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城市道路交通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交通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道路交通特征

第1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道路交通;汽车产业;线性回归;预测

中图分类号:F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2)05-0001-05

The Influence of Urban Road Traffic on Vehicle Industry

ZHAO Wen-jie,ZHANG Dai-sheng,JIANG Jun-zhao

(School of Machinery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 traffic,Chinese vehicle industry is expanding in recent years,which has got splendent achievement. There is a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road traffic and vehicle industry,and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road traffic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vehicle industry. By making annual vehicle marketing amount as dependent variable with urban road length and urban road area taken as main independent variables,the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urban road traffic on vehicle industry by estabishing the linear regreesion model and does reasonable forecas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vehicle industry,which provides a certain basis of formulating vehicle industry for vehicle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Key words: urban road traffic;vehicle industry;linear regreesion;forecast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现代工业的体系特别是汽车工业体系全面建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2001至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约22%,每年平均增加愈百万辆汽车,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大约只有7%左右,但是2009年的增长率达到45%,并且首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10年我国更是实现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2],继续蝉联全球冠军的宝座。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首屈一指的产销大国。

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对于汽车产业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还不够完善,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情况更是令人堪忧。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将变得更为广阔。城市道路交通牵涉城市的发展、布局、土地、建筑等一系列与汽车运行相关的社会系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挑战。城市道路交通只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才能为汽车产业提供良性的运行空间。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质量越来越好,对运行道路面积和等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和水平的提高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汽车产业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对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汽车企业的管理决策、政府部门的合理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2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安全规划

一、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命脉,同时交通事故率、死亡率是最高的。据相应地调查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因交通事故伤残的人数达1600万人,死亡人数75万人,平均每1.5秒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伤残;每40秒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当前,交通安全已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害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居民的出行率大幅增长,因而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二、 城市交通事故出现的原因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机动车辆增长迅速,而城市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道路建设的速度,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因而,道路、居民、车辆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道路交通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从我国近10年的交通事故死亡统计情况(表一)中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事故对人身造成的伤害趋势极为严峻,同时反映出交通对人安全的保护不足。

(一)人为原因

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原因,直接表现为驾车人的违章及其他过失。从调查数据显示,交通事故中,因人为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比例较大(其中:国外因驾驶员造成的事故比例高达85%,国内比例75%。)。

(二)路况原因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因此道路交通的建设需要符合服务对象的交通性,满足道路交通需求的建设。道路服务性能的好坏一般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分别为量、质、形,具体而言,道路建设数量是否充裕,道路结构、质量能否保证安全快速行车,城市道路路网布局、道路建设是否合理,此外,交通配套的道路实施及管理水平,这些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车辆原因

城市交通事故涉及到的车辆多是轿车、货车、摩托车,基于此而言,机动车辆的性能对交通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机动车辆的重量、大小对道桥遂的设计;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各种机动车辆的运行性能与操控这些性能的司机相联系,进而影响到交通的安全性。

三、城市交通道路管理安全规划的具体方法

(一)城市交通道路管理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城市交通道路管理现状来看,需调查、收集城市交通道路的相关资料,如:城市人口数量、居民出行情况、城市小区交通资料、机动车辆出行的特征资料、现有的道路交通管理等资料。并对这些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和研究,进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交通道路的规划,使得规划方案与现实紧密的结合,更利于城市交通道路管理的规划。

(二)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交通管理安全规划不同于一般的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安全规划是对现有和未来几年可能发展交通的预测,在对未来预测的过程中会因缺少实际情况的考虑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失误。城市交通的需求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安全规划工作的基础,想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必须进行定量的分析与预测,这样才可能做到即关注现在又兼顾未来发展状况。

(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调整

城市道路交通的具体规划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还需征求居民意见,在这些众多意见的整合下,结合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调整道路规划。交通道路的管理和完善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遇见的问题,还能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具体的规划方案进行落实,有助于改进、加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而保障国家提出“畅通工程”的实施。

(四)完善道路交通信息

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需要具备相对完善的交通信息,交通道路管理安全规划离不开对未来的预测,更离不开对现今道路情况的分析。就国内城市道路交通来说,交通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数据采集手段落后,覆盖面窄,信息方式比较单一。因此,这就要健全和完善道路的交通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分类采集;数据分析;采用多种方式信息(如:用图、文、声等方式),使得居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新的交通动态。

交通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还是实现现代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基础,对于我国目前处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应该及时准确快速的整合交通、运输等部门所拥有的资料信息,逐步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

结语: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都对未来城市交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城市交通道路安全规划需要结合当前城市交通道路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重视,树立科学的道路设计理念,制定完善有效的城市道路管理规划,同时还应考虑交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交通管理的方向,以期构建完善合理的交通道路管理安全规划,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龙雪琴;秦焕美;关宏志;潘小松;张春林.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思路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3).

[2] 张诚; 刘东; 马社强.河北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0(6).

[3] 巩建国;戴帅; 刘金广; 朱建安; 曲栩.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策略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3).

第3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建筑;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筑中,在十字路口的平面建筑上,有这样几种形式,开敞式、引入式、景观围合式几种。这几种城市道路交叉口建筑平面建筑形式,是交叉口的主要建筑形式。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立面建筑形式,与道路的走向和建筑息息相关。在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设计与建设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以及交通中人流与车流情况等进行交叉口形式进行选择。根据以上内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上应当掌握这样几个原则,首先要以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为主,根据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式,要选择不影响交通的造型,还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来设计。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概述

城市道路交叉口,做为道路交通的交叉点,是人们在交通行走当中的一个节点,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功能却不可小窥,具有控制、调整、服务交通的功能。在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的构成中,有许多要素,相互协调与组合。

三.十字路口的建筑平面形式

城市道路中的十字路口,大致有这样几种平面建筑形式,如开敞式、引入式、景观围合式三种。

1.开敞式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在建筑设计中,在道路的转角处,在路口处保留一部分开敞空间,能够适当增加道路的宽度,扩大建筑的视距,形成能够供人使用的开敞式的空间,也可以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行走和停留的疏散空间。在十字路口的建筑中大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2.引入式空间建筑平面形式,主要是在后退道路红线的后面,在对应的两条道路上再建设两个出入口。在商业建筑上,用这种方式来增加客流量,并起到提升商业氛围的作用,可以扩大消费者的引入空间。同时也是商业建筑停车的出入口,这样可以降低十字路口的道路交通负担。

3.景观围合空间的建筑平面形式,指的是除了建筑本身以外,在其余的空闲地段上,设计一些绿化、小品等,做为建筑入口的标示。这种建筑比较注重环境设计,这也是开敞式空间与引入式空间的较好组合,在空间构造上讲究围合,在交通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四.十字路口的建筑立面形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建筑立面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与道路的走向和建筑的功能息息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如图1)。

五.做好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建议

1.做好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在对道路交叉口进行设计时,如果有主干路经过道路的交叉口时,在设计上需要保持交叉口的设计纵坡不变。使用等级相同的城市道路在相交的情况下,如果纵坡不同,需要保证各自的纵坡不变,进行横坡的改变,可以保证交叉口的共同面平顺。遇有使用等级不同的道路相交的情况,采取不改变主干路的横纵断面不变,对次干路的横纵断面进行调整,保证和主干路的变化相一致。在道路平面的交叉口处,还需要确保一条以上的道路的纵坡,为了保证排水顺畅。在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对道路交叉口的设计高程,尽量保持和周围道路以及建筑的设计高程协调。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在对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形式上的选择,这在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上来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常用的道路交叉口的形式有这样几种,十字形、T字形交叉口,X形交叉口、Y字形交叉口、错位交叉以及多路交叉等情况,这些道路的交叉口,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能主及适用的范围,在对这些道路交叉口进行设计时,我们还应当考虑到当地的实际道路交通情况,并且在选择之前,还应当认真仔细的对系统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以后,在选择最具有优势的平面交叉口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平面交叉口在设计中科学与合理。

3.加强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保证道路交通的通行顺畅

(一)处理好左转车辆问题。处理好左转车辆问题是解决交通拥堵很关键的一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利用交通信号灯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组织控制外,还需要在道路交叉口增加标线、交通岛和车道的的渠化设计,并在设计中将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结合起来,从而保证道路交通的通行顺畅。

(二) 设置专用车车道。在现有的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工作中,为了解决交通的拥堵情况,很多设计单位也设计了专用车的车道,但往往是增加左转或者右转的专用车道,而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造成有的地方左、右转车道闲置,直行道却拥堵不堪的情况的出现。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当地的交通情况有较为深刻的了解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专用车道的设计,从而切实保证道路交通的顺畅

六.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1.城市道路交叉口,是行车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位置,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以及车辆的顺利通行,在交叉路口中没有交通灯及没有信号控制的地段,应当设置相关的路标和标线。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对于交叉路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要按照正规的道路交通要求进行控制与设计。在一些新建的城市,在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上,也应当结合当地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以及根据城市的未来规划要求,以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红线为准,开展相关的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工作。在对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上,还应当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及便利,在平面交叉口的转角处,要按照规划给出的红线进行合理的设计及施工,还要严格按照施工中的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来进行施工。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式,这是保证道路平面交叉口顺利施工的有力的保障。在对交叉口进行设计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交叉口的选择,其次是衔接方式的确定,最后是连接纵坡。在这几项内容中,交叉口的选择,是对交叉口开展设计工作的一个首要前提条件,在对交叉口形式进行选择之前,需要考虑城市道路的等级,以及城市路口处的交通量,以及通行车辆的行车速度等几方面的内容,从而才能够确定交叉口的选择。同时在设计当中有关交叉口的衔接方式,有顺坡衔接法以及变坡衔接法,这两种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3.在城市道路的交叉口,是车流以及人汇聚的主要地段,所以在造型的选择上,就要以不影响交通为主。在对道路交叉口建筑造型的选择上,也可以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根据道路交通中短时间内人流高峰及车流出入情况进行选择,以减少交通事故为原则。造型的选择,不宜安置于交叉口位置处。通过对平面布局以及建筑造型的妥善处理,例如,在安置造型时,可以在建筑前面出一片小型的广场。或者是躲避开人流、车流,将造型设置于次干道上的出入口处。这类造型的布置,都是可行的。还可以通过过街楼的建设,把人流、车流通过建筑物分开,从而形成立体交通,还可以把过街楼和交叉口处的商场、办公楼、或者是住宅楼联系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建筑的某一部分,越过马路,从而形成了特殊的“交叉口建筑”。这样人们可以不用通过地面,直接就能够进入到商场进行购物,从而减少了车流人流的汇聚。例如香港在近些年完成的铜锣湾广场综合楼,它的建筑形式就是采用了立式交通,通过过街楼与商场连在一起,从而减少了交叉路上的人流,使人们不需要通过地面过马路,直接就能够完成商场购物。即能够满叉口的交通功能,又能够使造型立面更加的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集中,使城市的集中经营发展起来,人口的不断增多,商业渠道也越发的流通起来,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要求城市建筑对土地的珍惜。这对于道路交叉口建筑造型的创新及立意性的要求也就更高,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与创新,也更具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初步认识,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平面形式、交叉路口的建筑立面形式的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后,根据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以及车辆的顺利通行,在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在造型的选择上,以不影响交通为主等方面为原则进行设计。旨在为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筑贡献个人的一点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靳灿章《解析车速与线形之间的相关性》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2]杨少伟《可能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长安大学.2013.02

[3]梁建良 《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评价方法研究》河北工业大学.2010.01

[4]段汉明《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新建筑,2011.09

第4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中图分类号:F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层次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2.1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2.2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2.3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3.1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3交通需求量分析与预测

交通需求量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3.3.1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3.3.2 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3.3.3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3.4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3.5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本文通过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全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方法及交通量的预测,对城市今后的道路规划管理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工程通讯,2009(2).

第5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进程显著加快,对于城市发展的基础内容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城市发展来看,道路交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传输力不足、交通结构不发达、交通设施陈旧等方面,导致了道路拥挤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想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进一步做好做好交通规划管理工作。

一、问题分析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划管理流于形式

关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一直有着评价体系的,很多城市为了得到较高的评价分数,往往在编写管理规划时没有全面的考察实际道路交通情况,文本的编订主要是为了评比需要,缺乏实践性。很显然,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应用这样的规划文本,是得不到任何成效的。而且,很多城市的相关领导没有较为长远的发展目光,即使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分数,但是实际上是名不副实的,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并没有与高分数相符合的管理水平。长久下去,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

(二)规划管理缺乏针对性

在很多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开展中,没有科学的考察本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照搬规划内容,僵硬的按照程序管理,最终得不到较高的管理效率。对这些城市而言,在规划管理工作开展中,根本没有明确的了解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没有深入的分析在道路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将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具体的道路交通规划内容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导致最终的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混淆规划与设计

很多城市在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陷入了一个误区,将道路交通设计看成是交通规划,混淆了规划和设计的概念[1]。在规划工作中,规划文本的设计加入了交通标志设计等内容,虽然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效用,尤其是促进了中小城市交通管理的规范性,但是对于大城市的交通管理却不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仅仅是道路交通设计,而不是规划。

二、规划管理对策

(一)明确基本内容

第一,道路交通情况调研。在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地的调研考察,全面充分了解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在调研中需要搜集的资料主要有: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城市道路布局、交通流量、包括居民、机动车等在内的城市交通出行特征、道路交通区域划分、交通管理设施等。整个调查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同时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有关道路交通部门应该重视。但是从现在的调研工作来看,很多的相关部门都对此缺乏重视,基础数据收集不充分,甚至很多数据都是在以往的基础上稍作改动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规划方案不符合实际的道路交通情况,缺乏实践操作性。

第二,诊断与分析。在经过了全面的道路交通调研后,接下来就要对数据资料进行诊断和分析,包括对当前城市交通现状的诊断和交通需求的分析。在诊断工作中,主要是在全面了解基础数据资料的前提下,结合当前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程度等诊断当前的城市交通质量。在分析工作中,主要进行的是交通需求分析[2]。结合基础数据建立需求模型,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对规划方案作出科学的评价。而且,还要建立包括客车、摩托车等多在内的多车种矩阵模型,以便能够为后期的管理规划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参考。

第三,制定管理方案。一般说来,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是结合了如优先发展策略等在内的多方面交通管理策略的[3]。同时,还包括了如结点交通管理等在内的多种交通管理解决措施。在对交通方案的评价中,可以有效分析出城市交通流是怎样受相应的管理措施影响的;而且,通过交通管理措施的实行,可以科学的预测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交通运行指标,由此制定出每日的交通管理目标。

(二)把握基本原则

第一,长远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必须要从当前的城市实际交通情况出发,根据道路网条件,做出具有实践性的交通规划,使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

第二,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的制定必须要符合人文发展观,以提高城市居住环境为基本要求,全面分析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做好规划管理,有效调整不符合发展的交通结构,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分析规划管理特点

第一,衔接性。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与停车场规划等其他专业性的规划都有着一定的联系[4]。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做好与其他专业性规划的科学衔接,有机结合当前城市建设的交通管理政策,将提高交通效率作为工作目标,以改善交通环境、加强交通安全为实施重点,全面开展管理工作。

第二,阶段性。交通管理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分为不同的阶段才能完成,而且,在每一个阶段中,规划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交通规划主要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实施阶段[5]。在“近期”阶段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详细分析交通问题、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根据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交通管理项目建设规划、顺序、竣工时间;“中期”也是有计划进行,并详细列出管理项目的日程安排;最后,“远期”必须具有方向,准确把握未来交通管理、科技发展等的方向,未雨绸缪,做好相关的工作。

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当前及未来发展,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必须加强当前、中期及未来管理,而这取决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受到资金、资源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于城市交通来说,政府发展战略与政策的作用是直接性的、决定性的,也是一个协调多方利益的过程,需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文清. 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J]. 城市地理,2014,10:5.

[2]田玉国. 基于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荣力锋.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演化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第6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总体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道路交通问题是城镇的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如果不能把道路交通问题解决好,那么城镇的规划也就无从谈起。

二、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理念

1、城市交通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里机动车数量激增,城市交通的压力愈来愈大,城市交通需求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已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拥堵也使生活其中的市民饱受折磨,成为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2、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根据城市道路在道路系统的级别和功能,还有沿线建筑物的性质等因素,一般将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结合交通现状逐步完善道路网也就是完善城市主道路、次干路及支路系统,促使道路网的各类道路平均密度指标均能达到合理的水平,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出行的需求。

3、优化道路交叉口设计,提高路网的整体效率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各种级别和功能道路相交的节点,交叉口促使交通完成从线到网的拓展,在交通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大部分城市交通的拥挤和堵塞是交叉口通行不畅造成的,因此在规划中做好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

在规划时,要做好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结合考虑各相交道路的性质,相应地、合理地拓宽道路红线,同时增加进口道和出口道的车道数,达到减少干扰,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确保交通安全,最终提升路网的整体效率。

4、结合规划区地形,实施场地和道路设计

规划区的地形对交通规划中有一定的作用,根据地形特征,结合已建设施并做好衔接,有利于建设的开展,以地形和原有交通设施为基础,以服从总规划的设计和交通安全为原则,做好场地处理和道路设计,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5、结合城市主要建筑的分布合理布置交通设施

随着市民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私家车愈来愈多,“停车难”成为了交通规划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人群车辆较为集中的学校、饭店、商场、大型超市、医院、银行及政府机关等门前停车与通行的矛盾特别突出,充分利用利用绿地,地下室和先进的立体停车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不良交通状况。

三、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现存主要问题

1、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一直以来我国过于注重社会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本应该与其协调发展的道路交通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滞后于车辆的发展,进而凸显出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以致交通拥堵的问题成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2、结构不完善、交通流分布不均

我国许多城市的现状路网系统没有合理的层次,往往只有两个等级:要么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混行其中的“主要道路”,要么是机动车无法行驶,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愿行走的、道路条件很差的支路。比如洪泽县老城区道路系统是“主干路―支路”体系,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严格的方格网。洪泽县老城区受历史洪淮路(洪泽―淮阴)影响,形成老城区内二横(东风路、北京路)三竖(人民路、大庆路、沿湖大堤)的基本格局,但南北方向人民路、大庆路没有形成畅通的主干路,使得沿湖大堤不得不承担起南北干路的作用,加之与相关的路网系统不健全,致使机动车过分依赖沿湖大堤,交通负荷极不均衡。近几年新建的洪三公路,才有效缓解沿湖大堤的通行压力,保护了这条千年古堤。

3、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这些年来,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不够重视,这也就造成了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各类车辆相互干扰而影响整个交通的畅通。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城市想要通过拓宽现阶段的道路和加大路网密度,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已经不太现实。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4、道路建设对人居环境的破坏

由于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拆掉现状道路两边的房屋,而往往这些需要拆迁的房屋是城市的风貌或者文物古迹;另外需要拆迁的有些居民区是体现城市建筑特色或者城市环境风格的重要保护区;同时道路建设往往是通过减小道路绿岛、人行岛或者非机动车道来增加机动车道宽度。这样便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5、自行车道路建设不力

我国道路建设习惯把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合并建设,形成三块板、四块板的道路断面形式,这也是8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推广的结果。虽然在路段上实现了分流,但干道良好的道路和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从短距离到中长距离的自行车交通,又汇聚到交叉口上。实践证明同一道路断面上的多路板分流措施并不彻底,而应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划分交通层次,规划建设成相对独立的系统。

四、道路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的发展是政府、社会、企业相互协商、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城镇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干预手段存在,代表的是政府立场,必须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其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城镇环境和政策环境来提高城镇运作效率,吸引各种经济要素,提高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但在城镇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若不建立起共同的游戏规则和保障体系,期望总体规划实现对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要准确预见城镇的发展趋势也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正是小城镇总体规划必须进行滚动调校、建立动态运作机制的根本原因。

2、实事求是地确定城镇化水平

小城镇的发展优势、资源状况各不相同,从小城镇具体情况看有共性的地方,如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健全、产业化进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等等不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国的资源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占用方面,相当于当今的发达国家。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研究城镇化战略,确定城镇化水平,使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的实际相适应。

3、发展思维方式从“大”到“高”的转型

在规划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小城镇与全国部分城市在建设上作“大”文章一样,在规划工作刚刚启动时,发展思路表现出过度的“激情与雄心”,希望规划要有“大气魄、大手笔”,要充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要落实超标的道路、广场、设施等等。但应该注意的是粗放式的城市建设平面蔓延与扩张是难以为继的,过度侵占耕地同时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应该步入理性轨道,采取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高密度、高效益”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城市建设思维方式迈出从“大”到高”转型的第一步。规划方案应表现为“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

五、结束语

因此,对现有城镇道路设施的改建,要因地制宜,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充分发挥和挖掘原有设施的潜在能力,这就要贯彻“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原则。而在城镇的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对道路交通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在对道路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贯彻“以近期为主,考虑到远期发展的需要,远近期结合,分期修建”的原则,要从整体规划的角度上考虑道路的设计。避免城市交通的常见问题,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第7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实施等。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2.3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2.4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3.1 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3.2 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3.3 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

(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 (i=1,……,m j=1,……,n) (1)

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 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 (3)

第8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s the premi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found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the urban road traffic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the purpose, content, levels and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its corresponding traffic demand model in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traffic demand forecasting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1.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1.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效果不同,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1.3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2.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2.1 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2.2 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2.3 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

(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 (i=1,……,m j=1,……,n) (1)

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 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 (3)

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

第9篇:城市道路交通特征范文

关健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问题,应对策略,发展目标,方向 

Abstract: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will fac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quick and convenient traffic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nto the new era trot, and city road 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ust b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rinciple. No matter the design work, or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work, need to bette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targets, the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组织不尽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上海中心城干道网在高峰小时的平均负荷度为0.86。CBD为0.97,可以断论,上海道路在总体上已经超负荷了。 

1.2 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恣意横过马路、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可以称做“区分职能,多头管理”。建设部、公安部分别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维持。但是,行业管理外的税收、价格的制定、重大设施的建设还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计委等部门联系。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问题,对于正常的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 路网布局不合理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传统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会城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严’”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1.4 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1.4.1 红绿灯的设置  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的状况。 

1.4.2 交通标志的设置  按规定主次干道路面上必须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路面交通标牌、标志、标线齐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要设置指路牌和安全警示牌。主干道上指路、指示标志、标线要清晰美观,导向箭头标线应前置。 

2 城市交通发展应对策略 

2.1 正确做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索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文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道路网究竟能承受多少机动车保有量,这是城市决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从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看,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机动车交通的载体只是反映了硬件条件。除此之外,路网的承受能力与城市交通宏观政策和管理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牵涉到对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和管理政策、对出租车发展的政策和对外来车辆的管理政策等等。还要对交通发展的进度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道路资源。 

2.2 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文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汽车技术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汽车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文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垅效益,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2.3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并大力宣传交通法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公路两旁适当建立隔音墙或防音带。要求机动车辆缴纳环保费,加大绿化密度和力度,使道路两旁的树、草、花蔚然成观。再次,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3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4 结束语  道路交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文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偷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