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直播营销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播营销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直播营销发展现状

第1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花木产业;常州夏溪花木市场;直播营销

一、夏溪花木产业实施直播营销的重要性

(一)实施直播营销有利于促进夏溪花木的精准、高效营销

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慢慢地影响各行各业,变革传统行业的运行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有些乏力,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都相继出现与互联网结合的成功实例。但相对落后的第一产业———农业,特别是花木产业在“互联网+”形势下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施直播营销有利于在一定的时间内筛选出精准的客户群体,剔除无需求客户,锁定目标用户,吸引潜在客户,由此从客户群源头实现大数据时代下精准销售,从而有利于实现常州花木产业的网络化、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为常州市花木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

(二)实施直播营销有利于促进夏溪花木的低成本、个性化营销

传统的营销模式一般是通过电话、短信、报纸、广播、户外广告、宣传单、会等进行销售,营销造价成本较高,模式较单一,见效较慢,受众群体较窄。实现网络直播营销,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销售,商家不需考虑场地、人力的要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在社交平台上打开手机的直播功能,就能实现在线大范围的产品营销,既节省成本,又增强营销效果。

二、“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发展现状

(一)“直播+花木产业”营销的特点

1、“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具有及时性。网络直播的出现,改变原来田头搞销售、道路两侧建市场的传统花木销售模式,将现实社会中由于空间、时间而隔绝的客户群体,打破彼此之间由于时间界限、空间界限相互分离的状态,聚集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之下。营销者通过直播,将花木产品的外形、颜色、状态等都可以第一时间呈现给观看的客户群体,客户群体通过视觉、听觉等接收到花木相关信息,并可以实时通过弹幕、聊天窗口等对直播内容沟通和评价,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花木产品信息进行详实的沟通和了解。客户群体通过直播能第一时间接收到营销者的直播传播的内容,营销者也可以依据客户群体的第一时间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花木产品销售模式、打造网红爆款商品、促销滞销产品等,从而满足营销者、客户群体零距离、零时差的直播营销体验。2、“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具有直观性。通过网络直播,营销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为客户群体展示花木产品的多维度空间,客户群体能够直观地在直播上与营销者进行交流,双方在面对面的沟通中能够形成对产品的共鸣。比如:营销者可以通过直播打破传统营销的束缚,为客户群体直观地展示花木生长的田地、花木加工的车间等第一手资料。客户群体通过观看直播,从视觉、听觉方面直观的感受花木生长状况、花木的加工情况、花木的养护情况等,从而能够提高客户群体对花木产品直观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有易于增强营销者对客户群体信任度和吸引潜在的客户群体。3、“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具有互动性。便捷的直播能够让营销者和客户群体双方零时差的进行互动,能够让客户群体更好地融入营销中,成为营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互动的网络直播,客户群体可以随时在屏幕上针对花木产品的外形、产地、价格、优惠活动、物流信息、种植注意事项等花木产品信息和售后服务信息进行提问,营销者通过观看字幕条适时与客户群体进行互动、解答、交流,即时解决客户的问题。直播营销的互动性,不仅可以即时解决客户对产品存在的疑惑面临的问题,而且还能极大提升客户在营销过程中的存在感,从而更易达到有效的营销沟通和减少售后矛盾,实现精准、高效营销。

(二)“直播+花木产业”营销面临的困境

1、直播营销内容存在同质性现象,缺乏深层次内涵。当前直播营销内容单一浅薄,形式雷同。今天某直播营销的爆款花木产品,明天直播平台上所有营销者都会推荐同一款产品。今天营销者直播在花木园欣赏花木,现场采摘花草,在车间直播花木生产包装,明天所有的直播平台上会有类似的活动。如此重复,缺乏新意和创造性的直播营销,会造成客户的无聊、枯燥、乏味感。此外,针对花木产品的直播往往局限于展示花木产品的品相、品质、优惠力度等,没有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相关的知识,比如:缺少花木产品的名字由来的介绍、产地区分介绍、花木的种植养护小课堂介绍等。在今天注重内涵的互联网时代,营销者想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刺激客户的购买力,必须要优化直播内容,创新直播形式,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创新的形式,不能为客户群体提供有价信息,刺激消费欲望,那么难以达到预期的销售效果。2、营销直播平台门槛低,缺乏优秀电商专业主播。在目前的直播营销中,电商主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直播的技巧、直播的效果、客户群体的粘合度等都与电商主播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随着直播营销平台越来越普及和遍地开花,导致了平台的入门门槛较低,平台不对营销者进行直播前的电商知识考核、传媒知识考核、网络知识考核、法律意识考核,营销直播者也未在直播前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未对花木产品信息进行深入了解、未对花木产品的卖点进行提炼和创新,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够进行直播,从而产生直播节目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的状况,甚者存在违法乱纪的现象。依据目前的调查研究,直播平台中的大部分营销者存在未接受专业的电商知识培训、传媒知识培训,缺乏专业的素养、知识能力和法律意识,这也是发展“互联网+”模式下花木产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花木产业直播营销优化策略

(一)创新直播营销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精准直播营销。

原创、高质量、深内涵、专业强的内容和独一无二的直播形式将是把直播营销者从泛滥同质众多的直播营销中脱颖而出的重要考量依据。首先,花木产业直播营销者需要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创新内容和形式。针对年轻的客户群体,可以通过打造网红同款、网络爆款等形式,通过花木福袋、每日花木、主题花木、小众花木、DIY花木等内容进行直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针对年长的客户群体,通过挖掘花木产品的人文元素,阐述花木产品背后的故事和隐含的深层次内涵,增加客户群体的情感性、故事性、代入性,使得客户对直播营销者的营销产生共鸣,提升客户群体的观看体验。其次,在直播过程中,可以增加秒杀、抽奖赠送等互动环节,增添客户群体观看直播的乐趣。最后,在直播营销过程中,要注重直播内容的真实,反对过度美化。过度美化包装会造成直播内容与实际花木产品不符合,不利于引起客户群体新的购买行为和不利于品牌口碑的树立。

(二)设置网络直播营销平台准入机制,引入先进的电商人才。

第2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陕西定边

中图分类号 S651;S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091-01

近年来,受到市场价格不稳、连年种植、轮作倒茬困难、一些病害特别是白粉病发生严重等因素影响[1-2],定边县西甜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现对其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 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

全县西甜瓜年种植面积逾4 000 hm2,其中西瓜面积达3 333.33 hm2,甜瓜面积666.67 hm2。在栽培方式上,以露地为主,占85%;设施栽培大拱棚占15%。西瓜品种以金花一号、绿宝十号、沙漠一号为主,其次还有金城五号、高抗、西农八号、红冠龙、红胜龙。甜瓜分厚皮与薄皮,厚皮甜瓜有黄河蜜、蓝莎、银帝王;薄皮甜瓜以芝麻为主,兼有部分当地农家品种如安边小瓜、花皮小瓜、白脆瓜等。

1.2 区域分布

全县西甜瓜主要产区是以白泥井镇、盐场堡镇为代表的北部风沙滩区的沙地西瓜特色产区。该区生产的西瓜甘甜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成功申请具有地方特色的“白泥井”西瓜。

砖井镇徐坑村、红柳沟镇孟沙窝村为主的特色厚皮甜瓜生产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厚皮甜瓜,种植技术水平较高,年种植面积逾533.33 hm2,采取地膜覆盖栽培,品种有黄河蜜、蓝莎、银帝王等,产量22.5~37.5 t/hm2,产值4.5万~7.5万元/hm2。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价格不稳,还有连年种植、轮作倒茬困难、一些病害特别是白粉病发生严重等因素影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堆子梁、安边、郝滩、石洞沟东部滩区西甜瓜特色产区,年种植西瓜面积666.67 hm2,甜瓜133.33 hm2左右,以露地单膜直播为主要栽培方式。西瓜平均产量为75 t/hm2左右,甜瓜产量52.5 t/hm2。西瓜为西农八号、红胜龙、全能威龙、绿宝十号等大果型晚熟品种,甜瓜包括芝麻蜜、当地农家传统品种安边小瓜、花皮瓜、白脆瓜等。

1.3 生产经营状况

近几年,在“白泥井”牌西甜瓜产业的带动下,定边县相继申请注册的还有晨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晨芝”,铭丰现代农业注册的“铭丰”牌商标等。这些主导品牌的建立,使全县的西甜瓜品牌效应逐渐彰显,尤其是“白泥井”牌西瓜享誉省内外,年销售15万t左右,占整个市场销售的70%以上。

全县共注册西甜瓜生产专业合作社171家,西甜瓜营销经纪人200多人。产品西瓜以外销为主,销往西安、太原、长沙、广东等大中城市。年销售达到20万t以上。

1.4 产值与效益

2013年全县西甜瓜播种面积逾5 333.33 hm2,是2009 年的2倍,5年平均增长率为10%左右,总产量23万t,产值1.8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6%。西甜瓜产业是定边县继马铃薯、玉米、辣椒之后农民增收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2 存在的问题

2.1 西甜瓜产业基地规模小

西甜瓜生产以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合作经济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生产盲目性大,市场竞争力弱,产品供应不稳定;从利润的角度来看,合作经济组织对西甜瓜的经营是比较高效的[1]。因此,合作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挫伤了瓜农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

2.2 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差

水、电路基础配套不完善,如白泥井镇的伊涝湾村、金鸡滩村,目前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红沙石路,路面狭窄崎岖不平,瓜农卖瓜运输困难,损耗大。据调查,每年该村西瓜产量3万t以上,每运输一车瓜因挤压烂掉损失达1 t左右,损失率高达3%,因道路通行困难造成瓜农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万元以上。其次,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每到大旱季节,农民无法浇水。目前,该村农民用的电力设施来自宁夏盐池县,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农民生产用电受到严重约束[3]。

2.3 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很少

近年来,县级财政只有少量的种苗补贴,再无其他西甜瓜产业的惠农资金。农民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由于资金问题举步维艰,信用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大多数农民靠贷高利息款,开展打井、平整土地、架设农用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1年的收入不够偿还高利贷,严重制约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4-5]。

2.4 生产技术低下

由于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西甜瓜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人员严重缺乏。20世纪建立的技术服务体系,目前已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尴尬局面,不少技术员离开岗位。因为接受不到新技术的培训,在定边县西甜瓜栽培过程中,整地、种子消毒、播种、整枝、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控等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

2.5 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发展缓慢

定边县西甜瓜种植以单家独户生产为主,种植规模偏小,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瓜农商品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较弱,主要是依靠个体商贩和运销专业户到地头收购,或在公路两旁摆摊设点出售。由于缺乏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导致瓜农缺乏准_有效的信息来源,在安排生产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销售时又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严重地制约着定边县西甜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参考文献

[1] 周忠丽.中国西甜瓜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2] 寇明明,张,孙小武.通过种子处理防治西甜瓜细菌性果腐病[J].上海蔬菜,2006(5):92-93.

[3]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等.甘肃省西甜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1(7):52-55.

第3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形成自己的拳头品牌

河南卫视和湖南卫视的品牌营销战略就是两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黄金品牌栏目,自1999年改版以来,其收视率节节攀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台前三名、河南电视台收视率榜首,多年来从未动摇过。《梨园春》独具地方特色,影响面广,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先取得市场的先机,谁先掌握企业的发展策略,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永立不败之地。《梨园春》多年来更是和数千家的企业合作推出了一个个知名品牌,《梨园春》栏目广告形式多样,可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是企业投放广告的最佳平台,因而创造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此外,湖南卫视的一系列选秀性节目及其娱乐性路线,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湖南卫视在传媒品牌推出前,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调查、策划设计和组织准备,从而能使品牌有准确的定位以及良好的形象;品牌推出后,在其投入期和生长期,应严格实施精品战略、着力强化品牌传播,以突出风格和个性来吸引观众。目前,湖南卫视的一些节目品牌,如《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的经营状况,已经取得了市场占有率稳定发展。如《快乐大本营》为周末的金牌节目,从晚上8∶20左右播到晚上9:40左右;《快乐大本营》中的不少环节经常花样翻新,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晚间》新闻节目,也首开中国大陆轻松说新闻之风气,普遍受到观众的喜欢,同时也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品牌营销中新技术的采用

规模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使社会生产力产生过剩,另外,同类企业迅速增多使企业间产生市场争夺行为并使竞争愈演愈烈。此时各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已非常接近,难以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因此提升产品功能和降低使用成本成了企业的制胜关键,而这需要科技和观念的创新才能得以实现。技术支持对于电视产业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是当今科技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与电视的发展息息相关。电视品牌的营销只有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持,博得较高的收视率,才能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技术的运用,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SNG技术的采用。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是“卫星新闻采集”的英文简称,特指装载全套SNG设备的专用车,可称为“卫星新闻采访车”。作为一个移动式发射站,电视台工作人员可随时将所在现场的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再从卫星接收信号播出,因此,SNG成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SNG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许多重要新闻事件都是通过SNG率先报道的。近几年,我国大陆陆续有几家省市电视台引进了“SNG”,引发了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其中山东齐鲁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台城市频道等都是大陆目前运用SNG较成熟的电视媒体。

运用SNG设备,给电视新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现场即时实况报道,观众现在看到的,就是正在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直播报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震撼。SNG的运用,使电视新闻的时效性达到了极致,使电视新闻的发生与播出的时差减到零,从而让新闻还原了其本来面目。新闻就是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事件。SNG技术的运用,对电视新闻工作的流程甚至对带动整个频道的品牌影响都有着积极作用。

品牌营销要注意与相关产业的结合

作为一种辅产业,电视媒体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娱乐业和体育行业。电视媒体在体育产业化过程中起积极推动作用,NBA的成功之路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NBA兴起、兴旺成为世界性的体育产业,影响之大超乎体育节目推广人的设想。

NBA诞生于1946年6月6日,那时的新闻传播仅限于广播、杂志。所以,在NBA以前20多年的历史中,一批精明的商人在一战中发了一笔战争财,寂寞已久的体育经济人看到了体育产业可以成为战后美国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产品在美国体育市场上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那时由于电视传媒还不发达,没有电视媒体的大量介入,在传播效果上,难以达到高速增值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电视真正进入美国家庭。1973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2700万美元买下了NBA比赛的三年播映权,当时不能够实况转播,只能播放录像,但这对NBA来说,通过电视传媒使体育比赛走进千家万户,是NBA迈向世界的开端。由于NBA电视转播的国际化,使全球数十亿人直接观看到NBA的比赛,NBA三个字母成了世界著名的国际品牌。仅1996年全明星决赛,全球就有两亿人同时观看比赛。每年的全明星赛共有19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运用41种语言向全世界进行现场直播,仅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就达到5亿美元,其中有27%来自亚洲,约为1.35亿美元。可以这样说,是电视造就了NBA的辉煌。

近几年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优势越来越明显,已日渐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第一媒体。一方面大量引进国外优秀的体育比赛节目,尤其是职业化的各种比赛,使受众看到职业化的比赛带来的各种收益。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我国在体育竞赛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推动体育竞赛市场的开放。同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电视媒体只有适应这种发展规律才能做好大众传媒。

从营销的观点来看,运用广告和行销的手段宣传品牌的意义,不断纠正和舍弃那些对品牌价值积累无益的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就是在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品牌人文意义的社会人认知度越高,认知范围越广,其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益也就越高。

参考文献:

l.周志懿:《SNG协作体城市频道酝酿突围》,《传媒》,2005(12)。

2.李国瑞:《电视节目的营销与定位策略》,《媒介经营》,2005(3)。

3.刘惠东:《从营销角度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电视研究》,1999(8)。

4.张勤:《媒体事件与电视节目营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

5.张勤:《注意力稀缺时代的电视节目营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

第4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美妆网红;网红经济;自媒体;个人品牌

一、“美妆网红经济”简介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自媒體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再加上中国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美妆消费市场,消费人群逐渐年轻化,“90后”女性成为美妆产品消费的主力军,但其中大部分人作为美妆小白,急需一个“美妆博主”这样的领路人。这种情况之下,美妆行业的话语权已经不属于那些化妆品公司,而是掌握在熟悉自媒体运营的“美妆博主”手上。大部分“美妆博主”都是普通的美妆爱好者或是美妆行业从业者,在对美妆有着自己见解的同时又不像名人一样高不可攀。在与消费者的联系中她们更多的扮演着一个知心朋友的角色,正好满足了公司对于营销渠道的需求。

二、“美妆网红经济”产生的原因

(一)移动技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应用平台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尤其是近些年来自媒体平台和短视频软件的发展,给了同是普通人的“美妆博主”一片发展的沃土。“美妆博主”利用方便的互联网平台展示自己的美妆技能以及观点,让热衷于网络媒体的年轻人能够注意到她们。

(二)网红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在过去,美妆产品营销主要通过电视广告、品牌专柜地推以及自媒体平台广告等方式。但在信息过剩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服装网红等营销模式也给了美妆公司很大的启示,在单向广告的基础之上增加“美妆网红”的双向营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微博、淘宝等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推广,或者直接由网红进行产品测评、网红仿妆、化妆品开箱等,之后再引流到产品的销售网站。传统的明星代言只能在大层面上来增加产品的知名度,但是“美妆网红经济”却能够在小范围内将营销转变为金钱。

(三)“美妆博主”的专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更加注重个人形象,这也是美妆行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每个人一开始都能够熟练的了解和掌握美妆知识,那么“美妆博主”对于化妆小白的作用就是非常大了。她们通常对美妆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转化为知识,通过视频、图文、直播等方式进行传授。

(四)新型消费理念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已经成为我们习惯的常态。过多信息的一股脑涌入使得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同时消费者也在追求个性化。“美妆博主”测评的方式能够让消费者更加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也会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并且传统营销模式之下的硬广告也在逐渐被年轻一代所淘汰,仅仅依靠明星代言和大规模的广告投入已经不能让消费者对于美妆产品产生百分之百的信赖,而“美妆博主”亲身测试的方式能更加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五)“网红+美妆”模式的超强变现能力

“美妆博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化妆品销售公司的主力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空前的变现能力,在美妆领域“美妆网红”的变现率可能远远超过明星代言的变现率。我们可以通过几组数据来看一看这些所谓的“美妆博主”到底有多能挣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的种草视频”,这就是“口红一哥”李佳琦的带货能力。李佳琦目前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已达到240万,小红书粉丝数415万,而在抖音平台的粉丝数更是达到了2349.1万,在网红经济的今天,粉丝量就代表着带货能力。在2018年的“双十一”,李佳琦以一己之力销售了近35万件商品,总销售额达7000余万元,并且李佳琦每次在视频中推荐的口红都能造就现象级断货。

三、“美妆网红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据淘宝的官方数据显示,美妆产品的消费已经成为淘宝的一大支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妆网红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首先是范围上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最一开始化妆品公司只与粉丝数百万的网红进行品牌合作,但现在只要是有一定的粉丝号召力就会有品牌发出橄榄枝,这使得“美妆网红经济”的广度得到了很大的扩张。其次就是合作深度上也有所加深,从最开始的知识进行美妆产品测评到现在某些品牌聘请“美妆博主”成为产品星推官或者品牌代言人。

(二)存在的问题

1.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近些年来,网店制假售假问题可谓是越来越严重,美妆产品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美妆网红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另一方面,网红店铺售假问题也让大众堪忧。近年来,不断有网红店铺被消费者爆出售假问题,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经历风波之后网红店铺还在继续经营,消费者的权益被严重践踏。

2.容易出现虚假宣传

“美妆博主”的出现在消费者和美妆产品之间建立了一个可以沟通的中介,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情况之下,消费者可以在“美妆博主”的介绍之下获取精准的以及和自身相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某些网红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会对美妆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有可能因为对“美妆博主”的信任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

3.对社会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美妆网红”,而是整个网红群体的通病。这一话题也不断地被社会各阶层提起,网红的迅猛发展扭曲了很多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羡慕网红光鲜亮丽的生活,纷纷放弃学业上的追求,转而投向网络世界。而且某些网红在价值观的传递上也出现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青少年的攀比心理。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辨别能力低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引导。

四、对“美妆网红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监管

“美妆网红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售假制假、网红骗人等。近年来网络监管建设虽然已有成效,但目前来看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找到增强监管的有效途径,保护消费者的相关利益。

(二)丰富推广内容和形式

任何人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获取利益,“美妆博主”也不例外。现如今,有很多网红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把自己的账号经营成了广告博,这对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美妆博主”在经营个人账号时,不要一味地推广产品,要在推广产品的同时加入有用的美妆知识。并且在推广产品的选择上要小心谨慎,在推广之前必须使用产品和查阅相关信息。这样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以与粉丝保持良好的关系,减少粉丝对于广告博的抵触心理。

(三)构建良好的粉丝互动平台,关注粉丝体验

“美妆网红经济”的成功依托的就是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没有了粉丝所谓的网红经济也会消失。如果能够与粉丝建议浓厚的感情联系对于个人品牌的建立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时候“美妆博主”的名字就代表着变现能力。所以有必要关注粉丝的购物体验和售后体验,构建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实现与粉丝的双向交流,及时解决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培养一大批忠实粉丝。

参考文献:

[1]尹许可,王,龚佃选.浅析网红经济的运营与发展[j].现代商业,2017(01)

[2]高雅.为什么美妆行业现在如此痴迷于“网红”[n].好奇心日报,2017-03-13.

第5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摘 要 休闲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展趋势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行业也受到了休闲体育的影响,并通过传媒方式的快捷性和广泛性,使得休闲体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把握休闲体育与体育传媒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明确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传播学 休闲体育 体育传媒 互动

一、引言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传媒已经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体育与传媒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加深。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更加明显的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新型媒体方式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休闲体育作为大众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许多电视、网络媒体都增加了休闲体育版块,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二、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传媒行业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是我国体育水平提高的象征。休闲体育作为现代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速性和高效性也对休闲体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休闲体育逐渐向着大众化、社会化、多样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休闲体育提倡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理念,重视体育对人们身心的双重影响[1]。随着休闲体育方式的推进,我国体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与体育相关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推动和发展。体育传媒通过更加新颖、多样化的方式对休闲体育的相关理念和活动进行传播和报道,从而促进休闲体育理念的渗透和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需求。

三、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休闲体育对体育传媒的积极影响

(一)休闲体育为体育传媒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

大众媒体需要依靠更多的社会关注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休闲体育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因此,休闲体育节目的报道能够得到大众的支持。当前国内众多的民众都是体育赛事的持久关注者,一般对国际型及国内的赛事都十分关注。但是国际性体育及国内体育比赛不可能全部得到直播,这就需要体育传媒对相关的赛事进行关注和报道。体育赛事能够为体育传媒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在一些大型城市中体育赛事都会与体育传媒进行合作,让体育传媒对相关赛事信息进行宣传和报道,体育传媒参与到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途径。

(二)休闲体育为体育传媒积聚了经济来源

休闲体育的经济性价值不仅仅在于体育赛事及体育事业本身的经济性产出,也体现在其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关系中,这种间接性的经济价值能够为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休闲体育能够通过体育赛事、体育节目等项目中对体育传媒方式的引进为体育传媒赢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和资金利润。休闲体育是商品经济中的一部分,其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举办体育赛事、引进体育节目来获取更多民众的参与和支持[2]。在此过程中,体育传媒能够通过宣传、策划活动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另外体育传媒往往还需要与相关的赞助商、举办商进行合作,对相关的商品和场地等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更多经济来源。

体育赛事的转播和报道也是体育传媒的一大经济来源。人们除了在现场参与体育赛事的观看之外,还需要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进行赛事的观看。在体育赛事播放的过程中,相关领域及商家会通过体育传媒的方式进行广告的宣传和营销。例如,体育运动服装耐克、李宁等都通过对体育赛事的赞助及对体育传媒中的广告宣传对自己的品牌进行营销,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

(三)休闲体育引导着体育传媒的发展方向

休闲体育的提倡健康娱乐的体育精神,也引导着人们的体育理念。休闲体育虽然依靠体育传媒进行传播和发展,但是其对体育传媒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体育传媒是一种商业化的媒体运作方式,许多的体育媒体会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对消费产品的过度宣传、对大众消费观念的不良引导可能会使人们产生错误的体育观念,而休闲体育本身的发展和研究能够发扬体育的积极引导作用,从而平衡媒体的商业利益与文化宣传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社会的价值观念[3]。

四、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体育传媒对休闲体育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传媒为休闲体育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体育传媒包含着多种传媒形式,其中网络数字资源及电视传媒方式是最主要的体育传播方式。体育传媒通过其声像、数字、动画等技术信息为人们提供更加生动、更加立体的观看效果,且体育传媒的即时性、快捷性也为休闲体育的报道和传播提供了可能,人们能够通过体育传媒随时随地观看体育赛事[4]。另外,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通过体育媒体的方式参与到对休闲体育项目的评论和沟通过程中,这也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体育传媒推动休闲体育理念的传播和发展

体育是一种社会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念。休闲体育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具有积极性和发展性,需要得到推广和宣传,而体育传媒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人们通过体育传媒接收到更多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内涵,并从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从中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体育传媒能够通过自身的影响作用推动休闲体育理念的传播,推动体育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美玉,陈文远.休闲体育与体育传媒的互动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0.7(5):52-53.

[2] 陈文远,陈俊钦,陈鸿,熊仁.休闲体育对体育传媒的作用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85-86.

第6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顾名思义,网红就是网络红人的简称,这一群体具有的特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积聚人气,进而走红获得大众关注。其实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的“网红”,从最早在各大论坛上颇受关注的网络,到后来炒作成名的网络红人,已经有各路网红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为网红提供了更加高效地传播土壤,在此基础上,网红经济孕育而生。

从2014年伊始,网红这个词悄然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到了2015年,在排名前十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超过7家是网红店铺。部分金牌网红店铺年收入以亿计算。2016年初papi酱迅速走红,更是以2200万的首单广告引爆了网红经济行业。

在网红经济快速发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现象。2016年初,文化部相继对网络剧、网络直播平台上出现的一些低俗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进行了审核和监管,papi酱也因视频中大量的粗口内容被要求进行整改。随着监管的加强,未来相关领域也将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网红经济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网红经济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报告对网红+电商、网红+社交、网红+直播三种重点变现模式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报告对网红孵化平台的发展以及重点企业的动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网红经济的投资及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及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商总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网红经济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网红经济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网红经济概述

1.1网红经济的相关概念

1.1.1网红的定义

1.1.2网红经济的定义

1.1.3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区别

1.1.4网红与自媒体的区别

1.2网红的特征

1.2.1支撑内容网生化

1.2.2依赖网络为传播渠道

1.2.3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

1.3网红的分类

1.3.1颜值派

1.3.2实力派

1.3.3个性派

1.4网红生成方式

1.4.1线下名人影响力延伸

1.4.2线上行为逐步生成

1.4.3网红孵化器培育而成

第二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背景

2.1受众偏好的转变

2.1.1公众审美需求

2.1.2公众审丑需求

2.1.3公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2.1.4公众对奢华生活的窥探

2.1.5公众对才华的欣赏

2.2粉丝群体消费升级

2.2.1社会消费变化趋势

2.2.2电商消费进入转型期

2.2.3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生力军

2.2.4年轻一代消费能力强劲

2.3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

2.3.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3.2自媒体的快速发展

2.3.3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

2.3.4微信朋友圈加速信息传播

2.3.5新浪微博是网红主要聚集地

第三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分析

3.1网红经济发展历程

3.1.1网红1.0时代:草根崛起

3.1.2网红2.0时代:个性文化

3.1.3网红3.0时代:名人效应

3.1.4网络4.0时代:IP时代

3.1.5历年网红排行榜

3.1.6各时代网红发展特点

3.2网红经济产业链分析

3.2.1网红经济产业链介绍

3.2.2网红经济主要板块

3.2.3网红经济参与主体

3.2.4网红产业链升级

3.3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3.1市场发展规模

3.3.2市场发展格局

3.3.3网红传播的要素

3.4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相关政策监管措施

3.4.1加强网络剧节目管理

3.4.2查处部分网络直播平台

3.4.3网络直播主播开启实名制认证

3.52014-2016年中国网红身份画像

3.5.1网红指数介绍

3.5.2热门网红排名

3.5.3网红身份形象

3.5.4重点垂直领域

3.5.5主要变现模式

3.6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3.6.1网红运作模式

3.6.2盈利模式分析

3.6.3网红+平台电商

3.6.4网红+社交电商

3.6.5网红+社交平台

3.6.6网红+线下活动

3.7网红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3.7.1网红生命周期短

3.7.2网红变现渠道有限

3.7.3网络监管趋于严格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模式发展分析

4.1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市场运行情况

4.1.1网红电商市场规模

4.1.2网红电商产业链介绍

4.1.3网红电商运作模式

4.1.4网红电商供应链模式

4.1.5网红电商变现模式

4.2网红电商的竞争力分析

4.2.1网红店与传统店铺对比

4.2.2网红电商竞争优势

4.2.3网红店铺销售规模

4.2.4网红电商盈利能力

4.2.5网红店铺业绩影响因素

4.3网红电商典型案例分析——Lin Edition Limit高端定制女装

4.3.1企业简介

4.3.2经营业绩

4.3.3经营特色

第五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社交模式发展分析

5.1网红社交平台发展综述

5.1.1网红社交平台简介

5.1.2网红社交平台分类

5.1.3主流网红社交平台

5.2网红+社交模式发展综述

5.2.1网红主要社交行为

5.2.2社交平台属性分析

5.2.3社交营销的优势分析

5.2.4主流社交平台用户规模

5.2.5社交电商的发展优势

5.3中国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微博

5.3.1微博大数据

5.3.2活跃用户规模

5.3.3内容量

5.3.4微博经营情况

5.3.5微博平台优势

5.3.6微博商业生态

5.3.7微博橱窗

5.4国外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Youtube

5.4.1Youtube推动网红经济

5.4.2网红传播渠道

5.4.3广告分成计划

5.4.4热门网红收入

第六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直播模式发展分析

6.1网红+直播模式发展综述

6.1.1网络直播发展背景

6.1.2网红主播的产生路径

6.1.3直播内容生产方式

6.1.4网红主播的要素

6.1.5直播平台制约因素

6.22014-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市场运行分析

6.2.1市场发展规模

6.2.2直播内容分布

6.2.3平台融资情况

6.2.4市场竞争格局

6.2.5市场存在的问题

6.2.6市场发展建议

6.32014-2016年中国游戏直播发展分析

6.3.1游戏直播发展历程

6.3.2游戏直播市场规模

6.3.3游戏直播商业模式

6.3.4游戏主播的结构

6.4网红+直播盈利模式分析

6.4.1网红直播变现模式

6.4.2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6.4.3虚拟货币变现方式

6.4.4电商变现模式分析

第七章2014-2016年网红孵化平台发展分析

7.1网红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

7.1.1丰富的网红资源

7.1.2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7.1.3有利的供应链支撑

7.1.4社交平台的粉丝运营能力

7.1.5合理的利润分成及激励机制

7.2网红孵化模式分析

7.2.1网红孵化器的价值点

7.2.2网红孵化合作模式

7.2.3网红孵化流程介绍

7.2.4网红孵化器运营流程

7.2.5利润分成方式介绍

7.3资深网红孵化器——如涵

7.3.1企业发展概况

7.3.2企业经营情况

7.3.3企业商业模式

7.3.4企业融资情况

7.3.5企业竞争优势

7.3.6企业发展缺陷

7.4网红资源整合平台——Uni引力

7.4.1平台介绍

7.4.2运营情况

7.4.3业务分析

7.4.4运营模式

第八章2014-2016年重点企业网红经济领域布局动态

8.1昆仑万维

8.1.1企业发展概况

8.1.2经营效益分析

8.1.3业务经营分析

8.1.4财务状况分析

8.1.5布局视频直播

8.1.6未来前景展望

8.2华斯股份

8.2.1企业发展概况

8.2.2经营效益分析

8.2.3业务经营分析

8.2.4财务状况分析

8.2.5“微卖”运行分析

8.2.6未来前景展望

8.3南极电商

8.3.1企业发展概况

8.3.2经营效益分析

8.3.3业务经营分析

8.3.4财务状况分析

8.3.5企业盈利模式

8.3.6未来前景展望

8.4柏堡龙

8.4.1企业发展概况

8.4.2经营效益分析

8.4.3业务经营分析

8.4.4企业竞争优势

8.4.5财务状况分析

8.4.6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资分析

9.1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融资现状

9.1.1网红融资周期

9.1.2投资市场火热

9.1.3网红风投案例

9.2网红经济领域投资机遇

9.2.1网红电商继续升级

9.2.2视频直播市场投资机遇

9.2.3电竞领域继续发展

9.2.4医疗美容前景广阔

9.2.5网红经济公司模式升级

9.2.6第三方服装设计公司

9.2.7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9.3网红经济领域投资风险分析

9.3.1政策监管风险

9.3.2内容创作的稳定性风险

9.3.3运营同质化风险

9.3.4传播平台技术风险

9.3.5网红电商投资风险

第十章中投顾问对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0.1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10.1.1网红经济市场空间

10.1.2网红经济格局预测

10.2网红经济未来发展预测

10.2.1内容是核心

10.2.2善用新格式

10.2.3垂直化趋势

10.3网红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0.3.1视频化趋势

10.3.2专业化趋势

10.3.3平台化趋势

10.3.4多元化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网红经济的内容

图表微博用户各年龄群占比

图表网红关注人群年龄占比

图表1990-2015年我国GDP增速

图表2014-2015年我国移动端社交网络活跃用户人数

图表微信拉动的生活消费测算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扩散意愿

图表2015年微博活跃人数增速

图表中国网红十年排行榜

图表不同时代网红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

图表网红社交资产的形成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网红指数TOP20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身份形象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传播内容

图表重点垂直领域热门网红介绍

图表微博内容生产人群生态结构变化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变现模式

图表网红孵化器和网红合作模式

图表网红经济盈利模式介绍

图表社交电商B2C2C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社交盈利模式

图表网红电商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2015年微博前九大电商网红粉丝量

图表网红电商运作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经济供应链模式

图表直营体系线下门店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天猫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不良库存率对比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流量获取成本与流量转化率对比

图表2015年度淘宝女装类目排名前十的店铺

图表重点网红店铺的盈利能力

图表部分网红传播平台日均IP访问数

图表主流网红传播平台

图表网红在社交平台上的增粉工具

图表网红经济主要社交平台分析

图表传统电商用户获取成本

图表2015年三大社交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5年各B2C电商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3-2015年微博月活量与日活量变化

图表2015年新浪微博与同类社交应用日均IP对比

图表2014-2015年新浪微博粘性用户占比

图表新浪微博媒体属性分析

图表2013-2015年微博广告收入规模

图表2014-2015年微博中小广告主页贡献收入

图表2013-2015年微博营业收入及利润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

图表2015年YouTube视频博主收入排行

图表网络直播背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图表明星主播吸引粉丝的要素

图表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市场大数据

图表2015年在线直播市场内容分布

图表2015-2016年网络直播平台投融资情况

图表2016年中国各移动直播平台累计下载量

图表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平台20强

图表游戏直播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国内外游戏直播发展模式

图表2013-2017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

图表游戏直播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2016年游戏主播身价排行榜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性别分布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种类分布

图表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图表主要直播平台礼物分成规则

图表电竞主播电商产品分类及占比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周边付费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内付费

图表网红孵化器帮助店铺运营流程

表5:网红与孵化器公司在不同出资比例下的利润分成方式

图表网红(微信微博类)收入分布占比

图表孵化器合作网红分成分配

图表如涵电商发展历程

图表如涵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运营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电商融资轮次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微卖B2C2C模式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南极电商柔性供应链示意图

图表南极电商项目投资规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柏堡龙协同上下游环节

图表柏堡龙设计生产一体化服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4-2015年部分网红风投案例

第7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现状:忽如一夜春风来

仿佛如一夜春风,吹来了百花盛开。媒介融合在我国对农电视节目之间目前已深度展开,短短数年间对农电视节目就跨入了媒介融合传播的大时代。

台网一体:打造对农节目收视平台。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相互渗透、整合,对农节目由台网互动向台网融合、“台网一体”迈进,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开创了对农电视节目传播的新局面。“农民网”是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的官方网站,于2009年5月1日正式上线,实现了新媒体与对农电视节目的融合。作为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新媒体平台,“农民网”在对农民频道进行24小时网络同步直播的同时,也对农民频道的节目资源进行了整合,全力打造“随时随地的农民频道”。农民频道所有节目可以在“农民网”随时在线点播,和节目主持人面对面交流,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台网一体”在受众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官方微博:延伸对农节目在线服务。近年来兴起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微博,以其内容简短、信息实时深受众多网民喜爱,成为对农电视节目与受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微博融合了博客、论坛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各地对农电视节目相继在网站开通微博,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与受众进行直面交流,答疑释惑,解决难题。对农电视节目开通微博后,服务重点大都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二是利用微博手段,构建对农电视节目双向互动的服务体系,在线接受政策咨询,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三是通过微博,积极宣传对农节目服务内容,广泛征集受众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节目品牌和对农电视节目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智慧社区:创新对农节目使用模式。随着对农电视节目与媒介融合的迅猛发展,对农电视节目的功能不断拓展。“智慧社区”是江苏常熟广电部门依托有线数字网络开发的一项集电视、通讯、互联网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项目,对农电视节目的智慧化应用渗透到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常熟电视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所办的对农节目在“智慧社区”中的功能不断延伸,如新办的对农电视节目“智慧康博”,开设了“政务信息”等栏目和“村务公开”“健康档案”等52个子栏目,让农民能随时了解最新的村级政务情况、政策动态,增强了与农民的双向互动。农村居民只需通过点按电视机遥控器,就可知晓掌握生活知识,了解农事建议等,还能办理各种费用代缴业务。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对农电视节目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

手机媒体:拓展对农节目报道空间。对农电视节目与手机媒体的融合很好地适应了农业生产的开放性、移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浙江手机台”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旗下重点打造的核心产品之一,提供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的《翠花牵线》《新农村纪实》《聚焦新农村》《农技110》《政策面对面》《新农村戏曲大观园》等节目的在线直播、节目点播回放。通过手机电视、手机报等媒介踏踏实实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

特点:像雾像雨又像风

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实现转型升级,有以下三方面的传播特点。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的主要运作特征。首先是节目资源的共享。对农电视节目根据不同的媒介将共享的对农电视节目内容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等,并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对农电视节目采编流程,以不同的媒体平台相继传播给各自的受众,提高对农节目的利用效率与传播效果。其次是可检索性。数字化技术使得对农电视节目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对农电视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农电视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它媒体共享电视信息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创造了条件。其三是信息的开放性。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通过对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与深度开发利用,确保各类“三农”信息及时、客观、全面的。同时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信息资源对每个人都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共享信息内容,都可以轻易地使用互联网、手机与接收信息,随时参与对农节目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展现了受众的平等话语权,信息传播也变得更加广泛与开放。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互动方式。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对农电视节目具有多向互动的传播优势,得天独厚的多媒体特性,使得多向互动成为现实。一是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对农电视节目可以和广播、报刊实现互动,对农电视节目体现了多种传播媒介的组合,使多向互动成为现实。二是与电视网站的互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推出一档带有河南特色的对农拳头栏目《乡村服务社》,该栏目立足乡村、贴近民生、服务百姓,为城乡搭建互动平台,为百姓提供维权帮扶。《乡村服务社》建有官方网站,首页开设有《专家在线》《站长推荐》《站长帮忙》《有理说理》等栏目,对农电视节目《乡村服务社》和网站互相联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三是与受众的互动。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链接不同媒体的受众群,传者与受者一律平等,促使不同媒体之间的受众进行多向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对农节目融合传播的个性特征。媒介融合使电视节目传播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对农电视节目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个性化传播。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与河南省农业厅、河南联通三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合作策划推出了大型三农服务节目《12316-9#直播间》。《12316-9#直播间》利用联通公司的3G网络在全国电视节目中率先进行3G视频直播,每名“乡村情报站站长”配发一部3G手机,全省各地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新闻事件,不同季节农村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农作物病虫害,乡村情报站站长都可以通过3G手机和《12316-9#直播间》的农业专家实现互动,现场解答疑问。媒介融合下的对农电视节目使大众传媒和个性化传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点”对“点”传播的效果。

其次,自主性接收。媒介融合的大潮将人类带入了全新的数字网络时代,受众对自由和个性的追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受众可以主动上网或用手机电视收看自己喜欢的对农电视节目,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节目。媒介融合使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以多种方式获得想要的“三农”信息,也能通过链接浏览互联网寻求在线帮助获得农业科技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限制,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其三,指向性内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在节目内容上更加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科技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整体结构中唯一的专门制作农业科教节目的栏目,《科技苑》栏目十多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为农业科技的推广默默耕耘,到目前共播出了2000多个小时的农业科教节目,介绍了5000多个农业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每个节目几乎都刻成光盘发行,累计发行光盘40万张以上。《科技苑》不但可以网上点看、《手机报》订阅,而且指向性内容非常明确,打破了农业科教节目晦涩难懂的瓶颈,成功塑造了《科技苑》这个“中国农业科教节目的第一品牌”。

前瞻:农村是个大舞台

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步伐还将不断加快,对农电视节目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媒介融合催生对农服务新内容。首先,精准服务。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精准服务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服务理念,将受众的个性化、特色化需求视为服务的出发点。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可以考虑到受众的收视习惯和延伸需求,实行个性化的手机电视内容定制,在有限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用户最感兴趣的“三农”节目内容,快速传输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农业信息。

其次,立体服务。媒介融合拓展了对农电视节目传播者为受众服务的范围,使服务的内涵发生变化,服务的外延得以增加。辽宁白城电视台对农节目《美丽田野》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栏目编导轮流值班。一方面介绍各方面的专家给需要帮助的农民受众,另一方面,也会选择有影响或者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节目呈现给电视机前更多的农民朋友。同时适当增加一些网上视频来烘托采访的内容,如在采访《鸵鸟养殖》时《美丽田野》的编导下载了“鸵鸟心态”的视频,引出鸵鸟养殖规程,对同样服务内容采用不同媒介组合,使服务增值,魅力独具。

其三,营销服务。一个新的传播形态的出现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是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媒介融合的新格局下,对农电视节目积极利用媒介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营销服务。河南周口电视台对农服务类品牌栏目《乡村服务社》集“特约记者站、农村服务站、文化活动点、产品代购点”四大特点于一身,通过《乡村服务社》品牌栏目带动,依托“快道(周口)乡村服务社有限公司”,做好“三农”相关的商品经营,搞好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服务,实现栏目与产品销售的“双赢”。

媒介融合刷新农业科技指导模式。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开拓农民的致富门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重要指导,从而为增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远程培训。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利用自己传播迅速、普及面广的优势,通过介绍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开发经验,让农民及时了解最新农业科技发展现状,看到农业新技术的好处,学会农业新技术的操作规范和方法,使这些农业科研成果能够迅速地得到推广和普及,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解决科技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福建广电集团公共频道开办的对农电视节目《农村新事》,从2010年3月起每月直播《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远程培训通过卫星、网络同步传输到全省15331个行政村,参加培训人数累计超过上百万人。

其次,上门救助。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紧密结合“三农”实际,坚持“实用”原则,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陕西杨凌电视台农业科技服务栏目《阳光大地》开辟“农事110”板块。“农事110”主动与当地两大农业院校(包括5个科研院所)的专家联系,以陕西本土农民受众为主开通日常救助热线,配备救助专车,牵头协调并组织有关专家一起到事发现场,具体指导农民破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难题。

其三,以点带面。湖北襄樊电视台《垄上行》栏目在《热线帮忙》中,把农村受众的电话求助向农业技术专家请教,然后通过主持人口述的方式公开播出,以点带面,方便有同样疑难问题的农民对照观看。在节目播出过程中,《热线帮忙》还通过游动字幕的方式,把农民的供需信息播出去,服务农村供需市场,使受益者不再局限于个体或者小部分群体。

其四,个别指导。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主要作用是架起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只有农民真正具备了科技意识,成为科技型、知识型的新农民,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科直播间》由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创办,每期请权威专家走进《农科直播间》,就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农资服务、涉农政策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直接与受众对话,实时直播。《农科直播间》以演播室嘉宾访谈为主,穿插外拍短片,将受众电话、手机短信引入直播节目中,与演播室嘉宾实现“点对点”交流。

媒介融合激活对农节目受众市场。首先,热情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节目受众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意见表达,更注重反映和表达他们的主观愿望。河南周口电视台通过随机电话抽访、邮寄调查问卷、短信群发、入户调查等方式,走访了一千多户农民家庭,发现农民最关注的对农节目内容是:农民负担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其中包括农村经济的政策、科技致富信息、新型种植养殖技术、乡镇干部的腐败现象、乱收费、乱摊派等。这说明,对于农村受众来说,对农节目是农民群体的代言人和忠实可信的朋友,是公共参与的重要手段。

其次,满足需求。在媒介形态不断创新、融合,媒介渠道增多,受众日益多元化、分众化的今天,对农电视节目要创新节目的形式,提高节目质量,加大农民娱乐节目的制作,为农民提供真正喜爱的电视节目,从而满足他们的心理诉求。对农节目要重视农村电视节目议程设置,多为农民提供“合口”的精神食粮。节目内容要多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貌,要多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农村,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把触角深入到农村中去,反映农民的智慧、农民的伟大,在新媒体环境下满足农村受众的多样性需求,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其三,受众细分。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改变了受众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受众细分使融合媒介纷纷推出了个性鲜明、具有针对性的“三农”节目。媒介融合传播形态满足受众的细分要求,使得受众获得及时、多角度、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事实证明,媒介融合环境下对农电视节目原有的受众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而且受众群的年龄结构、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农业电视节目应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切合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习惯的实际,为农民受众提供想看、能看、爱看的节目。

(作者单位:常熟电视台)栏目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1.幸敬华:《从“垄上频道”看媒体如何履行为农服务职责》,人民网,2012/03/30。

2.卢小雅:《媒介融合对电视业的影响及对策》,人民网,2012/07/18。

3.侯亚红:《气象服务中心和《黑土地》栏目联合制作农村防雷节目》,辽宁省气象网, 2012/07/13。

第8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策略;产业融合;对外贸易;数字贸易

一、引言

跨境电商在全球贸易与经济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技术进步、消费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贸易便利化等驱使全球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加快了跨境电商在模式、服务、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带动了金融、科技等行业创新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基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加速调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日益成为培养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路径。在当前形势下,实现跨境电商创新发展,依托其促进国内消费水平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等优势上,为中国加快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局面形成及提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在政策支持与超大规模市场推动下,中国跨境电商规模不断扩大,在不同地区协同推进过程中模式与制度、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一)跨境电商规模扩大带动外贸增长

2018到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持续规模快速增长,跨境电商作为对外贸易增长的引擎日益凸显。根据海关数据统计,在2020年疫情为传统国际贸易形式带来重大挑战的情况下,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9万亿元,仍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中国跨境电商税收、通关、外汇等政策的不断完善,新信息技术应用与贸易环节数字化的有效融合使得其成为更多企业展开国际贸易的首选路径。此外,全球消费者与贸易企业对跨境电商认知的不断改变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跨境电商全球市场,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也因此跨上新台阶,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数据来源: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二)跨境电商自主创新推进实体经济转型

中小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参与全球贸易的低门槛及高灵活性优势,扩大其优质产品出口和新品牌建设,并提高贸易效率,从而降低其贸易成本。首先,跨境电商B2B、B2C模式已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核心,以此推动海外仓建设。与传统海外仓相比,跨境电商海外仓除了及时将商品送达境外消费者外,还能为电商货物提供包括清关、存储、分拣、配送等一体化服务;海外仓所表现出来的降低物流成本、有效缩短订单响应时间等特征致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出口企业通过第三方海外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基于此,近年来,包括如智能家电、智能电子设备等产品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也是得益于海外仓的高速发展。其次,外贸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企业产品提升。外贸服务企业依托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优势,加快外贸实现流程标准和信息化,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税收、结汇等环节一体化专业服务,以此降低其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有利条件。社交及直播跨境电商模式提升产品影响力。企业利用网络虚拟社区及大数据方式了解消费者需求,精准锁定进出口商品;跨境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根据消费者习惯实现智能推荐。直播跨境电商以视频、AR等技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消费者信任及对产品认识的同时减少了因空间及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

(三)跨境电商布局开拓国内国际潜在市场

2018年以来,中国已与20多个国家签署相关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在政策协调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有效合作,为跨境电商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内外企业联合打造以区域化为主导的多语言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天猫国际、京东等跨境电商平台在全球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占据重要市场地位。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以创新技术的合作和引进等方式来扩大境外投资并购规模,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另外,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交易平台、物流支付等领域,这将有助提升中国企业本土化经营和市场感知能力,并促进本土文化与商业模式的有效融合。中国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广泛分布在欧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境外本土化服务。

(四)逐步完善的监管体制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环境

从2012年开始,我国部分城市设立跨境电商试点,并逐步加强管理体制与服务模式的创新。2018年,依托跨境电商的实际发展特征和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系列跨境电商相关政策,以期完善监管体制。从监管方式来看,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按个人物品监管,同时扩充正面清单,增加了年度和单笔限额;从税收方法来看,出台适用于综合试区的增值税无票免税、所得税征收等政策,以此简化申报流程;从支付结算来看,拓宽支付机构的外汇业务范围;从配套服务来看,增设国际邮件互换点,优化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各跨境电商综合试区在税收、外汇、风险防控等方面积极创新,实现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商环境日益完善。信息共享是跨境电商协同监管的前提,国际贸易实现“单一窗口”服务,包括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间的信息有效对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对接实现了跨境电商通关一体化和智能化。例如深圳依托前海的独特优势,以“全国揽货与香港直飞”的出口模式在特殊出口区域与海外市场间形成跨境电商快速通道。

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征。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比例占全国的50%以上。另外,浙江和广东两省跨境电商零售交易规模占全国的70%以上。东部地区跨境电商在经营企业、国际物流、金融支付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整体发展较好。中部地区如郑州、长沙跨境电商占据优势,西部地区如重庆、成都等占据优势。由于中西部存在较多不发达地区的知名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较少,中小出口企业对跨境电商认知不足,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等服务水平不足、跨境电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其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另外,因通关、税收、结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与跨境电商业务无法匹配,加上通关时间长致使部分本地企业在此地区无法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二)产业带动不显著

尽管跨境电商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以B2B为核心的业务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充分体现对物流、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带动。疫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的自主意识,但各地区仍注重于跨境电商B2C发展,缺乏对B2B发展的有效推进。跨境电商B2B在监管体制、支付、结汇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平台在线功能及全球影响力弱等都致使企业开展跨境电商B2B业务渠道受限,从而导致贸易成本高、效率低等现象。此外,中国跨境电商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三)国际环境

在全球电子商务激烈竞争环境下,绝大多数国家开始调整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政策。欧盟和美国主要集中在通过调整电子商务通关、增值税等规则来缩小其与传统贸易的政策差异。一方面,欧盟要求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必须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并针对简化收税程序等出台相关政策以此更好推动电子商务实现一体化。另一方面,除欧盟以外的国家,取消对特殊货物进行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对跨境电商零售包裹在清关与退税过程中实行更加严格地监管。此外,美英制定具体可行的数字贸易规则如保证信息跨境自由共享、建立不同隐私制度的互相兼容机制、强调数字服务的国际协调,以此减少跨境电商存在的不合理行为的发生。

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依托新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以引导构建跨境电商创新新生态体系为基本目标,开展能应对不同产业的应用创新,实现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具体而言,引导企业在传统B2B、B2C模式基础上,加强社交、直播跨境电商模式发展;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开发多语言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不同国家地区间消费者、供应商间的无障碍交流;鼓励传统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生产和服务,拓宽国内市场需求,积极挖掘国外市场潜在需求;引导企业依托云服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优势实现跨境电商业务,为其提供多元化渠道;鼓励第三方公司利用新技术开展跨境电商支付、结算等业务创新,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加强跨境电商平台的资源整合,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跨境电商创新从提高交易效率到新价值创造方式转变,从产品服务创新到全球价值链重构转变,加强跨境电商B2B模式创新,加快货物和服务贸易数字化,实现在线设计研发、数字营销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以此提升其价值创造力。

(二)加强跨境电商与相关产业有效融合

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布局,以形成B2B、B2C的发展思路,改变跨境电商B2B发展不足的局面,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推动国内区域间跨境电商合作平衡发展,加快跨境电商向全球化布局转型,注重跨境电商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减少国内外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环节的企业打破时间与空间局限,鼓励具备一定资格的外贸企业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实现自由有效共享资源,提高平台创新及海外拓展能力,为中小企业拓宽国际市场提供有利条件;引导制造企业加强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加强信息化改造,开展以国际市场终端需求为核心的自动化、定制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加强服务业的数字化创新,实现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的有效融合,引导服务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数据创新服务,形成新型服务模式;引导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导向,与研发、金融、营销、技术等服务资源融合,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门槛,提升对外贸易效率。

(三)优化跨境电商境外服务体系

以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境外环节的重要支点,优化跨境电商境外服务体系,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条。具体而言,拓宽海外仓全球布局,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加强在其他地区规划建设海外仓,形成合理分布的海外仓网络;增强建立特定领域的海外仓建设意识,拓宽国际物流、国际营销、清关、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满足跨境电商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实现企业本地化运营;鼓励支持海外仓企业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运营,增强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建立跨境电商展销中心,增强中国各类产品品牌意识,建立企业防范境外风险机制,加强以仓储、税务、劳工制度等专业培训。

(四)深化跨境电商体制机制改革

在加强部门间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监管思路,建立以“服务促监管”的新思路。具体而言,增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自由共享与联通,实现监管数字化与在线化,完善政府部门的服务平台与其他平台企业的系统对接;合理使用物理隔离、监管,保证全球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制定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货管理规则,完善税收、支付和收结汇制度;增设并创新适合跨境电商特征的税收方式,完善增值税及所得税的相应制度,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完善中小企业跨境电商收结汇制度,支持支付机构在合理基础上创新跨境支付,合理保存订单支付信息、物流信息等作为银行办理结汇业务的主要依据;合理设置跨境电商统计监测制度,尤其是跨境电商B2B监管制度,即时统计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注重与政府科学决策有机结合,协助企业识别市场风险。

(五)建立差异化国际合作机制

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贸易便利等优势,重点考察跨境电商合作的方向,深化“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合作机制,增强通关协作与数据政策沟通,拓宽国际合作范围。具体而言,搭建跨境电商合作及多语言跨境贸易交流平台,提高跨境电商应用创新水平,实现平台、物流、人才交流三维合作,合理形成跨境电商共同市场,为区域性跨境电商枢纽提供良好环境;合理展开跨境电商政策、规则及创新研究合作项目,定期开展以论坛、行业会展等形式的联盟活动,提升跨境电商国际影响力;在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及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均衡,制定可操作、高标准并与国际接轨的跨境电商规则,提高中国跨境电商的全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吴福象.“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价值链的双重嵌入[J].中国社会科学,2018(8):17-32.

[2]李海莲,陈荣红.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完善路径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112-120.

[3]韩剑,冯帆,姜晓运.互联网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基于GVC指数的跨国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2018(4):21-35.

[4]吕铁,韩娜.智能制造:全球趋势与中国战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1):6-17.

[5]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6]白东蕊.中国与东南亚跨境电商合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8(7):18-21.

第9篇:直播营销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发展成效;互联网经营成本;湖南

作者:林中,李丹,李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创新推动力,而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农村信息化农业商业方面的体现之一,它构建起一座联通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将小规模和大市场连接起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品种十分丰富,水稻、生猪、茶叶、烟草、水果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营销水平也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多样化,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存在“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以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发展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湖南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突破。近年来,农业电子商务已经对湖南的农业生产、加工及农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1-4]。

1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1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2017年,湖南新增18个县进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总数达到33个。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7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2602个。全省已累计认定涉农电商企业585家,其中涉农电商省级示范企业39家。全年农村电子商务(含县域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800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上行)101亿元。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报告,湖南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在全国排名第12位。2017年“双十一”,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3个县(市)进入全国销售前百强,平江县、新化县进入全国贫困县销售前十强,分列第3和第7[5-6]。

1.1.2湖南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方面在信息进村入网的推进工程中,湖南省进一步推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仓储快件中心的建设,建立电商县、乡、村级三级服务站的服务体系,其中贫困村新建成并运营电商服务站占了很大比例,为村民开展网购、交费、手机入网、存取款等便民服务。淘宝、京东、苏宁、天猫等已在湖南开通多个贫困县特色馆和市州特色馆,在这些知名网购平台上以湖南省作为地域名注册的农产品网店突破7万家,农业电商初具规模。近年来湖南重点发展建立“益农信息社”,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中,在农村基层打造电商服务模式,在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同时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按照要求做好各类公益服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集党务、政务、商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流通服务于一体,并开通了12316农业服务热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设“益农信息社”数量接近2300个。

1.1.3农产品网络上行方面近年来,湖南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首要突破口,利用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上行,着力解决农村加快发展中存在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流滞后问题,为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新动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本土知名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有30个以上,完成本土农产品上行交易总额接近9亿元,其中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亿元,贫困户农产品上行比例也逐步上升。本土知名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网络上行发展态势良好,除香米、山茶油、米粉、腊肉、猕猴桃、黄桃、脐橙、椪柑、蜜柚、泡菜、茶叶、姜糖、红薯片、黑茶等传统农产品外,其他众多本土知名农产品如柚子、柑橘、冰糖橙、黄花菜、糍粑、菜籽油、中秋酥脆枣、橙子糖、茯苓、百合、黄牛肉等也逐步打开了通过网络渠道的营销局面。

1.1.4农产品电子交易方面目前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61家,包括粮油类、蔬菜果品类、特色产品类、畜牧水产类、综合类等。批发市场建设规模达2600hm2以上,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45个。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为基础,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电子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框架。随着电子结算方式逐步推广,大部分市场着手交易方式的改革,推广电子结算交易,逐步结束长期实行的对手交易方式,电子结算已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批发市场,其中综合批发市场全部覆盖,其次为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特色产品和粮油市场的覆盖率也达到一半以上,全省定点市场已全部推行了电子结算。这有利于把握市场整体的交易信息,充分发挥调节供求的功能。

1.2湖南农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省搭建了“互联网+县域”模式,农资电商平台作为一站式新型农资流通渠道(厂家—网店—农户的一级渠道)快速发展,配备了权威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队,为农业种植提供从种子到施肥、除虫害、农产品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一方面结合种植户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整合农业全产业链多方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线上农资采购通道、免费种植指导、病虫害及土壤监测防控、农技知识传播等,优化传统农资采购渠道、提高行业效率、降低中间费用,使农民利益实现最大化。

通过这些网上平台,可“线上”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保险、金融服务、农产品购销、信息、供销平台”等信息服务,“线下”设立“以村镇为单位”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专业指导和相关交流、学习培训,实现一站式服务,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减少了农资的流通环节,降低了农户的用药成本;还提供了专业的植保服务、权威的种植管理技术、全程的套餐服务等。

农资通过网上销售的种类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四大类,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农资电子商务总额达43.82亿元,农资网上销售量接近12万t,销售额突破21亿元。

1.3湖南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促进电子商务在培育新动力、拓展新市场、打造新平台、开创新境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促进休闲农业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融合发展。

在休闲农业电商平台建设方面,湖南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创新“互联网+农业+旅游”新思路,实现了互联网+经营+营销+乡村旅游推介,建立了一大批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全省在休闲农业电商平台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例如张家界,该地区在2015年武陵源区农业企业建立武陵源“乡土张家界农业企业协会”,加盟协会会员单位50家,依托张家界禾田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武陵源头茶叶有限公司网络营销技术力量,建立了“乡土张家界”微信自媒体营销、“乡土张家界”网站、“乡土张家界”商城三大平台,实行身份证质量追溯制和加盟连锁许可制,对武陵源区的农产品进行“抱团”销售。据统计,2016年“乡土张家界”网上销售额超过1420万元,同比2015年增长37.2%。

在依托电子商务的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全省实现触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2湖南电子商务发展成效

2.1电商示范创建持续突破,农村电商网点全覆盖

一是电商示范创建取得新进展,通过电商示范创建和重点项目培育,全省一批优秀电商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在各自细分市场领域发挥着带动引领作用。各类电商平台竞相发展,开始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带动全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同时总结了全省45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先进经验,编印《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案例》,作为发展电商的样板提供给省内广大企业学习和参考。二是知名电商平台全面转型升级。阿里村淘、邮乐购、京东、农商通等电商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如新建村淘网点升级为天猫优品,京东农村电商网点进一步整合优化,邮乐购全面提升服务功能。电商网点结合开展农特产品上行,与城乡快递物流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三是电商网点建设入村到户。如永州市共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9个,电商服务站累计2300个以上,其中农村电商服务站超1200个。2017年共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674个,新建农村电商网店2000个以上。

2.2园区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电商基础不断夯实

全省各地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岳阳电商产业园2017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6亿元,同比增长28%;园区内电商大楼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新增实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20家,同比增长22%,实现网络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25%;园区内通过湖南省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企业19家,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带动新增就业创业500多人。

2.3电商扶贫生态链逐步形成,贫困人口稳步增收

优秀电商企业积极参与电商扶贫,电商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助农服务,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通过溢出效应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形成了互助互利电商生态链条。

在电商扶贫政策方面,2016年湖南制定下发《关于引导和促进电商扶贫的实施意见》《湖南省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五年工作规划》等文件,2017年出台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通知,系统推进全省电商扶贫工作。2016年湖南省商务厅安排电商扶贫专项资金4900万元,同时争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央财政资金1.05亿元,2017年统筹4900万元资金拨付给51个贫困县。

在电商扶贫的推动举措方面,一是组织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电商扶贫知识培训,培养电商人才,普及电商应用。二是加强与省内外知名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构建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探索电商扶贫服务体系落地运营模式,解决工业品下乡难和产品质量保障问题。四是开展“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系列展销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介湖南省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五是组建“一县一品”产业扶贫电商联盟,并对优秀电商扶贫企业给予支持。

2.4“农产品上行”持续探索,区域电商生态圈加速形成

一是“农产品上行”全面推进。全省大力推进“一县一品”,重点指导贫困县扶持1~2个适合做电商的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邮乐购、融e购建设,对农特产品进行整体品牌包装、营销推广和交易服务,打造地方特色农特产品电商品牌,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入驻,及时解决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搭建各县区交流发展农村电商经验的统一平台,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以农产品上行为要旨,鼓励县区探索“小而美”农产品电商模式,打造优质农产品网销品牌。二是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农优特产电商品牌成效明显。如江永香柚节、江华“直播香草源”“江华2017年原产地直播项目”、祁阳“姜·芋”文化节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双牌县“一品一县”特色馆数10种产品已成功上线,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开启本地农特产品走出双牌,走出湖南的局面。三是区域电商生态圈进一步形成,加速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2.5电商园区集聚效应明显

目前,湖南建有长沙市以及岳阳电子商务产业园、益阳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3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通过大力推进电商园区、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内电商企业发展的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各要素的聚集,推动了电商企业集群发展,园区内电商产业链逐步完善。如株洲醴陵电商产业园作为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项目,致力于为醴陵陶瓷产业、特色农产品提供电商咨询、管理、服务、平台对接、人才培养、快递物流管理等服务的一家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后,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大幅改善,陶瓷、农产品的电商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同时构筑了完整的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的生态闭环,做到了各环节合理分工协作,共同运营发展的生态体系。

2.6电商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电商体系不断健全

株洲“绿净商城”“掌农”“三分田”“德源善购”等10多家电商服务平台成效显著。株洲本土电商平台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省市知名电商平台与县域平台合作。2017年,苏宁易购株洲馆入驻商家26家,在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运营中店铺在同类目商家中排名第10位,店铺在同类目同层级商家中排名属于第四层级排名第4位。

常德市城区已建成武陵移动互联网创业园、“国邮港”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园、网商创业基地等电子商务园区(孵化基地),共入驻电商企业及创业团队80余家。“供销e家·智慧民生”已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1065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129个,县级运营中心14个。

2.7跨境电子商务得到新发展

目前湖南已制定了跨境电商百亿项目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五年全省跨境电商的发展目标及工作路径,形成了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政策支撑体系。目前,阿里巴巴一达通已入驻岳阳市经开区,建立并运营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本地化服务中心,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内投资建设的“国际商贸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在2018年初开始运营;湖南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已与湖南省邮政速递公司签定该监管中心的运营合作协议。益阳竹木年出口额超过3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就有5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交易额为1.5亿元,大通湖大闸蟹已经开始销往东南亚地区。

2.8信息进村入户作用得到发挥

各市州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村级综合服务站,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网上渠道,特别是与人民银行的金融扶贫站、助农取款点三站合一,完善其配套功能,为农民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网购网销、金融服务、缴费、充值、订票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方便了农民群众。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迅速,阿里巴巴菜鸟物流、邮政速递物流等已经覆盖到全市大部分农村,其服务范围已经到达农户。“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已基本在全市主要乡镇设点。“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正在不断畅通。

2.9电商人才培训效果提升

通过整合人社、教育等各类培训资源,常态化开展电商培训,充分调动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主体内在的积极性,浓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提升了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电商人才的技能,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电子商务创业中来。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及电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湖南加强县域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电商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商务系统、涉农电商企业等举办各类农村电商培训班500期以上,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35000人次,巩固提升了电商从业人员技能。

3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落后,互联网经营成本较高

一是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网络覆盖面不全、信号差、网速低等问题,导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如张家界市农村网民仅占全部网民的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市34个百分点。二是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尤其是乡镇到村的仓储设施缺乏和配送能力不足。在农产品进城方面,由于“小而散”的生产方式、农产品保质期短、生鲜品物流损耗大、包装成本高等原因,网销农产品综合物流成本较高。在消费品下乡方面,因农村人口居住较分散、配送量较少,导致单件商品物流成本较高。

3.2互联网经营意识不强,缺乏长期规划

一是少数县区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重视不够,政府仍停留在张贴横幅等低级宣传层面,未深入研究、出台适合本地电商发展的模式和政策。大多数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未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的巨大商机。个别县区对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不够明晰,战略性、全局性的引导及推进方向不够明确,致使个别企业和电商平台在经营思路上出现盲目投入,缺乏长期规划。二是农产品防伪溯源建设缺乏政府支持难以深入推进。如部分县区政府对于引导涉农企业入驻防伪溯源平台给予一定的赋码补贴,对接虽有成效,但是有些企业因为考虑入驻成本而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3.3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电商公共服务资源不完整,部分县区还没有建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无法对接市级公共服务资源,难以为农产品上行提供系统规模的服务;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生产经营规模不大,从而造成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滞销、甚至廉价出售状况。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一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以家庭为主的分散化生产经营模式,使得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电子商务所要求的标准化产品有很大差距。二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相应的标准不统一,客户反映质量褒贬不一,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链建设滞后。大部分农村种植种养规模小,没有经过分选、加工、包装、仓储、策划营销等环节,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效益优势。

3.4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需要培养和引进

一是农村电商企业普遍人才缺乏。互联网经济发展所需的产品开发、网站建设、摄影美工、市场开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电商人才,尤其是熟悉业内发展动态、具有先进发展理念和丰富电商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端专业人才稀缺。二是基层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更新换代慢,基层管理人员互联网意识整体不强,实际管理能力与社会实际发展脱节。三是如何引进及留住农村电商人才。如据祁东县调查,该县培训的大量电商专业人才大部分更愿意留在县城和交通便捷经济良好的乡镇,不愿驻村,尤其是到贫困村开设网店。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在村里居住时间不多,人脉资源少,加之村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业务量有限,收入不高。人才匮乏是制约电商企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瓶颈”,存在“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3.5公共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力度弱,亟待旗舰引领发展

部分地区农产品企业网上营销规模小,企业品牌宣传意识弱、投入低,地方品牌多而不强,品牌推广方式单一,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良性循环,缺乏有代表性的企业品牌支撑。同时由于缺少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具备广泛应用性的成功模式,辐射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缺乏农产品品牌打造思路和能力,青年创业、企业转型的试错成本高。

3.6标准化建设不健全,非标特色农产品QS认证难

涉及农副产品的相关标准、信用等标准化建设不健全,如生产加工环节缺乏相关标准,农副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细分市场、科学定价,影响产品竞争力;“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尚不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部分县市区大多数网店、微店均在网上销售红薯干、橙子糖、萝卜干、剁辣椒等该县非标特色农产品,此类产品为纯天然无污染手工制作,但因无QS认证,不少网店遭到恶意敲诈,少则损失上千元,严重的导致网店关闭。而非标特色农产品QS认证对生产、加工、仓储等硬件要求比较高,小散户无法完成认证,这已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7-8]。

4推进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4.1加快推进农产品上行

首先是搞好产品梳理,推进农业企业触电、农产品上行和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其次,在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整合特色农产品小微企业或者专业合作社资源,以县为单位成立农产品网销公司负责本地区的农产品梳理、收集、设计、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上网销售,开拓网上市场。第三,通过造节引流的方式引爆农产品销售。鼓励各县区政府、大型电商平台、县级村淘运营中心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品牌购物节,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网络知名度,吸引线上销售流量。

4.2培育农产品电商骨干企业和人才

筛选经营模式完善、发展状况良好、组织健全的农产品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扶持的骨干力量,通过引导和政策支持,打造成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网络采购、营销方面的带动作用,运用电子商务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资源,带动相关企业快速发展。组织学习省内外发展较快较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典型,定期对领导层、管理层、电商平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学习,提高大家的应用电子商务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4.3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建设

一方面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县区农业信息网络设施。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进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实现连锁经营和直供配送;完善整合现有物流配送体系,特别是发挥邮政物流体系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农产品上行成本。

4.4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

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保鲜、包装、储存、运输、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应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

4.5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持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村电子商务,知道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在外青年返乡创业,动员返乡创业青年投身农村电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