温床

实践是创新的活水源泉。学生只有将理论学习充分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这样才有创新而言。

1.3 有助于提高应用型大学的教学水平

运用型大学强调学生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真正地弥合专业学习与岗位技能的鸿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与东莞大师构建科学实训体系

2.1 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高水平的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为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基地建设应充分结合美术设计系师生实训实际情况需求,与东莞大师密切联系,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和过程,创新课程开发,满足师生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实际的设计能力。其基地建设可以采取工作室形式,改造升级教学相关设备以及多媒体技术。同时,要完善对工作室的设备、教学辅助工具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实训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

2.2 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

美术设计系与东莞大师根据学生实践教育需要,在企业建立共享专业实验室,这些共享专业实验室的建立可解决实践教育过程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真正为产学研的转换机制提供保障。对现有实验设备进行改造,使其能够用于学生实践训练,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通过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图1)

2.3 东莞大师生活设施建设

企业生活设施的完善度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动力之一。企业理应对现有不能满足学生实训实习需要的部分生活设施进行升级换代,投入合理的资金进行包括中心和合作企业现场教室、学生宿舍的建设和改造,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图2)

3 美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东莞大师实训基地具体实施要点

3.1 以实训基地平台搭载“双证书”

“双证书”是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内高职专业所有学生的必备需求。“双证书”能给学生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是现在现代职场科学规范发展必然的要求。所以我们理应将“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纳入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中,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综合职业素质”。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际工作中,学生也能凭借动手能力、设计创作能力强为其赢得更广大的发展空间。这对应用型大学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杀手锏。

3.2 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和导师。因此我们在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也要努力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实训教师除了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更要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操作实践的业务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应该积极进修,不断学习。同时,还应自觉深入企业,提升自我。

3.3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各项具体活动的根本性保障,尤其是保证实训学习和教学顺利进行的实训基地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障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需要制定科学的、健全的管理制度,如项目设备采购质量管理、工作室运行制度和产学研评价指标设置。这些管理制度的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为实训基地后续的发展和维护提供了支持和备案。给后面更多的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范例和模板。

第7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关键词】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

山西省是我国的产煤大省,长久以来形成了以资源开采及初步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随着近几年来煤炭资源价格优势逐步丧失,煤炭资源转化和利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深化资源型产业提质升级,必须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构建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山阴县北周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是山西资源型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从产业定位、发展模式都清晰地展现了从传统煤炭产业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发展的转变。本文以此资源型工业园区为例从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角度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1园区产业定位和特征

山阴县北周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以煤炭及共生、伴生物作为循环的能源和资源,通过企业及相互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不同层面的循环和共生关系,使资源、能源形成梯级利用,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相对闭合循环的产业链。园区重点规划项目有为园区提供动力和能源支持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煤炭洗选项目;包括乙二醇、聚乙烯、低阶煤分质转化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煤化工项目;配合主产业链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煤矸石发电项目、煤矸石制砖项目、粉煤灰砌块砖项目等;在能源动力充足条件下发展硅锰合金、硅铝合金项目。从能源结构来看,工业园区主要消耗能源为煤炭。在以资源型高耗能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必须在建设以煤为基的能源转化与能源输出基地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产业链延伸拓展,并积极探索寻求园区三废综合利用途径,使其资源化和再利用。

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提高一次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对副产品以及排放物的消化转换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根本途径。2.1合理构建和延伸产业链园区构建的纵向产业链,是以煤炭及煤系共伴生资源为主,以主产业“煤炭洗选加工”、“煤—电”、“煤—煤化工”、“煤—电—载能产业”为纵向主链条。在现有的主产业链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努力实现能量的逐级利用[3]。(1)以煤炭洗选产业为依托,进一步规划煤矸石、煤泥发电以及煤矸石(煤泥)制砖和生产水泥项目的引进与建设,构建煤—电—建材产业链;按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市场导向,科学合理构建煤—煤化工产业链。(2)以电力产业为依托,强化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项目、粉煤灰超细纤维项目引进建设,鼓励利用脱硫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高档装饰建材及改良盐碱土壤等,构建发电—粉煤灰—建材、筑路、建筑工程,发电—高铝粉煤灰—氧化铝,发电—脱硫石膏—建材及装饰材料产业链。(3)以冶金产业为依托,强化冶金废渣在建材(水泥)行业中的综合利用,构建冶炼—废渣—建材(水泥)产业链。(4)以化工产业为依托,利用园区电力、蒸汽等资源,对山阴县当地的大量低阶煤进行煤炭分质转化利用,将煤热解成气、液、固三相物质,然后再根据各类热解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区别的进行利用,梯级延伸加工,生产大宗化工原料和各类精细化学品,构建低阶煤—清洁燃料—发电和发电—低阶煤—化工产品产业链。2.2工业固废资源化园区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和粉煤灰,园区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资源配置原则,以煤炭生产的副产品及共伴生资源为基础,形成“煤系高岭土—深加工”、“粉煤灰—建材”以及“粉煤灰—氧化铝及深度延伸—联产白炭黑”,为横向工业废物循环利用链条。由园区产业链条可知,洗煤厂产生的煤矸石、燃料煤进入园区电厂,为煤矸石电厂及燃煤电厂提供燃料。电厂运营产生的粉煤灰则可供水泥、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粉煤灰制砖项目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使用。积极推进和寻找工业园区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途径,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对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善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粉煤灰方面,工业园区应积极探索粉煤灰提取SiO2(白炭黑)和Al2O3(氧化铝),粉煤灰制造新型建材(粉煤灰蒸压砖、砌块)、粉煤灰保温耐火材料、建筑陶瓷、粉煤灰塑性复合材料、城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在煤矸石方面,工业园区重点研发煤矸石胶结充填专用胶凝材料大规模生产技术、煤矸石代替粘土烧制彩瓦及其他陶瓷制品技术、煤矸石生产复合肥技术、生产复合净水剂等高附加值材料、化工产品;重点推广示范煤矸石生产硅酸铝纤维、煤矸石烧制空心砖技术、煤矸石烧制陶粒技术、含白矸(硬岩)和黑矸(可燃煤矸石)混杂煤矸石大规模低成本分选技术。同时鼓励利用煤矸石对区域采空区进行填充。

3节能降耗分析

园区高耗能行业在加强产业链延伸的基础上,从企业自身也需要通过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措施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1电力行业现状及规划的煤矸石电厂所采用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技术,相对传统的沸腾炉和层式炉,它采用了分级循环燃烧系统,主要特点采用分级循环燃烧系统,气固两相混合接触较好,滞留时间较长,燃烧效率高,可以达到97%~99%,从而提高了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规划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可有效节约煤炭资源。3.2水泥行业现状及规划水泥企业应充分利用水泥窑余热,在企业内部设置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从而做到充分利用工艺生产余热,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水泥生产企业可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粉磨设备,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3.3冶金行业工业园区中现状及规划硅锰合金项目、粉煤灰冶化综合利用项目(硅铝合金生产)可利用冶炼炉循环水余热作为企业内部生活热源,从而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3.4化工行业规划的各化工企业,通过对原料低阶煤进行梯级利用,采用干馏或热解等方式生产含碳量高的提质煤和清洁型燃料,同时将产生的干馏气或热解气用于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产品,并副产LNG、SNG、汽柴油等副产品,将低阶煤吃干榨尽,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优势。4结语具有高能耗、资源型特征的工业园区应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强化对区内企业、资源、能源的组织和调度,通过构建循环产业链,提高废弃物的转化率,推动资源型园区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实现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会强,韦子超.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园区发展模式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0,9.

[2]王刚,崔洪彦.循环型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研究[J].城市建筑,2015,11.

第8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由此,“低碳”、“智慧”这两个关键词,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四川各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广安和广元,率先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效。

广安 西部地区的先行区域

2013年,广安市人民政府荣获“中国智慧城市推动奖”,广安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进入首批19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城市公示名单……这正是广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取得的成绩。

“广安可以说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低碳智慧城市的先行区域,正沿着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愿景与轨迹快速前进。”北京北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沈雁顺说。

广安是如何践行低碳智慧战略的呢?

在广安协兴镇果山村新型住宅建设现场,全新的建筑模式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用砌墙、打圈梁,所有构件都是在工厂预制好后运到现场组装,钢骨结构体系的主体结构,采用“双保温”+“双隔层”保温节能技术的墙体……这种房屋不仅提高了建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建筑整体质量,还降低了成本和物耗,实现了节能、环保及建筑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据介绍,果山村规划建设的95户全部采用新型材料建设。2013年下半年,广安正式开展新型房屋试点工作,预计今年4月底前建成。

见到这些住宅后,重庆中瑞鑫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来安有了新的打算:“到广安发展新型建材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每天清晨,家住广安城南上甲山水小区的刘玉清都会和朋友一起去兔儿山公园锻炼身体。“山上空气清新,景色美,让人神清气爽。”刘玉清说。

广安市围绕“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最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倾力打造“山水绕城,城拥山水,园中有城,城园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据统计,全市市域绿化覆盖率高达80%,市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尽享宁静与安详。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路灯、沼气池等低碳产品也已进入千家万户,造福了当地民众。

一大批低碳项目也接连发力,高调出击。据广安市副市长席世洪介绍,广安是四川省确定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氯多用循环产业链、化工工业产业链、有色金属产业链、新型建材产业链等低碳循环产业链,“1区2带”低碳循环经济布局完成,形成稳定的生态型链接。

总投资80亿元、运用近60项低碳智慧技术……“中国低碳智慧新城”受到广泛关注。该项目位于广安东南片区,占地1700亩,将于今年5、6月正式开工建设,预计3—5年内建成。“它是中国二、三线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对低碳智慧技术的运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低碳智慧新城。”广安绿源低碳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平介绍。

其实,早在2013年5月15日,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就与广安签订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会展中心”、“中国低碳产业示范基地”两个系列合作项目,总投资达600亿元以上。

2013年6月3日,重庆众采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安邻水县签订低碳智慧产城一体化示范城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约225亿元。

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负责人林金木说,将尽快在广安启动新能源汽车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努力在今年建成第一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帮助广安实现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目标。

【点评】

广安的魅力体现了广安人的精神,我们没有理由不倾注全力将全国有志于低碳、智慧、环保的领军品牌企业汇聚一起,把广安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中国低碳智慧城市。——林金木(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负责人 )

广元 “国字号”的低碳试点

从剑门关到皇泽寺,从古蜀道到米仓山,从城市小区到工业园区,天蓝、地绿、空气优、环境美,先后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等称号,成为四川唯一一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这就是广元。

如今,低碳发展已然成为广元的一张靓丽名片。作为西部山区的欠发达城市,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城市化率只有31%,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广元究竟是如何打好“低碳”牌的呢?

理念先行,因地制宜发展低碳城市。广元的低碳发展之路要追溯到2008年。经过反复论证后,广元立足资源优势,把低碳发展作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努力建设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广元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将每年8月27日设立为低碳日(2014年起与全国低碳日合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少开一天车”等系列活动,推进“低碳”理念在全市普及。

先后出台《关于推广清洁能源,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现低碳发展的意见》《广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09-2015)》等文件。低碳发展成为广元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战略之一。率全国之先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广元市低碳发展局,探索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低碳路径。

此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强低碳产业。几年来,广元坚持优化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全力推进低碳发展。

春暖花开,旺苍县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高炉与管道林立的工厂里穿梭。作为广元的产煤大县,丰富的煤资源是旺苍最大的优势。旺苍攀成钢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建勇坦言:“这里的企业没几家和煤炭没有关系。”然而,尽管企业都在生产,却不见烟、不见水、不见灰。为何会有这样天蓝水净的成效呢?

在工业发展中,旺苍实施煤炭资源就地转化,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按照集中、集约、集群的要求,规划建设了煤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同时,以攀成钢为龙头,坚持走“煤—焦—化”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煤炭开采—煤炭洗选—炼焦—化工—精细化工”的五链扩张。

“这是广元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广元市低碳局副局长周平介绍,目前,低碳产业已占广元工业比重的40%以上。

2011年初,一家大型生物质发电企业看好青川县的资源优势,主动前来洽谈,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青川带来数千万元的税收。然而,该企业最终却被拒之门外,因为它是以牺牲青川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虽然经济相对落后,青川在引进项目上却“挑肥拣瘦”,不是生态环保的项目不要,“吞云吐雾”的企业别来,“风尘仆仆”的企业免谈。

为使低碳理念融入市民生活,广元以社区低碳试点示范为抓手,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使节能、低碳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利州区上河街社区的王恭亮老人是社区有名的“低碳王”。王大爷说,2009年,他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低碳知识,“我们把洗菜水、洗脸水用来浇菜,各种容器接雨水来浇花,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家用电器长期不用都会将插头拔掉。”他算了一笔账,以前每月水电气开销要200元上下,如今只要70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该社区有300多户效仿。

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等在广元被大力倡导。广元市委书记马华认为,“现在的广元,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老百姓认可的生活方式”。

第9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理论基础 经济学价值 探讨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下,通过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后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减缓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既能提高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一举数得,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基础

低碳经济蕴含在很多的经济学思想之中,比如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经济思想,在魁奈的《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支配力量》一书中就早有涉及。在世界主义的经济学研究范畴中,经济学绝对不止是研究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通常所简称的GDP增加,而是要研究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知道,世界主义的经济学,它所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大程度的为人类造福,这就与低碳经济的根本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说,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思想是符合世界经济学理论的。

2、低碳经济的相关学科比较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主要经济体系,分别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这四个主要的经济体系,分别对应着相应的学科。比如说绿色经济,就是对人的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起着有效指导的平衡经济发展模式,它最早是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一书中提出,它的作者是二十世纪英国学家皮尔斯。再比如说循环经济,就是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有效的组合,进而构成的循环经济系统。这几种经济模式,都是高效率、低排放、低消耗、低投入的节约经济,都是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3、低碳经济的气候经济学基础

其实气候与经济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只是这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有一本书叫《气候经济学》,就阐明了这样一种关系。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温室效应现象的日益加重,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就越来越受到气候的变化影响。所以,重视气候的影响,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低碳经济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基础

所谓资源环境经济学就是指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双方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环境的保护。除此之外,环境经济学还能够有效的促进污染物气体的排放,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1、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又缓慢的过程,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新兴的词汇,这些新的名词都是值得经济学家认真探讨和交流的。比如说我们经常在报纸或者杂志期刊,甚至是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所听到的“低碳城市”、“碳关税”、“低碳技术”、“碳期货与期权”、“低碳发展”、“碳贸易”、“低碳生活”、“碳货币”、“碳足迹”等等,这些所有的词汇,虽然有一些的具体概念尚不明确,还需要后来不断补充和完善,但是,这些词汇的出现本身就给经济学或者是金融学增加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研究内容。

2、完善了经济国际学体系

国际经济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起能够促进各个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实现国家的收支平衡,国际经济学主要是在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和评判的,不能脱离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况。低碳经济其实也是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如果把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融入到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之中,我们就能更好的从整体上对国家经济学进行把握,促进国际经济更好的往健康方向发展,也更能推动各国之间的合作。

3、促进了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三驾马车”形式,所谓“三驾马车”就是指的投资、消费和外需,但是,要想促进国家根本性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靠需求消费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当然,这种消费和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问题却是可以通过相关的低碳经济理论来化解的。人们现在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消费,更加注重对是生活质量,这也就提醒着人们,他们已经将原来主要的物质消费转向高档的生活质量消费,所以,相应的消费模式也应该发生改变,更加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要求着人们转变原来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4、拓宽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以前人们解决环境问题,往往是通过事后的环境治理,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尽量减少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过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就很好的处理了环境问题。通过使用环保、低碳的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更好的保证环境的安全。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学家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它势必会成为未来经济领域的重点项目。在我国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坚持发展低碳经济是为了以后长久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坚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从而创建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少露,吴仁海,阮文刚.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12(06):32-33

[2] 史云娣,王军,岳思羽.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5(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